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案例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案例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案例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案例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案例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案例分析

教材简析:

信息窗呈现的是城市街心花坛的场景。通过花坛、喷泉及灯柱等景物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在学习本知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整个小学四则运算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本单元教材的重点,同时也是今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乘法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教材通过提供了美丽的“街心花坛图”,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灵感。教材呈现了不同算法的交流的场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策略去探索算法。在此基础上发现本所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需要进位,进一步巩固笔算的方法,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验算方法,并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及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安排,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又在比较各种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方

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独立

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

体验。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巧设铺垫、温习算法

1、谈话:同学们,在学习新之前,我们先做一下热身运动好么?出示题卡:

(1) 10×40 12×40 20×0 40×22

20×23 11×0 7×80 30×20

(2) 21×24 12×23

你能说说当乘到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时,它与第一个因数乘得的积怎样写?

(这是竖式计算,应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漂亮的街心花坛,城市美容师把街心花坛装扮得非常美丽(多媒体出示街心花坛图)。请仔细观察画面,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信息可能有:“保护环境”花坛每排27盆花,共23排;“美化家园”花坛每排22盆花,共28排;“街心喷泉”每行43个喷头,共32行;街道工人买了1箱新型灯泡,每箱12个;……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真了不起!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组里的伙伴们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

谁愿意把你提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可能提出的这样的问题:

“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多少盆花?

“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街心喷泉里一共安了多少个喷头?

一共买多少个新型灯泡?

这些灯泡可以装饰多少根灯柱?

“保护环境”花坛比“美化家园”花坛多用多少花盆?……

这节我们重点解决前三个问题,其他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再解决。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1、“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多少盆花?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案例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案例分析 流花路小学吴卫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96页例13是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例题通过两件物品的价钱,提出“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引出估算,让学生探索解答方法,同时解决“带700元够吗?”教材给出了两对学生的不同解答策略。关于解决问题,在经过前三册教材和本册前几个单元的教学之后,学生在遇到做解决问题时都会自觉地运用这三个基本步骤: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因此我在例13教学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重点放在了两个环节上:第一是“复习引入”环节,我认为在探究新知前,先复习旧知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中下生在学习新知前把没有完全理解的旧知做进一步的理解非常有必要,而且对理解掌握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体会到其更深刻的意义,能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第二是“探究新知”环节,我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上,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培养学生能够利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这一策略。 教学过程节选: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复习题1: 2、出示复习题2: 学生回答第(1)题后,追问:我带1000元钱,能买到这部手机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第(2)题后,追问:我带3000元钱,能买到这台电视机吗?为什么? 3、出示复习题3:

师:下面是解决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数学问题是什么?你会解答吗?做在练习本上。指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做。 26元 22元 我有50元钱,想买这两本故事书,够不够呢? 3. 小明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近似数、解决问题的复习,特别是通过对复习题2的追问,让学生明白求出的近似数有可能比准确数小(估小了,就买不能商品),也有可能比准确数大(估大一些,可以买到商品),为新课的估算教学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师:这节课小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 1、知道了什么? 出示例13情境图。 解答正确吗? 检查一下。 怎样解决?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电吹风 电话机 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 【案例】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引导学生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 9÷1 生2: 18÷2 生3: 45÷9 生4: 3÷9 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个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害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仅仅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当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 生2:把3换成72 (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案例分析】转变教育教学观点,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注重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注重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水平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 这里,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当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注重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案例年月日 设计理念: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基本理念,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分析: 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神州六号升空、植树节、儿童节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明闰年的判断方法。 学情分析: 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在理解这些较大时间单位是有一定困难的。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他们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时间的关系。 (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从而体会时间的可贵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今天来多媒体教室上课大家都很开心,那么让我们一起记下这个难忘的时刻吧! (2012年3月23日8时52分16秒) 2、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①这时刻里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 ②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分、秒) ③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年、月、日(板书:年、月、日)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年月日。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时刻。(课件出示) ①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个伟大的日子,请大家读一读这时间。 ②展示奥运会开幕式的图片。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年的7月13日么? ③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日子,来看看。出示植树节图片。(3月12日)六一节(6月1日) 2、学生介绍有意义的日子。 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 (人手一张年历,各种不同的年份)学生汇报。 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三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xxxx银川小学:xx 2016年9月14日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主动是课堂之本 [案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六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学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和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合作与交流。 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促进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不 是个人意见。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我以《数一数》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案例】 课题: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打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沟通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展台、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训练 7+5+2+1= 5+6+3= 3+2+6+4= 二、创设情境,启发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你们看

它们多遵守纪律啊! 三、探究新知 1、活动(一):“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一)”,问:小朋友,你们看到这幅熊猫图想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生:这里一共有几只小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让学生自由的数数后反馈交流)生1:我是横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横着数:5+5+5=15) 生2:我是竖着3只3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竖着数:3+3+3+3+3=15) 师:真棒,还有别的数的方法吗?(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数) (2)小结:好,真能干,我们会按顺序数数了。在我们平时的数数中,为了不让遗漏或重复,一般可以竖着数或者横着数比较方便。 2、活动(二):“比一比”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道题和口算题有什么异同,四人小组讨论。 (板书:加数相同) (2)齐读:5+5+5=15 3+3+3+3+3=15(学生感到有些难读,相同加数的个数太多) 出示相同加数连加还可以这样读:3个5连加等于15(板书)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doc

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案例 一、呈现信息,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最近在老师的家乡,开了个很大很大的家电城,那里东西 可多啦 !徐老师拍了一部分录像带过来,给小朋友们看看,边看边想办法记下电 器的价格。 (学生观看录像,从中获取信息。) 师:你知道了哪些商品的价格? 生:我知道洗衣机965 元。 生:电视机 1350 元、电话机 98 元。 生:我还知道饮水机 1230 元、音响 2125 元。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电脑随 机出示以下表格: 电视机洗衣机 1350 元音响 2125 元洗衣机 965 元热水器 1775 元饮水机1230 元手机电冰箱 2150 元电饭煲 950 元师:你们真能干 ! 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信息,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信息一起来研究“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二、自主编题,主动探究 1、学生自由选数比较师:请你选自己喜欢的两种商品,比一比,谁贵谁便宜?可不可以用“() ○的()形”式在学习单上写一写 ?生:我是选电视机和洗衣机比,电视机贵,洗衣机便宜师:同意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 生:因为 1350 > 965,所以电视机比洗衣机贵。生:我是选饮水机和电冰箱比,因为 1230 < 2150元,所以饮水机便宜,电冰箱贵。 师:说给同桌听听,可以吗? 2、呈现学生反馈材料师:小朋友们真不错 !老师把你们刚才比的这些式子整理了下,收集在大屏幕上,看一看,你有没有补充 ?(电脑出示以下无规律的式

子) ①98 < 1230 ⑥2125 > 965965 < 2150 ②2125 > 1350 ⑦1350 < 21502150 > 2125 ③ 98 < 2125⑧ 965 >98 1230 > 965④ 1230 < 2125⑨ 965 < 1350 1230 < 2150 ⑤ 1350 >1230 ⑩ 2150 > 9898 < 1350 3、学生自主分类师:如果给这十五道式子分分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能 不能用序号在学习单上自己分一分? 生:我按“大于号一类、小于号一类”分的。 生:我将 1、3、5、6、7、11、13、15 分为一类, 2、4、6、8、10、12、 14分为一类。 生:我将 1、3、6、8、9、10、11、13、15 这些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分为一 类。 4、展示新课研究材料师:小朋友们都给这些式子分了类,真不简单 !刚才这位 小朋友把这些式子分成了“位数不同、位数相同”的两类 (电脑出示 ):位数不同 位数相同 98 < 12302125 > 135098 <21251350<2150965<13501230<21252150>981350 > 12302125 > 9651230 > 965965 <21505、 探究规律,总结方法:请大家仔细看一看、想一想:这些位数不 同的两个数是怎么比的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又是怎么比的 ? (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 )师: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师生分小组讨论 ) 师: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是怎么比的 ? 生: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 生:比如 965 是三位数, 1350 是四位数,所以1350 大于 965。 师:为什么四位数比三位数要大呢? 生: (急不可待 )因为四位数 1350 超过了 1000,965 没有超过 1000,所以 1350 当然要比 965 大。生:我们认为三位数比两位大,四位数比两位数大。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13791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王娟课题: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步文字题的结构特点,分析方法,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进一步加强四则运算概念的理解,运算顺序及小括号的应用的训练. 2.让学生学会读文字题,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地、有顺序地、有层次地进行思维. 教学重点:如何分析文字叙述题意,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小括号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口算出结果. (1)8+2×3(2)45-(3+7)? (3)(26-14)÷6? (4)18÷9×3 2.列出算式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并口算出结果. 350减去240,差是多少? 270乘以3,积是多少? 72与28的和是多少?75除以15商是多少?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步出示: 3.导入:刚才复习了一步文字题,熟悉了和、差、积、商的含义及加、减、乘、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知识.(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第一层:讨论探究,初步认识。 (1)出示例3:350减去80乘以3的积,差是多少? 分组讨论:这道题最后求什么?能一步解答吗?被减数是谁?减数是谁?题目直接给了吗?必须先算什么? 列出一个式子时,要把谁写在前面,谁写在后面?为什么?(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巡视,掌握信息进行指导.) 讨论后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这道题最后求差是多少?被减数直接给出,减数没有直接给出,要先算出来.列综合算式时被减数350写在前面,减数“80×3”写在后面。 (教师板书350-80×3=? 350-240=110) 教师指出:象这样由几个式子合并在一起写成一个式子叫综合算式,与分步计算道理一样,但书写过程简单了. 第二层:试做探究,初步掌握。 教师提问:如果把上题改成:“350减去80,再乘以3,积是多少?”该怎么列式呢? 学生试做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巡视中发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板演。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解法: 小组讨论:以上两种解法哪个对,为什么? 教师说明:这道题最后求积是多少,就要先确定谁是第一个因数,谁是第二个因数,第一个因数没有直接给出,要用“350-80”作第一个因数.要先算出减法,求出第一个因数,再乘以3.所以必须加上小括号.如果不加上小括号,即第二种解法,最后求出的是差是多少,不符合题意。 第三层:分析比较,加深理解。 请学生看书,对例3和改编的题进行比较。 小组讨论:例3和改编的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补充概括:相同点:数相同,计算符号相同。

三年级数学:整理和复习(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整理和复习(教学案例)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准确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口算. (二)使学生准确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熟练地笔算两位数乘两、三位数,提高计算能力. (三)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及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四)巩固和深化本单元所学知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网络,把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法则. 难点: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乘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启发谈话: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我们一起来本单元所学的内容.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复习课) 本单元主要内容为计算部分和应用题部分.下面我们共同进行复习,自己哪一部分掌握得不够好,就要多下一点工夫. 1.集体进行口算练习.(出示口算卡片) 30×40 20×50 18×50 40×60 200×30 24×20 35×2 140×6 300×10 500×4 7×80 50×70 2.笔算. 请同学回忆一下,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法则.然后在作业本上计算下面各题.(同时请几名同学分别写在玻璃片或胶片上,以备订正时用) 同学做完后,集体订正.(投影出示)下面同学同座位互相交换.在订正过程中,要讲清自己怎样思考、怎样计算的,要达到练习的目的.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案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掌握万以内数各个数位的十进制关系,数位顺序以及简单的数的读写。 3、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展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认识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数各个数位的十进制关系及数位顺序,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方法: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寓情境于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多媒体出示)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110 、210、310、410、()()()()() 2、读出下面的数。 375309420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课件)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辨认方向》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本节课学生在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初步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路线。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都是力求借助学生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进行探究性、体验性的学习。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学校地处城区,学生的早期教育比较好。学生又在上册的学习中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有了一定的感知和认识,也能用有关“东南西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此,本节课的学习正是建立在学生这些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运用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1、引入。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 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学生讨论后回答: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

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奇妙的剪纸》教学案例及评析.doc

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奇妙的剪纸》教学案例及评析 执教:南京市五所村小学沈洁 评析: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金春平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分析]: 这次的实践活动是结合《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安排的,活动的安排大致分为两段:第一段,简单介绍剪纸艺术的特点以及在我国民间广为流行的情况,并出示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第二段,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一些知识和技能独立或分小组自由进行创作,最后组织交流。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意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民间艺术的绚丽,培养他们对民族、对人民的美好情感,激发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才能,用不同的方法剪出形状各异的轴对称图形,使得学生有机会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深化对周对称图形的认识。 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意识。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体会到我国民间艺术的绚丽,激发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剪纸图案 [教学实例及点评]: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剪刀和蜡光纸。 师:没错,这是一把普通的剪刀和一张普通的蜡光纸,可别小看了它们,就是它们创造了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齐答)剪纸。 师:剪纸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民间艺人用一把剪刀和一张纸,能剪出各种各样漂亮的图案。 课件出示剪纸作品欣赏: …… …… (师相机介绍:这是迎春纳福的图案、这是喜庆吉祥的图案、这是以十二生肖为创作题材的彩色剪纸作品……还有山水、花鸟、昆虫、人物……) [评:教师把课前搜集到的剪纸图案和书上的图案集中在一起,有层次地分类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观的、生动的感性材料,创设了感受剪纸文化的意境] 生1:哇! 生2:真好看! …… 师:刚才大家欣赏了这么多剪纸作品,你有什么感觉吗?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案例】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引导学生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9÷1 生2:18÷2 生3:45÷9 生4:3÷9 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个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害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 生2:把3换成72 (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案例分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 在此,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设计,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学案例《年月日》 第四小学 设计理念: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抽象的时间单位概念具体化,用有型的“年历”来解决。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材分析: 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植树节、儿童节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时间的关系。学情分析: 年、月、日这几个时间单位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理解有一定困难的。但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理解并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 2、懂得大月、小月的意义,掌握一年中的大、小月。初步认识闰年与平年。 3、准确计算一年、半年以及季度的天数。 4、通过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从而体会时间的可贵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大月、小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同学们好,你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今天是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到校的 吗?(指名回答。) 2、就学生的回答,复习时间单位——时、分、秒(完成学案卡复习导入) 3、请同学看一组图片,并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意思。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说句子。) 同学们说说的句子中同样有表示时间的词——年、月、日。年、月、日是多长的时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年、月、日)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你会看年历吗?(请会看的同学给大家说一说怎样看。) 2、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 (人手一份2011和2012的年历,)学生汇报。 3、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 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年历并解答问题。(附页1,附页2.)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汇报,通过观察年历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并完成学案卡精要交流。 (1)汇报:①一年有12个月。 ②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 ③每月有30天的是:四、六、九、十一月。 ④二月份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 ⑤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完成学案卡精要交流(附页3)。 2、讲述:通过观察讨论,大家都知道,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31天或30天,二月有28天或29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把31的月份叫做大月,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

二年级下册数学案例

冯应清 教学目标: .在具体地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和千克地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地方法,能够进行简单地计算. .在建立质量观念地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地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盐等. 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眼睛观察得到,只能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地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地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地两种不同地表示方法,使学生地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地进率.在整个新知识地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地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地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我妈妈买地牙膏是克. 生:我买地蛋卷克. 生:火腿肠一根是克. 生:我地体重是千克. 生:一袋茶叶克. 生:一袋大米是千克. ……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地后面带“克”,有地是“千克”. 生:比较轻地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地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地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地秤(教师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生: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我舅舅卖米用地是磅秤. 生:我姥爷卖药材用地是天平. 师: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地组成及用法) (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齐声说:味精. 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 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

(完整)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周长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也为后面将要学习面积及面积的计算做好提前孕伏,所以,学好本节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把握此教学,我在研读本教材的基础上观看了本的配套例录像。在例中,教师整个教学的预设是很精心的,体现了:1、通过多种活动感知周长的含义。2、给予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是值得我在教学中学习的方面。在学习经验的同时,我也在思考这节数学的主要探究活动“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能如何发挥探究学习的实效性?由此对探究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作个探讨。 【例片断】 师: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

生1:长方形、三角形都可以用尺子量出。 圆形可以用线绕一圈作个标签,再量绳子有多长。 师:他刚才说了两种测量方法,一种用尺子量,一种用线量。你想不想自己量一量? 让学生利用学具开始小组活动。 活动中教师提示:完成的小组想想还有别的测量方法吗?想想怎么汇报。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生1:用绳子绕一圈,再量绳子的长。 生2:用尺子量出一条边长,再乘以4。 师追问:这是抓住了正方形的什么特点?(四边相等的特点) 生3:用尺子分别量出三条边的长,加起。

生4:量一条边,数有几条边就乘以几。 生:沿尺子滚动就可以流量出周长(操作一遍)。 师追问:所有图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测量吗? 生齐答:可以。 师让生尝试用此方法测量,证明可以。推测也可以。 师又出示,引导学生发现:有凹凸不平的地方,不适合。 师:刚才我们用尺子、用绳子、用滚动、用计算的方法测量出周长。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师小结:在测量时,用哪种方法都可以,选择比较方便、快速的就可以测量比较准确。 【反思】 在实施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预设和教学过程中的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同等的价值,它们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

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学内容:标版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中的例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小数,会读、会写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及用小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介绍有关小数的数学文化史,激发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师: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了,你能举些例子说说吗? 从学生回答中引出自然数、整数、分数,从而引出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一)教学例1 教师贴出图,提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 师:5分米改写成用米做单位是几分之几米?你是怎么想的?4分米呢? 教师告知学生: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先写0,再在0的右下角写上小数点,再写上5,它就读作零点五。 照这样子,4/10米可以写成——?它就读作——?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1和3,并提问:观察这儿的分数和小数,你能发现什么吗?指出: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 (二)教学例二 观察老师带来的三件商品,谁来报价? 1、练习本的价格是7角,你能把它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你是怎么想的? 2、笔的价格是1元2角,又该怎样改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讨论。 3、书包的价格是30元5角,又该怎样改呢?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朋友,象0.7、0. 4等等都是小数,仔细观察,这些数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教学学生小数的各部分名称。 师:小数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你找找生活里的小数。 三、巩固练习 1、教师创设小超市的情境,让学生把“东东超市”里的价格改成几点几元的形式,把“佳美超市”里的价格改成几元几角的形式。 再让学生猜猜小闹钟和小汽车的价格。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四、课堂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完整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 例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泸溪县明德小学杨瑞兰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 【案例】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引导学生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9÷1 生2:18÷2 生3:45÷9 生4:3÷9 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个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害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 生2:把3换成72

(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案例分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 这里,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案例(6)

教学计划案例(6) 一、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51人,其中优生20人,中等生20人,后进生11人这两个班级从总体上看,成绩较差的学生占的比重较大:体现在优生不够尖,后进生的基础太差,连简单的也不会做,而且有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大。 二、学习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的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四、教学重难点: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饿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改革课堂教学,坚持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演示,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以全面提高全班学生的数学,注重培养和发展学习的空间观念,注重逻辑教学,让学生多实际操作。 4、采用少讲多练的方法,以严密的教学逻辑,抓住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循善诱地讲解,适当拓宽加深,对学生作业认真批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和练习)。 5、认真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教会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如何会学,且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知识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6、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业务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7、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8、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六、教学检测及评价 1、每节课前用五分钟时间对学生前一天的知识进行巩固。 2、通过学生每天的作业,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对自己出现的难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每单元结束后利用单元过关题进行有效地单元检测和评价。 4、每月末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检验及评价。 5、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检测和评价,让学生进行及时反思和改正。 6、以平时评价为主,以期中评价为辅; 7、以综合性评价为主,以单项测试评价为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