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0后 一代人的怕和爱-摘自南方周末

80后 一代人的怕和爱-摘自南方周末

80后 一代人的怕和爱-摘自南方周末
80后 一代人的怕和爱-摘自南方周末

80后一代人的怕和爱——南方周末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逮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硕博相继,数年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十年无休,披星

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楼市暴涨,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倾其所有,病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医保曰,不符大病之条

例,拒赔。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卒。

——网上流传的“80后通史”

浪漫也是需要土壤的。“80后”的时代,这种土壤已经消失了

我们都有了个不曾遥想的以后

一切从那本英语书开始的

那书中的男孩Li Lei

身边的女孩

名叫Han Meimei

……

书中他们的喜与悲

书外身后的是与非

……

有点遗憾

Li Lei和Han Meimei

谁也未能牵着谁的手

一样的是我们都有了个

当初不曾遥想的以后

还好Polly它还活着

就像我们当年的小美好

他永远都不会老

在心底不会飞走

——徐誉滕《李雷与韩梅梅之歌》

李雷与韩梅梅,是生于1980到1988年间的一代再熟悉不过的人物。他们源自人教社1993年新版初中英语教材,一个顶着小平头,一个留着齐耳短发,伴着插图画和英式口语灌制的磁带走进“80后”的青春期,在中考完结之后瞬即销匿。

谁也不曾料想,十几年后,他们又重回“80后”的视线,并被创作成歌曲,在网络上疯狂流传。感伤的旋律,隐喻的填词,残酷的现实与无奈的结局,勾起

了一代人的集体怀旧。

当“60后”、“70后”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还在诟病“80后”幼稚、娇惯、叛逆的时候,当“80后”自身仍未放弃对时尚与新潮不懈追随的时候,“怀旧”过早地被降临,“回归”过早地被渴望。“80后”如此界定自己的怀旧行为:它就是那个已然失落的精神乌托邦。

武汉大学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住房、婚恋、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父母赡养、个人亚健康状况、保险保障等,构成了“80后”青年普遍面临的现实枷锁。对于来自中小城市工薪家庭及农村家庭的人而言,上述压力尤为明显。

残酷的生态直接对应危险的表征。《中国青年报》针对“青年”问题的样本分析表明:14%的受访者出现抑郁症状,17%出现焦虑症状,12%存在敌对情绪。2005年,北京联合大学的程小龙向北京联大、对外经贸、北京中医大和北京化工大的“80后”学生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近1/3被访者承认“产生过自杀念头”。在大城市的“80后”白领,因压力考虑过自杀的,北京占到12%,上海23%,深圳10%,广州8%。《中国日报》认为,自杀已成为这一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而上海的一份医学研究报告则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80后’白领占到总人数的70%。”

1980至1989年出生的一代人,是坐过父辈“28式”单车上学的最后一代;是将喝可口可乐、吃麦当劳当作童年奢侈的最后一代;是狂吃干脆面,集齐“小浣熊”贴画儿的最后一代;是看着“葫芦娃”、“圣斗士”、“七龙珠”直至“灌篮高手”长大的最后一代;是迷恋随身听和成摞的港台歌曲磁带,墙上贴满“四大天王”、“小虎队”海报的最后一代;是拉过蛔虫,背过“五讲四美”,白天学赖宁、晚上偷打“魂斗罗”和“超级玛丽”的最后一代。

从历史的维度看,1980年代甚嚣尘上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80后”们仅仅赶上了一点末梢,如同浮光掠影;1990年代兴起的重商主义大潮,他们成为当仁不让的被动受洗群体;而2000年代产生的撕扯碰撞、颠覆疯狂、时艰劫难,他们则是必然的承受者、担当者,抑或逃避者、牺牲者。

告别浪漫

我那时动机很简单,就是想让那些所谓从事教育的大人看看,我们到底是怎么一个状态。但后来发现其实他们根本不会倾听我们的真实想法。他们基本上是与孩子的生活脱节的。

……

我很难概括自己的个性。我对那些模式化的人格尤为反感,我只是按我喜欢的做而已。我不愿随大流,我是写不出那种“啊,我们光荣的大桥”一类的东西的。

——韩寒于2000年

有人会指责我,你这么牛逼,为什么不去写一些实质性内容?那些人所谓实质性内容就是很多社会黑幕吗?但我觉得他很笨,因为连他都知道不能碰,我还会傻到去碰吗?……有一些东西不能写,你就不要去写它,因为你写它没有意义,你改变不了任何东西。

……

我想要一个和谐的人生。

——韩寒于2010年

“80后”这一名词首先诞生在文学圈。1982年生的恭小兵,初中文化,16岁进监狱,20岁开始接触互联网,22岁在台湾出版繁体单行本小说《我曾深深爱过谁》。就是他将出生在1980年代的青年写作者定义为“80后”文人。当然,他始料不及的是,“80后”迅速演化成一个社会人口学概念,被广泛采用。

民间、媒体和学术界,一度给“80后”狭义地贴上“家境殷实”、“独生子女”、“自私叛逆”、“娇生惯养”等标签。事实上,根据南京大学的一项统计,“80后”一代城市独生子女不足1/3,农村不到10%,综合起来,全国近2亿“80后”,独生子女不到20%。而1980年至1985年出生的“80后”,直到上高中以前,绝大多数人的家境尚不富裕,农村更有相当的贫困现象;1985后出生的,则贫富差距开始拉大,发达地区涌现出一批“富二代”。因此,“80后”普遍对舆论臆想的“标签”表现出不屑,因为“那根本是不负责任的无稽之谈”。他们自身又总结、细分出“85前”和“85后”两代人,前者承袭1970年代,属过渡族群;后者紧接1990年代,较多地体现了媒介认为的众多“特征”。

由于长期不能掌控话语权,加之成长年代的变幻万端,“80后”长期遭受怀疑、指责甚至批判。他们被称作是“垮掉的一代”、“自私的一代”、“最没有责任心的一代”。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的陈映芳教授慨叹道: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被政治社会化的担当者普遍视为问题,受到非难。

一个转机出现在一场作文比赛。1999年,一场名为“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活动从上海蔓延至全国,吸引了大批“80后”学生参与。这项完全冲破传统教育藩篱、无异于离经叛道的活动,第一次让“80后”找到发表言论、构建话语体系的契机,也让前辈们开始真正见识到,他们心中“啥也不是”的新青年,究竟有着怎样的思索。

韩寒、郭敬明等“80后,正是从“新概念”走出来。他们的伯乐、“新概念”创始人、《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总结:韩寒之所以能有所成就,被相当一部分同龄人视作“领袖”,根结还是在于这代人自身存在矛盾与纠结。赵长天说,自己曾在一个电视节目的录制现场问“80后”的代表:“你们这么喜欢韩寒,是希望自己成为韩寒吗?”彼时,韩寒的言论被主流视作异类,而其“退学”行为亦被中学老师和家长所唾弃。孩子们这样回答:“我们赞成韩

寒,但不敢模仿,也不愿模仿。”赵长天一直觉得,“80后”并没有那么叛逆,否则,韩寒就不会如此扎眼。在现实面前,他们更容易妥协,妥协于升学,妥协于就业,妥协于房价,甚至妥协于社会。即便是韩寒,今天的他也知道必须要掌握好“尺度”,不越雷池。

不止一次地赞美过他们的赵长天,着实喜欢这群孩子。10年来,借文学这面镜子,他走近过无数“80后”的内心,并持续关注他们的成长。他甚至拿“80后”与自己这群“50后”比较:“谁没有叛逆过?谁没有狂热过?当年,我们说不考大学就不考了,不要上海户口,坐上去新疆的火车,我们想着要去建设边疆了!这对父母来说,是多大的叛逆和狂热。”

赵长天觉得,“80后”是有带着时代烙印的种种个性,“这再正常不过”,但更多的,他们还是具有“青年”的一些共性。这一代人体现出的理性与稳健,甚至超过了他们的父辈、祖辈。“50后是红卫兵的主力,60后普遍经历过上山下乡,70后大玩地下摇滚、行为艺术,后来是出国热、下海潮;80后轰轰烈烈的竟然那样稀少!”

从近现代史的发展轨迹来看,经历最具爆炸性变革的青年一代,“只有五四时期和当下”。前者是出来个“德先生”、“赛先生”,后者则透过互联网,到达了全世界。“正因为身处变革漩涡,才会有更大的压力,才会更加趋向现实,屈服现实,无法浪漫。”

这位与文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作家,最后发出一声叹息:浪漫也是需要土壤的。“80后”的时代,这种土壤已经消失了。

评论

各代人有各代人的命运,难说有哪一代人不是苦难重重,叛逆不是80后的专利。

相对前几辈,80后还不完全具备70年代一辈人那种对现实社会、所谓市场、潜在规则的掌握的熟练程度或世故水准,对未来往往还有某种幻想;没有60年代人对饥饿的记忆,更没有那一辈人在文革中历练出的险恶;也不存在50年代人的那种不知是喜是悲的革命热情;更重要的是不存在40年代和更早的人的那种与红色政权的感激,我们跟这个政权没有任何交情可言,我们不欠政府什么恩情。

原因就是:宣传纵向比较不能阻止别人横向比较。你在宣传60年来的伟大历程、复兴之路时,80后更愿意做一个横向的比较。不远,就和隔海的台湾比。不比其他,只比经济、文化、医疗、教育、法制。

矫情?。想想苦苦支撑的恋情,为了房子无法结婚夜不能寐,独自在边境流浪蹉跎的日子,我一点也没觉得矫情。大多数的家庭并不富裕,好歹我也是个重点本科生——虽然拿学历来判断人的能力完全不正确,但是事实是很多专科生的处境还要更差。再孤独挣扎几年,也许房子会没问题,只是不知道那时候她还是不是还是我的恋人,还是已经成为了别人的妻子?

前几天还在跟我的学生讲我小时侯一分钱可以买几粒糖吃,现在却看不到一分钱;一到夏天就会有人背着冰棍经过家门口叫卖,现在到处是冰柜;晚上非常期待翻几座山去打谷场看电影,现在你们却有电影院。我一再告戒他们要勤俭节约要艰苦奋斗,可他们回答的就一句话:这些有意义吗?是啊,有什么意义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那又怎么样呢?现在买一个卫生间的钱都没有!

这让我突然发现自己竟然被一种狂热的炒作影响了,从今年的春晚就开始的炒作,这种炒作的主角似乎就是80后。

在变老之前远去

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逮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硕博相继,数年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十年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楼市暴涨,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倾其所有,病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医保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友怜之,赊三鹿一包,冲而饮,卒。

——网上流传的“80后通史”

生于1984年的范继辉终于下定决心,等到今年的年终奖发完,就逃离北京。2007年毕业后,他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向往高楼林立、资源聚集的大都会。他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北漂”,先后在两大著名网站做编辑,月收入8000元左右,高过大多数同龄人。闲暇时光,会去看场话剧,逛逛独立书店,或者到各色展馆和创意市集遛弯儿。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已经过了25岁,买房、结婚、生子,正步步逼近,而北京的房价,已经迈入“三万元时代”,即便是租金,也位列“亚洲城市前三”。这是他无法承受的事实。他感到恐惧。在他眼里,“每月工资若能负担一平米房价”,这种恐惧才有可能销匿。至于婚恋,他悲观而又客观地感觉:“现在的女孩太现实,没房没车,根本不愿意同你在一起。”

“房价太高,生活成本太高,上升无望,发展遭遇瓶颈”是范继辉最终选择

“逃离”的直接动机。他找好了位于老家河北邢台的一份事业单位工作,月收入1000多块。让他动心的一点在于,凭借其公务员父母的收入,加上自己的积蓄,能立即在当地购房。更重要的是,“回家之后不再孤独,亲情会让我更有幸福感。”不像在北京出租屋的晚上,每个漫漫长夜,都只能与网络、书本“单向度作伴”。

不过,直到现在,他仍然相当纠结。家乡离北京不过4个小时车程,却完全是两个世界:物质、精神的贫瘠,资源的稀缺,观念的滞后,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县城生态,与北京无法比拟。“那天,我舅舅开车到北京,拖走了我两年来淘到的书刊。书走了,看着空荡荡的房子,心里很黯然。”他留恋北京的文化气息和精神世界,也不排除“如果实在忍受不了,还会再回来。”

范继辉绝不是孤例。伴随着“蜗居”、“蚁族”等新名词的出现,“逃离北上广”的概念又横亘在“80后”面前。搜狐网2009年底的调查结果显示,6万受访者中,有82%支持从北京、上海、广州撤退。而激动网的抽样调查显示,1013个样本中,1/4的人已如范继辉一样,开始萌发“逃离北上广”的念头,或者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其中,北京占37%,上海16.3%,广州24.9%。压力方面,近9成的上海受访者感到“压力巨大”,北京37%,广州51.2%。不过,“早已习惯这座城市”的人数,也逼近了50%,相信“北上广”存在更多发展机会的,占到60.9%。逃离,只是无奈之举。

就在两个月前,范继辉看过一部叫《在变老之前远去》的话剧,主人公马骅是个白领,选择在30岁那年离开北京。他说,自己很喜欢这部话剧的名字,“这7个字充满着一种别样的理想主义美感,而且也为沉沦在理想中的人找到某种方向。”

他有些文艺,但如今不得不融入现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是我们小时候或者是在有着蓬勃的心态的时候所向往的那样,那时我们对生活很笃定,以为凭借实力,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些人妥协了,于是过上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有些人还没妥协,在各个角落挣扎。”

与范的观点不同,半年前刚刚离开广州、回到梅州老家的“80后”江佳伟则将此归结为这一代人对物质的不可抗拒。他思考了整整一个下午。最终得出如下结论:“80后”被裹挟到物质大潮后,回到了本能的生活状态。他们不会触碰敏感,只会让自己沉浸在一个物欲所带来的虚幻的幸福感中。如果物质快感得不到满足,只能退回中小城市,来维系和继续这种满足和所谓幸福。“他们对思想乏力,所以渐渐失去了思想的能力;他们对自身乏力,所以渐渐失去了驾驭现实的能力。”

逃离“北上广”,范继辉们认为是“80后”一代人的中国梦已然破灭;江佳伟们则认为,那是“80后”一代人的中国梦才真正开始。

三十难立

到了我就业的时候,我想我会去深圳,最好是去外企,那里将是年轻人的乐土,没有等级,不会论资排辈,那是值得安放青春的地方。我承认,我轻蔑诸如机关干部这样的工作,毫无激情,旱涝保收,清闲安逸,不思进取。

——赵雷 2005年接受校报采访

千军万马,真正是天下第一考。我不灰心,不放弃,也许再过几十天,我就会成为人人艳羡的公务员。从此,我的生活将没有了恐惧,没有了漂泊,更不会动荡。我也该到成家的时候了。

——赵雷 2009年个人微博

赵雷的故事有些折腾。2006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仰慕已久的特区深圳,在一家著名IT企业工作,月薪7000元。两年后,他却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并经历了一次惨败。2009年,他再度报考。而其向往的家乡国税局某科室的职位,有1000多人与之竞争,难度可想而知。即便如此,他仍积极备考并充满期待,把周末时光都献给了形形色色的“公务员考试强化班”,如同当年考研考托一般,披星戴月。

对比他在2005年和2009年说过的两段话,无异于天翻地覆。仅仅3年时间,这个生于1982年的湖北人彻底扭转了人生观和价值观。问及报考公务员、向往“体制内”工作的缘由,他的回答直白而真实:“我觉得自己一无大志,二无贪念,说难听点就是很容易满足,对生活缺少追求。”他对“体制内”与“体制外”的理解是:所有的“体制外”其实都在“体制内”;所有的“体制外”又都存在风险,催生人的恐惧,而“体制内”则恰好相反。

赵并不是从“体制外”回归“体制内”的孤例。根据官方统计,公务员考试近年来持续升温,2009年,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的人数达146万余人,比2008年又增加了40余万,平均报考比例达93:1。而热门职位的报考比例更是令人咋舌,科技部国际司达4224:1,厦门海关达3443:1,中国科协为3377:1。在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的10天时间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的报名系统极其拥堵,几次出现崩溃,根本无法登录。

而地方省区市直至最基层的公务员岗位,竞争难度也丝毫不逊于中央国家机关。2009年,报考安徽省公务员人数达11万,甘肃省10万,江苏省近19万,大部分职位的招录比例都在几百比一。

刚刚从意大利伯克尼大学学成归国的金融学硕士陈凯文现在也把外管局、银监会等作为自己的就业选择。而他当年出国的理由,是为了能够更容易地进入投资银行、私募、券商等资本运作机构工作。1986年生于贵州铜仁的他觉得,“80后”一代是中国人到达富裕的初级阶段,又是上承“1970”,下接“1990”的过

渡阶段,还是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变革阶段,“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苦难,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较量,所以总害怕失去现有的,害怕不再平静。”

于是,针对“80后”一代热衷“体制内”的安逸、缺乏冒险精神的行为,不少生于“80”前的知道分子开始按捺不住了:本以为青年是有希望的,常为新的,未料他们的“奋斗”,也只不过要在被市场喂养长成后,再来分一皿庙堂里的胙肉。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对如今“80后”回归体制内的行为颇有些兴趣。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他说,“当年我们创业的时候,还是被档案、级别、户口折腾得够呛的年代,脱离了体制你就感到无比轻松和快乐。根本原因还是那个时候在‘体制内’的人多,到‘体制外’的人少。”冯仑说,这像极了“围城”,到了“体制外”多的当下,年轻人反倒对“体制内”趋之若鹜了。“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冯仑是1977级的大学生,全班48人,如今身在“体制外”的仅8人;赵雷是2002级的大学生,全班50人,“体制内”就业仅2人。

“市场经济环境下,自由就是枷锁,选择就是恐惧。大家开始害怕自由,因为不愿承担责任、承担压力。‘体制内’理所当然地成为了‘80后’所假想的安全岛。”冯仑有些同情“80后”,他深感这代人的不易:“我们当年可以推卸责任,把所有的困难推向了单位。现在的年轻人,只能将处境的喜忧归结为能力或者运气,别无他法。”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风笑天倒不认为这是件值得讨论的事儿。他觉得,不要去担心什么,不要去批判什么,甚至都不需要去关注什么。“每一代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问题。‘80后’垮不了的,他们走个弯路也好,摔个跤也好,选择这个选择那个也好,让他们去。这就是时代,这就是社会啊。”

“80后”集体进入社会的这10年,是壅塞着许多大事的10年,它们径直抑或曲折地波及到局部的每一个个体。谋生的艰难,独处的抑郁,前途的叵测茫远,生态的残酷狰狞,氤氲散开。

江佳伟说,他还没有相信,就已经开始怀疑。范继辉说,梦想也许不至于破碎,但终归是要改变。陈凯文说,我们怕落差,怕边缘,怕失去,怕卑微;我们的爱如此盲目、缺乏、虚伪、不深刻、被煽动。这一切将归结于我们所处的过去和现在。赵雷说,这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机会太多,扇扇大门都在敞开;这是最坏的时代,因为并没有几扇门你能够坦然地走进去,看它的风景。

2010年,是“80后”开始迈入30岁的元年。也许,“三十而立”的古话,将会被“三十难立”取代,并与时俱进。

(感谢武汉大学刘娜教授、周孝正教授,《萌芽》杂志唐一斌,复旦大学覃成,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陈阳,以及南京先锋书店提供帮助)

我们这一代人作文

我们这一代人作文 作文一:我们这一代人 中国的小孩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且还特别的娇生惯养(我也有一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让我们看一看世界强国的家庭式如何教育孩子的吧! 在日本,他们的家庭培养孩子独立能力,洗碗、扫地、拖地,都由孩子来干。而在中国,洗碗是家长来洗,扫地也是由家长扫。拖地,你们一定也知道了,又是由家长来拖。等到我们这一代人长大了,成家了,面对一堆的家务,傻眼了。 美国的家庭和政府则是培养小孩的创造力、想象力。政府把科学器材造好,家长负责让小孩做科学实验。中国呢?因为怕小孩受伤,所以很多小孩想做科学实验,家长却不许,而且也找不到卖儿童科学实验器材的店子。以后,因为动手能力太差,“发明家”这个词就要从我们的词典里消失了。

要想比别的国家强,就首先要从小孩强起。否则,连少年都不强,国家还怎么强呢? 作文二:我们这一代人 在繁忙的城市里,鲜见健康的花朵:花店里的,娇生惯养;马路边的,灰尘掩面,简直成了灰土的一部分。 我一直幻想有一天,可以去草原,像《狼图腾》中那样生机勃勃的草原上,亲眼看看那里的野花是怎样在草原的风中轻轻摇曳的。只是,什么是幻想呢?那就是几乎无法实现的愿望。 我们这一代,是多么不映景的啊!几乎每个人都会写忧伤的文章,忧伤的诗句。那是不是我们的空闲时间实在是太多太多呢?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也是孤独的一代,是安逸的一代,又是受到批判的一代。以成绩为标准的框架狠狠挤掉了我们的其他时间,唯一留下的,只有课堂内外的空想。作文 谁让我们出不去呢?

信息时代里,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便尽览天下大事,可是没有实践,除了想象,还能拥有什么? 不是不知道父母的辛苦,而是在我们的想象中、在我们被保护的好好的世界里,看不见汗水。不同的辛苦与压力岂是想想便能体会的? 但是,同样的道理中,满脑子工作的家长和长辈何尝真正了解过我们?实践出真知。这个道理大概谁都知道。虚伪的我们总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媒体传递着自己空虚的感受,只是这种空虚又是谁来造成的呢?我们都知道实践是重要的,又有谁真正去做了呢?每个人都在不停的揣测中度过了自己的人生。 作文三:我们这一代 我们这一代谱写着新的神话。——题记 坚强的一代 在2008年5月12日,地动山摇的地震震毁了美丽的四川。在汶川中有多少的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更多的人是失去了生命。正在灾区

人生的困惑与坚守

人生的困惑与坚守 时间总是在滴滴答答,无声无息中悄然逝去。转眼间高考已离我远去,那些被抱怨的高三魔鬼式训练的岁月也逝去。我本以为终于到达了老师口中的天堂,后来发现并不是的。新的环境,新的伙伴,也有了新的困惑。每个人都有困惑,每个阶段也有不同的困惑。生活学习相对高中而言开始自主化,这样子以前被动的自己便有了最大的一个困惑,怎样自律,怎样自助学习,怎样独立生活。这一个学期我在迷茫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渐渐在迷迷糊糊中找到了方向。英国教育哲学家怀特海说:“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环望。我渐渐的知道我应该抓住专业的方向性,渠道的多元性,课程的系统性,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思维的创造性;掌握大学学习的规律:一是基础与专业的有机结合;二是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三是广博与专深的有机结合;四是继承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五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我不认为我需要具备特别强大的力量,而是觉得我只要活出了我自己就够了。气质,气质是大学生的一张名片,拥有的独特的气质会为你增添不少的魅力;性格,认真的分析自己性格的缺陷,端正自己的态度,磨练自己的意志,控制自己的情绪来塑造一个比较良好的性格,从而更好的成就人生。在学习方面努力拼搏,汲取更多的知识。懂礼,懂法。在课余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扩大社交圈子。为了尽快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应该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坚守初心,活出让自己最满意的自己。 我知道我有热情,有梦想,但这些并不够。一个人若是只有梦想,不去行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今年我们迎来中国共产党的90周岁生日,“首创、奋斗、奉献”的红船精神在新时期青少年中应当如何传承?昨天上午,市广电中心演播厅内,“一大”代表董必武长子董良羽、延安革命根据地创始人谢子长侄孙女谢京帅、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潘建青与嘉兴的270名青年党员、团员代表畅聊红船精神。 本次由市委组织部主办、团市委承办的“90年90后90人”创先争优主题生活会是我市“七一”红船节系列活动之一,现场来了志愿者、大学生村官、消防部队青年官兵、新居民青年、大中专学生等,其中有90名90后青年。 多元化的创先之路 这次生活会的嘉宾和听众,涵盖了老中青三代。时隔一个多月,董必武长子、湖北省董必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董良羽再次来到禾城,唯一的女嘉宾谢京帅是延安革命根据地创始人谢子长侄孙女,也是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县长。 现场革命前辈们的照片触动了谢京帅。在那段峥嵘岁月里,她的家族中有26人参加了革命,其中9人战死沙场。“我出生在革命大家庭,我的先辈那么年轻就为人民的解放而奋斗,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 说起中国第一代共产党人,董良羽认为,他们充满了创先精神,坚定的信念让他们聚到了一起。在他看来,新时代当然要创先争优,中国共产党成

立时定下的“实现共产主义”的总目标无论何时都不能改变,但实现的路是多元的,创新也要从这一方面着手。 理想定位在哪? 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实现理想的路不会一帆风顺。革命先辈以推翻旧制度、解放全中国为理想。董良羽以父亲董必武为例,追溯他的思想发展轨迹,从早年认识到清政府腐败,到后来追随孙中山,最终接受了马列主义,他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少不了碰钉子,最终坚定不移地做一名共产主义者。 在座的一名青年代表反映:“理想与现实存在冲突,年轻人在物质压力下很难找到两者的平衡点。”董良羽说:“当今时代青年的志向可以各不相同,但大家必须把自己的人生与祖国命运联系起来,在服务社会中提高自己,理想才会实现。” 什么是正确的理想?潘建青认为,正确的理想不会脱离现实,能被社会接受,理想定位不当,人生也会偏离,“不要把理想变成妄想”。 嘉宾们一致认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 奉献源于社会责任感 现场青年代表从自身出发,就红船精神这一主题与嘉宾们展开了精彩的对话。回乡养殖生态鳖的女大学生杨珍说:“现在社会不需要我们流血了,我要做的就是生产出质量好的农产品,凭良心做事。”

深度报道的发展及其重要性文库

关键字:视点新华社新华栏目社会深度报道新闻事件发展 深度报道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华社刊物“新华视点”和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为例,来探询深度报道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首先解释深度报道的定义,并简略说明西方及中国深度报道的发展过程和重要作用,接着以新华社的“新华视点”栏目为例说明怎样进行深度报道,重点论述“新华视点”在深度报道上的探索,并辅以《南方周末》说明深度报道对报纸的重要影响力,最后找出深度报道的未来发展之路。 关键词:深度报道新华视点南方周末挖掘栏目 深度报道的定义,与深度报道发展过程。 A , 深度报道起源于西方新闻学。《新闻学简明词典》在希望新闻术语短篇的条目介绍中表述如下:“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深度报道,是西方新闻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竞争的产物。西方报纸面对新闻媒介“后起之秀”:广播,电视能新兴媒介“快”的优势,特别是电视传媒在二战后的迅猛发展,报纸只有采取新的对策与之竞争。当时报界的一些编辑,记者认为,报纸只有充实内容,加强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更能吸引受众,战胜广播,电视的有效途径。这一措施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一段时间内,广播以快取胜,报纸以深度报道取胜。这样深度报道成了报纸和广播电视竞争的手段,也成了报纸的优势所在。 B,在我过,深度报道也被认为是报纸的最突出优点,深度报道在我国复兴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其实深度报道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出现了,当时就有自数较多,夹叙夹议的长篇新闻和对目一类事件,经过分析后进行的综合报道。在1921年周恩来同志在深度报道在西方报纸上流行之处,就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要“溯其根源,求其真相,判其出路“。就是要把一个新闻事件的前前后后都搞清楚并进行报道。 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开始深化,各种社会现象(物价上涨,经商成风,知识贬值)十分急促地呼唤着人们的社会认识和社会思辩功能。这样,一批紧握时代脉搏,富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忧患意识的媒体和新闻记者开始了对深度报道新的探索,试图用深度报道来回答社会和人民的困惑。当时有名的报道:《人民日报》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经济日报》的《写在四十年大庆前夕》,《中国静报》的《大学毕业成长追踪记》,新华社的《关于物价的通信》和《水,水,水》,这些深度报道的突出特点,是它们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社会反映,而且充满了对社会的全新认识。 1986年,中国新闻界最高奖“全国好新闻奖”设立了“深度报道奖”,标志着深度报道的报道方式得到了主流单位的认同和认可。从此,深度报道在中国开始了边探索边发展的道路。同时,广播电视媒介也加强了深度报道,1968年9月24日美国CBC推出“60分钟”栏目宣告电视深度报道繁荣的到来,中国电视深度报道的繁荣则始自1994年中国电视台推出的“焦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中

1.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中,李嘉诚时时处处都表现出这一点。李认真地倾听每一个 人的问题,生怕没有回答清楚,约好了用普通话采访,李就一直用普通话,虽然潮州话对他来说更自如。李会照顾每一个人的感受,听问题时,专注如小学生;回答时,一定会看着对方。李给每个人都发了一张名片,但轮到摄影师时,名片派完了。让人意外的是,采访进行到一半,李突然向远处的助手要了一张,补给了摄影师。他的举动是如此自然。 2.李嘉诚不希望别人称呼他为老板,他更愿意以“领袖”要求自己。“一般而言,做老板 简单得多,你的权力主要来自你的地位,这可能是上天的缘分或凭着你的努力和专业的知识。做领袖就比较复杂,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号召力。”在一次接受访问时,李曾这样自我解答:“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 3.与重视定坐标一样,李嘉诚对细节也很重视。 4.据李嘉诚的这位友人透露,早年,李嘉诚的英文并不好,但是塑料花又是出口的,如何 用那么蹩脚的英文去说服别人,对李嘉诚是个很大的挑战。最终,他想出了一条最有说服力的理由——货真价实,“我的成本加25%,就是我的价格,而且,我永远是这个价钱。”“李嘉诚就这么找到了一个词典,就这么应付世界了。”这位友人说,李的这种原则,几乎贯穿始终——做人也是一样。 5.和李嘉诚同时代的商人中,不少人栽在了最难处理的政商关系上,但李却从未因此而烦 恼。“他对官员的态度也是始终如一,无论遇到什么事,别人都知道,李嘉诚会怎么反应,所以,也不会为难他。”这位友人分析,李做人非常有原则,这让他在政界也赢得了不少人的尊重。在处理政商关系上,李曾给自己定了九字箴言:讲真话、做实事、有贡献。“政治和经济,根本上是手和脚的关系,假如两者背道而驰,是很难处理的。”李嘉诚坦言,如果政治找上门来,躲也是躲不掉,他的原则是“不参与政治,但关心政治”。 6.李嘉诚不喜好交际,在一些朋友看来,他很闷,有时还有点不合时宜。这位友人给南方 周末记者举了个例子,一次,一个官员在李嘉诚面前夸耀他们投了多少钱搞环保,李突然来一句,“不浪费就是最大的环保”,差点没把人噎死。

城市规划经验教训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城市规划经验教训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专家表示,我国在城市规划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对未来城镇化的科学规划有重要借鉴意义。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不科学,一方面是城市管理模式出现了问题,城市规模越摊越大;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城市承载的功能过多,这是目前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中出现的最严重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听取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和建议时说,城镇化要避免走弯路,科学规划非常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研究室主任刘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学术角度来说,城市化与城镇化的概念可以等同,所以我国在城市规划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对未来城镇化的科学规划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刘勇说,“目前我们遇到的城市空心化、城市规划同质化、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与城市建设过程中规划不科学有很大关系。” 大多数城市承载功能过多 近几年,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在过去多年的城镇化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曾在“2012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上表示,中国当下城镇化推进的路径和方式难以持续。除了低成本的因素难以为继,陈锡文指出,以往的城镇化过程明显地表现出集约性不够,单位面积产出和发达国家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在不断减弱。 对于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不科学的原因,刘勇认为,第一,是城市管理模式出现了问题。当前,很多人把城市政府和区域政府这两个概念混淆了,在一定的区域内,包括所有的城镇、

乡村联合的组织,是城市之间的、由多个城市共同构成的区域政府,现在我国各省市的政府就是区域政府;而城市政府是一个城市建设的管理部门,只负责城市自身的建设,更像各地区负责建设的部门。但现在区域政府代替城市政府做了很多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工作,使中心城区周边各区域的城市建设重心都向中心城区偏移,城市规模越摊越大。第二,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承载的功能过多,这是目前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中出现的最严重问题。以北京为例,城市的规模扩张就是功能不断聚集。北京作为一个文化中心、政治中心,一些企业,尤其是重工业企业的总部也放在北京,这超出了它本身的功能定位。 刘勇告诉记者,针对上述问题,未来政策应该从明确政府职能和调整设市模式方面进行着手,使城镇化的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应划块设市分清政府层级 “未来的城镇化规划中,为避免遇到更大的问题,应将政府的层级分开。”刘勇说,以北京为例,政府层级分开是指,明确城市政府和区域政府的职责。“各个地区内设置的政府是独立出来的,是只负责城市建设的单功能政府。”刘勇表示,这样可以在行政机构不增加的情况下解决各地区的建设问题。而且,将这一环节理顺,将使城市建设更加科学、高效。 刘勇建议,在设市方面要恢复划块设市模式而不是现在的整体设市模式,城市化的发展应该是大分散、小集中。大分散是指所有地区都要进行发展,小集中是在各个地区的核心点上进行发展。“我国在2000年之后就将设市工作停止了,去年也只设立了一个三沙市,这就造成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主城区规模不断聚集扩大。”刘勇说。 “我们曾做过这样一个估算,如果将城市的核心区和其近郊定义为城区的范围,那么现在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就是上海,为2068平方公里。这说明目前我们城市的规模已经非常巨大。”刘勇说,未来的规划应该以城区为中心,对周边地区进行划块,将城市政府和区域政府的职能分清,然后在这些不同地区的核心点由区域政府负责发展城市,以中心城区向周边城市辐射,形成一个各城市分工明确的城市圈。 解决“城市病”须先明确城市功能

2019高考作文押题预测及范文:以梦为马砥砺前行

2019高考作文押题预测及范文:以梦为马砥砺前行 【导语】让时间在知识的枝条上、智慧的绿叶上、成熟的果实上留下它勤奋的印痕!想要作文写 的好,作文素材是必不可少的。以下为大家整理的《2019高考作文押题预测及范文》供您查阅。 【押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GDP,从世 界第9上升到世界第2;发展理念,从单纯追求发展速度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百姓生活,从追求吃饱穿暖到吃好穿好…… 国家发展的“大变革”关系着每个人的“小变化”,请结合见闻,写下你的感悟,分享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押题解读】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与2017年全国卷Ⅰ、2018年全国卷Ⅰ高考作文一脉相承。 从立德树人的层面,既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又考查其国家认同与责任担当意识。今年是改 革开放四十周年,材料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上引出话题,鼓励考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国家大事。 材料更强调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国家发展的‘大变革’关系着每个人的‘小变化’”,引导考 生思考祖国发展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材料综合性较强。 命题比较开放自由,但越是开放自由的命题,越不容易写出好文章。 学生容易架空渲染,泛泛而谈。写作时,化大为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小处写精, 避免空谈。 【参考立意】 1.改革成就你我共享,开放路上砥砺前行。 2.祖国发展我变化。 3.乘改革之潮,做新时代的接班人。

4.壮哉我中华,不负时代;美哉我少年,不负青春。 …… 【范文展示】 以梦为马,砥砺前行 四十年前中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抉择。四十年来,风雨征途。而今,中国 正在改革开放新的起点上。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当以梦为马,砥砺前行,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 征路,助力中华梦圆,也努力圆个人发展之梦。 我们青年一代当不断学习,做时代前沿的“弄潮儿”,为中国梦蓄力量。 古人有言:“学愈博则思愈远。”广博的知识是我们为国效力的基础。中国在落后于世界的情 况下迎头赶上,甚至成为某些领域的领跑者,离不开众多人才的甘于付出。从“一带一路”到“新亚 欧大陆桥”外交理念的发展,离不开群众智慧的汇聚。从“重庆跨江大桥”到“港珠澳跨海大桥”大国 工程的构筑,离不开奋斗在一线的工程师。从现金支付到移动支付,生活方式的转变足见科技的 力量……而这一切都是以先进的科技和知识为基础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改革开放需要有能力、有素质的新青年助力中国,领跑世界。 我们青年一代当勇于承担,做历史使命的“接力者”,为中国梦开前路。 鲁迅有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必等候炬火。”这是前辈对我们最殷切的希望。回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无数青年用一腔热血实现了前辈的愿景。秦玥飞名校毕业毅然回国,致力于乡村“黑土麦田”;黄大年放弃优渥待遇回国,在科研一线 奋战到生命终止;南仁东用二十年的岁月见证“天眼”的成长,他们的梦,也是我们的梦。如今, 这支时代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青年一代当不辱使命,接过重任为改革开放释放自己的光和热。 我们青年一代当面向世界,做连接中外的“传播人”,为中国梦揭开新篇章。 李斯曾言:“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无数血与泪的教训 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要发展,必须面向世界吸收各国的优秀成果。中国的 外交理念,不断的发展变化,不变的是我们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青年一代当面向世界,做传播 中华文化的使者,为中国梦的实现掀开新的篇章。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越是如今形势一片大好,我们越要小心谨慎,不断推进改革开放, 实现我们这一代人的中国梦。 唯愿我们广大青年人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有“男儿何不带吴钩”的豪情壮志,以“凌霄羽 毛愿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的姿态前行,以梦为马,砥砺前行,圆梦中华。 【佳作点评】 文章采用分论点的形式,思路清晰。

当下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当下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许多年前,有一位编辑朋友问我,当下我们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我一时回答不上来,也始终在想:在和平年代我们还有什么历史使命?直到不久前,无意间请了这套《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的光盘,又在无意间看了这套光盘,一看让我震撼,让我激动,让我行动。我认为可以回答这个命题了,但不够成熟,提出来供大家分享。 一代人有一代人命运,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在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他们那个时代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让我们中国人得以生生不息,过上知足的生活。但近百年的半殖地半封建的社会,却让我们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丧失了最起码的做人尊严。那个时代若不起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我们就要被动挨打,但要起来革命就必须否定建立在其之上的上层建筑,传统文化虽然优秀但那个时代革命成了历史的使命。任何革命和斗争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传统文化被否定或不被认可和传承也就成了我们炎黄子孙付出的代价。因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没时间去甄别传统文化的传承,要建立起新的国体,没有新的思想武装人民,就没有人民自觉起来革命。而民主、平等思想与传统的文化思想在理论上是矛盾的。二是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只有推翻封建社会,才能建立新的国体,不建立新的国家制度,中国人民就还要

被世界列强欺负,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久。所以,传统文化的失传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如今新中国建立已经六十多年,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民众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时代。没有战争,没有恐惧。人们不为吃喝犯愁,不用过着躲避战火而朝不保夕的生活。革命先烈们流血牺牲让我们过上了比他们当年想都不敢想的生活。是呀,和平的太久了,人们过的太幸福了,人们几乎忘记了他们在硝烟中的战斗,忘记了他们鲜血,忘记了这是我们先烈们付出生命代价换来的太平。现代的人们大多只想赚钱,赚钱,赚更多的钱满足奢侈的生活。因此,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生产出更多满足人们私欲的商品。全球经济一体化更推动了人们的欲望。全世界的人们都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拼命赚钱,无论是收集地沟油,还是养殖变种牲畜,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因此,地球变暖了,地质灾害变多了,动物也灭绝了,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鼓动全世界的人们都去竞争,你不去争、不去赚就会变穷,当下的政府、企业和人们都只知道经济指标,不考虑符合自然规律才可以持续发展和持续幸福这个大道。人们已经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幸福生活?有钱的人没觉着幸福,没钱的人也没觉着幸福。无止境的贪欲使人们真不知道该怎样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了。赚更多的钱与寻找幸福生活成了人们难以解决的矛盾。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南方周末》是由南方报业集团主办,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众多媒体深度报道的领头羊之一,因其独特的观点和精确的选题使之有很大的读者市场。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指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脉络的意义中。如果说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是“实事”,那么深度报道的基本要求就是“求是”。 《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尽管它的核心读者是精英教育传播,但是它自动地站在平民的立场,为沉默的大多数直言,直击许多民生问题。 《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特点如下: 一、深度报道的选题鲜明,有着非常明显的特色。它总是能在最快时间 找到社会危害性大,民众最为关心的热点,并且能够不留余地地去为民 众说话,去抨击。它和其他媒体纸业的深度报道不同的是,它关注的不 仅仅是简单的民生问题、官民问题等等,而是更加侧重政府的决策对国 家、社会不同阶级乃至个人的命运影响;社会法治与官场的冲突,政府 的改革,社会观念的变化,人心和利益格局,城乡人民生活的就业状态, 医疗与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等公共问题。例如2012年9月13日那一期 的调查版面刊登的《殁于贫困》---三个地震亡童和他们的寨子这篇文章, 可以清楚地看出《南方周末》的选题非常具有特色。在当今的媒体业频 繁出现新闻碎片化的现象下,《南方周末》的选题总能恰到时候的温暖 到你的心。这篇报道的选题是围绕着贫困者的多灾多难愈发地显示出国 家财政分配不公的情况下社会的弱势群体生存状况。就像这篇深度报道 所说的那样,“三名幼童在一场震级是汶川地震的两千八百一十八分之 一的地震中罹难,只是因为灾难对贫困者更残忍一些。”在我们国家发 生地震灾害过后,往往在报纸杂志或网页上看到的是歌颂干部士兵的奉 献精神,或者灾难带给人民有多大的伤害等等,很少有媒体会从地震对 于弱势群体带来的不堪一击的伤害有多深,而《南方周末》做到了,它 独特的选题角度更多地体现出人文关怀。 二、观点精辟独到,以独特的视角深挖故事背后所被人忽视的内容,转 移舆论焦点,让人对那件事情予以重新思考。《南方周末》厚重的新闻 素材,信息质量好,而且能够满足各个层次的受众需求。在2012年9 月20日这期的头版专题可以很明显地表现出《南方周末》深度报道的 观点独特这个特点。这个专题是围绕着新兴话题“裸商”对社会造成的 影响。首先留意到它的标题《裸商》---在国内赚钱,去国外安家。简洁 易懂的标题让人一看就明白到“裸商”的意思,并且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这篇深度报道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富豪聚会新话题”---“裸着是为了 安全”---“财富让我们多了一种选择”---“钱如何出去”。单从小标题 可以看出这个报道是由浅到深,敢说真话,敢探讨根源性问题。这篇报 道有点颠覆了人们平日对“裸商”的看法,在大家的眼中,那些政府官 员或巨商总是把财富和家人送出国外,然后继续一个人分着国内人们的 劳动成果。但是《南方周末》这篇深度报道却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写出了

《南方周末》如何做深度报道

《南方周末》如何做深度报道 主持人:赵金 嘉宾:郭光东:《南方周末》编委会委员兼新闻部总监、评论部总监 李梁:《南方周末》时政编辑 大众报业集团部分编辑记者 主持人的话:2010年12月17日,《南方周末》编委会委员兼新闻部总监、评论部总监郭光东和《南方周末》时政编辑李梁,就深度报道和评论的相关问题,与大众报业集团的编辑记者们进行了讨论。本刊对讨论内容作了综合整理,以问答形式呈现如下,供业界参考。 问:《南方周末》每期都有有影响力的深度报道,策划水平比较高。现在很多报纸都意识到深度报道对报纸影响力的提升作用,但是在操作中缺乏连续性,没有形成持续策划、持续关注的机制,往往是碰到什么做什么,形成不了大的阵势。《南方周末》是怎样进行新闻策划和组织协调的? 答:对新闻部而言,周一下午我们有一个编前会,大约两个小时,周四有周会,还有新闻部的一个评报会。周二还有一个会,相对比较重要,所有新闻部的记者、编辑,在家的全部参加,主要是报选题。因为我们实行的是编辑中心制,策划基本上都是靠编辑这个层面来发动。编辑要把各个版面的想法,以及下期的题目和最近几期的想法提出来。记者报选题并不是必需的任务,为了鼓励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实行了报题奖励制度,记者报的题被采纳,上了版面,奖励500元,如果上了头版,奖励800~1000元,如果是好的策划,那可能会有2000元的奖励。 在这个会上,常规的选题可以出来,不过,由于这个会是很多人一起参加的,就会产生一种互相激励的作用,就像是一场头脑风暴。比如很多时候只是提了一个很常规的想法,但其他人补充,各种想法产生碰撞,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策划案。我们做过的很多好的选题,都是这么碰撞出来的。 问:一个选题提出来之后,怎么认定是不是一个好的选题? 答:基本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这个选题出来后,在座所有人听起来都很兴奋:哗!这个好!要是你说出来大家没任何反应,在睡觉的还在睡觉,那说明你的选题就是个垃圾题目,我们不会从这个选题中做什么策划。另外一个,要看这个选题能不能做得出来,有没有可操作性。 2008年国庆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策划,是评论策划,被评为当年《南方周末》年度最佳策划,叫《我和我的国家》。国庆的策划很难出新,一般提到国庆节就被理解为“黄金周”,每次国庆一结束,媒体就统计今年国庆消费了多少,拉动了多少内需,哪里人头攒动,景点火爆。我们当时也是一筹莫展,后来想,还是要把国庆回归到它本来的意义,决定把焦点集中在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上。当时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大家都很兴奋,后来我们就决定,围绕四个问题,让读者来参与:1.我为国家做了什么?2.国家为我做了什么?3.我还能为国家做什么?4.国家还能为我做什么? 这四个非常简短的问题抛出去,很多读者就说,这一生中,还是第一次有人问他这四个问题,很受触动。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公民教育。《我和我的国家》这个策划用了评论部的全部四个版面,报纸10月2日出街后,好多人转了这四个问题,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在自己的博客里回答。紧接着《羊城晚报》的记者也上街做了一个调查,随机访问街上的市民,“国庆是什么意思?中国哪一天成立的?”又过了一天,《人民日报》也发了一篇社论,好像叫“国庆不能只是黄金周”,估计也是受到我们这个策划的启发。

南周头条-为“虎”辩护

南周头条| 为“虎”辩护 2015-05-07任重远刘俊法租界 编者按十八大之后落马的省部级以上高官已经破百,请不请律师,请什么样的律师,律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为“虎”辩护,有特别的道道。 我们采访了曾经代理陈良宇案、薄熙来案等高官案件的律师,核心议题是:律师能否真正独立行使辩护权。 受访律师及其高官案件田文昌:全国律协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嘉廷案高子程: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陈良宇案、黄松有案王兆峰: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薄熙来案、蔡荣生案钱列阳:“京城四少”之一刘志军案、王武龙案李法宝:德赛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铁男案、蒋洁敏案许兰亭:“京城四少”之一王素毅案、田凤山案、杜世成案张青松:“京城四少”之一宋勇案朱明勇:北京中关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文斌案、张氏叔侄案周泽: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律师 自己不委托,而接受指定律师,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有的官员甚至自己从“里面”递出话,把家属请好的律师给“解雇”了。 代理刘志军案,律师钱列阳和助理共拿到了两千块钱。一些律师更喜欢为被高官牵连的商人辩护,有的案子收入上百万。官员贿赂案件,大部分时候,都是侦查基本结束的时候让见一次,这时马上就审查起诉了。 最常见的辩护方式是:官员认罪或部分认罪,希望通过一个好的态度,获得法庭的宽大;至于辩解的部分,都交给律师来做。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律师独立行使辩护权,正是“法治化反腐”的必然选择。转载请注明:法租界(微信号:nfzmfz)首发 原载2015年5月7日《南方周末》题《为“虎”辩护》 记者/ 任重远刘俊编辑/ 苏永通图/ 张涛表/ 农健 2015年春节刚过,刘铁男的家人到李法宝的办公室给他拜年。家人说,这是刘铁男的意思,一定要感谢李律师的帮助。 一审被判无期后,刘铁男不上诉。李法宝的事儿还没完。 2015年4月,某媒体爆出刘铁男涉案24亿。但判决书只认定3000多万。刘铁男的家人想请李法宝起诉这家媒体。李认为不妥:事情已经翻过一页,刘本人应该也不想再起波澜。后

我们这一代人

我们这一代人 我们这一代人,是由贫困向小康,经历科技进步最快.社会变化最大.生活方式变化最显著的一代人。我们曾面朝黄土.背靠皇天,受过劳苦.挨过饥饿,经过彷徨.有过失望,作过美梦.有过理想。儿时有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三转一响.西装革履”的期盼,有过“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的向往,大了也享受过呼机.手机.电视.电脑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几十年间,入地(地铁)上天(飞机),超越了历代帝王的待遇;隐身(网络)亮像(视频),超越了千古神仙圣贤的法力!从当年骑自行车出门的美感,到如今驾驶汽车.乘坐飞机出行的平常; 从漂洋过海的环球旅行,到旷世缥缈的虚无网游。我们这一辈,人生经历跨越了几千年.生活品质超过了无数代! 而如今,从童音朗朗到了白发苍苍,从推铁环.跳皮筋到坐高铁游遍祖国秀美山川。我们渐渐步入老年,我们将走向永恒! 我们值了,我们该知足了! 我们这一代,没有经历兵荒马乱的战争.流离颠沛的逃亡.国破家亡的痛泣.妻离子散的悲伤!国有不平,我们基本生活无忧!世有不公,我们依然逍遥自由!虽也辛劳,却是为了自己的儿孙!虽有苦衷,总还对得起人生!虽经磨难却能劫后余生! 我们要放飞梦想,抚平心情,笑看世界,乐对人生!我们还搭上了科技发展的末班车:聊微信,健康快乐每一天;搞网购,新奇物品送身边;打滴滴,专车接送自动付;搞团购,吃住打折很随便;常

聚会,新朋旧友乐翻天! 知足吧,知足就常乐!知足吧,知足就幸福!知足吧,知足就能活好每一天!保住好身体,爱护好自己,健康.快乐.幸福永远伴随你! 我们是活的最值得的一代人,六七十岁,似乎经历了六七千年。看到过原始社会的痕迹,经历过封建残余的侵袭,干的是伟大的社会主义,而且我们的事业终有大成。 我们这一代,出生在困难时期,成长在文革时期,学习在拨乱时期,工作在改革时期,养老在追梦时期! 值!很值!没白活!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晨练在林荫小道上,当你闲逛在闹市人群中,当你夜半聚会归家在无人的街道,你带着悠闲哼着小曲徜徉在大街小巷,可有过一丝恐惧吗!但你可知道在这种环境下,世界上有多少国家特别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如果这时候独行,绝对是最恐怖最危险的时刻! 朋友们,知足吧! 能活在当今,是我们的幸运,再也不要说我们的国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放眼全球有哪个国家能与我们的祖国相比,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中国人!我们是一代幸运.幸福的人! 作者:李海龙

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教育教学中的困惑 1、案例:初中二年级学生张某,其母亲是他所就读学校的 一名教师,该生天资聪明,接接受新事物较快,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很会猜人心思说话,小学时品行端正成绩较好,与伙伴关系融洽,但是不喜欢运动。如今,悄悄地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学习没有兴趣,表现为:上课走神,作业完成情况较差,更让人无所适从的是,他对生活的态度消极、低落,对一切都好像无所谓似的。 采取的方法措施:其母发现这一情况后,及时与其各科老师座谈商讨,共同来教育、关心他。首先,家长和教师共同采用表扬的办法,如:在学习上他稍有进步时,在家里能按时学习时、完成家庭作业时,他帮助了其他同学时,某天上课纪律好、听讲认真时,等等,只要有一点好转,教师就表扬他,其父母更是如此,但他只能好上两天,就又返回原路——上课走神、作业拖沓。其次,去年暑假,其父母还让其参加了华商报举办的特训营。在七日的活动中,有夜行军、日常生活料理、团队活动、模拟找工作等项目,家长想让其感受集体生活的温暖,想让他明白“遇到困难应该想办法去克服”、“一份工作来之不易”等道理。结果,在活动结束他们归来时,举办方召开了欢迎仪式家长们心中都有一份期盼:孩子在外受苦了,应该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可孩子有所

改变吗?当他们出现时,家长们用暴风雨般的掌声欢迎 他们。张某父母锁定目标,看到一个疲惫的有点憔悴的 身影,暗自庆幸:这次一定有收获!可他一回到家,别 的什么也没说,就立即要打两个小时网络游戏。家长很 纳闷!后来,家长与教师经常沟通,教师也多方配合,可他还是上课走神,作业错得更厉害,父母实在没办法,就想吓唬吓唬他,让他停学,在家呆了两天,他就恳求 父母,还主动写了保证书,又去上学,好景不长,又回 到原状,期间,父母还狠狠的揍了他一次,可这一次又 一次,只能好转一两周,老问题又出现了。 担忧:我们担心,他因此而荒废学业,毁其一生。 分析:近几年来,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有一些通 病:贪玩、缺乏责任心、意志力不坚强、做事不认真、对什么都显示出不在乎、犯错时总是一边承认和保证,一边在行动上继续错误。张某的父母还是用心良苦,更 有甚者父母忙于生计,还不能及时发现,更不能积极配 合,教育的难度可想而知。 2、随着经济的好转,优等生、大部分中上等学生纷纷转入 县城就读,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以基础薄弱、家长期望 值小的学生为主。在课间、课后,一个个学生都生龙活 虎,有礼貌、有思想,但在课堂上,不少学生看似在认 真听讲,上课总是低着头,眼光停留在课本上,而头脑

2018年全国I卷满分作文七篇欣赏

2018年全国I卷满分作文七篇欣赏 ——广东高考优秀作文点评7篇 语文月刊 【导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 18年与中国的一同成长 广东考生 2000年至2018年,是一个十八年的跨度;2018年至2035年,同样是一个十八年的跨度。两个十八年,成长的是两代中国的未来;一个三十五年,成就的却是一个伟大、走向复兴的中国。 作为启信者的你和寄信者的我,同样有一段美好的成长经历,而与我们一同成长的中国,在今时与在未来,必定有着千差万别。 千禧之年来到这个世上,来到这个中国的我,见证了许多许多中国在新世纪写下的篇章,牙牙学语时,杨利伟乘神州探苍穹,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历程;总角之年,看到了电视屏幕上点起的奥运圣火,桌上的电脑,换了一台又一台,互联网的速度越来越快;量子通信的突破,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快捷支付的广泛普及等等,至今仍在改变着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慢慢站起来了:高铁由输入变为技术、中国标准的全套输出;面对别国的攻击,我们敢于举起铁拳,予以反击。中国的成长与我的成长何其相似:一路走来,既不泛磕磕碰碰,更多的是繁花似锦、暖阳和风。 那么你呢?十八年的成长,你又和我们的中国有着怎样的成长故事呢?我想着你的日常生活的情景,大约如此;早上起来,有中国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为你端上早饭,打点细节,电视上播报的新闻中告诉你又多了好几位拿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文学家;上学校你坐的是早已广泛普及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走进便利店,里面空无一人,你不用掏出钱包,用语音指令挑好商品,在走出去的那一刻刷脸完成支付……我想你一定会对我说:没错,这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变成了现实,中国是科技强国,屹立于世界。 可是,在中国走向繁荣之际,我也想你请你不要忘记,祖国走向强大的路上,不能没有你。中国的美好之歌应该是由千千万万个你和我一同谱写的。过去,祖国养育了你和我,伴我们一路成长,那么未来的多少个十八年,我们也应该携起她的手,走向未来。 十八年,我们与中国一同成长;在未来,我们还会一路相伴。我们已然长大,鹏鸟展翅,当助祖国终铸辉煌!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议论文。本文有以下特点: 首先,紧扣材料,中心突出,内容丰富。全文围绕“18年与中国的一同成长”这一中心展开,紧扣作文题中的材料“千禧之年”“北京奥运”“互联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并适当联想到“杨利伟飞天”“量子通信”“人工智能”“中国高铁”等,内容充实、丰富,并有一定的深度。 其次,构思巧妙,对话感强,立意深刻。全文以2000年到2018年、2018年到2035年的两个18年及中国发展的两个阶段为主线构思,结构清晰,说理缜密。文章展现了“寄信者的我”和“启信者的你”两代人之间的时空对话,对话意识强;又恰当地把时间、个体与国家等元素巧妙地关联在一起,立意深刻。

南方周末1998新年献词: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_演讲稿

南方周末1998新年献词:让无力者有力, 让悲观者前行 《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迎着新年初升的太阳,让我们轻轻地作个道别,说一声:“再见,一九九八。” 回望逝去的365个日夜,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记者”。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现场目击了朔州假酒荼毒生灵的惨祸;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奋力传递了昆明“铲除恶霸”的呼喊;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仔细观察了中国电信反垄断的艰难进程; 透过记者的眼睛,我们忠实记录了亿万军民战胜世纪洪水的巨大勇气和抗争精神…… 有人说,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 也有人说,履行一项职责时总会感到是在还债,因为它决不会令我们自己非常满意。 记者所履行的职责,何尝不是对公众的一种“还债”—— 他要告诉人们世界上发生的新闻,他还要告诉人们新闻背后的真相。 对于这样一项职责,我们当然时时力有不逮,但我们愿意为此而竭尽全力。 1 / 3

植物的生命要靠它的绿叶显示,新闻的生命要用它的真实担保。 面对世俗的力量,尽管生命有时也会显得脆弱,尽管我们也不都总是那么坚强, 但是,我们决不苟且于虚伪和庸俗,决不。因为我们深深懂得,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踏的东西。 读者也许还记得伐木工人的最后一个劳模吧。为了寻找他,以便寻找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真相,我们的记者排除了“报喜不报忧”的地方干扰,翻山越岭。穿过一个又一个伐木点,终于找到了生病住院的主人公,这位老伐木工发自内心的忏悔,为“寻找长江的伤口”留下了最真实的言说和最切肤的痛。 我们的许多报道,就是不断发现和不断寻找的结果。 记者的眼睛不仅仅为发现事实寻找真相而睁开,记者的眼睛也常常被真情打动,而轻轻闭上。 在东北灾区,滔滔洪水已退,漫漫严冬将临,迎着刺骨的寒风,一位大嫂对我们的记者悠悠地说了一句:“我们需要什么?太多了,国家哪帮得过来,今年灾情这么普遍,自己苦点都没啥……”言者毫不经意的话语,却令闻者心头一,久久为之发烫。面对如此重灾巨创,柔弱之躯内蕴藏的宽厚与善良,谁说不是一种坚强?也正是人民所固有的善良和坚强,唤起我们一种不可摧毁的希望。也只有那些曾抱住几块脆弱的木板,在狂风暴雨的急流中颠簸过的人,才能体会到一个晴朗的天空是多么的可贵。 2 / 3

高考时评作文素材: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平凡的等10篇

高考时评作文素材: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平 凡的等10篇 1.舒展青春该有的模样 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的力量,物质的年代更需建构精神的家园。真正有意义的青春和人生,必然是用奋斗来打磨的“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日前,领袖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寄语青年正确对待困难和压力。 的确,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15岁,到延安插队;22岁,去大学上学;26岁,到机关工作;29岁,到基层锻炼……领袖的青年时光,充满了曲折和磨砺,却写下了传奇与震撼,成为一代青年的样本和典范。“请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奋斗是青春最厚重的底色,经得了磨难、受得了痛苦、熬得过孤独,才不会被时代落下,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今天,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明天,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现实中,一些年轻人却开始“叹老”。的确,面对城市的生活压力,面对职场的生存法则,养育儿女、赡养老人,买车、买房……难免会让青春染上些暮气。然而,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的力量,物质的年代更需建构精神的家园。真正有意义的青春和人生,必

然是用奋斗来打磨的。把今天的绊脚石变成明天的铺路石,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其实,青春既是人生的一个时期,更是生活的一种心态。近80岁高龄走上T台,被网友称为“最帅大爷”的王德顺,在60岁生日时这样写道,“我并不盼望你的到来……它象征着我的成熟,也预告了我的衰老。好在我并不服老。”鲜活的心跳,不是年轻人的专属;年轮的递增,也只是数字的跳跃;只有来自心灵的疲惫,才会带来无可挽回的衰老。正如有人所说,越来越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人觉得越来越老。 一个昂扬向上的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青年?对此,生活给出了最生动的注脚。年轻战士卫国戍边,用满是皲裂的手,拿着冻成冰块的牛奶;高中女生武亦姝满腹诗书,用精彩绝伦的表现,满足人们对才女的所有想象;耶鲁毕业生秦玥飞,在城市和田垄之间,毅然选择后者……解析“青年”的含义,可以是爱国,可以是担当、是自强,也可以是勤于思、精于业。青年人最大的资本,恰恰是最容易被自己忽视的青春;青春最值得的回忆,正是追逐梦想、成长奋斗的痕迹。 当然,青年群体的自嘲,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对未来的焦虑。唤醒年轻心态,不仅需要青年人振奋精神,也需要整个社会为之扫除心头的暮气,激发追逐梦想的朝气。出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双

德育的困惑及对策再思考

德育的困惑及对策再思考

德育的困惑及对策再思考 改革开发二十年来的社会实践使我国社会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化过渡,人们的思想变得活跃,认识产生飞跃,无论是社会结构、城乡关系、利益格局,还是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大潮给中华大地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我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但是,商品经济的冲击,确实使一部分人产生了严重的唯利是图、损公肥私、见利忘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社会上业已绝迹多年的丑恶现象又死灰复燃了。学校德育作为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塑造人的灵魂的系统工程无疑也敏锐地感触到了这一时代的气息。市场经济冲击着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无疑要接受这一洗礼。新时期下的新形势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新的疑难和困惑,如何才能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加强和改善学校的德育工作,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一、德育的困惑思考 当前学校德育所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源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合拍,社会大气候和学校小气候间的形成的

不合拍,存在着反差。 困惑一:学校德育与变革的社会环境相"脱节" 传统的学校德育最大的特点是其封闭性,缺少与社会活生生的事物的紧密联系,纯净度高,充满了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它主要是从正面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前途教育,严肃的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固此,传统教育所具有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脆弱性,难以经受现实社会的冲击。当代中学生处在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手段日益发达,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的环境中,他们时刻都在接受着广泛的社会信息。开放的格局一方面使人们加强了商品经济观念,另一方面"一切向钱看"也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行为准则,加上文化市场上的大量不健康东西的一度泛滥,使得学生一接触社会,就看到了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听到了大量的纷繁杂乱之声。这种无意教育远远比学校的正面教育来得生动得多,实际得多,而且丰富多采,加上"实用主义"及其它一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东西,这是真正的熏陶,真正的潜移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