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和参考框架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和参考框架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和参考框架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和参考框架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和参考框架

大地测量学笔记

第一章 1.大地测量学是通过在广大的地面上建立大地控制网,精确测定大地控制网点的坐标,研究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学科。 2.大地测量的基本任务 (1)技术任务:精确测定大地控制点的位置及其随时间的变化也就是它的运动速度场,建立精密的大地控制网,作为测图的控制,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 (2)科学任务: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和重力场,提供地球的数学模型,为地球及其相关科学服务。 3.大地测量的作用 (1)为地形测图与大型工程测量提供基本控制; (2)为城建和矿山工程测量提供起始数据; (3)为地球科学的研究提供信息; (4)在防灾、减灾和救灾中的作用; (5)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4.大地测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大地测量、椭球测量学、天文测量大地重力学、卫星大地测量学、惯性大地测量学 第二章 1.大地水准面:设想海洋处于静止平衡状态时,将它延伸到大陆下面且保持处处与铅垂线正交的包围整个地球的封闭的水准面. 特点:重力方向不规则变化:原因是地表起伏不平、地壳内部物质密度分布不均匀 大地水准面处处与铅垂线正交,所以大地水准面是一个无法用数学公式表示的不规则曲面。 2.参考椭球:把形状和大小与大地体相近,且两者之间相对位置确定的旋转椭球称为参考椭球。参考椭球面是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椭球面法线则是测量计算的基准线。另外,水准面是外业观测时的基准面,铅垂线是外业观测时的基准线 3.总地球椭球:从全球着眼,必须寻求一个和整个大地体最为接近、密合最好的椭球,这个椭球又称为总地球椭球或平均椭球。总地球椭球满足以下条件: (1)椭球质量等于地球质量,两者的旋转角速度相等。 (2)椭球体积与大地体体积相等,它的表面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差距平方和为最小。 (3)椭球中心与地心重合,椭球短轴与地球平自转轴重合,大地起始子午面与天文起始子午面平行。 大地水准面与椭球面在某一点上的高差称为大地水准面差距,用N表示。 4.垂线偏差:同一测站点上铅垂线与椭球面法线不会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u称为垂线偏差 5.常用的坐标系统: 天球坐标系地球坐标系天文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空间大地直角坐标系地心坐标系 站心坐标系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6.高斯投影的特点: (1)高斯投影是正形投影的一种,投影前后角度相等。 (2)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一直线,且长度不变。距中央子午线越远的子午线,投影后弯曲越大,长度变形越大。 (3)椭球面除中央子午线外其他子午线投影后均向中央子午线弯曲,并向两极收敛,对称于中央子午线呵赤道。 (4)在椭球面上对称于赤道的纬圈,投影后仍为对称的曲线,并与子午线的投影曲线相互垂直且凹向两极。 7.时间系统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及其转换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及其转换 雷伟伟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 wwlei@https://www.doczj.com/doc/b510734101.html,

基本坐标系 1、大地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 ,)L B H 大地经度L :地面一点P 地的大地子午面N P S 与起始大地子午面所构成的二面角; 大地纬度B :P 地点对椭球面的法线P P K 地与赤道面所夹的锐角; 大地高H :P 地点沿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 赤道面 S W 2、空间直角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X Y Z 以椭球中心O 为坐标原点,起始子午面N G S 与赤道面的交线为X 轴,椭球的短轴为Z 轴(向北为正),在赤道面上与X 轴正交的方向为Y 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O X YZ 。

Y W 3、子午平面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 L x y 设P点的大地经度为L,在过P点的子午面上,以椭圆的中心为原点,建立x、y平 面直角坐标系。则点P的位置用(,,) L x y表示。 x

坐标表示形式:(,,)L u H 设椭球面上的点P 的大地经度为L 。在此子午面,以椭球中心O 为圆心,以椭球长半径a 为半径,做一个辅助圆。过P 点做一纵轴的平行线,交横轴于1P 点,交辅助圆于2P 点,连结2P 、O 点,则21P O P 称为P 点的归化纬度,用u 来表示。P 点的位置用(,)L u 表示。 当P 点不在椭球面上时,则应将P 沿法线投影到椭球面上,得到点0P ,0PP 即为P 点的大地高,0P 点的归化纬度,就是P 点的归化纬度。P 点的位置用(,,)L u H 表示。 x y P u 点在椭球面上时的 P u 点不在椭球面上时的x

我国大地测量技术的新进展

我国大地测量技术的新进展 摘要: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其面积占据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因此对 于土地的测量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其不仅能够为农业,工业的发展提供 便利,更能够让我国的战略部署得到参考,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大地测量是非常 重要的。本文就是针对了我国现有的大地测量技术进行探讨,从而得出,我国的 大地测量工作在那些地方可以开发全新的技术。 关键词:大地测量;数据处理;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今的世界已经走向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对于大地 的测量,也开启了科技化的时代。曾经的人工丈量已经完全不适用于当今的社会,而且人工测量存在着非常大的误差,因此科技测量,是当前最为主要的手段。不 得不说,在大地测量的新技术研发方面,我国是遥遥领先的。其主要原因为我国 幅员辽阔,比大部分国家都需要进行大地测量。 1当今大地测量学的特征 1.1多维度大地测量的建立和发展应用 在古代,大地测量主要是采取人工手工丈量的方式,这种丈量是二维的,只 能从单纯的长宽来进行大地测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光学仪器为代表的测量 方式诞生,其测量方式就变成了三维的,能够通过长,宽,高,来进行测量,这 种测量相对准确,但是耗时太多,对人力的需求较大,依旧是一种难以大范围应 用的方式。但是先进,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开启,在测量的时候,能够将所需要测 量的地点置于绝对的地球质心的三维绝对位置,这不仅提高了测量的精准度,也 让测量的速度大大增加,对于人力的需求逐渐减少。 1.2完成了动态测量的构建,不局限于静态的数据。 传统的大地测量,只能得出一个静态的数据,这个数据只能代表测量时一瞬 间的大地状态,而且能够参考的时间也较少,一些数据难以应用。就导致了原本 的大地测量技术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只能应用于一些不需要实时变更的计划中。 但是现今的大地测量技术,实现了对地球整体动态的检测,能够实时反映地球的 数据,这就让大地测量变得生动,其数据也从单纯的数据图表,变成了一个不断 变化的数据库,在任何的计划和应用中,都能起到实际作用,而不仅仅是单纯的 参考作用。这就是动态测量构建的具体意义。 1.3从相对到绝对,从局面到全面,大地测量不仅局限于单纯的相对指标,而是发展成为绝对指标的代名词。 在曾经,大地的测量因为科技的不够全面,导致了其测量的维度是有限的, 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得出可以相对参考的数据,这些数据通常用处不大,只能起 到一定的参考和指示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在曾经的时代,是不具备一个完善 的大地测量技术的。但是随着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开启,对于大地的测量就是多 维度的,是全面的,也是绝对嘚能够在空间之中,对地球的位置进行监控,从而 了解地球的多数指标,对于地球是一种全面的监控。尤其是在地球运行的演示中,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能够更好的还原出地球的本貌,让数据更加的生动形象。 2大地测量数据的融合作用 2.1参数选择的原因 在曾经的大地测量中,由于测量数据过于死板,就导致一些都要依靠参数的 建立。这些参数的建立还存在着数据的不够全面,而且其变化规律也不够直观明显。因此,在建立参数图表的同时,科研人员存在着一定得片面性,导致所建立

绝密-空间大地测量学复习

第一章概论 1.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 空间大地测量学主要研究利用自然天体或人造天体来精确测定点的位置,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外部重力场,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 2. 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实现过程主要工作 (1)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 (2)建立大地基准、确定全网起算数据 (3)控制网的起始方位角的求定 (4)控制网的起始边长的测定 (5)其它工作 3.传统大地测量常规方法的局限性 (1)测站间需保持通视:采用光电仪器,必须通视;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觇标;边长受限制;工作难度大、效率低。 (2)无法同时精确确定点的三维坐标: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是分别布设的;并且增加了工作量。 (3)观测受气候条件影响:雨天、黑夜、大雾、大风、能见度低时不宜测量。 (4)难以避免某些系统误差的影响:光学仪器的测量值会因为大气密度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弯曲影响,地球引力由两极到赤道减小,大气密度变化也逐渐减小。 (5)难以建立地心坐标系:海洋区域无法布设大地控制网,陆地只能区域测量,建立区域参考椭球与区域大地水准面吻合;无法建立全球参考椭球。 4. 时代对大地测量提出的新要求 (1)要求提供更精确的地心坐标:空间技术和远程武器迅猛发展,要求地心坐标; (2)要求提供全球统一的坐标:全球化的航空、航海导航要求全球统一的坐标系统 (3)要求在长距离上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如研究全球性的地质构造运动、建立和维持全球的参考框架、不同坐标系间的联测等; (4)要求提供精确的(似)大地水准面差距:GNSS等空间定位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经典大地测量技术成为布设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大地控制网的主要手段;人们对高精度的、高分辨率的大地水准面差距N或高程异常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5)要求高精度的高分辨率的地球重力场模型:精密定轨和轨道预报(尤其是低轨卫星)需要高精度的高分辨率的地球重力场模型来予以支持。 (6)要求出现一种全天候,更为快捷的、精确、简便的全新的大地测量方法。 5. 空间大地测量产生的可能性 (1)空间技术的发展:按需要设计卫星,并能精确控制姿态,精确测定卫星轨道并进行预报,为卫星定位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大量资料的极其复杂的数学处理提供了可能性。 (3)现代电子技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4)其他技术:多路多址技术、编码技术、解码技术等通讯技术,信号和滤波理论;大气科学的发展。 6. 空间大地测量学 利用自然天体或人造天体来精确测定测点的位置,从而精确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外部重力场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或一门科学)称为空间大地测量学。7. 空间大地测量的主要任务 一类是建立和维持各种坐标框架:

大地测量习题

大地测量习题

————————————————————————————————作者:————————————————————————————————日期: ?

第一章绪论1.大地测量学的定义是什么? 答:大地测量学是关于测量和描绘地球形状及其重力场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 2.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答:大地测量学是一切测绘科学技术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性的基础保证作用;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独具风貌的特殊作用; 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3.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和内容是什么? 答: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体系由三个基本分支构成: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及空间大地测量学。基本内容为: 1.确定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建立统一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研究地壳形变(包括地壳垂直升降及水平位移),测定极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变化等;2.研究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形状及重力场;3.建立和维持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和全球的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网、工程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网以及海洋大地控制网,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4.研究为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仪器和方法等; 5.研究地球表面向椭球面或平面的投影数学变换及有关的大地测量计算; 6.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测量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等。4.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地球圆球阶段、地球椭球阶段、大地水准面阶段和现代大地测量新时期。5.地球椭球阶段取得的主要标志性成果有哪些?答:有:长度单位的建立;最小二乘法的提出;椭球大地测量学的形成,解决了椭球数学性质,椭球面上测量计算,以及将椭球面投影到平面的正形投影方法;弧度测量大规模展开;推算了不同的地球椭球参数。 6.物理大地测量标志性成就有哪些?答:有:克莱罗定理的提出;重力位函数的提出;地壳均衡学说的提出;重力测量有了进展,设计和生产了用于绝对重力测量的可倒摆以及用于相对重力测量的便携式摆仪。极大地推动了重力测量的发展。7.大地测量的展望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答:主要体现在:(1)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激光测卫(SLR)以及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 惯性测量统(INS)是主导本学科发展的主要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2)用卫星测量、激光测卫及甚长基线干涉测量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建立大规模、高精度、多用途的空间大地测量控制网,是确定地球基本参数及其重力场,建立大地基准参考框架,监测地壳形变,保证空间技术及战略武器发展的地面基准等科技任务的基本技术方案;( 3)精化地球重力场模型是大地测量学的重要发展目标。 第二章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 1. 何谓椭球局部定位和地心定位?答:椭球定位是指确定椭球中心的位置,可分为两类:局部定位和地心定位。局部定位要求在一定范围内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有最佳的符合,而对椭球的中心位置无特殊要求;地心定位要求在全球范围内椭球面与大地水准面有最佳的符合,同时要求椭球中心与地球质心一致或最为接近。2.椭球定向的两个条件是什么?答:椭球定向是指确定椭球旋转轴的方向,不论是局部定位还是地心定位,都应满足两个平行条件:①椭球短轴平行于地球自转轴;②大地起始子午面平行于天文起始子午面。这两个平行条件是人为规定的,其目的在于简化大地坐标、大地方位角同天文坐标、天文方位角之间的换算。3.建立地球参心坐标系,需要进行哪几项工作?需满足哪些条件? 答:建立地球参心坐标系,需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选择或求定椭球的几

大地测量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大地测量学定义 广义:大地测量学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参考系统中,测量和描绘地球及其他行星体的一门学科。 狭义:大地测量学是测量和描绘地球表面的科学。包含测定地球形状与大小,测定地面点几何位置,确定地球重力场,以及在地球上进行必须顾及地球曲率的那些测量工作。 大地测量学最基本的任务是测量和描绘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等行星体的空间信息。 P1 P4 P6(了解几个阶段、了解展望) 大地测量学的地位和作用: 1、大地测量学在国民经济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先行性的重要保证作用 2、大地测量学在防灾、减灾、救灾及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中发挥着独具风貌的特殊作用 3、大地测量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障 4、大地测量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5、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科的各分支学科(其中包括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矿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基础科学 现代大地测量学三个基本分支: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空间大地测量学 第二章 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 1、行星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行星运动中,与太阳连线哎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行星绕轨道运动周期的平方与轨道长半轴的立方之比为常数 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变化(岁差和章动)(可出简答题) 地轴相对于地球本体内部结构的相对位置变化(极移) 历元:对于卫星系统或天文学,某一事件相应的时刻。 对于时间的描述,可采用一维的时间坐标轴,有时间原点、度量单位(尺度)两大要素,原点可根据需要进行指定,度量单位采用时刻和时间间隔两种形式。 任何一个周期运动,如果满足如下三项要求,就可以作为计量时间的方法: 1、运动是连续的 2、运动的周期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3、运动是可观测的 多种时间系统 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础:恒星时和世界时 以地球公转运动为基础:历书时→太阳系质心力学时、地球质心力学时 以物质内部原子运动特征为基础:原子时 协调世界时(P23) 大地基准:建立大地基准就是求定旋转椭球的参数及其定向(椭球旋转轴平行于地球的旋转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及其转换(精)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及其转换 基本坐标系 1、大地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 ,L B H 大地经度L :地面一点P 地的大地子午面N P S 与起始大地子午面所构成的二面角; 大地纬度B :P 地点对椭球面的法线P P K 地与赤道面所夹的锐角; 大地高 H :P 地点沿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 赤道面 S W 2、空间直角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X Y Z 以椭球中心O 为坐标原点,起始子午面N G S 与赤道面的交线为X 轴,椭球的短轴为Z 轴(向北为正,在赤道面上与X 轴正交的方向为Y 轴,构成右手直角坐标系O X YZ 。 Y W 3、子午平面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 L x y 设P点的大地经度为L,在过P点的子午面上,以椭圆的中心为原点,建立x、y 平

面直角坐标系。则点P的位置用(,, L x y表示。 x 坐标表示形式:(,,L u H 设椭球面上的点P 的大地经度为L 。在此子午面,以椭球中心O 为圆心,以椭球长半径a 为半径,做一个辅助圆。过P 点做一纵轴的平行线,交横轴于1P 点,交辅助圆于2P 点,连结2P 、O 点,则21P O P 称为P 点的归化纬度,用u 来表示。P 点的位置用(,L u 表示。 当P 点不在椭球面上时,则应将P 沿法线投影到椭球面上,得到点0P ,0PP 即为P 点的大地高,0P 点的归化纬度,就是P 点的归化纬度。P 点的位置用(,,L u H 表示。

x y P u 点在椭球面上时的 P u 点不在椭球面上时的x

坐标表示形式:(,, L φρ 设P 点的大地经度为L ,连结O P ,则POx φ∠=,称为球心纬度,OP ρ=,称为P 点的向径。P 点的位置用(,,L φρ表示。 x 6、大地极坐标系 坐标表示形式:(,S A 以椭球面上某点0P 为极点,以0P 的子午线为极轴,从0P 出发,作一族A =常数的大地线和S =常数的大地圆。它们构成相互正交的坐标系曲线,即椭球面上的大地极坐标系,简称地极坐标系。在大地极坐标系中,点的位置用(,S A 来表示。 P A =常数 S =常数 坐标表示形式:1(,,P X Y Z -

国内外地球参考框架研究进展分析与比较

国内外地球参考框架研究进展分析与比较 摘要:地球参考框架是地球相关科学的基础设施,对于地球的研究和相关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比分析了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地球参考框架及其最新进展,并对我国地心参考框架的建立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地球参考框架;itrf;igs;2000国家gps大地网abstract: the earth reference frame is related to earth science foundation facilities, and on the earth and related resear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trast of the world’s major earth reference frame, and the latest progress of our country the reference frame of the establishment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keywords: the earth reference frame; itrf; igs; 2000 national gps the earth nets 1 引言 地球参考框架由一系列坐标精确已知的物理点组成,这些坐标基于特定的坐标系统,是地球参考系统的一个理想实现。地球参考框架是地球相关学科——天文学、地球物理学和大地测量学以及空间技术的基础设施,地球参考框架所能达到的完善程度,对于我们研究地球的区域、全球性质的能力及空间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常规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及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建立

常规大地测量基本技术与方法 1、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建立的基本原理 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高精度的大地测量控制网,以精密确定地面点的位置。确定地面点的位置,实质上是确定点位在某特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通常称其为三维大地测量。例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就是直接求定地面点在地心坐标系中的三维坐标。传统的大地测量是把建立平面授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分开进行的,分别以地球椭球面和大地水准面为参考面确定地面点的坐标和高程。因此,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2、建立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的方法 2.1 常规大地测量法 2.1.1.三角测量法 1)网形 如下图所示,在地面上选定一系列点位1,2,…,使其构成三角形网状,观测的方向需通视,三角网的观测量是网中的全部(或大部分)方向值,由这些方向值可计算出三角形的各内角。 2)坐标计算原理 如果已知点1的坐标(2t,y1),又精密地测量了点l至点2的边长3,z和坐标方位角01z,就可用三角形正弦定理依次推算出三角网中其他所有边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及各点的坐标。这些三角形的顶点称为三角点,又称大地点。把这种测量和计算工作称为三角测量。 3)三角网的元素三角网的元素是指网中的方向(或角度)、边长、方位和坐标。根据其来源的不同,以分为三类。①起算元素:已知的坐标、边长和已知的方位角,也称起算数据。②观测元素:三角网中观测的所有方向(或角度)。②推算元素:由起算元素和观测元素的平差值推算的三角网中其他边长、坐标方位角和各点的坐标。 2.2.2.导线测量法 在地面上选定相邻点间互相通视的一系列控制点A、B、C…,连接成一条折线形状(如图),直接测定各边的边长和相互之间的角度。若已知A点的坐标(又d,y4)和一条边的方位角(例如AAJ边的方位角04“),就可以推算出所有其他控制点的坐标。这些控制点称为导线点,把这种测量和计算工作称为导线测量。

研究生论文框架参考

第1章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2.1 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1.2.2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1.2.3 小结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理论概述 2.1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概念界定 2.1.1 职业 2.1.2 职业生涯 2.1.3 职业生涯管理 2.1.4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 2.2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划分 2.3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原则 第3章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1.1 调查工具 3.1.2 样本概况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高校辅导员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分析 3.2.2 高校辅导员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分析 3.2.3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访谈结果分析 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高校辅导员个人层面 3.3.2 高校组织层面 第4章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对策 4.1 高校辅导员要加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 4.1.1 强化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理念 4.1.2 掌握各职业生涯阶段的管理方法 4.2 高校组织要建立和完善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体系 4.2.1 强化高校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理念 4.2.2 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制度体系 4.2.3 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的阶段管理第5章研究结论 5.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2 本研究的不足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王丽薇 【摘要】: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层指挥员和教育者。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与发展、学校乃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研究,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与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如: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含义、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内涵、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界定。第二部分论述了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生涯管理现状的调查及资料分析,总结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有辅导员定位不清晰、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配套政策不完善、辅导员培训机制不完善、辅导员职业生涯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等。 本文第三部分是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的设计,主要借鉴国外学术界的有关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理论,如:萨帕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理论、金斯伯格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理论、施恩的职业生涯周期理论、格林豪斯的职业生涯发展周期理论,并且结合了辅导员这一工作的特性,把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周期划分为职业生涯初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高校辅导员每个阶段处于不同的职业状态,面临不同的职业发展任务,承担不同的职责,达到不同的职业发展要求。本文最后一部分提出了具体的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措施,如:引入职业生涯管理理念、健全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体制、确立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完善辅导员的培训机制、完善辅导员的激励机制、引导辅导员主动参与职业生涯管理。这些具体措施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角度研究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管理,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进行模型设计,并提出相关具体措施以实现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建设稳定高效的辅导员队伍。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目标激励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641 【DOI】:CNKI:CDMD:2.2009.188244 【目录】: ?摘要6-7 ?ABSTRACT7-12 ?文献综述12-14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4-18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的含义14-16 ? 1. 职业的内涵14-15 ? 2. 职业生涯的不同理解15-16 ? 3. 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含义16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的内涵16-17 ?(三)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界定17-18 ?(四)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的意义18 ?二、目前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8-27 ?(一) 辅导员定位不清晰19-20 ? 1. 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19 ? 2. 辅导员职责分工不明确19-20 ?(二) 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配套政策不完备20-23 ? 1. 辅导员队伍人员配备不足20-21 ? 2. 辅导员激励机制不健全21-22 ? 3. 辅导员评价机制缺乏有效性22-23

绝密-空间大地测量学复习

第一章概论 1.测量学的基本体系:几何测量学、物理测量学、空间测量学 空间测量学主要研究利用自然天体或人造天体来精确测定点的位置,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外部重力场,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 2. 国家平面坐标系统实现过程主要工作 (1)国家平面控制网布设 (2)建立基准、确定全网起算数据 (3)控制网的起始方位角的求定 (4)控制网的起始边长的测定 (5)其它工作 3.传统测量常规方法的局限性 (1)测站间需保持通视:采用光电仪器,必须通视;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觇标;边长受限制;工作难度大、效率低。 (2)无法同时精确确定点的三维坐标: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是分别布设的;并且增加了工作量。 (3)观测受气候条件影响:雨天、黑夜、大雾、大风、能见度低时不宜测量。 (4)难以避免某些系统误差的影响:光学仪器的测量值会因为大气密度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弯曲影响,地球引力由两极到赤道减小,大气密度变化也逐渐减小。 (5)难以建立地心坐标系:海洋区域无法布设控制网,陆地只能区域测量,建立区域参考椭球与区域水准面吻合;无法建立全球参考椭球。 4. 时代对测量提出的新要求 (1)要求提供更精确的地心坐标:空间技术和远程武器迅猛发展,要求地心坐标; (2)要求提供全球统一的坐标:全球化的航空、航海导航要求全球统一的坐标系统 (3)要求在长距离上进行高精度的测量:如研究全球性的地质构造运动、建立和维持全球的参考框架、不同坐标系间的联测等; (4)要求提供精确的(似)水准面差距:GNSS等空间定位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经典测量技术成为布设全球性或区域性的控制网的主要手段;人们对高精度的、高分辨率的水准面差距N或高程异常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5)要求高精度的高分辨率的地球重力场模型:精密定轨和轨道预报(尤其是低轨卫星)需要高精度的高分辨率的地球重力场模型来予以支持。 (6)要求出现一种全天候,更为快捷的、精确、简便的全新的测量方法。 5. 空间测量产生的可能性 (1)空间技术的发展:按需要设计卫星,并能精确控制姿态,精确测定卫星轨道并进行预报,为卫星定位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大量资料的极其复杂的数学处理提供了可能性。 (3)现代电子技术,尤其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4)其他技术:多路多址技术、编码技术、解码技术等通讯技术,信号和滤波理论;大气科学的发展。 6. 空间测量学 利用自然天体或人造天体来精确测定测点的位置,从而精确确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外部重力场以及它们随时间的变化状况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或一门科学)称为空间测量学。 7. 空间测量的主要任务 一类是建立和维持各种坐标框架:

教育课题研究各类报告 参考框架

目录 开题报告框架 (2) 阶段研究报告框架 (6) 研究报告框架 (7) 工作报告框架 (8) 各类参考文献格式 (9)

开题报告框架 □□□□□□□□□□□□□研究 开题报告 □□(单位)“□□□□□□□□□研究”课题组1 尊敬的各位专家: 上午(下午)好! □□□□□□□□□……(本节介绍本课题的由来、前期所做的工作……,简短的文字。)现在由***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请专家们提出宝贵的意见。 一、课题提出(一级标题,黑体4号,行距25磅,段前后各空0.5行) (一)□□□□□□(二级标题,楷体4号,行距25磅) □□□□□□□□□□□□□□□□,□□□□□□□……(正文,宋体小4号,西文字体:Times New Roman;行距22磅。) (二)□□□□□□ □□□□□□□□□□□□□□□□,□□□□□□□…… (三)□□□□□□ □□□□□□□□□□□□□□□□,□□□□□□□…… 【本部分属课题论证部分,要求从课题来源、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等方面重点论证。】 二、课题界定 【本部分要求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对研究课题中的一些关键概念下比较明确的定义。其二,是对研究范围的限定。具体说明研究的总体范围、样本数量和抽样的原则与方法,从而阐明样本所具有的代表性。】 1课题组成员:□□□、□□□、□□□、□□□、□□□,报告执笔:□□□

三、理论依据 【支撑性理论也就是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理论支撑行动,科学的理论是科学研究的保证。】 四、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正文,宋体小4号,西文字体:Times New Roman;行距22磅。) 【或国内外类似课题研究现状与本课题的创新点。本部分属课题查新,要求从搜索相关研究或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成果,结合本问题,提出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或者创新点。】 五、研究设计(或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是本课题研究所要最终达到的目的。这一部分的陈述只须简短的文字说明问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课题研究目标的确定不要过于空泛,过于原则,或没有扣紧课题题目。二是要注意结题报告结构的内在联系。】 (二)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陈述的是课题研究的范畴,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对研究主要内容的表述应当紧扣研究目标,简明扼要,中肯。在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时,必须注意的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课题研究主要内容的研究结果必须在研究成果中予以体现。】(三)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指的是该项课题在研究时所采用的教育科研方法。一项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科研方法。这部分的陈述,一般列出所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 (四)研究对象(或范围)、周期(或时间) □□□□□,□□□□□□□…… 【注】在某些研究中,设计了“研究原则”,可以放在第五部分中,列为:(五)研究原则。 六、主要改革措施(或改革活动)

浅析GPS技术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浅析GPS技术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 GPS定位技术由于其测量的准确性、快速性、便于移动性、方便快捷性在大地测量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大地测量不仅是对物体所在空间的测量,其中还需要很多测量学的知识,而GPS定位技术即可解决这类问题。GPS定位技术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为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文章主要对GPS技术的简述、特点说明及其在大地测量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仅供以后该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GPS技术;大地测量;特点;应用 大地测量包括确定地面点位、地球的宏观大小及测量地球重力场。内容包括三角测量、精密导线测量、卫星大地测量、重力测量和大地测量的有关计算等。一般在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上是通过精密导线、三角测量等方法建立有关水平控制网,来提供水平的大地位置。近些年由于GPS技术测量的准确性、快速性、便于移动性、方便快捷性在大地测量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且几乎可以代替传统的几何和物理测量法。 1 GPS技术的简述 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GPS最初是由美国研制出的一种全天候、高精度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主要满足于全球所有地方的军事使用,可以准确的确定三维的位置、动态和时间等等。这使得卫星通信技术与导航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全社会的信息交流水平,并且有效地推动了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GPS系统的空间卫星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其巧妙的布局保证了GPS定位的准确性。地面观测部分主要由三方面组成,有主控、地面天线处和监测站。主控站即起到主要控制调整作用,其位于美国的空军基地,是对整个地球表面监控系统的管理和技术中心。监测站则是采集主要数据,包括GPS卫星数据和监测站位置的环境数据,发送给主控站。用户部分主要为GPS接收机,主要作用是利用GPS卫星传来的信息来计算用户当时所在的三维位置和时间等。 2 GPS技术在大地测量中的特点 2.1 GPS技术测量的精准性 GPS定位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精准性,且其可以根据不同的测量精度、不同的作业方式进行调整。在大地测量控制网中,各个测量点都可以直接从GPS 发出的讯号中获得三维定位的准确信息。在控制网中每个网点之间不会出现积累误差或逐点计算的情况。 2.2 仪器操作简单方便

大地测量学基础-第二版 武汉大学出版社 复习

2015级地信班方游游 第一章 大地测量学定义 在一定时间空间的参考系统中,测量和描绘地球以及其他行星体的一门学科。 大地测量学作用 1.在国民经济各项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先行性的重要保证作用。 2.在防灾减灾救灾以及环境监测、评价和保护中发挥着独具风貌的特殊作用 3.是发展空间技术和国防建设的重要保证 4.在当代地球科学研究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5.是测绘学科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科学 现代大地测量学的特点 1.测量范围大 2.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表面深入到地球内部构造及动力过程 3.观测精度高 4.测量周期短 大地测量学基本内容 1.确定地球形状以及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建立统一的大地测量坐标系,研 究地球形变,测定极移以及海洋水面地形及其变化等 2.研究月球及太阳系行星的形状及重力场 3.建立和维持具有高科技水平的国家和全球的天文大地水平控制网和精密水准为以 及海洋大地控制网,以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4.研究为获得高精度测量成果的仪器和方法等 5.研究地球表面向托球迷或平面投影数学变换及有关的大地测量计算 6.研究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的地面网、空间网及其联合网的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 测量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等 大地测量学发展简史 1.地球圆球阶段 2.地球椭球阶段 3.大地水准面阶段 4.现代大地测量新时期 大地测量的展望 1.GNSS,SLR,VLBI是主导本学科发展的主要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 2.空间大地网是实现本学科科学技术任务的主要技术方案 3.精化地球重力场模型是大地测量学的主要发展目标 4.新一代国家测绘基准建设工程已经启动 第二章

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 1.行星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行星运动中,与太阳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行星绕轨道运动周期的平方与轨道长半轴立方之比为常数。 岁差 由于日月等天体影响,地球的旋转轴在空间围绕黄极发生缓慢旋转,是地轴方向相对于空间的长周期运动。 章动 地球旋转轴在岁差的基础上叠加18.6年的短周期圆周运动,振幅为9.21″。 极移 地轴相对于地球本体内部结构的相对位置变化。 国际协议原点CIO 国际上五个ILS站以1900~1905年的平均纬度所确定的平极作为基准点。 时间的计量包括哪两大元素 1.时间原点。 2.度量单位。 计量时间的方法满足的条件(3点) 1.运动是连续的; 2.运动的周期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3.运动是可观测的。 春分点 当太阳在黄道上从天球南半球向北半球运行时,黄道与天球赤道的交点。 什么是大地测量基准? 用以描述地球形状的参考椭球的参数、参考椭球在空间中的定位及定向、描述这些位置时所采用的单位长度的定义。包括:平面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等。 什么是大地测量参考系统与参考框架,两者有何关系? 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深度基准和重力参考系统。 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有坐标(参考)框架、高程(参考)框架和重力测量(参考)框架三种。是大地测量参考系统的具体实现。 什么是椭球定位与定向? 椭球定位指确定椭球中心的位置,分为局部定位和地心定位; 椭球定向指确定椭球旋转轴的方向。

营销策划方案参考框架

商务策划方案参考框架一、品牌策划方案 方案构成具体内容 题目策划的主题 前言策划的背景、目的、方法、意义等的说明 正文环境分析重要环境因素分析 综合分析SWOT分析,分析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 营销目标宣传目标、市场目标、文化目标、财务目标等 品牌定位STP战略(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 品牌内涵个性、文化、故事等 表现元素品牌名称、标志、基本色、标识语、象征物、包装等品牌传播广告、公关、人员、销售促进等策略 效果预测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忠诚度 结束语总结、突出、强化策划人意见 说明: 1、假如策划者站在蒙牛集团总公司或中国联通总公司的角度进行策划,可

选择这种策划方案。抛开“蒙牛”或“新势力”品牌现有的策划内容,对其进行重新策划。 2、方案中品牌定位、内涵和表现元素是该类策划方案的主体部分,品牌传播部分只需提出相关的传播思路、方法和策略即可,无需太过细化。 二、品牌推广策划方案 即市场细分;T指Targeting market,即选择目标市场;P为Positioning,亦即定位。正因为如此,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当代战略营销的核心,可被定义为STP。 目标市场营销有三个主要步骤: 2

中国商业联合会注册商务策划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 第一步,市场细分,根据购买者对产品或营销组合的不同需要,将市场分为若干不同的顾客群体,并勾勒出细分市场的轮廓。 第二步,确定目标市场,选择要进入的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 第三步,定位,建立与在市场上传播该产品的关键特征与利益。 说明: 1、如果策划者站在蒙牛九江总代理或中国联通九江分公司的角度进行策划,可选择这种策划方案。无需对“蒙牛”或“新势力”品牌内涵进行策划,而是沿用他们现有的策划。方案重在对“蒙牛”或“新势力”品牌的传播或推广的思路和方法的策划。 2、方案中推广指导思想、推广策略和推广计划是该类策划方案的主体部分,是策划的重点,占策划方案的大部分篇幅。 三、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VLBI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原理简介与技术应用

VLBI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原理简介与技术应用 摘要:深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是重要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本文主要简要介绍了VLBI的大地测量原理,以及VLBI在大地测量方面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VLBI 1.前言 空间大地测量在近20多年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以VLBI、SLR、GPS、LLRDORIS 等为主要标志的空间测量技术大大推动了大地测量学的发展,也大大富了大地测量学,特别是空间大地测量学的研究内容。这些手段的应用将大加强大地测量控制网的强度和可靠性,尤其是在大尺度范围内,可大大改善度系统误差和其它系统误差的积累。VLBI极高的相对精度和分辨率,大大提高了如大地测量定位、参考框架的连接、地球自转和极移监测、估计地壳运动和绘制河外射电源图像等许多任务的精度水平。 2. VLBI大地测量原理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 )是本世纪六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它通过测定来自河外射电源的信号在两个接收天线之间的传播延时来精确求定地面点间的相对位置。VLBI 测量的几何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2-1 VLBI几何原理图 射电源辐射出的电磁波通过地球大气到达地面,由基线两端的天线接收。由于地球自转,电磁波的波前到达两个天线的几何程差(除以光速就是时间延迟差)是不断改变的。两路信号相关的结果就得到干涉条纹。天线输出的信号进行低噪

声高频放大后,经变频相继转换为中频信号和视频信号。 由于两天线到某一射电源的距离不同,有一路程差L ,则射电信号的同一波前到达两天线的时间也不相同,有一时间延迟g τ根据图2-1的几何关系: g C L τ?= (1) 其中C 为真空中的光速。 若设_B 为天线1到天线2的基线矢量,K 为被观测的射电源方向的单位矢量,则有: ??? ???-=-K B C g 1τ (2) 其对时间的倒数即为延迟率: ??? ?????-=-K B t C g 1.τ (3) 式(2)就是VLBI 从纯几何关系出发推出的时间延迟(几何延迟)。而实际 上,由于基线矢量随着地球自转在不断变化,射电源与测站之间也不是理想的 真空,在实际观测值中不可被免地包含了其它成份,因此vLBI 观测到的延迟 和延迟率比(2)、(3)式复杂的多,它们可以表示为: ++++=p i c g τττττ (4) ++++=p i c g .....τττττ (5) 式中c τ为两测站时钟的同步误差,i τ为两测站由于放大器、馈源、混濒 器等的不同而引起的时间延迟,p τ为大气层、电离层、行星之间等离子体等 引起的传播介质延迟。上述公式中与天线有关的参数都是在地心天球坐标系中描述的但这些通常是在地球坐标系给出的,所以必须通过必要的坐标旋转将它们转

1大地测量学习笔记

注册测绘师--大地测量学习笔记 1.大地测量的任务和特点 1)大地测量的任务:建立国家或大范围的精密测量控制网。 例如:国家一等、二等、三等、四等平面大地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A、B、C、D、E卫星定位控制网 2)现代大地测量的特点:长距离、高精度、实时快速、四维(XYZT)、地心。2.大地测量的主要作用 (1)为大规模地形图测制及各种工程测量提供高精度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2)为空间科学技术和军事用途提供精确的点位坐标、距离、方位及地球重力资料; (3)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地壳形变及地震预报等科学问题提供资料; (4)是组织、管理、融合和分析地球海量时空信息的数理基础和时空参考平台。 3.大地测量系统与参考框架 四个系统,三个框架 1)大地测量系统 大地测量系统规定了大地测量的起算基准和尺度标准及其实现方式(包括理论、模型和方法)。 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和重力参考系统。 (2).大地测量参考框架 大地测量参考框架,就是按大地测量系统的规定的原则,采用大地测量技术,在全球或局域范围内所测定的、固定在地面上的点所构成的大地网(点)或其他实体(静止或运动的物体)。是对大地测量系统的具体实现。 与大地测量系统相对应,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有坐标(参考)框架、高程(参考)框架和重力测量(参考)框架三种。 4.大地测量常数 大地测量常数是指与地球一起旋转且和地球表面最佳吻合的旋转椭球(即地球椭球)几何和物理参数。 分为基本常数和导出常数。 基本常数唯一定义了大地测量系统。导出常数是由基本常数导出,便于大地测量应用。 (1)大地测量基本常数 地球椭球的几何和物理属性可由四个基本常数完全确定,这四个基本常数就是大地测量基本常数。它们是 赤道半径a; 地心引力常数(包含大气质量)GM; 地球动力学形状因子J2; (地球重力场二阶带球谐系数) 地球自转角速度ω 基本常数就是这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