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

中国政党制度的成因
摘要: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应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发展要求的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政党制度,形成原因,中国特色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政党学说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处于领导地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和核心力量;二是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是中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团结奋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形成和发展有着自身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因素。

一, 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努力斗争的结果和各民主党派自身的选择。

19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中华民族危机重重。在将近11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但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落后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天生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论是封建统治阶级、农民阶级还是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各民主党派,是社会的进步力量。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实现中国的和平民主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反映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因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在各种革命力量中的领导地位,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的革命实践斗争中经过比较,自觉地、郑重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中国确立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合乎历史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和阶级状况,总结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要取得中国革命的完全胜利,必须团结一切进步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因此,在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标志着这一制度的正式形成。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之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二, 中国的政治文化和“一主多种“的经济基础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封建政治文化、资本主义政治文化、会主义政治文化相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鸦片战争以后,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处在一种不完整的政治文化时期。本国和各种外来的政治文明之间相互冲突、相互磨合,在这种多元政治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也呈现初多种形式。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很快被日本的大规模全面侵华战争打断,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处于惨谈经营的状态。尽管社会在传播新思想观念但由于国内各种政权本质上的专政、贪腐、保守。不可能为中国真正走向现代化征途提供环境创造条件,面临这种多元政治经济的影响和要求,当时的中国呈现出以“一种多主” 为特征的经济状况。这种经济基础的性质反映到政治上层建筑上就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政党代表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在当时的中国,只有集中代表工农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同时能代表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经济基础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一种多主的经济结构基础,同样需要坚持多党的合作与共存。因此,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当时中国多种政治文化和一主多种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 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客观要求
1、 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我国政党制度具有与西方国家政党制度根本不同的基本特征
2、 在中国根本不存在产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的社会经济基础
我国经历了三千年左右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政治腐败,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皇权主义、封建伦理道德根深蒂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小农生产方式占绝对优势的封建经济基础,远不足以形成资产阶级多党制、两党制赖以产生的适宜土壤。其他的社会历史也证明, “多党议会制”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解放战争胜利后,生产力十分落后,经济文化发展严重不平衡,政治经济体制也不完善,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还长期存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各种腐朽思想对我国也有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一

个国度里建设社会主义,并尽快赶上发达国家,就需要有一个坚强的党作为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
旧中国的阶级状况是我国政党制度的社会基础。从阶级力量,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存在着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仅仅依靠本阶级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它必须团结一切支持和拥护革命、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力量、社会阶层和各民主党派组建成同盟军,这就必然形成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
4、我国民主党派参政地位源于国情、合于国情、利于国情
四, 意识形态方面

中国共产党所信奉的马克思主义理念与现代化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日其就在党章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以武装斗争的形式,联合农民阶级以及其他一切革命的阶级去进行斗争,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的。各民主党派则没有或没有明确提出这一夺取政权、领导政权的主张。中国共产党对于革命的主体意识,以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己任。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并取得成功的动力和保障。

总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不是偶然的结果,而是当时中国的国情、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民众的要求、民主党派的选择以及一系列的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决定的。实践证明,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坚持和完善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必将在新时期我国的建设和发展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②《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四期68面 ,吴玉敏
⑦《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王桂秀,第12卷第4期2008年8月第24面
⑧《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10月第12卷第5期63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