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槽_探井_坑道工程编录的相关细则与规范

探槽_探井_坑道工程编录的相关细则与规范

探槽_探井_坑道工程编录的相关细则与规范
探槽_探井_坑道工程编录的相关细则与规范

硐探工程编录的相关标准与规范

目录

一探槽原始地质编录 (3)

1 准备工作 (3)

.2 探槽地质编录 (3)

.3 探槽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8)

二探井原始地质编录 (8)

.1 圆井 (8)

.2 浅井 (9)

三坑道原始地质编录 (13)

.1 准备工作 (13)

.2 坑道地质编录方法和要求 (13)

3 坑道文字记录 (20)

.4 编录资料整理 (21)

.5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22)

.6 老硐地质编录 (22)

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一.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井巷工程、钻探工程所揭露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记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象、图件等)进行。

(二)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内业整理两个方面。

现场编录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及时收集有关地质资料,初步了解地质情况。现场编录时,要认真观察研究地质现象,做好素描,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并以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进行编录。

内业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并按规定格式整饰。

二.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对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全面地察研究,联系认识,准确判断和记录。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察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二)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三)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规整,字体规范。

(四)原始地质编录要有各种必要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编录中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

(五)原始地质编录要使用规定采用的记录设备和材料。记录文字及绘图应使用2H绘图铅笔。

(六)原始地质编录应采用本规定的方法和表格。所使用的术语和代号,编码应符合有关规定。图例与公司统一图例一致,可增补。

(七)原始地质编录文字说明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用语准确、层次分明。

一探槽原始地质编录

探槽原始地质编录的对象是经地质、施工管理及施工人员三方现场验收,施工质量符合要求并已达到地质目的的探槽(含样沟、剥土、采场以及其它的天然露头)。

1 准备工作

1.1 组成编录组

探槽编录组一般由2~3人组成。包括:组长、作图员,测手(可兼任)。.1.1.1 组长

一般由熟悉探槽编录工作的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人员担任。全面负责编录工作,主要承担地质观察、分层、布样和文字纪录工作。组长应掌握有关规范、设计及工作细则,熟悉探槽周围地质情况。

.1.1.2 作图员

作图员一般由熟悉探槽编录绘图工作的技术人员担任。协助组长工作,主要负责素描图的编制,同时兼任组内合适的其他工作。

.1.1.3 测手

测手一般由技术人员或熟练的地质工担任。主要负责编号、打桩,基线布置、测量各类数据、采集标本及各种拣块样。

.2 探槽地质编录

.2.1 观察、分层、布样

组长带领编录人员共同观察拟编录探槽中的地质现象(必要时还应观察探槽附近有关地质现象),确定编录壁及基岩面、分层并布样。

.2.1.1 确定编录槽壁

探槽素描一般只作一壁一底展开图。当两壁上基岩露头的地质现象可对应吻合时,东西向或大致东西向的探槽选北壁,南北向或大致南北向探槽选东壁。若首选壁的基岩露头不理想时,可选择对应的另一壁。一般情况下以首选壁为主、对应壁为辅。

.2.1.2 确定基岩面

槽壁上的风化基岩高度应不小于30cm,通过观察正确判断残坡积物与风化

基岩的界线。

.2.1.3 分层

应首先确定分层单元,分层单元视矿体复杂程度而定,一般同矿区填图单元一致,复杂矿体的分层单元应小于矿区填图单元。分层厚度及夹石剔除厚度,按工业指标或设计要求进行,不同矿(化)体层,不同矿石类型和工业品级、不同岩石类型和较大构造应分开。

.2.1.4 布样

应根据探槽对矿体的剥露情况布置样品,在保证样品代表性及槽样规格的前提下,可在槽底布样,也可在槽壁上布样。化学分析样应按规格连续布置,必须穿越矿层及矿化层,并且在矿层顶、底板有控制样。样槽应尽量垂直于矿层走向布置,样品对矿层控制既不间断也不重复,同一个样品不可垮跨层布设。

.2.1.5 样槽产状的测量

样槽与水平面的锐夹角的方向指示样槽的走向,样槽的坡度角一律为正。.2.2 设置基线

.2.2.1 基线位置选择

基线位置宜选择在基岩与浮土的分界线附近,但工程起、止两个端点应布在地表。当探槽过长或有拐弯时,应分段设置基点及基线。

.2.2.2 操作方法

在基点处打上编好号的基线桩,然后用皮尺拉紧,固定在两个基线桩上部就成为基线,第一条基线起点为零。见图11。

.2.2.3 测量方位角及坡度角

组长及测手分别作为前、后测手,用罗盘测定皮尺的方位角和坡度角,二者的读数误差在3°之内时,取平均值作为基线的方位角和坡角。

.2.2.4 基点基线记录

将测量的基点基线数据记录于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中。

.2.2.5 文字记录

槽探编录的文字记录,按“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如果采用摄像、照片等形式记录地质现象,,另外填写音像记录表。

a)槽底不同的岩性层、含矿层(体)、蚀变带、断层及破碎带等界线,以槽底界线铅直投影到基线交点的读数为准,槽壁地质现象以及样品、标本、产状等位置,则按产状水平投影在基线上读数为准。

b)记录时,应针对该段反映的主要地质体或地质现象,有侧重的进行。例如描述矿层(体),要抓住矿石特征,重点描述矿石成因的特征和现象。描述断层,应记录断层特征(含断层面、破碎带、两盘相对移动方向等),达到反映断层性质和破坏程度等要求。

c)文字记录内容应与素描图上的内容完全吻合,在编录过程中,记录人员和作图者应经常核对,发现问题现场修正。

.2.3 绘制素描图

素描图是通过测量槽壁及槽底上的各类地质编录要素(界线、产状、标本及样品位置等)与基线的相对位置,按比例缩小后描绘到坐标纸上的槽壁、槽底展开图。根据探槽长度和地质复杂程度,素描图比例尺一般为1∶100~1∶200。.2.3.1 基本要求

1、槽壁图一般绘于素描图的上方,槽底图绘于素描图的下方,槽底与槽壁之间应留1cm以上间隔(以便标注产状、样号等),槽底按正投影绘成等宽的长方形,其宽度一般为1~1.5cm;若遇特殊情况,需绘另一槽壁时,应投绘在槽底的下方。见图12。

2、作图时,应根据地质体的形态

(如透镜状、波状、分枝状等)特征勾

绘,保持素描图中地质体的形态与实际

吻合。

.3、一般按比例缩小后宽度大于

1mm的地质体均应勾绘到素描图上。有

特殊意义的小矿体或地质现象虽小于

1mm,也应放大表示,其方法是从该点

引出图外,作一幅放大素描图。见图13。

.4、作大坡度槽壁图时,槽壁图可

分段垂直上下移动,形成锯齿状(槽底图仍连续)。这时要注意各段之间的地质要素应严格吻合。见图14。

.2.3.2 作图基本步骤

作图员应面向编录壁作图。

a)合理布置各绘图要素。首先准备好坐标纸。然后根据探槽的长度、高差等,确定图名、比例尺、基线起点、槽壁、槽底、责任表及样品分析结果表在坐标纸上的相应位置,原则上应布局合理,整齐美观。使用矿区统一图例。

b)绘制基点、基线。以图上确定的第一条基线为起点,编号为0(基点位置画2mm直径的园圈、园心加点,下同)开始,用测出的坡度角在坐标纸上画出基线并按比例尺确定基线在图上的长度、基线的终点为基点1。

c)测手测量各地质要素点坐标。测手测量并报出各地质要素特征点相对于基线的坐标位置。

d)槽壁素描。各导线起点读数均为0m,设各点铅垂投影到基线上的位置为

Xm,即皮尺上的读数,该点距基线的铅垂距离为Ym(分基线上或基线下,用标杆丈量出数据),作图员可据此将各点位置投到图上、并分类连接成图。如图15,地表点a垂直投在导线上的点为a′,a′在皮尺(导线)上的读数为5.5m。a点距导线的垂距a~a′为1.9m(读成基上1.9m),则a点的X坐标=5.5m。Y 坐标=基上1.9m,据此可在图上确定出a点位置,再依次确定出地表b点的位置。这样依次连接o、a、b点即成地形线(地表线)。

将c、d、e点相联为基岩线;将f、q、j点相联为槽底线;将k、i点相联为矿体顶界;将n、m点相联为矿体底界。

e)槽底素描

测手将槽底上的各编录要素点先按地质走向投到槽底与槽壁交界处,然后再垂直投到基线上报出该点在基线上的一个读数点(X坐标),作图员即可将该点自基线上投影到槽底图上将地质体、样品等绘出(因槽底为平面图,故无Y坐标点)。破碎带控制点a、b及样槽控制点c、d、e、f各点在基线上的投影点分

别为a’、b’、c’、d’及f’,据其在导线上的读数在图上反投影到槽底上,然后根据走向素描成图。

f)测量的产状、采集的标本、拣块样的位置应用符号标注在图上(方法同上)。如图16 槽底投影素描示意图

.3 探槽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a)音像记录表

b)槽、井、坑探工程基点基线记录表

c)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

d)槽、井、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及送样单

e)标本登记表

f)岩矿石标本

g)鉴定及测试成果

h)探槽素描图

二探井原始地质编录

探井包括园井和浅井。园井主要用于地质填图中遇到第四系覆盖,而槽探又达不到地质目的时,用以了解第四系厚度及下伏基岩岩性。因其施工方便,在矿区勘查中经常使用。浅井主要用于覆盖区揭露矿化、蚀变带、矿层和物化探、重砂异常。

.1 圆井

.1.1 圆井施工

.1.1.1 圆井的施工深度一般不超过5m,但如果第四系稳定性好、井下不充水或少水,经安全人员实地查看批准,在有预防措施的条件下,圆井深度可适当加深。.1.1.2 圆井揭露至基岩0.3~0.6m深度即视为达到地质目的。当施工条件有利,而且矿层厚度较小,在允许的施工深度内可以揭穿矿层时,圆井可起到浅井的探矿作用,这时,园井也要求刻槽取样。

.1.2 圆井地质编录

.1.2.1 编录组人员组成

编录组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全面负责编录工作,安排并协调其他组员工作。.1.2.2 基点、基线布设圆井基点设在勘探线方向与圆井在地表交汇的正北、北西、北东、正东点的井口边。基线自基点用皮尺铅直布设到井底,基线通过的一壁为编录壁。

.1.2.3 文字记录和作图

依次将基线通过的地质界线、产状、样品的位置和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记录于“圆井地质记录表(附素描图)”(见附录A中图A.4)中,并作图。由于圆井范围小,所揭示的地质现象有限,编录时可以作简单的素描图和文字记录。

.2 浅井

.2.1 浅井施工

.2.1.1 浅井的施工深度较大,为便于井壁支护,一般施工成方井,有时也施工长方形井。

.2.1.2 施工浅井时,为防止井壁支护对所揭露地质现象的遮盖,施工人员应及时通知编录人员及时编录和采样后,再作支护。

.2.2 浅井地质编录

.2.2.1 编录组人员组成

编录组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全面负责编录工作,安排并协调其他组员工作。.2.2.2 浅井素描图比例尺

用于揭露矿层(体)或地质界线时,素描图比例尺一般为

1∶100,对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矿种和地质现象,可放大到1∶50。

.2.2.3 浅井编录壁

一般浅井编录第一壁首选正北壁、北西壁、北东壁、正东壁。各矿区应作统一规

定。

浅井基点布置在第一壁的左上角,基线自基点铅垂布设(见

图17)。

.2.2.4 作图方法

.2.2.4.1 浅井壁展开作图法

选北壁作第一壁后,北壁不动,从北壁与西壁交线处断

开,将西、南、东三个壁同时作逆时针旋转,直至与第一壁构成一个平面,则为浅井四壁展开图,见图18、图19。

.2.2.4.2 浅井壁地质要素投

影方法

浅井壁上各地质要素

采用垂直投影方法,基线作

铅垂坐标,钢卷尺作水平坐

标进行投影作图。

a)点的投影方法

点的投影如图20所示,在

浅井第一壁和第二壁上分

别采了薄片标本b1、b2两

块。

b1位置投影,用钢卷尺自

b1点呈水平状交于基线1.5mA点处,A点至b1水平距1.4m,即b1坐标为基线1.5m,水平1.4m。b2位置投影,用钢卷尺自b2点呈水平状交于第一壁与第二壁交线上B′点,再自B′点水平延长交于基线上B点2.3m处,b2至B′水平距1.5m,即b2坐标(第二壁上)为基线上2.3m,水平1.5m。最后利用b1、b2坐标数值展绘于浅井展

开图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上。

b)界线投影方法

在图21a中,选北西壁为第一壁,它垂直勘查线方向,所以第一壁和第三壁上反映了铁矿层的走向方向,第二壁和第四壁平行勘查线方向,壁上表现的是铁矿层的倾斜方向。ABCD及EFGH分别为铁矿层的顶、底界面,投影素描铁矿界线时,只需要投影A、B、C、D、E、E、G、H 8个点的垂直坐标即可,因为它们分别位于浅井四壁的交线上,它们的水平坐标均可视为零值。用点的投影方法,A、B、C、D四点的坐标为:A点铅直坐标数1.8m;B点铅直坐标数1.8m;C点铅直坐标数4.8m;D点铅直坐标数4.8m。最后将各点的铅直坐标,在浅井展开图(见图21b)每两壁交线上分别找到A、B、C、D点的位置,连接相邻投影点构成一条较园滑的曲线(不能勾成折线),即为浅井展开图上四个壁的铁矿层顶界线,按此方法再依次投影E、F、G、H 4个铁矿层底界线点。

.2.2.5 浅井素描图的内容及要求

a)图面上应有图名、图例、比例尺、垂直标尺、方位、分析结果表和责任签。图内应有岩性分层界线、矿层(体)界线、蚀变带,断层及破碎带、样品位置及编号、产状等,见附件A中图A.5。

b)素描图应真实、准确地反映地质现象,凡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在不同比例尺的素描图上宽(厚)度≥1mm,长度≥3mm者,都应在图上反映。如素描图的比例尺是1∶50,实际

地质体宽(厚)度≥5cm,长度≥15cm,素描图上要夸大表示。

.2.3 野外编录步骤和要求

.2.3.1 野外编录步骤

a)确定第一壁。按照矿区统一规定,在浅井工程实地位置,确定第一壁及其方位,同时丈量浅井四壁规格。

b)布设基点(木桩)、基线。在第一壁和第四壁交汇的井口处,打入编有浅井编号的木桩即为基点,基点亦是浅井的坐标点。基线是用皮尺的零米点固定在木桩(基点)上,并沿第一壁和第四壁铅垂悬挂而成。

c)绘制浅井空白图。作图人员在进入井下之前,丈量井口四壁规格,在方格米厘纸上,按照比例尺将1、2、3、4壁依次展开,同时绘上基点,基线和第一壁方向,即为浅井空白图,作为井下编录使用。

d)记录、采样。在观察地质现象和测量各种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文字记录和采样。文字记录的内容和要求同槽探。采样应填写“槽、井、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格式和内容见附录B中表B.20。

e)投影—编绘素描草图。按照点投影、线投影的方法和要求,对浅井编录壁(两壁或四壁)上各分层界线、矿层(体)界线,断层线等以及样品、标本、产状位置等地质现象进行投影,将投影点展绘到空白图的相应位置上,然后连接相同性质的投影点构成各类界线,标注样品标本号、产状数据等,形成素描草图。.2.3.2 野外编录要求

a)浅井编录应随施工进度分段进行。在分段编录的全过程中,要求每次编录的基线布置都应从井口基点处统一从零米开始悬挂皮尺,以保证上次编录末端井深与这次编录的开始井深数据完全吻合,避免重新布设基点出现井深误差。

b)浅井施工、编录及采样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安全工作。防垮塌、掉块,及时架箱支护。特别是编录、采样时,应安排专人留守井口,防止掉块、掉物伤人。施工及编录人员在井下作业必须佩带安全装备。

.2.4 室内整理

.2.4.1 素描图整理

a)根据矿区统一图示图例,完善各岩性层花纹、代号及其它规定的内容。

b)对完善后的素描图,编录人员经自检、互检后,全部上墨。

.2.4.2 文字整理

a)应核对文字记录和素描图,以达到文、图完全一致。核对时,应从井口开始逐层进行,检查界线井深、矿层井深、断层井深、岩性与花纹、样品井深及编号、产状位置、数据等是否吻合,如有差错,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修正。

b)检查记录中的地质用语是否恰当、准确,如有错、漏之处,及时改正。

c)对记录中所有数据全部上墨.

.2.4.3 清理样品、登记、送样。

.3 探井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a)音像记录表

b)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

c)槽、井、坑探工程采样登记表、送样单

d)标本登记表

e)岩矿石标本

f)鉴定及测试成果

g)园井素描图

h)浅井素描图

三坑道原始地质编录

.1 准备工作

.1.1 技术准备

坑道地质编录人员应了解和熟悉矿区,特别是坑道附近的地层、岩石、矿产、构造以及岩性分层、矿层、岩矿石特征等和掌握坑道原始地质编录的有关规定、编录程序、方法、质量要求等。

.1.2 人员准备

坑道地质编录组一般2~3人。组长负责综合地质观察和投影工作,一名助手负责绘制坑道素描图,另一名助手负责文字记录。其余工作由组长协调。

.1.3 安全生产准备

对坑道地质编录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编录前必须带好安全帽和照明用具,对老硐应检查有无危险岩块及有毒气体存在。

.2 坑道地质编录方法和要求

.2.1 坑道地质编录方法

坑道地质编录一般在坑道掘进后,视掘进进度、顶壁稳固程度、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及矿区设计要求,在现场分段进行编录。

.2.2 坑道地质编录要求

.2.2.1 施工管理

a)坑道的掘进质量要求较高,为满足设计要求,掘进必须在测量密切配合下逐段地进行,一般情况下,定向坑道不允许偏离设计方向和改变设计坡度,沿脉坑道应沿矿脉总体方向掘进。

b)坑道掘进后应检查坑道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顶和壁是否平整,未达到要求应补作工作,达到设计要求后,方能进行地质编录。

c)编录前的坑壁应用水清洗干净。

.2.2.2 技术要求

a)比例尺。常用1∶50~1∶200。

b)坑道素描图。一般坑道素描图要求用压平法展开,当坑道形态规则时,采用规则形态绘制两壁一顶,见图22。坑道形态不规则时,按实际形态素描(顶、壁分开绘制)。若矿体形态简单、组份均匀、两壁变化不大时,也可只绘制一壁一顶,沿脉坑道应按设计要求以一定间距绘制掌子面素描图。

.2.2.3 素描图精度要求

按选用的比例尺,凡在图上厚度大于1mm、长度大于3mm的地质体或地质现象,均应划分并在图上表示,如遇特殊地质现象,应放大比例尺作素描(或照

相)。

.2.2.4 素描图制作要求

a)坑道方向变化上在15o之内

时,素描图绘制不作特殊要求,连续

绘制,在导线起点处标明方位即可,见

图23。

b)坑道方向变化在15o以上时,

要求分段编录,编录时在顶板上留出叉口,弯壁上留出空白(注意,导线始终为连续的),叉口开口在内弯角度较小一侧,口的夹角即方向改变的角度值,见图24。当坑道方向变化较多时,在坑道素描图的下方应画一个坑道平面位置图。

如在沉积岩中编录时,岩石成层性明显,坑道坡度改变后,坑道壁上的倾角线、顶板上的走向线在投影时,方向和角度都有变化,出现岩石花纹不连续,用直线在转向处分开,见图25。

.2.3 基点、基线布设

.2.3.1 基点布设及定位要求

a)坑道基点要求沿坑道顶板中心线布设,基点又称中线桩。坑口的基点为坑道的起点。

b)坑口基点用GPS定位,坑道内各基点由地质人员用半仪器法测定。待地质编录完成后,坑口基点及坑道内主要矿层底板及拐弯大于15°的基点应经仪器精确定测提供X、Y、Z坐标数据。

c)基点编号从坑口开始,向坑道内按顺序依次编号,坑口基点编号为坑道编号+0点(例CM001-0),坑道内各点依次编1、2……号。

.2.3.2 基线布置。基线是由皮尺系在两个相邻(基点)中线桩上构成。布置基线时要求:

a)有测量仪器测定基点时,基线(皮尺)长度与两基点测定的距离应相符。

b)编录人员自行测定基点时,皮尺(基线)不可拉得太紧、也不可放得太松,以避免造成较大的累计误差(皮尺应经常用钢尺校正)。基线应测量距离(m)、方向(度)、坡度(正或负)。

基线记录应分段进行,通常

从坑口基点到坑道内第一个

基点之间,作为第一段基线,

首先编录,记录成0~1;往

后依次为1~2,2~3,依次

类推,见图26。

.2.4 综合观察和分层

.2.4.1 综合观察

对坑道两壁基岩应进行系统地敲打和观察,观察岩石中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及其变化,确定岩石名称;观察岩石的蚀变情况、蚀变矿物、蚀变程度、蚀变带范围以及矿化种类、强弱、与蚀变的关系、矿体厚度、矿石自然类型及工业品级(目测含量)等;观察断裂、裂隙分布位置、断层破碎带特征及宽度、断层性质、切割矿体程度等,目的是为详细划分不同的岩性层、掌握蚀变或矿(化)体赋存位置、成矿有利因素、矿体破坏情况等。

.2.4.2 分层

.2.4.2.1 无矿岩层的分层

按矿区填图单元,结合岩石组合、构造、蚀变等变化特征进行分层。标注分层的代号,编录中无论是文字记录还是作图,都要对厚度在图上大于1mm、长度大于3mm的不同岩性层进行划分。

.2.4.2.2 矿层的分层

对矿(化)层中不同的矿体、矿化类型、含矿岩石、矿石工业品级进行划分。在分层的基础上,对坑道两壁及顶板上基岩出露的各种岩性、矿体分界线(尤其要对含矿层中划分的不同矿体、不同类型、不同品级的矿石出露范围、断层、裂隙等界线,用油漆(或防水

符号笔)标注,使其醒目,

便于作图投影时方便。如某

矿区Ⅰ号铜矿体内分别有1

品级和2品级矿石段,用笔

画出界线并选择矿体的适当

位置,标注ⅠCu1及ⅠCu2,

见图27。

.2.5 投影与作图

.2.5.1 穿脉坑道投影与作图

.2.5.1.1 素描轮廓图

穿脉坑道轮廊按设计规格和选择的比例尺绘制在坐标纸上(要求坑道施工与设计相差不大),见图28。

.2.5.1.2 坑道顶板地质界线的投影与作图

以基线作水平标尺,钢卷尺作垂直标尺组成平面直角坐标。以图29为例,

F1与顶板左边线、右边线、基线交点分别为A、B、C。图29 坑道顶板地质界线投影图A点坐标:投影人员用钢卷尺自A点垂直1~2基线,与基线交于a 点,A~a距离为Aa,a至基点1的距离(皮尺读数)为1a,作图员按比例尺在基线上读取a位置往左边线读取Aa长度即可确定A点在图上的位置;同样原理,读取1b距离及Bb长度即可确定B点在图上的位置;C点坐标:因C点在1~2基线上,它的水平坐标即是基点1至C点距离1c,而垂直坐标则为0m。

.2.5.1.3 坑道壁上地质界限的投影与作图

以F1断层界线投影和作图为例,见图30。图30 坑道壁上地质界线投影图F1与左顶界、右顶界、左壁底、右壁底的交点分别为A、B、C、D,各点垂直投影到基线1—2上的读数分别为a、b、c、d,作图员在轮廓图的基线上按比例尺读取a点位置并垂直基线投影到左顶界上即得A点,以同样方法将b点位置投影到右顶界上即得B点;基线上C点先垂直投影到左顶界,再垂直投影到左壁底得C点,同样方法将基线上a点投影到右壁底上得D点,然后连结CABD 即成F1界线。坑道内在壁上及顶上采取的样品、标本及位置、测量的产状位置等用同样垂直投影方法展绘至素描图相应位置上。

.2.5.1.4 地质体上各投影点的选择

在选择投影点时,要求能基本控制地质体的大致形态,在连图时,还应参照实际地质体界线形态勾绘。呈直线形态的界线,应在直线的上端和下端各选一个点投影,然后连接两点即可。呈弧形线的界线,投影点选择至少三点,上下各一点,中间弧顶一点即可。波浪线界线,投影点可全部选择在波峰顶上或选择在波谷底处,再用钢卷尺测出波峰至波谷距离,并参照实际形态勾绘。断层破碎带

或地质透镜体,投影点的选择,要以能控制住破碎带宽度、断层面形态和透镜体的尖灭端或膨大部份为原则。

.2.5.1.5 坑道素描图的内容(编录用图)

坑道素描图应绘于方格厘米图纸上,内容有:顶板基点位置及编号(或坑道素描图成图后,只保留坑口基点)、基线方位、水平比例尺、图例、各地质体分层界线、断层线及编号、矿层(体)界线及矿体号、岩矿石标本采集位置及编号、测量各种产状位置及数据,刻槽样沟位置及编号,见图31。

2.5.2 沿脉坑道投影与作图

2.5.2.1 沿脉坑道顶和壁的投影和作图

沿脉坑道顶和壁的投影和作图方法与穿脉坑道同。

2.5.2.2 掌子面素描图

沿脉坑道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按一定的间距作掌子面(坑道横截面)素描图。掌子面素描图和坑道素描图的壁、顶规格应完全吻合,比例尺也应相同。掌子面素描图的投影和作图方法基本上与顶、壁的投影和作图方法一致,只是基点布设在顶板中线上,以中线距离为准,基线布设是一端系在基点上、另一端自然下垂(铅垂),见图32。

2.5.2.3 掌子面理想轮廓图

坑道标准形态应是顶板基本为一水平面,两壁斜度一致且壁面平直,坑道横切面形状为等腰梯形。但在实际施工中,往往部分地段的顶呈弧形或壁凹凸不平,

探槽地质编录规范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之一 探槽(井)原始地质编录 黄与能 二○○八年四月. 重点提示

1.编录壁的选取及绘图方向: 东西向探槽:编北壁——北高、南低或相近; 编南壁——南高、北低。 南北向探槽:编东壁——东高、西低或相近; 编西壁——西高东低。 2.分层: (1)分层单元:复杂矿体——小于填图单元; 一般矿体——同于填图单元。 (2)分层厚度及夹石剔除厚度:按工业指标。 (3)分层主要对象:不同矿体、不同矿石类型、不同工业品级、不同岩

石类型、断层上下盘矿体。 3.布样: (1)沿厚度方向连续控制矿体及直接 顶底板。 (2)布样“三不”原则:不跨矿石类型、品级;不跨矿种(断层);样长真厚不超过工业可采厚度。 (3)岩石(脉岩)剔除原则:以工业指标的剔除厚度为准、夹石薄时与低品位矿石合采贫化。 (4)样品编号:以任何时候都不至引起错混为准。 (5)布样后应及时采样,特别是刻槽样。

4.投影作图: (1)主要地质编录要素:界线、产状、样品及标本位置、导线点等按与基线的相对位置,按比例缩小描绘于坐标纸上。 (2)地质体的取舍:图上大于1mm 的应绘,特殊意义的不足1mm放大绘。(3)探槽拐弯处理: ①编录壁及基线以及槽底与编录壁 的共用边,在任何时候都应连续绘制。 ②方向变大时:在拐弯处裂开槽底的非共用边(内侧边),裂开夹角等于 拐弯 角度。 ③方向变小时:在拐弯处断开非共用

边,并切去一块同于拐弯角度大小的重叠面后,与前一导线槽底相连接。5.投影作图原理: (1)面向编录壁,在坐标纸上选择 合适位置,绘出第一基点及第一导线,每一导线起点均为0。 (2)槽壁投影:每个要素点有两个 投影要素——导线读数及与导线的 垂直距离。 (3)槽底投影:先将各要素点按地 质走向投到壁底共用边,然后按槽壁投影方法投影。 (4)连图:分类、分地质体、分地 质界线相连成图。 6.描述纪录:

DZT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994—10—01实施 目录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 (1) 4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2) 5 原始地质编录中的手图与清图 (2) 6 代号及编号方法 (3) 6.1矿区代号或分队(项目、课题)代号 (3) 6.2编号方法 (4) 7 原始地质编录的检查验收 (5) 7.1提交资料目录(表2) (5) 7.2原始编录的检查验收工作 (5) 7.3检查验收单位 (5) 7.4检查项目及验收标准(表4) (6) 8 实测地质剖面的原始地质编录 (6) 9 地质填图的原始地质编录 (8) 9.1填图方法及精度要求 (8) 9.2地质填图时对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 (8) 9.3 整理 (8) 9.4注意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9) 10 坑探工程的原始地质编录 (9) 10.1总体要求 (9) 10.2探槽的原始地质编录 (10) 10.3探井的原始地质编录 (10) 10.4坑道的原始地质编录 (11) I

10.5老硐的原始地质编录 (11) 11 钻孔的原始地质编录 (12) 12 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 (13) 12.1采样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 (13) 12.2 编号 (13) 12.3探矿工程中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 (14) 13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管理 (14) 13.1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保管程序 (14) 13.2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修改 (14) 13.3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使用 (14) II

工程地质勘察钻孔钻探技术要求

人民路五期安置房场二期工程场地 钻探技术要求 1.、终孔标志 取样孔及标准贯入实验钻孔均进入碎块状强风化碳质泥岩5.0~8.0m,一般性钻孔进入碎块状强风化碳质泥岩3.0~5.0m。 2、勘察方法 2.1钻探:所有钻孔(包括技术性控制孔、一般性钻孔)均进行全孔段取芯,所有岩芯均应按回次顺序排放,并加贴岩芯牌。钻探班报表应及时跟踪记录,严禁事后追记,对钻探过程中出现异常应及时与现场负责人进行汇报。 开孔冲击钻进,待测得初见水位后,回转钻进,套管及泥浆护壁,全孔取芯,岩芯采取率:填土为80%以上,粘性土为85~100%,砂土为60~80%,强风化岩大于60%。 2.1钻孔孔径的要求应满足供室内试验的要求,钻孔孔径应为91-110mm;对软质岩或风化岩钻孔孔径91mm。 2.3遇土层变层,立即停钻,丈量机上余尺,计算土层深度。地层的分层高程误差控制在0.05m~0.1m之内。 2.4取样时保证孔底残留的浮土厚度不大于取土器废土段的长度(10cm),击入深度不允许大于取土器的有效长度 在做标贯前应清理孔底沉渣,保证孔底干净。准确记录标贯试验位置及锤击数。 2.5所有钻孔开孔冲击钻进,测初见地下水位,在终孔24小时后,

测稳定地下水位。所取水样应注明取样地点、日期、取样深度。 若发现不符合规范、规程的取样或标贯试验,现场地质员有权利废孔。 3、现场测试 3.1、标贯:在标准贯入实验钻孔中测试,每2.0m一个,必需严格执行(需进行杆长修正)。 3.2、动力触探:选5~6个有代表性的钻孔进行动力触探(素填土和卵石层中)。 4.、现场取样 4.1、水样:计划总共采取3组水样,水样采取前钻孔应适当洗孔。 4.2、土样:在取样孔中采取,间距2m 一个,每层土样不能小于10组。 5、现场管理 5.1、施工人员必须规范作业,文明施工。 5.2、野外施工结束后,应将施工场地整理干净交付甲方。交底人:接收人:

地勘钻探技术要求

《地勘钻探技术要求》 1、严格按所定孔位施工。 2、钻进度、岩土分层深度的量测误差不大于5cm。 3、单孔钻入中风化基岩的深度,岩土分层深度以本方案确定的孔深为准。 4、岩心票、斑报表,必须及时、准确、不允许作回忆录。 5、岩心摆放必须整齐、有序。 6、对部分特殊孔岩芯进行拍照并附于报告中除按以上要求进行之外,应注意下列问题: ①土层中严禁送水钻进; ②土层钻进严禁超管进尺,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出一般不得超过1.5米; ③钻探操作员要随时注意钻进情况并作好记录,如软硬变化、钻具坠落、卡钻、埋钻返回颜色,样块等现象。 ④加强岩心管理,每回次岩心按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原则,顺序放置,并按四次详细填写岩心票; ⑤及时填写钻探班报表,做到量出记录准确,内容完整,认真做好简易水文观测记录(初基水位,静止水位、涌水、漏水等)。每孔必须进行孔深验证,允许误差范围为±了0.05m,封孔后,班报表应由机长及记录员签证。

一、现场地质编纱要求: 1、粘土层应描述成因、颜色、状态深度等; 2、岩体的描述包括颜色、岩性、结构、构造、结构面、岩层厚度和风化程度; 二、测量、测试技术要求 钻孔测放,高程测量,岩、土样的采取试验应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 三、取样测试 采取的岩、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室外剪切试验,测度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四、关键过程界定 本项目中地调、钻探、岩、土样采取现场数据收集,室内资料整理为关键过程。 五、工作流程 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室内资料整理。 六、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项目负责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监控,在施工作业前制定安全、文明施工措施,安全文明施工。施工作业场地应搭设围墙,并写标志语“此地施工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等字样” 七、提高交技术成果 按照国家规范编制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并包含总平面位置,勘察点平面布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工程地质柱状图,岩、土试验成果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要求.

XX矿可行性论证工作方案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要求为了满足方案编制需求,需要沿矿区周边共布置水文地质钻孔X 个,孔深约X米;工程地质钻孔约X个,孔深约X米;洛阳铲孔X 个,孔深X米。见《XXXXX探孔布置图》。 1、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成井做长观孔) (1)水文地质钻探技术要求 ①.水文地质勘探抽水孔(井)的钻探方法:采用清水钻进,滤水管部分采用钢花管缠丝包网,过滤管直径要求:松散层不小于127㎜,基岩不小于110㎜;抽水试验孔终孔直径要求:较过滤管直径大1~2级,填料时大150~200 mm;过滤管长度要求:含水层厚度≥30m,长度取20-30m;含水层厚度<30m,长度与厚度一致。基岩中,当孔壁稳定或溶洞充填物较少时,可不设置过滤器,钻孔直径不小于91㎜。施工完成后,采用空压机与水泵联合洗井。 ②.观测孔的钻探方法,采用清水跟管钻进,孔径90mm;滤水井管采用PVC管,管径75mm;滤水管采用PVC管穿孔钻眼包网,长度2~3米。 ③.抽水孔(井)钻探过程中按工程勘察的控制孔进行地层描述,同时进行取样,钻探中每2米取样一个,变层加取,重量1kg左右,必要时进行测试。 ④.洗井要求: a.对水文地质勘探抽水孔(井)采取空压机与水泵联合洗

井方式,达到水清砂净。 b.对观测孔采取反冲洗方式洗井,即向观测孔注水,并利用空压机吹洗,交替进行。 ⑤.滤水管制作: a.滤水管采用钢花管缠丝包网。 b.规格:管径Φ110mm。采用Φ110mm钢管制作,每5~10cm 钻一个3~5mm孔,笼外缠聚乙稀加强丝。底部封闭。过滤网,网眼直径:(2~2.5)d cp滤水管长度不超过5.0m。 ⑥.井管下入: a.下过滤器前用符合标准清孔。 b.用直接提吊法下过滤器,接头处可以焊接或套接。 c.下放过程中要慢、稳、不能刮靠孔壁。 d.井孔垂直度不超过1‰。 ⑦.填砾: a.填砾时必须保证滤水管平直、居中。 b.必须沿过滤器四周均匀连续填砾。 c.投砾量超过滤水管顶部2~3米。 ⑧.洗井: a.投砾后立即向孔内注入清水,将泥浆替出。 b.下入潜水泵抽水,采用抽灌洗井法,先进行抽水,再进行孔口灌水,交替进行。 c.洗井时要经常观察孔口排水的水质变化,不含泥浆或钻粉等污染物质即可。 d.洗井时应定时(半小时)观测一次出水量。 e.根据底层情况,适当调节洗井强度和时间,细颗粒地层

槽探规范

地质矿产勘查作业指导讲义-之探槽(剥土) 编录 导语:探槽编录在我们地质工作中,算是一个最常见不过和简单不过的工程编录了。本文转自邹工的地质矿产勘查作业指导讲义系列,供大家学习。 一、槽探工程素描 探槽(剥土)素描方法及细则规定如下: 1、探槽代号TC,编号统一为线号加探槽号,如:1线2号探槽编号为TC0102,以此类推。 本项目素描图比例尺统一选用1:100。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应保持一致。按1米间隔标注比例尺刻度线,水平比例尺标在下方,垂直比例尺标在起点一侧(详见图1)。 图1 2、探槽端点以直径1mm圆心带点的小圆圈在图上表示,并于实地竖木桩作标记,在图上槽头表示出起点方位(及起点坐标)。 3、探槽素描方向首选正北壁、北西壁、北东壁或正东壁。其素描图绘一壁(绘实际形态)及底(绘规则底,底宽采用1cm,便于标注样品和绘制岩石花纹),在地质情况较复杂、两壁地质特征差别较大时素描二壁及底。

4、素描图作法主要有两种:①、坡度展开法;②、平行展开法,本项目统一使用坡度展开法绘图。 4、编录方法步骤如下: ①、观察 参加人员2-3人为宜,首先对探槽的情况进行总的观察,统一 认识,明确重要的地质现象,如岩性分层界线、接触关系、矿化与 分布、蚀变分带、断裂构造等,确定取样位置,并用红油漆画出分 层线及采样位置。 ②、布设基线 将皮尺一端固定在槽头木桩基点,沿所素描的一帮拉到另一头,予以固定作基线标尺,用皮尺作基线,罗盘测量方位角及基线坡度角。当地形坡度变化大、有拐弯或探槽过长可分段布置。 ③、绘制基线 按预先计划好的槽壁、槽底及图名等位置,将基线按坡度角和确定的 比例尺展绘于厘米方格纸上。 ④绘制槽壁及槽底 按基线不同位置,用小钢卷尺作标尺,按等间距(2m)或探槽 地形变化点沿基线铅直量取地形表面、槽壁与槽底交线、槽底边线、松散层与基岩分界线的位置,按确定的比例尺投点于厘米方格纸上,然后连接相同性质的各相应的点。槽底用水平投影法,宽度用钢卷 尺测量,画于槽壁最低点1.5cm以下的位置。 ⑤绘制基岩地质现象 用小钢卷尺作标尺,由左向右逐段测定基岩分层界线和构造线等的上界线点和下界线点位置,按比例展绘在厘米方格纸上,按界 线实际形态连接描绘。将测量的地质体和构造产状和采集的标本、 样品及编号标注于相应的位置。同时将取样位置、编号在槽底或槽 帮用油漆予以修正标记。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1 技术要求 资料收集技术要求 1.1.1 要求在勘察工作开始前,到设计院、地矿、气象、农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广泛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1.1.2 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A、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 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貌、地质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河道工程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且为了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工作及工点的布置提供依据。 B、工程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 重点查明地基稳定和现有河道边坡稳定的地质问题,沿线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地面沉降等,地面陡坡、地下水、地表水活动情况,临河沿河边坡冲刷失稳可能调查调查精度按具体项目的具体要求来控制。 1.1.3 钻探技术要求 拟采用XY-1型回转式油压岩芯钻机钻探,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采用套管或泥浆护壁,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 钻探回次进尺:软土层小于或等于1.0m,其它土层一般不超过1.5m。 岩芯采取率:黏性土、强风化岩 > 90%砂土》65%破碎带、块状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65%岩芯有序摆放在钻孔旁并填好标示牌,拍照留档。 孔深误差:钻进深度内的误差控制在士5cn以内。探井、探槽和探洞:除文字描述记录外,尚应以剖面图、展示图等反映井、槽、洞壁和底部的岩性、地层分界、构造特征、取样和原位测试位置,并辅以代表性部位的彩色照片。 1.1.4 勘察取样技术要求

①取土样:在钻孔中采取土试样,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2001)(2009版)(第9章第4节)有关规定执行。②取样间距:表层0?3m取土间距1.0?1.5m,变层加取,土层较薄(厚度 0.5?1.0m)时均应取样;3?15m深度范围内每隔1.5?2.0m取样;15?20m 深度范围内每隔3.0?3.0m 取样。 ③取样方式:对软土层采用敞口式薄壁取土器取样;对可塑-硬塑黏性土采用锤击普通取土器取样;对中粗砂(或粗砾砂)层,取标贯器内的芯样或采取扰动样。 ④场地要采取地表水和地下水试样。 1 . 1 . 5原位测试技术要求 A、标准贯入试验 为测定黏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钻孔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利用地区经验对黏性土的状态、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作出评价;试验间距一般控制在1.0?1.5范围内。 试验要点:清干净孔内残渣及扰动土,准确丈量孔深,做好记录。具体技术操作重点如下: ①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 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 行试验; ②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擦力,避 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击/min ; ③贯入器打入土层15cm 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 的锤击数,累计打入 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 达30cm 时,可记录50 击的实际贯入深度,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30cm 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

探槽地质编录规范

探槽(井)原始地质编录 黄与能 二○○八年四月

重点提示 1.编录壁的选取及绘图方向: 东西向探槽:编北壁——北高、南低或相近; 编南壁——南高、北低。 南北向探槽:编东壁——东高、西低或相近; 编西壁——西高东低。 2.分层: (1)分层单元:复杂矿体——小于填图单元; 一般矿体——同于填图单元。 (2)分层厚度及夹石剔除厚度:按工

业指标。 (3)分层主要对象:不同矿体、不同矿石类型、不同工业品级、不同岩石类型、断层上下盘矿体。 3.布样: (1)沿厚度方向连续控制矿体及直接顶底板。 (2)布样“三不”原则:不跨矿石类型、品级;不跨矿种(断层);样长真厚不超过工业可采厚度。 (3)岩石(脉岩)剔除原则:以工业指标的剔除厚度为准、夹石薄时与低品位矿石合采贫化。 (4)样品编号:以任何时候都不至引起错混为准。 (5)布样后应及时采样,特别是刻槽

样。 4.投影作图: (1)主要地质编录要素:界线、产状、样品及标本位置、导线点等按与基线的相对位置,按比例缩小描绘于坐标纸上。 (2)地质体的取舍:图上大于1mm 的应绘,特殊意义的不足1mm放大绘。 (3)探槽拐弯处理: ①编录壁及基线以及槽底与编录壁的共用边,在任何时候都应连续绘制。 ②方向变大时:在拐弯处裂开槽底的非共用边(内侧边),裂开夹角等于拐弯角度。 ③方向变小时:在拐弯处断开非共用边,并切去一块同于拐弯角度大小的重叠面后,与前一导线槽底相连接。

5.投影作图原理: (1)面向编录壁,在坐标纸上选择合适位置,绘出第一基点及第一导线,每一导线起点均为0。 (2)槽壁投影:每个要素点有两个投影要素——导线读数及与导线的垂直距离。 (3)槽底投影:先将各要素点按地质走向投到壁底共用边,然后按槽壁投影方法投影。 (4)连图:分类、分地质体、分地质界线相连成图。 6.描述纪录: (1)以基线为准,依次逐一记录。 (2)岩性、矿体按分层为单元描述记录:在基线中间分层时,分段描述记录;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作业指导书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四川省鑫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目的 为了规范我矿山在固体矿产勘查中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工作,根据《探矿工程原始地质编录细则》制定坑道原始地质编录作业指导书。 二、引用标准 GB/T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中国地质调查局: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三、准备工作 (一)技术准备 坑道地质编录人员应了解和熟悉矿区,特别是坑道附近的地层、岩石、矿产、构造以及岩性分层、矿层、岩矿石特征等和掌握坑道原始地质编录的有关规定、编录程序、方法、质量要求等。 (二)人员准备 坑道地质编录组一般2~3人。组长负责综合地质观察和投影工作,一名助手负责绘制坑道素描图,另一名助手负责文字记录。其余工作由组长协调。 3.3 安全生产准备 对坑道地质编录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编录前必须带好安全帽和照明用具,对老硐应检查有无危险岩块及有毒气体存在。 四、坑道地质编录方法和要求 (一)坑道绘图方向的确定 1、坑道方向总体可以归为两类:东西向(近东西)和南北向(近南北)。东西向坑道的西端在225°—315°方向范围内,东端在45°—135°方向范围内(图1a);南北向坑道的北端在315°—45°方向范围内,南端在135°—225°范围内(图1b)。

两类方向坑道的编录作图方向按下述原则确定。 图1 坑道方向判定示意图 2、东西向坑道绘图方向的确定 编录人面向北作图,坑道的西端放图的左侧,东端放图的右侧,坑道起点在西时,自西往东编录,则自左往右作图(如图2a);坑道起点在东时,自东往西编录,则自右往左作图(如图2b)。 图2 东西向坑道绘图方向示意图 3、南北向坑道绘图方向一的确定 编录人面向东作图,坑道的北端放图的左侧,南端放图的右侧,坑道起点在北时,自北往南编录,则自左往右作图(如图3a);坑道起点在南时,自南往北编录,则自右往左作图(如图3b)。

钻探技术要求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 技术要求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要求》 目录 第一章依据 (1) 第二章项目管理 (1) 第三章钻探技术要求 (4) (一)岩芯采取率 (二)回次进尺 (三)钻探过程 (四)钻探记录 (五)取样和试验 第四章复杂与特殊条件钻进 (7) 第五章水文试验钻孔 (12) 第六章终孔 (14) 第七章封孔 (14) 第八章提交资料 (15) 第九章检查验收 (15) 第十章一般安全防护规定 (16) 附录1-钻探原始记录的标准作业 附录2-钻探检查与验收 附表A-钻孔工艺技术标准 附表B-钻孔记录技术标准

第一章依据 本钻探技术要求是根据《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程》(TB10014-98)、《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铁路不良地质勘察规范》(TB10027-2001)、《铁路工程地质特殊岩土勘察规范》(TB10038-2001)、《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TB10041-2003)等规范,结合目前铁路勘察工作汇编的钻探技术要求。由于各勘探项目各有特点或侧重,故各项目勘探应以相关的各种现行规范和项目负责人的技术交底、勘探作业细则、钻孔任务书的要求为准。勘测期间各测段应根据本测段具体情况补充有关钻探技术要求。钻探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各项目的规定和要求。 第二章项目管理 一、各勘探单位必须成立现场的勘探项目部(经理部);必须设有技术、质量、安全的专职领导,并不能擅离工地;根据机组和工点情况配足现场的专职技术人员;必须根据承担的项目特点,制定明确的安全、质量、技术、工艺等制度或要求,如岗位责任制(含经理部和机组各岗位)、作业流程和责任人、技术工艺要求、交接班制度(含交接班记录)、作业场地的环境、安全、质量控制和自检措施等,并严格执行。现场的各勘探项目部、机组、人员必须挂牌或有明确标识。如需撤换机组、机长、记录员,必须通过现场指挥部、地路处经计室考核同意备案,否则不予验收计价。 二、各单位的机组必须按照合同项目进度、质量要求和有关钻孔孔深、孔径、钻探工艺以及施钻安全环境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配置足够的各项钻探、测试、试验的设备、钻具和工具。终孔直径一般大于91mm。 三、在钻探准备阶段及钻探过程中应与甲方技术人员及孔内测试人员密切联系和配合,保证测试、试验及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遇特殊情况通知应及时通知甲方技术人员。 四、钻孔质量检查:各单位的现场技术人员必须履行质量自检责任,并留下自检记录随时提供甲方或监理检查。甲方的检查一般为飞行检查、中间检查和验收检查。常在被抽检的钻孔附近0.5米范围内布置检查孔,由甲方地质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质量核定。检查孔完工后需及时整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与原钻孔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由甲方地质技术人员提出质量检查报告,作为钻探质量评定的依据。 五、严格执行钻孔任务通知书。

原始地质编录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078—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 1994—10—01实施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中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编录资料的管理。 1.2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中的地质填图、探矿工程和采样的原始地质编录以及编录资料的管理。对有特殊要求的矿种,主管部门可根据本标准制定相应的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 2 引用标准 GB 964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3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 3.1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 这些地质现象,是指由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岩心(粉)以及标本、样品所揭示的宏观的和微观的自然地质信息。 记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象、磁带、磁盘(光盘)等进行。还要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相适应,及时采用新的方法和手段。 3.2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个方面。 现场编录时,要认真地观察研究地质现象,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并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进行编录。 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并按规定格式整饰。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原始编录时,还应及时将原始数据按规定格式存盘、入库。 4 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

4.1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对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全面地观察研究,联系认识,准确地判断和记录。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4.2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4.3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规整,字体规范。 4.4原始地质编录要有各种必要的质量符合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计量工具必须按有关国家标准定期检验,检验结果随原始地质编录上交。 编录中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在其精确范围内修约时,按GB 8170《数值修约规则》进行。 4.5原始地质编录要使用规定采用的记录设备和材料。载质应采用优良材料,图表用80克以上的纸张绘、印,幅面尺寸为185×260mm或其2n倍(n=0,1,2,3,4,)。 现场记录时,记录文字及绘图应使用防水墨水或2H绘图铅笔,对铅笔记录部分,整理时要用防水墨水将图线及重要数据着墨。 4.6原始地质编录应采用本标准规定的方法和表格(表式见附录A)。所使用的术语和代号、编码应符合GB 9649的规定。图例也应符合有关标准,但可根据矿区或地区特点简化、合并或增补,并在大队的原始地质编录细则中作出规定,在上交矿区原始地质编录时,应附有所使用的全部图例。 4.7原始地质编录一般用汉文或规定的代码进行。文字说明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用语准确、层次分明。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大队总工程师批准,现场编录时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在整理时译成汉文。 5 原始地质编录中的手图与清图 在野外现场用手工方式进行原始地质编录时,可先作野外手图。手图上可简化某些要素,用临时代号、简单的注记等代替,待工作告一段落,修订界线及制图要素后,再按要求在整理时转绘成清图,清图即作为原始资料保存。 6 代号及编号方法 6.1矿区代号或分队(项目、课题)代号由大队在原始地质编录实施细则中规定,分矿段的矿区的勘查线号有重复时,要在矿区代号后加一位矿段代号。矿区和矿段代号用汉语拼音字母或数码。矿区及矿段代号以下合称为矿区代号。 地质观察点、工程、各种标本和样品的代号见表1(代号除注明者外,均为

坑道编录

坑道工程原始地质编录 一、目的任务 坑道是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坑道的布置和施工一般均在详查阶段以后,用以追索和圈定矿体,特别是矿体形态复杂、矿石组份极不均匀的矿床,目的是了解矿体埋藏条件和矿石质量。有时在矿产普查阶段也布置坑道,进行边探边采。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是对坑道的两壁一顶或一壁一顶进行综合的(地层的、岩石的、矿产的、构造的等)观察研究,对研究过程和所提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完善的素描和记录。 在矿产勘查中通常设计的坑道有平坑和斜坑(坑道坡度水平者为平坑、坡度小于45°的为斜坑),若按坑道与矿层(脉)的关系,又可分为穿脉坑道、沿脉坑道。穿脉坑道常与矿层倾向一致,沿脉坑道常与矿层走向一致。 二、坑道断面规格 坑道规格一般高1.8m~2m,顶宽1.5~1.8m,由于掘进方式和用途不同可以增大或缩小。 三、坑道地质编录的准备 (一) 资料及技术准备 1、资料准备 坑道地质编录人员应了解和熟悉矿区,特别是坑道附近的地层、岩石、矿产、构造以及岩性分层、矿层、岩矿石特征等。 2、技术准备 坑道编录人员应熟悉、掌握坑道原始地质编录的有关规定、编录程序、方法、质量要求等。

(二) 物资准备 1、工具、材料 罗盘、地质锤、放大镜、小图板、讲义夹、三角板、量角器、铅笔、钢卷尺、皮尺、木桩、铁钉、垂球、照明设备、红白油漆、毛笔、作图用计算纸、样品袋、包装纸等。 2、各种表格 坑道施工通知书,坑道竣工通知书、坑道基点、基线记录表、坑道工程地质记录表、坑道工程标本记录表、坑道工程样品记录表、标本签、样签、照相记录表、坑道工程概况表(D2/0078-93表3) (三) 人员 坑道地质编录人员一般2-3人。 组长主要负责综合地质观察和投影工作,一名助手主要负责绘制坑道素描图,另一名助手主要负责文字记录。其余工作由组长协调,小组人员必须密切协作,方能完成整个编录工作。 四、坑道地质编录方法和要求 (一) 编录程序 坑道施工和地质编录一般可照以下顺序反复进行: 坑道掘进→地质综合观察、分层、布样、标本采集→刻槽采样→投影作图、文字记录→继续掘进。 坑道地质编录要求及时、准确、在现场进行。一般视掘进进度、顶、壁稳固程度、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及矿区设计要求可以分段进行编录,也可以施工结束后一次性编录。 (二) 坑道地质编录要求 1、坑道验收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规范

i)坑道素描图 j)坑道编录小结 10.6 老硐地质编录 老硐指已废弃又无地质记录及开采记录的旧坑道。老硐地质编录应根据地质勘查需要,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 10.6.1 老硐勘察 编录前,应对选择编录的老硐进行勘察,查看是否有暗井、坍塌、冒顶、有毒气体;是否有野兽、毒蛇等,若有问题应及时撤离,确保编录人员安全。做法是:硐口专人留守,两人以上人员进入老硐,并相互保持一定间隔,遇到岔硐口时,设置出口方向路标,严禁单人进入老硐。 10.6.2 老硐地质编录 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老硐地质编录。 a)编录方法。可综合运用实测剖面及探槽、浅井、坑道的编录方法,绘制老硐平面图、剖面图。编录中,仍可布设基点、基线,基点、基线设在硐顶、硐壁均可。 b)编录要求。对有地质意义或有代表性的老硐,要进行专门测量,除掌子面外,要按一定间距和在老硐膨大(闹堂)、狭缩和转折部位详细观察、记录和采样。 c)采样方法。老硐采样一般用捡块法或刻线法。采样时,需注意查看原来矿体富集部位,布样时,要仔细分析主矿体延伸方向,以免将硐壁上残留的零星矿层或次要矿层作为采样或描述对象。 10.6.3 老硐调查、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a)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质记录表 b)坑道素描图(或平面图、剖面图) c)音像记录表 d)标本登记表及送样单 e)鉴定及测试成果 11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 11.1 准备工作 11.1.1 技术准备 编录人员应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了解和熟练掌握原始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方法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 编录人员一般一台钻机1人。 11.1.2 编写钻孔设计书 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钻孔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a)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b)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 c)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d)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的采取率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 e)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f)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1.1技术要求 资料收集技术要求 1.1.1 要求在勘察工作开始前,到设计院、地矿、气象、农林业、交通、水利等部门广泛开展资料收集工作。 1.1.2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A、工程地质调查的目的 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貌、地质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河道工程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评价,且为了工程地质勘探、测试工作及工点的布置提供依据。 B、工程地质调查的技术要求 重点查明地基稳定和现有河道边坡稳定的地质问题,沿线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地面沉降等,地面陡坡、地下水、地表水活动情况,临河沿河边坡冲刷失稳可能调查调查精度按具体项目的具体要求来控制。 1.1.3钻探技术要求 拟采用XY-1型回转式油压岩芯钻机钻探,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不小于91mm,采用套管或泥浆护壁,对需重点查明的部位(滑动带、软弱夹层等)应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 钻探回次进尺:软土层小于或等于1.0m,其它土层一般不超过1.5m。 岩芯采取率:黏性土、强风化岩≥90%;砂土≥65%;破碎带、块状强风化岩、中等风化岩≥65%;岩芯有序摆放在钻孔旁并填好标示牌,拍照留档。 孔深误差:钻进深度内的误差控制在±5cm以内。探井、探槽和探洞:除文字描述记录外,尚应以剖面图、展示图等反映井、槽、洞壁和底部的岩性、地层分界、构造特征、取样和原位测试位置,并辅以代表性部位的彩色照片。

1.1.4勘察取样技术要求 ①取土样:在钻孔中采取土试样,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9章第4节)有关规定执行。②取样间距:表层0~3m取土间距1.0~1.5m,变层加取,土层较薄(厚度 0.5~1.0m)时均应取样;3~15m深度范围内每隔1.5~2.0m取样;15~ 20m深度范围内每隔3.0~3.0m取样。 ③取样方式:对软土层采用敞口式薄壁取土器取样;对可塑-硬塑黏性土采用锤击普通取土器取样;对中粗砂(或粗砾砂)层,取标贯器内的芯样或采取扰动样。 ④场地要采取地表水和地下水试样。 1.1.5原位测试技术要求 A、标准贯入试验 为测定黏性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在钻孔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利用地区经验对黏性土的状态、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作出评价;试验间距一般控制在1.0~1.5范围内。 试验要点:清干净孔内残渣及扰动土,准确丈量孔深,做好记录。具体技术操作重点如下: ①标准贯入试验孔采用回转钻进,并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当孔壁不稳定时,可用泥浆护壁,钻至试验标高以上15cm处,清除孔底残土后再进行试验; ②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减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擦力,避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联接后的垂直度,锤击速率应小于30击/min; ③贯入器打入土层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

坑探(槽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坑探(槽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坑探(槽探)编录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坑探(槽探)地质编录人员在编录时时应遵守地勘 部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 规,自觉遵守矿山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规定。 2、坑探(槽探)编录人员进入槽、巷、井下工作面 时,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应穿戴整齐;应注意观察各种标 志、信号和来往车辆;无标志巷道不得随便进入;井下不 允许单人作业。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安全情况,发现不安全 因素,必须采取措施保证安全后方准施工。 3、坑探(槽探)编录人员在施工现场要作好防火、防 爆、防风、防洪、防暑、防坍塌、防中毒、防窒息、防尘 毒噪音等安全措施。

4、进入坑内编录的地质人员应自觉遵守井下提升、用电等方面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首次下井必须由专人带领。下井前应备齐照明、防撞击等安全防护服装。井下工作时应首先查看清楚周围岩块的稳定性、用电设备的安全性,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才能开始编录工作。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水平坑道及缓倾斜坑道的编录方法

水平坑道及缓倾斜坑道的编录方法 一、水平坑道及缓倾斜坑道编录的一般要求 (一)水平坑道的素描一般都采用展开法,展开的方式如图1所示,其两壁的展开,有向内展开和向外展开两种。顶板的素描,有的用顶板投影(因顶板经常系凹凸不平的,投影到一个平面上)法;有的以距底板一米的高度为投影面,称一米投影法,即描述距离板一米高的地质情况,通常多用顶板投影法向内展开。一米投影法的主要缺点是,一米高度的地质情况主要靠两帮(及各掌子面)上,一米高度处出露的地质现象推测,不可能全部实测,与实际情况必然有出入,这一部分所谓“顶板”的资料缺乏原始资料所要求的真实性,所以一般较少采用。向外展开法,作的图比较直观,但编录及阅读时都不大方便。 图1 坑道展开及投影方式 (二)缓倾斜坑道,通常用顶板投影法向内展开,素描图格式与探槽素描图略同,两帮按其倾斜角对称展开。注明或不注明倾角。但顶板不换算为水平投影长度。顶板及两帮(或其一帮)都需要画上标尺。很长的斜井可以分段(按每个中段)素描。其他均同水平坑道。 (三)沿脉坑道,当坑内地质情况变化较大时,用顶板投影(必须用顶板投影)向内展开,并附掌子面编录。如为沉积矿床,若矿体成陡倾,两帮出露岩性单一、地质情况很少变化,可以只描顶板和掌子面;机产,缓倾斜矿床的沿脉坑道(沿脉斜井、上山、下山),如顶板出露岩性单一、地质条件变化很小,可以只描两帮及掌子面。 (四)除沿脉坑道以外的其他坑道,如地质情况简单,两帮出露的地质情况相差不大时,可以只描一壁一顶,地质情况复杂,两壁所见的地质情况差异较大,矿体厚薄、贫富、类型等有一定变化时,描两壁一顶。 (五)坑道编录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随着施工随时进行的,第二步为洗坑壁以后的正式编录 1、随着施工进行的包括:掌子面编录、需要支护处的编录及坑道编录草图。前两者是正式绿录,按成品图要求精度,不清楚处随时刷掉粉尘。坑道编录草图是为了随时掌握地质情况,指导施工进行而收集的初步资料。一般说来,距迎头5米左右即宜草编一次,在近矿地段及矿体内掘进,根据地质情况而定,每爆破一次,最好都观察一次,发现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及时编录。尤其是沿脉坑道,需在掌子面上编录取样者,更应掌握时机。

工程地质勘察钻孔技术要求

工程地质勘察钻孔技术要求 工程名称:既有厂房及配套设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单位: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工程地点:太原市 勘察阶段:详勘 二○一七年五月北京

一、建筑物概况: 本次勘察范围内需进行勘探的建筑物解编调试厂房 建筑物具体参数详见下表: 拟建建筑物工程性质一览表 二、勘察技术要求: 勘察应遵循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进行,并结合此工程的特点,合理安排工作量,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 1、查明地基土层的分布范围、深度、厚度及其变化,提供各土层的 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确定场地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级的平面分布。 2、查明场地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地基土是否 有地震液化可能性,确定建筑物场地类别及对岩土地震稳定性做出评价,提供场地土的特征周期。 3、判别地基土是否有地震液化可能性。确定建筑物场地类别及地震 动参数。对场地地震稳定性做出评价。 4、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对混凝土的侵蚀性。 5、查明可能作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的土层分布特征,提供各土层的 承载力特征值、桩基参数、变形计算参数。 6、对建筑物基础方案的选型,基础的埋深,持力层的选择等提出建 议并作评价。

7、对地基作出分析评价,并对地基处理(房心土及厂区工程)和地质环境的防治等方案作出论证和建议。 8、控制性钻孔应穿透持力层,并揭示有无软弱下卧层及其力学性质指标。 9、提供基坑开挖支护参数,并对地下室开挖放坡土体稳定性作出评 价。 10、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钻孔布置,确保地勘报告能够满足相关规 范、规程及当地地勘审查要求。 11、钻探结束后,要将大口径(100mm以上的)钻孔填实。 2017年05月25日

探槽编录方法

槽探编录一、现场编录的基本内容 1、观察研究并记录探槽所揭示的地质现象。 2、记录现场的观察研究手段(数字、文字、图象、磁带、磁盘等)。 二、现场编录必须真实客观 1、编录人员要认真、细致、全面地研究地质现象,联系认识,准确地判断和记录。明确区别开实际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2、现场编录应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3、编录的文、图必须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工整,字体规范。 4、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的精度、质量必须符合要求,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须符合规定,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 5、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载质材料优良,图表用80克以上的纸张,幅面尺寸185×260mm或2n倍(n=0、1、2......)。 6、记录时用防水墨水或2H绘图铅笔。 7、编录时采用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和表格。使用的术语、代号、编码应符合GB9649的规定。图例应符合有关标准及地勘单位根据矿区特点作出的规定。 三、室内准备工作 ㈠组成编录组 槽探编录组一般由3-4人组成:组长、作图员、测手(有时可由其他人员兼任)、采样工。 1、组长:一般由工程师或熟悉探槽工作的技术人员担任。 职责:全面负责编录工作,主要分工地质观察、分层、布样、文字记录。 要求掌握有关规范,设计及工作细则,熟悉探槽周围地质情况。 2、作图员:一般由熟悉探槽编录绘图工作的技术人员担任。 职责:协助组长工作,主要分工素描图及其它适合兼任的工作。

3、测手:一般由技术人员或熟练的地质工担任。 职责:主要分工编号、打桩,基线布置、测量各类数据、采集标本及各种拣块样(有时可由组长或作图员、采样工兼任)。 4、采样工:由熟练的采样工担任。 职责:主要分工刻槽取样,人工重砂,大体重采样工作。 ㈡分工准备各种用品 1、组长准备:地质挎包、讲义夹、坑探工程基线记录表、坑探工程地质记录表、照相记录表、文具盒、罗盘、放大镜、照相机及胶卷、地质锤。 2、作图员准备: 小图版(一般规格60×45cm)、座标纸(一般规格50×35cm)用量按下列办法计划: 绘图坐标纸张数=拟编录探槽长度(m)×作图比例尺÷座标纸长度(m) 例:拟编录探槽长120m,作图比例尺1:100,座标纸长0.5m,则张数=120m×1/100÷0.5=2.4张 将备用的全部座标纸用图钉固定在图板上,准备好三角板、量角器、三棱尺、文具盒、2H铅笔数支、铅笔刀、橡皮擦等。 3、测手准备: 基线桩:木质,一般规格长30-40cm,粗4×4cm断面为方形(其中一面,比较平整、利于编号、一端呈锥状)、数量根据拟编探槽长度每25m左右一根计划。提前一天用红油漆在木桩上端写上基线点号(起点为“0”)。 刻槽样桩:木质或竹质,一般规格长15-20cm,宽3-4cm,厚0.5-1.5cm,数量约为估计刻槽取样数的2倍,因为每件样的起、止位置都应打桩。 量具:皮尺(30-50m规格)、罗盘、钢卷尺(2-3m规格) 标杆:一般用长2-3m,直径2-2.5cm的竹杆,按每20cm油漆为红、白相间、并标注读数0.2、0.4......1.0m......2m 讲义夹并装入地表及坑探工程标本样品采样登记表 标本签、样品签、样品袋(若干个)、斧头、文具盒、2H铅笔、铅笔刀、红蓝铅笔、毛笔、红油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