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3版)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改革的研究(新版)

(2023版)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改革的研究(新版)

我国自2022年4月6日实施“新医改”以来,我国的卫

生 事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时期,泛博医疗机构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而公立医院的改革被视为医改工作中最大的难题, 公立医院所在 的社会政策环境主要包括“供给”、 “支付”和“监管”三部份, 根据从补偿机制、 监管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其存在问题及发展。

新医改 公立医院改革 补偿机制 监管机制 发展

compensation mechanism, regulatory mechanism, developing,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实践,是建设现代

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贯通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综合改革。“十

二五” 时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也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1在中共中央、国务院2022 年4 月6 日向社会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

称《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

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的长远目标。这是一项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远大目标

的重大任务。从公立医院的组织属性来看,公立医院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及在其运行中由国家提供经费津贴的社会公共事务。但从目前公立医院改革的情况来看,全国范围内的公立医院改革大多是环绕一些比较容易推动的项目来进行,比如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医疗服务信息化管理、住院医师培训、医院集团化等,在深层次的关键问题上并没有触及,比如人事制

度改革、法人管理结构和管办分开等。显而易见公立医院的改革存在很大的难度,新一轮的医改将公立

医院回归公益性作为改革的核心,而公立医院能否回归公益性关键在于改革以药养医的不良补

偿机制也是新医改的深水区,是不敢轻易触碰的,也就是说目前公立医院改革到了最难点的一个阶段。

1. 公立医院改革的难点

1. 1 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补偿的渠道主要有服务收费、药品加成及财政津贴。在逐步取销药品加成之后,医院收入的补偿

机制成为了医改的热点,将公立医院补偿有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津贴三个渠道,改为服务

收费和财政津贴两个渠道。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收费标准,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医务人

员技术劳务价值。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而“以药补医”的逐步取消势必会引起各大利益集团的抵制。

此外,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公益性,合理的补偿是公立医院实现公益性的基本保障。

○2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需要政府的财政投入。关于政府补贴是“补供方”还是“补需方”,向来存在

着争议。国务院发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22—2022年) 》明确提出了“供需兼补”的基本方向,但主要向需方倾斜。而有些观点单纯强调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认为政府干预和市场

竞争是一个不可兼容的选择。对于过度“市场化”要警惕,因为其极具有把公立医院改革重新拉回计划

经济时期的风险,最终浮现由政府包办所有医疗服务的现象。

1.2 财政补贴范围及方向难以确定。

政府的财政津贴应有两个原则,一是财政补贴的范围不能包括由于医院经营不善而导致的亏损,否

则与原本的行政管理体制没有差别。二是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如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

基层医疗服务建设等,应得到政府财政补贴的重点倾斜。但就目前来看,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不少补偿项目

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投入也很不到位○3。

1.3 医疗服务收费需要规范。

医疗服务收费近年来,医疗设备、卫生材料的价格不断增长,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医疗服务的成本急剧提高,而服务价格却没有得到及时调整,无法体现卫生技术人员的服务价值。有统计显示,技术

性护理及普通诊疗项目成本回收率极低,平均仅为 38%,并且与劳务费呈明显负相关。体现技术劳务

和知识价值的挂号费、手术费等在价格形成和调整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4 。种种牟利行为使得公立医院

的公益性进一步淡化。政府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也进一步加大了对医疗服务价格的控制力度,

导致医院丧失了正常的补偿能力○5。现行的医疗服务价格未能如实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医疗服务

收费长期低于实际价值。惟独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医疗服务价格体系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才干使医疗服务市场走上良性运转的轨道。如何制定准确反映实际价值,体现医务工作者专业技术、劳动量、职业风险等因素的价格,是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必须先解决的问题。

2. 医疗供给体系改革

2.1 多元化办医格局迟迟未能实现。

包括各种诊所在内的民营医疗机构数量不少,但都规模小、服务水平低,无法与公立医院特殊是大型公立医院抗衡,这是整个医疗服务市场始终无法被激活的原因。允许、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加入医疗服务市场,是改变公立医院垄断局面的必然举措。如果在行业准入、税收、用人和参预医保定点等方面,民营医院无法享受与公立医院同等的机会,多元化办医格局将无法实现。

2.2 办医主体未能真正去行政化。

试点中涉及体制、机制最深的是“管办分开、政事分开”这两个问题。履行办医职能的机构的设计方式目前有“内”、“外”、“上”、“下”四种○6。但公立医院试点所尝试的大多只在形式上,管办不分的局面还没有得到真正的突破,法人管理结构大多都只是议事性而非决策性机构。这是实现医疗服务提供者真正“独立”的一大妨碍。

2. 3 医疗服务未能有效疏导。

积极引导患者向基层分流,在这次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中受到很大重视,并采取了非常有力的措施: 加大基层体系建设、积极推行社区首诊制度等。但双向转诊并没有得到有效推广,这与各医疗服务机构有很大关系。现有体制下,各医疗服务机构都是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患者转到其他医院就意味着利润的流失。一些医疗机构多不愿意,这使得双向转诊操作难度加大。双向转

诊“转上不转下”、社区首诊依靠政策强制推行。所以说目前公立医院改革体制机制还需要更加进

一步的深度完善。

3. 监管体系未能完善

3.1监管部门

在监管机制方面目前主要的问题是要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的监管主体、监管内容和监管程序,建

立公立医院的长效监管机制○7 。公立医院的监管涉及行业行政监管和医保基金监管两大部分,从目

前来看,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管办分开之后,卫生行政部门如何适应新的变化,依

靠何种手段有效监管医院,管办分开是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最大难题,也是改革的主要难点之一。对卫生部门来说,管办分开意味着转型上的艰难,必须要从原有上级主管部门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向现代意

义上的依法监管转变。实践中许多卫生部门对此并未有充分的准备和认识,因此始终无法实现突破。卫

生部门的行业监管需要依法而行,因此要求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细化与可操作性。二是医保机构如

何面对庞大复杂的医疗服务市场进行有效的谈判,有效的谈判机制首先依赖于充分发育的医疗服务市场,即医保机构可以有选择权和淘汰权。其选择的标准不是以“公立”或者“私立” 来判断,而是以服务的

效益来判断。因此,监管的效果依赖于多元化办医格局的实现。

3.2 资金的监管

资金监管是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运行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保

障政府投入使用得当关键的环节。资金监管的好坏关系到政府补偿的效果以及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实现程度。因此,政府需要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建立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的绩效评估机制,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的原则,对公立医院财政资金支出进行监督和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资金使用效果○8,引导和约束公立医院提供成本效果较好的医疗服务。 3.2.1加强补偿机制的监测

医院发展离不开资金,因此对医院资金必须集中管理、统一调配、有效监督,加强资金收支的监督管理。健全医疗服务成本及价格监测体系,加强对医疗服务价格及成本构成要素的监测,为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建立灵便的价格调整机制提供依据。在医疗这一重要的社会消费领域,需要给公众真实客观的信息,加强宣传和沟通也极其重要○9。

4. 完善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的建议

《意见》中明确:取销药品加成后,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者形成的亏损,将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解决。结合其《意见》,并借鉴国内、外对医院补偿的成功经验的文献,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完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补偿主体多元化

对于医院的补偿数额大、期限长,仅靠单一补偿主体难以承受资金压力,为了分担资金压力,应建立多元化的补偿主体,建议由

政府、医疗保险机构、社会以及医院共同补偿。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有一定福利性质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众多补偿主体中,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明确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责任,实现对公立医院

的投入制度化。医疗保险部门视基金结余情况赋予适当支持。在分担比例上可借鉴德国的做法,即医院

的投入成本由州政府财政负责解决,运营成本由疾病基金会负责补偿1○0。同时,应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大力发展慈悲事业,可通过建立慈悲基金等方式,鼓励社会和个人进行慈悲捐赠。固然,在各界对医院

补偿的同时,最关键的还在于医院自身在新形势下经营模式的转变。医院应更加注重深化内部改革,更加注重医院内部的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服务质量、改善医务服务态度及服务流程以吸引更多的患者,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实现对自身的补偿。

4.2 补偿方式合理化

合理的补偿方式应该是一种既能彻底切断药品利润与医院收入间的利益关系、减少药品滥用,又

能充分调动医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补偿方式。例如江苏镇江市实行的按人头补偿的

方式:政府或者医疗保险部门在年初制定出每一个人头的药品费用补偿标准,年末根据在该院就诊的实

际人头数和年初制定的补偿标准赋予医院相应的药品津贴。采用这种补偿方式,医院得到的补偿数,仅与

就诊人头数有关,医院开药越多损失越大;同时,医院为了获得更多的补偿,提高服务质量以争取更多的患

者。惟独这样,才干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医院得到更好发展,同时也符合政府推行取销药品加成政策的宗旨。

4.3 补偿金额科学化

药品加成取销前,公立医院的医疗成本主要靠药品利润补偿,但是,各医院到底应从药品中获取多少利润来弥补经营成本才算合理,并没有统一标准。医院为了追逐更大的利润,诱导药品需求,造成药品费用加剧上涨,患者看不起病。取销药品加成后,科学核定补偿标准,使补偿金额既能满足医院的经营需求,又能兼顾其它补偿主体的承受能力,成为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需解决的另一难点。就是按照每一个人头的补偿标准。社会平均人头成本的引入,统一了各医院的人头补偿标准,各医院为获得较高利润,尽量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而这又会引起社会平均人头收入的增加和社会平均人头成本的减少,从而降低人头补偿标准,实现药品费用控制的良性循环。

5. 公立医院改革在具体实施中发展

“十二五” 期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心将逐步从基层上移至公立医院,涉及体制机制改革问题更多、更复杂,需要理清在改革中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5.1 改革优先顺序的发展关系

一项改革措施是否能够取得应有的成效,不仅取决于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还取决于各项措施的实施时间顺序。取销药品加成是破除“以药补医” 机制、实施医药分开的好政策,但由于

这项改革措施实质是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改革,因此,这项改革政策必须要与医疗服务的价格调整、政府投入或者医保补偿水平的调整相衔接,并且后者必须要先改或者同时改革,才干确保取销药

品加成改革的成功。此外,再如支付方式的改革实质是价格体系的改革,惟独取销按项目定价的政策,才干确保按病种或者按人头预付取得相应的效果。否则,价格仍然是按项目管理,支付方式又是按

病种付费,改革的效果是无法全面体现出来的。

5.1.1 支付制度改革的完善

补偿机制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其改革成败不仅关系到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与可

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民众基本医疗服务的有效保障。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重建医疗机构

及医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供方费用控制和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关键。

5.1.2 医保支付

从国际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来看,公立医院补偿渠道改革不仅逐渐向多元化发展,而且在

世界大多数国家及地区,包括政府预算特别医疗保险基金在内的公共筹资是公立医院成本补偿

的主要来源。从卫生服务筹资的角度看,各国及地区公立医院主要补偿来源是政府财政补贴特别

是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虽然在不同的卫生体制国家,政府补偿的方式并不相同,但公立医院固

定成本和社会功能投入,始终由政府

财政补偿,而时常性的运营成本主要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患者根据补偿比例自付一部份费用,至于医保支付与患者自付的相对照重,取决于不同国家医疗保障的水平。目前,我国以城镇职工

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为主体的基本医保制度已经覆盖了95% 以上的城乡居民。按照“十

二五”医改规划,到2022 年,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

均达到75%摆布。因此,在全民医保下,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结构主要由医保支付、患者自付与

政府补贴三部份构成,而医保支付即将或者已经成为公立医院主要补偿途径。相应地,医保支付

制度改革必然成为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关键。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就是要把原来的医疗

服务供方主导医疗费用的格局改变为医保经办机构与公立医院商议谈判,表现为医保机构在商议

谈判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从而改变医疗机构的盈利模式,使第三方医保机构成为医疗行为规范与

控制的有力监管者○11 。 5.1.3 以预期付费制为主的支付方式

以预期付费制为主的支付方式是补偿机制改革的主要趋势在现代医保市场,由于疾病经济风

险与医疗服务供方行为间存在密切关系,特殊是医患市场交换关系的不对等,供方主导医疗服务

过程并对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长具有主导作用。所以,医疗服务供方行为被纳入到医保系统的制度

设计中,从而使供方医疗服务利益和医保基金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这

样就形成为了一种由需方、供方、支付方组成的三方关系,这是当今社会医保系统构成的基本

形式。作为三方关系中关联各方利益的第三方,医保制度充当了医疗费用的关键调节角色,非但

要保证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来保障国民的健康权益,还要通过费用支付与分担方式来约束医患行为,以实现医疗资源使用的效益最大化。

在医保支付成为公立医院主要补偿渠道的前提下,医疗服务供方费用控制的主要职责在于医保机构。

在世界各国,医保机构主要通过付费方式或者补偿机制的不断改革来遏制医疗服务费用,而医保付费制

度改革的核心就是采取各种补偿方式的组合,促使供方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服务效率与

质量。至于具体的补偿水平和补偿方式,主要由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谈判决定。

目前,支付制度改革已成为国际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虽然改革方式不尽相同,但均

将预期付费制支付方式特别是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和总额预算制,作为取代传统的按类目预算制与按项目支付的改革措施,以达到约束公立医院医疗成本与适度激励的双重目的。在预期付费制改革主导趋势下,大多数国家及地区在积极进行多种预期付费制支付方式混合或者与后付制支付方式混合的形式,以消

除单一支付方式的负面效应而追求综合优势。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提高医保支付的比重与改革医保支付制度,从而让医保支付标准和补偿水平更具有可控性和预见性,这也是全球性

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个

趋势○12。

5.2 职能与资源的发展关系

职能与资源必须相匹配。实施公立医院的管办分开,是要强化卫生行政部门的全行业管理,而绝不

是削弱其对医院的管理职能。绝不能因为成立了新的公立医院办院主体,因此就把卫生行政部门的人员、资源简单地划归新成立的办院主体,工作的重点与热情都关注到新机构的运行。这样就本末倒置了。新的办院主体实质上仅管理少数几家同级政府所属公立医院,代表政府举办所属的公立医院,而卫生行

政部门要实施全行业的监管,从过去仅关注本级政府所属的几家医院,扩大到关注区域内所有的医院,实质上是职能与任务更重了。所以,监管应该配备更多的资源。

5.3 基础环境与改革的发展关系

不少改革措施需要有良好的基础环境作支柱,缺乏必要的准备可能会导致很好的改革措施被扼杀在

摇篮里。如按病种付费的改革措施有利于激励医院降低成本,是一项很好的改革措施。但按病种付费

的改革需要有良好的电子信息系统、良好的医疗流程、成本信息以及诚信体系为支撑。如果缺乏一些必备的准备,可能导致不必要需求的行为,进而增加患者负担。此外,取销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

也可能导致类似的问题。如果守法诚信体系缺乏,取销药品加成可能难于真正切断医药之间千丝万缕

的利益关系。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遵纪守法与

正确的补偿方式共同作用下才干真正实现医药分开。

6.《2022 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明确提出,要“采取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多种形式确定政府办医机构,由其履行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能,负责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财务监管、绩效考核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任用”。探索去行政化,可以在医院内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院长负责制之类的法人管理结构,还可通过建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机制,加强上下联动,对公立医院实行分类管理,探索医师多点执业方式、实现形式和管理办法改革等等○13。

6.1 在新医改中加强基层医院建设。

不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是:没有好的就医场所、没有基本医疗设备、更没有人们有需求看病的医生,人们对基层医院不信任。因此,要使医疗服务有效下沉,实现社区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居民就医看病的习惯,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科学规划医疗服务资源等。在短期内,可通过邀请专家坐诊的方式来推动医疗服务下沉,长期来看,应从根本上着手,在全科医生、技术设备条件等方面切实提高。在国家层面,则要科学规划基层医疗机构和中心医院的资源配置,使两者能分工不同,重点有不同。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上,要对基层医疗机构重点倾斜。建设和发展县级医院,既是政府和卫生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是市三级医院不可推卸的义务。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县级医院,不能只停留在派专家治疗疑难病症等传统的工作方法层面,更多的是要以

管理、技术等要素为枢纽,有组织规划地将城市优良医疗资源重心向县级医院下移。更需要注意的是,城市三级医院帮扶对象不能一味追求数量,需要在全面考虑院长工作时间、专家能力的前提下支援,否则

支援医院会不堪重负,最终使帮扶只能变为形式。 6.2 支付体系的建立必须随着监管体系的完善建立医保

基金监管的有效谈判机制依赖于充分发育的医疗服务市场。因此,实现多元化办医格局对于监管体系意

义重大。同时医保机构应拓宽覆盖面,使医院收入中来自医保支付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样医保的谈判

能力才会越来越强○14。在行业内,应建立公立医院信息披露制度,增加公益性投入的效率考核和披露制度,

公共资源投入,例如土地、固定资产、各种政府补贴、税费优惠、无形资产等,都应包括在成本核算和

报告制度之中。要区分政府对医院的直接投入和间接投入,对公共卫生项目赋予专项津贴或者单独列支。

加强对公立医院公益性绩效的监管,完善财政补偿核算制度,建立公立医院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较大规模的公立医院可设医院总会计师,也可实行轮岗制,对公立医疗机构财务主管人员实行委派制○15。

7.新一轮的公立医院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影响公立医院改革推进有不少因素,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再到微观层面有各种因素,从体系

上看,有供给、支付、监管三大影响体系。所以,公立医院改革是一个涉及多方政策的综合性改革,必

须将内外环境相结合,从整体运行环境及不同角度来考虑。

在支付体系中,可通过节资开源建立长效的补偿机制,规范财政津贴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在供给体系中,可实行县级医院托管模式,对公立医院实行分类管理,大力发展基层医院;在监管体系中,可随着支付和供给体系的完善,逐步建立有效的医保基金监管和行业自我监管。但无论哪一个措施,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由于涉及面很广,公立医院在新一轮的改革中更是举步维艰,需要的不仅仅是政府大力支持,更是公立医院的医务工作人员的积极参预和泛博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

公立医院的改革被认为是关注度最高、艰难最多、牵扯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改革区域,是决定新医改成败的关键因素。在过去的3 年中,公立医院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下一步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若能在明确公立医院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制度设计,并能协调各方各界力量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公立医院将跨入一个新的时代!

[2] 罗力,刘芳,舒蝶等.中国公立医院经济补偿规律和成本管制的必然性[J].中国医院管理,2022,30(8):3-5.

[3] 胡伟力,伍林生.试论作为系统工程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J]重庆医学, 2022,40( 19) : 1960 - 1962

[4] 刘凡, 钟泽菁, 龚勋, 等. 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 2022,

21(2): 33.

[5] 邢晓辉,李从东.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财政补偿机制的探讨 [J].中国医院管理, 2022,

30(11):1-2

[6] 廖新波.“上下内外”的公立医院改革[J]中国社会保障, 2022, ( 1) : 84.

[7] 李璐,方鹏骞. 基于政府行为视角的公立医院监管困境解析[J]. 中国医院管理, 2022, 31 (8) : 1-4.

[8]陈瑶,朱晓丽,肖龙华.我国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理论与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

,2022.23(12):36-39.

[9] 刘岩, 任苒, 班肖仲, 等. 城市综合性医院合理补偿渠道探讨 [J]. 中国医院理, 2002, 22(8): 8-9.

[10] 侯建林,刘金峰.德国医院管理及对我国卫生改革的启示[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2,18 (9): 569 [11]许素友.医疗费用的供方成本分担及其启示[J].中国医疗保险

,2022(2):54-57. [12]赵仲华,范文英.国外医疗保险的供

方控制策略及借鉴[J].科技情报开辟与经济.2005(2):94-96

[13] 李华,俞卫.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发展和难点[J].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Policy,2022,4( 7) :

28 - 30

[14] 胡薇.公立医院改革的三大核心争议: 谁来办、谁出钱、谁监管[J]行政管理改革,2022,6( 6) : 47 - 50

.[15] 董云萍.公立医院公益性评价及其运行机制研究[D] .武

汉:华中科技大学, 2022.

[附件]

[列出涉及的附件及其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

[列出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相应的注释]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研究 新一轮的医改计划提出,要使医疗保健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公立医院必须符合公益原则,重视社会福利,以病人为本,规范和优化医疗服务的流程,“以药养医”的现状也将随之改变。公立医院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提高预算管理。在当前的大健康制度的大背景下,我国整体的医疗保障体系面临着巨大的变化。新的情况给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而且要严格预算管理,有效地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如何重视和提高公共医院预算管理,成为医院积极参与医疗制度变革的重要环节。 一、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国家政策明确要求 在新医改意见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尚未颁布以前,我国的公立医院仍处于计划性思维状态,比如对公立医院的营利性和亏损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敏锐。在原有的医疗制度下,公立医院缺少市场竞争,导致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不规范,严重地影响着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从2009年深化医疗改革以来,国务院、财政部、卫健委等部门对公立医院预算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出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提高资金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公立医院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换。 (二)医院加强自身管理的需要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取消药品价格加成、耗材加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给公立医院带来很大的冲击,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在医疗改革面临新的挑战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公立医院必须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的作用,优化“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以获得资金和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保证医院的高效运行。 二、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的内容 公立医院的预算管理是指医院按照其业务发展规划,将所有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实行全面管理,是医院在制订年度的工作任务和各科室的发展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公立医院通常可以在预算管理中监督其战略目标的执行情况,帮助医院对收入、支出和某一时期的资金流动做出预测。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强化预算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公立医院必须转变预算管理观念,进一步强化预算的约束作用,严格按照预算对公立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控制,以提高公立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三、当下公立医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发展现状备受关注。公立医院是医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为广大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公立医院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 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医患矛盾较为突出、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化改革等问题,亟需采取 有效对策进行改革和发展。 一、公立医院的发展现状 1.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 在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一直是公立医院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大城市的公立医院 医疗设备、医疗人才等资源较为丰富,而农村地区或小城镇的公立医院则面临医疗资源匮 乏的困境,导致了医疗服务的不均衡。 2.医患矛盾凸显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有限,导致患者就医难、就医贵的现象普遍存在,医患矛盾日益凸显。 3.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化改革 当前,医疗市场正不断朝着市场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向发展,然而公立医院的管理 体制却依然停留在以往的计划经济时代,导致了公立医院的效率和运营能力较为薄弱。 二、公立医院的对策建议 1.加大医疗资源配置力度 针对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小城镇公立医 院的医疗资源投入,例如加大对这些地区医疗设备更新、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从根本 上解决地区之间的医疗资源不均衡。 2.优化医患关系 公立医院应当重视医患关系的维护,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提高 医疗质量,加大对医生的培训力度,通过优化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公立医院应当加快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现代化的医院管理体制,注重医院管理 流程的优化和效率的提高,推动医院的市场化运营,提升公立医院的自我约束和竞争力。

2023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2023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发挥着居民基本医疗保健、重大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践中,公立医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制约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和健康事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应当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本方案旨在明确2023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为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改革目标 1. 提高公立医院服务质量。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改善医院管理机制,提升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确保患者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 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收费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收费制度,合理确定医疗服务价格,降低患者看病负担,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 3. 优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加强医院管理与监督,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和落实,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4.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分流和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5. 改善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和协调机制建设,优化医疗环境,改善医患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医生工作积极性。 三、主要任务 1.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内部激励和市场竞争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改革医疗服务价格机制。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根据服务项目的实际费用和技术含量确定价格水平,推动公立医院收费制度改革,降低患者看病负担。 3. 强化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医院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推动公立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4.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其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生和护士队伍建设,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 5. 加强医患沟通和协调机制建设。建立医患沟通平台,加强对医患关系的管理和疏导,提高医生的专业素质和沟通能力,改善医患关系。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医疗改革的步伐加快,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以促进医疗体制改革。在这一背景下,公立医院的发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将从公立医院发展 现状和对策建议两个方面,对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发展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公立医院发展现状 在医疗改革的大环境下,公立医院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过去长期以来,公立医 院以“以药补医”为主,依靠销售药品获取收入,而医疗服务本身的收入占比较小。这种 模式导致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生和药师过度看重药品销售。公立医院在医改中面临医 疗服务价格改革等多重压力。公立医院自身的管理模式和效益水平也存在不少问题,缺乏 竞争力。 公立医院在医改中也面临着新的机遇。政府对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持续推进,促使公立 医院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市场规模庞大,为公立医院 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也为公立医院的发展提供 了保障。 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应该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寻求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 1. 转变医疗服务主体 公立医院应该摆正自己的定位,回归公立医院的初衷,以医疗服务为主要目标,减少 对药品销售的依赖。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加大对医生的培训和职称评定力度,提高医生的医疗水平和服务意识,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 2. 改革医疗服务价格 公立医院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医改政策,着力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加强医疗费用 监管,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医保支付改革机制,减少自费医疗 的比例,为患者减轻医疗负担,提升患者满意度。 3. 推进医院管理创新 公立医院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创新,建立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优化管理结构和流程,提 高工作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内部各部门的协同性和透明度,提升医院的整体 运营效率。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4. 加强多元化发展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公立医院在满足这种需求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将就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发 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和讨论。 公立医院的现状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公立医院面临着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公立医院的服务能 力相对较强,但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相对缺乏。公立医 院存在着严重的医患矛盾。医院服务的压力巨大,医患关系紧张,导致医疗纠纷频发。公 立医院收入过于依赖药品销售,导致医生过度开药,药品在医疗费用中的比重过大。公立 医院管理体制不够科学,决策效率低下,导致医院运营效益低下。 对策建议 针对公立医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进行改革和发展。 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通过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可以分流一些轻微疾 病患者,减轻公立医院的压力。 要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加大对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服务的投入,提供更大力度的政 策支持,吸引优秀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改善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医疗环境。 要加强医患沟通和医患关系的改善。通过建立医患双方的信任机制,加强信息透明度,提高患者对医生的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第四,要深化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医院管理体系,提高决策效率,优 化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益。 第五,要推进医药分开改革。通过改革医疗收费制度,完善医保制度,减少医疗费用 中药品的比重,引入多元化的医疗服务收入,减少公立医院的依赖药品销售。 第六,要加强公立医院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加大对公立医院的科研经费投入,鼓 励医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医院的科研水平。加强公立医院对医生的培养和激励,提高医 生的职业发展空间。 公立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来解决。通过加强 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医患沟通和医患关系的改善、深化医院管理 体制改革、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及加强科研和人才培养,可以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水平。

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

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 一、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自国家推行医疗改革以来,医疗健康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和发展尤为重要。 首先,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医疗改革的重中之重,医改的目标就 是为了让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状况。但当前国内医疗资源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长期以来导致了医疗服务的不公平性和高昂的医疗费用。 其次,公立医院的改革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 之路,公立医院作为全民健康服务平台的重要载体,必须在医疗 服务和管理体制上不断改革创新,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最后,公立医院的改革是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水平的必经之路, 当前医疗服务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公立医院 改革成为了提升医疗整体水平、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契机。 二、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是打造一个高效运转、服务质量优秀、医 护人员队伍稳定的现代化医院,在改革方向和重点上应重点关注 以下几个方面:

1.机制创新和运营模式创新 需要转变医院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提高利用率。其次,建立健全公 立医院管理体系,落实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和制度设计,引导医院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预算管理和财务报告质量,加强内部控制和 审计。 2.医疗技术创新和人才建设 医疗技术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公立医院应积极推广医疗信息 化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 职业发展规划,建设高水平的医学科研团队和人才队伍,优化医 护资源配置。 3.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环境 市场机制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作用体现在于优化医疗服务质量 和环境,提高病人就医的满意度。为此,可以在医疗服务质量监 管方面加大力度,推进医疗服务标准化建设,优化服务流程和提 高医护人员服务质量。 4.多元化经营和科学发展 公立医院在改革中应坚持多元化经营战略,切实增加收入来源,从而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和医疗服务的持续发展。同时,医院应

新医改背景下县级公立医院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

新医改背景下县级公立医院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迫切需求,我国不断推行医疗改革,着力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得国家医疗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化。在新医改背景下,县级公立医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加强对策研究,以满足社会需求,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一、问题分析 1. 人才队伍结构单一 县级公立医院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医生、护士等医疗人才队伍结构单一,特别是高端医疗人才的缺乏,无法满足医疗服务的多样化需求。 2. 学科建设薄弱 县级公立医院的学科建设相对薄弱,尤其是对临床和基础医学学科的建设不足,导致医疗科室之间的协作不畅,服务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 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县级公立医院在人才培养机制上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有效的培训渠道和资源支持,导致医疗人才无法获得持续的专业提升。 4. 岗位激励机制不完善 在县级公立医院中,岗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激发,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对策提出 1. 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 县级公立医院应该着力打破人才队伍结构单一的现状,加强对核心高端医疗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做好基层医疗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工作,实现医疗服务的多元化供给。 3.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县级公立医院应该加大对医疗人才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的医护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实践平台,提高医疗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三、具体措施

1. 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县级公立医院应通过多种方式,如提高薪酬水平、优化待遇条件等,吸引更多的优秀医疗人才加入,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3. 加强学科建设。通过引进学科带头人和增加学科建设投入,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协作,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4.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对医护人员进行公平、公正的薪酬激励, 提升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推动医院的持续发展。 新医改背景下,县级公立医院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日益凸显,必须采取有效对策,加强 对医疗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学科建设,完善医院的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和社会影响力。希望各级政府和医院管理者能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和措施,推动县级公立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新医改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传统的公立医院模式已经难以 适应社会需求和患者期望,必须对公立医院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 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推动公立医院的发展。本文将从政策环境、经济条件、管理体制、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一、政策环境 新医改背景下,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逐渐增大,医疗资源的配置和管理也 逐步趋向规范化和市场化。一些地方公立医院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仍然较为僵化,医疗 服务质量不高、管理粗放,很难适应新的政策环境。 对策建议: 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力度,推动公立医院向现代医院发展。要突破传统管理模式, 推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建立健全医院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医务人员 的薪酬制度改革,激励医务人员积极工作。 二、经济条件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医疗服务的价格、支付方式等都需 要重新规划和调整。公立医院通常依赖政府财政拨款和医保资金经营,财务体系严重依赖 政府的财政拨款和医保资金,导致资金管理和使用的不透明,甚至存在挪用医疗费用的情况。 对策建议: 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监管力度,建立清晰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 监督。要化解医保支付与医院服务的矛盾,推动医院向社会融资,提升医院的自主经营能力。 三、管理体制 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传统、僵化,医疗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得医 院利益机制不健全,医务人员缺乏积极性,为患者提供服务的质量不高。 对策建议: 要促进公立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推动医院从内部机制上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通 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健全的医院内部激励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和服务质量。建立健全临床路径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目前在许多试点城市中进行的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对管理体制改革造成阻碍,并严重影响了公立医院开展的因素,例如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以及内局部配等方面存在的矛盾[1]。所以,探索新医改背景下如何改革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方案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在政府办,政府管的管理模式下实行。拥有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同时还掌控国有资产经营权的国有资产代表者国家,就类似于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发动的行政行为容易与医院的经营行为混淆一样,导致国家在监管问题上不能公平处理的直接原因就是管办一身,管办不分,这给依法行政的有效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给公平公正的履行监管、规划、行业管理职能增加的难度。 在沿用方案经济时期的模式下,出现了较高的协调和组织本钱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行政隶属关系的不明确,例如公立医院的整体规划、人事安排、收入分配、资源使用等分别由卫牛、人事、物价、组织等不同的行政部门进行多头管理;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于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和沟通机制,从而造成了医院各项功能的条块分割[2]。这给医院效劳效率的提高带来的很大程度的约束,而然一般情况下公立医院都将高本钱转嫁给了广阔患者只是为了防止低效率的状态,这也就片面的解释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在公立医院以往的开展过程中,因为管理权过分集中在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所以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公立医院在自主经营过程中的决策权力。同时,因为公立医院在局部利益和经营效益开展过程中并没有非常直接的联系,各项权责不明确,严重影响了公立资源经营管理者的职能发挥,在较大程度上打击了公立资源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让本应属于公立医院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的权利,如人员使用、效劳工程开展、开展资金投入和合法收费等,所以并没有明确

新医改背景下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思考

新医改背景下促进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 思考 摘要: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公立医院在医疗水平、仪器 设备、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然而,在新形势的推动下,我们对 公立医院改革进行深入思考。2009年新医改正式实施,对公立医院改革提出了新 的挑战与机遇,但从当前情况与情况看,这并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公立医院改革的 需要,对此现象与形势,文章对此进行了重新思考,推动了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管理机制; 我国在不断推进社会进步和医疗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实施全新的医改计划。 在新形势下,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在行业分配、人事制度、公立医院等方面都经历 了一场全方位的改革与变革,而作为医疗事业主体的公立医院,必须进一步深化 改革,全面推行新制度,加大对城乡医保公益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变目前医疗事 业存在的现状。新医改虽然造福了大多数人,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 机遇,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对新医改制度进行深入思考和深刻决策。 1新医改背景下当前公立医院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1.1公立医院外部管理上的“管办不分”与“多头管理” 在过去,我国的卫生管理体制一直都是在“管办不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卫生行政部门虽然对公立医院的经营状况有一定的监管职能,但其对医院发展过 程中的决策制定和具体方案执行的监督职能却得不到有效发挥,因为卫生行政部 门没有真正实现对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放权,这就导致了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 缺乏相应的自主权,各方面都受到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严格监管。在过去,我国 对于公立医院管理实行了“多头管理”,政府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机制, 导致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上存在严重漏洞。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研究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绩效管理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公立医院面临着如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的挑战。对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模式,对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需求 新医改提出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目标,要求公立医院能够提供更加优质和高效的医疗服务。在实践中,公立医院存在着过多过剩的医疗资源、医疗服务效率低下、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也影响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迫切的需求。 二、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是指公立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为了实现更高效、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对医院运营、医疗质量、人力资源、财务运营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的过程。其基本内涵包括目标设定、绩效评价、激励机制、改进措施和监控反馈。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多元化目标:公立医院绩效管理需要同时关注医疗质量、服务效率、成本控制、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的目标。 2. 复杂性: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医疗保险政策、医疗技术水平、患者需求等,因此管理过程相对复杂。 3. 专业性:公立医院绩效管理需要专业的医院管理人员和医疗专家共同参与,并依托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评价方法。 4. 可持续性:公立医院绩效管理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对医院绩效的持续监控和改进。 三、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对于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包括绩效评估体系、激励机制、改进措施等。 1. 绩效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是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评估体系可以包括医疗质量指标、服务效率指标、人力资源利用指标、财务指标等多个方面的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全面衡量医院绩效。

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

新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运营管理 摘要: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面临着诸多新形势。随着我国医疗 体制的改革,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内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公立医院运营管理 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本文从分析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 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旨在为提高公立医院运营管理效率和质 量提供一些思路,以促使公立医院更好的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运营管理 一、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面临的新形势 运营管理是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公立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医院 运营管理是对医院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医务工作者进行医 疗服务创造社会价值密切相关的各项医疗核心资源管理工作的总称。运营管理作 为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医院医疗服务资源调配的重要基础,更是为 医院实现医疗服务资源、医疗服务人员及财务成本管理调配的重要手段。在新医 改背景下,公立医院面临着诸多新形势,主要有面临新的医保政策、药品实行零 差率、患者看病按病种收费、医疗机构之间竞争激烈等四个方面。 1.缴费方式由传统支付转变为医保付费。目前医疗保险已覆盖全国人民,医 保付费已经覆盖全国公立医院,医保付费已经成为患者诊疗住院的主要支付方式。传统的付费方式是患者直接支付,这属于医院的直接收入,医保付费是患者与定 点医疗机构达成协议,以医患第三方的模式进行缴费,转变成了预算收入。此改 革提高了医院的成本费用,要求医院提前计划每一年的医保报销。 2.药品实行零差率。此举措改变了“以药养医”机制,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 时间里,大部分医院实行的是药品加成,医院的收入对药品收入依赖性较大,药 品实行零差率后,医院药品价格明显降低,药品收入下降。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优化研 究

张立王怡(通讯作者)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由于现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越来越关注。随着现在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为了适应发展的需求,我国的公立医院必须要转变发展模式,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实现医院的长久发展。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深刻的分析优化人力资源对公立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研究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中找到解决的措施;第三部分重点研究了如何实现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希望本文给予相关人员参考意见,以更好的掌握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医院改革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现今社会,人们对医院的关注度越来越有所提高,新医改实施后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该方案重点提出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人才保障机制,加强医疗从业人员队伍的建设,有效的提升民众就医的满意度。人才是技术的保障,人力资源是医院最宝贵的资源,因此,面对新医改这一背景,公立医院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必须要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保障医院实现长久的发展。 一、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 1.提高竞争力 公立医院优化配置人力资源,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根本,一个医院有专业的人力资源,能提高劳动效率,提高医院的威望。在公立医院优化配置人力资源,使之最大程度的节省人力资源成本,提高竞争力。 2.适应市场化竞争的需要 市场化发展已经是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仅是医疗技术之间的竞争,更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说是医院整体的团队协作意识、医院文化的传承等。因此,在新形式下,公立医院就要做好与人有关的问题,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这样就能更好的适应市场化竞争的需要。 3.适应新医改形式的必然选择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公益性实现情况——以深圳公立医院为例

83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公益性实现情况的调查分析 ——以深圳市公立医院为例 一、研究背景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 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卫生事业 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以满足公众健康需求作为卫生服务机 构的主要目的。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公共服务, 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是其根本职责。然而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存在着市场化程度 低、营利性强、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缺乏科学管理等主要问题,公立医院改革 已是迫在眉睫。党的十六大以来,卫生体制改革的呼声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体 制改革已经摆上了各级政府的案头,部分地区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到2020年卫生发展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 卫生服务。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 医并重原则,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 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此可见,我国公立医院根本的长远 使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公 立医院的公益性,落实科学发展观,治病防病,最大限度的最大努力地为人人享 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综上所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强调其公益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公立医院,尤其是基层的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几乎是名存实亡。现有的公立医院几 乎都处于自负盈亏阶段,一味追求利润,使公立医院丧失了其公益性。目前经济 利益在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中已经是放在首位,医院会运用各种手段来实现医院的 创收,从而使公立医院公益性受到严重挑战。因此,对公立医院进行改革,公益 性的回归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从而使我国公立医院名符其实。 二、研究意义 经国务院同意,卫生部等五部委于2010年2月23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公 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公 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等九项主要内容,指出试点要坚持公立 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努力让群众看好病。根据《指导意见》,全国选出16 个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联系指导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积极稳妥推进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深圳作为广东省内唯一试点城市位列其中。而实际上, 早在被确定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之前,深圳就已经开始实行公立医 院院长责任制等方面的尝试和探索。据了解,深圳市已连续8年通过中介机构, 分20多项指标对病人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显示,深圳市的病人满意度每年都

新医疗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新医疗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研 究

刘晓瑜 摘要:本文针对新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首先简要介绍了新医疗改革对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要求,进而分析了目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改进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新医疗改革公立医院内部控制 近年来,在我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对于公立医院内部经营管理也不短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新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完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在公立医院内部构建更加规范有序和高效的内部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公立医院自身管理的首要任务,这对于促进公立医院适应市场经济,实现自身长远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医疗改革对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要求分析 新医疗改革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奖罚机制,改变国家对医疗卫生系统的补偿方式,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人士安排,积极促进医疗机构投资多元化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制度措施。新医疗改革的实施对于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要求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 新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公立医院必须不断地改进内部控制环境,特别是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内部的组织机构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高公立医院内部整体运转效率。 (二)要求加强对内部的监督管理 新医疗改革背景下,要求公立医院内部经营活动必须合法合规,对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性的要求更高,这也进一步要求公立医院必须重视内部监督管理,特别是内部审计工作,通过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及强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控制管理绩效。 (三)要求应该进一步加强内部资金资产的管理 资金资产管理在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中属于管理的核心内容。在新医疗改革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也同样应该将资金资产管理作为重要内容,不断改进优化内部控制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