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钻井采油名词解释

钻井采油名词解释

钻井采油名词解释
钻井采油名词解释

钻井采油名词解释

钻井采油名词解释

发布:本站来源:济南多吉利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钻井采油名词解释

定向井

定向井就是使井身沿着预先设计的井斜和方位钻达目的层的钻井方法。其剖面主要有三类:(1)两段型:垂直段+造斜段;(2)三段型:垂直段+造斜段+稳斜段;(3)五段型:上部垂直段+造斜段+稳斜段+降斜段+下部垂直段。

井下动力钻具造斜原理

由钻头、井下动力钻具、造斜工具、钻铤、钻杆组成的钻柱入井前处于自由弯曲状态。入井后,钻柱的弯曲受到井壁的限制,而使钻头对井壁产生斜向力,此外,钻头轴线与井眼轴线不重合,从而产生对井壁的横向破碎和对井底的不对称破碎,在井下动力钻具带动钻头旋转过程中,造斜工具不转动,这就保证井眼朝一定方向偏斜一定角度而达到造斜的目的。

丛式井

丛式井是指在一个井场或平台上,钻出若干口甚至上百口井,各井的井口相距不到数米,各井井底则伸向不同方位。丛式井主要有以下优点:可满足钻井工程上某些特殊需要,如制服井喷的抢险井;可加快油田勘探开发速度,节约钻井成本;便于完井后油井的集中管理,减少集输流程,节省人、财、物的投资。

水平井采油

一般的油井是垂直或倾斜贯穿油层,通过油层的井段比较短。而水平井是在垂直或倾斜地钻达油层后,井筒转达接近于水平,以与油层保持平行,得以长井段的在油层中钻进直到完井。这样的油井穿过油层井段上百米以至二千余米,有利于多采油,油层中流体流入井中的流动阻力减小,生产能力比普通直井、斜井生产能力提高几倍,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最新采油工艺之一。

开采稠油主要方法

主要有掺活性水降粘、掺油降粘、热水循环降粘、电热降粘、火烧油层、热水驱、蒸汽吞吐及蒸汽驱等。

热力采油法

热力采油系指向油藏注入热流体或使油层就地发生燃烧形成移动热流,主要靠利用热能降低原油粘度,以增加原油流动能力的方法。是开采地下粘度大的原油的有效方法。

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又叫周期性注蒸汽、蒸汽浸泡、蒸汽激产等。所谓蒸汽吞吐就是先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关井一段时间,待蒸汽的热能向油层扩散后,再开井生产的一种开采重油的增产方

火烧油层

用电的、化学的等方法使油层温度达到原油燃点,并向油层注入空气或氧气使油层原油持续燃烧,这就是火烧油层。用这种方法开采高粘度稠油或沥青砂。它的优点是可把重质原油开采出来,并通过燃烧部分地裂解重质油分,采出轻质油分。这种方法的采收率

很高,可达80%以上。它的难点是实施工艺难度大,不易控制地下燃烧,同时高压

注入大量空气的成本又十分昂贵。

最新采油工艺技术

最新的采油工艺有丛井式采油工艺;水平井采油工艺;高能气体压裂采油工艺;液体火药压裂采油工艺;泡沫压裂采油工艺;CO2压裂采油工艺;微生物采油工艺;微生物提高采收率采油工艺;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采油工艺;CO2驱提高采收率采油工艺;碱加聚合物提高采收率采油工艺;声波及超声波采油工艺;电磁加热油层采油工艺;磁能清蜡、除垢、降粘、增注采油工艺;振动采油工艺;核能采油工艺等。

油藏工程

油藏工程是一门以油层物理、油气层渗流力学为基础,从事油田开发设计和工程分析方法的综合性石油技术科学。

微生物采油法

微生物采油法通常指向油藏注入合适的菌种及营养物,使菌株在油藏中繁殖,代谢石油,产生气体或活性物质,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以提高石油采收率。

什么是三次采油及其方法

通常把利用油层能量开采石油称为一次采油;向油层注入水、气,给油层补充能量开采石油称为二次采油;而用化学的物质来改善油、气、水及岩石相互之间的性能,开采出更多的石油,称为三次采油。又称提高采收率(EOR)方法。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一些:注表面活性剂;注聚合物稠化水;注碱水驱;注CO2驱;注碱加聚合物驱;注惰性气体驱;注烃类混相驱;火烧油层;注蒸汽驱等。用微生物方法提高采收率也可归属三次采油,也有人称之为四次采油。

磁能技术在采油中的作用

磁能技术除了用作井下磁性定位、打捞器及井口作业安全吊卡销外,近年来又用作防止油井结蜡、水井增注、注水设备防结垢、强磁降粘、磁密封防泵漏失等采油工艺许多环节中,并取得很好的工艺效果。

固井:对所钻成的裸眼井,通过下套管注水泥以封隔油气水层,加固井壁的工艺。

水泥返深(高):指环空水泥面在井下的深度。

注水泥塞:在井内适当位置注入水泥浆形成水泥塞的作业。

挤水泥:将水泥浆挤入环空,在套管和地层之间形成密封的补救性注水泥作业。

套管附件:联接于套管柱上的有关附件。(如:浮鞋、浮箍、承托环、泥饼刷、水泥伞、扶正器、分级箍、悬挂器、封隔器等。)

套管柱下部结构:套管柱下部装置的附件总称。

引鞋:用来引导套管柱顺利入井,接在套管柱最下端的一个锥状体。

套管鞋:上端与套管相接,下端具有内倒角并以螺纹或其它方式与引鞋相接的特殊短节。浮鞋:将引鞋、套管鞋和阀体制成一体的装置。

浮箍:装在套管鞋上部接箍内的可钻式止回阀。

承托环(阻流环):是指注水泥时用来控制胶塞的下行位置,以

确保管内水泥塞长度的套管附件。

胶塞:具有多级盘状翼的橡胶塞,用于固井作业过程中隔离和刮出套管内壁上粘附的钻井液与水泥浆。有上胶塞、下胶塞和尾管胶塞之分。

泥饼刷:安装在注水泥井段套管上的钢丝刷子,来清除井壁泥饼。

水泥伞:装在套管下部防止水泥浆下沉的伞装物。

扶正器:装在套管柱上使井内套管柱居中的装置。

刚性扶正器:指带有螺旋槽或直条的不具有弹性的扶正器。一般用于定向井。

分级箍:在分级注水泥时,装在套管预定位置具有开启和关闭性能的特殊接箍。

尾管悬挂器:是用来将尾管悬挂在上一层套管底部并进行注水泥的特殊工具,分机械式和压力式两种。它们都是借助卡瓦把尾管悬挂在上层套管上。

套管外封隔器:安装在套管柱上的一种可膨胀的胶囊,用来封隔开该胶囊上下部的井眼环形空间。

联顶节:下套管时接在最后一根套管上用来调节套管柱顶面位置,并与水泥头连接的短套管。

水泥头:在固井作业中内装胶塞的高压井口装置,并具有与循环管线连接的闸门。

通径规:是检查套管可通内径的工具。

碰压:在顶替水泥浆结束时,胶塞与阻流环相撞而泵压突增的现象。

侯凝期:指水泥石强度满足后续施工所要求的时间。

水泥环:水泥浆在环形空间形成的水泥石。

套管:封隔地层,加固井壁所用的特殊钢管。

套管程序:是指一口井下入的套管层数、类型、直径及深度等。

表层套管:为防止井眼上部疏松地层的坍塌和污染饮用水源及上部流体的侵入,并为安装井口防喷装置等而下的套管。

技术套管:是在表层套管和生产套管之间,由于地层复杂或完井所使用的泥浆密度不致压漏地层等钻井技术的限制而下入的套管。

生产套管(油层套管):为生产层建立一条牢固通道、保护井壁、满足分层开采、测试及改造作业而下入的最后一层套管。

套管柱:依强度设计的顺序,由不同钢级、壁厚、材质和螺纹的多根套管所连接起来下入井中的管柱。

尾管:下到裸眼井段,并悬挂在上层套管上,而又不延伸到井口的套管。

筛管:位于油层部位具有筛孔的套管。

磁性定位短节:在套管柱上,接在靠近生产层附近的短套管(用来校准射孔深度)。

套管短节:小于标准长度套管的短套管。

套管头:由重型钢制法兰、卡瓦及密封元件构成,专门用来悬挂套管及密封环空的井口装置。

套管公称外径:套管本体横截面的外径。

套管强度:指套管承受外载能力的总和(包括抗挤强度、抗内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钻井周期:一开到完钻的全部时间。

建井周期:从钻机搬迁安装到完井为止的全部

时间,包括搬迁安装时间、钻进时间和完井时间三部分。

井史:是指一口井的档案资料,包括钻井、地质、完井等施工作业数据和资料

石油工程测井基本名词解释

一、名词概念 1.Well logging 测井:油气田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welllogging,是应用物理方法研究油气田钻井地质剖面和井的技术状况,寻找油气层并监测油气层开发的一门应用技术。 2.Electrical logs 电法测井:是指以研究岩石及其孔隙流体的导电性、电化学性质及介电性为基础的一大类测井方法,包括以测量岩层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和介电特性为基础的三小类测井方法。 3.Acoustic logs 声波测井:是通过研究声波在井下岩层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了解岩层的地质特性和井的技术状况的一类测井方法。 4.Nuclear logs 核测井:是根据岩石及其孔隙流体的核物理性质,研究钻井地质剖面,勘探石油、天然气、煤以及铀等有用矿藏的地球物理方法,是地球物理测井的重要组成部分。 5.Production logs 生产测井PL:泛指油气田投产后,在生产井或注入井中进行的一系列井下地球物理观测。它是监测油气田开发动态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油气田储集层评价、开发方案编制和调整、井下技术状况检测、作业措施实施和效果评价的重要手段。根据测量对象和应用范围,生产测井大致可分为生产动态、产层评价和工程技术三类。 6.Apparent resisitivity 视电阻率:把电极系放在井中某一位置,能测得该点的一个电阻率值,该值受井眼、围岩、泥浆侵入等环境影响,不等于地层的真实电阻率,称为视电

阻率。当电极系沿井身连续移动时,则可测得视电阻率随井身变化的曲线。这种横坐标为视电阻率R a,纵坐标为深度H的曲线叫视电阻率曲线。 7.Reservoir 储集层:在石油工业中,储集层是指具有一定孔隙性和渗透性的岩层。例如油气水层。 8.increased resistance invasion 高侵:当地层孔隙中原来含有的流体电阻率较低时,电阻率较高的钻井液滤液侵入后,侵入带岩石电阻率升高,这种钻井液滤液侵入称为钻井液高侵,R XO

油田常用名词解释

油田开发常用名词解释 1.储集层:具有一定孔隙度和渗透性,能储存油气等流体,并可在其中流动的岩层。 2.油水同层:在同一油层中油水具存,经测试产油量达到工业标准,产水量以含水率计算大于2%。 3.单砂层:在一定沉积条件下形成的,上下被不渗透层分隔,层内岩性较均一,具有一定厚度和分布范围的砂岩层或粉砂岩层。 4.隔层:也称阻渗层,在一定压差范围内能阻止流体在层组间互相渗流的非渗透岩层。 5.夹层:单砂层之间或内部分布不稳定的不渗透或极低渗透的薄层。 6.砂岩体:在各种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分布规律,四周被非渗透层包围,互不相通的砂层,简称砂体。 7.有效厚度:在现代开采工艺条件下,油层中具有产油能力部分的厚度。 8.尖灭:岩层厚度逐渐变薄,以至消失 9.油层尖灭:油层厚度变薄直至为零,或引岩性物性变化儿不含油气可统称油层尖灭 10.尖灭区:分布不稳定的差油层中间出现油层厚度为零的地区 11.油层非均质性:由于沉积环境,物质供应,水动力条件,成岩作用等影响使油储层不同部位,在岩性,物性,产状,内部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2.层间非均质性:各油储层之间在岩性,物性,产状,产能等方面的差异 13.有效厚度级差:统计层段内最大油层有效厚度与最小油层有效厚度之比。 14.有效厚度均质系数:统计层段内平均单油层有效厚度与最大单油层有效厚度之比。 15.单层突进系数:统计层段内最高油层渗透率与各油层平均渗透率的比值。其值越大,层间非均质性越强,小于2为均匀型,2-3较均匀型,大于3不均匀。 16.平面非均质性:油层平面上不同部位在岩性,物性,厚度,沉积相,产能等方面的差异 17.层内非均质性:油层内部各段在岩性,物性,层理构造,韵律等方面的差异。 18韵律:在岩体或岩层内部,其组成成分,粒级结构及颜色等在垂相上有规律的重复变化。 19.正韵律:砂体或砂岩层内部在垂相上,岩石颗粒自下而上由粗变细的演变序列 20.底水与边水:在有藏中,整个含油边界范围内的油层底部都有托着油的水;只在有藏边部的油层底部有托着油的水。 21.气顶:在油气藏形成时,由于天然气不能全部溶于石油中,游离气由于重力分异作用而聚集在构造顶部故叫气顶。 22.表内储量:在目前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开采后可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23.表外储层:在目前开采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开采后不能获得经济效益,但当开采技术,原油价格提高后或油田采取加密调整,压裂改造等措施后可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24.孔隙度:岩样孔隙体积与岩样体积的比值 25.渗透率:在一定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K=QuL/A(p1-p2) 26.绝对渗透率:单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不与之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并且流体的流动符合达西渗虑定律所求得的渗透率 27.有效渗透率:当岩石中有两种以上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项流体的通过能力为…. 28.含油饱和度:岩样中含油的孔隙体积与总孔隙体积之比 29.水敏性:因与储层不匹配外来流体的进入而引起粘土膨胀,分散运移而导致储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30.饱和压力:地层原油在压力降低到天然气开始从原油中分离出来的压力。 31.原始气油比:在地层原始状态下,单位体积或重量的原油所溶解的天然气量。 32.地层水总矿化度:单位体积地层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盐类及胶体的总含量 33.油气田开发:通过开发前一系列准备工作以后,制定油气田开发方针和政策,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按要求进行钻井和地面建设,高效开采地下油气资源 34.弹性驱动:有藏驱油动力主要来源于有藏本身岩层及流体的弹性膨胀力。 35.基础井网:一个开发区采用多套井网开发时,对分布稳定,渗透率高,生产能力强,具有独立开发条件的主力油层,先部署一套较稀的井网。它既能开发主力油层,又能探明其他油层。 36.采油速度:年产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钻井总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 分) 1.在三轴应力作用下,岩石的强度随围压的增大而__增大_____;塑性随围压的减小而____减小__ 。 2.牙轮钻头的寿命主要取决于____牙齿的寿命和______轴承的寿命__。 3.钻头的牙齿磨损量是指牙齿的相对磨损高度,牙齿全部磨损时牙齿磨损量 为 1 。 4.牙轮钻头复锥的目的是为了使牙轮在滚动时产生滑动。 5.刮刀钻头破碎塑脆性地层时是由碰撞、挤压、剪切三个基本过程组成的。 6.动滤失是指钻井液在井内循环时的滤失过程。 7.按破岩方式划分PDC钻头是一种切削型的钻头。 8.测量和计算井眼轨迹的三个基本参数是井斜角、井斜方位角 和井深。 9.工程师法和司钻法压井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在压井过程中保持 井底的压力不变。 10.根据双向应力椭圆,套管柱在承受轴向拉应力时,其抗外挤强度降低、抗内压强度增大。 11.裸眼完井法分为先期裸眼完井法和后期裸眼完井法。 12.井身结构设计的内容包括套管下入层次及下深的确定、套管—钻头尺寸的配合 和环空中水泥上返高度的确定。 二、名词解释(每词2分,共10分) 1.压持效应:在钻井过程中,井内始终存在钻井液液柱与地层压力之间的压差,在压差的作用下岩石碎屑难以离开井底,造成钻头重复破碎的现象。 2.上覆岩层压力:指该处以上地层岩石基质和孔隙中液体的总重量所产生的压力。 3.门限钻压:指钻头牙齿刚刚吃入岩石时的钻压,其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性质。 4.水泥稠化时间: 指水泥浆从配置开始到其稠度达到其规定值(API规定水泥浆稠度达100BC)所用的时间。 5.工具面:弯接头的轴线是一条折线,折线构成的平面称为弯接头的工具面。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异常高压地层形成的原因。 答:地层在沉积压实过程中,能否保持压实平衡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1)上覆岩层沉积速度的大小,(2)地层渗透率的大小,(3)地层孔隙减小的速度,(4)排出孔隙流体的能力。 在地层的沉积过程中,如果沉积速度很快,岩石颗粒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排列,孔隙内流体的排出受到限制,基岩无法增加它的颗粒和颗粒之间的压力,即无法增加它对上覆岩层的支撑能力。由于上覆岩层继续沉积,岩层压力增加,而下面的基岩的支撑能力并没有增加,孔隙流体必然开始部分地支撑本应有岩石颗粒所支撑的那部分上覆岩层压力。如果该地层的周围又有不渗透的地层圈闭,就造成了地层的欠压实,从而导致了异常高压的形成。 2.简述钻井液的主要功用。 答:(1)从井底清除岩屑并把岩屑携带到地面上来; (2)冷却和润滑钻头和钻柱; (3)稳定井壁、保护井壁的作用; (4)利用钻井液的液柱压力控制地层压力; (5)循环停止时悬浮岩屑和加重材料,防止下沉;

人文社会科学形考册答案

作业 1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二、填空题: 1、人类社会自然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2、人人类; 3、自然科学; 4 孕育奠基生成发展拓展反思; 5、研究对象研究主体; 6、阶级社会; 7、社会管理社会决策咨询 8、物质精神精神文明; 9、物质载体各种制度、风俗; 10、周密调查科学分析; 11、情感激发定量研究技术分析 12、复杂性模糊性定量分析 13、非逻辑性综合性有意识的活动;

14、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 15、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集体访谈法, 三、选择题:1、C 2、A 3、C 4、B 5、D 6、D 7、B 8、A 9、D 10、B。 四、简答题: 1、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是:(1)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2)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3)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4)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2、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的特征有:(1)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具有一定的民族性;(3)具有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下列特殊的条件:(1)人文社会科学家要把自己的研究活动自学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2)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应用于社会实际时,要具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性,尽量减少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干预;(3)要尽量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预见性,减少人们对它的怀疑。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是指: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2)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观,合理体现了认识论的发展成果,不仅在研究行为上反映了人类哲学理论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实现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过渡。人要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科学认识,发展自己调控自然的现实力量,又要依赖文学艺术等认识形式,调节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活动,借助于情感激发使人得到全面发展。(3)定性研究与定量

石油地质学名词解释

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氢化合物与杂志组成的,呈液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物。07、03B 石油的灰分:石油的元素组成除碳、氢、氧、氮、硫之外,还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石油中的微量元素组成就构成了石油的灰分。03 石油的比重:是指一大气压下,20℃石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重量比,用d204表示。08、04B 油田水P28:广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内的地下水,包括油层水和非油层水,狭义的油田水是指油田范围内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水,即油层水。04 油田矿化度P29:即水中各离子、分子和化合物的总含量,以水加热至105℃蒸发后所剩残渣重量或离子总量来表示。06、04B 干酪根P45: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的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分散有机质。03、02、00 成油门限(生油门限,成熟温度,门限温度)P58:有机质随埋藏深度的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深度达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界限称为成油门限,这个成熟温度所在的深度为门限深度,又称成熟点。01B、02B、03B、04B、04、08 凝析气P25:在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气体,称为凝析气。03B、01 TTI法P60: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受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因此,依据温度和时间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称为TTI法。03、05 未熟—低熟油P70:指所有非干酪根晚期热降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02B 煤成油:P71:由煤和煤系地层中集中和分散的陆源有机质,在煤化作用的同时所生成的液态烃类被称为煤成油。02B 煤型气(煤系气)P77:凡煤系有机质(包括煤层和煤系地层中分散有机质)热演化形成的天然气,都称为煤型气。01、01B、00 煤成气P77:是专指煤层在煤化过程中所生成的天然气。属煤型气一种。 煤层气P77: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的煤成气。 生油(气)岩(生油气母岩、烃源岩)P83:通常把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答案上是:指富含有机质并能提供工业数量油气的岩石。04、01B 有机碳P86:岩石中有机碳链化合物的总称。04 有机碳含量(TOC):岩石中残留的有机碳含量。 CPI P92:即碳优势指数,表示岩石抽提物中奇偶碳原子正烷烃的相对丰度,可粗略地估计原油成熟度。03B 有机质成熟度P88:表示沉积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热演化程度。06、02B、00 油源对比P93:包括油气与源岩之间以及不同油层中油气之间的对比,其目的在于追踪油气层中的油气来源。 储集层P101:能够储存和渗滤流体和岩层。05 盖层P101: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石层。 有效孔隙度P102: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在一般压力下,可以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之和与岩样总体积的比值。∮e 04、07、02 相渗透率(有效渗透率)P104:在多相流体存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06、02、02B、03B、00 绝对渗透率P104:如果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单相)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和化学反应,在这种条件下所反映的渗透率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P104: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04B、02B

稠油常用名词解释

一 名词解释 1.稠油:油层温度下,地面脱气粘度100mPa ·s 以上的原油。 2.热采:热力采油的简称,即利用加热油层使原油温度上升,粘度下降后采出的工艺总称。 3.蒸汽:在饱和状态下的汽水混合物称蒸汽。 4.吞吐:也叫蒸汽刺激,向一口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汽后在该井采油的工艺方法。 5.气驱:用蒸汽为驱动介质,从注汽井注入驱替原油向采油井运动并采出的工艺方法。 6.水蒸汽干度:水蒸汽中的气相在总量中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7.稠油粘温特性:指稠油的粘度随温度上升,粘度下降的特性。 8.注汽参数:吞吐井 — 井口注汽压力、温度、注汽速度、注汽强度、注汽量、焖井时间。 气驱井 — 注汽速度、注汽压力、温度。 9.注汽压力:注汽时井口的油压。 10.蒸汽的量:蒸汽量指蒸汽的质量,常用单位(吨)。 11.注汽速度:每日24小时内注入井内的汽量,单位(t/d )。 12.注汽强度:每米油层一个周期内注入蒸汽量,单位(t/m )。 13.吞吐周期:油井每完成一个注汽、焖井、采油循环称一个吞吐周期或轮次。 14.焖井:吞吐注汽后关井一段时间,让蒸汽的热量充分与油层交换,这一过程称为焖井。 15.油气比:一个吞吐周期所产油量与注汽量之比,单位(吨/吨)。 16.干扰:注汽井对邻井产状形成影响,但还未汽窜称干扰。 17.汽窜:蒸汽由注入井沿油层进入邻井后产出的现象。 18.套外窜:蒸汽沿套管外窜至地面叫套外窜或管外窜。 19.环形钢板:焊接在地表表层套管头处起固定和密封套管与油套环空的钢板。 20.热损失:热能的产生、储运过程中向环境中的散失。 21.传热的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辐射,热量从一处传到另外一处的过程叫热传递。 22.矿化度:在地层水中含有各种盐类,每升地层水含盐总和叫矿化度,单位毫(克/升或ppm )。 23.抽油机井的泵效:指抽油机井实际产量与泵理论排量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 24.沉没度:深井泵固定凡尔与动液面之间的距离。 25.井网:油气井在油田上的排列和分布称井网。 26.注采平衡:注入油藏的蒸汽量与采出的液量的地下体积相等叫注采平衡,注采比1:1。 27.采出程度:指阶段累积采油量与动用地质储量的比值的百分数,它反映油田储量的采出情况。 100%?=原始地质储量 阶段累积采油量采出程度 28.人工井底:钻井完井时,在套管内留下的水泥面叫人工井底。 29.补心高度:油管套管头法兰上平面到转盘上平面的距离。 30.最终采收率:指油田开发结束后的累积采油量与原始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钻井工程常用名词术语

钻井工程常用名词术语 钻井总论 钻井drilling 钻井方法drilling method 顿钻钻井cable drilling 杆式顿钻rod tool drilling 绳式顿钻cable tool drilling 轻便钻井portable drilling 直井straight hole 深井deep well 超深井super deep well 地热井geothermal well 热采井thermal production well 工程井engineering rejection well 工程报废井abandoned well 弃井abandoned well 钻井设计well design 钻井质量drilling quality 岩石的物理机械性质physical-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rock 矿物的微硬度micro-hardness of rook 肖氏岩石硬度Shores hardness 史氏岩石硬度Shi's hardness 矿物的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 of mineral 岩石的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 of rock 矿物的泊松比Poissons ratio mineral 岩石的泊松比Poissons ratio rock 矿物的切变模量shear modulus of mineral 岩石的切变模量shear modulus of rock 矿物和岩石的体积压缩模量bulk compressibility mineral and rock 岩石的体积压缩系数coefficient of bulk compressibility mineral and rock 岩石的抗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 of rock 岩石的直接拉伸试验direct tensile test of rock 岩石的巴西劈裂拉伸实验Brazilian test of rock 岩石的筒形抗内压胀裂试验burst test of hollow cyling by internal pressure 岩石的常规抗压缩强度compressive strength of rock 岩石的抗剪切强度shear strength of rock 岩石的抗剪切强度试验shear test of rock 岩石的三轴强度试验tri-axial test of rock 岩石的常规三轴试验ordinary tri-axial test of rock 岩石的真三轴试验true tri-axial test of rock 脆性岩石brittle rock 塑性岩石plastic rock 岩石的假塑性破坏pseudo-plastic breakage of rock 岩石塑性系数coefficient of plasticity of rock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2005年04月11日 ? 小学教育专业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在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 2 3 4态度和“ 5 6 7早期人 8 9。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较多的教育史学者将此作为独立的教育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10·教育法学是法学与教育学合作产生的交叉学科。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人文科学、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全球问题 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3.实证主义思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一些哲学家强调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述经验事实为限,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要求排除抽象的思辨,追求实证知识的可靠性、确切性。由此开创了与非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实证主义思潮。 4.只“ 51 A C 2 A C 3 A .15世纪 B .16世纪 C .一18世纪 D .19世纪 4.“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 D ) A .美国 B .韩国

。 C.泰国 D.日本 5.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 B ) A.定量研究 B。定性研究 C.直觉领悟 D。情感激发 6.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B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7.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C ) A.维纳 B。申农 C.贝塔朗菲 D。普利高津 8.下列哪一组学科被认为是最为典型的综合学科?( B ) A.哲学、文艺学、历史学 B。现代管理学、人口科学、科学学 C.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D。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 9.据有关资料分析,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学科是( A ) A.经济学 B,管理学 C.历史学 D。政治学 10.支配了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基本走向的理论先导是( A ) A.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B.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实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名词解释

1、沉积相:是指在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特定的岩石组合。例如河流相、湖相等。沉积单元级别划分是相对的。应从油田开发实际出发进行沉积相级别划分。比如,河流相为大相,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为亚相,曲流河的点坝、天然堤、决口扇等为微相。 2、沉积微相:指在亚相带范围内具有独特岩石结构、构造、厚度、韵律性等剖面上沉积特征及一定的平面配置规律的最小单元。 3、开发层系:为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气层组合,在沉积盆地内可以对比的层系。 4、有效孔隙度:岩样中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力条件下,流体在其中能够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5、渗透率:在一定压差条件下,岩石能使流体通过的性能叫岩石的渗透性,岩石渗透性的好坏以渗透率数值表示,流体通过孔隙介质时服从达西公式。 6、绝对渗透率:岩石中只有一种流体通过时,求的得渗透率值称绝对渗透率。 7、有效渗透率:岩石中有两种或三种流体,岩石对其中每一相的渗透率称有效渗透率或相对渗透率。 8、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称相对渗透率。 9、孔隙喉道:砂岩颗粒堆积,粒间形成孔隙,孔隙和孔隙之间连接的窄细部分称孔隙喉道。 10、渗透率级差:研究储层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的指针之一,即层内最大渗透率与最小渗透率的比值。 11、渗透率变异系数:反映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表示围绕渗透率集中趋势的离散程度。 12、渗透率突进系数:层内最大渗透率与平均渗透率的比值,也称非均质系数。 13、四性关系:是指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关系。 14、隔层:对流体流动能起隔挡作用的岩层,碎屑岩中储层中的隔层以泥质岩类为主,也包括少量其它岩性。 15、夹层:单砂层内存在一些不连续的薄层,如泥质、细粉砂质、硅质、钙质等薄层称夹层,它直接影响单砂层的垂直渗透率。

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

六、掌握常用的油藏工程基本名词解释。 1.油田勘探开发过程: (1)区域勘探(预探):在一个地区(盆地或坳陷)开展的油气勘探工作。 (2)工业勘探(详探):在区域勘探所选择的有利含油构造上进行的钻探工作。 (3)全面开采 2.油藏(Oil Reservior):指油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 3.油气藏分类: (1)构造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构造运动而使地层变形(褶曲)或变位(断层)所形成的圈闭中。 (2)地层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地层超覆或不整合覆盖而形成的圈闭中。 (3)岩性油气藏:油气聚集在由于沉积条件的改变导致储集层岩性发生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岩性尖灭和砂岩透镜体圈闭中。 4.油田地质储量:N=100Ah?1?S wiρ0/B oi 5.气田地质储量:G=0.01Ah?S gi/B gi 6.油气储量: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测储量 7.油藏驱动方式(Flooding Type): (1)弹性驱动(Elastic Drive):在油藏无边水或底水,又无气顶,且原始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下降,依靠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能驱动的方式。 (2)溶解气驱(Solution Gas Drive):在弹性驱动阶段,当油层压力下降至低于饱和压力时,随着油层压力的进一步降低,原来处于溶解状态的气体将分离出来,气泡的膨胀能将原油驱向井底。 (3)水压驱动(Water Drive):当油藏与外部的水体相连通时,油藏开采后由于压力下降,使周围水体中的水流入油藏进行补给。 (4)气压驱动(Elastic Drive):气压驱动的油藏存在一个较大的气顶为前提,在开采过程中,从油藏中采出的油量由气顶中气体的膨胀而得到补给。 (5)重力驱动(Gravity Drive):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原油驱向井底的驱油方式。 8.划分开发层系:把特征相近的油(气)层组合在一起,用单独的一套生产井网进行开发,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生产规划,动态研究和调整。 9.注水(Water Injection):为了保持油层能量,通过注水井把水注入油层的工艺措施称为注水。 (1)早期注水:在油田投产的同时进行注水,或是在油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之前就及时进行注水,使油层压力始终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或保持在原始油层压力附近。 (2)晚期注水:油田利用天然能量开发时,在天然能量枯竭以后进行注水。

期末习题题目练习——钻井工程

《钻井工程》期末复习题 一、判断题。 1.随着岩石围压的增大,岩石表现为由塑性向脆性转变。 ( ) 2.对塑性岩石,塑性系数等于1。 ( ) 3.金刚石材料钻头抗冲击性能好。 ( ) 4.方钻杆上端与水龙头连接部位的丝扣为正扣。 ( ) 5.钻井液密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为提高钻速,在地层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使用低密度钻井液。 ( ) 6.滤饼渗透性是影响钻井液静滤失量的主要因素。 ( ) 7.转速提高,钻头工作刃与岩石接触时间缩短,每次接触时的岩石破碎深度增加。 ( ) 8.目前在油田使用的磁性测斜仪以地球的地理北极为基准。 ( ) 9.一般来说,垂直地层层面方向可钻性高,平行于层面方向可钻性低。 ( ) 10.气侵关井后,关井套压不一定大于关井立压。 ( ) 11.井斜角越小方位越不稳定。 ( ) 12.所谓井眼轨道就是指实钻井眼轴线形状。 ( ) 13.地层的埋藏深度越深,岩石的密度越大,孔隙度越小,上覆岩层压力越小。 ( ) 14.钻井液密度的确定要根据地层压力并考虑井眼的稳定附加一定的安全值。( ) 15.泵压是克服循环系统中摩擦损失所需的压力。 ( ) 16.抽吸压力使井底压力减小。 ( ) 17.静液压力的大小与井眼的尺寸有关。 ( ) 18.声波测井是较普遍用于评价地层压力的一种电阻率测井方法。 ( ) 19.在钻井泵克服这个流动阻力推动钻井液向上流动时,井壁和井底也承受了该流动阻力,因此,井底压力增加。 ( ) 20.钻井液在环空中上返速度越大、井越深、井眼越不规则、环空间隙越小,且钻井液密度、切力越高,则环空流动阻力越大;反之,则环空流动阻力越小。 ( ) 21.若能尽早地发现溢流,则硬关井产生的“水击效应”就较弱,也可以使用硬关井。( ) 22.欠平衡钻井不仅能解决复杂的勘探开发问题,而且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地保护油气层,是解决高压、高渗、高产能油气资源的一种有效的技术,也是提高产量,降低成本,提高勘探开发综合效益的技术。 ( ) 23.起钻不按规定及时灌注钻井液是造成井喷的直接原因之一。 ( ) 24.多分支井是指在一口主井眼的底部钻出两口或多口进入油气藏的分支井眼(一级井眼),不能再从一级井眼中钻出子井眼的钻井方式。()25.小井眼井可以定义为为了降低钻井成本,钻井时90%以上的井段用小于Φ177.8钻头钻成所形成的比常规井径更小的井眼。()

油层物理所有名词解释

油层物理名词解释 1.粒度组成:指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不同颗粒的百分含量,常用重量百分数表示。 2.岩石比面:单位体积岩石内岩石骨架的总表面积或孔隙内表面积。 3.孔隙度:岩石中孔隙体积Vp(或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 Vb的比值。 4.孔喉比:孔隙直径与吼道直径的比值。 5.岩石绝对孔隙度:岩石的总孔隙度Va与岩石外表体积Vb之比。 6.岩石的有效孔隙体积:是指在一定压差下被油气饱和并参与渗流的连通孔隙体积。 7.岩石流动孔隙体积:是指在含油岩石中,流体能在其内流动的孔隙体积Vff。相比有效 孔隙度:排除了死孔隙和那些为毛管力所束缚的液体所占的孔隙,还排除了岩石表面液膜的体积。 8.岩石压缩系数:当油层压力每降低单位压力时,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的缩小值。 9.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地层每下降单位压降时,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及液体总的体积 的变化值。 10.弹性可采储量:地层压力从原始地层压力Pi下降至原油泡点压力(饱和地层压力)Pb时, 可采出的流体量。 11.饱和度: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12.原始含油饱和度:油藏投入开发以前多测出的储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始含油体积Voi与 岩石孔隙体积Vp的比值。 13.原始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油藏投入开发以前储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始含水体积 Vwi与岩石孔隙体积Vp的比值。 14.目前油气水饱和度:油田开发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测得的油气水饱和度,也称为含 油,含气,含水饱和度。 15.残余油饱和度:随着油田开发油层能量衰竭,即是经过注水后还会在地层孔隙中存在着 尚未驱尽的原油,他在岩石孔隙中所占的体积分数。 16.岩石绝对渗透率:当岩石全部孔隙中百分百还有某种单相流体,并且流体与岩石不发生 化学和物理的作用,发生层流流动时的渗透率。 17.达西定律:单位时间内流体通过多孔介质的流量与加在多孔介质两端的压力差和介质中 的截面积成正比,与多孔介质的长度和液体的粘度成反比。 18.气体滑动效应:由于气固之间的分子作用力远比液固间的分子间作用力小得多,在管壁 处的气体分子有的仍处于运动状态,并不全部粘附于管壁上。另一方面,相邻的气体分子由于动量交换,可连同管壁处的气体分子一起作定向的沿管壁流动。简而言之,就是低压气体渗流时,其流速在毛孔断面的分布偏离粘性流体流动的特性,出现气体分子在管壁处流体速度不等于0的流动现象。 19.等效渗流阻力原理:两种岩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若渗流阻力相等,则通过岩石的流量 也相等。 20.敏感性矿物:对油藏开发过程中,进入油层的水,酸,盐,碱等物质及对流体流速产生 敏感的其他可以导致储层渗透率下降的物质。 21.速敏:注入或产出流体的流速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引起储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2.临界流速:注入或产出流体的流速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引起储层渗透率下降的临界速度。 23.水敏: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进入地层后,引起粘土膨胀,分散,运移导致渗透率下降 的现象。评价的目的:寻找与地层配伍的注入流体。 24.盐敏:随着含盐度的下降,粘土矿物晶层扩张增大,膨胀增加,地层渗透率不断下降。 盐敏的目的:找出与地层渗透率明显下降的临界矿化度。

钻井常用术语

1、井:以勘探开发石油和天然气为目的的,在地层中钻出的具有一定深度的圆柱形孔眼。 2、井口:井的开口端。 3、井底:井的底端。 4、裸眼:未下套管部分的井段。 5、井深:从转盘补心面至井底的深度。 6、井壁:井眼的圆柱形表面。 7、环空:井中下有管柱时,井壁与管柱或管柱与管柱之间的圆环形截面的柱状空间。 8、井眼轴线:井眼的中心线。 9、井身结构:指的是钻头钻深、相应井段的钻头直径、下入的套管层数、直径及深度、各层套管外的水泥返高以及人工井底等。 10、人工井底:设计的最下部油层下的阻流环或水泥塞面。(注:该定义不全面,人工井底是可变的) 11、井的类别:按一定依据划分的井的总类。按钻井的目的可分为探井和开发井等;按完钻后的井深可分为浅井(<1200m)、中深井(1200~3000m)、深井(3000~5000m)和超深井(>5000m);按井眼轴线形状可分为直井和定向井。 . 12、探井:指以了解地层的时代、岩性、厚度、生储盖的组合和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局部构造为目的,或在确定的有利圈闭上和已发现油气的圈闭上,以发现油气藏、进一步探明含油气边界和储量以及了解油气层结构为目的所钻的各种井,包括地层探井、预探井、详探井和地质浅井。 13、开发井:指为开发油气田所钻的各种采油采气井、注水注气井,或在已开发油气田内,为保持一定的产量并研究开发过程中地下情况的变化所钻的调整井、补充井、扩边井、检查资料井等。 14、直井:井眼轴线大体沿铅垂方向,其井斜角、井底水平位移和全角变化率均在限定范围内的井。 15、定向井:沿着预先设计的井眼轨道,按既定的方向偏离井口垂线一定距离,钻达目标的井。 16、丛式井:在一个井场上或一个钻井平台上,有计划地钻出两口或两口以上的定向井(可含一口直井)。 17、救援井:为抢救某一口井喷、着火的井而设计、施工的定向井。 18、多底井:一个井口下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井底的定向井。 19、大斜度井:最大井斜角在60°~86°的定向井。 20、水平井:井斜角大于或等于86°,并保持这种角度钻完一定长度的水平段的定向井。 21、钻井工序:指钻井工艺过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一般包括钻前准备、钻进、取心、中途测试、测井、固井和完井等。 22、套补距:套管头上端面与转盘补心面之间的距离。 23、油补距:油管头上端面与转盘补心面之间的距离。 24、井场:钻井施工必需的作业场地。 25、圆井:为便于安装井控装置开挖的圆或方形井。 26、小鼠洞:位于井口的正前方,用于预先放置钻杆单根的洞,以加快接单根操作。 27、(大)鼠洞:当不使用方钻杆而从大钩上卸下时,用于放置方钻杆和水龙头的洞,位于钻台左前方井架大腿与井口的连线上。 28、钻台:装于井架底座上,作为钻工作业的场所。 29、钻具:井下钻井工具的简称。一般来说,它是指方钻杆、钻杆、钻铤、接头、稳定器、井眼扩大器、减振器、钻头以及其它井下工具等。 30、方钻杆:用高级合金钢制成的,截面外形呈四方形或六方形而内为圆孔的厚壁管子。两端有连接螺纹。主要用于传递扭矩和承受钻柱的重量。 31、钻杆:用高级合金钢制成的无缝钢管。两端有接头。用于加深井眼,传递扭矩,并形成钻井液循环的通道。可分为内平钻杆、管眼钻杆和正规钻杆。) 32、钻铤:用高级合金钢制成的厚壁无缝钢管。两端有连接螺纹,其壁厚一般为钻杆的4~6倍。主要用作给钻头施加钻压,传递扭矩,并形成钻井液循环的通道。 33、接头:用以连接、保护钻具的短节。 34、钻具组合(钻具配合):指组成一口井钻柱的各钻井工具的选择和连接。 35、下部钻具组合:指最下部一段钻柱的组成。 36、钻柱:是指自水龙头以下钻头以上钻具管串的总称。由方钻杆、钻杆、钻铤、接头、稳定器等钻具所组成。 37、(刚性)满眼钻具:由外径接近于钻头直径的多个稳定器和大尺寸钻铤组成的下部钻具组合。用于防斜稳斜。 38、塔式钻具:由直径不同的几种钻铤组成的上小下大的下部钻具组合。用于防止井斜。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2072 课程代码:01245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12.直觉:是指认识主体在尚不清晰的事实材料中察觉真理的能力,灵感顿悟是这种认识能力的重要表现。 13.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14.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揭示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定性研究:就是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质是特定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它由事物的内部与外部的各种矛盾所决定。 12.哲学:马克思主义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认为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其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3.教育学:是以人类教育活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发展一般规律为目标的学科。 14.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12.系统科学:是指处于哲学方法和各学科特殊方法之间的、中间层面的科学思想方法,它 1

石油工程测井基本名词解释

一、名词概念 1. Well logging 测井:油气田地球物理测井,简称测井well logging ,是应用物理方法研究油气田钻井地质剖面和井的技术状况,寻找油气层并监测油气层开发的一门应用技术。 2. Electrical logs 电法测井:是指以研究岩石及其孔隙流体的导电性、电化学性质及介电性为基础的一大类测井方法,包括以测量岩层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和介电特性为基础的三小类测井方法。 3. Acoustic logs 声波测井:是通过研究声波在井下岩层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来了解岩层的地质特性和井的技术状况的一类测井方法。 4. Nuclear logs 核测井:是根据岩石及其孔隙流体的核物理性质,研究钻井地质剖面,勘探石油、天然气、煤以及铀等有用矿藏的地球物理方法,是地球物理测井的重要组成部分。 5. Production logs 生产测井PL:泛指油气田投产后,在生产井或注入井中进行的一系列井下地球物理观测。它是监测油气田开发动态的主要技术手段,是油气田储集层评价、开发方案编制和调整、井下技术状况检测、作业措施实施和效果评价的重要手段。根据测量对象和应用范围,生产测井大致可分为生产动态、产层评价和工程技术三类。 6. Apparent resisitivity 视电阻率:把电极系放在井中某一位置,能测得该点的一个电阻率值,该值受井眼、围岩、泥浆侵入等环境影响,不等于地层的真实电阻率,称为视电阻率。当电极系沿井身连续移动时,则可测得视电阻率随井身变化的曲线。这R,纵坐标为深度H的曲线叫视电阻率曲线。 种横坐标为视电阻率 a 7. Reservoir 储集层:在石油工业中,储集层是指具有一定孔隙性和渗透性的岩层。例如油气水层。 8. increased resistance invasion 高侵:当地层孔隙中原来含有的流体电阻率较低时,电阻率较高的钻井液滤液侵入后,侵入带岩石电阻率升高,这种钻井液滤液侵入称为钻井液高侵,R XO

《油田化学》复习题及答案-84701426571424257

一、名词解释。 1.铝氧八面体:一个铝原子与六个氧原子构成的铝原子在中间,氧原子在六个顶点的八 面体结构。 2.晶格取代:晶格中发生离子取代而晶体结构不变。 3.速凝剂:缩短水泥浆凝固时间,加速硬化过程,可以缩短开钻时间,减少失水,防 止气窜。 4.表面活性剂:少量存在就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5.乳状液:一种液体以细小液滴分散在另外一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中所形成的分散体系, 称为乳状液。 6.稠油:指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的粘度超过100MPa.S原油。 7.双液法调剖:向油层注入由隔离液隔开的两种可相互发生反应的液体,当将这两种 液体向油层内部推至一定距离,隔离液将变薄至不起隔离作用,而这两种液体就可发生反应,产生封堵地层的物质。 8.取代度:指在纤维素分子每个链节上有三个羟基,羟基上的氢被取代而生成醚的个 数。也称作醚化度。 9.冻胶:就是高聚物分子在外界条件作用下相互联结而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在网状结 构的孔隙中填满了液体。 10.油井结蜡:在采油过程中,由于地层温度压力降低以及轻质烷烃的逸出,溶解在原油中 的石蜡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并依附在油管壁、套管壁、抽油泵以及其它采油设备上,形成蜡沉积物。 11.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12.注水井调剖:在注水井注入化学剂、降低高渗透层段的吸水量,从而相应提高注水压力, 达到提高中、低渗透层段吸水量,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提高注入水体积波及系数,改善水驱状况的方法。 13.聚合度:聚合物分子所含单体单元的数目称为聚合度。 14.单体:合成高分子的原料称单体。 15.表面活性剂HLB值:表面活性剂的亲水能力与亲油能力的平衡关系值,是一个相对的 数值,HLB值越小,亲油性越强;HLB值越大,亲水性越强。 16.稠环芳香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分别共用两个相邻的碳原子而成的芳香烃。 17.交联剂:能使线型高分子化合物产生交联的物质叫交联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