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堤防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堤防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堤防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1.吹填筑堤施工

(1)新堤吹填应确保围堰安全,一次吹填厚度根据不同土质控制在0.5~1.5m,并采用间隙吹填方式,间隙时间根据土质排水性能和固结情况确定。

(2)吹填时管线应顺堤布置,需要时可敷设吹填支管;对有防渗要求的围堰,应在堰体内侧铺设防渗土工膜,并在围堰外围开挖截渗沟,以防渗水外溢危及周围农田与房屋。

(3)排泥管口或喷口位置离围堰应有一定安全距离,以免危及围堰安全。

2.抛石筑堤施工

(1)在深水域施工抛石棱体,应通过岸边架设的定位仪指挥船舶抛石。

(2)陆域软基段或浅水域抛石,可采用自卸汽车以端进法向前延伸立抛,重载与空载汽车应按照各自预定路线慢速行驶,不应超载与抢道。

(3)深水域抛石宜用驳船水上定位分层平抛,抛石区域高程应按规定检查,以防驳船移位时出险。

3.砌石筑堤施工

(1)干砌石护坡工程应从坡脚自下而上施工,应采用竖砌法(石块的长边与水平面或斜面呈垂直方向)砌筑,缝口要砌紧使空隙达到最小。

(2)空隙应用小石填塞紧密,防止砌体受到水流冲刷或外力撞击时滑脱沉陷,以保持砌体的坚固性。

(四)防护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要求

(1)人工抛石作业时应按照计划制定的程序进行,严禁随意抛掷,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2)抛石所使用的设备应安全可靠、性能良好,严禁使用没有安全保险装置的机具进行作业。抛石护脚时应注意石块体重心位置,严禁起吊有破裂、脱落、危险的石块体。

(3)起重设备回转时,严禁起重设备工作范围和抛石工作范围内进行其他作业和人员停留。

(4)抛石护脚施工时除操作人员外,严禁有人停留。

(五)堤防加固施工安全技术要求

(1)砌石护坡加固,应在汛期前完成;当加固规模、范围较大时,可拆一段砌一段,但分段宜大于50m;垫层的接头处应确保施工质量,新、老砌体应结合牢固,连接平顺。确需汛期施工时,分段长度可根据水情预报情况及施工能力而定,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护坡石沿坡面运输时,使用的绳索、刹车等设施应满足负荷要求,牢固可靠,在吊运时不应超载,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垂直运送料具时应有联系信号,专人指挥。

(3)堤防灌浆机械设备作业前应检查是否良好,安全设施及防护用品是否齐全,警示标志设置是否标准,经检查确认符合要求

后,方可施工。

(4)当堤防加固采用混凝土防渗墙、高压喷射、土工膜截渗或砂石导渗等施工技术时,均应符合相应安全技术标准的规定。(六)堤防工程防汛抢险安全技术要求

防汛抢险在其特定的紧急情况下,要求施工时间紧、任务重,现场作业环境复杂,所以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

防汛抢险施工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按防汛预案进行施工。防汛抢险施工前,应对所用设备设施安全性能进行检查,保证满足基本的安全功能。

堤防防汛抢险施工必须做好抢护工作,堤防防汛抢险施工的抢护原则为:前堵后导、强身固脚、减载平压、缓流消浪。施工中应遵守各项安全技术要求,不应违反程序作业。

1.堤身漏洞险情的抢护工作:

(1)堤身漏洞险情的抢护以“前截后导,临重于背”为原则。在抢护时,应在临水侧截断漏水来源,在背水侧漏洞出水口处采用反滤围井的方法,防止险情扩大。

(2)堤身漏洞险情在临水侧抢护以人力施工为主时,应配备足够的安全设施,确认安全可靠,且有专人指挥和专人监护后,方可施工。

(3)堤身漏洞险情在临水侧抢护以机械设备为主时,机械设备应停站或行驶在安全或经加固可以确认较为安全的堤身上,防止因漏洞险情导致设备下陷、倾斜或失稳等其他安全事故。

2.堤防决口抢险工作

(1)当堤防决口时,除有关部门快速通知附近居民安全转移外,抢险施工人员应配备足够的安全救生设备。

(2)堤防决口施工应在水面以上进行,并逐步创造静水闭气条件,确保人身安全。

(3)当在决口抢筑裹头时,应从水浅流缓、土质较好的地带采取打桩、抛填大体积物料等安全裹护措施,防止裹头处突然坍塌将人员与设备冲走。

(4)决口较大采用沉船截流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沉船底部不平整发生移动而给作业人员造成安全隐患。3.堤防工程其余险情的抢险工作

(1)管涌险情的抢护宜在背水面,采取反滤导渗,控制涌水,留有渗水出路。以人力施工为主进行抢护时,应注意检查附近堤段水浸后变形情况,如有坍塌危险应及时加固或采取其他安全有效的方法。

(2)当遭遇超标准洪水或有可能超过堤坝顶时,应迅速进行加高抢护,同时作好人员撤离安排,及时将人员、设备转移到安全地带。

(3)为削减波浪的冲击力,应在靠近堤坡的水面设置芦柴、柳枝、湖草和木料等材料的捆扎体,并设法锚定,防止被风浪水流冲走。

(4)当发生崩岸险情时,应抛投物料,如石块、石笼、混凝土

多面体、土袋和柳石枕等,以稳定基础、防止崩岸进一步发展;应密切关注险情发展的动向,时刻检查附近堤身的变形情况,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并向附近居民示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