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困扰中东的水资源之争

困扰中东的水资源之争

中东问题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考虑:

从内在看,那里是世界上民族混居的地区之一,狭隘的民族主义、生存空间的争夺、生存环境的恶劣、宗教信仰的差异等,都是中东混乱的内因。

从外部看,那里是连接三个大洲的交通要道,战略要地苏伊士运河的所在地,因此,从十九世纪开始,西方殖民国家就在这里进行了长时间的争夺。1947年,英国抛出了号召犹太人回老家的一项政策,但在当时,英国政府对中东地区,即现在的以色列根本没有宗主权。

二战结束后,大量犹太人的涌入,给在当地生活了几百年的阿拉伯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冷战开始后,大国利用当地的民族矛盾大做文章,先后六次中东战争,最终使中东到现在依旧没有宁日。

中东地区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而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它包括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等18个国家和地区,面积740万平方公里,它衔接亚、非、欧三大洲,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巴勒斯坦则位于中东的中心地带,西濒地中海,南邻西奈半岛,扼亚、非、欧三洲要冲,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长期以来,巴勒斯坦一直强邻和大国争夺的主要目标,在历史上也出现过部族的迁徙和后来者征服先来者。

水是中东地区最稀缺的资源。它既是和平的保障,亦可能是引发战争的导火索。
在50余年阿拉伯民族同以色列的对抗中,由水资源引发的冲突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此,水在目前阿以和平进程的发展中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水资源是中东和平进程中最敏感的政治问题之一。但从长远看,不考虑相关的自然、技术等因素,这一重大的政治问题也无法得到全面、公正的解决。
约旦河流域是中东地区重要的水资源。约旦河的北部源头有三:一为发源于黎巴嫩境内的哈斯巴尼河,正常年份每年向约旦河供水约1.17亿~1.4亿立方米;二是源头位于叙、黎、以边境的达恩泉,正常年份每年供水约2.45亿~2.6亿立方米;三是巴尼亚斯河,源头在叙利亚境内,正常年份每年供水约1.22亿立方米。这三条支流汇合构成了上约旦河,正常年份每年的总水量约为5.5亿~6亿立方米。此外,地下水是许多中东国家生活、生产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以色列,全年用水量的25%取自地下水。在约旦,这个比例在55%以上。而在约旦河西岸地区和加沙地带,目前地下水占全年用水量的比例几乎达到了100%。比起西岸地区,加沙地带的水资源状况更为险峻。那里基本上没有地表河流或涸河,地下水资源也有限。由于多年过量开采,目前已出现海水渗透

的情况。不依靠部分境外输水,当地居民的最基本用水难以得到保障。据专家测算,约旦河流域地区目前每年平均可得到的淡水为27亿立方米(包括径流水与可重蓄地下水)。然而,由于气候变化,降雨减少,气温升高等因素,干旱的年份越来越普遍,结果造成水总量的大幅降低。目前,约旦河流域85%的淡水仍用于农业,但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在有关国家国民经济和就业中所占的比重已大大降低。在约旦,农业吸纳了全国劳动力的10%,使用了全部可得淡水的75%,但产出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以色列只有3%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但却使用了可得淡水的79%,而农业产出又只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以色列是世界上将高科技大量应用于农业的国家,但农业产出也变得越来越不经济。生产谷物已变成亏本的行当,生产新鲜蔬菜和水果在国内市场上已不盈利。目前,以色列国内蔬菜市场有8%的份额是来自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的产品,按目前的增长速度估计,在未来10~15年中将全部为邻国的产品所占领。据统计,目前约旦的人均年用水量为173立方米,西岸和加沙地区的巴勒斯坦人为85立方米,以色列则高达447立方米。但按人口平均下来,三方的人均年用水量却只有215立方米,情况显然不容乐观。因为无论在以色列还是在它的邻国,人口增长速度都大大高于世界的平均速度(在以色列主要是由于移民的增加,而在它的阿拉伯邻国,则主要是人口的出生率)。因此,有人认为,如果再考虑到巴以和平实现后巴勒斯坦难民回归的因素,10~15年后,约旦河流域可能已无淡水供农业所用。据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呼吁,应当采取新的、更经济、更理性的方法来讨论、谈判和解决阿以和平进程中的水资源问题,从而制定出普遍适用的规范的和可强制实施的国际法和国际制度。一些舆论认为,任何可行的解决办法都应建立在保证全约旦河流域地区人均年生活用水不低于100立方米这一基础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即使目前陷于僵局的巴以和平进程能够重新启动并取得公正、合理的最终成果,有关水资源的谈判还将要继续进行下去,直至达成有利于整个地区长期稳定发展的协议。以色列同其邻国对水的争夺属于稀缺资源的“分配”问题,这种对稀缺资源的争夺在中东其他地区也同样存在。由此而言,阿以对水资源的争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族争端,因此不可能通过“同化”、“混合”等民族学的手段和平地加以解决,而只能通过克制相互体谅,最终以科技开发、制度创新等耗时较长的手段达到和平的彼岸。1991年底开启的马德里和平进程开始以后,中东有关

方面在和平解决水资源争端方面取得了某些前所未有的突破。这一点令人鼓舞,但若看到遗留问题的复杂性,又不免使人对中东和平前景生出不确定感。这是因为,虽然水在阿以之间是政治问题,但毕竟是与民族争端相互纠缠,因此增加了和平解决问题的困难。在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文化适应”或许是不可缺的先决条件之一。由此而言,民族学研究的成果可以在和平、公正、合理地解决中东问题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东矛盾的新焦点──水资源危机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中东地区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热点地区。多年来,中东各国围绕着石油、资源、国土、边界以至民族、宗教等问题争吵不休,甚至兵戎相见。如今,日趋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又成为中东地区矛盾,和冲突的新焦点。 水一直是困扰中东各国的重要因素。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导致耗水量上升。据推算,30年后的中东地区每年耗水将达4700亿立方米,超出现有水资源供给能力1320亿立方米。世界银行1994年的预测表明,中东地区人均可再生水资源的供给量到2O25年将比196O年下降80%,年人均拥有667立方米,大大低于水资源匮乏的公认标准,其中某些国家的水资源供应,将仅仅能够维持居民的最低需求。
水资源短缺的日益严重化,加深了中东国家因争夺水资源产生的矛盾,加剧了这一地区业已存在的紧张局势,甚至可能演变为战争的导火索。1989年,以色列计划在埃塞俄比亚境内的尼罗河上修建水坝,引起下游埃及人的强烈反应,埃及人民议会不惜以发动战争相威胁,迫使以色列从埃塞俄比亚撤回了水文专家。1990年,土耳其在阿塔蒂尔克水坝中途拦截了幼发拉底河,从而激起该河下游两国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同声谴责及武力报复的强硬威胁。1992年,土耳其同叙利亚的水资源之争差一点引发和演变成一场全面战争。
中东各国政府历来都十分重视维护本国在水资源问题的利益。埃及前总统萨达特在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定时曾宣称,埃及将绝不再次首先发动战争,除非是为了保护水资源;约旦国王侯赛因也曾说过,除了因为水资源问题,约旦今后不可能再同以色列交火。为此,加利秘书长曾直言不讳地对水资源问题可能引发中东战争提出警告。
跨界共用水资源问题,是中东各国水资源争端的焦点。但迄今为上,中东地区围绕这一问题尚未达成任何协议,爆发新的争夺水资源的战争危险依然存在。因此,解决中东地区水资源危机的基本途径在于中东各国必须就如何分配水资源问题达成一致和谅解。这就要求中东地区保持局势稳定,各国间应摒弃前嫌,

增进信任,和睦相处。同时还要改变以大量耗水的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生产模式,从根本上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并积极探索海水淡化等取水新途径,以满足非饮用水的大量需求,缓和中东地区水资源供需的尖锐矛盾,进而化解那里围绕水资源发生的各种对立和冲突。

困扰中东的水资源之争
在中东水资源矛盾已成为中东局势动荡不安的根源之一。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水资源之争尤为突出。阿拉伯国家百分之九十的领土地处沙漠,年人均水占有量接近或低于国际上公认的1000立方米贫水线。以色列全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仅为23亿立方米,人均年占有量不到400立方米,近半个世纪以来,阿以水资源争夺一直非常激烈。阿以之间爆发5次中东战争都与领土和水资源密切相关。据统计,目前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百分之九十五的水资源被以色列某霸占,戈兰高地的大部分水资源也被以垄断,以色列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淡水供应来自被占领土。尽管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大部分地区已实行巴勒斯坦自治,但以色列仍然控制着那里的水资源。水资源问题将是巴以最后阶段谈判的一项重要内容。 此外,围绕阿拉伯地区三大河流的河水分配问题也存在纠纷。这三大河流——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幼法拉底河都发源于非阿拉伯同家,河水被众多国家共同使用,各国都想获得尽可能多的供水份额。尼罗河流经非洲9国,总量为840亿立方米,其中埃及的份额为每年555亿立方米。但由于埃及地处下游,加上非洲地区连年干旱,埃及有时得不到应有的份额。1997年初,埃及开始大兴水利,筑渠蓄水,但遭到其它国家的反对。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是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三国的重要经济命脉。土耳其把幼发拉底河看作是本国的河流,称对其拥有绝对主权,叙利亚和伊拉克则竭力反对。从60年代起,三国不断围绕幼发拉底河水资源问题进行谈判,但一直未能达成协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