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课时计划

科目:化学时间:年月日第个教案主备老师:史慧娟

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⑴通过对

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

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

、铁片

的事实,说明燃烧需、燃烧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课时计划

科目:化学时间:年月日第个教案主备老师:史慧娟

感态度与价值观

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都可以燃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在使用燃料,正是因为燃

[“煤和石油”放在拓展性课题中

关键吗水滴生成。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

用沼气可解决生活用燃料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了解沼气的制取和利用]

人们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然而,化石燃料的形成并非那么简单。

]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同学们认为怎样利用能源才可以使它

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

课时计划

科目:化学时间:年月日第个教案主备老师:史慧娟

[

存在污

那么,同学们根据上述的实验,能否具体谈淡酸雨对环境和.它能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煤和石油虽然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于它们燃烧时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人类把眼光放在了使用和开发清洁的燃料上。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

汽油在一些国家已成功使用多年,目前在我国也开始受到重视。

.潮汐能。它是一种不消耗的燃料,是没有污染,不受洪水或枯

产生地热能源需要两个条件:发热的岩石和滚烫的水。在冰岛,这

由于水中存在的大量的氧气对管道系统具有相当强的腐蚀作用,

是为什么雷克雅未克的热水中常常会有一股淡淡的臭鸡蛋味的缘

冰岛人采用的这一措施还真有效,如果来自地层深处的沸水直接进入管道系统,管壁很快就会穿孔。因为地下水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以及

堵塞。若在水中添加少量硫化氢,上述弊端即都能克服。

例如,我国四川省攀枝花市注重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里的城乡居民普遍使用太阳灶,住宅民房顶上的太阳能器具群已成为该市的一大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一个太阳能研究小组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太阳

热器,其形

25

分别达到了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乙醇(酒精)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 燃烧) 如右图所示:A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 、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 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 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一、爆炸 概 念 发生条件 防范措施 燃 烧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与空气隔离;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爆 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 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 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 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 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① 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 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 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 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①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 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 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 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 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其它:A 、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 、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C 、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扇蜡烛火焰,虽然增加了空气的流通, 但却降低了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初三化学第七单元专项练习及答案

第七单元专项练习 1.煤炉火焰越烧越旺,而蜡烛火焰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2.下列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C.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3.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档案室着火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4.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的松散一些,可是火焰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5.锅炉烧煤时用鼓风机将煤粉吹起,形成沸腾状燃烧,其目的是 A.可以使煤成为绿色燃料 B.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如二氧化硫等) C.可以降低煤的着火点 D.能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 6.下列灭火措施中,错误的是 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灭火 B.电视机着火时用水浇灭 C.酒精在桌面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D.图书档案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7.打火机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 如图是普通打火机的实物照片。 下面可以做到符合燃烧条件 能打火的组合是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下列研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9.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照实验,对有关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然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环境温度还要达到其着火点 10.(不定项)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有关涉及化学知识的成语,在下列成语中,关于化学反 应的发生过程或原理解释错误的是 A.釜底抽薪——取出可燃物,使燃烧更旺 B.煽风点火——使空气流通,为燃烧补充空气或氧气 C.火上浇油——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 11.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12.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乙醇 13.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是 A.煤 B.石油C.太阳能D.天然气 14.能源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绿色能源” B.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会污染环境 C.使用农药和化肥不会污染水 D.大量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符合“低碳生活”概念 15.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B.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16.“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是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室内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积极开发氢能源 B.减少使用如煤等化石能源 C.开发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等 D.大力兴建火力发电站或核电站以解决人们对电力的需要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食品袋内充入氮气能防止食品与空气接触变质 B.煤、石油、乙醇是重要的化石燃料 C.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 一:燃烧及灭火 1、通常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但镁和二氧化碳,钠和氯气的燃烧现象告诉我们可燃物在特殊条件下即使没有氧气参与也可以发生燃烧。只要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能称作燃烧。 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的条件:优点:碳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2)不完全燃烧的条件;缺点:碳不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4、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5、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 (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6.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1)用水扑灭,水起的主要作用: (2)电器失火时不能用水来扑灭,应先,然后再用不导电的物质来灭火,例如:四氯化碳。 (3)酒精洒在桌面上失火时用: (4)油锅失火时用: (5)油失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原因: ,可用 灭火剂或者扑灭。 (6)森林失火时,常围绕火场原理是: 7.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①泡沫灭火器:使用时能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附在可燃物 上,使之与隔绝,由于灭火时喷大量的泡沫,只 能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在受热时碳酸氢钠会发生分解反应 其中二氧化碳能起到灭火的作用,还能吹动干粉,具有不 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了扑灭一般火灾外,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单元_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否则不能燃烧)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缓慢氧化: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酒和醋的酿造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如森林大火时制造隔离带) (2)隔绝氧气(或空气)(如锅盖、酒精灯帽盖灭火焰,如泡沫灭火器)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如吹灭蜡烛、用水灭火)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 2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二、爆炸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 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 ②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情景导入 约五十万年前,北京人就已知用火。火是人类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把钥匙。有了火,粘土烧成了陶器,矿石炼出了金属,陶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机时代,神六升天……人类每前进一步都与火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火有时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灾难,如居民区火灾,工厂火灾,森林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火有“功”也有“过”。 说到火我们很自然就想到燃烧。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 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探究实验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 装置

课堂讨论 1.白磷能燃烧,水为什么不能燃烧? 2.平常我们燃烧的煤块总是制成蜂窝状,而不制成球状? 3.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为什么? 归纳总结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着火点是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 .燃烧的条件: ⑴物质具有可燃性; ⑵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⑶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知识拓展 (1)燃烧,有的不需要氧气参与也可燃烧。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等。 (2)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 (3)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燃烧时一定发光、放热,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属于物理变化。 探究点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提出问题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怎样灭火?纸箱、油罐着火怎样灭火?森林火灾又怎样扑灭呢? 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例和经验讨论相关原因。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实验操作】点燃3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现象】扣上烧杯后,燃烧的蜡烛一会儿熄灭;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后蜡烛熄灭;另一支燃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从本单元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将由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即量)的方面展开。本单元有3个课题。课题1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的基础。课题2介绍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课题3从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及关系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是化学方程式的具体应用。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从微观角度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广口瓶、玻璃棒、酒精灯、气球、吸管、打磨铁钉用的砂纸等药品:白磷、NaOH溶液、CuSO4溶液、铁钉、碎鸡蛋壳、稀盐酸、石灰水等 一、导入新课 一天,福尔摩斯和华生在书房里研究一桩血案。此时,福尔摩斯往大烟斗中装烟丝,并将烟斗送入嘴里,点燃烟丝后开始大口大口地吸烟,烟斗上冒出缕缕青烟。华生问:“聪明的福尔摩斯先生,你知道青烟的质量是多少吗?”聪明的福尔摩斯不假思索地回答:“这容易回答。青烟的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与烟丝的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的总质量。”福尔摩斯认为:青烟的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与烟丝的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的总质量。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在一个化学反应里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又有什么关系呢? 二、推进新课 质量守恒定律 活动与探究一:白磷燃烧 师:观察下列现象并思考: (1)白磷的燃烧现象;(2)m(P)+m(O2)=m(P5O5)? 生:(1)白磷燃烧现象跟红磷燃烧的现象相同。 (2)m(P)+m(O2)=m(P5O2) 即:参加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师:利用上述装置,将白磷改为木炭实验是否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果?是否是一切化学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第一节燃烧和灭火 燃烧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 应。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实验操作】a.如右图(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 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 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观察现象。 b.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 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灭火 灭火的原理: 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空气); 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 ①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 化。 ②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I=2NaCI+H 2O+CO2 f I A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3 Na2CO3+H2O+CO2f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三、爆炸

初中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A B C D 2、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内的乘客集到车厢后部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3、日常生活中有①酒精②味精③液化石油气④食糖⑤面粉⑥食用油。其中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②④⑤ 4、水可以使燃烧的固体物质熄灭的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隔绝空气 C、降低温度 D、降低温度和隔绝空气 5、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6、煤燃烧时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是因为煤成分中有下列元素中的() A、碳 B、氢 C、硅 D、硫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将石油加热炼制成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C、用酒精配制成饮用酒 D、植物的光合作用 8、炒菜时,如果锅里的油因过热而起火,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A、往锅里加水 B、往锅里撒沙子 C、盖上锅盖 D、立即端开锅 9、最近,新华社的一条消息披露:我国南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分布带。目前发现的可燃冰储量大约是化石燃料总和的2倍,“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一水合甲烷晶体(CH4.H 2 O)。请结合初中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可燃冰的发现为我国在新世纪使用高效新能源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C、可燃冰由四种元素组成 D、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固态水 10、绿色能源是人类理想的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下列不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A、风能 B、太阳能 C、氢能源 D、煤 11、“西气东输”是开发大西北的一项重大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气体化石燃料,该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A、CO B、H 2 C O 2 D、CH 4 1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 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 13、我国正在推广使用乙醇汽油。所谓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一般为 10:1)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由石油可以制得汽油 D、由玉米、高梁发酵可以制得乙醇 14、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甲烷、甲醇、CH 4 B、乙醇、酒精、C 2 H 5 OH C、甲烷、沼气、CH 4 D、一氧化碳、煤气、CO 15、鉴别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可以根据() A、颜色 B、溶解性 C、可燃性 D、燃烧后产物 16、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 这是由于() A、舱内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 C、舱内温度过低 D、没有达到着火点 17、通常所说的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 A、都发光、发热 B、都需达到着火点 C、都是氧化反应 D、反应都非常剧烈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19、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是混合物,炼制后能得到多种产品 B、石油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 C、石油是一种纯净物 D、石油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 20、下列变化不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是() A、食物腐败 B、动植物的呼吸 C、铁生锈 D、冰融化 二、填空题(共22分) 21、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 它们属于(填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22、常见的灭火器是、、。 23、煤燃烧时会排放出、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 会形成 24、酒精中除含碳元素外,还含有、元素,化学式为,化学 名称叫。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5、有六种气体:①氧气②氢气③氮气④一氧化碳⑤二氧化碳⑥甲烷选择填空: (1)在空气所占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填序号,下同);(2)可用来制汽水的 是;(3)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无污染新型燃料的是;(4)在冶金工业用 来还原金属氧化物以制取某些金属的是;(5)能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1、识记:质量守衡定律 2、理解: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衡定律 3: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 4:通过具体化学反应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及应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本单元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质量守恒定律”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作好理论准备,这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基础。第二部分“化学方程式”讲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说明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这是本单元的中心。 一:质量守定律 展示化学反应实例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何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怎样设计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猜想。 教师演示实验:白磷燃烧设疑:(1)观察到哪些现象? (2)分析结果思考:反应中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并设疑: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有何关系?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结论。(1)观察到哪些现象? (2)记录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 (3)分析结果。指导学生分析讨论:以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说明化学反应必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教师通过微观模拟讲解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有变化。 分组学生实验: 1、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蜡烛燃烧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化学议程式所表明的涵义指导学生讨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哪些信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改变。 教材在从实验的结果归纳出质量守恒定律后,接着就提出“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要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只是由于发生了原子间的重新组合,才使反应物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第一节 燃烧和灭火 一、 燃烧 ?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 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 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 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 灭火 ? 灭火的原理: 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 隔绝氧气(空气); 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 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 灭火器 ◆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三、 爆炸 白磷 热水 氧气 (2) (1) 白磷 白磷 红磷 热水 ① ② ③

新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及参考答案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2)(或空气)(3)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2);(3)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氧气的、与氧气的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 4、燃烧(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爆炸(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变化,天然气爆炸是变化。 1、6、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 2、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对比,得出。 7、为什么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的矿井要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 。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均为物、均为再生能源) (1)煤:俗称“工业的”(主要含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引起酸雨)、CO、烟尘等。 酸雨的危害:①②③。 (2)石油:俗称“工业的”(主要含、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是较清洁的能源。 2、甲烷 (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2)甲烷的化学式: (最简单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 (3)物理性质: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收集甲烷可以用法。 (4)化学性质:性。化学方程式(发出色火焰) 3、乙醇 (1)俗称,化学式: (2)化学性质:性。化学方程式 (3)乙醇汽油的优点①②。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反应及等。 (2)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如。 5、新能源:、、、、、等。 6、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1)优点:、、。 (2)需解决问题:①②。 7、实验室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氢气的方法是或。 8、除杂(写出除杂方法,化学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H2(H2O) H2(HCl) CO2(HCl) 9、鉴别H2、CO和CH4根据进行鉴别。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7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或空气)(3)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3)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燃烧一定(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5、爆炸不一定(一定、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天然气爆炸是化学变化。 6、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过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对比,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7、为什么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的矿井要写有“严禁烟火”的字样?因为这些地方的空 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俗称“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酸雨的危害:①影响植物生长②腐蚀大理石等建筑物③腐蚀金属制品。 (2)石油:俗称“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新人教版初三化学 总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总复习提纲(新人教)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和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初三化学笔记 第七章 溶液

第七章溶液 第一节溶解与乳化 1.溶液 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它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气体或液体;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溶剂一般为液体。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但体积不能相加。 注意: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有一种;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不是溶液。加入溶剂中被分散的物质不一定是溶质,如Na2O加入水中和水发生反应生成NaOH,溶质为NaOH;CuSO4g5H2O加入水中,结晶水成为溶剂,溶质为CuSO4。 2.溶液的特点 (1)均一性:是指溶液的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和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3)混合物。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1)根据溶液的名称确定:一般溶质在前,溶剂在后。如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2)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或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3)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当其中有水时,习惯把水看作溶剂。 (4)物质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若生成物能溶于水,则生成物为溶质。 4.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1)温度: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 (2)溶质与溶剂的接触面积:溶质与溶剂接触面积越大,溶解越快。 (3)搅拌:搅拌可以加快溶质溶解。 5.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可溶的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这说明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吸热或放热现象。如NaOH、浓硫酸等物质溶解时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NH4NO3等物质溶解时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而氯化钠等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分子或离子从溶质中分散开并向水中扩散过程,此过程需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此过程会放出热量。不同溶质溶解时吸热和放热不同,导致溶液的温度升降不同。到底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这两个过程的相对大小。 6.溶液导电现象 有的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离子,这些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有的溶液不导电,是因为溶质没有发生电离,仍然以分子形式存在,不能发生定向移动。溶液导电能力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测试卷

第七单元测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航天所用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中属于H2的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氢燃烧B.氢气是最轻的气体 C.氢气具有可燃性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广州市的液化石油气瓶统一加贴了新标识。新标识上要含有以下选项中的() 3.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油库着火用水扑灭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 D.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4.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5.最近,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制作防火涂料的新工艺。该涂料是用含有淀粉的植物性废料加工成的无色糊状物。发生火灾时,这种涂在房屋楼板表面的涂料就会转变成一种黑色物质,覆盖在楼板表面,起到防火的作用。转变成的黑色物质能防火的原因是() A.隔绝了空气B.可以燃烧C.改变了楼板的着火点D.清除了可燃物6.有些地区因大量焚烧秸秆,导致空气质量一度达到重度污染。下列有关处理秸秆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利用秸秆发酵产生沼气 B .秸秆腐烂后可转化为有机肥料 C .秸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 .秸秆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7. “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 题的是( ) A .大量使用乙醇、沼气等可再生能源 B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 C .用集体供暖取代家庭燃煤取暖 D .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 8.“西气东输”工程使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居民用上了天然气。现有一套以液化石油气(主 要成分是C 3H 8)为燃料的灶具,要改成以天然气为燃料,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 .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小 B .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 C .减小燃料气的进入量或增大空气的进入量 D .增大燃料气的进入量或减小空气的进入量 9.下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从煤中获得焦炭、煤焦油、煤气等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 .都属于混合物 C .都是蕴藏量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能源 D .完全燃烧时对空气不会产生污染 10.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 ℃,右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A .N 点 B .Q 点 C .P 点 D .M 点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1.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 .甲烷 B .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 D .氮气 12.下列化学变化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镁与盐酸的反应 B .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 .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13.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 2H 5SH )可提示煤气是否泄漏。乙硫醇在煤气 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2C 2H 5SH + 9O 24CO 2 + 2X + 6H 2O 。下列叙 N · Q M P · · · O 温度/℃ O 2的含量 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教案: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情景导入 【讲述故事】一天,福尔摩斯和华生在书房里研究一桩血案,福尔摩斯往大烟斗中装烟丝,并将烟斗送入嘴里,点燃烟丝后开始大口大口吸烟,烟斗上冒出缕缕青烟,华生问:“聪明福尔摩斯先生,你知道青烟质量是多少吗?”聪明福尔摩斯不假思索回答:“这容易,青烟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和烟丝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总质量.”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 在化学反应里,反应前物质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物总质量有怎样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 1、反应前各反应物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 2、反应前各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 3、反应前各反应物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

探究实验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实 验 装 置 实验步骤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块红磷磷,用带有导管橡胶塞盖紧,在导管上系一气球,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然后,取下锥形瓶,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得更瘪 反 应 前 总 质 量 m1 反 应 后 总 质 m2

量 实验结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m1= m2, 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质量总和 探究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测定实 验 装 置 实验步骤在锥形瓶中倒入适量CuSO4溶液,塞好橡皮塞,几根铁钉(用砂纸打打磨光亮),将其放入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将铁丝伸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 验 现 象 铁钉表面上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反 应 前 总 质 量 m1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七章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综合测试题(沪教版)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合理利用化学物质会提高生活质量,下列物质的使用有害于身体健康的是( ) A .加碘食盐用于调味 B.小苏打用于制糕点 C.甲醛用于肉类保鲜 D.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 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质量分数变大 C. 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D .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 3.食用松花皮蛋时常感到有涩味,是因为制作过程中用到了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时添 加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是( )。 A.食盐 B.食醋 C.香油 D.酱油 4.下列各组气体中,均可用固体 NaOH 干燥的一组的是( ) A.H 2、O 2、CO B.H 2、O 2、CO 2 C.H 2、SO 2、CO 2 D.O 2、CO 、CO 2 5.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NH 4NO 3 B .Ca (H 2PO 4)2 C .CO (NH 2)2 D .KNO 3 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7.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酸、 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将草木灰(含 K 2CO 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 B.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D.汽车或电动车的蓄电池中用到的硫酸溶液是由浓硫酸稀释而成 8.下列离子能在 PH=2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NO 3- SO 42- K + OH - B. HCO 3- Cl - SO 42- Na + C. Cl - NO 3- K + Na + D. NH 4+ Cl - OH - K +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知识点二种总结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一、爆炸 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 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 离;与空气隔离;降低 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 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 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觉 的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 炸的危险 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 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 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 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 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 C 、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用扇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