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功补偿基本原理

无功补偿基本原理

无功补偿基本原理
无功补偿基本原理

无功补偿基本原理

?电网中的电力负荷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大部分属于感性负荷,这些感性负载在实际运行中,均需向电源索取滞后无功,实现能量的转换,带动设备做功。为了补偿这部分滞后的消耗,比较普遍的方法是电容器并联补偿方式。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等无功补偿设备以后,可以提供感性负载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减少了电网电源无功负担。由于减少了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流动,因此可以降低线路和变压器因输送无功功率造成的电能损耗,这就是无功补偿。

?等效电路如图所是:

SVC 工作原理

?SVC是用以晶闸管为基本元件的固态开关替代了电气开关,实现快速、频繁地以控制电抗器和电容器的方式改变输电系统的导纳。SVC 的显著特点是能快速, 连续地对波动性负荷进行补偿, 有效地抑制系统电压波动和闪变, 同时滤除系统中的高次谐波, 并通过分相调整并改善系统的三相平衡度。

?下面以TCR型SVC为例,

SVC装置的类型

?静止无功补偿装置一般专使用晶闸管的无功补偿设备,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是具有饱和电抗器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R: Saturated Reactor);第二类是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 Thyristor control Reactor)、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 Thyristor Switch Capacitor),这两种装置统称为SVC(Static Var compensator); 第三类是采用自换相变流技术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高级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ASVG: Advanced Static Var Generator)。以下分别作介绍:

?(1)具有饱和电抗器的无功补偿装置(SR)

?饱和电抗器分为自饱和电抗器和可控饱和电抗器两种,相应的无功补偿装置也就分为两种。具有自饱和电抗器的无功补偿装置是依靠电抗器自身固有的能力来稳定电压,它利用铁心的饱和特性来控制发出或吸收无功功率的大小。可控饱和电抗器通过改变控制绕组中的工作电流来控制铁心的饱和程度,从而改变工作绕组的感抗,进一步控制无功电流的大小。

?但是由于这种装置中的饱和电抗器造价高,约为一般电抗器的4倍,并且电抗器的硅钢片长期处于饱和状态,铁心损耗大,另外这种装置还有振动和噪声,而且调整时间长,动态补偿速度慢,由于具有这些缺点,所有

饱和电抗器的静止无功补偿器目前应用的比较少。

?(2)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

两个反并联的晶闸管与一个电抗器相串联,其单相原理图如图所示。其三相多接成三角形,

?这样的电路并入到电网中相当于

?交流调压器电路接电感性负载,

?此电路的有效移相范围为90°

?~180°。当触发角α=90°时,

?晶闸管全导通,导通角δ=180°

?,此时电抗器吸收的无功电流最大。

?根据触发角与补偿器等效导纳之间的关系式:

由上式可知。增大触发角即可增大补偿器的等效导纳,这样就会减小补偿电流中的基波分量,所以通过调整触发角的大小就可以改变补偿器所吸收的无功分量,达到调整无功功率的效果。

?由于单独的TCR只能吸收无功功率,而不能发出无功功率,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将并联电容器与TCR配合使用构成无功补偿器。构成静止无功补偿器(TCR+FC)。这种具有TCR型的补偿器反应速度快,灵活性大,目前在输电系统和工业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

?(3)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

?为了解决电容器组频繁投切的问题,TSC装置应运而生。其单相原理图如图所示。两个反并联的晶闸管只是将电容器并入电网或从电网中断开,串联的小电抗器用于抑制电容器投入电网运行时可能产生的冲击电流。TSC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投切电容器时刻的选取。经过多年的分析与

?实验研究,其最佳投切时间是晶闸

?管两端的电压为零的时刻,即电容

?器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的时刻。

?此时投切电容器,电路的冲击电流

?为零。这种补偿装置为了保证更好

?的投切电容器,必须对电容器预先

?充电,充电结束之后再投入电容

?器。

?TSC补偿器可以很好的补偿系统所需的无功功率,如果级数分得足够细

化,基本上可以实现无级调节。但TSC对于抑制冲击负荷引起的电压闪变,单靠电容器投入电网的电容量的变化进行调节是不够的,所以TSC装置一般与电感相并联,其典型设备是TSC+TCR补偿器。这种补偿器均采用三角形连接,以电容器作分级粗调,以电感作相控细调,三次谐波不能流入电网,同时又设有5次谐波滤波器,大大减小了谐波。

(4)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ASVG)

?ASVG根据直流侧采用电容和电感两种不同的储能元件,可以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如图所示。图示的原理图为电压型补偿器,

?如果将直流侧的电容器

?用电抗器代替,交流侧

?的串联电感用并联电容

?代替,则为电流型的

?ASVG。

?原理:

?控制器从电网采集所需电量,通过AD转换为数字量,计算出需要补偿的功率,然后转换为IGBT桥控制信号,由控制器发出高速切换的PWM 信号来控制IGBT桥的开关,从而为负荷提供无功和谐波功率,变压器无需再提供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和谐波功率。装置可以理解为一种功率源,它可以提供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和谐波功率,达到清洁电网、降低损耗、提高电能质量的目标。

无功补偿改造技术方案

项目编号:陕西斯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真空感应中频熔炼炉无功补偿改造项目 编写:王海龙 会审: 审定: 批准: 2013年01月20日

目录1.无功补偿的经济意义 2.公司中频炉的电路分析 3.效益分析 4.中频熔炼电源的改进方案 5.配电室的无功补偿配套方案 6.联系电话

一、无功补偿的原理及经济意义 1.无功补偿的原理 功率包括两部分;一是有功功率;二是无功功率.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声能,利用这些能作功,这部分功率称为有功功率; 不消耗电能;只是把电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作为电气设备能够作功的必备条件,并且,这种能是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这部分功率称为无功功率 例如磁元件建立磁场占用的电能,电容器建立电场所占的电能.电流在纯感元件中作功时,电流超前于电压90度 电流通过元件中作功时,电流滞后电压90度同一电路中,电感电流与电容电流方向相反,互差180℃.如果在电磁元件电路中有比例地安装电容元件,使两者的电流相互抵消,使电流的矢量与电压矢量之间的夹角接近0度,也就是尽可能使电压、电流同相位,使电路呈现纯阻性电路的特性。这样电路中电流最小,那么流过整个闭合回路的电路中的损耗最小,负载的转换效率最高,这就是无功补偿的原理,工厂企业的设备主要是各种电机及感性负载具体分析如下: 电机数学模型 以二相导通星形三相六状态为例,为了便于分析,假定: a)三相绕组完全对称,气隙磁场为方波,定子电流、转子磁场分布皆对称; b)忽略齿槽、换相过程和电枢反应等的影响; c)电枢绕组在定子内表面均匀连续分布; d)磁路不饱和,不计涡流和磁滞损耗。 则三相绕组的电压平衡方程可表示为: (1) 式中:为定子相绕组电压(V);为定子相绕组电流(A);

低压无功补偿技术规范

Q/……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0.4kV低压无功补偿装置 技术规范 2006-9-17发布 2006-9-17实施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Ⅱ) 1.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使用条件 (1) 3.1 环境条件 (1) 3.2 运行条件 (1) 3.3 系统条件 (1) 4 技术要求 (1) 5 装置功能 (2) 6 试验 (2) 7 技术服务 (2) 8在卖方工厂的检验、监造 (3) 9包装、运输和贮存 (3)

前言 为规范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配电网设备、材料的技术要求,保证入网产品的先进、可靠、安全,依据国家及行业有关规定、规程、标准等,结合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设备运行经验,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生产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树东、陈学宇、马卫平、陈文义、谷明远、岳建国、杨万成、郑金鹏、任有学、宋庆秋、徐晓丰、孙静

0.4kV低压无功补偿装置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0.4kV低压无功补偿装置使用条件、主要技术参数和要求、试验、运输等。 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0.4kV低压无功补偿装置的招标通用订货,是相关设备通用订货合同的技术条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5576-1995 低压无功功率静态补偿装置总技术条件 DL599-1996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 JB7113-199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3使用条件 3.1环境条件 3.1.1海拔高度:≤1000m 3.1.2空气温度 最高温度:+40℃ 最低温度:-40℃ 最大日温差: 25K 3.1.3最大风速: 35m/s 3.1.4最大覆冰厚度:10mm 3.1.5月相对湿度平均值:≤90% ;日相对湿度平均值:≤95% 3.1.6日照强度:≤1.1kW/m2 3.1.7抗震能力:8度(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两种加速度同时作用。分析计算的安全系数不小于1.67)。 3.1.8污秽等级:级 a)Ⅲ级 b)Ⅳ级 3.2运行条件 安装方式:户内/户外 3.3系统条件 3.3.1系统额定电压:0.4kV 3.3.2系统额定频率:50Hz 4主要技术参数和要求 4.1名称:配电监测与动态无功补偿箱 4.2外形尺寸:600(宽)×400(深)×600(高) 4.2.1地角尺寸:按深度方向打长孔320-340mm,ф14孔。 4.2.2柜体颜色:灰白色 4.3主要订货参数: 4.3.1输入电压:0.4kV(安装点电压) 4.3.2负荷特性:较重

04kV无功补偿技术规范

0.4kV 无功补偿装置 技术规范书买方: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卖 方: 2015 年月 一、总则 1.1 本技术协议适用于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环保搬迁转型升级绿色轮胎智能化示范基地电气配套建设项目。它提出了0.4kV 无功补偿装置及附属设备功能设计、选材、制造、检测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为避免无功补偿导致的谐波放大及电容器过电流,采用串联7% 电抗器设备,防止五次以上谐波的放大,同时起到分流谐波电流的作用。 1.3 卖方提供的所有图纸、文件、铭牌均用中文,每颗电容应有铭牌,标明:厂名、额定电压、频率、容量等。 1.4 本协议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协议书和有关最新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5 本协议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标准不一致时,应按水平较高标准执行。 1.6 卖方要提供关键元器件清单及供应商质保书和供应能力承诺。 1.7 卖方要提供国家权威部门出具的半导体电子开关控制投切电容器成套设备检验报告及CCC 认证报告。1.8 本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合同的技术文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随合同一起生效。本协议书未尽事宜,双方协商确定。

1.9 卖方需根据图纸中标注的实际容量对无功补偿设备进行合理分组配置。补偿柜外观颜色与低压柜一致 ( RAL7035 )。 二、技术标准 应遵循的主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2012 GB/T 12747.1-2004《标称电压1kV 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 GB/T 12747.2-2004《标称电压1kV 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GB/T 15576-2008 《电力电容器低压功率因数补偿装置》 GB/T 22582-2008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 GB/ 15945-1995 《电能质量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 GB/ 12326-2000 《电能质量电压允许允许不平衡度》 GB/ 15543-1995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14549-93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12325-90 《低压电动机就地无功补偿装置》 JB/T 7115-2011 《自愈式高电压并联电容器》 JB/T 8958-1999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 /T 14048.1-2006 NB/T 41003-2011《标称电压1000V 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质 量分等》 DL /T 842-2003《低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 以上仅列出主要标准但不是全部标准

4种无功补偿技术比较

4种无功补偿技术比较 刘建强1,陈刚2 1广东省电力物资总公司 2广电集团广州供电分公司 摘要:配电网合理的无功补偿方式,能够有效地维持系统的电压水平,降低有功网损,提高网络输送容量,减少发电费用。本文对配电系统4种无功补偿方案进行了技术比较,并对配电网进行无功补偿时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根据配电网的实际,将4种无功补偿方案结合起来使用,可以获得最好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配电网;无功补偿;优化 1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供电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负荷的不断增加,以及电源的大幅增加,不但改变了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也改变了系统的电源分布,造成系统的无功分布不尽合理,甚至可能造成局部地区无功严重不足、电压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随着系统结构日趋复杂,当系统受到较大干扰时,就可能在电压稳定薄弱环节导致电压崩溃。 电力系统无功潮流分布是否合理,不仅关系到电力系统向电力用户提供电能质量的优劣,而且还直接影响电网自身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这在与用户直接相关的配电网中显得同样的重要。若无功电源容量不足,系统运行电压将难以保证。由于电网容量的增加,对电网无功要求也与日增加,此外,网络的功率因数和电压的降低将使电气设备得不到充分利用,降低了网络传输能力,并引起损耗增加。因此,解决好配电网络无功补偿的问题,对电网的安全性和降损节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无功补偿点的选择以及补偿容量的确定,能够有效地维持系统的电压水平,提高系统的电压稳定性,避免大量无功的远距离传输,从而降低有功网损,减少发电费用。而且由于我国配电网长期以来无功缺乏,尤其造成的网损相当大,因此无功功率补偿是降损措施中投资少回报高的方案。一般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有:变电站集中补偿方式、低压集中补偿方式、杆上无功补偿方式和用户终端分散补偿方式。 2配电系统无功补偿方案 2.1变电站集中补偿方式 针对输电网的无功平衡,在变电站进行集中补偿(如图1的方式1),补偿装置包括并联电容器、同步调相机、静止补偿器等,主要目的是改善输电网的功率因数、提高终端变电所的电压和补偿主变的无功损耗。这些补偿装置一般连接在变电站的10kV母线上,因此具有管理容易、维护方便等优点,但是这种方案对配电网的降损起不到什么作用。

低压无功补偿技术规格书

低压无功补偿技术规格书. 低压自动无功补偿装置技术要求 1、总则 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变电所内配置的RNT低压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它提出了该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本体及附属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调试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规格书中提出了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规定所有的技术要求和适用的标准,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须提供一套满足本技术规格书和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相应

服务,以保证的安全可靠运行。 1.3、供方须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有矛盾时,按技术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主要的标准如下: GB/T 15576-2008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GB50227-95 《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设计规范》 JB5346-1998 《串联电抗器》 GB191 《包装贮运标准》 GB11032-200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锌避雷器》 GB/T 2681-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体颜色》 GB/T 2682-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 GB1028 《电流互感器》 GB10229 《电抗器》 DL/T620-1997 《装置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GB 4208-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另外,尚应符合本技术规格书规定的技术要求和买方的要求。 1.4、未尽事宜,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2、设备环境条件 2.1、周围空气温度 ℃38.4最高气温: 低压无功补偿设备 技术协议 29.3℃最低气温: - 6.8~10.6℃年平均气温: 1500米2.2、海拔高度:不大于0.05g 6度区,动峰值加速度:2.3、地震烈度:户内2.4、安装地点:、电容补偿柜技术参数3400V 额定电压:1) AC 660V 额定绝缘电压: 2500V 额定工频耐受电压:1min 8kV 冲击耐压: TMY 主母线:)2TMY 母线:PE 系统容量与无功补偿设备等应达到设计要求;3) 外形尺寸:具体见附图4)电压等级下的动态电容无功380V采用)无功功率补偿全部采用动态补偿方式:5 补偿柜,补偿容量具体见附表。%的电抗器,从根本7 对控制器、电抗器、驱动器进行特殊设计,要求选用6)上解决与系统发生串联、并联谐振,避免使谐波放大,实现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并举的功能;控制应具有高可靠性,而且操作简单,与系统联结时,不需要考虑交流系统)7 相序,不会因为相序接错而带来烧坏可控硅或其他器件的现象;实现电流过零投切,电容投切过程中无涌流冲击、无操作过电压、无电弧重8)燃现象,使用寿命长;控制器实现全数字化,液晶显示,具有联网通讯功能;9)根据负载无功和负荷波动情况,在规定的动态响应时间内,多级补偿一次到)10位;

10kv高压无功补偿装置技术规范书

10kV高压无功自动补偿装置书范规技术

月○二一年○三 目录 1. 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引用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设备的运行环境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功能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设备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控制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微机保护单元的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电容器组投切专用永磁真空开关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9.电容器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10.电抗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11.放电线圈的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12.避雷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13.成套装置的其他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质量保证和试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工作及供货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 技术文件及技术图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 包装、运输和贮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 现场服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 其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 总则

改革开放中不断奋进的中国工会

改革开放中不断奋进的中国工会 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这场伟大变革重塑了中国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社会结构,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我国亿万职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以主人翁的精神面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为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中国工会的发展和工会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动力,工会组织不仅是改革开放事业的主要推动力量,其自身也在推进这一伟大事业发展中不断壮大,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会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会的历史性转变、从封闭条件下的工会向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工会的转变,中国工会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进一步焕发。 一、适应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会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会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工会事业始终与党的事业和党的历史方位紧密相连。年来,中国工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党中央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走什么样的工会发展道路、建设什么样的工会”

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继承优良传统,致力改革创新,在旗帜鲜明支持改革开放,全力以赴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权益,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坚持以理论创新带动工会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工会发展道路。工会组织的性质更加明确,职能更加鲜明,思路更加清晰,体系更加完整,地位更加重要,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转变过程中,工会工作在领域、对象等方面遇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工作领域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工会工作领域不断扩大,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延伸,从城镇向农村发展,从各种经济组织向社会组织推进,从公有制单位向非公有制单位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扩展。从工作对象来看,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过去主要以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为主,发展到既包括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又包括乡镇企业职工、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新兴产业职工和农民工,由过去的主要以产业工人为主,发展到包括产业工人、其他工人、知识分子、经营管理者、国家公务员等在内的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从组织体制看,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以高科技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企业集团大

无功补偿培训教程

无功补偿培训教程-基础篇 一.无功补偿基础知识 (一)功率、功率因数 1.有功功率:在直流电路中,从电源输送到电器(负载)的电功率,是电压与电流的乘积,也就是电器实际所吸收的功率。在交流电路中,由于有电阻和电抗(感抗和容抗)的同时存在,所以电源输送到电器的电功率并不完全做功。因为其中有一部分电功率(电感和电容所储的电能)仍能回输到电源,因此,实际为电器所吸收的电功率叫有功功率。用字母P 表示。国际单位瓦,用字母W 表示。通常有功功率的单位用千瓦,用字母KW 表示。 2.无功功率:电感和电容所储的电能仍能回输到电源,这部分功率在电源与电抗之间进行交换,交换而不消耗,称为无功功率。用字母.Q.表示,国际单位乏,用字母.var 表示。通常无功功率的单位用千乏,用字母.Kvar 表示。 (无功功率绝不是无用功率,它的用处很多,电动机需要建立和维持旋转磁场,使转子转动,从而带动机械运动,电动机的转子磁场就是靠从电源取得无功功率建立的;变压器也同样需要无功功率,才能使变压器的一次线圈产生磁场,在二次线圈感应出电压。) 3.感性无功功率:接在电网中的多用电设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例如:通过磁场,变压器才能改变电压并将能量送出去,电动机才能转动并带动机械负荷。磁场所具有的磁场能是由电源供给的。电动机和变压器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建立交变磁场,在一个期吸收和释放的功率相等,这种功率叫感性无功功率。 4.容性无功功率:电容器在交流电网中接通后,在一个期,上半期的充电功率与下半期的放电功率相等,不消耗能量,电容器的这种充放电功率叫容性无功功率。

5.视在功率:在交流电路中,如负载是纯电阻,电压和电流是同相位,那么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就是有功功率,但在有电感或电容的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有着相位差,所以电压和电流的乘积并不是负载电路实际吸收的电功率,而叫做视在功率。用字母.S 表示,国际单位伏安,用字母.VA 表示。通常视在功率的单位用千伏安,用字母.KVA 表示。 6.功率因数: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用.cos Φ表示,它是没有单位的。cosΦ=P/S 7.自然功率因数:指用电设备没有安装无功补偿设备时的功率因数,或者说明用电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功率因数,自然功率因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用电设备的的负荷性质,电阻性负荷(白炽灯、电阻炉)的功率因数较高,等于1,而电感性负荷(电动机、电焊机)的功率因数比较低,都小于1。 8.功率三角形: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三者之间的关系符合勾股定理。如图 单相电路中:S=UI;P=UI.cosΦ;Q=UisinΦ; 三相电路中:S= 3UI;P= 3UI cosΦ;Q= 3UisinΦ;S2=P2+Q2;cosΦ= P/ P2 Q2 9.用户功率因数的计算法 1)电量计算:在一定时间(如三天或一)取用户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 功率因数COSФ=有功电量/(有功电量2+无功电量2)1/2 2)转数(老式电度表):在同样的时间计量有功表、无功表所转圈数。 根据无功表和有功表所转圈数比计算出功率因数。

低压无功补偿及滤波装置技术要求Word

低压无功补偿及滤波装置技术要求 一、控制器部分 1.工作电源:86--256VAC 2.测量精度:相间电压≤0.5% 线电流≤0.5% 无功功率≤1% 功率因数≤1% 3.控制器动态响应时间t ﹤30ms 4.每组电容器可设定为长期接通或断开 5.按无功功率需求投切电容器,杜绝投切震荡 6.在线设定PT、CT、运行电压范围、动作延时时间、报警限值 7.具有温度测量及保护功能 8.具有谐波测量和保护功能 二、投切单元部分 投切单元的组成结构及优点 采用电容器、电抗器、投切开关、保护装置一体化的电容器投切开关单元,以便于补偿装置的安装、容量的增减及现场维护。紧凑型设计,整体结构紧凑,外形美观;母线式开关直接挂接在母排上,无需螺丝固定。 母排无需打孔连接,连接方便。 节省安装空间,安装容量大。 安装快捷、方便。 减少布线,易于维护。 标准化、紧密和坚固的优化设计、方便系统扩充容量。 合理的结构设计,单元的通用性好,适合GGD、GCS、GCK、MNS等各种型号柜体的安装。 四种不同容量的投切单元,可满足各种容量的补偿柜的投切精度的需求。 其中投切单元的主要器件技术要求如下: 1、投切开关: 1)无触点开关: a通过反并联晶闸管投切电容器组 b.动作时间要求不大于20ms c电容器组投入时涌流控制在额定电流的1.7倍以内,切除时无过电压产生。 d具有超温保护功能 e可频繁投切电容器组 2)智能复合开关 a采用可控硅投切电容器组、继电器运行的工作方式 b可选5-12VDC电平控制和485通讯控制 c即可控制△接电容器又可分别控制Y接电容器组的每一相 d工作内阻为零、无功耗、不产生谐波 接触器 a采用主触头本身有抑制涌流作用的电容器专用接触器 b接触器在电容器组退出工作时具备放电功能

0 4kV无功补偿技术规范

0.4kV无功补偿装置 技术规范书 买方: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卖方: 2015年月 一、总则 1.1 本技术协议适用于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环保搬迁转型升级绿色轮胎智能化示范基地电气配套建设项目。它提出了0.4kV无功补偿装置及附属设备功能设计、选材、制造、检测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为避免无功补偿导致的谐波放大及电容器过电流,采用串联7%电抗器设备,防止五次以上谐波的放大,同时起到分流谐波电流的作用。 1.3 卖方提供的所有图纸、文件、铭牌均用中文,每颗电容应有铭牌,标明:厂名、额定电压、频率、容量等。 1.4 本协议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卖方应提供符合本协议书和有关最新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5 本协议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标准不一致时,应按水平较高标准执行。 1.6卖方要提供关键元器件清单及供应商质保书和供应能力承诺。 1.7卖方要提供国家权威部门出具的半导体电子开关控制投切电容器成套设备检验报告及CCC认证报告。 1.8本技术规范书经买卖双方确认后作为合同的技术文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随合同一起生效。本协议书未尽事宜,双方协商确定。

1.9卖方需根据图纸中标注的实际容量对无功补偿设备进行合理分组配置。补偿柜外观颜色与低压柜一致(RAL7035)。 二、技术标准 应遵循的主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GB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71-201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12747.1-2004 《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GB/T 12747.2-2004 《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GB/T 15576-2008 《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GB/T 22582-2008 《电力电容器低压功率因数补偿装置》 GB/ 15945-1995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 GB/ 12326-2000 《电能质量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 GB/ 15543-1995 《电能质量电压允许允许不平衡度》 GB/1454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12325-90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JB/T 7115-2011 《低压电动机就地无功补偿装置》 JB/T 8958-1999 《自愈式高电压并联电容器》 GB /T 14048.1-2006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NB/T 41003-2011 《标称电压1000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 质量分等》 DL /T 842-2003 《低压并联电容器使用技术条件》 以上仅列出主要标准但不是全部标准。

无功补偿技术标准

无功补偿技术标准 一、系统概况 1、变压器容量200KVA 2、系统电压380V 3、系统最高电压400V 4、系统额定频率50HZ 5、系统负荷地面主井绞车75KW(偶尔使用)地面付井绞车75KW(偶尔使用)水泵90KW(常用)局扇15KW(常用)其它10KW(常用) 二、安装地点吉林成大能源有限公司森德矿 三、技术要求 1、GB50227-95《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设计规范》 2、 JB5346-1998《串联电抗器》 3、 GB/T15576《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总技术条件》 4、9GB11032-20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锌避雷器》 5、 GB4208-1993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6、 GB12747《自愈式低电压并联电容器》 7、改造后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并能抑制谐波,改善电压质量,减少线损。 8、箱体采用防尘、防潮设计。 9、调节级数5级,补偿容量100kvar。

10、成套装置的保护功能齐全,具有过流、短路、过压、欠压、缺相等,在外部故障或停电时自动停止工作,送电后能自动恢复运行。。1 1、二次控制和保护回路功能完善、动作准确。 12、辅助元件按钮、指示灯、切换开关均采用国内名牌产品,元器件安装排列整齐,布线规范有序,标识清楚。 13、电容器采用单相(或三相)电容器,柜内安装,电容器要求质量可靠,具有良好的自愈性和耐涌流能力,使用寿命长。电容的技术参数如下: 技术标准:国标;额定电压:400V;使功率因数保持在0、9以上,同时分组投切时,不应产生谐振,无功补偿采用自愈式低电压金属并联电容器,分组电容器的投切不得发生震荡,投切一组电容器引起的所在相母线电压变动不宜超过2、5%,电容器装置应有过电压保护,每组电容器回路中应有限制合闸涌流的措施。 电容器的外壳防护等级达到IP5X以上。 电容器采用固定安装方式。无功功率补偿柜中每一单元应有3min内2 Un的峰值电压放电到75V或以下的放电器件。在放电器件和单元之间不得有开关、熔断器或其它隔离装置。电容器单元的金属外壳上应有一个能够承担故障电流的连接头。 电容器可在EPCOS, NOKIA, ABB或国产品牌中选择机电部 xx-2-27

无功补偿方案.

济宁聚能光伏石墨材料有限公司35kV动态无功补偿装置(MCR+FC) 技 术 标 书

武汉国瑞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九月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设备技术规范书 1 设备总机要求 ◆本设备技术协议书适用于济宁聚能光伏石墨材料有限公司35kV动态无 功补偿装置,它提出了该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设备技术协议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 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符合工业标准和本规范书的优质产品。 ◆本设备技术协议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 较高标准执行。 ◆本设备技术协议书经供、需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 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本设备技术协议书未尽事宜,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2 应用技术条件及技术指标 2.1标准和规范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但不仅限于下列标准的要求,所有设备都符合相应的标准、规范或法规的最新版本或其修正本的要求,除非另有特别外,合同期内有效的任何修正和补充都应包括在内。 DL/T672-1999《变电所电压无功调节控制装置订货技术条件》

DL/T597-1996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订货技术条件》 GB11920-89 《电站电气部分集中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GB 1207-1997《电压互感器》 SD 325-89《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 SD205-1987 《高压并联电容器技术条件》。 DL442-91 《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GB50227-95 《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311.2~311.6-83 《高电压试验技术》。 GB11 024 《高电压并联电容器耐久性试验》。 GB11025 《并联电容器用内部熔丝和内部过压力隔离器》。 ZBK48003《并联电容器电气试验规范》。 GB50227《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 GB3983.2-89《高电压并联电容器》 JB7111-97《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DL/T604-1996《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定货技术条件》 GB3983.2《高压并联电容器》 GB5316《串联电抗器》 GB1985-89《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JB 5346-1998《串联电抗器》 DL/T 462-1992《高压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订货技术条件》DL/T653-1998《高压并联电容器用放电线圈订货技术条件》 JB/T 3840-1985《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高压熔断器》 DL/T620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GB/T 11032-20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T 11024.1-2001《放电器》 GB2900 《电工名词术语》

关于对近年来中国工会

关于中国工会理论与实践创新的 研究报告 中国工会十四大以来的五年,中国工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突出促进发展第一要务,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重要抓手,团结动员、积极引导全国各族职工,为深化改革、维护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这五年也是中国工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同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科学分析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推进中国工会理论创新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 一、中国工会在理论创新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 在党所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引导下,这几年全国各级工会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许多具有开拓意义的探索和创新。在王兆国主席的直接领导下,以全国总工会为代表的各级工会领导机关,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来自基层工会的丰富实践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提炼,提出了一系列极具时代特点的新思想和新观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理论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其中,社会影响最大、理论内涵最深刻的主要有十个方面。 (一)创造性地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这是在深刻分析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大背景下得出的科学论断。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工会的发展方向问题,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工会的本质特性。特别是全总十四届六次执委会作出的《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决议》,创造性地回答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

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中国工会的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集中反映了全会上下最新的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中国化的生动体现。这一论断对中国工会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创造性地提出“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会工作方针。中国工会十四大闭幕不久,全总组织开展了工会工作大调研活动,提出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这一工作方针既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又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充分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工会工作的本质要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是工会理论和实践创新重要成果之一。贯彻落实这一工作方针的直接效果就是近年来工会组织率和入会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使工会提出的“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工作目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三)创造性地提出加强协调劳动关系、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深入调查、认真研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全总于2005年12月作出了《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此后不久,又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活动的意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建设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中国工会工作的内在要求。这个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广大职工乃至全社会的广泛认同。近年来,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在全国各地蔚成风气,充分证明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激发更大的工作热情。 (四) 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2006年12月,王兆国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首次明确提出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在这里首先明确了工会维权的主体是“以职工为本”,“主动”强调的是维权工作是工会组织的职责所系,党领导下的各级工会

中国工会的历史

中国工会的历史、现状及有关问题探讨 中国于2001年10月27日公布施行新修订的工会法,这对于推动工会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除港、澳、台地区外,中国工会现有会员1.2亿多人,近百万个基层工会组织,由中华全国总工会统一领导。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2年中,中国工会在维护广大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参与经济建设、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基本职责已更明确,工会组织正在发展和扩大,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之中。值此重要时机,回顾和分析工会运动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就工会立法等方面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写作目的即在于此。 一旧中国时代工会运动的发展 (一)工会的产生和早期发展情况 旧中国经济十分落后,直到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后的19世纪中叶,才出现现代工业,并伴随诞生了第一代无产阶级。现代工会出现以前,曾经有过旧式的工商团体,称为行会,包括公所、会馆、公行等组织形式。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和商业从业人员影响最大。雇主和受雇人参加同一行会,有势力的雇主自然成为行会的掌权者。行会与现代工会无共同之点。(注:参见史探径:《劳动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1-25 2页。) 工会是工人运动的产物。工人运动的概念,从广义说,包括工人阶级的政党运动、工会运动以及相关的工人妇女运动、青年运动等。从狭义说,即指工会运动。中国的新式工会是仿效发达国家的工会组织起来的。1851年成立的广州打包工人联合会,是最早的具有工会性质的组织。这个组织曾经举行反对英、法等国侵略中国的罢工斗争。随即遭到镇压,被清朝地方当局勒令解散。此后,中国工会运动沉寂了40多年。但是工人自发掀起的反对外国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剥削的斗争,在鸦片战争以后,即一直不断发生。主要的有香港工人的前后两次罢工(1844年、1858年),港澳工人大罢工(1858年) ,上海反掠卖华工斗争(1859年),自贡盐工斗争(1860年),东北朝阳矿工起义(1861年) ,上海小车工人抗捐斗争(1877年),开平煤矿罢工(1882年),汉阳铁厂罢工(1889年),江南制造局工人罢工(1890年)等等。(注:参见常凯主编:《中国工运史辞典》,劳动人事出版社1990年版,第79-86页,第249-266页;史探径:《劳动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2页。)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工业逐步有所发展。甲午战争结束订立马关条约以后,以日本商人为首的外国商人大量涌入中国创办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有了发展。产业工人在甲午战争前夕约计为10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60万人,1919年增至200余万人,另有城市手工业工人和店员1000余万人。(注:参见史探径:《劳动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26页;肖效钦、李良志:《中国革命史》(上册),红旗出版社1983年版,第29页。)随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影响较大的工会组织有广东机器研究公会(1909年)、中华全国铁道工会(1912年)、上海缫丝女工同人会(1912年)、制造工人同盟会(1912年)、唐山公益社(1913年)、(沪宁、沪杭)两路同人会(1913年)、中国沿海船员会(1916年)、中东铁路工会(1917年)等。(注:参见常凯主编:《中国工运史辞典》,劳动人事出版社1990年版,第79-86页,第) 页。252年版,第1990页;史探径:《劳动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4 9-266. 清朝政府和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对待工会运动采取了极端仇视和严加禁止的态度。我们简略放眼观察一下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以为对比。英国于18世纪下半叶完成产业革命,当时工人为反抗过度剥削、

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成套装置技术规范

35kV SVG型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成套装置技术规范 1总则 1.l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适用于XXXXXXXXXXXXXXXXXXXX工程XXkV 动态无功补偿与谐波治理装置,它提出了该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提供符合工业标准和本协议要求的优质产品。 1.3 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供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l.4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经供、需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6 本设备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 2工程概况 2.1环境条件 周围空气温度 最高温度 ℃ 37.8 最低温度 ℃ -37 最大日温差 K 25 1 日照强度 W/cm2 (风速 0.5m/s) 0.1 2 海拔高度 m 1805 最大风速 m/s 23.7 3 离地面高10m处,3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 4 环境相对湿度(在25℃时)平均值 65% 地震烈度(中国12级度标准) 8 水平加速度 g 0.30 垂直加速度 g 0.15 5 地震波为正弦波,持续时间三个周波,安全系数1.67 污秽等级 III 泄漏比距 3.1cm/kV 6 最高运行电压条件下,制造厂根据实际使用高海拔进行修正,并提供 高海拔修正值 7 覆冰厚度(风速不大于15m/s时) 10 批注 [s1]: 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更改 第1页

无功补偿技术标准

一、系统概况 1、变压器容量200KVA 2、系统电压380V 3、系统最高电压400V 4、系统额定频率50HZ 5、系统负荷地面主井绞车75KW(偶尔使用) 地面付井绞车75KW(偶尔使用) 水泵90KW(常用) 局扇15KW(常用) 其它10KW(常用) 二、安装地点 吉林成大能源有限公司森德矿 三、技术要求 1、GB50227-95 《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设计规范》 2、JB5346-1998 《串联电抗器》 3、GB/T15576 《低压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总技术条件》 4、9GB11032-200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锌避雷器》 5、GB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6、GB12747 《自愈式低电压并联电容器》 7、改造后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并能抑制谐波,改善电压质量,减少线损。 8、箱体采用防尘、防潮设计。 9、调节级数5级,补偿容量100kvar。 10、成套装置的保护功能齐全,具有过流、短路、过压、欠压、缺相等,在外部故 障或停电时自动停止工作,送电后能自动恢复运行。。 11、二次控制和保护回路功能完善、动作准确。 12、辅助元件按钮、指示灯、切换开关均采用国内名牌产品,元器件安装排列整齐,布 线规范有序,标识清楚。 13、电容器 采用单相(或三相)电容器,柜内安装,电容器要求质量可靠,具有良好的自愈性和耐涌流能力,使用寿命长。电容的技术参数如下: 技术标准:国标; 额定电压:400V; 使功率因数保持在0.9以上,同时分组投切时,不应产生谐振,无功补偿采用自愈式低电压金属并联电容器,分组电容器的投切不得发生震荡,投切一组电容器引起的所在相母线电压变动不宜超过2.5%,电容器装置应有过电压保护,每组电容器回路中应有限制合闸涌流的措施。 电容器的外壳防护等级达到IP5X以上。 电容器采用固定安装方式。无功功率补偿柜中每一单元应有3min内2 Un的峰值电压放电到75V或以下的放电器件。在放电器件和单元之间不得有开关、熔断器或其它隔离装置。电容器单元的金属外壳上应有一个能够承担故障电流的连接头。 电容器可在EPCOS, NOKIA, ABB或国产品牌中选择 机电部 2014-2-27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证电压质量和电网稳定运行,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信息来源:《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等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特制定本技术原则。 第二条国家电网公司各级电网企业、并网运行的发电企业、电力用户均应遵守本技术原则。 第二章无功补偿配置的基本原则 第三条电力系统配置的无功补偿装置应能保证在系统有功负荷高峰和负荷低谷运行方式下,分(电压)层和分(供电)区的无功平衡。分(电压)层无功平衡的重点是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层面的无功平衡,分(供电)区就地平衡的重点是110kV及以下配电系统的无功平衡。无功补偿配置应根据电网情况,实施分散就地补偿与变电站集中补偿相结合,电网补偿与用户补偿相结合,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相结合,满足降损和调压的需要。 第四条各级电网应避免通过输电线路远距离输送无功电力。500(330)kV电压等级系统与下一级系统之间不应有大量的无功电力交换。500(330)kV电压等级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充电功率应按照就地补偿的原则采用高、低压并联电抗器基本予以补偿。 第五条受端系统应有足够的无功备用容量。当受端系统存在电压稳定问题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考虑在受端系统的枢纽变电站配置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第六条各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应结合电网规划和电源建设,合理配置适当规模、类型的无功补偿装置。所装设的无功补偿装置应不引起系统谐波明显放大,并应避免大量的无功电力穿越变压器。35kV~220kV变电站,在主变最大负荷时,其高压侧功率因数应不低于0.95,在低谷负荷时功率因数应不高于0.95。 第七条对于大量采用10kV~220kV电缆线路的城市电网,在新建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时,应根据电缆进、出线情况在相关变电站分散配置适当容量的感性无功补偿装置。 第八条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主变压器高压侧应具备双向有功功率和无功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