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弟子规信篇

弟子规信篇

弟子规信篇
弟子规信篇

《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做人讲话一定要有信用

2、使学生明白言多必失,而且讲话一定要有礼貌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做人讲话一定要有信用

2、使学生明白言多必失,而且讲话一定要有礼貌

教学内容: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教学过程: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说话的时候以诚信为主,答应他人的事,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於欺骗或虚伪的话,更不能使用。古谚云:“人无信而不立。”就说明了信的重要。

※对任何的人事物都要秉持著诚信的原则。

(二)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话才说,不该讲的就不要讲,古人说:“言多必失”。更重要的是不要

讲一些花言巧语的话,故意要讨某些人的欢心。

※小朋友要学会在适当的场合讲适合的话。

(三)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一些投机取巧的话或是脏话不要讲,小朋友在学校的时候,为了要耍酷,耍帅,言语或行为都会学一些很像“江湖兄弟”才会有的话或举动,像这些言行都不要去学,以免让别人对你有坏的印象,自己也会沾染到不好的习惯。

(四)复习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守丧期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恭敬。

※补充故事:

1、子路负米的故事

2、王裒泣墓的故事

二、故事启蒙:

(一)徙木立信

商鞅到秦国当宰相的时候,为了建立起法律的威信,就在南门摆了一根木头,并下令能将木头移到北门的人就可以得到十两黄金,但是老百姓从以前就不相信政府,虽然是很简单的事却没有人愿意尝试。后来他把奖金提高到五十两黄金,有一位年轻人决定试试看,后来果

然得到了奖金,之后大家就知道这位新宰相是一位说到做到的人,所以便非常守法,秦国也变得很强大。

1、引导发问:

(1)为什麼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去移动这根木头呢

(2)为什麼后来这位年轻人愿意去做这件事呢

2、给小朋友的话:

政府的施政要言出必行,尤其是领导人更是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我们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也要以诚信当作基础。

(二)季札挂剑

周朝时吴国有位公子名叫季札,一次奉命出使鲁国,路过徐国,徐国的国君很喜欢季札身上配挂的宝剑,却没有说出口,季札心裏知道,可是宝剑是使者身份的象徵不能随便给人。等季札出使回国,经过徐国时才知徐国国君已死,他便把宝剑挂在徐国国君的坟墓上,他的随从说:“徐国国君已死,你何必再把宝剑给他呢”季札说:“我的心早就想宝剑赠与他,怎麼可以因为他死了就违背诺言呢”

1、引导发问:

(1)季札第一次为什麼不把宝剑给人呢

(2)徐国国君已死,为什麼季札还要把宝剑给他呢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大家来找碴

请学生协助演出短剧,让学生找找看短剧中有哪些不合乎弟子规

的举动。

1、剧情一(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两个人走在路上擦身而过,不小心碰撞了一下。

状况一:其中一个人说:“你没长眼睛呀!”

老师问学生:“这样说可能产生的结果”

(1)对方不客气的说:“你才没长眼睛呢!”

(2)对方不客气的说:“不然你想怎麼样!”

(3)对方动手想打人。

状况二:其中一个人说:“对不起,是我走路不小心。”

老师问学生:“这样说可能产生的结果”

(1)对方说:“没关系。”

(2)对方说:“没事没事,是我自己不小心。”

老师说明:“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所以和别人发生冲突时要多说对不起,这是最好的平安符,可以减少很多的麻烦”

(二)分享“水的实验”

向学生介绍“来自水的信息”的照片集,让学生看看当说脏话时,水的结晶呈现不规则的结晶状态,有的甚至无法结晶,但是当水听到“谢谢”,“爱”或其他赞美的语句时就会呈现美丽的结晶。这证实了语言会传达善念与恶念,而这些信念是可以被感受到的,尤其人体70%都是由水所组成,所以一句好话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三)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

1、请小朋友起立一起用手比“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的动

作。

2、教导小朋友要时刻常存感恩谦虚的心。

3、请每一位小朋友与家长到台前对著大家说一句好话。

4、询问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那些好事帮助别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没有亲眼看到的事情,千万不要胡乱说话。

2、使学生明白说话的时候分轻重缓急,事情要说重点,说清楚。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没有亲眼看到的事情,千万不要胡乱说话。

2、使学生明白说话的时候分轻重缓急,事情要说重点,说清楚。

教学内容: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教学过程: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二)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到时做不到,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三)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讲话时口齿清晰,咬字要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语意不清。

(四)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已莫闲管

遇到有人在说三道四,听听就算了,要用智慧判断,不要轻易受别人影响。与自己无关的事不要去干涉,以免介入别人不必要的是非。

(五)复习: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做兄姊的要友爱弟妹,弟妹则要恭敬兄姊,因为兄姊年龄较长经验丰富,比较懂得照顾弟妹,做弟妹的要尊重兄姐的指导与安排,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内心就会感到宽心安慰,孝道就在其中了。

二、故事启蒙

(一)三人成虎(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庞恭是战国时魏国人,他为了怕魏王听信谗言疏远他,在出使前特地问魏王:“若有一人说市集出现老虎,请问魏王是否相信呢”魏王表示不相信,他又问:“假如又有第二人说亲眼所见呢”魏王答:“我会半信半疑。”他接著问:“若有第三个人也这麼说呢”魏王答:“我会相信”。庞恭说:“街上不可能出现老虎,可是有第三

个人这麼说,就成真了。希望大王明察,不要听信谣言”但是他出使后,魏王仍听信谣言不再重用他。

(二)曾参杀猪(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曾子之妻有一天要去市场,因为孩子哭闹著要跟去,曾子之妻随口说了一句:“等我回来就杀猪炖肉给你吃”孩子听了之后就不再哭闹。等曾子之妻从市场回来后看到曾子准备杀猪,便马上阻止说:“我是哄小孩的,你怎麼认真起来”曾子答:“当大人怎能说谎这样怎能教育小孩,既然说到就要做到!”便动手把猪杀了。

(三) 听后引导发问:

1、为什麼庞恭请魏王不要听信谣言

2、曾子为什麼要杀猪

3、请问小朋友周遭的大人是否有说到做到或是不守信用

(四) 给小朋友的话: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听到很多是非谣言,通常都会经过自己的解释后再将它传播出去,从来没有去分辨事情的真假,只是人云亦云而已。就像现在很多八卦新闻与报纸,常常无中生有,断章取义,等到对当事人造成伤害时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平常就要养成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的好习惯,才能保护自己与不伤害别人。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 黄狗生蛋剧本

时间:有一天上午

地点:农场里

人物:公鸡,黄狗,山羊,鸭子,鸵鸟

布景:农场一角

(幕启,早晨公鸡散步的时候,突然发现狗窝里有一个蛋。公鸡一边跑一边大叫,把山羊,鸭子,鸵鸟都引过来了。它们伸长脖子,围著公鸡,想知道是什麼怪事。)

公鸡:(喘几口气)怪事啊!你们听过黄狗会生蛋吗

山羊,鸭子,鸵鸟:没听过啊!

公鸡:但是,黄狗妈妈却生了一个蛋!

山羊:我不信。

鸵鸟:哪有这种事

公鸡:不信的话,我们一起去看看。

山羊,鸭子,鸵鸟:好哇!

(他们跟著公鸡,来到黄狗的家。)

公鸡:(指著狗窝)看!我没骗你们吧

山羊:(看了看)真是奇怪的蛋。

公鸡:那是狗蛋,当然奇怪了。

山羊:会不会是鸭蛋

鸭子:(摇摇头)鸭蛋没这麼大。

山羊:(转身问)那麼是不是鸵鸟蛋

鸵鸟:(摇摇头)鸵鸟蛋不可能这麼小。

山羊:(摸摸胡子)这麼说,那就真的是狗蛋呢

(不久,黄狗从外面回来,看见门前这麼热闹,觉得很奇怪。公鸡赶快跑过去问她。)

公鸡:黄狗妈妈,你什麼时候学会生蛋的

黄狗:(愣了一下)我我怎麼会生蛋呢(看著窝里的蛋)咳!鹅妈妈昨天去旅行,那个蛋是她托我照顾的啦!

(黄狗钻进窝里,山羊,鸭子,鸵鸟一个个走了。公鸡红著脸,站在那裏发呆)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看见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就要向别人学习

2、使学生明白发现自己不足的时候要靠勤奋补充上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看见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就要向别人学习

2、使学生明白发现自己不足的时候要靠勤奋补充上

教学内容: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教学过程: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看见他人的懿德善行,要立刻想到去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二)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看见别人有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如果犯了同样的过错,就要立即改掉,如果没有,就要提高警觉,避免犯同样的过错。

※补充说明

1、善恶之别:

善-有益於人是善

恶-有益於己是恶

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要因为善行很小就不肯去做,如公车让座;也不要因为恶行很小而去做,如随地乱丢垃圾。任何事都是由少累积成多的,善行与恶行皆是如此。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善人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恶人则提醒我们不要向他学习。

(三)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每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觉得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

※补充说明

1、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德行。我们如果要涵养高尚的道德,必须

改掉贪心,忿恨,嫉妒等坏的习气,要有正大光明的心念。

2、才艺包括各种知识技能,只要是利益人群社会的才艺,就值得多多学习。

(四)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饮食日用不如人时,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感叹自卑。

(五)复习: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兄弟姊妹之间常常会因为财物分配不均而生怨恨,如果彼此能将财物看轻,那麼手足之间将会减少很多冲突,自然能和睦相处。兄弟姊妹之间言语要谨慎,互相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实为祸福之门。

二、故事启蒙:

(一)坏心眼的青蛙

一只青蛙和一只老鼠当朋友,青蛙是一个居心不良的家伙,一次青蛙邀老鼠一道出门,青蛙用绳子把老鼠和自己的脚绑在一起,说这样才不会走散,其实是心存歹念。他们在草地上玩了一会儿,青蛙觉得口渴就噗通一声跳下水,老鼠在后面喊救命,青蛙也不管他。不久老鼠淹死尸体浮在水面上,青蛙毫不在意的继续往前游,这时出现一只老鹰俯冲而下把老鼠的尸体一攫而起,因为绳子的关系,青蛙也一起进了老鹰的肚子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存歹念,蓄意加害於人,

最后往往害了自己”。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检讨善恶之思考历程

向学生说明遇到生活中许多好事和坏事时要如何来自我检讨,历程如下:

发下学习单(附件一)请学生思考当看到一件好事或坏事时要如何给自己正确的想法,请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填入空格中。

(二)善恶大考验

※发下善行的题目

1、不随便伤害小动物。

2、遇到师长会行礼问好。

3、礼让座位给老弱妇孺。

4、带受伤的同学去保健室。

5、捡到他人的物品要归还。

※发下恶行的题目

1、边走边吃,随地吐痰。

2、乱丢垃圾,制造环境污染。

3、太过浪费,随意丢弃可以吃或可以用的物品。

4、对父母师长没有礼貌,大吼大叫或是顶撞。

5、喜欢讲别人的缺点。

先将题目全部让学生念一遍,再发下给学生,然后请同学上台演出(2-3人一组),演完后将题目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依照“检讨善恶

之思考历程图”来检视自己的行为。

学生每演完一个主题老师可问

(1)这个行为是对或是错的(请学生用手比出)

(2)为什麼这个行为是错的(对於恶行的部份)

(三)总结

善行和恶行的部份有做过的打O,没做过的打x,请学生统计善行和恶行部份他们得了几个O。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要懂得听别人对你的评价

2、使学生明白发现自己错误时能及时改正将会更好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明白要懂得听别人对你的评价

2、使学生明白发现自己错误时能及时改正将会更好

教学内容: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於无,倘揜饰增一辜

教学过程:

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麼不好的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二)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反之如果听到别人的称赞,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会自省,唯恐自己做得不够好,徒有虚名;当别人批评自己的缺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麼正直,诚信,多闻的人,就会渐渐喜欢和我们亲近了。

※补充说明:

1、每个人都会有过错,要用什麼态度面对过错,才能进德修业呢(我们一有过错就要立刻知过能改,不可拖延,才能不断进步。)

2、生气时会分泌毒素,人生气会耗费人体精力,喜欢生气,常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生活尽量不要让自己生气,要时常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

3、所谓忠耳逆耳就是如果一个人只喜欢听好听的话,赞美的话,那麼做错事就没有人会告诉他,就会一错再错,变成是非不明的人。

4、损友与益友的分别:

(1)损友:会巴结的人,不诚实的人,不会分辨是非的人。

(2)益友:正直的人,诚实宽容的人,博学多闻的人。(友直,友谅,友多闻)

(3)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批评我们的人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对於告

诉我们过失或缺点的朋友要心存感激,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的求进步,开拓心量,自己也会得到更多的益处。

(三)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於无,倘揜饰增一辜

无心的过失称为错(不是故意去犯的过错),如果明知故犯,有意犯错便是罪恶。知错能改是勇者的行为,错误自然慢慢的减少消失,如果为了面子死不认错,还要去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补充说明:

我们应时时避免犯错,避免造成别人的困扰。改过的方法有三种:

A要发耻心-知耻近乎勇。(如果知道自己有过失,而不肯改是羞耻的事。)

B要发畏心-举头三尺有神明。做错事要肯悔改,不怕犯错只怕不改。

C须发勇心-人之不肯改过多是拖延,退缩,所以要振作奋发,马上就改。

我们对於自己无心的过失,一定要及时改正过来,有意的犯错更应该避免,不可故意掩饰。

对於别人的过失,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来面对,能够做到得饶人处且饶人,开拓我们的心量来对待一切众生。

(四)复习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坐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

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补充说明:

融四岁能让梨,要敬老尊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耐心地学习礼,多练习并提醒自己,有礼的人处处受人欢迎。

二、故事启蒙

(一) 选择益友

有一次许伟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途中经过一间卖鱼店,许伟的妈妈请他拿起绑鱼的茅草闻一闻,许伟觉得又腥又臭。接著他们又经过一间香料店,妈妈请他去摸一摸包香料的纸,许伟觉得非常的芳香。於是妈妈说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卖煤炭的商人每天从城外运煤炭到城裏去卖,由於煤炭的利润不好,生活过得很辛苦,於是他找卖布的商人合作,赚取一些运费。但是卖布的商人告诉他,虽然布匹请煤炭商人搬运可以省下不少麻烦,但是布匹却会被弄得脏兮兮没人敢买,这重大的损失与你给我的好处相比,是绝对不值得的。

妈妈告诉许伟结交好朋友就像摸到香料纸一样,染有香气并可学习到他的好处,但是如果结交坏朋友就会感染到坏习惯,就像手上沾满鱼腥味。希望他能像卖布的商人一样,懂得分辨益友和损友。

1、引导发问:

小朋友都听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告欣我们结交朋友要小心,多亲近益友远离损友。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何谓损友与益友

1、请学生发表什麼是损友什麼是益友

2、老师统整:

(1)损友:不诚实,不正直,不守信用,花言巧语,虚情假意……(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2)益友:正直无私,诚信不欺,见闻广博,耐心规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3)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批评我们的人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对於告诉我们过失或缺点的朋友要心存感激,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的求进步,开拓心量,自己也会得到更多的益处。

A、询问学生在校是否要好的朋友,你们最常一起做什麼事呢请学生回答。

B、再请学生仔细思考“好朋友”与“益友”的分别并请学生发表。若学生无法说出其中的差别,老师可提问引导学生发言: a-1每天陪你一起上下学的人就是益友吗

a-2每天陪你一起上下学并一起去网咖打电动的人就是益友吗为什麼

b-1你们都会一起讨论功课就是益友吗

b-2你们一起讨论功课,还会互相抄答案,想一些做弊的方法就是益友吗

(二)对别人的劝告我们要如何接受

1、心理上:别人告诉我实话,对我有帮助,不然就会出糗,像“国王的新衣”里面的国王,所以我要勇於承认自己的错误。

2、口头上:要说出认错的话,感谢的话。

(1)谢谢,我下次会改进。

(2)对不起,我没有注意到。

(3)对不起,我错了。

《弟子规》小故事

《弟子规》小故事 “有余力则学文”讲的是董遇巧用三余: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孟母断机(父母教须敬听)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经)。孟子小的时候,并不太珍惜学习的机会,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出学堂去玩。后来孟子的母亲知道了,就在织布的时候,突然很生气的样子把织布的梭子折断,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生气。母亲说:“织布要一寸一寸地织,才能织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断了,不去织它,还能织成一匹布吗?你的学业也一样啊,你还没有学成就厌倦了,怎么能够成为有用的人呢!”孟子听了,明白了做学问的道理,从此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闵子骞谏父[亲有过谏使更亲憎我孝方孝][挞无怨] 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他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用鞭子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才知道大儿子是穿了芦花的缘故。回家后,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父亲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这时闵子骞跪下来衰求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寒。"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世间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 解: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利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

弟子规信篇读后感

弟子规信篇读后感 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我们必定要守信用,自己所许诺过得话语,就要去兑现,让自己成为一个可靠的人。 《弟子规》信读后感一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 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记得在思品书上,有一篇文章,是写宋庆龄的。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

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良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最后,我奉送大家一句:人而无信,万事皆虚。 《弟子规》信读后感二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 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相信,也会相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在“信”这一章,古人这样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教育我们开口说话时,诚信为先。 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当我们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我们更不能用来骗人。《弟子规》的“信”篇还教我们怎么说话:“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切戒之。”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和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就决对不能说。在我们跟他人交谈时,谈话的内容要实事求是、口

弟子规.信(拼音)

《弟子规》“信”字篇 凡f án 出ch ū言y án ,信x ìn 为w éi 先xi ān ,诈zh à与y ǔ妄w àn ɡ,奚x ī可k ě焉y ān 。 话hu à说shu ō多du ō,不b ù如r ú少sh ǎo ,惟w éi 其q í是sh ì,勿w ù佞n ìn ɡ巧qi ǎo 。 刻k è薄b ó语y ǔ,秽hu ì污w ū词c í,市sh ì井j ǐn ɡ气q ì,切qi è戒ji è之zh ī。 见ji àn 未w èi 真zh ēn , 勿w ù轻q īn ɡ言y án ,知zh ī未w èi 的d í,勿w ù轻q īn ɡ传chu án 。 事sh ì非f ēi 宜y í , 勿w ù轻q īn ɡ诺nu ò,苟ɡǒu 轻q īn ɡ诺nu ò,进j ìn 退tu ì错cu ò。 凡f án 道d ào 字z ì , 重zh òn ɡ且qi ě舒sh ū,勿w ù急j í疾j í,勿w ù模m ó糊hu 。 彼b ǐ说shu ō长ch án ɡ , 此c ǐ说shu ō短du ǎn ,不b ù关ɡu ān 己j ǐ,莫m ò闲xi án 管ɡu ǎn 。 见ji àn 人r én 善sh àn , 即j í思s ī齐q í,纵z òn ɡ去q ù远yu ǎn ,以y ǐ渐ji àn 跻j ī。 见ji àn 人r én 恶è , 即j í内n èi 省x ǐn ɡ,有y ǒu 则z é改ɡǎi ,无w ú加ji ā警j ǐn ɡ。 唯w éi 德d é学xu é , 唯w éi 才c ái 艺y ì,不b ù如r ú人r én ,当d ān ɡ自z ì砺l ì。 若ru ò衣y ī服f ú , 若ru ò饮y ǐn 食sh í,不b ù如r ú人r én ,勿w ù生sh ēn ɡ戚q ī。 闻w én 过ɡu ò怒n ù , 闻w én 誉y ù乐l è,损s ǔn 友y ǒu 来l ái ,益y ì友y ǒu 却qu è。 闻w én 誉y ù恐k ǒn ɡ , 闻w én 过ɡu ò欣x īn , 直zh í谅li àn ɡ士sh ì,渐ji àn 相xi ān ɡ亲q īn 。 无w ú心x īn 非f ēi , 名m ín ɡ为w éi 错cu ò,有y ǒu 心x īn 非f ēi ,名m ín ɡ为w éi 恶è。 过ɡu ò能n én ɡ改ɡǎi ,归ɡu ī于y ú无w ú,倘t ǎn ɡ掩y ǎn 饰sh ì,增z ēn ɡ一y ì辜ɡū 。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一)总叙 2010-05-16 18:04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译文] 《弟子规》所讲的都是孔子等圣人的训导。要先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要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究信用。 [小故事] 晏殊是宋代名臣,还是著名的文学家。 晏殊小时候便有神童之誉。一次,皇上让他参加御前考试,拿到考题后,他马上请求皇上另出新题,并老老实实地禀报:“这个题目,我十天前正好练习过,草稿还存在家里,为考出真才实学,请为我出道新试题。”他这种诚实的态度深得皇上赏识。考中进士后,晏殊仍然每天闭门读书,刻苦用功。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学,颇得世人好评。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译文] 要对大家有爱心,应该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平时有精力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 [小故事]

三国时期,有一个叫董遇的人,从小家里很穷,他必须整日为生活而奔波。但是,他的知识很渊博,人们都很佩服他。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听了,告诉他们说:“学习要利用‘三余’,‘三余’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为一年之余;晚上为一天之余;雨天为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董遇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他是通过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提高自己水平的。 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二)入则孝 2010-05-16 18:09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译文] 父母叫你,就应该赶快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 [小故事] 从前,楚国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对母亲照顾得十分周到。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么也不想吃,孟宗很着急地问:“娘,你想吃什么?”孟母说:“我只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孟宗听完,马上跑到屋后的竹园,四处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笋。可是在冬天,哪里有竹笋呢?孟宗急得大哭起来。他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眼泪融化了雪,地上长出了嫩绿的笋。他赶紧把挖出来,回家做了一碗笋汤,孟母喝了汤,病就全好了。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 父母教须敬听

弟子规孝的故事范文

弟子规孝的故事范文 我们晓得,在家里不懂得礼节,不懂得礼貌,出外怎么会有礼节?怎么懂得要尊敬别人?《弟子规》教你一些孝的知识。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译文] 父母叫你,就应该赶快答应,父母有什么事要你做,不要拖拖拉拉,懒懒散散。 [小故事] 从前,楚国有个叫孟宗的孝子,对母亲照顾得十分周到。一年冬天,非常寒冷,孟母突然病了,什么也不想吃,孟宗很着急地问:“娘,你想吃什么?”孟母说:“我只想喝一碗新鲜的笋汤。”孟宗听完,马上跑到屋后的竹园,四处挖掘,希望能找到竹笋。可是在冬天,哪里有竹笋呢?孟宗急得大哭起来。他的眼泪一滴一滴地掉在雪地上,眼泪融化了雪,地上长出了嫩绿的笋。他赶紧把挖出来,回家做了一碗笋汤,孟母喝了汤,病就全好了。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 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如果父母责备你,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你要虚心接受。 [小故事]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天读书厌倦了,就跑回家里。这时他母亲正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气得拿起剪刀把快织好的一块布割断。孟子很奇怪,就问母亲为什么发火。母亲说:“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起来,一断就成不了布,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也要天天用功才

会有成就,你现在就厌倦了,什么时候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呢?”孟子听了十分惭愧,马上回到学堂发奋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学问家。 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译文] 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睡下。 [小故事] 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孩子,母亲去世后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虽然很小,但却知道孝敬父亲。夏天,酷暑难耐,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黄香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冬天,天寒地冻,黄香每天先钻到父亲冰凉的床上,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黄香小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上了以孝闻名的好官。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译文] 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居住的地方要固定,工作也不要随意变动。 [小故事] 聂政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大侠士,很孝顺自己的母亲。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一起生活。聂政因为是一个有名的侠士,所以常有人请他出门行侠仗义,打抱不平。但是,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所以遇到危险的事,聂政总是刻意回避,能在家陪母亲就尽是在家陪母亲。几年后,聂政的母亲去世了,安葬了母亲后,聂政离开了家,替

弟子规《信》原文及解释

弟子规《信》原文及解释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信】 第十九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讲到信,我们看“信”这个字,人、言构成信,人讲话一定要真实,不真实就不信。讲话也要注重你有没有真诚,有没有诚意。我们

晓得人与人之间交往,最频繁的、最容易沟通的就是言语,最容易表达的就是言语,言语如果不能建立在互信这种基础上面,人与人的交往就可以说是非常的虚伪、非常的虚假。 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从小我们要教育自己家里的弟子要有诚信、要诚实,从小做人就要懂得诚实;在家里不能诚实,到外面就有可能犯诈欺行为,欺骗别人的这种言语都有可能会出现。 所以这里讲到“凡出言,信为先”。凡是讲话,我们首先一定要注意到,你讲出来的话是不是真话。所以所讲出来的话,要以信实为第一。 在《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什么意思?就是说以前的人,对于自己的言语非常的重视,每一次要讲话之 前,他都会三思,思考看看这句话可不可以讲、该不该讲,讲了之后我有没有办法做到。所以每一次讲话,就很怕自己没有办法做到。“耻躬之不逮”,这个“耻”,就是会认为自己讲出来的话,做不到是一个很大的耻辱。这里又讲到,讲话首先要建立在信用上面。 再来告诉我们,“诈与妄,奚可焉”。这个“诈”就是欺骗,“妄”就是不真实的语言,不诚实、不老实的语言。“奚可焉”,“奚”是怎么可以的意思,怎么可以做?“可焉”,可以做。讲话已经要很老实了,那么这些欺骗别人,讲不真实的话,怎么可以做?不真实就是谎话,说谎话。 这里也要特别提出一点,有很多家长非常相信自己的小孩,自己

中华弟子规(120集动画片)故事简介

《中华弟子规》(120集动画片)故事简介 第001集《三色花的奥秘》:孝孝栽种了一朵三色花,作为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在栽种的过程中,孝孝做了损人利己的事情,导致三色花凋谢。在花孩子的引导下,孝孝懂得了“孝”的真正含义,终于栽种出了象征“孝顺”的三色花。 第002集《睡觉的耳朵》:孝孝没有及时应答家人的呼唤,耳朵被没收了。在耳朵精灵的帮助下,孝孝懂得了“对所有的人都要有恭敬心”的道理,恭敬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耳朵终于又长了出来。 第003集《快速标记》:孝孝有了快速标记,做事的速度变得飞快,但也因此起了懈怠心,事情做得错漏百出。当孝孝明白了“父母命,行勿懒”的道理后,端正态度,用心去做,赢得了家长的赞扬。 第004集《小木猴》:五百年前的一只小猴子,因为没有听妈妈的话,变成了一只小木猴。孝孝发现了这只小木猴,在小宠哥的帮助下,孝孝把小木猴送回了五百年前,让小木猴跟妈妈团聚。 第005集《吸音蝈蝈瓶》:孝孝不想听到爸爸的责备,将爸爸的责备声吸进了蝈蝈瓶里,不料蝈蝈瓶发生意外,家人说的所有的话,孝孝都听不到了。孝孝在小宠哥的帮助下,用自己的孝心和恭敬心冲破障碍,又能听到家人的说话声了。 第006集《温暖围脖》:孝孝参加学校组织的“小孝星”评选活动。为了赢得家长的好评,孝孝亲手为奶奶织了一个围脖。可是由于孝孝孝心不纯,围脖非但不能保暖,还变得异常寒冷。孝孝错而能改,用爱心使“寒冷围脖”变成了“温暖围脖”。 第007集《万能机器人》:为了帮助孝孝照顾生病的姥姥,小宠哥变出了万能机器人。可是由于机器人的介入,给姥姥和姥爷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孝孝放弃使用万能机器人,亲自照顾姥姥姥爷,姥姥和姥爷都觉得孝孝长大了。 第008集《最美味的早餐》:孝孝在后山遇见早起精灵,亲眼看见早起精灵关心照顾山林里的每一个小动物。孝孝好奇心起,在追踪早起精灵的过程中,聆听到了树神的教诲,感受到了家长对他的爱,决心每天早起,向家人问好,以此表达对家人的爱。 第009集《晚霞棉花糖》:晚霞精灵没有在黄昏前赶回家,遇上暴风雨,坠落在花间。孝孝帮助晚霞精灵采集棉花糖,使晚霞精灵恢复了健康,升级成为晚霞仙子,回家与妈妈团聚了。孝孝也从中懂得了“昏则定”的道理。 第010集《奶奶的思念》:小慧的爸爸回家探亲,奶奶想做小慧爸爸最喜欢吃的桂花糕,但缺少新鲜的桂花。孝孝在小宠哥的帮助下,栽种出新鲜的桂花。可是由于孝孝的疏忽,小慧爸爸吃下桂花糕后失忆了。在奶奶的关怀下小慧的爸爸恢复了记忆。 第011集《中秋之月》:孝孝和伙伴们在山上迷路,遇见了月宫里的玉兔。在帮助玉兔返回月宫的过程中,孝孝懂得了“反必面”的道理,玉兔最终回到嫦娥的身边,而孝孝和伙伴们也回到家里,在中秋之夜,与家人团聚。 第012集《时间拼图》:寒假到了,为了完成假期的计划安排,孝孝使用了时间拼

校本课程《弟子规》

校本课程《弟子规》 《弟子规》故事(一)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原意】“弟子”原指学生,推而广之,可以是每一个人。按照《弟子规》开篇所述,首先要孝敬父母,善待兄弟姊妹。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故事】孔子讲学 孔子讲学图 孔子,被世人尊为“至圣先师”、“孔圣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孔子教学生,以《诗》、《书》、《礼》、《易》等儒家典籍为教材;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后人称之为“六艺”。 在孔子看来,教学最重要的是授人以礼。具体而言,古代的“礼”有五种:即吉礼(祭祀天地人)、凶礼(丧葬)、宾礼(诸侯朝见天子)、军礼(军中的礼节)、嘉礼(婚礼、冠礼)。孔子从德行、言语、正事、文学等方面教导学生遵从礼仪。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培养出了很多贤人。 【今解】《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开章明义,明确指出撰写该书的目的在于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孝顺父母的人、一个有礼貌的人。 《弟子规》故事(二)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原意】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故事】董遇好学 东汉末年,汉献帝的侍讲官(负责教皇帝读书的官员)。董遇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对《左传》、《老子》等经典很有研究,被当时的读书人称为儒学大师。 董遇小的时候家境并不富裕,经常要参加一些田间劳动,或出门做小买卖。但不管做什么,他随身总是带着一些书,一有空就孜孜不倦地读起来,即使后来做了官,他仍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 当时有不少人想拜董遇为师,但董遇就是不肯收徒,他说:“书本是最好的老师,你们只要书读百遍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拜我做老师呢?”

《弟子规-信》逐字翻译注音

《弟子规》逐字翻译注音 ([清]李毓秀原著,华静7811译注,2013-10-2) 《弟子规》的这个版本,不仅能帮助中小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正确方法,而且能帮助他们加强古文素养。 <信x ìn > 凡f án 出ch ū 言y án , 信x ìn 为w éi 先xi ān , 所有 说出的话,讲究信用 是 排在第一位的, 诈zh à 与y ǔ 妄w àng , 奚x ī 可k ě 焉y ān ? 欺骗的话和 不可能实现的话,怎么 可以说呢? ———————————————————————— 话说hu àshu ō 多du ō, 不如b ùr ú 少sh ǎo , 话 说得多, 不如说的少, 惟w éi 其q í 是sh ì, 勿w ù 佞n ìng 巧qi ǎo 。 应该只讲那些 实事求是的话,不要讲那些谄媚人的花言巧语和推卸责任的欺骗巧辩之辞。 刻k è 薄b ó 语y ǔ, 秽hu ì 污w ū 词c í , 另外,严苛而不厚道的话语, 猥琐 肮脏的词语, 市sh ì 井j ǐng 气q ì, 切qi è 戒ji è 之zh ī。 以及集市和乡下那些无赖之徒的口气,都务必要戒除 它们。 ———————————————————————— 见ji àn 未w èi 真zh ēn , 勿w ù 轻q īng 言y án ; 看到的还不是事情的真相,就不要 轻易地发表意见, 知zh ī 未w èi 的d í, 勿w ù 轻q īng 传chu án 。 知道的还不够 确切真实,就不要 轻易地传播出去。 ———————————————————————— 事sh ì 非f ēi 宜y í, 勿w ù 轻q īng 诺nu ò, 觉得事情 不 恰当,就不要 轻易 答应, 茍g ǒu 轻q īng 诺nu ò, 进j ìn 退tu ì 错cu ò。 如果 轻易 答应,到时候按诺言做或不按诺言做都不对。前者因为事情本身不妥,所以是错;后者因为失信于人,所以也是错。 ———————————————————————— 凡f án 道d ào 字z ì, 重zh òng 且qi ě 舒sh ū, 所有 说出的字,发音要响亮 而且 舒展,

弟子规故事

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读: 弟子:学生 规:规矩 圣人:圣贤的人,古代把人格最高尚,智慧最高的人叫做圣人。如孔子,孟子,老子等。训:教诲 孝:孝顺父母 悌:有爱兄弟姐妹 谨:做事谨慎 信:讲信用,诚实 泛:广泛的,博大的。爱:有爱心,有慈悲的心。众:很多人。(要有博爱之心,自己有 时间能力的时候也要帮助别的小朋友) 亲:亲近。仁:仁德,品德高尚的人。亲仁:亲近品德高尚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有余力,则学文:余:多余。力:精力。文:文化典籍。首先要有道德品行,要先孝顺, 尊敬兄长友爱兄弟姐妹,为人讲究诚信做事谨慎真诚,同时有仁爱之心。这些都做到了才 开始学习别的东西。 说古论今: 1、舜的故事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 桀傲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 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常) 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 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历山(今地不详,一说即今永济县境内的中条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旧说即山东济阴境内的古雷夏泽)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在寿丘(今地不详)制作家用器物,还到负夏(今地不详)做过小本生意,总之生计艰难,颠沛流离,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弟子规》中《信》教学设计

《弟子规》中《信》教学设计 建水四小李娅玲 教学内容: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课围绕“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故事《孟信卖牛》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创设情境,导出话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 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祖先造字时为什么这样写?它包含怎样的意思呢?(人说话要讲信用)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第二十课,从古人的“信”的行为要求中,学学为人处事的真诚与智慧。 (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 1、字正腔圆,读通韵文 A、《弟子规》是古代韵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首先把韵文中不认识的字,找出来,看着注音读几篇后,再自行把韵文试读两遍。 B、集体朗读韵文,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教师相机引导) 2、轻重缓急,读出韵味 A、读文之美在于轻重缓急能入韵。再次出示内容,让学生找出诵读的停顿节奏,按韵文节奏读文。现在请同学们先试行打节奏。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B、读文贵有轻重缓急,根据诵读的需要,找出韵文中轻读与重读的字,按节奏读出韵文,(全班同学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弟子规小故事

xx纬编三绝 孔子是中国的大教育家,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名弟子。他勤于治学,也十分好学。晚年时,孔子喜欢读《易》这本书。那个年代的书都是把文字刻在竹简上,再把竹简用皮条(当时叫韦)穿在一起。孔子经常读《易》,一遍、两遍、三遍······翻来翻去,竟把穿连竹简的牛皮条磨断了三次。 后来,人们把这段趣事称为“韦编三绝”,以传颂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孔子的学识非常渊博,但他还是那样勤奋好学,宝宝也要向他学习哟! xx扇枕温 汉代江夏有个叫黄香的孩子,9岁母亲去世,跟父亲相依为命。黄香对父亲十分孝顺,家里的活儿总是抢着干。夏天的晚上,屋里闷热,蚊子多,黄香为了父亲睡得舒服,就用扇子扇凉父亲的席子,并把蚊子赶走,然后再让父亲躺下;冬天天气寒冷,黄香会先躺在父亲的被子里,用自己的体温把被褥焐热,才让父亲睡下。人们看到黄香这么孝顺,都说“江夏黄香,天下无双”。 *黄香9岁就知道孝顺父母,理解父母养育他的不易,宝宝也应该学习黄香,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xx教子 东晋时的陶侃幼年丧父,母亲一个人抚养他长大。陶母不仅教他认真读书,还教他诚实做人。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20岁时就做了当阳县吏,监管渔业。 有一次,陶侃为尽孝心送了一坛鲊鱼给母亲。陶母收到后,立即将鲊鱼封好,连同一封书信寄给陶侃。信中写道: “你拿公家的东西给我,我很难过。拿公家的东西就是贪,贪欲是没有止境的。”陶侃看后,牢记母训,后来成为晋朝有名的清官。 *陶侃之所以能成为清官,这和他听从母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xx劝父亲

古时候有一个叫孙元觉的孩子,平时对长辈非常孝顺,但他的父亲对祖父却很不孝顺。 一天,父亲把体弱多病的祖父用竹筐背到深山里,打算把老人扔掉。孙元觉知道后,跪下哀求父亲把祖父带回家,可父亲不听。最后,孙元觉对父亲说: “既然不肯留下爷爷,那就把竹筐拿回去吧!等您老了,我好用这个竹筐背您到这里。”父亲听了,立即背起祖父回家了。从此,孙元觉的父亲对祖父非常孝顺。 *孙元绝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长辈,还能规劝长辈的过错,真是值得我们学习啊! xx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有一次,刘恒的母亲生病,刘恒天天衣不解带地守在母亲身边,尽心尽力地伺候。母亲每天吃的汤药他都要先尝一尝,试过温凉后才让母亲服下。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刘恒也是三年如一日地在床前侍奉。 刘恒不但孝顺母亲,而且治国有道。他当皇帝的时候,以德治国,注重发展农业,使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经济也非常繁荣。 *一个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必定有一颗仁德之心,也一定懂得博爱众人。卜式重义轻财 西汉时期著名的贤士卜式对弟弟特别好,经常帮助弟弟。父母去世后,兄弟两人分家产,卜式把家中值钱的财物都给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头羊。十几年后,卜式的羊繁殖到上千头,日子过的很富裕。而卜式的弟弟却因经营不善而破产了。卜式听说后,连夜驾车把自己的一半财产送给弟弟。卜式的行为,感动了好多人,大家都说他是一个重义轻财的君子。 *除了对父母孝顺外,兄弟姐妹之间也要友爱和睦,不要过分看重钱财,家人的情意才是最重要的。

新版弟子规 信篇

新版弟子规信篇 弟子规信篇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解释: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

行得通吗?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话说得多不如 说的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另外,奸邪巧 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 戒除掉。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还未看到事情 的真相,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 传播出去。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谈吐说话要稳重 而且舒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 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遇到别人谈 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看见他 人的优点行为,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 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做,而行 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感谢 聆听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看见他人犯

弟子规——故事典故

总叙 【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但这本书距离我们有数百年,内容当中有些用词与现在社会状况差距较大,所以清朝李毓秀重新以《小学》中的重点为基础,编写出《训蒙文》,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1080个字的《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总叙: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弟子规》中的“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人“活到老,学到老”,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圣贤人的学生。“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从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 【故事】孔子讲学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教学生,以儒家典籍《诗》、《书》、《礼》、《易》等为教材;以文、行、忠、信(即历代的文献、社会经验、对待别人要忠、与人交往要信)四项为课目,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这六艺。教学的次第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培养了许许多多人才。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孔子留下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对今天的教育者来说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其中“礼”也叫“礼法”或“礼制”。礼在古代主要有五种,即吉礼(祭祀天地人)、凶礼(丧葬)、宾礼(诸侯朝见天子)、军礼(军中的礼节)、嘉礼(婚礼、冠礼),其中含有一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因素。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家庭,上上下下都特别注重礼节。在举行各种礼仪的时候,一般都要演奏音乐,这些音乐都是与各种礼仪相配的。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上层建筑之一,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叙:二、泛爱众而亲仁有馀力则学文 【易解】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都很重要,是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地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因此教育的基本目标主要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谦逊待人、讲究信用、团结他人而又向往高尚品德的人。 【故事】书读百遍其意自见①

(完整版)弟子规小故事

弟子规小故事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译文] :早上要早点起来,晚上要晚些入睡;人的一生很短,转眼就老了,应该珍惜年轻时的光阴。 小故事:司马光是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后来人们又称他司马温公。温公小时候聪明过人,被誉为神童,但他并不骄傲,学习失分勤奋。为了每天能早起读书,他让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用这个枕头睡觉,很不舒服,头只要一转动就会滑下来,这样他就会惊醒,起来读书。后来,这个枕头被称为“警枕”。司马光如此勤奋好学,从而使得他学识渊博,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温公警枕”的故事也成了后人学习的榜样。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译文] 放置帽子和衣服,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到处乱丢,以致于弄乱弄脏。 [小故事] 张九龄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张九龄容貌清秀,平时总是衣帽整洁。走在跃上,总显得风度潇洒,与众不同,总能赢得路人的目光。并且每当朝廷重要的朝会时,在众人中间,他也是很显眼的,连皇帝对他的举止都赞赏不已,凡是张九龄在,那里的气氛就会格外愉快,大家都乐意同他这位衣帽整洁而且又有风度的人在一走说笑、玩乐和探讨学问。张九龄的注重仪表给他带来了好人缘。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译文] 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如果别人向你借东西,只要有,就不要吝啬。 [小故事] 明朝有一个叫宋濂的人,他很爱读书,但家里太穷,根本买不起书,他常常只有借书读。但是许多富有的人家虽然藏书很多,却不愿意借给他。有一次,宋濂又到一家富户借书看,这家人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讲明十天之内要还回来,可十天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到了第十天早晨了,天下着大雪,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宋濂却冒着雪把书送了回来。主人很感动,他告诉宋濂,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不再给他限定借书时间了。

《弟子规》对应故事

《弟子规》易解及故事 【总叙】 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故事】孔子讲学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教学生,以儒家典籍《诗》、《书》、《礼》、《易》等为教材;以文、行、忠、信(即历代的文献、社会经验、对待别人要忠、与人交往要信)四项为课目,开设了六门课程,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数学这六艺。教学的次第是:德行、言语、正事、文学,培养了许许多多人才。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孔子留下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对今天的教育者来说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其中?礼?也叫?礼法?或?礼制?。礼在古代主要有五种,即吉礼(祭祀天地人)、凶礼(丧葬)、宾礼(诸侯朝见天子)、军礼(军中的礼节)、嘉礼(婚礼、冠礼),其中含有一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因素。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号,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家庭,上上下下都特别注重礼节。在举行各种礼仪的时候,一般都要演奏音乐,这些音乐都是与各种礼仪相配的。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上层建筑之一,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1、宋濂诚实守信 宋濂:顶风冒雪不失约 明代名臣宋濂小时候很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所以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有一次,他借到了一本书,越读越爱读,就想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当时正是隆冬腊月,滴水成冰。母亲见小宋濂这么辛苦,就劝他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扬起头来,一本正经地对母亲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书看,到了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有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求教,因为找这位学者求教的人很多,所以事先就确定好了见面的日期,谁料到出发那天,下起了鹅毛大雪,但宋濂就好像没有看见一样,挑起行李就准备上路。母亲惊讶地拦住他说:?孩子啊,这样的天气怎么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巳经大雪封山了,路肯定不通。你就这一件旧棉袄,怎么能抵御得住深山里的严寒呢??宋濂耐心对母亲解释道:?娘啊,我也知

弟子规 信篇

弟子规信篇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解释: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听见别人说我的过错就

弟子规》里的故事

《弟子规》里的故事 1、文质彬彬 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一个人本质虽很好,若缺少礼仪才艺的熏习,就不免粗野鄙陋。有一次,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向孔子问道:「南山有一种竹子,天生就很直,砍下来当作箭,可以射穿犀牛皮。本质好就可以了,何必再学习呢」孔子说:「如果箭尾再加上羽毛,箭头装上箭镞,射入皮革不是更深更准吗」这说明有好的本质,再加上羽毛箭镞的修饰,就会有更好的成绩。所以孔子对学生的期望是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也就是「文」和「质」均衡发展的君子。 现代的同学们,生活富裕,都能上学校念书,有许多时间来学习各种知识才艺,这些知识才艺只要有助于大众的,就应当认真学习。但如果时间有限,就应优先学习中国文化的重要典籍,因为经典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学习熟练之后,可以解决许多问题,更可以让我们成圣成贤。所以大家应立志来研学。 2、晨昏定省 周朝的文王,开创周家八百年的基业,是中国有始以来最长久的朝代,所依靠的就是文王的圣德,我们从他的孝行可以看出一斑。文王尚未即位时,每天一早鸡初鸣,天还未亮时,一定穿好衣服到父亲那里,问候父亲早上是否安好如果安好,就非常快乐;如果父亲有不适,就感到忧愁,一定想办法让父亲安适,才能放心。中午如此,傍晚也是如此。 文王每天这样三次问安,没有一天感到疲倦或是不耐烦,是

我们学习「晨昏定省」的最佳榜样。希望同学们要有「文王能够做到,我们也来学着做」的志气,绝对不要输给古人! 3、陆绩怀橘 在我国东汉时,有一位年纪才六岁的小孩,名字叫陆绩。有一次,在九江遇见当时的太守袁术,袁太守认为他的相貌不凡,就拿出橘子请陆绩吃。陆绩就多拿两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回家告辞的时候,橘子突然掉出来。袁太守以为是陆绩贪心,就问他原因。陆绩回答说:「橘子是我母亲所喜欢吃的,因为没钱买橘子,所以想留着拿回家给母亲吃,并非自己贪心,还请太守原谅!」袁太守觉得这孩子太难能可贵了,肯定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同学们!陆绩时时想着母亲,希望母亲和他一起分享甜美的橘子,这般孝心,多令人感动!我们对父母亲不仅不私藏东西,更要能体贴亲心啊! 4、老莱斑衣 周朝楚国人老莱子,已经七十岁了,常身穿五彩衣,学做婴儿戏,不怕跌倒的痛苦,也不管别人对他的看法,心中只希望博取年老父母亲的欢心,让父母笑口常开,忘记身体的不适,不会感到老境的凄凉。老莱子可贵的孝行,正是「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最好的模范。现今很多青少年喜爱飚车,骑乘机车不肯戴安全帽,不遵守交通规则,一味跟着感觉走,一旦发生车祸,常使自己及无辜的人,变成植物人,拖累了父母,造成许多不幸的家庭。若经常想到父母亲的所好所恶,怎么会一时胡涂做出「亲所恶」的事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