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案例

国内外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案例

国内外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案例
国内外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案例

国内外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案例

建筑节能关系到可持续发展

我国既有建筑面积约400亿平方米,到2020年,全国需要新增面积约300亿平方米的建筑,如

果这些建筑全部在现有基础上实现50%的节能,则每年大约可节省1.6亿吨标准煤。我国建筑不仅

能耗高,而且能源利用效率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国家高出2~3倍。

那么,什么是建筑节能?政策措施有哪些?如何加强建筑节能?

1 什么是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扩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建筑节能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在保证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政策措施有哪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针对建筑节能开展了相应的工作,首先是针对北方寒冷地区的采暖建筑制定了相应的用能标准。随后,相关工作逐渐展开,形成了一系列的法规与标准。最新的有:

2006年,原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公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是我国

第一部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对绿色建筑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推荐性国家标准。

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行了修订,明确部署了我国建筑

节能立法的框架蓝图,使建筑节能工作翻开了新的篇章。

2008年,国务院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其中对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

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建筑节能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3 如何加强建筑节能?

加强建筑节能政策研究,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加快推进建筑节能立法研究。二是积极推进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减少重复建设带来的巨大浪费。三是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建筑节能标准和规范,增加强制性标准范围,加强和监督建筑标准、规范的执行效果。四是研究制定经济激励政策措施,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给予适当的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对示范项目给予贴息优惠政策。

加快推进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

建筑废弃物的可再生利用空间巨大,因此应该加大对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扶持和技术开发力度,积极开展建筑垃圾综合利用试点,大力在市场中推广使用;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从设计源头优化方案,加强施工过程监管,削减废弃物产生量,降低建筑材料消耗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利用率。

大力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随着能源危机日益临近,新能源已经成为今后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有的地区新能源开发条件比较好,有的地区新能源开发条件比较单一,所以,各地要根据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等实际情况,选择成本低、能效高、可利用范围大的新能源进行开发,如太阳能、地热、地道风、沼气等;在重视新能源开发的同时,还应当回收应用废热余热,提高能源利用率。

加强示范工程建设,促进节能建筑产品的推广和应用

示范工程应按照建筑节能要求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严格跟踪其节能技术、节能材料的选择、施工和质量验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达到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通过试点示范工程的建设,研究适合地方特点的节能材料、设备和技术,测试节能建筑的节能效果,以获得节能建筑的经济技术指标,总结规划、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应用等方面的经验;以试点工程为载体,综合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展示节能成果,让试点示范工程起到宣传和推广作用。

他山之石

国外建筑节能措施

德国

德国在建筑节能方面所采取的经济措施主要是改革生态环保税,提高建筑采暖用油等价格,同时对热电联产等新技术应用实施税收减免。

在法律法规方面:1976年,德国通过了第一部《建筑节能法》;1977年,主要控制建筑物热损失的《建筑保温规范》开始实施;2002年,德国《能源节约法》生效,这是一部综合性的建筑节能法。

美国

美国政府从立法和税收减免等方面积极鼓励建筑节能。在立法方面:1975年,美国制定的第一部《能源政策和节约法》,首次提出了建筑节能的要求;1977年,官方正式颁布了《新建筑物结构中的节能法规》,在45个州推广并收到了明显的节能效果;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1992》要求联邦相关部门到2000年在1985年的基础上降低建筑能耗的20%。在税收减免方面:新建节能住宅建筑可以获得税收减免。另外,节能建筑设备也可获得税收减免的优惠。同时,美国发起了低收入家庭住宅节能计划,政府为低收入家庭免费进行节能改造,每个家庭有一定限额。

日本

日本运用金融优惠制度,鼓励建筑采用节能措施,以较少的能量消耗获取舒适的居住环境条件。日本实行的金融优惠制度包括住宅采用隔热构造的补贴贷款制度,采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型供水设备和供暖设备等的补贴贷款制度以及办公楼、饭店等建筑采用热泵设备的长期低息融资制度等。

模范建筑

广州珠江大厦

广州珠江大厦,号称有史以来最节能的超级摩天大楼。珠江大厦配有风力涡轮机、太阳能电池板、遮阳装置、智能照明系统、水冷式天花板以及最先进的隔热隔声装置,高达310米的珠江大厦其设计目标是减少一半相同规模的大厦能耗,为地球上的所有高楼大厦设定了一个新的自给自足的基准。

迪拜Almeisan塔

没有废水,没有排放物,不需要外部能量,这个尖顶形状的建筑利用置于楼顶的224个日光反射装置,将阳光聚焦于中央接收器。塔内还有咖啡厅和观景台,全部是由大楼自身产生的太阳能供电。除此之外,剩余电量将提供给附近的迪拜扎比尔公园。

韩国Dochodo岛动物园

根据设计,韩国Dochodo岛动物园中拥有专门的雨水收集区,收集的雨水经过滤后供给整个动物园,并且动物园中安装有废水循环利用系统。整个动物园的能源供给系统使用的是可替代能源,所有废弃物及动物排泄物将被制作成肥料或生物燃料供给动物园使用。

新加坡热带地区生态设计大厦

若经济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将很快可以在新加坡见到这座26层的热带地区生态设计大厦(EDITT)。EDITT表面覆盖有855平方米的太阳能板。这些太阳能板每天所产生的电能可以至少满足大楼40%的用电需求。EDITT由回收材料及可回收材料建造而成,其50%的外表面可种植植物。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论文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作者:杨杰黄星君时间:2007-11-21 21:38: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摘要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系统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 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 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计算机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电子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机械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市场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历史逻辑。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 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1 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描述各种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2.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3.能通过具体实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5.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6.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能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能量”一词,学生对这个词本身比较熟悉,但对作为物理概念(物理量)还是比较陌生的,教材从八年级上学期开始渗透光能、热能,到电学板块时直接提出了电能的概念,将词义变成物理量,从而有了单位及计算的方法,同时粗略地渗透动能的概念,九年级又形成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等概念.“能量”作为主线之一,也贯穿在整套教材当中.本章在前面学过的各种能的知识基础之上,对能源知识做了常识性的介绍,对“能量”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和总结.本章教材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最后一章,起着至关重要的压轴作用.它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在此达到高潮,物理教育教学的意义得以充分的体现.从知识方面看,对能量、能源及转化有全面的认识,从价值观方面看,培养了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对能源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其他的目标都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服务的,这一终极目标又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从学习物理开始就接触光能、热能,到学习电能时就涉及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问题,后来又逐渐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内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习了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与能量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对各种能量的了

建筑节能发展现状与未来

论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摘要:本文阐述了建筑节能的内涵以及我国发展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现状和以后所面临的各项挑战。 1建筑节能的内涵 人类生活所必须的东西是能源,它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球上能利用的能源有多种,而在人类的生活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尤为重要。建筑节能就是在建筑的生存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能耗、保护生态和减少污染,高效的开发利用能源,贯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建筑源于建筑对环境问题的响应,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了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等节能建筑涌向市场。随着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建筑行业开始审视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影响。90年代以来,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法规制度、组织管理体系在我国不断完善,同时推进新建的建筑开始实行节能标准、对现存的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在我国建筑业节能已经深入人心。为未来全面发展建筑节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定了建筑节能工作发展的方向。 1.1建筑能耗 无论什么样的建筑都要围绕着能源的消耗来展开,没有能源就没有了建筑,从建筑所需的材料的生产,再到建筑的施工,直至建筑的完结和使用,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都离不开能源,能源是建筑不可或缺的基础。建筑能耗分为两种:一是在建筑过程当中所使用的材料

的建造和建筑的施工,除去过程所消耗的能源都归结为广义上的建筑能耗,另外一种就是在建筑过程当中所消耗的能源,如灯光,取暖,电梯,电器以及办公设备所消耗的能源,这种能耗我们称之为狭义上的建筑能耗。我们国家现在称之建筑能耗的含义,已与西方国家的认知和标准相一致,也就是指建筑使用能耗,即狭义的建筑能耗。 1.2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在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其概念与内涵也随着人们的认识有所发展。既然提起建筑节能就要明确建筑节能的范围,建筑节能的范围包括其材料的生产,施工,使用和拆除这四个方面的能耗,也就是建筑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建筑的平均寿命比较长,在其生存时间内所消耗的能源占其能源消耗总量的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九十。其生存时间内的能源消耗分为几个方面,主要为供暖,家用电器,电梯,灯光等方面的能耗。在建筑的完整寿命中对其维护所流失的能源消耗和采暖制冷系统的能源消耗在能耗总量上有很高的比例,因而目前建筑业的节能工作大部分还是在减少流失能量和提高采暖制冷系统效率方面展开。 2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现状. 近年以来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完善了政策和标准体系建设、同时节能技术的研发也获取了不错的成果,为未来的全面建筑节能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0年建立了建筑节能标准,开展了建筑节能评判工作,到 2010 年 3 月,我国建设了200余项建筑节能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500万。从目前已经建设的节能化建筑项目

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把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与环保、降耗、增效结合起来,发展农业和国企改革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又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引入绿色GDP概念。 哲学方面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说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均资源相对缺乏。因此,必须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我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的原理。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的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它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

错误的思想意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协调发展,这体现了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规律办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3)联系的观点。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工程建设与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调水与节水的关系,正确处理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的关系,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它要求我们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在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上,要顾全大局,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全局利益。不能为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4)发展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解析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结构和典型例题解析 【考纲要求】 1、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能源,人类利用能源的过程,不同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4、能说出不同能源的特点; 5、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能源 凡是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都可以叫做能源。 要点诠释: 1、人类利用能源的历程: (1)钻木取火是人类从利用自然火到利用人工火的转变,导致了以柴薪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的到来。 (2)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以机械动力代替人力和畜力,人类的主要能源从柴薪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转化,利用化石燃料的各种新型热机的问世,使化石能源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 (3)物理学家发明了可以控制核能释放的装置---反应堆,拉开了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利用的序幕。 2、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像化石能源一样,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核能,是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这些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统称为一次能源。我们使用的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所以称电能为二次能源。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是千百年前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称为化石能源。 常见的化石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

常见的一次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常见的二次能源有:电能。 考点二、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十分牢固,要使它们分裂或者重新组合是极困难的。但是,一旦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分裂或者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相互结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新能源,它有两种主要形式: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 要点诠释: 1、核裂变:快速的裂变反应可以引起猛烈的爆炸,原子弹就是利用快速裂变制成的,我们还可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把核能用于和平建设事业。“核反应堆”就是控制裂变反应的装置。 2、核聚变:除了裂变外,如果将质量很小的原子核,例如氘核(由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构成)与 氚核(由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在超高温下结合成新的原子核,会释放出更大的核能,这就是聚变,有时聚变也称为热核反应。 3、核能的利用:我国是核能资源丰富的国家,现已具备了建造核电站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现已在 浙江和广东建设了核电站,分别是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核电站的建立给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带来了希望,在不可再生资源日趋珍贵之时,适度发展核电是人类的一种选择,全世界已经建成几百座核电站,核电发电量接近全球发电量的1/5。 考点三、太阳能 1、太阳能是氢原子核在超高温时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如化石能源、 地球上的风能、生物质能都来源于太阳。 2、太阳能的利用 (1)间接利用太阳能:化石能源(光能----化学能) 生物质能(光能----化学能) (2)直接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有平板型集热器、聚光式集热器)(光能----内能) 太阳能电池:(光能----电能)一般应用在航空、航天、通讯、计算器、手表等方面。 (3)太阳能来源丰富,不需要运输,无污染,但由于能量比较分散且受季节、气候和昼夜变化的影响很大,给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带来一些新的技术课题。 考点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移,都是有方向性的。 我们是在能量的转化和转移中利用能量的,因此,不是什么能量都可以利用,能量的利用是有条件的,也是有代价的,所以我们应节约能源。 2、能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有害气体、大量的粉末污染了环境, 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还会使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加剧温室效应,核能的使用也可造成辐射污染。 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而水的动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人类生活中,还广泛利用食物等生命物质中存储的化学能,这类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 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2)21世纪能源消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世界化石能源的使用年限存在严重危机,人们期待未来的理想能源的开发。未来的理想能源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必须足够安全、清洁,可以保证不会严重影响环境。 【典型例题】 类型一、能源

被动式节能建筑案例分析

被动式节能建筑是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是指通过建筑自身的布局、材料、做法等契合气候辅以空调设备间歇运行达到舒适与节能的技术。区别于主动式节能技术将室内空间与自然相隔离,再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创造宜人环境的做法。采用的做法是尽可能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使建筑最大限度地适应周围环境。 广州气象监测预警中心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规划用地面积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97.7平方米,绿化率达到67%,属于一类办公建筑。建筑分为A、B两栋,A栋为四层,B栋为2层,A栋设半地下层车库。建筑布局开敞自然,借鉴岭南建筑庭园、天井与冷巷等空间手法和被动技术,营造了一系列富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空间,创造了步移景异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以低造价、普通材料、适宜技术满足现代功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绿色建筑。 一、屋顶绿化 屋顶被称为“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一直是都市中尚待开垦的“处女地”,处于一种被忽略、被遗忘甚至被糟蹋的地位。一方面是城市绿化面积和水面面积被越来越多的高密度建筑物蚕食,另一方面大量的屋顶却仍然素面朝天,未被有效利用,甚或成了“垃圾仓库”,这是目前城市建设及管理上的一个死角。而被众多生态环境专家、城市规划专家、建筑设计专家所推崇的屋顶绿化,则既能兼顾建筑景观,同时又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屋顶绿化不仅仅是绿地向空中发展,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的有效办法。也是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完美结合,在保护城市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方面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有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市民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缓解大气浮尘,净化空气;保护建筑物顶部,延长屋顶建材使用寿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温隔热,减少空调的使用,节约能源;消弱城市噪音能诸多作用。 广州气象监测预警中心采用了大面积的屋顶绿化,屋顶绿化占绿化面积49%,起到了保温隔热和调节室外热环境的作用。不仅使屋面产生隔热作用,还让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了生态节能的作用。 二、节能立面 广州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采用了垂直绿化的方式。项目利用坡地地形,使建筑物西侧立面为山坡所遮蔽,绿化率高达67%,室外透水地面面积为40193平方米,透水地面面积占室外面积比例高达84%。 项目还种植了乡土植物。利用开挖地下室的土方,采取削高低平衡土方的方法,创造性还原以丘陵自然地貌的场地,并辅以岭南气候植被,达到嵌入自然环境中的地景式建筑形象。主要的乔木有细叶榄仁、香樟、凤凰木、细叶榕、垂榕、粉单竹、黄金间碧玉等等。 建筑物南北向布置,利用坡地地形,使建筑物西侧立面被山坡所遮蔽,避免了建筑西晒造成额外增加的能耗问题。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模块,屋面采用大面积种植屋面的做法,外窗采用Low-E玻璃,配合地面景观植被设计,有效降低建筑室外温度和热岛效应。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案例分析 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提出了绿色建筑理念,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今在我国,建筑总能耗(包括建材生产和建筑能耗)约为全国能耗总量的30%,其中用于建材生产的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2.48%。在建筑能耗中,围护结构材料保温性能差、保温技术落后,传热性能高达73%~77%。为减轻能源负担和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铁九局模范履行社会责任,以总部大厦工程建设为契机,率先在东北地区打造绿色节能示范工程。 1、绿色建筑的概念及特点 1.1 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回用过程)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以健康为主,适度舒适,实现“人、自然、建筑”三者和谐统一的建筑。 1.2 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利用光能、风能等自然界中的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2、采用的节能技术 针对LEED2009-NC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相关标准规范的核心技术要求,结合工程实际,主要从节约土地、建筑节能、建筑节水、节约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5个方面提出绿色节能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2.1 节约土地 根据项目位置特点和绿色建筑要求,综合实现低碳交通,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合理最大化空间利用措施,结合设计和管理,使得本工程在符合国家规划要求的情况,最大化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环境影响,实现“人、自然、建筑”三者和谐统一。

浅析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浅析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贫乏,人们整体平均生活水平低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人民逐渐富裕,中国人民开始不断的改善物质生活,特别是居住环境,因此我国的建设事业也迅速发展,随着大量新建建筑的增加,建筑能耗增长迅猛。然而我国人口众多,能源形势不容乐观,降低建筑能耗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举措。 关键词: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1.中国建筑能耗现状 首先对于建筑能来说有两种定义方法:广义建筑能耗是指从建筑材料制造、建筑施工,一直到建筑使用的全过程能耗。狭义的建筑能耗,即建筑的运行能耗,就是人们日常用能,如采暖、空调、照明、炊事、洗衣等的能耗,他是建筑能耗中的主导部分。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筑消费的重点将从“硬件(装修和耐用的消费品)”消费转向“软件(功能和环境品质)”消费,因此保障室内空气品质所需的能耗(空调、通风、采暖、热水供应)将会迅速上升。本文中所指建筑能耗为狭义建筑能耗。 建筑能耗在我国整个能耗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早在2001年我国建筑年消耗已达到3.76亿吨标准煤,占总量消耗的27.6%。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现在建筑耗能已占到全社会耗能的三分之一(不包括生产建筑材料过程中的耗能)。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的房屋建设规模堪称世界第一。然而,截至到2003年,我国节能建筑的总面积还只有2.3亿m2,在每年近20亿m2的竣工面积当中,有97%属于高耗能建筑1。 建筑耗能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筑本身是采用水泥等高耗能建筑材料建造的产品;二是建筑物保温本身所需要的耗能;三是由于供热系统达不到理 1陈东佐,贾宝林.建筑节能与可持续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12(1):72-73.

关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关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创新是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灵魂,是科技进步的根本动力和不竭源泉,创新能力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将成为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就必须大力实施创新工程用创新工程的成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技术产业,研发符合市场需求、技术集成的产品。这既是解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深层次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综合实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还是顺应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正确抉择。 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是近几年咱们国家提的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所以今天就浅谈一下关于企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在今天这个高度竞争的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导致竞争局面不断扩张的情况下,我们的企业处于一个需要不断满足顾客需求的时代。因为顾客的需求越来越细越来越多,我们不得不永不停息的搜寻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顾客多元化的需求。只有抓住了客户我们的企业才能更好的生存,顾客是企业的生命之源。可是我们怎样才能不断地满足客户呢?也许答案有成千上万种,但创新是一切最优答案的根本。现在“创新或死亡”成了很多产业部门的格言,尽管世界对创新的兴趣如此的高涨,尽管这几年新的产品新的服务层出不穷的在市场涌现,但人们是否真的理解创新呢?很多人对创新的认识存在着一个缺失,他们很可能在潜意识里把创新与发明混为一谈。某著名创业家说:真正的创新是让人们做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进一步说人们买的不是发明和技术,而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创新和办法。因此即使你的产品再好你的服务策划方案再多么完美,如果顾客认为那不是解决他们问题的好方法,那么这个创新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畅销书《基业长青》里两位作者对世界上以创新著称,长盛不衰的企业像3M公司、惠普公司、强生公司作了详细调查,发现这些企业“并不是通过详尽的战略计划,而是通过尝试、错误和机会,准确地说就是意外来作出最佳方案。”创新很多时候需要资金,创新也意味着冒风险,而企业家要抓住的是风险中透漏出的成功机会。创新与供应无关,而是与需求有关。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创新就不再那么盲目,成功的概率也就增大了。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这是国内许多专业人士的看法。现实中有许多活生生的例子。为什么Google能在短短几年内就得到飞速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2013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能源家族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生物质能:由生命物质提供的能量称为生物质能,如:食物、柴薪等。所有生命物质中都含有生物质能。 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为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柴薪等。 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 不可再生能源:凡是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 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食物、柴薪、地热能、沼气、潮汐能等。 按使用开发的时间长短来分类,能源还可以分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如化石能源、水能、风能等数常规能源,核能、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属新能源。 第二节:核能 1、裂变:用中子轰击较重的原子核,使其裂变为较轻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 核反应堆中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原子弹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的。 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目前核电站中进行的都是核裂变反应。 2、聚变:使较轻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也被成为热核反应。 氢弹爆炸的聚变反应是不可控的。 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①核能的优点:核能将是继石油、煤和天然气之后的主要能源。利用核能发电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煤、石油等能,而且用料省,运输方便。核电站运行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等对大气和环境污染的物质,核电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②利用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如果出现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放射性环境污染。 第三节太阳能 在太阳的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度条件下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除去。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体的化学能。 我们今天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实际上是来自上亿年前地球所接收的太阳能。 太阳能的利用:①利用集热器加热物质(热传递,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②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具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清洁无污染等优点。 第四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1、能源革命: 人类历史上不断进行着能量转化技术的进步,就是所谓的能源革命。能源革命导致了人类文明的跃进。 第一次能源革命:钻木取火;

被动式节能建筑案例分析审批稿

被动式节能建筑案例分 析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被动式节能建筑是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建筑。被动式节能技术,是指通过建筑自身的布局、材料、做法等契合气候辅以空调设备间歇运行达到舒适与节能的技术。区别于主动式节能技术将室内空间与自然相隔离,再用高效节能的空调设备创造宜人环境的做法。采用的做法是尽可能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使建筑最大限度地适应周围环境。 广州气象监测预警中心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规划用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绿化率达到67%,属于一类办公建筑。建筑分为A、B 两栋,A栋为四层,B栋为2层,A栋设半地下层车库。建筑布局开敞自然,借鉴岭南建筑庭园、天井与冷巷等空间手法和被动技术,营造了一系列富有岭南特色的建筑空间,创造了步移景异舒适宜人的办公环境。以低造价、普通材料、适宜技术满足现代功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绿色建筑。 一、屋顶绿化 屋顶被称为“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一直是都市中尚待开垦的“处女地”,处于一种被忽略、被遗忘甚至被糟蹋的地位。一方面是城市绿化面积和水面面积被越来越多的高密度建筑物蚕食,另一方面大量的屋顶却仍然素面朝天,未被有效利用,甚或成了“垃圾仓库”,这是目前城市建设及管理上的一个死角。而

被众多生态环境专家、城市规划专家、建筑设计专家所推崇的屋顶绿化,则既能兼顾建筑景观,同时又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屋顶绿化不仅仅是绿地向空中发展,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的有效办法。也是建筑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完美结合,在保护城市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方面更是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有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市民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缓解大气浮尘,净化空气;保护建筑物顶部,延长屋顶建材使用寿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温隔热,减少空调的使用,节约能源;消弱城市噪音能诸多作用。 广州气象监测预警中心采用了大面积的屋顶绿化,屋顶绿化占绿化面积49%,起到了保温隔热和调节室外热环境的作用。不仅使屋面产生隔热作用,还让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了生态节能的作用。 二、节能立面 广州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采用了垂直绿化的方式。项目利用坡地地形,使建筑物西侧立面为山坡所遮蔽,绿化率高达67%,室外透水地面面积为40193平方米,透水地面面积占室外面积比例高达84%。 项目还种植了乡土植物。利用开挖地下室的土方,采取削高低平衡土方的

初探可持续发展中的建筑节能

初探可持续发展中的建筑节能 发表时间:2016-11-03T15:56:50.1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4期作者:叶应彬 [导读] 摘要:现代人防建筑工程中,消防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从人防建筑设计中加强消防设计的必要性入手,就其消防设计要点进行了探讨。旨在与同行加强业务之间的交流,希望以此探讨不断的促进人防建筑设计水平。 深圳市城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前三十年,是时间就是金钱产量至上的时代。地产黄金十年也顺应了这潮流。量产的发展是需要环境作为代价的,与此同时我们正受着如厄尔尼诺气候的不断肆虐,各种高温天气和雨水泛滥成灾。恶劣的气候环境已经迫使人们不得不进行对环境保护作改变。希望改变后能换取人类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各种节能减排有利于环境的措施不断涌现,其中建筑节能设计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对建筑设计过程中节能设计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节能思维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建筑能耗进一步的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对我国能源资源供应的明显矛盾进一步加剧。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能耗进行有效的降低,进一步对建筑节能措施落实到实处。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能耗进行有效的控制,进一步对我国能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进行缓解[1]。让建筑节能设计在我国节能减排中做出必要的贡献。 1.建筑节能现状初步分析及建筑节能设计必要性 1.1建筑设计欠缺整体节能思维 我国建筑行业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出现能源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住宅建筑设计尤为严重。建筑的能耗是属于长久性的隐性消耗,这种隐性很容易让人们忽视。其原因初步分析如下:一是,开发商过分追求体量巨大的生活社区,必然造成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巨大社区必定存在大量西晒、日照不足及通风不佳的情况,肯定对能源的消耗产生了极大的浪费。二是,人们过于追求建筑的外表形象,热衷各种建筑风格的追求,如欧式、法式、英式及西班牙风格等等。却对建筑本身的能耗毫不关心。从而形成了从市场影响销售、销售影响设计的循环。导致了开发商宁愿花费更多费用在立面造型上,也不愿花费在建筑节能设备投入上。三是,在以上两个原因基础上,建筑设计者已经无法从大局出发,设计出整体节能性能好的建筑,仅能在所谓的节能细节上斟酌,推敲保温材料的选型与厚度调整等等。当然建筑设计者在前期方案阶段也有节能减排的方向,由于达不到开发商所需的利益最大化,而大部分方案都会夭折。四是,业主及运营部门,缺乏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运作思维,仅仅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初级阶段。建筑全生命周期运作思维,是减少建筑能耗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比如前期阶段购买太阳能设备,最先看来肯定投入巨大,但长远看来是节省了很多能耗费用。若不是当地政策规定,一般开发商很少会主动采购。 1.2节能设计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 针对目前来说,我国的基本方略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以及社会友好型社会,由于社会快速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带来经济享受以及物质享受。但要注意的是世界上的能源在是相对有限的甚至是匮乏的,对资源进行浪费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人类的将来带来较多的问题和困境。当前,我们不稀奇快速的经济,我们不稀缺伟岸的建筑,我们不稀奇风貌各样的高档住宅。唯独我们稀缺舒适的环境。所以建筑设计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建筑本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能耗方面的影响,针对节能设计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生态发展的根本,也是进一步的驱动社会朝着更加文明、友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对节能过程中的策略以及方法进行不断的提高,才能够让人类更好的前行。 2.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2.1从气候相适应出发为原则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每个地方的气候环境各尽不同。建筑设计上必须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针对气候适宜性原则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筑设计节能过程中的重要出发点以及原则,建筑进行设计时,尊重城市大气候的原则上,要想对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节省,就要对基地现有的一些自然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比如:微气候、水资源及太阳能等,同时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对恶劣的气候条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有效的剔除[2]。从而让人们能在规划区域内(小区内)能感受到绿色生态自然。在趋利避害的原则上,对建筑设计过程中的总体进行综合的考虑,这样才能够善于对合适材料针对性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室内环境营造良好的气氛,对室内的舒适感进行不断的提高。从而让人们在建筑体内体验到更接近自然的感受。 2.2从宏观整体规划出发为原则 地产黄金十年已经过去,建筑市场将往着高品质方向发展。这必须使得建筑向全生命周期方向发展。建筑全生命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节能设计只是设计阶段的一部分。从整体来看,要对建筑节能设计以及实践进行实施,其也属于一种宏观层面的管理[3]。同时业主及运营方要对建筑设计重视,特别要重视建筑节能设计,也是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内容。只有在宏观上来对建筑设计进行节能的不断研究,这样才能够使其更好的对后续工作进行有效的实施。 3.建筑设计过程中进行节能的有效措施 3.1建筑节能意识应适当提高 针对建筑设计来说,之所以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节能,主要的一方面就是对节能意识的缺少。从上面提到的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意识不仅仅是设计者的责任,每个环节的人员都要重视起来,特别是业主及运营方。大家都应该对节能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意识到资源匮乏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产生影响,所以应该对节能意识进行不断的提高。像一些设计单位应该对“优化设计,节能为上”为总方略,并且对其进行有效地遵循,设计出更加节能更加生态的建筑[5]。只要有足够的建筑节能意识,从建筑技术层面对建筑实现建筑节能设计,达到综合权衡的节能设计。 3.2节能设计应充分利用环境 建筑设计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对客观的自然气候环境进行综合的考虑。并且以此作为参考,这是建筑节能的根本动力。不管是前期策划规划设计阶段,还是建筑设计阶段,甚至节能设计阶段。都不能够忽视对当地的可再生资源充分的利用,例如:风能或者是太阳能等。进

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浅谈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摘要:当今经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科技的发展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究其原因,主要是人类过多地注重了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了其价值理性与人类缺乏对科学技术行为后果的责任感,要走出这一困境,一是要正视科学技术务实的思路,二是要使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目标以人类的根本利益为依归,三是要以科学技术的生长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总结前人对该问题探讨的科研成果,以马克思自然辩证法为理论基础,以全新的角度探讨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关键字:科技经济自然辩证法可持续发展 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人类本身利益而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和精神活动,科学的最高宗旨就是为人类增进福利、实现幸福。不可否认,科技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又表现出二重性[1],既可为人类带来好处,也为人类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甚至灾难。 21世纪是知识不断创新、科技突飞猛进、世界深刻变化的时代,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回顾过去,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一个令人惊奇的世界:计算机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数字时代,航空技术的进步使人类进入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人类的巨大进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正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应该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1 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活的有机体。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有其内在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衡量标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个矛盾的相互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1 科技进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宗旨在于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卫生和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强人的身体素质;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劳动方式的科学化,促进人的劳动技能发展;科技进步改善智力结构,提高人的创造思维能力;科技进步优化人的心理品质,培养人的自由个性。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超级大国,人口众多一直是导致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国际竞争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说课稿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学习任务分析】 1、本节第一部分“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了解”自然 界中热传导过程和能量转化、转移的是有一定方向的”,让学生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接着引入热机效率问题,在这部分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结合实例理解为什么热机具有效率,怎样提高热机效率。体会物理学与技术发展的互动关系。 2、第二部分“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要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有能源 带来的环境问题,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让学生认识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怎样探索和使用未来的理想能源 3、通过本节的学习,第一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我国发展能源的方针 和对策。第二要求学生要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学习者分析】 1、学校处于市区中心,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优越,对于能源的地认识不足,特别是对 如何节约能源以及能源对环境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刻。 2、长期以来,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以人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 的主导地位。 3、本节课为物理规律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课程,重点为物理规律与实际问题的辩证关系, 课堂教学要大量引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比如地里,历史等,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4、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 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什么是新型能源 (2)知道能量转化的效率 (3)知道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 (4)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5)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2)提高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1)能量转化的效率及方向性 (2)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难点: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教学资源】 实物投影、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设备,影片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着社会生态环境。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条件、状况和环境,有利于社会生态的发展;另一方面,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又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和巨大灾难,危害社会生态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社会生态的这种二重性影响,并加以调控、限制和消除。这样,我们才可能在21世纪的现代文明时代,建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1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社会生态既包括自然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也包括人类活动形成的生态环境。而人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突出体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因此,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毫无疑问是需要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范畴,他认为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并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结合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他认为,实现人类的希望靠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靠科学,维护世界和平靠科学。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也是不行的。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而且,它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人类只有依靠科技能力、科学精神和理性才能确保全球、全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中,科学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1. 2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态环境的质量变化的关系 当今世界,尤为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大提高,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只有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不断地开拓新的能源和材料,才能实现既减少投入,又能增加产出的理想发展模式,进而使发展越来越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并相应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人类通过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开发自然资源,使资源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两维拓展,低科技水平下的非资源变成高科技时代的资源,诸如核能技术的进步,使原子潜能变为有效的能源。高科技的投入也使环境系统发生变化,太空技术的发展,使外空环境改变;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使环境的有效保护更加先进、合理。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防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样也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绿色的森林不断消失,臭氧层出现巨大空洞,全球气候异常,都是人类活动不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带来的恶果,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技术应用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最终还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解决。例如,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科学技术都是关键因素。人类对气候变化、资源消耗增长率、人口动态和环境退化等领域的了解,正在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制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考虑这些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变化情况,更好地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陆地、海洋、大气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水、养分和生物地球化学循坏和能量流动,以便更精确地了解地球的负荷能力及其如何对人类活动施加的压力进行反应。依靠科学可以健全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管理政策。只有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人类才能解决人口激增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才能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就是依靠先进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已经消除和控制了其主要的工业污染,同时加强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使当地居民生活在蓝天碧水的环境之中。 总之,科学技术发展是改变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根本因素,而人类社会生态环 境得到改善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 2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任何科学技术的使用都会导致生态平衡的失调。一方面,科学技术应用过程所取得的任何成果都是因为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物质循环过程,造成某个点上的失调而取得的;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成果与破坏是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