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常规

(2020年版)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40~70 岁中老年人。该疾病属于中医“肩痹”范畴,分别于1979 年及1996 年被WHO列为针灸适宜病种。针灸疗法可显著改善肩周炎患者肩部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具有优势。但目前由于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临床医生大多根据个人经验或片面临床报道进行诊疗,影响了针灸整体医疗水平。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虚衰,筋脉失于濡养,兼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等,导致血不荣筋,痰浊瘀阻经脉所致。

1 临床表现:

1.1急性期(冻结进行期):主要为肩部持续性疼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有极大地差异。疼痛多局限于肩部的前外侧,常涉及肩胛区及上臂。穿衣或梳头等活动时疼痛加重,尤以夜间为甚。

1.2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肩部疼痛逐渐缓解,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逐渐加重,呈“冻结状态”,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壁关节的活动。此期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2-3个月。

2 专科检查:

2.1 急性期(冻结进行期):肩部外观正常。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滑囊或者三角肌附着处,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外展内旋受限最为显著。

2.2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压痛轻微,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均比正常减小,尤以外展上举和内旋后伸为著,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病程长者肩部肌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

3 诊断依据:

3.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3.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多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

3.3肩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 辩证分型:

4.1风寒湿痺型可见肩周重滞疼痛、酸胀不舒,夜间尤其明显,肩关节屈伸不利,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或沉细。

4.2气血两虚型可见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肩关节疼痛,劳累痛更加重,休息则减轻,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乏力。

4.3肝肾亏损型可见头晕、目眩、耳鸣、步履无力,肩关节功能障碍明显,举动无力,但疼痛不甚明显,舌偏红、脉细弱。

4.4筋骨损伤型可见骨折以及上肢其他部位筋骨损伤,长期固定或日久的累积性损伤,使瘀血凝滞,肩部活动障碍。舌暗红,苔薄白,脉沉涩。

5鉴别诊断:

5.1肩峰下滑囊炎:痛点在肩峰下,三角肌深层,严重者可见局部膨隆。

5.2肱二头肌肌腱炎:痛点在肱二头肌长、短头附着点处,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阳性,肩关节内旋外展试验阳性。

5.3冈上肌肌腱炎:痛点在冈上窝处,有明显的肩关节外展60°-120°的疼痛弧。

5.4而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广泛炎症,以整个肩关节周围均疼痛为特点,且后期肩关节各个方向功能活动均受限。

6 治疗方案

6.1 治疗原则

该《指南》提出针灸治疗肩周炎应遵循分期施治原则。急性期(冻结进行期)以缓解疼痛为主,针灸治疗以循经选取远端腧穴为主,采用强刺激,并配合局部腧穴、阿是穴;慢性期(冻结期)及功能恢复期以纠正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为主,针灸治疗应结合病因辨证,取穴以局部邻近腧穴、阿是穴为主,并配合循经取穴。不同时期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指导原则不尽相同。古代文献多记载治疗以单穴为主,近现代名家治疗多从病因辨证选穴,现代临床则主要根据肩周炎的疾病分期再结合病因和经络辨证分别确定治疗方案。该《指南》所倡导的分期施治原则,既体现肩周炎以疼痛和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为主的临床特点,又体现针灸疗法缓解疼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的临床优势,并且在取穴和操作方法上充分体现针灸特色和优势。

6.2 推荐方案

6.2.1 急性期(冻结进行期)的针灸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针灸治疗建议毫针刺、远端取

穴、泻法强刺激。毫针刺推荐“条口穴透承山穴”和“局部邻近穴配合条口穴”两种方案。此外,还推荐穴位注射疗法和耳穴透刺疗法。

(1)条口穴透承山穴

急性期肩周炎以疼痛为主,并伴随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建议选取条口穴,透刺,泻法,强刺激,配合运动针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取条口穴,常规消毒针刺部位,选用直径0.30 mm、长75 mm 毫针,针尖对准承山穴方向直刺入条口穴,深度约50~60 mm,行捻转泻法,强刺激,得气;行针的同时嘱患者配合运动,即运动针法(嘱患者先主动活动患侧肩关节5 min,再在医生或家属的协助下做被动前屈、背伸、外展、上举、内旋运动 5 min,活动范围越大越好)。留针20~30 min,每10 min 行针 1 次,行针时配合运动。

(2)局部邻近穴配合条口穴

急性期肩周炎以疼痛为主,并伴随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建议选取远端腧穴条口穴针刺治疗的同时,可根据疼痛部位及压痛点所属经络分别选用相应经络局部及邻近腧穴。肩周炎疼痛以肩前内侧痛为主者为手太阴经证,以肩前痛为主者为手阳明经证,以肩外侧痛为主者

为手少阳经证,以肩后痛为主者为手太阳经证。主穴选取:肩髃、肩髎、臂臑、阿是穴、条口;根据疼痛部位,手太阴肺经,配尺泽、孔最;手阳明大肠经,配肩井、曲池、合谷;手少阳三焦经,配清冷渊、外关;手太阳小肠经,配天宗、秉风、肩贞、支正。条口穴操作方法同上,余穴行常规操作。同时,对于急性期肩周炎,该《指南》建议在毫针刺的基础上配合运动针法、电针、TDP 照射等辅助治疗,以增强疗效。

(3)穴位注射疗法

急性期肩周炎可采用穴位注射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相关腧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集合针刺与药物双重作用,临床中常用于镇痛、提高机体抵抗力等方面。该疗法起效快,能明显缓解肩部疼痛。取穴:肩髃、肩髎、阿是穴。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将针头快速刺入皮下组织,然后将注射器做提插动作,得气后,回抽未见回血,即可缓缓注入药物(注射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250ug),每个部位注射0.5~1 m L,每次选取3~5 个部位。根据部位常选用 5 m L、10 m L 注射器,5~7 号针头。

(4)耳穴透刺疗法

急性期肩周炎可采用耳穴透刺疗法。耳针镇痛是耳针作用的一大特点,对疼痛性疾病治疗效果明显。现代研究显示耳针对于急性痛的镇痛效果显著,能提高病灶局部痛阈。取穴:患侧耳穴“肩、肩关节、锁骨”,兼有肘以下症状者,配患侧耳穴“肘、腕、指”。操作方法:选用0.30 mm×25 mm 的一次性毫针。先将皮肤按常规消毒,用左手固定耳郭,拇指在前,示指和中指从后方将所刺穴区(以肩—肩关节—锁骨为例)的耳郭局部顶起,右手拇、示、中指持针,从耳穴肩的上端呈小于10°的角度刺入,然后沿着皮下与皮下软骨之间通达到耳穴肩关节及锁骨的皮下,如果一针难以通贯全程,可采用2~3 支毫针相接连续刺入。进针后,用小幅度的捻转手法捻5~7 下,留针期间可行此法二三次,以加强针感,共留针30 min。针毕后,即刻令患者做上肢及肩关节的抬举、旋转等动作,反复做数分钟,越是活动困难的动作,越要多做。留针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力,也要不断地或间歇地做患肩部的活动。

该《指南》急性期推荐方案切合临床实际,充分发挥针灸疗法在缓解疼痛方面的优势表明针灸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远端取穴强刺激是针灸镇痛的优势)和取穴少而精的特点;建议根据疼痛部位所属经络选取局部、邻近腧穴及阿是穴,体现针灸辨经取穴特色;强调与其他针刺及辅助治疗方案(运动针法、电针、TDP 照射等)合用,及穴位注射、耳穴透刺等其他疗法的应用,体现了疗法的多样性,增加了针灸医师的可选择性。

6.2.2 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的针灸治疗慢性期是肩周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临床表现为疼痛症状相对减轻,但关节功能受限发展到关节挛缩性功能障碍;功能恢复期是肩周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疼痛及僵硬均不显著。《指南》建议采用毫针或配合电针,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及辨证取穴和刮痧疗法。

(1)毫针刺法

慢性期及功能恢复期肩周炎针灸治疗建议采用毫针或配合电针,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及辨证取穴。穴取肩髃、肩髎、臂臑、阿是穴。①辨证配穴:风寒湿型肩周炎,配大椎、阴陵泉;瘀滞型肩周炎,配间使、三阴交;气血虚型肩周炎,配足三里、合谷;②根据疼痛部位配穴:手太阴肺经,配尺泽、孔最;手阳明大肠经,配肩井、曲池、合谷;手少阳三焦经,配清冷渊、外关、中渚;手太阳小肠经,配天宗、肩贞、养老。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暴露患侧肩部,常规消毒针刺部位,选用直径0.30 mm、长40~50 mm 毫针,快速直刺进针,深度约30~40 mm,捻转得气。在毫针刺的基础上,该《指南》建议慢性期和功能恢复期的风寒湿型、气血虚型肩周炎,在针刺的基础上采用灸法治疗;瘀滞型肩周炎,建议在针刺的基础上采用刺络拔罐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伴局部压痛明显者,

建议采用火针治疗;同时建议辅助功能锻炼。

(2)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是应用特制的刮痧工具,在人体体表的腧穴、经络及病变部位进行刮拭,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刮痧具有舒经活络、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该疗法可显著改善肩局部组织拘挛程度。取穴:风池、肩井、臑俞、肩贞、肩髎、肩髃、臂臑、曲池、合谷。操作方法:①肩部刮痧:患者采用端坐位,用弧线刮法刮拭,由风池部从上向下,经过肩井,刮向肩端,要求手法流畅。每侧刮15~20 次,力量均匀适中,在风池、肩井穴可行点压按揉手法,缓解疼痛。②上肢刮痧:患者采用端坐位,用直线刮法,先刮拭肩头上下:从臑俞到肩贞,从肩髎到臂臑,从肩髃到臂臑。然后沿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线刮拭:从肩髃过曲池到合谷,一手牵拉前臂,另一手握刮痧板,由肩髃向下刮,经过曲池,直到合谷,刮15~20 次。在肩髃、曲池穴处可稍加力重刮,其他部位轻手法相连,合谷穴处用刮板棱角点压按揉3~5 次。该《指南》慢性期及功能恢复期推荐方案以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为重点,治疗方法在传统毫针刺的基础上,融合艾灸、火针、刺络拔罐、刮痧多种疗法,建议多种方法合用;取穴方法融病因辨证和经络辨证为一体;增加了针灸临床医师治疗方法的选择性,亦为临床疗效的体现提供了证据支持。

(3)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后期:多用重手法,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促使关节功能的恢复。①操作手法:手法:扌衮、按,拿,揉,点,弹拨,摇,扳,搓,抖,擦法②取穴:阿是穴,肩贞,肩髃,臂臑,肩前,外关,曲池,合谷③操作:1)患者仰卧或坐位,患者立于患侧用扌衮法,揉发,拿法等施术于患侧肩部及上臂。2)点按上述穴位,得气为度,弹拨患处以通络解痉止痛。3)在生理活动范围内用摇法,拔伸,扳罚等关节被动运动类手法,幅度由小到大。先用托肘摇肩法小幅度摇肩,再用大幅度摇肩,先向上提拉拔伸肩关节,在肩关节内收,外展,后伸,上举方位被动扳法,手背紧贴后背向上提拉手臂,以患者耐受为度。4)擦法于患侧肩部,以透热为度。5)搓抖法结束。每次治疗20-30分钟,每日治疗一次。

(4)拔罐肩背部拔罐或走罐,每日一次。

(5)臂丛神经麻醉下肩关节松解术:针对肩关节粘连严重,采用普通推拿法达不到松解粘连者。方法:专业麻醉师在颈前前中斜角肌肌间沟处行臂丛神经麻醉术。待患者上肢疼痛消失后,即可行肩关节松解术。医者一手扶住患肩局部,以防在左肩关节被动活动是造成肩关节脱位。另一手握住患侧肘部,缓缓地做肩关节各功能被动活动。待完全松解后,再做各功能位被动活动2-3次。最后患肩放于180度高举位休息24小时内每30分钟被动活动1次。24小时后行常规推拿治疗。术后酌情应用地塞米松及甘露醇,局部强的松龙配合利多卡因封闭。并口服消炎镇痛累药物。

(6)口服中药:

①风寒湿痺型:风胜者,可用羌活胜湿汤加减,治寒湿邪;寒胜者,可用麻桂温经汤加减,有助于温经散寒。

②气血两虚型:可用黄芪五物汤加减,有助于益气温经、补虚宣痺。

③肝肾亏损型:可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改善筋骨挛痛。

④筋骨损伤型:可用身痛逐瘀汤加减,达到活血通络、理血止痛的目的。

(7)其他治疗:①膏药好及施或奇正消痛贴贴患处。②中药熏洗:活血止痛散外洗。③封闭:若疼痛较甚,局部痛点注射强的松龙30-50mg,加2%盐酸利多卡因3-5毫升,每周1次,共2-3次。④静脉用药:

内收及外展,反复5-10遍。

该《指南》慢性期及功能恢复期推荐方案以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为重点,治疗方法在传统毫针刺的基础上,融合艾灸、火针、刺络拔罐、刮痧多种疗法,建议多种方法合用;取穴方法融病因辨证和经络辨证为一体;增加了针灸临床医师治疗方法的选择性,亦为临床疗效的体现提供了证据支持。

7 小结

本《指南》的宗旨是在现有最佳证据的基础上,提供可供广大针灸临床医生选择的、证据可靠的肩周炎针灸治疗临床方案。在证据收集方面,除了当前国

内外最佳证据外,同时参考古代、近现代名老针灸专家临床经验,在保证证据可靠性的前提下,兼顾证据的全面性。

本《指南》推荐方案遵循分期施治原则。急性期(冻结进行期)以缓解疼痛为主,慢性期(冻结期)及功能恢复期以纠正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为主,充分体现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特点。在腧穴选择方面,采用病因辨证与循经辨证相结合,取穴以局部邻近腧穴、阿是穴为主,并配合循经远取。在操作部分详细介绍腧穴操作、疗程、注意事项等细节内容,保证了方案的可操作性;并在每条推荐方案之后都附有推荐意见、解释以及证据质量评估,保证了方案的可靠性。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以发生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筋膜、滑囊、关节囊等)的无菌性炎症为病理基础,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症候群的一种疾病。 【诊断要点】 1.症状 (1)疼痛:肩部疼痛多呈弥散性,可向颈、背、臂、手放散,夜间或肩部活动时疼痛加重。 (2)活动受限:表现为穿衣、梳头、系裤、摸背等日常生活活动困难。 3.体征 (1)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表现肩关节各向的主动、被动活动范围减少,通常以前屈上举、外展、外旋、后伸及后伸内旋屈肘活动的受限为着。 (2)压痛:肱骨大结节、胲骨结节间沟、肩峰下缘突、

肱二头肌腱附着处、大小圆肌及肩胛骨外侧缘等压痛。 (3)肌肉痉挛:可触及斜方肌、菱形肌、提肩胛肌等的痉挛及压痛。 (4)肌肉萎缩肌力减弱:在后期,肩周肌肉萎缩以肱二头肌、三角肌为着。 原则:急性期消炎止痛,慢性期松解粘连改善功能。 1.物理治疗目的:改善血液循环及营养代谢,促进充血的消散、水肿的吸收,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松解粘连,改善功能。 (1)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可酌情选用超短波、短波、微波、毫米波等,急性期宜无热量,慢性期宜微热量,但不宜久用。其中超短波疗法较为常用,具体方法为:超短波治疗仪,中号电极两个,患肩对置;急性期采用无热量,15min/次,1次/山慢性期采用微热量,15?20min,15?20次为一疗程。 低中频电疗法:可酌情选用低频温热电、低频调制的中频电、干扰电等相应处方或治疗参数的电疗。其中低频调制中频电疗法较为常用。急性期与超短波疗法配合,慢性期与各种热疗配合效果更好。

(2)光疗法:主要采用紫外线局部照射疗法,用于急性期。具体方法为: 中波或短波紫外线治疗仪,患侧肩关节,分前、后、侧3区照射,红斑量,每日一区,6次为一疗程,可与超短波配合。 (3)超声波疗法:用于慢性期。具体方法为:800kHz 或1000kHz的超声波治疗仪,直径2或5cm的声头,在患肩以3cm/s左右的速度移动(也可移动和痛点固定结合,每痛点固定10?30s,但不能固定于骨突处),8?12min/次(根据面积大小而定),1次/d, 15?20次为一疗程,多用于肩关节粘连。与调制中频电疗法的改善血液循环处方或蜡疗法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4)激光、偏振光疗法:痛点或痛区照射。 (5)磁疗法:低频脉冲磁疗法用于急性期,电磁疗法用于慢性期。 (6)温热疗法:可酌情选用红外线、可见光、蜡疗、热袋等,用于慢性期。 (7)水疗法:水中运动疗法用于慢性期。 (8)手法治疗 Maintland手法:用于改善血运和营养,急性期消炎止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一、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定义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是由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粘连而引起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又称粘连性关节囊炎,俗称五十肩、冻结肩。在康复医学领域,肩周炎主要是指特定年龄发生的无特殊诱因的肩 关节周围炎症,而不是其他疾病或者外伤导致的继发性肩关节功能障碍。 2.病因与病理 (1) 病因:病因不明。主要与肩关节退行性病变、肩部的慢性劳损、急性外伤、受凉、感染及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颈椎疾病造成的肩部神经营养障碍可能也是病因之一。 2)病理:急慢性损伤可致关节囊、韧带和肌肉损伤,使关节囊变薄和出 囊、肩韧带或冈上肌断裂,肩峰、嚎突或肱骨大结节骨质增生等,或发生无菌性 性坏死、粘连、钙化等病理改变 检查方法 局 (1) 视诊:观察两肩外形是否对称,高低是否一致,有无畸形(斜方肌瘫痪表现为平肩前锯肌瘫痪者上肢向前平举时表现为翼肩;三角肌瘫痪者,肱骨重力可致关节半脱位;肩关节创 伤性脱位,肩峰突出形成方肩)。肩关节轻度肿胀时不易看出,正常情况下锁骨的外下方是回陷的,肿胀时则该处膨隆 (2) 触诊:压痛部位往往比较弥散。肩关节周围有多个压痛点,主要是肌腱与骨组织附着 点及滑囊、肌腱处 (3) 活动度:测量肩关节屈

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的角度,并做记录 ⑷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工具 4.临床表现 (1)临床特点:50 岁左右发作,病程数月,有明确的自愈倾向 (2) 主要症状:肩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疼痛特点为肩关节钝痛,急性重者一触即痛可能是组织有撕裂;有的按压时反而减轻,表现为慢性疼痛,夜间疼痛为著。运动功能障碍为外展、前屈、外旋和内旋受限。病程长者可因神经营养障碍及失用导致肌肉萎缩,三角肌最显著 5.鉴别诊断 (1)肩关节不稳定:多数有创伤史,肩部疼痛,夜间痛明显,创伤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受限。部分者查体有肩部松弛、半脱位,X 线有特殊改变 (2)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因C 神经根受到刺激出现肩部疼痛,而长时间疼痛、肌痉拿又可导致慢性损伤性炎症,故颈椎病可有肩部症状,也可继发肩周炎。两者主要鉴别点是颈椎病时单根神经损害少,往往有前臂及手的根性疼痛,且有神经定位体征。另外,头颈部体征多于肩周炎 (3) 肩部肿瘤:肩部肿瘤虽较其他疾病少见,但后果严重。临床上有时将中老年人的肩痛长期以肩周炎或颈椎病治疗,从而延误诊断。因此,疼痛进行性加重,不能用固定患肢方法缓解终,并出现轴向痛者,均应摄片检查,以除外骨病 D 左: 要排除心胜疾病,右肩痛要排除肝胆等疾患 6?治疗要点①一般治疗:口服消炎镇痛药物;痛点局部封闭。②物理治疗:超短波、红外线、磁疗、低、中频电疗、运动训练

左肩周炎(肩凝症)病程记录.

首次病程记录 2010年03月22日 09:30 病例特点: 1、郭云峰,男,58岁,农民。 2、主诉: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两月,加重半月。 3、现病史:患者自诉两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周疼痛,为持续性钝痛,疼痛以夜间、受寒及阴雨天时为甚,左肩关节上举、旋后功能活动受限,穿衣活动困难。病程中无发热,无心慌、胸闷及上肢麻木无力等症。间断行膏药外贴治疗,近半月感上症明显加重。今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肩周炎”收入院。 病后患者精神、睡眠差,饮食、二便正常;体重、体力无改变。 4、既往史: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输、献血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5、体格检查:T36.4℃、P80次/分、R20次/分、BP100/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欠佳,步入病房,疼痛病痛苦面容,查体合作。舌淡苔薄白脉沉紧。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腹未查见异常,脊柱无畸形、压痛。左肩关节无畸形,局部肤色、肤温无改变,左肩关节周围广泛性压痛,以喙突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结节间沟处压痛明显,搭肩试验(+),左肩关节前屈40°、后伸30°、外展50°,臂丛牵拉试验(-)。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6、辅助资料:2010.02.05于市人民医院行左肩关节X线、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拟诊讨论: 1、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以“左肩痛伴活动受限”为主症入院,属中医“肩凝症”范畴。中老年男患,久居冷湿之地,劳汗当风,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寒为阴邪,入于筋骨,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最易阻遏气血津液的流通,不通则痛,结合舌脉之象与“风寒湿痹”相符,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2、中医鉴别诊断:与“肝肾不足”型鉴别:疼痛呈缓慢加重,或失治日久,肩痛不剧,绵绵不休,局部不红、不肿、不热,筋腱松驰,肌肉消瘦,舌质淡,舌苔薄白或无苔,脉象缓而无力,二者可相互鉴别。 3、中医诊断:肩凝症(风寒湿痹)

肩凝症 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诊疗方案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肩凝症 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 (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 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2.粘连期:肩痛较为减轻,但疼痛酸重不适,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各方向的活动范围明显缩小,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3.恢复期: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改善。 (三)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风寒湿痹型:肩部窜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或肩部有沉重感。舌淡,舌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血瘀气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3.气血亏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淡,少苔或舌苔白,脉细弱或沉。 三、治疗方法

17.肩周炎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

肩周炎分类诊断及鉴别诊断 由于对肩周炎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观察,发现了不同的病理变化,提出了众多的病因学说,证明了肩周炎是肩关节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实则与腰腿痛一样,属模糊概念,非单一疾病,是认识的过渡阶段,从发展而言,要进一步研讨,从模糊走向精确,以确定单一诊断,有针对性予以治疗,才能提高疗效。由于解剖、病理、生化、免疫学及病因学知识的积累,“肩周炎”的名词已逐渐被“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喙突炎”、“冈上肌腱炎和冈上肌腱钙化”、“肩峰下滑囊炎或三角肌下滑囊炎”、“冻结肩”、“肩撞击综合征”等具体定位定性名词分别所替代,现特分别阐述如下。 (一)肩周炎的分类诊断 1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于盂上粗隆,经结节间沟、结节间韧带的深面穿出肩关节囊。此肌腱的滑液鞘位于结节间沟段。任何肩关节的慢性炎症,或日常生活活动中反复的机械性刺激,都可引起此肌腱腱鞘充血、水肿、细胞浸润,甚至纤维化,腱鞘增厚,粘连形成,使肱二头肌腱滑动功能发生障碍,有时不能滑动。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是肩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往往无明显诱因,肩痛有时向上臂及前臂放射,夜间或运动后疼痛加重。检查时在结节间沟或肌腱上压痛,将肌腱向两侧推挤,亦出现疼痛。扩胸试验(肘伸直、肩外展后伸)引起疼痛。肩外旋试验(上肢自然下垂,被动屈肘后外旋肱骨)不受限、无疼痛,肩部不冻结。X线检查阴性者较多,结节间沟切线位摄片,可确定结节间沟有无不平整或骨质增生性改变。 2 喙突炎 喙突是肩部肌腱和韧带的主要附着点。喙锁韧带、喙肩韧带、喙肱韧带以及肱二头肌短头腱、喙肱肌、胸小肌均附着于喙突,喙突和肌腱之间存在滑膜囊组织。当肌腱、韧带、滑膜囊的损伤、退变和炎症时,均可累及其附着点—喙突,引起喙突部疼痛和压痛。本病好发于青壮年,是青壮年肩前痛的一种常见原因,除疼痛症状外,被动外旋功能也受限,但上举和外展功能一般正常。本病常易误诊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喙突部痛点封闭有明显止痛效果。 3 冈上肌腱炎和冈上肌腱钙化 冈上肌起始于肩胛骨冈上窝,通过肩峰下经肩盂上方及肱骨头上面,附着于肱骨大结节近侧。冈上肌是肩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臂外展、上举的起动运动及稳定盂肱关节方面均起重要作用。因此,冈上肌是肩袖肌群中退变发生最早,肌纤维断裂发生率最高的肌肉,冈上肌腱在大结节止点近侧1厘米范围是肌腱的乏血管区,血液供应最差,受到应力作用的影响最大,冈上肌断裂通常均发生于该“危险区域”。冈上肌腱炎是劳损和轻微外伤逐渐引起的肌腱退行性改变,冈上肌腱钙化则是在冈上肌腱退变的基础上,发生钙盐沉着,形成钙化性冈上肌腱炎。在X线片上,肱骨大结节附近,相当于冈上肌腱部,有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块状钙化阴影。本病好发于中年以上体力劳动者,家庭妇女和青年运动员。在劳损和轻微外伤后逐渐引起肌腱退行性改变。初起感肩前上方疼痛、疲劳,疼痛可向斜方肌方向或上臂和前臂放射。急性期疼痛较重,剧痛可影响睡眠和饮食,止痛片或镇静剂均不能达到止痛作用,臂上举症状加重,患肩不能受压,过度内收外旋及内旋时均可出现疼痛。一般疼痛在数周后减轻或消失,但肩部肌肉痉挛,运动受限仍很明显,有时在肩峰下间隙及大结节近侧有局限性压痛,肩关节连续伸屈运动时可扪及关节内砾轧音。 临床检查除肩前方痛和肩峰下间隙及大结节近侧压痛外,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疼痛弧综合征阳性(即患臂上举60°~120°范围内出现疼痛。)冈上肌腱钙化,X线肩关节正位摄片可见大结节上方的冈上肌腱内有小的、密度不一致的、不规则的钙化影,部分病例肱骨大结节部位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稀疏,但须与肩关节内游离体相鉴别。 4 肩峰下滑囊炎或三角肌下滑囊炎 肩峰下滑囊又称三角肌下滑囊,儿童时两者分开, 成人时常互相交通,可视为一整体。此滑囊位于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方,肩袖和肱骨大结节的上方。滑囊顶部附着于肩峰和喙肩韧带的下面,以及三角肌发自肩峰的深面纤维上,其底部附

肩关节周围炎的推拿疗法

肩关节周围炎的推拿疗法 发表时间:2019-09-04T11:50:48.58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作者:侯锡东[导读] 传统的中医治疗对于肩关节周围炎有着比较显著的效果,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该怎么进行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吧。宜宾市叙州区中医医院四川宜宾 644600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肩周炎,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出现无菌性炎症或退行性改变引起的肩部周围疼痛。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加重活动会越来越受到限制。但是肩关节周围炎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确,与肩部外伤、肩部慢性劳损、局部刺激、内分泌紊乱等因素均有联系。 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一般只有一侧肩部不适,很少有患者出现双侧并行发病。在病程初期,可感到肩部微微有隐痛,接着出现持续性疼痛。而且疼痛波及的范围比较广泛,痛无定处,患者没有办法指出具体的疼痛部位。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疼痛呈刀割样,放射至病侧臂部,夜间疼痛加重,白天疼痛缓解。严重者甚至因为疼痛不能入睡。季节气候变化时,尤其在寒冷的阴雨天,肩部疼痛也会加剧。而且肩关节的活动受限是全方位,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会逐渐丧失梳头、穿衣、吃饭等基本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一旦患上肩关节周围炎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肩关节周围炎没有办法通过手术彻底根治,很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而复发。传统的中医治疗对于肩关节周围炎有着比较显著的效果,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该怎么进行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吧。 一、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的原则: 舒筋活血、通络止痛、解除粘连、滑利关节。 二、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的推拿治疗: 1.首先在用推法在肩部操作,还有肩部周围一整圈,包括肩上、前、后、内、外。如果患者出现压痛点,着重在压痛部位操作,比如肱骨结节间沟部,要重点对待,保证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疼痛波及范围比较大,需要适当调整操作范围。 2.用拿法配合掌、指揉法在肩部操作,肩部周围一整圈,包括肩上、前、后、内、外部位操作。 3.点按缺盆、肩髃、肩井、尺泽、肩贞、肩内陵、天宗、曲池、阳陵泉等穴。 4.每穴点按完成后,进行局部轻揉,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5.对于取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患者,做肩关节摇法。患者坐在凳子上,医者站在患者的后外方,一只手拿住患者的患肩,拇指在后,剩下四指在前、中指压住肱骨结节间沟。另一只手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做肩关节摇法,进行5次左右,需要向患者确认是否能够接受,需要在患者可以忍受的幅度下进行。拿肩的那只手垫在腋下,竖起拇指,找到患者的痛点,贴在痛处,往健侧用力,两手同时用力相对拔伸。 6.摇肩后伸法:患者坐在凳子上,医者站在患者的后外方,做完关节摇法后,将患侧的整个上肢下垂,一只手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前臂抵住患侧的肘关节,将患肩向后伸,让患侧肘关节弯曲,背在背后,然后上提腕关节。 7.内收牵拉法:患者坐在凳子上,医者站在患者的后方,让患者身体前倾,向内收肩关节,医者用与患者患侧相反的手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另外的那只手抵住健肩后侧,两只手同时用力推拉。 8.托肘外旋法:患者坐在凳子上,医者站在患者的前方,患侧肘关节屈曲,医者一只手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另一只手握住肘关节,轻柔、快速的做外旋1~2次。 9.牵抖上提法:患者坐在凳子上,医者站在患者患肩的外侧,两只手一起握住患侧腕关节上方,轻柔、快速地摇动患肩3~5次,同时用力上提牵抖患肢。 10.对患者的患肩及其周围进行局部轻揉,并牵抖上肢。 三、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的针灸治疗: 1.主穴:肩髃透极泉,天宗透秉风、肩贞、条口透承山。配穴:曲池、尺泽、肩陵、肩井、合谷、阳陵泉。 2.治法:以主穴为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酌情加配穴。病人垂曲肘,呈放松状态。3~4寸的28号针最为适宜,行深刺透刺,让患者能感到比较强烈的酸、麻、胀的感觉。每日或隔日1次,一疗程10次。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决定疗程的长短。 四、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的自我保健: 1.拍肩捶腰法:将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整个身体呈放松状态,左右旋转身体,通过身体的左右旋转带动上肢。做拍肩、捶腰的运动。身体向左边的旋转时候,左手握空拳,用空拳的拳背捶腰,右手用手掌拍肩关节。同样的道理,当向右旋转的时候刚好相反。反之向右旋转时,右手握空拳,用空拳的拳背捶腰,左手用手掌拍肩关节。左右旋转一次为一组,做五组即可。 2.背后拉腕法:将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整个身体呈放松状态,将患肢向后,内旋手臂向后摸背脊,也可将健肢向后,和患肢一起牵拉,注意力度不宜过大。 五、肩关节周围炎针灸推拿治疗的注意事项: (1)不管是专业的医生进行推拿还是自己在里面进行康复保健,都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任何的动作都需要在可以忍受的情况下操作,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而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正确的治疗。一旦力度或方法不正确都很容易造成肌肉和关节损伤,加重病情。 (2)进行推拿治疗时,需要进行轻揉和轻按,缓解不适感。

康复医学科简介

. 康复医学科简介 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98年,系集治疗、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现有业务用房面积约300平方米,为川东北康复设备、服务技术项目齐全、医疗水平与质量较高的康复科室之一,设置独立门诊和病区,病房展开床位10张。现有工作人员7人,副主任医师1人,康复医师1人,康复治疗师3人,有开展全面康复的中西医康复专业人才。 先进设备: 电脑三维腰椎牵引仪、激光仪、温热电脉冲、中频、脉冲磁疗仪、骨质疏松治疗仪、立体动态干扰电、神经肌肉电刺激、超声波、超短波、毫米波、微波、远红外、波巴士球、CPM、肌力训练装置、作业设备等。 技术水平:先后多次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眉山市中医院进修学习,基本能开展三乙要求的康复技术。目前开展了物理(包括声、光、电、磁等)、运动、作业、牵引、针灸(包括小针刀、埋线、穴位注射等)、推拿等中西医康复项目。以骨科及创伤康复、神经康复为主,也开展了风湿科及代谢疾患康复、五官康复等较全面的康复治疗。 特色病种:脑血管疾病的诊治、预防再发、康复治疗;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的评定与康复治疗;关节损伤、手外伤及骨科术后各种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与治疗;急慢性脊柱损伤、颈椎病、腰椎病等康复治疗;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烧伤、各种疼痛、慢性炎症、肩周炎等。 团队意识: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师相互协作,各治疗室相互协作。 服务理念:以人为本,用心服务。 学科带头人:副主任医师康复医学科主任从事康复医学工作20余年,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治、预防再发、康复治疗,颈肩腰腿痛及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与康复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精选文档

肩周炎的诊疗常规

肩关节周围炎的诊疗常规 “肩周炎”表现为肩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的综合征,它并非是单一病因的疾患。广义的肩周炎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肩袖破裂、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喙突炎、冻结肩、肩锁关节病变等等多种疾患。狭义的“肩周炎”在国内习惯称“冻结肩”或“五十肩”。 ] 急性期:又称冻结进行期(freez峋司 phase)。起病急、疼痛剧烈、肌肉痉挛、关节司 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加重难以人眠。压痛范司 围广泛,喙突、喙肱韧带、肩峰下、冈上肌、m司 二头肌长头腱、四边孔以及肩三点即肩胛提司 肌、大、小菱形肌在肩胛骨脊柱缘的附着点等蜀 部位均可出现压痛。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涸 现。关节镜观察可见滑膜充血,绒毛肥厚,0司 殖,充填于关节间隙及肩盂下滑膜皱襞间蜘画 关节腔狭窄、容量减少。肱二头肌长头腱为涸 血管翳覆盖。急性期可持续2~3周。咽 急性期肌肉保护性痉挛造成的关节功能受 ,g发展到关节挛缩性功能障碍。肩关节僵 硬、梳头\穿衣\举臂托物等动作均感困难。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呈“冻结”状态,冈上肌、冈

下肌及三角肌出现萎缩o X线摄片偶可观察.到肩峰、大结节骨质稀疏,囊样变。关节造影,腔内压力高,容量减少至5/u15m1(正常成人容量20,《30m1);肩胛·下肌下滑囊闭锁不显影,肩盂下滑膜皱襞间隙消失,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充盈不全或闭锁。关节镜检,盂 肱关节囊纤维化,囊壁增厚,关节腔内粘连,肩盂下滑膜皱襞间隙闭锁,关节容积缩小,腔内可见纤维条索及漂浮碎屑。本期可持续数 月乃至1年以上。 功能恢复期:盂肱关节腔\肩峰下滑囊\ 肱二头肌长头腱滑液鞘以及肩胛下肌下滑囊 的炎症逐渐吸收,血液供给恢复正常,滑膜逐渐恢复滑液分泌,粘连吸收,关节容积逐渐恢复正常。在运动功能逐步恢复过程中,肌肉 的血液供应及神经营养功能得到改善。大多 数患者肩关节功能能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 扒肌肉的萎缩需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恢复 正常。急性期阶段疼痛剧烈,其治疗原则是止痛,解除肌肉痉挛。应用三角巾悬吊制动,用镇静、止痛及肌肉松弛性药物。也可以采用 利多卡因和皮质激素的混悬液局部注射。注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 1.诊断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多于男,右肩多于左肩,多为慢性发病。(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被痛醒,但较少肿胀;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甚则肩臂肌肉萎缩。查体:肩峰下广泛压痛,肩关节外展上举、外旋、后伸、后背上抬动作受限,不能做脱衣、梳头、洗脸等动作。(3)有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或外伤史。(4)X线摄片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 患者取坐位,先用28号1.5寸毫针针刺靳氏肩三针(肩、肩前、后各约2寸)相应穴位,针以泻法为主。先针肩穴,针刺前先用拇指重按此穴,使患者肩部有明显的酸、麻、胀、痛感,局部常规消毒后,将毫针向肩关节方向刺入,以肩关节周围或向下有麻胀感为度;余两穴针刺方法相同。再根据症状配穴,肩内侧痛配尺泽、曲泽;肩前侧痛配手三里、足三里,肩外侧痛配外关、阳陵泉;肩后侧痛配后溪、天宗;肩臂肌肉萎缩配血海、三阴交。诸穴留针30min,留针时肩三针及局部穴位运用电针(疏密波)。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5天。 2.2 穴位注射 患者取坐位,医者先采用、按、揉等手法放松肩部肌肉,主要放松肩关节周围及三角肌,约3~5min。然后对肩井、肩、肩、曲池、手三里、合谷、天宗等穴进行点按,以酸胀为度,每穴约1min。再用弹拨法针对粘连点,进行弹拨,弹拨后轻轻按摩肌肉,以缓解疼痛。接着医者立于患者侧后方,采用前弓后箭步,双手紧紧夹持住肩关节,用运肩法前后运动肩关节。运用摇肩法活动肩关节数圈,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对肩周炎后期粘连较重者使用扳法: (1)上方扳法:医者站于患者侧前方,双手握住患者前臂远端,缓缓向上拔起; (2)内侧扳法:医者站于患者后方,患肢搭另一肩,医者固定其搭肩手,一手托其肘部,用力向上推之; (3)外侧扳法:医者站于患者后方,以右侧为例,左手肘点压其肩井穴,右手握患者二、三、四指,将患肢向上抬起的同时,左肘用力下压; (4)后伸扳法:以右侧为例,医者立于患者左侧方,将患肢背伸,右手拉患者右手,向左牵拉的同时,并上抬旋转患肩,左手托其左肩,以防患者由于疼痛发生摔伤。最后用抖搓手法,结束治疗。在针刺结束后施行,疗程同针刺疗程。

疼痛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疼痛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偏头痛】 1. 诊断依据: (1)常于青春期起病,女性居多。 (2)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主,也可呈胀痛; 以一侧头痛为主,也可全头痛; 间歇性反复发作,起止较突然,间歇期如常人,病程较长。 (3)多伴有恶心、呕吐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 (4)脑电图检查偶有轻度或中度异常,脑成像及其它辅助检查均无异常。 2. 治疗常规: (1)药物治疗:阿司匹林、麦角胺、尼莫地平、卡马西平等药物。 (2)物理治疗: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3. 三叉神经阻滞、枕神经阻滞等。 【带状疱疹】 1. 诊断依据: (1)发病初期常伴有全身不适、微热、倦怠、食欲减退等,3~5日后在神经痛 的部位出现疱疹。 (2)沿神经走行分布的单侧性疼痛,呈束带状,多为烧灼样、割裂样剧痛。 (3)疼痛区域皮肤先有潮红,继而出现成簇的粟粒至黄豆大小疱疹,逐渐增多, 沿受累神经支配皮肤区域排列成带状,该处皮肤痛觉过敏。 (4)带状疱疹消失后仍留有剧烈疼痛,持续6月以上者,为慢性疱疹后神经痛。2. 治疗常规: (1)药物治疗: 1)止痛:可用芬必得、曲马多、加巴喷丁,吗啡等。 2)抗病毒:可用阿昔洛韦、板兰根、阿糖胞苷等。 3)抗感染:可用抗生素。 4)其它药物:如干扰素、强的松(短期小剂量)、维生素等。 (2)疱疹出现后,注意避免抓破、感染,局部可外搽龙胆紫药水,或口服抗生素。 (3)物理治疗:激光等。 (4)神经阻滞:视病变部位行相应的椎间孔神经阻滞、椎旁交感神经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单次或留管连续用药)、皮下置 管接PCA(病人自控镇痛)。 【肩关节周围炎】 1. 诊断依据: (1)多发于50~60岁,40岁以下者少见,女性多于男性(3:1),左侧多 于右侧或双侧同时罹患。 (2)肩关节疼痛、僵硬,以钝痛为主,偶可呈剧烈锐痛,疼痛部位深邃, 按压时反而减轻,夜间疼痛加重。 (3)肩关节周围压痛,压痛点多集中在肩峰下、喙突下方胸大肌止点、大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 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 中医病名:肩痹、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 ,属于中医痹症范畴 症状: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 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体征: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辅助检查: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等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 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 诊断依据: 1.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2.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或僵硬,压痛广泛,以肱二头肌腱长头腱部压痛为甚。肩周肌萎缩。 3.肩关节外展、外旋、后伸明显障碍,甚至呈僵硬状态 4.肩关节X线片:一般无特殊改变。有时可见局部骨质疏松、冈上肌钙化、大结节密度增高等。肩关节造影显示关节腔缩小,呈方形。 (二)疾病分类 肩周炎按不同的发病部位及病理变化可分成四大类。 ①肩周滑液囊病变:包括滑囊的渗出性炎症、粘连、闭 塞及钙质沉积等病理变化。可累及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下滑囊、喙突表面的滑囊等。

②盂肱关节腔病变:“冻结肩或继发性粘连性关节挛缩 ③肌腱、腱鞘的退化性病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腱鞘 冈上肌腱炎(疼痛弧综合征)、钙化性肌腱炎、肩袖断裂 及部分断裂、撞击综合征等。 ④其他肩周围病变:如喙突炎、肩纤维组织炎、肩胛上 神经卡压征、肩锁关节病变等。 (三)疾病分型 不同肩周炎患者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病情有轻重之 分。 ①轻型:肩部酸痛,夜间不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 轻度受限,前屈后伸正常。 ② 中型:肩部疼痛较重,可影响夜间睡眠,个别体位可 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中度受限。 ③ 重型:肩部疼痛严重,夜间影响睡眠,多个体位均可 引起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辨证分型 ① 风 寒 肩部窜痛,遇风寒痛重,得温热痛缓,畏风 部有沉重感。舌苔薄白或白腻 ② 淤 肩部针刺样疼痛、拒按,夜间痛甚。 弦 或 细 症” 早期均可有腔内的纤维素样渗出,晚期出现关节腔粘 连、 容量缩小。 炎、 型 惡寒,或肩 ,脉弦滑或 弦紧。 滞 型 舌紫暗或瘀斑,脉 涩

常见病例 康复流程

康复流程: 脑血管意外的康复 健康教育→心理教育→手术及药物治疗→功能障碍的评定→根据评定进行康复训练和并发症的处理心理治疗→体位和良肢位的摆放→节活动度→——床上运动(上肢被动运动、翻身训练、桥式)→物理因子治疗→传统康复治疗(急性期)——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姿势反射、Rood技术(软瘫期)→床上坐起→坐立位转移→床、轮椅间转移→床上、床边活动(下肢屈伸运动、起立床站立、床边站立)→坐位活动(保持正确坐姿、患侧上肢负重)→坐位平衡训练→站立位运动(患侧下肢负重、站立平衡训练、上下台阶运动、步行能力训练)→物理因子治疗→传统康复→作业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运动性功能活动、辅助用具使用)→感觉障碍治疗→后期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出院计划及家庭康复措施 脊髓损伤的康复 临床处理和做好现场急救→病因分类及诊断→手术及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并发症的处理→康复评定心理治疗→损伤平面→ASIA脊髓损伤分级→呼吸功能→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耐力的训练→平衡功能训练→行走训练→轮椅训练→手功能训练→ADL→感觉功能训练→职业康复→环境康复→文本治疗及心理治疗→职业康复→出院及家庭康复措施 周围神经损伤康复 心理教育→病因分类及诊断→手术和药物治疗→并发症处理→康复评定→康复治疗训练计划→保持功能位→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物理因子治疗→感觉功能训练→矫形器治疗→后期心理治疗→出院及家庭康复措施 截肢后的康复 截肢前心理治疗和假肢咨询→截肢手术或非理想残肢矫治手术→术后残肢评估→康复训练及并发症处理→假肢处方→安装临时假肢→临时假肢功能训练及初评→安装正式假肢→假肢适配检查→假肢装配后穿戴训练、功能训练、职能训练→终期适配检查和功能评估→回归家庭和社会→随访 肩周炎的康复 心理治疗→在疼痛允许范围内进行肩关节活动→关节松动术→传统推拿→作业治疗(滚筒训练、磨砂板训练)→肩周炎活动操→理疗(温热疗法,激光疗法)→传统康复治疗→患者自我锻炼 颈椎病的康复 健康教育→心理治疗→运动疗法(颈椎牵引、关节松动术、麦肯基疗法)→理疗(直流电离子导入法,超声波)→传统康复按摩松解粘连→患者自我锻炼→颈椎病保健体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

肩关节周围炎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方案 (中医骨伤科) 一、概述:是一种以肩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筋伤,简称“肩周炎”,又称“漏肩风”、“露肩风”、“冻结肩”、“五十肩”、“肩凝冈”、“肩凝症”等,多发于50岁左右。 二、病因病机 1、发病原因:五旬之人,肝肾渐衰,肾气不足,气血亏虚,筋肉失于濡养,加之外伤劳损,风寒湿邪侵袭肩部而引起本症。外伤劳损为其外因,气血虚弱,血不荣筋为其内因。肩部的骨折、脱位上肢的骨折,因固定时间太长或在固定期间不注意肩关节的功能锻炼亦可诱发肩周炎。 2、病程:此病病程较长,一般在1年以内,长者可达2年左右,根据不同病理过程和病情状况,可将本病分为急性疼痛期、粘连僵硬期和缓解恢复期。 三、诊查要点: 1、症状体征: ⑴、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多数患者呈慢性发病,少数有外伤史。初时肩周微有疼痛,常不引起注意。1—2周后,疼痛逐渐加重,肩部酸痛,夜间尤甚,肩关节外展,外旋活动开始受限,逐步发展成肩关节活动广泛受限。外伤诱发者,伤后肩关节外展功能迟迟不能恢复,且肩周疼痛持续不愈,甚至加重。

⑵、体征: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病程长者可见肩膀肌肉萎缩,尤以三角肌明显,肩外展试验阳性。重者外展、外旋、后伸等各方面功能活动均受到严重限制。 2、X线检查:多属阳性,但对鉴别诊断有意义。有时可见骨质疏松,冈上肌腱钙化或大结节处有密度增多阴影。 四、治疗 1、理筋手法:患者端坐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术者运用滚法、揉法、拿捏法作用于肩前、后、外侧,在做牵拉、抖动和旋转活动,最后做患肢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解除粘连,帮助功能活动恢复。隔日治疗1次,10日为1疗程。 2、药物治疗:(1)、内服药:治宜补气血,益肝肾,温经络,祛风湿为主,内服独活寄生汤或三痹汤艾。体弱血亏较重着,可用当归鸡血藤汤加减。 (2)、外用药:急性期疼痛,触痛敏感,肩关节活动障碍者,选用海桐皮汤热敷熏洗或寒痛乐热熨,外贴伤湿止痛膏艾。 3、物理疗法:可采用超短波、磁疗、蜡疗、光疗、热疗艾,以减轻疼痛,促进恢复。 4、练功活动:⑴、早期:患者肩关节活动减少,主要是疼痛和肌肉痉挛所引起,此时可加强患肢的外展、上举、内旋、外旋等功能活动;⑵、粘连僵硬期:于早晚反复做外展、上举、内、外旋、前屈、后伸、环转等功能活动,如“内外运旋”、“叉手托上”、“手拉滑车”、“手指爬墙”等动作。

肩周炎诊断标准

肩周炎诊断标准 肩周炎,全称为肩关节周围炎,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由于50岁左右的人易患此病,所以本病又称为五十肩。肩周炎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是以肩关节疼痛为主,先呈阵发性酸痛,继之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有肩周炎的患者,自觉有冷气进入肩部,也有患者感觉有凉气从肩关节内部向外冒出,故又称“漏肩风”。其病变特点是广泛,即疼痛广泛、功能受限广泛、压痛广泛。 一、临床表现 ⑴肩部疼痛:起初时肩部呈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痛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多数患者常诉说后半夜痛醒,不能成寐,尤其不能向患侧侧卧,此种情况因血虚而致者更为明显;若因受寒而致痛者,则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 ⑵活动受限: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⑶怕冷:患肩怕冷,不少患者终年用棉垫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 ⑷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⑸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三角肌有轻度萎缩,斜方肌痉挛。岗上肌腱、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 ..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病名 中医病名:肩凝症 西医病名:肩关节周围炎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50岁左右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4)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课件骨质疏松。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1)症状与体征:该病呈慢性发病,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

动障碍。 a 疼痛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和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 z. . .. 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最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b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两侧比较。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明显萎缩,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而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 (2)X线检查: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肩周炎后期可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改变,特别是肱骨近端,重者有类似“溶骨性”破坏的表现,但通过病史及局部查体很容易与骨肿瘤鉴别开来。(二)疾病分期:参照《肩周炎》(李平华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年) 1.粘连前期:主要表现为肩周部疼痛,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肩关节功能活动正常或轻度受限。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肩关节周围炎诊疗规范 一. 诊断标准 1诊断依据 1.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1.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 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1.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 节活动功能障碍。 1.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 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 1.5 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证候分类 2.1风寒湿型:肩部串痛,遇风寒痛增,得温痛缓,畏风恶寒, 或肩部有沉重感。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弦滑或弦紧。 2.2瘀滞型:肩部肿胀,疼痛拒按,以夜间为甚。舌质暗或有瘀 斑,舌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 2.3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 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二.治疗方案 1、针灸治疗 1.1.毫针刺法

1.1.1.选穴处方 主穴:肩髃、肩贞、肩前、天宗。配穴:气血亏虚型配足三里、脾俞。肝肾亏虚型配阴谷、三阴交、肝俞。寒湿阻络型配清冷渊、阴陵泉。气滞血瘀型:配膈俞、血海。 1.1.2.方法及针刺手法:肝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针刺用补法,其余各穴用平补平泻手法。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留针20分钟。隔日一次。 1.2.穴位注射疗法 1.2.1.选穴同针刺选穴法。 1.2.2.药物:普鲁卡因2ml、当归注射液4ml、维生素B12500ug、安痛定4ml、胎盘组织液4ml、野木瓜注射液4ml。 1.2.3. 方法:将上述药物吸入20ml一次性注射器内摇匀后,换上一次性5号牙科穿刺针,穴位常规消毒,在针刺得气后将药物注入腧穴中,每穴注射药物2ml。隔日一次。 1.3平衡针疗法 选肩痛穴,针刺入穴位后强刺激可留针或不留针。 1.4腹针疗法 主穴(君、臣)中脘、商曲(健侧)。辅穴(佐、使)滑肉门(患侧)。 2、小针刀治疗 于压痛明显之滑囊、肌腱、肌肉紧张及肌筋膜粘连等处,施以切开剥离、纵行疏通、通透剥离等法治疗,以改善粘连。

中医肩关节周围炎的推拿疗法

肩关节周围炎的推拿疗法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解除粘连、滑利关节。 1.用法在肩部操作,包括肩上、肩前、肩后及肩外等部位,若有压痛点者,在压痛部重点操作,如肱骨结节间沟部,治疗要充分。若有疼痛波及部位者,操作范围应适当扩大。 2.用拿法配合掌、指揉法,在肩部操作,部位同上。 3.点按缺盆、肩髃、肩井、肩贞、肩内陵、天宗、曲池、合谷等穴。 4.每穴点按后可在局部轻揉以缓解不适感。 5.取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之第3法(摇按拔伸第一法),即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外方,用一手拿住伤肩,拇指在后,余四指在前、中指压在肱骨结节间沟。另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在拔伸牵引下做肩关节摇法(患者可以忍受最大幅度)6~7次,拿肩之手垫于腋下,拇指竖起,贴于痛处,向健侧用力撑之,两手同时用力相对拔伸,在保持牵引力的同时,上肢下垂,并屈肘内收,使手尽量触及健肩,再向上拔伸,此时垫于腋下之手拿出,用拇指在痛处按揉,本法可重复二次。 6.取冈上肌腱第三法(摇按拔伸第二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伤肩后侧,一手拿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用大鱼际压住肩髃穴处,在拔伸牵引下做摇法6~7次,在保持牵引力的同时,拿肩之手垫于腋下,使伤肢下垂并屈肘内收,手触健肩。此时,拿腕之手前臂托住患肢肘关节尺侧,做梳头状,当绕至头顶时使患侧之手尽量触及其对侧耳尖部3~5次,再将伤肢向斜前上拔伸,同时拿肩之手大鱼际在患处推按,本法可重复二次。 7.摇肩后伸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肩后外侧,先做摇法后将伤肢下垂,拿腕之手前臂抵住患肢肘关节做患肩后伸动作并使患肢肘关节屈曲,背于体后,再上提腕关节,本法可重复做二次。 8.内收牵拉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面,令患者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屈,并内收肩关节,此时医者一手(如左侧患肩医者用右手)拿住患肢腕关节上方,一手抵住健肩后侧,双手同时用力推拉(以改善内收)2~3次。 9.托肘外旋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之前,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屈曲之肘关节,轻柔、快速的做患者外旋1~2次 10.牵抖上提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肩外侧,双手握住患肢腕关节上方,轻摇患肩3~5次,双手同时用力上提牵抖患肢,用力要轻柔、快速。 11.患肩局部轻揉,并搓、抖上肢。 注意: (1)本治疗方法需要患者可以忍受的情况下进行。 (2)在操作5~10法过程中每二法之间应加入轻揉、轻按之法,以缓解疼痛及不适。

康复宣传

康复治疗对象: 对临床常见的颈、肩、腰、腿痛疾病和中风后遗症所导致的偏瘫,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使用针灸、推拿、中药外洗等祖国医术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相结合的康复治疗手段,减轻患者痛苦,提高老年病、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强调个性化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功能的评定和结果的分析,有目的地设计治疗方案。 治疗范围:主要是急慢性腰扭伤,颈、腰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各种胃痛,理疗减肥,慢性腹泻,中风后遗症所导致的偏瘫。及急慢性疾病和老年带来的功能障碍,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者。康复医学具有多科性、广泛性、社会性,因此,康复医学实际涉及到临床各专科。 传统康复手段: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穴位注射、中药敷贴、中药外洗、中药沐足、中药熏蒸、火罐艾灸等。 针灸推拿治病具有疗效显著,价格低廉,且没有副作用等优点,尤其是对慢性疑难性疾病具有独到的疗效。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确认在使用针灸治疗各种疾病。针灸因其擅长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故深受患者喜爱。尤其是对急性脑缺血、脑出血所致瘫痪,我科疗效特别显著,总有效率可达1 00%,治愈率达80%以上。 康复治疗技术

康复训练:运动疗法(PT)。是根据患者疾病本身特点,借助器械或治疗者的徒手技术(手法操作)来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作业疗法(0T)是为恢复患者的身心功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技能训练,锻炼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训练,如:进食、更衣、如厕等人们每天反复进行的活动,教会患者如何掌握日常生活的技巧,提高自理能力。 康复科设备简介 1、中频治疗仪:适用范围:该治疗仪刺激痉挛肌和对抗肌,使二者收缩,治疗痉挛性瘫痪和开展电刺激、电体操。 2、电针治疗仪:适用范围:适用于吞咽困难、面瘫、偏瘫、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 3、电动起立床: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风病人早期康复训练、下肢无力、负重训练。 4、双轮助行器:适用范围:适用于偏瘫、截瘫患者步行训练。 5、肩梯训练器:适用范围:适用于肩周炎、上肢活动受限、上肢无力训练等。 6、牵引疗法:是应用力学中作用外力(手法、器械或电动牵引装置)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应怎样让中风病人尽快康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