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氢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安全对策实用版

氢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安全对策实用版

氢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安全对策实用版
氢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安全对策实用版

YF-ED-J969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氢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安全

对策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氢能源的发展现状与安全对策实

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摘要: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的电池汽车其火

灾事故的防范重点就是防止氢气的泄漏及防静

电。燃料电池车自身的防火安全包括氢供应系

统、整车用氢系统及车库安全,以防泄漏、防

静电、电气防爆为主。参照国内外相应的规定

和标准进行燃料电池加氢站防火间距设计。介

绍电力设施的区域划分及安全措施。

关键词:消防;氢能源;燃料电池;安全

措施

中图分类号:X921,TU998.1 文献标志

码:B

文章编号:1009-0029(2O1O)11-1019 -03

当前,能源和环境问题正成为制约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石油化工的第二大产业-- 汽车工业也因此在悄然发生改变,一种以氢气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汽车正成为该行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备受世界各国政府及产业界的高度重视。传统的汽车以汽油、柴油等为燃料,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石油资源,而且汽车尾气中所含的碳氧化合物、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对大气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以氢气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汽车改变了这种现状。氢气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它可由水中制取,资源丰富;其燃烧热值高,

燃烧产物也是水,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而且还可循环利用,是一种理想的传统能源替代物。因此,这种以氢气为能源的燃料电池车具有高能效、零排放的特点,使其成为新一代汽车的发展方向。

然而,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在应用燃料电池的同时如何做好消防安全及防火、防爆工作也成为该项新技术推广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此,笔者从消防安全、防火防爆的角度,就氢能源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火灾危险性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1 氢能源与燃料电池车的开发

1.1 氢能的优点及开发

将氢气冷却至-240°C以下,再经过加压,

氢就变成一种无色的液体。液态氢是火箭、火车、飞机、轮船、汽车等的极佳燃料。用作汽车燃料时,110 km 只需消耗5 kg氢气,基本上是传统汽车使用汽油量的1/3。就氢气的能效而言,其不仅有放热效率高、清洁、可以循环使用等优点,而且其质量轻、密度小,便于运送和携带,容易储藏,与难储存的电相比,优越性更为显著。它的用途也极为广泛,不但能燃烧生热,而且还可以产生化学能,并作为吸热的工质等。

传统的制氢方法有电解水制氢及高压、高温制氢,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和煤或天然气,消耗的能量比燃烧这种燃料所产生的能量还要多。这种昂贵的代价使其只适用于专门用途,如推进太空火箭或在航天器中维持燃料电

池。经过多年的研究,科研人员已寻找出两种较为方便的制氢方法:一是光电化学电池分解水制氢,该方法利用太阳光照射到半导体氧化钛表面时产生的电流使水分解,产生氢气,有效率达12%;二是生物制氢,通过人工模仿植物光合作用分解水制取氢气,其转化效率高达75%。此外,还可利用微生物产生氢气。这些方法解了过去制氢技术中所需的昂贵代价,使之有可能成为一种能广泛应用的新能源。但氢的密度很低、体积大,要缩小体积,需在一252℃的极低温和高压下进行,仅此一项作业就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在研制用氢作燃料的汽车和飞机的过程中,开发、运输和储存氢气的技术也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1.2 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现状

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与传统汽车、纯电动汽车技术相比,具有效率高、续驶里程长、绿色环保、过载能力强、低噪音及设计方便灵活等优点。目前车用燃料电池的燃料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用氢,二是车载制氢技术。因这两种方法存在诸多不同的技术路线,因此,什么样的氢能源最适合用于燃料电池汽车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争论的焦点。国外部分国家采用直接用氢技术,其氢气存储压力可高达70 MPa;也有的采用车载制氢技术。在我国,以同济大学和清华大学为主与相关汽车厂合作研制出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电氢混合动力系统特点的“超越系列”燃料电池轿车也是采用直接用氢技术,这些车辆参加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示范运行,20xx年上海世博会期间,除

了6辆燃料电池公共汽车外,还有100辆燃料电池观光车和90辆燃料电池轿车一起投入示范运行,这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燃料电池汽车集中示范,其示范规模和示范周期在全球范围也是名列前茅的。此外,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也得到了世界能源公司和气体公司的支持。能源企业投入巨额资金主要进行加氢设施相关技术开发和示范。如林德公司20xx年在欧洲燃料电池和氢能经济平台年会上宣称将在德国的氢能环形公路上建立40座加氢站,公路将逐渐扩展至欧洲其他20个城市,并达到10 000 km 的长度。为了保障燃料电池汽车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的示范运行,在世博园区附近建设了一座新的固定加氢站和两个移动加氢站,从而在上海建成了由两个固定加氢站和两个移动加氢站组成

的全国首个氢基础设施网络。

1.3 燃料电池车的供氢系统

我国第一辆原型车车载高压氢气储存供应系统由储氢瓶组、压力表、滤清器、减压器、单向间、电磁阀、手动截止阀及管路等组成。在给储气瓶组加氢气时,加氢站的压缩氢气由压力表、加气机,经客车中部的管路、三通、单向阀和管路,到达汇流排,由汇流排进入储气瓶组。当燃料电池用氢气时,压缩氢气由储气瓶组经汇流排、电磁阀和三通到达管路。管路的氢气再经过压力表和附件气路、客车后部的滤清器和减压器,到达燃料电池。

2 氢气及燃料电池车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氢气属于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易燃气体,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点燃,燃烧速度极

快,燃烧热值高。因此,在燃料电池车的使用中,一旦在氢气的制取、储存及装卸过程中发生泄漏,它可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十分危险。就氢气的运输管道而言,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高压作用下,氢气能渗透到金属设备的碳素中而引起金属管道及储存设备的“氢脆”破坏,使储存设备和传输管道的塑性和强度急剧下降,导致设备损坏,引发泄漏。同时,因高压作用,泄漏时氢气从管口或缝隙处高速喷出会产生静电,静电荷的产生与其喷出时的流速存在同比关系,当静电荷达到一定值时也会引发火灾或爆炸。此外,氢气的带电性致使氢气储罐的出口处及输气管道处易发生静电积聚放电现象,这会成为氢气火灾爆炸事故的引火源,当

储罐及输气管道的接地装置发生故障时,极易引发火灾及爆炸事故。因此,采用氢气作为燃料的电池汽车其火灾事故的防范重点就是氢气的泄漏及防静电。

3 燃料电池车自身的防火安全对策

燃料电池车自身的防火安全可从氢供应系统、整车用氢系统及车库安全等来考虑,以防泄漏、防静电、电气防爆为主。3.1 燃料电池车供氢系统的防火安全

(1)所有储氢瓶、管道以及阀件均应适用于氢介质,储瓶、管道及阀件所能承受的压力留有足够的安全裕量;储氢瓶的安装符合相关国家规范的安全要求,高压氢气连接管应采用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无缝不锈钢管。

(2)安装前并组管路需经过30 MPa水压实

验和2OMPa气密检查实验后才进行总体安装;总装结束后,对整车氢供应系统进行两次气密性检查;在储氢瓶的出口处设有过流保护装置,当管路或间件产生氢气泄漏使氢气流量超过燃料电池发动机需要最大流量的2O%时,过流保护装置会自动切断氢气供应;

(3)需在储氢瓶的总出口设计一个电磁阀,在探测到氢气泄漏或处于其他危险情况时可切断供氢系统。

3.2 燃料电池车的整车用氢系统的防火安全整车用氢安全系统主要从防氢气泄漏及报警、防静电等方面着手,电气控制系统应包括氢泄漏监测及报警处理系统、车体防静电接地、车内部件防爆电气设计等。

(1)氢泄漏监测系统可安装在车顶部的储氢

瓶舱、乘客舱、燃料电池发动机舱以及催化燃烧型传感器附近,传感器实时检测车内的氢含量,当有任何一个传感器检测到的氢体积分数超过氢爆炸下限(空气中的氢体积分数为4 )的1O 、3O 和50 时,监控器会分别发出I级、II 级、III级声光报警信号。报警处理系统在接收到I级报警信号时,应启动声光报警系统;同时通过声光报警通知司机有氢气泄漏,关闭氢供应系统中氢气瓶组出口的电磁阀,并采取其他相应的处理措施。

(2)燃料电池车车体底部应有多处接地线,以防止静电积聚。

(3)燃料电池车的氢检测传感器均选用防爆型,氢安全处理系统中所用的继电器选用防爆固态继电器,车体严禁使用电源插座、接触

器、继电器以及机械开关等可以引起电弧的用电装置,严禁进行电焊、砂轮磨削等可以引起火花、电弧的操作。

3.3 燃料电池车车库的防火安全车库的安全可从防氢气积聚及防静电等方面考虑。

(1)车库内防止氢气积聚的措施主要包括氢泄漏监测及报警处理系统,送、排风设施等。车库内氢泄漏监测系统可实时检测车库内的氢体积分数,当有任何一个传感器检测到的氢体积分数超过氢爆炸下限(与车上标准相同),监控器会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自动打开车库上部的进气窗,并开启车库顶部的排风机排风,以排出氢气。

(2)车库使用的灯具、排风机电机以及氢检测传感器均选用防爆型。

(3)车库内严禁使用电源插座、接触器、继电器以及机械开关等可以引起电弧的用电装置,严禁进行电焊、砂轮磨削等可以引起火花、电弧的操作。

4 燃料电池加氢站的消防安全措施和对策

笔者以上海安亭加氢站的消防设计为例,分析了燃料电池加氢站的消防安全措施。

4.1 燃料电池加氢站的主要设备

(1)管束拖车:管束拖车有9个气瓶组成,总水容积2 250 L;质量28 180 kg。系统的制造和检验符合DOT一3AXX的规定;中国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TS2200828- 2009。

(2)压缩机:压缩机单台流量最大为28 kg /h,共2台。制造和检验合NFPA 52的规定。

(3)储气瓶组:9只,布置方式为3×3。系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我国能源状况浅析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崛起的动力。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刚性约束问题,如何正视我国能源消费现状,科学制定节能规划目标,构建起能支撑我国经济适度发展的能源保障体系,以实现能源、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能源供应国际化所面临的地域政治控制威胁也在加剧。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较快,一些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能源紧张局面。再加上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建设的中期阶段,是世界第二位能源消费大国,能源供应的保障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因此必须加强对能源危机的认识和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比发达国家大得多。一次能源的储量和生产量可以满足需要,但由于能源的生产分布并不均衡,能源价格正日益成为改变世界财富分配的重要因素,资源控制导致的能源危机是主要的表现形式。我国能源资源可利用总量比较丰富,结构以煤炭为主,一次能源的生产能力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了长足发展,基本满足和支持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不同的人类文明时期拥有不同的物质生产方式,使用的主导能源也不相同。主导能源从化学(矿物)能源向物理能源转换,是当前世界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从全球时代背景和我国具体国情出发,我国现代化建设应确立由初级战略——传统能源发展战略和高级战略——新能源发展战略组成的复合型的能源发展战略。

近年来,资源的日益枯竭导致国际之间的资源争夺战愈演愈烈,能源甚至成为发动现代战争的根本目的。而20世纪的两次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寻求和发展可以替代化石能源的其它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长期使用煤炭等污染的能源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困扰,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能源短缺、油价飙升,已成为笼罩在人们心头的一片挥之不去的阴影。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要靠能源技术的改进,更要靠正确的能源理论来支撑。就是说,树立科学的能源观,努力把握能源演进的历史及其规律,是深入认识能源问题的实质、切实把握能源问题的发展趋势、探寻能源问题解决方案的关键。而全球性的能源短缺乃至危机,恰好发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时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极其严重的瓶颈。 一、我国的能源结构现状 从能源总量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主要靠国内供应,能源自给率为94% 。其中煤炭的消费已经占76% ,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同时石油和天然气所占能源的消费比例也开始慢慢上升,出现了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步加大。虽然我国的水利资源丰富,但水电也只占到6%,炭、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能源枯竭,势必影响我国的国民经济的运行。 二、我国能源结构出现的问题 我国供需出现很大的缺口,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缺口将会越来越大。近几年,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大增,油价一直攀升,这即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需要,但也从侧面反映我国的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煤炭是主导能源,但据预测,如果按现在的开采速度,我国的煤炭的供

形势与政策论文_-中国周边安全.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是个疆域辽阔、陆海兼备的濒海大国。处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太平洋西岸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拥有960万平方公里陆地的同时,还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洋国土,有便利的海上通道和海洋资源。并且中国有众多的邻国,在陆地与中国接壤的有十四个,隔海相望的有九个国家,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和海岸线。因此与周边国家的解除与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能够正确的分析和合理的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重要。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与之前比较,本年度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没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展望过去,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两大议程值得关注:第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仍将通过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规制中国的崛起;第二,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选年,其内部政治变化可能引 周边地区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作为世界性的大国,世界也需要中国的安全来保持世界的安全。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通过积极、有效、妥善应对周边不稳,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然而近些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中国清洁能源现状分析及发展中存在问题

1 清洁能源概念 传统意义上,清洁能源指的是对环境友好的能源,意思为环保,排放少,污染程度小。但是这个概念不够准确,容易让人们误以为是对能源的分类,认为能源有清洁与不清洁之分,从而误解清洁能源的本意。 清洁能源的准确定义应是: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含义有三点:第一清洁能源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而是指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第二清洁能源不但强调清洁性同时也强调经济性;第三清洁能源的清洁性指的是符合一定的排放标准。 2 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清洁能源在我国发展至今,主要有如下几种: 1.洁净煤技术 由于我国煤炭在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今后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煤炭的清洁燃烧。目前比较成熟的的洁净煤技术主要包括:型煤、洗选煤、动力配煤、水煤浆、煤炭气化、煤炭液化、洁净燃烧和发电技术等。 2.核电 核能是清洁的能源。我国已经建有的核电站分别有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等,运行情况良好。目前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来源之一,地位仅次于煤炭和水电。根据新浪网消息,我国政府近期规划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将积极发展核电,重点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远期规划是到2020年,每年核发电能力,从目前的8700兆瓦,增加到4万兆瓦,意味着2006~2020年的14年里,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厂。 3.太阳能 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目前已在我国得到较大范围的使用,主要体现为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使用。在山东等地,太阳能产业正得到快速发展,许多技术如太阳能电池等也日臻成熟。 4.生物质能 是指由生命物质排泄和代谢出的有机物质所蕴含的能量,我国生物质能储量丰富,70%的储量在广大的农村,应用也是主要在农村地区。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地区正在推广和示范农村沼气技术,技术简单成熟,正在逐步得到推广。我国在生物柴油研究方面也得到快速发展,在福建、四川等地已经建有小规模的生物柴油生产基地,但是目前并未形成产业化。 5.水能 水能在我国早已得到大规模的使用,主要用途是发电。较早期的有小浪底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等;规模较大的如三峡水电站等。这些水电站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能源保障作出了巨大贡献。 6.风能 我国风能资源较为丰富,风能在我国的利用也较为成熟。据中国风电发展报告指出,如果充分开发,中国有能力在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风电将超过核电成为中国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在我国甘肃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有较大规模的应用。 7.地热能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已发现温泉有3000多处。地热应用前景广阔,主要指的是有效利用地下蒸汽和地热水,用途可以发电、供暖等。受资源所限,地热发电站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区。在其他地区,地热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山东省商河县已经建成的温泉别墅就是利用地热供暖,效果良好。

我国发展氢能源的优劣势分析

我国发展氢能源的优劣势分析 一、氢能源简介: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制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可以直接从地下开采、几乎完全依靠化石燃料。随着石化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储量日益减少,终有一天这些资源将要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的新的含能体能源。氢正是这样一种在常规能源危机的出现和开发新的二次能源的同时,人们期待的新的二次能源。氢位于元素周期表之首,原子序数为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超低温高压下为液态。作为一种理想的新的合能体能源,它具有以下特点: l、重量最轻的元素。标准状态下,密度为 0.8999g/l,-252.7℃时,可成为液体,若将压力增大到数百个大气压,液氢可变为金属氢。 2、导热性最好的气体,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 3、自然界存在最普遍的元素。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 75%,除空气中含有氢气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 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据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000倍。 4、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为142,351kJ/kg,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 5、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 6、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滁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外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 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少量的氮化氢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且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产物水无腐蚀性,对设备无损。 7、利用形式多。既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在热力发动机中产生机械功,又可以作为能源材料用于燃料电池 ,或转换成固态氢用作结构材料。 8、可以以气态、液态或固态的金属氢化物出现,能适应贮运及各种应用环境的不同要求。 9、可以取消远距离高压输电,代以远近距离管道输氢,安全性相对提高,能源无效损耗减小。 10、氢取消了内燃机噪声源和能源污染隐患,利用率高。 11、氢可以减轻燃料自重,可以增加运载工具有效载荷,这样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从全程效益考虑社会总效益 优于其他能源。 二、我国发展氢能源的必要性: 石油、煤炭、天然气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造成地球温度逐年升高。专业机构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已导致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顶冰盖消融80%,如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100年后山顶冰雪将完全消失。德国汉诺威大学的植物研究所科学家瓦尔特指出,尽管目前全球气温仅上升0.6℃,但对生态造成的影响已经明显危机到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现在,春天的来临及许多植林的生长期正在提前,较长时间后动物食物链可能发生混乱。同时,化石燃料中有杂质,特别是疏、氮、磷、砷等,燃烧产物酸性,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酸雨不仅伤害农作物和蔬菜的叶片,而且能够降低农作物和蔬菜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大豆蛋白质含量。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冠层在酸雨作用下,钙、镁等离子在冠层雨溶液中富集,造成叶子中营养离子的大量淋失,进而加速根部营养的吸收和迁移,重新吸收的营养离子也会从植物体大量析出;如此循环,就会造成营养亏缺,直接影响森林生长,威胁森林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而且这个过程随酸雨的强度增加而增加。酸雨还造成土壤中铝的大量释放和镁等有毒金属元素的沉降和积累,对树木形成毒害,同时,直接影响和危害土壤表层,干扰微生物正常生化活性,森林枯枝落叶的分解和物质再循环受到破坏;降低土壤的AO和A1层的PH值,使适中偏碱性菌类活动受到遏止,N元素的同化和固定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同时,酸雨使湖泊酸化,将土壤中的活性铝冲洗到河流、湖泊中,毒害鱼类,改变整个水体生态系统,使水体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大减少,而且还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刺激皮肤,引起哮喘等多种呼吸道疾病。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和对策建议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和对策建议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能源安全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目前中国的能源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进口量越来越大,如何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显得越来越迫切。本文从中国的能源现实状况出发,阐述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并基于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认为:要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能源结构的优质化;全面落实能源节约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利用能源多边合作机制;实施“走出去”战略来破解能源困局;建立并完善能源储备体系。 Summary: China is in the world the second largest energy producer country and second largest energy consumer, the energy is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economic socie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energy security problem is the important topic that the Chinese economic society sustained development is unable to avoid. At present the energy use of China enters the fast rise period, uses the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creasingly to highlight as the clean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contradiction of representative, the import volume is getting bigger and bigger, how to safeguard the energy security in China appears more and more urg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ergy realistic condition in China, elaborated that stern of Chinese energy security problem, and bases on this to propose own view and suggestion, thinks: Must actively promote the strategic readjustment of energy source structure, realizes the high quality of energy source structure; Comprehensively carries out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first, speeds up shif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ay; Fully using energy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Implementation "walks" strategy to explain the energy predicament; Establishes and improves the oil reserve system. 关键词:能源安全;对策建议;石油储备;“走出去”战略 Keyword: Energy security; Countermeasure proposal; Oil reserves; "Walks" strategy 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的演变,在能源利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每一次能源时代的变迁,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人类使用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数量越来越多,能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能源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能源安全事关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目前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能源安全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并迅速从国内空间层次跨入到国际空间层次,成为国家安全的一个日

论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论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摘要:中国周边的形势相当复杂,目前来看我国基本上是稳定了我国的边境。近年来出现的东突组织事件、南海问题、萨德系统事件等反应出我国当前周边安全形势并不乐观。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并对中国安全形势提出新的挑战。 关键词:当前中国安全安全形势局势 周边安全形势是指周边国家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本国安全的条件和因素。周边安全形势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周边国家与本国的利益矛盾、对本国的政策企图、与本国密切相关的军事力量及其部署等直接影响本国安全的情况和因素。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将时有显现并对中国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我们需要分析出这些挑战并且自觉迎接挑战。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1.邻国众多,强邻环伺。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地区也是世界上大国最集中的地区,并且还多为军事强国。一个国家邻国多少和强弱对其安全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邻国多现实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就多,强邻多面临的现实和潜在的安全挑战就大。2.战略区位重要,大国利益交汇。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和太平洋西岸,地处东亚的中心位置。3.多样性突出,热点矛盾集中。我国周边的多样性突出,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种文化、民族和宗教等聚集在我国周围。当今世界五大热点地区:中东波斯湾、中亚、南亚次大陆、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几乎都在中国周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极为复杂。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基本稳定,但是仍旧存在着各种现实的挑战和潜在的危机。1是美国视中国为主要的潜在竞争对手。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大国,不可避免地要成为美国遏制、敌视的对象。2中日之间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斗争。3.台湾局势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但是反“台独”斗争依然严峻、复杂。今年5月6日早晨,出现了台湾海巡队扣大陆渔船并且发出子弹导致两位渔民受伤这么一件事,可以看出“台独”问题依然严峻。4.我国海洋权益遭遇严峻复杂的挑战。我国有着辽阔的海洋国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领海面积22.8万千米,并且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域300万平方千米。辽阔的疆域既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又使我们维护国家主权的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与周边邻国在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上的矛盾非常突出。南沙群岛是我国巨大的资源宝库之一,人称第二个波斯湾,并且它的战略位置也非常重要。而南海的周边国家却陆续侵占南沙群岛,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5.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对我国的威胁增大。我国毗邻恐怖活动的“重灾区”,与恐怖事件多发、恐怖势力聚集的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为邻,处于国际恐怖势力猖獗的高危弧形地带。近年来,境内的恐怖势力与境外的恐怖势力遥相呼应,暴力化趋势日益增强。2008年的时候西藏的“3.14”事件、2009年乌鲁木齐的“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还有2014年在我国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力恐怖案件。这些恐怖案件给我们造成了重大的生命与安全的损失。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地区力量的急剧变化,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将会继续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和不稳定的因素时有显现,对我国的安全提出复杂的新挑战。1.大国关系的相对平稳发展是中国周边继续保持缓和的基础。中国周边地区是大国利益交汇的地方,在全球化背景下彼此利益相互交织,在竞争中力求保持合作,避免迎头相撞。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只要自身的策略得当,中国不会成为大国矛盾的焦点,在大国的外交中仍然有充分的回旋空间。2.地区热点发生热战的可能性较低。在东海南海岛屿权益问题上,因岛屿问题引发的个别意外冲突虽不能完全排除,但是演变为大规模组装冲突的可能性却不大。3.非传统安全问题将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催化剂”。 周边国家与地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也是发挥国际作用的主

2020年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分析调研报告

2020年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分析调研报告 2019年12月

目录 1.中国清洁能源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5) 1.1中国清洁能源市场规模分析 (5) 1.2中国清洁能源行业结构分析 (5) 1.3中国清洁能源行业PEST分析 (6) 1.4中国清洁能源行业特征分析 (8) 1.5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8) 2.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0) 2.1政策体系不健全 (10) 2.2基础工作薄弱 (10) 2.3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10) 2.4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1) 2.5技术相对落后 (11) 2.6隐私安全问题 (11) 2.7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12) 2.8管理效率低 (13) 2.9盈利点单一 (13) 2.10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14) 2.11法律风险 (14) 2.12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4) 2.13人才问题 (15) 2.14产品质量问题 (15)

3.中国清洁能源行业政策环境 (17) 3.1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7) 3.2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7) 3.3“十三五”期间中国清洁能源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8) 4.中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前景 (20) 4.1中国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20) 4.2中国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20) 4.3中国清洁能源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20) 4.4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21) 4.5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21) 4.6中国清洁能源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22) 4.7中国清洁能源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23) 4.8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4) 4.9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4) 4.10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5) 5.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发展趋势 (26) 5.1宏观机制升级 (26) 5.2服务模式多元化 (26) 5.3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26) 5.4社会化特征增强 (26) 5.5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27) 5.6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27)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

浅谈中国能源安全问题 吕浩 摘要:近年来,能源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能源是一个关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由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和能源的逐渐减少,世界能源安全和中国能源安全都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由能源引起的冲突乃至战争日益增多,能源安全的地位日益凸显。 关键词:能源能源安全石油安全非传统安全 一、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能源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的一种。是指为保障一国经济社会和国防安全,使能源特别是石油可靠而合理供应,规避对本国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军事、政治、外交和其他非传统安全事件所引起的能源供需风险状态。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内容,能源安全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国防的巩固和国家的稳定。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资源,比如说石油,其除了是重要的动力资源外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今世界存在的国际纷争和冲突,很多是为了争夺能源引起的,能源问题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因素。中日有关东海油气田的争端,美国为了控制中东石油资源而发动的两次海湾战争都是由能源问题直接引起的。 二、中国能源安全的现状 1.中国能源供需现状 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内能源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从90年代开始需求量逐渐超过供给量,1993年起我国从能源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能源安全的压力逐渐增加,能源安全问题逐渐凸显。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能源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一个人均能源占有量比较贫乏的国家。中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只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2.3%。天然气储量占世界总量的 1.20%。国内能源的储量和产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国能源的供需状况是,总需求量大于总供给量,国内供给量占供给总量的比例逐渐减少,进口能源占能源供给总量的比例逐渐增加,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 2.中国能源进口的来源、渠道及结构 中国石油进口的来源多集中于中东地区、非洲、中亚和拉丁美洲,60%~70%的石油进口来自在中东。沙特阿拉伯、伊朗以及安哥拉是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国家。 来自拉丁美洲和中亚地区的石油进口量近些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国的天然气进口主要来自中亚、俄罗斯和缅甸,其中来自俄罗斯和中亚的天然气占很大比例,中亚和俄罗斯将成为中国未来天然气进口的主要来源地。此外,我国与澳大利亚也签有长期供应天然气的协议。 能源进口的渠道是受能源进口来源地的影响的。我国的石油进口集中在中东地区,其他地区的进口量都较少。每年石油进口量中,利用国外开发的份额油仅约500万吨,

形势与政策论文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理解

对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理解 一、国际环境及我国周边安全现状 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我国周边地区诸如朝鲜、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曾经爆发过激烈的冲突,我国也曾或多或少地卷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冲突。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80年代以后,我国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90年代我国又先后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中印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两国边境线中段的争议区域初步得到解决,为解决整个领土争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 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2003年10月,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2002年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今年建成了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了我国与东盟发达的6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零关税,与其他几个国家之间将在未来一到两年时间内统一取消关税,未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统一市场、实现“经济无国界”之势已经不可阻挡。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前景广阔,东北亚地区六国集聚的人力资源优势,俄罗斯、蒙古和朝鲜的资源优势以及日本、韩国的经济、科技优势,对我国都具有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潜力,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摆脱大国的压制和其他区域集团的牵制,更好地平衡我国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关系。 二、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 我国周边形势20多年的相对稳定来之不易,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然而,周边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然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胁和挑战。对于这种挑战,我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理论上的,二是行动上的。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国家安全。 (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精)

中国新能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New Energy 新能源发展趋势、前景 从新能源行业发展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利用方式始于20世纪70年底,并在90年代开始普及应用,虽然部分技术趋向成熟,但无论从市场扩张速度还是成长前景看,新能源行业仍然处于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并将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陆续进入成熟期。 由于技术的限制,短期内电力行业没有替代品,电力行业生命周期的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具体的电源类型,比较的是这些电源类型之间的替代和生命周期。新能源由于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性,因此新能源行业的成熟期持续时间将较长,即使到了行业的饱和衰退期,其衰退速度也将很慢。 具体来看,水电行业历史悠久,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可以看作是步入成熟期的行业;风电产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起始西欧国家,风电设备行业克服了“能量不稳定”、“转换效率低”等弱点,在丹麦、德国、西班牙、荷兰、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得 到广泛应用,风电设备产业在部分国家开始饱和,逐步向外技术输出。从这些特征可以确定,风电设备产业在先发国家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风电产业仍处于快速成长期;太阳能发电行业目前在技术研发、试点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脱离了幼稚期,但由于成本仍然过高,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看作刚刚进入成长期的朝阳产业。 新能源行业目前投资成本仍然较高,尤其是大型风电基地、核电站的投资规模要求很高,行业存在一定风险,但短期来看,国家新能源发电优先上网的政策对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虽然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潜在产能过剩或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行业竞争趋向激烈,部分企业发展面临困难。但在2020年前,在国家节能减排及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均将保持在景气区间,行业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提高。一、中国能源行业发展历史

中国清洁能源现状分析及发展中存在问题

中国清洁能源现状分析及发展中存在问题

2007-4-23 20:06:57国际新能源网网友评论 一清洁能源概念 传统意义上,清洁能源指的是对环境友好的能源,意思为环保,排放少,污染程度小。但是这个概念不够准确,容易让人们误以为是对能源的分类,认为能源有清洁与不清洁之分,从而误解清洁能源的本意。 清洁能源的准确定义应是: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含义有三点:第一清洁能源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而是指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第二清洁能源不但强调清洁性同时也强调经济性;第三清洁能源的清洁性指的是符合一定的排放标准。 二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清洁能源在我国发展至今,主要有如下几种: 1.洁净煤技术

由于我国煤炭在能源中的重要地位,今后一段时期内,煤炭仍将是我国主要的一次能源,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煤炭的清洁燃烧。目前比较成熟的的洁净煤技术主要包括:型煤、洗选煤、动力配煤、水煤浆、煤炭气化、煤炭液化、洁净燃烧和发电技术等。 2.核电 核能是清洁的能源。我国已经建有的核电站分别有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等,运行情况良好。目前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来源之一,地位仅次于煤炭和水电。根据新浪网消息,我国政府近期规划在2006年至2010年期间,将积极发展核电,重点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远期规划是到2020年,每年核发电能力,从目前的8700兆瓦,增加到4万兆瓦,意味着2006~2020年的14年里,中国将增建30座核电厂。 3.太阳能 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目前已在我国得到较大范围的使用,主要体现为太阳能热水器

行的潮汐电站八座,最大的是温岭市江厦潮汐试验电站。 9.氢能 氢能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很热的研究高潮。我国十分重视氢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要重点发展氢能的制造、运输、储存等技术。我国在氢能研究领域已经取得很多重要成果,燃料电池,燃料汽车技术都已成熟。 三清洁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清洁能源在我国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目前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人们普遍对清洁能源认识不足。清洁能源要快速健康发展,良好的社会氛围无疑是必需的。目前除了相关领域的人员外,清洁能源并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清晰认识,缺少广泛的群众基础;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一些决策者也没有

中国能源安全现状

中国能源安全现状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基本制约条件,是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石油,众所周知石油是衡量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一个国家石油供应对外依赖的程度越高,其安全问题就越突出。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粮食,你就控制了整个人类;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就我国目前所面临的这些能源问题,导致了我国存在众多的不安全因素。中国在快速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中国开始和美国争夺石油了。于是,中国也成了美国在石油方面的对手了。现在的中国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美国人掌控着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石油资源的生产或者运输。也就是说,我们获得血液要花多大的代价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国决定的。这种危险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的血管以及血源随时都有可能被我们的对手掐断。现在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中国才选择了战略上的主动全面出击。事实上,依照现在中国的实力以及战略态势,不应该全面出击,而应该是有限度地重点出击。但时不我待,石油对于中国的压力牵制了中国国家战略。不全面出击就意味着很大程度上失去血源。于是,中国只能抱着聊胜于无的态度选择全面出击。全面出击由于实力不够也未必能够取得很大的效果。可是话说回来,在现有条件,能够多得一点总比少得一点强。 美国也达到了他的目的。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如果采取有限程度的攻势战略打开生存环境那是很合理的。对于美国也将造成无力下口的压力。可是,石油让中国疯狂,中国必须走出去了。一贯稳重的中国外交也出现了不谐的音符。可是没有办法,现在的情况逼迫着中国走上了一条自己不是很有把握的路。而这个时候,倡导建立节能型社会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以今天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社会生产力结构,节能的空间是很大的。节约一点能源,中国在国际上的运作空间就大了一分。并不能否认全面出击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其好处的。可是另一个层面上,战略转型的速度过快过猛,显然没有经过非常全面的考虑。这样就出现了不是战略指导石油而是石油指导战略的被动战略取向。整个国家战略的方向并不是很规划得很严谨细致。在国家战略方面的问题,小小的失误都能造成一个国家大的灾难,更何况全面出击这样的大问题。 石油方面的压力让我们的国家外交有了一定被动的被动成分。而变被动为主动现在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战略上的完全突破。也就是说,要实现对于石油战略的完全逆转,那就必须以激进道路一走到底。扯碎而非扯开美国的包围网!这需要极大的战略意志以及相对很大的潜力消耗。因为我们要快速冲出去,必然要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速度越快的方式自然就越激烈。毕竟有三分之一的石油缺口,失去了速度是不行的。另一个办法,那就是自身的节能。节能型社会的建立直接减少我国石油的消耗,自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对于国家战略的压力。也可以让我们的国家暂时以经济方式为主军事力量为辅实现重点方向战略突破。两种方法对比看来,很明显第二种方法要合理得多。如果采取了第二种方法,有重点方向的石油保障,我国国家战略的就将稳健地多。 我国的石油主要来源是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而中东地区在世界政治军事局势中很不稳定,在战争状态下石油的补给,特别是通过海路的补给会受严重影响,这对我国的石油安全形成隐患。不仅如此,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也比较低。石油储备分为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石油储备,石油战略储备不承担平抑油价的作

中国周边国际形势分析

中国周边国际形势分析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域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朝鲜半岛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危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10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8周年。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日本政府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强硬态度,严重影响地区的稳定,在历史问题上的错误态度也引起众多亚洲国家的不满,钓鱼岛问题也激化了中日两国在东海问题上的矛盾。虽然我国政府从大局出发,采取了理性和负责任的态度,但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重新定位的过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 三、美国 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因素,也是对

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现状与利用Word版

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现状与利用 我国属于能源大国,能源开发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我国一直重视开发煤炭和石油能源的开发,现在正在逐渐向新型能源转化,逐步开发新能源。现在西方发达国家陆续开始开发新型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能源,这些属于可再生能源,还有很多不可再生能源,如天然气、氢气和核能等。目前我国正致力于新型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本文首先指出了清洁能源开发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策略。 在我国战略发展过程中,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项基本战略,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符合生态经济与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我国心情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还面对很多的问题,如认识不够、开发难度大、开发和处理技术落后、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能源利用率较低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推进技术研发,建立完善的制度,进而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清洁能源开发难度大。我国地大物博,广袤土地上存在的清洁能源较为风农夫,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新型清洁能源

的?_发不是很顺利,首先,地理条件和环境是一种限制因素,例如我的很多地区未开发的水能一般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 和深谷中,地热能和潮汐能也分布在地势较为特别的地区,风能主要集中在西北风较大的地区,能源开发环境恶劣,工程建设难度较大,其次,清洁能源的勘探工作水平较低,成本较高,开发难度较大,与其他能源相比,竞争力较弱,因此,难以实现大规模开发。

清洁能源产业化存在困难。能源的利用最好就是形成产业链,改变传统能源结构,实现多元化的能源利用。但现阶段,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化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缺乏相关经验,与西方国家差距较大。清洁能源产业化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1)水能。我国水资源较为丰富,我国可以开发和利用的水资源约占全球水资源的1/7,总量大,但是开发利用的较少,利用率远远低于很多西方国家。有数据显示,美国水资源开发率为63%,我国只约到15%。(2)风能。我国目前利用风力发电在逐年上升,截止到2010年,风力发电能力达到16吉瓦。但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风能资源的产业化水平不足,没有实现风力发电机并网发电,发电机功率较小,风能资源还有很大开发空间。(3)太阳能。我国对于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只有15万千瓦,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4)潮汐能、地热能。我国目前对于地热能和潮汐能的开发利用是多种清洁能源里面最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另外开发和利用技术落后也是重要的原因。(5)核能、氢能等,目前我国核能与氢能发展较为迅速,但是清洁煤技术发展缓慢,有待进一步产业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