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 高脂血症 脂肪肝 的饮食及注意事项

高血压 高脂血症 脂肪肝 的饮食及注意事项

高血压 高脂血症 脂肪肝 的饮食及注意事项
高血压 高脂血症 脂肪肝 的饮食及注意事项

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的饮食及注意事项

诊断:

1、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

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

2、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高血压饮食(多吃)

1、芹菜: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萝卜:可以降血压,食谱:萝卜猪骨汤、萝卜海带瘦猪肉汤。

3、猕猴桃: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

4、黑蒜:最为常用饮食疗法,食用简单,可以降低高血压及其引起的高血糖、

高血脂。

5、冬瓜:可以利尿、治高血压。

6、富硒米: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对高血压有着良好的功效,还可以对抗脂肪肝。

7、洋葱:被誉为“菜中皇后”,营养丰富,含抗坏血酸及18种氨基酸等。预防

心脑血管病、抗氧化、美容等作用,长期食用可以稳定血压,降低血管脆性。

8、苦瓜:有清热解毒、清心消署、明目降压之功效。吃前注意热水焯一下去苦味。

9、碘含量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海带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及膳食纤维、钙,能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

10、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等。

11、多食蔬菜水果。

12、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制品、猪血等动物血类。食用量推荐:各类鱼肉、

去皮鸡肉、鸡蛋白、牛奶、大豆制品(豆腐、腐竹、油豆腐)>瘦猪肉>猪蹄、

牛肉、羊肉。

13、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豆类等。这类食物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

促进排便。

14、深色食物:如黑豆,黄豆,香菇,洋葱,茄子,羊血,黑木耳类食物。

15、富含钾的食物:新鲜的蔬菜、水果、豆类、菌类、薯类、瘦肉、贝类、钾盐。钾直接扩张血管,使尿钠排出增加。

16、富含钙的食物:牛奶、虾皮、海带、黄豆、香菇。钙摄入量低可以增强高盐

膳食对血压的作用。

高血压饮食(少吃):

1、盐:每日食盐量降低到4~5克,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6毫米汞柱。少吃

腌制、卤制、熏制的食品,如咸鱼、咸蛋、榨菜、酸菜、皮蛋、腐乳;香肠、午

餐肉、烧鸡等熟食及冰冻食品、罐头食品含有较多盐分,亦应少食;煮菜少放食盐、酱油、味精。尽量不吃剩菜和不新鲜的蔬菜、尽量选择低钠盐、尝试吃无盐

餐等等。

2、动物脂肪,比如:猪油、奶油等。

3、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卤煮、肥肉等。

4、刺激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不吸烟,少饮酒等。

5、含糖量高的甜点,如油条、奶油蛋糕、巧克力、奶类雪糕。

6、香辛料(辣椒、胡椒、芥末、咖喱粉等)和进补类(人参、狗肉)少吃,以

及戒烟戒酒(特别是烈性白酒)。

7、浓红茶避免多喝,可适量喝淡绿茶

注意事项:

1、服药时间:宜晨起即服降压药,忌睡眠前服降压药。(夜间血压多较白天低,防止夜间出现低血压而不自知,可以夜间监测几次掌握自己血压变化情况。)

2、煮饭做菜时可以适量加点醋,少放盐,以醋带咸味。少用酱油多蘸醋。

3、少喝鸡汤。多喝骨头汤(煮汤时加几滴醋可促进钙质溶解入汤)。

4、在中青年人群中,平均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患高血压的几率比睡眠充足的人

高一倍多,故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睡前1小时避免过度的思维活动或看电影、电视等。

5、避免血压波动大是防治中风的关键,保持心情愉悦。

6、适当运动,减肥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还可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5、肥胖是高血压的主要诱因之一,但千万不要以为瘦子就不会得高血压。身材

苗条的人,同样会得高血压,而且一旦发病,比肥胖的人更加危急。有研究显示,瘦人得高血压后更容易出现心脏病和脑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膳食结构不合理,

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

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降压食物汇总:

①叶菜类:白菜、菠菜、芹菜、苋莱、汕菜、韭菜、黄花菜、荠莱等;

②根茎类:萝卜、胡萝卜、马蹄、葛、芋类、茭白、芦笋、大蒜、马铃薯、;

③瓜果类:南瓜、冬瓜、黄瓜、苦瓜、番茄、山楂、柠檬、茄子

④花、种子、坚果类:菊花、罗布麻、芝麻、豌豆、蚕豆、绿豆、、荞麦、花生、西瓜子、核桃、向日葵子、莲心、红枣;

⑤水果类:西瓜、香蕉、红枣、苹果、桃、橘子、梨、葡萄、桑椹、柿饼

⑥水产类:海带、海藻、紫菜、海蜇、海参、牡蛎、鲍鱼、虾皮、银鱼;

⑦动物类及其他:牛奶(脱脂)、牛黄、蜂蜜、大豆制品、菌类(黑木耳、白木耳、香菇、金针菇、花菇等)

小食谱:

1、菊花茶:清肝明目,降血压,防止动脉硬化。

2、决明子茶:具有降压、抗菌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3、醋泡花生米:将熟花生米蘸点醋(一点点),每日晚上吃5颗。吃后注意漱口。不能空腹喝醋会损伤胃粘膜。胃溃疡和胃酸过多患者不宜吃醋(老爸不宜)。骨折及骨质疏松的患者避免吃醋(老爸不宜)。(老妈可以吃)

知识背景解释:

醋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乳酸、醋酸、琥珀酸等有机成分,能有效保持食物中某

些维生素的有效成分,降低脂肪类物质被人体吸收后产生的副作用,降低血脂,

预防血管硬化,并降低血压,进而预防罹患动脉硬化、脑溢血等疾病。

花生可使人体肝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使其排泄增强,从而降低胆固醇。花生

仁红衣能抑制纤维蛋白的溶解,促进血小板新生,加强毛细血管的收缩功能。因此,长期坚持食用醋泡花生米可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的堆积,物美

价廉,是防治心血管疾病很好的保健品。

决明子茶可以润肠通便、清肝明目、防止视力模糊、降血压、降血脂、减少胆固

醇等,防治冠心病、高血压。而决明子富含维生素A及锌,可防治夜盲症以及避

免小儿缺锌。临床实验证明,决明子煎剂可降低肝中甘油三酯的含量。

高脂血症

疾病名:高脂血症 英文名:hyperlipoidemia 缩写:HL 别名:hyperlipemia;高脂血;血脂过多 ICD号:E78.5 分类:代谢科 概述: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须物质。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其中三酰甘油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主要用于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脂质是体内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存在于各种膜的结构中。脂质为疏水性的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其在维持细胞的完整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使血浆中的物质通过直接弥散或经载体进入细胞内。同时,脂质是体内能量贮存的主要形式,也是肾上腺和性腺类固醇激素以及胆酸合成的前体物质。此外,脂质还是血液中许多可溶性复合物运输的载体。 脂质分为:脂肪酸(FA)、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和磷脂(PL)。其中三酰甘油和磷脂为复合脂质。血浆中的胆固醇又分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脂(CE)两种,二者统称为血浆总胆固醇(TC)。 高脂血症(hyperlipoidemia)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流行病学:血脂水平与遗传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种族人群和饮食情况下的血脂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西方男性的平均胆固醇水平为5.4mmol/L,而日本男性相对较低,仅为4.3mmol/L。我国人群的胆固醇水平亦低于欧美人群,平均为3.8~5.14mmol/L。 我国正常人的各种血脂水平(表1)。

体内的血脂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儿童的血脂水平低于成人,其高脂血症的标准为:胆固醇>5.2mmol/L(200mg/dl),三酰甘油>1.6mmol/L(140mg/dl)。此外,血脂亦受性别和生理状态的影响。女性从青春期起直至绝经期,其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均低于男性,而HDL水平高于同龄男性。 1.高胆固醇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包括基础值偏高、高胆固醇和高饱和脂肪酸摄入、热量过多、年龄及女性更年期的影响、遗传基因的异常、多基因缺陷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1)基础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与各种属的动物相比,人类的基础LDL-C水平较高,可能与人体内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延缓,肝内胆固醇含量升高,抑制LDL受体活性有关。这种较高的基础LDL-C是人类临界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2)饮食中胆固醇含量高:胆固醇摄入量从200mg/d增加到400mg/d,血胆固醇可升高0.13mmol/L(5mg/dl),其机制可能与肝脏胆固醇含量增加,LDL受体合成减少有关。临床研究表明,在健康青年人中,每天饮食中胆固醇摄入量增加100mg,女性血胆固醇水平上升较男性明显。 (3)饮食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每人每天摄入饱和脂肪酸理想的量应为每天总热卡的7%,若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占每天总热卡的14%,可致血胆固醇增高大约0.52mmol/L (20mg/dl),其中主要是LDL-C。研究表明,饱和脂肪酸可抑制LDL受体的活性。虽然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与下列5方面有关:①抑制胆固醇酯在肝内合成;②促进无活性的非酯化胆固醇转入活性池;③促进调节性氧化类固醇的形成;④降低细胞表面LDL受体活性;⑤降低LDL与LDL受体的亲和性。 (4)体重增加:研究表明,体重增加可使血浆胆固醇升高,肥胖是血浆胆固醇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肥胖促进肝脏输出含载脂蛋白B的脂蛋白,继而使LDL生成增

高脂血症及脂肪肝干预方案

高脂血症及脂肪肝干预方案 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无论是任一项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肝倾向和脂肪肝早期是可逆的,如任其发展,亦可发展为脂肪型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 调理原则: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生活方式。使血脂达到正常值,修复和改善受损肝功能。 一、药物调治 强身活血降脂丸:滋肾养阴、益气活血、用于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解毒化瘀丸:清热解毒、化瘀利胆、用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 二、饮食调养 低热量饮食,限制摄取入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多吃高蛋白饮食和新鲜蔬菜。低盐饮食,不宜多吃含糖多的蔬菜及水果,适量饮水。食油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为主,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忌吃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饮酒过量者要坚决戒酒,避免酒精对肝脏进一步损害;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治疗,控制血糖;肥胖者要合理减肥,控制体重;停用会导致脂肪肝的药物,尽量使用对肝脏损害小的药物;改善饮食结构,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 三餐能量分配:早餐:7%,午餐:49%,晚餐:24%,动物性或脂肪高的食物尽量安排在早餐、午餐吃。宜采用蒸、 煮、炖、凉拌,少用煎炸的方法。

适宜吃的食物:燕麦、玉米、海带、大蒜、苹果、牛奶、洋葱、甘薯、胡萝卜、山楂、无花果等。 推荐药膳: 素烩三菇: 配料:冬菇、蘑菇、草菇各25克,嫩玉米笋片50克。 制法:将冬菇、蘑菇、草菇入清水泡发,洗净,入油锅煸炒,然后加入鲜汤、嫩玉米笋片同煮,待熟后再加入粉芡和调料(盐、味精等),翻炒片刻即可。 双耳炒豆腐: 配料:木耳15克,优质鲜豆腐300-500克,银耳15克。 制法:1.将木耳、银耳加入清水泡发,洗净,去杂质,在油锅中略爆炒;香菜洗净切碎。 将豆腐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小块,放入油锅与豆腐乳煎炒,然后加入木耳、银耳、鲜汤、香菜、胡椒粉、盐及味精,煮透即可。 山楂菏泽茶: 配料:山楂15克,荷叶12克,泽泻10克。 制法:将上述3味共切细,加水煎或以沸水冲泡,取浓汁即可。 三、精神调摄 保持良好心态,尽量避免精神紧张、经常熬夜、情绪过分激动过度劳累、焦虑或抑郁等不良心理和精神因素的不良影响。

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的饮食及注意事项

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的饮食及注意事项 诊断: 1、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 血压分为1、2、3级。 2、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高血压饮食(多吃) 1、芹菜: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2、萝卜:可以降血压,食谱:萝卜猪骨汤、萝卜海带瘦猪肉汤。 3、猕猴桃: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 4、黑蒜:最为常用饮食疗法,食用简单,可以降低高血压及其引起的高血糖、高血脂。 5、冬瓜:可以利尿、治高血压。 6、富硒米: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对高血压有着良好的功效,还可以对抗脂肪肝。 7、洋葱:被誉为“菜中皇后”,营养丰富,含抗坏血酸及18种氨基酸等。预防心脑血管病、抗氧化、美容等作用,长期食用可以稳定血压,降低血管脆性。 8、苦瓜:有清热解毒、清心消署、明目降压之功效。吃前注意热水焯一下去苦味。 9、碘含量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海带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及膳食纤维、钙,能降 低胆固醇、降低血压。 10、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等。 11、多食蔬菜水果。 12、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制品、猪血等动物血类。食用量推荐:各类鱼肉、去皮鸡肉、鸡蛋白、牛奶、大豆制品(豆腐、腐竹、油豆腐)>瘦猪肉>猪蹄、牛肉、羊肉。 13、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豆类等。这类食物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促进排便。 14、深色食物:如黑豆,黄豆,香菇,洋葱,茄子,羊血,黑木耳类食物。 15、富含钾的食物:新鲜的蔬菜、水果、豆类、菌类、薯类、瘦肉、贝类、钾盐。钾直接 扩张血管,使尿钠排出增加。 16、富含钙的食物:牛奶、虾皮、海带、黄豆、香菇。钙摄入量低可以增强高盐膳食对血 压的作用。 高血压饮食(少吃): 1、盐:每日食盐量降低到4~5克,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6毫米汞柱。少吃腌制、卤制、熏制的食品,如咸鱼、咸蛋、榨菜、酸菜、皮蛋、腐乳;香肠、午餐肉、烧鸡等熟食

浅论血脂与脂肪肝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47321013.html, 浅论血脂与脂肪肝的关系 作者:杨赐 来源:《现代养生》2004年第06期 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的异常蓄积状态,它是一种常见的经治疗可痊愈疾病。临床生理显示肝、脂肪组织及小肠是合成甘油三酯的主要场所,以肝的合成能力最强。而脂肪肝形成原因有二:肝细胞能合成脂肪但不能储存脂肪,甘油三酯在内质网合成后与载脂蛋白以及磷脂胆固醇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由肝细胞分泌入血而转运至肝外组织。如肝细胞合成的甘油三酯因营养不良、中毒、必需脂肪酸和胆碱缺乏、或蛋白质缺乏等不能形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入血时则聚集在肝细胞浆中,形成脂肪肝。其二:食用脂肪过多及各种原因造成脂肪动员增强,使血浆非脂化脂肪酸浓度升高,肝脏摄取的脂肪酸量也因而增多,当肝脏合成甘油三酯的速度超过了组合极低密度脂蛋白及泌入血流的速度时,也会出现肝中甘油三酯堆积,造成脂肪肝。 当血浆脂质浓度超过正常高限时即形成高脂血症,因而是动脉硬化及脂类代谢紊乱疾病的诱因。本文重点报道实验室检查血脂浓度,以期证实血脂浓度高低与脂肪肝形成有着密切规律,为脂肪肝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我室对经B超检查诊断为脂肪肝的16例患者的血酯含量,并同时设置对照组。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16例临床诊断为脂肪肝患者,年龄35—65岁,其中男11例女5例。同时以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两组同时采用意大利产SAS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抽取每人空腹晨血取血清检测。结果:第一组脂肪肝患者16人中:血脂增高者13人,其中4人胆固醇、甘油三酯均增高,有7人甘油三酯增高,有2人胆固醇增高,有3人结果正常。第二对照组中有5人血脂增高,其中1人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均增高,3人甘油三酯增高,1人胆固醇增高,其他15人血脂检查结果均正常。 以上两组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存在有极为显著的差异P<0.01。 讨论:脂肪肝是一种中老年人不易引起注意的常见病。因其无有特异的临床表现,使诊断较难而漏诊、误诊。但本组资料研究表明:由于血脂含量与脂肪肝形成关系密切,可根据B超探查和对血脂浓度的综合分析,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肿大、肝区疼痛与压痛等,即可确诊。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脑电图的变化

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脑电图的变化 发表时间:2017-10-24T16:25:39.1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作者:薛红 [导读]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年龄的增长,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 (江苏省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门诊部脑电图室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脑电图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记录患者脑电图的变化。结果:5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脑电图正常10例,占20%,低幅波快活动15例,占30%,异常25例,占50%,其中轻度异常21例,中度异常3例,广泛异常1例。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可以出现脑电图异常,提示已有脑功能损害,应该尽早给予降血压、降血脂干预。 【关键词】高血压;高脂血症;脑电图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114-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年龄的增长,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两者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有关,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观察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脑电图变化。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52~75岁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的患者,符合2011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以及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血脂异常建议标准。高血压Ⅰ级20例,Ⅱ级高血压25例,Ⅲ级5例;高胆固醇血症20例,高甘油三脂2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10例。既往无癫痫病史,无其他基础代谢性疾病,未曾服用影响脑电图变化的药物。年龄均值61.26±2.37岁。男26例,年龄均值60.43±3.28岁,女24例,年龄均值62.67±1.28岁,男女年龄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按照标准导联电极安置法,常规描记20分钟,并做睁闭眼和深呼吸试验。按黄氏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 。 1.3 统计 本论文数据统计采用SPSS 19.0中文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性别之间脑电图异常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脑电图正常10例,占20%,低幅波快活动15例,占30%,异常25例,占50%,其中轻度异常21例,中度异常3例,广泛异常1例。轻度异常表现为轻度节律失调,α波指数减少及不规则,波幅降低,4.0~7.8Hz的低至中波幅α波增加,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出现在各区,对光反应不稳定或消失。中度异常表现为在轻度异常基础上,出现局限性δ、θ慢波增高。广泛异常表现为广泛性δ、θ慢波增高。25例异常患者中,14例为男性,异常率53.8%;11例为女性,异常率为45.8%,不同性别脑电图异常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高血压与高脂血症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高,引起收缩血管,全身细小动脉发生痉挛,促血小板聚集作用,动脉内湍流和剪切应力可导致内膜损伤,常伴有炎症反应[2],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进而使小动脉血管壁增厚及结构重塑,逐渐致脑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引起脑组织血流灌注减少。高脂血症,包括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氧化,可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小板粘附继而形成血栓,可导致血管内皮前列环素的分泌减少,能导致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减弱。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等大分子物质带有正电荷,能够中和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引起红细胞聚集性增强,使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液粘滞度增加,造成微循环血流滞缓,有效灌流量降低。脑血管的血管痉挛、硬化狭窄或血液高粘滞状态引起脑组织性局限或广泛缺血缺氧状态,相应脑组织血流灌注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致脑细胞代谢发生异常,造成局部或广泛的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受损[3-6]。脑电活动的改变表现为抑制过程增强,α波节律减少或消失,频率变慢,慢波相对增多,快活动相对减少。α型脑电图比例降低,β型不规则及平坦型脑电图比例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病患者发生心脑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脑电图可以客观地反映大脑机能的状态,可以在并发脑血管病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发现脑功能的异常,故对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异常脑电图的出现,尤其是局限性或广泛异常异常脑电图,提示这部分患者可能已潜在轻微的、临床上未能察觉的结构性损伤或并发症。 本研究结果表明,部分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可以出现脑电图异常,提示已有脑功能损害,应该尽早给予降血压、降血脂干预。【参考文献】 [1]黄远桂,吴声铃.临床脑电图[M].陕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56. [2] Makita S,Nakamura M,Hiramori K.The Associ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With Carotid Intima-Media Complex Thickness and Plaque Formatio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Stroke,2005,36:2138-2142. [3]吴宇萍,李媛.高校教工高血压患者无创性脑功能检查分析.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5):16-17. [4]冯人琼.高血压患者脑电图分析.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4,11(3):153. [5]施志雄,梁荣芳.高血压患者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分析.广西医学,2003,25(9):1738-1739. [6]王华,刘勇,张志芬.高脂血症对脑电功率谱的影响.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5,14(4):232-233.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998 年第10 版,确定高血脂症界限: 空腹血清胆固醇( TC) > 6. 2mmol/ L ; 甘油三脂(TG) > 2. 28mmol/ L ;高密度酯蛋白(HDL - C) < 0. 09mmol/ L。其诊断标准为: 近期2 次(相隔2 周以上) 空腹血清总胆固醇( Tc) ≥6145 mmol/ L , 甘油三酯( TG) ≥1153 mmol/ L 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h) 男性≤1104 mmol/ L , 女性≤1117 mmol/ L 。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 防治建议”确定了血脂升高标准,同时也将血清HDL-C降低作为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之一。 静脉血液检查符合以下一项条件即可诊断高脂血症: 1.血清LDL-C L(140mg/dl)以上; 2.血清HDL-C L(35mg/dl)以下; 3.血清TG L(150mg/dl)以上; 4.血清TC L(220mg/dl)以上; 正确的血脂检测,应在隔夜禁食12-14小时后,抽取静脉血液进行测定。以下人员属于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检查血脂: 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 者; 2.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 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 4.有黄瘤或黄疣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6.40岁以上男性以及绝经期后女性也应该接受血脂检 查。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简介如下: ⑴英国心脏病学会标准: 1)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需要饮食控制; 2)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300毫克/分升),应考虑饮食/药物治疗; 3)治疗目的:降低胆固醇至<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⑵⑵英国高脂血症学会建议: 1)一般人群最佳胆固醇浓度为<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2)胆固醇为~毫摩尔/升(200~250毫克/分升)的人应接受一般饮食咨询和危险因素建议; 3)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的人饮食或饮食加药物治疗,除非其HDL胆固醇浓度>毫摩尔/升(77毫克/分升); 4)胆固醇低于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很少需要药物治疗。固醇在~毫摩尔/升(250~300毫克/分升)时,少数病人需要药物治疗。胆固醇超过毫摩尔/升(300毫克/分升)时,大多数病人需要药的治疗。 ⑶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现行政策(见表3)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剂量选择分析

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剂量选择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间到我院诊治的186例高血压合并 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3例,给予辛伐他汀20mg口服 1/日,观察组93例,给予辛伐他汀40mg口服1/日。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及血脂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93例患者治疗后平均血压(124.3±7.2/82.8±9.6)mmHg,相比对照组(138.7±8.8/98.3±10.9)mmHg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DL、TG、TC分别为(2.11±0.67)mmol/L、(1.04±0.61)mmol/L、(4.25±1.37)mmol/L,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每日给予辛伐他 汀40mg口服,降压、降脂效果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辛伐他汀;高血压;高脂血症;剂量;疗效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脂血症的人群逐年增高。作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及高血脂并不完全独立,两者之间关 系密切且常常伴随出现。同时患有两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 管并发症的发病率与致死率显著升高,属于高危人群。而有效控制血脂,对于控 制高血压、减少心血管意外、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我院近年来对高血 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给予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并分析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间到我院诊治 的186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排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妊娠者。将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年龄34—79岁,平均年龄(66.4±1.7)岁,其中 男性54例,女性39例,平均血压(159.8±9.7/101.3±12.5)mmHg,平均LDL (4.28±0.97)mmol/L,平均TG(2.61±0.57)mmol/L,平均TC(7.12±0.73) mmol/L;观察组93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68.2±1.9)岁,其中男性51例,女性42例,平均血压(162.6±11.8/106.7±10.2)mmHg,平均LDL (4.07±1.21)mmol/L,平均TG(2.79±0.85)mmol/L,平均TC(6.95±1.44) mmol/L。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血压、血脂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行三大常规以及心电图检查,并根据患者自身实际,给予降压、 降糖、扩血管等基础治疗[2]。观察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 公司,国药准字H20103499)40mg口服1/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辛伐他汀 (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499)20mg口服1/日治疗。连 续治疗4个月。 1.3 观察指标: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LDL、TG、TC,判断不同剂 量辛伐他汀的降压及降脂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检验标准设 为0.05,当p<0.05时结果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自然基金 标书 实例】脂类代谢素乱导致脂肪肝-973项目

项目名称:脂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肝及高脂血症发生 的机制 首席科学家: 起止年限:2012.1-2016.8 依托部门:教育部

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根据我国高脂血症和 NAFLD 的特点,我们围绕高脂血症和 NAFLD 的诱因、重要发病环节以及生物标记物的发现这几个方面,凝炼出 6 个有特色、有创新性的科学问题: ●NAFLD 和高脂血症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易感基因和表观遗传特征? ●我国居民膳食营养和生活方式(运动)与NAFLD 和高脂血症发生、发展的 关系? ●代谢性炎症在NAFLD 和血脂紊乱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肝脏营养感应调控及脂代谢稳态失衡与NAFLD 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外周脂质向肝脏异位以及肝细胞内脂肪重分布在NAFLD 发生、发展中的作 用? ●NAFLD 和高脂血症不同疾病阶段及转归的生物标记物是什么?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脂肪肝和高脂血症的遗传学研究:易感基因及表观遗传 利用我们项目组人群队列及病人活检样本资源、部分中国人群的SNPs数据和国内外脂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1)NAFLD和高脂血症的易感基因以及表观遗传因素:利用代谢基因数据库(WIT)和本项目组研究获得的SNPs数据,通过外显子深度测序筛查进一步确定中国汉族人群NAFLD和高脂血症的易感基因位点,并在长期大样本人群队列研究和肝组织活检标本的基础上验证其与不同阶段NAFLD(SS和NASH)以及不同预后转归(肝硬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在NAFLD动物模型的不同阶段进行全基因组启动子甲基化位点扫描、microRNA表达谱分析;并利用上述平台进行高脂血症和/或NAFLD患者肝组织活检样本检测,从而识别并明确与高脂血症和NAFLD相关的表观遗传学因素;我们也将特别关注两个极端人群,即“吃水也胖”和高脂饮食而不发生脂肪肝和高脂血症人群,并通过上述手段研究其易感/保护

高血脂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血脂药品销售知识考试试卷 姓名:门市:总分: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高血脂概念?(5分) 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2.哪些人易得高血脂症?(5分) (1)有高血脂家族史者;(2)体型肥胖者;(3)中老年人;(4)长期高糖饮食者;(5)绝经后妇女;(6)长期吸烟、酗酒者;(7)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6分) 1.高血脂症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高脂血症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2.“他汀类”降脂药不能与烟酸类、贝特类降脂药联合食用。 3.一般高血脂会有很多临床表现,列举三种:头晕、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肢体麻木、胸闷、心悸等 4.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磷脂质。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 5.烟酸有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作用,烟酸属于维生素B族中的一种,别名维生素B3。 6.高血脂的一线用药有“他汀类”降脂药,“贝特类”降脂药,“烟酸类”降脂药,“树脂类”降脂药,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其他类。 7.“他汀类”降脂药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8.高血脂患者的膳食结构应遵循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膳食,既“四低一高”原则。 9.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高脂血症分为以下

脂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肝与及高脂血症发生的机制

脂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肝与及高脂血症发生的机制

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根据我国高脂血症和NAFLD的特点,我们围绕高脂血症和NAFLD的诱因、重要发病环节以及生物标记物的发现这几个方面,凝炼出6个有特色、有创新性的科学问题: ●NAFLD和高脂血症发生、发展及转归的易感基因和表观 遗传特征? ●我国居民膳食营养和生活方式(运动)与NAFLD和高脂 血症发生、发展的关系? ●代谢性炎症在NAFLD和血脂紊乱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肝脏营养感应调控及脂代谢稳态失衡与NAFLD发生和 发展的关系? ●外周脂质向肝脏异位以及肝细胞内脂肪重分布在 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NAFLD和高脂血症不同疾病阶段及转归的生物标记物 是什么?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脂肪肝和高脂血症的遗传学研究:易感基因及表观遗传 利用我们项目组人群队列及病人活检样本资源、部分中国

人群的SNPs数据和国内外脂代谢通路相关基因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1)NAFLD和高脂血症的易感基因以及表观遗传因素:利用代谢基因数据库(WIT)和本项目组研究获得的SNPs数据,通过外显子深度测序筛查进一步确定中国汉族人群NAFLD和高脂血症的易感基因位点,并在长期大样本人群队列研究和肝组织活检标本的基础上验证其与不同阶段NAFLD(SS和NASH)以及不同预后转归(肝硬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在NAFLD动物模型的不同阶段进行全基因组启动子甲基化位点扫描、microRNA 表达谱分析;并利用上述平台进行高脂血症和/或NAFLD患者肝组织活检样本检测,从而识别并明确与高脂血症和NAFLD相关的表观遗传学因素;我们也将特别关注两个极端人群,即“吃水也胖”和高脂饮食而不发生脂肪肝和高脂血症人群,并通过上述手段研究其易感/保护基因(位点)(注:综审专家建议);2)易感基因及表观遗传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针对获得的NAFLD和高脂血症相关性易感基因/易感位点,应用EMSA、super EMSA和Chip技术“挖掘”与之相结合的转录因子,验证易感基因突变或多态性对基因转录/翻译、信号通路活性、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结合筛选获得以及前期工作发现(SREBP1c、FoxO1、PGC1 、SIRT1基因甲基化)的表观遗传学因素,在原代肝脏细胞和动物模型水平验证其对基因表达、信号通路活性、细胞糖脂代谢功能的

高脂血症诊疗常规

高脂蛋白血症 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就是通常所说的高脂血症,它是指血清脂蛋白浓度异常升高,可以简单地将其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按病因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增加。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被列为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将血胆固醇长期控制于适当水平,不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且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调脂药物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 1.现病史 [1] 高脂血症本身的症状:高脂血症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 [2] 合并症的症状: ①腹部症状:要询问有无腹痛、肝区不适等腹部症状,以确定是否 有急性胰腺炎和脂肪肝等高脂血症的合并症 ②全身性动脉硬化的症状:通过询问有无心绞痛、下肢间歇性跛行 和运动语言障碍等神经系统的症状,判断患者心、下肢动脉和脑等主要靶器官动脉周样硬化的发病状况。

[3] 一般情况:甲状腺功能低下所致的继发性稿脂血症患者常有院 发病的临床表现,如便秘、纳差、畏寒等,要注意询问 2.既往史 除系统回顾,询问全身各系统的患病史外,要特别注意和继发性高脂血症有关的即往史,要特别主要询问: [1]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低下等 [2]肾脏疾病:如肾病综合征等 [3]肝脏疾病:如阻塞性黄疸等 [4]代谢性疾病:如痛风、糖尿病等 [5]用药史:是否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皮质类固醇、雌激素、噻嗪类 利尿剂等。 3.个人史 吸烟史、饮食习惯、运动量等 4.家族史 询问家族中是否有同类患者。 二、体格检查要点 除常规查体外,应特别注意: 1、一般情况:身高、体重、血压、脉搏 2、双侧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 3、颈动脉血管杂音 4、脐周血管杂音 5、黄色瘤:高脂血症,特别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在体表可 出现黄色瘤,其中扁平状黄瘤多见于上、下眼睑;腱黄瘤多位于伸侧肌腱,如鹰嘴,髌和足跟部;而块状黄瘤多见于手掌、肘和臀部

高脂血症和高血脂区别

高脂血症和高血脂区别 文章目录*一、高脂血症和高血脂区别1. 高脂血症和高血脂区别2. 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3. 高血脂症患者能运动吗*二、高脂血症如何检测*三、高脂血症应该怎么样预防 高脂血症和高血脂区别 1、高脂血症和高血脂区别高脂血症就是高血脂,它们是一种完全一样的病情,是指人体的血脂水平抬高,从而直接的引起一些能够严重危害到人体健康的疾病,比如患者有可能会患上冠心病和胰腺炎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因此,对于高脂血症的患者来说,一定要严格的控制自身的体重,千万不能过度的肥胖。同时,患者还需要多注意自身的运动锻炼,这样才能够达到治疗作用。 2、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高血脂症这种疾病的病情不会停滞不前的,这种疾病的病情是在进行的,而且人们身体当中的脂肪遍布全身各部各部位的,因此高血脂症这种疾病还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人体当中的脂肪会有游离脂肪酸,还有磷酸的。 高血脂症这种疾病会导致人们出现致命性的疾病是冠心病还有急性胰腺炎的,冠心病是常见的致命性疾病,当人们身体出现严重的乳糜微粒血症的时候才会导致患有急性胰腺炎疾病。

3、高血脂症患者能运动吗当今社会,三高人群遍布很多家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几乎出现在大部分人身上,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量,而且还可减轻体重、降低血浆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 高脂血症如何检测1、生化检查 测定空腹状态下(禁食12~14小时)血浆或血清TC、TG、LDL-C 和HDL-C是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TC是所有脂蛋白中胆固醇的总和,TG是所有脂蛋白中甘油三酯的总和。LDL-C和HDL-C 分别指LDL和HDL中的胆固醇含量。决定治疗前,至少有两次血脂检查的结果。 2、超速离心技术 是脂蛋白异常血症分型的金标准,但所要求的仪器设备昂贵,技术操作复杂,一般临床实验室难以做到。 3、脂蛋白电泳 将脂蛋白分为位于原点不移动的乳糜微粒、前β、β和α共4条脂蛋白区带,分别相当于超速离心法中的CM、VLDL、IDL和LDL,以及HDL.仅为半定量分析,结果变异较大,目前已不常应用。 4、有关脂代谢的特殊检查 载脂蛋白测定测定血浆ApoB和ApoAⅠ水平对于预测冠心病的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

120例降压联合降脂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分析

120例降压联合降脂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19T09:52:46.5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6期供稿作者:刘燕 [导读] 分析我院12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降压联合降脂药物治疗情况。 刘燕(云南省昆钢医院云南昆明 650302)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12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降压联合降脂药物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患者12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降压联合降脂治疗降压有效率为81.67%,降脂有效率为85.83%。没有病例发生冠心病及脑中风等心血管事件。结论联合治疗应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高脂血症高血压降脂治疗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主要疾病之一。据相关文献报道,目前我国人群中血脂异常约有2亿患者,在我国年龄35岁以上的人群中,有3700万高血压患者同时有血脂的异常[1]。而目前国内对高血压和高血脂的相关情况尤对其危险性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认真学习相关文献后,本院自2012年起对我院门诊高血压病人均行血脂测定,并根据患者血脂情况及与患者商定,给予降压药联和降脂药治疗。现收集我院门诊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120例患者,并分别与治疗后进行随访。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象:选入标准:1)我院门诊患者2011年1月-2012年1月120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男75例,女45例,年龄40-50岁。2)所有患者均为高血压2级;3)血脂:TC≥6.21 mmol/L (240 mg/d1)、LDL—C≥4.14 mmol/L(160 mg/dl)。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有肝肾功能障碍;有糖尿病病史;有心电图ST—T异常者,曾有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者曾有脑卒中病史[2]。并与患者签署同意书。 1.2 联合用药情况 降压药:钙通道阻滞剂(CCB)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降脂药: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辉瑞制药,20mg/片)20 mg,每晚睡前口服1片。治疗8周。 上述所有患者均联合使用降压药(CCB或ACEI)和降脂药(立普妥)。 1.3 随访 每2周电话随访,每4周医院门诊随访1次。医院门诊随访内容为血脂、血糖、肝功、肌酐等生化结果及心电图,监测心率、血压,有无发生冠心病及脑中风症状。共随访24周。所有患者服药依从性好,无漏服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降压评定标准[3]: 降压显效标准: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范围内; 降压有效标准:舒张压下降≦10mmHg,但降至正常范围内; 降压无效标准: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降脂评定标准[4]: ①显效:TC下降≥20.0%,TG下降≥40.0%HDI一C上升≥0.26mmol/L; ②有效:TC下降达10.0-20.0%,TG下降达20.0--40.0%,HDL—C上升达0.18--0.26mmol/L;③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④恶化:TC上升≥10.0,TG上升≥10.0%,HDL-C下降0.18mmol/L。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土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通过8周的降压与降脂联合治疗,降压有效率为81.67%,降脂有效率为85.83%。在24周的随访的过程中没有病例发生冠心病及脑中风。 3 讨论 杨永刚[5]等报道对杭州地区3019例体检者,在高血脂人群中检出脂肪肝占25%,而高血压则位居第二,为18%。其他文献也有相关报道,说明高血压与高血脂有很大的相关性。高脂血症(Hyperlipoidemia,HLP)指人体脂代谢异常引起的血清总胆固醇(TC)或甘油三酯 (TG)水平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过低。当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 ≥5.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3.37 mmol/L,三酰甘油 (TG)≥1.70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1.04 mmol/L则诊断为高脂血症。相关研究报道动脉弹性功能减退、僵硬度增加是患者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需要重视改善血管弹性功能,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高脂血症又可加重动脉弹性硬化。故强调降压的同时进行降脂。阿托伐他汀是人工合成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从而降低血脂。与此同时中国高血压最新指南提出: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对心血管病危险分层为低危人群未见获益,出于安全性以及效益/费用比的考虑,低危人群仍应慎重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程洁[6]等报道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宜选择对血脂没有影响的药物(如长效钙离子拈抗药)。故研究选择20例患者进行联合降压和降脂治疗,并且该20例患者中血脂均明显高出正常血脂上限,高血压为2级,有明显使用阿

清肝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

清肝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 【摘要】目的评价清肝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的疗效。方法68例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均服用清肝降脂颗粒,1~2包/次, 3次/d,连续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由(7.57±1.31) mmol/L 降至(4.64±0.87) mmol/L,甘油三酯由(3.48±0.87)mmol/L降到(1.45±0.51)mmol/L;同时肝脏B超显示脂肪肝明显减轻,甚至消失。结论清肝降脂颗粒具有调血脂,治疗脂肪肝的作用。 【关键词】脂肪肝; 清肝降脂颗粒; 高脂血症; 胆固醇;甘油三酯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及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只有有效地控制血脂,才能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清肝降脂颗粒由姜黄、女贞子、绞股蓝、泽泻四味中药组成,相关研究表明其对实验性脂肪肝、高脂血症、高粘血症具有较好治疗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价清肝降脂颗粒治疗高脂血症合并脂肪肝的疗效及其副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45~65岁,平均(54.6±4.6)岁。均具备以下5项诊断依据中的3项以上:①肥胖,肝大并伴有肝区胀满或疼痛。 ②B超检查出“明亮肝”及回声衰减或CT出现肝密度普遍降低, CT值<40 Hu,肝/脾CT值<0.85。③2周内停用降脂药物,并保持平常饮食,采血2次,检测2次血清总胆固醇(TC)≥6.18 mmol/L,甘油三酯(TG)≥2.3 mmol/L,载脂蛋白A(ApoA)<1.26 g/L,载脂蛋白B(ApoB)>0.79 g/L,ApoA/ApoB<1.07。④肝功能轻微异常或异常。 ⑤肝活检诊为脂肪肝。凡合并肝硬化和活动性肝炎者均不列入本观察中。 1.2 服药方法本观察采用自身对照设计,所有观察病例均服用清肝降脂颗粒(江苏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产中药免煎饮片颗粒),1~2包/次, 3次/d,剂量随体重变化。以1个月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不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用药前均检查肝功能、血脂,以及B超或CT检查肝脏。治疗1个月复查1次上述项目并详细记录, 3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 1.3 观察项目和标准①肝脏缩小,肝区不适感消失。②B超或CT检查恢复正常,肝/脾CT值=1。③TC≤5.18 mmol/L,TG≤1.7 mmol/L, LDL-CHOL ≤3.1 mmol/L。④肝功能完全正常。 1.4 疗效判定显效:符合上述观察项目标准中3项;有效:符合其中2项;无效: 4项中3项无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见表1。 表1显示治疗后血清TC、TG和LDL-CHOL均明显降低,血脂水平随着通清肝降脂颗粒应用时间的延长呈明显递减趋势。 2.2 临床疗效分析见表2。

脂肪肝诊断标准

脂肪肝诊断标准 来源:北京嘉仁康文化健康传播中心作者:王琴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疾病谱随病程的进展表现不一,包括 一、临床诊断标准凡具备下列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任一项者即可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肝。 2. 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酒精量每周<40g; 3. 除外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Wilson病、全胃肠外营养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4. 除原发病临床表现外,可出现乏力、肝区隐痛等症状,可伴肝脾肿大; 5. 血清转氨酶可升高,并以ALT为主,可伴有GGT、铁蛋白和尿酸等增高; 6. 肝脏组织学有典型表现; 7. 有影像学诊断依据。 二、影像学诊断 (一)单纯性脂肪肝B超表现为:(1)肝区近场弥漫性点状高回声,回声强度高于脾脏和肾脏,少数表现为灶性高回声;(2)远场回声衰减,光点稀疏;(3)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4)肝脏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前缘变钝。 仅具备(1)项者作为疑似诊断;具备第(1)项加其余1项以上者可确诊为脂肪肝。CT平扫表现为肝脏密度普遍低于脾脏或肝/脾CT比值≤1。肝脏密度降低,CT值稍低于脾脏,肝/脾CT比值≤1.0者为轻度;肝/脾CT比值≤0.7,肝内血管显示不清者为中度;肝脏密度显著降低甚至呈负值,肝/脾CT比值≤0.5,肝内血管清晰可见者为重度。 (二)脂肪性肝炎除上述影像学表现外,可出现肝实质密度和信号改变,脾增厚或肿大,胆囊壁增厚或胆囊形态改变等。 (三)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肝裂增宽,肝包膜厚度增加,肝表面不规则,肝内回声/密度/信号不均匀,各肝叶比例失常,门静脉主干管径增粗,门静脉每分钟血流量参数增加,脾脏体积指数增大, 胆囊壁增厚或胆囊形态改变等。 三、组织学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改变主要为大泡性或大泡性为主伴小泡性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性,组织学诊断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一)单纯性脂肪肝低倍镜下1/3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但无其他明显组织学改变;即无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的肝细胞<1/3者为肝细胞脂肪变。占肝小叶1/3~1/2为轻度脂肪肝;占肝小叶1/2~2/3为中度脂肪肝;占肝小叶2/3以上者或肝细胞弥漫脂肪变性呈鱼网状者为重度脂肪肝。 (二)脂肪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内有大泡性脂肪滴贮积,伴肝细胞气球样变,甚至肝细胞不同程度的坏死,以及小叶内和门管区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可伴有肝纤维化、糖原核、小叶内脂肪性肉芽肿、嗜酸小体和脂肪囊肿等表现,少数病例可见Mallory小体和肝细胞巨大线粒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