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地震分组的含义

设计地震分组的含义

设计地震分组的含义
设计地震分组的含义

设计地震分组的含义

1,场地感受到的地震动的振动特性是与震源发震机制、震级大小、震中距以及传播路径等有密切关系,因为土对地震波的传播有滤波作用,过滤后的地震波的周期成分中,接近于土的特征周期的成分比例会增加。然而目前工程地震研究的水平还不足以揭示出所有因素的影响规律,只能通过地震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粗略掌握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2,89规范指出:宏观震害表明,(相同地震烈度下)大震级远震中距的高柔建筑的震害要比发生在该地区的中小地震

近震中距重得多。也就是说相同烈度下,震源位置对结构震害有明显影响。因此89规范采用区分远震、近震来震级、震中距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

3,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抗震设计分组主要是依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2日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2001年8月1日起实施),从建筑工程抗震的抗震设防决策上,为保持89抗震规范的延续性并考虑现有的经济条件(主要是西部地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设计地震分组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A1》和《中国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B1》基础上做了下列调整:

1、区划图B1中特征周期为0.35s和0.40s的区域作为设计地震第一组;

2、区划图B1中特征周期为0.45s的区域多数作为设计地震第二组;其中,借用89抗震规范“设计远震

”的规定,凡符合下列情况的区域作为设计地震第三组:

(1)区划图A1中峰值加速度减至1/3以下的影响区域;(2)位于区划图B1中特征周期为0.45s且区划图A1中大于等于0.40g的峰值加速度减至1/2以下的影响区域。

4,具体体现在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p28页表5.1.4-2中,相同场地类别不同地震分组时特征周期不同,也就是说地震反应谱不同,从而计算的地震力也就不同。设计地震分组是从设计近震、远震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内在含义见《抗规》P200的条文说明,举例如下,比如在7度设防区,如果只单纯按此设防烈度进行设计时,当附近8度或者9度区发生小震(中大震)时,该建筑所受到的损害有可能比本地区发生小震(中大震)时还厉害,因此,虽然建筑所处的地区是7度设防区,仍要根据附近划分的地震烈度大小,确定该地区建筑可能会受其影响的程度,因此出现了设计近震、远震,以及延伸过来的地震分组。从附录A也

可以看出,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区,其建筑受地震影响主要是本地区的地震,因为相邻地区地震烈度比本地区小,所以地震分组一般都是第一组(也有第二组),而设防烈度为6度的地区,一般都是地震分组为二组或者三组。有理解不当的请大家指正,3x。

应用的方面,就是按照规范查出来,填到软件相应参数栏就可以2,89规范指出:宏观震害表明,(相同地震烈度下)大震级远震中距的高柔建筑的震害要比发生在该地区的中小地震近震中距重得多。也就是说相同烈度下,震源位置对结构震害有明显影响。因此89规范采用区分远震、近震来震级、震中距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

设计地震分组

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A.0.1首都和直辖市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外的11个市辖区),平谷,大兴,延庆,宁河,汉沽。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沽、大港外的12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15个市辖区),南汇,奉贤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崇明,金山,重庆(14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注:1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2上标*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A.0.2河北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廊坊(2个市辖区)唐山(5个市辖区),三河,大厂,香河,丰南,丰润,怀来,涿鹿 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邯郸(4个市辖区)邯郸县,文安,任丘,河间,大城,,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玉田迁,安卢,龙滦县,滦南,唐海,乐亭,宣化,蔚县,阳原,成安,磁县,临漳,大名,宁晋,下花园 3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石家庄(6个市辖区),保定(3个市辖区),张家口(4个市辖区),沧州(2个市辖区),衡水邢台(2个市辖区),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万全,怀安,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隆尧,新河,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邢台县,赵县,武安,涉县,赤城,涞源,定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野,蠡县,肃宁,深泽,安平,饶阳,魏县,藁城,栾城,晋州,深州,武强,辛集,冀州,任县,柏乡,巨鹿,南和,沙河,临城,泊头,永年,崇礼,南宫* 第二组:秦皇岛(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国4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正定,围场,尚义,灵寿,无极,平山,鹿泉,井陉,元氏,南皮,吴桥,景县,东光 第二组:承德(除鹰手营子外的2个市辖区),隆化,承德县,宽城,青龙,阜平,满城,顺平,唐县,望都,曲阳,定州,行唐,赞皇,黄骅,海兴孟村盐山,阜城,故城,清河,山海关,沽源,新乐,武邑,枣强,威县 第三组:丰宁,滦平,鹰手营子,平泉,临西,邱县 A.0.3山西省1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一组:太原(6个市辖区),临汾,忻州,祁县,平遥,古县,代县,原平,定襄,阳曲,太谷,介休,灵石,汾西,霍州,洪洞,襄汾,晋中,浮山,永济,清徐2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值为0.15g:第一组:大同(4个市辖区),朔州(朔城区),大同县,怀仁,浑源,广灵,应县,山阴,灵丘,繁峙,五台,古交,交城,文水,汾阳,曲沃,孝义,侯马,新

抗震设防烈度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附录 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A.0.1首都和直辖市 1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北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朝阳、丰台、石景山、海淀、房山、通州、顺义、大兴、平谷),延庆,天津(汉沽),宁河。 2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二组:北京(昌平、门头沟、怀柔),密云;天津(和平、河东、河西、南开、河北、红桥、塘沽、东丽、西青、津南、北辰、武清、宝坻),蓟县,静海。 3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一组:上海(黄浦、卢湾、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闵行、宝山、嘉定、浦东、松江、青浦、南汇、奉贤);第二组:天津(大港)。 4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一组:上海(金山),崇明;重庆(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戽、北碚、万盛、双桥、渝北、巴南、万州、涪陵、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壁山,铜梁,大足,荣昌,綦江,石柱,巫溪*。 注:黑体字加下划线的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

区的分界线,下同。 注:上标* 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A.0.2河北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唐山(路北、路南、古冶、开平、丰润、丰南),三河,大厂,香河,怀来,涿鹿; 第二组:廊坊(广阳、安次)。 2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第一组:邯郸(丛台、邯山、复兴、峰峰矿区),任丘,河间,大城,滦县,蔚县,磁县,宣化县,张家口(下花园、宣化区),宁晋*; 第二组: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文安,玉田,迁安,卢龙,滦南,唐海,乐亭,阳原,邯郸县,大名,临漳,成安。 3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张家口(桥西、桥东),万全,怀安,安平,饶阳,晋州,深州,辛集,赵县,隆尧,任县,南和,新河,肃宁,柏乡; 第二组:石家庄(长安、桥东、桥西、新华、裕华、井陉矿区),保定(新市、北市、南市),沧州(运河、新华),邢台(桥东、桥西),衡水,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邢台县,武安,涉县,赤城,走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野,蠡县,深泽,魏县,藁城,栾城,武强,冀州,巨鹿,沙河,临城,泊头,永年,崇礼,南宫; 第三组:秦皇岛(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国,涞源,承德(鹰手营子)。

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与设计地震分组[2017年修订版]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 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2016修订版) 本附录仅提供我国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以下简称“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以下简称“加速度”)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以下简称“分组”)。 A.0.1 市 烈度加速度分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 8度0.20g第二组东城区、西城区、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房山区、通州区、顺义区、昌平区、大兴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区、延庆区 A.0.2 市 烈度加速度分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 8度0.20g第二组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区、红桥区、东丽区、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滨海新区、宁河区 7度0.15g第二组西青区、静海区、蓟县

2 县政府驻市区; 3 沧县政府驻市新华区。 A.0.4 省 烈度加速度分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 市8度0.20g第二组 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 区、清徐县、阳曲县 7度0.15g第二组古交市 7度0.10g第三组娄烦县 市8度0.20g第二组城区、矿区、南郊区、县

7度0.15g第三组浑源县 7度0.15g第二组新荣区、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左云县 市7度0.10g第三组盂县 7度0.10g第二组城区、矿区、郊区、平定县 市7度0.10g第三组平顺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 7度0.10g第二组城区、郊区、县、黎城县、壶关县、潞城市6度0.05g第三组襄垣县、屯留县、长子县 市7度0.10g第三组沁水县、陵川县 6度0.05g第三组城区、阳城县、泽州县、高平市 朔州市8度0.20g第二组山阴县、应县、怀仁县7度0.15g第二组朔城区、平鲁区、右玉县 晋中市8度0.20g第二组区、太谷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介休市7度0.10g第三组榆社县、和顺县、寿阳县 7度0.10g第二组昔阳县 6度0.05g第三组左权县 市8度0.20g第三组永济市 7度0.15g第三组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绛县 7度0.15g第二组盐湖区、新绛县、夏县、平陆县、芮城县、河津市7度0.10g第二组垣曲县 市8度0.20g第二组忻府区、定襄县、五台县、代县、原平市7度0.15g第三组宁武县 7度0.15g第二组繁峙县 7度0.10g第三组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 6度0.05g第三组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 市8度0.30g第二组洪洞县 8度0.20g第二组尧都区、襄汾县、古县、浮山县、汾西县、霍州市7度0.15g第二组曲沃县、翼城县、蒲县、侯马市 7度0.10g第三组安泽县、吉县、乡宁县、隰县 6度0.05g第三组大宁县、永和县 吕梁市8度0.20g第二组文水县、交城县、孝义市、汾阳市 7度0.10g第三组区、岚县、中阳县、交口县 6度0.05g第三组兴县、临县、柳林县、石楼县、方山县 A.0.5 自治区 烈度加速度分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 呼和浩特市8度0.20g第二组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7度0.15g第二组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武川县 7度0.10g第二组清水河县 市8度0.30g第二组土默特右旗 8度0.20g第二组东河区、石拐区、九原区、昆都仑区、青山区7度0.15g第二组固阳县 6度0.05g第三组白云鄂博矿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市8度0.20g第二组海勃湾区、区、乌达区 市8度0.20g第一组元宝山区、宁城县7度0.15g第一组红山区、喀喇沁旗

关于地震分组的详细讨论

关于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地震分组’的讨论 前几天在东南西北人看到一个关于设计地震分组的帖子,好多人的讨论不得要领,所以我在这里就专门做一下总结。 这个网友提的问题是这样: 有个问题总是困扰我很久了,简单地说有下: 1.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究竟反映的是什么,从第一组到第三组反反映的是一种什么趋势?谁更有利?也就是说同一场地更易发生地震的地方是分为第一组呢还是第三组? 2.从第一组到第三组,特征周期是渐渐增大的,根据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则有从第一组到第三组,其地震影响系数也是渐渐增大的,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地震分组第三组比第一组受地震影响更严重呢,但从规范上的分组来看,好像又与这是相反的!这今人很是不理解! 3.从第一组到第三组是不是反映了从近震到远震的顺序呢?如果是这样,那应该是第一组受地震影响更严重啊!这又与规范上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公式是相反的!热切盼望大家发表意见! 然后,这个网友得出结论: 还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地震影响系数越大则受损越厉害,地震影响系数越小受损越小”这种说法成立否?如果成立,地震影响系数是随特征周期增大而增大的,第一组的特征周期比第三组的小,也就是说近震的特征周期比远震的小,那么根据规范中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则可推出:在建构筑自震周期相同前提下,近震所受地震影响比远震小些!也就是震中的比远处的建构筑物所受地震影响更小些!这显然与事实及常理不合,这也正是困扰我很久的地方。 我给出的回答是这样的: 首先,“地震影响系数越大则受损越厉害,地震影响系数越小受损

越小”这种说法成立否?应该是“地震影响系数越大则受地震作用越厉害,地震影响系数越小受地震作用越小”。在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底部剪力法和反应谱法,说到底都是静力抗震阶段,因为反应谱法是地震影响系数是一个‘伪反应谱,它根据大量真正的地震反应谱的形状所确定具有相似性状的一个相似体。 我们看规范两种方法其实都是这样一个形式:地震影响系数(max)=a(max)/g 所以说,这个’如果成立,地震影响系数是随特征周期增大而增大的,第一组的特征周期比第三组的小,也就是说近震的特征周期比远震的小,那么根据规范中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则可推出:在建构筑自震周期相同前提下,近震所受地震影响比远震小些!‘是你的理解错误,是不对的,你没有理解全面。 从上式,我们知道a(max)是根据设防烈度选取的。那么,设防烈度是怎么来的?我们在查规范的时候,要用到一个烈度区和地震动区划,这没有画在规范上,但是搞地震研究的人知道,前者规定了设防烈度,后者决定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这里,设防烈度一旦确定,a(max)就确定了,故而地震影响系数(max)=a(max)/g也就确定了,可以看出跟设计地震分组的关系不大。 我们根据历史地震、地质构造、断层活动性评价和地震记录分析等

全国各地区设计地震分组

A.0.1 首都和直辖市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外的11 个市辖区),平谷,大兴,延庆,宁河,汉沽。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沽、大港外的12 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15 个市辖区),南汇,奉贤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崇明,金山,重庆(14 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 注:1 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2 上标* 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A.0.2 河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廊坊(2 个市辖区)唐山(5 个市辖区),三河,大厂,香河,丰南,丰润,怀来,涿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邯郸(4 个市辖区)邯郸县,文安,任丘,河间,大城,,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玉田迁,安卢,龙滦县,滦南,唐海,乐亭,宣化,蔚县,阳原,成安,磁县,临漳,大名,宁晋,下花园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石家庄(6 个市辖区),保定(3 个市辖区),张家口(4 个市辖区),沧州(2 个市辖区),衡水邢台(2 个市辖区),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万全,怀安,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隆尧,新河,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邢台县,赵县,武安,涉县,赤城,涞源,定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野,蠡县,肃宁,深泽,安平,饶阳,魏县,藁城,栾城,晋州,深州,武强,辛集,冀州,任县,柏乡,巨鹿,南和,沙河,临城,泊头,永年,崇礼,南宫* 第二组:秦皇岛(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国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正定,围场,尚义,灵寿,无极,平山,鹿泉,井陉,元氏,南皮,吴桥,景县,东光 第二组:承德(除鹰手营子外的 2 个市辖区),隆化,承德县,宽城,青龙,阜平,满城,顺平,唐县,望都,曲阳,定州,行唐,赞皇,黄骅,海兴孟村盐山,阜城,故城,清河,山海关,沽源,新乐,武邑,枣强,威县 第三组:丰宁,滦平,鹰手营子,平泉,临西,邱县 A.0.14 河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新乡(4 个市辖区),新乡县,安阳(4 个市辖区),安阳县,鹤壁(3 个市辖区),原阳,延津,汤阴,淇县,卫辉,获嘉,范县,辉县2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郑州(6 个市辖区),濮阳,濮阳县,长桓,封丘,修武,武陟,内黄,浚县,滑县,台前,南乐,清丰,灵宝,三门峡,陕县,林州*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洛阳(6 个市辖区),焦作(4 个市辖区),开封(5 个市辖区),南阳(2 个市辖区),开封县,许昌县,沁阳,博爱,孟州,孟津,巩义,偃师,济源,新密,新郑,民权,兰考,长葛,温县,荥阳,中牟,杞县*,许昌*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第一组:商丘(2 个市辖区),信阳(2 个市辖区),漯河,平顶山(4 个市辖区),登封,义马,虞城,夏邑,通许,尉氏,宁陵,柘城,新安,宜阳,嵩县,汝阳,伊川,禹州,郏县,宝丰,襄城,郾城,鄢陵,扶沟,太康,鹿邑,郸城,沈丘,项城,淮阳,周口,商水,上蔡,临颍,西

工程结构抗震题目及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S)波,而面波分为瑞雷波和洛夫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波速和场地覆土层厚度共划分为IV类。3.我国采用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和三水准设防、二阶段设计的基本思想,指导抗震设计规范的确定。其中三水准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4、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 g时,在结构顶部附加ΔF n,其目的是考虑高振型的影响。 5、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 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6、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平方和开平方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反应谱: 地震动反应谱是指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一定的地震动作用和阻尼比下,最大地震反应与结构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4、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5 强柱弱梁: 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地基液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地震时饱和粉土和砂土颗粒在振动结构趋于压密,颗粒间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当其上升至与土颗粒所受正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土颗粒间因摩擦产生的抗剪能力消失,土颗粒像液体一样处于悬浮状态,形成液化现象。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土质的地质年代、土的密实度和黏粒含量、土层埋深和地下水位深度、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 2.简述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本附录仅提供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o, X! E7 C! n7 z( s0 u5 f$ D% L 注:本附录一般把“设计地震第一、二、三组”简称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2 _) {9 T \; n9 j. s7 ?, } O* R A.0.1首都和直辖市; v, `3 _) N1 r 1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外的11 个市辖区),平谷,大兴,延庆,宁河,汉沽。8 W, H7 P# w! e2 l# k' e) @ P( j 2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沽、大港外的12 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 h4 a7 \9 t7 c% z% E3 M8 c 3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8 Z8 H1 Q( y. }. h: Z 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15 个市辖区),南汇,奉贤 4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崇明,金山,重庆(14 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 注:1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1 _7 o. {2 }7 ^ 2上标* 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0 Y) B- x. D3 R: ]5 n3 R J A.0.2河北省9 E, S& f3 l( d; ^$ Y" o 1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廊坊(2 个市辖区)唐山(5 个市辖区),三河,大厂,香河,丰南,丰润,怀来,涿鹿 2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7 i! K U! w( j& L3 E 第一组:邯郸(4 个市辖区)邯郸县,文安,任丘,河间,大城,,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玉田迁,安卢,龙滦县,滦南,唐海,乐亭,宣化,蔚县,阳原,成安,磁县,临漳,大名,宁晋,下花园 3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c& h& M( ^( @! ^; e7 n# S 第一组:石家庄(6 个市辖区),保定(3 个市辖区),张家口(4 个市辖区),沧州(2 个市辖区),衡水邢台(2 个市辖区),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万全,怀安,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隆尧,新河,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邢台县,赵县,武安,涉县,赤城,涞源,定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野,蠡县,肃宁,深泽,安平,饶阳,魏县,藁城,栾城,晋州,深州,武强,辛集,冀州,任县,柏乡,巨鹿,南和,沙河,临城,泊头,永年,崇礼,南宫* 第二组:秦皇岛(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国 4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F$ ^3 K' T( J0 d, T2 G 第一组:正定,围场,尚义,灵寿,无极,平山,鹿泉,井陉,元氏,南皮,吴桥,景县,东光 第二组:承德(除鹰手营子外的2 个市辖区),隆化,承德县,宽城,青龙,阜平,

各地地震烈度

首先说明抗震设防烈度与地震级数不同, 其中消防、供电、电信等基础建筑加一级 A.0.1 首都和直辖市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 北京(除昌、平门头沟外的11个市辖区),平谷,大兴,延庆,宁河,汉沽。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 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天津(除汉沽、大港外的12 个市辖区),蓟县,宝坻,静海。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 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15 个市辖区),南汇,奉贤 4 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 崇明,金山,重庆(14 个市辖区),巫山,奉节,云阳,忠县,丰都,长寿,壁山,合川,铜梁,大足,荣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 注:1 首都和直辖市的全部县级及县级以上设防城镇,设计地震分组均为第一组; 2 上标* 指该城镇的中心位于本设防区和较低设防区的分界线,下同。 A.0.2 河北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 第一组:廊坊(2 个市辖区)唐山(5 个市辖区),三河,大厂,香河,丰南,丰润,怀来,涿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 第一组:邯郸(4 个市辖区)邯郸县,文安,任丘,河间,大城,涿州,高碑店,涞水,固安,永清,玉田,迁安,卢龙,滦县,滦南,唐海,乐亭,宣化,蔚县,阳原,成安,磁县,临漳,大名,宁晋 3 抗震设防烈度为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 第一组:石家庄(6 个市辖区),保定(3 个市辖区),张家口(4 个市辖区),沧州(2 个市辖区),衡水,邢台(2 个市辖区),霸州,雄县,易县,沧县,张北,万全,怀安,兴隆,迁西,抚宁,昌黎,青县,献县,广宗,平乡,鸡泽,隆尧,新河,曲周,肥乡,馆陶,广平,高邑,内丘,邢台县,赵县,武安,涉县,赤城,涞源,定兴,容城,徐水,安新,高阳,博野,蠡县,肃宁,深泽,安平,饶阳,魏县,藁城,栾城,晋州,深州,武强,辛集,冀州,任县,柏乡,巨鹿,南和,沙河,临城,泊头,永年,崇礼,南宫*

抗震试题(含答案)(新)

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天津城建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建筑抗震设计》 试题A 卷 课程号:10024005Z 课序号:01 试卷说明:开卷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某框架结构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则其设计分组为(B ),抗震烈度为(B )。 A .第一组,9度 B .第一组,8度 C .第二组,8度 D .第二组,9度 2、某乙类建筑物场地为Ⅰ类,设防烈度为7度,其抗震措施应按(C )要求处理。 A .7度 B .6度 C .8度 D .处于不利地段时,7度 3、现有如下四种不同结构:①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②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③局部收进的水平方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④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70%;上述结构中属于竖向不规则类型的是(B ) A . ①② B .②③ C . ③④ D .①④ A.12 m B.14 m C.16m D.18m 5、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框架结构,其抗震烈度为7度,则其最大适用高度为( C ) A .40m B .35m C. 50m D .60m 6、在工程手算方法中,常用(D )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分析。 A .振型分解法 B .底部剪力法 C .弯矩二次分解法 D .反弯点法 7、如下图所示的各建筑平面凹角处,需采取加强措施的是(C ) A .设防烈度为6度: B .设防烈度为7度: C .设防烈度为8度: D .设防烈度为9度: 8、受弯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A ) A .0.75 B .0.80 C .0.85 D .0.90 9、下列结构不利于抗震的是(B ) A .平面对称结构 B .框支剪力墙结构 C .横墙承重结构 D .竖向均匀结构 10、下列结构抗震等级正确的是(D ) A .设防烈度为6度且跨度为20m 的框架结构:四级 B .设防烈度为7度且高度为20m 的抗震墙结构:三级 \ C .设防烈度为8度且高度为20m 的框架-核芯筒结构:二级 D .设防烈度为9度且高度为20m 的筒中筒结构:一级 二、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什么是场地土的液化?影响场地土液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课本P19 2、画出地震影响系数α-T 曲线,并简述影响该曲线形状的因素。 答:课本P35-P36 3、简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则。 答:强柱弱梁:就是柱子不先于梁破坏,因为梁破坏属于构件破坏,是局部性的,柱子破坏将危及整个结构的安全,可能会整体倒塌,后果严重!所以我们要保证柱子更“相对”安全,故要“强柱弱梁”; 强剪弱弯:“弯曲破坏”是延性破坏,是有预兆的,而“剪切破坏”是一种脆性的破坏,没有预兆的,舜时发生,没有防范,所以我们要避免发生剪切破坏!故要“强剪弱弯”。 即人为的控制不利的、更危险的破坏发生! 4、在结构抗震设计的第一阶段中,结构构件截面承载力验算公式中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应如何组合(写出基本组合公式并简单说明各符号的意义)。 答:P75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 震分组 A.0.20四川省 1抗震设防烈度不低于9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不小于0.40g: 第一组:康定,西昌 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30g: 第一组:冕宁* 3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道孚,泸定,甘孜,炉霍,石棉,喜德,普格,宁南,德昌,理塘,茂县,汶川,宝兴 第二组:松潘,平武,北川(震前),都江堰 第三组:九寨沟 4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巴塘,德格,马边,雷波 第二组:越西,雅江,九龙,木里,盐源,会东,新龙,天全,芦山,丹巴,安县,青川,江油,绵竹,什邡,彭州,理县,剑阁* 第三组:荥经,汉源,昭觉,布拖,甘洛 5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乐山(除金口河外的3个市辖区),自贡(4个市辖区),宜宾,宜宾县,峨边,沐川,屏山,得荣 第二组:攀枝花(3个市辖区),若尔盖,色达,壤塘,马尔康,石渠,白玉,盐边,米易,乡城,稻城,金口河,峨眉山,雅安,广元(3个市辖区),中江,德阳,罗江,绵阳(2个市辖区) 第三组:名山,美姑,金阳,小金,会理,黑水,金川,洪雅,夹江,邛崃,蒲江,彭山,丹棱,眉山,青神,郫县,温江,大邑,崇州,成都(8个市辖区),双流,新津,金堂,广汉 6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 05g: 第一组:泸州(3个市辖区),内江(2个市辖区),宣汉,达州,达县,大竹,邻水,渠县,广安,华蓥,隆昌,富顺,泸县,南溪,江安,长宁,高县,珙县,兴文,叙永,古蔺,资阳,仁寿,资中,犍为,荣县,威远,通江,万源,巴中,阆中,仪陇,西充,南部,射洪,大英,乐至 第二组:梓潼,筠连,井研,阿坝,南江,苍溪,旺苍,盐亭,三台,简阳 第三组:红原 A.0.24陕西省 1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第一组:西安(8个市辖区),渭南,华县,华阴,潼关,大荔 第二组:陇县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第一组:咸阳(2个市辖区及杨凌特区),宝鸡(2个市辖区),高陵,千阳,岐山,凤翔,扶风,武功,兴平,周至,眉县,宝鸡县,三原,富平,澄城,蒲城,泾阳,礼泉,长安,户县,蓝

广东省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附录A广东省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 地震分组 烈度加速度分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 广州市7度0.10g第一组荔湾区、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番 禺区、南沙区 6度0.05g第一组花都区、增城区、从化区 韶关市6度0.05g第一组武江区、浈江区、曲江区、始兴县、仁化县、翁源县、乳源瑶族自治县、新丰县、乐昌市、南雄市 深圳市7度0.10g第一组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盐田区 珠海市7度0.10g第二组香洲区、金湾区7度0.10g第一组斗门区 汕头市8度0.20g第二组龙湖区、金平区、濠江区、潮阳区、澄海区、南澳县7度0.15g第二组潮南区 佛山市7度0.10g第一组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 江门市7度0.10g第一组蓬江区、江海区、新会区、鹤山市6度0.05g第一组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 湛江市8度0.20g第二组徐闻县 7度0.10g第一组赤坎区、霞山区、坡头区、麻章区、遂溪县、廉江市、雷 州市、吴川市 茂名市7度0.10g第一组茂南区、电白区、化州市6度0.05g第一组高州市、信宜市 肇庆市7度0.10g第一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 6度0.05g第一组广宁县、怀集县、封开县、德庆县、四会市 惠州市6度0.05g第一组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 梅州市7度0.10g第二组大埔县 7度0.10g第一组梅江区、梅县、丰顺县 6度0.05g第一组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兴宁市 汕尾市7度0.10g第一组城区、海丰县、陆丰市6度0.05g第一组陆河县 河源市7度0.10g第一组源城区、东源县 6度0.05g第一组紫金县、龙川县、连平县、和平县 阳江市7度0.15g第一组江城区 7度0.10g第一组阳东区、阳西县6度0.05g第一组阳春市 清远市6度0.05g第一组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阳山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英德市、连州市 东莞市6度0.05g第一组东莞市中山市7度0.1g第一组中山市 潮州市8度0.20g第二组湘桥区、潮安区7度0.15g第二组饶平县 揭阳市7度0.15g第二组榕城区、揭东区7度0.10g第二组惠来县、普宁市6度0.05g第一组揭西县 云浮市6度0.05g第一组云城区、云安区、新兴县、郁南县、罗定市 19

设计地震分组的含义

设计地震分组的含义 1,场地感受到的地震动的振动特性是与震源发震机制、震级大小、震中距以及传播路径等有密切关系,因为土对地震波的传播有滤波作用,过滤后的地震波的周期成分中,接近于土的特征周期的成分比例会增加。然而目前工程地震研究的水平还不足以揭示出所有因素的影响规律,只能通过地震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粗略掌握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2,89规范指出:宏观震害表明,(相同地震烈度下)大震级远震中距的高柔建筑的震害要比发生在该地区的中小地震 近震中距重得多。也就是说相同烈度下,震源位置对结构震害有明显影响。因此89规范采用区分远震、近震来震级、震中距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 3,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抗震设计分组主要是依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2日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2001年8月1日起实施),从建筑工程抗震的抗震设防决策上,为保持89抗震规范的延续性并考虑现有的经济条件(主要是西部地区),《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设计地震分组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A1》和《中国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B1》基础上做了下列调整: 1、区划图B1中特征周期为0.35s和0.40s的区域作为设计地震第一组; 2、区划图B1中特征周期为0.45s的区域多数作为设计地震第二组;其中,借用89抗震规范“设计远震 ”的规定,凡符合下列情况的区域作为设计地震第三组: (1)区划图A1中峰值加速度减至1/3以下的影响区域;(2)位于区划图B1中特征周期为0.45s且区划图A1中大于等于0.40g的峰值加速度减至1/2以下的影响区域。 4,具体体现在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p28页表5.1.4-2中,相同场地类别不同地震分组时特征周期不同,也就是说地震反应谱不同,从而计算的地震力也就不同。设计地震分组是从设计近震、远震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内在含义见《抗规》P200的条文说明,举例如下,比如在7度设防区,如果只单纯按此设防烈度进行设计时,当附近8度或者9度区发生小震(中大震)时,该建筑所受到的损害有可能比本地区发生小震(中大震)时还厉害,因此,虽然建筑所处的地区是7度设防区,仍要根据附近划分的地震烈度大小,确定该地区建筑可能会受其影响的程度,因此出现了设计近震、远震,以及延伸过来的地震分组。从附录A也

抗震设计分组的讨论

关于抗震设计分组的讨论 这个网友提的问题是这样: 有个问题总是困扰我很久了,简单地说有下: 1.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究竟反映的是什么,从第一组到第三组反反映的是一种什么趋势?谁更有利?也就是说同一场地更易发生地震的地方是分为第一组呢还是第三组? 2.从第一组到第三组,特征周期是渐渐增大的,根据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则有从第一组到第三组,其地震影响系数也是渐渐增大的,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地震分组第三组比第一组受地震影响更严重呢,但从规范上的分组来看,好像又与这是相反的!这今人很是不理解! 3.从第一组到第三组是不是反映了从近震到远震的顺序呢?如果是这样,那应该是第一组受地震影响更严重啊!这又与规范上的地震影响系数计算公式是相反的!热切盼望大家发表意见! 然后,这个网友得出结论: 还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地震影响系数越大则受损越厉害,地震影响系数越小受损越小”这种说法成立否?如果成立,地震影响系数是随特征周期增大而增大的,第一组的特征周期比第三组的小,也就是说近震的特征周期比远震的小,那么根据规范中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则可推出:在建构筑自震周期相同前提下,近震所受地震影响比远震小些!也就是震中的比远处的建构筑物所受地震影响更小些!这显然与事实及常理不合,这也正是困扰我很久的地方。 我给出的回答是这样的: 首先,“地震影响系数越大则受损越厉害,地震影响系数越小受损越小”这种说法成立否?应该是“地震影响系数越大则受地震作用越厉害,地震影响系数越小受地震作用越小”。在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有底部剪力法和反应谱法,说到底都是静力抗震阶段,因为反应谱法是地震影响系数是一个‘伪反应谱,它根据大量真正的地震反应谱的形状所确定具有相似性状的一个相似体。 我们看规范两种方法其实都是这样一个形式:地震影响系数(max)=a(max)/g 所以说,这个’如果成立,地震影响系数是随特征周期增大而增大的,第一组的特征周期比第三组的小,也就是说近震的特征周期比远震的小,那么根据规范中地震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则可推出:在建构筑自震周期相同前提下,近震所受地震影响

《抗震结构设计》测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抗震结构设计》水平测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场地土的液化: 、重力荷载代表值、强柱弱梁: VE N V f f ?=0、剪压比: 剪压比为c V/f 二、填空题(每空1、波和 洛夫 波,23 4、作用的影响。 5、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 建筑物的类型 和 高度 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6、地震系数k 表示 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 与 重力加速度 之比;动力系数β是单质点 最大绝对加速度 与 地面最大加速度 的比值。 7、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 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 ,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目的是 避免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 。 8、用于计算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手算方法一般有 反弯点法 和 D 值法 。 9、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 平方和开平方 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10、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 初步判别 和 标准贯入试验 判别。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答: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具体为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众值烈度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应谱求得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与其他荷载效应组合,并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保证第一水准下必要的承载力可靠度,满足第二水准烈度的设防要求(损坏可修),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对大多数结构,一般可只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 对于少数结构,如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还要进行第二阶段设计,即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罕遇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进行结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以保证其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2、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 (1(2(3(4答:)。对已编制抗震设防 答:1. 2. 3. 4. 5. 四、计算题(共15T g =0.25s =1T 0.358s 要求: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各层的层间地震剪力i 。提示: =1T 0.1s ~g T 时,max αα=; =1T g T ~5g T 时,max 9 .01 αα??? ? ??=T T g ; g T T 4.11>且0.35g T <s时, ; 07.008.01+=T n δ

地震作用例题

7.2.27 今有一高40m 、地上10层的办公楼,7度抗震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第一组、IV 类建筑场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平面见(图7-2-4)所示。 (图7-2-4)办公楼的平面和剖面 (a ) 平面;(b )剖面 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2,000KN(包括墙、柱、楼面结构等的自 重),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2,000kN ;屋面永久荷载标准值为13,OOOkN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2,000kN ;又经动力分析知该楼的基本自振周T 1(将计算值已经折减)为1.0秒。试求该楼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解]: (1)确定求该楼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方法 由于楼高40m ,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框架、且各层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又均较均匀, 因此采用底部剪力法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2)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i G 及结构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eq G kN G i 000,135.0000,200.1000,12=?+?= (I=1~9) kN G 000,130.0000,200.1000,1310=?+?= 因此 kN G G i i eq 500,110)10000,13(85.085.010 1 =?==∑= (3)求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1α 由于该市属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防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 ,IV 类场地,根据这些条件,查(表7-2-1)(高规表3.3.7-2)得特征周期值 g T =0.65秒。 表7-2-1特征周期值 (秒)

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值增加0.05秒 现该楼的基本自振周期 1T =1.0秒,大于特征周期 g T =0.65秒。因此,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1α 为 max 21 1)( αηαγT T g = 这里 1α ——相应于 的地震影响系数; max α——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由(表7-2-2)知,今 max α =0.08。 表7-2-2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max α 注:7、8度时,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和0.30g 的地区。 γ——衰减指数,ξ ξ γ55.005.09.0+-+ = ;当 ξ =0.05时,γ =0.9; ξ——阻尼比,除有专门规定外,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应取0.05; 2η——阻尼调整系数,ξ ξ η7.106.005.012+-+ = ;当 ξ =0.05时, 2η=1.0; 这样 08.0)0 .165.0( 9 .01?=α =0.0543 (4)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n δ及其顶层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n F ? 顶部附加作用系数 n δ ,可按(表7-2-3)取用。

抗震结构设计试卷及答案

《抗震结构设计》试卷 考试时间:10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共 个,每个 分,共 分) 、《抗震规范》中将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划分为( ) 甲类建筑 乙类建筑 丙类建筑 丁类建筑 、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烈度不仅与震级有关,而且与场地条件和震中距有关; 建筑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直接取决于震级大小; 烈度直接反映了一次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多少。 、在地震仪所记录到的地震波记录图中,最晚到达的是( ) 体波 纵波 剪切波 面波 、对我国抗震规范中小震、中震、大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震、中震和大震之间各相差一度; 小震下,结构不需要进行抗震计算,只要满足抗震措施; 基本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是中震; 大震的重现期约是 年。 、“小震不坏,大震不倒”,所谓小震,下列何种叙述是正确的?( ) 度或 度的地震

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大于 %的地震 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 %的地震 度以下的地震 、抗震等级为二级的框架柱的最大轴压比为( ) 、关于楼层屈服强度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反映了楼层承载力与所受弹性地震力的相对关系;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上下两层楼层抗剪承载力的比值;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上下两层楼层屈服强度的比值;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越大的楼层,地震时越容易破坏; 、有抗震要求的长矩形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下列结构体系中的哪两种( )Ⅰ.横墙承重;Ⅱ.纵墙承重;Ⅲ.纵横墙共同承重;Ⅳ.柱及带壁柱承重 Ⅰ、Ⅲ Ⅱ、Ⅲ Ⅱ、Ⅳ Ⅰ、Ⅳ 、抗震设计时,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的间距是为了( )。 保证纵墙出平面的稳定 保证房屋的整体稳定 满足抗震横墙的承载力要求 满足楼板传递水平地震力时的刚度要求 、以下关于地震下结构扭转的说法错误的是( ) 地震时结构刚心和质心不重合容易引起扭转; 刚心和质心重合的结构地震时不会发生扭转; 质心和刚心重合的结构可以不计算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结构产生扭转时,最大层间位移发生在角柱上。 二、填空题(本题共 小题,每空 分,共 分) 、我国将建筑场地划分为 个类别,各类别根据 和 确定。 、为了减少判别场地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两步进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