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债权法每章重点.

债权法每章重点.

债权法每章重点.
债权法每章重点.

第一章

1.债的概念: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

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

2.债的要素

(一)债的主体

(1)债的主体是特定债的关系中的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

(2)在同一债的关系中,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是两个以上,但都必须是特定的人。

(3)一般情况下凡具有权利能力的民事主体都可以成为债的主体。

(二)债的内容

(1)债权:请求特定当事人为或不为特定行为的权利。他是财产权、请求权(不属于支配权)、相对性、有期限的权利,具有包容性和平等性。

(2)债务:当事人(债务人)根据法律规定或双方当事人的约定所应负担的为或不为

一定行为的义务。

(三)债的客体:又称为债的标的,是债权债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即债务人的给付行为。

3.债权与物权的区别(简答)

答:债权反映的是动态的财产流转关系,而物权反映的是静态的财产关系。

(1)债权具有相对性,物权具有绝对性;(2)债权具有平等性,物权具有优先性;

(3)债权具有兼容性,物权具有排他性;(4)债权是请求权,物权则为支配性。

4.债法的性质与特征

债法作为民法的组成部分,具有民法的私法、权利法等共同属性。除此以外,债法作为规范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1)债法为财产法中的交易法。(2)债法为任意法。(3)债法具有广泛适用性。(4)债法富于科学性,债法在民法的各种制度中,最具实用性和工具性。

(5)债法的发展有国际化的统一趋势。

5.债的发生原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单方允诺缔约过失责任

第二章

1.债的分类

(一)法定之债和意定之债

按照债的设定及其内容是否允许当事人自由决定,债可以分为法定之债和意定之债。

这种分法是债的分类中的最基本的分法。

(1)法定之债:

①债的发生及其内容均由法律加以明确规定的债。

②无因管理之债、侵权行为之债、缔约上过失之债。

③法律对于债的内容的规定,对于债务人来说属于强行性的规定,债务人必须履行,而对于债权人来说,由于债权人有放弃自己权利的自由,其可以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放弃自

己的部分请求权甚至全部请求权。

(2)意定之债:

①债的发生及其内容完全由当事人依其自由意思加以决定的债。单方允诺属于意定之债。

②法律承认意定之债的法律效力,是民法私法自治精神的必然要求。

(二)主债与从债

当主债不成立时、无效或者被撤销时,从债即失去存在的依据,当从债不成立、无

效或者被撤销时,对于主债的效力不发生影响。

(1)主债:

①在两个并存的债中,居于主要地位,能够决定债的命运的债。

②能够引起两个债相并存的情形,或者是基于法律的规定,或者是基于当事人的约定。

(2)从债:从债是指在两个并存的债中,效力居于从属地位的债。

(3)区分意义:

①主债是从债发生的根据,或者说主债是从债得以发生的基础关系,没有主债,从债不可能发生;

②主债的效力决定从债的效力,主债不成立从债也不成立,主债因瑕疵而被宣告无效或

者被撤销时,从债也随之失去效力;

③当主债因清偿等原因消灭时,从债也随之消灭。

(三)特定之债与种类之债

(1)特定之债:以特定物为标的的债。

(2)种类之债:以不特定而可特定的物为标的的债。

(3)区分意义:

①转移财产所有权的特定之债的当事人双方可以约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债成立时起

转移;而通过种类之债取得所有权的,标的物的所有权通常只能自交付时起转移,或由双方特别约定自标的物特定时起转移。

②特定之债的标的物在债的关系成立时就是确定的,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债的标的物毁损灭失时,发生债的履行不能;而种类之债的标的物是不特定的,当债务人的部分种类物毁损灭失而非全部灭失时,则不发生履行不能的问题。

(四)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案例)

(1)简单之债:债的标的是单一的,当事人只能就该种标的履行的债。

(2)选择之债:债的关系成立时有数个标的,享有选择权的当事人有权从数个标的中选

择其一而为给付的债。

(3)选择权的归属意义

选择权可以归属于债权人、债务人或第三人。

①一般国家民法都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选择权属于债务人,

即选择之债,依法律的规定而产生者,通常由法律规定其选择权的归属;

②由当事人约定而产生者,依当事人的约定确定选择权的归属;当法律无明文规定,

当事人也无约定时,权衡债务人及债权人的利益及保证债的顺利履行,选择权应属于债务人。

③选择权人行使选择权,以一方的意思表示确定一种给付,使债成为简单之债,发生

法律关系的变动,因而选择权为形成权。选择权属于双方当事人时,为非专属权,可以继承,也可以基于债权让与或债务承担而移转于其他承受人;但当第三人享有选择权时,原则上应由第三人行使,不得转移于他人。选择权与债权有附从关系,一般也不得与债权分离而让与。

(五)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

(1)按份之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债权人或债务人各自按照一定的份额(等份或不等份)享有债权或承担债务的债。

要件:①债的一方当事人为两人或两人以上②给付须基于同一原因

③债的标的为可分④当事人依一定的份额享有债权或负担债务。

(2)连带之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债权人或债务人,对外享有连带债权或负有连带债务的债(3)连带责任:在连带债务的情况下,每一个债务人均负有向债权人履行全部债务的义

务,债权人有权要求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履行债务,被请求的债务人不得以存在其他

债务人为由拒绝给付,也不得以债权人所为的请求超过其应分担份额而为抗辩。连带债务因债务人中的一人或数人履行全部给付而消灭,其他债务人对债权人不再承担给付义务。在连带债务全部清偿之前,全部债务人对未履行部分仍负连带义务。

第三章

1.债的效力

债的关系成立后所表现的法律上的力,属于法律效力的范畴,是法律效力在债的关系

上的具体体现。(债权的效力,债务的效力)

2.债权的效力(简答)

(1)请求力、执行力、保持力

(4)关系:请求力为债权的主要效力,也是债权本质的体现;执行力只有在债权的请求力不足以保障债权时才发生,它是债权的请求力的必要补充;保持力在债的效力中最具实质

意义,它体现了债的终极目标,即使对于一些没有执行力的债权,仍具有保持力。

3.债务的效力

(1)债务人应依约定或法律规定履行全部债务。

(2)债的关系成立后,债务人的所有财产成为债的一般担保,债务人以其全部财产作为责任财产,对债务的履行负清偿责任。当债务人有害及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时,债权人可依法行使代位权和撤销权。

(3)债务人能够履行而不履行时,除应承担债务违反的责任外,还可能被强制执行。

(4)债务人虽然履行债务,但其履行有瑕疵给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5)依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债务人除应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以及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外,还应履行附随义务,如注意义务、告知义务、照顾义务、说明义务等。

4.债的效力的对外扩张

(1)各国立法基于需要,逐渐承认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2)各国的债权保全制度趋于完善。(3)租赁权的物权化。

(4)不法侵害债权理论的创立。(5)债务人依诚实信用原则发生对第三人的义务。

5.债的履行

履行,是债务人按照债的本旨实现给付的行为。债的履行应遵循两个原则,即全面履

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一)全面履行原则

债可分为法定之债和约定之债。法定之债的当事人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意定之债的当事人应当依照合同约定的标的及其数量、质量,由适当的主体在适当的期限、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全面、正确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二)诚实信用原则:

(1)债务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时,发生以下效果:

①债权人有权拒绝受领,并不负受领迟延的法律责任;

②该履行行为无效,债务人履行债务的义务并不消灭,债务人须以合于诚实信用

的方式履行债务,如果因此造成履行迟延,债务人应负履行迟延的责任;

③因债务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给债权人造成损害时,债务人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④债务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在某些情形下会造成债权人解除合同。

(2)债权人违反诚实信用时的法律效果大致有:

①构成受领迟延;②履行请求不发生法律效力;③契约解除无效;

④减轻或解除债务人履行迟延的责任;⑤在双务合同的对待给付,还可构成履行迟延。

5.履行的内容:给付义务、附随义务、前契约义务和后契约义务、不真正义务

6.前契约义务与后契约义务

(一)前契约义务:

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进行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的说明、告知、注意、保密等义务。

(二)后契约义务:

当事人为了维护给付效果或是为了协助相对人终了善后事务所负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

7.不真正义务

(1)受害人违反的是对自己的利益的维护照顾义务,而不是负满足相对人债权的义务,

故此义务为不真正义务。

(2)因不真正义务使义务人权利减损或丧失,故其发生的效力,是使相对人减少所负的

义务,取得消极的权利。

8.代偿请求权

(1)概念:债务人基于与发生履行不能的同一原因取得给付标的的代偿利益时,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偿还其代偿利益的权利。

(2)要件:

①须发生债务人履行不能,在可能履行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请求原来的履行,不会产生代偿请求权。

②债务人须因发生履行不能的事由而取得利益。③债务人取得的利益须具有可转让性。

④作为代偿请求权的标的,其利益应以原债权额为最高限额,超过原债权额的部分,债务人有权拒绝。

9.履行延迟

(1)概念

债务人对于已届履行期限的债务,能够履行而未履行的现象,又称为债务人迟延、逾期履行。

(2)要件:

①须存在有效的财产性债务; ②须债务已届履行期; ③履行须为可能;

④债务人无正当理由,未履行其债务; ⑤须有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

10.不完全履行

(1)概念:又称为不完全给付、不良给付、积极侵害债权,是指债务人虽然履行债务,但

其履行不完全符合债务的本旨甚至给债权人造成损害的情形。

(2)类型:①瑕疵给付②加害给付

11.拒绝履行

(1)概念:债务人能够履行债务而故意不履行债务。

(2)法律后果

①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②债务人承担违约责。

③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继续履行债务。

④在双务合同中,债务人表示拒绝履行后,不得以同时履行抗辩权作为抗辩。当债权

人有先履行义务时,债权人有权拒绝自己的履行。

第四章

1.合同

(1)概念: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

系的协议。

(2)特征

①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②合同是两方以上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

③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

④合同在订立合同时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2.合同法

(1)概念: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品交换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合同的订立、效

力、履行、变更和解除、终止、违约责任等合同关系。

(2)特征:①强调主体平等、自愿协商、等价有偿的原则;

②贯彻契约自由原则;③从动态的角度为当事人提供财产关系的法律保护。

3.合同关系的相对性

(1)主体的相对性。例外情况:买卖不能破租赁;债权人的代位权与撤消权;第三人侵害

债权等。

(2)内容的相对性:除法律、合同另有规定外,只有合同当事人才能享有某个合同所规定的权利,并承担合同所规定的义务。

(3)责任的相对性:违约责任只能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即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发生。

4.诚信原则(起源于罗马法)

(1)概念:当事人在市场活动中应讲信用,恪守诚实不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

平衡。

(2)特点:①补充性②不确定性③衡平性

(3)体现:

①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要诚实,不弄虚作假,不欺诈,进行正当竞争;

②民事主体应善意行使权利,不以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方式来获取私利;

③民事主体应信守诺言,不擅自毁约,严格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履行义务,兼顾各方利益;

④在当事人约定不明确或者订约后客观情形发生重大改变时,应依诚实信用的要求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4)功能:

①指导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功能(即指导当事人正确进行民事活动,相当于行为规范功能);

②完善立法机制,承认司法活动能动性(即授予自由裁量权功能,“法官造法的空白委任状”);

③有助于克服成文法的局限性(即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模糊性、滞后性);

④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的功能(有助于保障交易安全)

5.合同的分类

(1)类型:典型合同与非典型合同

①以法律是否设有规范并赋予一个特定名称为标准,将合同分为典型合同与非典型合同。

②.典型合同又称有名合同,指法律设有规范,并赋予一定名称的合同。

③.非典型合同又称无名合同,指法律尚未特别规定,也未赋予一定名称的合同。

6.双务合同&单务合同

(一)概念:

(1)双务合同:当事人双方互负对待给负义务的合同

(2)单务合同:单务合同具有两种情况。

①只有单方承担合同义务的情况,如在借用关系;

②一方承担合同的主要义务,另一方不承担主要义务,只承担次要义务,

双方的义务没有对待关系。如赠与附义务。

(二)区分意义:

(1)是否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同。(2)在风险的负担上不同

(3)因一方过错所致合同不能履行的后果不同

7.诺成合同&实践合同

(一)概念:

(1)诺成合同:又称为不要物合同,合同各方就合同主要条款意思表示一致即告成立的

合同,它不依赖物的交付。

(2)实践合同:又称要物合同,是指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须交付标的物方能成

立的合同。

(二)区分意义:成立要件不同、责任不同。

8.一时的合同与继续性合同

(一)概念:

(1)一时的合同:一次给付便使合同内容实现的合同。

(2)继续性合同:合同内容非一次给付可完结,而是继续地实现的合同。

(二)区分意义:

(1)解除权产生的原因不仅相同。(2)合同消灭是否溯及既往不同。

(3)违反继续性合同,原则上应区别“个别给付”“与整个合同”予以处理。

9.主合同与从合同

(一)概念:

(1)主合同:不以其他合同的存在为前提而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

(2)从合同:不能独立存在而以其他合同的存在为存在前提的合同。

(二)区分意义:

(1)主合同和从合同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联系,即从合同具有附属性,即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以主合同的存在并生效为前提

(2)主合同不能成立,从合同就不能有效成立;主合同转让,从合同也不能单独存在;

主合同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从合同也将失效;主合同终止,从合同亦随之终止。

10.本约与预约

(一)概念:

(1)以后履行预约而订立的合同为本约,又叫本合同

(2)约定将来订立一定合同的协议为预约,又叫预备合同

(二)联系:凡订立有预约的即负有订立本合同的义务。

第五章

1.合同订立(重点大问题)

(一)概念:合同的订立时是指缔约人为意思表示并达成合意的状态。

(二)意义:

(1)合同的订立是交易行为的法律运作,没有合同的订立就没有交易,没有合同。

(2)合同是个动态全过程,它始于订立,终结于适当履行、责任承担及合同解除等,期

间可能涉及保全、担保、变更、转让、解除、消灭等环节。只有合同订立才能启动上述环节。

(3)合同的订立也是合同法上的责任得以成立的前提。

(三)成立要件

(1)当事人意思表示须一致,即合意,这是合同成立的根本要件。

(2)合意则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

(3)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须以订立合同的为目的。

2.合同订立的程序:要约、要约邀请、承诺

(一)要约

(1)概念: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要约的构成条件

①要约必须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要约应表明缔约目的。

②要约内容应当具体确定。

(3)要约的撤回:

①要约人在要约生效之前,将要约收回,使其不生效。

②撤回要约应当通知受要约人。

③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4)要约的撤销:

①要约人在要约生效以后,将该项要约取消,使之失去效力。

②要约人撤销要约应当通知受要约人。

③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二)要约邀请: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是当事人缔约的预备行为。

(1)寄送的价目表(2)拍卖公告(3)招标公告(4)招股说明书(5)商业广告

(三)承诺(13分)

(1)概念: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2)构成要件

①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做出;

②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③承诺应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达到要约人要约规定承诺期限的,应当在该期限内到达。

④承诺的方式应当符合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

原则上应当以通知方式做出(明示方式),例外情况下可以通过行为做出承诺(默示方式)(3)生效时间

①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

②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

(4)撤回

①受要约人在承诺生效之前,将承诺收回,使之不生效。

②撤回承诺应当通知要约人。

③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3.要约承诺的变异程序

(1)交错要约

当事人一方向对方为要约,适值对方亦为同一内容的要约,且对方当事人彼此均不知有要约的现象。

(2)意思实现

依习惯、事件性质或要约人为要约时预先声明,承诺无需通知,在相当时期内有可以为承诺的事实时,合同成立的想象。

案例分析(一):

被告朱晋华和被告李绍华是朋友关系。李绍华委托朱晋华代办汽车提货手续。1993年3月30日中午,朱晋华在天津市某电影院看电影,散场时,将装有洛阳市机电公司(李绍华

是该公司干部)面值80余万元的汽车提货单及附加费本等物品的一个公文包遗忘在座位上。

位于几排后的原告李珉发现后,将公文包捡起,与同去看电影的同学王家平(本案第三人)

在现场等候良久,未见失主来寻,便将包带走,并委托王家平予以保管。

同年4月4日、5日和7日,朱晋华先后在天津市的《今晚报》、《天津日报》上刊登寻

包启事,表示对拾得人要“重谢"或“必有重谢"。4月12日,李绍华得知失包情况后,在《今晚报》上刊登内容相同的寻包启事,声明"一周之内有知情送还者酬谢15,000元"。当晚,李珉得知以李绍华名义刊登的寻包启事,即告诉王家平并委托其与李绍华联系。次日,

双方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交接钱物,但在给付酬金的问题上发生争执。

李珉遂向法院起诉,要求朱晋华、李绍华依其许诺支付报酬人民币15,000元。朱晋华、李绍华辩称:寻包启事许诺给付酬金不是真实意思,且公文包内有李绍华单位及本人的联系

线索,李珉不主动寻找失包人,物归其主,却等待酬金,请求法院驳回李珉的诉讼请求。王

家平表示,本人仅替李珉保管公文包,不要求酬金。

案例分析(二):

广州A公司2008年3月1日以信件的方式向上海B公司发出要约:“愿意购买贵公司儿

童玩具1万件,每件价格100元,你方负责运输,货到付款,30天内答复有效。”3月10信件到达B公司,B公司收发员李某签收,但由于正逢下班时间,于第二天将信交给公司

办公室。恰逢B公司董事长外出,2008年4月6日才回来,看到A公司的要约,立即以电

话的方式告知A公司:“如果价格为120元/件,可以卖给贵公司1万件儿童玩具。”A公司不予理睬。4月20日上海C公司经理吴某在B公司董事长办公室看到了A公司的要约,当天回去就向A公司发了传真:“我们愿意以每件100元的价格出售1万件儿童玩具。”A公司予第二天回电C公司:“我们只需要5000件。”C公司当天回电:“明日发货”。

根据案情回答下列题:(1)008年4月6日B公司电话告知A的内容是要约还是承诺?(2)A公司对2008年4月6日B公司电话不予理睬是否构成违约?为什么?(2分)(3)2008年4月20日C公司的传真是要约还是承诺?为什么?(4)2008年4月21日A公司对C公司的回电是要约还是承诺?为什么?(5)2008年4月21日C公司对A公司的回电是要约还是承诺?

第六章

1.合同的内容及形式

(一)合同的条款

(1)提示性的合同条款

①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②标的;③数量;④质量;⑤价款或者报酬;

⑥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⑦违约责任;

⑧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2)合同的主要条款、普通条款、特意待定条款

(二)权利&义务(5分)

(1)合同权利:又称合同债权,指债权人根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向债务人请求给付并予

以保有的权利。

①合同债权是请求权;②合同债权是给付受领权;③合同债权是相对权;

④合同债权具有平等性;⑤具有请求力、执行力、依法自力实现、处分权能和保持力。

(2)合同义务:主给付义务与从给付义务

①主给付义务

简称为主义务,指的是债所固有、必备,并用也决定债的类型的基本义务。

②从给付义务

简称为从义务,指不具有独立的意义,仅具有补助给付义务的功能,其存在目的不在于债的类型而在于确保债权人的利益能够获得最大的满足的义务。

第七章

1.合同的效力

(一)概念:又称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拘束当事人各方乃至

第三人的强制力。

(二)生效要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4)合同标的须确定和可能。

2.无效合同: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由于其不符合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的特定条件或要求并违

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被确认为无效的合同。

3.无效的原因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6)格式条款的免责条款无效;(7)虚伪表示和与隐匿行为。

4.撤销权:撤销权人依其单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溯及既往地消灭的权利。

5.效力待定的合同

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法律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因此其发生效力与否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或追认才能生效。

6.合同无效、被撤销的法律后果:返还财产折价补偿赔偿损失非民事性后果

第八章

1.情事变更原则的概念及效力

(1)概念

在合同订立后,合同关系消灭以前,当发生了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不可预料的事件,

得变更或解除合同,以消除不公平结果,恢复公平状态。

(2)效力:第一效力为变更合同,第二效力为提前终止或解除合同。

3.三个抗辩权

(1)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符合法定条件时,当事人一方对抗对方当事人的履行请求权,暂时拒绝履行其债务的权利。(2)同时履行抗辩权:

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对方未为对待给付前,有拒绝自己给付的权利。

(3)先履行抗辩权:

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

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债的本旨,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第九章(大问题)

1.代位权

(一)概念: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对于第三人的权利的权利。

(二)构成要件:

(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3)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4)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

2.撤销权

(一)概念: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所为的有害于债权的行为,可以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二)构成要件

(1)客观要件:①债权人对债务人存在着合法有效的债权;

②债务人实施处分财产的行为;③债务人的行为害及债权。

(2)主观要件:①债务人的恶意②受益人的恶意

第十章

1.合同变更

(一)概念:有效成立的合同在尚未履行或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使

合同内容发生改变。

(二)法律特征

(1)合同变更须以有效成立的合同关系为前提;(2)合同变更的对象是合同内容;(3)合同变更因为一定的法律事实而发生(4)合同变更须遵守法律要求的方式。

2.合同的转让(单选)

(一)概念:合同当事人一方依法将其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全部地或部分地转让给第三人。

(二)种类:合同权利的转让、合同义务的移转及合同权利义务概括移转三种形态。

(三)法律特征:(1)合同转让是合同主体的变化;(2)合同转让不引起合同内容的变化;

(3)合同的转让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法律关系。

3.合同权利转让

(一)限制:(1)根据合同的性质不得转让的权利;

(2)根据当事人的特别约定而不得转让的合同权利。(3)法律规定禁止转让的合同权利。(二)程序:《合同法》第八十条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

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第十一章

1.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大问题)

(一)概念:简称合同终止,是指因一定事由的产生或出现而使合同权利义务归于消灭,

合同关系在客观上不复存在。

(二)事由:(1)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思终止;(2)是源于法律的直接规定;

(3)是基于合同的目的已经达到或合同已无继续的必要。

2.合同的解除

(一)法律特征

(1)合同解除适用于有效成立的合同;(2)合同解除必须具备一定条件;

(3)合同的解除必须有解除行为;

①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②是解除权人一方发生解除的意思。

(4)合同解除的效力是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向将来消灭。

(二)条件:约定解除、协议解除、法定解除

(三)效力:《合同法》第97 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

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

赔偿损失。”

3.清偿:债务人按照合同约定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实现债的目的的行为。

4.代物清偿:债权人受领债务人他种给付以代替原定给付而使合同关系消灭的行为。

5.清偿抵充的方法(选择):(1)合同上的抵充;(2)清偿人制定的抵充;(3)法定抵充。

6.抵销: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时,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的清偿,而使其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

对等额内相互消灭。

7.法定抵销:二人互负同种类债务,且债务均已由清偿期时,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的清偿,

而使相互债务在同等额内同归消灭的单方意思表示。

8.免除的构成要件(选择):

(1)免除的意思表示应向债务人做出,从该意思表示到达债务人时起生效,债权人向第三

人而不是向债务人或其代理人做出免除的意思表示的,不发生免除的效力。

(2)债权人必须有处分能力,对于法律禁止抛弃的债权,债权人免除债务的意思表示无效。(3)不应损害第三人利益,免除债务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债权人不能免除。

9.提存(大问题)

(一)概念:债务人于债务已届履行期时,将无法给付的标的物提交给提存机关,以消灭

合同债务的行为。

(二)条件:(1)提存主体合格。(2)提存的合同之债有效且已届履行期。

(3)有合法的提存原因。(4)提存客体适当。

(三)原因:(1)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2)债权人下落不明

(3)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未能确定监护人(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四)效力:(1)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效力(2)提存人与提存机关之间的效力

(3)债权人与提存部门之间的效力

第十二章

1.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违约行为、损害后果、违约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2.归责原则

3.预期违约:又称为先期违约、事先违约、提前违约、预期毁约,是指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规

定的履行期到来之前,明示或者默示其将不履行合同,由此在当事人之间发生一定的权利义

务关系的一项合同法律制度。

4.不履行:

(一)概念:合同履行期届满时,合同当事人完全不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不履行分为根

本违约和拒绝履行两种。

(二)构成要件:

(1)必须有合法的债务存在;(2)必须有拒绝履行的意思表示。明示或默示均可;

(3)拒绝履行的意思表示必须在履行期到来后作出。如果是在履行期到来前作出,就是预期违约。(4)拒绝履行必须无正当理由。

5.迟延履行:债务人无正当理由,在合同规定的履行期届满时,仍未履行合同债务。合同中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在债权人提出履行催告后仍未履行债务,就是迟延履行。

6.瑕疵履行:又称为不适当履行,是指债务人所作的履行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甚至因交付的产品有缺陷而造成他人人身、财产的损害。

7.不适当履行:又称为不完全给付,是指债务人虽然以完全给付的意思为给付,但给付不符合债务本旨。

8.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不可抗力、受害人的过错、免责条款

9.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单选):支付违约金、损害赔偿、继续履行、其他补救措施

(其他: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

第十三章(3分)

1.买卖合同中的风险:买卖合同的标的物由于不可归责于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毁损、

灭失所造成的损失。

2.特殊买卖合同:分期付款买卖合同、样品买卖合同、试用买卖合同、招标投标买卖合同、

拍卖合同、互易合同

第十四章(2分)

1.赠与合同: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该赠与的合同。其中转让财产的一方为赠与人,接受财产的一方为受赠人。

2.瑕疵担保:由于赠与合同是一种无偿合同,原则上赠与人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即便承担,也不能像买卖合同那样严格。

3.赠与的撤销:任意撤销和法定撤销

(一)任意撤销:于赠与合同成立后赠与人可以基于自己的意思而撤销赠与。

(1)可以任意撤销的赠与合同限于非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和未经过公证

的赠与合同。若赠与合同是经过公证的,不得任意撤销。

(2)须赠与标的物未为交付或登记。

(二)法定撤销:赠与合同中,赠与地产的权利转移之后,赠与人即丧失了任意撤销赠与

合同的权利,但在以下条件具备时,赠与人仍可享有撤销赠与合同的法定权利:

(1)受赠人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的;

(2)受赠人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的;(3)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的。(4)除斥期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1年内行使。

第十五章(2分)

1.民间借款合同的效力主要体现为以下内容:

(一)贷款人不得预先将利息在本金中扣除。

(二)借款的利率由当事人商定,但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利率的规定。

(三)借款人有展期的权利。借款人提出展期要求的,若贷款人同意,则借款合同展期。

(四)借款人有提前偿还借款的权利。

(五)借款人负有按约定的期限归还借款本金的义务。双方就借款约定利息的,应当支付利息;未约定支付利息的,视为无偿借款。

2.民间借款合同与银行借款合同效力的最大差别:贷款人并无提供贷款的义务。

第十六章(案例分析)

1.租赁合同

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在租赁合同关系中,

交付租赁物供对方使用、收益的一方称为出租人;使用租赁物并支付租金的一方称为承租人。

2.租赁合同的法律特征

(1)租赁合同是转移财产使用权的合同。(2)租赁合同为双务、有偿合同。

(3)租赁合同为诺成合同。(4)租赁合同是继续性、非永续性合同。

3.分类:(1)动产租赁合同与不动产租赁合同;(2)定期租赁合同与不定期租赁合同;

(3)一般租赁合同与特殊租赁合同。

4.租赁合同的形式

(1)不要式合同:不定期的租赁合同为不要式合同,无须采用书面形式;租赁期限不满

6个月的定期租赁合同也为不要式合同;

(2)要式合同:租赁期限在6个月以上的定期租赁合同为要式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未采用书面形式,双方当事人对租赁期限有争议的,视为不定期租赁合同。

5.租赁合同的效力

(一)出租人的义务:(1)交付租赁物并保持租赁物符合约定用途的义务;

(2)维修租赁物的义务;(3)瑕疵担保的义务。

(二)承租人的义务:(1)按照约定的方法或租赁物的性质使用租赁物的义务;

(2)妥善保管租赁物的义务;(3)不作为义务。

6.房屋租赁合同

出租人提供房屋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交付租金,并于租期届满时,将承租房屋返还给

出租人的协议。

7.优先承租:如果重建的房屋仍然用于出租,原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享有优先承租权。

8.优先购买

出租人出卖租赁房屋的,应当在出卖之前的合理期限内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

等条件优先购买的权利。

9.承受:承租人在房屋租赁期间死亡的,与其生前共同居住的人可以按照原租赁合同租赁该

房屋。

第十七章(1分)

1.承揽合同: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

第十八章(2分)

1.技术合同

(一)概念:当事人之间就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或者服务所订立的确立相互之间

权利和义务的合同的总称。

(二)特征:

(1)技术合同的标的是技术成果(2)技术合同的法律调整具有多样性

(3)技术合同是双务、有偿、诺成合同(5)技术合同标的价格没有统一标准。

(4)技术合同当事人具有广泛性,但主体一方具有特定性

第二十章

1.不当得利:无合法依据取得利益而使他人受损失的事实。

2.不当得利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关系

(一)不当得利与合同

(1)两者的联系:①都是债发生的原因

②若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当事人依据合同而取得的财产构成不当得利。

(2)区别

合同有效或未被撤销,基于合同取得的财产是正当合法,不是不当得利。

(二)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

(1)联系:都是债发生的原因

(2)区别

①法律性质不同

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自愿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

②法律责任及后果不同

(三)不当得利与侵权行为

(1)两者的性质和法律评价不同(2)两者的构成要件不同(3)当事人获利不同(4)取得利益的方式不同(5)法律后果不同

3.不当得利的成立条件

(1)一方受有利益(2)必须他方受损失(3)必须受益与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

(4)必须受益没有法律上的依据

4.不当得利的类型:(一)给付不当得利的类型(二)非给付不当得利的类型

债权法案例分析

债权法案例分析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对比分析 -----基于对公报案例的考察 合同与侵权是债法中两大基础性法律关系,二者在构成要件、诉讼时效、赔偿范围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一般情况下二者是可以清楚分辨的,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两者相互排斥,导致竞合的状态。在另一种情形下,两者有逐渐融合和统一的趋势,既“contort”,“合同履行中的侵权”。 传统民法理论下两者的区分: 违约责任侵权责任 构成要件无过错责任一般是过错责任。仅产品责任、危险 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相邻关系中的 责任为无过错责任。 归责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多重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严格 责任原则或者公平责任原则。 举证责任只要证明其有违约行为即可,不需要举 证证明违约方对造成违约有过错。 多数侵权责任中,受害人须对行为人 的过错负责举证;过错推定只适用于 少数情况,即特别侵权行为中, 赔偿范围违约责任的赔偿损失额可以由当事人在 合同中约定,如果无约定,根据《合同 法》的规定,赔偿损失额应当相当于受 害人因违约而受的损失,一般包括直接 损失和间接损失。 侵权责任的赔偿范围原则上包括直 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在侵害人格权 时,还可以进行精神损害赔偿;不法 造成他人死亡的,赔偿范围还要扩大 至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 用等。 责任方式主要是财产责任,有强制实际履行、支 付违约金、赔偿损失、价格制裁,仅有 合同解除为非财产责任。 既包括财产责任,如赔偿损失;也包 括非财产责任,如消除影响、恢复名 誉、赔礼道歉。 第三人责任由合同当事人向合同相对人承担责任。 再向第三人追偿。 而在侵权责任中,损害后果只能由行 为人本人负责。

债权法专题研究报告

债权法学调查研究报告论不可分之债的完善 系别:政治法律系 班级:法本102班 学号:2010724224 姓名:刘贺

论不可分之债的完善 【摘要】不可分之债是从债的标的(给付)的角度对债的一种观察,连带之债却是从债的主体关系的角度对债的另一种观察,它们在划分标准、形成原因、功能目的、损害赔偿之债的性质、可继承性、整体履行的原因及方式方面存在明显不同。我国《民法通则》不当地将不可分之债并入到连带之债,只规定了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与传统大陆法系大多数国家民法典的立法模式相悖,因而我国未来民法典应再增加可分之债和不可分之债这一分类,以填补法律的漏洞,从而明确地区别不可分之债和连带之债。 【关键词】不可分之债;连带之债;债的标的;债的主体在司法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如下类似问题,比如说,如果张某和李某二人约定为刘某表演一出双簧,假设张某和李某并未明确约定对刘某连带地负责,张某和李某与刘某之间的债是什么性质呢?如果甲不愿意履行,李某可以一个人继续履行吗?如果刘某只是向张某提出了履行请求,张某是否有权利要求和李某一起履行呢?如果因张某和李某任意一人或双方的原因使原债无法履行,在损害赔偿之债中,张某和李某二人是否要对刘某负连带责任呢?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在这个案例中,只要任意一个债务人不愿意履行,双簧表演就无法进行,也就是说这种债要么“整体履行”,要么就转化为“损害赔偿之债”,不可能“部分履行”,在此我们说其“债的标的”(给付)是不可分的,其实,这就构成了“不可分之债”,但是在我国大陆地区却往往不当

地用“连带之债”的理论来调整之。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我国《民法通则》只是以第八十六条和第八十七条分别规定了“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虽然在绝大多数的大陆法系国家(地区)的民法典中都规定了“不可分之债”,但是在我国大陆的民事立法中并不存在“不可分之债”的概念。我国把不可分之债同连带之债混淆。所以有必要区别一下不可分之债与连带之债。这样有利于我国立法对不可分之债完善。下面我将来阐述一下两者的区别。 一、划分标准不同 所谓连带之债,是指“以同一给付为标的,债务人或债权人间具有连带关系之复数主体之债”,至于所谓的连带关系,是指“其债务或债权各具有共同之目的而在债之效力上及消灭上互有牵涉之谓”。而所谓不可分之债是指,“以同一不可分给付为标的之复数主体之债” 从概念中可以看出,连带之债是以“债的主体”来划分的,而不可分之债是以“债的标的”来划分的。 二、形成原因不同 正是由于连带之债与不可分之债的划分标准不同,导致各自的形成原因也不同,这其实只是换一个角度来看罢了。“连带性”是一个“人为的”上层结构,这是说它完全是由法律或当事人的意愿决定的,“不可分性”却有一个更为“自然的”性质,它来源于给付的客观性质,即使当此等不可分性是由于当事人约定的情形亦同。因而,

债权法名词解释

债权法名词解释 1.债:是指特定当事人之间得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我国《民法通则》第84条规定: “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债权:指在债的关系中,债权人请求特定的债务人依据债的规定为特定的给付的权利。 3.债务:根据债务人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履行所承担的义务。 4.债的要素:即债的构成所必须具备的要件,包括债的主体、债的内容和债的客体。债的主 体也称债的当事人,是指参与债的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其 中.享有权利的一方当事人称为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称为债务人。 债的内容,是指债的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负担的义务,即债权和债务。债的客 体也称债的标的,是指债务人依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应为或不应为的特定行 为,统称为给付。 5.特定之债:指于债的关系成立时,债的标的物即已特定的债。 6.种类之债:指债成立时以未加特定的种类物为给付标的物,仅以一定的种类和数量确定为 给付标的物的债。 7.单一之债:是指债权主体一方和债务主体一方仅为一人的债。 8.多数人之债:是指债权人或债务人有多人的债。 9.连带之债:指在一个债的关系中,债权人或者债权人有数人时,各个债权人均负有履行全 部债务的义务,且全部债务因一次全部履行而归于消灭的债。 10.按份之债:指在债的关系中债的多数主体各自按照确定的份额分享债权或者分担债务的 债。 11.债的效力:法律为了实现债的内容而赋予债之关系的效果,包括对债权人的效力和债务 人的效力。 12.债的履行:指债务人依照当事人的约定,允诺和法律规定实现其给付的行为。 13.不适当的履行:当事人虽有履行的行为,但履行不符合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 14.不完全履行:又称瑕疵履行、不完全给付,指履行本身不完全,具有瑕疵,一致减少或 丧失了给付本身的价值或意义。 15.加害给付:债务人的履行有瑕疵,而且因瑕疵使债权人受到利益之外的损害。 16.受领迟延: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的履行应当受领而不为或不能履行。 17.履行不能:是指债务人因某种原因事实上已经不可能履行债务。

债权法练习题

债权法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多数人之债中,依照多数人一方当事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情况,债可分为 〔〕。 A.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 B.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 C.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 D.特定之债与种类之债 2.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应当遵循〔〕,依照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适应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A.协作履行原那么 B.老实信用原那么 C.全面履行原那么 D.经济合理原那么 3. 债权人的代位权是债权人以〔〕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权利。 A.自己 B.债务人 C.第三人 D.代理人 4. 债权人撤销权成立的主观要件是债务人与第三人主观上有〔〕。 A.有意 B.过失 C.过错 D.恶意 5. 保证应当采纳〔〕形式。 A.口头 B.书面 C.推定 D.沉默 6.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享有〔〕。 A.撤销权 B.追偿权 C.先诉抗辩权 D.诉权 7. 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住债务人履行期满之日起〔〕。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2年 8. 债的转移是指在债的内容与客体保持不变的情形下〔〕发生变化。 A.债的主体 B.债的客体 C.债的内容 D.债的标的 9. 债的发生、变更、消灭须有一定的〔〕。 A.法律行为 B.法律事件 C.法律事实 D.法律的规定 10、以下观点是正确的:( ) A、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 B、技术发明是单方法律行为 C、发明埋藏物是单方法律行为 D、拾得遗失物是单方法律行为 11、遗赠扶养协议:( ) A、只能适用继承法,不能适用合同法 B、是身份合同 C、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 D、是债权合同,适用合同法 12. 依照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和分担方式,合同可分为: A.主合同和从合同 B.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C.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 D.预约合同和本合同 13、合同中未约定标的,那么合同:( ) A、两个意思表示不一致而未成立 B、因违法而无效 C、可撤销 D、可解除 14、甲公司于2月5日以一般信件向乙公司发出要约,要约中表示以2000元一吨的价格卖给乙公司某种型号钢材100吨,甲公司随即又发了一封快件给乙公司,表示原要约中的价格作废,现改为2100元一吨,其他条件不变。一般信件于2月8日到达,快信于2

房屋买卖案例分析

房屋买卖案例分析 一、主题 在房屋买卖过程中“一房二卖”的现象引起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所涉及的不动产的转让、合同的履行、债权关系等进行的分析 二、基本法理 对房屋二重买卖纠纷进行分析,主要是基于以下法理: (一)不动产的特性及一物一权原则 房屋是一种不动产,其位置是固定、不可移动的,而且周围、邻近房屋和环境的状况对房屋的影响很大,因此在不同的土地上建造的房屋会因周边的的环境、交通等各方面的不同而不同,同样造价或造型的房屋建在不同城乡、不同地段上,其用途和价格会相差很大。土地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对土地的依附使房屋具有了稀缺性与唯一性,正因为如此才引起了多个购买者对同一房屋有购买意向,并且在产生纠纷之后会有相互不肯让步的情况发生,甚至有购买者明知房屋已出售却以更高价格与房屋出卖人恶意串通地签订买卖合同,而另一方面,根据一物一权原则,即一物之上绝不得存在两个相抵触的物权,而所有权又具有绝对的排他性,一物之上不能有两个所有权。因此必将有一方会得不到合同的履行,从而引起所有权纠纷。 (二)房屋所有权的取得与合同生效的关系 我国现行法律将合同的生效与房屋所有权的取得作了不同的规定,正因为这种不一致的规定才使得合同的生效与房屋所有权取得之间存在时间差,订立房屋买卖合同到办理过户登记手续通常有一段时间间隔,更易引起二重买卖的现象。 1.房屋买卖的过户登记不同于合同的生效登记 我认为对于二重买卖合同效力的判别标准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九条进一步明确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或者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或者仍未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而法律或行政法规并未将房屋买卖过户登记规定

案例分析谈离婚共同债权债务

【广东法迈婚姻家庭律师团队提供】 谈离婚夫妻共同财产共同债务 案件介绍: 甲女士与丈夫乙先生因感情问题在法院诉讼离婚的时候接到一纸诉状。原来,乙先生的朋友丙某因乙先生借款10万未还,将夫妇俩一起告到法院。 丙某称,2004年4月,乙先生向自己借款10万元,两年后又借了5万元。直至去年9月,乙某才向丙某就之前的借款补充出具借条一张,但至今未归还借款。丙某说,借款发生于乙先生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于是,他将乙先生及甲女士告上法庭,请求判令共同偿还15万元。 乙先生表示,借款是用于家庭共同生活开支,应由夫妻共同偿还。对此,甲女士大呼冤枉。她说:乙先生从2004年3月起就在外居住,这15万元借款自己毫不知情,也未用于共同生活开支。 法院认为,虽然本案诉争的借款形成于乙先生、甲女士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但借条上只有乙先生一人的签名,乙先生不能证明妻子知道借款,也不能证明该笔借款用于双方共同生活的开支。因此,法院判决这15万元的借款由乙先生个人偿还。 法律知识链接: 夫妻共同债务是指为满足夫妻共同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夫妻共同债务主要是基于夫妻的共同生活需要,以及对共同财产的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而产生的债务。 在承担责任的方式上,夫妻“共同偿还”的责任是连带的清偿责任,不论双方是否已经离婚,均得对共同债务以夫妻共同财产、自己所有的财产清偿。债权人有权向夫妻一方或双方要求清偿债务的部份或全部,它不分夫妻应承担的份额,也不分先后顺序,夫妻任何一方应根据债权人的要求全部或部份承担债务,一方财产不足以清偿时,另一方负有清偿责任。 夫妻共同债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 (二)夫妻为家庭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 (三)夫妻共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或者一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收入用于家庭生活或配偶分享所负的债务; (四)夫妻一方或者双方治病以及为负有法定义务的人治病所负的债务;

债权法案例解析

案例解析 【1】某市个体工商户甲与某啤酒厂签订了一份啤酒买卖合同。合同签订后啤酒厂依约将啤酒运到甲的批发点。甲在搬运过程中,一瓶啤酒发生爆炸,啤酒瓶碎片击伤了甲的左眼,经该市人民医院检查确定甲为眼角膜穿孔。啤酒厂只答应退货,但不愿意赔偿甲的医疗费、停业损失费等。双方为此发生争议,甲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啤酒厂赔偿全部损失,包括医疗费、伤残费、误工费、停业损失费等。共计5万元。 问题 1、啤酒厂的违约行为属于哪种形态 2、啤酒厂是否应对甲的损失负赔偿责任 3、啤酒厂应该承担的是违约责任还是侵权责任 本案啤酒厂交付不合格产品导致酒瓶爆炸伤害甲某,既是违约行为又是侵权行为。因此,受害人甲请求权之基础有两个:一是违约损害赔偿,一是侵权损害赔偿,但只能择一行使,道理在于民事责任以填补损害为原则,以惩罚为例外,若同时行使两个请求权,会获得双倍赔偿,所以《合同法》规定在出现责任竞合的时候当事人只能选择一种责任形式追究违约人的责任。本案中甲与某啤酒厂订立啤酒买卖合同,双方应该按照合同规定履行各自义务,但是啤酒厂却提供质量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啤酒。由于啤酒厂的行为造成了甲左眼角膜穿孔的人身伤害,治疗该眼花费了大量的金钱。甲或依照《合同法》的规定选择要求啤酒厂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或依照《民法通则》要求啤酒厂承担侵权损害的赔偿责任。当事人遇到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究竟主张哪一种请求权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合法权益,这就要视具体案件来进行具体选择。因为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是两种不同的民事责任形式,在程序上和内容上都有区别。这区别主要表现在:(1)构成要件不同。在违约责任中,合同的当事人只要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的义务,且无免责事由的,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在侵权责任中损害事实是承担责任的前提,没有损害事实就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2)归责原则不同。违约责任以无过错责任原则为归责原则,过错只是个别合同的违约责任构成要件。而侵权责任一般以过错责任原则为归责原则,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有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或推定过错。(3)责任形式不同。违约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而侵权责任除财产责任外,还包括非财产责任,即精神损害赔偿。(4)举证责任不同。违约案件的诉讼中,受害人应就对方有违约行为提供证据。如果有损失,应就损害的大小以及违约人的违约行为的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除此不需要其它证明。违约人要减轻或者免除自己的责任,就应该提供自己没有违约的证明,或者证明自己的违约是由不可抗力导致。否则,违约人要承担违约责任。侵权案件中,受害人要证明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该侵害系侵害人行为所致。对于过错责任,侵害人可以通过证明自己没有主观过错来使自己免责。对于无过错责任,行为人可以通过证明自己的行为与对方无关,或者对方是由于他自己的主观过错导致受害。否则,行为人要承担侵权责任。正是因为在诉讼程序和举证责任方面有重大差别,当事人以何种理由提

债权法,合同法期末复习要点提示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债权法,合同法期末复习要点提示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部分 1、按份债权:每个债权人按照各白的份额享有请求债务人履行的权利。 2、连带债务:债务人为多数,任何一个债务人都负有向债权人为全部给付的义务。 3、债权让与: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前提下,债权人将其享有的债权移转于第三人享有。 4、债务承担:在不改变债的内容的前提下,债务人将其负担的债务全部或部分转移于第三人负担。 5、代物清偿:以他种给付替代原来给付的清偿。 6、提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清偿人以消灭债为目的,将给付物提交有关机关保存的行为。 7、债权人的代位权: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而危机债权人债权实现时,债权人有权以白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的权利。 8、要约邀请:又称要约引诱,是指希望他人向白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9、缔约过失责任:是缔约人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违反先合同义务并造成对方当事人损害时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10、先履行抗辩权:又叫后履行抗辩权,指双务合同中,负有先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届期未履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有重大瑕疵的情况下,负有后履行义务的当事人为了保护白己的合同利益,可以拒绝履行白己相应的义务。 11、预期违约:也称先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无正 当理由但明确表示其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履行合同,或者其行为表明其在 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可能履行合同。 12、合同保全:是指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财产的不当减少致使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受 到危害,而设置的保全债务人责任财产的法律制度。 13、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有关生效要件的规 定,因此其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才能生效。效力待定合同的情形有:1、主体欠缺完全行为能力;2、代理人无权代理(本来无权或者越权代理);3、处分合同的主体

(三)债权法案例分析

(三)债权法案例分析 一.合同规定甲公司应当在8月30日向乙公司交付一批货物。8月中旬,甲公司把货物运送到乙公司。问:此时乙公司有权如何处理? 二.甲欠乙20万元到期无力偿还,其父病故后遗有价值15万元的住房一套,甲为唯一继承人。乙得知后与甲联系,希望以房抵债。甲便对好友丙说:“反正这房子我继承了也要拿去抵债,不如送给你算了。”二人遂订立赠与协议。 回答:本案中乙享有哪些权利? 三.1992年7月5日河北某毛纺厂与山东某制衣厂签订了购销洗净改良羊毛合同的意向书,其中规定:“制衣厂向毛纺厂购买60支洗净改良羊毛95吨,由制衣厂到毛纺厂验货并带款提货,提货时有关价格问题面议”。该意向书签订以后,毛纺厂多次去电催告制衣厂提货,制衣厂一直以资金短缺为由未提货。1992年12月底,毛纺厂将95吨羊毛派车送往山东,制衣厂收到货后提出原先签订的协议只是一份意向性的合同,且该货物质量存在问题,因此拒绝收货。后制衣厂同意将该货暂时存放在制衣厂的仓库,10天后毛纺厂来检查货物时发现该货已短缺10吨,制衣厂承认其因急需原料已用了10吨,另外85吨拒绝接受。毛纺厂认为制衣厂已经构成违约,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制衣厂支付全部的95吨羊毛的货款并承担违约责任。本案例引自王利明主编:《合同法要义与案例析解(总则)》,3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问:请从理解合同定义的角度,结合《合同法》相关规定分析本案中意向书的性质? 四.案情:郑某于11月1日在报上刊登广告出售某件古画,价金70万元。魏某于11月3日致函于郑某,表示原意以50万元的价格购买。郑某于11月6日函复愿降价5万元,但应于一周内答复,魏某未为任何表示。到11月26日,郑某再致函于魏某,愿以60万元出售。魏某不知郑某之来信,于11月27日致函于郑某,愿意以60万元购买。郑某之信于11月28日上午到达,魏某之信于11月29日下午到达。郑某于发信后,获知有人愿意以高价购买,即于11月27日下午以特快专递发出撤回之通知,因邮差误投,于11月30日下午才到达魏某手中。魏某即发迟到之通知,并请求交付该件古画,并移转其所有权。12月5日在郑某、魏某二人履约完毕后,魏某请专家鉴定,该古画为赝品,仅值1万元,而且郑某刊登广告时即明知其是赝品。 (1)郑某于11月1日在报上刊登广告属于要约还是要约邀请?为什么? (2)魏某于11月3日致函于郑某的行为属于要约还是要约邀请?为什么? (3)如何认定郑某于11月6日函复行为的性质?为什么? (4)到11月26日,郑某再致函于魏某的行为属于要约还是要约邀请? (5)郑某于11月26日再致函于魏某的行为何时生效? (6)郑某发出撤回的通知是否生效?为什么? (7)魏某不知郑某之来信,于11月27日致函于郑某的行为属于要约还是要约邀请? (8)郑某与魏某关于买卖古画的合同何时成立? (9)该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10)如果该合同无效,郑某应当负何种责任?为什么? 五.案情:甲企业(本题下称“甲”)向乙企业(本题下称“乙”)发出传真订货,该传真列明了货物的种类、数量、质量、供货时间、交货方式等,并要求乙在10日内报价。乙接受甲发出传真列明的条件并按期报价,亦要求甲在10日内回复;甲按期复电同意其价格,并要求签订书面合同。乙在未签订书面合同的情况下按甲提出的条件发货,甲收货后未提出异议,亦未付货款。后因市场发生变化,该货物价格下降。甲遂向乙提出,由于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买卖关系不能成立,故乙应尽快取回货物。乙不同意甲的意见,要求其偿付货款。随

债权总论

一、债的概念和特征 (一)债的概念 所谓“债”特定的当事人之间,依照合同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所发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可以请求为特定给付的财产性的民事法律关系。 简言之:债就是特定的当事人之间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债的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请求债务人为特定的行为;债务人负有满足债权人的请求而为特定行为的义务。 债权人享有的权利即叫“债权”;债务人负有的义务即为“债务”。注意债的基本含义: 1、债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 不具有法律属性的社会关系,不属于债。如所谓的“人情债”。 2、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债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债是特定当事人间的关系,因而债为相对的法律关系。 3、债是特定当事人间得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债以当事人得请求为特定行为为内容。此“特定行为”系债的客体,这种特定行为是一种会给当事人带来财产利益的行为,又称为“给付”,因而债属于财产法律关系。可见,法律上的债不仅仅指给付金钱,其他诸如当事人间得请求提供劳务、交付货物、移转权利等的法律关系也为债。 4、债是按照合同或者法律规定而发生的法律关系。 (二)债的法律特征 债作为一种法律关系,是民法调整财产关系的结果,物权法律关系也是民法调整财产关系的结果,作为不同的法律概念,债的特征为: 1、债反映财产流转关系 2、债的主体双方只能是特定

[案例解析]债的主体的特定性 甲将一幅名画出售给乙,并约定一个月后交付。丙知道甲出售名画后,愿意比乙更高的价格购买。甲便将该画卖给丙,并当场交付该画与丙,但丙未付款。在此情况下,下列判断哪些是正确的?( ) A. 乙有权要求丙将该画交付给自己,因为其与甲的买卖合同成立在先 B. 乙有权要求甲交付该画,甲应当向丙请求返还该画,而丙亦应当返还 C. 乙无权要求丙交付该画 D. 乙有权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 [答案]CD [解析]债的主体的特定性,决定了债权的具有相对性,仅在当事人间有效,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债权人只能向特定的债务人主张权利。 3、债以债务人应为的特定行为为客体 债的客体是给付,亦即债务人应为的特定行为,而给付又是与物、智力成果以及劳务等相联系的。也就是说,物、智力成果以及劳务等是给付的标的或客体。债的客体的这一特征与物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相区分。 4、债须通过债务人的特定行为才能实现其目的 5、债的发生具有任意性、多样性 6、债具有平等性和相容性 物权具有优先性和不相容性,在同一物上不能成立内容不相容的数个关系,同一物上有数个物权关系时,其效力有先后之分。 [案例解析]债具有平等性和相容性 甲分别有债权人乙丙丁。丁为了使自己的债务得到清偿,许诺甲将其全部财产抵押给丁后,为其办理出国手续。甲便与丁签订了抵押合同,并办理了相关手续。因乙丙的债权得不到清偿引起纠纷。

大学债权法复习重点.doc

债权法知识点 一、词义辨析 [1]种类之债与选择之债 种类之债 定义:给付以其种类中的一定数量指示的债。 特定方法:1、债务人交付其物之必要行为完结 2、基于当事人约定,经当事人或者第三人的指定 选择之债 定义:是指债的客体或者其构成因素为两项以上,当事人可以选择其-?进行履行的债。 特定方法:1.选择,即债务人选择 2 .给付不能 【2】债权人的代位权与撤销权 代位权 定义: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人享有的权利而害及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可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之权的权利。成立要件:1、债务人享有对于第三人的权利 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 3、债务人已陷于迟延 4、有保全债权的必要 撤销权 定义: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所为的危害债权的行为,可请求法院予以撤销的权利。 成立要件:1、客观要件 (1)须有债务人的行为 (2)债务人的行为必须以财产为标的 (3)债务人的行为有害债权 2、主观要件 (1)债务人的恶意 (2)受益人的恶意 (3)转得人的恶意 【3】定金与违约金 定金 定义: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或在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或替代物作为担保的担保方式。

违约金 定义:当事人完全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债务时,必须按约定给付对方的一定数额的金钱或者金钱以外的其他财产。 二者的区别: 1、定金是合同的担保,其目的在于确保合同债权的实现。 违约金是违约责任的一种形式,目的在于填补损害。 2、定金表现为从合同内容。 违约金属于主合同内容。 3、定金预先给付。 违约金在确认违约责任后给付。 4、定金依据双方的约定。 违约金可约定,也可法定。 5、定金不能超过合同总价值的20%。 违约金视损失情况定,但可以预先确定。 [4]单方允诺与单务合同 单方允诺 定义:指表意人向相对人作出的为自己设定某种义务,使相对人取得某种权利的意思表示。 单务合同 定义:指一方当事人只享有权利而不尽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只负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合同。 二者区别: 1、单方允诺为单方法律行为,表意人单方作出意思表示行为就成立。 单务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须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 2、单方允诺之债在表意人作出意思表示之时就对表意人有一定的约束力,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对单方允诺之债的成立没有任何法律意义。 单务合同在性质上是合同关系,要有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才能成立,仅有一方的意思表示单务合同是不可能发生的。 3、单方允诺是大陆法系的说法。 单务合同是英美法系的说法。 [5]连带保证与连带共同保证 连带保证 定义: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 特点:

债权法案例分析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对比分析 -----基于对公报案例的考察 合同与侵权是债法中两大基础性法律关系,二者在构成要件、诉讼时效、赔偿范围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一般情况下二者是可以清楚分辨的,但是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两者相互排斥,导致竞合的状态。在另一种情形下,两者有逐渐融合和统一的趋势,既“contort”,“合同履行中的侵权”。 传统民法理论下两者的区分:

竞合时的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首次在法律上明确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制度。该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中第三十条规定:“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时作出选择后,在一审开庭以前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对方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经审查异议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起诉。”自合同法开始,我国正式确立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

竞合的制度。 我国处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应当遵循以下基本的思路: 首先,力求在当事人的利益之间寻求平衡。主要的思路是,一方面债权人的损失应该得到全面的补偿,而另一方面债务人不应负担不必要的双重赔偿责任,双方的利益都应得到合理周全的考虑。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这其中,必须首先强调债权人能够得到充分而有效的保护,这是一个基本前提。从民法的基本精神与基本原则来看,民事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的地位是平等的,应该受到法律平等的保护。但是,作为确认和保护权利基本手段的民法,应该是以权利为中心的,在一个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之中,一方当事人因对方当事人的违约或侵权行为遭受人身、财产损害而成为债权人时,法律总要通过一定的制裁措施,惩戒不法行为人来对债权人进行保护。而为使债权人能获得充分有效的保护,理应允许债权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就如何获得赔偿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与此同时,也不能过分加重债务人的责任负担,使之承担不合理的赔偿责任,因此,相关制度的设计应当在最大限度内谋求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利益天平的基本平衡。 其次,在确保当事人之间利益平衡的前提之下,提高诉讼效率、节约诉讼资源。法律根据民法意思自治的基本精神赋予了当事人自由选择权,为当事人合理行使诉权,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有利条件,这值得肯定。但是应当看到,如果缺少有关限制请求权的强制性规定,债权人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难免会趋利避害,频繁改变、混淆诉因,来争取规避,滥用选择权,与此同时,由于诉讼程序本身就是一个两相博弈的过程,债务人在债权人趋利避害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防御对策,这样,在债权人请求权选择上和债务人责任承担方式上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回旋的余地,这就使得整个诉讼程序变得异常不稳定,在实践中则集中表现为双方不断提出的管辖权争议。这一方面造成双方当事人人力、物力、精力的大量投入,另一方面也使得法院浪费了司法资源,降低了诉讼效率。因此,在对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制度进行设计的时候,尤其是在当事人的请求权及选择问题上,应当充分考虑到诉讼成本与诉讼效率,避免法院对同一事实多次审查、多次判决,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也使当事人不必要地陷入重复诉讼之中。 对公报案例的分类分析: 一、合同履行中侵权案件的类型表现

法律英语--债权法

侵权法 一.介绍 侵权法概念 侵权法是一个很难表述的概念,这个词语在平日交流中不常使用。虽然它描述了一项法律中的重要分类,这个概念也已经否定了很多试图阐明出有用定义的尝试。令人困惑的是任何一种广泛到能包含所有侵权行为的定义都太过于笼统而几乎没有意义。 所有侵权法中有一项常见的元素是一方会由于另一方实施的行为或不作为所产生的后果而受到损失或伤害。除此以外,加速普遍化变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事实上所有无限的多样的人类活动——比如说骑车,从事生意,谈话,写作,拥有并且使用真的或者个人财产,性行为——都有可能成为一种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来源。这种行为的多样性抵抗住了大面积的普遍性,这也是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所赖以存在的基础。 如果对侵权的定义是必要的,它就会具有以下的性质:民事违法行为,一方的行为会对另一方造成人身财产伤害,或者是认识到另一方的利益想违背法律强制规定的责任。 明显地,侵权法是一块认识到并赔偿对受害人从身体,尊严和隐私的伤害到所拥有的财产和生意上的利益损失的法律领域。侵权是一种民事违法行为——是遭受损失方(或者是共同起诉的多方)控告罪犯(侵权行为人)来使损害得到补偿或者是寻求一种禁令阻止伤害和民事违法行为的继续。受害方必须证明侵权行为人犯罪。侵权中的义务被强制当作法律遵行。 侵权法发作用,目的与正当理由 侵权法有三个主要作用和目标:(1)补偿受害方因为另一方的行为而蒙受的损失与伤害。(2)置入应赔偿人的所应补偿的金额。(3)防止未来的损失和伤害。 1.补偿 侵权行为中受害的一方所遭受的伤害和损失我们应该称之为“损害”。侵权法是基于所有损失,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能够用金钱衡量的基础上的。最基本的侵权赔偿是要求侵权行为人来支付受害者一笔“有补偿的破坏”。 2.公正 (1)公平(2)现实原因(3)过失(4)无过失责任 (5)原告过失与赞成? 3.对将来损失的预防 第三个主要的侵权法的作用和目标是控制人类行为表现来防止未来的侵权行为。在这方面,法律起到了教育的作用。以及在未来适用。理论上,背负债务的罪犯自己也会在将来更加小心,来自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的威胁也刺激了调整他们的行为与行为准则相一致。 二.过失 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通常划分成故意,过失与严格上来说的侵权行为。中心与重点是对过失行为引起侵权问题。这种债务有几个元素:(1)被告人对原告负有的义务(2)因为被告人玩忽职守的错误符合行为要求(过失)(3)一个在过失行为和伤害结果之间的重要联系(4)公认的一种伤害或损失 在分析过失引起的案例时,我们首先要考虑具有过失性质的行为本身。我们要用哪种方法来决定被告的行为或者疏忽失职是否可以被视为过失呢? 过失的通性 理性之人的标志 过失的证据 1.举证责任 2.专业和初步的证据 3.事实即证据法则和间接证据

债权法案例

案例:甲欠李某300万元,以自有的一套价值100万元的房屋和朋友乙所有的一辆价值50万元的汽车抵押,并请朋友丙作保证人。现债务到期,甲未予清偿。问:若李某欲通过担保实现自己的债权,应如何行使? 答案:李某应先行使对甲的房子的抵押权,不足的情况下,再请求乙或丙承担他们应负的担保责任。主要法条依据是《物权法》第194条和《担保法解释》第38条。本案涉及各种担保方式并存时债权如何实现的问题。同一债权既有债务人本人之物得担保又有第三人的担保(包括保证和财产担保)的,债权人首先应当以债务人的财产担保满足债权的实现,不足部分再请求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债权人放弃债务人的财产担保的,就放弃部分不能要求其他担保人承担担保责任。须注意的是,担保法解释和物权法修正了担保法第28条的规定,使第三人的保证与第三人的物保处在同一个水平,即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第三人的物保的,若事先未对担保的范围作明确规定,则债权人不必先就第三人的物保满足债权的实现,而是可以自行决定,要求保证人或提供物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 案例:张为李承接加工一批包袋,约定加工费50万元。先张已完成包袋的加工,但李迟迟未付加工款。张多方打听,李确实资金紧张。但李的妹夫赵某欠李某100万元,始终未还,李也从未催讨过。于是,张将李和赵一起诉至法院,要求赵向他清偿100万元。问:张能否请求赵清偿100万元? 答案:张请求赵清偿的应是50万元而不是100万元。因代位权的行使以保全债权为必要,张对李的债权是50万元,而不是100万元。主要法条依据是合同法第73条。本案涉及的是债权人的代位权。代位权以债权人自己的名义提出,它不是债权人对于债务人的代理权,代位权的行使应以诉讼的方式进行,并应满足下列条件:1.须债务人对于第三人享有到期的债权。这些权力以合同上的债权最为常见,但不限于合同债权,如不当得利的返还请求权亦可成为代位权的客体》2.须债务人有怠于行使该权利的行为,所谓怠于行使是指债务人能够行使而不行使,债务人行使权利并不存在障碍。3.须债务人已经迟延履行。4.须有保全债权之必要,即由于债务人不行使其对于第三人的权利,使其应增加能增加的财产没有增加,致使债务人无力清偿债务。如果债务人具有清偿能力,债权人只需向法院请求执行债务人的财产即可,无需行使代位权。5.须非专属于债务人本人的权利。下列权利须由债务人本人行使,不能代位:(1)具有人身性质的债权,如抚养费,赡养费请求权;人身伤害的赔偿金请求权;(2)不能扣押的权利,如劳动报酬请求权;(3)以债务人的特殊技能为内容的债权等。6.须是以财产给付为内容的债权。代位权行使是应注意的问题:1.应以保全债权为必要。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范围,以保全本债权即可,并不要求行使债务人的全部权利。2.对于第三人的清偿,债权人能否直接受领或者债权人要求第三人直接向自己履行债务?合同法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传统民法主张“入库原则”,即第三人的清偿结果应纳入债务人的财产,成为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债权人不能直接受偿。法理依据是代位权不是担保物权,债权人不具有优先受偿权。但根据合同法司法解释一第20条的规定,法院经审理认定代位权成立的,由次债务人(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清偿义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消灭,应理解为允许债权人直接受偿。3.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时所为之行为,应视为是债务人的行为,法律后果应归属于债务人,第三人可基于对债务人的抗辩事由而对抗债权人。 案例:甲向乙借款100万元,约定期限半年。借款到期,甲不能还债。乙得知:1.甲曾借给其妹150万元,因妹妹一家遭遇不幸,甲已明确表示放弃这笔债权2.甲曾以自己的别墅作抵押,担保其弟弟向银行借款200万元,3.甲现在半卖半送以30万元的低价将自己的一辆宝马车卖给了当官的朋友。问:如果你是律师,应如何向前来咨询的乙提供法律帮助? 答案:建议乙请求法院撤销甲的上述不当的财产处分行为,恢复其财产状况,使其有能力清偿债务。主要法条依据是合同法第74条。本案涉及债权人的撤销权。由于债务人的财产是

债权法

●债权法 ●第七讲无因管理 ●案例导入: 试分析下列五例,明辨其异同及当事人的利益关系,尝试由此建立“无因管理制度”的体系结构: ●甲受乙委托,出租A屋与丙。 ●乙有A屋,有意出租,但乙因病住院不能亲自处理,甲知其事,乃以乙的名 义出租与丙。 ●乙有A屋,预定外出1年,雇甲看管。甲明知乙无意出租,但为乙的利益, 仍将A屋出租与丙。 ●甲为自己利益,擅自以自己名义出租乙所有的A屋与丙。 ●甲误把乙所有的A屋当做其父的遗产,出租与丙。 ●第一节无因管理概述 一、无因管理的发展 1、起源: 此项制度源自罗马法,无因管理在古罗马时代发挥了重大的社会作用。由于交通通信不便利,古罗马的交通通信远远不能和今天相比,人们对于财产的管理,往往不能亲力亲为,而且不能立即和他人订立委托合同或其他契约以从事管理。所以用无因管理制度来弥补不足。(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 我们在罗马法中找到了无因管理制度的相关记载,其被称为negotiorum gestio(管理他人事务)最早适用于为不在之人管理事务(尤其是远征在外的军人)。罗马法通过准契约制度来规范无因管理行为。(准契约,即当事人间虽没有协议,也不构成侵权行为,但依据公平原则和公共政策强加其债权关系的情况,其法律效力和契约相同。) 盖尤斯(罗马五大法学家之一)在《论行省告示》第三编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另一个人不在并且不知道的情况下管理了他的事务,无论是为被管理人的利益支付了必要的费用,还是为被管理人的利益向他人清偿了债务,那么,他均因上述管理行为而享有诉权。当事人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诉讼成为无因管理之诉。 在《法学阶梯》中,对无因管理有这样的阐述,在某人管理不在者之事务的情况下,在他们间相互产生被称为无因管理之诉的诉权。事务被管理者对管理人享有直接诉权,而事务管理者享有对待诉权。其事务被管理人的人,即使不知情,也受债的约束。 2、发展阶段: 无因管理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偏重保护本人利益阶段。罗马法上的无因管理制度基本目的在于通过为那些乐于助人者提供补偿来鼓励保护不在场者利益的行为。 第二个阶段:兼顾管理人利益阶段。在保护本人利益的同时,也保护管理人的利益。日本学者我妻荣指出,无因管理制度本来是对实施了保护他人利益的管理人予以保护为目的一种制度。 第三个阶段:注重公益阶段。无因管理对社会整体发生正面的积极功能。尽管无因管理不是意思表示或法律行为,也不承认私人意思自治。但我们也要尊重社会所倡导的相互提携、相互扶助的社会理念。 ●二、无因管理的概念:

我国民法典中债权法的体系构造

我国民法典中债权法的体系构造 以侵权行为法的定位与债权法总则的取舍为考察重点 杨代雄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 侵权行为法\债权法总则\债权法体系\私权\民法典 内容提要: 侵权行为法的立法定位与债权法总则的取舍是我国民法典中债权法体系构造的两大难题。侵权责任具有双重属性,既是债,又是权利救济,应当基于第一种属性将其纳入债权法。综合考虑逻辑、审美与实用性等因素,我国民法典中的债权法应分为三编:债权法总则、合同法、合同以外的原因产生的债权。侵权行为法置于第三编之中。 一、债权法体系构造的主要难题与基本准则 在《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等传统潘得克吞式民法典中,债权法都是单设一编。20世纪以来,债权法的内容日益膨胀,因此,其在民法典中是否应当分设若干编、如何分设就成为20世纪后期很多国家编纂或修订民法典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我国目前也面临这个问题,民法典草案的几部学者建议稿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拟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以下简称《民法草案》)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案不尽相同,由梁慧星研究员主持起草的《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把债权法分为债权总则(第三编)、合同(第四编)、侵权行为(第五编); [1]由王利明教授主持起草的《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把债权法分为债权总则与合同两编,而把侵权行为法作债权法体系之外的独立一编; [2]由徐国栋教授主持起草的《绿色民法典草案》把债权法分为债法总则与债法分则; [3]《民法草案》规定了合同法(第三编)与侵权责任法(第八编),从侵权责任法在整部草案中的位置看,起草人似乎倾向于把它定性为民事权利救济法(民事责任法),假如前面各编所规定的民事权利(物权、人格权、身份权甚至债权)遭受侵害,侵权责任法就提供救济,起草人强调的是侵权法的功能而不是侵权行为作为债的原因之属性,侵权行为(责任)法由此成为民法体系中与物权法、债权法"平起平坐"的同一层次的法律制度,而不是债权法之下的第二层次的法律制度。在这个方面,《民法草案》与王利明教授主持起草的民法典草案不谋而合。由于我国民法典采取分编制定的做法,目前已经制定了合同法,很快就要制定侵权行为法,将来是否制定债权法总则以及在民法典最终统稿时侵权行为法如何定位依然是悬而待决的问题。 债权法的结构安排主要须考虑三个因素:一是逻辑性,譬如侵权行为法在逻辑上是否属于债权法范畴,债权法制度应当如何分布才合乎逻辑;二是均衡性,民法典不但要具备逻辑性,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感,因为民法典归根结底也是一部作品,需要让世人阅读,应当符合文学上最起码的审美标准,民法典结构的均衡能给人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三是实用性,民法典是一种法律工具,只有运用于民事司法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因此,其结构设计需要符合实用性的要求,法律规范的编排应当便于其检索与适用,如果存在两种都合乎逻辑的编排方案,应当选取实用性更强的方案。综合考虑这三个因素,是我国民法典债权法体系构造的基本准则。 二、侵权行为法在民法典中的立法定位 从逻辑上看,侵权行为法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是私权救济法,侵权责任是一种权利救济手段,此点已如前述;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归入债权法范畴,因为侵权责任本身也是行为人承担的一项债务。此处涉及责任与债务的关系问题,需要作一个简要的梳理。在古罗马法中,不存在责任与债务的明确区分,指称债务的拉丁术语"obligare"来源于动词"捆绑(ligare)",由此可见,债务本身就包含法律拘束之意,作为债的最初类型的私犯(侵权)之债是以行为人的人身受役为内容的,[4]优士丁尼在《法学阶梯》第3卷第13题头段宣称"债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