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案例分析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案例分析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案例分析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案例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案例分析

流花路小学吴卫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96页例13是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例题通过两件物品的价钱,提出“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引出估算,让学生探索解答方法,同时解决“带700元够吗?”教材给出了两对学生的不同解答策略。关于解决问题,在经过前三册教材和本册前几个单元的教学之后,学生在遇到做解决问题时都会自觉地运用这三个基本步骤: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因此我在例13教学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重点放在了两个环节上:第一是“复习引入”环节,我认为在探究新知前,先复习旧知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中下生在学习新知前把没有完全理解的旧知做进一步的理解非常有必要,而且对理解掌握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体会到其更深刻的意义,能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第二是“探究新知”环节,我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上,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培养学生能够利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这一策略。

教学过程节选: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复习题1:

2、出示复习题2:

学生回答第(1)题后,追问:我带1000元钱,能买到这部手机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第(2)题后,追问:我带3000元钱,能买到这台电视机吗?为什么?

3、出示复习题3:

师:下面是解决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数学问题是什么?你会解答吗?做在练习本上。指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做。

26元

22元

我有50元钱,想买这两本故事书,够不够呢?

3.

小明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近似数、解决问题的复习,特别是通过对复习题2的追问,让学生明白求出的近似数有可能比准确数小(估小了,就买不能商品),也有可能比准确数大(估大一些,可以买到商品),为新课的估算教学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师:这节课小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 1、知道了什么?

出示例13情境图。

解答正确吗?

检查一下。

怎样解决?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电吹风

电话机

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模 拟 试 卷姓名: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30分) 1.一个数是由5个千和3个十组成,这个数是(),它读作()。 2.由1、8、0、0、3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是( ),它们的最高位都是( )位。 3.在2020中,左边的2表示2个(),右边的2表示2个()。 4.用8,3,0,0四个数字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只读一个零的是(),一个零不读的是()。 5.按规律填数: ①3247 3347 ()() 3647 ②4880 4870 ()() 4840 6.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30 ( ) ×9 < 62 ( )× 7 > 61 3× ( ) <17 7×( )<48 70 >()×9 7.在○里填上>、<或= 498○500 999m○1km 2080○2008 3km60m○3600m 8.把7999、9908、10000、8957、9889这几个数按顺序排列: ( )>( )>( )>( )>( ) 9.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棵大树高约9( ) 数学书厚约10 ()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80()老师的身高是165() 10. 终点 起点北 (1)一只小船从起点先向()方向行驶,再向()方向行驶,最

后向()方向行驶,就到达了终点。 (2)如果按原路返回,它应从终点先向()方向行驶,再向()方向行驶,最后先向()方向行驶,就回到了起点。 (1)少年宫在超市的()方向,在图书馆的()方向。 (2)小丽坐了3站在超市下车,她可能在()或()上车。 二、判断对错(4分) 1. 10-4× 2= 6-2=4 () 2. 图中有四个直角() 3. 500m比5km长。() 4. 1000m比1千米长()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2) 1.在下面各数中,()中的7表示7个一千。 A.1754 B.1371 C.7593 2.有40个苹果,吃了8个,剩下的每8个放在一个盘子里,要用多少个盘子? 正确列式是()。 A.40÷8-8 B.40-8÷8 C.(40-8)÷8 四、计算(44) 1.直接写得数 45+6×9= 9-9×0= 72÷8+99= 32÷4-8= 2. 用竖式计算,有★的算式要验算 671+456+569= 53 ÷ 6= ★ 500-342=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案例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案例分析 流花路小学吴卫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96页例13是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例题通过两件物品的价钱,提出“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引出估算,让学生探索解答方法,同时解决“带700元够吗?”教材给出了两对学生的不同解答策略。关于解决问题,在经过前三册教材和本册前几个单元的教学之后,学生在遇到做解决问题时都会自觉地运用这三个基本步骤: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因此我在例13教学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重点放在了两个环节上:第一是“复习引入”环节,我认为在探究新知前,先复习旧知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中下生在学习新知前把没有完全理解的旧知做进一步的理解非常有必要,而且对理解掌握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体会到其更深刻的意义,能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第二是“探究新知”环节,我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上,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培养学生能够利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这一策略。 教学过程节选: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复习题1: 2、出示复习题2: 学生回答第(1)题后,追问:我带1000元钱,能买到这部手机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第(2)题后,追问:我带3000元钱,能买到这台电视机吗?为什么? 3、出示复习题3:

师:下面是解决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数学问题是什么?你会解答吗?做在练习本上。指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做。 26元 22元 我有50元钱,想买这两本故事书,够不够呢? 3. 小明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近似数、解决问题的复习,特别是通过对复习题2的追问,让学生明白求出的近似数有可能比准确数小(估小了,就买不能商品),也有可能比准确数大(估大一些,可以买到商品),为新课的估算教学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师:这节课小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 1、知道了什么? 出示例13情境图。 解答正确吗? 检查一下。 怎样解决?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电吹风 电话机 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协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 【案例】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引导学生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 9÷1 生2: 18÷2 生3: 45÷9 生4: 3÷9 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个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害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仅仅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当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 生2:把3换成72 (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案例分析】转变教育教学观点,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注重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注重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水平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 这里,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当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注重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

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反思 1、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变得多样了,过去课本中的应用题大多是用文字语言叙述的。一年级学生识字少,读题很困难,就得依靠教师来读题。新教材中应用题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有的用图画呈现,有的用图文呈现,有的用对话呈现。还了应用题的真面目,因为应用题原本就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具体直观的、是现实有意义的。 2、应用题的安排变得灵活了,不再将应用题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而是将应用题与计算教学结合在一起。能直接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建立数学模型的,安排在引入计算内容的起始位置,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渗透“部分”与“总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既是解决问题,又使计算源于生活实际。而对“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在看图说话中就渗透“同样多”、“相差”的概念,为学习“相差关系”应用题做好早期的铺垫,教学时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例题。因为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四则运算的意义是相同的,在学习计算时实际上也是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安排便于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以一个整体的观点把握教材,也可为学生今后能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打下基础。 3.应用题教学逐渐开放了,过去课本中的应用题教学是让学生模仿着解决一些抽象的与例题雷同的题目,新课本除了要学生能解决一些问题,还要求学生能提出一些问题。例如:鸡10只,鸭13只,鹅12只1、鸡比鸭多多少只?2、鹅比鸭少多少只?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过去应用题教学中给出的条件不多不少,刚好能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而现在应用题教学开放了,在多个条件中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 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很少, 让我们借助新教材这一载体给学生充分提供感知材料,给学生足够多的感性认识,让他们凭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真正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其结构。在简单应用题教学中要充分用活教材,从反映生活实际的画面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这就是在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在做作业。从而真正做到每一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与其数量关系分析清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品质,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地思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一个重点。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注重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深入地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这些,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得到了较好地体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数学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的体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平等、开放、操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应用题大全

1、葡萄 18元苹果 20元雪梨 7元香蕉 3元。雪梨和香蕉一共要多少元?苹果比葡萄贵多少元? 2、三个小队一共捉了42条虫子,第一队捉了18条,第二队捉了16条。第三小队捉了多少条虫子? 3、停车场上有65辆小汽车,开走了31辆,还剩下多少辆?又开来6辆。现在停车场上有小汽车多少辆? 4、白楼小学二年级一班有42人,二班有38人,三班有39人。二年级一班和二年级二班共有多少人?二年级三班比二年级一班少几人? 5、停车场有卡车35辆,有轿车24辆。开走了17辆,现在有多少辆车?

6、三个小组一共收集了94个矿泉水瓶,第一组收集了34个,第二组收集了29个,第三组收集了多少个? 7、三个小组一共修理椅子52把,第一组修理了20把,第二组修理了18把。第三组修理了多少把? 8、二(2)班有51人,跳绳的有25人,拍皮球的有8人。其余的踢球,踢球的有多少人? 9、二(1)班有男生19人,女生14人。二(2)班比二(1)班少2人。二(2)班有多少人? 10、二(1)班有男同学27人,女同学21人,如果每排座8人能座几排?

11、面包师傅做了54个面包,小明买走了19个,小红买走了25。你还可以买几个? 12、王老师买8条跳绳用了40元,一个皮球比一条跳绳贵3元,一个皮球多少元? 13、一本应用题练习册,有应用题50道,红红每天做5道,几天做完? 14、李老师有415本练习本,发给二年级同学196本,一年级同学208本。李老师还剩多少本? 15、李老师有50元钱。买3个小足球用去了36元,剩下的钱正好买2副球拍,每副球拍多少钱?

16、玩具厂打算做50个布娃娃。已经做了32个,剩下的要在3天内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个? 17、学校开展植树活动,运回树苗76棵。五年级领走27棵,六年级领走33棵,还剩下多少棵树苗? 18、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 19、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共有多少把? 20、商店原来有25筐桔子,卖出18筐后,又运进40筐,这时商店有桔子多少筐?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我以《数一数》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案例】 课题: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打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沟通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展台、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训练 7+5+2+1= 5+6+3= 3+2+6+4= 二、创设情境,启发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你们看

它们多遵守纪律啊! 三、探究新知 1、活动(一):“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一)”,问:小朋友,你们看到这幅熊猫图想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生:这里一共有几只小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让学生自由的数数后反馈交流)生1:我是横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横着数:5+5+5=15) 生2:我是竖着3只3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竖着数:3+3+3+3+3=15) 师:真棒,还有别的数的方法吗?(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数) (2)小结:好,真能干,我们会按顺序数数了。在我们平时的数数中,为了不让遗漏或重复,一般可以竖着数或者横着数比较方便。 2、活动(二):“比一比”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道题和口算题有什么异同,四人小组讨论。 (板书:加数相同) (2)齐读:5+5+5=15 3+3+3+3+3=15(学生感到有些难读,相同加数的个数太多) 出示相同加数连加还可以这样读:3个5连加等于15(板书)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案例.doc

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案例 一、呈现信息,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最近在老师的家乡,开了个很大很大的家电城,那里东西 可多啦 !徐老师拍了一部分录像带过来,给小朋友们看看,边看边想办法记下电 器的价格。 (学生观看录像,从中获取信息。) 师:你知道了哪些商品的价格? 生:我知道洗衣机965 元。 生:电视机 1350 元、电话机 98 元。 生:我还知道饮水机 1230 元、音响 2125 元。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电脑随 机出示以下表格: 电视机洗衣机 1350 元音响 2125 元洗衣机 965 元热水器 1775 元饮水机1230 元手机电冰箱 2150 元电饭煲 950 元师:你们真能干 ! 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信息,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信息一起来研究“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二、自主编题,主动探究 1、学生自由选数比较师:请你选自己喜欢的两种商品,比一比,谁贵谁便宜?可不可以用“() ○的()形”式在学习单上写一写 ?生:我是选电视机和洗衣机比,电视机贵,洗衣机便宜师:同意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 生:因为 1350 > 965,所以电视机比洗衣机贵。生:我是选饮水机和电冰箱比,因为 1230 < 2150元,所以饮水机便宜,电冰箱贵。 师:说给同桌听听,可以吗? 2、呈现学生反馈材料师:小朋友们真不错 !老师把你们刚才比的这些式子整理了下,收集在大屏幕上,看一看,你有没有补充 ?(电脑出示以下无规律的式

子) ①98 < 1230 ⑥2125 > 965965 < 2150 ②2125 > 1350 ⑦1350 < 21502150 > 2125 ③ 98 < 2125⑧ 965 >98 1230 > 965④ 1230 < 2125⑨ 965 < 1350 1230 < 2150 ⑤ 1350 >1230 ⑩ 2150 > 9898 < 1350 3、学生自主分类师:如果给这十五道式子分分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能 不能用序号在学习单上自己分一分? 生:我按“大于号一类、小于号一类”分的。 生:我将 1、3、5、6、7、11、13、15 分为一类, 2、4、6、8、10、12、 14分为一类。 生:我将 1、3、6、8、9、10、11、13、15 这些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分为一 类。 4、展示新课研究材料师:小朋友们都给这些式子分了类,真不简单 !刚才这位 小朋友把这些式子分成了“位数不同、位数相同”的两类 (电脑出示 ):位数不同 位数相同 98 < 12302125 > 135098 <21251350<2150965<13501230<21252150>981350 > 12302125 > 9651230 > 965965 <21505、 探究规律,总结方法:请大家仔细看一看、想一想:这些位数不 同的两个数是怎么比的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又是怎么比的 ? (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 )师:小组可以讨论讨论 (师生分小组讨论 ) 师: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是怎么比的 ? 生: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 生:比如 965 是三位数, 1350 是四位数,所以1350 大于 965。 师:为什么四位数比三位数要大呢? 生: (急不可待 )因为四位数 1350 超过了 1000,965 没有超过 1000,所以 1350 当然要比 965 大。生:我们认为三位数比两位大,四位数比两位数大。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一年级《分类》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分类。 教具学具: 情境图,玩具,图片,水果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师:每个同学家里一定都有许多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东西,请同学们拿出昨天老师让准备的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大家共同分享。 [学生拿出自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变形金刚、孙悟空、猪八戒、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 师: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 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 生2:摆整齐。 生3:把好玩的放一起,好看的放一起,好吃的放一起。 生4: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师:那么到底怎样摆放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分类 点评:喜欢玩是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教师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把学生平时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当作学具进行教学,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学好这节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联系生活实际,感知体验分类 1.出示课本第38页的情境图,让学生感知分类。 师: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第一小组代表:我们发现商场里有很多东西,如:书包、练习本、文具盒、水彩笔…… 第二小组代表:我们发现这些东西摆放的非常整齐。 第三小组代表:我们发现是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 师: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补充,让学生体会分类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体会分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点评: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交流的优势,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思维互补,都能感知什么是分类,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小组合作整理自己带来东西,让学生体验分类。 师:每组分6──8名学生,讨论好分工,汇报结果。(教师巡视,组织引导分类。) 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坦克、手枪…… 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变形金刚、孙悟空、哪咤…… 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桔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案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掌握万以内数各个数位的十进制关系,数位顺序以及简单的数的读写。 3、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展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认识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数各个数位的十进制关系及数位顺序,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方法: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寓情境于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多媒体出示)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110 、210、310、410、()()()()() 2、读出下面的数。 375309420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课件)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辨认方向》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本节课学生在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初步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路线。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都是力求借助学生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进行探究性、体验性的学习。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们学校地处城区,学生的早期教育比较好。学生又在上册的学习中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有了一定的感知和认识,也能用有关“东南西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为此,本节课的学习正是建立在学生这些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与运用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1、引入。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 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学生讨论后回答: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

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教学案例分析上 一、背景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一年级教学课本中,有部分内容学生在以往的实际生活中早已接触过,也就是说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我们何不借助他们已有的经验来使教学中比较烦琐、费时的内容变得简化、省时,并主动探究、实践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呢?《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形式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新课改,新教材给了我们一个绝好的机会,让老师们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大胆创新,找到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景叶老师在设计这一内容时就是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把它设计成猜一猜,买一买,分一分三个实践活动来完成..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简单的购物,特别是购物时兑换人民币的问题,并了解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学生在购物的过程体会到了人民币的功能,并且进行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的教育. 二、案例 本案例教学内容是江苏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 实践活动一: 1、师:老师今天上课带来一个礼物,猜一猜,盒子里是什么?我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来摸一摸钱.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 2、了解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情况. 师:每一组都开设了一个小银行,小组成员分别从里面取钱, 按顺序教师演示从中取出两种你认识的人民币,最好跟别人的不一样.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取钱.这里教师应组织好学生的纪律,说清要求后再动手操作 3、师:请小朋友向同组同学介绍一下,你取得钱是多少?同学 展开激励的交流请一组成员上台,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其他学生说一说是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对于说的好的加以表扬 1角、1元硬币、1元纸币…… 评析: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优秀教案全套详细版

2018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小学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案例】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引导学生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9÷1 生2:18÷2 生3:45÷9 生4:3÷9 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个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害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 生2:把3换成72 (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案例分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 在此,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设计,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

最新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案例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案例 马梅霞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一思想,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所接受。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教学应从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不断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下面我就“人民币的认识”一课中的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一、初步感知人民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一个好老师不只是会教学生,更善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为学生参与学习创设最佳心理环境。学生只有在这种情景中才能轻松地自学,自主地建构知识模式。 上课伊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到过商店买东西?有没有到过书店买书?都用什么去买?”(用钱去买)“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钱。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称。美国的钱叫什么?(美元)。日本的钱叫什么呢?(日元)。英国的钱又叫什么呢?有谁知道?(英镑)。法国的钱叫什么?(法郎)。那么,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呢?(人民币)。”“为什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呢?”“因为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所以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看看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你懂多少?”短短的开场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接下来,我进一步以课件中情景。将人民币

分类引导:这么多的人民币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按规律分一分,好吗?学生把人民币进行分类. 设问:你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学生回答后板书:(1)纸币、硬币。(2)数字。(3)元、角、分。小结:人民币按形式分类,可分为纸币和硬币;按数字分,可分为1、2、5、10、50、100。按单位分,可分为元、角、分。再用课件演示。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渗透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和求知的欲望。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二、识别人民币,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 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虽然这些孩子的生活基础已能使他们初步认识一些人民币,但那种认识是属于一种无意注意,现在我需要他们将这种认识转化为有意注意。因此,我觉得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本节课,探究新知1.独立识别人民币。2.说说识别方法。3.总结特征,归纳重点识别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有效进行。 过程:教师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认人民币的,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生:根据数字和单位。生:根据图案。生:大小。等等。

二年级下册数学案例

冯应清 教学目标: .在具体地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和千克地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地方法,能够进行简单地计算. .在建立质量观念地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地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盐等. 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眼睛观察得到,只能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地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地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地两种不同地表示方法,使学生地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地进率.在整个新知识地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地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地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我妈妈买地牙膏是克. 生:我买地蛋卷克. 生:火腿肠一根是克. 生:我地体重是千克. 生:一袋茶叶克. 生:一袋大米是千克. ……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地后面带“克”,有地是“千克”. 生:比较轻地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地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地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地秤(教师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生: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我舅舅卖米用地是磅秤. 生:我姥爷卖药材用地是天平. 师: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地组成及用法) (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齐声说:味精. 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 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练习题精选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1单元试卷 一、青蛙回家:用线把青蛙和荷叶连起来。 二、你能算得又快又对吗? 22+13-6 65-5×9 63÷(32-23) 三、解决问题。 1、妈妈买了4支钢笔,每支8元,又买了1支毛笔,每支5元,妈妈买笔共用了 多少钱? 2、二年级同学去图书馆看书,女同学有18人,男同学有27人。每5个人坐一张 桌子,一共需要几张桌子? 3、李老师买这套衣服够钱吗? 四、根据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 1、小青有30元,买了6支钢笔后,还剩多少钱?

2、小青妈妈有60元,买了一本故事书后,还能买几个笔盒?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2单元试卷 一、口算我最快。(8分) 72+8= 45-9= 36+6= 32-8= 18÷3= 8×7= 30÷6= 43-4= 54-30= 30÷5= 6×5= 25÷5= 5×5= 49+7= 15÷5= 6×6= 72-7= 10÷5= 4×5= 20-8= 24÷4= 4×6= 36÷6= 20÷5= 32+9= 16÷4= 18+8= 4×5= 4×2= 90-4= 2×3= 12÷3= 28+7= 2×2= 6×3= 45÷5= 12÷2= 68+4= 26+50= 90-9= 二、我会填。(37分,每5、7题2分,其余每空一分。) 1、()×5=15 6×()=24 3×()=18 ()×4=20 五()三十()四十二 ()六十二五()二十五()四得八 2、算式18÷3=6,读作(),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 3、在里填上<、>或=。(4分) 3× 6 4×5 8÷2 ×2 1+1 1 4、在里填上+、-、×或÷。(8分) 24 6 3=15 5=25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完整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 例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泸溪县明德小学杨瑞兰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 【案例】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引导学生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9÷1 生2:18÷2 生3:45÷9 生4:3÷9 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个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害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 生2:把3换成72

(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案例分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 这里,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

最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案例(6)

教学计划案例(6) 一、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共有51人,其中优生20人,中等生20人,后进生11人这两个班级从总体上看,成绩较差的学生占的比重较大:体现在优生不够尖,后进生的基础太差,连简单的也不会做,而且有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大。 二、学习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的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四、教学重难点: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饿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改革课堂教学,坚持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演示,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以全面提高全班学生的数学,注重培养和发展学习的空间观念,注重逻辑教学,让学生多实际操作。 4、采用少讲多练的方法,以严密的教学逻辑,抓住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循善诱地讲解,适当拓宽加深,对学生作业认真批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和练习)。 5、认真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教会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如何会学,且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知识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6、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业务能力。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7、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达到手拉手同进步的目的。 8、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六、教学检测及评价 1、每节课前用五分钟时间对学生前一天的知识进行巩固。 2、通过学生每天的作业,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对自己出现的难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每单元结束后利用单元过关题进行有效地单元检测和评价。 4、每月末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检验及评价。 5、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检测和评价,让学生进行及时反思和改正。 6、以平时评价为主,以期中评价为辅; 7、以综合性评价为主,以单项测试评价为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