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化系统笔记

消化系统笔记

消化系统笔记
消化系统笔记

人体的消化系统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水、维生素和无机盐:直接吸收

● 消化(digestion)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

1.机械消化(mechanical digestion) :通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研磨、搅拌和推进的过程。

2.化学消化(chemical digestion ) :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 吸收(absorption) :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 消化道:包括口、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

上消化道(从口腔到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从空肠到直肠)

● 消化腺( alimentary gland ) 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和胰)

小消化腺(胃腺、肠腺等)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特性 兴奋性: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节律性:自律性,缓慢而不规则

紧张性:一定的紧张性

伸展性:富有伸展性

敏感性:对化学、温度、机械牵张刺激敏感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Resting potential )

( 1 ) -50~ -60mV ,不稳定,受多因素影响。

( 2)机制: K +外流为主,并有Na +、Cl -及Ca 2+参与

2.慢波(slow wave)或基本电节律

慢波: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自发性去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电位变化,又称基本电节律( basic electrical ryhthm )

波幅:5~15mV ,时程几秒至十余秒

人体 消化 吸收 废物排出

频率:胃:3次/分钟十二指肠: 12次/分钟回肠末端: 8~9次/分钟

3.动作电位—锋电位(spike potential)

以慢波为基础,每秒1至10次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长( 10~ 20ms )

机制:去极化: Ca2+内流,少量Na+参与

复极化:K+外流

二、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一)自主神经支配(外来神经)

自主神经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来自肠道外,称外来神经;

交感神经: 递质一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抑制运动和腺体分泌

副交感神经:递质一主要为乙酰胆碱( ACh )

作用:促进运动和腺体分泌

(二)胃肠内在神经支配

消化道的内在神经是指消化道管壁的壁内神经丛。包括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在食管中段至肛门的大部分消化管的管壁内存在大量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它们构成复杂的网络联系,称为壁内神经丛。

三、消化腺及其分泌

(一)消化腺: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等等

(二)消化液及成分:水、电解质、有机物(酶类和黏液)

(三)消化液的主要作用:分解营养物质(消化酶)

提供适宜的pH环境(电解质)

稀释食物,维持渗透压,利于吸收

保护消化道粘膜(粘液)

(四)消化道的激素调节—胃肠激素

胃肠激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由胃肠粘膜、胰腺内的内分泌细胞和旁分泌细胞所分泌,以及.由胃肠壁的神经末梢释放的激素。

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 1.调节消化道平滑肌的舒缩和消化腺的分泌

促胃液素一胃液分泌、胃运动

胆囊收缩素一胆囊收缩,胰酶分泌

2.调节其它激素的释放

抑胃肽一抑制胃液分泌和胃的运动

抑胃肽一剌激胰岛素的分泌

3.营养作用

促进消化道组织代谢和生长的作用,

例如,胃泌素可促进胃粘膜增生。

机械性消化

一、咀嚼(mastication)和吞咽(deglutition)

咀嚼:磨碎、混合、润滑食物;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接触;反射性弓|起下消化道活动。

吞咽: 口腔→咽(随意动作)

咽→食管上段(反射动作)

食管→胃(食管蠕动)

食管蠕动( peristalsis ):管道平滑肌的顺序收缩,形成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

二、胃的形态与运动

胃的位置、形态、分部:(口诀)

胃居肝下左上腹半卧中等充盈度

贲门幽门]小大弯胃底胃体二门部

( 2弯2壁2口分4部)

前后壁,大小弯,贲幽门出入口

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一)运动形式及其作用

1.容受性舒张( receptive relaxation)

食物刺激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反射性弓|起胃底和胃体部肌肉舒张。(胃头区运动)

容纳和储存食物,但是胃内压基本不变

迷走一迷走反射

2.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 )

空胃时,间断性强烈收缩,始于胃中部,向尾区推进,每隔90min一次,持续3~5min 3.蠕动(peristalsis) 胃尾区运动

节律: 3次/分

方向:胃体中部开始向幽门方向作用:混合、研磨和推送食物.

(二)胃运动的调节

迷走神经(兴奋)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抑制)

内在神经丛(兴奋)

促胃液素、促胃动素(兴奋)

体液调节

促胰液素、生长抑素、抑胃肽(抑制)

(三)胃的排空及其控制

1.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

胃内容物被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2.排空速度

糖>蛋白质>脂肪;混合食物: 4~6 h

3.排空的决定因素

直接动力:胃内压与十二指肠内压之差

原动力:胃运动

影响因素:幽门本身机能状态

三、小肠的运动

(一)小肠运动的形式

1.紧张性收缩:其他运动形式基础,保持形状和位置,保持压力

2.分节运动:环行肌舒缩为主的运动

小肠充盈时,肠管一定间隔距离的环行肌同时收缩, 将小肠分成许多小节段,随后,原来收缩的部位舒张,原来舒张的部位收缩,如此往复。

小肠分节运动的生理意义: ①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利于消化;

②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利于吸收;

③挤压肠壁而促进血液、淋巴流动;

3.蠕动:环肌和纵肌共同活动

作用: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一般速度0.5 ~ 2 cm/s .当肠粘膜受到强烈刺激时,如肠道感染,可引起一种强烈的快速蠕动,称为蠕动冲。

蠕动冲速度2 ~ 25 cm/s

4.移行性复合运动:在饥饿或小肠内容物大部分被吸收后,分节运动停止,而出现周期性的移行性复合运动,起源于胃的下部,向肛门方向缓慢移行,每60~90分钟发生一-次,经60~90分钟可到达回肠末端。

作用:(1)将肠内容物(食糜残渣、脱落上皮细胞、细菌等)清除干净;

(2)阻止结肠内的细菌迁移到终末回肠。

四、大肠的运动

?大肠运动的基本形式

袋状往返运动:环肌自发活动

空腹常见

多袋推进运动:餐后常见

蠕动和集团蠕动:环肌位相性收缩

进食或结肠受刺激时出现

?大肠运动的特点:少而缓慢

消化道各段的主要运动形式总结共有形式:紧张性收缩、蠕动

特有形式:胃—容受性舒张

小肠一分节运动、蠕动冲

大肠一袋状往返、集团运动

胃液的分泌与调节

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胃粘膜存在三种外分泌腺:贲门腺;泌酸腺;幽门门腺

性质:无色透明,pH0.9~1.5

分泌量:1.5~2.5L/日

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内因子、粘液、水

1.盐酸

分泌机制:壁细胞主动分泌

形式:结合酸、游离酸.

分泌量:基础排酸量0 ~ 5mmol/h

最大排酸量20 ~ 25mmol/h

盐酸的分泌量与壁细胞的数目直接相关

盐酸分泌的过程图

盐酸的作用:

( 1 )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提供合适酸性环境

( 2 )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维持胃和小肠内无菌状态

( 3 )间接引起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 4 )促进小肠内铁、钙吸收

(5 )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如果盐酸分泌过多,将会侵蚀胃和十二指肠粘膜,是溃疡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2.胃蛋白酶原

来源: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和分泌

胃蛋白酶主要水解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所形成的的肽键。

3.粘液和碳酸氢盐

来源:粘膜上皮细胞、泌酸腺的粘液细胞、幽[门]腺和贲门门]腺

成分:粘蛋白

性质:较高的粘滞性和形成凝胶

作用: 润滑食物,防止胃内容物机械损伤

与HCO3-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表面粘细胞分泌大量粘液,形成凝胶层,覆盖于胃粘膜表面胃粘膜脱落的死亡细胞也包裹其中,表面粘性细胞分泌的HCO3-也渗入凝胶层中,形成一层厚度

0.5-1mm的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4.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来源:泌酸腺的壁细胞分泌

成分:糖蛋白

作用:保护维生素B12并促进维生素B 12在回肠处的吸收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1.消化期胃酸分泌的调节

( 1 )头期胃液分泌(Cephalic phase)

食物刺激头面部的感觉器官,如口腔、咽、食管、眼、鼻、耳等,所引起胃液的

分泌。

假饲实验证明:头期通过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刺激胃液分泌。

头期胃酸分泌特点:?分泌量大、酸度较高和胃蛋白酶含量丰富

?分泌量受食欲、精神因素的影响

(2)胃期胃液分泌(gastric phase) :

分泌量大、酸度很高,蛋白酶含量比头期少

引起胃液分泌的途径:

1.胃底和胃体的机械剌激

迷走迷走长反射、壁内神经丛短反射,作用于胃腺

2.扩张刺激胃窦部

壁内神经丛使G细胞兴奋

3.胃内食物的化学刺激G细胞

蛋白质分解产物肽和氨基酸的刺激

(3 )肠期胃液分泌(intestinal phase) :

食糜扩张和化学刺激直接作用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也引起胃液的分泌。

特点:分泌量、总酸度和胃蛋白酶原少、消化力弱

主要通过体液调节:小肠黏膜释放肠泌酸素、小肠黏膜释放胃泌素

促进胃液分泌调节机制总结:

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盐酸、脂肪、高渗溶液

肝胆相照一肝胆胰等腺体

一、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肝细胞持续分泌、间歇排放

非消化期一储存在胆囊(胆囊胆汁) , 消化期—排入十二指肠

肝胆汁:pH=7.4金黄色

胆囊胆汁:pH=6.8颜色变深,成人每天分泌0.8~1L

(1)胆汁的成分:水,无机物(Na+、Ca2+K+、Cl、HCOz)

有机物: 1.胆盐: 50% 胆汁中参与消化吸收的主要成分

2.卵磷脂:30%~40%

3.胆固醇:4%

4.胆色素:2%

( 2 )胆汁的基本作用:中和胃酸

乳化脂肪、促进脂肪消化

胆盐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胆盐促进胆汁分泌,防止胆固醇沉积

( 3 )胆盐的肠肝循环

胆汁中的胆盐进入到回肠末端后,90%左右被肠粘膜吸收入血,随后经门静脉回到肝脏,再随胆汁被分泌入十二指肠,该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 4 )胆汁分泌的调节

胆汁分泌和排出主要受迷走神经和胆囊收缩素的控制其中,迷走神经作用弱,胆囊收缩素作用强。

二、胰液的分泌

(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

性质:无色,碱性, pH=7.8~8.4 .

分泌量: 1~2L/天

成分:水和无机盐:由小导管管壁细胞分泌

消化酶:蛋白水解酶、淀粉酶、脂肪酶

作用:胰液消化食物最全面,消化能力最强

(二)胰液分泌的神经调节

机制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 1 )迷走神经兴奋,支配胰腺纤维释放Z酰胆碱,促进胰液分泌( 2 )迷走神经引起胃泌素,也促进胰液分泌

特点酶丰富,但分泌量少

(三)胰液分泌的体液调节

1、促胰液素( secretin )

特点:碳酸氢盐多,酶含量少

2、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 ,CCK)

特点:水、碳酸氢盐少,酶含量多

三、小肠液的分泌

小肠液的性质、成分与作用

性质:pH=7.6~8.0,1.5~3L/天。.

成分:水、电解质、粘液、免疫蛋白、肠致活酶

作用:(1)稀释消化产物,使其渗透压接近于血浆,利于吸收;

(2)小肠液不断被分泌和吸收,被称为营养物质吸收的媒介;

(3)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

(4)十二指肠腺,能分泌碱性较强的液体,保护其不被胃酸侵蚀。

积蓄能量—营养物质吸收

一、吸收的部位

吸收:消化道内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粘液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口腔和食管:食物几乎不被吸收

胃:酒精和少量水分,某些药物

小肠:能力最强、种类最多

小肠是主要吸收部位

大肠:水分和无机盐

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1.营养物质已彻底分解为可吸收物质;

2.小肠的吸收面积很大;

3.绒毛内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

4.食糜在小肠中停留时间比较长;

二、吸收的途径与机制

1.吸收的途径

( 1 )旁细胞途径:物质通过小肠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再进入血液。

(2)跨细胞途径:通过上皮细胞顶端膜进入细胞内,再通过基底侧莫进入细胞外间隙,最后进入血液或淋巴

2.吸收的机制

( 1 )被动转运:易化、单纯扩散、渗透

(2 )主动转运:原发性和继发性

(3)入胞和出胞

三、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1.糖

吸收形式:单糖、少量二糖;

吸收方式:继发性主动转运,与钠离子偶联;

吸收途径:血液;

2.蛋白质

吸收形式:二肽、三肽及氨基酸;

吸收方式:继发性主动转运,Na+氨基酸和Na+肽同向转运体;

吸收途径:血液;

3.脂类

吸收形式:甘油一-脂、脂肪酸、胆固醇、溶血卵磷脂等,与胆盐形成混和微胶粒而吸收;

吸收方式:被动转运(扩散);

吸收途径:淋巴、血液;

4.水

吸收机制:被动扩散

动力:渗透梯度

吸收途径:跨细胞、旁细胞

5.维生素的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以易化扩散方式(维生素B1必须与内因子结合成复合物,才能在回肠吸收)

脂溶性维生素A、D、E、K :与脂肪相似

6.无机盐的吸收

(1)钠的吸收

吸收方式:主动吸收,由于肠上皮细胞基底侧膜上Na+-K+泵活动造成细胞内低Na+浓度,促进肠腔内的Na+顺浓度差进入细胞;

Na+的通过4种方式经过肠.上皮细胞顶端膜进入细胞内:

( 1 ) Na+ 有机溶剂(如葡萄糖、半乳糖、氨基酸等)同向转运

( 2 ) Na+-C l-泵同向转运

( 3) Na+-K+与Na+-H+逆向交换

(4 )少量可经过水相通道被动扩散

( 2 ) Cl和HCO3-的吸收

(3) 铁的吸收

吸收部位:十二指肠;

吸收量:约1mg/日(与机体需要量有关)

吸收形式:亚铁,维生素C促进吸收

吸收机制:主动吸收

(4)钙的吸收

钙吸收的部位:十二_指肠

钙吸收的状态:可溶性钙

钙吸收的影响因素:①维生素D、酸性环境促进钙的吸收;

②凡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则不能被吸收;

③钙吸收的量受机体需要的影响

消化系统重症疾病(汇总)

第五章消化系统重症疾病 第一节上消化道大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系屈氏(Treize)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此范围。临床上根据出血量分为大出血、显性出血和隐形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是指在数小时内的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其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便血,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死亡率约占7%~10%。虽由于急诊胃镜等检查的逐渐普及与救治条件的改善,失血性休克的死亡风险已趋下降,但对短期内超过1500ml的大量出血、全身代偿功能差、老年伴有严重伴随疾病等患者仍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迅速确定病因、出血部位、准确估计出血量和及时处理,对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一、病因分类 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很多,依据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上胃肠道疾病性出血、门静脉高压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导致的出血和全身性疾病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其中在重症患者以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食管静脉曲张占前三位,特别是应激性溃疡常见。 (一)上胃肠道疾病 1.食管疾病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消化性溃疡,食管损伤(物理损伤: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器械检查、异物或放射性损伤;化学损伤:强酸、强碱或其它化学剂引起的损伤)。 2.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胃手术后病变(胃肠吻合术后的吻合口溃疡、残胃炎、残胃溃疡或癌),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胃血管异常(血管瘤、动静脉畸形、胃黏膜下哼径动脉破裂),十二指肠炎,其它病变(淋巴瘤、平滑肌瘤、息肉、血管瘤、钩虫病、杜氏病)。 3.空肠疾病空肠克隆病,胃肠吻合术后空肠溃疡。 (二)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1.肝硬化结节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胆汁性肝硬化等。 2.门静脉阻塞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 (三)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胆道出血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癌,肝癌、肝脓肿或肝动脉瘤破入胆管。 2.胰腺疾病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消化和吸收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消化系统的模型,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 2.通过对“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重点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 难点 食物的化学性消化. 教材分析 作变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要不断地从生物圈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以进行各项生命活,本章教材就围绕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进行了阐述,并对膳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了介绍。 学情分析: 本节容主要介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学生知道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不同,不同部位吸收的物质不同,明确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能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提前把步骤方法看明白,然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在完成实验任务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突破方法 七年级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

兴趣和生活经验入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法及学法指导 首先复习上节课知识,由营养物质逐步过渡到如何消化吸收进入人体. 导入新课时,通过联想引入,这样导入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求知欲望. 由消化系统的组成入手,渐进式了解消化道、消化腺及各自的生理功能,同时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逢适应的的生物学观点. 建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然后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自主实验及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归纳形成统一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模型.书中所涉及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学生准备:收集动物的小肠.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巩 固 多媒体出示复习问题思考复习知识过渡 导入联想导入 体会诗句:“密宇深房小火炉,饭香鱼熟近中厨.”联想感受引发求知 欲 新知:总述结合教材进入概括读教材知消化和 吸收的物 质知是什 么,引出消 化系统.过渡:能将食物消化和吸收靠的是消化系统,下面我们就来学

什么是心身疾病

什么是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主要特点包括: 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②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 ③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心身疾病的发病率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国内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非精神科医生很少关注这些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少把这些他们认为是内科的疾病而看成与精神科相关,因此患者往往接受的是躯体治疗,心理社会因素方面很少得到关注。 主要生理病理过程与特征是: ①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如持久的心理压抑、脾气暴躁或不良的

生活习惯、急性或慢性的精神刺激、不良的生活环境等。 以躯体症状(器质性)表现为主,不仅存在多种症状且有相应的细胞组织形态学改变。高血压、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各种心理和躯体的生理病理症状:如心慌、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皮肤瘙痒、麻木、灼热、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心身疾病的主要病因是: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三大因素所致 心身疾病可涉及多个学科、多个系统、多个脏器的功能损伤,故人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在人生的路途中不断学习、修身养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积极预防心身疾病。与心理生理密切相关的常见疾病列举如下:循环系统 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神经性心绞痛、阵发性心动过速、心脏神经症、血管神经症、功能性期前收缩、雷诺病、二尖瓣脱垂症、原发性心动过缓症消化系统

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易激惹综合征、喷门痉挛、慢性胰腺炎、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神经性贪食、习惯性便秘等 内分泌代谢系统 肥胖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妇产科 痛经、闭经、经前紧张症、月经失调症、功能性子宫出血、不育症、产后抑郁症、慢性盆腔疼痛、围绝经期精神障碍等 神经系统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慢性疲劳症、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等 骨骼肌肉系统 类风湿性关节炎、痉挛性斜颈、全身肌痛等 泌尿生殖系统 夜尿症、过敏性膀胱炎、阳痿、早泄、性欲低下、慢性前列腺炎等 外科 手术后神经症、器官移植后综合症、整

消化系统疾病三基试题及答案汇总

消化系统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哪项最能表现溃疡病的特征(D A.恶心呕吐 B.腹胀嗳气 C.出汗惊悸 D.上腹节律性痛 E.明显反酸 2.消化性溃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E A幽门梗阻B胃酸增高C钡餐球部激惹变形D大便匿血试验阳性E胃镜检查3.消化性溃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D A幽门梗阻 B.穿孔 C.癌变D出血 E.反流性食管炎 4.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最有意义的是(C A.碱性磷酸酶增高 B.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 C.甲胎蛋白增高 D.乳酸脱氢酶增高 E.

单胺氧化酶增高 5.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增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最主要的机制是(D A.干扰大脑的蛋白质代谢 B.干扰大脑的脂肪代谢 C.干扰大脑的水盐代谢 D.干扰大脑 的能量代谢 E.干扰大脑的微量元素的正常含量 6.肝性脑病患者给予肠道消毒剂最主要的目的是(C A.清除致病菌的毒素 B.减少霉菌的繁殖 C.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的形成 D.预防原发性 腹膜炎 E.防止继发性肠道感染 7.下述哪项最能反映门脉高压的特征(C A.脾脏肿大 B.腹水形成 C.食管静脉曲张 D.腹壁静脉曲张 E.痔核形成

8.抑制胃酸药作用最强的药物是(D A.H2受体拮抗剂 B.抗胆碱能药物 C. 丙谷胺 D.质子泵阻滞剂 E.前列腺素E2 9.男性,28岁,间歇性右下腹痛半年伴腹泻,粪呈糊状,无脓血便。右下腹隐约可扪及连缘欠清的肿块。钡餐发现回肠末端及盲肠曲肠腔狭窄,连缘不齐,病变之间肠曲粘膜形态正常。PPD-lgG(+,最可能的诊断是(A A.克罗恩氏病 B.肠结核 C.右侧结肠癌 D.阿米巴肉肿 E.溃疡性结肠炎 【B型题】 问题10~11 A.结肠癌 B.肠结核 C.肝癌

消化系统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 1、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口腔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等。 3、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直肠、肛管。 4、上消化道: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5、主要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 6、除口腔、咽外,消化管由内向外分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7、口腔经咽峡与咽相通(咽峡:鄂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为口腔与咽的分界);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经第3磨牙后方间隙与固有口腔相通。 8、昏迷病人急救常指压或针刺人中,唇、颊分界线为鼻唇沟。 9、牙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构成;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10、龋齿:口腔内乳酸杆菌能使糖类酵解产酸,导致牙釉质脱落,产生空洞,称龋齿。 11、乳牙(20),恒牙(28-32);乳牙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3岁出齐,6岁后相继脱落,恒牙开始萌出,第3磨牙(迟牙、智齿)17-25岁萌出或终身不出;(牙的记录方式结合书上图表及自身理解记忆)。 12、舌以界沟分为舌体、舌根。舌乳头分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菌状、叶状(人类已退化、轮廓乳头(最大)。 13、口腔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湿润口腔、助消化。主要有三对:腮腺(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黏膜处);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 14、咽为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分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15、扁桃体有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位于口咽侧壁的扁桃体窝内,通常所说扁桃体即指鄂扁桃体)。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有重要防御功能。 16、鼻咽腔咽鼓管咽口与中耳鼓室相通,因此咽部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17、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喉壁之间的一纵行凹陷,为鼻咽癌好发部位;梨状隐窝为异物易滞留部位。 18、食管上接咽下连胃贲门,约25厘米,穿食管裂孔入腹腔,分颈、胸、腹3部。 19、三处狭窄:1、食管起始处(异物易停留);2、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水平);3、穿膈肌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三个狭窄分别约距中切牙15、25、40厘米。二三处狭窄为食管癌好发部位。 第二部分 1. 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左上腹部),上接食管、下连十二指肠,作用:容纳 和初步消化食物,分泌胃液;两壁两口(入口为贲门,与食管相连,出口为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两缘(上缘胃小弯,下缘胃大弯);分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胃窦)。 2. 胃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组成;胃腺位于黏膜层;胃底腺:主细胞(最多,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盐酸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内因子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颈黏液细胞(分泌酸性黏液) 3. 胃黏膜屏障:由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和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层构成,抵御 胃液对胃黏膜的侵蚀。 4. 小肠(消化和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上接幽门,下续盲肠,从上至下:十 二指肠、空肠、回肠。5

消化系统疾病科室介绍汇总

消化病学介绍 我国消化病学是由张孝骞、江绍基、陈敏章等著名的消化病学家创始并发展起来的。国内一大批消化病学专家活跃在科研、临床第一线,如北大第三医院的林三仁,协和医院的钱家鸣,上海长海医院的许国铭,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的樊代明院士,301医院的杨云生,北京友谊医院的张澍田,上海瑞金医院的袁耀宗,广州中山第一医院的陈旻湖,上海仁济医院的萧树东等。连同他们所在的医院,为我国消化病学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都是消化内科领域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和带头人。 上海仁济医院的消化内科是首批国家博士学位授予点。由江绍基教授和萧树东教授创建的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是国家教委内科消化重点学科, 1991年被确立为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人事部/教育部等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上海市“领军人才”等一批专家教授。 南方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主任姜泊教授,周殿元教授是国内著名胃肠内镜专家,其消化内科198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西京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家计委“211工程”最早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学科。目前与美国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5 所大学的相关实验室联合建成的国际分子医学研究中心1100平方米,中日国际消化内镜中心(1000平方米,总面积约6400 平方米,设备总值1300万元.是享誉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名牌医院。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消化内科1986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91年成为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2002年被命名为国家重点学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始建于50年代,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也是河北省第一个临床医学博士点,2 000年获“中西医结合消化专业”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姚希贤教授、姜慧卿教授、白文元教授都是国内知名专家。

消化系统病例分析

消化系统病例分析 病例1食欲不振、呕咖啡样物、意识错乱 病例2上腹部疼痛,反酸 病例3腹痛,恶心、呕吐 病例4黏液脓血便伴腹痛 病例5黄疸、柏油样便、谵妄 病例6上腹部疼痛,黑便,呕血 病例7腹胀,黑便,呕血 病例1 食欲不振、呕咖啡样物、意识错乱 赵××,男性,56岁。 主诉食欲不振5年,呕咖啡样物1天,意识错乱5小时。 现病史近5年来常有食欲不振、厌油食。1天前患者呕咖啡样物2次,呈喷射状,含有血凝块,总量约800ml,未排黑便。5小时前烦躁不安,衣冠不整,乱扔东西,随地便溺。1小时前患者处于熟睡状态,可以唤醒,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既往史15年前患有乙型肝炎,经治疗后痊愈。6年前复查肝功和肝炎病毒标志,除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及e抗体阳性外,其余结果均正常。5年前行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硬化。2年前行胃镜检查提示食道静脉曲张。无长期大量饮酒史。

体格检查T 37.0℃,P 90次/分,R 18次/分,Bp 100/60mmHg。嗜睡状态,压眶反射存在。面色灰暗黝黑,巩膜黄染。可见肝掌,颈部及前胸可见数枚蜘蛛痣。心肺查体正常。腹部膨隆,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cm,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腱反射亢进及肌张力增强,扑翼样震颤(+)。 问题1该患者临床诊断有哪些疾病? 解说①上消化道出血;②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③肝性脑病三期。 问题2该患者的病史有何特点?是怎样演变的?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 解说根据疾病发展的时间顺序,该患者的病史有如下特点:①有明确的肝病病史:15年前患有乙型肝炎,6年前仍有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及e抗体阳性。②5年来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厌油食等消化道症状。 ③上消化道出血:呕咖啡样物约800ml,呈喷射状,含有血凝块。④5小时前有精神错乱和行为异常:烦躁不安,衣冠不整,乱扔东西,随地便溺。⑤目前处于嗜睡状态。 从以上病史特点和既往腹部彩超及胃镜结果,该患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其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问题3以上体格检查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 解说①该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正常,但处于嗜睡状态,说明目前有神经系统异常。②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腹水等,说明患者已经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③腱反射亢进及肌张力增强,可能是有

消化内科实习重点知识总结

1、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程序如何?(1)是否消化道出血?(2)观察生命征,判断出血量;(3)确定出血部位;(4)判断出血是否停止?(5)明确病因,并对因治疗。 2、上、下消化道的分界部位是?Treitz 韧带。 3、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有哪些?(1)消化性溃疡;(2)食道静脉破裂出血;(3)应激性病变;(4)肿瘤;(5)其他。 4、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病因有哪些?(1)肿瘤和息肉;(2)炎症性疾病;(3)血管病变;(4)肠壁结构性病变;(5)肛门病变。 5、所有消化道出血均会出现黑便,对吗?不对。因为临床发现便潜血阳性的出血量一般在5-10ml/天;黑便50-100ml/天;呕血胃 内积血量大于250-300ml;全身症状超过1000ml。出血量400-500ml;周围循环衰竭短期内出血量 6、所有消化道出血均会出现呕血,对吗?错。通常在幽门以上部位出血,或其以下部位出血但量大、速度快时才会呕血。 7、消化道出血可导致贫血,因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和观察的依据,对吗?为什么?错。出血后,组织液进入血管内,使血液稀释后才会出现贫血,一般需经过3-4 小时以上。 8、如何临床判断出血是否继续或再出血?(1)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且变稀或转为红色,肠鸣音亢进;(2)补液后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不改善或再恶化;(3)HB、RBC、HCT 进行性下降;(4)保证肾灌注的情况下,BUN 升高。 9、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应在多长时间内进行?24-48 小时。10、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出血量为多少?短期内的失血量超过1000ml,或超过循环血容量的20%。 11、为何呕血时出现咖啡样液体?血液经胃酸作用后形成正铁血红素。12、消化道出血时为何大便呈柏油样?系血红蛋白的铁经肠道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而致。13、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主要的止血药物及作用机理和特点?(1)血管加压素: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脉血流量,降低门脉压力。不良反应大;(2)生长抑素:减少内脏血流。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小。14、消化道出血时血管加压素如何使用,及使用过程中的主要不良反应?通常0.2U/min 静脉滴注,可逐渐加至0.4U/min。不良反应包括:腹痛、血压升高、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同时使用硝酸甘油可以减少不良反应。15、消化性溃疡出血时使用抑酸药物的理论基础? 血小板和血浆凝血功能所诱导的止血作用在PH>6.0 时才能有效发挥16、活动性出血是钡餐还是胃镜的禁忌证?钡餐。17、腹腔穿刺的适应证是什么?(1)协助诊断;(2)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短者,适量放液以缓解症状;(3)诊断性穿刺,明确腹腔内有无积脓、积血;(4)行人工气腹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5)腹腔内注射药物。18、腹腔穿刺的禁忌证是什么?(1)严重肠胀气;(2)妊娠;(3)因既往手术或炎症腹腔内广泛粘连者;(4)躁动、不能合作或肝昏迷先兆者。19、如何判断诊断性腹穿所穿出的血性液体是腹腔内出血还是穿刺损伤?腹腔内出血因腹膜的脱纤维作用而使血液不凝。若该液体凝固为穿刺损伤,否则为腹腔内出血。20、腹穿有什么注意事项?(1)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出现头晕、心悸、恶心、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适当处理。(2)放液不宜过快、过多,肝硬化患者一次放液一般不超过3000ml,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维持大量输入白蛋白基础上,也可大量放液。(3)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4)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5)有肝性脑病先兆、结核性腹膜炎粘连包块、包虫病及卵巢囊肿者禁忌穿刺。21、腹水的性质可分为哪两种,主要通过哪些指标判断?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从外观、比重、凝固性、粘蛋白定性(李氏反应)、总蛋白量、腹水/ 血清蛋白比值、LD、腹水/血清LD 比值、有核细胞计数及分类、细菌学检查等来判断。22、

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与医患沟通技巧相关知识讲座 第六讲心身疾病 一、心身疾病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又称为心理生理疾病,包括狭义和广义的概念。所谓狭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一类有病理形态学或生化改变的躯体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强调病理学和生化的临床改变。广义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些躯体疾病或障碍,这些躯体疾病或障碍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没有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的情况,例如,心因性阳痿、心因性厌食、书写痉挛、口吃等。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 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和情绪反应有关; 4.生物和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和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三)心身疾病的范畴 1.内科心身疾病

⑴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外收缩,雷诺氏病,神经性循环衰弱症等。 ⑵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习惯性便秘,直肠刺激综合征。 ⑶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心因性呼吸困难,神经性咳嗽。 ⑷神经系统:偏头痛,肌紧张性头痛,自主神经失调症,心因性知觉异常,心因性运动异常,慢性疲劳等。 ⑸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机能亢进,阿迪森氏病,副甲状腺机能亢进,副甲状腺机能低下,垂体机能低下,糖尿病,低血糖。 2.外科:全身性肌肉痛,脊椎过敏,书写痉挛,过敏性膀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3.妇科:痛经,月经不调,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不孕症,性欲减退,更年期综合征,心因性闭经。 4.儿科:心因性发烧,遗尿症,遗粪症,周期性呕吐,胃肠功能紊乱症,脐周痛和心因性呼吸困难。 5.眼科:原发性青光眼,低眼压综合征,中心性视网膜炎,眼肌疲劳,眼肌痉挛等。 6.口腔科:心因性齿痛,下颌关节炎症,原发性慢性口腔溃疡,特发性舌痛症,口臭,唾液分泌异常,咀嚼肌痉挛等。

内科学消化系统章节总结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不适症状和(或)组织学改变。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Barrett食管。 病因: 1、抗反流功能降低: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降低<6mmHg ; 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 胃食管交界处结构改变。 2、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能力下降:食管裂孔疝因LES在横膈上,膈肌松弛时发生反流。 3、食管粘膜防御作用减弱 4、食管感觉异常 5、胃排空延迟,胃内容增多了 6、其他,如妊娠 临床表现:1、反流:如反酸,暧气。 2、烧心,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 3、食管外刺激症状,如咳嗽、哮喘。 4、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癌变。 Barrett食管:食管与胃交界处的齿状线2cm以上的食管粘膜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代替,有恶变倾向(腺癌)。 洛杉矶分级:0级:为正常粘膜;A级:粘膜破坏〈5mm ;B级:有融合,粘膜破坏〉5mm ;C 级:粘膜破坏<75% ;D级:粘膜破坏>75% 内镜检查是诊断的一线方法,还可24h食管PH检测,食管测压LES<6mmHg等; 鉴别诊断:烧心——功能性烧心或非酸反流 胸痛——冠心病 吞咽困难一一食管癌等 内镜下食管下段炎症克罗恩病、结核等症状不典型一一排除原发性咽喉或肺部疾病 治疗原则:控制症状、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一般;抑酸PPI,抗酸,保 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内镜下;胃底折叠术) 食管癌(Carcinoma of esophagus)是原发于食管胃交界近端的上皮类的恶性肿瘤,以鳞状、腺癌多见,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 早期食管癌分四型:①隐伏型;②糜烂型;③斑块型;④乳头型。 中晚期食管癌:分为髓质型、草伞型、溃疡型、缩窄型、腔内型。 转移:主要是淋巴转移; 直接扩散邻近器官组织; 壁内扩散; 血行转移至肺、肝、肾、骨、肾上腺、脑、脊柱。临床表现:早期胸骨后不适,进食吞咽停滞感; 中晚期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反流、疼痛、出血、其他如心包炎等。 胃炎(gastritis)是指任何病因引起胃粘膜炎症,分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而仅有上皮损伤和 细胞再生则一般称为胃病。上皮损伤一一粘膜炎症一一上皮细胞再生 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胃粘膜炎症。临床常急性发病,有明显上腹部症状。 分类为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急性幽门螺杆菌胃炎、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外急性胃炎。病因是1、急

亚历山大经典心身疾病

阐述亚历山大列举的七种经典心身疾病的临床症状以及心理因素是如何影响它们的? 美国心理学家Alexander提出的七种经典的心身疾病是: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局限性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和支气管哮喘。 一、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tion)是一种以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以全身细小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的一种被最早确认的心身疾病。 一般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除与高钠膳食,遗传缺陷等原因有关外,心理社会因素在本病的始动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一)流行病学调查 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生活,或责任过重、工作压力过大,或应激性不良生活事件过重过多的人群中,患高血压病者多。如同样的黑人,凡世代居住非洲的,患高血压者甚少,而生活在美国北方大城市的,因其社会经济条件差,犯罪率高,暴力事件多,人口密度大,迁居率、离婚率高,所以患高血压者多;而在工作压力大的日本,高血压病是居民主要的死因之一。现代城市居民因就学就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复杂,患高血压者明显高于农村。 (二)动物实验 长期的紧张刺激使动物血压升高。如让不同群体的大白鼠生活在缺少食物的一个笼子里,结果大白鼠均因争食撕打殴斗而患高血压病:关在笼子里的狒狒王,眼看自己的“下属”自由地进食而不理它的威风和尊严,经常气得暴跳如雷,终于患上顽固性的高血压病。 (三)有关情绪与高血压的研究 情绪对血压的影响特别明显。长期的忧虑、恐惧、愤怒常导致血压的持续升高,1971年Hokanson等人对愤怒导致高血压的研究表明,在激怒的被试者中,那些必须压抑敌对反应而不允许发泄愤怒的人比允许发泄愤怒的人血压要高。有人通过催眠暗示的办法研究情绪对血压影响,发现经催眠暗示,被催眠者表现愉快时,血压可下降20mmHg(2.67Kpa)脉博每分钟减少8次;相反,在暗示愤怒时,血压可升高10mmHg(1.33kpa),脉博由65次/分增加到120次/分。 此外,人们发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有易焦虑、易冲

消化系统重点总结(一)

消化系统重点总结(一) 1、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口腔腺(唾液腺)、肝、 胰、胃腺、肠腺等。 3、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直肠、肛管。 4、上消化道: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5、主要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 6、除口腔、咽外,消化管由内向外分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7、口腔经咽峡与咽相通(咽峡:鄂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为口腔 与咽的分界);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经第3磨牙后方间隙与固有口腔相通。 8、昏迷病人急救常指压或针刺人中,唇、颊分界线为鼻唇沟。 9、牙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构成; 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10、龋齿:口腔内乳酸杆菌能使糖类酵解产酸,导致牙釉质脱落,产生空洞,称龋齿。 11、乳牙(20),恒牙(28-32);乳牙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3岁出齐,6岁后相继脱落,恒牙开始萌出,第3磨牙(迟牙、智齿)17-25岁萌出或终身不出;(牙的记录方式结合书上图表及自身理解记忆)。 12、舌以界沟分为舌体、舌根。舌乳头分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菌状、叶状(人类已退化、轮廓乳头(最大)。 13、 14、口腔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湿润口腔、助消化。主要有三对:腮腺(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黏膜处);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 15、咽为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分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16、扁桃体有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位于口咽侧壁的扁桃体窝内,通常所说扁桃体即指鄂扁桃体)。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有重要防御功能。 17、鼻咽腔咽鼓管咽口与中耳鼓室相通,因此咽部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18、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喉壁之间的一纵行凹陷,为鼻咽癌好发部位;梨状隐窝为异物易滞留部位。 19、食管上接咽下连胃贲门,约25厘米,穿食管裂孔入腹腔,分颈、胸、腹3部。 20、三处狭窄:1、食管起始处(异物易停留);2、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水平);3、穿膈肌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三个狭窄分别约距中切牙15、25、40厘米。二三处狭窄为食管癌好发部位。

内科学 消化系统疾病 复习总结 考试重点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 胃炎 急性胃炎 临床表现: 症状: 上腹饱胀、疼痛、厌食、恶心、呕吐等,伴肠炎者可腹泻,呈水样便。 呕血和黑便 体征:上腹部压痛,肠鸣音亢进 诊断要点 病史:应激,药物,饮洒等。 临床症状:上腹部不适、疼痛等 胃镜检查:发病后24-48小时可确诊 慢性胃炎 临床表现: 上腹部不适,上腹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 自身免疫性胃炎可有明显厌食、消瘦,伴有贫血、舌炎等 诊断要点: 胃镜和胃黏膜活检 幽门螺杆菌(Hp)测定

免疫学检查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其临床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 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 特点:慢性周期性节律性 性质:灼痛、钝痛、胀痛、剧痛、饥饿样不适感 部位:中上腹,胃溃疡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偏右 其他症状: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消化性溃疡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消化性溃疡药物治疗包括:1、抑制胃酸分泌 2、根除Hp 3、保护胃粘膜 胃癌 诊断: 诊断要点:胃镜活检和X线钡餐检查 对下列情况应及早和定期胃镜检查: 1、男性40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呕吐或黑粪者 2、良性溃疡但胃酸缺乏者 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

4、胃溃疡经正规治疗2月无效 5、大于2cm的胃息肉 6、胃大部切除术后10年以上者 胃癌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2、内镜下治疗 3、化学治疗 4、免疫疗法 5、中医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 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不同病因长期损害肝脏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其特点是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形成假小叶,逐渐造成肝脏结构的不可逆改变 临床表现(失代偿期) (一)肝功能减退: 1、全身症状:乏力,消瘦,低热等 2、消化道症状: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

内科护理学 消化系统知识点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胃炎 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一、急性胃炎 分急性幽门螺杆菌胃炎,出幽门螺杆菌之外的急性感染性胃炎和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其中以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最常见,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粘膜病变,常伴有胃黏膜出血,可伴有一过性浅表溃疡形成。 1.病因: A.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 B.急性应激:各种严重的脏器功能衰竭、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颅脑病变和休 克等,甚至精神心理因素等均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胃黏膜缺血、缺氧。 C.乙醇 2.临床表现:多数病人表现不明显,有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上腹不适或隐痛,上消化道出血是该病突出的临床表现,突发的呕血和或黑便为首发症,体检可有上腹不同程度的压痛。3.实验室检查: A.粪便检查: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B.胃镜检查:胃镜检查一般应在大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镜下可见胃黏膜多发性糜烂、出血灶和浅表溃疡 4.治疗要点:去除诱因;常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用硫糖铝和米索前列醇等保护胃黏膜;治疗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等 5.护理诊断及措施: A: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本病的病因及防治知识:饮食护理,进食应定时、有规律,不可暴饮暴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一般进少渣、温凉半流质饮食。急性大出血或呕吐频繁时应禁食。 B: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 二、慢性胃炎 1.病因:A.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 B.饮食和环境因素 C.自身免疫 D.其他因素: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食用过冷过热过于粗糙的食物,服用大 量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2.临床表现:70%-80%的病人无任何症状,部分有上腹痛或不适、食欲不振、饱胀、嗳气、反酸、恶心和呕吐等非特异性的消化不良表现。体征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上腹轻压痛。3.实验室检查: A.胃镜: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可见红斑,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见粘膜血管显露 B.幽门螺旋杆菌健侧 C.血清学检查 D.胃液分析 4.治疗要点: A.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适用于B型胃炎活动期,Hp感染阳性。多采用三联疗法,即

内科学考试消化系统总结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制 是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共同作用的结果,为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时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涉及: 1、门静脉压力升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3、有效血容量不足 4、其他因素 【治疗】 1、控制钠盐和水的摄入; 2、应用利尿剂(螺内酯、呋塞米) 注意:联合用药、交替使用、间歇使用、循序渐进 3. 补充白蛋白 4. 放腹水+补充白蛋白 5. 腹水直接回输或浓缩回输 6. 腹水经颈静脉回输 7.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TIPS) 消化性溃疡 【概念】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损害因素: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2、非甾体类抗炎药3、胃酸和胃蛋白酶:最终由于胃酸/胃蛋白酶对粘膜自身消化,胃蛋白酶是pH依赖的,pH>4失去活性 4、其他因素:(1)吸烟:增加酸、影响协调运动、粘膜损害(2)遗传:Hp“家庭聚集”;O型血利于Hp定植(3)急性应激:神经内分泌途径(4)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DU排空增快;GU排空延迟。 二、保护因素1、上皮前的粘液及碳酸氢盐(HCO3-)2、上皮细胞3、上皮后4、其他: 内生PGE, EGF。 【病理:】 1、好发部位: 胃:胃角、胃窦小弯幽门腺区(胃窦)与泌酸腺区(胃体)交界处幽门腺;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多于后壁。 2、形态椭圆型;线形、边缘整齐、充血水肿;净黄、白苔 (1、单个多发,大小不等,深浅不一;2单一部位或多部位;3、形态变化与分期有关;4、镜下典型表现为四层改变)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上腹痛:1、慢性:几年、十几年。2、周期性:发作、缓解交替3、节律性:胃:餐后半小时肠:餐前、夜间。部位:剑下偏左、右。性质:隐痛、烧灼、饥饿感。 其他症状:1、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2、腹胀、恶心呕吐、黑便3、失眠、多汗、便秘。 特殊类型:1、复合溃疡2、幽门管溃疡 3、球后溃疡4、巨大溃疡5、老年人消化性溃疡6、无症状性溃疡。 【诊断】 胃镜检查为首选确诊方法,钡餐(龛影、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和畸形、胃大弯痉挛性切迹)HP检测,胃液分析和血清胃泌素测定【治疗原则】:(重点) 目的: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防治并发症。 A、药物治疗: 1、中和胃酸治疗。 2、抑制胃酸分泌:抗胆碱能药物:抗组胺H2受体:质子泵抑制剂;胃泌素受体拮抗剂;生长抑素;前列腺素;合剂。 3、胃粘膜保护剂;硫糖铝;铋剂;生胃酮;新的粘膜保护剂(思密达) B、一般治疗 调节饮食及精神状态。 C、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抗生素联合用药。HP根治术:PPI或胶体铋联合抗生素(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 D、外科手术 【并发症及治疗】: 1、上消化道大出血常为首发症状。表现:呕血、黑便;休克;氮质血症治疗:止血、补液、输血:抑酸抗休克

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论述题及答案

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论述题及答案 1. 简述慢性胃炎的诊断? 2. 女性,32岁,反复少量呕血一天入院,既往体建,无肝病史胃病史,体查:生命体征正常,腹平,上腹轻度压痛,肝脾未触及。经急诊胃镜检发出胃窦部及体部粘膜普遍充血,有多处粘膜糜烂,并可见多处出血点或出血斑。 问题:(1)本例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是什么? (2)简述其治疗原则? 3. 30岁男性患者,间歇性上腹疼痛不适3年余,饥饿时疼痛明显,有时午睡痛醒,无明显反酸、嗳气。间隙性发作,每次发作大维1周左右,腹痛剧烈进可因进食面缓解,病程中曾有解黑便史,门诊钡餐检查无特殊发现,大便隐血试验强阳性,胃液分析基础泌酸量(BAO)及夜间泌量(NAO)明显升高。 问题:(1)初步诊断考虑什么? (2)主要与哪些疾病鉴别? (3)哪项检查有确诊意义? 4. 诊断溃疡病时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其鉴别要点是什么? 5. 胃溃疡病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不同? 6. 试述溃疡病并发大出血的治疗原则? 7. 为什么抗胆碱能药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不宜用于胃溃疡治疗? 8. 简述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的治疗措施? 9. 简述消化性溃疡的手术治疗指征? 10. 常用制酸药有哪些,简述其特点和副作用? 11. 有什么证据证明幽门螺杆菌与溃疡病的发病有关? 12. 哪些溃疡病症状不典型?其临床特点为何? 13. 溃疡病发生的基本原理论述中的粘膜损害因是指些什么? 14. 试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机制的不同点? 15. 男性25岁,间歇上腹痛5年,伴暧气,反酸,腹痛多在餐后三小时发生,少量进食稍可缓解,近半月来疼痛加重,常现夜间疼痛,有时恶心呕吐,体查: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包块,肝脾未触及。 问题:(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2)为确定诊断需进一步作哪些检查? 16. 简述溃疡病上腹痛的特征及其发生机制? 17. 试述制酸剂治疗溃疡病的作用及其注意点?

【儿科学总结】消化系统疾病

【儿科学总结】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新生儿及婴儿口腔粘膜薄嫩,唾液分泌少,易受损伤和细菌感染。常发生胃食管反流,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易发生溢奶及呕吐,胃容量出生是30~60ml,1~3月90~130ml,1 岁时达250~ 300ml。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婴儿不易发生肝硬化。 (二)生理特点 小婴儿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3个月以下小儿不宜喂淀粉类食物。婴儿胃排空时间水为1.5~2小时,母乳2~3 小时,牛乳3~4小时。婴儿肠道吸收率高。消化道感染时,肠内细菌或毒素容易进入血液,易发生全身感染或变态反应性疾病。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为主;人工喂养则以大肠杆菌为主。 第二节小儿腹泻病

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 (一)病因 1.易感因素 (1)消化系统特点 ①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对食物的耐受力差; ②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多,消化道负担重。 (2)机体防御功能较差 ①胃内酸度低,胃排空较快,对胃内细菌杀灭能力弱; ②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SgIA 均较低; ③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 2.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属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 (2)细菌感染 ①致腹泻大肠肝菌 致病性大肠杆菌;产毒性大肠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出血性大肠杆菌;粘附-集聚性大肠杆菌。 ②空肠弯曲菌 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亚型3种。

心身医学总结

一、心身医学的概念 1、心身医学:心身医学是研究心身相互关系的科学。狭义概念是研究心理和躯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广义的概念是研究正常和异常的心理与生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疾病的多因素发病机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2、心身医学观察方法 临床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验、实验法 3、心身医学研究的焦点 分类疾病演变的规律、特点;诊断标准;中医识别;中介机制;易感因素。 二、心身疾病总论 1、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s),是介于躯体疾病与神经症之间的一类疾病。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广义角度:心身反应、心身障碍、心身疾病) 2、现代心身概念的产生 20世纪中叶,亚历山大,神圣七病,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局限性肠炎、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及支气管哮喘。 较为完整的心身概念由美国精神病专家邓巴于1938年提出,在《情绪与身体的变化》一书中总结了患者个性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1980年,美国心身医学研究所的心身医学疾病定义为:由环境心理应激所引起或加重躯体疾病变得疾病称为心身疾病。 3、心身医学的流行病特征 多见于女性,城市多于农村,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工业化>低工业化,更年期明显上升,65岁以上、15岁以下患病率低。 4、医学模式:是人们考虑和研究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的原则和总的出发点,是人们从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转化的哲学观点,包括健康观、疾病观、诊断观和治疗观。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5、区别疾病和疾患 疾病:被医生所了解的客观体征,可重复的,共同证实的,只影响特定部位,存在着的不适,生活的量变,不动感情的处理,死亡的原因。 疾患:病人体验到的主观症状,独特的,不能直接检验的,影响整个个体,感受到的不适,生活的质变,有同情心的照顾,痛苦的原因。 6、病人心理:病人在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和防治的过程中,其心理、生理和治疗复杂的交织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出现患病的心理。 7、病人心理的表现类型 躯体疾病所致的心理问题;治疗所致的心理表现;导致机体病变的心理问题;治疗或医疗环境心理变化;精神疾病的心理失常。 8、病前心理:主要研究心理状态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如焦虑、疑病、恐惧、抑郁、愤怒等心理对机体的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致病的中介机制、个体差异、刺激量和疾病各类等。 病中心理:是指疾病导致的心理表现和个体差异,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防治和预后的影响。 就医心理:患者在各种检查治疗过程中的心理表现和个体差异与疗效的关系。 9、心身疾病诊断程序 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心理评估;综合分析

护理学消化系统知识点总结

1.急性腹痛伴休克,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2.腹部揉面感提示何病? 结核性腹膜炎。 3.心脏冲动的起源部位是何处? 窦房结。 4.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 5.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因包括什么? 感染心律失常、分娩、压力过大、治疗不当等。 6.左心衰竭最严重的表现是什么? 急性肺水肿。 7.右心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左肺右体 体循环静脉淤血及水肿。 8.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的治疗包括哪些? 端坐位,双腿下垂;高流量吸氧6-8ml,30%乙醇湿化;吗啡镇静;使用起效迅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平喘药物,如西地兰、呋塞米、硝普钠、氨茶碱等。 9.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什么? 肺淤血、肺水肿。 10.呼吸困难最早出现于何处? 左心衰竭。 1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什么? 干咳、低血压、肾损害、高钾血症等。 12.洋地黄中毒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如何? 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13.洋地黄中毒伴缓慢性心律失常时选用何药? 阿托品。 14.洋地黄中毒所致的室性期前收缩,治疗应首选何药? 苯妥英钠。 15.病毒性心肌炎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多长时间? 4周至2~3个月。 16.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什么? 感染。 17.触诊正确的顺序是什么? 由深入浅,由健侧到患侧。 18.尿常规检查一般应如何留取? 晨起首次中段尿液。 19.血小板正常值是多少? (100~300)x109/L。 2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因是什么?病毒感染 21.哮喘急性发作重度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吸氧;改善通气;持续雾化吸入B2受体激动剂,或合用抗胆碱药,或静脉滴注氨茶碱或沙丁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