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21
八上第一单元复习提要
单元主题:战争。正义战争的威力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感受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
单元要求:把握叙事作品的人物和事件,(形象、语言、情节)
一、复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
2、理清五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写作思路。
3、掌握阅读叙事记叙文的方法,学会阅读一般的叙事记叙文。
二、课时安排:课时
三、复习内容:
(一)重要字词:、
1、《新闻两则》:绥靖阻遏锐不可当
芜.湖(wú)阌.乡(wãn)荻.港(dí)鄂.豫区(â)溃.退(kuì)锐不可当.(dünɡ)歼.灭(jiün)
要塞.(sài)二十八宿.(xiù)绥靖
..(suí jìnɡ)阻遏.(â)皖西(wǎn)陕南(sh ǎn)逃窜(cuàn)襄阳(xiüng)签订(qiün)管辖(xiá)宋希濂(lián)王莽(mǎng)杜聿.明(yù)
不含:不包括
绥靖:安抚,平定。
阻遏:阻止。
业已:已经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比喻力量非常强盛,声势非常浩大。
高屋建瓴:在屋顶上把瓶子里的水往下倒。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磅礴,盛大的样子。
回肠荡气:形容乐曲文章等非常动人。
2、《芦花荡》:尖利能耐悠闲寒噤阴惨仄歪央告转弯抹角月明风清张皇失措
穿梭(
..提.防(dÿ)竹篙.(ɡüo)浸水(jìn)苇.塘(wþi)寒...su..ō)
噤.(jìn)舀.水(yǎo)
撑船(chýng)疟.疾(nûâ)疟子(yào)泅.着(qiú)仄.歪(zâ)水
淀.(diàn)吆喝
..(yüo he)一梭.机枪(suō)蹿.(cuün)趴.(pü)扒.(bü)飒.(sà)转弯抹.角(mî)
尖利:尖锐;锐利。
能耐:技能,本领。
悠闲:闲适自得。
提防:小心防备。
编算:方言,文中指计划、盘算。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这里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挂花:受伤。
蹿:向上或向前跳。
阴惨:阴沉暗淡。
仄歪:倾斜,歪斜。
央告:央求。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
月明风清:月光明朗,清风微动。形容美好的月夜。
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3、《蜡烛》: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
烧灼.(zhuï)鞠躬(jū gōng)拂.晓(fú)削去()屏障(zhàng)桥头堡.(bǎo)
烛芯(xÿn)地窖.(jiào)匍匐
..(pú fú)耸立(sǒng)颤.巍巍(chàn)腋.下(yâ)
迫.击炮(pǎi)更.夫(ɡýnɡ)手臂.(bì)肃穆(mù)精疲力竭(jÿng p í lì jiã)
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鞠躬:弯身行礼。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
肃穆:严肃安静。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惫,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也作“精疲力尽”。
名副其实:名声,名义和实际完全一样。副:相称,符合。
永垂不朽:形容人的名声、精神、事迹永远流传不会磨灭。垂:流传。
颤巍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赃物箱箧制裁荡然无存
赃.(züng)物给.予(jǐ)劫(jiã)掠缀(zhuì)满琉璃
..(liúl í)珐琅
..(fà lánɡ)
晨曦.(xÿ)掠.夺(lûâ)瞥.见(piý)箱箧.(qiâ)令人惊骇.(hài)眼花缭.(liáo)乱
晨曦:晨光。
箱箧:箱子。
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
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的来的财物。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富丽堂皇:宏伟美丽,气势宏大。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也说丰功伟业。
5、《亲爱的爸爸妈妈》:肃穆荒谬健忘
杀戮.(lù)悼.念(dào)屹.立(yì)蜿蜒
..(wün yán)荒谬.(miù)练习簿.(bù)
憧憬
..(chōnɡ jǐnɡ)聂华苓.(línɡ)呵.护(hý)纳粹.(cuì)片纸只.字(zhÿ)缭绕.(rào)
杀戮:杀害(多指大量地)
肃穆:严肃安静。
憧憬:向往。
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
健忘:容易忘事。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屹立:高耸挺立,比喻坚定不动摇。
灭绝人性:形容非常凶暴残忍,没有一点人味。灭绝,完全没有。
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境遇悲惨凄凉。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缭绕不绝:这里指声音回环旋转不停。
片纸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或简短的书信。
(二)、作家作品:
作家国别评价代表作注释
孙犁
雨果
西蒙诺夫
《新闻两则》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湖南湘潭人。
《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作者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本文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
《蜡烛》作者西蒙诺夫,前苏联作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三)、课文比较: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芦花荡》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和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热爱。蜡烛通过叙写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静静陪伴到拂晓的感人故事,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地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谴责英法联军毁灭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对人类文化成果的无比珍惜。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了作者参加悼念活动的所见所闻所感,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交织,贯穿其中的是作者强烈的爱恨和严肃的思考,对被屠杀的孩子们的深深同情更是震动人的心灵,使人们不禁产生一个和作者同样的愿望,反衬出法西斯强盗的灭绝人性,表达了“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的主题。(四)、新闻常识
文体:新闻
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获第一句话,扼要揭示新闻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