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社区为依托,主动构建和谐的早期教育服务体系

以社区为依托,主动构建和谐的早期教育服务体系

以社区为依托,主动构建和谐的早期教育服务体系
以社区为依托,主动构建和谐的早期教育服务体系

以社区为依托,主动构建和谐的早期教育服务体系网络以社区为依托,主动构建和谐的早期教育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将学前教育置于市南区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中,积极探索社区学前教育的组织建设和运作模式,拓展幼教机构的社会功能,整合社区的教育资源,优化社区婴幼儿的教育环境,提高教养者的养育水平,促进了学前教育与社区的融合与互动,推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和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加强管理,拓展社区育人资源,形成和谐的大教育场

(一)完善组织机构,为社区早期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卫生、街道等部门的共同协作下,市南区建立了社区学前络,即: 社区学前教育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妇联、教体局、街道办事处等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社区学前教育总体规划,组织协调。

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教体局成立了市南社区教育指导中心,配备了专职社区早教工作人员,负责协调全区4类早教工作机构:市南区社区早教指导中心、社区婴幼儿保健中心、优生优育指导中心和社区早教资源中心。

社区早教专家指导小组:由儿保专家、幼教专家、特教专

家组成了专家指导小组,负责培训和技术咨询。

社区早期络的形成,为开展社区居民的孕期保健、优生优育、婴幼儿养育创造了条件,为社区早期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社区早期教育提供人力保障

为了保证社区早期教育科学、规范和可持续发展,市南区建立了五支专兼职相结合社区早教队伍。一是社区教育助理队伍,教体局选派一批懂业务、爱孩子的教师进驻社区担任社区教育助理,协助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幼儿园开展各项工作;二是早教辅导员队伍,由幼儿园推荐,经理论测试和业务答辩合格后,持证进行入户指导。三是早教专家队伍,特聘儿保、幼教、特教、营养等专家,定期参与社区活动,解决早期教育难题;四是社区教育义工队伍,有全区45岁以下的机关干部和教师组成,每年义务服务不少16小时;五是早教志愿者队伍,由医生、解放军、消防员、海洋科学家、老红军、民间老艺人等组成早教志愿者队伍,经常深入幼儿园和社区,走进孩子们中间,丰富孩子们的各种经验。这5支队伍带动了社区早教工作的向纵深发展,形成了人人参与社区早教的可喜局面。

(三) 注重培训实效 ,为社区早期教育提供质量保障。

社区早期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我区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师德优良的早教队伍,是促进学前

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为此我们加大了培训力度,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第一,编制了《0-3岁婴幼儿教养指南》,先后对幼儿教师、社区教育助理、0-3岁孩子的看护者(父母、祖父母、保姆),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培训活动,使他们掌握了先进的教养理念及教养方法;第二,多次选派教师到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参观学习,提高了幼儿教师的早教专业素质;第三,充分发挥幼儿园的专业教育基地,让早教志愿者观摩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掌握早教的方法。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执教者的专业素质,保证了各项活动的质量。

(四)加大经费投入,为社区早期教育提供物质保障。

为确保社区学前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局先后投入百万元,用于早期教育设施的改善,添置了感统器械、蒙式教具等适合0-3岁婴幼儿的教玩具。另外,在社区的健身路径中,配备了适合6岁以下婴幼儿使用的大型户外活动器械。以上举措优化了幼儿的生活游戏条件,为开展社区早教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二、注重实践,探索社区早期教育模式,拓展幼教机构的社会功能

为使社区早教工作多角度、有侧重、扎实深入的开展,满足居民的不同需要, 我们不断探索,形成了多种社区学前教育的运作模式:

(一)以幼儿园为主体的活动型模式。即让幼儿园作为该社

区学前教育的组织者,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主动的面向社区,组织形式多样的早教服务活动。全区40多所幼儿园分别进行,全区早教活动呈现持续状态。各幼儿园结合园本特色相继举办的“社区家教沙龙”活动、“家长育儿辨析会” “社区健康节”等活动,体现了幼儿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

(二)以教体局为中心的连动型模式。即以教体局为主体,协调街道办事处和卫生部门,根据统一的主题内容同时开展规模较大的社区早教活动。例如:在五四广场举办的以“关注早期教育、关爱每个儿童”为主题的大型咨询活动、以“园内外孩子手拉手”为主题的六一庆祝活动、“展示幼儿素质发展”的开放周活动等,辐射面广、居民参与的热情高,效果显着,全市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三)以市南区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的综合型模式。即以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指导辖区内的早教工作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协调儿保部门和教育部门对婴幼儿及特殊需要儿童进行入户指导,指导有条件的托幼机构开办亲子园,组织教育、医疗部门联合开展“早期教育公益课堂”,组织办事处、居委会进行早期教育的宣传活动等等。

三、加强研究,促进社区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确保教育公平

加强社区学前教育的研究,其根本宗旨是“扩大学前教育

的优质资源的利用,让每个市南儿童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权力和机会,进一步提高养育者的养育水平,促进每个孩子的和谐发展。”为此,我们主要围绕促进社区早期教育与托幼机构的均衡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抓薄弱、强措施,努力实现教育相对公平

就市南学前教育而言,薄弱环节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个体托的教育质量问题,二是弱势群体的教育质量问题。为解决这两个问题,重点开展了两项工作:

1、加强个体托管理。我区共有26所个体家庭托儿所,每个街道约有2-3所家庭托儿所。个体托在生活、游戏条件,师资水平、卫生保健等方面离我区教育面向现代化的要求相差甚远。为此,我们制定了《市南区个体托儿所管理规定》,在严把审批关的同时,加强了管理督察力度,对条件差、教育水平低的托儿所通过培训、考核、评星级托儿所等活动,促进其快速提高。通过《纲要》、《市南区婴幼儿教养指南》、婴幼儿环境创设、婴幼儿游戏活动组织等培训,通过伙房管理、财务管理等的培训与监督,通过社区内强园带弱托等措施,使我区的个体托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办园差异逐渐缩小。

2、全力打造“阳光启迪”品牌。我局启动了“阳光启迪”工程,成立了“市南区婴幼儿康教中心”,让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有特需的孩子接受科学的训练和教育。康教中心根据特

殊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宜的课程,并邀请本市知名康教专家定期指导教师进行训练。另外,积极倡导幼儿园落实“全纳教育”的理念,目前我区共有 30余名智障儿、自闭症儿童、肢残儿等特需的儿童在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

同时有400多名教师与特困、离异、智障的孩子建立了手拉手关系,幼儿园对特困的家庭酌情减免托儿费,为每个婴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机会,受到了家长、社会的赞扬。

(二)挖潜力、整资源,共享双赢

市南区拥有丰富的社区教育资源,整合这些资源,实现“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拓展幼儿园的教育服务功能。幼儿园作为社区早教资源中心,本身就是社区早教活动的丰富资源,发挥好幼儿园的辐射作用,是实现优质早教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幼儿园通过定期向社区散居婴幼儿开放,定期发放宣传材料,定期举办讲座、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办“社区玩具图书馆”、“社区教育公益课堂”、办起亲子园等形式,加强与社区居民的沟通,帮助家长了解亲子教育的意义,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为居民提供有价值的早期阅读材料,指导家长掌握育儿方法,使各种资源在互动中互利,在服务中实现双赢。

第二,壮大教育志愿者队伍。吸引早教的有识之士、有志之士、有情之士加入志愿者队伍,建立了早教人才资源库,实现了早教人才资源的共享和互补。第三,拓展幼儿园的课程

资源。把社区资源作纳入幼儿园课程建设,经常带领孩子们到部队、学校、博物馆等单位参观,引导幼儿观察、热爱周围的一切。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让社区各行各业了解幼儿园,接纳幼儿教育,一种和谐的社区教育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使幼儿教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社会就是大学堂”。

动员和依靠社区力量,整合各种社区资源,有计划、多形式的开展社区早教活动,是促进学前教育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在近几年的实践中,立足社区发展早期教育的做法。给我区的早期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 一是大教育观深入人心。较为完整社区早期教育体系,为家长和婴幼儿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便捷、优质的早教服务,让居民在受益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早期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积极参与社区早教活动,乐于做社区早教志愿者,热衷宣传早期教育活动。

二是社区居民的育儿观在转变。持续不断的育儿咨询活动、亲子活动吸引居民踊跃参与,科学育儿、按规律教育的理念已被广大居民所接受, “树大自然直”的观念已经被居民摈弃。

三是幼儿园的功能观在转变。幼儿园与社区的密切联系,既提高了幼儿园对社区的影响力,又强化了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积极影响,实现了互补双赢。幼儿园的一切资源向社区开

放,延伸了幼儿园的功能,使幼儿园具有了多层面的教育功能、辐射带动功能和服务功能。

我们认为,依托社区精心打造优质学前教育,让幼儿教育融入社区,使我区的教育工作内涵更加丰富,发展更加和谐。同时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进一步推动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依托社区精心打造优质学前教育是促进学前教育整体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动力。如今,社区早期教育成为我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04年国家教育部的领导率全国幼教专家来我区考察社区早教工作,在进行了入户走访、观摩活动、察看资料后,对我区的社区早教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回首往事,我们奋力拼搏心无撼;展望未来,我们创新开拓胸有志。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进一步深化社区学前教育研究,促进学前教育发展,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创建和谐社区实施方案

创建和谐社区实施方案 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下面是xxxx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分享。一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建为关键,以服务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社会服务的载体、社会管理的依托、社会稳定的基础,使社区在基层民主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发挥桥梁作用,在创造安居乐业美好环境方面发挥促进作用。 二、创建目标 通过努力,使社区基本形成坚强有力、运转协调的组织体系;管理民主、居民自治的运转机制;广泛参与、项目齐全的服务功能;安全稳定、治安良好的社会秩序;清洁卫生、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诚信互助、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为构建和谐望城奠定基础。 三、创建方法 社区要从以下十个方面抓好创建工作,包括创建理念、办公设施、班子团结、居民自治、民间组织、社区服务、实事工程、主题活动、文明祥和、管理良好等十个方面。

四、评选办法 创建工作采取“星级评定”的办法,即将和谐社区各项指标分成创建理念、办公设施、班子团结、居民自治、民间组织、社区服务、实事工程、主题活动、文明祥和、管理良好十个方面。“六星社区”每年评选一次,由社区自荐、街道审查,城区创建办公室组织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是促进辖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件大事,必须坚持上下联动,各方配合,抓好落实。要高度重视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抓好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的协调、指导和监督。社区要立足实际,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制定出了社区居委会创建活动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并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和创建工作的落实。 (二)统筹安排,分类指导。按照“六星社区”的标准,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且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工作目标,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三)各方配合,注重实效。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辖区单位的支持,与各方密切配合,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定期将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于每月底以书面形式报送街道创建办公室。二 一、指导思想

社区文化建设与便民服务

第九章社区文化建设与便民服务 社区文化建设是物业管理企业管理与时俱进的必然;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物业管理锻造企业品牌与核心竞争力;社区文化建设是物业管理企业参与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是物业管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在物业管理服务当中举办各类社区文化活动,不但能营造良好的人文居住环境,还能直观的提高居民生活品味和满足不同客户的生活体验,我们根据中海环宇城定位于城市大型商住综合体的特点,致力于使中海环宇城除了自身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定位外,更是社区文化服务的综合体和社区便民服务的综合体,在“打造繁华时尚之区,建设幸福魅力之城”的实践中,利用城市社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打造整合集教育功能、展示功能、文化精神传承功能和娱乐功能,融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于一体的社区文化,努力满足业主和商户的多无元文化需求,营造一个“身心和谐、自然健康”的社区居住和经营环境。 第一节社区文化服务 一、社区文化服务整体思路 1、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专职运营、策划、管理队伍。从专业角度配备社区文化管理专员,以管理专员自身素质为纽带,将一批热爱社区文化活动、具有相当专业素养的业主整合起来,共同组建社区文化活动小组。 2、以年为单位开展每季、每月不同主题的系列活动和不同类型的社区文化节。将多个单独活动由文化节主线串连到一起,成为文化节的一系列活动,以第一个活动开幕,打造声势,中间的活动都以为文化节系列活动来宣传,用最后晚会等大型活动闭幕。活动形式各种各样,有文化宣传、便民服务、专家讲座、游戏、比赛、文娱活动、商演晚会、商家赞助和政府赞助的公益巡演等等,以增强社区文化活动的主题影响力和丰富性。每年不定期举办各种针对不同群体的文化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社区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个月来,辖区内各社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为目的,大力推进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更上一层楼,根据安排,我们采取查阅资料、工作座谈、居民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实地调研。召开了由宣传文化中心、老体协、社区居委会等有关代表参加的4个座谈会,了解和掌握了火花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 (一)多次组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目前,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是基层建设先进文化、满足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渠道。 (二)加大投入推动了辖区内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市、区、街、居四级文化网络正在筹建中。目前,辖区内有8个社区成立了便民服务站,并建有社区文化活动场所,配备了体育健身器材。 (三)成立了社区文艺队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艺活动。目前,辖区内共有文学艺术社团、队伍各类民间文艺队伍有10余支,各类文艺骨干200多人。这些群众文化网络、队伍,为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主体作用。许多社区结合节假日、纪念日和中心工作,利用社区文化园地,组织社区文化骨干,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在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公民道德、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为提高居民素质,倡导文明新风,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辖区内共举办各类演出30多场,居民参与超过了2500余人次。尤其是今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汇演,直接参与人员近1000人。体现了社区文化建设在满足居民文化生活与满足居民自我展现、自我提高所取得的重大成效。此外,市、区文化系统在“文化进社区”做了大量工作,深受居民的欢迎。 (四)挖掘潜力,发挥优势,拓宽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内容和渠道。 1、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多。各区社区文化建设,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呈现了不同特点。 2、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多。相声、小品、评书、歌舞一应俱全,内容丰富多彩。 3 社区文化建设思路多。通过全市文化工作者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积极探索和认真总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针对场地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办法;针对如何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问题,提出了用好领导人、退休人、文化人、手艺人、热心人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 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 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巩固党执政的基础、实现党执政的任务,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 由于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由于发展不平衡,城乡矛盾、区域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由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由于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加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人与社会的矛盾更加突出,等

等。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各国注重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从总体上看,这些因素给我国的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强调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强调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取得了新的重要的进展。也只有把社会建设搞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

对社区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服务中心是做好社区工作的载体,是服务居民、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社区建设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还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做好基层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对于扩大基层民主,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为社会人,以及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使得现行社区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社区居民对社区认可度较低。参与程度不高,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没有形成共住共建的良好氛围;社区服务项目少且单一,水平不高。且服务人才短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保障能力不强;投入不足。社区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承担大量社会事务,因“费随事转”得不到落实,经费短缺,致使相关工作难以开展。 社区建设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加强社区建设已势在必行。为进一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社区建设是社区成员参与的过程。社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是社区建设永不衰竭的力量源泉。为此,要建立健全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全面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同时,对与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一些事务,要广泛地吸收居民群众参加,拓宽居民参与的渠道和途径,让居民表达自己对社区建设的要求和建议。加大社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建立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要教育引导居民发挥自身特长,把从事志愿服务作为居民的义务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来提倡。 二、加强社区队伍建设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的基础。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实践和定期培训,并逐步实行社区工作者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创新人才激励机制,选聘一批年轻化、专业化、组织协调能力强、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和热心于社区建设的高素质人才,从现职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军队转业干部、下岗

建设和谐社区演讲稿

建设和谐社区演讲稿 篇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演讲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演讲稿作者:黎开志把握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各位领导、老师、学友们: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把握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时间“和谐”成了我们这个社会最亮丽的名词,“和谐”也获得了最广泛的社会认同。那么到底什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有什么时代特征呢?胡总书记在一次重要在讲话中是这样描述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语道破天机,胡总书记高屋建瓴,以伟人的眼光,恢弘的气势,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高度精辟的概括,这一论断是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新突破。这一论断也道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那就是:第一,民主法治。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有机统一,物质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而民主法治是政治文明最重要的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我国现阶段,腐败问题、“三农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等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依然存在,有些问题的社会影响还很严重,要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无不有赖于民主制度的健全和法治手段的完善。第二、公平正义。坚

持并实现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之一,公平正义不仅体现在分配上,还贯穿于经济、法律、道德等层面上,高考录取的地域差异,造成个人命运的巨大落差;城乡之间的起点不公造成的贫富悬殊;行业不公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均等等,这些都是政策性不公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公平正义的维护和实现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均贫富,中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公平观是一种低俗的、落伍的公平观。因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竞争、提倡先富和共富一致的原则,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相一致的原则,扶持和帮助弱势群体由弱变强的原则,都应当得到尊重和遵守。第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友爱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而且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和普遍价值,几曾何时,在我们拼命追求经济财富的同时,却从内心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恐惧和危机,我们多少人仿佛除了拥有金钱以外什么也没有了,因此有人说“宁喝毛主席的汤,不愿吃邓的肉”,明荣知耻,已经成为我们社会最紧迫的呼声,诚信友爱已经成为当前我们最紧缺的道德资源,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一场及时雨,成了我们共同的道德标杆,而诚信友爱又是一切道德标准的基础。第四、充满活力。社会活力是历史进步与发展的源泉与动力,社会活力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增长的保证,离开了社会活力一切便会变得僵化,构造和谐社会便失去支撑。那么社会活力来自于哪里?我认为制度保障是关键,体制创新是根本。在全面建设

构筑社区文化打造和谐新城(社区文化)(精)

构筑社区文化打造和谐新城 ——新城办事处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汇报 新城党工委书记:饶新昌 2005年 6月 16日 新城办事处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 经过三年多来的摸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天,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各位代表亲临我办, 对社区建设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 这是对新城社区文化工作的肯定, 也是对我们的鼓励和鞭策。在此, 让我代表新城党工委对各位代表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近年, 在上级有关职能部门的精心指导下, 办事处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动力,以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为着力点, 以建设文化社区为出发点, 在理论中认真研究, 在实践中深入探索, 在推进中不断完善, 努力建立和谐的新型社区文化管理体制。下面向各位代表汇报新城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情况,请多提宝贵意见。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到: 一、抓认识,落实长效管理制度 思维催生行动, 认识推动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文化不仅标志着一座城市的 知名度与美誉度, 更是赢得城市综合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 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建设, 是贯彻落实党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做好新时期社区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因此, 办事处切实把社区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在工作中经常深入群众,实行党员带头机制、协商对话机制、民主管理机制、齐抓共建机制,将管理和服务与广大 群众的需要与利益挂起钩来 ,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深化。同时,把此项工作作为民心工程来抓,做到书记亲自抓,党群副书记、分管领导全力抓, 成立专项工作小组, 经常研究社区文化工作, 对小区建设和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有总体、长期的规划, 对开展工作有目标、有部署、舍得投入,建立长效机制,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促发展,不断完善社区文化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目标责任制, 做到各单

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1)

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1) 一个城市的希望与生机所在,文化是其灵魂与内涵,亦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社区文化是各项文化事业的基础,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它对于塑造人、改造人、教育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xx街道各社区通过日益丰富的社区文化建设,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融洽了油地居民关系,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支持和认可。近期,我们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XX街道位于XX。辖区内有21个油田家委会,3个社区居委会,6个村委会。常住居民万余人,流动人口6879人。辖区具有区域面积大,居民居住分散、人员结构复杂且流动性较大等特点。 一、 xx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xx街道从辖区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逐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生活需要为宗旨,以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内容,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社区文化建设现状 以社区优势推动社区文化发展。xx街道自建制以来,群

众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城区、农村群众文化网络已形成,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活动内容日趋丰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充分发挥社区优势,针对辖区地域广大、人口密集、油田单位多、居民层次多样等特点,把社区文化工作列入到两个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中,将社区的精神风貌、建设成就、服务宗旨等内容融为一体,推动社区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振奋了群众精神,凝聚了社区居民的人心,使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生机勃勃,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全省先进体育社区、全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星级文明社区等荣誉的获得,足以证明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至少有四大好处:一是活跃了社区群众的思想,创出了街道的名气;二是丰富了社区群众的生活,增强了街道的人气;三是宣传社区群众的典型,树立了街道的正气;四是激发了社区群众的热情,形成了街道的好风气。 以社区优势造就一批社区文化骨干。社区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必须要有一批社区文化骨干,社区优势也就为这批骨干造就了施展才能的舞台。xx街道文化站作为社区文化活动大舞台的龙头,在社区率先成立了三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京剧爱好者协会、书画联谊会、中老年健身舞协会,这些协会成为带动和深化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有力支

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和意义

党的六中全会准确把握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全会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所作出的理论阐述和决策部署具有科学的理论根据、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充分的现实依据。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精神,首先应全面理解、深刻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六中全会精神上来。 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愿望 构建和谐社会属于社会建设范畴。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及对其范畴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社会建设相对薄弱,满足不了人们多方面的社会需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社会建设的紧迫性日益显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社会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目标鲜明地提到全党全社会面前,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中还是第一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确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去年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原来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明确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抓好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了要求。这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地位,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论断。这一论断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人民愿望,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立足世情国情,适应新的趋势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立足世情国情,准确判断发展方位和趋势,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现实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从世情看,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既给我国的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又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情看,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同时,也应看到,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社会转型加速推进,出现了“四个深刻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单纯的按劳分配体制发展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转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新世纪的头5年,城市化率提高6.8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每年有1700多万从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这种社会结构转变的速度和深刻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社会结构的变动,引起了社会成员的分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和不同的利益群体,形成了复杂的阶层关系和利益关系。随着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日益提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越来越强。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矛盾。要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维护群众利益,实现社会公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六中全会的主题进行研究部署,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基于当

“邻里守望”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

“邻里守望”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打造“奋进江汉、活力江汉、和谐江汉、宜居江汉”的新目标,构建和谐社区成为了实现“四个江汉”的重要保障。为如何构建和谐社区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和谐社区;构建;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C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165-01 江汉油田提出“共建美丽幸福油田”,打造“奋进江汉、活力江汉、和谐江汉、宜居江汉”的新目标,构建和谐社区成为了实现“四个江汉”的重要保障。基于这一考虑,广华社区中心结合油田社区实际,开展了系列“邻里守望”活动。作为社区的基本元素,家庭是社区的单元,邻里关系是社区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因此,笔者从“邻里守望”在构建和谐社区实践的基础上,作一初步的思考和探析。 一、“邻里守望”在构建和谐社区的思考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渐渐习惯了虚拟世界的交流,而忽视了面对面的沟通。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使邻里之间成为熟悉的陌生人。不少人都感叹“新社区建起来,老感情不见了”,社区的人情味去哪儿了?由于油田特殊的野外施工性质,加上近年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江汉本土的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和妇女逐年增加,油田社区更加需要邻里之间的友爱互助。“邻里守望”的实施,可以让人与人友善、家和家互助,家庭和社区和谐,能够营造一种团结友爱、健康向上、互助互信的健康氛围,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和谐关系。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集调节、保障、救助、服务、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组织体系,是基层党组织及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社区工作的灵活多样性,能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办了很多实事、好事,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构建和谐社区不是一句空话。在基层社区,如果人与人之间不和谐,就会导致人与社区的不和谐;人与社区的不和谐,就会自然地导致人与党和政府基层组织之间的不和谐。在构建和谐社区当中,首先应努力改变过去那种社区住户同在一栋楼却互不往来,似曾相识又不相知的邻里关系。 二、“邻里守望”在构建和谐社区的实践 广华社区中心以服务居民为核心,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文化体育活动阵地,狠抓育民、乐民、帮民、便民工程,建好“邻里守望”的五个平台,较好地发挥了“邻里守望”对睦邻文化的辐射效应,营造出了良好的和谐社区氛围。 一是依托道德讲堂,创新“守望”新途径。社区发挥老党员、老石油、老教师的优势,邀请他们认真宣讲“邻里守

构建和谐社区

构建和谐社区承载居民意愿 “和谐”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反映的是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协调,完整和合乎规律的存在状态。“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结构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胡锦涛总书记在阐述“和谐社会”内涵有这样一段重要讲话,“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段重要讲话就是要求我们以建立“和谐社会”来加强共识,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冲突,实现社会公平。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建设新形势下的和谐社区,呼唤温情居民,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年来,我们华南社区居委会,不断加大社区建设力度,以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为重点,以满足不同利益为突破口,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密切党群关系,妥善化解社区各种社会矛盾使居民安居乐业,着力促进社区人和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四个方面和谐,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使我们的社区更像一个大家庭。 一、以先进的文化建设凝聚社区人心。 社区先进文化建设以社区为依托,发源于社区,发展在社区。。加强社区的先进文化建设,主要从二个方面。一是大力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社区居民,以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人们价值观念变迁为契机,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区整体文明程度。二是每年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以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吸引社区不同群体的居民积极发挥先进文化在满足居

民的精神需要,陶冶情操中的作用,使不同群体的社区居民在共同的文化活动中得到归属感、认同感和亲情感,形成精神上的和谐。 二、以良好的参与机制融洽居民关系,消除人际障碍。 社区中是有不同利益群体组成,能否整合好社区各种人员的关系,关系到整个社区的凝聚力大小和人心所向。我认为,关键是必须尊重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合理愿望和要求,通过合适的方法和途径,使他们有融洽的机会,目的就是要淡化和消除隔阂,疏离排斥状态和心理,培养强化社区团结意识,相互信任和相互接纳意识,对邻里之间和新搬家来的邻居不要老死不相往来,消除人际关系障碍,通过有效途径和参与手段,激发居民一切有利于社区发展进步的愿望得到尊重,一切活动得到支持,从而达到和谐社区的目的。要按照居委会工作条例和国家相关政策,在社区事务上组织居民代表讨论,在“三民主”和“四自我”这个舞台上实现和谐利益表达方式,为社区创造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关系。 三、以优质的服务关注困难群体。 在社区,困难群体无工作单位,社会活动面狭隘。而社区常常成为他们生活的最主要依托。他们是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的主要受惠者。因此,增强服务意识,健全机构,为解决困难群众就业等难题,主要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人员,大力开展帮助利用社会一切力量进行职业介绍,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活来源。改善其生活状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建设和谐社区,呼唤居民温情,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方略。主张正义,弘扬正气,发展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合理、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努力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和讲诚信、讲道德、讲法制、讲秩序的行为规范,大力提高以社会风气、公

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建为关键,以服务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社会服务的载体、社会管理的依托、社会稳定的基础,使社区在基层民主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发挥桥梁作用,在创造安居乐业美好环境方面发挥促进作用。 二、创建目标 通过努力,使社区基本形成坚强有力、运转协调的组织体系;管理民主、居民自治的运转机制;广泛参与、项目齐全的服务功能;安全稳定、治安良好的社会秩序;清洁卫生、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诚信互助、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为构建和谐望城奠定基础。 三、创建方法 各个社区要从以下十个方面抓好创建工作,包括创建理念、办公设施、班子团结、居民自治、民间组织、社区服务、实事工程、主题活动、文明祥和、管理良好等十个方面。 四、评选办法 创建工作采取“星级评定”的办法,即将和谐社区各项指标分成创建理念、办公设施、班子团结、居民自治、民间组织、社区服务、实事工程、主题活动、文明祥和、管理良好十个方面,按照十分制考核,每个方面达到9分以上获得“一星”,十个方面都在9分以上的为“十星级和谐社区”,获得“七星”以上为“达标社区”。“十星社区”每年评选一次,由社区自荐、乡镇审查,县和谐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检查验收。被评为“十星级和谐社区”的,由县委、县政府进行表彰。 五、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是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件大事,必须坚持上下联动,各方配合,抓好落实。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社会事务办,其主要职责是抓好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的协调、指导和监督。各社区要立足实际,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制定出本社区居委会创建活动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并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和创建工作的落实。 (二)统筹安排,分类指导。各乡镇和社区要按照“十星级和谐社区”的标准,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且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工作目标,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区域共同体所包含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的总和,具有区位性、多元性、共赏性、和谐性和群众性等特征。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在如何服务人和培养人上。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政治与社会的和谐、文化与社会的和谐、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基础首先是“构建和谐社区”,只有每—个社区都是和谐的,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社区的灵魂,构建和谐社区,必须以社区文化为切入口。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市民综合素质,既是当前社区建设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创建文明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社区文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区域共同体所包含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活动,是区域性的、全方位的大众文化。它既包括市民的行为模式、社会习俗、思维定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包括为提高市民素质、满足市民精神需求的社会性、公益性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是一个地域性的综合文化现象,具有一些与其他文化现象和活动所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1、区位性。这是社区文化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反映的是某一特定地域内的社会文化特色。首先,由于受到社区特定环境条件、居住人口、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各个社区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次,社区文化活动的组织倡导者的素质爱好不同,会对社会文化活动起到不同程度的导向作用,形成不同的文化生活风气。再次,社区文化是以一定地域内的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的,文化活动的组织也是依靠这一地域内的社会群体和团体,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的文化活动都是依据服务主体的特点和地理环境条件而展开的,所以社区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2、多元性。现代社区人口异地化程度高,居民因职业、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文化兴趣。因此,城市社区就像一个“万花筒”,各种各样的文化杂陈其中。如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都市文化和乡土文化、官方文化和民间文化等等。社区成员的异质性是社区文化呈现多元化的根本原因,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从事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和价值取向,因而体现出较大的异质性,导致他们的文化需求的差异性。因此,以他们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文化在内容和形式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3、共赏性。从本质上看,社区文化是由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一经形成,便会对社区成员产生深刻的影响。社区成员既是社区文化的参与者,又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他们在创建社区文化的过程中,身心也享受到充分的愉悦。对他们自己所创造的文化,更容易产生认同感。社区成员由于生活于社区之

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浅谈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之根,城市之魂,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不能不断进行文化创新的民族,是很难发展起来的,也是很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它植根于一个国家的实践,具有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社区文化蓬勃兴起,社区文化作为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对促进城市社区的现代化,提高居民素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往和参与需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社区文化的含义与意义 1、社区文化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产物。同样社区文化也是人们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目的在于丰富社区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文化可以分为有形的与无形的两种形式。有形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文化设施、社区环境、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等;无形的社区文化,即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与创造中形成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等。 2、社区文化建设对于社区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指出,了解社区是了解社会的出发点,社区研究应当包含三大要素,即人民、人们所处的地域、人民生活的方式或文化。其中,文化研究是社区研究的核心内容,因为文化是社区人民的社会心理基础。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城市社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提升其精神境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源于工作和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压力也越来越

构建群众文化团体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范文最新推荐------------------------------------------------------ 构建群众文化团体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人群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归口社区管理的人群日益庞大,要求社区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断增多。创造一个温馨、舒适、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包括加强社区群众文化体育团队建设,也就成了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体团队健康发展 发展和建设社区文化体育团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社区团体建设和管理工作,于XX年专门召开了普陀区社区团队建设管理工作交流会议,区委、区政府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讲话中指出,加强社区团队建设和管理是新时期赋予我们的一项具有探索性的新任务、新要求,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将社区团队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提升社区管理的范畴中,组织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创造出更好的管理办法和经验,推动全区社区团队更健康地发展。为此,区政府还于XX年专门成立了普陀区社区体育健身团队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分管区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条例。 社区文化体育团队对社区居民,特别是中老年居民的文化娱乐、强 1 / 11

身健体、交流信息、扩大交往、增长知识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区居民自我价值和文化权益的直接体现。几年来,我区各社区的文化体育团队得到了可喜的长足发展,文体团队的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欢迎。石泉路街道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拥有100余支5000余人参加的群众文化体育团队,诸如声乐、器乐、舞蹈、时装、锣鼓、腰鼓、扁鼓、书画、编织、交谊舞、文艺创作、读书、插花、戏曲、摄影、健身、拳操等琳琅满目的文体团队活动的身影覆盖了石泉地区的角角落落。有的团队负责人说,街道出面组织文化队伍,他们就象找到了自己的娘家一样。长寿路街道于XX年初开展了“迎新年创品牌”——群众团队展示系列活动,分别开展了小区普及型自娱自乐团队展示、“一委一品”群众团队展示、特色群众团队展示和社区教育学习型团队展示等活动,社区居民踊跃参加,群众参与率达90%以上,居民们欢聚一堂,共享社区文化大餐,共同营造其乐融融的社区大家庭氛围,反映了新长寿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群众团队取得的丰硕成果。曹杨新村街道的老年合唱队、长风新村街道舞蹈队表演的《多彩的社区》等团队和节目为我区多次争得荣誉。 二、文体团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当前社区文体团队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是认识上的问题。社会发展到今天遇到了新问题:物质生活富裕以后,精神上的依托何在?人口老龄化以后,老年人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社会保障完善后,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满足?现在,社区是大家庭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人除了是单位人,还是社区人,

创建和谐社区实施方案

创建和谐社区实施方案 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创建和谐社区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创建和谐社区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建为关键,以服务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社会服务的载体、社会管理的依托、社会稳定的基础,使社区在基层民主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发挥桥梁作用,在创造安居乐业美好环境方面发挥促进作用。 二、创建目标 通过努力,使社区基本形成坚强有力、运转协调的组织体系;管理民主、居民自治的运转机制;广泛参与、项目齐全的服务功能;安全稳定、治安良好的社会秩序;清洁卫生、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诚信互助、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为构建和谐望城奠定基础。 三、创建方法 社区要从以下十个方面抓好创建工作,包括创建理念、办公设施、班子团结、居民自治、民间组织、社区服务、实事工程、主题活动、文明祥和、管理良好等十个方面。 四、评选办法 创建工作采取"星级评定"的办法,即将和谐社区各项指标分成创建理念、办公设施、班子团结、居民自治、民间 组织、社区服务、实事工程、主题活动、文明祥和、管理良好十个方面。"六星社区"每年评选一次,由社区自荐、街道审查,城区创建办公室组织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是促进辖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件大事,必须坚持上下联动,各方配合,抓好落实。要高度重视

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抓好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的协调、指导和监督。社区要立足实际,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制定出了社区居委会创建活动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并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和创建工作的落实。 (二)统筹安排,分类指导。按照"六星社区"的标准,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且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工作目标,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三)各方配合,注重实效。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辖区单位的支持,与各方密切配合,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并定期将阶段性工作进展情况于每月底以书面形式报送街道创建办公室。 创建和谐社区实施方案二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挥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在"旅游立市"工作中的推动作用,以增强社区实力,提升市民素质与繁荣社区文化为重点,加快推进和谐港城建设步伐。 二、创建目标 要巩固扶持一批经营项目,壮大社区经济实力,增强自身发展后劲;要创新打造一批提素活动载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展示港城良好形象;要发展壮大一批群众文化队伍,丰富创建活动内涵,为持续打造"社区文化艺术节"这一品牌提供有力支撑,争创文明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先进社区"。 三、创建任务 (一)牢固树立经营社区理念,大力发展社区经济 1、开辟经营渠道。各社区要结合居民对社区服务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开发家政服务、母婴护理、商品代售、修理维护、托幼护老等自办、合办服务项目。以港城大街街道办事处燕西里社区"爱城"全景式服务中心为试点,逐步进行推广,并使之走上市场化、社会化的发展道路。 2、盘活社区资源。对部分由于活动场所分散,出现闲置、空置的社区用房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出租或联办,用以开设便民超市、职业介绍、培训教育等"社区服务网点"。 3、推进就业服务。各社区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兼顾社会效益,在开办经营项目的同时,要本着"就近优先"的原则,面向辖区内下岗职工、困难家庭

繁荣社区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社区文化经验材料)

繁荣社区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社区文化经验材料) 区始建于年,2000年11月份在原奋斗、团结、金山三个街道办事处24个居委会基础上组建奋斗、金山两个街道办事处,下辖11个社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常住户12213户,总人口35532人。近年来,XXX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加强社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服务意识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坚持以创建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为目标,精心组织和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于的社区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增强了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了社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林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强化领导,健全网络,建立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领导的重视程度是社区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XXX区将社区文化建设作为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进成部分,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城市社区建设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予以重点发展。一是领导重视。无论是区委常委会、区委全会,还是人代会、政府常务会,都予以社区文化建设极大关注。区党政主要领导经常深入社区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及时解决社区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协调驻社区企事业单位支持社区文化建设,推动了社区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凡是全区性的社区文化活动,区委、区政府都要专门制定活动方案,主要领导不仅坚持参与活动方案的策划,亲自协调解决一些重大问题,而且还经常亲临现场参加各种活动,与民同乐。二是组织健全。为加强对社区文化的领导,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和区长为组长,由宣传、文体、教育等部门组成的文明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配齐配强了文体局、文联领导班子,各街道和居委会也配备了主要从事社区文化工作的人员,一个区、街、居三级联动的文化工作网络,为社区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三是多方联动。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驻区单位支持,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组织、卫生、科教、文化、妇联、工会等部门和组织也纷纷走进社区,各驻社区单位积极支持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努力实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实事共办,共驻一地、共谋发展,不断把社区单位的资源优势整合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优势,推动了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发展。二、建设阵地,培养队伍,打牢社区文化发展的基础繁荣和发展社区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XXX区把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放在首位,通过大力加强文化阵地和文化队伍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提高了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社区文明程度。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几年来,采取政府投资、企业赞助、职工群众捐资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300多万元,修建了4000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休闲广场、4000平方米的迎宾花园、500平方米的职工文化馆、380平方米的经济社会发展展示中心、300平方米的图书馆,安装了价值6万多元的文化体育健身器材,修缮了占地77公顷的金山公园文化设施。同时,结合实施“老年星光计划”和“文明社区”工程,在奋斗和金山两个办事处建立了3处老年服务中心。各社区和驻社区单位也都相继建立了文化活动站(室)、图书馆,各林场所建立了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这些分布在全区不同社区的文化活动场所,为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社区居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活动的提供了必要条件。在文化队伍建设上,充分发挥各文化协会在社区文化活动中的组织、协调、引导作用,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场所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和形成了数量较多,各具特色的群众业余文化团体,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基层社区文化骨干队伍。目前,全区已有全国作家协会、省摄影家协会会员8名;省作家协会、省书法家协会、省摄影家协会、市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46名;区各类协会会员350多名。成立了少儿小百花艺术团、老年红松情歌唱团、秧歌队、健身队、文艺演出队等群众性文化团体20多个。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各种文化培训站点21个,这些活跃于城乡各个角落的社区文化骨干队伍,成了社区文化活动的主力军。在此基础上,组织有文艺专长的同志对群众文化骨干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