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行动研究法

英语行动研究法

英语行动研究法
英语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英语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矛盾:教学条件得以改善,但学生仍旧是“英语哑巴”;老师疲于完成教学进度,但学生却是学无所获;师生能够应付各级考试与竞赛,但学生总体的英语水平却仍旧不能很快提高?如何解决这一教学中的棘手问题呢?这种状况迫切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从而制订有效的实施方案,最终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这一教学研究过程即是“行动研究”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一?行动研究的具体含义

行动研究的概念在50年代首次应用于教育界;70年代中期,这一教学思想日渐成熟?Kemmis(1982)指出: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教师以此来提高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行动研究即是“行动”和“研究”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这二者的结合就是“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的结合?教师好比是一个园丁,既要面对几十名有着不同学习动机和风格的学生,又要满足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的不同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理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不断审视,深入反思,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行动研究与传统教育研究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不仅要对教学本身进行描述,提出新的问题,还要通过实施行动方案,力求改进教学实践?

行动研究的参与者与研究对象是统一的,即由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师”承担自我反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研究的对象是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直接改进教学?这样就保证了教学与研究的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互相促进的反馈机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利于教学的提高?

二、行动研究的特征

(一)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的。从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可见:预诊在于发现实践中的问题。行动阶段在于解决问题、改进实践。

(二)研究与行动相结合。行动研究的过程是研究进行的过程同时也是行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扬长避短。行动研究要求教师运用理论,系统的反思自己的实践,要求研究者深入实际.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并直接参与从计划到评价实际工作的过程,与教师一起研究他们面临的问题。所以行动研究以相互参与和共同研究的方式在研究者与教师之间架起了桥梁,使之共同合作扬长避短。

(四)行动研究具有一个不断展开的螺旋过程。从行动研究的框架中可见第一个循环完了之后,进入第二个循环,从而使行动研究的整个过程构成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过程

三?英语教学行动研究的过程分析

1.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Kemmis(1982)将行动研究的模式定义为一个“螺旋循环的过程”?行动研究的

第一步是选择研究课题?由于行动研究的研究者通常是直接参与教学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有明确的不断改进教学的意识,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确立行动研究的课题?

随着研究课题的确定,需要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计划,既要包括总计划,又要包括具体的行动细则和安排?在此过程中,教师在借助书本杂志和理论书籍的同时,又要保证与同事们的密切合作和沟通,以保证实施计划的周密性?

根据所制定的行动计划和方案,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如:日志?录像?录音?观察笔记?教学观摩?调查问卷等具体的方法,做教学中的“有心人”,不断收集数据,将其应用于课题中?

行动研究在强调对教学具体行动进行系统化研究的同时,也强调研究报告的公开化,即“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研究报告并能公开发表”(王蔷:2002),否则就不能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而行动研究的教师也就不能称之为“研究人员”?

2.行动研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对行动研究的上述认识,笔者针对教学班中学生词汇量的问题,做了跟踪性行动研究?在本次词汇行动研究中,我们采取了“学生小组讨论式”和“借助CAI 手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两种教学模式,从而在实践中检测其可行性?

(1)发现问题

学生学习英语的普遍问题是词汇量较少,而且对于新单词的掌握存在记忆问题,直接影响其阅读和听说能力,影响学生整体语言水平的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初步提出了以下的设想:①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单词记忆法;②学生缺乏相应的构词法知识;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缺乏指导?

为了验证以上的初步假设,笔者针对本班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单词量较少,不仅机械性地记忆单词,而且还需要老师的监督;学生对于构词法知识了解甚少,因此存在记忆方法的问题?此外,老师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因而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缺乏指导?

(2)制定行动计划

基于以上影响学生词汇记忆的主要因素,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补充构词法的知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尽管曾向学生介绍过一些记忆单词的方法,但是不够系统,也缺乏巩固性练习?教学中应系统地讲授单词的知识:利用词缀猜测生词,利用近义词?反义词?同类词等方法记忆单词;同时讲授单词记忆法,引导学生结合语音?情景?联想等方法记忆单词;要求学生建立“单词记忆网”,建立各种联想,使单词形象化?

②加大单词训练的力度

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宜进行大量的课外单词训练?因此,我们就每课的单词进行针对性单词练习,使学生尽快适应教学?

③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具体的指导:包括如何在阅读?口语和听力等实践环节中汲取词汇,使词汇学习与语境相结合,从而在语言实践中扩大词汇量,增加词汇学习的趣味性?

(3)实施计划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材料收集和分析,我们制定了为期16周的教学行动研究计划:每周进行单课单词训练,就具体的构词法进行不同重点的课外练习?在第5?10

周结束时对学生进行访谈?在第16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以便分析?

(4)反思与撰写研究报告

这次目的性行动研究表明:在本过程中,学生的词汇量均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词汇记忆方法呈现多样化趋势,对词汇学习的兴趣日渐浓厚,对听?说?读?写等技能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教师自身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学相关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反思:①“学生小组讨论式”模式虽然为学生们提供了相互交流与自我拓宽的空间,但是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提高,而与教师的交流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②在“借助CAI手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教学互动气氛异常活跃,通过大信息量的输入,学生获取的知识量和词汇量超过传统教学的34%?

四?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的意义

通过教学行动研究的具体实践,我们以为:行动研究的确是适合教师的一种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提高英语教师素质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逐渐意识到:教学实践与教学效果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并不能解决日常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自己去发现?探讨并解决问题,成为发展教学理论的研究者?

同时,由于英语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语言工具,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洞察力,根据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考判断,不断反思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深化对教学的认识,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对自己?对自己的工作环境?教育对象和教学方法及效果进行研究,这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英语教学面临许多挑战的今天,英语教师的行动研究已迫在眉睫,这不仅是教学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只有真正实现了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育的研究者,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的发展?

初中英语文化行动研究报告

初中英语文化行动研究报告 篇一:关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行动研究报告 关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行动研究报告 一.选题背景 记单词是英语学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多学生都认为记单词是件既吃力,又往往不见成效的苦差事。因此英语单词的教学也成为了一件非常头疼的事。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看,很多老师在进行单词教学时,还停留在带读几遍或让学生跟着录音读几遍,回家让学生死记硬背。时间是省了,但是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词汇的记忆等等都无从谈起。老师总是为学生记单词发愁。学生对于学过的单词总是感到很陌生,没学过的更没有兴趣。上课听不进去,越学越跟不上,不仅学习效率低,更减慢了英语教学的步伐。 我觉得我在教学生单词的过程中也确实缺少对学生如何背单词的引导,除了读就是读,当然读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但是这样他们记单词就会很枯燥,造成容易忘记的现象,我想我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到的渗透多种记单词的方法,让学生逐渐的摆脱记单词的烦恼,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研究设计和方法 此次研究以班级为单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改进,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主要采用的研究

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目标 此次研究主要研究的是初中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如读音规则记忆法、加前后缀记忆法、自然拼读法等。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活动能够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 四、研究步骤:课题研究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阶段(XX年1月-XX年6月) 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A、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B、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络。 C、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D、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E、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教学随机抽查等形式,对有效教学的现状、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撰写调研报告。 F、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的课题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G、分解课题,课题涉及到教学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要制定课题研究指南,把课题进一步分解,让教师结合自己个人兴趣爱好,选取课题加以研究,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实效。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阶段阶段(XX年6月-XX

考研英语 教案1

考研英语教案() .教学目的: .让学生有一个好的考研心态和备考计划 .让学生了解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查内容 . 教学内容: 1.考纲规定的考试内容 2.英语知识运用简述 . 教学时间: . 教学重点: .考试大纲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考查 .英语知识运用解题技巧 .教学难点: .考试大纲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考查 .英语知识运用解题技巧 .教学方法: ; , . 教学用具: , , . 教学步骤: ?考研热身(备考心态和备考计划) ?考纲考查内容概述 ?教学要求及其他 ?作业布置 大家好!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我们又开始了崭新的行程!面对眼前的人生

路,让我们感到的不该是茫然。相反,在这个知识爆炸、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我们应该让青春化作跳动的音符去唱出生命的天籁之音!让青春化作汹涌的江水奔腾入海!让青春化作燃烧的火焰跃动在人生的最前线!那么对于每一位考生朋友来说,究竟如何开始书写这崭新的一页呢?那就是:将考研进行到底!为我们年轻的心立下坚定的誓言,进行再一次无愧的选择! 下面,我将从备考心态和备考计划两个方面进行交流。 备考心态: 在和考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清楚地看到了大多数考生在心理上所存在的共性,这就是在春天的时候热情极高,夏天的时候血压升高,秋天的时候怨声载道,冬天的时候退出率高……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大家必须记住,考研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所遇到的又一道壮丽的风景线!每个考生都应该正确地看待它。既然做出了无愧的选择,就必须清楚这种选择的意义。也可能会很不尽如人意,但必须冷静地面对。有些考生的心态非常好,他们认为意义在于过程,经过了方知备考考研过程其实也是我们人生旅程的真实写照。它里面充满了希望与绝望,坚定与惆怅,欢笑与泪水……难道它不值得每一个有思想的人去好好品味与体会么?所以说,考研是要求我和我所有的考生朋友们必须冷静并且无愧地去面对的。 其次,当决心下定后,考生朋友们一定要理智地去选择备考的方式,并不是说一定要花多少钱在参考书上。有些同学在春天就买了许多参考书,其实到了年底有许多书从来没有碰过!造成了浪费。其实参考书只能是一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课程简介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宗旨是为小学英语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提供指导和帮助。主要学习内容包括:( 1 )认识行动研究的意义和目的;分析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所面临的困惑和困难,同时引导教师思考自己可能面临的困难。(2 )了解什么是行动研究,通过学习其定义,找到行动研究的特点。详细介绍行动研究的过程,进而了解行动研究对教师的要求,引导学员认识行动研究与其它教育研究方法的不同。( 3 )通过案例学习行动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发现问题、收集和分析数据,开展反思等;同时进一步了解各种数据收集方法的功能、特点和不足。( 4 )最后,探讨撰写行动研究报告的意义,分析行动研究报告的结构,提出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另外,课程在互动对话环节邀请做过行动研究的一线教师与学员,分享她们学做行动研究的过程和体会,为一线教师参与行动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学习要求】 1. 深刻认识行动研究的意义、目的和作用。了解什么是行动研究,总结行动研究的特点,思考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的优势和存在的困难,与小组成员讨论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优势,克服困难。 2. 与小组成员讨论和分享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和探讨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分析,设计调查工具,为开展调查奠定基础。 3. 了解行动研究的过程,并能按照行动研究的过程,确定研究的问题,制定行动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为在教学中实施改进方案奠定基础。 4. 完成一份开展行动研究的设想和计划。

专题讲座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引言 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如何使课程理念转化成为教师自觉的教学行动是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而教师的自觉行动必须来自于教师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行动。自上个世纪 70 年代在西方国家引起课程专家的关注,行动研究到今天已经成为国际范围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纽带与桥梁。行动研究以其研究性和实践性赢得了广大教师的认同,探索中国国情下的教师行动研究模式也成为我们所关注的课题。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 一、行动研究的意义、目的与现状 二、行动研究及行动研究的过程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方法 四、如何撰写行动研究报告 一、行动研究的意义、目的与现状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应再局限于应用他人的理论或重复别人的经验,而应通过个人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重构自己的教育世界,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学生、认识教育的价值,使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不再是对职业的补充,而成为一种职业生活方式,一种职业精神。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教师才能形成真正的改革意识,发展教育创新能力,教育改革也才能因此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开展行动研究,可以使教师在合作中构建自主发展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会观察和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以及针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认识,对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的认识。同时,通过不断反思与实践,获得自身发展,推动教育理论的创新。 行动研究自上世纪 80 年代中开始引起中国学者的关注。 90 年代中开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黄剑茹 摘要:行动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教师的不断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开展行动研究,是解决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发现 自我和解放自我的过程。 关键词:行动研究;高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3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2536(2006)02-0064-03 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探讨、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Ebbutt,1983,转引自王蔷,2002)。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行动研究的研究者是教师,研究对象是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研究目的是通过教师的不断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Kemmis&Mc Taggart,1982,转引自王蔷,2002)。 行动研究大体可以分为八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先期调查;对问题重新定性,提出假设;准备行动;收集数据;评价;写出报告(王蔷,2002)。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的归并和调整。 笔者以本人任教的高中一年级两个班为对象进行了行动研究。以下是行动研究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 问题:有些学生不按时完成英语作业,还有抄袭行为。 11前期调查并分析原因 笔者对两个班101位学生就英语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抄袭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作业量方面,85%的学生认为作业量适中,15%的学生认为作业量太多;80%的学生完成作业需要25~35分钟,20%的学生完成作业需要35~45分钟。在作业难度方面,85%的学生认为难度适中,15%的学生认为太难;70%的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25%的学生有时要和同学讨论后完成,5%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在抄袭作业方面,偶尔抄袭的有10%,没有学生承认自己经常抄袭,而发现别人抄袭的学生有16%;大多数学生认为抄袭的原因就是应付老师的检查,没有一个学生严厉制止这种行为,大部分都听之任之。在做作业的时间安排方面,65%的学生在晚自修时做,30%的学生在中午做,中午做不完晚自修时做,5%的学生课后先做一部分,做不完晚自修时做。碰到难题的时候,90%的学生求助于同学,如果解决不了或者有不同意见再问老师。 第8卷第2期2006年4月 基础英语教育 Journal of Basic E nglis h Edu cation Vol18,No12 Apr1,2006 64

硕士研究生班英语教学总结

硕士研究生班英语教学总结 27 期临床医学研究生1 班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 任课教师:梁建莉 一、基本情况 27 期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班(注册学生人数93 人),为我校2004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班。该班学生英语水平也呈两级分化,部分应届本科毕业生英语程度较好,历届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但班级学风较好,到课率较高,班委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工作能力,能协助任课教师安排好各种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二、授课情况 本学期该班主体讲授教材为大学英语第五册,附加第五册同步练习。根据教学计划,每一课教学内容安排8课时完成,其中包括课文、词汇与结构、篇章结构分析、段落翻译以及命题作文。在组织教学上,本人力求打破“教师一言堂”或“教师满堂灌”的旧教学模式,采用学生讲课活动、自由设问与解答(根据课文内容)、英语自由演讲等各种形式,真正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助”的英语教学新模式。其次,在整个教学中,本人采用了自制大学英语第五册多媒体系列课件授课的方式,以丰富的课文背景资料、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与授课内容紧密相关的语音史料和影片等教学资料取代了乏味呆板的文字材料,使学生对所接触的英语教材有了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参与班级语言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该系列课件的内容、形式和质量受到该班全体学生的高度赞誉。 本学期,除了按时完成计划内教学任务外,本人还与该班班委一同组织了以下班级英语

实践活动: 1. 2. 3.学生讲课活动 英语口试比赛(自由话题,学生评委打分)自由设问与回答(教师评分) 三、考试情况 1.卷面成绩分析 试题类别词汇填空阅读翻译作文期末成绩 2. 3. 比率15 10 40 20 15 100 平均成绩11.6 6.9 25.5 16.9 10.8 71.6 期末成绩分析 卷面成绩分数段100-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20 学生人数:85 1 17 37 20 8 2 总评成绩分析 总评成绩分数段100-90 89-80 79-70 69-60 59-50 49-40 学生人数:85 0 35 40 9 0 1

大学英语口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着“听说”教学与“词汇、语法”教学相矛盾的问题。在具体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习者经常将“读写”设置为教与学的重点,长此以往,大学英语教学呈现的教学状态是重“读写”而轻“听说”,这显然与教育部设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即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渐行渐远。另外,大多数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模式是被动的,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在口语练习中不断地输入,学生机械地输出,完全忽视了口语课堂的交互性和生动性特点;教师教学缺乏科学性,常常本着有错必纠的教学原则,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害怕犯错所以不敢开口,没有足够的练习,结果口语水平原地踏步,止步不前,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本文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在合作学习,行为主义,交际教学法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总结概括出适合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反复的行动研究,笔者发现,学习者、教师、教学任务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动态协调和良性互动有利于改善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 一、多维互动教学 多维互动教学的定义有很多种,影响于学术流派的角度和教学范畴的界定;但是存在几个共通的关键因素:(1)教学系统开放性,具有信息交互性质的措施和形式;(2)教学主体平等性,不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地位平等,而且不同基础的学生也实现学习资源平等;(3)教学资源多样性,教师、学生、教学设施等元素共同作用于教学中,并充分发挥其作用;(4)教学目的集中性,各种教学元素、思想、设施等都紧密围绕着并服务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宗旨;(5)教学程序逻辑性,使教学各要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促进教学的和谐发展。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建构旨在成功解决我国现存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大学英语口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一)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理论研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之后,很多学者就合作学习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合作学习是互助性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项特定的学习任务(Nunan ,1992);合作学习是发生在多人之间的学习模式(Dillenbourg P ,1999、2000);合作学习是教师用于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Slavin R E ,2004)。鉴于学者给出的不同定义,笔者认为,首先,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策略,不同基础,不同兴趣及不同特点的学生组成多个学习单元进行小组活动,有助于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协作性,从而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其次,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地分配学习任务,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兼顾学生的整体性和多样性,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语言学习看作一组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具体来说,学习者在环境的刺激下,适时地做出反应,并使之强化以求适当的言语行为输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实践过程上,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创设教学环境而塑造和矫正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合适。这种实践过程主要由模仿、强化和重复构成,直至习得的形成(王初明, 1990)。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模仿通常被视为形成语言习惯的基础。强化是指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嘉奖的情况下,学习者反复强调和加深所学的语言知识。重复则是将强化后的知识转化实践中的习惯和反射。经过“模仿”、“强化”和“重复”三个阶段后,学习者逐步形成了语言习惯,即掌握了所学内容并能够在适当的场合使用这些语言形式(王初明, 大学英语口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郭 健 (齐齐哈尔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摘 要]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着“听说”教学与“词汇、语法”教学相矛盾的问题。因 此,应本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在合作学习,行为主义,交际教学法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总结概括出适合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3—0171—02 [收稿日期]2012—05—21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084)[作者简介]郭健(1981—),女,吉林通化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2012年第3期理论观察N o.3,2012(总第75期) Theoretic Observation S erial N o.75 171——

关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行动研究报告 (1)

关于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行动研究报告 一.选题背景 记单词是英语学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很多学生都认为记单词是件既吃力,又往往不见成效的苦差事。因此英语单词的教学也成为了一件非常头疼的事。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看,很多老师在进行单词教学时,还停留在带读几遍或让学生跟着录音读几遍,回家让学生死记硬背。时间是省了,但是学生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词汇的记忆等等都无从谈起。老师总是为学生记单词发愁。学生对于学过的单词总是感到很陌生,没学过的更没有兴趣。上课听不进去,越学越跟不上,不仅学习效率低,更减慢了英语教学的步伐。 我觉得我在教学生单词的过程中也确实缺少对学生如何背单词的引导,除了读就是读,当然读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但是这样他们记单词就会很枯燥,造成容易忘记的现象,我想我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到的渗透多种记单词的方法,让学生逐渐的摆脱记单词的烦恼,提高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研究设计和方法 此次研究以班级为单位,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改进,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目标 此次研究主要研究的是初中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如读音规则记忆法、加前后缀记忆法、自然拼读法等。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活动能够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 四、研究步骤:课题研究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阶段(2009年1月-2009年6月) 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A、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做好申报、立项及论证工作。 B、组建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网络。 C、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并编撰成册。 D、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的,掌握 相关研究方法。 E、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课堂教学随机抽查等形式,对有效教学的现状、策略使 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撰写调研报告。 F、召开课题组成员参与的课题论证会,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G、分解课题,课题涉及到教学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要制定课题研究指南, 把课题进一步分解,让教师结合自己个人兴趣爱好,选取课题加以研究,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实效。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阶段阶段(2009年6月-2011年10月) 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组织参加本课题的教师开展相关的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经验总结,重点探讨初一,初二词汇有效教与学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在全校各班级中,全面倡导有效教与学的实验,及时发现问题适当改进教学策略,提炼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范例并撰写有效课堂教学案例集。并及时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论文集,进一步指导下一步的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A、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各科有效教学的策略。 B、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 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C、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 D、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

英语教学行动研究方案

英语教学行动研究方案 研究背景: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人民路校区一年级英语,学生人数310人,使用校本教材《朝化少儿英语》第一册,执教教师为该校一名教师。 项目时间:2008年9月——2009年6月 发现问题:学生个体参与课堂活动非常积极,但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气氛就不如个体活跃。 提出假设:1.一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对小组合作学习不习惯,课堂上给学生提供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不够多。 2.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的引领示范不够明确、到位。 3.教师对英语学习中的“弱势学生”不够重视、缺乏鼓励。 初步调查:我仔细观察教学过程,同时对其中的一个班5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内容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喜欢或是不喜欢,为什么?结果显示 36名学生表示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还有16名学生不太喜欢。 不喜欢的16人中,有的是因为自己成绩差,而成绩好的学生不喜欢 跟他们合作,因而就只能在课堂上保持沉默;还有的是因为不太明白 合作学习的内容,所以只能坐而不语,同时他们也非常希望教师能在 课堂上示范得仔细一些、到位一些,从而使活动更加明确——这就会 大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效率也会提高。 重新确认问题:我所提出的三个假设中有两个得到了证实,只有第一个假设不成立。学生参加小组合作学习气氛不活跃与教师的引领示范不到位以及 忽视“弱势学生”有关。因此,我的问题是,如何在方案预定的时间 内,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反思:一年级学生刚接触英语,而且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弱,尤其是在个体参与活动频率较高的课堂上要能使学生同样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 习,作为教师,引领示范就必须明确到位,而且要面向全体,特别关 注“弱势学生”的情况,合理搭配小组合作学习的人员,从而真正体 现语言的交际性功能,以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行动方案设计:经过认真思考和与本校教研组教师的交流,我决定采用以下的方式对我的教学进行改革。 1.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我首先要在每个班中精心 挑选3组学生(4人一组),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对话的合作表演 并对他们的表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以给全班学生起到一 定的鼓励作用。最后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作用和意义 并相互交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2.每个小组(2人或4人一组)记录上台合作表演的次数,我要 求每组派一名学生用专门的本子记录小组上台合作表演的次

研究生 英语教学大纲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84201101 授课对象全日制教育硕士 课程类型学位基础课程 学时 36学时 学分 2学分 开课单位教师教育学院 制订时间二〇一二年九月 学科学位与研究生处制

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 课程编号:84201105 英文名称: 授课对象: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 课程类型:学位基础课程 学时:36学时 学分:2学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硕士专业的一门学位基础课程,是教育管理方向、学科教学方向的必修课程。 (二)基本理念 该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应用教育理论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有关问题的能力,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具有研究素养的专家型教师。本课程要求学生结合学位论文的写作,主动参加教育研究实践,并在教育研究实践中,运用所学的内容,进行教育研究的选题、设计、实施的实际操作,提高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教学包括原理讲授、案例分析、实践作业、实地研究几个模块。通过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资料,体验研究过程,提升学生阅读文献、问题解决、逻辑思考、资料收集、整合分析、论说叙理等研究能力,养成独立思考、自我激励、克服困难、遵循研究伦理等研究态度。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课程是实践性与理论性并重的专业课程。课程目标是结合课程论文以及学位论文的写作,通过教育研究的选题、研究成果综述、研究设计、问卷设计与实施、课堂观察、行动研究以及学术论文的撰写等学习与实践,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一般步骤及主要方法,明确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与规范,提高运用教育研究方法的能力,从而提高运用教育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学生问题中心的研究意识和严谨认真的研究态度。 (二)具体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主要研究方法的程序性知识。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科学地提出问题、阅读研究文献、形成理论假说、设计研究方案、编制和使用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方法、使用统计工具和程序分析资料、撰写规范的科研论文、学位论文。 3、能够使用上述技能对他人和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非外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大纲 一、总则 为了保证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规定的外国语要求,进行非外语专业研究生外语课程的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大纲。 研究生外语教学的宗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外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教学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 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非外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 三、教学目的 硕士生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

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外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一、研修目的及时间安排: 本研修班将通过讲解行动研究的理念与方法,指导教师从实际教学需要中寻找课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研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并能结合教学与研究撰写论文,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提高科研能力。 时间:7.18—7.23 二、研修形式 1. 大班讲授(Lectures) 2. 教学观摩(Demonstrations) 3. 小班研讨(Workshops) 4. 个人展示(Presentations) 三、主讲专家 文秋芳教授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CELEA)会长,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AILA)执行委员。研究领域为应用语言学,研究兴趣包括二语习得、英语学习策略、口语测试、学习者语料库研究等。曾发表论文80余篇, 出版专著10余部,主持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文教授是国内应用语言学专家,专长外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研究,有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曾设计和组织过不同类型的外语教师培训。 顾永琦博士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高级讲师、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主编之一。曾任教于多所院校,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学院、岭南大学、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等,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师培训经验。研究兴趣包括学习者策略、词汇习得和语言测评等。曾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包括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in the Chinese EFL Context (Marshall Cavendish Academic, 2005)、Focus on vocabulary (与Paul Nation合作, NCELTR, Macquarie University, 2007)。

江西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国语)教学与...

江西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国语)教学与 考试管理规定(试行) 为了切实提高我校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质量和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适应本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需要,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部分:硕士研究生的要求 一、硕士研究生英语的构成 按原国家教委1992年下发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第一外国语)教学大纲》规定,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分基础(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两部分,两部分英语成绩全部合格才能视英语学位课程合格。 二、实施基础英语免修制度 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在70分(含70分)以上者,可以免修基础英语: 2、获准基础英语免修的研究生可以免考基础英语课程考试,成绩注明“免修”字样,但必须参加“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英语统一考试”。 3、硕士研究生不能免修专业英语。 三、实行分层次教学 根据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和本人意愿,基础英语教学按研究生英语水平高低分为A班(提高班)和B班(普通班)进行分层次教学,以适应英语水平不同层次研究生的学习需求。分层次教学只是教学形式的一种变化,英语课程考试仍执行统一标准。

四、基础(公共)英语教学与考试 1、基础英语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开设,包括阅读、翻译与写作、听力与口语等课程,共4个学分。 2、第一学年两个学期,均须参加基础英语课程考试,考试成绩75分以上(含75分)为合格,不合格者安排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及格者,按未能通过学位课程处理。 五、专业英语教学与考试 1、由各学院(室、所、中心)聘请专业教师,分学科开设专业英语课程并组织考试,教学大纲参照原国家教委1992年下发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第一外国语)教学大纲》,教学时数为18课时以上,不能免修免考。 2、学位论文开题之前,各学院(室、所、中心)将专业英语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任课教师、考试办法和考试成绩报研究生学院备案。 3、专业英语考试成绩75分以上(含75分)为合格,不合格者可安排一次补考,补考仍不及格者,按未能通过学位课程处理。 六、设立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英语统一考试 根据我校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设立“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英语统一考试”,依据国家对于研究生英语教学与考试的有关规定,制定《江西师范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英语统一考试考试大纲》,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参见考试大纲,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都可参加,考试成绩分合格(60分以上)和优秀(85分以上)

行动研究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研究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笔者通过将行动研究的方法应用在大学英语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中,得出结论——对于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教师可采用teacher presentation、pictures and real objects和project-based cultural learning aetivi-ties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行动研究;大学英语教学;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教学 一、引言 在多年教授大学公共英语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普遍比较薄弱。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英美文化课程;另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大学公外英语教学应试色彩浓重,为了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词汇、语法、听力和阅读等考试技能和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相关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重要毋庸质疑,众多专家学者都曾强调过这一点。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w.Rivers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操母语者所说所写的话语的意义决不可能孤立地领会和掌握,只有在语言和文化的情景中才能学到,所以,教一种语言意味着教说这种语言的人民的文化。”为了加强英美文化的教学,笔者在教学中应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 二、行动研究概述 上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S.M.Corey和H.Taba首先提出用行动研究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行动研究由王蔷、吴宗杰等人引入国内,主要用于职前师资教育,在在职教师中却没有普遍开展。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笔者认为,行动研究对于在职教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1行动研究的定义 王蔷在列举出行动研究的十个原文定义后,指出最为大多数人接受的还是Kemmis和McTaggart提出的定义:“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吴宗杰认为,行动研究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从中获得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性活动。 2行动研究的步骤 Kemmis和MeTaggart将行动研究的步骤总结为:1)计划。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改进现状。2)实施。把这个方案付诸实践。3)观察。观察并记录实施这一方

英语课堂行动研究-从教学中学习

英语课堂行动研究:从教学中学习 课堂行动研究作为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反思方式旨在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具有合作性、参与性和自我反思性。它对于教师知识的重构,教学技能的提高,教育意识的巩固和专业发展态度的形成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标签:英语课堂;行动研究;教师发展 1.引言 Kirby(1991)认为,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并没有解决教师的实际需求。虽然这句话有失偏颇,但这种说法也不能完全予以否定,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是纷繁复杂的,应用语言学家也不可能提出万能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McCarthy(2006)认为,语言教师不能只向语言学家求助,他们自己应该成为应用语言学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有教师自己成为语言研究者,通过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并进行检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课堂教学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当成为教学科研的参与者、实践者、检验者。那么,教师如何能成为语言研究者呢? Nunan(1989)认为,教师作为研究者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关于课堂数据搜集和解释方面的训练。鼓励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一种方式就是让他们采取课堂行动研究就的方法。 2.行动研究 2.1行动研究的定义最大多数人接受的行动研究的定义是由Kemmis andMcTaggart(1982)提出的,“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1)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2)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3)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从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行动研究不单是一种以应用为导向的研究方式,它更代表着实践者的一种态度,即实践者对思想及思想实践的反思和对应用效果的评价。 2.2行动研究的特征 Action research中“行动(action)”和“研究(research)”的结合体现了这一方法的根本特征:在实践中检验思想。Cohen和Menion(1980)对应用研究和行动研究进行区分。应用研究较行动研究而言更为严密,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直接的作用;而行动研究其目的不在于获得一般性的科学知识,而在于获得某一特定情境下的知识。因此,行动研究以具体情况为基础,具有合作性、参与性和自我反思性。 合作性是指教师间、教师与其他有关人员之间的相互合作。

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

U n i t O n e Task 1 Task 2 (c) (b) (a) (a) (d) (a) (b) (c) (c) (a) (d) (a) (d) (b) (c) Task 3 Unit Two Task 1 Task 2 1. bud (n.); budding (adj.) 2. access (n.); access (v.) 3. taste (n.);tasted (v.) 4. fool (n.); fooling (v.) 5. produces (v.); produce (n.) 6. garnish (v.); garnishes (n.) 7. reigns (v.); reign (n.) 8. concern (n.); concerned (v.) 9. named (v.); name (n.) 10. practiced (v.); practice (n.) Task 3 1) integration 2) choice 3) handed 4) aspiring 5) steaming 6) masterpieces 7) pleasure 8) partake 9) amazing 10) presented Unit Three Task 1 Task 2 1. stack up against 2. struck a chord 3. amounted to 4. chopping off 5. appeal to 6. pick up on 7. turned out 8. fade away 9. brought together 10. pulled off 11. thrust upon 12. be kept clear of Task 3 1) swirling 2) delivered 3) glowed 4) intervals 5) converge 6) wanderings 7) navigate 8) jealousy 9) presence 10) absorbed Unit Four Task 1 2. A 3. C 4. B 5. B 6. C 7. D 8. C 9. A 10. C Task 2 1. maintained (a) 2. romantic (a) 3. essential (a) 4. essentials (c) 5. dimension (c) 6. intimate (a) 7. maintains (c) 8. defies (b) 9. intimated (d) 10. dimensions (a) 11. defy (a) 12. romantic (b) 13. dimensions (b) 14. maintain (d) 15. intimate (c) Task 3 1) prerequisite 2) date 3) Respect 4) important 5) whomever 6) candidates 7) highly 8) essential 9) suitable 10) sufficient Unit Five Task 1 1. B 2. D 3. C 4. B 5. C 6. A 7. B 8. D 9. C 10. A 12. D 13. B Task 2 1. A. masterpieces B. mastered C. mastery

论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行动研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行动研究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行动研究是解决教学与研究领域脱节问题的手段之一,进一步推进了课程改革。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对行动研究的概念以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大学英语;行动研究;教学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计划、行动、考察以及反思等环节,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英语知识。为此,本文分析了行动研究的概念,并就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一、明确行动研究的具体概念 王蔷教授在《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一书中列出行动研究的定义之后,指出:其中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Kemmis和McTaggart提出的定义:“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对自己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浙江大学教师吴宗杰曾经说过:“行动研究是指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和研究并从中获得知识、改进教学质量的一种探索

性活动。” 二、行动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 行动研究也属于科学研究范畴,具有一定的规则和步骤,行动研究主要是由若干互相联系的环节而组成的,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从当前国内外的各种主张综合来看,对于行动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可以归纳成如下四个环节: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1.行动研究的基础――计划 (1)教师要有具体强烈的问题意识,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明确问题的种类、性质、范畴,以及问题的形成过程和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2)教师要深入研究和调查,最好能进入真实的现场环境进行实地调查与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收集信息与材料,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调查,以此作为制订计划的前提,进行实地考察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如,访谈、观察、调查、录像、录音、拍照等。 (3)对文献资料的研究也是进行行动研究的基本前提,为了提高行动研究的质量,文献研究的设计与选题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熟悉这一领域的实际情况,才能有所借鉴,找准研究的正确方向,从而确定具体的研究思路。在文献研究中,一般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水平、深度和广度、历史和当前动态、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可借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第一外语) 教学大纲 -、总则 (—)为了保证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中规定的外国语学习要求,进行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特制定本大纲。 (二)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宗旨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教学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和提高研究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硕士研究生的英语教学与考试 (一)教学对象 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非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硕士生入学时应达到以下水平: (1)掌握4000个左右常用单词及370个左右常用词组(能正确识别词类,选择词义),对其中1500个左右基本词能复用性掌握(即能正确识别词类,选择词义,英汉互译,熟悉某些常用搭配和用法)并具有初步的构词知识; (2)掌握基本语法知识(具备大学英语覆盖的语法知识); (3)能阅读一般难度(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课文的难度)的英语读物,理解基本正确,阅读速度为每分钟50词左右。 1

(4)能将一般难度的英语短文译成汉语,理解基本正确,译文达意;能将一般难度的汉语句子译成英语,内容表达与语法基本正确; (5)具有初步的写作能力。 硕士生中有一定数量单独考试入学的学生,其入学水平亦应逐步达到上述要求。 (二)教学目的 硕士生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对听、说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可根据需要,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要求 硕士生的英语教学包括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两部分。 1、基础英语部分 (1)词汇 理解性掌握5000个左右的常用单词及500个左右常用词组,复用性掌握其中2000个左右的基本词。认知120个左右常用词根和词缀,并能根据构词法识别派生词。 (2)语法 能较熟练地运用语法知识,能理解语法结构复杂的长难句。 (3)读 2

英语教学行动研究论文英文版(阅读策略定量研究)

An Action Research on Trying to Improve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bility by Instructing Students to Apply Reading Strategies in Reading Practice Content Introduction Reading Strategies Action Research Research Design Research Hypothesis and Research Questions Research Instruments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Procedures References Appendix Introduction Reading Strategies Different definitions have been given to reading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Johnson, K and Helen (2001), reading strategies can be defined as conscious process that readers use to overcome problem that they come across in reading. Therefore, we can consider reading strategies as a kind of tool that can help readers to smooth their reading process and get benefits with less effort. Thus, instruction of reading strategies may be a useful way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Action Research Since we all have known about the basic meaning and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action research, here I will not restate them in details. But in order to make the process of this research more clear,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processes of an action research will b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Bailey, Curtis and Nunan (2004:137), the whole process of an action includes: (1)finding a puzzle or a problem, (2) some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to get the basic data for raising a hypothesis on the issue, (3) the design of an intervention strategy, (4) carrying out the strategy and collection of the results, (5) reporting on the outcome, and (6) planning the next cycl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