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 第06讲-设数法解题(学)

六年级 第06讲-设数法解题(学)

六年级 第06讲-设数法解题(学)
六年级 第06讲-设数法解题(学)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六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第06讲-设数法解题

授课类型 T 同步课堂

P 实战演练

S 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① 读懂题目表达的意思;

② 能够快速找出所给题目中缺少的条件; ③ 能够设出所缺条件,列出式子求解。

授课日期及时段

T (Textbook-Based )——同步课堂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例1、如果△△=□□□,△☆=□□□□,那么☆☆□=( )个△。

例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知识梳理

典例分析

P(Practice-Oriented)——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课堂狙击

1、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吨?

2、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4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3、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名师点拨

在小学奥数中,对于某些题目中看似缺少已知量的,我们通常通过设出某些量,譬如:班上学生人数、仓库存货量、单程距离等等,当我们设出量后便可以把它当作已知的条件使用,这样题目就会变得简单明了了。

学霸经验

?本节课我学到了

?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

小学奥数设数法解题

设数法解题 专题简析: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 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 (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 ,然后求出解答。 例题1。 如果□□口□,那么☆☆□=()个厶。 解: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 3,口= 2,代入第二式得☆= 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 , 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练习1 1. 已知4=00□口,△?=□□,☆=□□口,问△□☆=()个0。 2. 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 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3. 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 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 少的多多少吨、 例题2。 1 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5 【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 1 一 价后有两个观众,收入为15X( 1+- ) = 18兀,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十2 =9元,每张票降价15 —9= 6元。即: 1 一 15 —15 X( 1+ )- 2 = 6 (兀) 5 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 一 15 —15a X( 1+5 )- 2a= 6 (元) 练习2 3 1. 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4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 均分是多少分 2. 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 小学生 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三年级奥数第22讲--用对应法解题(1)

第二十二周用对应法解题 例题1 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 练习一 1,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270千克,3筐苹果和7筐橘子共重342千克。一筐苹果和一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2,张老师为图书室买书,如果他买6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要144元;如果买9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要174元。现在张老师买7本童话书和6本故事书,共需多少元? 3,粮店运来一批粮食,4袋大米和5袋面粉共重600千克,2袋大米和3袋面粉共重340千克。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 例题2 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多少元? 练习二 1,5筐番茄和2筐黄瓜共重330千克,3筐番茄和4筐黄瓜共重310千克。一筐番茄和一筐黄瓜各重多少千克? 2,4本练习本和5枝圆株笔共14元,2本练习本和4枝圆珠笔共10元。一本练习本和一枝圆珠笔各多少元?

3,2件上衣和3条裤子共480元,4件上衣和2条裤子共640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各多少元? 例题3 商店里有一些气球,其中红气球和蓝气球共21只,蓝气球和黄气球共28只,黄气球和红气球共29只。红气球、蓝气球和黄气球各有多少只? 练习三 1,小明和小红共12岁,小红和小丽共17岁,小丽和小明共13岁。三人各多少岁? 2,新华书店有批书,故事书和连环画共70本,连环画和科技书共82本,科技书和故事书共76本。三种书各多少本? 3,公园开菊花展,白菊花和黄菊花共152盆,黄菊花和红菊花共128盆,红菊花和白菊花共168盆。三种菊花各几盆? 例题4 三年级三个班种了一片小树林,其中72棵不是一班种的,75棵不是二班种的,73棵不是三班种的。三个班各种了多少棵? 练习四 1,百货商店运来三种鞋子,其中37双不是皮鞋,54双不是运动鞋,51双不是布鞋。三种鞋各运来多少双? 2,一个班同学在做作业,班主任问后得知:全班同学都只做完了语文、数学英语作业其中的一种。有23人没有做完数学作业,有19人没有做完语文作业,有16人没有做完英语作业。做完三种作业

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设数法解题小学

设数法解题 一、知识要点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如果△△=□□□,△☆=□□□□,那么☆☆□=()个△。 解: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练习1: 1.已知△=○○□□,△○=□□,☆=□□□,问△□☆=()个○。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3.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吨? 【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价后有两个观众,收入为15×(1+1/5)=18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2=9元,每张票降价15-9=6元。即: 15-15×(1+1/5)÷2=6(元) 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15a×(1+1/5)÷2a=6(元) 练习2: 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4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2.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三年级奥数用对应法解题

用对应法解题 1 .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 2 .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270千克,3筐苹果和7筐橘子共重342千克。一筐苹果和一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3 .张老师为图书室买书,如果他买6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要144元;如果买9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要174元。现在张老师买7本童话书和6本故事书,共需多少元? 4 .粮店运来一批粮食,4袋大米和5袋面粉共重600千克,2袋大米和3袋面粉共重340千克。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

5 .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多少元? 6 .5筐番茄和2筐黄瓜共重330千克,3筐番茄和4筐黄瓜共重310千克。一筐番茄和一筐黄瓜各重多少千克? 7 .4本练习本和5枝圆株笔共14元,2本练习本和4枝圆珠笔共10元。一本练习本和一枝圆珠笔各多少元? 8 .2件上衣和3条裤子共480元,4件上衣和2条裤子共640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各多少元? 9 .商店里有一些气球,其中红气球和蓝气球共21只,蓝气球和黄气球共28只,黄气球和红气球共29只。红气球、蓝气球和黄气球各有多少只?

10 .小明和小红共12岁,小红和小丽共17岁,小丽和小明共13岁。三人各多少岁? 11 .新华书店有批书,故事书和连环画共70本,连环画和科技书共82本,科技书和故事书共76本。三种书各多少本? 12 .公园开菊花展,白菊花和黄菊花共152盆,黄菊花和红菊花共128盆,红菊花和白菊花共168盆。三种菊花各几盆? 13 .三年级三个班种了一片小树林,其中72棵不是一班种的,75棵不是二班种的,73棵不是三班种的。三个班各种了多少棵?

三年级奥数错中求解用对应法解题

错中求解 专题简析: 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要认真审题,不能抄错题目,不能漏掉数字。计算时要仔细小心,不能丝毫马虎,否则就会造成错误。 解答这类题,往往要采用倒推的方法,从错误的结果入手分析错误的原因,最后利用和差的变化求出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利用积、商的变化求出因数或被除数、除数。 例题1 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十位的5错看成2,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4错看成1,结果计算的和为241。正确的和是多少 思路导航:把一个加数十位上的5看成2,少了3个10,这样和就减少了30;把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4看作1,少了3个1,这样和就少了3。小马虎算出的和比原来的和少了30+3=33,所以正确的和是241+33=274。 练习一 1,小明在做一道加法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2看作了4,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看作9,结果计算的和为215。正确的和为多少 2,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3看作了5,十位上的4看作7,得到结果为376。正确的和是多少 … 3,小粗心在计算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7看作1,十位上的3看作8,结果为342。正确的和是多少 例题2小马虎在做一道减法时,把减数十位上的2看作了5,结果得到的差是342,正确的差是多少 思路导航: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把十位上的2看作5,就是把20看作50,减数从20变为50,增加了30,所得的差减少了30,应在342中增加30,才是正确的差。 340+30=372 练习二 $ 1,小马虎在做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3错写成8,结果得到的差是284。正确的差是多少 2,在减法算式中,错把减数个位上的3写成了5,结果得到的差是254。正确的差是多少 3,小丽在做一道减法时,错把被减数十位上的2看作7,减数个位上的5看作8,结果

第9讲 设数法解题

学习奥数的优点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2、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要使经过奥数训练的学生,思维更敏捷,考虑问题比别人更深层次。 3、锻炼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以及战胜难题的勇气。可以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 4、获得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最大空间。 学习奥数的优点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2、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要使经过奥数训练的学生,思维更敏捷,考虑问题比别人更深层次。 3、锻炼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以及战胜难题的勇气。可以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 4、获得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最大空间。 第9讲设数法解题 一、知识要点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如果△△=□□□,△☆=□□□□,那么☆☆□=()个△。

练习1: 1、已知△=○○□□,△○=□□,☆=□□□,问△□☆=( )个○。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5 1,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练习2: 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 4 3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2、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

小学三年级奥数知识点:用对应法解题教案(含答案)

用对应法解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列式观察的学习活动,掌握用对应法解题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用对应法解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等式,比较对应关系的变化,从而找到解题突破口。 难点:根据题目找数量关系并转化为等式,不理解其中未知量的解题思想。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之前暑期班的时候学过等量代换思想,就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碰到过这样的问题“用一个杯子向空瓶里倒水。如果倒进3杯水,连瓶共重440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瓶共重600克。一杯水重多少克?”这样的问题,还记得怎么解决的吗?为了使变化的数量看得更清楚,可以把已知条件按照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排列出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找到答案。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叫对应法。 今天我们将学习应用“对应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例题1】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 思路导航:我们可以把两次买的情况摘录下来进行比较: 4千克梨+5千克荔枝=58元(1) 6千克梨+5千克荔枝=62元(2) 比较(1)和(2)式,发现两式中荔枝的千克数相等,(2)式比(1)式多了6-4=2千克梨,也就是多了62-58=4元,说明1千克梨的价钱为4÷2=2元,那么1千克荔枝的价钱就是(58-2×4)÷5=10元。

六年级奥数第06讲-设数法解题(学)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六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奥数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第06讲-设数法解题 授课类型 T 同步课堂 P 实战演练 S 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① 读懂题目表达的意思; ② 能够快速找出所给题目中缺少的条件; ③ 能够设出所缺条件,列出式子求解。 授课日期及时段 T (Textbook-Based )——同步课堂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例1、如果△△=□□□,△☆=□□□□,那么☆☆□=( )个△。 例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例3、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知识梳理 典例分析

例8、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4/5,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高15%,全班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求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各是多少? 例9、狗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狗跑7步,现在狗已跑出30米,马开始追它。问狗再跑多远,马可以追到它? 例10、猎狗前面26步远的地方有一野兔,猎狗追之。兔跑8步的时间狗只跑5步,但兔跑9步的距离仅等于狗跑4步的距离。问兔跑几步后,被狗抓获? P(Practice-Oriented)——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课堂狙击 1、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

小学奥数设数法解题

小学奥数设数法解题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设数法解题 专题简析: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例题1。 如果△△=□□□,△☆=□□□□,那么☆☆□=()个△。解: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练习1 1.已知△=○○□□,△○=□□,☆=□□□,问△□☆=()个 ○。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 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3.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 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吨、 例题2。

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 5 ,问一张门 票降价多少元 【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 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价后有两个观众,收 入为15×(1+1 5 )=18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2=9 元,每张票降价15-9=6元。即: 15-15×(1+1 5 )÷2=6(元) 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15a×(1+1 5 )÷2a=6(元) 练习2 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 4 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 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2.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 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3.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一班的男生人数和二班的女生人数相等, 三班的男生是全部男生的2 5 ,全部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用对应法解题

用对应法解题 用对应法解题 知识、规律 “对应”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有很多应用题,给定的量所对应的数量 关系是变化的。为了使变化的数量看得更清楚一些,可以把已知条件按照它们之间的对应 关系排列出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叫做对应法。 在运用对应法解题时,应注意转化题目中的某些条件,使排出的条件能反映出对应数 量的变化,这样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范例、拓展 例1 体育老师到体育用品商店为学校添置一些球具。他算了一下,如果买6个足球和 3个篮球需要支付279元;如果买2个足球和3个篮球需要支付139元。请你算一算,足 球和篮球的单价各是多少? 拓展一体育老师到体育用品商店为学校添置一些球具。他算了一下,如果买6个足 球和5个篮球需要支付325元;如果买2个足球和3个篮球需要支付139元。请你算一算,足球和篮球的单价各是多少? 拓展二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红球和黄球一共有18个,黄球和蓝球一共有16个,蓝球和红球一共有12个,那么,三种球各有多少个? 例2 几个小朋友分巧克力,如果每人分4块,则多9块;如果每人分5块,则少6块。你知道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块巧克力? 拓展一同学们去划船,如果每条船坐3人,则空2人的位置;如果每条船坐5人, 则空出16人的位置。问:有多少名同学?共租多少条船? 拓展二学校给一批新入学的学生分配宿舍。若每个房间住6人,则36人没有床位; 若每个房间住8人,则空出3个房间。你知道有多少间宿舍?新生有多少人? 拓展三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若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则提前2小时到达;若 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则迟到3小时。甲地和乙地相距多少千米? 拓展四妈妈带了一些钱去市场买水果,若买15千克橙子,则差4元;若买20千克 橘子,则多20元。两种水果每千克的价格相差2元1角。两种水果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练习: 1、小华买3千克苹果、2千克香蕉共付款12元,小兵买同样价格的品格3千克和香 蕉5千克,共付款21元。求香蕉和苹果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9周设数法解题

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9周设数法解题 专题简析;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例题1。 如果△△=□□□,△☆=□□□□,那么☆☆□=( )个△。 解; 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 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练习1 1,已知△=○○□□,△○=□□,☆=□□□,问△□☆=( )个○。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3,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吨· 例题2。 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 ,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思路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 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元,那么降 价后有两个观众,收入为15×(1+15 )=18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18÷2=9元,每张票降价15-9=6元。即; 15-15×(1+15 )÷2=6(元) 答;每张票降价6元。 说明;如果设原来有a 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15a ×(1+15 )÷2a =6(元) 练习2 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4 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二十二周用对应法解题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二十二周用对 应法解题 专题简析; 小朋友在解答应用题时,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类题,给定的数量和所对应的数量关系是在变化的。为了使变化的数量看得更清楚,可以把已知条件按照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排列出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找到答案。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叫对应法。 在用对应法解题时,通常先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等式,并把这些等式按顺序编号,然后认真观察,比较对应关系的变化,以便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例题1 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 思路导航;我们可以把两次买的情况摘录下来进行比较; 4千克梨+5千克荔枝=58元(1) 6千克梨+5千克荔枝=62元(2) 比较(1)和(2)式,发现两式中荔枝的千克数相等,(2)式比(1)式多了6-4=2千克梨,也就是多了62-58=4元,说明1千克梨的价钱为4÷2=2元,那么1千克荔枝的价钱就是(58-2×4)÷5=10元。 练习一 1,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270千克,3筐苹果和7筐橘子共重342千克。一筐苹果和一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2,张老师为图书室买书,如果他买6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要144元;如果买9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要174元。现在张老师买7本童话书和6本故事书,

共需多少元? 3,粮店运来一批粮食,4袋大米和5袋面粉共重600千克,2袋大米和3袋面粉共重340千克。一袋大米和一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

例题2 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多少元? 思路导航;我们可以把两次买的情况摘录下来进行比较; 3个足球+4个排球=190元(1) 6个足球+2个排球=230元(2) 我们把(1)、(2)两式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条件相加还是相减,都不可能求出足球和排球的单价,因为这里没有一个相同的条件可减去。再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把(1)式同时扩大2倍,得到6个足球和8个排球共380元,然后再与(2)式进行比较,发现足球个数相同,而排球多了6个,也就多了380-230=150元,也就是6个排球是150元,一个排球为150÷6=25元,那么一个足球是(190-25×4)÷3=30元。

六年级奥数设数法解题精编版.doc

???????????????????????最新料推荐??????????????????? 设数法解题 九、设数法解题 专题简析: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例题 1 如果△△=□□□,△☆=□□□□,那么☆☆□=()个△。 解: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 3,□= 2,代入第二式得☆= 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 4。 说明: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挑战自我 1.已知△=○○□□,△○=□□,☆=□□□,问△□☆=()个○。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 3 厘米,乙比丙矮 7 厘米,丙比丁高 10 厘米,丁比戊矮 5 厘米,甲与 戊谁高,高几厘米? 3.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 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 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 55 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 的多多少吨? 例题 2 足球门票 15 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 ,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5 【思维导航】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实际上观众人数于答案无关,我们可以随便假设一个观众数。为了方便,假设原来只有一个观众,收入为15 元,那么降价后有两个观

1 众,收入为 15×( 1+5 )= 18 元,则降价后每张票价为 18÷ 2= 9 元,每张票降价 15- 9 =6 元。即: 1 15- 15×( 1+5 )÷ 2= 6(元) 答:每张票降价 6 元 。 说明 :如果设原来有 a 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 15- 15a ×( 1+ 1 5 )÷ 2a = 6(元) 挑战自我 3 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 70 分,其中 4 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 80 分,那么不及格的 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2.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 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 20%, 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 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3.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一班的男生人数和二班的女生人数相等,三班的男生是全部男 2 生的 5 ,全部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例题 3 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 200 米,再从原路下山, 每分钟跑 240 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 150 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 200 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思维导航】 题中四个速度的最小公倍数是 1200 ,设一个单程是 1200 米。则 ( 1)四个单程的和: 1200 ×4= 4800 (米) ( 2)四个单程的时间分别是; 1200÷ 200= 6(分) 1200÷ 240= 5(分) 1200÷ 150= 8(分) 1200÷ 200= 6(分) (3)小王的平均速度为:

设数法解题 《举一反三》六年级奥数教案

《举一反三》六年级奥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举一反三P44—P48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设数法”解题。 2、理解所设的数只要便于列式计算,它们的大小与解答的结果无关。 三、教学难点:怎样设数才能使解题最简便。 四、教学设计: 1、复习上次课所学内容,讲解作业。 P40疯狂操练2(1)P40疯狂操练2(2) 2、新课内容 I、为什么要设数? 【例题1】:如果△△=□□□,△☆=□□□□,那么☆☆□=()个△。 【分析】: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总结: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有些题目直接解答比较困难,设一个具体数后,解答的难度可以适当降低,也便于理解,这种方法叫做设数法。 【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分析】: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15-15a×(1+1/5)÷2a=6(元)。 方法二:见书P45例题2【思路导航】答:略。 总结:在用设数法解题时,我们知道所设的数只要便于列式计算,它们的大小(但不能是0)与解答的结果没有关系。所以我们设的这个数要尽量方便计算。 II、怎样设数?怎样设数最简便? 【例题3】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

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分析】: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立刻列出算式:(200+240+150+200)/4。 切记:求平均速度时,我们用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1)为什么设单程路程:我们知道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要求小王的平均速度,题目所给条件似乎不够,此时,我们可以假设总路程(4个单程路程之和)或总时间(4个单程时间之和),又4个单程时间都不同,所以我们假设总路程要更简便。 2)为什么设单程路程为1200米:因为题中出现了四个速度,为方便计算,我们取4个速度的最小公倍数,(怎样取最小公倍数?)即1200米,即设一个单程是1200米。 具体过程见书P46例题3【思路导航】答:略。 总结:在设数法求解较复杂应用题时,我们一般假设题中不变的量,这样求解最简单。 3、能力提升。 【例题4】 【分析】初看题目似乎无从下手,那么我们从题目问题开始。我们知道男生的平均身高=男生的总身高/男生人数,所以我们假设男生人数较简便。 由已知可得:男生人数=(1+1/5)×女生人数,当女生人数为5人时,男生人数为6人。所以总身高=(5+6)×115=1265(厘米),又 总身高=男生总身高+女生总身高 =6×男生平均身高+5×女生平均身高,又女生平均身高=(1+10%)×男生平均身高 =6×男生平均身高+5×(1+10%)×男生平均身高 =[6+5×(1+10%)]×男生平均身高 所以男生平均身高=1265÷[6+5×(1+10%)]=110(厘米) 答:这个班男孩平均身高为110厘米。 方法二:见书P47例题4【思路导航】

三年级下册数学竞赛试题-对应法解题北师大版(含答案)

用对应法解题 【名师解析】 小朋友在解答应用题时,经常会碰到这样一类题,给定的数量和所对应的数量关系是在变化的, 为了使变化的数量看得更清楚,可以把已知条件按照他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排列出,进行观察和 分析,从而找到答案,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叫对应法。 在用对应法解题时,通常先把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等式,并把这些等式按顺序编号,然后 认真观察,比较对应关系的变化,以便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例题精讲】 例1小进去商店买学习用品,如果买了4本笔记本,3支2元钱一支的笔,一共用去18元钱。一本练习本多少钱? 练习:妈妈在超市里用了40元钱,买了4把牙刷和2条毛巾,她只记得牙刷是3元钱一把,忘记了毛巾的价钱。你知道吗?能不能帮她算一算? 例2平价水果店的水果,若买1千克苹果和2千克梨子需18元,若买2千克苹果和2千克梨子则需要24元。梨子、苹果每千克各多少元钱? 练习:某车间工人,拧1个螺丝和2个螺帽需4分钟,拧1个螺丝和4个螺帽需6分钟。拧一个螺丝需要多长时间? 例3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需花58元;如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荔枝,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荔枝各多少元? 练习: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270千克,3筐苹果和7筐橘子共重342千克,一筐苹果和一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例4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元,如果买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需要多少元? 练习:4本练习本和5枝圆珠笔共14元,2本练习本和4枝圆珠笔共10元,一本练习本和一枝圆珠笔各多少元? 例5商店里有一些气球,其中红气球和蓝气球共21只,蓝气球和黄气球共28只,黄气球和红气球共29只,红气球、蓝气球和黄气球各有多少只? 练习: 1、小明和小红共12岁,小红和小丽共17岁,小明和小丽共13岁,三人各多少岁? 2、新华书店有批书,故事书和连环画共70本,连环画和科技书共82本,科技书和故事书共76本,三种书各多少本? 例6三年级三个班参加兴趣小组。其中70人不是一班的,82人不是二班的,76人不是三班的。问三个班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各多少人? 练习: 1、家乐福超市新运了三种帽子,其中23个不是蓝帽子,32个不是彩帽子,35个不是红帽子,三种帽子各运多少个?

三年级奥数对应法解题

第7讲 “对应法”解题 去2杯牛奶,连瓶共重450克;如果倒进去5杯牛奶,连瓶共重750克。一杯牛奶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克?”这样的问题,还记得怎么解决的吗?为了使变化的数量看得更清楚,可以把已知条件按照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排列出来,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找到答案。这种解题的思维方法叫对应法。 今天我们将学习应用“对应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精典例题 例1: 奶奶去买水果,如果她买4千克梨和5千克苹果,需花58元;如 果她买6千克梨和5千克苹果,那么需花62元。问1千克梨和1千克苹果枝各多少元? 模仿练习 张老师为图书室买书,如果他买6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要144元; 如果买9本童话书和7本故事书,需要174元。现在张老师买7本童话书和6本故事书,共需多少元? 例2: 学校买足球和排球,买3个足球和4个排球共需要190 元,如果买 我们可以把两次买买水果的情况用两个算式表示出来,在进行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6个足球和2个排球需要230元。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各多少元? 模仿练习 5筐番茄和2筐黄瓜共重330千克,3筐番茄和4筐黄瓜共重310千克。 一筐番茄和一筐黄瓜各重多少千克? 精典例题 例3: 商店里有一些气球,其中红气球和蓝气球共21只,蓝气球和黄气 球共28只,黄气球和红气球共29只。红气球、蓝气球和黄气球各有多少只? 模仿练习 三年级三个班种了一片小树林,其中72棵不是一班种的,75棵不是二 班种的,73棵不是三班种的。三个班各种了多少棵? 用和刚才同样的方法思考 先列出两个算式,再比较,和上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精典例题 例4:已知13个李子的重量等于2个苹果和1个桃子的重量,而4个李子和1个苹果的重量等于1个桃子的重量。问多少个李子的重量等于1个桃子的重量? 模仿练习 3个菠萝的重量等于1个梨和1个西瓜的重量,而1个菠萝和3个梨的重量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问多少个梨的重量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 家庭作业 1.3筐苹果和5筐橘子共重270千克,3筐苹果和7筐橘子共重342千克。一筐苹果和一筐橘子各重多少千克? 先把这些数学信息写成等式,在利用“等量代换”进行解答。

设数法解题

设数法解题 姓名 成绩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在一次英语考试中,甲比乙高4分,乙比丙低3分,丙比丁高5分,甲与丁比( )考得高,高( )分。 2.小张开车往返A 、B 两地,平均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如果他去时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那么他回时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解决本题时设路程为( )千米最合适。 3.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里( )仓库的货最多,( )仓库的货最少,这两个仓库的货相差( )吨。解决本题时设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 )吨货物最合适。 4.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85分,其中 87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90分,那么不及格同学的平均分是( )分。 5.有一堆苹果平均分给甲、乙两班的每个人,每人得6个苹果。若只分给甲班,则每人得10个苹果。如果只分给乙班,那么每人得( )个苹果。 6.A 桶中的水是B 桶中水的 32,如果将B 桶中水的2 1倒入A 桶,那么这时A 桶中的水是B 桶中水的( )。 7.一次考试共有5道试题。做对第1,2,3,4,5题的分别占参加考试人数的81%,91%,85%,79%,74%,如果做对三道或三道以上为及格,那么这次考试的及格率至少是( )。解决本题时设参加考试人数为( )人最合适,此时参加考试的人总共做错( )道题。 8.猎人带猎狗去捕猎,发现兔子刚跑出40米,猎狗去追兔子。已知猎狗跑2步的时间兔子跑3步,猎狗跑4步的距离与兔子跑7步的距离相等,当兔子再跑( )时,猎狗可以追到它。解决本题时应设( )。 9.小明上山时的速度是每分钟150米,下山时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那么他上山后又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 )米。解决本题时设上山(即下山)的路程为( )米最合适。 10.商店购进甲、乙两种不同的糖,所用成本的比为1:2,已知甲种糖每千克6元,乙种糖每千克2元。如果把这两种糖混在一起成为什锦糖,那么这种什锦糖的成本是每千克( )元,若按30%的利润率定价应为每千克( )。 二、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对应法解应用题

博通教育辅导讲义 年 级 ___年级 辅导科目 数学 学科教师 刘朝 课次数 学员姓名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 题 对应法解应用题 主管审核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对应法解应用题的过程。 2、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3、让学生体会自己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乐趣。 重、难点 理解实际问题的过程,并找出它的对应关系。 教 学 内 容 知识点及例题精讲 重点提示与记录 对应法解应用题 对应法也称为“对比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有很多问题,给定的数量和对应的数量关系是在变化的。为了使变化的数量看得更清楚,可以把已知条件按照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排列出来,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这种解题思维方法叫对应法。对应法能解决很多数学问题,例如盈亏问题、牛顿问题等。 例题解析: 例1、老猴子给小猴子分梨。每只小猴子分6个梨,就多出12个梨;每只小猴子分7个梨,就少11个梨。有几只小猴子和多少个梨? 分析与解答:每只小猴子分6个梨则多12个梨;每只小猴子分7个梨就少11个梨,也就是说:不足的个数+多余的个数=小猴子的只数 小猴子的只数为:(个))()(23671112=-÷+ 梨子的个数为:(个)15012623=+? 或 (个)15011723=-? 答:有23只猴子和150个梨。 说明:每只猴子由本来的6个梨变成7个梨,即每只猴子增加一个梨,就要先分掉多出的12个梨,还少11个梨,即一共要23个梨,那就是说一共有23只猴子。这里关键是要找出对应关系,即每只猴子增加的个数与总的增加的个数的对应关系,这也是盈亏问题的解题方法。

随堂练习1、某校安排宿舍,如果每间5人,则14人没床位;如果每间7人,则多出4个床位。问宿舍几间?学生几人? 例2、学校图书馆给学生买来了一批新书,这些书如果每个班借8本,还剩18本;如果其中10个班每班借7本,其余的班每班借10本,就恰好借完。问学校有多少个班?图书馆共买来多少本新书? 分析与解答:“如果其中10个班每班借7本,其余的班每班借10本,就恰好借完”,这个 已知条件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每个班借10本,则少(本))(3010710=?-”,这样条件可列成: 每班借8本,剩余18本;每班借10本,还差30本。 比较两个条件,书的总数的变化差是(本)483018=+,每班借书的变化差是(本)2810=-, 这两个差是相对应的,相除可以求出学校里班的个数: (个))()(248103018=-÷+ (本)21018248=+? 答:学校共有24个班,图书馆买的新书为210本。 说明:这里关键是要把第二个条件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条件,即如果每个班借10本,则少30本。然后根据例一的解题方法,找出每个班增加的借的书本数与总的需要的书本数的对应关系。 随堂练习2、同学们暑假前到图书馆借书,如果每人借4本,则最后少2本;如果前2人每人先借8本,余下的人每人借3本,这些图书恰好借完,书的总数是多少? 例3、从相同的6盒糖果中各取出200颗,剩余的糖果的数量正好等于原来2盒糖果的数量。 那么,原来每盒装有 颗糖果。 分析与解答:共取出(颗)12006200=?糖果,6盒中剩余的糖果的数量正好等于原来2 盒的数量,则取出的糖果等于原来的(盒)426=-糖果的数量, 则原来每盒糖果的数量是: (颗))(300266200=-÷? 说明:这里关键是要根据条件:剩余的糖果的数量正好等于原来2盒糖果的数量,找出

小学六年级奥数-第9讲 设数法解题后附答案

第9讲 设数法解题 一、知识要点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随便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的方便计算),然后求出解答。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如果△△=□□□,△☆=□□□□,那么☆☆□=( )个△。 练习1: 1、已知△=○○□□,△○=□□,☆=□□□,问△□☆=( )个○。 2、五个人比较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谁高,高几厘米? 【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5 1 ,问一张门票 降价多少元?

练习2: 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4 3 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分? 2、游泳池里参加游泳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百分之几? 【例题3】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练习3: 1、小华上山的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下山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求上山后又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

2、张师傅骑自行车往返A 、B 两地。去时每小时行15千米,返回时因逆风,每小时只行10千米,张师傅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例题4】某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平均身高115厘米,其中男孩比女孩多5 1 ,女孩 平均身高比男孩高10%,这个班男孩平均身高是多少? 练习4: 1、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3 2 ,男生平均身高为138厘米,全班平均身高为132厘米。问:女生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2、某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5 4 ,女生的平均身高比男生高15%,全班的平均身高是130厘米,求男、女生的平均身高各是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