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琼瑶热现象研究

琼瑶热现象研究

琼瑶热现象研究

琼瑶热现象研究

琼瑶,我们众所周知的言情文学大师。1963年,25岁的琼瑶发表

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她做梦也没有想到,这部因爱情受挫、婚姻触礁而写作的“浇胸中块垒”的自传体小说,竟然会产生巨大的社

会反响。激起无数读者的强烈共鸣。她更不会想到,言情文学从此作

为一种独立的类别在台湾通俗文学中脱颖而出,出现空前繁盛的局面。而由《窗外》引发的“琼瑶热”在台湾和海外不断升温,持续了近20年。70年代末80年代初,琼瑶之风穿越了台湾海峡刮到了祖国大陆,给大陆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新的气息。琼瑶自从被传到大陆来以后,形成了一股热潮,针对这个“琼瑶热”现象,本文从她的传播路线,传

播方式和手段来分析琼瑶自台湾传来到形成热潮的过程,从纸质传播

方式到平面媒体传播方式的演进,对于琼瑶的小说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对于琼瑶热现象又有怎么样的促进?都是本文在第一章分析的问题。

而在明白琼瑶热是怎么热起来后,第二章我们着重分析接受理论视野

下的琼瑶热,通过回到琼瑶传播进来的历史时期来看琼瑶热现象的历

史背景和接受时代契机。有利的时代为琼瑶作品流行铺了一条黄金大道,而真正让琼瑶在大众中广泛传播,我想和琼瑶作品的魅力分不开,

琼瑶为读者缔造的唯美爱情王国,让多少渴望爱享受爱的人沉醉在其中,而琼瑶也视读者为其创作的原动力,把读者放在最主要的地位,因

而能够得到大众的欢迎。第三章,本文着重从文学消费、大众文学的

逻辑性方面来进行分析,琼瑶作品从文本的模式化、传播的商业化等

方面来对琼瑶热的大众文化特征进行反思,琼瑶热是怎样体现出大众

文化特征的。而琼瑶的小说从创作初始就考虑到了后期的文学消费和文学价值,考虑到了读者的喜好,这种超前的预期可以说打开了文学消费的一个新局面。

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

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 随着大学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强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想尽办法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一些学生便加入了考证一族,以此作为取得工作的敲门砖。还有一些学生盲目跟风,效仿其他同学考证,来给自己一颗定心丸。同时,社会上的一些用人单位把证书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也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不得不去考取各种证书。然而,多数大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只是通过这些证书来寻求心理安慰,面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大学生在迷茫的同时,用考取证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方式,对此,笔者认为需做冷静的思考。 很多大学生在考取证书的过程中除交付报名费的以外,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考试,有的甚至放弃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仅浪费了金钱和宝贵的时间,更影响了专业学习,这种盲目考证的做法难道不是本末倒置吗? “我们一起去考证” 在校园里经常看到红色的大条幅“某某等级考试考点”,教学楼前站立着几个身着制服的人,成群的考生焦急地等待着进入考场。有的人胸有成竹,谈笑风生;有的人屏气养神;有的人临时抱佛脚,抓紧最后的时间……这样的一幕幕场景,我们早已司空见惯,但每个人对考证的态度及心理究竟怎样呢?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大一的懵懂:考证与我无关 大一新生中,大多数人对考证的重要性并不了解,刚刚经历过黑色的七月,应试教育的解脱,使他们获得了难以言说的轻松。崭新

的大学生活刚刚展开,没有多少人投入到考证的行列中,尽管听到种种关于考证重要性的传闻,但总是感觉来日方长。很多学校也有规定,大一不准报考英语等级考试,所以很多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当然,也不乏有少数人较清醒,及早准备,因为大一的闲暇时间很多,正好用于备考。 大二的觉醒:考吧,考吧,不是罪 大二学生中被称为最幸运的就是一次性过英语四、六级的人, 最坐立不安的是四级还没通过的人。大多数同学此时已经觉醒,他们知道了考证的重要性,也在考证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仍有很多不幸者,比如考四级第一次59分,再考一次57分,于是他们对考试产生了恐惧心理。除了英语,还得准备考计算机,考双学位……特别是大二下学期,时间愈来愈紧迫,双休日已不存在,但大家仍觉苦中有乐,倍感充实。 大三的呐喊:考不完的证,做不完的梦 很多大三学生开玩笑说:“在网吧里聊天的大多不是大三的, 因为大一、大二的空闲时间稍多,大四找了工作的也比较空闲,而大三的要应付没完没了的考试。”这话说得有些绝对,但也反映了大三学生的生存状况。,他们的繁忙可见一斑。一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学说:“考了四级,再考计算机,再考普通话,再考六级,真是回到了炼狱般的高三。一进入大三,连空气都透着一种无形的压力。”尤其是耳闻目睹了大四的找工作的种种经历后,更加感到证书的重要性。同时,考研的人已经投入备考之中,过着废寝忘食的生活。一部分人

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Urbanheatisland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基本简介 城市热岛效应(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出1°C,甚至更多。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高出6°C以上。此外,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阻碍气流通行,使城市风速减小。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同的热力环流。城市白天和黑夜的热岛效应[1] 晴朗无风的夏日,海岛上的地面气温,高于周围海上气温,并因此形成海风环流以及海岛上空的积云对流,这是海洋热岛效应的表现。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塞,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石头和混凝土建成,它的热传导率和热容量都很高,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的阻挡或减弱作用,可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可高2℃,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在冬季最为明显,夜间也比白天

明显,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来源与发展 20世纪初,英国气候学家赖克·霍德华在《伦敦的气候》一书中把这种气候特征称为“热岛效应”。热岛效应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城市内有大量的人工构筑物,如混凝土、柏油路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此外,城市里中绿地、林木和水体的减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建筑、广场和道路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却相应减少,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被削弱。 当然,城市中的大气污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城市中的机动车、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尘等排放物。这些物质会吸收下垫面热辐射,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大气进一步升温。 热岛效应原则上,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城市热岛效应。但是,对居民生活和消费构成影响的主要是夏季高温天气下的热岛效应。为

热学实验探究题

热学实验探究题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图a 图b 第1题图 (1)实验时,先后四次观察到烧杯中水出现的现象如图b所示,把四个现象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___. (2)图c所示是根据实验记录作出的水的沸腾图像,由此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 __________℃.由此可推测出当地气压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图c (3)某小组刚开始加热就看到温度计的示数迅速上升,观察水量也不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乙甲丁丙(2)98 小于(3)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解析】(1)刚开始加热时,水温比外界高的不多,蒸发的水蒸气少,液化的小液滴也少(乙);随着水温的升高,蒸发的水蒸气增多,液化的小液滴也增多(甲);沸腾前水中的气泡上升、变小(丁);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丙).(2)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水的沸点为98℃;沸点小于100℃,可能是当地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3)当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时,温度计测量的是烧杯底的温度. 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小明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 数变化情况记录在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第2题图

t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t / ℃-4 -3 -2 -1 0 0 0 1 3 5 (1)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____℃. (2)实验过程中,将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这种加热方法称为“水浴法”. 实验中采用这样的加热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像是否与冰的相同?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 (2)使冰块受热均匀,温度平稳上升(3)不相同石蜡是非晶体,其熔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熔点 【解析】(1)温度计读数时,首先要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如果数字从下往上越来越大,则是零上;如果数字从下往上越来越小,则是零下.(2)如果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底部直接接触火焰温度很高,而其他部位温度较低.如果采用水浴法,则会使试管内的冰受热均匀,同时温度上升比较平稳,便于发现其温度变化的规律.(3)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小明用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等实验仪器组成了如图甲所示装置来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甲乙丙 第3题图 (1)水沸腾后,小明继续对其加热,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一直无法达到100℃,这是因为当时的大气压强要比1个标准大气压强___________. (2)实验小组观察到图乙(a)、(b)所示的两种情景.__________(选填“a”或“b”)是水沸腾时的情景.小明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丙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低(小)(2)a水过多、或热源供热太慢、或水初温太低(3)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1)水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为100 ℃,所以当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2)水沸腾时,气泡从低到高,逐渐变大,故选a.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以用初温较高的水开始加热;也可能是水量太多,可以减小水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3)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新课标第一网

关于古代感恩、报恩的成语小故事

关于古代感恩、报恩的成语小故事 1,投桃报李出自《诗经》: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仅仅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来说,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2,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 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3,慈母之恩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 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 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6,漂母的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

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7,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所以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8,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城市热岛效应 英文名称:urban heat island 定义: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 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和产业生态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城市热岛效应(Urbanheatisland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简介 英文名称 The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Urbanheatislandeffect)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出1°C,甚至更多。夏季,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有时甚至比郊区高出6°C 以上。此外,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阻碍气流通行,使城市风速减小。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与郊区形成了一个昼夜相反的热力环流。晴朗无风的夏日,海岛上的地面气温,高于周围海上气温,并因此形成海风环流以及海岛上空的积云对流,这是海洋热岛效应的表现。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塞,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石头和混凝土建成,它的热传导率和热容量都很高,加上建筑物本身对风的阻挡或减弱作用,可使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可高2℃,甚至更多,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们改变城市地表而引起小气候变化的综合现象,在冬季最为明显,夜间也比白天明显,是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编辑本段来源与发展 20世纪初,英国气候学家赖克·霍德华在《伦敦的气候》一书中把这种气候特征称为“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热岛效应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城市热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受城市下垫面特性的影响。城市内有大量的人工构筑物,如混凝土、柏油路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属性,这些人工构筑物吸热快而热容量小,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它们比自然下垫面(绿地、水面等)升温快,因而其表面温度明显高于自然下垫面。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工热源的影响。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此外,城市里中绿地、林木和水体的减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中的建筑、广场和道路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却相应减少,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被削弱。当然,城市中的大气污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城市中的机动车、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尘等排放物。这些物质会吸收下垫面热辐射,产生温室效应,从而引起大气进一步升温。 热岛效应

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一、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 (1)作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和两种环境,以便形成。 (3)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种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值,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用10只而不是用1只鼠妇做实验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应该把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出的结论是。 (5)如果“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需要给鼠妇提供和两种环境。 二、【显微镜的使用】 1、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如果目镜上标有5×,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 2、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关系是,这说明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像。如果视野的右下方有一物像,我们向______移动玻片标本,物像就会到视野中央。 3、怎样判断污点在目镜上、物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 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则在目镜上;再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动则在标本上;如果两处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4、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要求必须是。 5、可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A、遮光器和载物台 B、反光镜和通光孔 C、遮光器和反光镜 D、反光镜和载物台 三、【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擦→滴→撕→展→盖→染→吸 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 ①染色②撕取实验材料③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④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⑤盖 盖玻片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⑥⑤④① C、③④②⑥⑤① D、④②①③⑤⑥ 2.制作洋葱鳞片叶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使用盖玻片的方法是() A、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 B、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滴液,另一边慢慢盖上 C、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一端,推向中间 D、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滴液,另一边快速盖上 3、下列关于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洁净的纱布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然后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B、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外侧撕取一小块透明的薄膜 C、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D、用稀碘液进行染色 四、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下列关于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凉开水漱口 B、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 C、口腔上皮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核 D、用碘液进行染色 2、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其目的是 五、【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法步骤 (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处一昼夜,目的是: (2)用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光下照射。使叶片的见光部分和未见光部分形成________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的小烧杯中,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如此加热的目的是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 1

诗经卫风木瓜原文

诗经卫风木瓜原文 《国风;卫风;木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对此诗,文学史上大致出现了“美齐桓公说”“男女相互赠答说”“朋友相互赠答说”“臣下报上说”“讽卫人以报齐说”“讽刺送礼行贿说”“表达礼尚往来思想说”等七种说法。下面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卫风木瓜原文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诗经卫风木瓜原文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卫风木瓜的译文及注释译文 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注释 ⑴木瓜: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按: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

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⑵琼琚(jū):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⑶匪:非。 ⑷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⑸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诗经卫风木瓜的赏析《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之句,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比喻相互赠答,礼尚往来。比较起来,《卫风;木瓜》这一篇虽然也有从“投之以木瓜(桃、李),报之以琼琚(瑶、玖)”生发出的成语“投木报琼”(如托名宋尤袤《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义将安在”的记载),但“投木报琼”的使用频率却根本没法与“投桃报李”相提并论。可是论传诵程度还是《木瓜》更高,它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对于这么一首知名度很高而语句并不复杂的先秦古诗,古往今来解析其主旨的说法居然也有七种之多(据张树波《国风集说》统计)。按,成于汉代的《毛诗序》云:“《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这一说法在宋代有严粲(《诗缉》)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诗古微》)等人支持。与毛说大致同时的三家诗,据陈乔枞《鲁诗遗说考》考证,鲁诗“以此篇为臣下思报礼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意见与之相同。从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赠答说”开始流行,《诗集传》云:“言人有赠我以微物,我当报之以重宝,而犹未足以为报也,但欲其长以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赠答

4热现象

第四章热现象(图) (2002-11-27 15:03:01) 第一节温度计(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及常用的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知道摄氏温度。 4.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具 三个烧杯、冷水和热水、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温度计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在学习过简单的机械运动和声音现象后,今天再来学习一种新的物理现象--热现象。 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二、进行新课 1.温度 教师:我们对于温度高低的判断往往用皮肤凭感觉。现在请大家看这个实验。这三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现在请一位同学将左手食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请他说说两个手指有什么感觉。 (请一位同学操作,并说明感觉) 教师:对于同一杯温水,两个手指的感觉不同。从热水中拿出来的手指感觉温水比较凉,从冷水中拿出来的手指感觉温水比较热。可见,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

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有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等。 (向学生出示以上温度计) 我们现在重点学习实验用温度计。 教师利用挂图讲解实验用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 (1)实验用温度计 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当温度升高时,泡内的液体膨胀,液面上升;温度下降时,泡内液体收缩,液面下降。从液面的位置可读出温度的数值。所以,实验用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2)摄氏温度 教师: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度。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例如,人体正常温度为37℃,读作37摄氏度。 教师:自然界中的物体,温度高低相差很悬殊。请大家看课本图4-3,回答教师的提问。 (练习正确读温度,同时也可以丰富知识,提高兴趣)

初中中学物理热学实验探究专题

热学实验题 一.探究改变内能的方法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夏天中午海边的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的沙子凉,海水却较暖和。对此, 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热升 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为了比较水和沙 子吸热本领的大小。他们在实验前准备了 火柴、酒精灯、烧杯、沙子、水、搅棒、 铁架台、石棉网,除此之外, (1)还需要___温度计___、___停表 ___;实验时使用搅棒的作用是 ___使沙子和水能均匀受热。 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 的沙子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 (如右图)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2)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二种: ①_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热量的多少_;②__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的多少___ 。 (3)探究过程中有部分同学提出猜想:可能是中午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低; 而沙子不蒸发,所以温度高,你认为上 述猜想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 ___不正确_ 如果按照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 低;而沙子不蒸发,所以温度高的说法, 那么晚上海水温度低,沙子的温度高,这 与事实不符合.(标准答案) 当在傍晚时,海水仍在蒸发,仍在吸收 热量,而海水的温度却比沙子的温度高(4)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 收的热量大于(大于/小于)沙子吸 收的热量。 (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4)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是:水的导热性能好或沙子的导热性 能不好。 (6)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把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成 加热时间的长短。在探究活动中常用到 这种方法(转换法)。运用这种方法设 计一个方案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_把电源,滑动变阻器,电磁铁开关串联 起来,在不同的电流下,观察电磁铁吸 引大头针的数目,就可以知道电磁铁的 磁性强弱。__ (7)如上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 的是( D ) A.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 B.盛放沙 子和水的容器相同 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D.酒精灯 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3.有四位同学。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某 种液体A,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 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 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1)。请 将1号烧杯记录中漏的选项填 上。(2)。此液体的比热容为 _2100J/(千克.℃)___ (3).比较两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其升高的温度有关。____ (4).为了研究吸收热量与物质种类的关系,应选进行比较 烧 杯 号 液 体 A 质量 (克) 初温 (℃) 末温 (℃) 加热 时间 (分) 1 A 200 10 14 2 2 A 200 10 18 4 3 水100 10 18 4 4 水200 10 18 8 08大连)在“比较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实验中,提供的装有液体、发热电阻丝和温度计的烧瓶(各烧瓶完全相同;各烧瓶中的液体种类不同、质量相同;各烧瓶中发热电阻丝完全相同)若干,其他器材任选。 (1)小明选用的两个烧瓶中分别装有A、B两种液体,选用的其他器材及实物连接图如图 14所示。给A、B两种液体加热时,小 明“先闭合S1和S2,后闭合S3,一段时

城市热岛效应的论文

城市热岛效应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和高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出现了高强度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分析和评价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当前城市气候与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剖析了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及危害,并从当前城市热岛效应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低热岛强度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热岛效应,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成因及措施 一、引言:城市热岛效应也称“大气热污染现象”,是指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由于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大气污染以及人工废热的排放等因素使城市温度明显高于郊区,形成类似高温孤岛的现象,在气象学上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可见,城市热岛反映的是一个温差的概念,只要城市与郊区有明显的温差,就可以说存在了城市热岛。 近年来,我国城市夏季伏天日气温在35℃以上的天数逐渐增多。据报道,2005年夏季,我国中东部和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大部日最高气温高于或等于35度的日数一般在5天以上,其中华北南部、黄淮中西部、长江中下游大部及新疆东部、内蒙古西部、福建大部、广东北部、广西东部等地普遍持续高温10-15天,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安徽西北部、浙江大部、江西中北部等地达16-25天,很多城市日气温频频刷新当地气象纪录[1]。城区高温化得背后就是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热岛现象。针对上述现象,本文就以城市热岛产生的原因和改善措施作初步探讨。 二、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 2.1.城市下垫面性质改变 由于城市“水泥森林”的发展,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同时也改变原有的自然地面的面积比例。城市建筑物和道路的材料改变了地表热交换和大气动力学特征,更易吸收大量热辐射,致使夜晚红外辐射的热量相应增多,如果这种建筑物贯穿于整个城市则可使城市上空温度升高。另外,城市由于参差不齐的建筑物,

第二章热现象复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热现象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14×3分共4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将湿衣服展开后晾在向阳、通风处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2.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5℃ 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 C. 上海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 D. 上海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 3.下列对各种气象形成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雾是地面的冰块升华而形成的 B. 石头上的霜是水滴放热凝固而形成的 C. 荷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形成的 D. 雪是雨水汽化而形成的 4.炸食物时烧开的油溅到身上往往比烧开的水溅到身上对身体伤害得更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 A.油的热量比水的热量多 B.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C.油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大 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得多 5.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冰是一种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 D.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 6.在北方的冬季,下列几种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 A.室外冻冰的衣服会变干 B.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C.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D.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7.室内温度为200C,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5中哪幅图正确反映了温度计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原理及有效应对措施 (原创)

1.城市建筑蓄热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原理 以建筑连片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的某大城市为例,有1000万人口、400万辆汽车,汽油的燃烧值是3.45*10^7J/L,按每辆轿车每天行驶50公里,每天耗油量4升计算,每辆轿车每天的燃烧值为38kwh,400万辆,总散热量为15200万kwh=1.52亿kwh。 人体散热功率以100w计算,1000万人,一天的散热量为: 100W×24h×1000万=2400万kwh=0.24亿kwh。 太阳辐照地面,每平方米功率高达0.8-1kw,辐照1平方公里地面的太阳能功率为100万kw,1000平方公里的太阳能功率为10亿kw,一天晒10小时,可形成100亿kwh热量。 从总热量来说,人体和汽车释放的热量加在一起,也仅相当于太阳辐照热量的1/50,太阳辐照地面形成的热量,远高于城市汽车、人体释放的热量。 一般认为是城市下垫面变化造成了“城市热岛效应”,太阳辐照地面形成的热量是如何因城市下垫面变化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的呢? 本课题人员在进行建筑隔热等建筑热工学原理研究过程中,发现:以一般日照每天所能达到的传热厚度计算,不同材料单位面积的蓄热量相差几十倍、上百倍。

首先通过在BEED建筑热工节能软件的传热延迟时间计算,得到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不同材料的传热厚度,在此基础上,根据所得到的传热系数,计算同样时间内的传热量,就可以得到不同材料在达到同样传热量时的各自厚度,在此基础上计算蓄热量,见下表: 材料在日光照射下的传热时间和传热厚度计算 日光照射墙体,按表面升温20℃计算传热,在延迟时间之前,传热被墙体吸收形成为蓄热,墙体传热量计作零。超过延迟时间后,并且达

热现象练习题

热现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1用酒精灯对烧杯 底部慢慢的加热,当烧杯中冰块有大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不熔化 D.无法确定 2、闷热的夏天,从电冰箱取出一块冻肉放在台式秤盘中,过一会秤的示数将:( ) 图1 A.增大B.减小C.保持不变D.无法判断 3、居民小区里的道路有些是水泥浇铸的而且是一块块的,在块与块之间的缝隙里灌有沥青,从我们学习过的热学知识知道,水泥路做成一块块的好处是() A.使水泥路在热胀冷缩时有一定的伸缩空间,防止块与块之间相互挤压而变形 B.防止水泥路在冬季里受冷伸长,块与块之间相互挤压而变形 C.为了路面的美观,有意识将水泥浇注成了一块一块的 D.为了将来方便的维修路面而这样设计的 4.你一定吃过饺子吧,饺子下进锅里过一会儿就会漂浮上来,这时会发现饺子“变胖”了,且越煮越胖。有关饺子“变胖”的说法你比较认同的是() A.锅里的水很快渗进到饺子里 B.饺子馅所含的水汽化并充满了饺子内 C.锅里的水温度高汽化到了饺子内 D.饺子熟了就会漂浮起来,这是经验 5.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这里面包含着的物理含义是() A霜形成前的气温没有下雪后的气温低 B霜形成的气温比雪形成的气温要低 C霜形成前气温一定较低,水蒸气凝华成霜;下雪后雪融化、升华时吸热,气温一定较低 D下霜前气温一定比下霜后气温低,下雪后气温一定比下雪前气温低 6. 有时侯在听媒体中说或书刊中写道“某植物在室温下生长…”,其中“室温”是指() A.4℃ B.16℃ C.22℃ D.32℃ 7.每年的冬季在我国的哈尔滨都要举办冰雕展,其中有些大型的冰雕作品都是由一些小块的冰组合而成的,那么小块冰与冰之间的“粘合”是依靠() A.在冰层之间洒些水 B.冰层之间洒些强力胶 C.用喷灯先把下面的冰熔化 D.直接放上 8.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的两壶水都已烧开,试 判断房间的气温() A.甲高 B.乙高 C.一样高 D.无法判断

报恩典故

报恩典故 1,投桃报李出自《诗经》: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2,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3,慈母之恩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 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6,漂母的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 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7,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8,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著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9,慈乌反哺 释义慈:奉养;慈乌:乌鸦的一种,相传能反哺其母;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处元·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常言道马有垂缰,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乌反哺。” 10,蛇雀之报: 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以药封之,蛇乃能行,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谓之隋侯珠、明月珠。见《淮南子·览冥训》汉高诱注、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杨宝幼时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救之养百余日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以白环四枚相报,并云当使

基础知识梳理《热现象》

基础知识梳理《热现象》 一考点透视 回顾2008年中考 考情分析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们最熟悉的物质,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各地中考试题以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让考生分析、辨别物态变化,或通过探究性实验来分析物质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的条件以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情况,尤其是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的作图或分析等考查的较多.这类题目应该引起同学们重视.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联系当前全球面临的缺水及水污染问题,要求我们珍惜每一滴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考题剖析 1.温度及测量 例1.(2008,成都)如图1所示的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度计的读数方法:—要认清分度值,二要认清 零上刻度及零下刻度.本题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而温度计的划度值随 液面下降而增大,说明该温度计的示数为负值.常用温度计读数时,容易在 零上还是零下上犯错误,因此,读数时要认清温度计的0℃的位置和分度值.答案:一4℃ 2.物态变化 (1)熔化与凝固 例2.(2008,济宁) 图12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 信息二:。 【剖析】本题考查同学们能否通过图像提取信息和对“晶体和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的理解.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一个不变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而非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从第10分钟到第25分钟,这种物质在吸热,温度保持80℃不变,由此可以确定此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熔化过程的时间约为15分钟.而在第10分钟时物质只是刚开始熔化. 答案:(1)该物质的熔点是80℃;(2)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该物质是晶体(4)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15min等。只要信息正确且有一定价值,即可(2)汽化与液化 例3.(2008,泰州) 晾衣服时,充分抖开干得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蒸发越快。 【剖析】本题是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考查我们能否结合生活实际选择方法加快液体蒸发.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的快慢.晾衣服时,充分抖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蒸发. 答案:液体的表面积越大 (3)升华与凝华 例3.(2008,南京) 如图2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 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成因及改善措施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和高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世界上许多城市都出现了高强度的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分析和评价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当前城市气候与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剖析了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及危害,并从当前城市热岛效应的现状出发探讨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低热岛强度的对策。 关健词:城市热岛效应成因措施 0 引言 城市热岛效应也称“大气热污染现象”,是指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由于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大气污染以及人工废热的排放等因素使城市温度明显高于郊区,形成类似高温孤岛的现象,在气象学上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可见,城市热岛反映的是一个温差的概念,只要城市与郊区有明显的温差,就可以说存在了城市热岛。 近年来,我国城市夏季伏天日气温在35℃以上的天数逐渐增多。据报道,2005年夏季,我国中东部和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大部日最高气温高于或等于35度的日数一般在5天以上,其中华北南部、黄淮中西部、长江中下游大部及新疆东部、内蒙古西部、福建大部、广东北部、广西东部等地普遍持续高温10-15天,河北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安徽西北部、浙江大部、江西中北部等地达16-25天,很多城市日气温频频刷新当地气象纪录[1]。城区高温化得背后就是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热岛现象。针对上述现象,本文就以城市热岛产生的原因和改善措施作初步探讨。 1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全球变暖的气候条件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外部因素,而城市化才是热岛形成的内因。一般认为城市热岛效应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1城市污染物增加 正常的空气中含21%氧气和78%氮气,还有1%是其他物质。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中由于大量的机动车、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城区大气中CO、SO2、NO x等有毒气体浓度大,总悬浮颗粒物密集,温室气体的含量高。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