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13氧化铁黄的生产

313氧化铁黄的生产

313氧化铁黄的生产
313氧化铁黄的生产

氧化铁系列颜料发展概述

氧化铁系列颜料发展概述 在各类颜料中,氧化铁颜料的产销量仅次于钛白粉,是第二个量大面大的无机颜料,是第一大彩色颜料。氧化铁颜料颜色多,色谱广,遮盖力高,着色力强,主色有红、黄、黑三种,通过调配还可以得到橙、棕、绿等系列色谱的复合颜料。氧化铁颜料有很好的耐光、耐候、耐酸、耐碱及耐溶剂性,还具有无毒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涂料、油墨、塑料、陶瓷、造纸、磁性记录材料等行业中。 以钛白副产硫酸亚铁为原料,可以生产很多种类的氧化铁产品,是处理硫酸亚铁的最佳途径。 1.普通氧化铁颜料 1.1.煅烧法生产铁红 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氧化铁牌号约80个,共中有约20个是煅烧法绿矾红;日本的煅烧法氧化铁产量世界最大,年产约20万吨,但其产品主要是用作磁性材料。我国以淄博钴业为主的几家工厂采用煅烧法生产,但其产品品质较低,用途不广,质量和国内普遍采用的铁皮一硝酸法相差较远。 目前全球的氧化铁颜料,60%用于建筑材料,30%用于涂料。这两类用途的氧化铁都要求有很好的颜色和分散性,用于建筑材料的氧化铁还必须有较高的着色力(着色力低会使颜料添加量加大,影响材料强度等性能。)。绿矾煅烧法生产的铁红粒子较大,颜色深而且着色力也不高,基本上不能用在建筑材料上,这就使它们的应用范围大大缩小。 1.2.液相氧化法生产铁红和铁黄 用烧碱(或氨)中和硫酸亚铁生成氢氧化亚铁,以空气氧化氢氧化亚铁制晶种,在晶种存在下用空气氧化硫酸亚铁,反应过程中连续滴加硫酸亚铁和碱(或氨),保持一定的亚铁浓度和PH值,通过对色光进展的控制可以得到从浅色到深色一系列色相的氧化铁。该工艺生产铁红和铁黄区别在于晶种制备条件不同,酸性条件下得铁黄晶种,碱性条件下得铁红晶种。用空气液相氧化法生产1吨氧化铁约需七水硫酸亚铁3.5~4吨,30%的烧碱3吨或液氨0. 45吨。 用液相氧化法生产氧化铁在我国目前还处在实验室阶段,尚未有工业生产装置。原因主要是产品质量和目前成熟的铁皮法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另外它需要消耗大量的碱或氨,生产成本也没有优势。但作为处理钛白副产硫酸亚铁的有效途径之一,这还是一套非常值得研究的生

氧化铁

现在大多数人认为氧化铁红是按含量定价格的,但我个人认为其实应该是色相定价更加合理。但是色相好的往往是含量高的,可能给人造成一个含量越高色相就越好,当然价格就更高的假像。所以说,色相好的产品价格是不低的。 市面上的氧化铁现在大至分为三大类:合成氧化铁红,天然氧化铁红,还有一种是合成氧化铁红里渗加天然氧化铁来降低成本的,我也将之分为一类。其中合成氧化铁红的色相最好,着色率最高。相对应的理化指标也最好。 至于“溶解性”这个问题,我不知道你是用在哪个方面的?氧化铁红是可以溶解在水性和油性的液体当中,成为一种悬浊夜状态的夜体。在经过一定的时间和会自动沉淀。有些经过后处理的氧化铁红沉淀的时间会长一点,但价格也是相当高的。 不知道这些对你有没有帮助。如果还有需要可以发邮件给我:shm5990@https://www.doczj.com/doc/b47097478.html, 品用途:用于油漆, 橡胶, 塑料, 建筑等的着色氧化铁红分类:有天然的和人造的两种。天然的称西红。是基本上纯粹的氧化铁。红色粉末。由于生产方法和操作条件的不同,它们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状都有很大的差别,色泽变动于橙光到蓝光至紫光之间。遮盖力和着色力都很大。密度5-5.25。有优越的耐光、耐高温性能,并耐大气影响、耐污浊气体、耐一切碱类。在浓酸中只有在加热情况下才逐渐被溶解 氧化铁红(Iron Oxide Red)又称铁氧红、铁丹、锈红 化学性质: 分子式(Formula):Fe2O3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159.69 CAS No.:1332-37-2 有天然的和人造的两种。天然的称西红。是基本上纯粹的氧化铁。红色粉末。由于生产方法和操作条件的不同,它们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状都有很大的差别,色泽变动于橙光到蓝光至紫光之间。遮盖力和着色力都很大。密度5-5.25。有优越的耐光、耐高温性能,并耐大气影响、耐污浊气体、耐一切碱类。在浓酸中只有在加热情况下才逐渐被溶解 1、在各类混凝土的预制件和建筑制品材料中(如彩色水泥、彩色水泥地砖、彩色水泥瓦、仿琉璃瓦、混凝土地砖、彩色灰浆、彩色沥青等)作为颜料或着色剂,直接调入水泥中应用。 2、应用于室内外的彩色混凝土表面,如墙面、地坪、天花板、支柱、门廊、路面、停车场、阶梯、车站等; 3、应用于各种建筑陶瓷和琉璃陶瓷,如面砖、地砖、屋瓦、嵌板、水磨石、马赛克花砖、人造大理石等。 4、应用于各种涂料、油漆和油墨的着色和保护物质,包括水性内外墙涂料、粉末涂料等,及油性漆包括环氧、醇酸、氨基等各种底漆和面漆,和玩具漆、装饰漆、家具漆、电泳漆和磁漆等。 5、在各种塑料制品(如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等)和橡胶制品(如汽车内胎、飞机内胎、自行车内胎等),用来做着色剂和填充剂。 6、应用于各类化妆品、纸张、皮革的着色。 7、应用于建筑、橡胶、塑料、涂料等工业,特别是铁红底漆具有防锈功能,可代替高价红丹漆,节约有色金属。

氧化铁红简述

氧化铁红是红色粉末。由于生产方法和操作条件的不同,它们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状都有很大的差别,色泽变动于橙光到蓝光至紫光之间。遮盖力和着色力都很大。密度5-5.25。有优越的耐光、耐高温性能,并耐大气影响、耐污浊气体、耐一切碱类。在浓酸中只有在加热情况下才逐渐被溶解。 氧化铁红的用途: 1、用于油漆, 橡胶, 塑料, 建筑等的着色,此外氧化铁颜料还可以用于各类化妆品、纸张、皮革的着色。 2、氧化铁颜料适用于各种涂料着色和保护物质,包括水性内外墙涂料、粉末涂料等;也可适用于油性漆包括环氧、醇酸、氨基等各种底漆和面漆;也可用于玩具漆、装饰漆、家具漆、电泳漆和磁漆。 3、氧化铁颜料适用于塑料制品的着色,如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及橡胶制品的着色,如汽车内胎,飞机内胎,自行车内胎等。 4、氧化铁红颜料在各类混凝土中预制件和建筑制品材料作为颜料或着色剂,直接调入水泥中应用。各种室内外的彩色混凝土表面,如墙面、地坪、天花板、支柱、门廊、路面、停车场、阶梯、车站等;各种建筑陶瓷和琉璃陶瓷,如面砖、地砖、屋瓦、嵌板、水磨石、马赛克花砖、人造大理石等。 5、氧化铁红普遍使用于建筑、橡胶、塑料、涂料等工业,特别是铁红底漆具有防锈功能,可以代替高价的红丹漆,节约有色金属。又是高级精磨材料,使用于精密的五金仪器、光学玻璃等的抛光。高纯度的是粉末冶金的主要基料,用来冶炼各种磁性合金和其他高级合金

钢。由硫酸亚铁或氧化铁黄或下脚铁混经高温煅烧而得,或直接从液体介质中制成。 6、红在建材工业中主要用于彩色水泥、彩色水泥地砖、彩色水泥瓦、仿琉璃瓦、混凝土地砖、彩色灰浆、彩色沥青、水磨石、马赛克花砖、人造大理石及墙面粉刷等;在涂料油漆行业中主要用来制造各种油漆、涂料、油墨。在其他工业中,如陶瓷、橡胶、塑料、皮革揩光浆等用来做着色剂和填充剂。 氧化铁红分类: 氧化铁红主要有天然的和人造的两种。天然的称西红。是基本上纯粹的氧化铁。红色粉末。由于生产方法和操作条件的不同,它们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状都有很大的差别,色泽变动于橙光到蓝光至紫光之间。遮盖力和着色力都很大。密度5-5.25。有优越的耐光、耐高温性能,并耐大气影响、耐污浊气体、耐一切碱类。在浓酸中只有在加热情况下才逐渐被溶解。 氧化铁红性质: 1.从化学性质上讲:分子式为(Formula):Fe2O3 ,分子量为:159.69。 2.从物理性质上来讲有天然的和人造的两种。天然的又称为西红。是基本上纯粹的氧化铁。红色粉末。由于生产方法和操作条件的不同,它们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状都有很大的差别。遮盖力和着色力都很大。密度5-5.25。有优越的耐光、耐高温性能,并耐大气影响、耐污浊气体、耐一切碱类。在浓酸中只有在加热情况下才逐渐被溶解。

高品位无机铁黄颜料的制备

实验名称:高品位无机铁黄颜料的制备 氧化铁黄颜料是氧化铁颜料系列产品中重要的一个品种。由于铁黄颜料纯度高,粒径均匀整齐,粒子的大小易于控制,所以生产出来的铁黄颜料的色相好,加上铁黄颜料无毒等特性,其消费在稳定增长。本实验室采用的是亚铁盐来制备氧化铁黄。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亚铁盐制备氧化铁黄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无机化学制备的一些方法。 二.实验原理 4FeSO4 + O2 + 6H2O = 4FeO(OH) + 4H2SO4 6FeSO4 + KClO3 + 9H2O = 6FeO(OH) + 6H2SO4 + KCl 氧化过程中颜色的变化:沉淀灰绿墨绿红棕淡黄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量筒、磁力搅拌器、恒温水浴槽、布氏漏斗、真空泵、干燥箱、蒸发皿、锥形瓶、玻璃棒、烧杯、滴管。 实验原料:FeSO 4·7H 2 0,3mol/L的H2SO4 ,2mol/L NaOH,KClO3,去离子水。 四.实验过程 1、10.0334g FeSO 4·7H 2 0 + 35 mL水搅拌10min 于25℃恒温10min; 2.、检验PH,加2~3滴3mol/L的 H 2SO 4 ,是的PH < 2; 3.、滴加2mol/L NaOH ,边加边搅拌,使得PH在2~3之间; 4、加入0.5109 g KClO 3 ,并搅拌; 5、置于85℃的水浴中搅拌一小时; 6、将得到的产物进行抽滤: 用60℃左右的去离子水反复冲洗抽滤蒸发皿85℃,12小时,干燥称重。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样品所得XRD衍射图如下所示:

(200) (210) (101) (301) (410) (111)(600) (501) (020) (220)(610) (511)(121)(800)(002)(321) (202)(810) (711) (620) (212)(521)(412)(901)(230)(820) (911) (022) 20304050 60 70 2-Theta(° 50100150200250300350 400450500I n t e n s i t y (C o u n t s ) [FeO(OH).tx t] 实验日期:2011-44-1415> Lepidocrocite - Fe+3O(OH) 1)从图中可以看出:衍射图完全不符合PDF 卡片 2)实验失败原因:1.可能样品中杂质较多,晶形发生了改变,可能形成了固溶体。 2.实验操作失误,85℃的试验温度控制不是太好,从25℃升至8℃ 经历了很长的升温过程,对样品的结晶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3). 数据记录 查文献可得:FeSo 4.7H 2o 的分子量M 1=151.91,铁黄的分子量M 2=178,KClO 3的分子量为M 3=122.5 称量得样品m=2.8777g ; 理论铁黄3574.417865 .1225109 .00=??=m 3 产率%89.65%1003674 .48777.2%1000=?=?= m m η 由于实验失误,此产率不精确。 六.思考题 无机铁黄简介。 答:氧化铁黄又称羟基铁,简称铁黄,化学式为Fe 2O 3.H 2O 或α-FeOOH 。它的颜色随着晶粒大小不同而呈柠檬色到黄橙色,粒径在0.5~2μm之间。具有非常好的耐光性、耐大气性和耐碱性。

环境影响因素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因素评价方法 多因子评分法该方法对能源、资源、固废、废水、噪声等五个方面异常、紧急状况制定评分标准。制定评分标准应尽量使每一项环境影响的量化(如以下环境因素评分表),采用评价表各因子重要性参数(A,B,C,D,E值)来计算重要性总值(R),确定重要性指标(S),根据重要性指标可划分1级,2级,3级三个等级,得到环境因素控制分级,从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1)多因子评分表 ①能源、资源耗用评分表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判定 A:回收性可循环利用1 R=A*B*C当R=20分或大于时,则评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不可循环利用 2 B:贫乏性不贫乏1 未来可能贫乏 2 已贫乏 3 C:使用量小于10公斤/月1 10-100公斤/月2 101-500公斤/月3 501-1000公斤/月4 大于1000公斤/月 5 ②固体、液体废物评分表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判定 A:产生量(对固废、液体废弃物) 小于50公斤/月1 R=A*B*C*D*E当 24≤R<32,S=1级;当32≤R<48,S=2级;当48≤R,S=3级51-200公斤/月2 201-500公斤/月3 501-1000公斤/月4 大于1000公斤/月 5 A:产生量(对废水) 小于1吨/月1 1- 10吨/月2 11-100吨/月3 101-500吨/月4 大于500吨/月5 B:回收性可回收再利用1 不可回收再利用 2 C:降解性可生物降解1 不可生物降解 2 D:危害性对人或环境无伤害或影响1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但不造成伤害 2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并伤害较大 3 对人或环境有立即或长期伤害 4 E:燃烧性(适用于固体液体废物) 适燃或燃烧时不会产生危害物质1 不适燃或燃烧时会产生危害物质 2 ③气体排放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指标(S) A;持续时间(累计排放时间)小于1小时/天1 R=A*B*C当16≤R<24,S=1;当24≤R<32,S=2;当32≤R,S=3; 1- 5小时/天2 5-10小时/天3 大于10小时/天 4 B:严重性(危害性)对人或环境无伤害或影响1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但不致伤害 2 对人或环境有影响且有伤害 3 对人或环境有立即或长期伤害 4 C:影响范围作业场所受影响1 厂区内受影响 2 对厂区外有害影响 3 ④噪声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R)/重要性指标(S) A:周界噪声值昼间≤65dB(A)夜间≤55dB(A) 1 R=2时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R=A*B当R=8,S=1;当9≤R<12, S=2;当12≤R,S=3; 昼间>65db(A)夜间>55db(A) 2 A:现场噪声值小于85dB(A) 1 85-90dB(A) 2 大于90dB(A) 3 B:员工暴露时间小于1小时/天1 1- 4小时/天2 4-8小时/天3 大于8小时/天 4 ⑤异常、紧急状况固体、液体废物排放 因子因子分类评分总分(分)/重要性指标(S) A:发生概率发生几率小,几乎不发生1 R=A*B*C*D*E*F当24≤R<32,S=1;当32≤R<48,S=2;当48≤R,S=3; 每年发生一次 2 每季度发生一次 3 每月发生一次 4

α-三氧化二铁制备

硝酸与铁屑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经冷却结晶、脱水干燥,经研磨后在600~700℃煅烧8~10h,在经水洗、干燥、粉碎制得氧化铁红产品。也可以氧化铁黄为原料,经600~700℃煅烧制得氧化铁红。4Fe(NO3)→2Fe2O3+12NO2↑+3O2↑ Fe2O3·nH2O→Fe2O3+nH2O;先制得透明氧化铁黄(制法参见透明氧化铁黄),经煅烧脱水,制得透明氧化铁红。其 2α-FeOOH[△]→2α-FeSO3+H2O;采用中和沉淀法。先制得氧化铁黑,再高温灼烧制得透明氧化铁线。将0.5mol/L浓度的FeCl3·6H2O溶液加热沸腾水解至红棕色胶粒出现为止(溶液1)。取与溶液1等体积的0.25mol/L的FeCl2溶液(由金属铁与盐酸作用制得),用稀氨水调至白色沉淀不再消失为止(溶液2)。将溶液1和溶液2合并,搅拌,并加入适量的羟基羧酸络合剂和缓冲剂,维持恒温80℃。随反应的进行,不断有黑色Fe3O4生成。反应结束,将Fe3O4结晶转移至pH8、含有为Fe3O4质量比为10%~20%的油酸钠溶液中进行表面处理,搅拌悬浊液,恒温80℃,0.5h后将悬浊液用稀盐酸(1:3)调pH=6~6.5,将Fe3o4油酸吸附包覆物(黑色絮凝体)抽滤,热水搅洗数次,50~60℃真空烘干,制得疏松的粉体Fe3O4。将上述油酸包覆的Fe3O4慢速升温至550~600℃焙烧0.5h,得到均匀分散的透明铁红α-Fe2O3微粒子。;由天然黄铁矿制得。由硫酸亚铁或草酸铁经风化得硫酸铁,再经煅烧而得。由氢氧化铁脱水而得。制造硫酸、苯胺、氧化铝等过程中的副产物。由碳酸铁、硝酸铁等经强热而得。硫酸亚铁加热至650℃以上而得。;云母赤铁矿法云母赤铁矿石精选后,经湿球磨机磨成精矿粉,脱水,烘干,冷却,粉碎至325目,过筛,制成云母氧化铁。;硫酸亚铁氧化法将硫酸与铁屑反应制得硫酸亚铁,除砷及重金属,经氧化而得。流程参见氧化铁黄。;制备方法有湿法和干法。湿法制品结晶细小、颗粒柔软、较易研磨,适宜作颜料。干法制品结晶大、颗粒坚硬,适宜作磁性材料、抛光研磨材料。湿法将一定量的5%硫酸亚铁溶液迅速与过量烧碱溶液反应(要求碱过量0.04~0.08 g/ml),在常温下通入空气使之全部变成红棕色的氢氧化铁胶体溶液,作为沉积氧化铁的晶核。以上述晶核为载体,以硫酸亚铁为介质,通入空气,在75~85℃,在金属铁存在的条件下,硫酸亚铁与空气中氧作用,生成三氧化二铁(即铁红)沉积在晶核上,溶液中的硫酸根又与金属铁作用,重新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再被空气氧化成铁红继续沉积,如此循环到整个过程结束,生成氧化铁红。其干法硝酸与铁片反应生成硝酸亚铁,经冷却结晶,脱水干燥,经研磨后在600~700℃煅烧8~10h,再经水洗、干燥、粉碎制得氧化铁红产品。也可以氧化铁黄为原料,经6()0~700℃煅烧制得氧化铁红。其4Fe(NO3)3[△]→2Fe2O3+12NO2↑+3O2↑Fe2O3+n H2O[△]→Fe2O3+nH2O[2]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全球比较的视 角 作者:孔凡义文章来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点击数:191 更新时间:2010-9-11 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成为全球性的热点话题。在可持续发展中,环 境可持续发展无疑又是核心议题。那么,如何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明晰影响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为此,本文试图从经济增长、民主、善治三个方面探索它们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进而为中国环境治理决策提供些许参考和建议。 一、理论回顾和假设提出 经济增长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一般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来解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是通过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揭示出环境质量开始随着收入增加而退化,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度后随收入增加而改善,即环境质量与收入为倒U型关系。关于民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学者们一 般认为言论自由和出版权更有利于向人们提醒环境的重要性和宣传减轻环境压力的方法。拥有了这些知识,民主体制下的公民将会向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敦促其出台积极的环境政策。比如,吉登斯认为,民主国家不仅允许而且积极鼓励社会的开放式发展,而这恰是我们理解全球变暖问题和其他大多数环境威胁形式的基础。它们给社会运动、环境压力团体和非政府组织的动员带来了可能性。相反,非民主国家往往对公民社会组织保持着高度的控制,包括成员登记制度和对活动的监管。这是不利于环境保护的。谢尔曼认为,权力的集中和民主的削弱是导致环境危机的罪魁祸首。它一方面会践踏人文需求和生态意识,另一方面会让民众保护和复原其环境的行动失去用武之地。他为解决生态问题提出的药方是建设参与型基层民主。而格拉芙顿和劳伦斯(Grafton,Knowles,2004)的研究发现,社会资本有利于环境 可持续发展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人口密度的增加则会加强对环境的破坏。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经济持续发展能力有相关性。其统计数据只是微弱支持民主问责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这一论断。威特福德和翁凯文(Whitford & Wong,2009)则认为,民主化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联邦制、人均GDP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没有影响。卡克拉-古芮梓(Kukla\|Gryz,2009)研究结果表明,民主在不同时期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是不同的,民主 和空气污染之间存在偶然的相关性。经济增长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是不同的。波路伊拉和寇比(Bernauera & Koubi,2009)认为,民主程度对空气质量有着独立的积极影响。他们还发现,在民主体制中,总统制比议会制更有利于空气质量。法茵和邦德(Farzin & Bond,2006)研究发现,民主及其与之有关的自由为行为者提供了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行为者能够比专制体制更有效地实现他有关环境质量的偏好,从而减轻污染物的排放。然而,其他因素如收入不平等、年龄分布、教育和城市化会减轻或恶化政治体制对污染的影响。此外杜斌等人(杜斌、张坤民、彭立颖,2006)的研究发现,政府绩效与环 境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环境绩效高的关键决定因素是:人口密度低;经济活力强;管理水平与质量高,控制腐败严。与ESI最为相关的变量是公民与政治自由、政府效率、政治体制以及环境国际公约的参与程度,其相关系数在0.5~0.6之间。换言之,他们认为政府绩 效是环境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透明氧化铁的制备

透明氧化铁黄的制备实验 1.基本背景对于颜料而言,其对被涂覆物表面主要起遮盖作用。氧化铁是一种常用的耐候性极好的无机颜料。根据色相不同,分为氧化铁黄和氧化铁红两类。前者为部分水合的氧化铁,其组成简式可以Fe2O3?H2O表示,后者则为Fe2O3。根据颗粒大小,氧化铁颜料分为透明和普通两类。所谓透明氧化铁,指的是其颗粒尺寸<100nm的物種。这个尺寸范围正好是可见光发生衍射的条件,所以粒子看起来像是透明的。本实验依据给定的参考文献,请同学自行安排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具体要求:所选用的仪器试剂条件不要超出所提供的范围;时间限定在6小时以内。 2.试剂和仪器条件A实验试剂:三氯化铁溶液(0.2mol?dm-3)60ml/人;1+1 NH3?H2O(v/v,~8 mol?dm-3);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四氯化碳;pH试纸;中速定量滤纸等。B 所用仪器:电炉;磁力搅拌器;抽滤装置;150ml分液漏斗;1000ml烧杯1只;400ml、250ml、100ml烧杯各2只;100ml量筒一只;漏斗架;250ml单口烧瓶2只;克氏蒸馏头;直形冷凝管;尾接管;磨口温度计;150ml 蒸发皿;表面皿3只;研钵。水浴锅、水力喷射真空泵、烘箱等为公用。 3.注意事项:A.你首先需要设计出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在进行方案设计时,一定要进行准确严密的相关计算,这个习惯必须养成!B.注意操作过程的统筹和计划性,这样方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实验。C.一定要养成随时记录的良好习惯。建议在方案设计时同时进行有关记录格式的设计。需要纪录的主要事项计有:各物料投加量、各步骤操作需时、反应起止时间、过程中的反应现象、产品质量及其他获得的数据等。 后附参考文献:

无机颜料的表面处理

无机颜料表面处理 对无机颜料进行表面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颜料的应用性能和使用效果,充分体现其光学性质和颜料性能,是提升颜料质量档次的主要措施之一。 1 .表面处理的作用 表面处理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①提高颜料本身的特性,如着色力、遮盖力等;②提高使用性能,增强颜料在溶剂和树脂中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③提高颜料制成品的耐久性、化学稳定性和加工性能。具体如图 1 所示。 图 1 颜料表面处理的作用 颜料的表面处理可以通过无机包膜和添加有机表面活性剂来实现其目的,例如:铬黄在制造过程中容易发胀、变稠,在调色时容易出现“丝光”,通过添加锌皂、磷酸铝、氢氧化铝来减少其粗针状晶体,降低发胀现象;铅铬黄颜料可以用二氧化硅或锑化合物或稀土元素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耐光、耐热和化学稳定性;镉黄可以通过 SiO 2 、Al 2 O 3 表面处理来提高其表面积、增强耐候性,也可以通过添加硬脂酸钠、烷基磺酸盐等使其表面从亲水性 变为亲油性而更容易在树脂中分散;镉红通过 Al 2O 3 、 SiO 2 包膜表面处理也可以提高其分散性和耐候性;氧化铁 颜料可以用硬脂酸作表面处理剂,提高其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也可以通过 Al 2O 3 表面处理,增强其表面亲油 性能;透明氧化铁黄,可以通过添加十二烷基萘磺酸钠表面处理来提高它的分散性和透明度;氧化铁蓝颜料耐碱性差,可以通过脂肪胺表面处理来增强其耐碱性能;群青的耐酸性差,可以通过 SiO 2 表面处理来提高它的耐酸性能;立德粉可以通过稀土元素表面处理来降低立德粉中硫化锌的光化学活性;碳酸钙可以通过硬脂酸、硬脂酸钙、聚丁二烯、松香酸或钛酸酯、磷酸酯、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生产出各种不同牌号、不同用途的活性碳酸钙;高岭土可以通过某些季胺盐或甲基丙烯酸酯、硅烷、脂肪酸、钛酯酸进行表面处理,制成应用性能极佳的活性高岭 土;钛白粉可以通过 Al 2O 3 、SiO 2 、ZrO 2 表面处理来提高其耐候性,以及用各种有机表面活性剂来提高它的湿润 性和分散性。 2 .表面处理的作用机理

液相氧化法生产铁红和铁黄

液相氧化法生产铁红和铁黄 用烧碱(或氨)中和硫酸亚铁生成氢氧化亚铁,以空气氧化氢氧化亚铁制晶种,在晶种存在下用空气氧化硫酸亚铁,反应过程中连续滴加硫酸亚铁和碱(或氨),保持一定的亚铁浓度和PH值,通过对色光进展的控制可以得到从浅色到深色一系列色相的氧化铁。该工艺生产铁红和铁黄区别在于晶种制备条件不同,酸性条件下得铁黄晶种,碱性条件下得铁红晶种。用空气液相氧化法生产1吨氧化铁约需七水硫酸亚铁3.5~4吨,30%的烧碱3吨或液氨0.45吨。 用液相氧化法生产氧化铁在我国目前还处在实验室阶段,尚未有工业生产装置。原因主要是产品质量和目前成熟的铁皮法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另外它需要消耗大量的碱或氨,生产成本也没有优势。但作为处理钛白副产硫酸亚铁的有效途径之一,这还是一套非常值得研究的生产工艺,关键在两点:一是找到控制粒子均匀成长的有效方法,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对反应的钠盐或氨盐回收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1.2.1氨法铁红 用氨中和硫酸亚铁至碱性(PH=8.5~9.5),通入空气氧化制得初生晶种γ-FeOOH, γ-FeOOH在Fe2+诱导下转化成真实晶核α-Fe2O3,这实质是一个重新成核的过程。 在α-Fe2O3晶核和硫酸亚铁存在下,用空气氧化硫酸亚铁,生成的三氧化二铁沉积在晶核上,同时生成的硫酸用氨中和,连续滴加硫酸亚铁和氨,晶核逐渐长大而形成铁红。化学反应式如下: 晶种制备:FeSO4+2NH3·H2O=Fe(OH)2↓+(NH4)2SO4 2Fe(OH)2+1/2O2=2γ-FeOOH+H2O 晶种转化:2γ-FeOOH→α-Fe2O3+H2O 二步氧化:2FeSO4+1/2O2+2H2O=Fe2O3↓+2H2SO4 H2SO4+2NH3=(NH4)2SO4 1.2.2.氨法铁黄 用氨中和硫酸亚铁溶液至PH值为5~6,中和之后体系中仍有一定量的硫酸亚铁。通入空气在常温下氧化即制得铁黄晶种。在晶种存在下进行二步氧化,二步氧化的过程和氨法铁红相似,这里不再重复。 化学反应式如下: 晶种制备:FeSO4+2NH3·H2O=Fe(OH)2↓+(NH4)2SO4 2Fe(OH)2+1/2O2=Fe2O3·H2O+H2O

关于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的探讨

关于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的探讨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生态日益恶化、资源过度开采增加了环境监测难度。环境质量检测、相关评价、数据分析直接影响着环境管理制度的制定、相应措施实施、政府及环境监管部门政策法规的出台。本文重点对环境质量检测内容、指标;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以及相应提高措施展开深入探究,力求从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等全面科学分析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切实促进我国环境监测质量提高,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影响因素;提高措施;和谐理念 引言 2009年12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92个成员国进一步商讨将生态环境保护、能源合理开发、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作为新时期、新形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生态环境却遭受人们肆无忌惮的破坏,“工业三废”的乱排乱放造成空气、土壤、水质的大面积污染,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不节制开采,不仅造成能源进一步枯竭,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为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力度,2007年根据《环境保护法》,我国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明确环境质量检测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求实创新的发展理念。 环境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及相应指标 环境质量监测主要是利用化学、物理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环境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划分评级,进而相关部门根据数据进行科学、合理、全面分析,制定出环境治理措施。 、地表水质监测及其指标 根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质监测主要对河流、湖泊进行监测,主要监测指标有PH值、水温、浊度、高锰酸钾、总氮、总磷;重金属元素、铜、汞、铅以及石油类的芳香烃等化合物。地表水质根据其监测方法可以分为、人力监测和自动检测,自动检测站对水体进行一天24小时内分阶段监测,并详细记录各指标数据。 、空气及大气监测及其指标 1、大气污染物监测主要针对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扩散、分布规律以及污染源的排放控制进行监测。针对分子状和粒子状两类污染物质。一氧化碳、卤代烃、碳氢化合物等为分子状物质,尘埃、悬浮颗粒等为离子状物质。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还包括风速、气压、太阳光辐射强度等物理因素。

实验五、无机颜料(铁黄)的制备

氧化铁黄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用亚铁盐制备氧化铁黄的原理和方法。 2、熟练掌握恒温水浴加热方法、溶液pH值的调节、沉淀的洗涤、结晶的干燥和减压过滤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氧化阶段的氧化剂为氯酸钾,另外空气中的氧也到场氧化反映氧化时必须升温,温度节制在80-85 ℃,溶液的pH 为4-4.5.氧化过程的反映方程式:4FeSO4 +O2 +6H2O → 4FeO(OH)↓ + 4H2SO4 6FeSO4 + KClO3 + 9H2O → 6FeO(OH)↓ + 6H2SO4 + KCl 氧化历程中,沉淀的颜色由灰绿→墨绿→红棕→淡黄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恒温水浴槽,台秤,抽虑漏斗;硫酸亚铁铵,氯酸钾,氢氧化钠,氯化钡;pH 试纸,玻璃棒,量筒 四、实验步骤 称取5.0 g (NH4)2Fe(SO4)2·6H2O,放于100 mL的烧瓶中,加水 10 mL,在水浴中加热至20-25℃,搅拌(有部分晶体不溶)并观察反应过程中颜色的变化取0.2 g KClO3倒入上述的溶液中,搅拌后查验pH值将恒温水浴的温度升到80-85℃时开始进行氧化反应,加热90-120min不断的滴加2 mol/L NaOH(约需要6 mL左右),调节pH 为4-4.5,当pH 为4-4.5 时停止加碱,要每加入一滴碱液都要查验pH因可溶性盐难于洗净,故对总后天生的淡黄色的颜料要用60℃左右的水倾泻法洗涤颜料,检验溶液中有无SO42-,用自来水做空白测试,用氯化钡查验是否有SO42-确定无SO42-后,减压抽虑的黄色颜料晶体,弃去母液,将黄色的颜料晶体转至蒸发皿中,加热烘焙,称其重量,并计算产率

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五个因素

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五个因素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为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因此,对这五方面因素严格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指领导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生理缺陷,粗心大意,违纪违章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到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应当树中五大观念即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综合效益观念。其次,是人的素质。领导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决策能力就强,就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管理制度完善,技术措施得力,工程质量就高。操作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

可以依靠质量教育、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也可以靠培训和优选,进行岗位技术练兵。 二、材料因素 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主要是材料的成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材料控制的要点有: 1)优选采购人员,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忠于事业的人担任该项工作。 2)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3)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正常施工。 4)加强材料的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 5)抓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并做好合理使用。

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健康能否造成危害以及危害的程度,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污染物的理化特性、剂量、作用时间、环境条件、健康状况和易感性特征等。 (一)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1.化学结构;2.物理特性 (二)剂量或强度 1.有害元素和非必需元素这些元素因环境污染而进入人体的剂量超过一定程度时可引起异常反应,甚至进一步发展成疾病,对于这类元素主要是研究制订其最高容许量的问题,如环境中的最高容许浓度。 2.必需元素这种元素的剂量-反应关系较为更杂,一方面环境中这种必需元素的含量过少,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理需要时,会使人体的某些功能发生障碍形成一系列病理变化;另一方面,如果环境中这种元素的含量过多,也会引起程度不同的中毒性病变。 因此,对于这类元素不仅要研究和制订环境中最高容许浓度,而且要研究和制订最低供应量的问题。(三)作用时间 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受摄入量、生物半减期和作用时间三个因素的影响。 (四)健康效应谱与敏感人群 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人群健康效应,由人体负荷增加到患病、死亡这样一个金字塔的人群健康效应谱所组成,如下图。 图: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金字塔形分布 从人群健康效应谱上可以看到人群对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是存在差异的。尽管多数人在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下呈现出轻度的生理负荷增加和代偿功能状态,但仍有少数人处于病理性变化,即疾病状态甚至出现死亡。通常把这类易受环境损伤的人群称为敏感人群(易感人群)。 机体对环境有害因素的反应与人的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状态、遗传因素等有关,有些还与性别、年龄有关。在多起急性环境污染事件中,老、幼、病人出现病理性改变,症状加重,甚至死亡的人数比普通人群多,如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期间,年龄在45岁以上的居民死亡人数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婴儿死亡数比平时也增加了1倍,在4000名死亡者中,80%名以上患有心脏或呼吸系统病患。

氧化铁黄msds

氧化铁黄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氧化铁黄 化学品英文名称:Pigment Yellow 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三氧化二铁含量≥86% CAS No. 51274-00-1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吸入粉尘会引起尘肺,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5mg/m2。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接触过氧化氢、环氧乙烷和次氯酸钙能引起爆炸。与铝粉、联氨、三硫化氢接触发生剧烈反应。接触一氧化碳能形成爆炸性物质。 有害燃烧产物:无。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应急处理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 TLVTN:ACGIH 5mg/m3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防护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及时换洗工作服。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86%外观与性状:黄色粉末。熔点(℃):1538 沸点(℃) 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5.24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燃烧热(kJ/mol)、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闪点(℃)、引燃温度(℃)、爆炸上限%(V/V)、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不溶于水,不溶于碱,溶于硫酸、盐酸、硝酸。 主要用途:广泛应用于高档汽车涂料、木器涂料、建筑涂料及油墨、塑料、橡胶等的着色。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因素

影响室内环境质量的因素 人们早已认识到大气污染会危害人体健康。20世纪中期,人们逐渐认识到室内空气污染有时比室外更严重。室内空气污染与大气污染相比,对人体的影响在作用时间、接触浓度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因为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污染源很广泛,影响因素也很复杂,因此,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也是多方面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环境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更加感到研究治理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 (l)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环境之一 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尤其是老、弱、病、残、幼、孕等体弱人群,在室内活动的时间很长,室内空气质量对他们更为重要。 (2)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日趋增多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能够挥发出有害物质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人造板家具等民用化工产品进人室内。因此,人们在室内接触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比以往明显增多。 (3)建筑物密闭程度的增加,使得室内污染物不易扩散,增加了室内人群接触污染物的水平 随着世界能源的日趋紧张,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节约源,许多建筑物都被设计和建造得非常密闭,以防室外的过冷或过热空气影响室内的温度,使用空调的房间也尽量减少新风量的进人,以节省耗电量,由此严重影想了通风换气。室内皰洹污染物不能及时排出,污染源就在室内微小环境中产生和累积有害物质,直接作用于人群,严重影响室内人群的健康。室内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人们和政府有关部门及组织极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是环境和卫生监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监测工作,了解室内污染物来源、种类以及污染水平和浓度变化规律,为评价、管理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耐温氧化铁黄颜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耐温氧化铁黄颜料的制备及其表征 122936 第七小组尚佳妮宋俊杰 实验目的: 1.了解影响耐温氧化铁黄的制备意义; 2.掌握耐温氧化铁黄颜料的制备方法和表征; 实验原理: 以硫酸亚铁为原料,在酸性溶液中用氯酸钠把硫酸亚铁氧化铁: 6 FeSO4+ NaClO3+ 3 H2SO4= 3Fe2(SO4)3 + NaCl + 3 H2O (1) 用氨水将高铁离子凝胶化,使之合成氢氧化铁胶体: Fe2(SO4)3+ 6 NH4OH = 2 Fe(OH)3+ 3 (NH4)2SO4 (2) 要使无定形胶体转化成稳定的具有一定形状的晶体,要在单质铁的存在下,保持一定的温度将高铁溶液加入到氢氧化铁胶体中,使氢氧化铁经脱水,粒子重排,从无定形氢氧化铁转化成稳定的Fe2O3。 即 2 Fe(OH)3= 2 α-FeOOH + 2 H2O (3) Fe2(SO4)3+ 3 Fe + 4 H2O = 2 α-FeOOH + 3 FeSO4+ 6 H+ (4) 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表面活性剂对其进行表面处理,提高α-FeOOH 的疏水性。在加入SDBS提高α-FeOOH分散性之后,加入二苯胍作絮凝剂以改善其过滤性能。 药品与仪器: 药品:氧化铁黄颗粒、硫酸亚铁、氨水、氯酸钠溶液、去离子水 仪器:烘箱、研钵、热重分析仪器、锥形瓶、漏斗、磁力搅拌器、PHS-3C型pH 酸度计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在500 ml浓度为1 mol/L的FeSO4溶液中滴加29 mL硫酸酸化(搅拌)。(2):在50℃左右时加入1 mol/L的NaClO388 ml,将温度恒定在55℃,使Fe2+氧化完全,升温至90℃,恒温反应2 h,使过量的氯酸钠分解完全。 (3):取总量为25 ml,浓度为0.2 mol/L的高铁溶液,加水稀释。一边搅拌一边慢慢滴加氨水,氨水加入速度为每分钟7 ml,调节PH至7.2~7.4,停止加入。 (4):取250ml,浓度为0.1 mol/L的氢氧化铁胶体,加水稀释,使之升温至85℃,加入浓度为0.75 mol/L的硫酸高铁溶液56 ml和还原铁粉3.5 g,调节PH至3.5~4.0.

包覆型耐温氧化铁黄颜料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包覆型耐温氧化铁黄颜料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盛欧微, 潘国祥, 李金花, 竺增林, 柴大淦, 陈健, 张玉建, 曹枫 作者单位:盛欧微,潘国祥,柴大淦,陈健,张玉建,曹枫(湖州师范学院材料化学系,浙江湖州,313000), 李金花,竺增林(升华集团德清华源颜料有限公司,浙江德清,313220) 刊名: 化工进展 英文刊名: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年,卷(期):2014,33(Z1) 参考文献(19条) 1.李启厚;吴希桃;黄亚军超细粉体材料表面包覆技术的研究现状 2009(01) 2.肖曙阳纳米氧化铁黄的制备和表面改性研究 2003 3.Soichiro Nobuoka;Takashi Asai;Kazuaki Ado Method for improvement of properties of synthetic yellow iron oxide 1976 4.Jihei Senda Preparation of improved heat stable yellow iron oxide pigments 1983 5.Jihei Senda Heat resistant yellow iron oxide pigment 1983 6.谢凯成耐热性优异的氧化铁黄颜料 1990(02) 7.谢凯成改善氧化铁黄性能的方法 1993(01) 8.宣绍峰;李月娥;曹宏明乙酸乙酯作潜伏性酸对铁黄表面改性处理的研究 2008(04) 9.曹宏明高档颜料铁黄的合成与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 2000 10.朱以华;李春忠;罗才卿氧化硅包敷对铁黄脱水过程的影响 1995(05) 11.朱以华;李春忠;吴秋芳流化床反应器中α FeOOH粒子表面水解包覆SiO2过程研究 1999(01) 12.黄冠;何捍卫;刘晓峰Fe2 O3粉末表面非均匀成核法包覆 2006(02) 13.吴桂英;杨裕启;赵碧琳包铝铁红产品耐高温性能的研究 2011(05) 14.Dennis B Vanderheiden Heat stable iron oxides 1977 15.Wilfried Dr Burow Heaer-esistant yellow pigments,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1987 16.Wilhelm Abeck Magnetic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1973 17.梁凯;唐丽永;李国华TiO2/α Fe2O3和TiO2/α FeOOH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2011(04) 18.王燕飞;王卫;郑遗凡TiO2/α FeOOH纳米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及性能研究 2013(02) 19.刘兰工业无机颜料的改性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2010 引用本文格式:盛欧微.潘国祥.李金花.竺增林.柴大淦.陈健.张玉建.曹枫包覆型耐温氧化铁黄颜料制备技术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化工进展 2014(Z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