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声对急性胆囊炎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超声对急性胆囊炎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超声对急性胆囊炎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超声对急性胆囊炎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超声对急性胆囊炎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相对于急性胆囊炎早期诊断的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自2013年6月~12月,所收治的急性膽囊炎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均经最终病理诊断结果确认为急性胆囊炎。患者入院后给予超声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下,化脓性胆囊炎患者共计40例(66.67%),坏疸性胆囊炎患者共计20(33.33%)例,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诊断急性胆囊炎操作简单,无创伤,诊断精确度高,可进一步应用。

标签:超声;急性胆囊炎;早期诊断;价值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受胆囊管阻塞以及细菌干扰影响而产生的胆囊部位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以及腹肌强直为主[1]。有关数据显示:急性胆囊炎已成为临床实践中常见急腹症之一[2]。尽早对本病进行诊断,提高治疗干预的早期性,对于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水平的提高均有重要价值。为进一步探讨超声相对于急性胆囊炎早期诊断的价值与效果,本文选取我院近期所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超声诊断方法进行干预,取得了确切的研究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外科自2013年6月~12月,所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主诉症状为: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部分伴随存在护腹肌强直症状。60例患者均经最终病理诊断结果确认为急性胆囊炎。患者一般资料为:男性患者共计42例,女性患者共计18例,患者年龄在20~68岁,平均年龄为(43.5±

2.6)岁。51例患者给予手术治疗,9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

1.2方法患者入院后给予超声诊断。诊断仪器为阿洛卡SSD-1400型超声诊断仪。诊断探头为凸阵探头,诊断期间设定探头工作频率为3.5MHz。以右季肋部肋间以及肋缘以下位置给予常规超声检查。

1.3 观察指标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性数据进行分析。超声诊断急性胆囊炎标准为:①化脓性胆囊炎:超声诊断下可见胆囊部位增大,长径≥9.0cm,宽径≥4.0cm,胆囊壁毛糙,增厚,厚度0.6cm 以内,部分胆囊内可见回声,回声多表现为片状、点状;②坏疸性胆囊炎:超声诊断下可见胆囊部位明显增大,长径≥10.0cm,宽径≥5.0cm,胆囊壁增厚≥0.6cm,回声带表现为双层或多层属性,部分可见面向腔内、腔外隆起,部分胆囊可见周边渗液。

1.4 统计学处理本文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数资料

胆囊炎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胆囊炎的诊断检查方法有哪些 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可分为急性的和慢性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现绞痛样。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现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 一、急性胆囊炎的诊断: (1)突然发作中上阳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可有发热、恶寒、黄疽等。常因油胰餐、劳累所诱发。既往有类似发作史。 (2)右上腹压痛,肌紧张或反跳病,莫菲征阳性,有时可触及肿大之胆囊。 (3)超声检查可显示胆囊增大、壁厚、胆石光团及声影。 (4)血白细胞及中性拉细胞计数增多。 (5)除临床症状和体征外,B型超声检查往往能显示出肿大的胆囊、胆囊壁水肿增厚以及结石的影像。本病应同其他外科急腹症如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高位急性阑尾炎等相鉴别。老年人应除外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全。 (6)单纯性胆囊炎的炎症易于消退,若继续发展,约有5%的病人能发生一些危险的合并症:①化脓的胆汁流入胆总管,引起胆总管或肝内胆管的化脓性感染,甚至形成肝脓肿。 ②胆囊坏疽或坏死,导致穿孔及弥漫性腹膜炎。③胆囊周围炎与邻近的十二指肠或结肠粘连,形成内瘘。④感染经淋巴管或门静脉系统扩散至肝,继发肝脓肿。 二、慢性胆囊炎的诊断: (1)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发生于上腹部或右季肋部,呈隐痛,或向左腰背部、右肩肿区下部放射。 (2)可有径后上腹部饱胀、暖气打呢、消化不良等,多在进台油腻食物后症状明显。 (3)中上腹压痛或叩击痈,胆囊区可有压痛,可们及肿大的胆囊,也可无阳性体征。 (4)B超检查胆囊缩小,胆囊壁增厚,粗糙或服结石光团及声影。 (5)腹部x线平片显示阳性结石及胆囊钙化,胆囊造影提示胆囊缩小、变形及胆石,服囊收缩功能差或无收缩功能。 (6)十二指肠引流液有助于胆囊炎的病因诊断。

治疗急性胆囊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治疗急性胆囊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由化学刺激和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胆囊炎症。临床表现有发热、右上腹疼痛,可有轻度黄疸和血白细胞(WBC)增多等。X线摄片、胆管造影、B超、CT检查等有诊断价值。 (1)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DC)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均可轻度升高,如明显升高应考虑可能为胆囊坏死或积脓。 (2)血清淀粉酶(AMY)测定:血清淀粉酶常可轻度升高,并发急性胰腺炎时则显著升高。 (3)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可有轻度升高。 急性胆囊炎检查项: 1、白细胞(WBC或LEU) 2、白细胞分类(DC) 3、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 4、淀粉酶(AMY) 5、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 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白细胞分类(D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 【正常值】 (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 (4)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 (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临床意义】 (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2)嗜酸性粒细胞(E):①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②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B):①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②减少。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L):①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②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j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5)单核细胞(M):①增高。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②减少。无临床意义。 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百分比(%) 【正常值】 周围血液中幼稚的中性杆状粒细胞(如晚幼粒、杆状核),应为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少于4叶,为0.50~0.70(50%~70%)。 【临床意义】 (1)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中性粒细胞的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煳者。中度感染时,白细胞(WBC)数超过10×109/升时,中性杆状粒细胞大于6%,为轻度左移;大于10%,为中度左移;大于25%,为重度左移。 (2)核右移: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绸(甚者15叶)。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叶核白细胞大于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淀粉酶(AMY)(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单位/升(U/L) 【正常值】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道感染 急性胆道感染是指胆道系统内发生的急性细菌性炎症(包括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胆管炎)。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是引起急性胆囊炎的两大主要因素。引起急性胆管炎的最常见原因是胆管结石,其次为胆道蛔虫和胆道狭窄。急性胆囊炎大多预后良好,高龄患者或伴有其他严重并发症者预后欠佳。急性胆管炎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是胆道良性疾病的首要致死原因,预后欠佳。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胆胀”、“黄疸”、“结胸”、“胁痛”、“厥逆”等范畴。 1 诊断依据 1.1 临床表现 1.1.1 急性胆囊炎 症状: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开始时可为中上腹剧烈绞痛,常放射至右肩部、肩胛部和背部,疼痛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厌食等,常有轻度发热,通常无畏寒,可出现轻度黄疸。结石性胆囊炎以胆绞痛为主,非结石性胆囊炎以右上腹部持续性闷痛为主,多无明显胆绞痛。 体征:右上腹部可有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征阳性。常可扪及肿大而有触痛的胆囊。胆囊发生坏死、穿孔者,可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表现。 1.1.2 急性胆管炎 1.1. 2.1症状:急性胆管炎多有胆道结石、手术史,常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Charcot三联征(腹痛、恶寒发热、黄疸),还可伴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血压下降、昏迷等。梗阻部位位于胆管下端者,表现多较典型。梗阻位于一侧胆管或肝内者,多无明显黄疸及腹痛,而以发热、恶寒,甚至寒战为主要表现。 腹痛:多起病较急,突发上腹剑突下闷胀不适,逐渐转为持续性胀痛、阵发性绞痛,疼痛可向右肩部放射,常伴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脉数。 恶寒发热:发生于腹痛之后,约2/3的患者可在病程中出现寒战高热,一般表现为弛张热,体温多在39℃以上。 黄疸:在胆管梗阻后即可出现黄疸,如梗阻为部分或间歇性,黄疸程度较轻且呈波动性;完全性梗阻者黄疸明显,且呈进行性加深。 1.1. 2.2 体征:可有右上腹和剑突下深压痛,多无明显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如胆管内压过高,感染严重可发生胆管内胆汁外渗,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腹膜刺激征象。梗阻位于胆囊管汇合平面以下者,右上腹可扪及肿大胆囊、有压痛。肝脏肿大时,肋下可扪及肿大触痛之肝脏。梗阻位于二级以上胆管者,主要表现为肝脏不对称性肿大,肝区有压痛及叩击痛。1.2 理化检查 1.2.1 急性胆囊炎 1.2.1.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表现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可有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及血清淀粉酶也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1.2.1.2 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波:胆囊增大、壁增厚,轮廓模糊,呈双环状,胆囊内容物透声性降低,出现雾状散在的回声光点,发现结石影。 X线检查:可在胆囊区显示钙石沉着的结石影,或出现肿大的胆囊或炎性组织包块影,或胆囊周围、胆囊内有积气。 CT检查:可显示胆囊壁增厚、胆囊显著增大、胆囊浆膜下层周围组织和脂肪呈低密度环,胆囊穿孔者可见胆囊窝处有液平,增强扫描时,炎性胆囊壁密度明显增强。 1.2.2 急性胆管炎 1.2.2.1实验室检查:多有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常达20×109/L),其增高程度与感染严

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护理诊断

急性胆囊炎的术后护理 一、急性胆囊炎的主要护理诊断: (1)知识缺乏:缺乏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 预期目标:患者能说出拟行手术以及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 (2)疼痛:与疾病及手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自述疼痛减轻或可忍受疼痛。 (3)有感染的危险:与腹部切口及多种导管(引流管、尿管、输液管)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未发生感染,引流管按时拔除,切口一期愈合。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胆汁流入肠道受阻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获得足够营养摄入,体重稳定。 (5)焦虑:与手术及担心预后有关。 预期目标:患者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术前准备和术后治疗及护理。 二、急性胆囊炎的术后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变化,定时观察与记录。 2)特殊观察:注意黄疸、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的性状和量。 3)特殊护理:T型引流管的护理,注意以下几点: ①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在改变体位或活动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部切口高度,以免引流液反流。 ②观察记录胆汁的量及性状。 ③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外接的引流管和引流瓶。 ④拔管:一般术后14天,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形管。

拔管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就可以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在饭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拔管前l-2 日全日夹管,如无腹胀、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拔管。拔管前还要在X射线下经T 形管作胆道造影,造影后必须立即接好引流管继续引流2-3天,以引流造影剂,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如情况正常,造影后2-3天即可拔管。 ⑤拔管后局部伤口以凡士林纱布堵塞。1~2日会自行封闭。 ⑥拔管后1周内,警惕有无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等情况,观察患者体温、有无黄疸和腹痛再发作,以便及时处理。 4)伤口的护理:观察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如有胆汁渗漏,应以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5)协助患者排痰及早期活动,增强体质,防止并发症。 6)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控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7)饮食指导:给予低脂饮食1个月以上,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多饮水。

急性气肿性胆囊炎并胆囊穿孔超声表现一例

·病例报告·急性气肿性胆囊炎并胆囊穿孔超声表现一例 王晓玲牛晓泉 患者男,75岁。因高脂餐后恶心、呕吐、右上腹持续性疼痛17h就诊。既往有胆结石病史。查体:体温37.9?,心率96次/min,血压120/80mm Hg(1mm Hg=0.133kPa),呼吸18次/min。急性痛苦病容,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右上腹部稍隆起,可扪及一鸭卵大肿物,质中等,有明显触痛。实验室检查:WBC:16.7?109/L,中性粒细胞:0.938,RBC:4.22?1012/L,HGB:130g/L,PLT:175?109/L。超声检查:肝脾胰肾未见异常,肝内外胆管未见扩张,胆囊切面内径11.6 cm?4.9cm,胆囊颈部可见大小为1.2cm?1.3cm的结石嵌顿;胆囊腔内可见絮状等回声漂浮,后方无声影。胆囊壁明显增厚,约1.2cm(图1),其中胆囊右侧壁明显增厚伴囊壁内无回声区呈蜂窝状,壁间可见点状强回声伴彗尾征,壁厚约1.5 cm(图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增厚的胆囊壁间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提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嵌顿。经临床抗生素治疗5d,患者症状未能缓解,腹肌紧张度较前增高,右上腹压痛明显伴有肌卫。体温37.8 38.8?,WBC:10.7?109/L,中性粒细胞:0.798。复查超声:胆囊切面内径10.0cm?4.7 cm,前次超声呈蜂窝状的胆囊右侧壁明显分离,呈一大小约5.0cm?4.1cm的无回声区,无回声区内充满不均匀的絮状等回声团,与胆囊形成真、假两个腔,两腔内均可见不均匀絮状等回声及气体多层强回声漂浮,胆囊壁间可见点状强回声伴彗尾征(图3);仔细扫查,可见胆囊右侧壁分离处黏膜层回声中断约0.5cm,使分离腔与胆囊腔相通(图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胆囊壁内及壁间无回声区周边可见彩色血流信号。超声提示:急性气肿性胆囊炎并胆囊穿孔,胆囊结石嵌顿。手术所见:充血、水肿之大网膜包裹右上腹胆囊区,分离后见胆囊周围多处脓苔附着;胆囊大小约为10.0cm?6.0cm?6.0cm,囊壁厚约1.4cm,与周围组织粘连,呈严重充血、水肿状,有局限性蓝紫色坏死区;胆囊内膜穿孔直径约0.5cm,且在浆膜下形成约4.0cm?5.0cm假性瘤,内含脓液。胆囊颈扪及多个结石;抽出黄色脓液约30mL及气体5mL后行胆囊摘除术。胆总管探查未见明显异常。切除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见胆囊壁全层变性、出血、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伴小脓肿形成,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多个气体囊腔。病理诊断:坏疽性胆囊炎。 DOI: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1.10.026 作者单位:430012武汉,解放军第四五七医院特诊科(王晓玲);武汉市第五医院培训部(牛晓泉)

急性胆囊炎病人的护理要点

一、胆囊结石得临床表现 1、胆绞痛 病人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由于胆囊收缩或结石移位加上迷走神经兴奋,结石嵌顿在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引起绞痛。疼痛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呈阵发性,或者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胛部与背 部放射,可伴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因痛剧而不能准确说出疼痛部位。首次胆绞痛出现后,约70%得病人一年内会复发、 2、右上腹隐痛 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呃逆等,易被误诊为“胃病”。 3。胆囊高积液 胆囊结石长期嵌顿或阻塞胆囊管但未合并感染时,胆囊黏膜吸收 胆汁中得胆色素。分泌黏液性物质,形成胆囊积液。积液呈透明无色,又称为白胆汁、 4、其她 (1)部分引起黄疸,较轻; (2)小结石可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内成为胆总管结石;

(3)胆总管得结石通过Oddi括约肌嵌顿于壶腹部导致胰腺炎,称为胆源性胰腺炎; (4)因结石压迫引起胆囊炎症并慢性穿孔,可造成胆囊十二指肠瘘或胆囊结肠瘘,大得结石通过瘘管进入肠道引起肠梗阻称为胆石性肠梗阻; (5)结石及长期得炎症刺激可诱发胆囊癌。 二、急性胆囊炎得临床表现 1.多见于肥胖、中年以上、经产妇 2.右上腹绞痛,放射痛 3.恶心、呕吐、厌食 4.右上腹压痛、反跳痛与肌紧张 5.Murphy氏征阳性 6.体温升高,有腹膜炎存在 7.血白细胞升高 三、存在得主要护理问题

四、护理措施 1.疼痛护理2。降温护理3、维持有效呼吸 4.T管引流护理5.维持体液平衡6。营养支持7、并发症得观察与护理 8。提供相关知识9。心理护理 (一)维持有效呼吸 1、加强观察 2、采取合适体位 3、禁食与胃肠减压 4、解痉止痛 5、氧气吸入 (二)T管护理 1、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或受压 2、避免举重物或过度活动 3、淋浴,塑料薄膜保护伤口处 4、引流管伤口每日换药一次,敷料渗湿及时更换,周围皮肤涂氧化锌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探讨

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2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结石性胆囊炎26例,非结石性胆囊炎3例。22例患者治愈,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转上级医院,5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以内科治疗为首选,给予积极抗炎、利胆、止痛、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可取得良好疗效,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标签:急性胆囊炎;治疗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管阻塞、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胆囊炎症性疾病,约有95%的患者有胆石症,也称结石性胆囊炎,5%的患者无胆石症病史,又称非结石性胆囊炎[1]。成年人发病率高,女性多见,尤以肥胖女性多见,发病率50岁前为男性的3倍,50岁以后为1.5倍。急性胆囊炎起病多以饱食、吃高脂饮食、劳累及精神因素等为诱因发病[2]。现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以来29例内科收治的急性胆囊炎住院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团场医院内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所接诊的2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8例,女21例,年龄37~68岁,其中26例患胆石症,3例未患胆石症,26例患胆石症患者中19例患者既往已知自己患胆囊结石,7例患者不知自己患胆石症,此次发病后住院作肝胆B超检查时才发现。6例患者患糖尿病,8例患高血压病,5例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2 临床表现 25例患者突发性右上腹部或中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多于夜间发作,深吸气及咳嗽时腹痛症状加剧,疼痛发作时患者辗转反侧,神志清,表情痛苦。其中5例右肩胛下区有放射性疼痛。12例患者伴恶心、呕吐症状,17例患者发热,体温多在38.0 ℃~38.5 ℃之间。11例患者为饱餐或吃高脂餐食物后诱发。 1.3 体检检查 29例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右季肋部压痛,墨菲氏征(+),2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出现腹紧张,右上腹部稍膨隆,腹式呼吸受限。 1.4 实验室检查

胆囊超声检查规范

胆囊与胆道 【检查方法】 (一)、患者准备 1、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2、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3、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4、急诊患者不受以上条件限制,可在密切观察下及时进行检查。 5、一般胆囊检查须在X线胃肠造影三天后,胆系造影二天后进行。(二)、仪器条件:实时超声诊断仪都可以用于胆道系统检查,仪器的调节与肝脏检查相似,以能清晰显示观察部位的胆系结构为原则,探头选择凸阵、线阵、扇扫探头,凸阵探头效果更好,探头频率一般选用3~5MHz,小儿可选用5~7MHz。观察胆囊血流信号时需要随时调节聚焦区、彩色显示范围、灵敏度、滤波频率等,并设法消除伪像。 (三)、扫查方法 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及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

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隔肌斜面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4、患者取右前斜位45°,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 5、胸膝卧位可能使积聚于胆道周围的肠气移开,更清晰的显示胆囊颈部和肝外胆管病变。 【检查内容】 (一)、胆囊的形态、大小、胆壁的厚度及是否光滑。 (二)、胆囊内有无胆泥、结石、隆起性病变或肿瘤。 (三)、疑有胆囊炎或胆囊颈部梗阻者,用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四)、肝内、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范围、部位。(五)、胆管有无结石、肿瘤、局部管壁增厚或囊状扩张。 【正常胆囊及参考值】 (一)、胆囊纵切面多呈梨形或长茄形,横断面呈椭圆形。胆囊壁光滑,胆囊内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二)、胆囊纵轴指向肝门,颈部位置较深,邻近门脉右支。体部前壁贴于肝脏的胆囊床,床部游离于肝下缘邻近腹前壁。 (三)、超声测量

急性胆囊炎诊疗指南

急性胆囊炎诊疗指南 【定义】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是胆道疾病中最常见的急腹症。由结石、肿瘤、蛔虫、胆囊扭转和胆囊管狭窄引起的胆囊颈或胆囊管梗阻及细菌感染是急性胆囊炎的主 要病因。可发展为胆囊积脓、胆囊坏疽、胆囊穿孔和胆囊内瘘,有以上合并症时病情变得严重而复杂。部分急性胆囊炎经保守治疗后可转变为慢性胆囊炎。 【诊断】 一、临床表现及专科体检 1、胆结石引起的胆囊炎多有胆结石病史。 2、突发右上腹或上腹部绞痛或胀痛,常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起病常在进油质饮食后,多伴有恶心、呕吐,可有发热、畏寒。炎症重者可出现轻度黄疸。 3、体征:右上腹依病变轻重可有Murphy征阳性、压痛、肿大的胆囊包块、局限性腹膜炎等体征。约20%~25%有轻度黄疽,Mirizzi综合征病人的黄疸严重。

4、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凡危重病人,严重创伤,手术后及较长时间使用TPN的病人,出现右上腹疼痛,不明原因发热时应考虑本病。体检可扪及肿大的胆囊,B超、CT对诊断有帮助。 二、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为(10-15)×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胆红素和转氨酶可升高。 2、B型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胆囊肿大、胆囊内结石、囊壁水肿。结石嵌顿在颈部可被掩盖,需待炎症消退后出现。还可显示胆囊壁穿孔和其周围积液。 3、肝胆CT平扫:为和B超同时选用的方法。二者可相互印证补充。可显示胆囊肿大、胆囊内结石、囊壁水肿、胆囊周围积液、肝脓肿,还可显示肝内外胆管结石、胆总管下段和胰腺情况,肋缘与胆囊的相互位置关系,有助于切口选择。 三、鉴别诊断:急性胆囊炎应与急性胰腺炎、急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溃疡穿孔、右下肺炎、胸膜炎、泌尿系结

急性胆囊炎的护理

急性胆囊炎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评估患者有无胆汁淤滞、细菌感染,是否处于妊娠期,有无免疫功能降低、细菌感染病史。 2、评估腹痛的部位、性质及放射性肩背部疼痛病史。 3、辅助检查:腹部 B 超、X 线平片、胆道造影、CT 或 MRI 检查。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培养。 5、心理及社会支持状况: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病检查和治疗的认知、家庭经济状况及有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 二、护理措施 1、禁食水,伴严重呕吐者行持续胃肠减压,可使胆汁分泌减少,并有利于胆汁的引流。 2、协助患者取半卧位,以减轻疼痛。 3、病情观察: (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体温升高、血压下降等感染性休克征象;出现感染性休克时,按外科休克护理常规护理。 (2)密切观察患者腹痛及腹部体征变化,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墨菲(Murphy)氏征阳性可在右上腹触及肿大胆囊,胆囊穿孔后可出现腹膜炎体征。 4、对症护理: (1)对已明确诊断的患者,可应用镇痛药和解痉药,以解除肝

胰壶腹括约肌的痉挛而止痛。 (2)高热的患者,可用药物或物理方法降温。 5、遵医嘱进行补液、抗感染、纠酸、护肝等治疗,以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改善全身情况。 6、利胆治疗。 7、经积极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并出现右上腹剧痛、高热、虚脱等中毒症状时,应立即转外科行手术治疗。 三、健康指导 1、消除患者紧张和恐惧心理,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让患者配合治疗。 2、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不适随诊。 四、注意事项 1、对诊断不明确的急腹症患者,不可随意应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和治疗。 2、禁食期间应静脉补充营养,待胃管拔除后,给予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的饮食。

浅谈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

浅谈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 发表时间:2012-03-23T14:05:49.3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齐伟[导读] 若病人的全身情况不能接受长时间的麻醉和手术,可行胆囊造瘘术。 齐伟 (黑龙江省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二道河子中心医院 158100)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207-02 【摘要】目的讨论急性胆囊炎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初期可试行保守治疗,如果经非手术治疗之后,病人出现腹痛加重、体温上升、腹部体征不缓解甚至加重、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不下降或上升,则提示非手术治疗的疗效不佳,如无手术禁忌证应考虑手术治疗。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要一经确诊,在排除胆囊切除术的手术禁忌证之后,可积极做好各项手术准备,进行手术治疗。通常采取胆囊切除术。【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治疗 约95%的急性胆囊炎病人存在胆囊结石,称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约5%的急性胆囊炎病人没有胆囊结石,这种类型的急性胆囊炎称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下面将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1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本病女性多见。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多数是由于胆囊颈结石嵌顿,胆汁淤滞于胆囊并且浓缩,高浓度的胆汁酸刺激胆囊壁,胆囊黏膜充血、水肿,继而并发细菌感染,胆囊壁产生化脓性炎症,严重者会产生胆囊黏膜坏死,甚至胆囊穿孔。 1.1 临床表现 1.1.1 症状 (1)腹痛:急性胆囊炎的典型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伴阵发性绞痛,疼痛常向右肩部、右肩胛部或右侧背部放射。腹痛常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之后发作,也有部分病人在夜间发作。 (2)发热:病人多有体温上升,感染严重者毒素吸收过多,体温可高达40℃。 (3)消化道症状:部分病人出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等消化道症状。 (4)黄疸:急性胆囊炎病人中约有25%出现轻度黄疸。其原因可能是急性胆囊炎发作时肿大的胆囊压迫胆总管或炎症刺激Oddi括约肌痉挛,另外,如果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或Mirizzi综合征也可形成梗阻性黄疸。 1.1.2 体征根据感染程度的不同,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胆囊以及Murphy征阳性。感染严重者可出现右上腹或上腹部局限性肌紧张。若胆囊穿孔,则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的范围扩大。 1.1.3 实验室检查大多数病人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部分病人血清胆红素、转氨酶轻度增高,1/3的病人血淀粉酶增高。 1.1.4 影像学检查 B超可提示胆囊肿大、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可出现“双边征”。 此外,有条件的医院可选用99mTc-EHIDA检查,由于急性胆囊炎有胆囊颈部梗阻,因此胆囊不会显影,如果胆囊显影,95%的病人可排除急性胆囊炎。 1.2 诊断要点 典型的右上腹痛病史、右上腹压痛、反跳痛和Murphy征阳性,结合B超、血常规、血生化检查,本病的诊断并不难。但本病应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高位阑尾炎、肝脓肿、结肠肝区肿瘤并发肠梗阻或穿孔相鉴别。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部站立位X光平片可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肠梗阻的病例可发现液平,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血、尿淀粉酶会增高,B超可发现胰腺肿大等改变,高位阑尾炎病人不会出现胆囊肿大和胆囊结石。如果病情需要,可借助更高级别的影像学检查如CT、MRCP等。另外,对于高龄病人须与心绞痛的发作相鉴别。 1.3 治疗方案及原则 1.3.1 非手术治疗发病初期可试行保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合理使用抗生素、解痉、支持治疗、维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但在保守治疗的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并积极做好各项手术前准备,完善相关的各项术前检查。 1.3.2 手术治疗如果经上述非手术治疗之后,病人出现腹痛加重、体温上升、腹部体征不缓解甚至加重、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不下降或上升,则提示非手术治疗的疗效不佳,如无手术禁忌证应考虑手术治疗。另外,已经发生坏疽或穿孔而出现腹膜炎征象者,也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通常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如果病人同时合并心、肺功能不全或有严重的代谢性疾病,而无法接受长时间的麻醉和手术,但胆囊炎症经非手术治疗得不到好转,可行胆囊造瘘术。另外,如果病人病情危急,全身情况很差,开腹之后发现胆囊三角水肿、粘连严重,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解剖关系不清,为抢救病人的生命,避免胆道损伤,也可暂行胆囊造瘘术。 2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本病的病因不十分清楚,常见于机体遭受严重的创伤,如大手术、大面积烧伤或危重疾病之后,发病率占急性胆囊炎的4%~8%。可能是因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到胆囊的血供而诱发本病。另外,长期禁食、胃大部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胃排空延迟而导致胆汁淤滞、胆汁的黏稠度增高,若发生细菌感染,就有可能在没有胆囊结石的情况下产生胆囊急性化脓性炎症。由于本病多发生于严重创伤之后,病人的抵抗力低下,病情常发展较迅速,约75%的病人出现胆囊坏疽,15%的病人出现胆囊穿孔。 2.1 临床表现 2.1.1 症状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常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似。大多数病人出现持续性右上腹胀痛、寒战、高热,亦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2.1.2 体征同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上腹压痛、反跳痛,Murphy征阳性。上腹部也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2.1.3 实验室检查大多数病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人的白细胞计数常高于2.0×109/L。部分病人也有血清胆红素、转氨酶、血淀粉酶增高。 2.1.4 影像学检查 B超、CT可发现肿大的胆囊,胆囊壁增厚。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50例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壁增厚是一种非特异性病理表现,主要见于胆囊炎、胆囊癌、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其中胆囊疾病占67.1%,非胆囊疾病占32.9%。结论:超声 显像对胆囊壁增厚的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by ultrasonograph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550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assessed by ultrasonography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is a non-specificity pathology performance,most in cholecystitis,gallbladder carcinoma,acute or chronic hepatitis,chronic heart failure,chronic renal failure,hypoproteinemia,and so on,among which gallbladder diseases is 67.1%.conclusion:there is important clinical differential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 in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gallbladder wall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病人护理试题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病人护理试题 姓名:得分: 一.试题 1 女性,49岁,近半年数次发作性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多为夜间睡眠后发作,并向 右肩部放射,检查;肥胖体质,血压110/80mmhg,p90次/分,右上腹轻度压痛,无腹肌紧张。治疗未缓解,反复持续性疼痛加重,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体温38.5℃,此时可诊断为 A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B胆总管结石 C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弥漫性腹膜炎 D结石性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2男性,64岁,进行性无痛性黄疸1月,上腹胀痛,体重减轻。检查;巩膜及周围皮肤黄染,P90次/分,BP140/70mmhg,血清胆红素征阳性。为进一步确诊选用 A ERCP B PTC C CT D MRI E BUS 3 男性,62岁,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20小时,急诊入院,寒战高热,明显黄 疸,检查;巩膜及全身皮肤黄染,P120次/分,T40℃,BP90/60mmhg,剑突下压痛,腹肌紧张,WBC20×10的9次方/L。此病人诊断为 A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B 肝脓肿 C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D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4 女性,47岁,胆囊结石病史4年,曾先后发作胆绞痛4次,BUS显示胆囊内充满型结 石,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哪一种 A 胆囊切除 B 经皮胆镜取石术 C 口服排石饮液 D口服利胆素片 E 口服熊去氧胆酸片 5 Murphy征出现在 A AOSC B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C绞窄性小肠梗阻 D 急性坏死性小肠梗阻 6 急性胆囊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 细菌性肝脓肿 B 胆囊积脓 C 胆囊坏疽穿死致胆汁性腹膜炎 D 急性胰腺炎

E 胆囊十二指肠内瘘 二·简答题 1 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术后护理常规 答案一DEDABC ● 1.同普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 2.患者清醒后给予半卧位,减轻胆肠吻合口张力,亦有利于引流。 ● 3.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律和心率的情况。胆囊术后有无心律不 齐。同时应观察切口渗液情况,如有黄绿色胆汁样引流物,每小时大于5ml,应怀疑胆漏,应立即与医生联系进行处理同时应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 4.术后3日,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仍高于39℃应查找感染源,给予抗感 染治疗。 ● 5.对胆囊造瘘者,应密切观察其引流性质和量并保持通畅。 ● 6.“T”形管护理,同“T”管护理常规。 ●7.患者肠蠕动恢复后,可进低脂全流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并限制脂肪 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8..严密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出血、黄疸、胆漏等。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 急性胆道系统感染主要包括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胆管炎。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全球5%~15%的人群存在胆道系统结石,其中每年有1%~3%的患者因为胆道系统结石而引起急性胆囊炎或急性胆管炎等胆道系统感染。我国胆道系统结石患者约占同期总住院人数的11.5%。目前,国内尚未制定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急性胆道系统感染诊断和治疗指南。为规范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胆道外科学组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了本指南,旨在为急性胆道系统感染提供合理与规范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本指南中所涉及的诊断和治疗策略绝大部分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根据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其等级由高到低分为:1级,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2级,单个随机对照试验。3级,单个队列实验或病例对照试验。4级,多个非试验性研究、专家意见、描述性研究。本指南中诊断和治疗策略的推荐等级相应分为:A级,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B级,中等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C级,低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或该治疗的副反应大于其疗效。D级,中等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反对。E级,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反对。本指南中所有药物剂量均针对肝肾功能正常患者。 1急性胆囊炎 1.1急性胆囊炎的病因与预后

在所有腹痛患者中,急性胆囊炎患者占3%~10%。急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其中90%~95%由胆囊结石引起,5%~10%为无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有:蛔虫、妊娠、肥胖、艾滋病等。短期服用纤维素类、噻嗪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红霉素、氨苄西林等药物,长期应用奥曲肽、激素替代治疗均可能诱发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的并发症主要有胆囊穿孔、胆汁性腹膜炎、胆囊周围脓肿等,其发生率为7%~26%,总病死率为0~10%。急性胆囊炎患者一旦出现并发症,往往提示预后不佳。 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胆囊炎,通常起病严重,预后比结石性胆囊炎差,总病死率为15%。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大手术、严重创伤、烧伤、肠外营养、肿瘤、感染以及糖尿病等。 1.2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与严重程度评估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降低急性胆囊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极为重要。本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见表1。在急性胆囊炎的影像学检查中,腹部超声检查的诊断依据(4级)为:Murphy征阳性(用超声探头压迫胆囊时出现疼痛),胆囊壁增厚[在不伴有慢性肝脏疾病和(或)腹腔积液或右心衰竭时,胆囊壁厚度>4mm],胆囊增大(长轴>8cm、短轴>4cm),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周围积液,胆囊壁“双边征”。MRI检查的诊断依据(1级)为:胆囊周围高信号、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CT检查的诊断依据(3

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进而分析其临床效果的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切口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合并急性胰腺炎2例,并发症发生率5.4%;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患者术中出现手术分离粘连不顺利,中途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率 4.3%。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恢复时间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标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手术;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病情复杂、发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外科常见急腹症,常伴有其它器官疾病或免疫力下降。开腹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保守治疗及胆囊穿刺引流又达不到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疗效明显、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因腹腔镜器械本身的缺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本文通过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资料,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8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102例,女83例,年龄31~68岁,平均(40.2±3.6)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持续剧烈疼痛,多数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胆囊炎诊断标准[3]。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行全身麻醉,采用“三孔法”胆囊切除术,术后进行局部冲洗,根据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如手术分离粘连不顺利,立即转开腹手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方法及步骤按传统开腹手术常规方法进行。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并进行对比分析。

急性胆囊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胆囊炎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急性胆囊炎常见的并发症 胆结石、低钠血症、营养不良、拉肚子、胆道出血、肠梗阻 急性胆囊炎有什么并发症 一、并发症: 1.急性气肿性胆囊炎: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胆囊炎,主要是厌氧菌群中以产气荚膜梭菌造成的感染,往往合并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等造成混合感染,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急性胆囊炎发展到一定程度,胆囊内积脓,胆囊壁缺血坏死,这不仅造成组织内氧分压降低,厌氧菌易于滋生,而且各种细菌不断产生气体,继而向胆囊周围扩散,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胆囊内脓性胆汁刺激胆囊黏膜,释放溶菌体酶,造成胆囊黏膜进一步受损的炎症反应,同时磷酸酯酶A也可促进胆汁中的卵磷脂转化为溶血卵磷脂,促进黏膜溶血,出血。 病人的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重症胆管炎,有时病人可出现黄疸和黑便,黄疸主要是由于肿大的胆囊或结石压迫胆管所致,病人多数出现明显的腹胀,如果合并胆囊穿孔,可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征象,严重时可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气肿性胆囊炎在腹部X线片上,发病24~48h后,可见胆囊壁增厚并积气,随着病情的恶化,可扩散至胆囊周围组织,如果胆囊坏死穿孔,则可出现膈下游离气体与腹腔积液,在X线征象中应注意与胆囊肠道内瘘时胆囊积气相鉴别,B超检查可见胆囊壁与胆囊腔内积气和急性胆囊炎超声征象,由于该病的病死率较高,病变发展迅速,早期即可出现胆囊坏疽和穿孔,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造痿术,并进行腹腔引流。 2.胆囊穿孔:急性胆囊炎穿孔可以有多种临床表现: ①胆汁进入腹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②继发肝脓肿形成; ③与周围组织粘连,最终形成胆囊周围脓肿;④与邻近组织器官形成内瘘,如胆囊胃瘘,胆囊十二指肠或结肠瘘等,在这其中以胆囊周围脓肿最为多见,其次为胆汁性腹膜炎,引起胆囊穿孔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原因为胆囊壁血循环障碍,胆囊坏疽,其穿孔的发生时间受胆囊内压力上升的速度,胆囊壁厚度及纤维化程度,胆囊的可膨胀性,胆石的机械性压迫作用,胆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由于胆囊穿孔一旦发生,并发症较多,且具有一定的病死率,因此主张积极手术治疗。 3.胆囊内瘘:胆囊内瘘主要以胆囊炎,胆石病为主要临床表现出现,由于瘘的部位不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最多见的为胆囊胃肠道瘘,少数是胆囊与肾盂,膀胱,卵巢或子宫形成内瘘,临床上比较常见胆囊与胃,十二指肠,结肠及胆总管形成的内瘘,形成内瘘后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胆系感染及反流性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经十二指肠瘘口排出后,可发生十二指肠梗阻,若运行到小肠,可引起小肠下端的机械性梗阻,临床称之为胆结石性肠梗阻,而胆囊结肠瘘的病人常表现为脂肪泻,低钠血症,营养不良等,综合国内外文献,胆囊炎病人具有以下临床表现时应考虑胆囊内瘘的可能:

超声莫非氏征对诊断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一)

超声莫非氏征对诊断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一)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超声莫非氏征(SMS)在评价急性胆囊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105例临床诊断急性胆囊炎患者经手术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急性胆囊炎33例、72例是由非急性胆囊炎引起的上腹部疼痛。结果SMS的总准确度是87%、灵敏度63%、特异度93.6%、阳性预告性72.5%、阴性预告性90.5%。结论尽管不完全可靠,但SMS在诊断急性胆囊炎的患者中是一种有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关键词】超声莫非氏征;急性胆囊炎 以往文献对急性胆囊炎中单纯性、化脓性及坏疽性胆囊炎的超声声像图的改变均有较详细的描述使其易于发现并诊断,而对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早期的声像图改变的特点较少提及。为免漏诊和误诊,SMS的辅助检查是必要的。我们在急诊超声检查中观察到以急性胆囊炎就诊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占有相当比例。而SMS是指超声探头直接加压于胆囊局部,诱发产生疼痛,据报道,此征在急性胆囊炎患者中占90%以上。为了观察这一现象笔者近10年来通过对105例临床诊断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1995年12月~2006年6月,在本组105例患者中男62例,女43例,平均年龄51岁。在105例患者中,52例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急性胆囊炎的33例,其中29例伴结石,余19例为其他疾病引起的急性上腹痛。另外53例未行手术治疗。 1.2仪器与方法使用ALokaSSD1400黑白超声诊断仪,经腹凸阵探头,频率3 5MHz。首先常规超声检查观察胆囊大小、形状、壁厚、内有无结石、胆囊周围有无积液及毗邻脏器等情况,后用超声探头在胆囊局部准确加压,诱发产生疼痛则为SMS阳性,若无疼痛或胆囊以外的压痛比胆囊区压痛更为明显或无固定压痛点则为SMS阴性。本病例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术前超声及SMS检查,术后随访核实超声及SMS的准确性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本组105例患者中,52例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急性胆囊炎的33例,其中29例伴结石,余19例为其他疾病引起的急性上腹痛。另外53例未行手术治疗。其超声和SMS的检查结果见表1。33例急性胆囊炎患者SMS阳性的26例,7例为SMS阴性的患者中4例病理为坏疽性胆囊炎,相反4例为超声检查假阴性病例、SMS阳性。105例患者SMS的总准确度87%、灵敏度63%、特异度93 6%、阳性预告值72 5%,阴性预告值90 5%。表1105例诊断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检查结果例(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