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简介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简介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简介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简介

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简介

一.财政收入的划分

全国财政收入,按收入级次,划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其中:地方收入分为省级收入和县市级收入(市,指设区市和县级市);按收入管理形式,划分为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中:预算内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各级政府财政收入要按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收入三个部分分别计算并汇总形成。

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根据现行的税收征管机制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还不能用统一口径来统计和反映,而是根据需要确定统计口径,并予归集和反映。当前,反映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口径有三种,即: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和地方政府财力。财政总收入是形成地方级收入的基础,地方级收入是形成地方政府财力的基础。

(一)地方级财政收入口径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地方级财政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地方政府按照法律、条例等规定所筹集的并按财政体制相关规定归属于地方政府的各类资金收入。

1.预算内收入,指纳入地方政府收支预算的收入,也就是缴入同级政

府金库的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

(1)一般预算收入,指政府经常性预算收入和建设性预算收入在内的预算收入,包括税性收入和非税收入。

①税性收入,是指政府按照税收法律、条例的规定所筹集的收入,它具有强制性、固定性与无偿性的特点。税收收入一直是国家预算基本的收入形式之一,在我国的国家预算收入中占有绝对的比重。主要包括:

A.地方与中央分享收入部分:增值税(25%,75%为中央财政收入),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退税、个人所得税(40%,60%为中央财政收入)。

B.全额为地方收入部分: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筵席税、屠宰税、农业税、牧业税(已停征),农业特产税(除烟叶税外停征),耕地占用税,契税等各项税收收入。

②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资产)

有偿使用收入,海域场地矿区使用费收入,专项收入,其他收入。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指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地方财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收取的各项税费附加收入。主要包括: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铁路建设附加费收入,养路费收入、公路客货运附加费收入(已停征),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文化事业建设费收入,地方教育附加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育林基金收入,森林植被恢复费,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收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体育彩票公益金收入,福利彩票公益金收入,大中型水库库区基金收入,其他基金收入。

2.预算外资金收入,是指国家机关(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集团)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主要包括:

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专项资金和附加收入,部门和单位集中上缴的资金,用于乡(镇)人民政府开支的乡(镇)自筹资金和乡(镇)统筹资金,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资金,其他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二)地方政府财力口径的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地方政府财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可由地方政府自主支配和使用的预算内资金。

1.一般预算收入的计算口径为:

地方级财政收入+财政体制结算净收入(返还性收入+体制补助收入-体制上解支出)+财力性补助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其他财力性补助收入)+结算净收入(结算性质收入-扣款性上解-其他专项上解)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计算口径为: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不指定项目的补助收入

3.预算外资金收入的计算口径为:

预算外资金收入+不指定项目的补助收入。

注:如果要反映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最终能力,在上述计算地方政府财力的基础上,应再加上级指定项目的专项转移支付(包括专项指标和专户拨款),计算口径为:

地方政府财力+上级专项转移支付

(三)财政总收入口径的地方政府收入

财政总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地方政府按照法律、条例等规定所筹集的并按财政体制规定计入地方政府财政规模的收入。包括:地方级财政收入和按中央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上划中央收入两个部分。

1.一般预算收入的计算口径为:

地方级财政收入+上划中央收入(消费税100%+增值税75%+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60%)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和预算外资金收入按地方级财政收入计算口径计算。

中国县级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差异及成因分析

中国县级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差异及成因分析 摘要:地方税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现行地方税制对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运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体系的运行现状不容乐观,现行地方税制改革的步伐缓慢,并且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协调、不和谐的部分,在部分地区,现行税制已经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了。本文将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县级单位做地方税收差异的实证分析,明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税制结构的弊端、中央和地方之间关系现状、各地区产业结构等地方政府税收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就这些原因对我国地方税收收入体系的完善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税收,差异,完善 引言 实行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事权较以前扩大了,地方税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地方政府行使调节职能的主要手段,地方税制直接决定着地方税收与当地经济的关联度,决定着地方政府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对一个地区政权机关运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而在具体实施中却出现了“财力层层向上集中”和“事权向下级级转移”的趋势,在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比重、强化中央财政在调控经济和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挤压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空间,部分基层财政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陷入困境,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更是由于主体税种缺乏、税源枯竭和事权无限扩大而运转艰难。受经济发展水平、税制结构、地方和中央政府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存在很大差异,这直接影响着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协调和组织能力,税收高的政府财政支出功能自然会强于税收收入低的政府,政府投入力度越大,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就会越快。分税制的实行虽使地方税体系初具雏形,但受当时市场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地方税运行体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部分地方政府的税收难以维持经济发展需要,负债累累,在现阶段我们应当积极改革和完善地方税体制,增强地方财政支出功能,维护地方政权正常运行,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体系运行的现状

财政学考题与答案

1、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在最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即最优的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都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作出选择,必须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所以,资源配置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 2、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与市场效率相对应的,市场配置有效的实现需要完全自由竞争、无外部性、信息完全对称等条件为前提,而现实中不具备这些条件。市场机制存在的这种缺陷导致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称之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垄断(规模效应、先发优势—>垄断地位—>太高物价超额利润、资源配置不足、社会总福利下降)、信息不对称或不充分(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效率和公平,收入差距过大产生社会问题,影响效率)、经济波动(价格波动与生产周期的不匹配 供大于求、供不应求)等。 3、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十八届三种全会中的定位,第一,优化资源配置;第二,维护市场统一;第三,促进社会公平;第四,实现国家久安。 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资源配置,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乃至社会总产品的配置。政府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财政预算制度、公共工程、直接投资、税收优惠补贴、公共财政规模) 收入分配,即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税收调节、财政转移支付、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界限) 经济稳定和发展,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税收补贴投资的调节,对公共需求、特定发展的支出) 4、正、负外部性各指什么 外部性即外部效应,是指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正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溢出效应,但其他经济人不必为此支付任何费用,无偿地享受福利。 负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减损,而实施者不必为此承担代价。 5、公共选择下的政治均衡是如何实现的 公共选择理论,是使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方法,研究公共决策问题。 指人们通过政治过程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以及相应的税收分摊。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公共选择经过立宪、立法或议会、行政与司法三个阶段来实现这种均衡。

财政与金融作业答案1-2

第一章至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财政: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3、财政收入: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7、免征点: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8、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二、填空题 1、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4、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5、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相应地可将财政预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大类。 6、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数据法和要素分析法。 7、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8、课税对象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 9、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10、对特定的纳税人实行加成税征,加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 11、我国现行属于流转税的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和资源税。

浅谈目前财政收入结构及分析

我国目前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 ——浅谈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 从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着一个稳定高速的增长,无论国民财富方面,还是经济体结构方面,都取得非常可喜的成绩。特别是政府的财政收入更是保持着更高的增长率,我国政府目前的财政规模已经仅次于世界上少数的国家。我们知道,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和监督管理等职能,这些职能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甚至其他更多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意义,还更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的财政规模非常庞大,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难以估量。GDP与财政收入都是衡量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两者存在着多多少少的联系,这需要简单的去研究一下。在本文中,还将探究一下目前财政状况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及与社会就业岗位的联系。 一、关于财政收入的一些概念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二、我国财政总收入与GDP的比较 <一>GDP近十年的变化 要探求财政收入,必须要关注我国的国民产值,一来因为财政的收入是要以国民收入作为依据的,二来也因为财政收入也会反过来对国民收入产生巨大的影响。以下是对国民总产值的一个粗糙地描述。近十年来,我国GDP实现了长期的高速增长。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年份国民人均国内 总收入生产总值 (元) 2000 98000.5 7858 2001 108068.2 8622 2002 119095.7 9398 2003 135174.0 10542

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区别

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区别 地方财政总收入(全口径,如北京市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上划中央收入=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上划中央收入注: 包含有基金收入的财政总收入叫做全口径财政收入,否则仅叫财政总收入。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 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国家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 包括: (1)税收收入。 国内增值税的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纳入分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的40%+未纳入分享范围企业全部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40%、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证券印花税的3%+其余印花税的全部)、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其他税收收入。 (2)非税收入。 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基金预算收入: 指按规定收取,转入或通过当年财政安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等。 主要包括:

工业交通部门、商贸部门、文教部门、农业部门、其他部门的基金收入和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基金预算调拨收入等。 行政区本级财政收入指的是行政区本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经过分享、返还之后可供行政区本级政府支配的财政收入。 如,北京市财政收入中还包含了下面区县的财政收入,北京市政府本级财政收入仅占其中的一部分。 摘一段关于深圳市财政收入的报告,可以看出几个概念的差别。 2008年来源于深圳市的全口径财政收入2830亿元,是在消化了2008年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幅减收因素后实现的(2008年证券交易印花税大幅减收350亿元),剔除此因素,增幅达 19.5%。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800.36亿元,比上年增加142亿元,增长 21.6%,其中市本级完成527亿元,比上年增长23%。 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对深圳市外向型经济造成较大冲击的背景下,这一突破来之不易,也尤显可贵。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是指政府凭借国家政治权力,以社会管理者身份筹集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国家行政职能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 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以及社会保障预算。 为了避免与预算体系中其他预算收入混淆,从2012年起各级政府一般预算收入改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口径上与2011年以前的“一般预算收入”相同。

财政收入预测分析(0613)

2017年度财政收入预测及分析 (2017年6月13日) 一、元至五月收入完成情况 元至5月,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83190万元,占年初计划186450万元的44.6%,增长26%;总税收完成70318万元,占年初计划157150万元的44.8%,增长2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2281万元,占年初计划119500万元的43.8%,增长14%。分部门:国税部门完成17361万元,占年初计划40000万元的43.4%,增长235.1%;地税部门完成23710万元,占年初计划54000万元的43.9%,下降21.4%;财政部门完成11210万元,占年初计划25500万元的44%,增长6.4%。 二、双过半任务分解落实 二季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65742万元,占年初计划119500万元的55%,增长5%。分部门:国税部门完成22000万元,占年初计划40000万元的55%,增长134.8%;地税部门完成27000万元,占年初计划54000万元的50%,下降20.8%;财政部门完成16742万元,占年初计划25500万元的65.7%,下降12.6%。 三、全年收入任务分解落实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9500万元,占年初计划119500万元的100%,增长12.3%。分部门:国税部门完成40000万元,占年初计划40000万元的100%,增长

42.7%;地税部门完成54000万元,占年初计划54000万元的100%,下降3.2%;财政部门完成25500万元,占年初计划25500万元的100%,增长13.2%。 四、全年增收因素预测 (一)营改增行业税收增长。一是政策影响,改征增值税链接对税收管控要求严格,行业税负不增但行业规模总额增大,导致税收增长;二是地方项目投资聚集在春节结算开票,导致税收增长。 (二)投资项目促进税收增长。为促进经济发展,我区加快了项目建设步伐,2017年将启动葛洲坝遗址公园、老干部活动中心、泉水大道(西段)、新台东路、5个城乡农贸市场改造、集镇道路、亮化工程及国土综合治理项目等基础设施及工程项目建设,以此增加我区建安营业税及附加税。 (三)汇算清缴成效显著。今年,国税部门及早布署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利用国税微信公众平台,QQ群持续宣传小微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扩围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等新政,让纳税人及早晓政策,及早备案减免税事项。二是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发放资料、集中授课、上门辅导等形式进行汇缴培训,提高汇算申报质量。三是开展汇算清缴分析。国地税部门联合开展了汇算清缴深度分析,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化历史包袱沉重。东宝区税收一直处于高位运行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分析

目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的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本文第一部分依据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目前财政收入的总量,及其占GDP的比重,再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财政收入增长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几点政策思路。第二部分分析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主要从收入形式方面进行分析。基于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重点分析了税收部分,对几个主要税种的收入增长情况及增长原因进行了分析,体现各税种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程度,由此反映除财政收入的结构情况。 关键字: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结构、税收结构 财政收入可以理解为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国民总收入;财政收入又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分配过程,这一过程是财政运行的第一个阶段或第一个环节,在其中形成特定的分配关系或利益关系。1财政对一个国家的政府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占有了一定规模的财政收入,政府才能实现其职能。 一、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表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总额及各年增长速度 1摘自陈共《财政学》(第六版)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总量以较快的速度逐年增长,到目前已经具有了比较大的规模。2007、2008、2009年财政收入总量分别为52321.78亿元、61330.35亿元、68518.30亿元,2010年更是突破8万亿,达到83080亿元的水平;四年的增长速度依次为32.4%、19.5%、11.7%、21.3%。从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财政收入总量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并且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持续增加。 财政收入规模大小、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快慢,是由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但是从根本上说,首先还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些经济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和价格水平,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我国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并且达到目前的规模的原因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虽然比起很多发达国家, 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水平低,技术水平也还很落后,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确实有了非常大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一直努力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之中,我国注重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政府在这些年中采取的一些措施确实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征管的加强。我国的各级税务机关加强了对税收的征管,切实保 证了税收的到位,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价格水平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总水平一般呈上升趋 势,一定范围内价格的上涨是正常现象。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我国的物价水平在正常的范围内上升了不少,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财政收入也同比例的增长。 四、企业效益水平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外贸易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生产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企业的效益水平提高,个人收入增加,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长较快;随着对外交流的加强,对外 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

福州各县财政收入

福州各县财政情况 鼓楼区: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95.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8.75亿元,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9亿元,增长2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5.20亿元,增长39.6%;财政总收入27亿元,增长22.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87亿元,增长22%;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8180万美元,增长0.1%;出口总额37.2亿美元,增长6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21元,增长12.2%;人口自然增长率4.4‰。 台江区: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0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服务业增加值164.5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7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67亿元,增长23.9%;工业总产值109.23亿元,增长1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19亿元,增长1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33亿元,增长50.9%;财政总收入18.58亿元,增长43.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0.66亿元,增长44.9%;合同外资2.12亿美元,增长15.23%;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12亿美元,增长14.05%;出口总额9.07亿美元,增长68.2%;进口总额2.77亿美元,增长20.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40元,增长11.8%。 仓山区: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3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4.52亿元,增长1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6.9亿元,增长30%;出口总额15.68亿美元,增长22.8%;实际利用外资1.54亿美元,增长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91亿元,增长25.9%;财政总收入16.67亿元,增长15.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9.8亿元,增长2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13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11281元,增长11.6%。 晋安区: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7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财政总收入16.96亿元,增长16.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06亿元,增长2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1.33亿元,增长1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38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57亿元,增长2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36元,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11601元,增长12.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 马尾区:201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3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财政收入32.20亿元,增长23.4%,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5.75亿元,增长25.4%;固

房地产市场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分析研究

房地产市场与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分析研究近年来,地方政府通过国有土地有偿转让的方式实现了财政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为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支持。土地转让收入通过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带动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加、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因此,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收入的依赖也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面对日益高涨的房价,中央政府重拳出击,推出了包括新国八条、收缩房地产市场信贷、提高利率等一系列抑制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效果一旦显现,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必然受到巨大冲击。 已有的文献集中于房价与地价的关系,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与房价的关系,土地出让收入的周期性波动,或从定性分析的角度分析影响土地出让收入的因素。而本文拟采用新疆2008~2010年数据构建VAR模型,利用脉冲分析的方法将焦点放在房地产市场与土地出让收入之间的动态关系之上,从而得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在房地产市场波动背景下所面对的风险,并给出建议。 一、理论分析与制度背景 (一)土地的特有属性及其价值决定。日本学者野口悠纪雄认为,影响城市土地价格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需求方面的因素;另一类为供给方面的因素,并认为这两方面的因素还可细分达上百项之多。 土地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价值。因此,可将对它的需求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人口规模变化、经济增长

及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相联系的实际需求;另一部分是作为资本品,来自与微观经济主体的资产组合配置行为相关的投资和投机需求。而城市规划水平、容积率的设定、税收制度安排等因素是供给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他们直接的共同作用决定土地市场的均衡价格。 (二)我国特殊的土地制度。我国宪法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这就规定了国家在土地供应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我国土地的供应方式有以下四种:划拨、转让、批租、其他方式。自1987年深圳拉开土地有偿使用序幕以来,土地供应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2002年《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发布以来,通过招拍挂方式转让土地已经成为土地供应的主要方式。1998年以来的住房市场化改革从另一方面完善了土地市场的价格决定体系,使土地价值能够充分反映微观经济主体的需求变动。 (三)土地出让的内在逻辑。1994年分税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收入相对于经济发展、城市化及工业化的需要越来越捉襟见肘。近年来因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使得城市土地价值飞快增长,伴随着我国土地供应市场化转型,“圈地”成为地方政府收入来源方便而廉价的渠道。经济的增长和转型无疑为地方政府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和生财之道,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未来50~70年的土地收益一次性收取,必然造成地方政府运用各种手段扩大出售土地换取收入的短期行为。这种短期行为必然使经济的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过分依赖卖地收入,政府于是拥有了强烈的使土地出让所得最大化的冲动。而一

优化河南财政收入结构的探索

优化河南财政收入结构的探索 何晞时文彦 近年来,随着河南经济迅速发展,河南财政收入、税收收入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与东部发达省份相比较,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较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年国家财政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而河南省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为。虽然年比上年提高了个百分点,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比重仍然偏低。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反映了财政收入的结构和质量。如何优化财政收入结构,提高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已成为今后财政工作的重点。 一、优化财政收入结构理论概述 财政收入结构,是以价值形式表现的财政收入内部各要素的构成和比例关系,反映财政收入中不同收入形式之间、不同来源之间的比例关系。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反映税收收入和各非税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财政收入的部门结构反映来源于第一、二、三产业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财政收入的经济类型结构反映来源于国有经济部门和非国有经济部门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 对财政收入结构进行分析是财政收入规模分析的深化,目的在于了解国民经济各部门在地方经济中的发展变化,掌握各种财

政收入形式的实践效果,以及对整个政府收入的影响,揭示地方政府收入增长的特点和趋势,探求增加政府收入的合理途径,为完善政府收入管理制度服务。 . 财政收入结构优化的内涵 最优财政收入结构,是指能够在最小经济效率损失的情况下最大增加财政收入量的财政收入结构。一是财政收入的增长以最小效率损失为前提条件。二是各种形式的财政收入增长是协调的,它们在总财政收入增长中的贡献率应该是合乎客观规律和比例的。每种形式的收入都与一定阶段的经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如果出现异常或不协调,必然会对经济、社会结构产生扭曲性,带来效率损失和社会不公。而且不协调的财政收入结构会导致财政收入增长缺乏后劲,加大财政风险,最终制约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三是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是以各种收入形式本身的规范为前提的,包括范围的规范和管理的规范。范围的规范是指应该对各种收入形式的具体范围进行严格限定。所谓管理的规范,是指对各种形式的收入,应该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和措施,确保这些收入最有效地用于公共目的。 . 财政收入结构选择的理论依据 优化的财政收入结构能够促进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有利于均衡负担、减少扭曲,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就现阶段而言,优化结构有利于拓宽财源,在不妨碍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实现财政收入合理增长。而且,在优化结构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

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 财政收入所包括的内容,主要包括: (1)各项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等。 (2)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什么是一般预算收入(general budget revenue)? 概念 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国家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一般预算收入是与原来的“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中的“预算收入”相对应的概念。1997年6月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取消预算外、预算外收支界限后,财政总预算的收支体系也随之变化,将一部分原来属于预算外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但对这部分新纳入预算的收入又需要保持其专用性,不能与原来的预算收入统一分配。因此,预算收入被分为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两部分。

地方财政收入包括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内容:(1)主要是地方所属企业收入和各项税收收入。(2)各项税收收入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值税、证券交易税(印花税)的25%部分和海洋石油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3)中央财政的调剂收入,补贴拨款收入及其它收入。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的内容主要有各项税收附加,城市公用事业收入,文化、体育、卫生及农、林、牧、水等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市场管理收入及物资变价收入等。 地方财政总收入 地方财政总收入的范围包括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划中央收入。上划中央收入是指按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规定,在当地缴纳、与地方分享的税种的中央级收入,包括国内增值税的75%、国内消费税、纳入分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的60%和个人所得税的60%四项。地方财政总收入再加上政府性基金收入(含缴库社会保险基金),即为同口径财政总收入

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现状_问题及管理创新

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现状、问题及管理创新 聂少林 〔摘要〕受分税制财政体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增长迅猛,同时非税收入管理也面 临法制体系缺失、 规模无序膨胀、体制机制欠佳、监督管理失范、技术手段落后等诸多层面的问题。实现非税收入管理的创新,必须以正本清源、纳入预算管理为基础,以强化管理和监督为手段,以充分利用信息化为支撑,以治理乱收费为突破,综合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措施,提高非税收入管理的科学化、法治化和规范化水平。 〔关键词〕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创新 〔作者简介〕聂少林,1963年生,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博士研究生(辽宁大连116025)。〔中图分类号〕F8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11)01-0148-04 ①出于数据可获得性和可比性考虑, 本文中非税收入数据均为预算内非税收入口径。非税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税收收入不可或缺的补充形式,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宏观调控,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非税收入规模快速增加,对非税收入管理也带来一系列难题和挑战,亟需引起充分重视。 一、地方政府非税收入现状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意义的通知》(国发办〔2001〕93号)第一次在官方正式文件中出现了非税收入的提法。非税收入概念的正式提出,标志着我国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规范预算资金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004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号),明确了政府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实现了从预算外管理到非税收入管理的转变,标志着非税收入已走上规范化管理的新起点。 非税收入改革实施以来,非税收入管理逐步规范化,实施部门综合预算改革,提高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比重。2009年, 全国非税收入①规模为8996.71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3.1%),其中:中央财政非税收入为2551.56亿元(占中央财政收入的7.1%),地方财政非税收入为6445.15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9.8%)。2009年,中央财政非税收入主要为其他收入(1933.06亿元,占比75.8%),地方财政非税收入中专项收入和行政事 业性收费则占据重要位置,其中:专项收入1413.28亿元,占比21.9%;行政事业性收费1957.5亿元,占比30.4%。 各地区的非税收入规模都不断增长,一般预算非税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也逐年增加。特别是2005年以来,随着财政收入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政府非税收入也出现了较快的增长趋势。2005年, 全国各地区非税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8.6%, 2009年,这一比重就增加到了19.8%,提高了1.2个百分点。在总量上,地方政府非税收入从2005年的2768.79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6445.15亿元,增加了近3700亿元。从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区上看,东部地区非税收入特点是总量较大,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较低;中部和西部地区情况较为相似,非税收入总量较低,但是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较高。由此可见,在某种程度上,越是欠发达地区,对非税收入的依赖程度越高。 从政府各级次间非税收入纵向比较来看,呈现出政府层级越低、非税收入比重越高的基本特点。“财权上移、事权下移”背景下基层地方政府迫不得已从非税收入渠道寻求化解财力困境。2008年,我国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18.8%,中央非税收入占中央财政收入比重为5.2%,地方高出13.6个百分点。省以下地方各级政府间非税收入占比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以辽宁为例,2009年地方各级政府非税收入占本级财政收入比重,省级为20.9%,地市级为35.8%,县

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的区别和一些其它财政概念

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的区别 和一些其它财政概念 财政总收入是最大的一个概念,财政总收入包括财政部门组织的收入、国税组织的收入、地税组织的收入等,是财政大收入的概念。一般预算收入是指地方实际可用财力,扣除了上缴中央部分的税收,比如上缴中央财政75%的增值税、上缴中央财政60%的所得税等属于财政总收入的盘子,没有计入一般预算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包括国税、地税扣除上缴中央财政部分的地方留存部分再加财政部门组织的收入。 地方财政总收入(全口径,如北京市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上划中央收入=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上划中央收入 注:包含有基金收入的财政总收入叫做全口径财政收入,否则仅叫财政总收入。 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国家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包括:(1)税收收入。国内增值税的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纳入分享范围的企业所得税的40%+未纳入分享范围企业全部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40%、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证券印花税的3%+其余印花税的全部)、城镇土

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其他税收收入。(2)非税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

一般预算收入是最容易造假的数据,其含金量并不高. 因为在一般预算收入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非税收入,而非税收入是地方政府最容易注水的数据. 有的地方政府把市属公交公司的车票收入,市属自来水公司的水费收入,甚至市属电视台的广告收入都纳入了非税收入,这样的数据岂不是很无聊? 含金量最高的是国税收入,国税中70%以上是要上划给中央收入和省级收入的,上缴的都是真金白银,地方政府根本不可能造假. 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区别基金预算收入:指按规定收取,转入或通过当年财政安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等。主要包括:工业交通部门、商贸部门、文教部门、农业部门、其他部门的基金收入和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地方财政税费附加收入、基金预算调拨收入等。 行政区本级财政收入指的是行政区本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经过分享、返还之后可供行政区本级政府支配的财政收入。如,北京市财政收入中还包含了下面区县的财政收入,北京市政府本级财政收入仅占其中的一部分。 摘一段关于深圳市财政收入的报告,可以看出几个概念的差别。

新时代下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591296.html, 新时代下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建 作者:刘丽丽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5期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重建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既是一项机遇也是一项挑战。本 文在财权与事权的视角下,通过分析中央与地方政府两者之间的财政关系,明晰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权力和支出范围,为更好地推进和深化我国机构体制改革提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关系;财权;事权 财政关系在我国是利益格局分配中政府间关系的核心问题,处理好中央和地方关系最重要的的就是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而财权和事权又是规范政府间关系的中心问题。基于财权与事权关系视角对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研究,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且对于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权具有积极的意义。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研究包括四个要素:支出责任划分、收入划分、转移支付和地方债务,且四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对要素的制度安排与各国的政治、经济和历史发展等因素有关。在财权与事权的分析视角下,本文将从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理论基础出发,通过探究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历史演变,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间支出责任和收入责任的划分,并发现政府间财政关系出现的问题,继而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關于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财权与事权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央地关系的学术领域一直处于重点和难点而存在,至今为止已衍生出众多支撑理论与模式。显而易见,国内外研究学者的侧重点不同:国内以薄贵利、谢庆奎、林尚立等学者为代表,研究以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历史沿革为主线;国外学者以查尔斯、奥兹和马斯格雷夫为代表,从集权和分权两个角度出发对政府间财政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研究主要以谢庆奎、林尚立、郑永年和王旭为代表,分三个大方向展开研究。第一,关于政府层级划分、中央和地方关系重建和职能转变方面。文献中,关于研究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著作较多,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财政等经济关系的研究上,对于财权和事权的研究虽然众多但深度不够。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政府层级间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将严重制约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进程,影响着政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据此,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视角下研究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不能仅借鉴国外的经验,而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构建适合国情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体系。

财政学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财政学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1,财政分配的对象都是社会产品中剩余产品或与其对应的( C ) A 产值 B 利润 C 价值 D 收益 2,政府以国家信用为依托取得的财政收入是( B ) A 存款 B 公债 C 税收 D 罚款 3、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的( B ),进而影响财政收入。 A、所得 B、营业额 C、财务 D、会计核算 4、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 C ) A、主观性 B、重要性 C、客观性 D、现实性 5、( D )的职能是指借助合适的财政政策克服高的失业率和通胀。 A、监督 B、收入分配 C、聚财 D、稳定经济 6、征税活动的各种规定即( A ) A、税制 B、准则 C、税法 D、条例 7、现行营业税征税范围主要局限于( C ) A、工业B商业 C、第三产业D、农业 8、关税是对( C )我国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税。 A、进入 B、出口 C、进出 D、流入 9、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 A ) A、各项税收 B、利润 C、收费 D、债务 10、国家基本的财政计划称为( B ) A、经济计划 B、国家预算 C、收支方案 D、国家扶算 11、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C ) A、税收 B、利润 C、国债 D、财政贷款 12、预算外资金是( B )的组成部分。 A、预算内资金 B、财政资金 C、银行资金 D、国债 13、处理各级财政之间关系的制度称为( B ) A、财政体制 B、预算管理体制 C、税收体制 D、国有企业财务体制 14、第二步利改税于( D )年实施。 A、1979 B、1980 C、1983 D、1984 15、国有资产管理的宗旨是( C ) A、提高效益 B、增加收益 C、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D、加强资产监督 16、财政政策总是从( A )角度影响经济运行的。 A、需求 B、供给 C、总量 D、分配 17、税收收入的自动变化是指( B )的税收收入。 A、比例征税 B、累进征税 C、固定总额税 D、免税 18、财政收入中,凭借资产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是( B )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D、公共收费 19、在增值税税法中,允许企业扣除外购货物、劳务已纳的增值税及外购固定资产当期折旧部分所含增值税的,则其增值税属于( B )。 A、生产型B、收入型C、固定型D、消费型 20、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 A ) A、分类所得税制B、综合所得税制C、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所得税制D、个人自行纳税制度 21、在经济衰退时期,财政政策的内容是( B )

中国财政情况的统计分析

中国财政情况的统计分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孝林、蒋正好、罗鑫 摘要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存在周期性,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每逢经济周期的低谷都能平稳过渡,避免大幅度的震荡和不稳定,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功不可没。宏观调控主要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构成,其中财政政策在对国内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促进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状况,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正文 一、我国财政收入情况分析 1.我国从1978开始至2009年各年的财政收入变化与GDP增长的比较 注:由于年鉴数据缺失1981~1984的财政数据未能在上图中显示。 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财政每年都在增长,并且增长率在逐年增加。并且增长率逐年提高,在2009年达到了68518.30亿元人民币,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1132.26亿元相比,相当于此年的60.5倍左右,并且在31年间平均以每年14.15%的速度增长,下面我们对比GDP增长情况。 在1978年我国GDP为3645.217亿元,而2009年为340506.9亿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为93.4倍,平均每年15.76%的增长速度。相比来看, (1)、GDP的增长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民的财政负担相对比例在下 (2)、但是我们可以看出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68518.30亿元,而GDP为340506.9,财政收入占GDP 的20.1%, 而同期即2009年美国为19.1%左右,日本为11.1%左右,,我国的负担与他国相比还是有点高的。

(3)、我国财政收入连续31年税收收入同比增减率一直保持正值,且绝大多数在10%以上,而日本和美国在1978~2009年之间分别出现了8年和4年的税收同比负增长,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财政相当稳定,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大局的建设。 2.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及变化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改革开放初期即1978年我国财政收入中地方的比例占了巨大的比例占84.5%中央仅占了15.5%,但从94年开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从94年至今,中央与地方财政五五分成,基本上是各占一半。从1978初到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7年中,中国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央对地方的财政依赖程度逐步减弱,这样一来,中央政府就能够加强中央宏观调控能力,使政策执行有效。中央政府统治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它能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推行其政策。同时减轻地区发展不平衡,用以支持落后省市发展,同样有财力来办大事,例如奥运会,世博会等。 3.我国主要税收收入的构成情况(2009年)

地方政府财政危机国际经验综述_1

地方政府财政危机国际经验综述 摘要:文章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的主要来源显示为税收体系结构和政府财政收支与经济周期的反向运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财力和职责的分配不当;地方政府运行中的道德风险。并对财政危机发生后的应对措施和地方财政危机的防范等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地方政府财政;财政危机:财政预警体系 与其在公共管理领域的地位一致,地方政府财政危机一直是一个相对冷门的研究课题。在大量搜索了地方财政风险的相关英文文献后,我们发现,目前对于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的研究大量集中于对美国州以下地方政府的研究,关于其他国家的研究文献仅涉及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俄罗斯、以色列、尼日利亚和肯尼亚等几个国家。 地方政府财政危机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关于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的研究对地方政府的利益相关者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地方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在其权限内向辖区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对于辖区居民的福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贫乏的服务导致基础设施压力加大、社会分化加剧、犯罪、贫穷以及高素质人群的迁移。而上述这些影响又使得地方政府财政状况进一部恶化,进而陷入恶性循环。 这一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性,使得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更有意义。但因为各国存在的诸多差异,现有的部分研究主要从所关注的国家地方政府问题出发,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研究框架。问题的复杂性

使得我们很难在国际范围内对地方政府财政危机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及建立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 本文试图按照危机研究的一般路径,从成因、对策和预防几个方面来研究地方政府财政危机问题,并对各国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问题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导致地方财政危机的主要成因 虽然各国的财政体系、经济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对于财政风险的主要成因我们仍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税收体系结构和政府财政收支与经济周期的反向运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同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经济景气,政府收人增加,经济凋敝,政府财政收入即会大幅衰减。而政府支出特别是一些刚性支出并不会因为经济周期的变动而改变,其中一部分支出如失业救济等方面的支出反而会大幅增加。因此,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这种反向波动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会在地方政府的财力上形成一个缺口,而地方政府的税收体系结构则决定着这个缺口的规模。 一个好的税收体系应当有助于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反之亦然。以美国州政府为例。美国州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3种税:销售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合计起来构成了美国西部各州和地方政府88%的税收来源。在这3种税中,个人所得税是最不稳定的,当失业率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