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笔记)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笔记)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笔记)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笔记)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

管理就是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等多项工作,尽可能合理有效地利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P9)

管理的基本原理;人本原理:人本管理原理是指管理者要达到组织目标,则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为核心和动力来进行。系统原理:从系统论角度,认识和处理管理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效益原理;要提高管理活动的效益,管理者必须提高自己和下属的两种能力:做正确的事的能力和用正确的方法做事的能力。权变原理:任何管理都要根据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实行动态管理,管理者应根据管理工作所面临的特定情境,开发或选用合适的管理模式

管理人员的类型;组织中的管理人员按管理层次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三个层次;按其所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宽度及专业性质的不同进行划分;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P17)管理角色是指特定的管理行为类型

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三种。(P20)

广义的管理学是指人类所有集体化、社会化行为中积累起来的一般人

文科学. 狭义的管理学是指近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主要通过自然科学分析方法调查、实验、研究、提炼归纳形成的理论知识体系。

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发展;早期管理实践活动与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近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学派

现代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经历3个阶段:家族式企业、管理权分享式企业、经理式企业(P25)

企业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企业的涵义通常所说的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或服务等经济活动,以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需要并获取盈利,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设立的经济实体。1企业以盈利作为其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2企业以自己的产品和劳务服务于社会 3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企业的基本特征 4企业是依法设立的经济实体

企业的类型1企业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不同划分为:生产型企业、流通型企业、服务型企业2按企业生产要素的结构的不同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技术密集型。3所有制形式划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合营企业、外资企业等。4按企业规模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等5按企业的财产构成不同划分为1)个体企业;个体企业是由业主个人出资兴办,由业主自己直接经营的企业。优点:1建立程序比较简单易行;2

产权能够比较自由地转让;3经营者与所有者合二为一;利润独享。缺点:多数个体企业本身财力有限,取得贷款的能力较差;企业的生命力弱。2)合伙制企业;合伙制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通过签订合伙协议联合经营的企业组织。优点:1合伙人共同出资,筹集的资金量可以大为增加;2合伙人对企业的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人对企业的盈亏都十分关心。缺点:1合伙制企业是依照合伙人之间的协议建立起来的,几乎所有的决策都要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造成经营决策时效的延误;2合伙人中有一位死亡或者撤出,原来的合伙协议就要进行修改,甚至会影响到合伙制企业能否继续生存;3合伙制企业实行无限连带责任,增大了投资者的风险。无限连带责任的涵义;所谓无限连带责任, 是指当企业出现经营失败,资不低债时,每个合伙人都要以自己的家庭财产按照入股比例进行赔偿。 3) 合作制企业;合作制企业是一种劳动者自愿、自助、自治的经济组织。它是以本企业或合作经济实体内的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为特征的企业制度。 (4)公司制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涵义;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从企业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角度看,企业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通过一定的契约方式而组成的经济组织。(P27)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管理制度(详见P29、P30)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P29)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织形式;按公司责任关系划分: 1无限责任公司2有限责任公司3股份有限公司(P33)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点;一、实行了资本三原则1资本确定原则 2资本维持原则 3资本不变原则二、实行了“两个所有权分离”原则;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和股东投资的财产权的分离三、实行了“有限责任”原则;股东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都是以公司的全部资产承担有限责任。

四、公司都具有法人地位;企业法人是指取得法人资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和主体的社会组织。

企业的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依照法律规定、行政命令或合同的约定,经调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变为一个企业法人的行为;企业合并的形式: (1)按合并的行业变化划分;横向合并、垂直合并、复合合并2)按合并的公司形态划分;吸收合并、创立合并、母子公司3)按合并的付款方式划分4)按合并者的动机划分(P35)

企业的分立有两种基本形式:1新设分立2存续分立(P38)

企业解散与清算和破产(P38)

计划的含义、作用及种类、内容、构成要素、作用、种类、制定、编

制方法(P45)

计划的编制方法滚动计划法方法评价:1滚动计划法相对缩短了计划时期,加大了计划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2滚动计划法能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保证了即使由于环境变化出现某些不平衡时,也能及时地进行调整,使各期计划基本保持一致。3滚动计划法增强了计划的弹性,避免了计划的僵化,提高了计划的适应性和组织的应变能力。

决策详见P52

目标管理详见P55

组织职能详见P57

产品;产品是过程的结果;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通用类别: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生产与运作的过程,就是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

管理的发展;制造管理到生产管理到生产与运作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目的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生产制造系统,为企业制造有竞争力的产品。

生产与运作决策是企业决策的一部分,服从于企业整体目标,专门考虑如何组织生产能力以支持企业决策的实现。

生产系统是企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核心就是对生

产系统的管理。功能:执行将系统的输入转换成预定的输出(某种产品或服务)。投入(生产要素)转换过程 (生产转换)产出(生产财富)

制造类企业典型的运作过程:市场调研直觉判断客户订单市场决策产品设计工艺规程设计生产能力校核生产计划生产准备现场管理装配营销管理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利润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原器件的投入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直至成品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包括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几个要点:连续性:保持产品的生产处于连续状态;平行性:各阶段、各工序尽可能实行平行作业;比例性:各阶段、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保持必要的比例关系;节奏性:生产过程保持有节奏地均衡地进行;适应性:组织形式灵活,能及时满足变化的市场需要。

生产类型是影响生产过程组织的主要因素。指按照一定标志,对企业的生产所进行的分类。不同的生产类型,各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其组织生产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生产类型是影响生产过程组织,进行企业生产运作系统设计的重要因素。

按生产过程划分的标志不同,生产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 按生产的产品数量划分;单件生产、大量生产、成批生产。⑵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区分;订货型生产、存货型生产3 按自动化程度区分;手工生产、半自动化生产、自动化生产⑷按生产连续程度区分;连

续生产、间断生产

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P122)工厂总平面布置布置原则:1布置满足生产需要,物流路线尽可能短2有密切联系的车间靠近布置3合理划分厂区4布置尽可能紧凑5充分利用城市现有运输条件6考虑企业未来发展7创造和谐环境,注重环境保护;车间的平面布置;总体布置:确定车间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设备布置原则:1.尽量使加工对象的移动路线最短2.便于运输3.合理布置,保证安全4.考虑多机床看管工人作业的方便5.合理利用车间生产面积6.注意维护设备精度;车间办公室布置;确定工作人员的座位位置以及办公用具的合理摆放。注意事项:a.布置前进行调查,了解办公室具体情况。b.保证良好的采光、照明等条件。c.充分利用办公室面积,尽可能对称布置。

d.注意办公室布置,不可追求豪华

生产单位专业化形式;工艺专业化、对象专业化、综合形式(P122)

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特征;订货生产:根据用户订单去组织生产。备货生产:在预测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按企业自己制定的生产计划去组织生产,生产的是通用产品。

单件、小批订货生产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组织和计划管理的影响:1订单的随机性2产品的专用性3生产的一次性

单件小批生产和成批大量生产在生产技术准备和计划管理方面的区别;单件小批生产;(样品试制)无样品试制阶段、(工艺准备)只制定工艺路线、(生产对象)对象不断变换、(作业计划)品种繁多;成

批大量生产;小批量样品试制、制定工艺路线,并编制详细工艺规程、对象较稳定、品种少、工时定额准确性高,变动因素少,所编制计划精确性高

单件生产四类生产单元;大件生产单元、柔性制造系统、成组生产单元、标准件生产单元;1大件生产单元适合于加工产品中的大型零部件。2柔性生产单元(柔性制造系统)在一项产品中有一些零部件是机器主要功能的承担着,它们决定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这部分零部件是生产中的主要件、关键件。这些零件的结构特殊,工艺复杂,工序多,精度高,加工的技术难度大。3成组生产单元除了大型零部件以及主要件、关键件外,构成产品的大多数零件是一般件,属于中小型零件(此类零件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但对于机械产品而言,则不外乎是轴类、盘类、套类、齿轮类、杠杆类等,都属于相似零件)。具有相似性的同类零件在设计上有继承性,零件构成大体相近,这是能建立成组生产单元的重要依据。成组生产单元是为了一个或几个工艺过程相似的零件族组织成组生产而建立的生产单位。成组生产单元的优势:1 利用成组分类编码系统可节约大量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而且还能提高零件的制造工艺水平。2利用相似性原理制定零件的工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额定成本,可保持定额水平的一致性。3利用成组技术来进行生产组织和计划管理,可提高企业生产系统柔性,使企业能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4标准件生产单元按需求量来决定是否建立标准件生产单元1需求量较大这种情况不属于单件小批生产,每一类的标准件都需配备专用设备或专门生产线。有必要建立标准件

生产单元。2需求量较小通过外包生产和外购的方式来解决,不一定要建立标准件生产单元。

单件、小批生产的平面规划基本原则:1 能满足生产需求,并留有发展空间2主要遵循物料运输量比较法布置原则3适当多预留一些放置在制品的空间4预留运输工具通道5其它要求参考流水线的平面布置;规划步骤1核算设备数量(根据总工时定额和该工种设备所开班次,计算出该工种所需设备数量)2布置车间位置(根据物料运输量比较法布置等原则,在各车间面积确定后,布置各车间排列顺序与位置)3征用土地(根据产品加工特点,以相应的容积率征用土地)4内外部布置(与外部环境协调、内部协调、工厂立面布置)

单件、小批生产的时间组织;生产工序在时间上的组织方式就是筹划零件在各道工序之间的移动方式。工件在工序间的移动有三种典型移动方式:顺序移动、平行移动、平行顺序移动(P125)

成批生产的主要特征:1产品种类较多2产品型号变换快3生产现场同时加工的零件种类繁多4生产线和生产设备因换产需要不断调整5生产过程稳定性差

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任务;1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费用开发出令客户满意的产品。2做好企业产品、技术和生产方式新旧交替的准备工作,实现有条不紊的转变。3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内容;1开发研究阶段 2设计试制阶段 3生

产准备阶段

工艺准备基本任务 1设计出能保证优质、高效、低耗地生产出所设计的产品的工艺规程。2制定出试制和随后投产所需的全部技术文件。3根据正式投产要求,设计、制造出所需的全部工艺装备

五项基本内容1产品图纸的工艺审查和分析(目的是为了提高产品的设计工艺性。对符合要求的装配图和零件图由工艺审查人员签字确认;对工艺可行性有欠缺的图纸,审查人员需与设计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2制定工艺方案(确定产品工艺原则和工装系数;列出各种关键件及应采取的工艺措施;确定产品工艺路线、车间划分原则和零件分布情况;进行工艺方案的经济效果分析)3编制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直接指导工人技术操作的基本文件,同时也是企业组织生产、安排生产作业计划、生产调度、技术检查、劳动组织和材料供应等工作的重要技术依据。制定工艺路线是编制工艺规程的核心内容。)4技术攻关(通过技术攻关使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能完全适用于新产品,使新产品与时俱进,具有更强的市场冲击力和竞争力)5工艺装备的设计与制造(工艺装备是制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有重要作用)

新产品试制与鉴定意义1证明原来在设计准备和工艺准备阶段的设想、计算和设计是否完善2证明产品的性质、质量、成本和技术经济指标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3发现产品结构和工艺上存在的缺点和错误4明确进一步改进设计和满足用户需要的方向

新产品试制与鉴定目的:通过试制一件或少数几件样品,来考核产品设计质量,审查产品结构、性能及主要工艺上存在的问题,验证和修正图纸。

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的种类;企业年度生产技术准备综合计划;分产品的生产技术准备进度计划;生产技术准备科室准备计划

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编制方法1甘特图法2线条图法3网络计划技术

新老产品转产过渡方式 A.停产过渡(优点:可集中力量搞新产品的转产,组织管理比较简单。缺点:停产期间企业经济损失很大停产期越长则损失越大)B.平行过渡(优点:无停产损失;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新产品生产的调试和过渡;缺点:原有车间的厂房设备不能利用;需要增加购置新设备和建设新车间或改造老车间的大量投资;新产品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

C.不停产过度(优点:有效的避免经济损失,充分利用原有资源。缺点:组织管理工作复杂,要求企业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生产计划是指关于企业在计划期内的生产目标、应完成的产品生产任务和进度的筹划与安排。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和预测社会对产品的需求、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计划方法、正确制定生产计划、库存计划、生产进度计划和计划工作程序以及计

划的实施与控制工作。

生产计划的指标;产品品种指标;产品质量指标;产品产量指标;产品产值指标(P130)

生产能力及其核定;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企业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的产品的最大数量或加工处理原材料的最大数量。包括设计能力、查定能力、计划能力

生产计划的编制程序;调查研究与预测—拟定和优化计划方案—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正式编制与批准生产计划—计划实施控制与评估

生产作业计划亦称短期生产计划。作用:它是组织均衡生产、全面完成生产计划及订立合同规定的生产任务的主要手段;它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它是保证产销结合,使产品适销对路的重要手段。(P132)

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原则1)确保实现已经确定的交货期。2)减少或消除工件和设备的等待时间。 3)工件在车间的流程时间最短。 4)车间在制品的数量最小、停放时间最短。

期量标准是经过科学分析和计算,对生产作业计划中的生产期限和生产数量规定的一套标准数据。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1厂部对车间生产任务的分配2车间内部生产任务的分配

生产作业控制是生产控制的主要内容,是指在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过

程中,对有关产品或零部件的数量和生产进度进行控制,它是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的保证。(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的保证))

生产作业控制1.生产进度控制(投入进度控制、产出进度控制、工序进度控制)2.在制品占用量控制3.生产调度工作

质量管理的发展1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QM)(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组织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2统计质量管理阶段(SQC)(采用了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实现了从单纯的“事后检验”向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转变)3质量检验管理阶段

(通过严格检验来控制和保证出厂或转入下道工序的产品质量) 4传统质量管理阶段(产品质量主要依靠工人的实际操作经验,靠手摸、眼看等感官估计和简单的度量衡器测量而定)(P195)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特性:指可区分的特征)满足要求(要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的程度

质量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质量是企业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的核心要素。2提高质量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3提高质量是增加企业盈利性的根本举措。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

的全部活动。”(P201)

质量管理的主要概念: 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 质量策划 3质量控制4 质量保证 5质量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概括为:“三全”管理,即全面性、全员参与、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点:(1)一切为用户服务(2)一切以预防为主(3)一切用数据说话(4)一切按PDCA循环办事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和评价、质量改进

质量认证是一种符合性评定活动,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过程和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活动。质量认证按认证的对象分为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两类。产品质量认证是指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亦称质量管理体系注册,是指由公正的第三方体系认证机构,依据正式发布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评定,并颁发体系认证证书和发布注册名录,向公众证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某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认证的实施步骤;企业向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认证机构对企业进行审查、认证机构对申请文件进行审查、审核机构做好现场审核准备工作、审核组进行现场审核、提交审核报告、认证机构进行

审批与注册、认证后的监督管理

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质量控制统计方法;分层法:也称分类法,它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按一定的标准来分类整理,以便分析影响质量的原因,找到提高质量的有效方法。目的:为了把性质不同的数据和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分析清楚,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分层的原则:使同一层内的数据的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各层之间的差别尽可能大。分层的方法:⊙按操作者或作业方法分层;⊙按机器设备分层;⊙按原料分层;⊙按时间分层;⊙按作业环境状况分层;调查表法;调查表又叫检查表、统计分析表等,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作用1收集数据比较容易2数据使用处理起来也比较容易;种类;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不合格原因调查表、废品分类统计调查表、产品故障调查表、工序质量调查表、产品缺陷调查表等。排列图法;排列图又称为帕累托(Pareto)图或主次因素分析图。是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原理而制作的也就是将影响产品质量的众多因素按其对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用直方图形顺序排列,从而找出主要因素。排列图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频数和累计相对数,横坐标表示因素。因果分析图法;因果图是表示质量特性与原因关系的图。作用;导致过程或产品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观察和分析,可以找出其因果关系。格式因果分析图由特性、原因、枝干组成。直方图法;直方图,又称频数直

方图、质量分布图,是指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大量计量数据的收集、整理,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矩形表示质量特性分布规律的图示方法

5S;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工作彻底作好)、清扫(将工作场所保持没有垃圾,没有脏东西,没有污秽物)、整顿(整顿是需要的东西摆放在任何人立即可以取出拿到)、整理(要与不要的东西分开,工作现场不要放置不需要的东西)、素养(素养成能够正确执行所决定事情的习惯。)

开展“5S”活动的原则 1自我管理的原则2勤俭办厂的原则 3持之以恒原则

如何降低成本:彻底排除浪费

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基本思想可概括为“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核心思想;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对生产制造的影响:生产流程化、生产的均衡化、资源配置合理化

看板是用来控制生产现场的生产排程工具。具体而言,是一张卡片,卡片的形式随不同的企业而有差别。看板上的信息通常包括:零件号码、产品名称、制造编号、容器形式、容器容量、看板编号、移送地点和零件外观等。

看板的4大机能:1生产以及运送指令2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3

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4改善的工具

看板管理五大原则 1 后工序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向前工序领取必要数量的零部件:需要彻底改变现有流程和方法。2 前工序应该只生产足够的数量,以补充被后工序领取的零件:在前两条原则下,生产系统自然结合为输送带式系统,生产时间达到平衡。3不良品不送往后工序:后工序没有库存,后工序一旦发现次品必须停止生产,找到此品送回前工序。 4看板的使用数目应该尽量减小:看板的数量,代表零件的最大库存量。5应该使用看板以适应小幅度需求变动:计划的变更经由市场的需求和生产的紧急状况,依照看板取下的数目自然产生。

精益生产就是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

精益生产的实质是管理过程1包括人事组织管理的优化,大力精简中间管理层,进行组织扁平化改革,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2推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3推行全生产过程(包括整个供应链)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零不良;3减少和降低任何环节上的浪费,实现零浪费;最终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方式。

敏捷制造是将柔性生产技术、有技术有知识的劳动力与能够促进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合作的灵活管理集中在一起,通过所建立的共同基础结构,对迅速改变的市场需求和市场进度作出快速响应。

敏捷制造的特点:(1)从产品开发到产品生产周期的全过程满足要求。(2)采用多变的动态组织结构。(3)战略着眼点在于长期获取经济效益。(4)建立新型的标准基础结构,实现技术、管理和人的集成。(5)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人的作用。

设备管理是指企业为了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而对设备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等管理活动

设备管理的意义:(1)保证企业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2)保证企业生产的现代化(3)保证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4)保证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设备管理具体任务:(1)要以设备的寿命周期作为设备管理的对象,力求设备在整个寿命周期内消耗的费用最少,设备综合效率最高。(2)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应以系统论的观点,力求在使用中达到准确、安全、可靠,在维修中便于检查和修理,使设备达到较高的利用率。(3)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技术服务好的原则,正确选购机器设备,为企业提供优良的技术装备。(4)在节省设备管理费用和维修费用的条件下,保证机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5)搞好设备的更新与改造,提高设备的现代化水平,使企业生产活动建立在最佳的物质技术基础上。

设备选择考虑因素:灵活性、维修性、成套性、生产效率、环保性、节约性、可靠性、安全性

设备维护是指消除在生产中不可避免的不正常技术状况(零件的松动、干摩擦、异常响声等)的作业。(日常维护定期维护)

设备的检查是对机器设备的运转情况、工作精密度、零部件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分类;按时间间隔分类,可以分为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按检查的性能分类,可以分为机能检查和精度检查。

设备修理指修复由于正常或不正常原因而引起的设备损坏,通过修理和更换已经磨损、腐蚀的零部件,使设备的效能得到恢复。按维修工作量大小、维修内容和要求分为小修理、中修理和大修理。按事后、事前可将设备修理分为事后修理和预防修理。设备修理的组织技术有部件修理法、分步修理法和同步修理法。

合理地使用设备:(1)合理配备各种生产类型设备。(2)为设备配备熟练的操作者。(3)为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4)建立和健全设备使用的责任制度。(5)经常开展对职工进行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和爱护设备的教育。

设备改造是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原有设备的结构,提高原有设备性能、效率,使之达到现代新型设备的水平。设备改造的实质是设备局部更新。

设备更新是指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新设备来替换物质上不能继续使用,或在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旧设备。(原型更新、技术更新)

《国际金融》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 1.国际收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贸易、非贸 易和资本往来而引起的国际资金移动,从而发生的一种国际资金收 支行为。 说明:国际收支>外汇收支与国际借贷→金融资产→商品劳务 2.国际收支平衡表: ⑴编制原则:复式记账法: 借:资金占用类项目(外汇支出:进口- ) 贷:资金来源类项目(外汇收入:出口+ ) 权责发生制:先付后收,先收后付 市场价格原则 单一货币原则 ⑵内容:经常项目:贸易收支(出口>进口,贸易顺差/盈余,出超) (出口>进口,贸易逆差/赤字,入超) 非贸易收支(服务、收入项目) 资本和金融项目(长期资本、短期资本) 平衡项目(储配资产、净误差与遗漏) 3.国际收支分析(按交易性质的不同): ⑴自主性交易: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中的私人部 分。 ⑵调节性交易:调节性交易、短期资本中的政府部分与平衡项目。 注:①贸易差额=出口- 进口 ②经常项目差额=贸易差额+劳务差额+转移差额

差额:③基本差额=经常项目差额+长期资本差额 ④官方结算差额=基本差额+私人短期资本差额 ⑤综合差额=官方结算差额+官方短期资本差额 ①微观动态分析法:差额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⑶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封闭)Y=C+I+G 分析法:②宏观动态分析法:(开放)Y=C+I+G+X-M 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Ms=D×R×E 4.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经济影响: ⑴原因:①季节性、偶然性原因 ②周期性因素: a.繁荣期:X↑M↓,劳务输出↓劳务输入↑,资本流入↑,资本流 出↓→顺差 b.萧条期:X↓M↑,劳务输出↑劳务输入↓,资本流入↓,资本流 出↑→逆差 ③结构性因素:产出结构调整 ④货币因素: 货币a.对内价值→贬值→P↑→X↓M↑→国际收支变化价值 b.对外价值→贬值→e↑→X↑M↓→国际收支改善 ⑤收入因素:C、S→X、M↑ I↑→X、M,资本流动 ⑥不稳定的投机和资本流动 ⑵影响: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Y=C+I+G+X-M 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企业战略管理 终极笔记 复习

战略管理(梁军老师):平时就要好好看课本,日积月累,最后再看一遍课本, 只要答题能体现出你听讲了,能体现出你确实看书了,分数意想不到的高。而且老师说他阅论述题的时候,特别希望能看到大家自己的看法。要提醒大家的是,课本老厚老厚了,我们的考试又很多,如果平时不看的话,最后会十分焦急哦!还是那句话,功夫要用在平时。我们的考题是: 一名词解释(6*5分): 战略领导、水平整合、能力、产业、战略承诺、商业模式 二简答(3*10分) 1 竞争优势的四要素 2 产业生命周期及启示 3 upc模型的2种定价策略(定价选择) 三论述(2*20分) 1 给了索尼和东芝竞争的一段案例,让你说说高技术产业获得规格的战略 2 从产业链的角度谈谈你对战略管理的认识 09级人力考题: 一名词解释:战略领导,战略外包,使命陈述,产业,水平整合等。 二简答: 产业生命周期; 使命陈述如何编写? 波特五力模型? 企业的定价选择? 三论述: 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战略管理的本质 10级工商管理考题: 一名词解释:竞争优势、独特竞争力、垂直整合、战略承诺、能力。 二简答和论述:全球战略管理的区别与本质、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及启示、UPC 定价策略、立拓集团战略管理的本质、电子商务与传统商业业态发展的看法。

【一.名词解释】 1.战略管理: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 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把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2.战略领导:用最有效的方法管理企业的战略实现过程以创建竞争优势。 3.战略制定:战略的确定和选择战略 4.战略实施:将战略付诸实施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5.战略承诺:是指大规模的、不可逆转的投资决定。 6.战略外包:是将企业价值链中的某几项或一些企业职能交给一家技能和知识 只专注于某一活动的独立的专业企业的决策 7.战略联盟:是两家或更多家企业间建立的共同开发产品,共同受益的长期协 议 8.水平整合:收购产业竞争对手或与产业竞争对手合并的过程,目的是实现大 规模和大范围所带来的竞争优势 9.垂直整合:扩张经营,向后进入为该企业的产品生产零部件的产业,或者向 前进入使用或分销该企业产品的产业 10.能力:企业协调各种资源并将其投入生产性用途的技能 11.产业:是提供相互间密切替代的产品或服务 12.商业模式:是管理者将企业所实行的一组战略编制成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整体 以获得竞争优势和实行卓越绩效的理念 13.使命陈述:关于公司存在意义的陈述 14.竞争优势:一家企业的赢利能力高于同行业(或吸引同一顾客群体)的所有 其他企业的平均水平 15.独特竞争力:相对于竞争对手所独有的引导企业产品差异化或实现持续低成 本结构的能力 16.职能层战略:是旨在改进企业运营效能的战略 17.创新:创造新产品或新流程的活动 18.移动壁垒:产业内阻碍企业在不同战略群组间移动的因素 19.战略群组:是实行相似商业模式的企业群体 20.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内,同时具有竞争力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 中,由交互关联关系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机构,产业工会等)的经济集群现象 21.资源:企业所拥有的,能够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资本的,财务的,实物的,社

高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第四章知识点整理-推荐下载

第四章人力资源规划 4.1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及程序 4.1.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与必要性 4.1.1.1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人力资源规划是满足这些要求面设计的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 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我们要回答几个问题:一是人力资源的需求;二是人力资源的供给;三是需求和供给比较的结果. 4.1.1.2 人力资源规划的必要性(意义) 1、弥补职位空缺 2、应对流动率较高 3、保持劳动力水平的稳定 4、减少不确定性 4.1.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包括两个层次: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 4.1.3 人力资源规划的层次 人力资源规划按其应用用途及时间幅度,可分为战略性的长期规划(5年或5年以上),策略性的中期计划(2-5年)和作业性的短期计划(1-2年). 4.1.4 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分为四个阶段:1、调查阶段;2、预测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选择使用有效的预测方法。在整个人力资源规划中,这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部分,直接决定了

规划的准确性。3、制定规划阶段;4、规划实施阶段;5、评估反馈阶段。 4.2 人力资源供求预测 4.2.1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4.2.1.1 人力资源的需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人力资源的需求包括总量需求和个量需求.总量需求是指一个国家,个量需求是指某一个组织. 人力资源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取决于以下四个条件: 1、劳动是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即可替代性 2、产品需求的弹性程度,弹性越大,工资增加,需求越减少 3、人工成本构成产品总成本的比重 4、其他生产要素供给的弹性程度。 4.2.1.2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方法 1、主观判断法: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是由管理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对未来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做出估计。一般先由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然后再汇总到企业最高领导层那里。它主要用于短期预测,适用于那些规模较小或者经营稳定、人员流动不大的企业。 2、集体预测法(德尔菲法):这是一种直观型的预测技术,是“专家集体咨询”的方法,它根据对影响组织的内部因素的了解程度来选择多个专家,常用于短期(1年内)的预测问题。 3、趋势预测法:根据企业过去几年的人员数量,分析它在未来

自考国际金融市场

高纲1569 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4009 国际金融市场 财经大学编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国际金融市场》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部分经济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系统介绍国际金融市场及其组成的课程,其任务是使应考者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环境,掌握外汇市场及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黄金市场等各个分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能,并结合具体案例,使得应考者能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分析与解决问题。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外部环境及国际金融市场概述,包括国际货币体系概述,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市场概述;第二部分是对外汇市场进行分析与阐述,包括:外汇市场概述,外汇与汇率,主要外汇交易形式,外汇交易风险的管理;第三部分为国际货币市场;第四部分为国际资本市场;第五部分为国际黄金市场。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要求应考者对国际金融市场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组织形式和发展趋势,能够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国际金融市场的功能。 2.理解并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组成成分。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国际金融市场》是以金融学为基础,结合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等学科容法的综合性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因此本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金融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国际投资学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组成、功能和分析法。 Ⅱ课程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国际货币体系 一、课程容 本章首先定义了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概括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容和作用,然后介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最后介绍了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与欧洲单一货币——欧元。 二、学习要求

企业管理概论笔记整理

第一章对企业的基本认识 1、企业:指适应市场需要以获取盈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 的商品生产和经营组织。 2、企业的类型: A: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分:①公有制企业、②非公有制企业 B:按企业所属行业分:①农业企业、②工业企业、③商业企业等 C:按企业使用的主要经营资源分:①劳动密集型企业、②资金密集型企业、 ③技术密集型企业、④知识密集型企业。 D:按企业规模分:①大型企业、②中型企业、③小型企业 E:按企业组织形式分:①简单综合性企业、②简单专业化企业、③多元专业化企业、 ④跨行业综合性企业。 F:按市场类型分:①商品市场、②金融市场、③技术市场 G:按企业运用的主体技术分:①传统技术企业、②高新技术企业 3、企业集团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①具备一个实力雄厚、对集团成员企业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的核心企业; ②组织结构具有层次性,一般分文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四个层次 ③多渠道影响和控制成员企业,以资产联结为主。 分类:产品辐射型、多元复合型、项目成套型、经营服务型、出口导向型。 4、企业经营方式:是指处理企业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经济关系的方式,亦称企业资产经营形式。 就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而言,经营方式就是指通过规范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机构与国有企业之间责、权、利关系所确立的企业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责任制形式。 5、企业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两权分离是企业经营方式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 两权分离的根本原因:①是企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的复杂化; ②是公司制的企业组织形式及其股权的分散化。 第二章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一般方法 1、企业管理的二重性:①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一般职能; ②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特殊职能。 2、企业管理的职能: A基本职能:①一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职能);②特殊职能(维护生产关系的职能)。 B具体职能:①计划、②组织、③用人、④指挥、⑤控制 3、企业管理的任务: ①、必须始终把经济取得的成就放在首位; ②、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取得成就; ③、履行社会责任。 4、企业管理的内容: A纵向看:①经营战略、决策与计划管理(高层管理); ②专业管理(中层管理); ③作业管理(基层管理)。 B横向看:①技术开发管理、②生产管理、③物资供应管理、④市场营销管理、 ⑤财务管理、⑥人力资源管理等。 5、企业管理的方法论基础:①系统论、②信息论、③控制论 6、企业管理的一般方法: ①按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分:①行政方法、②经济方法、

消防安全管理的六大要素

消防安全管理的六大要素 通过对我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产生、发展以及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征的研究,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应该围绕消防安全管理要素开展,而消防安全管理的要素可由消防安全管理的概念引出,即消防安全管理的要素大致包括消防安全管理的主体、消防安全管理的对象、消防安全管理的依据、消防安全管理的原理、消防安全管理的方法、消防安全管理的目标等六大方面 一、消防安全管理的主体 从《消防法》确定的我国消防工作的原则,即“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这四者都是消防工作的主体,是消防安全管理活动的主体。 (一)政府 消防安全管理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当地的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提高公民消防安全意识,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建立和管理各种形式的消防队伍,规划和建设各类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等 (二)部门 政府有关部门对消防工作齐抓共管,这是消防工作的社

会化属性所决定的。《消防法》在明确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职责的同时,也规定了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教育、人力资源等部门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法履行相应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三)单位 单位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单元。单位对消防安全和致灾因素的管理能力反映了社会公共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城市地区的消防安全形式,各类社会单位是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必须全面负责和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职责。 (四)个人 公民个人是消防工作的基础,是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参与者和监督者,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消防工作就不会发展和进步,全社会抗御火灾的能力就不会提高。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公民在享受消防安全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相应的消防义务。 二、消防安全管理的对象 消防安全管理的对象,即消防安全管理资源,主要包括人、财、物、信息、时间、事务等六个方面 (一)人 人”即消防安全管理系统中被管理的人员。任何管理活动和消防工作都需要人的参与和实施,在消防管理活动中也

自考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_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导论 1、对外贸易: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被称为国际贸易.:P41 2、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它是指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进口额与出口额的总和,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以国际上通行的货币表示。 3、对外贸易量是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P42(2009.1,2010.10) 4、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以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同该国GNP或GDP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P46 5、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或国别构成,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 . 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 1、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总是小于世界货物进口总额。原因:出口用FOB价(货价,不含运费保险费),进口用CIF价(包含运费、保险费),因此从世界范围看,出口总额﹤进口总额。09.10,P42 2、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是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前者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用此法),后者以货物通过海关作为标准(欧洲除了英国都用专门贸易体系) 3、直接贸易指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指货物消费国与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P43 4、世界贸易组织列出服务行业包括以下12个部门:商业.通讯.建筑.销售.教育.环境.金融.卫生.旅游.娱乐.运输.其他P45(多选考点。07.01,0710,08.10,) 5、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当出口额超过进口额时,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P46(2012.1,2011.1,2011.10,单选) 6、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不同,分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 7、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是指货、.服务在一国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狭义的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又称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货物结构;对外贸易货物结构是指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二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50 1、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现出重大差异。 2、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导。 3、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4、发达国家仍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流向。 5、区域性贸易迅速发展。 (1)2002年,某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0.8,而该国当年的服务贸易总额为

企业管理读书笔记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读后感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在管理界一直享有盛誉,在美国被称为“企业文化理论之父”并且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并且作为企业文化与组织心理学领域的开创者与奠基人,埃德加·沙因主要成就实在组织文化领域,她率先提出了关于文化本质的概念,对文化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文化的形成与文化的间化过程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业界公认“企业文化”一词就是由她发明的,并且她率先提出了企业文化。 作为一本管理类的图书,《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在管理界一直享有盛誉,怀着好奇与崇敬的心情,我开始接触这本管理界的“圣经”。正如我以往对读书的瞧法:无论什么时候,读一本书,要想真正了解这本书,首先要了解她的作者。只有详细的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之后,并且结合着作者的自身经历,我们才能体会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才能真正的吸取其中的精华。我一直坚信:思想来源于实践,任何人都一样,外在的种种表现都体现着内在的思想,而这种内在的思想又都来源于切身的实践。一本书同样如此,这其中所有的思想精华,都来源于作者的自身实践,都就是作者思想的文字表现。所以这次,我依然就是从作者入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来阅读这本书,以此来体会其中的真谛。 这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沙因,在美国被称为“企业文化理论之父”并且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就是世界百位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之一,就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实战派管理咨询专家,并且 作为企业文化与组织心理学领域的开创者与奠基人,曾为苹果,花旗银行,宝洁,摩托罗拉,惠普,壳牌,DEC等知名企业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做过管理咨询。埃德加·沙因主要成就实在组织文化领域,她率先提出了关于文化本质的概念,对文化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文化的形成与文化的间化过程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业界公认“企业文化”一词就是由她发明的,并且她率先提出了企业文化,职业发展,职业锚等概念。对后来的管理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埃德加·沙因的成就在企业文化与领导力上,她结合着自己多年的管理经历详细的解释了组织文化与领导力。而这些观点则在这本《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当中都有体现。 了解了埃德加·沙因的成就与经历,我们对她本人也就是对这本著作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一瞧到组织文化与领导力,我就大致的对这个署名有了几个提问。什么就是组织文化呢?如何界定组织文化?如何破评估组织文化呢?紧接着,我的脑海里也在想作为一个领导者,她们就是怎么建立组织文化关系,怎样建立文化的?并且组织文化就是怎么发挥其作用呢?还没阅读,就产生了种种的疑虑,带着这些疑惑,我开始了认真的探索。 经过不止一次的阅读这本书,我对组织文化与领导力也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与了解。组织文化就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它不仅具有持久力,而且具有扩展性,甚至扩展到了职业文化与社区文化之中。并且在国家层面,文化在帮助我们理解团体间冲突上,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而在组织层面,文化同样就是理解团体间冲突的关键。下面再说一下领导力,谈到领导力,我们或许无一例外的想到了权威。的确,领导力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就是息息相关的,在每时每刻,我们都在领导或许就是被领导。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领导。那么将领导力与组织文化放到一起,她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在某个时期,领导力曾经一再被吹捧为组织成败的关键因素,若将组织文化与领导力瞧作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那么,这个时期,领导力远比它的另一面 来得重要。领导力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就是:方面,领导力能够组织领导着来创建文化,没有领导,文化就是混乱的,也不就是我们现在瞧到的这样的文化了。另一方面,文化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领导。一旦文化被创建,它就会自觉不自觉的影响着领导。简而言之,在领导下产生文化,而文化又过来影响着领导。《组织文化与领导力》这本书则很好的诠释了企业与组织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并且如何运用领导力。 这本书共从三个方面对组织文化与领导力进行诠释,下面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一个总体的概述,并对其中的精华惊醒归纳。首先第一部分:组织文化与领导力的界定。主要对组织文化与领导力的含义进行了解析。文化不但就是一种动态现象,无时无刻不环绕在我们身边,在我们与她

现代工业企业管理考试题A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考试试卷 1、资金的时间价值: 2、营销计划: 3、营业推广: 4、市场细分: 5、非正式组织: 二、填空题(共29分) 1根据企业产权的组织形式可以将企业划分为()()和公司制企业。 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产权明晰、()()和管理科学十六个字。 3、公司组织机构通常包括股东大会、()()和经理人员四大部分。 4、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5、梅奥认为在企业中的人首先是()而不是“经济人” 6、管理的具体职能包括计划职能、()()和() 7、管理者的职权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直线职权、()和() 8、双因素理论指的是激励因素和() 9、精神激励主要有目标激励、()( )和兴趣激励。 10、SWOT分析是把企业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和() 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11、市场细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通行的方法有四种,分别为()

()()和系列因素法。 12、试销期产品的定价策略包括取脂、()和()三种形式。 13、根据信息在定置管理中所起的作用,信息媒介可以分为引导信息和( ) 两类。 14、“5S”活动指的是整理、()()()和素养。 15、企业的物资储备定额,通常分为()和保险储备定额。 三、多项选择题(共15分) 1、产品的整体层次包括() A核心产品、B有形产品C附加产品D心理产品 2、产品的延伸策略包括() A向下延伸B向上延伸C双项延伸D向左延伸 3、从市场营销的观点,对新产品的类型可作为如下划分( ) A发明性新产品B换代性新产品C改进性新产品D先进性新产品 4、资金筹集的原则有() A满足需要原则B低成本原则C合法原则D稳定原则 5、物资消耗定额制定的基本方法有() A统计分析法B经验估计法C实际测定法 四.简答题(共31分) 1、什么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分类有哪些?(10分) 2、什么是“5S”活动?“5S”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1分) 3、什么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的程序是什么?(10分)

自考00076国际金融串讲笔记

《国际金融》常考知识点串讲 1、外汇是国际汇兑(Foreign Exchange)的简称。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动态外汇是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以清偿国际间债务的金融活动。同于国际结算。 静态的外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外汇是各国外汇管理法令所称的外汇:⑴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 ⑵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⑶外币有价证券: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⑷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⑸其他外汇资产。 狭义的外汇是通常所说的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基本特征:⑴国际性;⑵可兑换性,即表示这些支付手段的货币是可自由兑换的货币(Freely Convertible currency)。⑶可偿性,即在国外能直接作为支付手段无条件的使用,对方也无条件的接受并承认其所代表的价值。 外币表示的有价证券和黄金不能视为外汇,因为他们不能用于国际结算,而只有把他们变为在国外的银行存款才能用于国际结算。外币现钞,严格说来也不能算作狭义外汇。 只有在国外的银行存款,以及索取这些存款的外币票据与外币凭证,才能是狭义外汇。 国外银行存款才是狭义外汇的主体。 2、 1918年以后,国际收支被解释为一国在一定时期的外汇收支。凡在这一定时期涉及有外汇收支的国际经济交易,都属于国际收支畴。是建立在收支基础(现金基础Cash Basis)上的。是狭义的国际收支。 3、第二次世纪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广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所制定的概念:在一定时期,一国居民(Resident)与非居民(Ninresident)之间经济交易的系统纪录。必须领会: ⑴它强调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经济交易是经济价值从当事的一方向另一方的转移。实际上也就是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在两个当时这间的转移。. .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教材:《管理学》人大出版,(美)斯蒂芬P. 罗宾斯 参考书1:《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以变革为中心,两条主线:历史实践发展,职能线计划,组织导控制,学会一套行话,讲一套理论,成一套习惯。 参考书2:《管理学精要》(亚洲篇)(美)约瑟夫普蒂…… 《西方管理思想史》孙耀君,山西人民出版社。 《德鲁克文集》 《竞争优势》(美)迈克尔波特,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的目的:效率+效果 背景知识: 一、 顾客观存在customer主导权转移到顾客手中① 3c’sworld竞争competition② 变化change③ ①不能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能使顾客满意的企业,注定要被淘汰出局。 ②竞争的规模,范围和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竞争几乎覆盖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领域,从传统的工商业,一直到金融、服务、教育、医疗卫生、大众传媒、通讯等。 ③除了变化本身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从一年为单位变成了以月为单位企业的新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除了质量高、价格低、服务好外,速度还必须快。

二、技术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企业存在及活动的方式。 三、全球化的影响 竞争者不再受国界之限,新的竞争者可能会在任何时刻,在世界上任何地点突然出现。如果组织者要想取得长期的成功,管理者必须从全球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国际经营领域中,跨国公司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区域性贸易组织、国际化组织也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化经营中,必须考虑各国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 四、人类环境意识的普遍高涨 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 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生存所必需的特征有:FFII 快速Fast 灵活Flexible 勇于创新Innovation 持续不断地改进Improvement 企业及企业管理的演变 ——股东(shareholder)受益各方(stakeholder)(顾客、职工、供应商、社会、股东) ——组织结构扁平化,部门间界限更加模糊甚消失,自我导向的团队成为组织活动的核心。 ——横向的过程联系取代纵向的部门分割而成为管理的核心 ——企业间新型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导致了共生共荣的企业生态系统诞生

浅谈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创新管理

浅谈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创新管理 崔 斌,呼跃军 (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目前企业的创新管理是摆在众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企业创新管理的趋势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旨在分析和探讨创新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国有企业;创新;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并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必须把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同企业管理创新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取得实际成效的重要前提和条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企业来说,特别是国有企业来说是个制度性的创新。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其中最基础的一点就是企业的内部管理。 传统的企业管理归纳起来就是六个字:人、财、物、产、供、销,即管理六要素。人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财就是财务管理,物就是生产资料的管理,产就是生产控制管理,供就是源材料供应管理,销就是产品销售管理。 当前,在商业环境的稳定性、确定性、可预测性已经被变革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所代替的同时,国内外企业在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顺应时代变化进行了许多管理变革,呈现出了三大趋势: 1 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 研究表明,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惟一主题,是造成企业过早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坚持可持续成长管理观,在管理中就会注重整体优化,讲求系统管理,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夯实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其能动作用等等。 企业是一个人造系统,其内部系统是可以改造的,这是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成长的客观条件。与可以枯竭的物质资源不同,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等是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 2 企业竞争由传统的要素竞争转向企业运营能力的竞争 企业从大量市场产品和服务标准化、寿命期长、信息含量少、简单的一次性交易的竞争环境,向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寿命期短、信息含量大,并与顾客保持沟通关系的全球竞争环境转变。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就要使企业的生产、营销、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敏捷"起来,使企业成为一个全新的"敏捷性"经营实体,实现向"敏捷管理"方式的转变。一个企业要适应超倍速的竞争,必须在以下各层面具备敏捷性的特点:在生产方面,敏捷管理意味着具有依照顾客定单,任意批量制造产品和提高服务的能力;在营销方面上,它具有以顾客价值为中心、丰富顾客价值、生产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组合的特点;在组织方面,敏捷管理要求能够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与生产经营过程相关的资源,通过与供应商和顾客的互动合作,创造和发挥资源杠杆的竞争优势;在管理方面,它一改强调指挥和控制的管理思想,转换到领导、激励、支持和信任上来。 3 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供应链协作、网络组织、虚拟企业、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 现代企业不能只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核心能力与技术专长恰当地同其他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在现代企业的生存原则中,“排他”已被“合作”所取代包容。 许多成功企业形成了不少互利(下转第71页) 76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6年第11期 收稿日期:2006-06-25

《现代企业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 一、教材和参考书: 《企业管理》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课。案例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b44911934.html, /anlie/ 课程教材选用的是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的由邵一明、马嫣主编的《现代企业管理》(2001年),包括组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经营决策与计划、战略管理、质量管理、学习型组织等内容。课程将根据大家所学知识作必要调整。 据我所知,与企业管理有关的教材有(1997年以来): 1《企业管理》科学出版社沈维涛主编2000年(厦门大学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 2《企业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宋克勤编(内容较简单,不是很合适)2001年; 3《现代企业管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李建中主编1998年; 4《现代企业管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孙焱林、童万鑫编1999年; 5《现代企业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启明编1999年(成人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6《现代企业管理》安维、孙健升、陈元荧编著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系列教材); 7《工业企业管理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蒋思尧编1997年。 参考书可以考虑书上的1、4、5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九十年代出版的一套工业企业管理书籍以及与企业管理有关的书籍(如《学习型组织》、《管理沟通》等)。 1陈启申:《MRPⅡ:制造资源计划》,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2陈佳贵:《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3黄群惠:《管理信息化:新世纪生产管理变革主线》,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4赖茂生:《企业信息化知识手册》,北京出版社,2000。 杨锡怀《企业战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美,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 美,戴维贝赞可等《公司战略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彼德·康戴夫著《冲突事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何云峰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 理查德·E·沃尔顿著《冲突管理》,李建国,陈忠华译,河北科技出版社,1992 科塞著《社会冲突的功能》,孙立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 迈克尔·里杰斯特著《危机公关CrisisManagement》,陈向阳、陈宁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美,托马斯·达文波特等《信息技术的商业价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美,德鲁克《动荡年代的管理》,工人出版社,1989 美,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美,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罗仲伟《适应性企业:急剧变动时代的战略思维》,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 美彼德·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郭进隆译,上海三联书店,2001 二、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1谈谈管理的作用——问题:管理能为企业创造多大效益?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最早开始重奖科技人员的事发生在珠海,当时重奖一所房子、一辆车子,大约100多万元,当时很多人大声叫好,中国开始重视科技人员的贡献了。接着报纸上就有篇文章,题目是“给邓小平奖多少?”。因为,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八个字“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它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划时代的影响,那么我们该给邓小平同

国际金融考试重点

1、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之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所有外汇收入和外汇支出的总和。 2、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之内,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各种国际经济交易的总和。 3、国际收支平衡表:又称为国际收支账户,是指将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根据一定的原则用会计方法编制出来的报表。 4、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如经常项目中的各项交易和长期资本项目中的交易 5、动态的外汇: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为另一国货币,用以清偿国际间债务的金融活动。 6、静态的外汇:由动态的外汇而形成的相关的金融凭证,或称金融资产。 7、汇率:是两种货币的比率、比价,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8、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整数单位(如1或100等)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量的的本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方法。 9、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如l或100等)作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量的外国货币。 10、固定汇率制:是指以本位货币本身或本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作为确定汇率的基准,汇率水平比较稳定的一种汇率制度。 11、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不规定本币与外币的汇率平价和上下波动的界限,也不承担任何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听任两国货币的比价完全按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而波动。 15国际储备:亦称“官方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 16、国际清偿力:亦称“国际流动性”,指一国政府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通资金的能力。(也称广义国际储备) 17、在岸金融市场:是国内金融市场的对外延伸。国内金融市场是本国居民之间发生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交易的对象一般是本国货币,空间范围也仅限于本国境内。当金融资产交易的主体扩大到非居民,交易范围超越国境之外,成为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即在岸金融市场。18、离岸金融市场:又称境外市场。以市场所在国以外国家的货币即境外货币为交易对象;交易活动一般是在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资金融通业务基本不受市场所在国及其他国家法律、法规和税收的管辖。 19、欧洲货币市场:是对离岸金融市场的概括和总称。欧洲货币又称境外货币、离岸货币,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存储和借贷的各种货币的总称。 20、外国债券:是一国发行人或国际金融机构,为了筹集外币资金,在某外国资本市场上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货币为标价货币的国际债券。通常把外国债券称为传统的国际债券。 22、外汇风险:即汇率风险或汇兑风险,是指经济实体以外币定值或衡量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以及未来的经营活动可望产生现金流量的本币价值因货币汇率的变动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23、交易风险:是指在以外币计价的交易中,由于外币和本币之间汇率的波动使交易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交易风险又分为外汇买卖风险和交易结算风险。 24、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是指企业在会计处理和外币债权、债务决算时,将必须转换成本币的各种外币计价项目加以折算时所产生的风险。也就是将外币债权、债务折算成本币时,由于使用的汇率与当初入账时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账面上损益的差异。 25、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 26、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居民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得经营管理权的跨国投资活动。 27、出口信贷:属于中长期贸易信贷,是一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的出口和加强国际竞争能力,鼓励本国的银行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或银行)提供优惠利率贷款。 29、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为满足国际间各类交易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间的职能作用及其他有关国际货币金融问题所制定的协定、规则和建立的相关组织机构的总称。 30、国际金本位制:即各国货币均以黄金为本位(基础)建立联系,彼此可兑换,由此构成的世界性货币制度。 3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是一个从事国际间金融业务,致力于推动全球货币合作、维护金融稳定、便利国际贸易、促进高度就业与可持续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的国际组织。

企业管理读书笔记

企业管理读书笔记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读后感 《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在管理界一直享有盛誉,在美国被称为“企业文化理论之父”并且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并且作为企业文化与组织心理学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埃德加·沙因主要成就实在组织文化领域,他率先提出了关于文化本质的概念,对文化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文化的形成和文化的间化过程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业界公认“企业文化”一词是由他发明的,并且他率先提出了企业文化。 作为一本管理类的图书,《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在管理界一直享有盛誉,怀着好奇和崇敬的心情,我开始接触这本管理界的“圣经”。正如我以往对读书的看法:无论什么时候,读一本书,要想真正了解这本书,首先要了解他的作者。只有详细的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之后,并且结合着作者的自身经历,我们才能体会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才能真正的吸取其中的精华。我一直坚信:思想来源于实践,任何人都一样,外在的种种表现都体现着内在的思想,而这种内在的思想又都来源于切身的实践。一本书同样如此,这其中所有的思想精华,都来源于作者的自身实践,都是作者思想的文字表现。所以这次,我依然是从作者入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来阅读这本书,以此来体会其中的真谛。 这本书的作者埃德加·沙因,在美国被称为“企业文化理论之父”并且在世界上享有盛名,是世界百位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之一,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实战派管理咨询专家,并且作为企业文化与组织心理学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曾为苹果,花旗银行,宝洁,摩托罗拉,惠普,壳牌,DEC等知名企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做过管理咨询。埃德加·沙因主要成就实在组织文化领域,他率先提出了关于文化本质的概念,对文化的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文化的形成和文化的间化过程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业界公认“企业文化”一词是由他发明的,并且他率先提出了企业文化,职业发展,职业锚等概念。对后来的管理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埃德加·沙因的成就在企业文化与领导力上,他结合着自己多年的管理经历详细的解释了组织文化与领导力。而这些观点则在这本《组织文化与领导力》当中都有体现。 了解了埃德加·沙因的成就与经历,我们对他本人也是对这本着作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一看到组织文化与领导力,我就大致的对这个署名有了几个提问。什么是组织文化呢如何界定组织文化如何破评估组织文化呢紧接着,我的脑海里也在想作为一个领导者,他们是怎么建立组织文化关系,怎样建立文化的并且组织文化是怎么发挥其作用呢还没阅读,就产生了种种的疑虑,带着这些疑惑,我开始了认真的探索。 经过不止一次的阅读这本书,我对组织文化与领导力也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组织文化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它不仅具有持久力,而且具有扩展性,甚至扩展到了职业文化和社区文化之中。并且在国家层面,文化在帮助我们理解团体间冲突上,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而在组织层面,文化同样是理解团体间冲突的关键。下面再说一下领导力,谈到领导力,我们或许无一例外的想到了权威。的确,领导力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在每时每刻,我们都在领导或许是被领导。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领导。那么将领导力与组织文化放到一起,他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在某个时期,领导力曾经一再被吹捧为组织成败的关键因素,若将组织文化和领导力看作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那么,这个时期,领导力远比它的另一面来得重要。领导力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就是:方面,领导力能够组织领导着来创建文化,没有领导,文化是混乱的,也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的文化了。另一方面,文化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领导。一旦文化被创建,它就会自觉不自觉的影响着领导。简而言之,在领导下产生文化,而文化又过来影响着领导。《组织文化与领导力》这本书则很好的诠释了企业和组织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并且如何运用领导力。 这本书共从三个方面对组织文化与领导力进行诠释,下面我对这些内容进行一个总体的概述,并对其中的精华惊醒归纳。首先第一部分:组织文化与领导力的界定。主要对组织文化与领导力的含义进行了解析。文化不但是一种动态现象,无时无刻不环绕在我们身边,在

十大企业的企业文化

十大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 1.李宁 企业文化: “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让运动改变我们的生活”是李宁有限公司成立的初衷。李宁有限公司从不放弃任何努力以实现这一使命。从1990年支持beijyyh中国体育代表团开始,李宁有限公司对体育事业已投入大量赞助,同时也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 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李宁有限公司每个部分紧密协作、奋力向前的接力棒,使所有的供应商、经销商、服务商成为合作伙伴,让所有的员工合力同心。 企业战略: 1.国际化战略由一家国内的经验型民营企业向拥有国际品牌和具有专业生产和经营能力的现代化公司转变 2.市场渗透战略--调整目标市场定位 3.产品开发战略—开发高端产品 2.海尔 企业文化: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的特色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发展。员工普遍认同:主动参与是海尔文化的最大特色。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企业战略: 1.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2.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3.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走出国门,出口创牌 4.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年—2012年):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 5.网络化战略发展阶段(2012年—2019年):网络化的市场,网络化的企业 3.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文化: 万达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是“国际万达,百年企万达 业”。“国际万达”就是企业规模、管理、文化达到国际级,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百年企业”是指企业要追求基业长青,追求长远利益。 企业战略: 万达集团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的企业,创新能力是万达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使万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万达在企业内部完善了创新机制,形成了独特的创新文化。 4.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文化: 1、企业使命:为社会发展提供绿色能源 2、企业愿景:坚持矿、路、港、电、化一体化发展,打造国际一流大型能源企业 3、企业核心价值观:科学和谐、厚德思进 4、企业发展战略:科学发展,再造神华,五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 5、企业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务实、追求卓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