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的实验(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的实验(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的实验(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的实验(答案解析)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复习——

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的实验

答案解析

1.(2018日照)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他们用的实验器材如图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空气,U形管中液面最初相平,两个密闭容器中都有一段电阻丝。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两个容器的电阻丝接到电路中。

(2)实验中通过观察液面高度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3)接好电路,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后,右(填“左”或“右”)侧U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大,此实验现象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均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所产生的热量越多。

(4)让两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一样大,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相同阻值的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如图乙所示).移走图甲中的电阻,换接图乙中的电阻到电路中,重新做这个实验。此时通过两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变化,由此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5)如果热量用Q表示,电流用I表示,电阻用R表示,时间用t表示,则Q=I2Rt。【考点】JH:焦耳定律.

【专题】13 :实验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根据“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可确定是串联电路,以根据电流流向法,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连接电路元件,然后回到电源负极即可;

(2)电流产生的热量不能用眼睛直接观察,通过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

(3)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通过它们的电流关系,据Q=I2Rt比较两电阻产生的热量关系,密闭空气吸收热量后,体积不变,压强变大,U形管内两液面的差值变大,据此进行解答;

(4)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通电电流关系时,控制通电时间和电阻不变;

(5)根据焦耳定律的公式分析。

【解答】解:

(1)将滑动变阻器,两相同的透明容器中的U形管,开关,逐一顺次连接即可,滑动变阻的连线要注意一上一下,如下图所示:

(2)电流产生的热量不便于用眼睛直接观察和测量,通过U形管内液柱的高度差来反映,这种方法是初中物理常用的转换法;

(3)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两电阻丝串联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由Q=I2Rt 可知,在电路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右侧电阻较大,产生的热量较多,密闭空气吸收热量后,体积膨胀,右侧气体膨胀更大所以B管中的液面较高;

(4)在乙装置中一个5Ω的电阻与两个5Ω的电阻并联后再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B端两个电阻的总电流和左端的电阻电流相等,即I右=I左,两个5Ω的电阻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知I右=I1+I2,两电阻阻值相等,则支路中电流相等,I1=I2,所以右边容器中的通过电阻的电流是左侧通过电流的一半,根据U型管液面的高度可知,电流越大,热量越多;故结论为:在电阻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5)由焦耳定律可知,Q=I2Rt。

故答案为:(1)见上图;(2)转换法;(3)右;电阻;(4)在电阻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流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5)I2Rt。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电流的关系”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注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运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2018年兰州)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Q与电阻R的关系”,他们选用了以下实验器材: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烧瓶内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相同的温度计A 和B、阻值分别为R1、R2的电阻丝(R1<R2)还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开关和导线,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进行如下实验:闭合开

关,通电一段时间后,记下温度计A的示数为t1,温度计B的示数为t2,发现t1<t2,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反映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②请指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控制烧瓶中的液体的质量和种类是相同的。

③实验改进后得出的结论是: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跟电阻阻值大小有关;电阻越大,产生热量越多。

【分析】(1)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反应了液体温度的变化,反映了液体吸收热量即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2)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跟电阻阻值大小的关系,根据Q=I2Rt可知,应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控制烧瓶中的液体的质量和种类是相同的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规律;(3)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跟电阻阻值大小有关;电阻越大,产生热量越多。

【解答】解;(1)实验中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应控制烧瓶中的液体的质量和种类是相同的;

(3)实验改进后得出的结论是: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跟电阻阻值大小有关;电阻越大,产生热量越多。

故答案为:(1)温度计示数的变化;(2)没有控制烧瓶中的液体的质量和种类是相同的;(3)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跟电阻阻值大小有关;电阻越大,产生热量越多。

【点评】理解焦耳定律的公式Q=I2Rt,知道要想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跟电阻阻值大小的关系,就要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是解答的突破口。

3.(2018河北)用如图19所示的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相同烧瓶内装满了煤油。

(1)烧瓶中装入的煤油是________(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2)请根据实物电路,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3)为达到实验目的,选用的两电阻丝R1与R2的阻值应________,通过R1的电流______通过R2的电流。

(4)通电一段时间后,乙烧瓶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较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红用如图20所示的装置,进一步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经多次实验测量,收集实验数据,绘制了烧瓶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h与电流I的关系图象。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图21中能正确反映h-I关系的是____________。

【拓展】用Q=I2Rt可以计算电流通过任何用电器产生的热量,能用Q=UIt计算通过任何用电器产生的热量吗?请用实例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绝缘体(2). (3). 相等(4). 小于(5).

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6). A(7). 不能(8). 因为用Q=UIt计算出来的是电路产生的总功,而总功除了用电器产生的热量,另外一部分可能转化为其他能量,例如电风扇电路产生的总功一部分转化为电热,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

【解析】分析:(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根据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可做出判断。

(2)以实物图为依据,根据电流方向画出电路图;

(3)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的实验,应采取控制变量法,以此分析即可;

(4)通电一段时间后,乙烧瓶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较大。说明导体产生的热量多;(5)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分析h-I关系即可;

解答:(1)烧瓶中装入的煤油是绝缘体;

(2)根据实物图可知,从电源正极先接开关,再接L2,R0和R1并联后,再串联在电路中,答案如下图:

(3)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的实验,应采取控制变量法,必须控制电阻相等,电流不同,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通过R1的电流小于通过R2的电流。(4)通电一段时间后,乙烧瓶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较大,说明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5)根据焦耳定律可知,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而烧瓶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h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能正确反映h-I关系的是A。不能用计算通过任何用电器产生的热量,因为用计算出来的是电路产生的总功,而总功除了用电器产生的热量,另外一部分可能转化为其他能量,例如电风扇电路产生的总功一部分转化为电热,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

故答案为:(1). 绝缘体(2). (3). 相等(4). 小于(5). 在

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电流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6). A (7). 不能(8). 因为用计算出来的是电路产生的总功,而总功除了用电器产生的热量,另外一部分可能转化为其他能量,例如电风扇电路产生的总功一部分转化为电热,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焦耳定律的认识,注重了探究实验的考查,同时在该实验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中考物理常见题型。

4.(2018怀化)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如图甲和乙所示,两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质量的空气,两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起来连接到电源两端,通电一定时向后,比较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变化。

(1)在图甲中,通过两电热丝的电流相等;该实验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关系。

(2)在图乙中,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关系。

(3)在该实验中,我们是通过观察U型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各容器中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的。

(4)英国物用学家焦耳通过大量实验,最先精确的确定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其表达式为Q=I2Rt。

【分析】(1)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阻关系时,控制通电时间和电流不变;

(2)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流关系时,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不变;

(3)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但液体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4)根据焦耳定律内容分析。

【解答】解:(1)在图甲中,将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通过它们的电流I 与通电时间t相同;故该实验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的关系。(2)在图乙中,电阻和通电时间时相同的,而通过它们的电流不同,故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过导体的店里关系。

(3)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但液体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4)英国物用学家焦耳通过大量实验,最先精确的确定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其表达式为Q=I2Rt。

故答案为:(1)相等;电阻;(2)电流;(3)高度差;(4)电阻;通电时间;Q=I2Rt。5.(2017?衢州)大家都知道:“摩擦生热”.那摩擦做功与生热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焦耳等科学家运用多种方法、不同实验,测出做功(W)和做功产生的热(Q)两者之间的比值关系.其中最经典的是1847年焦耳设计的桨叶轮实验:如图甲,在一个装满水的绝热桶里放入铜制的翼轮,多次用下落的重物带动翼轮上的叶片转动,转动的叶片与水摩擦,产生的热使水的温度升高.焦耳通过测量所挂重物的重力(质量)和重物下落的距离,计算出重物做的功,即翼轮克服水的摩擦所做的功(W );测量绝热桶中水升高的温度,从而计算出水吸收的热(Q ).

(1)焦耳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摩擦做功和产生热量的关系.

(2)小柯利用刻度尺、温度计、天平、双层真空平底圆柱体保温杯、水等器材,粗略测量做功和做功产生的热之间的比值关系.具体方案是:

①用刻度尺测量空保温杯内部高度,记为h杯.

②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水,记为m水,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记为t1.

③将水倒入保温杯中,测量杯中水的高度,记为h水.计算出h杯﹣h水,这也就是杯中水下落的高度.

④在保温杯盖子上安装一支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连接处密闭绝热),盖紧保温杯,如图乙.

⑤将保温杯慢慢上下翻转多次(n次)(填写操作),计算出水的重力所做的功(W).

⑥测出杯中水的温度,记为t2,计算出水吸收的热(Q).

⑦根据⑤、⑥数据,得出两者的比值关系.

【分析】根据W=Gh要计算出重物做的功,需要测量G与h.

(1)由题意解答即可;

(2)将保温杯慢慢上下翻转多次(n次),根据W=Gh算出水的重力所做的功,再算出与水吸收的热(Q)之比.

【解答】解:根据W=Gh知要计算出重物做的功,需要测量所挂物体的重力G和重物下落的距离h;

(1)由题意知焦耳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摩擦做功和产生热量的关系;

(2)要粗略测量做功和做功产生的热之间的比值关系,具体方案是:

①用刻度尺测量空保温杯内部高度,记为h杯.

②用天平称量一定质量的水,记为m水,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记为t1.

③将水倒入保温杯中,测量杯中水的高度,记为h水.计算出h杯﹣h水,这也就是杯中水下落的高度.

④在保温杯盖子上安装一支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连接处密闭绝热),盖紧保温杯,如图乙.

⑤将保温杯慢慢上下翻转多次(n次),根据W=Gh=nm水g(h杯﹣h水),算出水的重力所做的功W.

⑥测出杯中水的温度,记为t2,计算出水吸收的热(Q).

⑦根据⑤、⑥数据,得出两者的比值关系.

故答案为:所挂重物的重力;(1)研究摩擦做功和产生热量的关系;(2)将保温杯慢慢上下翻转多次(n次).

【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摩擦做功和产生热量的关系”的实验设计的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等知识,难度不是很大.

6.(2017?威海)根据下列两个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电流做功的过程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一般情况下电流做功的多少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出.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通过此实验可以较形象的比较出电流做功的多少.该实验是通过观察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比较电流在不同情况下做功多少的,此过程中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调节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大,相同时间内物体被吊起的度度也变大了,这说明当时间相同时,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电流做功越多.

(2)实际生活中,用电器接通电源后,都伴有热量的产生,小明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c、d四个相同的容器密闭着等量空气并与U形管紧密相连,实验前U形管两端液面相平,将1、2和3、4导线分别接到电源两端.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图甲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图乙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综合分析图甲乙两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和电阻大小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考点】J6:电功的测量;JH:焦耳定律.

【分析】(1)电流做的功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物体的机械能;

根据W=UIt进行分析,即当时间相同时,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流做的功就越多,电流转化为物体的机械能就越多;

(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但液体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这种研究方法叫转化法;

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电阻大小、通电时间有关.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阻关系时,控制通电时间和电流不变;

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流关系时,控制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

综合分析图甲乙两装置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解:(1)图1所示的实验是通过观察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来比较电流在不同情况下做功多少的;

由W=UIt可知,当时间相同时,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物体被吊起的高度也越大,说明电能转化为物体的机械能越大,即电流做功越多.

(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但液体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来反映,这种研究方法叫转化法;

如图甲,两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电阻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这是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阻的关系;通过一段时间后,b容器中U形管液面高度差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较多;

图乙装置中两个5Ω的电阻并联后再与一个5Ω的电阻串联,由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右端两个电阻的总电流和左端电阻的电流相等,即I右=I左;两个5Ω的电阻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知I左=I内+I外,所以,I左>I内,烧瓶内的电阻值都是5Ω,阻值相等,通电时间相等,电流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这是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流的关系;通过一段时间,c容器中U形管液面高度差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多;

综合分析图甲乙两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和电阻大小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故答案为:(1)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机械;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当时间相同时,电压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大,电流做功越多;

(2)液面高度;电阻大小;电流大小;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和电阻大小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7.(2017?绥化)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装置,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接通电源,两容器内的空气被加热后膨胀,使U形管的液面发生变化,通过观察U形管的液面变化情况,比较瓶内电阻丝的发热多少?

(1)此装置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的关系,一段时间后,右容器内电阻丝产生的热量较多(选填“左”或“右”).

(2)如果通过R1的电流为2A,那么10s内通过R1的电流产生的热量是200J.

【考点】JH:焦耳定律.

【分析】(1)分析图示装置与实验控制的变量分析答题;

(2)根据Q=I2Rt可求热量.

【解答】解:(1)由图示实验可知,两阻值不同的电阻丝串联,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与通电时间相等而电阻阻值不同,此装置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由于右侧中的电阻丝阻值较大,将此装置接到电源两端,通电一段时间,电流在右侧容器中产生的热量较多;(2)R110s内产生的热量:

Q=I2Rt=(2A)2×5Ω×10s=200J.

故答案为:(1)电阻;右;(2)200.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主要从复习目标、知识储备、典型例题、操作步骤及精选的探究题习题专练,希望本篇的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的复习,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各要素。 2、能够熟练掌握课本设计的各个探究实验。 3、能够对提出的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知识储备】 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实验探究过程可只包含一个或多个要素。 【典型例题】 【一】对提出问题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例题:某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看起来她们体重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宽而浅。请同学们经思考后提出一个相关问题?

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解题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对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例题.用手将一块木板慢慢压向水中,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时,你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提出一个假设或猜想。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跟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练习: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研究中,学生发现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干的快这一事实,情根据以上事实提出你的猜想 猜想:液体温度高、表面积大、表面空气流速大,液体蒸发的快。【三】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会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能选择正确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能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例题:设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方案时,通过推理得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 测量密度实验题

测量密度实验题 常规方法测密度 1.(2017?六盘水)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虽金属块的密度”的实验中. (1)如图甲中a、b、c为用天平测质量过程中的几个情境,合理的顺序是 (填字母);(2)由图b可知,金属块的质量是 g; (3)将金属块放入盛有存40ml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后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cm3,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4)若在此实验中先测体积,再测质量,测得金属块的密度值将会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不规则固体)(2017?广东)((6分)小明用天平、烧杯、油性笔及足量的水测量一块鹅卵石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发现横粱稳定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粱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往 (选填“左”或“右”)调。 (2)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出鹅卵石的质量是:31.8g和空烧杯的质量是90g。 (3)如题18图甲所示,把鹅卵石轻轻放入烧杯中,往烧杯倒入适量的水,用油性笔在烧杯壁记下此时水面位置为M,然后放在天平左盘,如题18图丙所示,杯、水和鹅卵石的总质量为 g。 (4)将鹅卵石从水中取出后,再往烧杯中缓慢加水,使水面上升至记号M,如题18图乙所示,用天平测出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2g,此时杯中水的体积为 cm3。 (5)根据所测数据计算出鹅卵石的密度为 g/cm3。 (6)若小明在第(4)步骤测量过程中,用镊子添加砝码并向右旋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平衡,此错误操作将导致所测密度偏。

3.(常规液体)(2017?长沙)为了帮助家人用盐水选种,小天从实验室借来了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的密度,他进行了三次测量,以下是其中的一次测量过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法线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移动; (2)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记录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3)再将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接下来小天称得烧杯和剩 g/cm。 余盐水的质量为25.6g,则小天在这次实验中测得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3 4.(固体+液体)(2017?绥化)同学们在实验室测量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和水,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小矿石和水的总体积. 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恢复平衡. (1)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最佳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写字母) (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量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

中考物理二轮实验题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实验题专题 一、力学 1.同学们在实验室里测某种小矿石的密度,选用天平、量筒、小矿石、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 .将小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 .将小矿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2)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21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1乙所示,可知小矿石的质量 m= ;量筒量出小矿石的体积如图21丙所示,可知小矿石的体积V= ;由此可算得小矿石的密度ρ= kg/m 3。 2.小芳为了鉴别一金属块是用什么金属做的,做了以下实验: (a )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如图26甲所示. (b )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放进盛有40ml 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图26乙所示. 问:(1)金属块的质量m=__________g. (2)金属块的体积V=__________cm3.图26乙中金属块块所受浮力F= N.(水密 度ρ=1×103kg/m 3,g =10N/kg ) (3)金属块块的密度是____ _g/cm 3 . (4)由图27密度表可知该金属块可能是用 做的.同组的小明根据该金属块的密度与某种金属的密度相同就得出一定是这种金属做的结论.此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3.用天平、量筒和水,测一金属块的密度. (1)为了测量金属块的质量,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如图15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a .调节 ;b .调节 ; c .正确操作后天平平衡.在托盘放上金属块,再让天平重新平衡时如图16所示,金属块质量m = g . 物质名称 密度ρ/(kg·m -3) 银 10.5×103 铜 8.9×103 铁 7.9×103 铝 2.7×103 图21 图26 甲 50g 图27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1、小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下图甲的实验电路,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如下一些实验器材:电压恒为3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一个开关,阻值分别为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导线若干。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物图接完整。 (2)在连接实验电路时,小华应将开关处于_____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_____端(选填“左”或“右”)。 (3)小华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正常偏转,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发生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 (4)故障排除后,小华先把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后,断开开关,她直接拆下10Ω的电阻,改换成阻值为20Ω的电阻继续做实验,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示数是_____V,要完成这次实验,接下来她应将变阻器滑片向_____端(选填“左”或“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V。(5)当小华改用50Ω的电阻继续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值,你认为“电压表示数无法达到实验要求的值”的原因可能是()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 B.电压表量程选小了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 D.滑动变阻器烧坏了 (6)小华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完成了实验。利用收集到的多组 数据,作出了如图丁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关系图像,分 析图像得出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 2、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约为8Ω。 (1)在图甲中,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较大的示数,经检查,导线连接完好,则电路故障可能是小灯泡发生了(选填“短路”或“断路”);

2020年中考物理实验题汇编

1.如图1所示,是一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频闪时间间隔为0.02s,闪亮时间千分之一秒可忽略不计。根据照片记录的小球位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 图1 (1)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小球所作的运动是不是匀速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小球从位置a运动到位置d 的平均速度有多大? 2.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图27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用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甲、乙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 是。 (3)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 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再做图(填 “丙”或“丁”)所示实验。 (4)图丙和图丁的压强p 丙 p 乙 。 3.如图3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 图3 图4

4.我们通过如图4所示的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玻璃瓶中的手机是悬挂起来的,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铃声会。 5.某同学在探究音调与响度有什么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图5 (1)如图5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这说明音调是由决定的。 (2)如图5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听其响度,这说明响度 与有关。 6.如图6所示,是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所拍摄的一组图片,图片是在实验过程中改变入射方向依次拍摄的。实验用的主要器材是手电筒式激光源和半圆型透明玻璃砖。图中O 点为半圆型透明玻璃砖的圆心,入射光线沿半径方向射向分界面MN。请你仔细观察图片中所显示的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图6 (1)当激光源发出的光沿法线方向射向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时(即入射光线垂直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其传播方向。

初三物理电学实验探究题及答案资料

初三物理电学实验探究题及答案

xxxXXXXX学校XXXX年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XXX年级xx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题号 一、实 验,探究 题 二、计 算题 三、综 合题 四、作 图题 总分 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 (每空?分,共?分) 1、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A,灯丝阻值在10Ω~15Ω之间,所提供的器材有:电流表、电压表、电源(电压恒为6V)、开关各一个,滑动变阻器(“5Ω,2A”、“20Ω,1A”)两个,导线若干. (1)小明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如图1所示,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补充完整. (2)小明选用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 (3)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时,电压表示数如图2所示,读数为V,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4)小红没用电压表,但多用了一个开关,其它器材与小明的相同,也测出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①请在图3虚线框内画出她设计的电路图. ②写出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③写出测定额定功率的表达式:P额= . 2、如图22甲所示是小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2.5V,电阻大约为10Ω左右,可供选用的滑动变阻器R1和R2的最大阻值分别 为10Ω和50Ω。 评卷人得分

(1)在检查仪器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乙所示,则他接下来的操是。 (2)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选填“R1”或“R2”) (3)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4)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放在端。(填“a”或“b”) (5)检查仪器和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进行了多次测量, 多次测量的目的 是:。 (6)在某次测量中,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 要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适当地向(选填“左”或“右”) 移动,同时眼睛应观察。 3、如图21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电路(烧瓶、煤油质量和玻璃管均相同),瓶中的电阻采用金属丝。 (1)实验中,通过观察来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 (2)在电流与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的两种材料进行实验,为了使实验现象最明显,可以选用表中的铜与进行对比。 4、如图20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电压表读数为6V,电流表读数为0.6A。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题汇编(精编版)——电路初探

2019年中考物理实验题汇编(精编版) ——“电路初探”实验题 1.(2019?大连)某同学在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电流表(量程分别为0~0.6A 、0~3A )和开关各一个,定值电阻三个(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导线若干。 (1)该同学选用两个电阻连接并联电路,在连接电流表时需要选择电流表的量程,请简单描述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如何选择量程。 (2)某次实验中,所用的两个电阻阻值分别为10Ω和15Ω,未连接完整的电路如图所示,请将电路连接完整,(要求:电流表测量10Ω电阻所在支路的电流) (3)该同学继续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 (4 )为了验证该探究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该同学使用5Ω电阻分别与10Ω,15Ω电阻组成并联电路,重复上述实验,比较 ▲ (填“测量的数据”或“得出的结论”)是否一致。 【参考答案】(1)将电流表的大量程分别与两个定值电阻串联接入各自所在的支路上,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若电流表示数小于0.6A ,则应选用小量程,若其中有任意一次的电流超过0.6A ,则选用大量程;(2)如图所示;(3)并联电路的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4)得出的结论。

2.(2019?邵阳)小芳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中,连接好了的实物电路图如图甲所示,请你协助完成: (1)在方框内画出与图甲对应的电路图,并在电路图中标上L1、L2。 (2)在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灯L1两端的电压为▲ V。 (3)闭合开关后,小芳发现L1、L2均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且大小接近3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L1发生了▲(选填“短路”或“断路”)。 (4)排除故障后,小芳在测量了灯L1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然后将导线AE的A端松开,接到D接线柱上,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这一做法会造成▲。 【参考答案】(1)如图所法;(2)1.9;(3)断路;(4)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 3.(2019?淄博)在“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实验中

2017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2017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内容及考查点 1.课本实验探究(带※为中考的重点,带※※为中考的必考点) 考查内容考查知识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停表的读数;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 音调和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改变频率和振幅的方法(振动物体的长度和拨动的力度)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的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等大蜡烛的意图(便于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 透明玻璃板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图纸信息的处理(测量各点到平面镜的距离;连接对应点观察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应用;对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理解 实像和虚像的区分(是否呈现在光屏上)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和高低(中间放置凸透镜;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和条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放热)熔点和凝固点 ※水的沸腾水沸腾的图像和条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 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高) ※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测量密度的计算 天平的使用(放、移、调、称、读的要点) 量筒的使用 质量和体积测量顺序的处理(注意测量时液体的残留) 重力与质量的关 系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匀速拉动物块运动(便于读数、拉力等于摩擦力)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控制变量法;实验加理论推导的实验思路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控制变量法 ※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压力作用效果的呈现(观察物体的凹陷程度) 液体压强的特点压强计的使用(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控制变量法;液体压强的特点 浮力的影响因素浮力的影响因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浮力的求解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测力计的读数 浮力的求解(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差) 实验的步骤(称小桶重力;空中称物重;水中称读数;称小桶和水的重力)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臂的读取(杠杆水平时读杠杆上的刻度)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理解 有用功和总功的求解(有用功——重力做的功;总功——拉力做的功)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F=(G+G 动 )/n;n——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匀速拉动绳子(便于读出拉力的示数)

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doc

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复习 实验题在中考中分值约占25%左右。同学们可以参照《中考说明》第五页的17个实验逐个复习。本讲义列举了一些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 一、平面镜成像实验 1、图表示小明和小丽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结果表明点燃的蜡烛所在位置A点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B点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且A点与B点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玻璃板的一侧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________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在得到像的位置后,应该用__________分别测量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二、凸透镜成像实验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 1、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放好仪器、点燃蜡烛后,调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某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此时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6cm,试问: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3、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由 此可以判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所在的范围 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一原理可制 成。 三、观察水的沸腾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两个错误之处: (2)实验过程中主要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写出

2018全国中考物理专题分类——实验探究题

21.(2018·贵阳)如图甲所示,是科技迷小明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弹丸;管口两端各有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靠近管口右端连接一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管右端射出。 弹丸从管口射出的出口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A:与弹丸的形状有关 B:与弹丸的直径有关 C:与塑料管的长度有关 小明在塑料管壁两侧安装了多套光电传感计时器,用于测量弹丸在管中不同位置的运动速度。 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 (1)抽出挡板1时,弹丸受到的动力来自于其两端气体的气压差。 (2)探究猜想A时,控制其他因素相同,分别用球形与弹头形弹丸进行实验,测得弹丸速度大小随运动位置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出口速度较大的是弹头形弹丸。 (3)探究猜想B时,小明仅换用底面直径不同的两枚弹头形弹丸重复上述实验,发现直径越小的弹丸,出口速度越小。你认为直径小的弹丸出口速度小的原因可能是直径越小,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速度减小的快。 【解答】解:(1)抽气机将透明塑料管内的气体抽出,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里面的大气压,里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2)由图乙知,弹头形弹丸的出口速度大; (3)探究猜想B即探究弹丸从管口射出的出口速度与弹丸的直径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弹丸的质量一定,改变弹丸的直径,而小明仅换用底面直径不同的两枚

10.(2018?湖州)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甲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和小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3)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牛,让质量为30克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小钢球初始位置 A B C 0.5 0.4 0.3 距压力传感器 高度/米 1.90 1.78 1.66 压力传感器 达到的最大示数/牛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使自行车转弯所需要的力随速度的增加而 增大。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共110页) 声学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为了便于完成该实验使用了法;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能传声.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有关. 2.(2011?金平区)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 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

是:.(只填对应序号). (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只填对应序号)2.音调,响度的变化 1.声音的探究 (一)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是: ,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 (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 (二)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

(1)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 存在的是: (2)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 论: (三)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 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1、2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四)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

2018年中考物理实验题汇编

实验题汇编 一、物态变化 20.(2018连云港) (8分) 用图甲所示装置“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⑴图甲所示烧瓶中水的温度为 ▲ ℃。 ⑵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 ▲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⑶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沸腾,这时一组同学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 并将其倒置,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乙所示,结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 ▲ ;另一组同学在烧瓶口上放置一乒乓球,继续加热,发现乒乓球被顶起,在此过程中水蒸气的 ▲ 能转化为乒乓球的机械能。 答案 (8分)⑴84 ⑵不变 ⑶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内 26、(2018盐城)(8分)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甲图是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读数为 ℃ (2)实验时,当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 ,直至水面破裂.水开始沸腾. (3)当水温上升到 80℃时.每隔0.5min 记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沸腾一段时间,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 .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 , 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 . (4)小明、小华与小红在同一小组做实验,小明与小华分工合作,小明计时,小华读出温度并记录数据,而小红独自计时,读取温度并记录数据.他们同时按下秒表且每隔0.5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小红每次读数都比小华迟6s.在同一坐标标系中,将小红和小华所测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以发现,小红的图像在小华的 (左/右)边. 答案:(1)89.5 (2)变大 (3)99 先快后慢 温度升高,加快了汽化;与环境的温差变大,加快散热 (4)左 乙 第20题图

2017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及答案(完整)

2017中考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 一、中考物理实验题型及解法分析: 1、测量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主要包括直接测量型实验和间接测量型实验。(如测密度,测电阻,测电功率) 2、探究型实验题 这种实验一般是要求通过实验得出某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或某些物理规律。 常用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等方法。 3、开放型实验题 有许多物理实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不同的验仪器能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也就是说物理实验具有开放性。 4、设计型实验题 设计型实验让我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能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题大部分没有惟一答案,只要求写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还有就是贴近生产、生活,常把日用品作为实验仪器来验证物理规律,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规律:被探究的因素不同,其它因素在要控制相同。 2. 转换法: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不好直接认识它,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它们;或者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用容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如探究电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通过温度计的示数反映电热的多少) 3. 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例如:牛顿第一定律。 4.建立模型法:例如:研究磁现象时用到磁感线模型,引入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等等。 5.类比法:例如:将原子结构模型与太阳系的结构类比;电压与水压类比;电流与水流类比等。 6.等效替代法:例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未点燃的蜡烛去代替点燃蜡烛的像. 三、初中物理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1)解探究实验题目应抓住探究的目的思考,应怎样操作才能验证某个猜想或得出想要的规律、关系。 (2)解测量实验题目应抓住实验的目的和原理思考,要测出某个物理量要知道那些物理量,然后根据题目给出的器材怎样才能测出这些物理量,思考清楚后再去解答 三、初中物理实验清单(加粗字体的为重点,年份是指广东中考已考) 声学 1、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探究声音的单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光学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013)(2016)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012)(2014)(2015) 热学 1、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2、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3、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比热容) 4、观察水的沸腾实验。(2015) 力学 1、用天平量筒测密度(原理:ρ=m/v) 2、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专题复习—中考物理探究性题、实验题

专题复习—中考物理探究性题、实验题 一、实验设计型 例1. 某中学初二年级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对鸡蛋的新鲜程度与鸡蛋的平均密度是否有关作出猜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取来一些新鲜程度不同的鸡蛋,分别测出它们的平均密度,再进行分析研究,请你在下表中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测出鸡蛋的平均密度。 分析:传统的测量密度的方法是利用公式ρ=,即用天平测质量m,用量筒测体积V, 而在学习了浮力的知识后,我们还可以利用浮力的知识将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密度测量方法进行拓展。如利用一大一小的两个小烧杯和一把刻度尺、水就可以测出一枚鸡蛋的密度,做法是:1、在小烧杯中放入一枚鸡蛋,再放入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大烧杯中水的液面记作h1,2、将鸡蛋从小烧杯中取出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这时的液面处在的高度为h,3、将鸡蛋放入大烧杯中(此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液面的高度记作 h2则鸡蛋的密度为ρ=ρ水;其它方法也可以。 答案:方案一:用天平测质量m,用量筒测体积V,公式ρ= 方案二:如利用一大一小的两个小烧杯和一把刻度尺、水就可以测出一枚鸡蛋的密度,做法是:1、在小烧杯中放入一枚鸡蛋,再放入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大烧杯中水的液面记作h1,2、将鸡蛋从小烧杯中取出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这时的液面处在的高度为h,3、将鸡蛋放入大烧杯中(此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液面的高度记作h2, 则鸡蛋的密度为ρ=ρ 水 说明: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这是一道传统的测量密度的实验题,试题难度并不高,它结合了生活实际,具有探究性质,学生可以在答题中享受一种亲切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正是新课程倡导的。又如(2002烟台)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一节课上,老师列举了“盆水举缸”的事例。下课后,小红同学怎么也不相信:一盆水能够浮起质量比

2018中考物理专题——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2018中考物理专题——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一、力学部分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 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 (二)测滑动磨擦力 [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 (三)探究浮力大小 [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初三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2015大成中学初三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___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此外应选择_____________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填“平面镜”或“玻璃板”);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玻璃板是薄的好还是厚一点好?为什么? (2)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的 (3)实验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 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的关系。 (4)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眼睛应该在玻璃板________(选填“前”或“后”)观察。便于找到像 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或“类比法”) (5)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都无法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关系。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 (8)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并且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 玻璃板,小红还发现物像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__. (9) 小红看到玻璃板前的蜡烛A.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_ ,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B 实际是由于____________而成的虚像.看到玻璃板前蜡烛A 的像.是由于____________而成的_______像 2.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 .与物体间压力大小有关 B .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C .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D .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室有一个较长且光滑程度一致的木板、毛巾、钩码、一个带钩的长方体木块和一只弹簧测力计可供使用。 ①小娟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进行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表中数据可以验证猜想 ______ (填序号)的正确或者错误。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要匀速拉动木块的原因是: (3)就利用现有器材且保持木板水平.还可以验证猜想 (填序号)正确或者错误.请你把验证这个猜想的实验操作过程叙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验证这个猜想的实验表格:

2018年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全集(共15个专题)

物理试题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2个细铁丝环,细线、钩码(6--8个、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刻度尺、铁架台。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总得分监考教师签字 考试日期: 2018年4月日 物理试题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1个(2.5N) 带挂钩木块1块(200g) 毛巾1块钩码1个(200g) 长木板一块(80cm) 实验记录: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有关. 说明: 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物理试题2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评分细则 实验总得分监考教师签字 考试日期: 2018年4月日物理试题3 测量石块(或蜡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200g) 烧杯(内装适量水)待测蜡块量筒1个(100mL)细铁丝(足够长)抹布 操作程序:

实验记录: 说明: 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3.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物理试题3 测量石块(或蜡块)的密度评分细则

实验总得分监考教师签字 考试日期: 2018年4月日 物理试题4 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200g) 烧杯(内装适量盐水)(50mL) 量筒1个(100mL) 说明: 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3.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2014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技巧 1.阅读题目,弄清题目探究的内容; 2.思考实验所需的器材、研究方法和结论; 3.思考特殊器材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一般指测量型器材); 4.电学实验探究题中的故障问题(开路:可能只有电压表有示数;短路:部分器材有示数)。二、典型中考实验探究题分析 1.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2.石林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 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 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 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 的大小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 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选填“虚”或“实”)。 3.(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拥不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物理中考实验题汇编

1.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小车的运动速度的改变的影响情况,应 做到小车开始受到不同的阻力作用时的速度相同,在实验中用 什么方法使小车在进入平面时速度相同?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_____,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_______。 (3)进而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______ . 2.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王军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家甲、乙两种装置, 他将两端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