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教育学整理资料

健康教育学整理资料

健康教育学整理资料
健康教育学整理资料

健康教育学整理资料

1、健康教育health education 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

活动。

2、健康教育的核心:1)信息传播information delivery 2)行为干预behavior intervention

3、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 是促使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

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4、健康促进的五个活动领域(策略):

1)建立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build health public policy

2)创造健康支持环境creat support environment

3)加强社区行动strength community action

4)发展个人技能develop personal skills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reorient of health service

5、健康教育的意义:

1)健康教育是人类与疾病做斗争的客观需要

2)健康教育是人们提高健康水平的无限愿望与有限资源的矛盾的产物

3)健康教育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要结果

6、健康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2)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最活跃,也相对容易发生变化)

3)生物遗传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7、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8、健康的分级:

1)第一级健康,或称躯体健康:包括无饥寒、无病弱,能精力充沛地生活和劳动,满足

基本的卫生要求,具有基本的预防和急救知识。

2)第二级健康,或称身心健康:包括一定的职业和收入,满足经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

能自由地生活,并享受较新的科技成果。

3)第三级健康,或称主动健康:包括能主动地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

态以缓解社会与工作的压力,并过着为社会做贡献的生活方式。

健康连续谱:健康(白)——亚健康——亚临床——疾病——死亡(黑)

9、比较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内涵实质宣传—传播教育—参与—行为改变行为改变—可持续性环境支

主要方法单纯知识传播传播结合教育,以教育为主多因素,全方位合作,强调组

织行为和支持性环境营造

特点单向传播以行为改变为核心,常局限疾病危

险因素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合作对影响健康危险因素立体干预

效果单纯性知识积累可致KAP的变化,可带来个体健康

水平的提高,但难以持久个体和群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效果的持久性

10、行为矫正是按照一定的期望,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措施促使矫正对象改变自身的特定行为的行为干预过程。

11、干预场所:1)学校2)家庭3)工作场所4)社区

5)医疗服务机构6)服务相关连的商业代理机构

12、行为分辨的步骤:

1)辨别行为与非行为因素

2)区别预防性行为和治疗性行为

3)依据健康的重要性排序

重要:按照统计学意义,行为和健康紧密相关;频发

不重要:统计学上,行为和健康不相关;罕见

4)按健康的可变性排序

高可变:处在发展阶段;行为刚刚形成;有成功的干预先例

低可变:已形成很长时间;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无成功的先例

5)选择需要改变的行为

13、行为是完整有机体的外显活动,由内外部刺激作用于动物和人所引起。

S—O—R S stimulation 代表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O organization 代表有机体;

R reaction 代表行为反应

14、人类行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B=f ( P · E)

B behavior 为行为;P person 代表人;E environment 代表环境

人类行为的生物性:1)行为与遗传有关2)行为以心理形态和功能为发生前提

3)人具有本能行为(摄食行为、性行为、躲避行为或防御行为、好奇和追求刺激的行为、睡眠)

人类行为的社会性:1)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性

2)人的行为是要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的

15、人类行为的目的性、可塑性和差异性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人类行为的目的性也是健康教育的前提

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人类行为可塑性的特点,抓住人们社会化关键期的教育训练,帮助人们改变不良行为,培养健康文明的行为

由于行为的差异性,决定了健康教育的措施必须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16、“人生三阶段”

1)人生准备阶段2)人生保护阶段3)晚年生活质量阶段

17、行为决定因素:

1)倾向性因素:知识、信念、态度和价值等;在行为发生之前,决定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2)促成因素:技能、资源及其可得性;在行为发生之前,是实施行为的重要条件

3)加强因素:是对实施行为起到增强或抑制作用的一些因素、

18、“拾取信息”机体内外部刺激信号很多,大脑往往把无关的刺激都过滤掉了,而从无数信号中选择了感兴趣的有特殊意义的信号。

因此健康教育所提供的健康信息应该清晰、鲜明、适合对象与环境,从而能尽快引起对象注意。

19、“睡眠效应”开始,也许对某些说法的一部分内容有怀疑,以后慢慢地也就接受了,这种心理转变称作“睡眠效应”

健康教育常常需要纠正人们现有的“健康知识”

20、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知识,并不一定有与之一致的行为,这种情况称为“认知不协调”

认知不协调是一种不愉快的心理感觉,具有动机作用,会驱使个体设法减轻或消除失调的状态,是关联的认知与行为变得协调起来。

21、健康相关行为个体或团体的与健康或疾病有关联的行为称为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的行为、危害健康的行为

22、促进健康的行为health-promoted behavior 指个体或团体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23、促进健康的行为的主要特点:

1)有利性2)规律性3)和谐性4)一致性5)适宜性

24、促进健康的行为可分为5大类:

1)日常健康行为2)避开环境危害行为3)无不良嗜好

4)预警行为5)合理利用卫生服务

26、危害健康的行为是指不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主要特点:1)危害性2)明显性和稳定性3)习得性

27、危害健康的行为可分为4大类:

1)不良生活方式2)致病性行为模式3)不良疾病行为4)违规行为

28、国内外健康教育实践中常用的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1)知信行模式(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KABP 或KAP)2)健康信念模式(the health belief model,HBM)3)行为变化阶段模式(stages of change model)4)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1)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STC)2)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support)3)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the transactional model of stress and coping)

应用于社区恶化群体水平的理论:1)创新扩散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2)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community organization and community building)

29、知信行模式

“知”是知识和学习,“信”是正确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行”指的是行动。

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改变过程是目标。

该理论模型认为行为的改变有两个关键步骤:确立信念和改变信念

30、健康信念模式是用社会心理学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以心理学为基础,有刺激理论和认识理论综合而成。

31、健康信念模式的基本内容:

1)知觉到某种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威胁,并进一步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对疾病严重性的认识;对疾病易感性的认识

2)对采取某种行为或放弃某种行为的结果的估计

包括认识到该行为可能带来的好处,同时也认识到采取行动可能遇到的困难

3)效能期待效能期待指对自己实施和放弃某行为的能力的自信,也称为自我效能。

32、行为改变阶段模式

行为变化阶段:

1)无转变打算阶段对问题无知,没有在未来六个月中改变自己行为的考虑

2)打算转变阶段被激发关心该问题,打算在未来六个月中采取行为,改变疾病危险行为3)转变准备阶段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将于未来一个月内改变行为4)转变行为阶段在过去的六个月中目标行为已经有所改变

5)行为维持阶段采纳解决办法,维持新行为状态长达六个月以上

6)终止阶段

33、计划行为改变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该理论的两项基本假设:

1)人们的大部分行为表现是在自己的意志控制下,而且合乎理性

2)人们的某一行为意向是某一行为是否发生的直接的决定因素

34、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并不是简单地接受刺激,而

是把外界刺激组织成简要的,有意义的形式,并把已有的经验运用于要加以解释的对象,在

此基础上才决定行为方式。

根据社会认知的观点,个体的行为既不是单由内部因素驱动,也不是单由外部刺激控制,

而是行为、个人的认知和其他内部因素、环境三者之间交互作用决定的。

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1)交互作用2)观察学习3)自我效能4)情绪

5)环境6)强化

35、社会动员social mobilization 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的、高效的动员社会的策略和方

法,促使社会各阶层广泛地主动地参与,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目标转化成满足广大社区居

民健康需求的社会目标,并转变为社区成员共同的社会行动,进而实现这一社会健康目标的

过程。

36、社会动员包括5个步骤:

1)确定目标2)寻找合作者、盟友3)制定行动计划

4)实施行动计划5)监测/评价工作结果

37、社会营销是用商业营销的手段,达到社会公益目的的解决方案,它针对人群中重要的

健康社会问题,及目标人群观念和行为的改变,所提供的有形产品或服务支持所采取的推广

活动。

38、比较社会营销和传统营销

社会营销传统营销

产品理念或行为,有形产品通常为支持行为改变的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实物产品或服务

价格免费、非常低、目标人群可以接受的价格以成本核算为基础,以盈利为目标定价

购买力比较强的地方

销售地通常侧重贫穷落后、购买力低下的地方或对某一社

会或公告问题认识不足的地方

促销所有商业可以使用的促销手段、注重面对面交流媒体广告、街头促销等商业促销手段目标应对社会问题、提高公众福利利润最大化

39、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它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

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播、分散、分享健

康信息的过程。

40、传播要素:1)传播者2)信息、讯息和符号3)媒介渠道4)传播效果

5)干扰6)把关人gate-keeper 7)受传者8)反馈

41、传播关系与传播手段:1)共同经验域2)契约关系3)反馈

42、健康信息泛指一切有关人的健康的知识、技术、技能、观念和行为模式。

即健康传播过程中传播双方所制作、传递和分享的内容。

43、传播过程模式:

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

1)who 谁2)says what 说什么3)through what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4)to whom 对谁5)with what effect 取得什么效果

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

引入了两个重要的传播要素:1)符号symbol 2)反馈feedback

44、传播的分类:

1)自我传播intra-personnel communication (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2)人际传播inter-personnel communication 3)群体传播group communication

4)组织传播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5)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

45、人际传播的特点:

1)是全身心的传播,即人要用多种感官来传递和接受信息。

2)是全息传播,即信息比较全面、完整、接近事实

3)以个体化信息为主4)交流充分、反馈及时

5)交流的双方角色互换,针对性强6)速度慢,信息量少

46、语言交流中CLEAR:

Clarify:讲述清晰

Listen:认真倾听

Encourage :鼓励表样

Acknowledge:表示感谢

Reflect and repeat:反应及重复

47、提问原则(技巧):

1)选择合适的时间2)问话要有所间隔3)提问要明确、简练,少提复合性问题、多问开放性问题5)提探索性问题语气要缓和6)探索性问题适于打破僵局,提问敏感性问题7)避免诱导性问题

48、ROLES:

Relax:放松、自然、大方

Open and approachable:坦率、平易近人

Lean towards client:身体倾向交谈对象

Eye contact Sit:眼神接触

Sit squarely and smile:面对面坐、微笑

49、健康教育机构的对外宣传活动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公关宣传2)公益广告3)健康教育标识系统宣传

50、大众传播的特点:

1)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控制着传播的过程和内容

2)大众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且传播速度快,扩散距离远,覆盖区域广泛

3)传播材料的统一成批生产和重复利用,可保证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受众为数众多,分散广泛,是匿名,自由的

5)信息反馈间接延缓,且缺乏自发性

6)大众传播媒介是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分发系统和设备,决定着信息的物理形式,时空范围、速度和数量

51、大众传播媒介的选择原则:

1)针对性原则2)速度快原则3)可及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

52、媒介组合media mix 是指同一大众传播的媒体计划之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媒体。

53、好的讯息具有如下特点:

1)紧扣预期目标和传播主题

2)内容准确。具体、清楚、易懂

3)对受众有吸引力,有说服力

4)符合目标人群的心理、社会、经济、生活、能力等状况

5)适用于所选择的媒介

6)适用性强,具有行为指导性

54、健康传播效果的四个层次:(低——高)

1)知晓健康信息2)健康信念认同3)态度向有利于健康转变4)采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55、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1)传者因素2)信息因素3)受者因素4)媒介因素5)环境因素

56、健康心理运用心理学与健康促进的手段,维护和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提高对社会生

活的适应及改造能力。

57、人际交往的原则

1)平等原则2)互利原则3)信用原则4)相容原则5)赞扬原则

58、制约人际吸引力的因素:1)仪表2)相似性3)互补性4)能力5)接近性

59、心理健康促进的目的:

1)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是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

2)正确的认识和适应环境

3)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4)直面挫折把挫折作为生活的组成部分,提高对挫折的适应能力

60、外界刺激

心理活动

愉快的积极地情绪反应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反应

提高机体的潜在能力,提高劳动能力使心理活动失去平衡,神经机能失调

提高脑力劳动效率出现:精神紧张、心率改变、血压改变、

内分泌失调、行为改变

结果:有利健康直接结果:原有病复发、现有病情加重,

出现精神病、慢性病、致癌、死亡

间接结果:吸烟、酗酒、吸毒、淫乱、犯罪、自杀61、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指依据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某方面心

理健康状况或心理特征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以评定其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问题的性质与

程度的过程。

62、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相近,两者都是对人的心理状态和特征进行定性、定量或半定

量的评价,区别主要在于心理评估的范围比心理诊断大,心理诊断更具有临床学意义。

63、心理评价的内容:

1)智力和认知评估2)情绪评估3)个性特征评估4)临床心理症状评估

5)危害心理健康的环境因素的评估

64、会谈包括三种形式:1)标准化会谈2)非标准化会谈3)半标准化会谈

65、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是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给求询者

发展或适应方面的困难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的活动。

咨询者的任务是将心理健康知识传授给求询者,以达到心理保健和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

目的,或解决其心理上的疑难问题,或消除心身疾病的心理致病因素,提高其主动适应或应

对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66、心理咨询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传播心理健康知识2)健康教育是解决工作对象心理问题的主要方式

3)一种健康教育干预手段

67、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1)如实接受原则2)整体性原则3)坚持性原则4)保密性原则

5)尊重和平等原则6)自助性原则7)艺术性原则8)预防性原则

9)发展性原则10)不评判原则11)伦理性原则

68、心理咨询的对象

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但有时也包括病人、正在恢复或已经恢复的病人,处于亚健康或遭遇某种问题的人。但通常不包括精神病人及严重心理疾病的病人。

69、健康教育诊断指在面对人群的健康问题时,通过系统地调查、测量来收集各种有关事实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确定或推测于此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和行为影响因素,以及健康教育资源可得情况的过程,从而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目标、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70、PRECEED--PROCEED模式,又称格林模式

第五步第四步第三步第二步第一步

管理与政策诊断教育与生态诊断行为与环境诊断流行病学诊断社会诊断

第六步第七步第八步第九步

执行/过程评价近期效果评价中期效果评价结局评价

71、健康教育诊断,核心:确定影响目标健康问题的主要健康相关行为,以及确定影响该健康相关行为发生发展的主要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72、社会诊断的目的和任务有三项:

1)评价目标社区或对象人群的生活质量并明确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健康问题

2)了解目标社区或对象人群的社会环境

3)动员社区或对象人群参与健康教育项目

73、流行病学诊断的预期产出主要有:

1)区中主要疾病或健康问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及分布特点

2)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中哪个/哪些个队社区或对象人群的生活质量构成最大/最突出的威胁,或为社区或对象人群最为关切

3)这些疾病或健康问题累及哪些人群,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一类人群有什么样的人口学特征

4)影响该疾病或健康问题发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其中什么因素影响最大,这些因素中有哪些是可能改变的

5)如果要改变这些影响该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因素,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和资源

6)健康教育对控制该疾病或健康问题,或改变这些影响该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因素可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74、环境诊断STEP4:

1)从众多的社会环境中列出与行为有相互影响的环境,如经济

2)根据该环境因素与健康和生活质量关系的强度,以确定其重要性

3)根据该环境因素是否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等的干预而发生改变,从而确定其可变性4)将重要性和可变性结合分析,确定干预的环境目标

75、行为诊断的五个步骤:

1)区别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和非行为原因

2)拟出行为目录

3)依据重要性将行为分级

最重要的行为:调查资料清楚表明,行为与健康问题密切相关;经常发生的行为

最不重要的行为:行为与健康问题的联系不是很密切或仅仅间接地与健康问题有关或与

预期结果有关;行为很少发生

4)依据行为可变性将行为分级

高可变的行为:正处发展时期或刚刚形成;仅表面上与文化传统或生活方式相关;在其他计划中得到成功改变

低可变的行为:形成已久;深深地根植于文化传统或生活方式中;在以前的尝试中卫得到成功的改变

5)选择目标行为

最优选择一般不予考虑

次优选择不予考虑

76、管理诊断的核心内容是组织评估和资源评估

77、健康教育计划:

1)确定优先项目2)确定计划目标3)选择干预策略

4)设计干预措施和干预方法5)分配可得资料6)对计划进行形成评价

78、确定优先项目和优先干预的两项原则

1)重要性原则确定为优先项目目标的健康问题对人群健康威胁严重,或对经济社会发展、社区稳定影响较大。

例如:发病率高,手雷人群比例大;致残、致死率高;

与该健康问题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广;群众非常关切等。

2)有效性原则即通过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地促使其发生预期改变的健康问题。

例如:针对该健康问题有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且能够获得明确的健康效益;

有明确的客观指标,可以定量地评价其消长,能够随访观察;

干预措施操作简便易行,成本效益较好,且易对对象人群所接受等

79、目标人群分类:

1)一级目标人群,即希望其实施所建议行为的人群

2)二级目标人群,即对一级目标有重要影响的人群

3)三级目标人群,即行政决策者、经济资助者和其他对计划成功有重要影响的人

80、干预策略一般分为:教育策略、社会策略、环境策略及资源策略四类。、

81、健康教育干预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即是健康教育项目中为促使目标人群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向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化而设计的有机组合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82、健康教育干预过程SCOPE原则:

Schedule 制定实施时间表

Control of quality 控制实施质量

Organization 建立实施的组织机构

Person 配备和培训实施工作人员

Equipment 配备和购置所需设备物件

83、最常见六大干预场所:

1)学校2)家庭3工作场所4)社区5)医疗服务机构6)服务相关联的商业、代理机构

84、实施进度评价指标:1)任务执行率2)经费执行率

85、形成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 是对项目计划进行的评价活动,是一个完善项目计划,避免工作失误的过程,包括评价计划设计阶段进行的目标人群选择、策略确定、方法设计等,其目的在于使计划符合的实际情况。

86、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 起始于健康教育计划实施开始之时,贯穿于计划执行的全过程。完善的过程评价资料可以为解释健康教育的结果提供丰富信息。

87、效应评价impact evaluation 正是要评估健康教育项目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相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

88、结局评价out-come evaluation 正是着眼于评价健康教育项目实施后导致的目标人群健康状况乃至生活质量的变化。

89、总结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 是指形成评价、过程评价、效应评价和结局评价的综合以及对各个方面资料做出总结性的概括,能全面反映健康教育项目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为今后的计划制定和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90、当一个项目的效益大于成本是,项目就是值得开展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选择成本相同是效益(效果)最大的项目,或者效益(效果)相同是成本最低的项目。

91、控烟策略:

1)烟税和价格政策2)全面禁止烟草广告和促销活动3)健康警告语和限制焦油、尼古丁含量4)禁止想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及制品5)建立无烟区6)禁止销售无烟烟草制品

92、血压水平分类:

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方法:1)限盐2)松弛3)减重4)运动

93、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是一类主要通过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而传播的传染病,社会因素起决定性致病作用,是采取社会性措施才能加以控制的现代社会病。94、8种法定管理的性病:

1)艾滋病2)淋病3)梅毒4)软性下疳5)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6)非淋球菌性尿道炎7)尖锐湿疣8)生殖器疱疹

95、HIV/AIDS 的传播途径:

1)性传播2)血液传播3)母婴垂直传播

艾滋病在全球的流行趋势有四个特点:1)病情上升的总体趋势未减2)HIV感染率在工业化国家趋于稳定,在发展中国家快速上升3)多种传播形式并存,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4)女性HIV感染率有升高趋势

96、HIV/AIDS 的预防

1)预防通过性接触感染HIV

ABC原则:禁欲abstinence 忠诚be faithful 安全套使用condom

2)避免血液途径感染HIV/AIDS

尽量避免接受输血和血制品;不吸毒可以避免因静脉注射毒品而感染HIV;

不予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

3)避免母婴垂直传播

4)早期治疗性病5)广泛开展HIV/AIDS的监测

97、艾滋歧视行为包括:

1)拒绝为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提供治疗;

2)拒绝为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提供就业、教育、住房、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及其他社会服务;

3)剥夺HIV感染者为求学深造或寻求庇护而旅行或移民的自由;

4)对HIV感染者强行隔离或拘留

5)有意泄露或无意泄密,如知情者不经感染者本人同意,将病情告知他人,或由于并按

管理不严而导致的泄密;

6)强迫感染HIV的孕妇流产;

98、健康促进学校学校里的全体成员共同合作,为师生提供整体性与积极性的经验和组织,以促进并维护师生的健康

99、职业人群健康教育指通过提供知识。技能、服务、促使职业人群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100、职业场所健康促进指以教育、组织、法律(政策)和经济学手段,干预职业场所的有关政策和环境,以促进健康。

101、医院健康教育泛指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伴随医疗保健

活动而实施的健康教育。

102、医院健康促进hospital health promotion 是包括健康教育以及能促使患者、医院志工和所在社区居民行为与环境有益于健康的相关政策、法规及组织的综合。医院服务的对象包括病人和医院所在地区的人民。

103、社区健康教育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是以社区为健康教育的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104、社区健康促进community health promotion 指通过健康教育和环境支持改变个体和群

体行为、生活方式和社会影响,降低本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的活动。

两个构成要素:1)健康教育2)环境支持

105、社区健康教育项目计划的步骤:

1)社区需求评估

2)确定优先项目和目标人群

3)确定计划目标

4)制定教育(干预)策略

5)确定教育活动和日程

6)确定组织网络与执行人员

7)确定监测与评价计划

知识管理目标与策略(1)

知识管理目标与策略 摘要] 知识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内容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本文旨在界定知识经济的概念,探讨知识管理的目标,比较分析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之异同,以促进我国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关键词] 管理;组织;创新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动力源。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将成为核心和具有柔性特点的生产要素,而对知识的管理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组织而言,知识和信息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最主要的资源,知识经济迫切要求管理创新。适应此要求,近几年来,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正在国外一些大公司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其中心内容便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组织创新和集体创造力。总结和研究知识管理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将有利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一、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知识管理?一个定义说:“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笔者认为,知识管理虽然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但作为具有一般管理的共同性质的公共管理同样也面临着知识管理的问题。对于公共部门而言,知识管理的目标与核心就是通过提高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来实现组织创新。 知识管理为组织实现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是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所取得经验的体现。知识型组织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快速反应、明智地运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环境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虽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组织的发展方向和领导方式,但是其潜在回报是巨大的。要了解知识管理,首先要把它同信息管理区分开来。制定一个有效的信息管理战略并不意味着实现了知识管理,这正如不能单纯从一个组织的设备硬件层面来衡量其办公自动化水平一样。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库珀认为:“正是

浙师大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整理(2012上半年)

教育科研方法(2012) 一、教育研究的过程 从科学方法的一致性,从研究过程提供的基本的、系统的要素看,可分为5个步骤: 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二、 (一)教育研究的效度: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二)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前后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外在信度: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辨析题): 1、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效度也一定高。(错) 内在效度指研究的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表明研究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即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研究情境、其他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内在效度决定了研究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前提,但是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不一定高,有时候,内在效度高,外在效度反而低。 2、为达到外在效度,结果必须能推广到许多不同的人群和条件中去?(错,科教) 外在效度依赖于特定研究工作的条件及目的。研究的效度只是一个度的问题,事实上也不可能得到纯粹的内在或外在效度,提高内在效度的企图可能降低外在效度,反之亦然。研究者需要求得一种平衡,使某一结果得到合理的解释,又具有某种程度的推广价值。 3、没有信度也就没有效度(对) 信度是效度的一个必要的保证,也就是说,一项研究不可能没有信度却有效度。如果一项研究是不可靠的,我们就不可能有信心去解释结果,并将它推广到其他的人群和条件中去。从本质上说,信度和效度共同构成了研究的可靠性。 4、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一个测量工具要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是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2)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3)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4)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例如,即是一项研究未能说明社会流动的原因,但它很有可能很精确很可靠地调查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人的流动数量。 (5)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三、教育研究的分类方法(给出一个实例,能判断是属于哪类研究?选择) 1、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于研究的目标或目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的东西。 应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 2、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基于研究的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用文字来描述现象。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关心的是研究对象在自然情境中,对事物已经发生或已经存在的意义的理解、看法和体验,而不注重对象的操作行为和反应。定量研究: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现象。注重结果,更强调标准研究程序和预先设计,企图对同类问题作广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行动研究和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试卷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行动研究和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与分析)-试卷1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行动研究一词最早是由( )等人提出来的。 (分数:2.00) A.柯勒√ B.勒温 C.寇利 D.艾略特 解析: 3.20世纪60年代中期,受实证主义的影响,行动研究曾沉寂一时。后经( )等人的努力,在西方社会再度崛起。 (分数:2.00) A.柯勒 B.勒温 C.寇利 D.艾略特√ 解析: 4.在行动研究中,被研究者是研究的( )。 (分数:2.00) A.主体√ B.客体 C.对象 D.手段 解析: 5.在行动研究中,研究者扮演的只是一个( )的角色,帮助参与者确认和定义研究的问题、对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自己的思考角度。 (分数:2.00) A.主体 B.客体 C.触媒√ D.对象 解析: 6.下列关于教育行动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专业研究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共同参与 B.是对具体教育情境的研究 C.目的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 D.以改进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取向 解析:

7.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不包括( )。 (分数:2.00) A.为行动研究 B.在行动中研究 C.由行动者研究 D.研究行动者√ 解析: 8.下列属于行动研究法优点的是( )。 (分数:2.00) A.适应性和灵活性 B.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的及时性 C.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 D.以上都是√ 解析: 9.下列不属于行动研究法缺点的是( )。 (分数:2.00) A.不够正规 B.难以广泛地搜集资料√ C.对研究条件的控制不严密 D.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程度不高 解析: 10.在行动中研究,是指行动研究的情境与方式,表明行动研究的环境是( )。 (分数:2.00) A.人为控制情境 B.实验室环境 C.实际工作情境√ D.以上都不对 解析: 11.为行动而研究,这表明教育行动研究的目的具有( )。 (分数:2.00) A.针对性 B.实用性√ C.即时性 D.计划性 解析: 12.教育行动研究比较适合( )采用。 (分数:2.00) A.研究者 B.专家学者 C.中小学教师√ D.行政领导 解析: 13.教育行动研究强调评价的持续性,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 )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分数:2.00) A.总结性评价√ B.过程性评价 C.预测性评价 D.初始评价 解析:

知识管理系统:目标与策略

知识管理:目标与策略 摘要:知识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内容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本文旨在界定知识经济的概念,探讨知识管理的目标,比较分析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之异同,以促进我国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关键词:管理;组织;创新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动力源。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将成为核心和具有柔性特点的生产要素,而对知识的管理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组织而言,知识和信息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最主要的资源,知识经济迫切要求管理创新。适应此要求,近几年来,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正在国外一些大公司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其中心内容便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组织创新和集体创造力。总结和研究知识管理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将有利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一、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知识管理?一个定义说:“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

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笔者认为,知识管理虽然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但作为具有一般管理的共同性质的公共管理同样也面临着知识管理的问题。对于公共部门而言,知识管理的目标与核心就是通过提高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来实现组织创新。 知识管理为组织实现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是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所取得经验的体现。知识型组织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快速反应、明智地运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环境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虽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组织的发展方向和领导方式,但是其潜在回报是巨大的。要了解知识管理,首先要把它同信息管理区分开来。制定一个有效的信息管理战略并不意味着实现了知识管理,这正如不能单纯从一个组织的设备硬件层面来衡量其办公自动化水平一样。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库珀认为:“正是由于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的结合才导致了知识的产生。它是一个运用信息创造某种行为对象的过程。这正是知识管理的目标。”实行有效知识管理所要求的远不止仅仅拥有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的培训。它要求组织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如果组织中的雇员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而隐瞒信息,如果组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背诵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2014.12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格1分) 1. 相关变量中实验者用以研究的变量被称为自变量。 2.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人们以教育理论做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并取得科学结论的活动。 3.教育调查法按途径可以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 4.按照实验的控制程度,可将教育实验分为、准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 5. 按照中图参考文献格式规范要求,“论文集”对应的标识为[C]。 6.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 7.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D]代表学位论文。 8. 教育文献的属性包括信息性、存储性、教育性和载体性。 9. 教育观察法可以分为抽样观察法、隐蔽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四类。 10.根据其结构化程度,教育调查研究中的访谈法可以分为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与半结构性访谈。 11. 教育文献资料的分布极为广泛且形式多样,主要有书籍、报纸、期刊和教育档案。(非文字教育资料) 12. 根据研究问题和回答内容的标准化程度,教育调查可以分为结构性调查和非结构性调查。 13. 按照研究的目的,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区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14. 在学校情境中开展的教育科研从研究范围上看,属于中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15. 问卷调查结果的前后一致性与稳定性称之为问卷的信度。 17. 教育实验研究中的三个变量分别是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额外变量/控制变量。 18. 问卷调查是以书面形式提出问题的方式而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0. 教育调查法按搜集资料手段和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和。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 (×)1. 基础研究是指在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思辨的方法,从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分析教育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 应用研究是运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 (×)3. 总体愈大,样本容量也愈大。 (×)4. 在一项实验研究中,自变量越多越有利于分析最后的结果。。 (×)5.信度是对测量工具的有效性的反映,它是指测量的结果能够真正反映测量目的和意图的程度。 (×)6. 问卷调查法中涉及到的人口学变量越多越有利于调查的全面性。

2020年整理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doc

教育研究方法学习心得 关于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的学习快要结束了,虽然时间并不是很长,但还是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教育研究方法是作为一个现代师范生所必须学习的学科,了解学生、走进学生对教师进行从教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刚开始上这门课的时候,觉得这课上不上都一样,只要因材施教就能当好好老师,后来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这门课。不管后面有多少人来上课,但是我每次都去上课,学习到不少有关教育研究方面的知识。 教育研究方法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简单地说,教育研究是采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的活动。教育研究方法的真正意义是:要老师发现在教育中的问题,并研究出问题的所在,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该对应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把教育落到实处,必须有效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发展为主题,注重学生学的方式,形成一种让学生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教学方式。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要教育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教育研究有了比较直观的感受,思维也得到了转变。 下面我来谈谈,这次的教育研究方法学习的收获。 收获之一:我开始感到教育研究并不是十分神秘的事。这种意识对我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将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收获之二:是了解了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教育研究领域积累了种种研究方法,诸如调查法、观察研究、访谈法、实验研究、历史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叙事研究法。 收获之三:是感到学无止境。平时各科的学习一般是先学知识再学知识如何用,有的知识学了以后一时还不知道有什么用,所以我们往往只感到知识太多而感受不到知识的不足。而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正好是反过来: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回过来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在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中,我不仅感到知识不够用,在提到研究的能力方面也马上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学无止境的感受将激励我今后更加努力地学习。 收获之四:是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研究方法时团结很重要,合作就是力量。教育的研究过程就是团结合作的过程,大家要共同努力自不待言,还要填写问卷的同学的积极配合,有时还要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学校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等等,都对教育研究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收获之五:是培养了老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且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要难。只有发现了问题的所在才能认识到自己不足,进尔进一步提升自己。 收获之六:培养了我们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初步理解到教育研究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 教师这个职业,几乎全部的时间都是和学生打交道,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进行各种“研究”,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研究学术问题等等。学校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这需要迫切的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先导则是教育研究,需

人体工程学控制程序

人体工程学控制程序 1、目的 保护员工远离工作场所中的生物力学压力,减少和控制由于工作场所引起的职业肌骨和累积损伤疾病;减少和控制可能引起的与此类疾病有关的赔偿费用。 2、范围 公司所有可能引起人体工程学相关的累积损伤和职业疾病的操作都必须按照本规程进行人体工程学评估,寻找解决办法来减轻和控制此类疾病的发生,建立和谐的人机环境。 3、职责 3.1行政部 负责建立和实施有效的人体工程学程序。协调人体工程学程序,负责召开会议,指导各部门正确识别各类潜在危险,与小组中的成员联系并将小组活动和进展告知管理层。 保证所有办公家具和设备的标准符合良好的人体工程学原则或对该类采购提出建议。 3.2部门经理和主管 负责识别工作场所中的人体工程学危害并将其报告给人体工程学小组、并负责保证工作站,任务,设备和工具管理良好並且按照良好的人体工程学原则进行操作。 3.3工程人员 负责使用已知的人体工程学原则进行工作站操作和工艺的设计。保证新工具和新设备符合该原则。建议并完成对现存危害的改进工作和评估。 3.4员工 按照相关规程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报告相关的人体工程学危害,参加必要的培训。 4、定义 人体工程学:是研究员工和他/她的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目的是通过对工作站,设备,工艺和活动的设计,从而优化人,人使用的工具和他们作用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或称人机工程 人体工程学危险因素:导致员工生物力学压力的工作状况。例如提升,降低,推,拉或负重。危险因素还包括尴尬姿势,过度用力,手和手腕的重复性工作,地面湿滑,拥挤,照明不足,过热,过冷或湿度太大等工作环境等。 人体工程学疾病:员工在长期处于存在人体工程学危险因素的环境下工作而造成的疾病,包括背部、肩部、颈部受伤,腕关综合症,累积损伤紊乱,DeQuervain's症Raynaud's综合症、腱炎、腱鞘滑膜炎,扳机指等。 工程控制:控制上述危害的物理方法。例如:机器设备的设计和重新设计(如:机械防护)工作环境的改造(如:通风,照明)或改变日常操作程序等。 5、危害识别和工作分析

知识管理:目标与策略

知识管理:目标与策略 [摘要] 知识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内容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本文旨在界定知识经济的概念,探讨知识管理的目标,比较分析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之异同,以促进我国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关键词] 管理;组织;创新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动力源。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将成为核心和具有柔性特点的生产要素,而对知识的管理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组织而言,知识和信息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最主要的资源,知识经济迫切要求管理创新。适应此要求,近几年来,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正在国外一些大公司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其中心内容便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组织创新和集体创造力。总结和研究知识管理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将有利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一、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知识管理?一个定义说:“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笔者认为,知识管理虽然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但作为具有一般管理的共同性质的公共管理同样也面临着知识管理的问题。对于公共部门而言,知识管理的目标与核心就是通过提高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来实现组织创新。 知识管理为组织实现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是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所取得经验的体现。知识型组织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快速反应、明智地运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环境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虽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组织的发展方向和领导方式,但是其潜在回报是巨大的。要了解知识管理,首先要把它同信息管理区分开来。制定一个有效的信息管理战略并不意味着实现了知识管理,这正如不能单纯从一个组织的设备硬件层面来衡量其办公自动化水平一样。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库珀认为:“正是由于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的结合才导致了知识的产生。它是一个运用信息创造某种行为对象的过程。这正是知识管理的目标。”实行有效知识管理所要求的远不止仅仅拥有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的培训。它要求组织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如果组织中的雇员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而隐瞒信息,如果组织里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常常是为了鼓励保密而非信息公开共享,那么这将对组织构成巨大的挑战。相比之下,知识管理要求雇员共同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且要求管理层对那些做到这一点的人予以鼓励。许多成功的知识型组织都建立了对积极参与知识链的雇员进行奖励的激励机制。库珀解释说:“雇员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某些秘密知识,而是因为他们具有不断创新和创造新的有用知识的能力。”以此观点来分析现在某些猎头公司的做法,他们追寻的目标往往是人才的固有能力,即“已经掌握的某些秘密知识”,而不看重其创新能力。这是一种短视行为。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 【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 (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 【时期特点】 (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 (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 (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 (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 (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 (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 (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 (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 【中国】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 (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 (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 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 (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 (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 (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 (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 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 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 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一)资料搜集: 1.立项申请书 2.实验方案 3.立项批复书 4.立项评审书5、开题报告6.实施计划 7.工作报告(工作重要过程报告);8.成果分析报告(或效果检测报告);9.实验总结报告或研究报告 10.其他资料(反映研究过程的主要资料:阶段计划总结、研究工作中的各种原始记录、照片、工作日志、会议记录、教育教学效果的测试、评价材料、获奖证书、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个案、叙事资料、音像资料、问卷、调查报告等;反映全部研究成果的印证资料:阶段研究报告、论文、研究材料等)11.申请结题的申请书 12.结题批复文件(二)资料整理 资料需打印目录,并分类装订成册。将整个课题研究资料分为三大类装订成册(每大类又要分小类按时间顺序)。有些不能装订成册的要装入档案盒或放在档案专柜。 第一类是(管理类)计划总结类资料:立项申请书、实验方案、立项批复书、立项评审书、开题报告、课题阶段计划及总结;工作报告(工作重要过程报告);成果分析报告(或效果检测报告);实验总结报告或研究报告;结题申请报告;结题批复文件等等。 第二类是研究过程类资料:主要包括课题管理制度。实验研究过程记载。优质课、示范课等实验课教案。课堂实录、典型实验课记录,课后分析研究记录。课外活动设计。教师实验时的观察记录、随笔。社会、家长、学校、学生的反映。典型事例、反思记录。各种活动方案及通报。影象资料(照片、展版、

光盘、录象带、磁带)。依据性资料(著作、论文、法规文件、现状与调查数据)。各类培训资料。专题性资料(专题报告、专项总结、专项调查、专项讨论、专项测查)。效果性资料(包括个案变化及群体变化的资料,测试试题、成绩、统计分析、答案等)。实验对象的基础情况(如父母职业、家庭成员、文化程度、实验班学生的基础状况、个人兴趣、爱好、性格;实验教师的自然情况、学历、教学水平等)。专题性资料(专题讲座、专题报告、专题研讨等研究资料)。 第三类是师生成果类资料:主要包括各类成果原件或复印件等记录研究成果的材料。 如:专著、各种科研报告、发表的论文、获奖的论文、优质课、示范课等证书、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其它获奖证书;学生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获奖的如手抄报、小制作、发表的作文等作品、科技成果及证书等。

知识管理目标与策略

知识管理目标与策略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知识管理目标与策略摘要] 知识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内容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本文旨在界定知识经济的概念,探讨知识管理的目标,比较分析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之异同,以促进我国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关键词] 管理;组织;创新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动力源。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将成为核心和具有柔性特点的生产要素,而对知识的管理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组织而言,知识和信息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最主要的资源,知识经济迫切要求管理创新。适应此要求,近几年来,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正在国外一些大公司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其中心内容便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组织创新和集体创造力。总结和研究知识管理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将有利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一、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知识管理一个定义说:“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笔者认为,知识管理虽然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但作为具有一般管理的共同性质的公共管理同样也面临着知识管理的问题。对于公共部门而言,知识管理的目标与核心就是通过提高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来实现组织创新。 知识管理为组织实现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是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所取得经验的体现。知识型组织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快速反应、明智地运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环境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虽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组织的发展方向和领导方式,但是其潜在回报是巨大的。要了解知识管理,首先要把它同信息管理区分开来。制定一个有效的信息管理战略并不意味着实现了知识管理,这正如不能单纯从一个组织的设备硬件层面来衡量其办公自动化水平一样。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

教育研究方法整理

1、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是什么?基本特点各是什么? 教育研究的基本范式有“实证主义范式”和“自然主义范式”。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些学者也将这两种范式称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一)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实证主义范式的出发点:教育研究中实证主义范式的兴起,得益于教育研究向自然科学学习,以实现“科学化”的不懈努力。这种范式以自然科学的研究为典范,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推究因果关系,对研究对象加以说明或解释 2.实证主义范式关注的主要方面 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 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 所获认识的确定性; 研究结论的普遍有效性 3.实证主义范式评价研究质量的主要指标 有代表性的抽样技术; 确立研究变量的规范;(每一个变量是否有清晰的操作性定义,否则在实施研究过程中难以准确地控制和考察这些变量;还要看变量之间及变量内部是否具有逻辑关系:同一变量的不同指标之间是否既不重复也不遗漏,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具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标准化的研究工具; 控制干扰变量的手段; 符合线性因果观的论证过程; 检验假设时精确的统计处理 (二)自然主义研究范式的基本特点 1.自然主义范式的出发点 自然主义范式是在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中形成的 本体论,它认为教育活动是由人在意识和情感支配下完成的,必然带有参与者的主观价值因素,因而不存在纯粹客观的现实,而只有被人赋予意义的现实 认识论,它认为研究主体和客体不可能分离,也不可能存在精致地等待被人发现的纯粹客观的规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际上是主体通过与客体的接触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有意义的、可沟通的见解。认识的结果不是对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确证,而是理解人的特征、活动和教育情境 方法论,它特别强调研究者深入现场,在尽可能自然的情境中与被研究者一起生活,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对自己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深刻的反省,注意自己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移情理解被研究者的行为和思想,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真切认识。 这种范式更多地采用归纳法的研究思路,研究者不是从一定的假设出发,只关注由此

教育研究方法整理版考试必备

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导致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1.教育研究特点: 一般特点①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已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③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④强调方法的科学性⑤创造性。 独特特点①综合性与整体性②周期长③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 ④实践工作者参与⑤遵从一定的道德规范 2.教育研究的分类: ⑴按目的、功能分: ①基础研究:研究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求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 ②应用研究:为解决当下实际特定问题,研究目的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理论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③发展研究:主要目的是开发与创造用于学校教育的有效策略,为某一领域的教育改革提出改进建议,主要解决如何改进现实、展望未来、提高教育水平的问题。 ④评价研究:对某一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一个教育方案是否科学、是否具有价值和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实际执行的效

果。 ⑤预测研究:对教育的某一个领域未来发展和趋势的研究,在对历史和现状的考察中,在对现实的各种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模型为基础,对教育的发展趋势作预测 ⑵按适用范围与概括程度分:具体学科的研究方法、一般的研究方法、方法论。 ⑶按研究方法分: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 3.内部效度:结果可以被精确解释的范围 4.外部效度:结果能被推广的范围和程度 5.内在信度:在给定的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6.外在信度: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者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得到的结果是否一致,即可重复性。 7.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阶段) ①准备阶段:选定课题、文献检索、确定研究类型、选定研究方法、选定研究对象、分析规定研究变量、制成有关研究工具、形成研究方案 ②实施阶段:实施研究、收集资料 ③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8.好得研究课题的特点(评估一项选题的标准) 问题具有价值、社会发展需要、理论发展需要、问题具有现实性、

教育研究方法之案例分析法精编WORD版

教育研究方法之案例分 析法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案例分析法 成都市金兴北路小学彭碧柳 一、什么是案例分析法 (一)案例的含义 什么是案例呢?简单地说,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它是对有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特征和意义的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具有启发性的典型性事件开展研究和分析,从中激起反思,揭示规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也是具体行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 (美国的教育学者)理查特(Richert,A.E)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 托尔说:“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 教学教育案例是一个富有深刻道理的实际故事,这个故事有背景、有冲突、有问题、有活动形式和结果;是师生围绕一个主要问题或主要任务,经过曲折多样的教学过程而取得显着效果及经验教训的一种发人深思的教育教学实例。 (二)案例的特征 1.典型性。讲述的是一个故事、事例,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叙述要具体、特殊,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同时,这些活动与过程能够体现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 (五)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要从客观的教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教育问题;2.创新性原则:体现在选题、研究方法和角度和研究结论等方面;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体现在注意选题的生活基础及研究对象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4.伦理原则:教育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必须符合当前的道德伦理,不能够违反法律法规,损坏他人身心健康等;这是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因为教育研究对象是人;①评估研究的伦理可接受性;②充分认识并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③研究者应承担对研究者应负的责任; (六)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1.选题2.研究设计3.搜集资料4.整理与分析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6.总结与评价阶段; (七)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1.含义: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2.特点:除了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之外,独特之处在于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②研究的周期很长;③针对性、实践性很强;④研究参与主体广泛;3.功能:是实现教育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必要条件;能够提高教育研究人员的素养和研究能力;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1)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2)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3)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真实验、准实验);(4)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