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线供电模块电路图

无线供电模块电路图

无线供电模块电路图
无线供电模块电路图

无线输电模块资料无线传电技术可做旋转LED的供电部分

无线输电模块 PCB安装图

无线输电模块电路图

RF无线收发模块设计

无线收发模块的设计 一、设计方案 为了能实现数据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传输的目的,采用hopeRF公司的无线单片收发IC RF12完成无线收发功能。为了能对RF12进行控制,采用ATMEL公司单片机A VRMEGA48对RF12进行控制,为了与PC机连接方便,采用了沁恒公司的USB转串口电路CH340与单片机相连。系统结构示意图如下: 二、电路设计 2.1 RF12电路设计 2.1.1 RF12功能简介 RF12是通用ISM频段的FSK发送接收集成单片电路,低功耗,多通道,可以工作在免许可的433,868和915MHz频段。RF12首发电路为需要外部很少器件的集成电路,具有低成本,柔韧性好的高度集成的解决方案。芯片集成所有射频要求功能,完整的模拟射频部分和数字基带收发部分,多频段PLL频率合成器,射频功率放大器PA,低噪声放大器LNA。正交(I/Q)下变频混频器,基带滤波器和基带放大器,和正交(I/Q)解调器。唯一需要的外部器件就是外部晶振和带同滤波器。 RF12具有一个全集成的PLL,便于射频设计,它的快速设定时间可以用于快速调频,对于多路径衰落信道可以获得强健的无线连接。PLL的高分辨率允许在任一频段进行多信道应用。接收部分的基带滤波带宽(BW)是可编程的,以可以包纳各种偏差,数据速率和晶振偏差的要求。接收部分应用了零中频方法,该方法采用了正交解调技术。同样在大多数应用中不需要外部器件(除了晶振和耦合电路)。 RF12通过集成的数字信号处理特性:数字滤波,时钟恢复,数字判决,集成的FIFO 和发送数据寄存器(TX data register),显著的减小了微处理器的负担。自动频率控制特性允许使用低精度(低成本)晶振。 对于低功耗应用,RF12支持基于内部唤醒定时器的小占空比的周期工作模式。

几款无线话筒电路电路图及原理

几款无线话筒电路 来源:滕州科苑电子作者:未知字号:[大中小] 编者按: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颇有代表性的几款业余情况下容易制作成功的88~108MHz调频广播范围内的小功率发射电路,其中有简易的单管发射电路,也有采用集成电路的立体声发射电路。主要用于调频无线耳机、电话无线录音转发、遥控、无线报警、监听、数据传输及校园调频广播等。 单声道调频发射电路 图1是较为经典的1.5km单管调频发射机电路。电路中的关键元件是发射三极管,多采用D40,D5O,2N3866等。工作电流为60--80mA。但以上三极管难以购到,且价格较高,假货较多。笔者选用其他三极管实验,相对易购的三极管C2053和C1970是相当不错的,实际视距通信距离大于1.5km。笔者也曾将D40管换成普通三极管8050,工作电流有60--80mA,但发射距离达不到1.5km,若改换成9018等,工作电流更小,发射距离也更短,电路中除了发射三极管以外;线圈L1和电容C3的参数选择较重要,若选择不当会不起振或工作频率超出88--108MHz范围。其中L1,L2可用0.31mm的漆包线在3.5mm左右的圆棒上单层平绕5匝及10匝,C3选用5-20pF的瓷介或涤纶可调电容。实际制作时,电容C5可省略,L2上也可换成10-100mH的普通电感线圈。若发射距离只要几十米,那么可将电池电压选择为1.5-3V,并将D40管换成廉价的9018等,耗电会更少,也可参考《电子报》2000年第8期第五版(简易远距离无线调频传声器)一文后稍作改动。图1介绍的单管发射机具有电路简单,输出功率大,制作容易的特点,但是不便接高频电缆将射频信号送至室外的发射天线,一般是将0.7--0.9m的拉杆天线直接连在 C5上作发射的,由于多普勒效应,人在天线附近移动时,频漂现象很严重,使本来收音正常的接收机声音失真或无声。若将本发射机作无线话筒使用,手捏天线时,频漂有多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无线供电技术报告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技术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 题目:无线供电系统 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自动化 姓名:陈颖程哲飞李剑锋 2014.12.18

目录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系统硬件部分 第三章系统软件部分 第四章总结

第一章绪论 无线供电,是一种方便安全的新技术,无需任何物理上的连接,电能可以近距离无接触地传输给负载。实际上近距离的无线供电技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出现。 该项技术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电磁波都承载着能量。无线电广播在发射时,大部分的能量都四散在了空中,而这项技术就是要用一种非放射性的场来聚集这些能量。我们都知道,特定频率的电磁波会引起物体的震动,两个固有频率相同的物体就可以传递这种震动,从而传递能量。我们可以让一个诸如铜制天线的物体发射电磁波,而让接收器来接收,转化为能量。理论上说,所有现在使用电池的电器都可以换用这种方式供电。实现无线输电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两个线圈的电磁感应方法,另一种是将电能以激光或者微波的形式,发射到远端的接收天线,然后通过整流、调制等处理后,作用于负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电磁耦合 电磁耦合对电源工程师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变压器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传递能量。如果把变压器的两个绕组分开,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无线供电。电动牙刷的充电就是个典型案例,但是用电磁耦合的方式有很大的缺点,没有高磁导率的磁芯作为介质,磁力线会严重发散到空气中,导致转递效率下降,特别在两个线圈远离的时候,下降的非常厉害。所以不适合大功率,远距离的无线供电。 光电耦合 把电能转化为光能,比如激光,通过光将能量传递到目的地再转化为电能。这种无线供电技术比较直观,而且光电转换技术也相对应用广泛。但是光的传递路径具有缺陷,就是传递路径中不能有障碍物。所以这种技术,也是有很大的应用缺陷。

关于“无线充电”项目介绍方案

“无线充电”项目介绍方案 2013-1-13

一、无线充电项目概述 二、无线充电项目远景分析 三、无线充电项目近期进展 四、目前国内外公司研究状况

一、无线充电项目概述 我们都知道,无线能源似乎是一个听起来很棒的新奇概念,但是我们很 难想象会很快将它实现商业化。 据engadget 报道,美国宾州的一家公司,目前靠着这个Powercast 技术,已经和超过 百家的主要电子产品公司,签下内容尚未公 开的合作案,包括一些耗电量“相对较低” 的电子产品,诸如手机、MP3 随身听,还有汽 车零件、温度传感器、助听器,甚至是医疗 仪器等的制造业者。 基本上整个系统包含了两件东西,一个是 插在插座上的发信器,另一个是整合在电子 产品上,跟硬币大小差不多的接收器(技术 核心),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目前是在 1 米的距离内,美国可达到10米左右),电能可 以瞬间自发信器传到对应的接受器。 该项技术之所以会得到这么多家厂商的 青睐,原因是在他独特的电磁波接收装置,能够根据不同的负载、电场强 度来作调整,同时还能维持稳定的直流电压,这也表示在空中散射的电磁 波功率, 能够被 减到最 低。(据 说这种 设备已 经获得 了FCC 认证) 最 神奇的是,这种接收器的制造成本只需要 5 美金。由于价格昂贵、产品笨重以及 不完善的解决方案,无线充电产品一直都没有能够真正的进入消费市场。 另外对于经常在外奔波的移动设备使用者,将来也可以在无线上网的同时,通过无线网络对自己的移动设备进行充电。 2010 年9 月1 日,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无线 充电联盟在北京宣布将Qi 无线充电国际标准率先引入中国。信息产业部通 信电磁兼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也加入该组织。

基于WLAN的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

通信以交换信息。BGW211和ARM9的 连接图如图1所示。 4.驱动程序编写 4.1 BGW211驱动程序的主要结构 BGW211的驱动程序包括TAGERT 和HOST两部分,TAGERT部分是启动 时下载并运行在BGW211芯片上的MAC 层固件程序。HOST部分是使用交叉编译 工具编译生成的运行在Linux内核态驱动 程序目标文件。HOST由3部分组成,分 别为内核驱动接口层Client Driver、与 硬件无关的主机硬件抽象层HHAL Common、与硬件相关的主机硬件抽象层 HHAL Platform[3]。驱动模块结构图如图 2所示,Client Driver是我们需要开发的 部分,其中的重点是设备的初始化和注 册、收据的发送与接受,对于无线局域 网设备来说,还包括设备与AP之间建立 连接。 4.2 初始化与注册程序 Linux操作系统下驱动程序一般都编 译成模块的形式,在模块加载时调用其 初始化函数BGW211_init。BGW211_init 的初始化过程如下: (1)SPI初始化: rGPECON|=0x0a800000; rGPECON&=( ̄0x05400000) rGPEUP|=0x3800 rSPPRE0 = 0xFF; rSPCON0 = ( SPCON_SMOD_POLL | SPCON_ENSCK | SPCON_MSTR | 基于WLAN的 无线通信模块的设计 肖岗 冯恩信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710049 1.引言 当前,手机、掌上电脑等嵌入式手 持设备进行无线数据传输的主要方式是蓝 牙。但是蓝牙的通信距离很短,而且最 大传输速度只有3M bps,随着视频语音 等多媒体业务的发展,蓝牙技术已经不能满 足人们的需求。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嵌入式 手持设备中集成无线局域网模块BGW211 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案,IEEE802.11g的速 率达到了54M bps,可以有效传输多媒体 数据[1]。文中选用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 ARM9的开发平台及其外围设备作为嵌入 式手持设备样机,详细说明了模块的硬 件开发过程以及Linux操作系统下如何进 行通信程序设计的两个问题。 2.BGW211芯片简介 BGW211是Philips公司推出的支持 802.11g的系统级芯片,有最低的待机功 耗和工作功耗,使消费者能通过WLAN 访问语音,数据和多媒体内容,为了与 其他手持嵌入式设备兼容,特别设计和 Philips的蓝牙解决方案共存,使得两种 无线技术能在同一设备同时工作[2]。 3.系统硬件设计 BGW211的所有数据和控制命令均通 过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总 线接口实现,SPI总线是Motorola公司提 出的一种同步串行外设接口协议,可以 使MCU与各种外围设备以串行方式进行 SPCON_CPOL_HIGH | SPCON_CPHA_FMTA ); (2)BGW211复位: 调用API函数PhgHhalResetNIC (pvHhaCtx) (3)内核函数调用register_netdev (&dev_BGW211)网络设备注册函数,并 创建一个新的网络设备。net_device结构 体的部分设置如下: memcpy(dev_BGW211->name, acName, sizeof(acName)); dev_BGW211->open = BGW211_Open; dev_BGW211->stop = BGW211_Stop; dev_BGW211->get_wireless_stats = BGW211_GetWirelessStats; dev_BGW211->do_ioctl = BGW211_Ioctl; dev_BGW211->hard_start_xmit = BGW211_Send; (4)中断和DMA的请求注册分别由 request_irq和s3c2410_request_dma函数 来完成。 4.3 数据发送与接收 S3C2410与BGW211之间采用SPI接 图2 BGW211驱动模块结构图 图1 ARM9与BGW211的物理连接图

无线电发射与接收电路

无线电发射与接收电路

————————————————————————————————作者:————————————————————————————————日期:

简易无线遥控发射接收设计--- 315M遥控电路 OOK调制尽管性能较差,然而其电路简单容易实现,工作稳定,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汽车、摩托车报警器,仓库大门,以及家庭保安系统中,几乎无一例外地使用了这样的电路。 早期的发射机较多使用LC振荡器,频率漂移较为严重。声表器件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其频率稳定性与晶振大体相同,而其基频可达几百兆甚至上千兆赫兹。无需倍频,与晶振相比电路极其简单。以下两个电路为常见的发射机电路,由于使用了声表器件,电路工作非常稳定,即使手抓天线、声表或电路其他部位,发射频率均不会漂移。和图一相比,图二的发射功率更大一些。可达200米以上。 图一 图二 接收机可使用超再生电路或超外差电路,超再生电路成本低,功耗小可达100uA左右,调整良好的超再生电路灵敏度和一级高放、一级振荡、一级混频以及两级中放的超外差接收机差不多。然而,超再生电路的工作稳定性比较差,选择性差,从而降低了抗干扰能力。下图为典型的超再生接收电路。

超外差电路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都可以做得很好,美国Micrel公司推出的单片集成电路可完成接收及解调,其MICRF002为MICRF001的改进型,与MICRF001相比,功耗更低,并具有电源关断控制端。MICRF002性能稳定,使用非常简单。与超再生产电路相比,缺点是成本偏高(RMB35元)。下面为其管脚排列及推荐电路。 ICRF002使用陶瓷谐振器,换用不同的谐振器,接收频率可覆盖300-440MHz。MICRF002具有两种工作模式:扫描模式和固定模式。扫描模式接受带宽可达几百KHz,此模式主要用来和LC振荡的发射机配套使用,因为,LC发射机的频率漂移较大,在扫描模式下,数据通讯速率为每秒2.5KBytes。固定模式的带宽仅几十KHz,此模式用于和使用晶振稳频的发射机配套,数据速率可达每秒钟10KBytes。工作模式选择通过MICRF002的第16脚(SWEN)实现。另外,使用唤醒功能可以唤醒译码器或CPU,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功耗。

无线输电的四种方式

无线输电的四种方式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1电磁感应原理 此原理与电力系统中常用的变压器原理类似。在变压器的原边通入交变电流,副边会由于电磁感应原理感应出电动势,若副边电路连通,即可出现感应电流。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电流互感器也是采用了类似的原理。 相对于无线输电而言,变压器的原边相当于电能发射线圈,副边相当于电能接收线圈,这样就可以实现电能从发射线圈到接收线圈的无线传输。 虽然电磁感应原理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初衷并不侧重于电能的传输,而是利用能量的转化改变电压、电流的数量级,但其对无线输电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启发作用——尤其是电能的小功率、短距离传送。 目前使用电磁感应传递电能的主要有电动牙刷,以及手机、相机、MP3等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由充电底座对其进行无线充电。电能发射线圈安装在充电底座内,接收线圈则安装在电子设备中。这种原理的无线输电方式市场上已经存在。 2谐振式无线输电 这种无线输电方式与无线通信原理类似,其发送端谐振回路的电磁波全方位开放式弥漫于整个空间,在接收端回路谐振在该特定的频率上,从而实现能量的传递。这种输电方式在接收端输出功率比较小时可以得到较高的传输效率。但其存在电磁辐射,传输功率越大,距离越远,效率越低,辐射就越严重。因此这种方式也是只适用于小功率、短距离的场合。 3磁耦合共振原理 这种方式需要发射和接收两个共振系统,可分别由感应线圈制成。通过调整发射频率使发射端以某一频率振动,其产生的不是弥漫于各处的普通电磁波,而是一种非辐射磁场,即把电能转换成磁场,在两个线圈间形成一种能量通道。接收端的固有频率与发射端频率相同,因而发生了共振。随着每一次共振,接收端感应器中会有更多的电压产生。经过产生

无线遥控发射接收模块

无线遥控发射接收模块 这是一种目前用途非常广泛的200米四键遥控模块,常用于报警器设防、车库门遥控、摩托车、汽车的防盗报警等,这类用途要求遥控器的遥控距离并不远,一般50米足够了,但要求:遥控模块价格低廉,发射机手柄体积小巧、外观精致,耗电尽可能省,工作稳定可靠。 这里提供的发射机体积非常小巧,体积只有58x38x8毫米,采用桃木花纹的优质塑料外壳,带保险盖,防止误碰按键,天线拉出时长13厘米,遥控器只有20克。 产品名称: 200米四键遥控模块价格:20元/个 外形尺寸: 58x38.5x13毫米发射功率:20毫瓦工作电流: 14毫安 工作电压:12V A27报警器专用电池 图为发射器外形,面板上有A、B、C、D四位操 纵按键及一个发射指示灯。发射机内部采用进口 声表谐振器稳频,频率一致性非常好,稳定度极 高,工作频率315MHZ频率稳定度优于10-5, 使用中无需调整频点,特别适合多发一收等无线 电遥控系统使用,而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低价位无 线电遥控模块一般仍采用LC振荡器,稳定度及 一致性较差,即使采用高品质微调电容,当温度 变化或者震动后也很难保证已调试好的频点不 会发生偏移,造成发射距离缩短。 图中两发射器效果一样,只是外表不同

这是发射机等效电路图 1000米四键遥控模块——价格:35元/个 手持式微型无线编码遥控模块的使用距离一般为50~100m,对某些需要四五百米甚至更远操作距离的应用场合,这类遥控模块便显得无能为力。

这里介绍一种800米四通道遥控接收模块,它的特点是:发射器内部采用了声表面谐振稳频技术,可靠性达到工业级水准,空旷地实测有效距离可达1000m,是目前性能较好,距离较远的遥控产品。

无线供电技术简介

无线供电技术发展简介 第一章无线供电技术概述 电能传输和信号传递是电力电子技术所涉及的两个主要方面,两者往往共存于同一个电力电子应用系统当中,电能用来给系统运行提供动力或能量,而信号用来检测系统操作状态或传递控制指令。如今,信号传输以移动手机和无线INTERNET为例,以空气为媒介已经实现了长距离的非接触传递,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存生活;而电能的传输仍然主要有导线直接接触进行传输,电工电子设备的供电通过插头和插座来进行,其发展远远滞后于信号传输的发展。长期以来,利用磁耦合原理实现电能传输只是在传统变压器和感应电机当中得到了运用,基于此原理以空气为磁介质实现高等级电能传输最开始认为是不可能的,更不用提通过空气实现远距离的电能传送了。近年来,很多新的方法应用,无线供电又受到了热捧。在给移动设备进行供电采用无线供电技术(Wireless Power Technology),简称WPT,越来越成为人们关心的课题。 无线供电技术(WPT)是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其具备两大优点:一是让电器与电源完全隔离,使电器的灵活性、美观性、安全性、密封性的表现更好;二是WPT可以通过非导体来传播电能,如水、空气、土壤、玻璃等,因此可以实现隔物供电。 第二章无线供电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实际上无线供电的设想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出现。在1890年,尼古拉·特斯拉,这位现代交流电系统的奠基者就开始构想无线供电方法,最后提出了一个非常宏大的方案——把地球作为内导体、距离地面约60 km的电离层作为外导体,在地球与电离层之间建立起大约8 Hz的低频共振,再利用环绕地球的表面电磁波来远距离传输电力。 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日本的H.Yagi和s.Uda论述了无线供电概念的可行性;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学者开始研究不利用导线去点亮电灯的输电方案。随着大功率、高效率真空电子管微波源的研制成功,20世纪60-70年代,Raytheon公司的William C.Brown 做了大量的无线供电方面的研究工作,使得这一概念变成实验结果,奠定了现代无线供电的实验基础。他所演示的直流—直流转换效率在54%左右。 2000年以后,无线充供电新技术越来越频繁地在各大通信技术展、电源新技术展上露面,各大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的研究成果。2007年6月,麻省理工大学的Marin Sohjacic和他的研究团队公开做了一个演示,他们给一个直径60 cm的线圈通电,点亮了大约2 m之外连接在另一个线圈上的60 w灯泡。在2008年8月的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西雅图实验室的约书亚·史密斯(Joshua R.Smith)领导的研究小组再次向公众展示了这项基于“磁耦合共振”原理的无线供电技术,在展示中成功地点亮了一个1米开外的60 w灯泡,而在电源和灯泡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电线,此次系统中无线电力的传输效率达到了75%。在2009年Windows 7的发布会上,微软CEO鲍尔默更是带来了最新的无线视频输出和无线供电技术。 目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有以下4中无线供电方式:电磁耦合、光电耦合、电磁共振、微波

无线充电系统设计方案

电源招聘专家 无线充电系统设计方案 无线充电是指具有电池的装置透过无线感应的方式取得电力而进行充电,其方便性可以让消费者愿意支付额外的费用购买无线充电相关产品;因为有商机才会有厂商愿意投入相关产品开发,目前可以知道非常多知名品牌厂商已经将无线充电这个功能列入新一代的产品的规格之一。由于这产技术相当新颖且各厂商有自己对技术的表述,所以无线充电、感应式电力、非接触充电、无接点充电都是泛指相同的技术,距离1mm到数公尺都是一样是无线,供电端与受电端交互作用就称感应,所以无线充电是广义的名词没有一定的规格。 原理简单·实作困难 无线充电的方法在实验阶段有开发出很多方法,但目前唯一有机会量产商品化为线圈感应式。线圈感应式的原理很简单,是百年前就被发现物理现象,但过去长久以来这样的线圈感应只运用在绕线式的变压器中。早期就有人发现将绕线式的变压器的将“E”型铁心绕线后对向紧贴后接上市电就可以感应传电,但距离略为分开后感应效果就消失,这是因为在市电60Hz下,电磁波传递会随着距离增加能量快速衰退。 在现今的应用中,由于装置本身需要有外壳包装,发射端加上接收端的外壳厚度至少从3mm 起算,早期电动牙刷产品开发时就发现当距离拉开后需要将线圈上的操作频率提高才能让电力能传送的更远;在电磁波中有一个特性,就是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可以传送比较长的距离后能量衰减较低。 后来rfid应用开始发展,主要就规划的三个频段LF低频(125~135KHz)、HF高频(13.56MHz)、UHF超高频(860~960MHz)可以使用,而这些频段也造就了目前无线电力系统在设计之初频率采用的参考点。早在10年前电动牙刷的无线充电就已经上市,当时的传送功率小、充电时间长,在现在的智能手持装置的耗电状况来看,当时的充电能量不敷使用所以10年来还无法实用化。但这几年来发展出新的技术可用较高的“共振”接收效率运作方式,由于这个技术较新所以各界的说法很多,但都是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接收线圈上都会有配置电容来构成一个具有频率特性的接收天线,在特定的频率下可以得到较大的功率移转。这部份就跟早期的电磁感应不同,当距离拉开后依然就可以得到良好的电力传送效果。共振的原理非常简单,就跟钢琴调音师一样放不同水量的玻璃杯,在精准的调音下可以将某个玻璃杯透过共振将其振碎;但其它的文章都没有提到,若是没有经过专业钢琴调音师训练的一般人,可能永远也调不出可以让玻璃杯振碎的频率!这就是原理简单、实作困难。

无线发射接收系统设计与实现

无线发射接收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此系统采用了无线发射和接受实现双向的全双工无线通信。通过使用C51单片机实现对系统的数据采集、信号收发进行控制。用硅光片进行对阳光是否照射的采集,DS18B20进行温度信息采集。该系统是一个独立系统,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数据采集并且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到数据接收模块。 关键词:无线传输;单片机;数据采集 1 引言 对于环境信息采集是很普遍的,但是将采集的信息如何传输就是关键,传统的系统都是用有线的方法,不仅要铺设线路,而且不方便,可移植性差。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不断增加,通过嵌入式系统,用无线的方式实现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不仅简化了实施的难度,而且成本相对较低。 本文主要是以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用无线接收发射装置来实现环境数据采集系统。 2 系统目的 设计并制作一个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实现对周边温度和光照信息的探测。该装置由1个监测终端和不多于255个探测节点组成(实际制作2个)。监测终端和探测节点均含一套无线收发电路,要求具有无线传输数据功能,收发共用一个天线。 探测节点有编号预置功能,编码预置范围为00000001B~B。探测节点能够探测其环境温度和光照信息。温度测量范围为0℃~100℃,绝对误差小于2℃;光照信息仅要求测量光的有无。探测节点采用三节干电池串联,单电源供电。 监测终端用外接单电源供电。探测节点分布示意图如图1所示。监测终端可以分别与各探测节点直接通信,并能显示当前能够通信的探测节点编号及其探测到的环境温度和光照信息。 每个探测节点增加信息的转发功能,节点转发功能示意图如图2所示。即探测节点B的探测信息,能自动通过探测节点A转发,以增加监测终端与节点B之间的探测距离D+D1。该转发功能应自动识别完成,无需手动设置,且探测节点A、B可以互换位置。

无线供电无线供电无线供电无线供电IC

无线供电IC VOXxxMPxx及其应用 作者:古人 时间:2007-9-1 无线供电(WirelessPower)是一个古老又时新的话题。从1831年法拉第的第一台发电机的发明,使有线供电成为现实以来,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漫长过程中,无数的科学家和幻想家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实现无线供电,并为之奋斗不息。近来,在Internet上,无线供电可谓是捷报频传,如无线供电的蓝牙耳机、无线供电的电动牙刷、无线供电的圣诞树等等,特别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无线供电,竟能在2米外点亮一只60W灯泡,真是神奇! 在google中输入“无线供电”进行搜索,意外地发现,无线供电不但实用而且已经产业化了。明天科技公司的VOXxxMPxx系列(x为数字)无线供电IC就是一个先例。它有多个型号,如VOX06MP01、VOX12MP05、VOX24MP20等,从网上下载它们的使用说明书后发现,这些型号的无线供电IC具有不同的工作电压和无线供电能力,它们分别是1W、5W 和20W(指接收端实际接收到的电功率),它们的应用电路十分简单,外围元件极少,只有两三个常见电容或电阻,更令人兴奋的是,其价格也十分便宜,均在人民币十元以内,颇具实用价值。 现将此类IC的应用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 一、VOX00MP00的主要特征 的主要特征: 1、 三极或四极结构、厚膜封装。 2、 DC-AC转换。应用电路简单,调试方便。 3、 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是完全分离的。发射线圈在用电器我外,接收线圈在用电器内, 电能从用电器外部传到用电器内部,因此,实现了电力的无线传输(无线连接), 也实现了电源与电器的彻底分离,增强了电器的安全性、灵活性、防水性、神密性 等。 4、 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匝数很少,仅需数圈便可工作,且形状可任意改变,适用于 不同的电器。 5、 不依赖任何介质而工作。电力的无线输送可以穿越多种介质,如空气、木质材料、 玻璃、甚至水等非金属介质,并实现了同样的功能和效率。但贴近的金属将严重影 响其工作效率。 6、 工作时不干扰常用家电,对人畜无害,也不影响磁卡数据。 二、工作电路 现将它们的工作电路摘录如下:

SP3100 and NU1007 NuVolta 符合Qi标准的无线充电应用设计方案

SP3100 and NU1007 Evaluation Module SP3100 and NU1007 evaluation module (EVM) is a 5V-10V input and 10W output, high efficiency WPC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The design presents two-chip solution in small package with minimum component count. It is fully compliant with WPC V1.2.3, and yet can be easily customized for any customer-requested solutions. Therefore, the EVM design can communicate with any WPC compliant receivers and guarantee 5W output. The EVM can also support 10W output suitable for fast charger with corresponding coil and receivers. Content 1 Applications (2) 2 Schematic and Bill of Materials (3) 2.1 Schematic (3) 2.2 Bill of Materials (4) 3 PCB layout (5) 3.1 Layout Guidelines (5) 3.2 Layout Example s (7) 4 Connector and Test Point Descriptions (9) 5 Electrical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 (10) 6 EVM Test Setup (11) 6.1 EVM Test Setup (11) 6.2 EVM Test Procedure (11) 6.2.1 Power on with no receiver (11) 6.2.2 Power transfer (11) 6.2.3 Over Current Protection(OCP) (11) 6.2.4 Over temperature protection(OTP) (12) 6.2.5 Efficiency (12) 6.2.6 Foreign Object Detection(FOD) (13)

无线话筒电路图大全

无线话筒电路图大全 发布: | 作者: | 来源: luzhongguo | 查看:3175次 | 用户关注: 无线话筒电路图大全:介绍了颇有代表性的几款业余情况下容易制作成功的 88~108MHz调频广播范围内的小功率发射电路,其中有简易的单管发射电路,也有采用集成电路的立体声发射电路。主要用于调频无线耳机、电话无线录音转发、遥控、无线报警、**、数据传输及校园调频广播等。单声道调频发射电路图1 是较为经典的1.5km单管调频发射机电路。电路中的关键元件是发射三极管,多采用D40,D5O,2N3866等。工作电流为60--80mA。但以上三极管难 无线话筒电路图大全: 介绍了颇有代表性的几款业余情况下容易制作成功的88~108MHz调频广播范围内的小功率发射电路,其中有简易的单管发射电路,也有采用集成电路的立体声发射电路。主要用于调频无线耳机、电话无线录音转发、遥控、无线报警、**、 数据传输及校园调频广播等。 单声道调频发射电路 图1是较为经典的1.5km单管调频发射机电路。电路中的关键元件是发射三极管,多采用D40,D5O,2N3866等。工作电流为60--80mA。但以上三极管难以购到,且价格较高,假货较多。笔者选用其他三极管实验,相对易购的三极管C2053和C1970是相当不错的,实际视距通信距离大于1.5km。笔者也曾将D40管换成普通三极管8050,工作电流有60--80mA,但发射距离达不到1.5km,若改换成9018等,工作电流更小,发射距离也更短,电路中除了发射三极管以外;线圈L1和电容C3的参数选择较重要,若选择不当会不起振或工作频率超出 88--108MHz范围。其中L1,L2可用0.31mm的漆包线在3.5mm左右的圆棒上单层平绕5匝及10匝,C3选用5-20pF的瓷介或涤纶可调电容。实际制作时,电容C5可省略,L2上也可换成10-100mH的普通电感线圈。若发射距离只要几十米,那么可将电池电压选择为1.5-3V,并将D40管换成廉价的9018等,耗电会更少,也可参考《电子报》2000年第8期第五版(简易远距离无线调频传声器)一文后稍作改动。图1介绍的单管发射机具有电路简单,输出功率大,制作容易的特点,但是不便接高频电缆将射频信号送至室外的发射天线,一般是将

无线收发模块原理-详解教程文件

无线收发模块原理-详 解

用途DF无线数据收发模块 无线数据传输广泛地运用在车辆监控、遥控、遥测、小型无线网络、无线抄表、门禁系统、小区传呼、工业数据采集系统、无线标签、身份识别、非接触RF智能卡、小型无线数据终端、安全防火系统、无线遥控系统、生物信号采集、水文气象监控、机器人控制、无线232数据通信、无线485/422数据通信、数字音频、数字图像传输等领域中。 1.With my own ears I clearly heard the heart beat of the nuclear bomb. 我亲耳清楚地听到原子弹的心脏的跳动。 2.Next year the bearded bear will bear a dear baby in the rear. 3.明年,长胡子的熊将在后方产一头可爱的小崽. 4. 3. Early I searched through the earth for earth ware so as to research in earthquake. 早先我在泥土中搜寻陶器以研究地震.

这是DF发射模块,体积:19x19x8毫米,右边是等效的电路原理图主要技术指标:

1。通讯方式:调幅AM 2。工作频率:315MHZ (可以提供433MHZ,购货时请特别注明)3。频率稳定度:±75KHZ 4。发射功率:≤500MW 5。静态电流:≤0.1UA 6。发射电流:3~50MA 7。工作电压:DC 3~12V 315MHZ发射模块 8元一个433MHZ发射模块 8元一个DF数据发射模块的工作频率为315M,采用声表谐振器SAW稳频,频率稳定度极高,当环境温度在-25~+85度之间变化时,频飘仅为3ppm/度。特别适合多发一收无线遥控及数据传输系统。声表谐振器的频率稳定度仅次于晶体,而一般的LC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及一致性较差,即使采用高品质微调电容,温差变化及振动也很难保证已调好的频点不会发生偏移。 DF发射模块未设编码集成电路,而增加了一只数据调制三极管Q1,这种结构使得它可以方便地和其它固定编码电路、滚动码电路及单片机接口,而不必考虑编码电路的工作电压和输出幅度信

无线供电技术方案 (1)

一、研究技术背景 无线输电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能传输技术,它涉及电源技术、无线电磁波技术、电池充电技术等,属于世界电能传输的前沿领域。无线输电即利用无线电磁波或变化电磁场进行电能的无线传输。这一技术不受空间限制,能够克服有限输电方式各种弊端,不仅在工业场地机器人、深水勘探、核能反应堆调试、油田矿井、航空航天、电动汽车充电站、无线感知网络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又如无绳家用电器、植入医疗器械充电等民用领域也具有极大应用价值和发展空间。在庆祝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学术活动中,无线输电技术被评为“十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之一。 无线输电的提出最早要追溯到一百年前的尼古拉特斯拉。他被称为开启电与磁之门的人。他是现代电子工程奠基人,并发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他不仅在电磁学和工程学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也被认为对弹道学、机器人、资讯科学、核子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各种领域都有贡献,包括我们今天使用的互联网,也是其贡献之一。 1889年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无线输电方法”。于是他在美国的科罗拉多泉建设无线输电实验室研宄及开发此项“无线输电”技术,即将普通的低频至高压电流转化为“高频电流”,然后再经由空气作为传送媒介来输送电能。此项“无线传电”技术不单单省却了输电电缆的成本,还可以免去输电时因电阻所致的电能损耗。经过八个月的研究后,特斯拉决定在长岛

试建首座名为“特斯拉线圈”的电力发射塔,当时他建造了一巨大的特斯拉线圈,搭建在直径为英尺,高为英尺的发射塔上,试验中他把频率为发射功率为的电能输送给特斯拉线圈上进行发射,天线塔顶周围的射频电压高达。特斯拉试图把电量输送到世界各地,定向为一些孤立地点提供照明供电。但是由于特斯拉的无线输电实验耗资巨大,并且其方案并没有解决电能定向传送这一关键问题,在后期美国安全安全部也对此项目进行干涉,最终特斯拉的无线输电方案没有成功实现。 历经一百多年的空白,今天的无线领域,电磁微波技术已经完美的实现数据信号的无线传输,但在应用于能量传输方面还未有长足的进展。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全向福射所导致的能量过度散失。 2007年,国外学者对于利用共振原理来提高处在非福射场中的两个物体间能量的传输效率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论表明有着相同共振频率的两个物体可以更加高效的进行能量传输,即相比没有发生共振的物体,能量散失损耗更低。在经典的共振工程应用中,如声波系统、电磁场系统、核子系统,普遍存在一个的“强辛禹合”的现象。如果我们能够使无线输电系统达到此状态,能量的传输效率将会非常高,即使相隔一段距离也可以实现中高频的能量传输,同时不论周围空间布局如何变换,所建立的能量共振传输通道都会使无线输电系统具有相对较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项目正以此为基础对无线输电技术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本项目所研宄的磁耦合共振型无线供电系统正是基于此建立的。此系

无线充电技术简介

无线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ireless charge technology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无线充电,又称作感应充电、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是利用近场感应,也就是电感耦合,由供电设备(充电器)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1] 概述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2007年6月7日美国《科学》杂志的网站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研究小组把共振运用到电磁波的传输上而成功“抓住”了电磁波。他们利用铜制线圈作为电磁共振器,一团线圈附在传送电力方,另一团在接受电力方。当传送方送出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后,经过电磁场扩散到接受方,电力就实现了无线传导。这项被他们称为“无线电力”的技术经过多次试验,已经能成功为一个两米外的60瓦灯泡供电。这项技术的最远输电距离还只能达到2.7米,

但研究者相信,电源已经可以在这范围内为电池充电。而且只需要安装一个电源,就可以为整个屋里的电器供电。 共振原理 麻省理工学院的科研组不是第一个提出无线能量转换的组织。科学家早在19世纪就发现了电磁转换现象,从理论上说,电力可转化为通过无形的介质传播的电磁波,实现电力的无线输送。但是电磁波向四面八方辐射,能量大量散失,因此“无线输电”的研究始终进展不大,19世纪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尼古拉·特斯拉进行了远程无线能量转换系统实验,但是当他的财力用尽后,这项最有野心的尝试(29米高的瓦登克莱弗塔)宣告失败。其他尝试包括激光等定向能量转换机制。然而,它们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工作不同,这些都需要连续的可视线路,这对住宅周围的电力设施不好。 无线充电技术给两个手机无线充电[2] 研究组成员,助理教授马林·索亚克教授和他的科研组正在改进这个设备。“这是一项还未得到发展的系统,它证明能量转换行得通。但

无线收发系统设计

无线收发系统设计 摘要 在有线数据传输方式之中,数据的传输载体是双绞线、光纤或同轴电缆。其实,数据传输也可以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传输,即通过空气或真空实现数据传送。与传统的有线数据传输方式比较,无线传输方式不用担心传输线缆的安装问题,从而节省了很多线缆,降低施工难度和系统成本。 伴随着数字通信技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无线收发系统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在各个领域当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无线收发系统具有成本很低、不需要电缆、应用环境不受限制、组态灵活等优点,这就使无线收发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把数字通信技术和高性能、高集成度的集成电路应用到无线收发技术中,使无线收发技术的性能更加完善,更加可靠。本次设计介绍了一种用三态编解码芯片MC145026/MC145027和无线收/发模块来实现的无线收发系统的构成原理和实现方法,给出了单片机AT89C51与编/解码器之间的无线收发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叙述了系统的总体组成原理及仿真。 关键词:无线收发单片机AT98C51 芯片MC145026/MC145027

Design of wireless transceiver system Abstract Among the wired data transmission, data transmission carrier is twisted pair, optical fiber or coaxial cable. In fact, the data transmission can also be transmitted by wireless transmission, i.e. data transmitted through air or vacuum.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wired data transmission, wireless transmission without worrying about transmission cable installation, which saves a lot of cables, reducing system cost and difficulty of construc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ultra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s, wireless transceiver system has become a trend in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with a very low cost wireless transceiver system, no cable, unrestricted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flexible configuration, etc., which makes wireless transceiver technology has much room for development. Digital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high-performance, highly integrated radio transceiver IC application technologies to enabl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ireless transceiver technology better and more reliable. The constitution describ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three-state codec chip MC145026/MC145027 and wireless transmit / receive modules used to implement wireless transceiver system, gives the wireless transceiver and microcontroller AT89C51 encoder / decoder between solutions to problems, and describes the overall composition theory and simulation system. Keywords: wireless transceiver SCM AT98C51 Chip MC145026/MC14502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