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量子通信应用领域发展分析

量子通信应用领域发展分析

量子通信应用领域发展分析
量子通信应用领域发展分析

量子通信应用领域发展分析

一、应用机会分析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量子通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表示,量子通信在军事、国防、金融等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不仅可用于军事、国防等领域的国家级保密通信,还可用于涉及秘密数据和票据的电信、证券、保险、银行、工商、地税、财政以及企业云存储、数据中心等领域和部门,而技术又相对成熟,未来市场容量极大。

图表量子通信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机会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二、国防军事应用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量子通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在国防和军事领域,量子通信能够应用于通信密钥生成与分发系统,向未来战场覆盖区域内任意两个用户分发量子密钥,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构成作战区域内机动的安全军事通信网络;此外,它还能够应用于信息对抗,改进军用光网信息传输保密性,提高信息保护和信息对抗能力;并能够应用于深海安全通信,为远洋深海安全通信开辟了崭新途径;利用量子隐形传态以及量子通信绝对安全性、超大信道容量、超高通信速率、远距离传输和信息高效率等特点,建立满足军事特殊需求的军事信息网络,为国防和军事赢得先机。

三、国民经济应用

在国民经济领域和部门,量子通信未来可用于金融机构的隐匿通信等工程以及对电网、煤气管网和自来水管网等重要基础设施的监视和通信保障,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金融业应用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量子通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2012年2月21日下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华社联合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金融信息量子通信验证网”正式开通。

量子通信技术对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金融信息量子通信验证网实现了量子通信技术在金融信息传输方面的成功应用,将对推动量子信息技术更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示范作用。

“金融信息量子通信验证网”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利用量子通信网络技术以保障金融信息的传输安全,属于量子通信技术在金融信息系统中的首次技术验证和应用。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实用化量子通信的技术成果,具体承担和实施了该项目。2011年初,开展了量子通信在金融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研究;2011年9月底,建成了连接新华社新闻大厦和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的“金融信息量子保密通信技术验证专线”;2011年11月底,将该“专线”扩展成为4节点、3用户的“金融信息量子通信验证网”,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金融信息领域的量子通信应用网络。

“金融信息量子通信验证网”使用北京联通提供的商用光纤线路建成,实现了高保密性视频语音通信、实时文字交互和高速数据文件传输等应用。

浅谈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浅谈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趋势 量子通信具有超强安全性、超大信道容量、超高通信速率、超高隐蔽性等特点,其发展历经30余年,在理论上日益成熟,技术方案已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了实用化,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键词】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Abstract】The quantum communic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per security,large channel capacity,super high communication speed and ultrahigh concealment. After 30 years of development,it has matured theoretically,and the technical scheme has gradually moved from the laboratory to the practical.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also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Key words】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Development status;Future trend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纠缠效应改变量子态,从而实现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它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研究领域。量子通信具有超强安全性、超大信道容量、超高通信速率、超高隐蔽性等特点,其发展历经30余年,在理论上日益成熟,技术方案已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了实用化,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空间量子通信技术

空间量子通信技术 陈彦,胡渝 ( 电子科技大学 物理电子学院,成都 610054 ) 摘要:利用卫星来分发单光子(或纠缠光子对)的方法为远程量子通信网络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案。这将克服现有的光纤和陆上自由空间链路所带来的距离限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量子通信。本文对这种设想进行了分析,证明这种设想有很高可行性。 关键词:量子通信; 空间技术; 光子分发 中图分类号:TN929.11;0431.2 文献标识码:A Quantum Communications in Space CHEN Y an ,HU Yu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s,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610054 ) Abstract:Using satellites to deliver single photon or entangled photon pairs is a unique solution to realize long-distance quantum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This solution is able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 of transmission distance when using fiber and terrestrial free space optical links. And global quantum communications may be realized in this way. A scheme of using satellite to deliver single photon or entangled photon pairs is described,and the possibility of the scheme is proved. Key words:quantum communications; Space technology; photon deliver 1 引言 量子通信具有“容量大、速度快、通讯保密性极强”的优点,可完成经典信息处理方法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利用量子通信可以建立无法破译的密钥系统,因此量子通信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已经在标准光纤信道中,已经实现了距离超过100KM的量子密钥分配实验。同时,还在23km的自由空间信道中,实现了基于单光子的量子密钥分配[1];在600m的自由空间中实现了基于纠缠光子对的量子密钥分配实验[2]。目前对量子通信的理论方案和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利用光纤信道和点对点的陆地无线光信道。但光子在光纤和陆上自由空间信道中的传输距离只是局域性的,无法满足全球性的量子通信的需要。人们需要一种新的量子通信方案。 2 在空间中进行量子通信 单光子(纠缠光子对)的分发是实现量子通信的前提。当光子在光纤信道中传输时,其能量会随传输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光子的偏振特性也会在传输过程当中发生变化;若利用陆上自由空间信道,则光子的能量会被大气信道吸收而衰减,同时链路的维持也会受到大气条件或陆上阻碍物的影响。因此,单光子在现在的硅光纤和陆上自由空间中的传输距离受到了限制,从而无法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量子通信。而现在已得到广泛应用的卫星通信和空间技术却给全球性的量子通信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克服光纤和陆上自由空间链路的通信距离限制,极大地延伸量子通信的范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量子通信。 2.1 空间量子通信方案 按照单光子(纠缠光子对)发送者的不同,空间量子通信方案可分为地基和空基两种。下面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案。 2.1.1 地基(earth-based)方案 地基方案设想包括一个地基发射终端,该终端可以向地面站和卫星分发单光子,或者进行纠缠光子共享。这样就能在这些通信终端之间进行量子通信。其中最简单的情况,是一个地面终端与另外一个地面终端进行直接的通信,即陆上自由空间量子通信链路。如前所述,这种情况的通信距离有限。而由单个地面终端和单个卫星终端组成的上行链路,

量子通信现状与展望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4年第44卷第3期:296–311 量子通信现状与展望 吴华x,王向斌yz{?,潘建伟xz x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合肥230026 y清华大学物理系低微量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4 z量子信息与量子科学前沿协同创新中心,合肥230026 {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济南250101 *通信作者.E-mail:wang xiangbin@https://www.doczj.com/doc/b47193395.html, 收稿日期:2013–08–06;接受日期:2013–12–16 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7CB907900,2007CB8079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60725416,11174177)、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2006AA01Z420,2011AA010800,2011AA010803)和山东万人计划项目资助 摘要本文综述量子通信基本原理、方法、技术手段与应用.介绍量子保密通信基本协议和诱骗态方法,以及基于纠缠分发的量子通信,含基于纠缠光子对的量子保密通信、量子态隐性传输、纠缠光子对操控等.介绍量子通信的技术与应用现状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做展望. 关键词量子通信量子密钥分发BB84协议诱骗态方法量子隐形传态纠缠光子对操控量子网络 1引言 “最近的16公里量子态隐形传输的成功试验表明,中国将有能力建立起卫星与地面的安全量子通信网络.”——美国《时代周刊》在“爆炸性新闻”栏目中以“中国量子科学的飞跃”为题,对2010年中国科技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完成的16公里量子态隐形传输试验进行了评论.相比于经典通信,量子通信究竟有哪些优势,有哪些应用,源于何种原理以及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无疑是大家所关心的.我们将在此介绍量子通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技术现状,以及未来应用前景. 量子通信的基本思想主要由Bennett等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起相继提出,主要包括量子密钥分发(quantum key distribution,QKD)[1]和量子态隐形传输(quantum teleportation)[2].量子密钥分发可以建立安全的通信密码,通过一次一密的加密方式可以实现点对点方式的安全经典通信.这里的安全性是在数学上已经获得严格证明的安全性,这是经典通信迄今为止做不到的.现有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可以实现百公里量级的量子密钥分发[3],辅以光开关等技术,还可以实现量子密钥分发网络[4,5].量子态隐形传输是基于量子纠缠态的分发与量子联合测量,实现量子态(量子信息)的空间转移而又不移动量子态的物理载体,这如同将密封信件内容从一个信封内转移到另一个信封内而又不移动任何信息载体自身.这在经典通信中是无法想象的事.基于量子态隐形传输技术和量子存储技术的量子中继器可以实现任意远距离的量子密钥分发及网络.

浅谈量子信息技术

浅谈量子信息技术 贝尔学院韩笑 (一) 引言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是许多人都很熟悉的词汇。它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而量子信息技术,其与信息技术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量子”两个字。量子信息技术是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新学科,主要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2个领域。量子通信主要研究量子密码、量子隐形传态、远距离量子通信的技术等等;量子计算主要研究量子计算机和适合于量子计算机的量子算法。 (二) 量子信息技术的具体含义 那么到底量子信息技术相比信息技术,它的高端之处在哪呢? 首先,应该着重于“量子”这两个字。在量子力学中,量子信息是关于量子系统“状态”所带有的物理信息。通过量子系统的各种相干特性(如量子并行、量子纠缠和量子不可克隆等),进行计算、编码和信息传输的全新信息方式。 量子是一个态.所谓态在物理上不是一个具体的物理量,也不是一个单位,也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个可以观测记录的一组记录(也就是确定组不变量去测量另外一组量),但是这组记录可以运算.并可以求出某时刻对是已观测的纪录对比十分吻合.这个就是波动力学的基础。要解决量子信息.首先要在逻辑有一个多值逻辑理论,才能通过对于量子态对应于一个实体,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给量子的态赋给予实体的功能,这样就可以实现某些交换,也就是可以计算,只要这组态符合一定的条件,由波动力学①,结论一定成立。这就是量子信息学的基础,如果一旦能找到符合理论的这些态,则计算能力将不是现有计算机的N信部题,而是的一0时计算的超量完成.对某个有限大的数组在量子态可以理论上是0时完成,也就是超距变换。这是量子信息学的研究动力。 根据摩尔定律,每十八个月计算机微处理器的速度就增长一倍,其中单位面积(或体积)上集成的元件数目会相应地增加。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芯片元件就会达到它能以经典方式工作的极限尺度。因此,突破这种尺度极限是当代信息科学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量子信息的研究就是充分利用量子物理基本原理的研究成果,发挥量子相干特性的强大作用,探索以全新的方式进行计算、编码和信息传输的可能性,为突破芯片极限提供新概念、新思路和新途径。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结合,不仅充分显示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 而且量子信息的最终物理实现, 会导致信息科学观念和模式的重大变革。事实上,传统计算机也是量子力学的产物,它的器件也利用了诸如量子隧道现象等量子效应。但仅仅应用量子器件的信息技术,并不等于是现在所说的量子信息。目前的量子信息主要是基于量子力学的相干特征,重构密码、计算和通讯的基本原理。 量子特性在信息领域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在提高运算速度、确保信息安全、增大信息容量和提高检测精度等方面可能突破现有经典信息系统的极限,于是便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分支——量子信息科学。它是量子力学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包括:量子密码、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等,近年来,在理论和实验上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引起各国政府、科技界和信息产业界的高度重视。人们越来越坚信,量子信息科学为信息科学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原理和方法,将在21世纪发挥出巨大潜力。

《关于量子通信》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着着被破译的可能性,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于密钥分发通过量子 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 一密的严格加密。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客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 态精确传递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递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摘 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莳田一彦,船越翔)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施设施“中国散裂中子

浅谈量子通信技术

题目浅谈量子通信技术课程现代通信技术基础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2011 年12月10日

浅谈量子通信技术 摘要:量子通信(Quantum Teleportation)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量子通讯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近来这门学科已逐步从理论走向实验,并向实用化发展。高效安全的信息传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量子通信具有高效率和绝对安全等特点,并因此成为国际上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语: 量子通信量子力学 1、引言 量子通信系统的基本部件包括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按其所传输的信息是经典还是量子而分为两类。前者主要用于量子密钥的传输,后者则可用于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纠缠的分发。所谓隐形传送指的是脱离实物的一种“完全”的信息传送。从物理学角度,可以这样来想象隐形传送的过程:先提取原物的所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接收地点,接收者依据这些信息,选取与构成原物完全相同的基本单元,制造出原物完美的复制品。但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不允许精确地提取原物的全部信息,这个复制品不可能是完美的。因此长期以来,隐形传送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已。 2、量子通信的的提出 自1 9世纪进入通信时代以来,人们就梦想着像光速一样(甚至比光速更快)的通信方式.在这种通信方式下,信息的传递不再通过信息载体(如电磁波)的直接传输,也不再受通信双方之间空间距离的限制,而且不存在任何传输延时,它是一种真正的实时通信.科学家们试图利用量子非效应或量子效应来实现这种通信方式,这种通信方式被称为量子通信.与成熟的通信技术相比,量子通信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已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引起各国政府、科技界和信息产业界的高度重视.从人类信息交流

我国量子通信行业发展现状及项目建设情况

我国量子通信行业发展现状 2015年12月11日,欧洲物理学会新闻网站“物理世界”公布了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和陆朝阳等完成的科研成果“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入选并名列榜首。 事实上,中国的量子通信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顶尖水平,领先欧美国家不止一个身位。2016年,世界上第一条量子通信保密干线——“京沪干线”将正式建成,同时,由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也是发射在即。安信证券分析师李伟认为,2016年将是量子通信规模应用元年。 虽然科研水平高于欧美,但在国外,量子信息的研究主要是由Google、IBM、微软等科技巨头承担,中国急需一批企业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商业市场上。2015年10月,阿里云与中科院旗下国盾量子在2015云栖大会上联合发布量子加密通信产品,随后又与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成立“中国量子通信产业联盟”,成为量子通信商业化的领跑者。 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产业化。我国从事量子计算实验研究的主要单位是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数学研究所等。2015年7月30日,阿里云与中科院在上海联合创立量子计算实验室,研究量子安全,计算领域。2015年8月31日,蓝盾科技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签署了《共建量子密码技术联合实验室框架协议》,双方拟共同筹建量子密码技术联合实验室。2015年11月13日,中航工业与中国科大共建量子技术研发中心。 我国量子通信行业项目建设情况 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建设分三步走:(1)通过光纤—构建城域量子通信网络;(2)通过加中继器—构建城际网络;(3)通过卫星—实现洲际、星际网络。 2012年2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安徽量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与合肥市合作的城域量子通信实验示范网建成并进入试运行阶段,使合肥市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首个拥有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的城市。 2013年11月“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投入使用。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承载实际应用为目标的大型量子通信网,覆盖济南市主城区,包括三个集控站在内共56个节点,涵盖政务、金融、政府、科研、教育等五大领域。 随着量子通信城域网络在中国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拥有自己的量子通信专网,上海、杭州、广州、深圳、乌鲁木齐等城市也在加紧建设量子通信城域网。为了连接各城市城域网,城际量子通信网络也将逐步建设。计划2016年建成的“京沪干线”将连接北京、济南、合肥、上海、杭州,全长2025公里,提供4城市间网状8Gbps加密应用数据传输业务,总带宽设计100G,总投资额5.6亿元人民币,首批客户

量子通信前景广阔

量子通信前景广阔 近年来,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加剧了人们的忧虑和关注,随着量子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保密通信技术自身的安全性也将面临挑战。量子通信作为能够提供无条件安全性保证的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基于量子密钥分发的保密通信作为量子通信领域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热点,在技术研究、试点应用和产业化等方面发展迅速。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与国际发展水平基本保持同步。 信息安全威胁山雨欲来,量子通信技术异军突起 随着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务的蓬勃发展,通信与网络技术的触角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近年来不断曝光的监控窃听丑闻和用户隐私泄露事件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忧虑与关注。传统加密技术通过算法和密码加解密在“明文”与“密文”间进行转换,以保护敏感信息的私密性和完整性,由算法的计算复杂度保证密码的安全性。量子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对计算安全性构成挑战,由于量子计算巨大的信息携带量和高效的并行处理能力,能够非常快速地对密文进行计算破解,将对互联网信息安全的基础造成严重威胁。 有矛必有盾,量子物理学在向我们展现量子计算巨大威力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无条件安全的保密通信方式——量子通信。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叠加态和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新型通信方式,基于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测量坍缩和不可克隆三大原理提供了无法被窃听及计算破解的绝对安全性保证,主要分为量子隐形传态和量子密钥分发两种。量子隐形传态基于量子纠缠对分发与贝尔态联合测量,实现量子态的信息传输,其中量子态信息的测量和确定仍需要现有通信技术的辅助。量子隐形传态中的纠缠对制备、分发和测量等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目前处于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阶段,距离实用化尚有较大差距。量子密钥分发,也称量子密码,借助量子叠加态的传输测量实现通信双方安全的量子密钥共享,再通过一次一密的对称加密体制,即通信双方均使用与明文等长的密码进行逐比特加解密操作,实现无条件安全的保密通信。经过近30年的发展,量子密钥分发从理论协议到器件系统初步成熟,目前已有小规模的试点应用和初步产业化趋势。以量子密钥分发为基础的量子保密通信成为未来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技术手段,是量子通信领域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热点。 量子密钥分发提供安全密钥共享,实现较短距离低速保密通信 在量子密钥分发中,通信双方首先对单光子进行随机的偏振态调制和测量,之后根据调制和测量结果进行协商、纠错和信息处理,最终获得共享的量子密钥。由于单光子的随机偏振具备量子叠加态的特征,任何窃听行为都将导致量子态的坍缩和信道误码率的上升从而被通信双方察觉。其密钥传输的安全性基于物理特性

量子通信技术基于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量子通信安全性中国发展 摘要:用国际顶级量子专家王肇中教授的话说,量子通信就是单模光纤两端加上能代替常用光模块功能的、光量子态的发送和接收设备,实现基于物理加密的保密通信。 量子通信技术基于量子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克服了经典加密技术内在的安全隐患,是迄今为止唯一被严格证明是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为了拓展应用、与现有通信系统兼容以及大量减少成本,需对点对点的通信方式进行组网并充分利用经典通信设施。与此同时,量子克隆技术的出现也使得我们开始重新审视量子通信的安全性问题。量子通信是相对最安全的,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有矛就有盾。一方面有“量子非克隆原理”,另一方面有实现近似量子克隆的“量子克隆机”。怎样可靠地评估安全性?怎样进行攻击?是值得研讨的问题。在不久的将来,量子通信与经典通信的融合发展将会带来通信世界的新纪元。 例如一个量子态可以同时表示0和1两个数字,7个这样的量子态就可以同时表示128个状态或128个数字:0~127。光量子通信的这样一次传输,就相当于经典通信方式的128次。可以想象如果传输带宽是64位或者更高,那么效率之差将是惊人的2,以及更高。 1. 欧洲联合了来自12个欧盟国家的41个伙伴小组成立了SECOQC量子通信网络[8][9]。并于2008年10月在维也纳现场演示了一个基于商业网络的安全量子通信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多种量子密码手段,包含6个节点。其组网方式为在每个节点使用多个不同类型量子密钥分发的收发系统并利用可信中继进行联网。 息量子通信验证网”在北京开通,在世界上首次将量子通信技术应用于金融信息安全传输。 2014年11月15日,团队研发的远程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安全距离扩展至200公里,刷新世界纪录。 2. 应用与用途 潘建伟教授指出,量子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将分三步走:一是通过光纤实现城域量子通信网络;二是通过量子中继器实现城际量子通信网络;三是通过卫星中转实现可覆盖全球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 对市场角度来说,互联网本质上是一个不安全的网络,而量子通信在理论上的绝对保密特征,已经得到物理定理的证明,很显然在军事、国防、金融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大众商业市场,随着技术成熟,量子通信也将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3.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4.不足 但量子通信本身,仍然处在研究阶段,还远远没有达到大规模商用化的水平,实用的量子通信网络其保密的绝对性还有待商榷。 量子通信面临四项难点:可扩展、强抗毁、广覆盖、立体化 子密钥分发在未来推广应用方面面临两大挑战:融合性和安全性。量子通信从量子力学的

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研究_徐兵杰

doi:10.3969/j.issn.1002-0802.2014.05.001 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研究 徐兵杰1,刘文林2,毛钧庆3,杨燕3 (1.保密通信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2.解放军95830部队,北京100093;3.解放军91746部队,北京102206) 摘要:量子通信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可靠的保密性,是世界各国正在研究和发展的通信技术热点之一。首先介绍量子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系统架构、特点优势,然后重点阐述国内外量子密钥分配、量子隐形传态、量子安全直接通信、量子机密共享等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最后分析量子通信技术研究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局限。 关键词:量子通信密钥分配隐形传态机密共享 中图分类号:TN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02(2014)05-0463-06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XU Bing-jie1,LIU Wen-lin2,MAO Jun-qing3,YANG yan3 (1.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Communication Security Laboratory,Chengdu Sichuan610041,China; 2.Unit95830of PLA,Beijing100093,China;3.Unit91746of PLA,Beijing102206,China)Abstract:Quantum communication is a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und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which possesses higher transmission rate and reliable secure communication advantages.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s,development,system architecture,features and advantages of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irstly.Then it focuses on demonstrating the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 of quantum commu-nication,such as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teleportation,secure direct communication and secret sharing.Finally,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of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limitation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quantum communication;key distribution;teleportation;secret sharing 0引言 量子通信基于量子力学原理,将微观世界的物质特性运用到通信技术上,在高速传输和高可靠保密通信方面具有优势,成为当今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世界各国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和开发,在理论研究和实验技术上均取得了重大突破。 1量子通信技术 1.1基本概念 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相干叠加、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由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而产生[1]。从物理学角度看,量子通信是在物理极限下利用量子效应现象完成的高性能通信,从物理原理上确保通信的绝对安全,解决了通信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2]。从信息学角度看,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不可克隆或者量子隐形传输等量子特性,借助量子测量的方法实现两地之间的信息数据传输。量子通信中传输的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是未来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1.2发展历程 量子通信的研究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3]。1969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Wiesner提出采用量子力学理论保护信息安全的设想。1979年,美国IBM公司的Bennett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的Brassard提出了将Wiesner的设想用于通信传输的 第47卷第5期2014年5月 通信技术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Vol.47No.5 May.2014

量子通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47193395.html, 量子通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者:刘冬 来源:《中国新通信》2017年第01期 【摘要】量子通信是指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是量子理论 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目前这门学科已逐步从理论实验走向实用化。英国《自然》杂志曾指出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是一支世界劲旅,我国在为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硕果欣喜的同时也发现它在实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量子通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弱相干光源安全性问题、通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光子源产生单光子效率低问题两方面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量子通信发展存在问题现状分析 20世纪80年代是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开启性时代,其实从历史角度看量子通信技术的研究要早于这个时间,早在20世纪70年代威斯纳已经写出了“共轭编码”这篇著名文章。量子通信技术是在量子力学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发展的新领域,它在信息传递方面存在很大优势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存住诸多问题。 一、量子通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弱相干光源安全性问题分析 根据量子通信技术研究表明量子通信是利用了光子等粒子的量子纠缠原理,量子纠缠是指在微观世界里两个粒子间的距离不论有多远,一个粒子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个粒子变化的一种现象。因此,量子通信技术离不开光源技术。由于单光子源技术难度太高,我国量子通信技术一般采用弱相干光源技术,但是这种光源在实用发展中存在诸多安全性问题。 1、量子通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单光子分离攻击问题。光子是光最小的单位,单光子是不可再分的。但是我国通信技术使用的弱相干光源技术,它的脉冲中不止一种光子,在理论上这种脉冲中所包括的光子是可以再进行分割的。量子通信系统的基本部件由量子态发生器、量子通道和量子测量装置三部分组成,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量子密码编码等,按量子通信所传输的信息是经典还是量子分为两大类,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原物信息分成经典和量子两种信息,分别经由经典通道和量子通道传递给接受者,在传递过程中量子通信的通道损耗非常大。对于单光子源技术来讲,即使通道损耗再大也是安全的,因为单光子不可再分割。但对弱相干光源来讲就会存在安全隐患,窃听者可以通过光子分离攻击假冒量子通信技术的通道而获得全部密码,并且不会被量子通信技术发现。 2、量子通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木马攻击和侧信道攻击问题分析。量子密码编码是量子通信技术使用中主要涉及部分之一,木马攻击就是利用量子密码信号源和接收器等部件的设计漏洞进行攻击,有效窃取量子通信技术里的量子保密系统的内部信息。这种窃取信息的方法主要有侧信道攻击、光能部件高能破坏攻击和大脉冲攻击等。[1]

量子通信简介

量子通信 一.经典通信系统模型 经典通信系统可以用下图所示的模型描述。 信源(Information source):指产生消息的源泉。信息总是一个物理系统,其形态随空间坐标或时间变化。 空间信源(space source):系统随时间改变形态,它生产在空间传输的信号,这样的物理系统称为空间信源。 时间信源(time source):系统空间各部分有不随时间变化的不同的分布,它可能引起信号在时间中传输,这样的系统称为时间信源。编码(Encoding):对信源进行处理,以提高信源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信道(Channel):传输消息的媒介称为信道。 噪声(Noise):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干扰使编码的物态发生畸变。引起编码物理态畸变的各种因素称为噪声。 译码(Decoding):由信道输出物态恢复信源输出的消息的过程叫译码。 信宿(Destination):是消息传输的归宿和的地,即接收消息的人或仪器。

量子信息通信简介 量子信息科学是物理学与信息科学交叉融合产生的新兴学科领域,涉及物理、计算机、通信、数学等多个学科,对带动这些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量子信息学为未来信息科学的革命性变革提供了可靠的物理基础。量子信息技术在运算速度、信息安全、信息容量等方面可突破传统信息系统的极限。 一.量子信息通信物理基础 1. 量子位(Quantum Bit: qubit ) 在经典信息理论中,信息量的基本单位是比特(bit),一个比特是给 出经典二值系统一个取值的信息量. 例如,{0,1} 在量子信息理论中,量子信息的基本单位是量子比特(qubit)。一个 qubit 是一个双态量子系统,即两个线性独立的态,常记为:|0>和 |1>。以这两个独立态为基矢,张成一个二维复矢量空间,即二维Hilbert 空间。 量子位的物理载体: 光子: ()()>+>->=>+>>=y i x L y i x R ||21 | ,||21 | |R>: 右圆极化偏振光, |L>: 左圆极化偏振光。 自旋1/2的粒子: |0>,|1> 二能级原子: |g >,|e > 迭加态: >+>>=1|0||b a ψ |a|2, |b|2分别为测量时得到|0>,|1>的几率。 n 个qubit 态:张成一个2n 的Hilbert 空间,有2n 个相互正交的态:>i | , i 是一个n 位二进制数。 例如:3个量子位有8个量子态: |0>, |1>, |2>, |3>, |4>, |5>, |6>, |7> |000>, |001>, |010>, |011>, |100>, |101>, |110>, |111>

通信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信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通信是一个古老而崭新的话题。其根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这可以说是最古老的通信方式。而中国古代的烽火台和非洲一些地方的“击鼓传信”则是无线通信的鼻祖。现代意义上的通信是在发现了电流之后,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 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据说两兄弟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现代意义上的无线通信是从莫尔斯开始,1843年,莫尔斯获得了3万美元的资助,他用这笔款修建成了从华盛顿到巴尔的摩的电报线路,全长64.4公里。1844年5月24日,在座无虚席的国会大厦里,莫尔斯用他那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双手,操纵着他倾十余年心血研制成功的电报机,向巴尔的摩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再回到现在的公元2017年,通信产业仍然有强劲的生命力,依然处在蓬勃发展阶段之中。各种新的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 通信系统现状 (一)通信系统的分类 1、按照通信的业务和用途分类:根据通信的业务和用途分类,有常规通信、控制通信等。其中常规通信又分为话务通信和非话务通信。话务通信业务主要是电话服务为主,程控数字电话交换网络的主要目标就是为普通用户提供电话通信服务。非话务通信主要是分组数据业务、计算机通信、传真、视频通信等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电话通信网最为发达,因而其它通信方式往往需要借助于公共电话网进行传输,但是随着Internet网的迅速发展,这一状况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控制通信主要包括遥测、遥控等等,如卫星测控、导弹测控、遥控指令通信等等都是属于控制通信的范围。 话务通信和非话务通信有着各自的特点。话音业务传输具有三个特点,首先人耳对传输时延十分敏感,如果传输时延超过100ms,通信双方会明显感觉到对方反应“迟钝”,使人感到很不自然;第二要求通信传输时延抖动尽可能小,因为时延的抖动可能会造成话音音调的变化,使得接听者感觉对方声音“变调”,甚至不能通过声音分辨出对方;话音传输的第三个特点是对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偶然差错并不敏感,传输的偶然差错只会造成瞬间话音的失真和出错,但不会使接听者对讲话人语义的理解造成大的影响。 对于数据信息,通常情况下更关注传输的准确性,有时要求实时传输,有时又可能对实时性要求不高。对于视频信息,对传输时延的要求与话务通信相当,但是视频信息的数据量要比话音要大得多,如语音信号PCM(Pulse Code Modulation)编码的信息速率为64kbps,而MPEG-II(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压缩视频的信息速率则在2~8Mbps之间。 目前(截止2006年底),话务通信在电信网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现有的程控电话交换网络、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网络GSM(Global Systemof Mobile Communications)和IS-95 CDMA所提供的业务都是以话音业务为主,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非话业务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信息流量方面已经超过了 话音信息流量。

量子通信简介以及原理

量?通信简介以及原理 中国科学家?前曾经创造了97公?的量?远距离传输世界纪录,引起轰动,不过?江后浪推前浪。新浪科技援引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的报道称,维也纳?学和奥地利科学院的物理学家凭借143公?的成绩再创了新?,朝着基于卫星的量?通讯之路迈出了重要?步。 实验中,奥地利物理学家安东-泽林格领导的??国际?组成功在加那利群岛的两个岛屿——拉帕尔玛岛和特纳利夫岛间实现量?态传输,距离达到143公?,?中国的远了46公?之多。 其实,打破传输距离并不是科学家的?要?标。这项实验为?个全球性信息?络打下了基础,在这个?络,量?机械效应能够?幅提?信息交换的安全性,进?确定计算的效率也要远远超过传统技术。在这样?个未来的“量?互联?”,量?远距传输将成为量?计算机之间信息传送的?个关键协议。 在量?远距传输实验中,两点之间的量?态交换理论上可以在相当远的距离内实现,即使接收者的位置未知也是如此。量?态交换可以?于信息传输或者作为未来量?计算机的?种操作。在这些应?中,量?态编码的光?必须能够传输相当?距离,同时不破坏脆弱的量?态。奥地利物理学家进?的实验让量?远距传输的距离超过100公?,开辟了?个新疆界。 参与这项实验的??松(Xiao-song Ma?译)表?:“让量?远距传输的距离达到143公?是?项巨?的技术挑战。”传输过程中,光?必须直接穿过两座岛屿之间的湍流??。由于两岛之间的距离达到143公?,会严重削弱信号,使?光纤显然不适合量?远距传输实验。 为了实现这个?标,科学家必须进??系列技术?新。德国加尔兴?克斯-普朗克量?光学研究所的?个理论组以及加拿?沃特卢?学的?个实验组为这项实验提供了?持。??松表?:“借助于?项被称之为‘主动前馈’的技术,我们成功完成了远距传输,这是?项巨?突破。主动前馈?于传输距离如此远的实验还是第?次。它帮助我们将传输速度提??倍。”在主动前馈协议中,常规数据连同量?信息?同传输,允许接收者以更?的效率破译传输的信号。 泽林格表?:“我们的实验展?了当前量?技术的成熟程度以及拥有怎样的实际?途。第?个?标是基于卫星的量?远距传输,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量?通讯。我们在这条道路上向前迈出了重要?步。我们将在?项国际合作中运?我们掌握的技术,中国科学院的同?也会参与这项合作。我们的?标是实施?项量?卫星任务。” 2002年以来就与泽林格进?量?远距传输实验的鲁珀特-乌尔森指出:“我们的实验取得了令??舞的成果,为未来地球与卫星之间或者卫星之间的信号传输实验奠定良好基础。”处在低地球轨道的卫星距地?200到1200公?。(国际空间站距地??约400公?)乌尔森说:“在从拉帕尔玛岛传输到特纳利夫岛,穿过两岛间??过程中,我们的信号减弱了?约1000倍。不过,我们还是成功完成了这项量?远距传输实验。在基于卫星的实验中,传输数据更远,但信号穿过的??也更少。我们为这种实验奠定了?个很好的基础。”[2]

量子通信发展现状以及应用前景分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光纤通信大作业 系别: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 班级:011141 学生:赵琨 学号:0114027 任课教师:项水英

量子通信的发展以及应用前景分析 摘要:2007 年4 月2 日,国际上首个量子密码通信网络由中国科学家在北京测试运行成功。这是迄今为止国际公开报道的唯一无中转,可同时、任意互通的量子密码通信网络,标志着量子保密通信技术从点对点方式向网络化迈出了关键一步。这次实验的成功,为量子因特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章阐述量子密码的产生、量子密码学的基本原理、该领域的实验研究及研究成果,最后指出量子密码通信将是保障未来网络通信安全的一种重要技术。 关键词:量子密码;量子密钥分配;量子信息学; Quantum Cryptography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 Abstract:China's first quantum cryptography network has been successfully tested in Beijing,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nounced on April 2, 2007. It is the only fully- connected quantum network that could make simultaneous communications without any relay ever reported in the world, according to experts. The feat is a crucial step towards the practical usage of quantum cryptography from the point- to- point network. The success of this experiment,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quantum Interne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eneration of quantum cryptography, the basic principle of quantum cryptography in the field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research results, and finally pointed out that quantum cryptography will be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to protect the security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quantum cryptography;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quantum information theory; quantum Internet 量子密码通信是一个新的迅速成长的领域,它牵涉许多不同的学科,如量子力学、量子光学、信息论、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及通信技术等。现在,美国、欧洲、日本、中国等国家都纷纷加入到有关的研究中,使与量子密码技术相关的实验进展迅速。量子密码的研究尤其是量子密钥分发已经逐步趋于实用,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量子的特性 量子力学:量子同时处在不同的状态,只是这些状态各自有不同的发生概率(量子叠加性),但是一旦被测量,状态就被确定(量子态的坍缩)。 2 量子秘钥的原理 1)基于两种共扼基的四态方案,其代表为BB84 协议 BB84 协议的原理是利用单光子量子信道中的测不准原理。Alice 每隔一定时间随机地从4 个光子极化态(0 ,π/ 4 ,π/ 2 ,3π/ 4) 中任意选取一个发送给Bob ,形成具有一定极化态的光子态序列,并记录每一个光子态对应的基矢类型(这个协议中有两种测量基矢:Rectilinear 型和Diagonal 型) 。 Bob 接到Alice 发送的信号后, 开始接收Alice 发送的光子态序列,Bob 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