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噪声的危害及预防

噪声的危害及预防

噪声的危害及预防
噪声的危害及预防

噪声的危害及预防

1.噪声及其危害

1.1噪声的特性环境噪声是感觉公害。其特性为具有局限性、分散性、暂时性等。噪声虽然不能长时间存留在环境之中,但一旦发生,我们就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会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噪声会随着声源消失而立即消失,其影响也会随之消除,不会持久,也不会积累。

人的听觉最敏感的声频在2000~5000Hz,能听到的声频范围大约在20~20000Hz.低于20 Hz的声音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次声和超声人的感觉都感觉不到。通常噪声都是由无数声频的声音组成的。

1.2噪声源及其分类产生噪声的声源很多。按产生机理可以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三类;按污染源各类可以分为工厂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自然噪声五类;按噪声源随时间变化可分为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两类。

化工企业的噪声源主要有以下五类。

,一般有83~105分贝(dB)。

,一般有84~102分贝(dB)。

,一般有101~106分贝(dB)。

,机械传动噪声、电动噪声。一般有82~101分贝(dB)。

,最高可达150分贝(dB)。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①听力损失。长年累月在强噪声下工作,日积月累,内耳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从而导致噪声性耳聋。在强噪声环境下数分钟,当脱离噪声后,会造成听觉疲劳,推动听觉,导致暂时性耳聋,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听力恢复。在170分贝(dB)以上高强度噪声(如爆炸、爆破时产生的)冲击下,强大的声压和冲击波作用于耳鼓膜,使鼓膜内外形成很大的压差,致使耳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称为爆震性耳聋。

②神经衰弱。噪声最广泛的危害就是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造成基本生理机能失调。表现为头晕、恶心、失眠、心悸、脑胀、头痛、耳鸣、多梦、全身疲乏无力等症状,这些症状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神经衰弱症或神经官能症。

③肠胃疾病。噪声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还会引起肠胃机能阻滞,消化液分泌异常,胃酸减少,造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容易导致胃溃疡等症。

④心脏异常。噪声作用于人的心血系统,会使交感神经,心跳过速,心律不齐,血压增高、血管痉挛等,可能导致冠心病和动脉硬化。

⑤危害胎儿。极强噪声会影响胎儿发育,可能造成胎儿畸形,妨碍儿童智力发展。

⑥危及生命。强噪声还能直接造成人和动物的死亡。

⑦降低劳动生产率。在噪声刺激下,工作人员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大脑思维和语言传递等都会受到干扰,工作时容易出现差错。

为了明确噪声管理,国家卫生部和劳动部门专门制定了《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了数得上服务。工矿企业生产车间和作业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分贝(dB),不得超过90分贝(dB)。对接触噪声不超过8h的工种,88分贝(dB)左右噪声,接触时间不得超过4h;91分贝(dB)左右噪声,接触时间不得超过2h;94分贝(dB)左右噪声,接触时间不得超过1 h。

2.噪声污染控制预防措施

控制噪声的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从声源上控制。用无声或低噪声的工艺和设备代替高噪声的工艺和设备,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生产中的噪声问题。但由于技术或经济上的原因,直接从声源上控制噪声往往是不可能的。所以实际过程中更多的是从传播途径上采取吸声、消声、隔声、隔振与阻尼等方法控制噪声。

2.1吸声多用于室内噪声和混响的控制。其原理是使用多孔、透气的材料,布置在房间的内表面,或悬挂在室内空间,房间内的反射声就会被吸收掉,室内噪声就会降低,混响就会消除。这种控制方法就叫吸声。比如会议礼堂、电影院、大教室等都有吸声装置。

常用的吸声材料有无机纤维材料(玻璃丝、玻璃棉、岩棉)、泡沫塑料(如脲醛泡沫塑料、聚氯酯泡沫塑料)、有机纤维材料(如工业毛毡、棉絮、木屑、稻草板)、建筑材料(泡沫微孔砖、泡沫混凝土)四类。

吸声材料对于高频噪声有很好的果,但对于低频噪声不是很有效。对于低频噪声可以采用共振吸声的方法进行控制。原理是设置一个薄板可穿孔板(通常可以用金属板、薄木板),背后留有一定百度的空气层,当外来声波斗碰到薄板时,就会引起一系列的振动,薄板振动时会将一部分声波转变为热能,这样就消耗了声能,直到了降低噪声强度的效果。当外来人射声波的频率与挨个板振动的共振结构、薄板共振结构、复合吸声结构.

2.2消声消声是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方法。将消声器(一种阻止或减弱噪声传播而允许气流的装置)安装在空气动力设备的气流通道上,就可以降低这种设备的噪声。

消声器的结构形式有很多,按消声原理可以分为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消声器和微穿孔板消声器、变频消声器五类。

,或者按一定方式在管道内排列组合,就构成了阻性消声器,如图4-6所示。当声波进入阻性消声器,一部分声能就会被吸声材料吸收,直到了消声的目的。对于管径比较大的空气动力设备,可以把消声器做成蜂窝式、片式、折板式和声流(波浪式)等。阻性消声器对低频噪声消声效果较差。

,把部分声波向声源反射回去,直到滤过滤作用,只有一部分声波从管道中传播出来,达到消声的目的。如采用扩张室形式,设置弯头形式,管内设置屏障或穿孔片等形式,都可以起到消声作用。抗性消声器对调频噪声消声较差。

,是既有吸声材料又有扩张室等滤波形式的消声器。这种消声器消除噪声效果很

好,应用也最广泛。

,可以在较宽的声频范围内获得较好的消声效果。

,削除这种噪声可以采用变频的方法达到消声的目的。根据喷注噪声的声频与排出口径成反比的理论,将排出口径变小,当口径小到一定程度(一般在mm级),喷注噪声的频率将增大到人的听觉不敏感的范围。根据这一原理,用许多小孔代替一个大的排出口,既可以保证气体排出量,又达到了消声的目的。因此,变频消声器又称小孔喷注型消声器。

隔声是指在噪声传播途径中设置一定的隔声材料或结构,减少声能的传递,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是控制噪声很有效的措施。通常采用的隔声形式有隔声罩、隔声屏、隔声室等。隔声材料或结构一般采用密实、质重的材料如砖墙、钢板、混凝土和木板等。采用多层壁形式,如在两层单层壁中间留一个空气层或充填吸声材料,其隔声效果会更好。

在机械设备下面铺设具有一定弹性的软材料,如橡胶板、软木、毛毡、纤维板等,将设备振动时产生的部分能量转变成热能耗散掉,降低了振动的传递,起到了隔振的作用。或在机械设备上安装设计合理的减振器,可减弱振动的传递。隔振与阻尼减振通常用于机器噪声的控制。拓振器主要有橡胶减振器、弹簧减振器、空气减振器等三类。

虽然有了上述各种噪声控制措施,但在许多场合中,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降低噪声危害的方法。常用的个人防护服务器有耳塞、耳罩、耳棉、隔声帽等,耳塞的隔声值可达20~30分贝(dB)。

(专业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注: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噪声的危害及预防

噪声的危害及预防 1.噪声及其危害 1.1噪声的特性环境噪声是感觉公害。其特性为具有局限性、分散性、暂时性等。噪声虽然不能长时间存留在环境之中,但一旦发生,我们就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会给我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噪声会随着声源消失而立即消失,其影响也会随之消除,不会持久,也不会积累。 人的听觉最敏感的声频在2000~5000Hz,能听到的声频范围大约在20~20000Hz.低于20 Hz的声音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次声和超声人的感觉都感觉不到。通常噪声都是由无数声频的声音组成的。 1.2噪声源及其分类产生噪声的声源很多。按产生机理可以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三类;按污染源各类可以分为工厂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自然噪声五类;按噪声源随时间变化可分为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两类。 化工企业的噪声源主要有以下五类。 ,一般有83~105分贝(dB)。 ,一般有84~102分贝(dB)。 ,一般有101~106分贝(dB)。 ,机械传动噪声、电动噪声。一般有82~101分贝(dB)。 ,最高可达150分贝(dB)。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①听力损失。长年累月在强噪声下工作,日积月累,内耳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从而导致噪声性耳聋。在强噪声环境下数分钟,当脱离噪声后,会造成听觉疲劳,推动听觉,导致暂时性耳聋,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听力恢复。在170分贝(dB)以上高强度噪声(如爆炸、爆破时产生的)冲击下,强大的声压和冲击波作用于耳鼓膜,使鼓膜内外形成很大的压差,致使耳鼓膜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称为爆震性耳聋。 ②神经衰弱。噪声最广泛的危害就是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造成基本生理机能失调。表现为头晕、恶心、失眠、心悸、脑胀、头痛、耳鸣、多梦、全身疲乏无力等症状,这些症状就是医学上所说的神经衰弱症或神经官能症。 ③肠胃疾病。噪声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还会引起肠胃机能阻滞,消化液分泌异常,胃酸减少,造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容易导致胃溃疡等症。 ④心脏异常。噪声作用于人的心血系统,会使交感神经,心跳过速,心律不齐,血压增高、血管痉挛等,可能导致冠心病和动脉硬化。 ⑤危害胎儿。极强噪声会影响胎儿发育,可能造成胎儿畸形,妨碍儿童智力发展。 ⑥危及生命。强噪声还能直接造成人和动物的死亡。

噪声的危害及防治的建议

噪声的危害及防治的建 议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噪声的危害及防治的建议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个很古老而至今仍未解决的问题。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在公元一世纪老普林尼就描述了居住在尼罗河瀑布附近居民的听力下降。为预防其危害,早在公元前600年左右,意大利南部古城锡巴里斯(Sybarls)就禁止在市区进行金属加工。自从我国发明火药以来,就有了爆震性耳聋的记载。13世纪蒙古西征军把火药带到了中东继而传到了欧洲,欧洲就开始有了耳聋的报道。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噪声的危害日益严重,目前已成为四大污染之一,是工业环境和军事环境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 从生理学上来判断,噪声就是人们不需要的,不希望存在的声音。它干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甚者危害健康,其中以听觉的损伤为主,长期在超标噪声环境下作业或短时间接触高强度噪声,若无适当的保护措施,必将引起暂时性的或永久性的听力损失甚至耳聋。我国及国外都把职业性耳聋列为重要的职业疾。噪声除对听觉的损伤外,还可对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与免疫、生殖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即使未造成健康问题,也可影响工作效率,影响劳动安全。 据统计,在我国约有1000万工人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其中约有1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职业性耳聋。据九省市噪声对听觉系统影响的调查,高频听力损伤发生率为65.54%,其中达中、重度者为28.14%;语频听力

损伤发生率为14.37%。军事噪声的危害同样相当严重,据美军的一项报告,服役两年的士兵,听力损失发生率为20%-30%,服役10年的士兵,听力损失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因耳聋退伍的人员可占退伍总人数的20%。 为了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应采取一系列降低噪声及个体防护措施。但由于经济条件及技术上的问题,许多作业环境的噪声还不能降到对人体无害的水平。许多国家采取完善法规、执行听力保护计划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职业噪声的危害。我国在军事噪声方面已经制订了《军事作业噪声容许限值》(GJB50—85),《常规兵器发射或爆炸时脉冲噪声和冲击波对人员听觉器官的安全限值》(GJB2A—96),舰艇、飞机、装甲车辆等都颁布了相应的噪声容许限值。在诊断和处理方面也公布了《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诊断及处理原则》(GJB2121—94),《军事噪声性听力伤残分级》(GJB3123—1997),军事噪声性听力损失防治规范也正在制订。相对而言,目前我国工业噪声的法规尚不完善,建议有关部门尽快颁布工业噪声暴露限值及听力保护计划方面的法规,以法律形式促使噪声控制,严格控制噪声排放。在作业噪声还难以降到安全界限时,应执行听力保护计划,以法律的形式通过监督监测,定期检查,个体防护等措施来保护作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噪声危害及预防

噪声危害及预防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噪声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影响越来越大。工业噪声是引发职业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刻不容缓。 什么是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的物体称为声源。振动在弹性介质中(气体、液体和固体),以波的形式传播,其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波动作用于人耳引起对声音的感知。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 正常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人们在日常说话时的语音信号频率范围在300Hz~3000Hz之间。 反映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如细声细语在20dB左右,安静的房间在40dB左右,普通谈话在60dB左右,吸尘器吸尘声在80dB左右,割草机声在100dB左右,链锯声在120dB左右,喷气式飞机附近可达140dB~150dB甚至更高。 噪声是生活中和工作中使人不舒适、厌烦以至难以忍受的声音,它通常是各种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如果在三步左右距离对话需提高声音来沟通,通常被认为我们已经暴露于有危害的噪音环境中了。

噪声对人体影响是多方面的 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可以对听觉系统造成危害, 主要表现在: (1)听觉敏感度下降、语言接收和信号辨别力差; (2)耳鸣,凭空听到嗡嗡声或其他不正常的声音; (3)交谈困难,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4)所有的声音都听不真切,像被闷住了一样; (5)严重时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 研究发现,噪声的影响是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主要 表现在: (1)神经系统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脑电图异常,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2)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多数表现增高),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窦性心律不齐, 缺血型改变); (3)消化系统出现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 (4)内分泌系统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性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出现早期听力损失 噪声损害你听力的一些迹象: (1)较难听清别人的谈话,听起来声音变形或压抑; (2)在你的耳朵内会产生一些轰鸣声,噪声听力损失发展较缓慢,耳蜗损害感觉双耳有犹如蝉鸣高调耳鸣; (3)很难听清一些高的或柔和的声音:对门铃声音反应迟钝,对较高的女声听不清楚,鸟叫声不敏感……都应怀疑高频听力受损; (4)由于你提高电视机或收音机的声量而招致一些抱怨; (5)做个常规的纯音测试可测知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程度。

噪声危害及预防

噪声危害及预防 噪声危害及预防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噪声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影响越来越大。工业噪声是引发职业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刻不容缓。 什么是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的物体称为

声源。振动在弹性介质中(气体、液体和固体),以波的形式传播,其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波动作用于人耳引起对声音的感知。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符号为Hz。 正常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人们在日常说话时的语音信号频率范围在300Hz?3000Hz之间。 反映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如细声细 语在20dB 左右,安静的房间在40dB 左右,普通谈话在60dB左右,吸尘器吸尘声在80dB左右,割草机声在100dB 左右,链锯声在120dB左右,喷气式飞机附近可达140dB?150dB甚至更高。噪声是生活中和工作中使人不舒适、厌烦以至难以忍受的声音,它通常是各种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如果在三步左右距离对话需提高声音来沟通,通常被认为我们已经暴露于有危害的噪音环境中了。

噪声对人体影响是多方面的 长期接触一定强度的噪声,可 以对听觉系统造成危害,主要表现 在: (1 )听觉敏感度下降、语言接收和 噪音有害 信号辨别力差; (2)耳鸣,凭空听到嗡嗡声或其他不正常的声音;(3 )交谈困难,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4 )所有的声音都听不真切,像被闷住了一样;(5)严重时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 研究发现,噪声的影响是多系统、多器官的损害,主要表现在: (1)神经系统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脑电图异常,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2)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多数表现增高),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窦性心律不齐,缺血型改变); (3)消化系统出现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及预防(最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及预防(最新 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及预防(最新版) 生产性噪声可由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如纺织机、球磨机、电锯、机床等发出的声音,也可以由于气体压力突变或液体流动而产生,或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例如通风机、喷射汽器笛或冲刷等声音,以及其它发电机、变压器等的翁翁声。纺织工人、使用风动工具的工人、发动机实验人员、机床操作工等均可接触噪声。 一、生产性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噪声暴露可引起工人听力损伤。调查表明,接噪组高频听力损伤和语频损伤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接噪工龄的延长和强度的增加,其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呈典型的剂量-反应关系,但低于85dB(A)的噪声则很少引起语频听力损伤。频率低于2000Hz,累积噪声暴露小于85dB(A)时的听阈水平较低,并

处于水平波动状态;累积噪声暴露在85dB(A)以上,随着噪声暴露剂量增大,听阈水平逐渐升高,有剂量-反应关系。3000~6000Hz频段的剂量-反应关系出现较早,斜率较大。 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工人出现耳鸣、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和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征,其患病率随声压级升高而增大,呈典型的剂量-反应关系。长期接触噪声,在未出现明显的听力损失情况下,工人可以表现为记忆力和视感知记忆力下降等神经行为功能障碍。调查可见,接噪组工人与对照组相比,在情绪状态(紧张、忧虑、愤怒和疲劳)、数字跨度、数字译码和Benton视觉保留方面得分显著下降。 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机体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发生紊乱。心电图ST段和T波呈缺血型变化,且工龄越长,心电图异常阳性率及ST-T改变阳性率越高。 4、噪声对女性月经及生育机能的影响接触高强度噪声的女工容易发生妊娠恶阻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噪声可影响胎儿胎动的次数和心率,出现心率加快,可影响后代的智力发育,噪声还可对胎儿

噪声的危害及个人防护措施

噪声的危害及个人防护措施 1、什么是生产性噪声? 在建筑工地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音调,无规律的杂乱声音,被人们称为生产性噪音,这些噪音不仅对工作听觉系统有损害,可以造成职业性难听(噪声聋),而且对神经、血管系统也有不良作用,因此,国家把它列为规定的职业病之一。 2、生产性噪音对人身有什么危害? 在建筑工地噪声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职业性耳聋:呈浙进性听力减退,直到两耳轰鸣和听觉失灵。②爆炸性耳聋:是指一次高强度的噪声,(往往大于130-160dB)引起的听觉损伤,表现为鼓膜损伤,以及拌有脑震荡等。③噪声对人及其他系统的影响,除上述影响外还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紊乱,胃肠功能紊乱等。噪声可以引起听力减退,这种减退是渐进性的,人初期进入噪声环境中,常感到听力减退、烦恼、难受、耳鸣等,少数人可能有前庭症状,如眩晕、恶心或呕吐,这些症状在脱离噪声环境后即可缓解或消除,上述症状又复出现且随时间的延长症状加重,逐渐出现听觉疲劳,如两耳轰鸣、听觉失灵、发生听力丧失,成为噪声聋。 噪声除影响听力减退外,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噪声还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所以往往造成各种意外事故的根源。 3、预防噪声危害防护措施 建筑安装企业的噪声治理,主要有三个方面,消除和减少生产中的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加强个人防护。 ①控制和减弱噪声源:从改革工艺入手,以无声的工具代替有声的工具,如用液压机代替锻造机,用液压铆钉机代替风动铆钉机,用焊接代替铆接。②控制声的传播:合理部局,新建改建扩建的企业在总体设计时,要合理布局,把高噪声的车间、作业场所与其它车间分隔开来,在有噪声的各种机械上装置消声器。③作好个人防护:要进行反复的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认识噪声的危害和治理噪声的重要性,自觉作好个人防护。

噪声引起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噪声引起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8 页

噪声引起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噪声危害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人们接触噪声的机会受益增多。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尤以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突出,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噪声性疾病。因此,对噪声危害的研究、治理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早发现早防治 我们曾接触过这样一位患者,他于1970年3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在修锻车间从事锻工作业,接噪职业史达35年。从1985年开始,他相继出现了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心悸、耳鸣、听力下降等自觉症状。1993年11月体检,在查纯音电测听时发现,他的双耳语频听阈高达35.4dB(正常人应为≤25dB),后多次复查听力,其听力损伤逐年加重,2005年10月双耳语频听阈达到50.6dB,经医院治疗仍未见好转。经有关职业病诊断机构在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听力损伤后,依据相应的诊断标准,诊断为职业性中度噪声性听力损伤。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到很多这样的病人,他们在听力早期轻微损伤时自己察觉不出来,因而容易忽视预防和治疗,等到严重时已经很难治愈,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要早发现、早预防。 噪声危害人体健康 1.行业与工种分布 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和工种分布非常广泛,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列举了61个可能导致噪声聋的行业工种。而实际工作中噪声主要来自于:机械加工业的下料、剪切、锻造、冲压、辊压、铆接、落砂、造型,金属表面处理的抛光、喷砂、清理, 第 2 页共 8 页

噪声引起危害及预防措施(新版)

噪声引起危害及预防措施(新 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09

噪声引起危害及预防措施(新版) 安全评价推荐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噪声危害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人们接触噪声的机会受益增多。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尤以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突出,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噪声性疾病。因此,对噪声危害的研究、治理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早发现早防治 我们曾接触过这样一位患者,他于1970年3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在修锻车间从事锻工作业,接噪职业史达35年。从1985年开始,他相继出现了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心悸、耳鸣、听力下降等自觉症状。1993年11月体检,在查纯音电测听时发现,他的双耳语频听阈高达35.4dB(正常人应为≤25dB),后多次复查听力,其听力损伤逐年加重,2005年10月双耳语频听阈达到50.6dB,经医

院治疗仍未见好转。经有关职业病诊断机构在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听力损伤后,依据相应的诊断标准,诊断为职业性中度噪声性听力损伤。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到很多这样的病人,他们在听力早期轻微损伤时自己察觉不出来,因而容易忽视预防和治疗,等到严重时已经很难治愈,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要早发现、早预防。 噪声危害人体健康 1.行业与工种分布 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和工种分布非常广泛,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列举了61个可能导致噪声聋的行业工种。而实际工作中噪声主要来自于:机械加工业的下料、剪切、锻造、冲压、辊压、铆接、落砂、造型,金属表面处理的抛光、喷砂、清理,热电厂的碎煤、球磨、汽机发电、司炉,水泥制造厂的破碎、研磨,纺织业的纺纱、织造、制条以及采矿业的凿岩、爆破、掘进等工种。

防止噪声措施

防止噪声危害应从声源、传递途径和接收者三个方面来考虑。 1、控制和消除噪声源,这是防止噪声危害的根本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噪声的设备,如用液压代替高噪声的锻压,以焊接代替铆接,用无梭代替有梭织布等,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于生产允许远置的噪声源如风机、电动机等,应移至车间外或采取隔离措施。此外设法提高机器的精密度,尽量减少机器部件的撞击、摩擦和振动,也可以降低生产噪声。在进行厂房设计时,应合理地配置声源。把产生强烈噪声的工厂与居民区,高噪声的车间与低噪声的车间分开,也可减少噪声的危害。 2、控制噪声的传播一般有以下几种措施。1)吸声,采用吸声材料装饰在车间的内表面,如墙壁和屋顶,或者在车间内悬挂空间吸声体,吸收辐射和反射声能,使噪声强度减低。具有较好吸声效果的材料有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毛毡、棉絮、加气混凝土、吸声板、木丝板等。2)消声,用一种能阻止声音传播而允许气流通过的装置,即消声器。这是防止空气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消声器有利用吸声材料消声的阻性消声器,根据滤波原理制造的抗性消声器,以及利用上述两种原理设计的阻抗复合消声器。3)隔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把声源封闭,使其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如隔声罩、隔声间。隔声结构应该严密,以免产生共振影响隔声效果。4)隔振,为

了防止通过地板和墙壁等固体材料传播的振动噪声,在机器的基础和地板、墙壁联结处设减振装置,如胶垫、沥青等。 3、卫生保健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对于生产场所的噪声暂时不能控制,或需要在特殊高噪声条件下工作时,佩带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有效措施。耳塞是最常用的一种,隔声效果可达30分贝左右。耳罩、帽盔的隔声效果优于耳塞,但使用时不够方便,成本也较高,有待改进。 对接触噪声的工人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听力检查,观察听力变化情况,以便早期发现听力损伤,及时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对参加噪声作业的工人应进行就业前体检,凡有听觉器官、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患者,不宜参加有噪声的作业。 对有噪声的作业工人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如实行工间休息,经常监督检查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效果。

噪声引起危害及预防措施

噪声引起危害及预防措施 安全评价推荐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噪声危害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广,人们接触噪声的机会受益增多。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尤以对听觉器官的损害最为突出,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噪声性疾病。因此,对噪声危害的研究、治理和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早发现早防治 我们曾接触过这样一位患者,他于1970年3月至2005年10月期间在修锻车间从事锻工作业,接噪职业史达35年。从1985年开始,他相继出现了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心悸、耳鸣、听力下降等自觉症状。1993年11月体检,在查纯音电测听时发现,他的双耳语频听阈高达35.4 dB(正常人应为≤25 dB),后多次复查听力,其听力损伤逐年加重,2005年10月双耳语频听阈达到50.6 dB,经医院治疗仍未见好转。经有关职业病诊断机构在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听力损伤后,依据相应的诊断标准,诊断为职业性中度噪声性听力损伤。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到很多这样的病人,他们在听力早期轻微损伤时自己察觉不出来,因而容易忽视预防和治疗,等到严重时已经很难治愈,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对噪

声引起的听力损伤要早发现、早预防。 噪声危害人体健康 1.行业与工种分布 存在噪声危害的行业和工种分布非常广泛,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列举了61个可能导致噪声聋的行业工种。而实际工作中噪声主要来自于:机械加工业的下料、剪切、锻造、冲压、辊压、铆接、落砂、造型,金属表面处理的抛光、喷砂、清理,热电厂的碎煤、球磨、汽机发电、司炉,水泥制造厂的破碎、研磨,纺织业的纺纱、织造、制条以及采矿业的凿岩、爆破、掘进等工种。 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特异作用(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作用(对其他系统)2种。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听觉敏感度下降、听力阈值升高、语言接受和信号辨别力变差,严重时可造成耳聋。噪声引起的听力阈移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一般是先出现听觉适应、暂时性听力阈移,属于可恢复的生理性改变。继续接触高强度噪声,就可能发生永久性听力阈移,早期以影响高频听阈为主,时间延长会导致全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与预防

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与预防 一:噪声的伤害 1、听觉系统 (1)暂时性听阈位移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2)永久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 2、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听觉器官受噪声后,经神经传入大脑,在传入过程中,经脑干网络结构时发生泛化,投射到大脑皮质有关部位,并作用于丘脑下部植物神经中枢,引起一系列的神经反应。可出现头疼,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症,还有的表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如易激怒等)。此外,可有视觉运动反应时潜伏期延长,闪烁融合频率降低,视力清晰度及稳定性下

降,自主神经中枢调节功能障碍。 3、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在噪声作用下,心率可表现为加快或减慢,早期可表现为血压不稳定,长期接触较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血压升高。血管紧张度增加,弹性降低。 4、噪声对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有人观察到,在中等强度噪声(70~80dB)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而大强度(100dB)噪声作用下,功能减弱。免疫功能降低,并且接触噪声时间愈长,变化愈显著。 5、噪声对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的影响 在噪声影响下,可以出现肠胃功能紊乱,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紧张度降低、胃蠕动减慢等变化。

二:预防措施 1.控制噪声源: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技术措施,控制或消除噪声源,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 2.控制噪声的传播:在噪声传播中,应用吸声和消声技术,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3.制订工业企业卫生标准 4.个人防护: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一项有效措施。如耳塞、耳罩、帽盔等等。 5.健康监护:按照国家要求,对劳动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特别是听觉器官的检查及时发现禁忌症。 6.合理安排劳动和作息:噪声作业应避免加班或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尽可能地缩短接触时间。 在无法达到其他条件时,耳塞和每年的体检是大家生命和健康的有力保障。

噪声影响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噪声影响的危害与预防措施 噪声是一种人们不希望听到的声音,经常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健康,干扰工作、学习和正常生活,已成为社会公害之一。噪声是影响范围广泛的一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在许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有机会接触。 (一)基本概念 1、声音物体振动后,振动能在弹性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传到人耳引起音响感觉称为声音。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是赫兹。人耳能够感受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在这一频率范围的振动波称为声波。 小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波,大于20000HZ的声波为超声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这两种声波在工业生产、医疗、航海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对从业人员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2.噪声从卫生学的角度讲,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噪声是声音的一种。 3.生产性噪声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 (二)噪声的分类 噪声的分类方法有多种 1、按照来源生产性噪声可以分为: (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声,

如冲压、打磨等发出的声音。 (2)流体动力性噪声:气体压力或体积的突然变化或流体流动产生的声音,如空气的压缩或释放发出的声音。 (3)电磁性噪声:如变压器所发出的声音。 2.按照噪声随时间的分布情况,生产性噪声可分为: (1)连续性噪声。连续性噪声可分为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 随时间变化,声压波动小于3dB的称为稳态噪声,否则即为非稳态噪声。对于稳态噪声,根据频率的特性可分为低频噪声(主频率在300HZ以下),中频噪声(主频率在300HZ~800 HZ)和高频噪声(主频率在800HZ以上)。 (2)间断噪声。间断噪声又称为脉冲噪声,即声音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时间大于1秒,声压有效值变化大于40dB的噪声。 (三)物理特性及其评价 1.声强与声强级声波具有一定的能量,用能量大小表示声音的强弱称为声强。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单位时间内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波的能量。常用“I”表示,单位为瓦/米2(W/㎡)。 人耳所能够感受的声音,其强度范围很大,以1000HZ声音为例,正常青年人刚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最低可能听到的声音强度(听阈)为10-12 W/㎡,而产生痛觉的声音强度(痛阈)为1W/㎡。在技术和实践上引用了“级”的概念,即用对数来表示声强的等级,称为声强级。通常规定以听阈声强I0=10-12 W/㎡基准值来度量任何一声音强度I,取常用对数,则任一声音的声强级的计算公式:

预防噪声的危害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876 预防噪声的危害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预防噪声的危害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多方面的。50分贝以上开始影响睡眠,70分贝以上妨碍交谈,使人心烦意乱。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引起头昏、头晕、头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脑电图异常(慢波增多),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多数增高),心电图有心率不齐和缺血型改变,同时可见食欲下降,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功能改变、月经不调等。噪声对人体最为明显的影响是损害听觉器官,长时间在90分贝以上噪声作用下,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进而听力减弱,严重者发生职业性耳聋。 2、怎样项防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①进行工艺改革,以无声或少声工具代替噪声工具。如液压机代替锻压机、焊接代替铆接、无梭织布代替有梭织布等。②在不影响操作前提下,用隔音。减震、消声、吸音等措施减弱噪声强度。同时合理规划厂区和厂房建筑,使噪声源远离其它作业区,或造隔音墙,建筑物内墙

起重机械液压系统噪声的危害及预防(新编版)

起重机械液压系统噪声的危害及预防(新编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86

起重机械液压系统噪声的危害及预防(新 编版) 1.液压泵 液压泵流量脉动引起泵出口及管路的压力脉动,产生流体噪声;困油区的压力冲击及柱塞泵的倒流都会产生噪声,如斜盘式轴向柱塞泵(零开口对称配流盘)的缸体旋转过程中,位于上死点(下死点也有冲击)柱塞腔内的压力油在与排油腔接通的瞬间,从吸油状态突然变为排油状态,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冲击,排油腔液体向柱塞腔倒流,使原有的流量脉动更加剧烈,发出噪声;在大气压下溶解于油液的空气,当其压力降到空气分离压力时,空气将从油液中分离出来,形成气泡,带有气泡的油液进入泵的高压腔时,气泡被击破,形成局部的高频压力冲击,从而产生噪声;压力、排量和转速的变化均会引发噪声。

降噪措施是:合理设计配流盘困油区;提高液压泵的自吸性能, 采用直径较大的吸油管;采用大容量的吸油滤油器,防止液压泵吸空,在保证所需功率和流量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低转速的液压泵;减少泄漏;在泵的出口安装消声器等。 2.控制阀 最常见的是因气穴现象而产生的“嘘嘘”高速喷流声。油液通过阀口节流将产生200Hz以上的噪声;在喷流状态下,油液流速不均匀形成涡流或因液流被剪切产生噪声。 解决办法是,提高节流口的下游背压,使其高于空气分离压力的临界值,一般可用二级或三级减压的办法,以防产生气穴现象。 液压泵的压力脉动会使阀产生共振(阀开口很小时发生),增大 总的噪声;阀芯拍击阀座也会产生很响的蜂鸣声。 解决办法:用一个小规格的阀来替换。 突然开、关控制阀,会造成液压冲击,引起振动和噪声。 解决办法:设置缓冲机构,或采用分级卸荷的办法。 因控制阀工作部分的缺陷或磨损而发出“哨声”或尖叫声时,应

认识噪声产生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认识噪声产生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根据物理学的观点,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地无规律地组合,波形呈无规则变化的声音称为噪声,如机器的轰鸣等。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凡是使人厌倦的、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声。比如对于正在睡觉或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人来说,即使是音乐,也会使人感到厌烦而成为噪音。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称为生产性噪声。生产性噪声按其声音的来源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机械性噪声由于机器转动、摩擦、撞击而产生的噪声。 2.空气动力性噪声由于气体体积突然发生变化引起压力突变或气体中有涡流,引起气体分子扰动而产生的噪声。 3.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噪音。 经常在噪声超标的地区会造成听觉系统损害,长期接触强烈的噪声,听觉系统首先受损,听力的损伤有一个从生理改变到病理改变的过程: 1.暂时性听阈位移,指人接触噪声后听阈提高10~30dB(A),脱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下降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属于生理性改变,包括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 2.永久性听阈位移;是指噪声引起的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听阈升高。根据损伤的程度,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分为听力损失以及噪声性耳聋。 3.听觉外系统的损害:噪声还可引起听觉外系统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易疲劳、头痛、头晕、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高频噪声可引起血管痉挛、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心血管系统的变化。长期接触噪声还可引起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减慢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 如何预防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一、进行工艺改革,以无声或少声工具代替噪声工具。如液压机代替锻压机、焊接代替铆接、无梭织布代替有梭织布等。 二、在不影响操作前提下,用隔音。减震、消声、吸音等措施减弱噪声强度。同时合理规划厂区和厂房建筑,使噪声源远离其它作业区,或造隔音墙,建筑物内墙选用吸音材料等。 三、个人防护,工人戴耳塞或耳罩,往往可取得较好的防声效果: 1.耳塞的使用

工业噪声的危害

工业噪声的危害 噪声是生活中和工作中使人不舒适、厌烦以至难以忍受的声音,它通常是各种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生产环境中产生的生产性噪声又称工业噪声。工业噪声由于产生的动力和方式不同,可分为:(1)机械性噪声,是由机械的撞击、磨擦和转动而产生的,如织布机、球磨机、电锯、锻锤等产生的噪声;(2)空气动力性噪声,是由气体压力发生突变引起气流的扰动而产生的,如鼓风机、汽笛、喷射器等产生的噪声。工业噪声又可分为连续噪声和间断噪声;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工业噪声由于发生源的性质、分布和数量及防护措施的有无和防护效果等因素的不同。因此,在各种作业环境中其强度和频谱特性有很大差异。 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强度(声压)的大小、频率的高低和接触时间的长短。一般认为强度越大、频率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则危害越大。此外,危害程度与噪声的特性(稳态噪声或脉冲噪声)、接触的方式(连续或间断接触)和个体敏感性有关,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连续接触比间断接触危害要大。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50dB(A)以上开始影响睡眠和休息,特别是老年人和患病者对噪声更敏感;70dB(A)以上干扰交谈,妨碍听清信号,造成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意外事故;长期接触90dB(A)以上的噪声,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耳聋,甚至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听力下

降,语音频段无影响,尚不妨碍日常会话和交谈;如连续接触高噪声,病情将进一步发展,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听清谈话。当出现了耳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诊断噪声性耳聋的主要依据为:(1)有确切的接触噪声职业中并排除了其他原因的耳聋病史;(2)听力检查,具有高频听力下降的特点;(3)除气导外,骨导也减退。噪声性耳聋根据听力下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有些作业如爆破、武器试验等,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可因爆炸所产生的强烈噪声和冲击波造成听觉系统的严重损伤而丧失听力,称为爆震性耳聋,出现鼓膜破裂,中耳听骨错位,韧带撕裂,内耳螺旋器破损,甚至出现脑震荡。患者主诉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检查可发现听力严重障碍甚至全聋。如内耳未受严重损伤,听力可全部或部分恢复。 其他方面如神经系统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脑电图异常,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多数表现增高),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窦性心律不齐,缺血型改变);消化系统出现胃液分秘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内分泌系统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性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 对噪声性耳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故早期进行听力保护,加强预防措施,至为重要。

(完整版)工业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工业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噪声是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使人不舒适、厌烦以至难以忍受的声音。通常是各种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生产环境中产生的生产性噪声又称工业噪声。 工业噪声由于产生的动力和方式不同,可分为:⑴机械性噪声,是由机械的撞击、磨擦和转动而产生,如织布机、球磨机、电锯、锻锤等的噪声; ⑵空气动力性噪声,是由气体压力发生突变引起气流的扰动而产生,如鼓风机、汽笛、喷射器等的噪声。工业噪声可以为连续噪声和间断噪声;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 生产性噪声由于发生源的性质、分布和数量及防护措施的有无和效果等因素的不同,在各种作业环境中其强度和频谱特性可有很大差异。 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影响其危害的有关因素,主要决定于噪声强度(声压)的大小、频率的高低和接触时间的长短。一般认为强度大、频率高、接触时间长则危害大。其他如噪声的特性(连续噪声或脉冲噪声)、接触的方式(连续或间断接触)和个体敏感性也有关,脉冲噪声比连续噪声、连续接触比间断接触危害大。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50dB(A)以上开始影响睡眠和休息,特别是老年人和患病者对噪声更敏感。70dB(A)以上干扰交谈,妨碍听清信号,造成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意外事故。 90dB(A)以上,长期接触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耳聋,甚至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听 力下降,3000—6000HZ处呈“V型下陷,语音频段无影响,尚不妨碍

日常会话和交谈;如连续接触高噪声,病程进一步发展,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听清谈话,当出现了语言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诊断噪声性耳聋的主要依据为:⑴有确切的接触噪声职业史,其他原因的耳聋病史除外;⑵听力检查, 具有高频(特别是3000—6000HZ的纯音)听力下降的特点;⑶除气导外骨导也减退。噪声性耳聋根据听力下降程度分为:轻度(26—40dB)、中度(41 —55dB)、重度(56—70dB)和噪声聋。有些作业如爆破、武器试验等,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可因爆炸所产生的强烈噪声和冲击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损伤而丧失听力,称为爆震性聋。出现鼓膜破裂,中耳听骨错位,韧带撕裂,内耳螺旋器破损,甚至出现脑震荡。患者主诉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检查可发现听力严重障碍甚至全聋。如内耳未受严重损伤,听力可全部或部分恢复。 其他方面如神经系统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脑电图异常(慢波增多),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多数表现增高),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窦性心律不齐,缺血型改变);消化系统出现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内分泌系统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性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 对噪声性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故早期进行听力保护,加强预防措施,至为重要。 工业噪声的控制: 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的工作地点噪声容许值为85dB(A)。现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标

预防噪声的危害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预防噪声的危害正式版

预防噪声的危害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多方面的。50分贝以上开始影响睡眠,70分贝以上妨碍交谈,使人心烦意乱。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引起头昏、头晕、头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脑电图异常(慢波增多),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多数增高),心电图有心率不齐和缺血型改变,同时可见食欲下降,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功能改变、月经不调等。噪声对人体最为明显的影响是损害听觉器官,长时间在90分贝以上噪声作用下,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

进而听力减弱,严重者发生职业性耳聋。 2、怎样项防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①进行工艺改革,以无声或少声工具代替噪声工具。如液压机代替锻压机、焊接代替铆接、无梭织布代替有梭织布等。 ②在不影响操作前提下,用隔音。减震、消声、吸音等措施减弱噪声强度。同时合理规划厂区和厂房建筑,使噪声源远离其它作业区,或造隔音墙,建筑物内墙选用吸音材料等。③个人防护,工人戴耳塞或耳罩,往往可取得较好的防声效果。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噪声的危害和防治.docx

噪声的危害和防治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是听力的减退和引起噪声性耳聋。据研究,噪声只有在80分贝以下时,才能保持40年长期工作不致耳聋;在100分贝时,只有60%的人不会耳聋。如果人长期生活在80分贝以上的环境里,会引起情绪烦躁、听力下降。噪音对人的中枢神经有损害作用,并且能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在强烈的噪音环境中进食,胃肠的毛细血管会发生收缩,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的蠕动会减弱,使正常的血供受到破坏。强烈的噪音还会造成妊娠异常、儿童智力发育障碍。所以,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减少噪音的来源和传播。 一、什么叫噪声 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音打交道,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居于第二位,这也说明了听觉的重要。耳朵能听得见外界的各种声音,如风吹树叶哗哗响,乐器弹奏优美乐曲,电话铃响,大声谈话……在声的世界里,有些声音听起来陶冶性情,让人心情舒畅,那是优美乐音;但有些声音杂乱无章,听起来令人心烦意乱,那就是――噪声。 噪声是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凡是影响和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二、噪音的种类 自然噪声:诸如地震、火山爆发、雪崩、雷鸣、暴风雪等天然噪声,由于发生的时间短,或者偶然发生,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交通噪声: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是流动的噪音源,对环境影响也最突出,城市环境噪声中有50%-70%来自交通噪声。随着城市交通越来越发达,交通工具数量的增加,交通噪声污染日趋严重。 工业噪声:工业噪声来自工厂的各种机器设备,它不但对生产工人带来直接危害,对附近居民影响也很大。工业噪声是造成职业性耳聋的原因。

噪声的危害及个人防护措施

1、什么是生产性噪声? 在建筑工地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音调,无规律的杂乱声音,被人们称为生产性噪音,这 些噪音不仅对工作听觉系统有损害,可以造成职业性难听(噪声聋),而且对神经、血管系统也有 不良作用,因此,国家把它列为规定的职业病之一。 2、生产性噪音对人身有什么危害? 在建筑工地噪声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职业性耳聋:呈浙进性听力减退,直到两耳轰鸣 和听觉失灵。②爆炸性耳聋:是指一次高强度的噪声,(往往大于130-160dB)引起的听觉损伤, 表现为鼓膜损伤,以及拌有脑震荡等。③噪声对人及其他系统的影响,除上述影响外还可能引起 植物神经紊乱,胃肠功能紊乱等。噪声可以引起听力减退,这种减退是渐进性的,人初期进入噪 声环境中,常感到听力减退、烦恼、难受、耳鸣等,少数人可能有前庭症状,如眩晕、恶心或呕吐,这些症状在脱离噪声环境后即可缓解或消除,上述症状又复出现且随时间的延长症状加重,逐渐岀现听觉疲劳,如两耳轰鸣、听觉失灵、发生听力丧失,成为噪声聋。 噪声除影响听力减退外,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噪声还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所以 往往造成各种意外事故的根源。 3、预防噪声危害防护措施 建筑安装企业的噪声治理,主要有三个方面,消除和减少生产中的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加强个人防护。 ①控制和减弱噪声源:从改革工艺入手,以无声的工具代替有声的工具,如用液压机代替锻 造机,用液压铆钉机代替风动铆钉机,用焊接代替铆接。②控制声的传播:合理部局,新建改 建扩建的企业在总体设计时,要合理布局,把高噪声的车间、作业场所与其它车间分隔开来,在有噪声的各种机械上装置消声器。③作好个人防护:要进行反复的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认识噪 声的危害和治理噪声的重要性,自觉作好个人防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