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议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

小议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

小议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
小议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

小议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

在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过程中,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十分重要,是各项征管制度和措施能否顺利落实到位的关键环节。自税收管理员制度推行以来,各地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管理员考核制度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实践,谈谈个人对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的思考。

一、看法和认识

科学的税收管理员考核评价体系,应体现考评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考评的范围和指标设置、考评的具体方法和手段、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办法等几方面内容,要把握好以下原则:第一,考评的指导思想要突出,目的要明确。为了更好地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必须建立税收管理员考核评价体系,考评的指导思想要围绕税管员制度展开,能够准确体现各级领导机关意图。考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和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征管质量、及时查错补漏、完成任务的目标,而不是单纯的扣分扣款和责任追究。要以人为本,把强化考核与做好思想政治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考评内容要完整,指标设置要科学。由于税收管理员承担着所有纳税人的日常管理任务,其业务范围几乎覆盖了税收的全部。税收管理员的考评内容应涵括整个税收业务的全过程,在考核指标设置方面,要尽可能切合实际,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

平、纳税人整体素质、税务干部业务水平相适应,设置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指标,而不能脱离实际,将指标确定得太高。

第三,考评方法要力求多样化,手段要实现自动化。由于税收管理员的职责比较繁杂,其管理的客体——纳税人又是经常变化的,因此其考评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在时间要求上,既有定期考评,又有不定期考评;在考评范围上,既有全面检查,又有随机抽查;在考评方式上,既有室内考核,又有实地考核;在考评组织上,既有上级督导检查,又有本单位内部户查,还可以进行个人自查;在考评手段上,要充分利用全系统计算机网络硬件配置的优势,切实发挥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两权”监督考核软件功能,尽可能减少手工考核,实现考评手段自动化。

第四,责任追究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制度要跟上,考评结果要充分利用。建立税收管理员考评体系过程中,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和奖惩制度非常必要,是整个考评体系和税收管理员制度能否顺利落实的关键。对其考评结果要与公务员考核、年终评先、干部职位晋升、能级制等结合起来,形成“多轮驱动”效应,营造创先争优、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各级对税收管理员的考评认识不一,目的不明确。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片面强调考核作用,忽视了政治思想和“人本管理”,挫伤了人员的积极性。另一种是认识不到加强考核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方面的作用,过分依赖思想政治和“人

本效应”,考核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和工具,造成权责不明,致使对税收管理员的考评有时会脱离基层实际情况。

(二)考评内容不完整,指标设置尚有不切合实际的地方。目前,很多地方的考评仅仅局限于税收管理员,而对其他承担信息采集、调查分析职能的税收业务岗位没有纳入考核范围,在指标设置方面,突出表现在一是部分考核指标脱离了实际,二是部分考核指标可操作性不强,实际考核中容易流于形式,三是一些考核项目和指标设置脱离了基层税收管理员的实际情况。考核项目设置太多太细,不少指标要求太高,造成税收管理员感觉不适应。

(三)考评方法单一,计算机考核面较窄。目前,各级税务机关对基层税管员采取人工考核,一是没有真正解决人工考核随意性较大、“水分”较多,缺乏公正、公平等问题,二是由于基础数据不准确和考核软件不完善等原因,目前系统内错误数据较多,计算机考核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四)岗责不明确,责任追究难以实施。一是相当一部分税务干部不能适应税收管理员岗位的要求,短期内素质难以提高,造成一人兼几个岗位甚至干几个人的现象,难免出现“鞭打快牛”、岗责不清等问题。二是信息采集不准确,责任追究无法落实。目前,除了税管员采集部分涉税信息外,办税大厅和各级征管、计会、税政等部门都有信息采集职责,但是具体的考核却落实在税管员身上。另外,还有一些考核指标如滞纳金加收率、税

款入库率等实际上是各部门共同配合完成的,仅仅对税管员进行考核和追究显然不公平。

(五)重考核轻评价,考评结果没有充分应用。目前,在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一般采取通报、排名次的方式,对存在问题如何整改,整改效果怎么样,却很少有人过问。当前的考评基本上是就指标谈指标,就数字看数字,不能从纵向、横向和滚动等方面对各个单位、各个税管员的业绩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考核结果和问题通报实际上反映的都是一些共性问题,针对性不强,难以引起基层警觉。

三、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认识,合理定位各级

机关考评职责。一是各级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税管员考评,要切实转变职能,将重点转移到督导、调研、考评、服务上来。二是要教育和引导税务干部正确对待目标考评,营造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考评环境。

(二)突出重点,完善考评指标体系设置。笔者认为,对税管员的考评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进行:一是税源控管能力,看是否有漏征漏管;二是企业申报纳税质量,看是否少征税款;三是看政策执行,看是否违反税收政策;四是作风,看是否有损税务形象。对税管员的考评应从信息采集出发,建议各级税务机关在认真分析有关经营指标对税收影响的基础上,从重点指标的准确性、完整性来考核其业绩。

(三)运用多种考评方法,提升考评质量和效率。一是要充分发挥互查作用,加强对税源控管能力考核,尽可能避免人工考核“水分大”、打“人情分”的弊端;二是充分发挥明查暗访作用,对明查暗访项目尽可能精简,以考评税管员作风、勤政廉政、服务水平为主,兼顾考核税源控管率。三是加强计算机信息数据考核,审核、甄别信息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性。

(四)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分析、评价税收管理员。分析、评价税管员质量,不仅仅要看所管片段或行业的考核指标高低,还要将该项指标与以前历史数据相对比,看其在某一期间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对其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考核应注重纵向分析,进行历史同期对比,建立能够反映其业绩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而不仅仅进行横向比较或简单的排名次。

机关考评职责。一是各级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税管员考评,要切实转变职能,将重点转移到督导、调研、考评、服务上来。二是要教育和引导税务干部正确对待目标考评,营造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考评环境。

(二)突出重点,完善考评指标体系设置。笔者认为,对税管员的考评主要围绕四个方面进行:一是税源控管能力,看是否有漏征漏管;二是企业申报纳税质量,看是否少征税款;三是看政策执行,看是否违反税收政策;四是作风,看是否有损税务形象。对税管员的考评应从信息采集出发,建议各级税务机关在认

真分析有关经营指标对税收影响的基础上,从重点指标的准确性、完整性来考核其业绩。

(三)运用多种考评方法,提升考评质量和效率。一是要充分发挥互查作用,加强对税源控管能力考核,尽可能避免人工考核“水分大”、打“人情分”的弊端;二是充分发挥明查暗访作用,对明查暗访项目尽可能精简,以考评税管员作风、勤政廉政、服务水平为主,兼顾考核税源控管率。三是加强计算机信息数据考核,审核、甄别信息数据的真实、完整、准确性。

(四)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分析、评价税收管理员。分析、评价税管员质量,不仅仅要看所管片段或行业的考核指标高低,还要将该项指标与以前历史数据相对比,看其在某一期间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对其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考核应注重纵向分析,进行历史同期对比,建立能够反映其业绩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而不仅仅进行横向比较或简单的排名次。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方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我们侧重从企业整体层面制定风险战略、完善内控体系、设计风险管理流程和组织职能等。我们帮助企业搭建风险管理的综合架构,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将帮助企业达到以下目标: ·从企业战略出发,统一风险度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策略 ·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将所有风险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面 ·形成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系统,为风险的实时有效监控和应对提供依据 ·避免企业重大损失,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使所有企业利益相关人了解企业的风险,满足股东以及监管机构的要求 ·形成一套自我运行、自我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 风险评估 系统辨识客户企业面临的风险,将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影响。 ·统一的风险语言 ·确定风险列表和坐标图

·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 ·明确风险的价值 · 风险管理诊断 评估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诊断对于重大风险管理的应对手段,把握企业了解当前的风险管理现状,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案。 ·评估核心风险的管理状况 ·满足合规的要求 ·找出风险管理现状与最佳管理实践之间的差距 · 风险战略设计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引入量化分析工具,确定风险偏好和承受度,设计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管理战略。 ·确定风险管理指导方针 ·确定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度 ·确定企业整体风险模型 ·确定风险预警体系 · 风险文化建设 统一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语言,培养企业员工的风险责任感,建设与企业风险战略相符合的风险文化。 ·普及风险管理知识 ·强化全员风险意识

税收管理与实务考试题(附完整答案)

1增值税的课税对象是()。 A.流转额B.增值额C.理论增值额D.法定增值额 参考答案:B 2按照现行规定,下列各项中必须被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的是()。 A.年不含税销售额在30万元以下的从事货物生产的纳税人 B.年不含税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从事货物批发的纳税人 C.年不含税销售额为100万元以下,会计核算制度健全的从事货物零售的纳税人 D.年不含税销售额为90万元以上,会计核算制度健全的从事货物生产的纳税人 参考答案:C 3下列不属于我国增值税纳税义务人的是()。 A.个人B.外国投资企业C.会计制度不健全的企业 D.在境外提供修理修配劳务的企业 4 某一般纳税人同时销售适用不同税率的货物,而且还兼营单独核算的非应税劳务行为,则对非应税劳务销售额应()。 A.从高适用税率计征增值税B.从低适用税率计征增值税 C.按适用的税率征收营业税D.免征营业税 5 下列各项中,视同销售计征增值税的情况有()。 A.将购买的货物用于免税项目 B.将购买的货物用于职工福利和个人消费 C.购买的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 D.将购买的货物用于投资或无偿赠送他人 6下列属于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的有() A.电话局提供电话安装的同时销售电话机 B.建材商店提供建材的同时也提供装饰装修服务 C.塑钢门窗店销售产品并为客户加工与安装 D.汽车制造厂及生产销售汽车又提供汽车修理服务 参考答案:C 7纳税人销售下列货物适用17%的税率的是()。 A.自来水B.报纸C.农膜D.电视机 8某电脑公司(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6年10月销售给某商场100台电脑,不含税价为每台5000元,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双方议定由电脑公司送货上门,商场支付运输费2000元(电脑公司开具普通发票)。当月电脑公司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为65000元。电脑公司当月应纳增值税为()。 A. 7649. 57元 B.20000元 C.20290.60元 D. 20340元 参考答案:B 9某一般纳税人购进的原材料发生非正常损失,其成本价85万元,其中免税农产品15万元,应转出的进项税是()万元 A.14.45 B.14.14 C.13.85

浅谈国家税收制度的改革

浅谈国家税收制度的改革 浅谈国家税收制度的改革 我国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国税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必须以和谐民生为目标。改革开放30年来,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我国税收制度日臻完善。改革开放初期的税制改革是以适应对外开放需要,建立涉外税收制度为突破口的。后来,又先后分两步实施国营企业“利改税”改革,把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以税收的形式固定下来。1994年,国家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成效最显著、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税制改革。这次改革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积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制体系。 一、不断创新思想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杠杆之一。税收工作不能就税收论税收,必须把税收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考虑,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过去,我们的税收观念比较单一,偏重于强调完成税收收入任务,发挥税收调控经济、促进科学发展方面滞后于现实要求。加快发展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各级的思想解放不深入,观念认识跟不上;面前的机遇认不准,抓不住;面临的形势看不清,吃不透。这就可能丧失一个又一个的发展机遇。所以,观念更新的任务十分紧迫,既要做好“破”的工作,又要积极开展“立”的探索。要破除求稳怕乱的思想,树立紧跟形势发展的时代紧迫感,找机遇,抓机遇,抢机遇,把各种机遇转化为国税

建设的动力;要破除自我满足、自我感觉良好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的思想观念,树立差距意识和忧患意识,找差距,查不足,确定新的起点,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奋发有为的精神;要破除只囿于自我发展、自我评价的思想,树立全面发展和全面竞争的意识,不断地审视周围的发展环境和竞争动态,保持“爬坡”状态,形成自我加压的态势,只有奋进才不致于后退。 二、强化基础管理 健全税收岗责体系。优化简化流程,建立普遍适用的业务操作规程,促进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制衡,有效解决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规范流程节点设置。做到受理、调查、核批在股室间严格分开;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跟踪监测,及时分析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异常举动,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一旦发现疑点,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把可能存在的执法风险消除在萌芽之中;改进所得税管理方法。要加强分类管理,对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着重抓好规范收入确认、税前扣除两大环节;对一般税源企业突出行业评估,要完善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加强所得税的后续管理,全面提升所得税管理水平;强化涉外税收和出口退税管理。要认真分析涉外税收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把握国际税源流动规律,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涉外企业申报、纳税评估、税务审计、日常控管、与反避税融为一体的跨国税源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反避税工作的新领域。同时,加强出口退税管理,完善征退联动机制,简化优化退税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支持出口企业发展的同时防范管理风险。

税收征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税收征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新税制施行后,各地税务机关从自身税收征管实际出发,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税制的有效运行,巩固税收征管改革的成果,堵塞征管漏洞,本文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税收征管;纳税申报;稽查制度 1994年税制改革后,国家税务总局适时提出了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建立“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的税收征管模式的要求。经过几年的运行,新的征管模式的作用和成效已初步显现,税收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偷逃骗税得到了一定遏制,税收收入连年超额完成,强化征管的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但在征管模式转换中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一) 《税收征管法》本身存在的问题 《税收征管法》实行以来,在加强税收征管,打击偷、逃、抗、骗税行为,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税收保全措施只用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对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或对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不能适用该措施。根据第二十七条规定强制执行措施只适用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其他纳税人则不适用。可见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措施的客体过窄,只适应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发生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的行政单位、非盈利性质的事业单位、税务机关就不能采取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措施。这种规定影响了税法的刚性和税收的效率,致使税务机关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偷、欠的个人所得税款无能为力。 (二) 税收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1994年国、地税两套税务机构分设后,全国税务系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突破旧框框大胆进行征管改革。深圳市地方税务局率先在全国实行征管查三线分离、取消专管员管户的“保姆式”征管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综合全国税收征管改革的实践,有几个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主要有: 1.管事不管户,管理出现空档按照统一登记、集中征收、分类检查“三线分离”的征管体制,将税款征收任务下达给征收分局,查补税款的任务下达给检(稽)查分局。表面上看,征收分局任务确实很重,管户很多,管事也不少。但由于执法权限有限,担负征收重任的征收分局却是管事管不了户,纳税人的基本状况、财务核算等只能从计算机中获得,管户也只是依靠电子手段催报催缴,其余变成盲区。检(稽)查分局由于压力不大,形成了年初抓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要做好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原则指导下开展具体工作。 1.战略一致原则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首先要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要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与企业在市场的定位相协调。如果企业发展战略是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则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重点也应当放在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如果企业发展战略是从硬件产品逐步转向硬软件相结合、物联网领域,则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也应当向软件著作权、互联网、物联网等方面倾斜。 2.成本收益原则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要充分考虑成本与收益。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控制人力、财务和时间成本等。不计代价和成本的风险控制不符合市场规律。对于可能严重危害企业经营的重大风险,应当从严处理,做到最大限度的排除。以新产品上市前的知识产权风险排查为例,对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由于产品涉及的技术广泛,对所有技术点都做排查,经济成本巨大,时间成本高昂,会影响产品上市时间,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

对此,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排查策略,重点放在新技术、产品宣传中的卖点、产品辨识度高的部分;知识产权风险排查的地域范围放在主要市场国家和知识产权高风险国家的交集。 3.前瞻性原则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要做到未雨绸缪。企业需要对知识产权风险有预见性,提前做好风险排查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好应对预案。如果企业意欲开拓海外市场,应当提前做好海外商标申请工作,对于重要技术和产品要提前做好专利布局,包括自主申请专利、从外部购买专利或者获得专利许可,消除专利壁垒,同时防止他人设置新障碍,限制新技术、新产品的改进和发展。如果行业内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阶段,竞争对手利用知识产权诉讼打击企业的可能性是极高的,企业就要做好应诉准备和反击策略。如果企业采取主动出击策略,则需要明确诉讼目的与目标,再制订周详的诉讼计划,同时要防止竞争对手的反击。 4.普遍性原则 知识产权风险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因此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要普及到各相关部门,知识产权风险管理部门需要与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提高全员的知识产权风险意识,包括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因为他们日常工作都可能面临知识产权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管理部门可以牵头组织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培训,提高全员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可以通过制订和执行各类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奖惩制度引导、鼓励广大员工做好

税收风险管理体系规划设计纲要(第一部分)

税收风险管理体系规划设计纲要 第一部分税收风险管理的意义与架构设计 税收风险是贯穿于税收工作全过程的客观存在。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全面分析纳税人税法遵从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纳税人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税收风险,合理配置税收管理资源,通过风险提醒、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反避税调查、税务稽查等风险应对手段,防控税收风险,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提升税务机关管理水平的税收管理活动。税收风险管理是一项需要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在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建立机制、厘清职责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改革和完善。 1.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准确把握和有效运用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对于税收工作意义重大。 第一,税收风险管理是现代税收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国际通行做法,是完善我国税收管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实现税收现代化的有效举措,是构建科学严密税收征管体系的核心工作。

第二,税收风险管理是税收征管改革的突破口,实施税收风险管理,就是要把有限的征管资源优先配置到高风险领域和大企业税收领域,实现税源管理专业化,推动服务管理方式创新和税收管理体制变革。 第三,税收风险管理是完成组织收入目标的重要抓手,开展税收风险管理,通过风险分析识别,有助于找准税收漏洞,有效实施风险应对,促进税收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1.1税收风险管理是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国税总局出台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描绘了构建科学严密税收征管体系的宏伟蓝图,为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指明了道路。以税收征管信息化平台为依托、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推进征管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实现外部纳税遵从风险分级可控、内部主观努力程度量化可考的现代税收征管方式,是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方向。 1.2税收风险管理是促进纳税遵从的根本途径 通过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对纳税人实施差别化精准管理,对暂未发现风险的纳税人不打扰,对低风险纳税人予以提醒辅导,对中高风险纳税人重点监管。为愿意遵从的纳税人提供便利化办税条件,对不遵从的纳税人予以惩罚震慑,将从根本上解决纳税人不愿遵从或无遵从标准的问题,提

最新税务管理员试题

、单项选择题税务管理员 1、税收管理员的权利,即国家税收法律、法规以赋予税收管理员( B )的形式确认税收管理员在日常征收管理过程中,能够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并要求他人相应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 A、义务 B、权利 C、权利和义务 D、权限 2、税收管理员发现所管纳税人有偷税或发票违法行为的,应向所在( B )部门提出管理建议。 A、办税服务厅 B、税源管理 C、税款征收 D、税务稽查 3、税务机关直接面向纳税人的部门或机构是指( B )。 A、税收法律救济部门 B、办税服务厅 C、税务检查部门 D、税源管理部门 4、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 D )日内,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及其使用说明书,报送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备案。 A、 3 B、 7 C、 30 D、 15 5、关于调账检查,调取当年账簿进行检查的,税务机关必须在( A )日内退还所调取的账簿资料。 A、30日 B、3个月 C、45日 D、60日 6、下列有关纳税评估概念的表述错误的是( A )。 A、纳税评估的主体是税务机关和纳税人 B、纳税评估的法律依据是税收法律和法规 C、纳税评估的核心是对纳税人的申报资料进行申报稽核 D、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管理的一种管理手段 7、税务机关对偷税行为,追征所偷税款的期限为( D )。 A、二年 B、五年 C、十年 D、无限期 8、税务机关对抗税行为,追征所抗税款的期限为( D )。 A、二年 B、五年 C、十年 D、无限期 9、下列对象不适用税收保全措施是( C )。 A、企业 B、个体工商业户

C、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 D、企业的分支机构 10、税务机关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须经( B )批准。 A、税务所长 B、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 C、县级税务局(分局)农村分局长 D、省以上税务局局长 11、纳税人有( A )情形的,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并依法缴清税款。 A、合并、分立 B、变更经营范围 C、变更法人代表 D、变更财务人员 12、关于税务机关行使代位权和撤消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须向人民检查院申请 B、须向公安局申请 C、须向人民法院申请 D、直接行使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我国同外国签订的有关税收的条约、协定的法律效力高于《税收征管法》 B、我国同外国签订的有关税收的条约、协定的法律效力等于《税收征管法》 C、《税收征管法》高于我国同外国签订的有关税收的条约、协定的法律效力 D、《税收征管法》与我国同外国签订的有关税收的条约、协定,《税收征管法》制定在先 14、《税收征管法》规定,纳税人有欠税情形而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的,应当向抵押权人、质权人说明( C )情况。 A、债务 B、财产 C、欠税 D、债权 15、税务机关将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变价抵缴税款时,无法委托拍卖或者不适于拍卖的,税务机关( B )责令纳税人限期处理。 A、不能 B、可以 C、在征得法院同意后,可以 D、在征求相关债权人意见后,可以 16、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他的法定代表人需要出境的,在出境前未按照规定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的,税务机关( B )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A、不可以 B、可以 C、在征得公安机关同意后可以 D、在征得法案同意后可以 17、下列检查中,超越《征管法》所赋予税务机关权限的是( D )。 A、到车站检查纳税人托运应纳税货物的有关单据 B、到机场检查纳税人托运应纳税商品的有关单据 C、到邮政企业检查纳税人邮寄应纳税货物的有关凭证 D、上路检查纳税人所运输的应纳税商品、货物 18、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税务机关可以查询( A )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

有人曾将税收体系比作金字塔

有人曾将税收体系比作金字塔,纳税服务工作就是整个金字塔的基础,它涉及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我国纳税服务开展的时间比较晚,纳税服务的理论研究相对落后,纳税服务的实践还处于探索阶段,纳税服务形式多于实质,同时税务机关之间职能特性各有差异(如征管和稽查的职能不同等),区域经济文化体制的差别,使得特色税收服务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特色税收服务文化建设的目标 税务形象是税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税务人员的精神风貌、政治业务素质与服务效能的整体水平,反映了社会公众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认同程度。特色税收服务文化的建设目标就是要树立良好的有特色的深受社会公众认同的税务形象。基于此,税务机关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以德治税”原则,把税收服务文化建设渗透到整个税收管理活动中,更好地满足人性化需求,进一步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服务制”,倡导“一窗式”,“一站式”服务、微笑服务、特色服务,形成具有浓厚“人情味”行业特色的先进管理文化。一方面要牢固树立服务的思想,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办税服务厅建设,优化办税环境,提高服务水平,让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能享受到文明、便捷、高效和公开透明的纳税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依法治税,从严治队,整治和规范税收秩序,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最终在内部实现上级与下级,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外部实现与纳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规范统一、优质高效、纳税人满意度和纳税遵从度较高且具有自身特色的纳税服务体系。 二、特色税收服务文化建设的思路 2010年是纳税服务落实年。税务总局局长肖捷在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推进纳税服务全局性、系统性和基础性建设,建立健全以办税服务厅、12366纳税服务热线和税务网站为载体的平台建设体系、以满足纳税人合理需求为导向的业务体系、以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为目标的绩效评价体系,努力打造服务型税务机关。这就为我们构建特色税收服务文化指明了方向。推进纳税服务向全局性、系统性、基础性特色性纵深发展,从而达到建设特色税收服务文化,实现以先进文化武装人,以税收理论充实人,以正确思想引导人、以良好制度管理人、以行为文化激励人的目的,进而达到促进税收征管的最终目标。其思路之我见概述如下: (一)建设特色税收服务文化的核心是树立正确的纳税服务观。纳税服务观即树立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理念,这也是“人文关怀”的必然要求。基于此,要牢固树立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着眼于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强化服务意识,更新服务理念,健全服务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形式。 (二)建设特色税收服务文化的关键是构建三大体系:精神文化体系、制度文化体系、行为文化体系。 1、创建精神文化体系。 精神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特色优质服务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理念。我国很多大型国有企业如银行、电信、邮政、保险等都纷纷实施精神文化战略,并以精炼的语言表达,如“中国建设银行,建设现代生活”,“中国联通,情系中国,联通四海”等,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不仅激励了本部门的员工,而且作为一种公共理念深入人心。税务部门虽然不是企业,但税收工作同样需要得到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因此税务部门很有必要借鉴这一作法,提炼精华语句,如“同心汇聚,服务民生”,并在媒体和社会上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耳熟能详,进而达到更高层次、更深意义上的税收服务文化文化建设效果。服务没界限,文化能共鸣。建设特色税收服务文化既能彰显税务机关个性职能,更能协调征纳双方

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控制 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公司运行和基金管理的风险控制,把风险控制作为公司可持续发 展的基石。经过不断摸索、学习和实践,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逐步建立起了适合公司有序运行和基金有 效管理的风险控制体系。 (一)公司运行的风险控制 包括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两个方面。整体看来,两大体系严谨齐备,相得益彰,能够切实发挥风 险控制的作用。 制慶体系 1.组织体系 纽织体系

组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董事会层面设立合规控制委员会和督察长。合规控制委员会包含独立董事和非独立董事。主要职能为:制定公司的风险控制政策和目标;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公司的规章制度、经营管理、基金运作、固有资金投资等进行的合法合规性行审查,岀具审查意见,上报董事会,并督促整改;审议投资决策委员会和督察长上报的文件;审议基金投资、关联交易、业务合作等风险预测报告等。督察长配合合规控制委员会的执行,对董事会负责,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合规控制委员会的授权进行工作。 第二层次,在公司经营层面设立风险管理小组、投资决策委员会和监察稽核部。风险管理小组对公司在经营管理和基金运作中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评估,全面、及时、有效地防范公司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投资决策委员会研究并制定基金资产的投资策略,对基金的总体投资情况提岀指导性意见,从而达到分散投资风险,提高基金资产的安全性的目的;监察稽核部独立于公司各业务部门和各分支机构,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各岗位、各部门、各机构、各项业务中的风险控制情况实施监督。 第三层次,公司各部门对自身业务工作中的风险进行的自我检查和控制。各部门根据经营计划、业务规则及本部门具体情况制定本部门的工作流程及风险控制措施,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

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体系.doc

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体系 摘要:为提高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规避税务风险,应构建以税务风险为导向的税务管理体系。本文分析了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企业税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1引言 现在的企业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商业经营模式,跨地域、跨国家、跨行业的多元化经营活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复杂的国际经营环境,涉及的税收事项越来越复杂。税收问题给企业价值、声誉甚至生存发展,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无论哪种企业,现代化的税务管理理念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为导向的税务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制定有效的管控措施,规避税务风险。 2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2.1税收政策变化产生的税务风险 中国正处于新一轮税制改革中,税收法律众多且变化较为频繁,企业税务人员若不能及时了解并掌握国家及地方税收政策的变化,造成少缴税、漏缴税,必然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2.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尚在发展之中,很多企业尚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不能根据税务风险的特点针对涉税事项进行有效评估,使税务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从而产生税务风险。 2.3企业经营管理者税务风险理念滞后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经营管理者重视生产、销售,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未将税务风险管理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经营利润联系起来,也没有将税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存在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事后核查,使企业承担不必要的税务风险。企业缺乏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涉税事项由普通的会计人员兼职办理,会计人员缺乏对税务政策的学习和培训,导致涉税计算申报缴纳不正确。部分企业将涉税事项交由税务中介进行处理,而税务中介很难了解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流程及涉税情况,无法对税务风险进行管理。 2.4企业税务内控管理机制未形成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内控管理机制,在风险识别、衡量、应对策略方面进行管理还处于弱势,提前防控风险方面也做得不够,导致企业在税务风险来临后处于被动地位。 3关于企业税务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建议 3.1设立专业的税务管理机构 企业内部应设置专业的税务管理机构,建立起税务风险管理团队,并配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高的管理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研究国家及地方税收政策,分析国家宏观经济动向,指导和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合法、合规地开展业务活动,参与企业战略规划和重大经营决策的税务影响分析,诚实守信、依法纳税,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一筹划、统一管理,用国家政策更好地指导企业。 3.2完善税务内部控制制度及管理流程 明确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促进税务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我们侧重从企业整体层面制定风险战略、完善内控体系、设计风险管理流程和组织职能等。我们帮助企业搭建风险管理的综合架构,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将帮助企业达到以下目标: ·从企业战略出发,统一风险度量,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应对策略 ·明确风险管理职责,将所有风险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层面 ·形成风险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系统,为风险的实时有效监控和应对提供依据 ·避免企业重大损失,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使所有企业利益相关人了解企业的风险,满足股东以及监管机构的要求 ·形成一套自我运行、自我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 风险评估 系统辨识客户企业面临的风险,将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影响。 ·统一的风险语言 ·确定风险列表和坐标图 ·确定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 ·明确风险的价值 · 风险管理诊断 评估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整体水平,诊断对于重大风险管理的应对手段,把握企业了解当前的风险管理现状,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案。 ·评估核心风险的管理状况 ·满足合规的要求 ·找出风险管理现状与最佳管理实践之间的差距 · 风险战略设计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并针对不同的风险,引入量化分析工具,确定风险偏好和承受度,设计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管理战略。·确定风险管理指导方针 ·确定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度 ·确定企业整体风险模型 ·确定风险预警体系

风险文化建设 统一企业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语言,培养企业员工的风险责任感,建设与企业风险战略相符合的风险文化。 ·普及风险管理知识 ·强化全员风险意识 ·建立道德诚信准则 · 风险管理规划 帮助企业制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并协助客户将总体规划分解落实,明晰每步的工作内容和里程碑。 ·明确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 ·确定预期效果与评估标准 ·确定实施的步骤 ·确定组织方式 ·确定资源配置方案 · 风险流程设计 基于企业现有的内控流程,结合已评估出的风险,找出流程中的关键风险控制点,梳理并细化具体控制内容,修改制度,增加监控指标,强化业务和管理流程中的内部风险控制。·协助业务和管理流程再造 ·公司整体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优化重大投资决策、财务报告、衍生产品交易流程 ·建立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系统 ·制定风险管理手册 · 组织职能设计 在企业内部管理职能的基础上,融合风险管理对岗位职责的要求,设计企业不同层面的风险管理组织职能方案和相应的职责要求、人员能力框架,补充和完善关键的考核内容和激励机制,构成风险管理有效运行的保障架构。 ·协助认定董事会、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权限 ·明确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 ·明确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分工协调

税收管理精品练习题

《税收管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下列哪些纳税人可以不办理税务登记(A )。 A.公民个人B.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 C.个体工商户D.企业在外地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 2.税务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为( A )。 A.县以上(含本级)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 B.县以上(不含本级)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 C.市以上(含本级)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 D.市以上(不含本级)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 3.兴业科技公司于2010年12月8日首次发生营业税扣缴义务,则其应该在( C )之前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税款扣缴登记。 A.2010年12月23日B.2010年12月31日 C.2011年1月6日D.2011年1月31日 4.企业增设分支机构需办理( B )。 A.设立税务登记B.变更税务登记C.报验税务登记D.注销税务登记5.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 D )日内,持有关证件向原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A.10 B.15 C.20 D.30 6.纳税人的住所或生产、经营场所变动但不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需办理办理(B )。 A.设立税务登记B.变更税务登记C.停、复业登记D.注销税务登记7.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其他机关予以撤销登记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被撤销登记之日起( B )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A.10 B.15 C.30 D.45 8.在办理外出经营报验登记中,税务机关按照( A )的原则,核发《外管证》。 A.一地一证B.一地多证C.多地一证D.多地多证 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称为( B )。 A.纳税人B.扣缴义务人 C.代扣代缴税款义务人D.代收代缴税款义务人 10.在停、复业登记管理中,纳税人的停业期限不得超过( D )。 A.三个月B.半年C.九个月D.一年 11.某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个体工商户决定终止生产经营,他需要办理( D )。 A.设立税务登记B.变更税务登记C.停、复业登记D.注销税务登记12.纳税人被列入非正常户超过( A )的,税务机关可以宣布其税务登记证件失效,其

浅议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现状与完善

浅议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现状与完善 职法律硕士学号:2013160007 姓名:段家元 摘要: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制度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1994年税制改革的要求逐步确立的,即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税收征管体制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纳税人偷逃税现象大为减少,征管模式逐步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税务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也大大加快。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新税制,强化了税收征管和税收聚财功能,保证了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但是,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相当多的实际问题阻碍着征管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在此,我就日常税收征管过程中所遇到的征管问题,结合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解决这些问题作一点探讨。 关键词税收征管税制税收法律制度 一、我国现行税收征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科层制的税务组织结构导致管理层次多。我国目前实行的科层制的税务组织机构,其主要问题就是职能部门多,管理层次多,中间环节多,造成税务机构设置的重叠和臃肿,管理职能的交叉和政出多门。在征、管、查三分离或者征管与检查两分离情况下,征收的只管征收,检查的只管检查,资源不能有效共享。 (二)税收征管信息不能共享。由于一些税务机关的电子政务建设理念不同,服务定位不清,管理措施不衔接,因而不能有效实现网上跨部门的交互办公,不能实现跨行业的协调办公。国税系统、地税系统、财政、海关、公安等各部门虽然都有自己的信息,但彼此之间并不能实现共享。 (三)征税成本总量和增幅都偏大。有资料显示,1996年我国的征税成本率(一定时期税务机关费用支出占同期税收收入的比例)

投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集团公司投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的实践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飞黄腾达集团是一家投资性企业集团,业务涉及房地产、环保新能源、矿业、传媒、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下设地产集团、环保新能源集团、矿业集团、传媒集团等多个集团企业,投资是飞黄腾达集团发展的

主要手段。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飞黄腾达集团越来越认识到,要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率,就必须加强风险管理。为此,飞黄腾达集团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遵循以合法合规为前提、以制度为本、“管人”与“管事”相结合及权力制衡原则,建立了一整套贯穿于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投资风险管理体系。 一、飞黄腾达集团投资风险管理体系介绍 (一)事前投资风险管理 1.投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飞黄腾达集团根据“专业管理、层级控制、权责明确”的指导思想,分别从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两个层面构筑了投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在集团公司层面,飞黄腾达集团建立健全了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依法履行职责,形成高效运转、有效制衡的监督约束机制。董事会下设投资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及审计委员会,并在总部设立投资发展事业部,履行投资风险管理的有关职责。在子公司层面,各子集团参照飞黄腾达集团总部投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设计并结合自身的情况,建立了本集团的投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2.投资风险管理文化。在构建公司投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过程中,飞黄腾达集团一直致力于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促进投资风险管理水平、员工风险管理素质的提升,保障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如将风险管理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在内部各个层面营造风险管理文化氛围;将风险管理文化建设与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相结合;建立重要人员岗前风险管理培训制度等。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为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和适应加入WTO后金融监管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构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模式与战略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建立在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和业务管理模式基础上的,不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设置、职责划分等不尽相同,但其总体设计有相似之处。国际主流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保障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建立全面垂直的风险管理体系;每项业务都要经过风险经理和业务经理共同审查的平行作业;实施矩阵式风险报告线路等。 根据自身风险偏好,我国商业银行确定全面风险管理的战略可包括: 建立与业务发展协调的风险管理战略。应使风险管理战略和业务发展战略相适应,建立风险可承受范围内的发展目标。应防止片面追求高速的发展数字或不切实际的发展水平,要最终使业务具有可持续发展、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的特征。 建立受资本约束的风险管理战略。资本资源对业务扩张具有硬约束,应实施严格的资本约束风险管理战略,防止由于规模盲目扩张导致高风险资产急剧增加以及非预期损失没有相应资本覆盖而造成银行风险不断积累,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要严格按照监管当局和新巴塞尔协议要求,在确保资本充足率的前提下,转变经营思想,从以往只注重规模扩张转变为注重投入产出实际效益的衡量上来,加大对资本回报率等指标为核心内容的考核力度,把有限的资源向重点业务和效益好的业务倾斜,确保银行业务发展与资本的补充速度、可能性及成本相匹配。 建立有效覆盖损失的风险管理战略。应严格控制和消化银行因承担风险而面临的潜在损失,其中预期损失必须以审慎的拨备计提形式被计入银行经营成本,非预期损失必须由经济资本来覆盖。该战略可通过强化拨备工作管理和尽快实施经济资本考核管理体系来实现。 原则及思路 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原则包括: 分层管理原则。即将风险管理的决策、管理、操作职能分别赋予不同层次的机构,形成金字塔型的组织架构。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即对风险管理的决策和宏观管理层面进行集中统一,统一全行的风险管理政策、制度、程序,而对风险管理的微观操作层面实行分散化管理。 风险管理关口前移原则。将风险的日常监控职能直接设置到业务经营部门内,使风险管理更贴近市场,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控制风险,体现风险管理与业务管理平行作业的特征。 兼顾先进性与现实性原则。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时,既要借鉴国际主流商业银行

税收管理员试题答案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在线测试 1.某企业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总额为200万元,本年度实际发放工资180万元。该企业本年度的税前会计利润为2000万元,如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采用应付税款法,则该企业本年度的应交所得税为()万元。 A.660 B.653.4 C.666.6 D.600.6 [正确答案:A ] 2.采用递延法进行所得税核算时,"递延税款"账户的借方反映()。 A.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本期转销的对纳税影响的借方金额B.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本期转销的对纳税影响的贷方金额C.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本期转销的对纳税影响的借方金额D.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纳税所得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以及本期转销的对纳税影响的贷方金额[正确答案:B ] 3.某企业每月月末将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该企12月31日各损益类科目转账后,"本年利润"科目贷方余额为55000元,该余额反映()。 A.本年度12月份实现的净利润 B.本年度全年实现的净利润 C.本年度12月份实现的利润总额 D.本年度全年实现的利润总额 [正确答案:B ] 4.企业的净利润是()后的余额。 A.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 B.利润总额减去利润分配总额 C.营业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 D.利润分配 [正确答案:A ] 5.企业基本生产工人的劳动保险费,应当计入()。 A.制造费用 B.生产成本 C.营业外支出 D.管理费用 [正确答案:D ] 6.企业计入"管理费用"的税金有()。 A.营业税 B.消费税 C.增值税 D.印花税 [正确答案:D ] 7.下列各项中,应列作管理费用处理的是()。 A.自然灾害造成的流动资产净损失 B.固定资产清理的净损失 C.生产工人的劳动保险费 D.职工的医药费 [正确答案:C ] 8.企业年末结账后,一定无余额的会计科目是()科目。 A.本年利润 B.利润分配 C.待摊费用 D.生产成本 [正确答案:A ] 9.上级主管部门在审核企业上年度会计报表时,发现上年度将企业福利部门人员的工资8000元计入管理费用,要求企业予以调整。企业进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会计分录是()。 A.借:应付福利费8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000 B.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000贷:管理费用8000 C.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000贷:应付福利费8000 D.借:管理费用8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8000 [正确答案:A ] 10.某合资企业收到外商作为实收资本投入的设备一台,协议作价为3万美元,收到该设备时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8.24元人民币,收到该设备后发生运杂费0.50万元人民币,安装调试费1.50万元人民币.该设备的入账价

税收现代化六大目标体系)

税收现代化应该是六大体系的统一,即“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的统一体。 税收现代化六大目标体系。即: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也即“里子上的现代化”,查找当下的“六大差距”,即,“面向科学发展,服务大局有差距;面向市场经济,职能转变有差距;面向法制中国,依法治税有差距;面向科技创新,信息管税有差距;面向事业需要,人才支撑有差距;面向国际潮流,合作竞争有差距”。 以征管现代化推进税收现代化更好更快发展 2014-10-08 10:30:00 | 来源:中国税务网-湖北省阳新县地税局太子镇征收处| 作者:李名海 国家税务总局描绘的税收现代化蓝图中,提出了建立完备规范的税法体系、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科学严密的征管体系、稳固强大的信息体系、高效清廉的组织体系这六大目标,其中的征管体系以税法体系为根本,以税制体系为依据,以服务体系为基础,以信息体系为支撑,以组织体系为保障,既是有效履行税收职能、保障税制效能的重要手段,更是做好纳税服务工作,提高纳税遵从度和满意度的重要载体,科学、严密、现代化的征管体系建设在整个税收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实现征管现代化我们要做好哪些功夫呢? 一、促进纳税遵从由被动化向主动化转变 在以往的征管实践中,征纳双方的法律地位存在明显的不对等现象,纳税遵从成了纳税人对税务管理人员的被动服从。因此必须促进征纳双方地位平等,合理划分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一是明确纳税人在税收管理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纳税人主动、负责的自我评价、自主申报机制,由纳税人对自我评价和自主申报的结果承担法律责任;二是建立纳税人风险提醒、信息发布、结果追踪制度,对一般性的风险由纳税人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进行自查整改,有效规避税务管理的风险性,充分体现纳税遵从的主动性。 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税收的最终实现.

心得体会:税收征管体制的根本性改革(最新)

心得体会:税收征管体制的根本性改革(最新)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国税地税合并备受关注。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这意味着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实行国地税机构分设24年之后,中国税收征管体制迎来了再次重大改革。这一重大变革对于构建优化高效统一的税收征管体系,夯实国家治理的财力基础,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税收征管机构从分设到合并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变迁,可以说每次重大变革都是由当时的客观情况决定的,是时势推动的结果。 先看1994年分税制改革。改革开放后,中央实行了向地方政府放权让利的各种财政包干制,这一改革大大调动了地方的发展积极性,但同时也造成了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1993年降到了历史最低的22%。中央宏观调控所需财力严重弱化,甚至一度出现了中央财政向地方财政借款的现象。1993年7月,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全国财政会议上首提分税制,并于1994年推行。在当时背景下,很难将省级以下隶属于地方政府的税务部门直接转变为中央垂直管理的税务机关,而如果仍继续由地方税务机关来为中央和地方筹集收入,在央、地间财政关系没有彻底理顺的情况下,要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几乎不可能。因此,1994年分税制改革时,借鉴国际经验,在征管体制上在各地分设国税和地税两套税务机构,前者隶属于中央,后者隶属于地方,独享的税种各自征收,共享的税种视情况划分征收。 国地税机构分设调动了中央和地方的双重积极性。机构分设后,随着新税制的顺利实施,我国税收收入逐年快速增长,中央财政收入占比迅速上升,从1993年的22%迅速提升至1994年的55.7%,显著提高了中央宏观调控所需的财力。但在运行过程中,国地税机构分设的税收征管体制的弊端也越发明显,包括国地税机关之间征管职责不够清晰、执法不够统一、机构设置重复、纳税人办税不够便利、税收征纳成本高等。 在这个大背景下,再看2018年的国地税机构合并,我们就不难理解其必要性。其一,“营改增”的全面推行加剧了国地税机构合并的必要性。2016年5月1日“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