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医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检验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检验教学大纲

卫生检验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医学检验教研室编20050910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检验(clinical laboratory techniques)

课程号(代码):50418450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学时:108 学分:5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临床医学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临床医学检验的目的和用途,掌握临床常见指标的检测方法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各检测指标所反映的临床意义,熟悉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不确定度的评定。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验实习、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临床上血液学检查的方法和意义,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检查的方法和意义,血糖、肝功、肾功等临床生化检验的原理、方法和意义,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意义,为今后从事疾病诊断、治疗、卫生监督、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上的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又要强调联系实验实习和具体案例分析等实践的重要性。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也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进程,适当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一〕基本理论部分

第一篇血液学检查

第一章血液一般检查

血细胞概述,毛细血管采集法*,静脉采血法*,抗凝剂。血涂片的制备和细胞染色*,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形态检查,红细胞比积测定和平均指数计算,红细胞平均直径和红细胞直径曲线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点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碱粒凝集实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原理,血细胞分析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学评价,血细胞分析仪应用进展。

第二章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正常止血机制,正常凝血机制*。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出血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试验,凝血时间测定,复钙时间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第三章血型与输血

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ABO和Rh系统以外的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人类白细胞抗原,粒细胞抗原,血小板抗原。血液的保存,全血输注,成分输血,自身输血,输血不良反应和传播性疾病。

第二篇尿液检查

第一章尿液理学检查

尿液标本收集,尿标本种类,尿标本保存与检查后处理。尿液一般性状检查。

第二章尿液化学检查

尿酸度检查。尿蛋白形成的机制*,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尿血红蛋白测定,肌红蛋白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查,本周蛋白尿检查,尿液β2微球蛋白测定。尿糖检查。尿酮体检查。乳糜尿检查。尿胆色素检查。尿氨基酸检查。尿结石检查。

第三章尿沉渣检查

尿红细胞检查*,尿白细胞检查*,尿上皮细胞检查。尿管型检查,尿结晶检查。

第四章干化学尿液分析仪

分析仪原理*,方法。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质量控制。

第五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查

方法原理,检测判定,临床意义。

第三篇排泄物和分泌物检查

第一章粪便检查

粪标本收集、保存和检验后处理。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隐血试验,显微镜检查粪便中细胞*,食物残渣,细菌,寄生虫卵,原虫。

第二章精液和前列腺液检查

精液检查标本收集,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免疫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精子功能检查。前列腺液检查标本采集,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微生物学检查。

第三章阴道分泌物检查

标本采集,一般性状检查,清洁度检查,微生物检查*。

第四章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痰液检查标本采集,一般性状检查,显微镜检查,免疫学检查,微生物检查。

第四篇体腔液检查

第一章脑脊液检查

适应症和标本采集,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免疫学检查,微生物检查。

第二章浆膜腔穿刺液及关节腔穿刺液检查

漏出液与渗出液的区别,采集处理注意事项,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免疫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实验方法评价,几种渗出液的鉴别。关节腔穿刺液标本采集,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免疫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

第三章胃液和十二指肠液检查

胃液一般情况检查,化学检查,显微镜检查。

第四章羊水检查

羊水的生理和病理,标本采集,胎儿成熟度检查,肺成熟度检查*,肾成熟度检查,肝成熟度检查,皮脂腺成熟度检查,唾液成熟度检查。先天性遗传性病的产前诊断。

第五篇血糖的测定及糖代谢紊乱

糖的重要生理功能,血糖的定义,血糖的来源,血糖的去路,血糖浓度的调节,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激素的调节作用,肝的调节作用,血糖的测定,葡萄糖的测定,葡萄糖测定标本的采集和保存注意事项,氧化亚铜法的原理、缺点*、改进,铁氰化钾法的原理、缺点、改进,邻甲苯胺法的原理、特点,氧速率法的原理、特点,偶联比色法的原理、特点。乳酸测定标本注意事项,Barker与Summerson法的原理、特点,乳酸脱氢酶法的原理、特点。丙酮酸的测定,比色法的原理、乳酸脱氢酶法的原理。血糖代谢紊乱,高血糖症,定义、原因、分型,糖尿病的主要代谢紊乱。低血糖症,定义、原因。

第六篇血浆脂蛋白代谢及血脂测定

第一章血浆脂蛋白代谢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超速离心法分类、电泳法分类。脂蛋白的组成结构及生理意义,载脂蛋白,载脂蛋白的功能*,ApoAⅠ的主要生理功能,ApoAⅡ的主要生理功能,ApoⅣ

的生理功能,ApoB

100的生理功能,ApoB

48

的生理功能,ApoC的生理功能,ApoE的生理功

能,Apo(a)的生理功能*。LDL受体途径的定义、过程*。四种脂蛋白代谢转化过程*。脂蛋白代谢紊乱,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分型,低密度脂蛋白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脂肪酶与动脉粥样硬化,过氧化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a)与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章血脂测定

血脂测定注意事项。血清总胆固醇测定,化学显色法,L-B法的原理、应用、评价,Abell法的原理、应用,铁-盐-酸法的原理、应用、评价,P-TSA法的原理、应用、评价。酶分析法原理、优缺点。血清胆固醇脂的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测定,超速离心法,柱色谱法,淀粉凝胶电泳法,琼脂凝胶电泳,沉淀法的原理、方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血清甘油三酯测定,化学测定法原理、步骤,甘油激酶法的原理、步骤。血清载脂蛋白测定。

第七篇血液蛋白质的测定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蛋白质的主要理化性质。血清总蛋白的定义,血浆蛋白质的分类。血清总蛋白的测定依据的四个原理*,凯氏定氮法的原理,双缩脲法原理*、方法,酚试剂法的原理、特点,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原理、特点,染料结合法的原理、特点,比浊法的原理、特点。血清总蛋白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血清白蛋白的测定盐析法的原理,染料结合法的原理、特点,测定白蛋白的临床意义。球蛋白的测定,醛酸比色法的原理、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纤维蛋白原的测定的临床意义,凝血酶法的原理、特点,盐析法的原理、特点,比浊法的原理。粘蛋白的定义,粘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糖化作用,测定糖化蛋白的意义,比色法的原理,电泳法原理,离子交换层析法原理,亲和层析法原理,测定糖化血浆蛋白的意义。

第八篇血气分析及体液、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第一章体液平衡

体液定义,体液分类,电解质,非电解质。体液平衡及调节,水平衡,水的生理功能,水的消耗,水的来源。钠、氯平衡与钠-钾泵,体液中的电解质,体液中电解质的生理功能、阴离子隙的定义、阴离子隙异常的临床意义、体液交换动力。体液平衡的调节,口渴调节,激素调节(ADH的主要作用、醛固酮的主要生理功能)。水平衡紊乱*,水平衡紊乱的表现,脱水的概念,高渗性脱水的判断标准,引起原因、特点,等渗性脱水的引起原因,判断标准、特点,低渗性脱水的引起原因、判断标准,特点,水肿的概念,引起原因、特点。钠平衡紊乱,钠的生理意义,影响细胞外液中钠浓度的因素*,低钠血症判断标准、原因*,高钠血症的判断标准、原因、危害。钾平衡紊乱,钾的作用,钾代谢的调节,影响血钾浓度的因素*,低钾血症的判断标准、原因、危害,高钾血症的判断标准、原因、危害。酸碱平衡紊乱的定义,体液酸碱平衡的调节,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酸碱中毒的判断标准,代谢性酸中毒引起原因,机体代偿过程*,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机体代偿过程,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机体代偿过程*,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机体代偿过程。

第二章血气分析

氧气的运输,氧气进入机体的过程,氧气在血液中存在的方式,Hb氧容量,Hb氧

课程代码编制办法

课程代码编制办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 课程代码编制办法 为规范课程管理,促进课程建设,提高课程建设与管理水平,并满足人才培养状态平台系统数据填报的需求,特制订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 1.课程代码是课程身份识别码,是课程“身份证”。同一名称的课程有且只有一个独立代码,不论是在一个专业还是在多个专业开课。 2.教学大纲内容相同的课程必须使用同一名称。每门课程名称要规范(包括部分课程的中英文名称);课程名称必须反映课程核心内容。 3.当课程教学大纲内容作重大修改,原课程名称已不能准确反映课程内容时,应按新开课程重新申请备案,另行编制课程代码。 4.课程代码编制以教务处统一制定的编制办法为实施原则。 二、课程代码编制方法 课程代码由11位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构成情况如下: A B F G H I J 层次代码专业代码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流水号 1.A位数字为层次代码——卫职院层次代码,三年制高职为A,五年一贯制高职为B,二年制高职为C;卫校层次代码,一律为Z。 2.B-F位数字为专业代码—— 卫职院开设的医药卫生大类(62):护理类(6202)的护理专业代码为620201,助产专业代码为620202;药学类(6203)的药学专业代码为620301;医学技术类(6204)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代码为620401;康复治疗类(6205)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代码为620501。

卫校开设的医药卫生大类(10):护理专业代码为100100,助产专业代码为100200,农村医学专业代码为100300,康复技术专业代码为100500,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代码为100700,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代码为100800,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代码为100900,药剂专业代码为101100,中医康复保健专业代码为101700,中药专业代码为101800,制药技术专业代码为102000。 注1:不同专业的同一门公共课程在医药卫生大类(高职为62,中职为10)下+9999为专业代码。比如五个高职专业都开设的公共课《计算机应用基础》,其专业代码为629999;中职各专业都开设的公共课《职业生涯规划》,其专业代码为109999。 注2:不同专业的同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课程在医药卫生大类(高职为62,中职为10)下+8888为专业代码。比如三年制高职护理、助产都开设的专业课《内科护理学》,其专业代码为628888;三年制高职检验技术、药学都开设的专业课《临床医学概要》,其专业代码为628888。 3.G位数字为课程类别代码——公共课为1,专业基础课为2,专业课为3。 4.H位数字为课程性质代码——必修课为1,公共选修课程为2,专业选修课程为3。 4.I-J位数字为课程流水号——按照教学计划中的开课顺序由01到99(同一学期开课的,按教学计划中排列先后进行流水排序)。 注:不同专业的同一门课程整体代码应相同,即同一门课程有且只能有一个代码。 教务处 2017年7月22日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必背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必背知识点 基础知识 1.属于血液中正常有形成分的是血小板 2.不属于临床血液学研究内容的是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发育 3.正常人血液PH应该在7.35~7.45 4.血浆渗透压量正常人约为290~310mOsm/(kg·H2O) 5.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运输、协调、防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等功能 6.在必要时,成人静脉采血的部位可选择股静脉 7.皮肤采血的特点是耳垂采血检查结果不够恒定 8.真空采血法又称为负压采血法 9.属于酸性染料的是伊红 10.关于细胞成分化学特性,叙述正确的是血红蛋白为碱性蛋白质 11.晚幼红细胞脱核成网织红细胞的过程是完成在骨髓 12.关于红细胞生理,描述正确的是红细胞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功能 13.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氧气为1.34ml 14.新生儿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值(6.0~7.0)X 1012/L 15.红细胞Hayem稀释液中硫酸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比密防止细胞粘连 16.枸橼酸钠在枸橼酸钠稀释液中的主要作用是抗凝和维持渗透压 17.1966年被ICSH推荐的血红蛋白检测参考方法是HiCN 18.改良牛鲍计数板两侧支柱加盖专用盖玻片形成的计数池高为0.10mm 19.HiCN测定最大吸收峰位于540nm 20.HiN3检测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42nm 21.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血红蛋白主要是氧合血红蛋白 22.瑞氏染色血涂片中,正常红细胞直径范围在6.0~9.5um 23.大红细胞是指红细胞直径>10um 24.关于嗜多色性红细胞叙述正确的是胞质内尚存少量嗜碱性物质 25.血细胞比容测定ICSH确定的参考方法是放射性核素法 26.温氏法测定血细胞比容其结果应读取红细胞柱还原红细胞层 27.对血细胞比容叙述正确的是作为MCV计算的基础数据 28.对红细胞平均指数叙述正确的是MCHC的计算单位是g/L 29.RDW反映红细胞的体积大小的异质性 30.对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叙述正确的是RDW可作为IDA的筛选诊断指标医学教`育网提供 31.标本中可影响RDW的因素是红细胞碎片 32.有关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叙述错误的是经普鲁士蓝染色后可见连成线状的网状结构 33.ICSH推荐的血沉检测的标准方法为魏氏法 34.魏氏法检测血沉所采用的数值报告单位是mm/h 35.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外周血中的细胞是中性粒细胞 36.正常状态下衰老的中性粒细胞主要被破坏所在的系统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37.在白细胞成熟过程中,最早出现特异性颗粒的细胞是中幼粒细胞 38.与白细胞无关的是Howell-Jolly小体 39.正常生理情况下,关于白细胞变化规律的正确叙述是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于峰编著_医学概论_教学大纲

师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Medicine)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程 【课时】 68 【学分】 4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属于药学专业的方向课程。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 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高等药学教育已从传统的化学模式逐渐发展成生物 一心理-社会模式,今后药学生从事的职业也从以研发、生产为主,逐步向药学 服务过渡。因此,加强药学生在临床医学方面的教育,保证药学生能够掌握医学 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药学服务能力,是高等药学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教学目标)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 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 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 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 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 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 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4学分,68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其中2课时安排23名学生主讲,教师点评 【教学容要点】 第一章科学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症状的问诊要点,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2、熟悉:问诊的容,常见症状的病因与特点,体格检查的手法 3、了解:病历书写 二、主要教学容 1、问诊的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2、常见症状及临床意义: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 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 床表现、诊断。 3、体格检查及其临床意义: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 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①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②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③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 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④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⑤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⑥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 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 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 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 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病毒学检验

《病毒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病毒学检验(Experimental Virology)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必修课(专业课) 适用专业: 卫生检验学本科 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课程学时: 63学时(理论学时27,实验学时36) 课程学分:3.5 先修课程:医学寄生虫学及检验、细菌学检验、临床医学概要等 课程简介:病毒学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验实习、网络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选用教材:李洪源、王志玉主编:《病毒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2006年7月。 参考书: 1. 张朝武主编:《现代卫生检验》,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李影林主编:《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3. 王秀茹主编:《预防医学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 贾文祥主编:《医学微生物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5. 李凡、刘星晶主编:《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8年1月。 二、课程教育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悉病毒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知悉 常见重要致病病毒。要求学生掌握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血清学实验及分子 生物学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掌握常见重要致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检验方法和预防医学意义。为学生能独立开展各种病毒学检验打下良好基 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绪论 (一)学时:0.5 (二)要求 【掌握】病毒的特性;病毒学检验的内容及其应用范围;病毒学检验的一般原则。 【熟悉】病毒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病毒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了解】病毒学和病毒学检验的发展史。 第一篇病毒学检验技术 第一章细胞培养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体外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细胞培养的条件;组织培养的种类;细胞系和细胞株的概念;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中平衡盐、消化液和血清的作用;细胞检查方法;细胞的冻存。 【熟悉】用于病毒培养的细胞选择、细胞培养操作过程和细胞培养污染与监测。 【了解】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学研究中的发展;细胞系的鉴定。 第二章鸡胚接种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鸡胚的结构;鸡胚的孵育与检查;接种途径与方法及其用途;病毒的检测;鸡胚接种技术的应用。 【熟悉】实验材料、器械与准备。 【了解】鸡胚的解剖与生理。 第三章动物实验技术 (一)学时:1.5 (二)要求 【掌握】实验动物的分类;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悉生动物;近交系动物、封闭群动物、突变系动物、杂交群动物及其特点;常用实验动物种类及其品系;

[整理]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习题.

1、沉降系数 2、分选纯度 3、离子选择性电极 4、细胞化学染色 5、固相酶免疫测定 1、TLA和CLIA的中文全称分别是和。 2、特异性是反映该诊断试验正确判别的能力指标,准确度是指的一致性程度。 3、分离离心方法可以分为,和。 4、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类型按反应装置的结构原理可分为4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5、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参比电极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 6、血气分析仪中,利用PaO2电极通过检测的强度来测定PaO2的值。 8、PGLIA是采用代替全酶作为标记物。 9、化学发光效率可表示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是以为示踪物。 10、胶体金是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聚合成胶体状态的金颗粒。免疫胶体金分析技术属于应用较为普遍的技术。 11、在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中,后分光的光路指。 12、电子显微镜根据成像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 和____ 两种类型。 13、组织细胞常用天然培养基是血清,其中最广泛使用的是血清和血清。 14、细胞玻片标本染色技术基本过程分为、、、。 15、流式细胞仪检测时针对细胞DNA、蛋白质可采用荧光信号测量;而对免疫学中抗原、抗体则采用荧光信号测量。 1、下列哪一种离心方法适用于物质大小相异而密度相同的情况() A、等密度区带离心法 B、速率区带离心法 C、差速离心法 D、沉降离心法 2、血气分析仪的校准物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7.383的缓冲液 B、5%CO2与10%O2 C、6.840的缓冲液 D、10%CO2,不含O2 3、下列ISE中,哪一种不属于原电极() A、pH电极 B、K+选择性电极 C、Cl-选择性电极 D、Pa(CO2)电极 4、关于血气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血气分析仪可直接测定血样中的pH、Pa(CO2)、Pa(O2) B.可以评价机体呼吸、氧化功能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 C.血气分析仪只有pH电极、Pa(CO2) 电极和Pa(O2) 电极三种ISE D.实际碳酸氢盐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的重要指标 5、下列哪一种酶多用于均相酶免疫测定() A、辣根过氧化物酶 B、苹果酸脱氢酶 C、碱性磷酸酶 D、葡萄糖氧化酶 6、下列ELISA中,哪一种一般不用于测定抗体() A、双抗原夹心法 B、竞争抑制法 C、捕获法 D、间接法 7、关于化学发光,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发光是吸收了光能后使分子激发而发射的光 B.大多数化学发光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C.化学发光中,若被激发的是一个反应产物分子,则是直接化学发光 D.鲁米诺可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也可作为发光底物 8、下列关于吖啶酯,描述不正确的是() A.AE上有甲基,增加了试剂的稳定性 B.直接发光使用AE作为标记物,无需附加催化剂 C.AE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D.AE是以共价键结合抗体而不影响抗体结合抗原的反应 9、下列关于自动生化分析仪描述正确的是()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课程标准 课时数:60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先修课程:《正常人体结构》 一、课程性质 《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内科)部分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学科,主要介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点介绍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疾病,通过本课程的教育,使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结合本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能够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全面了解临床医学各疾病的概述和诊疗常规中,去发现临床的需求,去思考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为其它学科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渗透提供结合本专业的各种信息及相关知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奠定基础,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学习本课程的基础是《正常人体结构》、《生理学》等先修课。 二、课程理念 1.《临床医学概论》进行课程整合,建立康复专业医学教育平台。将多门临床医学课程整合,整合了教学内容,统一了标准,缓解了长期困扰、难以协调的课程门数多、课时量大等矛盾。 2.《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内容设置强调紧贴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必需、够用”的前提下,突出“精简、新颖、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临床医学概论

的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观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一丝不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4.《临床医学概论》课程中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素质,树立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尊重虑者、关爱生命的职业意识。通过贴近临床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认真体会医务工作者的角色,增强对职业的热爱,树立关爱患者的意识,将关爱患者的意识逐渐转化为一种职业习惯。 5.《临床医学概论》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学习过程和技能,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其过程中的努力。注意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总学时为60学时。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本着“贴近学情、符合行情、对接岗位”的原则,坚持“必须、够用、实用”为度、适度拓展知识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原则,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内容选取依据:(1)后续课程《疾病康复学》对临床疾病的内容要求;(2)学生在医院、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

《临床技能课》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技能课》 英文名称:《Clinical skill training》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200学时 学分:12.5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 选修课程: 临床技能课五年制本科实验教学大纲 基本要求 临床技能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临床技能是医生和医学生的基本功,医学生能否熟练掌握临床技能是衡量临床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临床技能主要包括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伦理和医患沟通技巧等人文技能,问诊和病历书写、全身体格检查、外科手术学基本技能、临床常用操作技术、无菌术、判读心电图、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技能,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综合临床分析能力等。依据“全球医学最基本要求”的内容,按照“昆明医学院教学计划”的安排和要求,课程开设于临床医学(麻醉学)专业学生进入毕业实习之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3个模块:人文技能教学模块,临床技能教学模块和OSCE 考试模块。临床技能课总学时为200学时,其中专题讲座30学时,170学时均为实验课教学。 临床技能课着重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实际动手能力,学生应首先相互之间反复训练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的基本手法,再通过临床技能中心各实验室的教学模型模拟教学、临场综合能力训练、计算机模拟病人临床思维训练、动物手术操作训练等方式的教学,达到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的教学目的。

第一单元人文技能教学模块 实验一医患沟通 目的要求: 熟悉有效的医患沟通技能,会运用沟通技巧创造一个便于与病人及其亲属交流和同行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的环境。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沟通的技巧和艺术; 2.医患沟通的方法。 实验二医疗纠纷防范 目的要求: 掌握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内容,认识医学职业的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和法律责任。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态度; 2.医学伦理、卫生法律; 3.医疗纠纷防范。 第二单元临床技能教学模块 实验三病历书写规范 目的要求:熟练掌握病历及其他常用医疗文书的书写规范。 学时安排:专题讲座:5学时 教学内容: 1.病案书写的一般要求及注意事项;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要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本科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医学概要Synopsis of clinic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51 学时学分:3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概要》着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和实验室及其它检查对疾病诊治的联系,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内容,从而对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认识。 通过讲授、自学、讨论等方式,按理论联系实际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心,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提倡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将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各科相联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除诊断学基础为基础章节外,涉及内、外、妇、儿、传染病等临床各见疾病,该科所占课时不多,但要求学生能通过临床医学概要的学习,对体格检查、常见症状和各科疾病有一概要的认识。结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概念叙述清楚,着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诊断学基础3学时 常见症状:发热、头疼、惊厥、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心悸、恶心与呕 吐腹痛、呕血、便血、黄疸、水肿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问诊的内容。 体格检查: 1、基本检查方法:视、触、叩、听、嗅。

2、一般检查:全身状态检查(性别、年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和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皮肤检查、淋巴结检查。 3、头部及其器官:头颅、眼、耳、鼻、口腔。 4、颈部:外形、姿势和运动、血管、甲状腺、气管。 5、胸部:体表标志、(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凹窝和解剖区域)、胸壁、胸廓和乳房、肺和胸膜及心脏的视、触、叩、听。 6、腹部: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视、触、叩、听。 7、脊柱与四肢:脊柱、四肢与关节。 8、神经系统检查:深反射、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 第二章急症医学3学时 心跳呼吸骤停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昏迷概念、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病因诊断、昏迷病人的急救和处理。 休克概念、分类和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预防、治疗。 烧伤概念、烧伤面积的估计、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病理改变与临床分期、治疗。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第三章传染病3学时 传染病流行过程、影响传染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病毒性肝炎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霍乱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防治原则。

急救医学教学大纲

《急救医学Ⅰ》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课程编号:11150101(第一临床医学院)、11160901(第二临床医学院)、11480015(附四院)、11490014(附属延安 医院)、11500016(附属甘美医院) 英文名称:Emergency MedicineⅠ 总学时:32学时(理论授课:30学时;临床见习课:2学时)学分:2.5学分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含法语、全科)、麻醉学专业 课程考核: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70%。 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30%。其中包括见习考核、大 课考勤、学习态度和平时表现(10%)和自学内容上 网络课程阶段考核/期中考核(20%)。 《急救医学Ⅰ》属于二级学科,是临床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该学科综合性强,涉及面广,与临床各学科关系密切。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生学习临床相关学科课程之后,通过《急诊医学Ⅰ》的教学,使学生学到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临床实践所需的常用急救技术,培养学生独立处理急症的能力,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所以,该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 (一)授予学生急救医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灵活缜密的临床诊疗思路: 1. 掌握各种临床危象的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院前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各专科系统急症,如心血管系统急症、呼吸系统急症、中枢神经系统急症、消化系统急症、内分泌系统急症、急性中毒和创伤,包括多发伤和复合伤的急诊诊断和治疗。 2. 掌握病情危重程度的临床评估,各常用意识评分系统,危重症常用监测手段及治疗原则。

3. 在熟练掌握内科、外科、妇产科急重症的诊断、治疗的基础之上,熟悉多器官功能不全的诊断及治疗、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常见急症的临床症状和鉴别诊断。 (二)掌握各种急救医学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过硬的临床动手能力: 1. 掌握院前急救基本技能:初步处理、止血、评估、搬运、制动、转运。 2. 掌握心脑肺复苏基本技能:徒手心肺复苏、除颤、药物复苏种类和剂量。 3. 掌握气道开放、静脉开放基本操作技术及呼吸机的基本使用。 4. 掌握常用急诊操作技术:洗胃、导尿、胸穿、腹穿、心包穿刺、颈托的使用。 (三)掌握各类急症的抢救流程与治疗原则,为学生从事急诊和其他各学科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加强本科学生的“三基”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急救医学Ⅰ》总学时为3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2学时, 见习课2学时。教学内容以现代医学所需要的急救医学基础为主,力求反映现代医学技术所涉及的急救医学临床思路及基本技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开创性。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倡学生自学,增加了学生自学的内容。为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在部分章节后面提供了一些急救新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阅读材料。 第一篇急救医学总论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急救医学的概念。 二、熟悉: 1. 急救医学形成的基础。 2. 急救医学的临床特点。 三、了解: 1. 急救医学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2. 开设急救医学课程的必要性。 3. 急救医学的未来展望。 4. 急救护理。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 时间过得真快啊,马上就要毕业了,在临近毕业之际对自己也应该有一个全面的鉴定。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一) 光阴似箭,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从二0XX年进入XX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就读以来,经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本人各方面都有较大提高,顺利完成了学业。回首四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四年,是收获的四年,是不断汲取养分的四年,是成长的四年,是值得思念的四年。在毕业之际,总结归纳了这四年来的点点滴滴,我成长了不少,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学无止境,需要加紧步伐去完善自己,提高技能,实现人生价值。 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师的教导下我系统全面地学习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结实的掌握了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把所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本身的思想文化素质。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方面的等级考试已达标,除了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方面锦上添花外,还利用课余时间专修计算机专业知识,使我能够熟练的操在人事心理学学习中,实践并学会了工作分析基本流程规范,了

解了一些HRM基本知识;在管理心理学中,掌握了部分管理学理论知识及流程规范,如EAP、不同的工作设计;选修了劳动法,知晓了一些关于劳动法、就业法、仲裁法等知识;通过团体心理培训课,看到了团体游戏对鼓励士气、培养相关能力的意义。 计划安排较细致,注重随时记录在案;做事较细心,注意事后检查;较诚实乐观,具有较好的抗压能力,能承担强度较大、连续的工作;乐于融入团体,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并乐于承担额外工作;心理学基础知识较扎实,善于主动学习并向别人请教。 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自我鉴定(二) 我是xx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期间,我努力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帮组下我的专业知识更是获得优秀的成绩,思想上也和祖国高度统一,坚持拥护党的领导,社会实践能力也有质的飞跃,下面就是这段时光的自我鉴定。 专业学习上,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主观的心理世界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认清了自己性格中的优点和缺陷,明了了自己的潜力所在,为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指明了方向,心理学教会我在不丧失自我的前提下,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习题和对待问习题。心理学教给我如何适应纷繁社会,在剧烈的竞争环境中迅速成长的技能与技巧,让我能够抱着一份平淡与坦诚去面对现实中的人与事。 社会实践方面,屡次社会实践经历,如营销计划方案,车展设计,也证明和表现了我较高水准的组织计划方案和沟通协调能力,显示了相关的问习题解决及管理能力。现在我已不单单满足于单纯的实践,

2016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师真题及答案

2016年初级检验(师)资格考试《专 业知识》★真题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液中出现的特征性蛋白是 A冷球蛋白B白蛋白 C丙种球蛋白D免疫蛋白 EM蛋白 参考答案:E 2.苦味酸动力学法测定成人血清肌酐的参考值为 A200~300μmol/L B150~200μmol/L C男:44~110μmol/L,女:44~90μmol/L D<30μmol/L E<50μmol/L 参考答案:C 3.甲状腺素分泌过少时,可出现 A食欲增加 B组织耗氧量增加 C呆小症或黏液性水肿 D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 E促进细胞发育、分化 参考答案:C 4.粪便外观呈果酱色,常见于 A细菌性痢疾 B阿米巴痢疾 C胆道梗阻 D结肠癌 E胃溃疡 参考答案:B 5.临床检测抗原常用的ELISA法是 A双抗体夹心法 B间接法 C竞争法 D捕获法 E斑点法 参考答案:A 6.关于成分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A所获血液成分浓度高 B可减少输血反应 C无血细胞引起的抗体反应D可合理使用血液成分 E可减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参考答案:C 7.能形成芽管和厚壁孢子的最常见 的酵母菌样菌是 A白色念珠菌B热带念珠菌 C克柔念珠菌D光滑念珠菌 E新型隐球菌 参考答案:A 8.抗血细胞抗体的检测主要用于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 EⅠ型和Ⅳ型超敏反应 参考答案:B 9.下列何种蛋白结合性染料对于白 蛋白具有特异性 A溴甲酚绿 B双缩脲试剂 C偶氮反应试剂 D溴酚蓝 E丽春红S 参考答案:A 10.补体结合试验的指示系统包括 A特异性的抗体和补体 B特异性的抗原和补体 C红细胞和溶血素 D加热灭活的病人血清 E补体和溶血素 参考答案:C 11.尿液常规检查,标本从送检到检 查的时间要求不超过 A0.5小时B1小时 C2小时D3小时E4小时 参考答案:C 12.镜下脓尿是指每高倍镜视野脓 细胞数量超过 A1个B2个 C3个D4个E5个 参考答案:E 13.肾小球通透性增加时产生的蛋 白尿为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感染性蛋白尿 C溢出性蛋白尿 D肾小管性蛋白尿 E组织性蛋白尿 参考答案:A 14.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又称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 E迟发型型超敏反应 参考答案:C 15.巨球蛋白血症是以分泌Ig的浆细 胞恶性增殖为病理基础的疾病,这 种Ig是 AIgA BIgG CIgE DIgM EIgD 参考答案:D 16.CK活性测定最常规的方法是 A化学发光法B免疫荧光法 C连续监测法D电泳法 E层析法 参考答案:C 17.区别中幼、晚幼、杆状核粒细胞 最重要的标志是 A核浆比的大小 B胞体直径的大小 C胞浆中颗粒的多少 D细胞核的凹陷程度 E核染色质粗细情况 参考答案:D 18.对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性的描述, 错误的是 A烧伤感染 B创伤感染 C尿路感染 D最常见食物中毒 E引起菌血症 参考答案:D 19.骨髓增生性疾病不包括 A骨髓纤维化 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C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D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参考答案:A 20.检测HIV抗体血清学试验分为初 筛和确认试验,最常用的初筛试验 是 A乳胶凝集 B酶联免疫吸附 C免疫印迹法 1

临床医学概论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学应用方向、医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临床医学概论是一门临床医学综合性课程,它涵盖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 传染病以及诊断学等临床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医学智能信息处理方向、医 学应用方向、医药物流信息方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卫生检 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方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药事管理方向;市场营销专 业医药贸易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医药人力资源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 业医药软件工程方向、医药信息方向等非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主要的教学对象,它 通过简明扼要介绍临床各学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 疗原则及药物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并适当介绍临床新进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倡导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分析教学方法,由浅入深, 重点突出,力求理论结合临床实际;提倡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临床医学概论课程大纲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 要求理解透彻,融会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或概念;“了解” 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 特别是药物治疗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础, 拓宽思路,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8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15%,有5%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生化重点

生物化学检验常见考点总结 一、临床化学基本概念 临床化学是化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性质和作用,它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并以化学和医学为主要基础的边缘性应用学科,也是检验医学中一个独立的主干学科。 二、临床化学检验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技术方面:达到了微量、自动化、高精密度。 2.内容方面:能检测人体血液、尿液及体液中的各种成分,包括糖、蛋白质、脂肪、酶、电解质、微量元素、内分泌激素等,也包含肝、肾、心、胰等器官功能的检查内容。为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和疾病预防等各个方面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也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 第一章糖代谢检查 一、糖的无氧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 ★概念: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 1、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2、三步不可逆反应: ①葡萄糖磷酸化成为葡萄糖-6-磷酸,由己糖激酶催化。为不可逆的磷酸化反应,消耗1分子ATP。 ②果糖-6-磷酸磷酸化,转变为1,6-果糖二磷酸,由磷酸果糖激酶催化,消耗1分子ATP。是第二个不可逆的磷酸化反应。 ③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经丙酮酸激酶催化将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丙酮酸和ATP,为不可逆反应。

3、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ATP): ①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 ②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 4、1分子的葡萄糖通过无氧酵解可净生成2个分子ATP,糖原可净生成3分子ATP,这一过程全部在胞浆中完成。 5、生理意义: (1)是机体在缺氧/无氧状态获得能量的有效措施。 (2)机体在应激状态下产生能量,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重要途径。 (3)糖酵解的某些中间产物是脂类、氨基酸等的合成前体,并与其他代谢途径相联系。 依赖糖酵解获得能量的组织细胞有:红细胞、视网膜、角膜、晶状体、睾丸等。 二、糖的有氧氧化 ★概念: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1、四个阶段:①葡萄糖或糖原经糖酵解途径转变为丙酮酸;②丙酮酸从胞浆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③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共进行四次脱氢氧化产生2分子CO2,脱下的4对氢;④经氧化脱下的氢进入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生成H2O和ATP。 2、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3、1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可生成36或38个分子的ATP。 4、乙酰辅酶A不可以转变为其他物质,只能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功能。

临床医学专业全部本科通用生理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专业全部本科通用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生理学(Physiology)。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全部本科。 三、学分与学时: 总学时为108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36学时,学分为6分。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 本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细胞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生理、消化和吸收、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与排出、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生殖等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医学生学习生理学目的是掌握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断定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与异常,初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机体各组织、器官活动的规律及其功能和功能的调节,为后续课程和医疗卫生实践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医学生学习生理学,要树立科学的观念,以人体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客观地认识人体生命现象、规律,运用辩证思维的学习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和归纳,逐步积累、掌握大量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把抽象的生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六、教学重点: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教学内容围绕概念、分类和特点、功能和意义、产生机制、调节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产生机制、生理功能及其调节等为重点。 七、主要先修课程: 本课程先修课程有《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等课程。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理学的概念。 2.熟悉生理学的任务。 3.熟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重点】 生理学的概念。 【难点】 生理学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整体水平的研究。 【主要内容】 1.生理学任务。 2.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目的要求】

流行病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Epidemiology) 一、课程说明: 【课程ID】201071 【课程修习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分数】3分 【适用专业】健康管理专业 【开课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建议修读学期】三秋 【学时数】总学时(课内理论、实验学时;课外学时)48(33/15;82) 【先修课程】卫生统计学(201068)、临床医学概论II(200038) 1.课程介绍: (1)中文介绍 流行病学是从群体水平出发,以卫生统计学方法为基础,研究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近年来,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多个领域,在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防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常用的流行病、卫生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学会开展疾病和健康人群的调查和实验研究,为卫生政策和卫生规划制定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2)英文介绍 Epidemiology is a science which research the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disease and health situation in population, and also research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f preventing diseases and promoting health. Recently, epidemi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each medical discipline and become a basic subject in modern medicine for its viewpoint of emphasizing field and population, as well as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of strict logical thinking. Though systematic theoretic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to help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 of epidemiology,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medical research, exploring etiology and promoting health. 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