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得体会:发挥党建优势,助推脱贫攻坚(最新)

心得体会:发挥党建优势,助推脱贫攻坚(最新)

心得体会:发挥党建优势,助推脱贫攻坚(最新)

X县是X特困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之一。2013年,全县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村195个、贫困户3.57万户、贫困人口16.6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9.5%。截至X年底,全县贫困人口减少至5.3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9.61%。

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决胜脱贫攻坚的政治担当。一是增强行动自觉。县委深入及时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研讨,提出以党建为引领,按照“基础设施到片、公共服务到村、产业培育到户、技能培训到人”的思路,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二是靠实领导责任。强化“县为主体、乡镇实施、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县级干部联乡包抓责任制,县四大组织主要领导各牵头一个片带,每两名县级干部分包一个乡镇,具体督抓任务的有效落实。三是明确职责任务。细化明确县委县政府、乡镇党委政府、县直部门单位、村“两委”和包乡县级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村第一书记、乡镇包片领导、驻村干部等9个层面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形成了县有指挥部、

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组织力量强大、职责任务明确、督抓工作有力的组织领导构架。

配强干部队伍,打造引领脱贫攻坚的骨干力量。一是干部选配向脱贫攻坚聚焦。注重选拔政治素质过硬、熟悉基层情况、脱贫攻坚有突出贡献的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后,新一届乡镇领导班子中有乡镇工作经历的占到99.3%,文化程度均在大专以上,选拔20名乡镇事业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进入乡镇班子,全县15个乡镇全部配备了副科级党建办主任。二是干部力量向贫困区域聚集。从全县科级干部,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农技干部中选派894名骨干力量,为195个贫困村组建了工作队,选派了第一书记,实现贫困村户帮扶力量的全覆盖。三是干部政策向脱贫一线倾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完成15个乡镇“六小工程”建设,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条件。同时,在省市财政为每个驻村工作队每年下拨6000元工作经费的基础上,县上再配套3000元,用于保障工作队正常开展工作。对真抓实干、抓出成效的乡镇干部进行宣传表彰、提拔重用,激发贫困乡镇干部决胜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坚持固本强基,全面夯实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一是抓带头人队伍提升。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农民群众信得过的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鼓励农村优秀青年、致富能手参选村干部,在村“两委”换届中有185名致富能手充实到村级班子。同时,将村党组织书记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对其进行集中轮训。二是抓组织整顿提升。大力推进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建设,每年按10%的比例倒排确定整顿对象,采取县级领导包村、县直干部联村、乡镇干部驻村,向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等方式,3年实现202个村晋位升级。三是抓保障水平提升。建立党建专项资金逐年增长机制,整合资金52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村级阵地112个,打造集党务、村务、医务、事务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强化服务功能,探索创新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抢抓全国供销综合改革试点县机遇,大力推行“党支部+供销互助合作社+农户”引领带动模式,在贫困村组建扶贫互助协会195个,注入资金3360万元,全县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达到64.93%,“空壳村”问题得到有效破解。二是创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以推行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为契机,探索建立村民议事委员会,形成了由议事委员会决策、村民委员会执行、监督委员会监督的村民自治新机制,村民议事委员会对村委会提出的贫困户名单进行民主评议,确保了对象精准,化解了矛盾。三是创新服

务帮带模式。注重搭建促进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大力推行“2+1”帮联模式(即由1名党员干部联系1名技术能手或致富能人,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和“百千万农技结对帮带”工程(即采取“一带十”方式,组织200多名农技干部结对帮带1980户科技示范户,就近帮带19200多户贫困户),解决贫困户缺技术、缺资金等难题。近年来,采取“系统联片、单位联块、干部联户、一包三年、包栽包活”的方式,组织3500多名干部帮建果园,建成了多个万亩优质果品示范基地。

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推动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一是实施整片带整流域综合开发。将全县扶贫区域划分为四大片带16个流域,把项目向流域摆布、资金向流域统筹、产业向流域集中,走出了一条整流域开发、整片带治理、可持续发展的脱贫新路子。近年来,整合项目资金22亿多元,完成12个流域260万平方公里的综合开发,较好解决了扶贫资源“单打一”“撒胡椒面”的问题。二是统筹社会帮扶力量。深入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精准扶贫”“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等活动,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先后联系落实帮扶项目134个。三是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整合扶贫、人社、农业等13个部门培训资源,全面落实“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项目,使贫困家庭青年掌握了一技之长。同时,积极推行“招工、培训、

输转、维权”为一体的“腾达”模式,着力提高劳务输转的组织化程度,累计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13.4万人次。

严格考核奖惩,建立健全脱贫攻坚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督查督导机制。建立了“县级领导全面督、联合督查组专门督、乡镇领导巡回督、牵头部门归口督”的四级联督机制,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促使精准脱贫与基层党建工作同步靠实、同步推进。二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在党建扶贫工作中的履职测评、考核和评价体系,并把精准脱贫工作列为乡、村和县直部门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以严格的党建责任考核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地。三是建立考核结果运用机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等次、班子调整配备、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脱贫攻坚中工作扎实、业绩突出、作风过硬的干部重点培养、优先提拔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