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昆虫学

森林昆虫学

森林昆虫学
森林昆虫学

森林昆虫学实习报告

第六组

专业: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森林保护)09级

组员及分工:

王亚莲(20090653035):标本采集,标本鉴定,撰写实习报告冉宜凡(20090653036):标本采集,标本鉴定,撰写实习报告马柯楠(20090653037):标本采集,标本鉴定,撰写实习报告刘博(20090653038):标本采集,标本鉴定,撰写实习报告陈鑫(20090653039):标本采集,标本鉴定,撰写实习报告卓嘎拉姆(20090653040):标本采集,标本鉴定,撰写实习报告

此次夏季雨季野外实习主要调查了四个地方,分别是林科院树木园、安宁楸木园、自然中心、学校后山树木园。林科院树木园紧邻黑龙潭公园,地势较平。园内少部分地段林分人为影响较小,但大部分地段是人工林树种较单一。由于距离市区较近,人为活动较多。这里以灌木为主,高大的乔木以桉树、杉树等为主。昆虫种类以半翅目、鞘翅目较多。楸木园位于安宁老校区,地势为山地。野生植物资源种类较丰富,昆虫种类多样。自然中心位于昆明市区北部,山顶地势较平。森林结构单一,多为人工纯松林、柏树林等。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昆虫大多为常见种类。

实习主要内容

本次实习主要是采集森林昆虫标本、苏铁介壳虫专项调查、云南松小蠹虫专项调查和标本鉴定。昆虫标本的采集,所采标本要求进行临时保存,后用于鉴定。苏铁介壳虫调查,选5株分别在每株的东、南、西、北选1枝条,记载该枝条上的虫口数、无虫枝条数。云南松小蠹虫调查,选定调查松树每组选取树干的1

段及其枝梢,采集其上小蠹虫,统计数据。最后进行标本鉴定分科并撰写实习报告。

实习结果

标本采集

本次总共采集到14目54科370头昆虫。下表为本次采集的所有标本的鉴定结果。

标本鉴定汇总

序号目名科名虫头数

1 蜻蜓目蜻科

蟌科

蟋蟀科1 1 2

2 螳螂目螳螂科 3

3 蜚蠊目蜚蠊科 2

4 等翅目白蚁科30

5 直翅目蝗科

菱蝗科

螽蟖科

蟋蟀科30 3 5 2

6 革翅目蠼螋科 3

7 同翅目角蝉科

蝉科1 1

8 半翅目蝽科

缘蝽科

红蝽科

同蝽科

5 1

6 2 14

9 脉翅目蝶蛉科 1

10 长翅目蝎蛉科 2

11 鞘翅目天牛科

叩甲科

拟叩甲科

吉丁虫科

叶甲科

拟步甲科

坚果科

瓢虫科

花金龟科

象甲科

小蠧科

铁甲科

伪叶甲科

朽木甲科

萤火虫科

2 4 1 2 2

3 5 3 19 6 12 100 3 2 1 1

12 双翅目食虫虻科

丽蝇科

食蚜蝇科

大蚊科

蝇科

蜂虻科

麻蝇科

长足虻科3 4 2 7 7 3 1 1

13 鳞翅目透翅蛾科

蛱蝶科

粉蝶科

斑蝶科1 1 1 1

眼蝶科 1

14 膜翅目姬蜂科

青蜂科

茧蜂科

蜜蜂科

小蜂科

叶蜂科

蚁科

3 1 2 9 1 1 11

标本制作

关于昆虫针

昆虫针有5种型号和粗细,1号最细,5号最粗,视虫子大小而选择针,大虫用粗针,小虫用细针,夜蛾类一般用3号针。天蛾等大蛾类用4号针或5号针。盲椿象、叶蝉、小蛾类用1号或2号针。整型时可用大头针固定。

关于展翅

蛾蝶、蜻蜓、蜂等昆虫,针插后还需展翅。展翅用展翅板,是用较软的木料制成,长约1尺,两边的木条宽3寸,略微向内倾斜,其中一条可活动,以便调节板间缝的宽度。两板间的槽沟底部装软木条。展翅时,把已插针的标本插在槽底软木板上,使中间的空隙与虫体相适应,然后用小号昆虫针,插在较粗的翅脉上,将左右前翅向前拉。鳞翅目,使两翅后缘稍向前倾。蝇类和蜂类以前翅的尖端与头相齐为准。把前翅暂时固定在展翅板上,再拉后翅,蛾堞类的后翅前缘压在前翅后缘下,左右对称,充分展平。最后用光滑的纸条压住,经大头针固定后,放通风干处,等标本完全干燥后取下。

微小昆虫

微小昆虫微小昆虫如飞虱、米象、寄生蜂等,一般用三角纸点胶法来作。是以卡片纸剪成长5.5mm的小角纸片,尖端沾少许白乳胶或万能胶贴在虫体的中足与前足间,再用普通昆虫针从小三角形的底边插入,使它达到与昆虫一样的高度。小三角纸的尖端向左,虫体的前端向前。

关于插针位置

鳞翅目、蜻蜓目、双翅目昆虫,要将针向中胸背板中央稍偏右些插入,留出完整的背中线来。鞘翅目昆虫要将针插在右侧鞘翅的左上角,使昆虫针正好穿过腹面的中后足之间,这样就不会破坏鞘翅目昆虫分类特征的基节窝。半翅目昆虫要将针插在小盾片的中央偏右方,这样就可以完整地保留腹面的口器槽。螳螂目和直翅目昆虫,要将针插在中胸基部土方偏右侧的位置上。膜翅目昆虫则要插在中胸的正中央部位。插针高度:虫到针的顶端约占针长的1/3。插针和整

型可在泡沫板上完成,用大头针固定好位置,待标本变硬后取下,放标本盒里保存,防止虫蛀。

害虫调查

对苏铁上介壳虫危害情况的调查

调查方法:苏铁介壳虫调查,选5株分别在每株的东、南、西、北选1枝条,记载该枝条上的虫口数、无虫枝条数。

序号东西南北危害程度

1 7 38 26 36 中

2 0 28 5 1 轻

3 0 9 6 60 中

4 33 20 10 18 中

5 14 11 15 13 中

学校树木园华山松的小蠹虫调查

调查方法:每组选取一段主树干(长 2.5m)及其所带枝梢,调查每段树干及其枝梢的虫蛀孔数目,分析其为害状况。

枝条序号虫蛀孔数

1 26

2 61

3 256

4 155

5 123

6 222

7 105

8 345

9 19

10 68

11 72

树干950

实习收获

实习感想

通过此次兼有野外实践及室内鉴定的森林昆虫学实习,我们第六小组成员,无论是从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亦或是思想感悟方面,都有非常实在的收获,简述如下:专业知识技能

1.野外实践部分需要我们采集多种类常见的昆虫,在此部分,我们对于捕捉不同种类的昆虫的方法有了更熟练的掌握。如对于具有飞行能力的昆虫,适当的利用捕虫网;对于爬行速度较为缓慢的昆虫,用镊子小心夹取;对于行动较敏捷的爬行昆虫,就考验了我们小组成员的反应能力及合作能力。、

2.在对学校后山的云南松受小蠹虫危害的实习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对受害树木的截段调查的方法调查危害情况,通过分段,让我们对于小蠹虫对于树木不同部位的危害情况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通过对于小蠹虫坑道的观察,强化了我们对于书本上理论学习的理解。通过实地考察,使得我们对于小蠹虫的防治方法的思考不再停留在简单粗浅的表面理解上,正视了实践和理论的距离。

3.对于采集到的昆虫的处理,是我们再次学习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于昆虫进行鉴定到科的练习,使我们对于检索表的正确使用加深了印象。此外,通过每位组员挑选10种昆虫并进行测试的环节,我们学会了用简练准确的语言描述昆虫并确定它的鉴定特征。通过对于蛾蝶类昆虫的收集、保存及鉴定,我们再次温习了三角纸的叠法、鳞翅目昆虫标本的正确制作方法及通过翅脉特征鉴定昆虫的方法。

实操经验

我们观察或实践了砍树的方法,对于山坡上的砍树作业的安全实施有了明确的认识。

思想感悟

整体而论,无论是野外实习或室内作业,都离不开组内成员的互帮互助。通过实习,我们再次认识到团队的力量,这对于我们以后与人相处、合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就个人而言,昆虫的鉴定是十分考验仔细程度及耐心的,通过对昆虫间微小差别的识别及鉴定工作中对于分类类别由目到科的思想,使我们掌握了条理性的思维方法。

当然,实习过程中若没有老师们的悉心指导,我们的实习是不会有实质性的收获的。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森林昆虫学考试资料

1.植物性农药:用植物产品制造的农药,其中所含有效成分为天然有机化合物 2.幼体生殖:少数昆虫在幼虫期就能进行生 3.羽化:不完全变态的老熟若虫和完全变态的蛹脱皮后都变为成虫,这个过程成为羽化 4.生物防治:是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以防治害虫的方法 5.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 6.植物检疫:又称法规防治,是根据国家法令设立专门机构,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实行检验和处理,严禁危险性病虫机器杂草的输入、传出和传播,严格封锁和就地消灭 ,新发现的检疫性病虫、杂草 7.多型现象:指昆虫不只在雌雄个体上差异,而且在同一性别内形态也分几种类型 8.专性(经常性)孤雌生殖:受精卵发育成雌虫,非受精卵发育成雄虫的生殖方式。 兼性(偶发性)孤雌生殖:在正常情况下进行两性生殖,偶尔也有不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周期性孤雌生殖:在年生活史中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化而交替进行的繁殖方式 9.性二型:同种昆虫除雌雄性器官的差异外,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等差异10.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在一定的有效温度范围内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温度积累,即发育时间和该时间温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11.滞育:昆虫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还远未到来之前就进入停育期的这种状态12.多胚生殖:一个成熟的卵发育为2个或多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3.生态对策:森林昆虫种群由于生境不同,各种群世代存活率变化大,这种变化是对环境特有的适应性及死亡年龄分布特征的反映,是在该生境下求取生存的一种对策 14.渐变态:幼虫与成虫形态相似、生活习性相同,仅性未成熟,翅成翅芽状,

其幼虫称为若虫半变态:近似渐变态,成虫陆生,但幼虫水生,具直肠鳃等临时器官这种幼虫称稚虫过渐变态:在幼虫至成虫期有一个不食不动的类似蛹期的静止时期即前蛹期。 15.全变态:幼虫和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上均不相同。 16.卵胎生:有些昆虫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并孵化,母体直接产下幼体的繁殖方式 17.世代:一个新个体从离开母体到发育成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 18.孵化:昆虫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幼虫或若虫破卵而出的过程 19.昆虫种群生命表:指按特定的种群年龄或长时间,研究分析种群的死亡率、存活率、死亡原因、死亡率等的一览表20.世代或异态交替:在年生活史中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化而交替进行的繁殖方式 21.若虫:多数完成与胚胎发育后寡足期的不完全变态类的幼虫期幼虫:完成于胚胎发育不同时期全变态类的幼虫期1.昆虫纲的特点a.身体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三个体段b.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具有口器和一对触角,通常具有复眼及单眼c.胸部是运动中心,具三对足,一般含2对翅d.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中包含生殖器及大部分内脏e.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成虫,这种形态的改变称为变态 2.昆虫的生殖方式 a.两性生殖昆虫经过雌雄两性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b.孤雌生殖不经过交配也能生产正常新个体,或虽经两性交配,但其卵未受精产下不受精卵发育的新个体 c.多胚生殖一个卵内可产生两个或多个胚胎,并能发育成新个体d.卵胎生有些昆虫的卵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并卵化,产出来的不是卵而是幼体 3.幼虫的类型A全变态类昆虫的幼虫a.原足型:身体前有附肢原基b.多足型:三对胸足,腹部具腹足c.寡足型:幼虫触角胸足未发育成成虫形态,腹部无附肢或仅有尾须一对d.无足型:显头无足,

【2020考研】——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学专业考研情况分析及经典专业问题问答

森林保护专业分析001林学院 森林保护学

专业课资料 612:初试复习资料和服务;模拟卷三套 811:初试复习资料和服务;模拟卷三套 816:模拟卷三套 经典问答 1、这个专业怎么样? 国家林业局、江苏省重点学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 2、难考吗? 难度一般,但是报考人数在增加,所以难度也有所增加 3、参考书在哪里买呢? 淘宝网、当当网等都可以买,但是也要关注,参考书目可能会增加或改变4、专硕和学硕有什么区别? 专硕培养应用型人才,实习时间比较多,学硕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主要还是看自己偏向工作还是更深入学习了 5、专业课的书目和其他学校一样么?有重复的么? 不一样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材,如果你觉得专业课复习起来比较困难,可以购买我们机构的复习资料配套使用。 6、初试报录比是多少啊? 18年是1:3左右 7、这个专业每年南林内定本校的人数占多少?外校考难度大不大? 内占人数倒不知道占多大比例,外校考生难易程度得看分数线和招生人数,如果招生人数低于5人,不建议报考 这个专业难度还是有的 8、专业课大概需要考多少分才能被录取?去年他们平均大概考了多少分? 过国家线基本上可以,但是越高排名越前,优势越大,你报我们机构,我们

专业课是针对性辅导的,我们成立针对专业的教研组进行该专业教学研究的,辅导老师一般为该专业老师或者教授推荐的有过辅导经验的研究生团队组成。9、我是跨考的,考上的几率大吗? 跨考的话,你的专业课要好好复习,如果你自己搞不定,我们这边对该专业有一定研究,可以帮助到你,这样你会轻松很多。 10、我现在还不知道哪所学校比较好? 1.南京林业大学(全国排名第4) 11、排名怎么样?好考吗? 在江苏,南林这个专业排第一,难度还是有的 12、有辅导班吗?报名在哪儿报啊?辅导班怎么报名啊? 有辅导班的,可以在南林考研网上报名,也可以来南林报名,主要是针对南京林业大学专业考研进行的相关辅导 看你想报哪个班次的辅导班。 13、专业课在哪儿查到? 首先推荐你可以去我们本校官网南林研究生院,其次可以在我们南林考研盒子上查到。 搜索南林企鹅裙:叁零肆捌捌捌玖贰壹 14、专业课如何复习? 专业课还是建议早点复习,早做准备,自学或者报辅导班都是可以的,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15、资料在哪儿买啊?有啥资料可以推荐的嘛?请问的资料里面包含什么? 一般可以在我们官网南京林业大学考研盒子购买,我们资料是南林最权威的。 真题,真题答案,笔记,期末试卷,题库,答疑录音以及笔记等的资料,南林内部最权威的资料都包含在里面 16、考数学吗 不考数学,考两门专业课 17、英语考英一还是英二? 考英一,比英二难,难在超纲单词比较多,且不会标注意思

《森林昆虫学(本科)》复习题

《森林昆虫学(本科)》复习题

————————————————————————————————作者:————————————————————————————————日期: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两性生殖与孤雌生殖 两性生殖:是指需要经过雌雄交配、受精,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或女性生殖,是指不经雌雄交配(或需经交配),卵不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其幼虫和成虫之间不仅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迥然不同,且生活习性也常常不同。 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无蛹期;成虫特征随幼虫的生长发育逐步显现。 3、积温与有效积温 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须从外界摄取一定的热量,其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称为积温。积温是一常数。表达式为NT=K。 一切生物(包括昆虫)只有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上才能开始发育。因此只有在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才是有效温度。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应是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表达式为N(T-C)=K 4、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种群,使其不能造成损失的方法。 化学防治是用农药防治害虫、病菌、线虫、螨类、杂草及其它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5、趋光性与趋化性 趋光性:昆虫视觉器官对光的刺激所产生的向着光源或背离光源的反应。 趋化性:是通过嗅觉器官对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的向性反应。 6、周期性孤雌生殖与偶发性孤雌生殖 周期性孤雌生殖:是指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交替进行,亦称“异态交替”。 偶发性孤雌生殖:指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由于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偶尔可能出现未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7、性二型与性多型

森林病理学复习要点

森林病理学 第一章基本概念 1、病原:引起森林植物发病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但在某些植物生病时,往往会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引起植物发病的最直接一个因素才是病原。病原为生物的通常又称为“病原物”;病原为真菌或细菌的称为“病原菌”。被病原物侵染的植物称为“寄主”。 2、植物病害三角关系:病原、植物和环境三者共同作用,才能促使植物病害的发生,所以三者也是森林植物病害发生的最基本要素。病原、植物和环境三者之病植间的关系也可以称为植物病害三角关系。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三角形的每个边各代表病原物和环境条件,三角形的面积代表发病程度。 3、症状:利用肉眼或借助扩大镜能够看到的植物非正常表现。包括1)植物本身的不正常(病状)2)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病征)。 第二章林木病害的病原 1、营养:1)缺氮:植株矮小,黄化2)缺磷:叶片发紫、发红—松苗紫化病3)缺钾:叶缘叶尖黄化—海桐缺钾性黄化4)缺铁:嫩叶黄化,老叶绿色—樟树缺铁性黄化5)缺硼:抽梢粗短,芽肥大6)缺锰:叶表面坏死小点7)缺镁:叶肉黄化,叶脉绿色 2、温度:1)高温:破肚子病、果实灼伤、地表烫伤2)低温冻害(狭叶十大功劳)3)水分4)有毒物质5)盐害

3、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无叶绿体,营寄生和腐生生活的一类生物。真菌的营养体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营养方式是异养的;繁殖方式是产生各种各样的孢子。 4、真菌的营养体的多为丝状(除酵母菌外),叫菌丝(hypha)。菌丝的集合体叫菌丝体。低等的真菌菌丝无隔膜,高等的有隔膜。 菌丝的主要功能——吸收营养(靠菌丝内部高的渗透压吸收营养)。 菌丝细胞的全能性——只要有一个细胞,就可以长成一个完整的菌株。菌丝的变态——菌核、菌索、子座。 1)菌核:由菌丝组成的紧密的耐久体。形状大小各异,质地坚实。菌核外部为拟薄壁组织,内部为疏丝组织。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2)菌索:由高等真菌的菌丝纠结而成的一种索状物。外部为拟薄壁组织,内部为疏丝组织。有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还有扩展的功能。3)子座:由菌丝组成的一种块状或垫状物,有时其内部还混有部分寄主组织。通常在子座的上面或里面产生真菌的繁殖器官和孢子。有抗不良环境和繁殖的功能。 5、真菌的无性生殖:真菌的无性生殖产生各种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真菌产生的厚壁孢子,抗不良环境的作用等)。真菌的无性生殖没有通过性的配合;真菌的无性生殖产生各种各样的无性孢子。真菌的无性生殖非常发达,一年往往产生多次,在病害流行中有重要作用。 6、真菌生活史:孢子—菌丝,无性多次,有性一次。 7、真菌的生理和生态:营养、水分、PH值、温度、光照

病理学2

1. 有关健康的正确提法是 A.健康是指体格健全没有疾病 B.不生病就是健康 C.健康是指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 D.健康是指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E."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考生答案:E 参考答案:E 得分:4 分(此题满分:4分) 2. 疾病的概念下列哪项提法较正确 A.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B.疾病即指机体不舒服 C.疾病是机体对内环境的协调障碍 D.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 E.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疾病是细胞受损的表现 参考答案:A 3. 下列中哪项是错误的叙述 A.条件是指在疾病原因的作用下,对疾病发生和发展有影响的因素 B.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C.对某一疾病是条件的因素,可能是另一疾病的原因 D.条件对于疾病是必不可少的 E.条件可促进或延缓疾病的发生 参考答案:D 得分:0 分(此题满分:4分) 4. 病因学研究的是 A.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B.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C.疾病时自稳调节紊乱的机制 D.疾病转归的机制 E.因果转化规律 参考答案:B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种疾病一般来说都有病因 B.病因是引起疾病的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C.没有病因,不可能发生相关的疾病 D.没有病因也可发生某些遗传性疾病 E.疾病发生发展中原因与条件是相对的,有时是可转化的参考答案:D 6. 疾病发生的条件不正确的说法是 A.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 B.它们本身不能引起疾病 C.可以左右病因对机体的影响促进疾病的发生 D.年龄和性别也可作为某些疾病的发生条件 E.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是固定不变的 参考答案:E 7. 下列正确的陈述是 A.只要有病因存在,疾病肯定会发生 B.有条件存在,疾病肯定会发生 C.没有病因存在,疾病肯定不会发生 D.有诱因存在,疾病肯定会发生 E.同时具备条件和诱因才能引起疾病发生 参考答案:C 8. 发病学主要研究 A.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 B.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C.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与整体关系 D.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E.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B 9.

森林昆虫学答案(最新整理)

森林昆虫2答案 一、名词解释(8*2) 1、孤雌生殖:雌虫产生的受精卵不经过受精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2、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间在大小、颜色、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多型现象。 3、世代交替:有些多化性昆虫在1年中的若干世代间生殖方式甚至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常以 两性世代与孤雌生殖世代交替,这种现象称世代交替。 4、滞育:某些昆虫在不良环境到来之前,已经进入停育状态。即使不良环境条件消除后昆虫也不能马上能 恢复生长发育的生命活动停滞现象。必须经过一定阶段(或给它适当的刺激)才能打破停育状态。 5、经济阈值:为防止害虫达到危害水平需要防治的害虫种群密度。 6、模式标本:第一发表新种时所依据的标本。 7、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段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态变化、内部结构变化等), 这种变化现象叫变态。 8、龄期:相邻两次脱皮所经历的时间称龄期。 二、填空(35分) 1、蝗虫口器由 上颚 、 上唇 、下颚 、 下唇 、 舌 5部件构成。 2、蝉属____同__ 目,蝽象属____半_目,天牛属_____鞘 目,白蚁属___等___目,蝼蛄属于直翅目。 3、消化道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其中嗉囊属于 前 、胃盲囊属于 中 。 4、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 植食性、 肉食性 、 杂食性 、 腐食性 四类。 5、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 离蛹 、 围蛹 、 被蛹 。 6、昆虫体躯分为头、胸、腹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 感觉和取食 、 运动 、 代谢和生殖 。 7、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卵、若虫、成虫。 8、根据昆虫对温度条件的适应性,可划分为 致死高温区 、 亚致死高温区 、 适温 区 、 亚致死低温区 、 致死低温区 五个温区。 9、天牛的触角为:丝状;蝶类的触角为:棒状; 三、简答题(24分) 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一、体躯左右对称,由一系列含有几丁质外壳的体节组成,相邻的节间,以带有一定塑性的节间膜相连。整 个体躯,可以明显的区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

森林病理学 南京林业大学 考试笔记

森林病理学 第一章基本概念 一、植物病害: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生物的或非生物的因素的影 响,使生长受到抑制、品质变恶劣,甚至死亡的现象。 (1)非生物的因素:缺少、冻害、污染等。 (2)人为的、动物的干涉不叫病害,称为损伤。 (3)芝麻蕉的黑点也不是病害,因为它使香蕉更甜。同样的,根瘤菌也不是。 二、植物病害的三要素 1.病原:引起植物病害最直接的生物或非生物因素。 (1)生物因素:真菌(植物上较多),细菌(植物上较少), 植原体,病毒,类细菌,类病毒,线虫,寄 生性种子植物。 大小比较:细菌>植原体=类细菌>病毒>类病毒 2.植物:①寄主:侵染病原所侵染的植物。 ②受害植物:非侵染病原所侵染的植物。 3.环境条件 4.植物病原发生的三角关系: 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代表病原、环 境和植物,其面积代表受害程度, 面积越大受害越深。当三个条件都 充分时,病害程度最大。 三、植物病害发生的症状

1.症状: 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能看到的植物的不正常表现。分为 植物本身的不正常和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 2.症状的类型: (1)变色:①黄化或白化。因为叶绿体的缺少。是营养元素, 如N、Fe的缺乏;植原体的感染等原因造成的。 ②花叶。因为叶绿体分布不均。是病毒导致的。 ③紫化。因为胡萝卜素含量上升。是却磷导致的。 (2)坏死:①斑点:有叶斑、果斑等。是病原物分泌毒素将植物 细胞杀死造成的。真菌和细菌较多。 ②腐烂:细胞中的胶层被分解。 ③溃疡:是植物对病原物的反应。植物会在伤口附 近形成与上组织,这一点与腐烂相区别。 (3)畸形:①丛生: 因为不定芽抽生过多。主要有植原体造成, 真菌也会(例如竹子的丛生)。 ②瘤肿: 激素分泌不均匀造成。由真菌、细菌和线 虫造成。 (4)枯萎:由根部被破坏或干部输导组织被破坏造成。 (5)流脂流胶:枝干上流出液体。松柏类称为脂,核果类称为 胶。 (6)粉霉:①白色粉末:白粉菌 ②黑色粉末:煤炱菌 ③黄色粉末:銹菌

南林森林病理学考点

第一章林木病害的概念 1. 林木病害的定义: 森林植物在生活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到来自其他生物的侵害,或受到一些不利的非生物因素影响,以致在生理上、解剖结构上和形态上产生局部或整体的反常变化,使其生长发育受到显著影响,甚至引起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林木病害分为两大类: 由寄生生物侵染而引起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寄生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由环境中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如温度或水分不适,施肥不当,有毒物质影响等。(缺乏养分—生理性病害) 2. 病原、病原物和寄主 但在某些植物生病时,往往会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引起植物发病的最直接的一个因素才是病原。 病原为生物的通常又称为“病原物”;病原为真菌或细菌的称为“病原菌”。 被病原物侵染的植物称为“寄主”。非生物侵染中称为受害植物。 一种森林植物病害的发生,除需要有病原存在外,还要有感病的森林植物存在和合适的环境条件。病原、植物和环境三者共同作用,才能促使植物病害的发生,所以三者也是森林植物病害发生的最基本要素。病原、植物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称为植物病害三角关系。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三角形的每个边各代表病原物和环境条件,三角形的面积代表发病程度。 只有在三者有机配合时,三角形面积才最大;如果缺少任何一边,病害就不能发生。 4. 包括:植物本身的不正常(病状);和病原物的营养体或繁殖体(病征)。 病征和病状统称症状 5. 植物病害症状7大类型 1)变色:(黄化,白化,花叶):由于植物叶绿体减少,造成植物叶片表现黄化或白化。植物体内叶绿体分布不均匀可导致花叶症状,如病毒感染。 ○1植物体内缺少某种元素(如钾、铁、锰等)可产生黄化症状; ○2植物受到“植原体”感染也可产生黄化症状; 例:海桐缺钾性黄化、樟树缺铁性黄化、枣疯病(有叶黄化现象)、泡桐丛枝病、杨树花叶病、茶花叶病、柑橘黄龙病(类立克次氏体病害) 2)坏死:(斑点,腐烂,溃疡):由于病原物产生“毒素”或“酶”,使植物细胞坏死或组织解体,产生斑点(叶斑,果斑)或腐烂(树干腐烂,果实腐烂,根部腐烂等)症状。溃疡为植物组织解体以后寄主产生愈伤组织形成。 毒素一般由真菌或细菌产生;酶由真菌、细菌或线虫产生; 腐烂——果胶酶破坏了中胶层,未产生愈伤。溃疡——腐烂斑的扩大与愈伤包围不断进行,产生凸起。 例:松针褐斑病、杨树黑斑病、各种叶斑病、杨树细菌性溃疡病、杨树大斑性溃疡和水疱性溃疡病、枝干腐烂、果腐 3)畸形(肿瘤,丛枝):由于植物体内激素分布不平衡,导致植物生长异常。有病原物产生或病原物侵入植物以后使影响植物体内的激素正常分布。真菌、细菌、线虫等都可使植物产生畸形症状。 肿瘤——细胞分裂素大量积累。 例:辐射松根癌病(细菌)、油橄榄肿瘤病、楸树根结线虫病、根结线虫病、竹子丛枝病(真菌)、竹丛枝病、松栎锈病、缩叶病引起的变形、樟树小叶病 4)枯萎(根部坏死,维管束被破坏):由于病原物产生毒素,使植物根部或维管束坏死。 真菌、细菌都能产生毒素。由于干旱,水淹,冻害等也可使植物枯萎。 例:松材线虫病、栎枯萎病、榆枯萎病、苗木猝倒病、毛竹枯捎病、松树枯梢病、冻害(狭叶十大功劳) 5)粉霉(白粉菌,煤污菌,锈菌):几种真菌侵染植物后,其营养体或繁殖体可以生活在植物表面,表现出白色、

森林昆虫学复习提纲

森林昆虫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昆虫;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具翅胸节;世代;年生活史;滞育;休眠;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性二型;性多型;趋性;拟态;性信息素;积温法则;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植物检疫;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营林措施防治;害虫综合治理(IPM);次期性害虫;R对策生物;K对策生物;物种;双名法;森林健康。 二、思考题: 1.成虫体躯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的功能。 2.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有几类,基本结构与功能。 3.触角的基本结构、类型和代表性昆虫种类。 4.单眼和复眼的结构、功能特点、代表性昆虫。 5.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口器的结构、食物类型和代表性昆虫。 6.成虫胸部由几部分组成,各自的名称与着生器官。 7.足的基本结构、类型与代表性种类。 8.昆虫翅的来源、基本构造(三缘、三角、四区)。 9.翅脉的来源、种类、翅室、翅连锁器类型及代表性昆虫。 10. 昆虫的分类地位和阶元、昆虫纲分为几个亚纲、多少个目?与林业关系密切的昆虫目的名称。 11.昆虫外生殖器构造,腹部非生殖性附肢种类及其昆虫类群。 12.全变态昆虫幼虫有几种类型,不完全变态昆虫幼虫的类型和名称。

13.蛹的类型及其与变态类型的关系,每种类型的代表性昆虫类群。 14.昆虫个体发育分几个阶段,影响昆虫生长发育主要因子有哪些? 15. 苗圃地下害虫常见种类、习性和防治方法。 16. 枝梢害虫常见种类、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 17. 重要的天敌昆虫种类及其主要防治害虫特点 18.袋蛾的常见种类、习性、防治方法。 19.美国白蛾分类地位、危害特点与防治方法。 20.天牛的主要种类、习性与防治方法。 21.白蚁的常见种类、习性与防治方法。 22. 重要的外来有害生物、危害与控制 23.种实害虫常见种类、习性和防治方法。

森林病理学试题B

森林病理学试题(B卷) 姓名班级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词2分,计10分) 1、病征 2、子囊果 3、寄生 4、转主寄主 5、病害侵染循环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森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包括()和()。 2、子囊果的四种类型为()、()、()、()。 3、真菌典型生活史包括()和()两个阶段,其典型的繁殖方式为()。 4、植物病害的发病过程包括()期()期()期()期。 5、白粉病是由()菌亚门的()菌所致。 6、植物病害的病三角是指()、()和外界环境条件3个基本因素。 7、构成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流行的条件有(),()、()。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的则划“×”。每小题1分,共5分) 1、子实体是由菌丝体形成的产生繁殖体的组织体。() 2、真菌是异养生物,必须从外界其他有机体中吸收所需的现成营养物质。() 3、白粉菌分属的主要依据是闭囊壳的数目和闭囊壳外附属丝的形态。() 4、.植物发病后所表现出来的生理上,形态上的反常现象叫病症。() 5、由菌丝交织而成的容纳孢子的座垫叫菌核。()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选择后请将其序号填在括号中。共5分) 1、真菌性病害() A 既有病状又有病症 B 有病状无病症 C 无病状有病症

2、园林植物病害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病原引起,属于生物性病原的是()。 A.真菌、寄生性种子植物 B.营养贫乏 C.有毒物质、高温 3、梨、桧柏锈病造成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是()。 A.易于患病寄主 B.适宜发病的环境 4、波尔多液应在()时喷施效果最好。 A.感病前 B.感病中 C.感病后 5、下列孢子类型中属于无性时期的是()。 A.子囊孢子 B.孢囊孢子 C.卵孢子 D.接合孢子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2、简述侵染性病害发生过程经历哪几个时期? 3、园林植物病害的病状包括哪几种类型? 4、什么叫植物病害的垂直抗性? 六、连线题(将下列病害与相应的病原用线连起来,共10分) 马铃薯青枯病真菌 西瓜枯萎病真菌 苹果花叶病细菌 大豆菟丝子病病毒 葡萄霜霉病真菌 桧柏锈病细菌 大豆根结线虫病寄生性植物 月季黑斑病真菌 柑橘溃疡病线虫 黄瓜白粉病真菌 七、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从哪几个方面区分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森林病理学

四、云杉球果锈病 (一)、病原:分类地位:担子菌亚门、冬孢纲、锈菌目 (1)杉李盖痂锈菌(Thekopsora aleolata (Fr.) Magn.) (2)鹿蹄草金锈菌(Chrysomyxa pyrolae (DC.) Koetr.) (3)畸形金锈菌(Chrysomyxa deformans(Diet.) Jacz 五、森林病害的特征1、重大森林病害严重发生2、生态环境整体恶化为诱导因素的森林病害频繁发生3、全球环境变化导致天然林生态系统病害流行4、已入侵的有害生物将完成对我国生态适宜区的入侵并形成稳定的生态格局,境外有害生物入侵风险依然存在。5、伴随城市生态环境非自然化的过程,城市森林病害发生普遍且机理更加复杂。 六、林木病害的概念林木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侵袭,使林木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内部组织结构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并导致林木品质下降、产量降低,甚至死亡,使林业生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称为林木病害。 十、植物病害的症状 症状(symptom):感病植物在形态上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形态特征。 症状又可分为病状和病症。 病状:感病植物所表现出来的异常反应。 病症:病原物在感病植物上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 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萎蔫、腐烂、畸形 病症的类型:1、霉状物2.粉状物3.小黑点4.菌核、菌索5.菌脓: 十一、侵染循环 侵染循环(infection cycle) : 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又称为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在一个地区首先要有初侵染来源,病原生物必须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寄主植物发病以后在病部还可产生子实体等繁殖体,引起再次侵染,病原生物还要以一定的方式越夏和越冬,渡过寄主的休眠期,才能引起下一季发病。各种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是不同的。 侵染循环的组成:1、初侵染;2、再侵染;3、传播;4、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一)、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1)初侵染的概念: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的新一代植株开始生长以后引起第一次(最初)的侵染称为初次侵染。初次侵染的作用是引起植物生长季最初的侵染。只有初次侵染的病害,只要防止初次侵染,这些病害几乎就能得到完全控制。如黑穗病类可以采用种子处理的方法防治。2)再次侵染的概念: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以后,有的可以产生孢子或其它繁殖体,传播后引起的侵染称为再次侵染。3)潜伏侵染病原物侵入植物组织后,由于寄主或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但仍然保持其生命,寄主植物也不表现症状,这种现象就叫潜伏侵染 病原物有各种越夏或越冬的方式:1、休眠孢子2、休眠菌丝体及菌核、菌索和子座3、无性孢子4、病原细菌或细菌团5、病毒、类病毒、植原体 植物病原物的主要越冬和越夏场所:a、感病的植株;b、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c、土壤;d、病株残体;e、肥料。 十二、病原物的传播方式:1、人为传播;2、自然传播(气流传播、雨水传播、生物介体传播、土壤传播和肥料传播) 十三、植物病害控制策略与防治方法 (一)植物病害控制策略: 二战以前:自然防治阶段,天灾,提倡“修德减灾”。

森林昆虫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8*2) 1、孤雌生殖: 2、多型现象: 3、世代交替: 4、滞育: 5、经济阈值: 6、生活史: 7、综合治理: 8、龄期: 二、填空(30分) 1、咀嚼式口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部分构成。 2、蝉属______ 目,蝽象属______ 目,天牛属______ 目,白蚁属_ _____ 目,螽斯属于目。 3、消化道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其中嗉囊属于、胃盲囊属于。 4、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 5、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 6、昆虫体躯分为、、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 7、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 8、天牛的触角为:;蝶类的触角为:; 三、简答题(21分) 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2、简述昆虫体壁的结构并简要说明昆虫体壁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3、简述昆虫预测预报的类型与方法。 四、论述题 1、论述与林业生产有关的4个目的主要分类特征。(11分) 2、结合天松毛虫类害虫的危害特点,论述对其综合治理的方法。(11分) 3、以天牛为例,论述蛀干性害虫的危害特征及其防治方法。(11分) 森林昆虫2 一、名词解释(8*2) 1孤雌生殖: 2多型现象: 3世代交替: 4滞育: 5经济阈值: 6模式标本: 7变态:

二、填空(35分) 1、蝗虫口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部件构成。 2、蝉属______ 目,蝽象属______ 目,天牛属______ 目,白蚁属_ _____ 目,螽斯属于目。 3、消化道一般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其中嗉囊属于、胃盲囊属于。 4、昆虫的食性按食物的性质可分为、、、。 5、根据蛹壳、附肢、翅与身体主体的接触情况,将昆虫的蛹分为3类:、、。 6、昆虫体躯分为、、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 7、不完全变态昆虫在发育的过程中经历的虫态分别为:、、。 8、根据昆虫对温度条件的适应性,可划分为:、、、、五个温区。 9、天牛的触角为:;蝶类的触角为:; 三、简答题(24分) 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2、简述昆虫体壁的构造及其主要功能。 3、昆虫触角的主要类型(5种),并简述昆虫触角的主要功能。 四、论述题 1、结合天松毛虫类害虫的危害特点,论述对其综合治理的方法。(13分) 2、论述与林业生产有关的4个目的分类特征。(12分) 森林昆虫3 一、名词解释(8*2) 1孤雌生殖: 2变态: 3滞育: 4趋性: 5世代交替: 6多型现象: 7龄期: 8IPM: 二、填空(35分) 1、昆虫体躯分为、、3体段,对应功能分别为:、、。 2、蝉属______目,蝽象属______目,天牛属______目,白蚁属______目,蝼蛄属于目。 3、昆虫的学名是由和组成。

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实习总结

森林昆虫学林木病理学 实习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昆虫学、病理学实习个人总结 这个学期的十五周,我们2012级林学专业全体学生在院领导、授课老师的带领下,在校园、到九根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课程实习。本次教学课程综合实习是《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掌握几种重要农林植物虫害的特点及各种虫体的形态特征,了解虫情调查、虫态的鉴定以及虫害的林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学生诊断和研究虫害的能力。掌握几种主要的林木病害现象及应对措施、了解几种菌类的形态特征与特性。在校园实习中,我们认识到海拔450米左右园林植物一些主要的虫害、病害,以及这些虫害、病害的危害情况的调查方法,利用昆虫数量的动态指标和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密度来分析虫害,以及利用一定方法分析病害。在海拔900左右的九根树实习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不同的森林昆虫种类、林木病害种类,不同于低海拔的形态以及低海拔不存在的昆虫与林木病害。通过这次实习,使得我们对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更让我们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 一、昆虫学 第一堂课王老师就把昆虫学实习的昆虫捕捉任务布置了下来,当时只觉得一帮大学生在一起捉虫时一定会像小孩子一样。也是因为第一次课我才第一次知道昆虫是六条腿。因为从小就在城市中,周围遍布工厂,小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到野外去抓虫子的经历,所以对于我来说,一是兴奋,二是也算对于童年乐趣的一种弥补。但是

正是因为从小从未与虫子有过“亲密接触”也就自然有点害怕虫子,或多或少也是有些担心的。这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游戏”。于是我们马上分好了组,紧锣密鼓的好好准备这次虫害实习。 之后我们又乘车去了九根树,那里海拔有900多米,当然我们见到的森林昆虫也会有所不一样。 二、病理学 田间实习,时间短暂,但是快乐却是无穷的;通过实习,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自己的一些缺点,并在未来不断进步。通过农业植物病理学学实习,我们也能更好的了解一些常见病害的发生情况,才能真正的去防治这些病害。田间实习,可以培养我们以自我完善与发展为核心的终身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包括科学观、科学智能、科学行为在内的科学素养。现代社会,知识的生成和更新越来越快,受到的高等教育是不能用来享用终身的。只有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的人,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向人类社会渗透,日常生活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即使是普通的社会公民,要适应现代科学生活,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因此,现代教育理念评价学校教育已不在于给学生多少“水”,而在于能否带领学生找到“水瓶”。类似于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实习之类的课程安排,对于未走出校门的我们是一次非常珍贵的实践,这正是培养我们科学素养的一个好时机,需要我们以一种实事求是、刻苦、勤奋

森林昆虫学实习报告

西南林业大学 本科课程实习报告 实习课程森林昆虫学 题目安宁及西南林业大学森林 昆虫的调查及分析分院系部林学院 班级森保2008级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吴伟 实习时间 2011-6-29至2011-7-2

摘要 本次教学实习是《森林昆虫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掌握几种重要农林植物虫害的特点及各种虫体的形态特征,了解虫情调查、虫态的鉴定以及虫害的林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学生诊断和研究虫害的能力。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班于2011年6月29日至2011年7月2日在安宁草铺和西南林业大学校园内进行《森林昆虫学》课程的实习。在校园实习中,我们认识到园林植物一些主要的虫害,以及这些虫害的危害情况的调查方法,利用昆虫数量的动态指标和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密度来分析虫害。通过这次实习,使得我们对森林昆虫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更让我们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 【关键字】森林昆虫学;虫害;园林害虫;枝梢害虫;叶部害虫

1前言 1.1实习地点 西南林业大学、安宁草铺 1.2实习地概况 西南林业大学起始于1939年的云南大学森林系,历经昆明农林学院、云南林业学院、云南林学院、西南林学院、西南林业大学,于1978年独立建院,原属林业部直属院校,2000年在全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调整中,由国家林业局直属高校调整为“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管理”的高等学校,2010年3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现有70年办学经历和30年独立办学历史,目前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林业本科院校。校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校园为“全省绿化优秀高校”、“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安宁市位于滇中高原的东部边缘,地处东经102° 10′~102°37′,北纬24°31′~ 25°06′之间;南北长约66.5公里,东西宽约46.5公里;总面积1321平方公里。?安宁距昆明32公里,是昆明通往滇西8个地州,并经畹町直接与缅甸相连的交通重镇。植被覆盖率高,物种丰富。 1.3、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1、本次教学实习是《森林昆虫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教学实习,掌握几种重要农林植物虫害的特点及各种虫体的形态特征,了解虫情调查、虫态的鉴定以及虫害的林间诊断调查研究的常规方法,提高学生诊断和研究虫害的能力。 2、通过教学实习,掌握常见森林虫害的种类和基本特征,加深我们对森林昆虫学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通过对森林和园林植物昆虫的调查与分析,了解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的多样性与害虫发生的关系,熟悉常见森林害虫与园林害虫的种类及危害特点,掌握森

森林抽样调查考试试题及答案或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森林抽样调查: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研究的抽样方法 及理论的科学。 2.森林分层抽样:以林区为抽样对象,将总体按照预 定的因子分组,在组内随机或系统抽取单元组成样本,用以估计总体的方法。 3.两阶抽样:用两阶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 4.中距模拟样地:以样点上量测的全部树木的水平距 的中位数模拟样地. 5.回归估计:就是利用各因子间的回归关系,根据某 一因子x确定另一因子y的一种抽样估计方法. 6.分层回归估计:将总体分层后,每个层配制一个回 归方程,或各层综合在一起配置一个回归方程,用以估计总体的方法. 7成数抽样:用样本成数估计总体成数的抽样调查方法. 8.样本:从总体单元(N)中,按照预定的方法抽取一 部分单元,则被抽中的这部分单元的集合叫样本. 9.方差:标准差的平方教方差. 10.标准误:从同一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含量相同的 若干个样本,由于存在抽样误差,这些样本的均数各不相同. 11.抽样误差:由于只测样本单元而没观测全部总体 单元而产生的误差在抽样估计中,用样本的标准误来表示。 12.估计值的方差:样本平均数的方差。 13.变动系数:指为了比较两个样本平均数的离散情 况的大小,常采用标准差的相对值既变动系数。 14.协方差:是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变量关系. 15.简单随机抽样:从含有N个单元的总体中,随机 等概地抽取n个单元组成样本,用样本特征数估计总体特征数的抽样调查方法。 16.系统抽样:从含有N个单元的总体中,随机确定 起点后,按照预先规定的间隔抽取样本单元组成样本,用来估计总体的抽样调查方法. 17.模拟样地森林抽样调查:由N个总体单元中,随 机或系统的抽取n个样点,按照每个样点测量的平均水平株距、平均断面积和平均材积,塑造模型构成模拟样地。每个模拟样地是一个样本单元,有样本单元组成样本用以估计整体的方法。 18.样地定位:将图上布设的样地落实到地面上去叫 做样地定位。19.强精度抽样:抽抽定的小班内随机抽取30~40个,0.02~0.05hm测蓄积。估计小班的蓄积。 20.成数点抽样:总体没随机或系统的抽取样点,用以估计总体内各类型面积的成数。 二简答题 1.标准差和标准误有何区别?是常用的统计指标,均为变异指标;标准差表示个体变量值之间的离散程度。标准差可结合均数估计正常参考值范围或者变异系数等;标准误是表示样本均数间离散程度的指标,标准误小则抽样误差小,说明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接近。标准误结合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 2.影响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总体单位的标志值的差异程度。(2)样本单位数的多少(3)抽样方法(4)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3.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1)抽样对象必须是正太分布的整体2)在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本,每个单元必须有同等被抽中的概率。 4.什么情况下,标准误差计算要用有限总体改正项进行改正,以提高精度。当总体单元数不多,而又采用不重复抽样时,标准误的计算需要用有限总体改正项进行改正,可以提高精度 5.试述系统抽样的步骤?(1)确定调查总体的境界,面积。和抽样对象面积;(2)确定样本单元数(3)布点(4)样地的现地定位(5)样地设置与调查(6)外业工作检查(7)、内业计算 6.系统抽样的特点?系统抽样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抽样方法,当对总体单元按一定顺序排列后,只要确定了抽样的起点和间隔,样本单元也就随之而定了。系统抽样所抽出的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比较均匀,因此抽样误差通常要小于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误差。如果利用已知信息将总体单元按有关标志排列,则可明显提高估计的精度。但与此同时在应用系统抽样时应注意总体单元的排列,当其排列具有周期性的波动,而抽样间隔又同周期波动的整倍数相一致,这样会使抽样误差增大。 7.系统抽样调查中,如何进行布点?为工作方便,布点工作可先在透明纸上,按既定的点、间距及方向,依布点图的比例尺绘出方格网,其交点即为样点应在位置,将其随机的覆盖于布点图上,使其中的一点对准随机抽出的一个单元A为起点,则其他点可以刺在图上。一总体为单位,在布点图上统一编号,其顺序为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布点后找一个明显易找的样地作为起始样地。若在所布样地中找不到具有明显地物标的样地,可在某一样地周围有一个以上明显的物标的样地为起始样地作为工作起点,同时量出其距,该样地的距离和方位角。

中国森林病虫害概况

中国森林病虫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引言森林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更是难以估量。由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局限性,过去人们在控制森林病虫灾害的过程中,总存在着被动抗灾的思想意识,往往在森林病虫害暴发成灾后,再筹集巨额资金救灾。近年来,全国各地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危害极为严重。 1、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递增,扩大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1950年代为100万hm2,1960年代为140万hm2,到了1990年代上升至1100万hm2,平均年递增25%,每年因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多亿元。全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占总森林面积的8.2%,占人工林面积的23.7%,已成为制约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森林病虫害发生种类繁多,常发性森林病虫如松毛虫、森林鼠、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等害虫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重大危险性病虫害不断出现

3、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 目前,全国发生的森林病虫害种类约有8000多种,其中经常造成严重危害的约有200多种。近20年来,几乎每年都有3-5种过去多为零星发生的病虫害转为大面积暴发成灾。 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一是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呈上升趋势;二是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暴发,损失严重;三是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四是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致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多;五是经济林病虫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进程。 造成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中国现有森林面积约13370万hm2,其中天然林约8725万hm2,占65%,人工林约4645万hm2,占35%。近几十年中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工林面积迅速扩大。自1950年代起至1980年代,中国的人工林面积增加近50%。与此同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将近40%,两者基本上呈同步增长的趋势。由于所建立的人工林多为单一树种、单一结构的纯林,这样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因此,有害生物一旦传入发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造成大面积的暴发流行,从而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天然林长期超负荷砍伐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经济产业,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致使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国内、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危险性病虫杂草长距离的人为传播加剧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的流行最初均是由于有害生物从国外随林产品进口而传入的。在国内,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的迅速扩大也是由于人为活动的结果。 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病虫害暴发后,一味依赖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另外,防治手段不能适应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客观要求,缺少符合林业特点的防治药剂和药械,防治效率低。 防治工作始终处于被动救灾的状态我国几十年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大多数是围绕救灾而展开的,病虫害一旦发生,“人往灾区跑,钱往灾区投”。只在救灾上重视,没在防灾控灾上下功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