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社会学的想象力》范文

读《社会学的想象力》范文

读《社会学的想象力》范文
读《社会学的想象力》范文

读《社会学的想象力》

米尔斯这本著作教授了我如何做研究,如何看书,也让我了解如何做笔记。

米尔斯在卷首就告诉我们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的全貌。社会学想象力是一种视角转换的能力,从自己的视角切换到他人的视角,从最不个人化、最间接的社会变迁到人类自我最个人化的方面的能力。

他接下来讲到,对准备研究的对象要考虑的问题,我将其总结为:所处的社会结构状况;该社会的历史定位;对社会中人的研究。把握好这三点,才能全面、清晰的把握所要研究的问题。

米尔斯以9章的篇幅讲解如何才能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他用了正反两种方法,即批判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良风气,避免类似的错误和建构良好的研究风气,提供发挥社会学想象力的平台。他批判宏大的理论――沉迷于“理论”的高度形式主义中,用一些其他人看上去奇怪的方式组合、分解概念,把对概念的分解和无休止的重新组合作为这样的形式主义努力的中心,而这些概念本身非常隐晦。他批判抽象经验主义――以方法论自居,只是花费大量精力完善调查方法和技巧,忽视社会调查本身;并且遵循一套死板严格的机械步骤,试图把社会调查的每一步都标准化、合理化;对人的研究通常是集体性的和系统性的。他批判自由主义实用性――狭隘地研究小规模的环境,希望能“逐步建立”对更大规模结构的理解。批判新的非自由主义实用性――关注与公众论题不相关的次要问题造成社会科学的琐碎不堪的局面。

从《宏大理论》到《科学哲学》这5章的内容在实质上是交错相连的。宏大理论和抽象经验主义“共享一种学术上的‘双方垄断’、支配性的研究风格”;抽象经验主义体现科层制的发展、为科层组织所用;抽象经验主义学术特征――科学哲学”;新的非自由主义实用性直接助长了科层组织气焰。

下面我将具体说一下这5个章节篇幅的“批判”部分和“建构”性内涵部分。

1.宏大理论

米尔斯通过将帕森斯的《社会系统》中部分内容转化为通俗、简洁语言的形式,对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宏大理论家的观点展开批评。他将帕森斯的《社会系统》一书归为:50%的晦涩用词、40%众所周知的教科书社会学和10%留给读者去进行经验调查的部分。他批评宏大理论的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可理解性。第二,思考层次太一般化,无法从高层的一般性回到特定的历史、结构性情境,因而,由于其没有接触真实的历史而缺乏现实性,宏大理论往往只是流于枯燥乏味的概念游戏。进而,作者得出不存在能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的统一性的“宏大理论”和普遍性的体系的结论。

在整个批判过程中,米尔斯为培养我们的社会学的想象力做了如下工作:第一,指导我们边读《社会系统》边总结宏大理论所表现出的思考的逻辑风格的特征、阐明在特定例子中包含的某种一般性的混乱、尝试了解大多数社会科学家如何提出并解决帕森斯的秩序问题。第二,指出一位富有想象力和系统性的思想家的标志――轻松而有条不紊地在不同抽象层次间穿梭的能力,从而告诫我们形成系统性思考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心智习惯,否则易导致对概念的盲目崇拜。

2.抽象经验主义

米尔斯主要批判抽象经验主义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阻碍。他这样描述抽象经验主义的做法:把对抽象挑选出的人群所进行的访谈当作基本的“数据”来源。把访谈对象的回答进行标准分类,从中找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此进行统计。他批评这种方法因为容易掌握而受到青睐。可从本质上讲,这只是对已知数据的简单分类,人们没法用它阐述社会科学问题。他在选举和对二战的研究两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抽象经验主义不可能对大的框架性问题作出完整的解释。

采取抽象经验主义方法的行政机构的规模正在变得日益庞大,导致“学术行政官和研究技术专家,这两类颇为新型的专业人士现在正在与普通的教授和学者进行竞争”局面的出现。而这容易导致学院科层制的膨胀。

抽象经验主义学术特征――科学哲学,这使抽象经验主义关注的重点不在社会研究本身,他们过于看重对方法的运用而不考虑内容、问题和领域。这样,在有组织、充分发展的经验科学家的队伍里,充斥着的却是无组织的个体社会哲学家。

抽象经验主义研究成果贫乏,外部原因是它对经费需求导致受到提供经费的利益集团眼光的限制。由于抽象经验主义者们滥用的抽象的数理方法对社会事实进行简单的加总,方法成为他们的信仰。米尔斯甚至认为,抽象经验主义者们最后都是对数据的简单叠加。在这个方面,实地调查研究的风格问题就显得很重要。由于进行实地研究的巨大开销,所以金钱问题业成了对他们来说一个很重要的制约因素。

内部原因则是理论与研究的不当。抽象的经验主义使理论变为了用于解释统计结果的变量;“经验资料”在其实践中已是明显的不过的局限于大量可重复,可度量的统计性的事实和关系,这个抽象经验主义的过程成为了一种统计的仪式。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的数据和与所谓的平均标准和显著标准进行着比较分析。使得统计更像一种仪式性的东西在社会学框架里不伦不类的存在。由于抽象经验主义者的基本信息来源于对个体的抽样,所以研究中提出的问题以个体心理反应术语表达,他们也没真正利用过历史社会结构思想,在情境研究上也没深刻的洞察。这样,抽象经验主义者只是用统计手段展示一般性的观点、运用一般性观点说明统计结果。只是根据数字的需要进行挑选,意义已被掏空。他指出,正确地做法应该是,研究应该由思想推进,由事实加以限定。

这一章对我的提示是,做研究,不能让研究方法限制自己的思维,空洞地形式不能解释问题,让思想和事实紧密相连,

米尔斯讲到,“文献综述”一栏,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性。他说,抽象经验主义者多为在资料收集好并“修润”好后才作。我很惭愧,自己在写作时也犯下这样的错误。现在已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在写作时会根据自己的文章需要下意识的选择有利的内容,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失真。我会牢记米尔斯的话,一般的研究实践应该是,认真对待社会科学的文献,依据它本身并花费足够的时间去掌握它包含的概念、理论和问题的人所从事的研究。

3.形形色色的实用性

米尔斯认为,目前的社会研究往往为军事首脑、社会工作者、公司老板、监狱管理者提供直接服务。这种科层制的运用倾向与日俱增。由于人们对明确的意识形态合理化的需求已经大大增加,社会科学家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科层或意识形态角色。也就是说,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用于意识形态的话,就很容易成为科层制过程的一部分。

接下来,他主要介绍了两种实用主义。

第一种是自由主义实用性。

自由主义一直是几乎所有社会研究政治上的共同尺度、几乎所有公共修辞和意识形态的来源。自由主义也影响了社会学和政治科学。由于社会学家倾向于分散关注点,或称多元主义因果律。这很容易陷入自由主义实用性的视角。

自由主义实用性作为一种社会研究风格,具有的本质特征:对分散研究、对事实调查的癖好和对多元主义含混的因果关系的信仰。

我们难以了解当前状况下的结构。这是因为:单纯在形式上强调“有机整体”;不能想出充分的结构性原因;一次只能调查一种情境。

造成自由主义实用性的片断性原因:教科书的限制,旧思想和新事实通常比新思想更重要,因为新思想可能会限制为授课而编排的教科书的“实用性”,而且充实新的讲授笔记耗费时间。

而老的实用的情境社会学很少以激进地方式思考政治问题,他们几乎不考察政治秩序本身,只是简单地假设它是十分牢固的框架。在这种环境中,文化滞后观点得到许多社会学家的青睐。然而,许多社会科学家应用时,将其政治意义滤掉,他们将这一思想一般化,以用于所有事物,但往往是以一种零碎的方式应用。

米尔斯对自由主义实用性的评价:空洞,没什么具体内容,而经常是一种政治宣传,鼓动人们服从那些与小城镇中产阶级达到理想适应的规范和特性。自由主义实用性的关键在于“调适”、“失调”。调适观念可最直接用于社会和个体移民,即移民必须“调适自身以适应社会”。

第二种是新实用主义。

新的实用性,即能够为实现这些大制度的目标服务的思想。米尔斯以“工业人际关系”学派为例对什么是新的实用主义做了说明。

新的实用性给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家带来新形象。新的部门也出现。它们不关系在社会低层挣扎的人们,而和社会上层相联系。他们的地位变了――从学院到科层组织;面对的公众变了――从发起运动的改革家到决策层;研究的问题变了――从他们自己选择的问题到新主顾们的问题。学术叛逆性削弱、行政实用性增加。

新实用性的教授主要不考虑实用的金钱、管理、政治上的意义,主要集中在他自己的职业上。作为对这些外部需求的回应,高等教育中心日益培训出似乎不理政治的技术专家,即“新企业家”的职业。他们通过追求校外的声望和获得即使是小范围的权力,在大学内部将这一职业推进一步。美国的整个学术共同体,在道德上是容纳已包含其中的新实用性的。

这一部分可看作对下一章《科层制气质》在打基础。

米尔斯评价说,社会学家对分散、细微现象的关注,易陷入自由主义实用性的视角。在此处,我有些困惑。由于能力、时间、财力、精力及研究的需要,我们往往只研究某一个小的领域,尤其是做田野调查,必定是在一个小的范围进行的,看完米尔斯对自由主义实用性的批判后,我也同意很容易步入此类误区,可如何避免呢?他没讲,希望得到您的指点。

4.科层制的气质

近几年所称的“新社会科学”:抽象经验主义和新的非自由实用性。既针对方法,也针对应用。这造成科层制社会科学的发展。

抽象经验主义体现科层制的发展:试图把社会调查的每一步都标准化、合理化;对人的研究通常是集体性的和系统性的;这一学派的研究小组成员培养了新的学术上和政治上的心智品质;这种“新的社会科学”开始投合科层组织的服务对象所持有的目的;它们有助于提高现代社会中科层制统治手段的效率、声望和普及程度。

抽象经验主义风格研究费用很高,所以往往由大组织承担,这使其容易和科层组织结合。

新的应用研究的关注点也集中于具体问题上,即金钱和行政上的明确不同的选择。大学被作为一整套研究性的科层组织,每一组织有其详尽具体的劳动分工。研究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培训中心。这一组织中存在两类人。第一,学术行政官和研究发起人,他们是奇怪的新型官僚,是思想的经理,他们掌管书本的生产。但实际上,他们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知识。现在许多大的基金会倾向于以大规模的科层式的研

究方式去研究小规模的问题并挖掘学术行政官。第二,学术新手们。这两类人的心智品质有着不小的差别。第一类是教养很高的人,他们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因而富有想象力,能不断增强自我修养;而第二类是学术背景贫乏的年轻人,他们过早地进行过细的专门分工,因而他们的心智具有致命的局限性。这种科层制风格及其在制度上的体现,与当代社会结构的主导趋势和它独特的思想类型相一致。

米尔斯对文化和学术研究所处的社会情境做了分析。学院派系的功能不但是协调竞争,而且规定竞争的条例、分配遵循这些条例的研究成果的报酬。新的学院政治家,借助他的声誉,获得了展示能力的手段。由于众多派系的存在,作为整个领域的代言人应运而生。他是个拥有一流心智的中间商,他穿梭于不同的派别之间,而不从事任何实质性的研究工作,他的声望来源于他的斡旋能力,而非实际的研究能力,他是学院的政治家。学院中也有独立的学者、中立者、杂家、读者群和公众,这制衡了派系对学院的控制力。学院派系打击异己(如独立学者)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书评,这一手段的副产品是成为年轻、不知名学者的升迁工具。

科层制气质的范围:主要应用并服务于社会的非民主领域――军事基地、公司、广告中介机构和政府行政部门。许多社会科学家已经进入这些科层组织,他们关心的问题也就和使行政人员更有效率有关了。

科层制的观点:“人类工程或社会科学真正的终极目标”是“预测”,这种说法是用专家治国论的口号来代替本应该合乎情理的道德选择。

米尔斯对科层组织的分析,对理解今天中国高校里存在的一些现象也还是有帮助的。社会上,有其是行政机构中存在和泛滥的官僚作风已在一定程度上渗入我们的“象牙塔”,使校园这本该是块块白玉的地方沾染了瑕疵。科层制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学者利用自己的笔杆子迎合政府的政策、为当权者说话、渲染不良风气。

5.科学哲学

米尔斯首先解释了一下什么是经典研究。经典研究是介于着两大陷阱之间的又一陷阱(宏大理论陷阱是思想过于宽泛;抽象经验主义陷阱是让材料吞没思想)。它包含了基于社会历史结构之上,对所观察的日常环境的抽象,它也重视经验,和日常意义、体验的世界更贴近。在亚历史和跨历史层次的研究中所使用的大多数思想都源于这种研究。经典社会科学既不是从微观研究中逐步建设,也不从概念阐释中演绎而出,它采用反复阐述问题、完整回答的方式进行研究。它的关注点是实质性问题。

在批判科学哲学的过程中,米尔斯对如何写作做了详细地说明。对我具有指导性的主要是以下三方面。

第一,关于方法和理论的运用。方法和理论都不是独立的王国,方法是针对一定问题的方法;理论是针对一定现象的理论,它们好像你所生活的国家的语言。在进行研究时,要尽可能地了解手中的问题。也就是要通晓所考察的研究工作所涉及的领域和相关领域。当研究进行到一定阶段时,要停下来反思理论和方法,以期对研究问题进行重新陈述。而对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要靠日积月累,所谓的应急方案是不行的。方法论的进步依赖逐步推进的研究工作。我们必须在日常实践中把方法和研究工作相结合。

第二,要想让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那么首先要说服自己。这就要求我们养成这样一个良好的习惯:每一个研究步骤都是开放性的,以接受别人的检验;要一直保持谨慎,加强对细节的主要,培养使研究工作明晰的习惯,对据称的事实进行怀疑的审视,可它们可能的含义以及它们对其他事实和思想的影响抱有乐此不疲的好奇;我们的研究要井然有序、有系统性。另外,要想使自己的研究有分量,就必须将它与已经在过去完成的研究和目前进行的其他研究结合起来。

第三,只有把问题所涵盖的价值和价值所遭受的威胁说清楚,才可能完整的表述问题。对问题的阐述应该包括对一系列公众论题和私人困扰的明确关注。同时,要注意把握该问题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

5.人类的多样性、对历史的运用、论理性和自由、论政治

我们应该遵循这样的研究方法:尊重人类的多样性,保持对个人的多样化和时代变迁的宽阔视野;关注大的历史背景,建立横贯的历史结构;不沉迷于小的情境研究,关注将各种情境组织起来的社会结构;力求理性得以以民主方式在自由社会中与人类事务相关。

米尔斯在“人类的多样性”一章,要求我们对历史上曾经出现、目前仍然存在的社会结构有充分的比较性的理解。在选择小规模的环境作为研究范围时,要注意其所处的大的社会结构,特别时社会结构中最有包容性的研究单位――民族国家。比如,我们对一个乡镇级侨乡进行研究时,必须将迁出国和迁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相关政策介绍清楚,才能全面、清晰地了解侨乡。其次,强调了加强政治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之间的融合,对进行研究的意义,即:要阐明和解决我们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主要问题,都需要从不止一个学科中选取材料、概念和方法。今天,学科内部的细化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两条主要的线索。如对移民的研究,就涉及人口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唯有从各个角度考察,才能较为全面地认识移民问题的本质。

“社会科学家关注历史的顶点是他逐渐把握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思想;社会科学家关注个人生活历程的顶点是他开始理解了人的基本天性,以及历史发展过程对人之改造所设的限制。”从这里他告诉我们,研究历史的目的是把握当代的时代主题,同时关注人性的本质。对历史研究,米尔斯说,“我们时代的诸种问题,……如果不能一直把历史视为社会研究的主轴,不能一直认识到需要深入发展以社会学为基础、与历史相联系的关于人的心理学,就不可能得到充分的描述。”作为历史学出身的我,对历史学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深信不疑,“每一门考虑周全的社会科学,都需要具备观念的历史视野以及充分利用历史资料”。没有对事件的历史追踪,想透彻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在这一章里,对我最具启发意义的是,他指出人们研究历史经常是出于摆脱历史的目的。我在历史系接受了7年的教育,从历史角度考虑问题几乎已经成了惯性,而现在迫切需要转变角度,从历史回归现实。另外,米尔斯的“不参照贯穿于个人生活历程的各种制度,就不可能完整理解个人的生活”、“要想理解一个人的生活历程,就必须理解他已经及正在扮演的各个角色的重要性和意义”,对于全面解释移民本人情况有一定地帮助。

米尔斯尖锐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常成为官僚制滥用职权的乏味的保护伞,而自由主义成为掩盖社会真相的无关痛痒的手段。但他认为他们已经过时,无法正确理解时代的发展主流,这一断言似乎失之偏颇,马克思主义者在不断修正着马克思主义从而努力与时代不脱轨。科学技术的进步本应带来自由和理性的发展,神话、欺诈、迷信的减少,可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原因在于:教育普及带来的技术白痴和民族主义者的狭隘心理;向大众传输历史文化导致人们的创新能力被压制;领导者特权阻碍普通人把握整体中等。而由于人们没有认清自由和理性问题的实质,才会出现“快乐的机器人”。这种异化的人是自由的反面,而我们需要运用理性和自由来构建历史的人。所以,我们有必要唤醒“快乐的机器人”。

社会科学家可扮演的三种政治角色:哲学王、国王的幕僚、独立的研究但需以国王和公众为观众。米尔斯更多介绍第三种。而我们的大部分社会科学家所扮演的也正是第三种角色。作为第三种角色,和普通人一样置身于时代的主要决策之外并承受决策的后果。社会科学家处于阶级、地位和权力的中等位置,他需要做的是将个人困扰转换为可直接诉诸理性的社会论题,帮助个人成为自我教育的人;反抗摧毁真实公众的理论从而培养公众的自我修养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社会科学家首先要提高自我。考虑技巧和价值、注意感性。人是感性的动物,所以,如何入手至关重要。米尔斯告诉我们,“教育者应当从最能打动个体的地方入手,即使这些入手点看上去似乎过于琐屑和庸俗。”同时,需要培养日益增强的洞察力、抓住自己所认为的个人困扰同时也是大众困扰之处。作为第三种角色的社会科学家还要努力在一个非全体民主的社会中以民主的方式行事,即培养并支持发现有关个人和社会现实充分意义的公众、个体。社会科学家要逐渐认识到自己所处

社会的学术和政治角色,搞清楚自己对深深浸入社会科学传统、并是其前景重要一部分的自由和理性的价值的看法,为此,需要确定历史变迁的性质、明确具备理性和自由的人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在行动上,要处理好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避免理性和演讲向科层化发展。总之,通过社会科学家的努力,使得理性以民主方式在自由社会中与人类事务相关。

6.论治学之道

米尔斯从以下几个方面谈“治学”:

第一,做学术档案并将其应用到学术生产中。

由于原创性学术研究工作需要个人体验,因而卓越的思想家总是慎重对待自己的思想、组织自己的经验,即使最微末的体验也敝帚自珍。我们要养成把研究工作和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的习惯,善于抓住任何问题邂逅的机会。方法是建立学术档案,将个人体验和学术活动相辅相成,将进行中的和还在计划中的研究密切结合。这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一个方式。

作为新手,要尝试不停地列出论题,即使论题不够深入也没关系,总之不能固守一个单一计划。也就是要制定一个简明的学术档案,不断进行记录、修改,并且经常有针对性的回顾这些记录。这样做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保持学术目标明确。

在学术档案的各类主题下,应该包含个人观点、评论、摘录、书目和课题概要。要养成对每一本有价值的书做大量笔记的习惯,读书的过程中,力图把握作者的论证结构。

对学术档案的维护本身就是学术生产。从极其模糊到精致完美,是一个不断扩大的事实和思想的仓库。

米尔斯以自身研究经历讲述这一问题。做了大量的学术档案,学术档案中逐渐涌现出一系列相关的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中提炼出论题。此时,发挥想象力,重新审视学术档案,观察与主题相关、似乎无关的内容。结果发现,想象力常常成功地在互相分离的条目间找到出乎意料的联系,从而将它们结合在一起。接下来,重新安排学术档案。同时,把日常经历融合进来。他告诉我们,要尽力将自己置身于各种互相关联的社会、学术环境。我想在这方面我是很缺乏的。

第二,关于经验研究。

边读书边做笔记和摘要,并且在一个独立的学术档案里,写下与经验研究有关的思想。许多经验研究是初学者的一种规范训练,其目的是解决一些对事实的争议和质疑。即使一些经验研究无法展开或者会半途而废,也要坚持设计。

做经验计划要尽可能用推理。力图分离出每一个遗留的事实的质疑,对质疑的回答要能促进进一步的推理。在此过程中,多次重复4个步骤:对主题、论点或思考领域的总体认识,以及自我感觉必须思考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定义;注意定义和原理间的逻辑关系,以建立起微型的初级模型;由于遗漏必要元素、错误或含糊的术语和定义,以及对某部分及其逻辑外延的过分强调而导致的错误观点,予以删除;反复陈述遗留的对事实的质疑。

通过阅读、分析他人的理论,设计一些理想化的研究,再仔细阅读学术档案,这是勾勒具体研究的方法。

第三,如何激发社会学的想象力。

导致我们缺乏社会学想象力的一个因素:受了近20年的正规的教育(富含填鸭式的教育),习惯了接受现成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能力,对看来松散、毫无条理的东西持有排斥异己的态度。

激发社会学想象力的途径:

1、具体的层次上,重组学术档案――清理看来毫无关系的文件夹,把其中的内容混在一起,重新分类。但目前我能做的只有“将有关问题记在心上,尝试被动地去接受未尝预见到的和非计划中的联系”,因为没有学术档案。

2、对阐述不同论题的短语、句子持游戏态度。在字典、专业书籍中查找这些关键性术语的同义语,帮助对术语的理解。

3、寻找各种分类间的共同特性和区别因素。养成交叉分类的习惯。分类力求简明、系统。交叉分类是社会学想象力的语法。

4、为了获得深刻的理解,要尝试思考所关心事物的反面。

5、在交叉分类中,使用是与否的形式,来思考极端的对立面。想象力的释放,有时可以通过故意颠倒比例感而获得成功。

6、用比较的方式理解资料。

7、编辑一本书的技巧。论题是一种主题。主旨是一种思想,通常与某种显著的趋势、某种主导概念、关键区分有关。在设想一本书的结构时,有了几个主旨后,需对其进行分类,用清晰、简明的语言作说明。然后,系统地将全部论题进行交叉分类。

此外,米尔斯在第五部分谈如何克服学术腔势的时候,所讲解的“关于写作和思考间相互作用”,对我有指导性。他说,首先向自己展示自己的思考,当觉得有条理的时候再介绍给别人。而此时,常会发现其实条理性不强。

四年级阅读与写作测试题

三年级阅读与写作测试题 姓名─────一:基础知识 1. 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其(qíqī)实过分(fèn fēn)漆(qīxī)黑 外壳(kéqiào )仍( réng rén)然霎(shàsǎ)时2.我还能写出几个“看”的同义词───、───、───、(3分) 3.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括号(4分) 迅速不动声色羞愧旁若无人 ()地朝门岗走去()地拔出钥匙()地回答()地低下了头4.按要求改写句子(4分) 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 ①改成“把”字句————————— ②改成“被”字句————————— 二:知识积累 1. 默写自己积累的一首古诗(5分)

2. 写出下面成语的主角(6分) 四面楚歌()煮豆燃萁()背水一战()指鹿为马()纸上谈兵()入木三分()3. 写出五个描写卫生打扫的词语(5分) ───、───、───、───、───、 4. 我能写出自己积累的好片段6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就会想到山区人民的生活一定比蜜甜。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

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pì)美。 银梨,你不但把美的花和美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6分) ()的细雨()的露珠()的绿叶()的梨花()的阳光()的海洋2、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来,再找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来。千万别丢题呦!(4分) 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3分) 5、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上。(2分) 6、作者为什么爱家乡的银梨?请把原因写在下面。(6分) 四:习作 大家参加过很多的活动,今天让我们大显身手,把精彩的活动写下来吧,要求把活动的过程写具体,字数在300字左右。并写出作文提纲。(提纲10分;习作30分)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精选.)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李登昕20172212010 读这本书之前上网查看这本书的书评以及读后感,大部分人都已苦涩,难懂为开头,的确,《社会学的想象力》并不像市面了流行的一些小说简单易懂,甚至可以达到一目十行的效果。初次翻开这本书不得不承认,书中部分内容有点难以理解,但是细细精读还是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意境,以及作者对社会的那种批判。作者批判宏大理论,批判以方法论为主导的研究,批判科层制的学术体系令研究者异化。他倡导将个人困扰推及公众议题,要求超越琐碎的小情境,扩展历史视野。同时作者也告诉我们,个体与历史、社会,从来都是密切关联在一起的,我们应该将它们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个体的体验与学术的思考,应该达成一种融合与互动,而不是割裂,这才是值得过的学术生活。 通过阅读本书使我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一种自由转换视角的能力,由此认识整个社会。但他强调的其实是一个高度建设性的问题,即人如何参与社会历史进程?更本质地,人如何成为历史的主体?这是社会研究的一条基准线,尽管不需要时时显露,但却是人文想象力的起点,也不仅是社会研究,就像自我科层化不只在学院。本书关于理性和自由那章,尤其是没有理性的合理化,以及吉特林写的后记都值得重读。回到当下,我们这个时代也许正在挣脱“研究”甚至是“想象力”的把握,以前所未有的流动性,不仅是“人的迁徙”,

还有观念与认知范式。 米尔斯批判了以帕森斯为代表的宏大理论,以拉扎斯菲尔德为代表的抽象经验主义,批判了唯方法论的研究,批判了社会学发展的科层化趋势以及各种各样的实用主义。米尔斯强调要重视社会结构和历史,以及珍视的价值所面临的威胁,关注个人困扰和公共议题。方法以实际为准,最大限度的发挥社会学的想象力。 本书开头部分作者提出,大多数人之所以对于生活中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困扰感到焦虑茫然,是因为他们没有把个人生活进程与社会的历史背景及其结构性变迁联系起来。在现代化工业社会,人们分外注重自我意识,然而大众创造历史的进程却远远超出一般个体依据价值判断调试自身的能力。如果一味在新旧思维方式的断层中进退不前,那么整个社会有可能陷入道德危机。作者认为人们需要一种心智来挽救现状,即: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看清社会现象间的联系乃至全貌。他将这种心智命名为:社会学的想象力。 拥有社会学想象力的学者通常定位于三类问题:社会结构、社会历史、人与人性。他们具备从一个视角转换到另一个视角的能力,根据特征归纳类型、探索意义,并在此过程中建立起对整个社会及其组成部分的充分认识。如果个人的困扰无法在其所能获得的机遇范围内找到解决办法,即这方面的社会机遇结构解体,那么个人问题就要上升为一个公众论题,我们就有必要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超越个人环境变化从而理解这些变化。 社会力量巨大但本身不受约束,个人在劳动生产中的异化,笼

我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二)

社会学的想象力<二> 臧新宇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1029069) 摘要:当今的世界,面临着人与自然的分离,人与人交往的格子化,物质与精神的分离的几大危机。这些分崩,犹如八边塔的典故一样,限制着人类的向上流动。而人类社会也面临着被结构的危险。破而后立,这也可能预示,更高层次的整合,人类社会整体性的升华。 关键词:分合、自然、物质、信息、能量、危机、展望 引言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现在主流认识世界里。“分”似乎成了世界文明发展的标志。根据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部落从其他部落中分离出来,有力推动了商品交换的发展。2、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生产力的发展,金属工具的采用,以交换为目的商品生产开始出现,范围进一步扩大,加速了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瓦解。3、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原始社会瓦解、奴隶制社会形成时出现的一个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阶级,又一次推动了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在甚嚣尘上的消费主义中,多元不重复。已经成了市场繁荣、乃至生活幸福的共时性标志。个性之中,蕴含着共性,物极必反。现在社会的诸多死结,越发预示着打通的必要性。 当今社会的几大危机 一、人的离家出走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也自然的一部分。社会是人活动的产物,是人生活的特有环境。普遍的价值观认为,人是在社会中生存而非在自然中生存,所以自然在很多人的概念中大概就是动物世界。 然而从矛盾论的观点来看,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矛盾,是次要矛盾。而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矛盾是次要矛盾。自然对于人的影响,无处不在。正如斯宾撒所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在自然的因果关系中。 尤其是近年来无数事实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这一点。 北京的雾霾,黄河上的死猪,福岛的核危机,H7N9病毒的蔓延。而在更深层次上,体现在生老病死对于人的制约,是天之道中的有余和不足.所以社会保障所面临的至少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两个层面的问题。而且,我认为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更加根本的矛盾。物有本末,时有时终,之所先后而尽道焉。人的行为,往往是与自己对于事务价值的判断相一致的。环境问题的频发,也提醒着,越发孤立且异化的人们并没有把自然放在足够的高度。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类社会与天,与自然是统一的。比如王字,是三横

阅读和写作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阅读和写作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时间: 120 分钟总分: 100 分 适用班级: 13幼师3,4,5,6 班级:_____ _____ 姓名:____ ______ 学号:_______ 成绩:________ __ 一、选择题(每空4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与前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鲜xiān:鲜红新鲜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B.强qiáng:坚强牵强强词夺理博闻强记 C.供gōng:供给供应提供供不应求 D.当dàng:当家当代门当户对安步当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拿来主义像征主义勃然大怒周游列国 B.名声大燥佳节大典故弄玄虚光热无穷 C.吐故纳新弃其糟粕勇往直前大宴宾客 D.闭关锁国发扬国光官冕堂皇纷至沓来 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必须修辞的一句是() A.人民教师,辛勤的园丁。 B.若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C.华夏大地霞光万道,东方睡狮已经觉醒。 D每当看到这枚军功章,我就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 二、仿写句子。(每小题3分,共12分) 1.例句: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仿句: 2.例句: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仿句: 3.例句:生活就是一块五彩斑斓的调色板。 仿句: 三、将下列语句改为反问句。(每小题分,共5分) ①思乡不需要奖赏,也用不着和别人竞赛。 ②那些故事,那些歌,那些人名地名,应该与我们的灵魂同在,与我们的人格同在。 四、翻译以下文言文。(每题3分,共6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项伯杀人,臣活之。 三、解释下面的多义词(每空1分,共15分) 1.军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受命于败军之际。()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失其所与,不知。() 3.朝朝服衣冠。()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于是人朝见威王。() 4.语王语暴以好乐。() 语重心长。() 夜久语声绝,如闻凄幽咽。() 5.因因地制宜()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于饮() 陈陈相因()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0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1.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中“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弥留之际 B.欲盖弥彰 C.弥天大谎 D.弥补过失 2.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2分) A.翠绿欲滴 B.轻盈飘逸 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 3.这一段描写荷塘,精彩的一笔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微风过处”的景色。下面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 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C.因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在读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象力》是注意到这个观点:一些看起来是个体的事情,当把他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中去的时候,却成为社会学的现象。书中他举了一个很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喝咖啡的问题,人们喝咖啡,什么时候喝,喝多少,跟谁喝,喝咖啡的目的,咖啡的生产和销售等等,种种社会存在都会因为时间、地点、人物、身份、阶级的变化而不同。 米尔斯又说,社会学是社会生活复杂化,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尖锐化的产物。他指出,在古代社会生活条件下,不可能产生也不需要社会学。我个人的观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活动都会因为知识的积累而发展,或者说是复杂化,因为我个人认为,人类本质上的追求还是没有变化。人们在生活变得复杂的同时,自然也会觉察到不同的复杂体之间,或是一个复杂体自身所产生的矛盾。并且又由于人们的智慧在日益的增进,所以就会有人探索和解读这些社会问题,试图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解决这些问题。而社会学研究正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门科学。就如书中所说孔德创立社会学说根本目的不是填补学科空白,是适应当时社会需要,探寻认识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才是其根本目的。因为当时,社会已经发展到需要一门科学解释并解决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的阶段。 所以说社会学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同时,因为社会的发展,社会学学科也会继续发展。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就是,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不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失,它当然是会不断的复杂化,矛盾会不断地增加。就像书中说的那样,一百多年来,社会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创时期、形成时期、发展时期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各国的努力下,社会学的“本土化”工作发展迅速,社会学这一学科已在世界各国扎根、成长。 也许马克思曾经提出人类社会发展到最后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但这毕竟离我们的社会太遥远。就我目前所能看到的是,人们的思想逐渐多样化,人们之间的沟通也逐渐多样化和复杂化。就像先前所说的,不同的复杂个体之间可能会产生碰撞,需要调节,复杂的个体内部同样也会产生矛盾,需要寻求调节。单从这个方面看来,社会学的研究就需要继续进行下去,还要求发展。 当然,在人们的理性思维控制下,社会的发展应该不会最终是不至于因为矛

阅读写作试题

语文快乐阅读写作(一) (一)“小馋猫”同桌 ①我的同桌是一个小馋猫,每天中午吃钣时,他总是不停地向别人要点心。如果装菜的锅子里还有多余,他就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菜锅跑去。有时为了得到一只鸡腿或一根火腿肠,他甚至愿意为你翻一星期椅子。 ②这不,今天中午,他“馋病”又犯了。午餐的荤(hūn)菜是肉丸子。这可是他这只小馋猫最爱品尝的食物了。瞧,刚轮到他盛饭,他便开始四处搜索起来。不一会儿,他的目光便落在了排在前面的唐天宇和徐文莉身上。只听见他说:“喂,你们不是不吃肉丸子吗?那就别浪费了,给我吃,好不好?”没人回答,他问了一遍又一遍。终于,徐文莉有一点不耐烦了,她说:“哼,没门,我们就是不给你,馋死你!”于是他俩故意没有要肉丸子。这下他好像一个漏了气的气球,垂头丧气地从讲台前走了下来。 菜已分完了,老师说锅里还有一颗肉丸子。一听到这话,他就跳起来,两只脚早已跨在了过道上,身体前俯,两手托盘子,眼睛盯着上面的锅子,嘴里低声叫着:“五、四、三……”等着分菜的同学下来。就在他数完二时,老师端起了装有肉丸子的锅子,向我们这边走来。顿时,他停止了倒数,直叫:“给我,给我……”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老师只是朝他微微一笑,便走到叶梦强的桌子边说:“今天,叶梦强表现特别好,这颗肉丸子就奖给他了,省得一些小馋猫又来抢。”看来老师早已看出了他的心思,他也只有眼

红的份了。过了一会儿,老师出去了,他还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了上去。我和徐文莉都不明白,上边已经没有菜了,他还上去干啥?只见他托着盘子跑到上面,先不紧不慢地加了点饭,又端起盛肉丸子的锅子,往碗里倒。啊,原来锅里还有美味无比的肉汁呢!看着把肉汁拌饭吃得津津有味的他,我不禁笑出了声。 一、多音字组词。 禁朝盛 二、照样子写词语。 不.紧不.慢 津津 ..有味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老师端起了装有肉丸子的锅子。 把字句: 被字句: 2、我的同桌是一个小馋猫。(缩句) 3、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上面的锅子。(缩句) 4、他津津有味地吃着美味的点心。(缩句) 四、请在第三自然段中圈出描写同桌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用得好吗?为 什么? 五、我的同桌是一个()的人,为了突出他的这个特点,作者写了那 几件事?其中哪些事例作者安排了详写?哪些事例安排了略写?

13《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的想象力》 一、作者简介 C·赖特·米尔斯(1916~1962),美国社会学家,文化批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生前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米尔斯在知识社会学和美国社会阶层研究这两个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代表作有《白领:美国中产阶级》(1953)、《权力精英》(1956)和《社会学的想像力》(1959)等。50年代初他以《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举成名,而《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他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二、全书概述 《社会学的想象力》全书共分为十章,在第一章米尔斯简述了本书的核心观 点:什么是社会学的想象力,以及社会学家应该如何想象。在第二到六章,米尔斯考察了社会科学久而成习的一些偏向,展开了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批判,主要涉 及宏大理论、抽象经验主义与科层制。在评述了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后,在第七到十章,米尔斯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社会学发展的展望,认为社会科学研究应该注 重人的多样性、对历史的运用、理性与自由,以及应该保持独立自主的政治角色。 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社会学的中心从欧洲移向了美国,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独树一帜。在米尔斯所处的时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美国社会科学得到了极大繁荣,同时许多社会学家跻身政府名门。米尔斯表示,写作此书的目的是“要界定社会科学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使命所具有的意义。具体确定有哪些努力在背后推动着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发展,点明这种想象力对于文化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的连带意涵,或许还要就社会学的想象力的必备条件给出一些 建议。通过这些方面来揭示今日社会科学的性质与用途,并点到即止地谈谈它们 在美国当前的境况。” 总的来说,米尔斯认为,任何社会研究都应该探讨人生、历史以及两者在社会中的相互关联,他反对将社会科学当作一套科层技术,靠方法论上的矫揉造作来禁止社会探究,以晦涩玄虚的概念来充塞这类研究,或者只操心脱离具有公共相关性的议题的枝节问题,把研究搞得琐碎不堪。他认为,“可以被称为经典社夏 日之阳新闻传播广 告 考研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阐述的问题深刻,对现代社会的变化和人的生存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他认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不安和冷漠的时代”。在20世纪30年代期间,“有关价值和威胁等问题还提不到日程上来,更不必说什么明显的社会科学问题了”,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情况就不同了:“价值既不是普遍公认的价值,又不是普遍被感到受威胁的。许多个人的不安状态无以明确表达,许多公众的不适状态不再成为社会问题。……不安状态和冷漠状态正是我们时代的根本特征。” 当今“人的首要危险”就在于当代社会本身难以驾驭的力量,同时伴随的是造成异化的生产方式,政治统治的控制技巧,国家之间的无政府状态——一句话,人的“本性”以及人的生活条件和目的所发生的普遍性的转变。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米尔斯没有沿着传统社会学思维方式,而是一反常规,独辟蹊径地提出社会学研究者应该具备一种心智的品质——社会学的想象力。在当时,这一全新的思想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对突破社会学理论平面化状况做出了重要贡献。米尔斯指出了社会学研究中的三种倾向:一是倾向于历史理论,将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混淆;二是倾向关于“人与社会的本质”的系统性理论;第三个倾向是对当代社会问题和问题的经验研究。 最值得借鉴的地方,在于他的思考方式。如: 他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研究,其过程必须是从事件和历史以及这两者在社会中相互交错等问题出发,而最后又回到这些问题中去。 1、一个特定社会的整体结构是什么?其中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它们又如何相互关联?该社会的结构和其他社会的类型有何不同?该社会结构中的每个特性对于社会结构的延续和变化起着怎样的作用? 2、该社会在人类历史中处于何等地位?它发生变化的机理是什么?在人类整体的发展中占有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我们所考察的每个特征都联系于一定的历史时期,这种特征是如何影响历史,又如何被历史所影响的?而该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和其他时期有何不同?创造历史的根本方式有哪些? 3、该社会和该历史时期中哪类人占了上风?哪类人将占上风?他们是以什么方式挑选和组成的,是如何得以解决或受到压迫的,又怎样变得敏锐或变得迟钝的?观察该社会、该历史时期人们的行为和性格可以揭示出哪种类型的“人性”?所考察的社会中每一个特征有怎样的“人性”涵义? 其中的思考层次性多么清晰,逻辑明确,值得借鉴。 “人只有把自己放进他所处的历史时期里看待,才能理解他本人的经历,才能评价他自己的命运;人只有了解所有和他有关的人的机会,才能认识他自己的机会——这种观点是社会学想象力的首要成果。” 以我的理解,米尔斯认为个人必须了解历史,从而理解社会和处于社会之中的自我,并通过这种了解来决定什么才是个人的价值观。有了这种理解,个人才能真正地参与到社会中,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生活。通过这种参与,他就可以解决“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论题”,从而解决“坏境中的个人困惑”。按照米尔斯的理论,每一个个体都是都必然要去参与,社会也需要

(完整)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与写作练习题

小学语文四年级阅读与写作练习题 一、基础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①近义词: 奇异()关注()预料()豪放() 喧闹()允许()训斥()凝视() 宏大()鸟瞰()健壮()模拟() ②反义词: 坚固()伟大()陡峭()凝固() 慎重()粗糙()柔弱()干燥() 舒适()悦耳()熄灭()持续()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陆续继续连续 (1)我们()跳上一只船。 (2)他()三天不下火线,战斗在前沿阵地上。 (3)上课了,我们()做语文作业。 发现发明 (4)瓦特观察水烧开后的壶盖,()了蒸汽机。 (5)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了地球吸引力。 改变改观 (6)防护林长起来了,沙漠的面积大大()。 (7)科学技术的成就正在不断地()着人们的生活。 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1)()的夜晚____________()的面容()的眼神()的花园____________()的脸颊()的泉水(2)()地流着()地尖叫()地拍打 ()地问____________ ()地说____________ ()地望着4、照样子写词语。

(1)模模糊糊(AABB式)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糊里糊涂(ABAC式)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帘帘飞瀑(AABC式)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4)流水潺潺(ABCC式)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5、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使句子意思完整。 若()若()绿树()()从容()() ()()辉煌()()扬扬()根()底 草()花()枝()花()腾()驾() ____________() 二、阅读 太阳路 贾平凹 小的时候,我们最猜不透的是太阳。那么一个圆盘,红光光的,偏悬在空中,是什么绳儿系着的呢?它出来,天就亮了,它回去,天就黑了;庄稼不能离了它,树木不能离了它,甚至花花草草的也离不得它。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啊!我们便想有一天突然能到太阳上去,那里一定什么都是红的,光亮的,那该多好,但是我们不能;想得痴了,就去缠着奶奶讲太阳的故事。 ①“奶奶,太阳是住在什么地方呀?” “是住在金山上的吧。” ②“去太阳上有路吗?” “当然有的。”来源: ③“啊,那怎么个走呀?” 奶奶笑着,想了想,拉我们走到门前的那块园地上,说: “咱们一块来种园吧,你们每人种下你们喜爱的种子,以后什么就会知道了。” 奶奶教了一辈子学,到处都有她的学生,后来退休了就在家耕作这块园地,她的话我们是最信的。到了园地,我们松了松土,施了施肥,妹妹种了一溜眉豆,弟弟种了几行葵籽。我将十几枚仙桃核儿埋在篱笆边上,希望长出一片小桃林来。从此,我们天天往园地里跑,心急得像贪嘴的猫儿。10天之后,果然就全发芽了,先是拳拳的一个嫩黄尖儿,接着就分开两个小瓣,肉肉的,像张开的一个小嘴儿。我们高兴地大呼小叫。奶奶就让我们5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插根标记棍儿。有趣极了,那苗儿长得生快,标记棍儿竟一连插了几根,一

社会学的想象力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Chapter One: The Promise C. Wright Mills (1959) Nowadays people often feel that their private lives are a series of traps. They sense that within their everyday worlds, they cannot overcome their troubles, and in this feeling, they are often quite correct. What ordinary people are directly aware of and what they try to do are bounded by the private orbits in which they live; their visions and their powers are limited to the close-up scenes of job, family, neighborhood; in other milieux, they move vicariously and remain spectators. And the more aware they become, however vaguely, of ambitions and of threats which transcend their immediate locales, the more trapped they seem to feel. Underlying this sense of being trapped are seemingly impersonal changes in the very structure of continent-wide societies. The facts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are also facts about the success and the failure of individual men and women. When a society is industrialized, a peasant becomes a worker; a feudal lord is liquidated or becomes a businessman. When classes rise or fall, a person is employed or unemployed; when the rate of investment goes up or down, a person takes new heart or goes broke. When wars happen, an insurance salesperson becomes a rocket launcher; a store clerk, a radar operator; a wife or husband lives alone; a child grows up without a parent. Neither the life of an individual nor the history of a society can be understood without understanding both. Yet people do not usually define the troubles they endure in terms of historical change and institutional contradiction. The well-being they enjoy, they do not usually impute to the big ups and downs of the societies in which they live. Seldom aware of the intricat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atterns of their own lives and the course of world history, ordinary people do not usually know what this connection means for the kinds of people they are becoming and for the kinds of history-making in which they might take part. They do not possess the quality of mind essential to grasp the interplay of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of biography and history, of self and world. They cannot cope with their personal troubles in such ways as to control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s that usually lie behind them. Surely it is no wonder. In what period have so many people been so totally exposed at so fast a pace to such earthquakes of change? That Americans have not known such catastrophic changes as have the men and women of other societies is due to historical facts that are now quickly becoming 'merely history.' The history that now affects every individual is world history. Within this scene and this period, in the course of a single generation, one sixth of humankind is transformed from all that is feudal and backward into all that is modern, advanced, and fearful. Political colonies are freed; new and less visible forms of imperialism installed. Revolutions occur; people feel the intimate grip of new kinds of authority. Totalitarian societies rise, and are smashed to bits - or succeed fabulously. After two centuries of ascendancy, capitalism is shown up as only one way to make society into an industrial apparatus. After two centuries of hope, even formal democracy is restricted to a quite small portion of mankind. Everywhere in the underdeveloped world, ancient ways of life are broken up and vague expectations become urgent demands. Everywhere in the overdeveloped world, the means of authority and of violence become total in scope and bureaucratic in form. Humanity itself now lies before us, the super-nation at either pole concentrating its most coordinated and massive efforts upon the preparation

幼儿师范《阅读与写作》第二册语文试题

11级语文试题 一、综合题(36分) 1、给加线字注音(8分) 先妣笨坯嗫嚅庐冢胚胎悭吝凫水 怜悯窈然熨帖洞穴荷花淀窸窣皈依 2、成语填空:(3分) 郇厨既()万姓胪()无()放矢莫()其妙 屈尊下()衣()还乡 3、判断正误,对的打钩错的打叉。(15分) ①、《读<伊索寓言>》的作者借《伊索寓言》里的故事联类引申,洞烛世事,发人深省。 ②、《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毛泽东引用了“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等俗语。 ③、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中国人从来都争取到了做人的权利。 ④、《废墟的召唤》的作者是文化学者,散文家余秋雨。 ⑤、随笔《谈吃》和《请客》是对中国传统社会风气和习俗有感而发,一篇观点比较隐蔽,一篇观点比较直露,但都见解深刻,引人警醒。 ⑥、《我与地坛》中史铁生写到,他在地坛想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⑦、《石钟山记》和《游褒禅山记》都是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散文。 ⑧、韩愈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⑨、韩愈《师说》中讲到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史记》。 ⑩、《项脊轩志》的作者是明代人张溥。 ○11、“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这句话出自《五人墓碑记》。 ○12、达尔文在《人类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学说,并用生物学的事实批判了上帝创造人的的说法。 ○13、“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选自《项脊轩志》。这段话在文中起过渡的作用。

○14、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是苏轼游褒禅山后发的感慨。 ○15、文艺语体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是:语汇丰富,大量使用描绘性的语句,广泛使用各种句式,强调语言的形象性和艺术性。 4、指出下列文言句子属于古代汉语什么句式(4分) 师之所存,道之所存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拘于时 5、名句积累(2分) 看菜吃饭,___________ 。下笔千言,_____________ 。时日何竭, _____________。 到什么山 ___________ 。 6、请以“幸福”一词为中心,写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4分) 二、默写《废墟》第三部分中的第四段。(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6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8分) (一)(9分)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

工程社会学的想象力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视角--《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才智 /310 工程社会学的想象力: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视角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后感 季媛媛 应天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用“批判”和“构建”二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来启发我们如何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借助这样一种想象力,本文认为工程社会学要用多样性、历史的和理性的眼光来进行研究。在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视角下,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关系方面来看待工程社会学,分析工程的存在和工程的社会行动。为深刻理解“工程本身”的意义提供了工程的现象学社会学的想象力,也为研究当下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更加有意义的视角。 关键词:想象力;现象学;工程;工程社会学 社会学从建立之初到现在己经走过了一二百年的历史,在这个短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不断的增多和壮大。如城乡社会学、环境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等等。随着科学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社会学和技术社会学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分支也获得了社会学界的重要关注。同理,在现代社会,工程项目特别是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对人类社会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工程本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理应获得社会学研究的重视。对工程社会学进行探索和研究,应该是中国社会学研究者的责任。但奇怪的是,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主流社会学界,对工程社会学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工程社会学想要成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工程社会学为什么就不能成为主流社会学的理论呢?通过阅读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能否把这种想象力运用到工程社会学的研究当中去呢? 一、 对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的理解在《社会学的想象力》这本书中,米尔斯分别用“批判”和“构建”二种截然相反地态度来启发我们如何运用这种社会学的想象力。“批判”即是他批判目前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良风气;“构建”即是他针对前面批判的不良研究风气,提出了构建良好的社会学研究风气。 (一)对社会学不良风气的批判 1.宏大理论 他批评宏大理论的以下几个方面:(1)不可理解性;(2)思考层次太一般化,无法从高层的一般性回到特定的历史、结构性情境,因而,由于其没有接触真实的历史而缺乏现实性,宏大理论往往只是流于枯燥乏味的概念游戏。进而,作者得出不存在能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的统一性的“宏大理论”和普遍性的体系的结论。 2.抽象经验主义 他批评这种方法因为容易掌握而受到青睐。可从本质上讲,这只是对已知数据的简单分类,人们没法用它阐述社会科学问题。他在选举和对二战的研究两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抽象经验主义不可能对大的框架性问题作出完整的解释。 3.形形色色的实用性 米尔斯在本书中批判了两种实用主义:(1)第一种是自由主义实用性。米尔斯对自由主义实用性的评价:“空洞,没什么具体内容,而经常是一种政治宣传,鼓动人们服从那些与小城镇中产阶级达到理想适应的规范和特性;”(2)第二种是新实用主义。新实用主义不关心在社会低层挣扎的人们,而和社会上层相联系。社会学研究者地位变了(从学院到科层组织);面对的公众变了(从发起运动的改革家到决策层);研究的问题变了(从他们自 己选择的问题到新主顾们的问题)。总之就是:“学术叛逆性削弱、行政实用性增加。 (二)社会学良好风气的构建 1.需要考虑多样性 米尔斯要求我们对历史上曾经出现、目前仍然存在的社会结构有充分的比较性的理解。在选择小规模的环境作为研究范围时,要注意其所处的大的社会结构,特别时社会结构中最有包容性的研究单位――民族国家。比如,我们对一个乡镇级侨乡进行研究时,必须将迁出国和迁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及相关政策介绍清楚,才能全面、清晰地了解侨乡。此外,还要加强政治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之间的融合。米尔斯特别举了个移民研究的例子,对移民进行研究就涉及人口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唯有从各个角度考察,才能较为全面地认识移民问题的本质。 2.需要考虑历史的运用 米尔斯在书中提出,“社会科学家关注历史的顶点是他逐渐把握了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思想。”从这里他告诉我们,研究历史的目的是把握当代的时代主题,同时关注人性的本质。 3.需要真正的理性和自由 米尔斯指出,科学技术的进步本应带来自由和理性的发展,神话、欺诈、迷信的减少,可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原因在于:教育普及带来的技术白痴和民族主义者的狭隘心理;向大众传输历史文化导致人们的创新能力被压制;领导者特权阻碍普通人把握整体中等。而由于人们没有认清自由和理性问题的实质,才会出现“快乐的机器人”。这种异化的人是自由的反面,而我们需要运用理性和自由来构建历史的人。所以,我们有必要唤醒“快乐的机器人”。 4.需要考虑政治 社会科学家处于阶级、地位和权力的中等位置,他需要做的是将个人困扰转换为可直接诉诸理性的社会论题,帮助个人成为自我教育的人;反抗摧毁真实公众的理论从而培养公众的自我修养能力。社会科学家还要努力在一个非全体民主的社会中以民主的方式行事,即培养并支持发现有关个人和社会现实充分意义的公众、个体。要处理好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避免理性和演讲向科层化发展。总之,通过社会科学家的努力,使得理性以民主方式在自由社会中与人类事务相关。 二、工程社会学所必须运用的想象力 米尔斯在《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指出,社会学的良好风气的形成,需要研究者考虑到多样性、历史、理性和自由、政治等等因素。工程社会学的研究,笔者认为更加需要上述社会学的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社会学家的理想形象 ----《社会学的想象力》读书笔记 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的想像力》其主旨,并非探讨社会学的想像力是什么,而是追寻一种路径,指明每个社会学家,乃至每个社会科学的学者,为什么应当选择掌握社会学的想象力;假社会学的想象力,他们的使命又是什么。米尔斯批判了一个当今知识分子阶级的社会定位,塑造了他理想中的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 为此,米尔斯在书中摆出了战斗的姿态,在全书的第二至第六章中,他严厉地批判了社会科学中的几种流行趋势。而在第七至第十章中,米尔斯从否定性批判走向了对知识分子本位的寻找,我不得不说,这一次他站到了社会现实的对立面上,他渴望召唤社会知识分子来教化科层制顶峰的领袖和弱智化了的普通大众——一个使徒般的理想。 社会学的想像力是米尔斯战斗的武器,他将其定义为一种视角的转换,即将“环境中的个人困扰”转化为“社会结构中的公共论题”,他认为只有这才能使人认清自身价值,从焦虑与淡漠的陷阱中挣脱出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看待这个价值缺失的时代。同时,社会学的想像力帮助社会学家回归经典的社会分析:关注历史中的社会结构,主旨与紧迫的公共论题和持续的人类困扰直接关联。 而社会学的领域中,显然有一些与传统目标背道而驰的趋势,这种倒退不仅使社会学研究变得无益,在米尔斯眼中,知识分子也将因此被这个无知的世界所消化。

第一种趋势是宏大理论流派,米尔斯对宏大理论的代表人物帕森斯的《社会系统》作了精细的分析,从而刺穿了宏大理论的面具,宏大理论用枯燥乏味的概念游戏替代了轻松自由的想象力,企图迷惑读者,从而构造一个不切实际的概念王国。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就完全不能解决关于冲突的问题,因而被米尔斯尖刻地称为“百分之五十只是晦涩的用词;百分之四十是众所周知的教科书社会学”,另外百分之十,鉴于它的含糊不清,很可能被借作意识形态上的工具。 而方法论的登峰造极,则造就了另一不良的趋势,即对“抽象经验主义”的盲目崇拜。他指出,通过对各类研究的简单的加总,绝不可能达成对社会的完整认识,而只是一种奇怪的砌砖成墙的努力。他鄙夷抽象经验主义对系统的研究历史和比较方法的拒绝,也怀疑数据取得的过程中信息的缺失和数据的人为修饰。虽然也有人辩解称这种方法论的抑制将助长整个社会科学领域中专业化的进程,但米尔斯似乎对称为“科学家”不屑一顾,他认为这使他的群体降格为助产婆式的专家。 抽象经验主义对时间、机构和金钱的特殊需求也极有可能使社会科学的研究堕落为一种行政职能,发展出一整套恐怖的科层制体系,并为整个社会的科层化服务。社会科学的学者事实上被称作“学术行政官”,他们组成互相攻讦的派系,排斥独立学者,服务于社会的非民主领域,培养出自身的“合理性功能”并试图创造更广泛的“功能合理性”,他们是十足的权威的工具。而有这样一群社会科学的学者正在变成为某一特定群体服务的实用性角色。学者对“改变世界”的渴望,或是自身理想和价值的缺失,使他们积极投靠社会上层,追逐实用性而非其它。他们研究他们的新主顾们的问题,试图通过“学术”的方式为急需证明其权力正当性的决策层生产“权威”。米尔斯用悲哀但愤怒的语调评价说:“若是说有人正在出卖自己,那就有些天真了,而且也不甚妥当;因为,这种苛刻的词汇只有在确实有东西出卖时,才是妥当的。” 现今时代的社会科学,不再关注人类的多样性,放弃了比较研究,过分强调专业化从而不愿整合社会科学的各个部分作系统化的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抛弃历史,切割历史,狭隘地看待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