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疡的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的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的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的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的中医护理方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取胃脘部。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

8.遵医嘱拔火罐,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

(二)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嗳气、反酸,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内关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三)纳呆

1.观察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定期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中脘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脾胃虚寒证汤剂宜热服,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应遵医嘱服用。

(2)其它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药熨法(详见附录2)。

3.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7.拔火罐(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无异味。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3.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5.避免服用止痛药物,特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及加重对胃黏膜的损害。避免服用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强的松等。

6.观察患者大便颜色、性状、有无出血情况发生。

(二)饮食指导

忌油炸、辛辣食物、酒类等助火之品。避免过饥过饱。

1.肝胃不和证:宜食疏肝理气的食品,如佛手、山楂、山药、萝卜、生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食疗方:山药粥、萝卜汤。

2.脾胃气虚证:宜食补中健胃的食品,如大枣、白扁豆、山药。食疗方:大枣山药粥。

3.脾胃虚寒证:宜食温中健脾的食品,如桂圆、大枣、生姜、羊肉等。食疗方:姜汁羊肉汤。

4.肝胃郁热证:宜食疏肝清热的食品,如薏苡仁、莲子、菊花等。食疗方:苡仁莲子粥等。

5.胃阴不足证:宜食健脾和胃的食品,如蛋类、莲子、山

药、白扁豆、百合、大枣、薏苡仁、枸杞等。食疗方:山药百合大枣粥等。

(三)情志调理

1.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规律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

2.针对患者忧思恼怒、恐惧紧张等不良情志,指导患者采用移情相制疗法,转移其注意力,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针对患者焦虑或抑郁的情绪变化,可采用暗示疗法或顺情从欲法,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等,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

3.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5.指导患者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住院号):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

证候诊断:肝胃不和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其它:

一、中医护理效果评价

8

2020年4月19日

9 2020年4月19日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10

2020年4月19日

三、责任护士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11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胃溃疡的护理常规

胃溃疡护理常规 【评估】 1.病人疼痛的性质、程度及部位,评估疼痛的诱发因素和缓解因素。 2.观察病人上腹痛的规律,观察大便的性状,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症状护理】 1.腹痛的护理: 1)观察腹痛部位、性质、时间。向病人讲解疼痛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2)指导病人有规律的生活、劳逸结合。较重的活动性溃疡或便潜血阳性病人应卧床休息1~2周,病情较轻者可边工作边治疗,注意劳逸结合。 3)指导病人有规律的进餐,提倡少量多餐。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食物及饮料,以清淡饮食为主。遵医嘱给予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制酸剂及抗pH药物,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制酸剂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抗胆碱药物和胃动力药餐前1小时及睡前1小时服用。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2.营养失调的护理: 指导病人有规律的定时进食,使胃酸分泌有规律。在溃疡活动期,以少食多餐为宜,不宜暴饮暴食。应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应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定期测量体重、监测血清清蛋白和血红蛋白的营养指标。

【药膳巧疗胃溃疡】 鸡蛋三七炖 原料和制法:鸡蛋一个,蜂蜜30ml,三七粉3g,将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加入三七粉拌匀,隔水炖熟再加蜂蜜调匀服食。 功效:可舒肝理气,和胃健脾,适用于上腹疼痛,呕吐、伴恶心、嗳气等。 【心理护理】 由于大多数患者病情长可能诱发或加重精神痛苦,有的病人思想顾虑较重。此时,向病人解释发病诱因,采用中医“喜胜忧”的思想,用中医以情胜情的方法,与病人合理沟通。此外,还要做家属的工作,共同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利疾病恢复。【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合理安排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生活有规律、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过度劳累。 2、饮食要合理,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戒烟戒酒,尽量避免和减少进食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物。 3、慎用或勿用可能导致溃疡发生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咖啡因、波尼松、利血平等。 4、坚持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5、教病人识别溃疡复发、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头晕、呕血、黑便、苍白、虚弱等,以便及时就诊。年龄偏大的胃溃疡病人应定期门诊复查,防止癌变。

胃脘痛(胃溃疡)中医护理_方案

胃脘痛(胃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质淡苔白,脉缓弱。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脉弦数或脉弦。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脉细数,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临床上各症状要与证候相结合。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11.遵医嘱TDP电磁波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元、中极等。 (二)胃脘胀满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避免进食过饱。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郁怒、悲伤等情志刺激。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胃俞、肾俞、天枢、神阙、中脘、关元等。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合谷。 7.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下脘、建里、天枢等。 8.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三)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

消化性溃疡患者得护理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指在各种致病因子得作用下发生于胃、十二指肠黏膜得炎症与坏 死性病变。因溃疡得形成与胃酸-蛋白酶得消化作用有关,故又称为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 男>女;发病年龄:DU:青壮年;GU:晚十年;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手术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病因) 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胃粘膜得G、D或壁细胞胃酸分泌↑②碳酸氢盐分泌减少,黏膜屏 障保护作用↓ ③十二指肠过度酸化→上皮化生→促幽门幽门螺杆菌定植④引起黏膜上皮局部炎症反应 (二)胃酸分泌异常(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发病机制):胃酸浓度过高激活胃蛋白酶原→消化自 身胃黏膜 胃酸浓度过高原因:壁细胞数量增多、壁细胞对胃泌素、组织胺与迷走神经刺激得敏感性增 强、胃酸分泌得正常反馈机制或抑制机制缺陷、交感神经得紧张力增高。胃溃疡患者得胃酸 分泌量改变不明显。 (三)胃黏膜屏障破坏: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上皮紧密连接屏障、粘膜血流屏障。 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与激素、胆盐、酒精破坏胃黏膜屏障破坏。 (四)应激 前部:迷走神经系统: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迷走神经兴奋↑,胃泌素↑ 后部:垂体肾上腺系统:体液调节-----内脏血流减少;胃黏膜缺血坏死 后部::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兴奋----胃黏膜血流↓,胃黏膜缺血坏死 【病理生理】好发部位:胃溃疡—胃小弯(胃窦部);十二指肠溃疡—球部(前壁);溃疡多为单发 ①溃疡→粘膜层→浆膜层→穿孔→腹膜炎②溃疡→侵蚀大血管→出血③溃疡反复发作 →幽门梗阻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年龄、性别、职业、饮食习惯、压力、有无家族史等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

(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取胃脘部。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 8.遵医嘱拔火罐,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 (二)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嗳气、反酸,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内关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胃溃疡并出血的护理

胃溃疡并出血的护理 摘要:出血是胃溃疡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治疗本病的关键是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同时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出血的先兆症状,准确判定出血程度,加强饮食治理,可防止因饮食不当而发生再次出血,从而使患者更早得到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胃溃疡;并出血;护理。 前言 出血是胃溃疡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约有10%~15%的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出血量与被侵蚀的血管大小有关,可表现为呕血与黑便,出血量大时甚至可排鲜血便,出血量小时,粪便隐血试验阳性[1]。出血前常有溃疡活动的症状,出血后症状消失。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表现胃溃疡并出血主要表现为柏油样便与急性呕血,多数病人表现突然出血,病人大多先感觉恶心,眼晕及上腹部不适,随及呕血或柏油样便或两者同时发生[2]。 2护理措施 严密观察出血先兆出血前,患者可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剧烈上腹疼痛突然缓解、恶心、出冷汗等先兆,个别患者可有全身皮肤瘙痒,背及手、足心发热等。 准确判断出血程度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血压、脉搏的变化,呕血及黑便的量、性质、次数。如脉搏每分钟超过100次提示失血量在600~1000ml,脉搏超过120次/min提示失血量在1000ml以上,动

态监测血红蛋白变化,一般失血400ml,血红蛋白下降1g/L,短时间内多次呕血及黑便算出血量较大。 对单纯黑便量小者所采取的措施给予维生素K1 10mg静脉推注,每日3次,雷尼替丁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2次,止血敏2g加入静脉点滴,每日1次,去甲肾上腺素8mg+冷盐水40ml口服q6h,进食少量无刺激冷流质饮食,以服药后2h进食为宜。 对呕血者所采取的措施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配血,在全身用药的同时插置胃管。选用柔软硅胶管,操作者动作熟练轻柔。用凝血敏2000u+生理盐水10ml(温度33℃~37℃),溶解后从胃管注入,夹管30min,帮助患者轻轻转变体位,每2h灌保持静脉输液通畅选择大号针头进行静脉穿刺,以备快速补液、输血、输液开始宜快,应在1~3h内外充分丢失量的1/3~1/4。 出血停止的判断呕血停止黑便次数明显减少,肠鸣音不亢进,血压平稳,血红蛋白稳中有升,大便潜血试验阴性,从胃管抽出清亮胃液或淡黄色胃液[3]。 结果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病而异"进行个体化教育。对个别不识字、无法接受文字教育的患者,护士将教育内容讲解给患者及家属。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控制疾病的发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讨论

19个中医护理方案

附件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 Peptic ulcer)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发生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炎症与坏 死性病变。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又称为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 男>女;发病年龄:DU:青壮年;GU:晚十年;治疗:保守治疗,无效者手术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病因) ①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胃粘膜的G、D或壁细胞胃酸分泌↑ ③十二指肠过度酸化→上皮化生→促幽门幽门螺杆菌定植④引起黏膜上皮局部炎症反应 (二)胃酸分泌异常(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发病机制):胃酸浓度过高激活胃蛋白酶原→消化自 身胃黏膜 胃酸浓度过高原因:壁细胞数量增多、壁细胞对胃泌素、组织胺和迷走神经刺激的敏感性增 强、胃酸分泌的正常反馈机制或抑制机制缺陷、交感神经的紧张力增高。胃溃疡患者的胃酸 分泌量改变不明显。 (三)胃黏膜屏障破坏:粘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上皮紧密连接屏障、粘膜血流屏障。 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激素、胆盐、酒精破坏胃黏膜屏障破坏。 (四)应激 前部:迷走神经系统:迷走神经兴奋↑,胃酸分泌↑;迷走神经兴奋↑,胃泌素↑ 后部:垂体肾上腺系统:体液调节-----内脏血流减少;胃黏膜缺血坏死 后部::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兴奋----胃黏膜血流↓,胃黏膜缺血坏死 【病理生理】好发部位:胃溃疡—胃小弯(胃窦部);十二指肠溃疡—球部(前壁);溃疡多为单发①溃疡→粘膜层→浆膜层→穿孔→腹膜炎②溃疡→侵蚀大血管→出血③溃疡反复发作 →幽门梗阻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年龄、性别、职业、饮食习惯、压力、有无家族史等 (二)身体状况: ★1. 症状:消化道溃疡的典型症状胃为周期性发作的上腹部节律性疼痛。 腹痛 ①疼痛性质:钝痛、灼痛、胀痛、剧痛②程度:中度持续性痛 ③部位:上腹部正中,偏左(胃)或偏右(十二指肠) ④压痛点:剑突与脐间的正中线或略偏左(胃)或偏右(十二指肠)

胃疡的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取胃脘部。 7.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 8.遵医嘱拔火罐,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 (二)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空腹时出现嗳气、反酸,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足三里、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足三里、内关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三)纳呆 1.观察饮食状况、口腔气味、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定期测量体重,并做好记录。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肝、小肠、心、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中脘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脾胃虚寒证汤剂宜热服,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应遵医嘱服用。 (2)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中医护理实施方案

年中医护理方案

————————————————————————————————作者:————————————————————————————————日期: 2

富源县中医医院 2015年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结合云南省二级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实施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5年底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培训,充分认识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完善“中医护理方案”活动,对护理人员通过组织学习掌握各科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理论及抽问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5年11月,护理人员通过科室组织学习能掌握我院单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通过分阶段检

查和考核及时总结开展“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创建活动的经验和成效,并提出改进措施,奖惩分明,提高工作积极性,使临床中医护理服务进一步规范,病人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15年12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落实实施“护理部中医护理方案”,通过分全年的检查和考核及时总结开展“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创建活动的经验和成效,并提出改进措施。使大家积极掌握各科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继续完善“中医护理方案”活动,并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辩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实到实处。 (二)成立中医护理方案实施领导小组

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

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痞结型:腹痛阵作,痛无定处,叩之如鼓,伴有肠鸣音亢进,腹部可见肠型或蠕动波或持续性胀痛,腹稍胀,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腹软,无腹膜刺激征,舌苔白薄,脉弦细。 (二)瘀结型:腹痛剧烈,痛有定处,腹胀明显,可见明显肠型,腹痛有定位的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可扪及腹冶痛性包块,肠鸣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或金属音,伴有胸闷,气促,呕吐,无大便无排气,发热,小便短赤,舌质红,甚或绛紫,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三)疽结型:脘腹胀痛,痞满,腹如鼓,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剧烈,有呕血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全身情况差,伴发热自汗,四肢厥冷,口干舌燥,苔黄腻或燥,脉细数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痛腹胀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2.使患者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 3.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伴随症状。 4.遵医嘱放置胃肠减压引流管,并使其固定、通畅。 5.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性质和引流量。发现血性引流液时,应报告医师。 6.肠梗阻为缓解前禁食水。 7.胃肠减压抽出积聚在梗阻上端的气体和液体,降低肠内张力,有利于改善肠壁血循环, 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改善呼吸、循环功能。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单纯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可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对于需要手术者也是一种良好的术前准备。 8.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空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等。 (二)排气排便停止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2.密切观察有无排气、排便以及大便的性状。 3.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多不再排便排气。高位梗阻与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则例外,可有 少量排便。 4.中药灌肠:遵医嘱给予中药灌肠、肥皂水灌肠,促进肠蠕动。 (三)呕吐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2.密切观察呕吐发生的时间、次数以及呕吐物的量、色、气味、性状。 3.遵医嘱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4.早期呕吐为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或胃液,进食即吐。后期为反流性。呕吐频率与吐出 物随梗阻部位高低而有所不同。梗阻部位愈高,呕吐出现愈早、愈频繁,吐出物少、多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梗阻时呕吐出现迟、次数少、吐出物多、可为粪性。结直肠梗阻很晚才出现呕吐。麻痹性肠梗阻呈溢出性呕吐。 5.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空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等。

12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常规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常规 【定义】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秋季和冬春之交是本病好发季节。 【观察要点】 1.及时了解有无呕吐、便血、腹痛、腹泻、便秘等。 2.呕吐、呕血、便血、严重腹泻时,应观察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神志,并详细记录次数、量、性质。 3.腹痛时,注意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与饮食的关系,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师处理。 【护理措施】 1.危重及进行特殊治疗的患者,如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应绝对卧床休息。轻症及重症恢复期患者可适当活动。 2、休息:溃疡活动期应卧床休息1-2周,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3饮食护理:指导食用易消化、高蛋白、低盐或无盐、低脂肪无渣的治疗膳食。 1)少食多餐,定时进餐,进餐时注意细嚼慢咽。 2)进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以面食为主,不习惯面食者可用软米饭或粥代替。牛奶最好选用脱脂牛奶,但不宜多饮。避免食用刺激性强的食物,如生、冷、硬、含粗纤维多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酒类、咖啡、

浓茶、辛辣类食物 4、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变化,注意腹痛的部位、性质及规律。观察病人呕吐物、大便的颜色、性质及量。及早发现并发症。 5、用药指导 1)制酸药应在餐后半小时至2小时服用。 2)抗胆碱能药应在餐前一小时及睡前服用。 3)胃复安、吗丁啉应在餐前服用,且不能与抗胆碱能药物配伍。 4)片剂应嚼碎后开水送服。。 6当需要进行腹腔穿刺术、纤维内镜等检查时,应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工作。 7备齐抢救物品及药品。 8加强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工作,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保持乐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 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健康教育】 1、平时要定时进食,饮食以易消化、富营养、无刺激性食物为宜。 2、饮食要规律,少食多餐,不可暴饮暴食,尤其是晚餐不宜过饱。 3、避免过热、过冷、粗糙、油炸、辛辣等食物及浓茶、咖啡等饮料。 4、对出血量少,又无剧烈呕吐者,可试进少量流质饮食。 5、大出血时,应予禁食,禁食24-48h时后,如无继续出血,可改进流质。

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个病种)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胃溃疡的护理常规

胃溃疡护理常规 评估】 1.病人疼痛的性质、程度及部位,评估疼痛的诱发因素和缓解因素。 2.观察病人上腹痛的规律,观察大便的性状,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症状护理】 1. 腹痛的护理: 1)观察腹痛部位、性质、时间。向病人讲解疼痛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2)指导病人有规律的生活、劳逸结合。较重的活动性溃疡或便潜血阳性病人应卧床休息1~2 周,病情较轻者可边工作边治疗,注意劳逸结合。 3)指导病人有规律的进餐,提倡少量多餐。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和刺激性食物及饮料,以清淡饮食为主。遵医嘱给予质子泵抑制剂、H2 受体拮抗剂、制酸剂及抗pH药物,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制酸剂应在餐后1小时服用,抗胆碱药物和胃动力药餐前1 小时及睡前1 小时服用。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2. 营养失调的护理:指导病人有规律的定时进食,使胃酸分泌有规律。在溃疡活动期,以少食多餐为宜,不宜暴饮暴食。应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应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定期测量体重、监测血清清蛋白和血红蛋 白的营养指标。 药膳巧疗胃溃疡】鸡蛋三七炖 原料和制法:鸡蛋一个,蜂蜜30ml,三七粉3g,将鸡蛋打入碗中搅拌,加入三七粉拌匀,隔水炖熟再加蜂蜜调匀服食。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功效:可舒肝理气,和胃健脾,适用于上腹疼痛,呕吐、伴恶心、嗳 气等。 【心理护理】 由于大多数患者病情长可能诱发或加重精神痛苦, 有的病人思想顾虑 较重。此时,向病人解释发病诱因,采用中医“喜胜忧”的思想,用 中医以情胜情的方法,与病人合理沟通。此外,还要做家属的工作, 共同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有利疾病恢复。 【健康指导】 1、指导病人合理安排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生活有规律、避免精 神过度紧张和过度劳累。 2、 饮食要合理,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戒烟戒酒,尽量避免和 减少进食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物。 3、 慎用或勿用可能导致溃疡发生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咖啡因、波 尼松、利血平等。 4、 坚持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5、教病人识别溃疡复发、出血的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头晕、呕血、 黑便、苍白、虚弱等,以便及时就诊。年龄偏大的胃溃疡病人应定期 门诊复查,防止癌变。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 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 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胃脘痛胃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胃溃疡中医 护理方案

胃脘痛(胃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质淡苔白,脉缓弱。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脉弦数或脉弦。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脉细数,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临床上各症状要与证候相结合。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11.遵医嘱TDP电磁波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元、中极等。 (二)胃脘胀满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胃溃疡的_护理

胃溃疡病人的护理要点 堂中医医院王明月邮编:100005 [摘要] 胃溃疡是多发病、慢性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因而要治愈胃溃疡,需要一个较为艰难持久的历程。患者除了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积极治疗外,还应做好自我保健。研究发现,食物中纤维素不足也是引起溃疡病原因之一,细软食物咀嚼时间较短,唾液分泌少,所以病情稳定后可以吃些变通饮食饮食疗法是预防和治疗溃疡病的重要环节。文章重点介绍胃溃疡疾病的四种治疗,以及预防和护理。 [关键词]胃溃疡;临床特点;治疗;养胃;护理 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畴,心理-社会因素对 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避免 过度紧和操劳,无论在本病的发作期或是缓释期均很重要。对少数伴有焦虑、紧、失眠等症状的患者,可短期使用 一些镇静药和安定剂。规律的生活与饮食习惯,乐观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是预防本病复发的关键。要特别注意生活调理、饮食调理及精神调理。 (一)胃溃疡的临床表现

胃溃疡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局限于上腹部的腹痛,可归纳为局限性、缓慢性和节律性。胃溃疡的局限性疼痛多位于剑下正中或偏左;起病多缓慢,病程长达数年或数十年,疼痛多在餐后1/ 2~2小时发作,经1~2小时胃排空后缓解,其规律是进食→疼痛→缓解。当溃疡较深,特别是穿孔性者,疼痛可涉及背部。本病呈周期性发作,与季节有关,秋末冬初最多,春季次之,夏季少见。与精神情绪、治疗反应等亦有关。疼痛性质常为隐痛、烧灼样痛、钝痛、饥饿痛或剧痛,可为碱性药物所缓解。特殊类型的溃疡如幽门管溃疡、胃底贲门区溃疡、巨大溃疡、多发性溃疡、复合性溃疡或有并发疼痛可不典型。除疼痛外,还常兼有其他胃肠道症状,如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呕吐和恶心多反映溃疡具有较高的活动程度。 胃溃疡的体征在缓解期多不明显,发作期如无并发症,可仅于上腹部疼痛区有压痛点,一般较轻。后壁穿透性溃疡在背部11~12胸椎两旁常有压痛。胃溃疡依其并发症的不同也可出现一些不同症状:①出血:胃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出血是由于血管受到溃疡的侵蚀、破裂所致。毛细血管受损时,仅在大便检查时,发现隐血;较大血管受损时,出现黑便、呕血。一般出血前症状加重,出血后上腹部疼痛减轻或消失。②穿孔:溃疡深达浆膜层时可发生急性胃穿孔,容物溢入腹腔,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表现为突

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

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分析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2例胃溃疡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综合护理,观察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7.5±7.3分,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115.1±8.6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经综合护理,临床护理总有效率达90.2﹪(92/102)。结论对胃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胃溃疡;临床护理 本文旨在评价分析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期为提高胃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效果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2例胃溃疡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22岁-75岁,平均年龄56.0±9.5岁。病程8个月-16年,平均病程8.5±2.3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胀、胃酸、腹痛、呕血、便血等症状。 1.2方法 对所有胃溃疡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综合护理。心理护理: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对胃溃疡这种心身疾病的康复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1]。胃溃疡患者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和嗳气、胃胀、胃酸、呕吐、恶心、纳差、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并可能出现癌变、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加之病程漫长,短期治疗的效果不佳等原因,胃溃疡患者常会出现悲观、焦虑、忧郁、急躁等负面心理,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讲解胃溃疡方面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胃溃疡有所了解,对治疗过程、治疗方法有所认识,消息患者内心存在的顾虑和疑问,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治;健康教育:相关研究显示,多数胃溃疡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良。因此,需要对胃溃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纠正患者的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临床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胃溃疡的发病机制,诱发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知体系,对胃溃疡的认识有所提升,对患者进行有关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的培训,以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牢固掌握患者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生理机制、治疗方法、用药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每天对患者的用药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进行监督,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作息习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评价表

精品文档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住院号):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肝胃不和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其他:一、中医护理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责任护士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 精品文档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邪外犯证□肝火上炎证□痰火郁结证□血淤耳窍证□气血亏虚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 精品文档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暑湿袭表证□卫气同病证□其他: 一、护理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实用性一般□不实用□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 . 精品文档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

反酸(胃溃疡)的中医护理方案(精)

反酸(胃溃疡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9-1034-01 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又叫做消化性溃疡。通常的来说,溃疡病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肝胃气痛”、“心痛”、“吞酸”等范畴。[1] 一临床表现: 1、胃热阴伤型:胃脘隐隐灼痛,口干口渴,恶心呕吐,泛酸,暧气,纳差,舌暗脉弦紧。 2、气郁型:胃脘疼痛,痛连两肋、暧气、返酸、苔薄白,脉弦缓或弦数。 3、肝气犯胃型:胃脘疼痛,痛连两肋、暧气、返酸、苔薄白,脉弦缓或弦数。 二治疗方法: 1、加味越鞠丸,其主治消化性溃疡(气郁型。 2、百合丹参芍药汤,其主治上消化道溃疡(胃热阴伤型。 3、四逆散,其主治消化性溃疡(肝气犯胃型。 三中医护理方案: 1、日常护理: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2、饮食调养:应进食牛奶、豆浆、米汤、藕粉等无杂流食,不宜多加糖;建议多吃小米粥、大米粥等,以显著地提高胃黏膜屏障的完整性。 3、情志护理;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要善于调节情志,有效转移不良情绪,要培养情趣爱好,充实个人生活,追求精神的提升以调节情志,消除情绪波动。 4、制酸法:指压阳陵泉穴,刺激时一面吐气一面压六秒钟,如此重复10次,可制酸,不会打酸嗝。[2] 5、健康指导: (1)生活作息规律:病后应注意按时作息,生活起居有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劳逸适度,避免劳累。 (2)锻炼强身: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并通过运动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提高食欲,改善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有助于溃疡的愈合。病情较重者可选择适当的锻炼方法,以卧床休息为主,适当散步。 (3)注意保暖:胃近腹壁,没有肌肉、脂肪等的外围包裹,腹部着凉或饮食凉热失调易发生腹痛不适、腹胀、嗳气、泛酸等证,所以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吃冷食,尤其是早饭,不仅要吃,而且最好是热的。 (4)不要乱吃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强的松、利血平、咖啡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胃疡的中医护理方案样本

胃疡( 消化性溃疡) 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 一) 肝胃不和证: 胃脘胀痛, 窜及两胁; 善叹息, 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 嗳气频繁; 口苦; 性急易怒; 嘈杂泛酸。舌质淡红, 苔薄白或薄黄。 ( 二) 脾胃气虚证: 胃脘隐痛; 腹胀纳少, 食后尤甚; 大便溏薄; 肢体倦怠; 少气懒言; 面色萎黄; 消瘦。舌淡苔白。 ( 三) 脾胃虚寒证: 胃脘隐痛, 喜暖喜按; 空腹痛重, 得食痛减; 纳呆食少; 畏寒肢冷; 头晕或肢倦; 泛吐清水; 便溏腹泻。舌体胖, 边有齿痕, 苔薄白。 ( 四) 肝胃郁热证: 胃脘痛势急迫, 有灼热感; 口干口苦; 吞酸嘈杂; 烦躁易怒; 便秘; 喜冷饮。舌质红, 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 五) 胃阴不足证: 胃脘隐痛或灼痛; 似饥而不欲食, 口干而不欲饮; 口干舌燥; 纳呆干呕; 失眠多梦; 手足心热; 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 一) 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

随症状, 做好疼痛评分, 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 NRS) ”评分, 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 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 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 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 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艾灸, 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 取胃脘部。 7.遵医嘱耳穴贴压, 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 8.遵医嘱拔火罐, 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 ( 二) 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 发作时宜取坐位, 可饮用温开水, 若空腹时出现嗳气、反酸, 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遵医嘱穴位贴敷, 取足三里、天突、中脘、内关等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