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doc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doc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doc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doc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

Power System and its Automation

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电气工程(0808)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属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变换、输送、分配的理论,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规律,以及相应的测量、保护和控制技术。我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成立于1987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地区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近年来,本学科正在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多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10多部,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本学科科研条件良好,建有“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和“电力系统健康诊断”两个实验室,拥有“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电子与电气新技术”两个研究所。

一、培养要求

本学科培养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品行端正;具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面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或解决工程重大技术课题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及先进的研究手段;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毕业后可在高等学校、研究院(所)、企业或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或技术创新和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Power System Operation and Control)

2、地区电力系统自动化(Automation of Distribution Power Systems)

3、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信息处理(Fault Diagnosi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s )

4、新型交直流电气传动系统(Novel AC/DC Electrical Drive System)

5、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Renewable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三、学分要求

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为18个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2个学分,非学位课程为6学分。另设教学环节。

四、课程设置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电气工程(0808)

Electrical Engineering

学科门类:工学(08)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0808)覆盖五个二级学科,即电机与电器(08080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80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08080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4)、电工理论与新技术(080805)。学科主要研究方向覆盖了电能生产、传输、变换、应用、检测、控制、调试和管理的全过程。该学科成立于1987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地区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设备故障诊断、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机与控制、风力发电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学科是校重点学科。近年来,本学科正在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多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本学科科研条件良好,建有“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和“电力系统健康诊断”两个实验室,拥有“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电子与电气新技术”两个研究所。近年来,学科快速发展,为我国电气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培养要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具有创新性的成果;要求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应用该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Power System Operation and Control)

2、地区电力系统自动化(Automation of Distribution Power Systems)

3、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信息处理(Fault Diagnosi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Electrical Equipments )

4、新型交直流电气传动系统(Novel AC/DC Electrical Drive System)

5、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Renewable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三、学分要求

硕士生课程总学分为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为9学分,教学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

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080402)(Testing and Measuring Technologies and Instrumentation)

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属仪器科学与技术中的二级学科。本学科是由光学、电子学、精密机械、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综合学科。我校的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通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建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团结而充满活力的科研教学队伍,并已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本学科的特色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测试技术及其仪器仪表的研究与开发,以及计算机测试技术和智能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等。我校在水利水电工程测试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智能系统开发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均能紧密跟踪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已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本学科在强化特色的同时也在开拓如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新技术研究。目前,本学科技术的发展趋向节能化、智能化、微型化、集成化和网络化,其发展及应用与现代科技的各领域发展密切相关。就业领域涉及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等部门的企业、公司和研究院所。

一、培养要求

在本学科领域中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和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技能,初步具有独立科研和工作能力,可从事本专业及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科技开发或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水利水电测试技术及仪器仪表(Testing Technology for Hydraulic and Hydro

Power Engineering)

2、传感技术与工程检测(Sensing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Testing

Technology”

3、计算机测控技术与智能系统(Computer-Based Tes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三、学分要求

硕士生课程总学分为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为9学分,教学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学科门类:工学(08)

控制科学与工程是研究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目前,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应用已遍及工业、农业、交通、环境、军事、生物、医学、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

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最优控制、系统辩识与建模、计算机测控系统、水利水电自动化、电气传动自动化、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过程控制、模式识别、电能质量监控及电力电子系统控制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团结而充满活力的科研教学

队伍。

一、培养要求

培养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

面的高层次综合型人才,在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领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熟练掌握相关二级学科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相关二级学

科的进展和研究动态,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

从事与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装备设计制造、工程管

理、高等教育等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Theories and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Control)2.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Intelligence Control and Intelligence System) 3.运动控制系统(Motion Control System)

4.现代检测技术与系统(Modern Detection Technique and System)

5.水利水电自动化(Automation of Water Power)

6.智能化仪器与自动化装置(Intelligent Instrument and Automation Device)

7.模式识别理论与应用(Theories and Application of Pattern Information Recognition)

三、学分要求

硕士生课程总学分为3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为9学分,教学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电气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设置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在电力事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作为一项重要且不容忽视的现代科学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够在推进电力系统的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随着科学 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并且 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对于深入研究电力系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基于此,本 文就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相关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做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希望为有关 的研究者提供一定意义上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发展趋势 电力行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大命脉,它对国家的商业、军事、生产、交通等各个 行业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只有拥有一套“安全、稳定、优质”的电力系统,才能保证国 民经济快速健康稳步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和不断壮大,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稳步发展 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体现。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其原理是通过发电设备把 风能、水能、光能等转化为电能,并经变电系统、输电系统和配电系统将电能传送给用电设备,以实现电能向热能、光能的转化,从而满足群众的生活、工作和生产需要。电力系统自 动化是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远程控制电力系统的设备,使其在没有 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自动完成各项任务,并自动修复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故障。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目的是更加安全、高效、快捷地利用电能,对发电、送电和配电过程进行 自动控制、自动调度,从而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包括变 电站自动化及智能保护、电力系统管理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在电 力系统中的应用、电气设备自动检测及故障诊断和修复等。电力系统自动化按照电能的生产 和分配可分为发电系统自动化、供电系统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电力信息传送自动化、 电力事故处理自动化、电力管理自动化等。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相关应用 1、变电站自动化 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的主要环节。和传统变电站工作相比, 变电站自动化对人工监视和人工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并且对于变电站的监控范 围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扩大,大大地提高了变电站的的运行以及工作效率。在自动化应用中常 见的是采用计算机技术来代替电力信号电缆,不断的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和屏幕化,从 运行管理和记录的统计方面全面实现自动化。 2、发电厂自动化 应用自动化技术,不仅能够使发电厂的发电量受到严格的控制,还能维护相关电力设备 的高效、稳定以及安全运行,促进电力设备以及系统的自动化。除此以外,变电站在电力系 统中还能与相关的网络技术共同实现电能的配备以及输送,紧密的连接用户以及电厂,更好 的了解以及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因此要实现发电厂人机的一体化,进一步的改善生产模式,提高自动化水平以及电力生产的效率,就必须有机的融合网络技术以及电力自动化技术,如此才能大大的提高电厂的效率,赋予电能更高的质量,使发电厂更好的监控电力设备,维 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3、电网调度自动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在我国电网调度自动化中,可 按级别分为国家、地区、省级、和县级的电网调度。电网调度自动化实现了电力生产过程中 的数据实时采集,能够科学地估计和分析电力系统状态,从而使电力负荷预测、自动发电控制、经济调度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并且逐渐适应了电力市场中的运营需求。 4、配电自动化 配电系统是连接用户和供电部门的纽带,配电系统的管理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 经济和高效运行。目前我国配电网覆盖区域大,在空间和布局上有不同的要求,其中配电设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介绍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介绍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力求的发展方向,它包括:发电控制的自动化(AGC已经实现,尚需发展),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具有在线潮流监视,故障模拟的综合程序以及SCADA系统实现了配电网的自动化,现今最热门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即建设综自站,实现更好的无人值班,DTS即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为调度员学习提供了方便),配电自动化(DAS已经实现,尚待发展)。 电力系统自动化automation of power systems 对电能生产、传输和管理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度和自动化管理。电力系统是一个地域分布辽阔,由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和用户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大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领域包括生产过程的自动检测、调节和控制,系统和元件的自动安全保护,网络信息的自动传输,系统生产的自动调度,以及企业的自动化经济管理等。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供电的电能质量(频率和电压),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效能。 发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以前,电力系统容量在几百万千瓦左右,单机容量不超过10万千瓦,电力系统自动化多限于单项自动装置,且以安全保护和过程自动调节为主。例如:电网和发电机的各种继电保护、汽轮机的危急保安器、锅炉的安全阀、汽轮机转速和发电机电压的自动调节、并网的自动同期装置等。50~60年代,电力系统规模发展到上千万千瓦,单机容量超过20万千瓦,并形成区域联网,在系统稳定、经济调度和综合自动化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厂内自动化方面开始采用机、炉、电单元式集中控制。系统开始装设模拟式调频装置和以离线计算为基础的经济功率分配装置,并广泛采用远动通信技术。各种新型自动装置如晶体管保护装置、可控硅励磁调节器、电气液压式调速器等得到推广使用。70~80年代,以计算机为主体配有功能齐全的整套软硬件的电网实时监控系统(SCADA)开始出现。20万千瓦以上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开始采用实时安全监控和闭环自动起停全过程控制。水力发电站的水库调度、大坝监测和电厂综合自动化的计算机监控开始得到推广。各种自动调节装置和继电保护装置中广泛采用微型计算机。

(完整版)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目前电力系统市场发展中的自动控制技术趋向于控制策略的日益优化,呈现出适应性强、协调控制完善、智能优势明显、区域分布日益平衡的发展趋势。在设计层面电力自动化系统更注重对多机模型的问题处理,且广泛借助现代控制理论及工具实现综合高效的控制。在实践控制手段的运用中合理引入了大量的计算机、电子器件及远程通信应用技术。而在研究人员的组合构建中电力企业本着精益求精、综合适用的原则强调基于多功能人才的联合作战模式。在整体电力系统中,其工作方式由原有的开环监测合理向闭环控制不断发展,且实现了由高电压等级主体向低电压丰富扩展的安全、合理性过度,例如从能量管理系统向配电管理系统合理转变等。再者电力系统自动化实现了由单个元件到部分甚至全系统区域的广泛发展,例如实现了全过程的监测控制及综合数据采集发展、区域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发展等。相应的其单一功能也实现了向多元化、一体化综合功能的发展,例如综合变电站实现了自动化发展与提升。系统中富含的装置性功能更是向着灵活、快速及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实现了全面更新及优势发展等。依据以上创新发展趋势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的发展目标更加趋于优化、协调与智能的发展,令潮流及励磁控制成为市场新一轮的发展研究目标。因此我们只有在实践发展中不仅提升系统的安全运行性、经济合理性、高效科学性,同时还应注重向自动化服务及管理的合理转变,引入诸如管理信息系统等高效自动化服务控制体系,才能最终令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的科学发展之路走的更远。 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科学发展前景 经过了数十年的研究发展,我国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通信及控制技术实现了跨越式提升,而新时期电力系统则毋庸置疑的成为集计算机、通信、控制与电力设备、电力电子为一体的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其应用内涵不断扩充、发展外延继续扩展,令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中包含的信息处理量越来越庞大、综合因素越来越复杂,可观、可测的在数据范围越来越广阔,能够合理实施闭环控制、实现良好效果的控制对象则越来越丰富。由此不难看出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已摒弃了传统的单一式、滞后式、人工式管理模式,而全面实现了变电站及保护的自动化发展市场、调度自动化市场、配电自动化市场及综合的电力市场。在变电站及保护的自动化市场发展中,我国的500千伏变电站的控制与运行已经全面实现了计算机化综合管理,而220千瓦变电站则科学实现了无人值班看守的自动化控制。当然我国众多变配电站的自动化控制程度普及还相对偏低,同时新一轮变电站自动化控制系统标准的广泛推行及应用尚处在初级阶段,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还应继续强化自动化控制理念的科学引入,树立中小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观念、提升大型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水平,从而继续巩固电力自动化系统在整体市场中占据的排头兵位置,令其持之以恒的实现全面自动化发展。 电力调度及配电自动化市场的前景发展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市场规模将继续上升,省网及地方调度的自动化普及率将提升至近一半的比例,且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充。电力调度系统

电力系统自动化作业非常详细

电力系统自动化期末作业 题目:带励磁系统的自动发电控制(AGC)学号: P091812925 姓名:谢海波 同组人:马宁、马超、李维、谢海波、杨天曾专业班级: 09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3班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杨晶显老师

目录 目录 (1) 1 概述 (2) 1.1课题背景 (3) 1.2带励磁系统的同步发电机LFC和AVR控制示意图 (3) 2 发动机调速系统 (4) 2.1发电机模型 (4) 2.2负荷模型 (5) 2.3原动机模型 (6) 2.4调速器模型 (6) 3 发电机励磁系统 (7) 3.1励磁调节器的工作原理 (7) 3.2励磁方式 (7) 3.3励磁机的作用 (8) 4 励磁系统的自动发电控制(AGC) (8) 5 仿真结果分析 (12) 6 总结 (13) 参考文献 (13)

带励磁系统的自动发电控制(AGC)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高度发展,现代电网已发展成为在电力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多控制区域的互联系统,自动发电控制(AGC)作为互联电网实现功率和频率控制的主要手段,其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电网品质。因此,跨大区互联电网通过什么样的标准对其控制质量进行评价,电网AGC采用什么样的控制方法是近年来调度自动化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论文紧紧围绕这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展开了研究和讨论,介绍了带励磁系统的自动发电控制电网AGC技术的实现与发展,带励磁系统的同步发电机LFC和AVR控制方案,发电机的调速系统模型的基本组成及其设计和控制策略。最后通过一个孤立发电站的组合仿真框图及其技术参数,搭建混合SIMULINK仿真框图进行仿真,当励磁系统参数变化时求出其频率偏差和机端电压响应,通过仿真结果来分析频率控制和电压控制的关系。 关键词:励磁系统,自动发电控制,电力系统,频率,电压 1 概述 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简称AGC,作为现代电网控制的一项基本功能,它是通过控制发电机有功出力来跟踪电力系统的负荷变化,从而维持频率等于额定值,同时满足互联电力系统间按计划要求交换功率的一种控制技术。它的投入将提高电网频率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自动发电控制技术在“当今世界已是普遍应用的成熟技术,是一项综合技术”。自动发电控制在我国的研究和开发虽然起步较早,但真正在电网运行中发挥效能,还是在最近几年。原来我国几个主要电力系统都曾试验过自动频率调整(AFC),而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自动发电控制却还未能全部正常运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安全、可靠、优质和经济运行,各大区电网都对频率的调整非常重视,并实行了严格的考核。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国各大电网均不同程度地采用了AGC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网络通讯等技术的发展,电厂、电网自动化运行水平的不断提高,自动发电控制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现代的AGC是一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如图1-1所示:(1)负荷分配器:根据测得的发电机实际出力、频率偏差和其它有关信号,按一定的调节准则分配各机组应承担的机组有功出力设定值。该部分为传统的电网调度功能实现。 (2)机组控制器:根据负荷分配器设定的有功出力,使机组在额定频率下的实发功率与设定有功出力相一致。电厂具备AGC功能时该部分由机组协调控制系统CCS自动实现。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陈祖耀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陈祖耀 发表时间:2018-07-31T10:35:09.7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8期作者:陈祖耀[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国网福鼎市供电公司福建宁德 3552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实现了电力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电力传输系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已渗透到电力系统的各个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本文介绍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引言 中国目前电力严重短缺。如何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实现电力系统的全行业遥控,遥测,遥调,遥信和遥控,已成为保证电力系统高效,安全,可持续运行的重要课题。就目前的发展趋势而言,电网的不断发展,电网运行管理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为确保电力生产安全有序发展,有必要进一步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于中国电力系统,以促进中国电力系统的健康发展。 1电力系统自动化内涵 电力系统一般由发电,输电,变电站,供电等几个环节联结起来,各控制系统有自己的联系。电力系统自动化不仅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可以减少电力系统工人的数量,减少劳动强度,降低事故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性能,电网管理和维护快捷方便。最重要的是电力系统自动化能够有效防止电力系统事故,如大面积停电等严重连锁事故,确保电力支持经济运行稳定可靠,意义长远而深远。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特点是:电力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和强非线性;电力系统需要高度的适应性;电力系统自动化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多因素。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困难包括: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多目标优化和多工作模式下故障条件下的稳健性;单个链路上更多的电力系统链路和控制需要该链路和其他链路的协调和配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调度系统,配电网系统和变电站系统。电力调度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应用是电荷预测,发电规划,网络拓扑分析,电力系统状态评估,暂态静态安全分析和自控发电等功能。配电系统中的有线通信促进了内部信息的交换,并提高了实时控制的性能,稳定性,效率和可靠性。变电站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收集来自电源线的实时参数,如电流,电压和电抗。通过对主控终端的分析,可以对远端供电设备进行调整,以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保证供电质量。同时,我们可以分析电力需求的趋势,预测趋势并更好地调配电力。 2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探讨分析 2.1无线技术 无线技术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具有高度的信息共享,还可以减少线路的铺设。目前有很多无线技术,但由于无线信号在空间传输过程中所携带的带宽,无线信号的物理障碍,抗干扰,可扩展性和投资成本的易感性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适合的电力只有几种自动化。用户根据无线技术的环境选择适当的无线技术。目前的无线技术主要是GPRS/GSM,ZIEBB,WIMAX,WIFI和AdHoc 网络,但现在发展最快的网络是WIMAX和WIFI,因为它们在带宽和安全性方面更好,灵活性高,成本更低。 2.2信息化技术 电力信息化是电力自动化的核心,包括发电,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自动化。配备电脑监控系统的发电厂和变电站,实现少数值班人员甚至无人值班,可以改善电厂自动化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监控系统。 2.3信息安全技术 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电力。电力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对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尚未解决。尽管电力系统不太可能发生故障,但如果发生故障,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在我国,电力系统发生重大事故。现在我们局已经试点建设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系统故障的发生,减少停电造成的损失。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电力系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发展规模,三峡电站,西电东送等一系列重大电网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电网安全,设备安全,电力工作者被提出更高的更新要求。 2.4传动技术 动力传动技术主要是实现变频调速,主变频器实现变频调速。变频器是节能减排的首选,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和技术上也相当成熟。由于其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作用,变频器已成为电力行业改革技术的首要目标。ABB目前是该行业最大的电力自动化领导者,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变压器制造基地和绝缘子制造中心。该公司的变频器,PLC,仪器仪表等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现状 3.1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中的应用 现代电网调度自动控制系统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计算机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实时运行信息进行监测,采集和分析,完成系统的高效运行。电网调度自动化操作通过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实现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保证电网运行的质量和可靠性,实现电能的充足供应,使人们需求得到满足。在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同时,能源损失最小化,保证了电源的经济和环保,实现了节能。 3.2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网络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配电网自动化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程度和配电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实现了配电网主站,变电站和轻轨终端三层结构,配电网发展,通信传输速度有保证,自动化系统的性能得到提高。加强系统继电保护控制,减少大面积停电现象,保证供电,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优化电网事故快速消除机制,科学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建立,停电时间明显缩短;电力公司要加强对电力系统的控制,使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更加方便了解;正常值班模式被打破,无人值班的电厂出现,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3.3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变电站系统实现了对二次系统的监控。通过功能设计的优化和科学综合系统的协调,可以方便地收集设备的运行信息。 4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展望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

浅谈电力系统自动化 “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的电能供应是现代社会对电力事业的要求,自动化的电力系统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且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本文试对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作简要阐述。 标签:电力系统自动化探讨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1.1 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①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②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③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④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⑤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1.2 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①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②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③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④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⑤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⑥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⑦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已成为一个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电力装备及电力电子(Power System Equiqments and Power Electronics)的统一体,简称为“CCCP”。其内涵不断深入,外延不断扩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直接可观可测的范围越来越广,能够闭环控制的对象越来越丰富。 2 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2.1 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电力系统自动化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发电机的自动并列习题 1、同步发电机并网(列)方式有几种?在操作程序上有何区别?并网 效果上有何特点? 分类:准同期,自同期 程序:准:在待并发电机加励磁,调节其参数使之参数符合并网 条件,并入电网。 自:不在待并电机加励磁,当转速接近同步转速,并列断 路器合闸,之后加励磁,由系统拉入同步。 特点:准;冲击电流小,合闸后机组能迅速同步运行,对系统影 响最小 自:速度快,控制操作简单,但冲击电流大,从系统吸收 无功,导致系统电压短时下降。 2、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的理想条件是什么?实际条件的允许差各是 多少? 理想条件:实际条件(待并发电机与系统)幅值相等:电压差不能超过额定电压的510% 频率相等:ωωX 频率差不超过额定的0.20.5% 相角相等:δ0(δδX)相位差接近,误差不大于5° 3、幅值和频率分别不满足准同期理想并列条件时对系统和发电机分别 有何影响? 幅值差:合闸时产生冲击电流,为无功性质,对发电机定子绕组产

生作用力。 频率差:因为频率不等产生电压差,这个电压差是变化的,变化值在0-2之间。这种瞬时值的幅值有规律地时大时小变 化的电压成为拍振电压。它产生的拍振电流也时大时小 变化,有功分量和转子电流作用产生的力矩也时大时小 变化,使发电机振动。频率差大时,无法拉入同步。 4、何为正弦脉动电压?如何获得?包含合闸需要的哪些信息?如何从波形上获得? 5、何为线形整步电压?如何得到线形整步电压?线性整步电压的特点是什么? 6、线性整步电压形成电路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根据电网电压和发电机端电压波形绘制出各部分对应的波形图。 书上第13页,图1-12 组成:由整形电路,相敏电路,滤波电路组成 作用:整形电路:是将和的正弦波转变成与其频率和相位相同的一系列 方波,其幅值与和无关。 相敏电路:是在两个输出信号电平相同时输出高电平,两者不同时输出低电平。 滤波电路:有低通滤波器和射极跟随器组成,为获得线性整步电 压和的线性相关,采用滤波器使波形平滑 7、简述合闸条件的计算过程。 1:计算,如果≤转 2;否则调整G来改变

电力系统自动化未来发展方向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1.电网调度自动化。电网调度自动化主要组成部分由电网调度控制中心的汁算机网络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大屏蔽显示器、打印设备、通过电力系统专用广域网连结的下级电网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范围内的发电厂、变电站终端设备等构成。电网调度自动化的主要功能是电力生产过程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电网运行安全分析、电力系统状态估计、电力负荷予测、自动发电控制、自动经济调度并适应电力市场运营的需求等。 2.变电站自动化。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与输配电线路是联系发电厂与电力用户的主要环节。变电站自动化的目的是取代人工监视和电话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扩大对变电站的监控功能,提高变电站的安全运行水平。变电站自动化的内容就是对站内运行的电气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视和有效控制,其特点是全微机化的装置替代各种常规电磁式设备;二次设备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尽量采用计算机电缆或光纤代替电力信号电缆;操作监视实现计算机屏幕化;运行管理、记录统计实现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除了满足变电站运行操作任务外还作为电网调度自动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生产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3.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DCS)。 过程控制单元(PCU)由可冗余配置的主控模件(MCU)和智能l/O模件组成。MCU模件通过冗余的l/O总线与智能l/O模件通讯。PCU直接面向生产过程,接受现场变送器、热电偶、热电阻、电气量、开关量、脉冲量等信号,经运算处理后进行运行参数、设备状态的实时显示和打印以及输出信号直接驱动执行机构,完成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和联锁保护等功能。 运行员工作站(OS)和工程师工作站(ES)提供了人机接口。运行员工作站接收PCU发来的信息和向PCU发出指令,为运行操作人员提供监视和控制机组运行的手段。工程师工作站为维护工程师提供系统组态设置和修改、系统诊断和维护等手段。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一)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1、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 2、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 3、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 4、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 (二)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1、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 2、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 3、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4、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 5、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 2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目标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三、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一)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1、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强非线性的、变参

电力系统自动化

计算题。(1题2分 2-8每题3分,9-10每题6分,共35分) 1.某地区2007年被调度部门确认的事故遥信年动作总次数为120次,拒动1次,误动1次,求地区2007年事故遥信年动作正确率为多少?(答案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解:2007年事故遥信年动作正确次数:120-(1+1)=118 Ayx=118/120=98.33% 2.一条10KV配电线路的二次电压为100V,二次电流为3A,功率因数为0.8,三相电压对称,三相负荷平衡,其中电压变比为10000/100,电流变比为300/5,试计算测得的二次功率,并计算其折算到一次侧的功率。 解:二次功率P2= 1.732UICOSφ=1.732×100×3×0.8≈415.68(W) 一次功率P1=415.68×(10000÷100)×(300÷5)=2494080(W)≈ 2.49(MW) 3.一台UPS主机为10kVA,问要达到10kVA4h的配置要求,约需要配置多少节12V100Ah的蓄电池? 解:1)UPS主机要求配置的总VAh数为:10kV A×4h=40kV Ah=40000V Ah;2)每节电池的V Ah数为:12V×100Ah=1200V Ah; 3)需要的电池节数:40000÷1200=33.33节,约需34节。 4.某一线路的TA变比为300/5,当功率源中的电流源输入变送器的电流为4A时,调度端监控系统显示数值为多少这一路遥测才为合格(综合误差<1.5%) 由综合误差<1.5%知300A×1.5%=4.5A 所以,在标准值为±4.5A之内均为合格。又因输入4A,工程量标准值为 300/5 ×4=240(A) 240+4.5=244.5(A) 240-4.5=235.5(A)监控系统显示电流值大于235.5A,小于244.5A均为合格。 5.某调度自动化系统包括10个厂站,9月12日发生3站远动通道故障各3小时,9月20日发生1站RTU故障4小时,现求出该系统本月远动系统月运行率、远动装置月可用率和调度日报月合格率。(小数后保留2位) 远动系统月运行率:(10×30×24-3×3-4)/10×30×24×100%=99.82%;远动装置月可用率:(10×30×24-4)/10×30×24×100%=99.94%;调度日报月合格率(10×30-4)/10

电力系统自动化完整版

1. 同步发电机组并列时遵循的原则:(1)并列断路器合闸时,冲击电流应尽可能的小,其瞬时最大值一般不宜超过 1~2 倍的额定电流( 2)发电机组并入电网后,应能迅速进入同步运行状态,其暂态过程要短,以减少对电力系统的扰动。 9. 同步发电机的并列方法:准同期并列,自同期并列。设待并发电机组 G 已经加上了 励磁电流,其端电压为 UG,调节待并发电机组 UG的状态参数使之符合并列条件并将发电机并入系统的操作,成为准同期并列。 10. 发电机并列的理想条件:并列断路器两侧电源电压的三个状态量全部相等。 11. 自同期并列:未加励磁电流的发电机组 12. 脉动电压含有同期合闸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即电压幅值差、频率差和合闸相角差。但 是,在实际装置中却不能利用它检测并列条件,原因是它的幅值与发电机电压及系统电压有关。 13. 励磁自动控制系统是由励磁调节器,励磁功率单元和发电机构成的一个反馈控制系统。 14. 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任务:(1)电压控制(2)控制无功功率的分配(3)提 高同步发电机并联运行的稳定性。 15. 为了便于研究,电力系统的稳定分为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两类。静态稳定是指电力 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经受微小扰动后恢复到原来运行状态的能力。暂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在某一正常运行方式下突然遭受大扰动后,能否过渡到一个新的稳定运行状态或者恢复到原来运行状态的能力。 16. 对励磁系统的基本要求:(一)对励磁调节器的要求:O 1具有较小的时间常数,能 迅速响应输入信息的变化;② 系统正常运行时,励磁调节器应能反应 发电机电压高低,以维持发电机电压在给定水平;O 3励磁调节器应能合理分 配机组的无功功率;④ 对远距离输电的发电机组,为了能在人工稳定区域运 行,要求励磁调节器没有失灵区;◎励磁调节器应能迅速反应系统故障,具备强行励磁控制功能,以提高暂态稳定和改善系统运行条件。(二)对励磁功率单元要求: ①要求励磁功率单元有足够的可靠性并具有一定的调节容量;② 具有足够的励磁顶值 电压和电压上升速度。 17. 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分类: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①自励②他励;交流励磁机励磁 系统①他励交流励磁机励磁系统②无刷励磁系统;静止励磁系统 18. 励磁调节器的主要功能有二:①保持发电机的端电压不变;②保持并联机组间无功电 流的合理分配。 19. 励磁调节器的型式很多,但自动控制系统核心部分相似。基本控制由测量比较、综 合放大、移相触发单元组成。测量比较单元的作用是测量发电机电压并变换为直流电压,与给定的基准电压相比较,得出电压的偏差信号。综合放大单元是沟通测量比较单元及调差单元与移相触发单元的一个中间单元,来自测量比较单元及调差单元的电压信号在综合放大单元与励磁限制、稳定控制及反馈补偿等其他辅助调节信号加以综合放大,用来得到满足移相触发单元相位控制所需的控制电压。移相触发单元是励磁调节器的输出单元,根 据综合放大单元送来的综合控制信号U SM的变化,产生触发脉冲,用以触发

精编【OA自动化】EAL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指导书

【OA自动化】EAL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实验指导书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目录实验一电机启动、建压和停机实验1 实验二自动准同期条件测试实验4 实验三线性整步电压测试实验11 实验四导前时间整定及测量实验14 实验五压差闭锁和整定实验17 实验六频差方向及频差闭锁与整定实验21实验七相差闭锁与整定实验26 实验八调频脉宽整定实验31 实验九手动准同期并列实验34 实验十半自动准同期并列实验37 实验十一全自动准同期并列实验40 实验十二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实验44(一)同步发电机励磁起励控制实验47 (二)控制方式相互切换实验51 (三)可控励磁系统主电路负荷调节实验54(四)伏赫限制实验56 (五)调差实验58

实验十三同步发电机的解列、灭磁与停机实验61实验十四一机—无穷大系统稳态运行方式实验64实验十五电力系统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实验68(一)无调节励磁时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的测定69(二)手动调节励磁时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的测定74(三)自动调节励磁时功率特性和功率极限的测定76实验十六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实验79 (一)短路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80 (二)研究提高暂态稳定的措施83 实验十七单机带负荷实验87 实验十八微机线路保护实验92

实验一电机启动、建压和停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预习与思考 1、本实验系统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 2、在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 三、原理说明 实验台由三相交流电源、双回路、准同期控制器、微机线路保护、发电机励磁系统、原动机调速系统和发电机组几部分组成。 四、实验设备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1、电机启动和建压实验 1)、打开电脑;

电力系统自动化第一次作业

1、分析自动调节励磁系统对发电机静态稳定的提高 答: 1. 无旋转部件,结构简单,轴系短,稳定性好; 2. 励磁变压器的二次电压和容量可以根据电力系统稳定的要求而单独设计。 3. 响应速度快,调节性能好,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 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它的电压调节通道容易产生负阻尼作用,导致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发生,降低了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通过引入附加励磁控制(即采用电力系统稳定器--PSS), 完全可以克服这一缺点。电力系统稳定器的正阻尼作用完全可以超过电压调节通道的负阻尼作用,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这点,已经为国内外电力系统的实践所证明。 2、分析自动调节励磁系统对发电机暂态稳定的提高。 答1、提高励磁系统强励倍数可以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 2、励磁系统顶值电压响应比越大,励磁系统输出电压达到顶值的时间越短,对提高暂态稳定越有利。 3、充分利用励磁系统强励倍数,也是发挥励磁系统改善暂态稳定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分析证明,励磁控制系统中的自动电压调节作用,是造成电力系

统机电振荡阻尼变弱(甚至变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一定的运行方式及励磁系统参数下,电压调节作用,在维持发电机电压恒定的同时,将产生负的阻尼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在正常实用的范围内,励磁电压调节器的负阻尼作用会随着开环增益的增大而加强。因此提高电压调节精度的要求和提高动态稳定的要求是不兼容的。 解决这个不兼容性的办法有: 1、放弃调压精度要求,减少励磁控制系统的开环增益。这对静态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均有不利的影响,是不可取的。 2、电压调节通道中,增加一个动态增益衰减环节。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既保持电压调节精度,又可减少电压调压通道的负阻尼作用的两个目的。但是,这个环节使励磁电压响应比减少,不利于暂态稳定,也是不可取的。 3、在励磁控制系统中,增加附加励磁控制通道,即电力系统稳定器PSS。 电力系统稳定器即PSS是使用最广、最简单而有效的附加励磁控制。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得电力系统如今也趋于智能化,现代化。自 动化电路系统确保了电子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企业供电能力和 经济效益。本文将对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现状加以分析,通过合 理的预测分析未来行业发展前景,以及提及适当措施保障电力自动化供应能力。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 电力系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对电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为确保供电顺利进行,提高电力系统的质量是必要的。一般 而言,电力系统主要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五个部分组成,随着电力技术创新 发展,电力系统综合性能、电压等级、供电等级也在不断提升。目前,电力系统逐渐连成网络,结构日趋复杂、规模不断扩大、供电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为更好满足人们的 用电需要,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以及可靠运行,提高供电质量和效益,发展并利用电 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工作流程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电力系统控制中心得到升级和改造,不再采用传统的人工控制 方式,而是在控制中心装备计算机,建立现代化的控制中心,从而有利于全面监测和详细掌 握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情况。通常以计算机控制为中心,构建向四周辐射的控制网络体系, 并在整个电力系统之中,建立完整的、立体化的覆盖网络,实现全面而畅通的信息传递和指 令传输。有利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情况,实现供电的安全、稳定与可靠,进 而满足人们的用电需要。中心控制计算机的主要作用是,整合并使用各种软件,负责对电力 系统进行整体调度和控制,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监测等各项操作的自动化。同时,在电力系 统自动化进程中,通常采用分层操作和控制方式,全面掌握系统每层运行的基本情况,对存 在的不足及时改进和调整。从而有利于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及可靠运行,提高供电的安全性。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控制要求 在自动化技术逐渐推广和应用的前提下,为促进自动化技术得到有效利用,使其在电力 系统之中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自动化控制,提高操作人员素质,把握每个操作控制要点是必 要的。一般而言,自动化控制的要求表现在以下方面:准确并迅速收集电力系统的运行参数,做好电力系统元器件的检测工作,对存在的缺陷及时采取措施修复。加强电力系统运行监控,及时掌握系统运行状况,了解各种元器件的技术、安全和经济节能方面的要求。并注重对系 统操作人员和调控人员的管理培训,让他们把握每个技术要点,严格按要求进行设备操作和 元器件调控。重视电力系统不同层次、局部系统以及各种元器件的综合协调,优化整合各种 资源,为整个电力系统寻找最优质的供电方式,确保电力系统安全有效运行,并且还有利于 节约电能,降低供电成本。总之,通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调节和控制,不仅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节约人力资源和管理成本,还能促进电力设施更为 有效的发挥作用,延长电力设备使用寿命。并改进电力设备的运行性能,实现对安全事故的 预防,减少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的可能,确保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 良好条件。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3.1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

[摘要]现代社会对电能供应的“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等各项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电力系统也不断地向自动化提出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不断地由低到高、由局部到整体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应用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总的发展趋势 1.当今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术正趋向于: (1)在控制策略上日益向最优化、适应化、智能化、协调化、区域化发展。 (2)在设计分析上日益要求面对多机系统模型来处理问题。 (3)在理论工具上越来越多地借助于现代控制理论。 (4)在控制手段上日益增多了微机、电力电子器件和远程通信的应用。 (5)在研究人员的构成上益需要多“兵种”的联合作战。 2.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则趋向于: (1)由开环监测向闭环控制发展,例如从系统功率总加到AGC(自动发电控制)。 (2)由高电压等级向低电压扩展,例如从EMS(能量管理系统)到DMS(配电管理系统)。 (3)由单个元件向部分区域及全系统发展,例如SCADA(监测控制与数据采集)的发展和区域稳定控制的发展。 (4)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一体化发展,例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 (5)装置性能向数字化、快速化、灵活化发展,例如继电保护技术的演变。 (6)追求的目标向最优化、协调化、智能化发展,例如励磁控制、潮流控制。 (7)由以提高运行的安全、经济、效率为完成向管理、服务的自动化扩展,例如MIS(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近2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系统已成为一个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和电力装备及电力电子(Power System Equiqments and Power Electronics)的统一体,简称为“CCCP”。其内涵不断深入,外延不断扩展。电力系统自动化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直接可观可测的范围越来越广,能够闭环控制的对象越来越丰富。 二、具有变革性重要影响的三项新技术 1.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 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与应用在过去的40多年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传递函数的单输入、单输出控制阶段;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控制及多机系统协调控制阶段;智能控制阶段。电力系统控制面临的主要技术困难有: (1)电力系统是一个具有强非线性的、变参数(包含多种随机和不确定因素的、多种运行方式和故障方式并存)的动态大系统。 (2)具有多目标寻优和在多种运行方式及故障方式下的鲁棒性要求。 (3)不仅需要本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也需要异地不同控制器间协调控制。 智能控制是当今控制理论发展的新的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特别适于那些具有模型不确定性、具有强非线性、要求高度适应性的复杂系统。 智能控制在电力系统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其具体应用有快关汽门的人工神经网络适应控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励磁、电掣动、快关综合控制系统结构,多机系统中的ASVG(新型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自学习功能等。 2.FACTS和DFACTS (1)FACTS概念的提出

电力系统自动化完整版

1.同步发电机组并列时遵循的原则:(1)并列断路器合闸时,冲击电流应尽可 能的小,其瞬时最大值一般不宜超过1~2倍的额定电流(2)发电机组并入电网后,应能迅速进入同步运行状态,其暂态过程要短,以减少对电力系统的扰动。 2.同步发电机的并列方法:准同期并列,自同期并列。设待并发电机组G已经 加上了励磁电流,其端电压为UG,调节待并发电机组UG的状态参数使之符合并列条件并将发电机并入系统的操作,成为准同期并列。 3.发电机并列的理想条件:并列断路器两侧电源电压的三个状态量全部相等。 4.自同期并列:未加励磁电流的发电机组 5.脉动电压含有同期合闸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即电压幅值差、频率差和合闸相 角差。但是,在实际装置中却不能利用它检测并列条件,原因是它的幅值与发电机电压及系统电压有关。 6.励磁自动控制系统是由励磁调节器,励磁功率单元和发电机构成的一个反馈 控制系统。 7.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的任务:(1)电压控制(2)控制无功功率的分配(3) 提高同步发电机并联运行的稳定性。 8.为了便于研究,电力系统的稳定分为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两类。静态稳定是 指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经受微小扰动后恢复到原来运行状态的能力。 暂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在某一正常运行方式下突然遭受大扰动后,能否过渡到一个新的稳定运行状态或者恢复到原来运行状态的能力。 9.对励磁系统的基本要求:(一)对励磁调节器的要求:○1具有较小的时间常 数,能迅速响应输入信息的变化;○2系统正常运行时,励磁调节器应能反应发电机电压高低,以维持发电机电压在给定水平;○3励磁调节器应能合理分配机组的无功功率;○4对远距离输电的发电机组,为了能在人工稳定区域运行,要求励磁调节器没有失灵区;○5励磁调节器应能迅速反应系统故障,具备强行励磁控制功能,以提高暂态稳定和改善系统运行条件。(二)对励磁功率单元要求:○1要求励磁功率单元有足够的可靠性并具有一定的调节容量;○2 具有足够的励磁顶值电压和电压上升速度。 10.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分类:直流励磁机励磁系统:①自励②他励;交流励磁 机励磁系统①他励交流励磁机励磁系统②无刷励磁系统;静止励磁系统11.励磁调节器的主要功能有二:①保持发电机的端电压不变;②保持并联机组 间无功电流的合理分配。 12.励磁调节器的型式很多,但自动控制系统核心部分相似。基本控制由测量比 较、综合放大、移相触发单元组成。测量比较单元的作用是测量发电机电压并变换为直流电压,与给定的基准电压相比较,得出电压的偏差信号。综合放大单元是沟通测量比较单元及调差单元与移相触发单元的一个中间单元,来自测量比较单元及调差单元的电压信号在综合放大单元与励磁限制、稳定控制及反馈补偿等其他辅助调节信号加以综合放大,用来得到满足移相触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