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学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

蹈结合在一起的。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3、先秦伴随文字出现的文学,并非纯文学,而是文学

和历史、哲学综合在一起。

4、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士的流变。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6、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巫文化最有代表性。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著名。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社会。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

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国风多

为春秋时期的作品。雅颂多为

4 句,较少杂言。《诗经》的句式以四言

为主。《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10、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1、我国散文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是:《尚书》和《春秋》。

12、《尚书》是商周时代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周诰殷盘、诘曲聱牙。”

13、《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左

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16 、孟子是性善论者。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18 、成语“运斤成风”的出自先秦《庄子》。

19 、《庄子》现存 33篇,其中内篇七,外

篇十五,杂篇十一。据考证庄子自著的是内篇部分。

20、荀子主张性恶论者。荀子的一篇《成相》辞

和另一篇《赋》对汉赋的产生有直接影响。成语“锲而不舍”

出自《荀子》。

21、在先秦诸子著作中,《荀子》或《韩非子》属于专题论文。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庄

子》或《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文。在诸子著作中,《老子》属于语录体体散文。

22、刘勰评价屈原“其衣披词人,非一代也。”

23、屈原的组诗《九章》具有更多的现实性。而其组歌《九歌》则具有更多的浪漫主义特征。

24、《天问》一共提出 172 个问题;每一问均以

“曰”字领起。

25、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是香草、美人。

26、明代胡应麟《诗薮》称屈原《九歌》中《湘夫

人》因描写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而誉为“千古言秋之祖”。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被明代王世贞赞为“千古情语之

祖”。

27、屈原《九歌》共有 11 篇,《九章》共

有 9 篇。《九歌》中多祭祀神,只有《国殇》篇祭祀的是人鬼。

28、清人王夫之称赞《诗经》中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句子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二、单项选择题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语出自( A )。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语出自( A )。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3、“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是( B )表达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A 、孟子B、庄子C、荀子

4、( B )的说理不以逻辑推理为主,而是表现出形象恢诡的论辨风格。

A、《孟子》B、《庄子》C、《荀子》

5、( A )经常用寓言来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

A、庄子B、孟子C、荀子

6、清人方东树说( A )文章“意接而词不接。”

A、庄子B、孟子C、荀子

7、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指的是

( B )。

A、虚伪

B、人为

8、离骚二字,王逸解释为( A )。

A、离别的忧愁

B、遭受忧患

9、离骚二字,司马迁解释为( B )。

A、离别的忧愁

B、遭受忧患

10、重章叠句在( B )中运用较多。

A、大雅和颂

B、小雅和国风

C、大雅和国风

11、先秦说理文的主要形态是( A )。

A、语言形象隽永,说理言近旨远词约义风

B、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

12、《国语》主要是( A )。

A、记言

B、记事

13、( C )的叙述语言长于铺张渲染。

A、《左传》

B、《国语》

C、《战国策》

14、( A )的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

A、《左传》

B、《战国策》

15、( C )反映出士人精神的张扬。

A、《左传》

B、《国语》

C、《战国策》

16、寓言故事的数量具先秦散文之首的是( C )。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17、展翅的鲲鹏和御风而行的列子是( A )。

A、有待逍遥

B、无待逍遥

18、被称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且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的著作是( B )

A、尚书 B左传 C、战国策 D、国语

三、多项选择题

1、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有这样的特征是( AB )。

A、和谐典雅

B、婉而多风

C、个性张扬

2 、孟子秉有战国时期特有的文化气质( BC )。

A、温文尔雅B、富于激情C、个性张扬

3 、《论语》具有的文学特征是( ABD )。

A、表现了人物的形象性格

B、语言形象C 、文章以韵文为主

D、富于感情

4 、《老子》的文学特征是( BC )

A、表现了人物的形象性格

B、采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句式C 、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

5、《论语》与《老子》的共同点是( AB )。

A、语录体

B、注重情感和形象性

C、以韵文为主

6、《孟子》的特点是( ABC )。

A、长于譬喻

B、气势浩然

C、善于类比推理

D、文字古奥

7、《孟子》与《墨子》的共同点是( AB )。

A、善于类比推理

B、语言平易浅易

C、重质轻文

8、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 AB )。

A、哲理散文

B、政论散文

C、抒情散文

9、《庄子》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言”是

( ABD )。

A、寓言

B、重言

C、格言

D、卮言

10、属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的是( ABC )。

A、守株待兔

B、郑人买履

C、揠苗助长D、郢书燕说

11、属于《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的是( ABC )。

A、滥竽充数B、画鬼最易C、买椟还珠D、五十步笑百步

12 、怨刺诗主要保存在( AC )。

A、二雅

B、颂

C、国风

13 、《九歌》中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的是

( AC )。

A、《湘夫人》

B、《东皇太一》

C、《山鬼》

14 、屈原的作品内容比较接近的是( ACD )。

A、《九歌》

B、《九章》

C、《离骚》

D、《招魂》

15、《桔颂》所表现的精神是( ABD )。

A、独立不迁

B、深固难徙

C、桀骜不逊

D、苏世独立

16、屈原之后的楚辞作家有( AB )。

A、唐勒

B、景差、C黄伯思

17、属于《九歌》的作品是( ACD )。

A、《山鬼》B 、《悲回风》C、《大司命》D、《国殇》

18、属于《九章》的作品是( AC )。

A、《怀沙》

B、《国殇》

C、《悲回风》

19 、属于宋玉的作品是( AC )。

A《九辩》B《洛神赋》C《高唐赋》

20、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楚辞作家是( AB )。

A、屈原

B、宋玉

C、唐勒

D、景差

四、名词解释

1、诗经或者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后因其305篇,称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其代称。西汉初年,诗三百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诗经》体现了先民最早的文学思维和文学表达,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抒情诗的传统。

2、采诗说:关于《诗经》编辑整理的一种说法,汉代班固坚持此说。其要义在于说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集诗歌,献给朝廷以了解民情。这种说法是否确切,颇有争论。除此之外,诗经的编辑还有公卿献诗说以及孔子“删诗”说。

3、风、骚:诗经和楚辞的代称。国风和离骚分别是诗经和离骚的代表性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座高峰,成为艺术创作的典范。

4、楚辞:战国时,楚国出现的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一种新诗体。它“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并大量运用语气词“兮”,形式自由,句式多变,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此外也指以屈原为首的楚辞作家的诗歌总集。

5、四家诗: 汉代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后齐鲁韩三家诗亡,毛诗独存。

6、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既可以是叙事,也可以是议论抒情。比就是比方。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7、风雅颂: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8、春秋笔法:指春秋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在谨严的措词中表现出作者的爱憎。后来,人们把文笔含蓄蕴藉,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为春秋笔法。

9、春秋三传:解释和补注春秋的三部著作《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公羊传》的作者是齐人公羊高。《谷梁传》的作者是鲁人谷梁赤。三传中《左传》成就最高,《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旨在解说春秋的微言大义,历史和文学价值不高。

五、简答

1、先秦文学的形态特征。

答:不是纯文学形态文史哲不分、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集体创作造成原始作者难以辩明与指实。

2、先秦文学流变与先秦文化演变的关系。

答:1、夏商:原始宗教的巫术文化,诗歌与祭祀活动有关,内容述功、颂圣,简短古朴或怨上刺世、申诉痛苦,或抒发爱情、歌咏劳动,运用象征、比兴、白描、叠咏、用韵灵活。散文文字古奥。

2、西周春秋:礼乐文化,文学和谐典雅,婉而多讽;

3、战国:礼崩乐坏,百家争鸣,文学着眼现实,突破春秋时代温文尔雅的文风,多富有个性与激情,文学呈现百花齐放的特征。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故论文于战国,而升降盛衰之故可知也。”3、中国神话蕴涵着怎样的民族精神

答: 1、忧患意识。2厚生爱民意识。3反抗精神。

4、神话具有怎样的思维特征

答: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思维。2具体、形象的思维。3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从以上的特点可以看出,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5、《诗经》的复叠章法,对充实深化诗歌的主题等方面有何作用答:《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诗经》中的重章,许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诗章重叠,只变换少数几个词,来表现动作的进程或情感的变化。如《周南·芣苡》三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芣莒的整个过程。复沓回环的结构,灵活多样的用词,把采芣苡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三章中,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一云:“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馀音袅袅,若远若近,若断若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诗经》的叠句,有的在不同诗章里叠用相同的诗句,如《豳风·东山》四章都用“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开头,《周南·汉广》三章都以“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结尾。有的是在同一诗章中,叠用相同或相近的诗句,如《召南·江有汜》,既是重章,又是叠句。三章在倒数第二、三句分别叠用“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

6、《诗经》的艺术特点。

答:赋比兴的手法;四言重章叠句;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7、《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答:奠定抒情诗的传统;风雅与文学革新;比兴的垂范。

8、《左传》的叙事艺术有何特点

答:1、《左传》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体现其道德评价。还创造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以“君子曰”、“君子是以知”、“孔子曰”等来对事件或人物做出道德伦理评价。

2、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议论,视角广阔灵活,几乎不受限制。

3、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其特点突出地成就在描写战争。描写战争并不局限于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其结果。其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

4、大量戏剧性情节的运用,使作品叙事充满故事性。

5、广泛地描写各色人物,人物个性鲜明

9、《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答: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

10、我国说理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答: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语录体阶段,以《论语》、《老子》为代表。(2)对话式论辩文阶段,以《孟子》、《庄子》为代表。(3)专题论文,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

11、《论语》的文学特点

答:(1)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2)语言形象。(3)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其语言更为委婉。12、《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答:缜密纯熟的论辩技巧;气势浩然的文风。

13、《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答: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形象恢诡的论辩;富有诗意的语言。

14、《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哪两类意象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美人、香草。起着比喻的作用。美人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香草在《离骚》中种类繁多,其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

15、《离骚》中塑造了一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答:《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的光辉形象。从诗歌中的香草和装饰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奋发自励、苏世独立的人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则是其人格的外在显现。探索的热情和功业未就的焦虑,发而为对有限时间的珍视。恶劣的政治环境,使屈原陷入极端艰难的处境之中,但他却以生命的挚诚来捍卫自己的理想。正是在这强烈的自信和无所畏惧的精神的鼓舞之下,屈原才能对楚王及腐败的佞臣集团展开尖锐的批判。屈原的形象在《离骚》中十分突出,他那傲岸的人格和不屈斗争精神,激励了后世无数的文人,并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的象征。

16、楚辞、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答:1、楚辞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①楚辞创造了一种新诗体,这种诗歌形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

激烈的感情。就句式而言,楚辞以杂言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就语言描写而言,楚辞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富,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这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主义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等。楚辞中另以浪漫特征表现在它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这些影响了后来的李白、李贺等诗人。③楚辞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

2、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①首先是它那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②屈原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和《诗经》相比,楚辞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家。

17、《九歌》在描写人物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在描写人物时:1、描写心理十分细腻深入,除了那些一往情深的倾诉外,还敘写了一些细节,如《湘君》言:“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由爱之深、思之切,而生焦虑疑惑之心,对痴情心态的描写可谓入木三分。2、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湘夫人》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嬝嬝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六、论述题(赏析题)

1、《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与《庄子》的有何异同

答:(1)《韩非子》使寓言故事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韩非子》与《庄子》的寓言故事都很多,但《庄子》的寓言故事只是说理文的构成部分,并非是独立的文学体裁。《韩非子》则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整理、创作寓言,分门别类,辑为各种形式的寓言故事。像《内储说》、《外储说》、《说林》等都是寓言故事专集。(2)风格不同。《韩非子》的寓言故事主要取材于历史事迹和现实,很少拟人化的动物故事和神话幻想故事,《庄子》的则奇幻玄虚、怪诞神奇。两者风格截然不同。(3)改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如《韩非子》让自己笔下的孔子形象法家化;《庄子》也一样,让孔子的形象道家化。

2、以《湘君》、《湘夫人》和《山鬼》等篇为例,说明《九歌》

的艺术特色。

要点:描写人物心理方面十分细腻深入,除了那些一往情深的倾诉外,还叙写一些细节,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3、分析《东山》、《君子于役》、《氓》、《采薇》等作品的思

想、艺术特色

《氓》:本篇是弃妇的怨诗。篇中自敘了这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全诗分为六章:第一章写恋爱,第二写待嫁,第三章、第四章叙述中断,插入怨愤之辞,第五章写受虐,第六章写决绝之情。全诗塑造了女主人公与“氓”两个人物形象。全诗写女主人公的经历与情感交相发展,结构上故事情节与作者思绪相适应,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于一炉。另外善于运用比兴也是这首诗的特点。

《君子于役》:这首诗表现了一位农家妇女对其久役在外,不知归期的丈夫深切而痛苦的怀念之情,从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频繁的战争和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此诗言情写景,真实纯朴。通过鸡栖于巣、牛羊归栏等农村日常生活的细节,既描画出思者的家庭生活环境与气氛,又起衬托比喻的作用,亲切自然地表达了盼望丈夫归来的心情。

其余(略)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精)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2012年4月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答案】B 【第一章·第一节】 2.鲁迅的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最初陆续刊载于《莽原》,总题为( A.《旧事重提》 B.《故事新编》C《野草》D《花边文学》 【答案】B 【第一章·第二节】 3.文学研究会基本创作宗旨是(

A.为人生 B.为艺术 C.为现实 D.为社会 【答案】A 【第一章·第三节】 4.贯穿《红烛》和《死水》的诗魂是( A.唯美主义 B.爱国主义 C.人道主义 D.个性解放 【答案】B 。 【第一章·第四节】 5.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散文《笑》确立了自己的风格特征的作家是( A.朱自清 B.冰心 B.C.徐志摩 D.周作人 【答案】B

【第一章·第五节】 6.提倡“爱美剧”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支配”团体是( A.春柳社 B.民众剧社 C.辛酉设 D.南国社 【答案】B 【第一章·第六节】 7.倡导无产阶级文学“当先求内容的充实和技巧的上达,不必忙于挂招牌”的是( A.鲁迅 B.巴金 C.茅盾 D.老舍 【答案】A ════════════════════════════════════════════════════════════════════ 享受网络享受学习https://www.doczj.com/doc/b317187097.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本套试题共分8页,当前页是第1页- 【第二章·第一节】

先秦文学 试题与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 1、神话:上古先民用幻想以不自觉地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生活的解释,用想象表达先民征服自然的强烈心愿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属于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是原始文学的重要形式,后世文艺的土壤。 2、神话的历史化:把神话看成历史传说。即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把神话当作事实看待,构成一些虚幻的始祖及发展谱系。在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史中或多或少均有体现。 三、填空 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在《淮南子》。 四、简答 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神。 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②神话思维具有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特征。 ③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④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五、论述

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始祖神话(《淮南子?览冥训》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女娲不仅有开辟之功,也是人类的创造者)、洪水神话(《山海经?海内经》鲧禹父子治水,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战争神话(《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经过阪泉之战而大胜炎帝,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正式形成)、发明创造神话(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 第二章《诗经》 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 1、风雅颂:根据音乐、地域不同的分类;风指音乐曲调,国风指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15国风多民歌;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幾的乐调。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为朝会宴享之作;小雅多个人抒情;颂,宗庙祭祀之乐,多舞曲,较舒缓,分鲁商周。 2、赋比兴:赋比兴是诗歌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方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的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兴就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3、四家诗:《诗经》到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诗、齐诗、韩诗和古文毛诗,后世称其为“四家诗”。其中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出自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 三、填空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周南、邵南、邶风、卫风、秦风等十五“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篇。

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先秦文学试题1

一、文学史名词解释(20分) 赋比兴春秋笔法楚辞《山海经》 二、填空题(5分) 1.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2.《论语》一书属于————体散文。 3.“揠苗助长”的寓言出自————。(书名)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诗经·小雅·采薇》) 5.“——,——。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三、词语解释(5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爽:过错,差错 2.穹窒熏鼠,塞向墐户。(《诗经·豳风·七月》)向:朝北的窗户 3.师直为壮,曲为老,岂在久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老:士气不旺盛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僖公三十年》)鄙:边境 5.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梁惠王上》)赡:充足,足够 四、简答题(30分) 1.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过程。 1、甲骨文、金文为萌芽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子,政府文告性质,具有文学色彩。《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语》为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左传》《战国策》标志着历史散文达到了新的阶段,写人、叙事均有独特的成就。 2.《庄子》在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2、《庄子》的艺术成就有:大量用寓言说理;夸张想象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境界奇异;善于用比喻;语言如行云流水。 3.中国古代神话有哪些主要特征? 3、内容方面:具有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思维方面:以己观物、以己感物、具体形象、隐喻象征;形式方面:零散片段、浪漫主义。 五、分析作品题(20分)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点。 要点: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独特的艺术结构(两条线索、抒情诗中有故事情节等);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夸张想象等);香草美人为代表的比兴象征手法;诗歌体制的新发展(变四言为六、七言)。 六、论述题(20分) 试论《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要点:反映阶级剥削与压迫,反映生产劳动,反映婚姻爱情,反映战争徭役,贵族宴飨,揭露弊政,还有周族的发展历史等。

先秦文学试题(五)

先秦文学试题(五)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诗经》 2、《天问》 3、神话 4、春秋笔法 5、楚辞 二、判断正误,误者改正(每题2分,共10分) 1、《庄子》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专题论文的成熟。 2、《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3、在《春秋》三传中文学性最强的是《左传》。 4、《孟子》的文风气势磅礴,有浓郁的雄辩色彩 5、《九歌》共有九个章节构成。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2、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2、论述《离骚》的文学成就 五、标点古文并回答问题(标点5分,回答5分,共10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标点上文。 2、上文出自何处?主要论点为何?采用了何种论证手法?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2、《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共有370句,1500多字,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这诗的奇特,在于它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远古历史、社会现实等,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体现了诗人的见识广博、思想深刻以及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 3、神话是上古初民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口头文学。神话的艺术特征是幻想与想象,创作基础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则是浪漫主义。神话以其神奇奔放的幻想,启发了后代作家的想象力,为后代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 4、春秋笔法孔子作《春秋》,有所谓“微言大义”之说,即孔子按照自己的观点,对历史进行评断,用恰当的文字暗寓褒贬之意,表现了严格的历史倾向性。 5、“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汉成帝时,刘向辑集了屈原、宋玉的楚辞作品以及西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等人的仿骚之作,合为一集并定名为

2012中国现代文学史论述题简答题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五、论述题 41.联系作品论述鲁迅杂文的创作特色。 41.分析评价茅盾《蚀》三部曲对大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各类精神面貌的反映。 42.分析孙犁小说的独特风格。 1.试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 2.“五四”文学的基本特色。 42.以周朴园形象为中心分析曹禺《雷雨》剧中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2.沙汀小说的创作特色。 41.结合作品,比较分析巴金小说《家》中觉慧与觉新的思想性格。 1.试析造成老舍《骆驼祥子》中主人公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42.试论穆旦诗中的“自我”。 41.试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基本思想。 42.分析评价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理论和创作实践。 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41.为什么称沈从文为“文体”小说家? 4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1.试分析《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42.以《小二黑结婚》为例,试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群众化特色。 42.《雷雨》中蘩漪要周萍记着:“一个女子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并且警告周萍:“小心! 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由这些台词联系全剧,分析蘩漪的思想性格及形象意义。 1.概述第二个十年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 2.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41.试论艾青诗作的独特风格及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地位。 42.试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1.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 2.试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41.试从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方式两方面,论述《女神》的创作特色。 42.分析巴金《寒夜》的思想艺术成就。 1.试评左联的成就与缺失。(15分) 2.论述艾青诗作的独特思想内容。(10分) 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42.论述艾青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41.论述鲁迅小说《呐喊》、《彷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成就。 42.结合《屈原》剧作,分析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悲剧精神。41.以《八骏图》为例,论述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嘲讽与批判。

先秦文学试题库参考答案

先秦文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 1、没有文字的时代,文学是依靠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 2、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独立分化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3、先秦伴随文字出现的文学,并非纯文学,而是文学和历史、哲学综合在一起。 4、先秦文学作者经历了巫、史、贵族到士的流变。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现出异彩纷呈的特性。 5、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6、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巫文化最有代表性。自西周开始,礼乐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7、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8、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故事最为著名。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社会。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9、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雅颂多为 4 句,较少杂言。《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雅颂多出自贵族之手。 10、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11、我国散文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是:《尚书》和《春秋》。 12、《尚书》是商周时代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

《商书》、《周书》四部分。《尚书》文字古奥典雅,唐代韩愈《进学解》中称之为“周诰殷盘、诘曲聱牙。” 13、《左传》的体例是编年史。《左传》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左传》最擅长写战争。 14、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国语》。 15、《战国策》原名叫国策、国事、事语等等,经刘向整理考订,才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的体例是国别史。 16 、孟子是性善论者。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先秦诸子中,《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 18 、成语“运斤成风”的出自先秦《庄子》。 19 、《庄子》现存 33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据考证庄子自著的是内篇部分。 20、荀子主张性恶论者。荀子的一篇《成相》辞和另一篇《赋》对汉赋的产生 有直接影响。成语“锲而不舍”出自《荀子》。 21、在先秦诸子著作中,《荀子》或《韩非子》属于专题论文。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庄子》或《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文。在诸子著作中,《老子》属于语录体体散文。 22、刘勰评价屈原“其衣披词人,非一代也。” 23、屈原的组诗《九章》具有更多的现实性。而其组歌《九歌》则具有更多的浪漫主义特征。 24、《天问》一共提出 172 个问题;每一问均以“曰”字领起。 25、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是香草、美人。 26、明代胡应麟《诗薮》称屈原《九歌》中《湘夫人》因描写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而誉为“千古言秋之祖”。屈原《九歌·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被明代王世贞赞为“千古情语之祖”。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先秦文学史

先秦文学史 先秦文学是指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以前的文学。 周代以前的文学主要是神话和歌谣 记载神话比较多的书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我国远古神话的特点: 1、记载零散,多有异说 2、多被历史化,与传说难分 3、从思想上说,比较突出为公、为群的精神 4、赞美劳动与创造发明 远古歌谣 最早出现的诗歌,目前没有准确的说法。今人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载周代的歌谣15首。“歌”的第一首是《弹歌》 远古歌谣比较多保留在《周易》之中。《周易》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著作,是占噬的参考书。 二、诗经 我国第一部乐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创作。全集305篇,此外还有小雅6篇有目无辞。 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众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种: 1,王官采诗说 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孔丛子·巡狩篇》载:“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 另外在《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出牖户而知天下。”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闲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当时的采诗官被称 为“行人”(见于《左传》)。 刘歆《与扬雄书》亦称:“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2,公卿献诗说 当时天子为了“考其俗尚之美恶”,下令诸侯献诗。《国语·周语》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曚诵。” 3,孔子删诗说 这种说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1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部() A.抒情散文集 B.回忆性叙事散文集 C.传记 D.杂文集 2.历史题材作品中,掺进部分现代生活内容,具有古今杂糅艺术特色的作品是()A.鲁迅的《故事新编》 B.郭沫若的《屈原》 C.郁达夫的《采石矶》 D.冯至的《伍子胥》 3.战国策派代表作家陈铨的剧本《野玫瑰》的主要内容是() A.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 B.一个农村妇女的抗日故事 C.一个国民党间谍的抗日故事 D.人民群众抗日斗争 4.“文学不借人,也无以表示‘性’,一用人,而且还在阶级社会里,即断不能免掉所属的阶级性”,这是左联在和梁实秋论战中的一段话。说这话的是() A.周扬 B.鲁迅 C.胡风 D.冯乃超 5.周作人在《平民文学》一文中提倡的人生的艺术派的主张是() A.真善为主,美在其中 B.真善美结合 C.以真为主的现实主义文学 D.以美为主,真善即在其中 6.左联刊物《前哨》第一期《纪念战死者专号》,是悼念被国民党秘密杀害的左联五烈士的,五烈士是指() A.柔石、殷夫、洪灵菲、胡也频、冯铿 B.柔石、殷石、潘漠华、李伟森、冯铿 C.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 D.柔石、殷夫、胡也频、应修人、冯铿

7.对鸳鸯蝴蝶派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进行批判,最有力的新文学社团是()A.文学研究会 B.语丝社 C.创造社 D.新青年社 8.郭沫若创作《女神》时的文艺思想倾向主要是() A.唯美主义 B.象征主义 C.积极浪漫主义 D.未来主义 9.苏雪林的《绿天》在体裁上属于() A.小说集 B.报告文学 C.诗集 D.散文集 10.胡适的《终身大事》是() A.短篇小说 B.杂感 C.独幕剧 D.诗歌 11.王统照自述“意在写出北方农村崩溃的几种原因与现象,以及农民的自觉”的长篇小说是() A.《一栏之隔》 B.《一叶》 C.《沉船》 D.《山雨》 12.徐志摩揭露反动军阀的诗作是() A.《太平景象》、《人变兽》 B.《天国的消息》、《庐山石工歌》 C.《人变兽》、《叫化活该》 D.《盖上几张油纸》、《太平景象》 13.诗集《十四行集》的作者是() A.李金发 B.徐志摩 C.冯文炳 D.冯至 14.在茅盾下列散文中,写于30年代的是() A.《雷雨前》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一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从周公到孔子,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文化成了主流。 2.成书于秦汉两代的由众人编撰的和,两书中都保存了不少中国古代神话。3.《诗经》中的宴享诗的典型之作是。 4.《论语》创立的,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 5.刘向的、《新序》等书,杂举前代群书佚闻琐事编录而成,寓以劝戒说教之意。 6.汉初,贾谊写过骚体赋《吊屈原赋》、。 7.秦嘉的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记。蔡邕的五言诗 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始祖神话七发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三.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 1.《左传》战争描写的成就有哪些? 2.《九歌》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四.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 1.《诗经》的艺术特点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2.《史记》的叙事艺术成就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答案:1、礼乐 2、《吕氏春秋》《淮南子》 3、《小雅·鹿鸣》 4、语录体对话式论辩文 5、《说苑》 6、《鵩鸟赋》 7、《赠妇诗》《翠鸟诗》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二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记录了商部族始祖和周部族始祖诞生的神奇经历。 2、《尚书》包括、《夏书》、《商书》《周书》。 3、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儒、 墨、、法、道德六家。 4、《春秋》是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

5、是宋玉的代表作,它生发了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的主题。 6、东汉抒情赋主要 有和两类。 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洪水神话赋比兴《淮南子》汉乐府民歌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战国策》的文学特点有那些? 2、《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有那些? 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试举例论述《孟子》的散文成就。 2、《离骚》的艺术特点有那些?试具体分析。 答案:1、契后稷2、《虞书》3、阴阳名4、编年史5、《九辩》“悲秋” 6、纪行赋述志赋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三 一、填空(20分,每空2分) 1、夏商文化以最有代表性,而夏商文学与此时的原始宗教是紧密联系的。到 周代,在周公和孔子的努力下,文化成了主流。 2、在所有古代文献中,以最具有神话价值。 3、《春秋》以一字寓,在谨严的措词中表 现出作者的爱憎。 4、触蛮相争的寓言出自,“缘木求鱼”出 自。 5、《招魂》的主题是“外, 内。” 6、《史记》中司马迁想通过叙事写人来达 到 的宗旨。 7、赵壹的代表性赋作是。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 创世神话《七发》互见法述志赋 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离骚》的主题是什么? 2、汉乐府诗歌表现了那些社会内容? 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举例论述《左传》的艺术特点。 2、试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 、 1918 年周作人发表_____和《平民文学》,反对非人的文学,强调平民文学要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败。 2 、 1921 年 10 月,郁达夫的_____集的出版,标志着创造社自我小说的兴起。 3 、闻一多于 1928 年一月出版的《死水》,真正体现他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三美”_____、_____、___ __奠定新诗格律理论的基础。 4 、_____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5 、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_____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6 、_____标志着矛盾创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7 、《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_____,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8 、冷清秋是_____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 二、选择题( 10 分,每题 2 分) 1 、 ." 五四 " 时,一些戏剧家提出 " 爱美的 " 口号,其意思是 ( ) A. 浪漫的戏剧 B. 非职业戏剧 C. 唯美的戏剧 D.职业的戏剧 2 、指出下列属于论语派的刊物 ( ) A. 《文学季刊》 B. 《宇宙风》 C. 《水星》 D. 《文化评论》 3 、《女神》是 " 火山爆发式 " 的诗集,之后郭沫若又陆续创作了四本诗集。其中留有 " 潮退后的一些微波,或甚至是死寂 " 的诗集是 ( ) A. 《星空》 B.《瓶》 C. 《前茅》 D. 《恢复》 4 、下面不属于巴金以家为题材创作的小说的是 A. 《春》 B. 《寒夜》 C. 《灭亡》 D. 《憩园》 5 、在下列作品中,具有鲜明主观抒情性的作品是 ( ) A. 《华威先生》 B. 《骆驼祥子》 C. 《荷花淀》 D. 《潘先生在难中》 三、名词解释( 20 分,每题 5 分) 1 、“新月诗派” 2 、“问题小说” 3 、“七月诗派” 4 、“孤岛”文学 四、简答( 30 分,每题 10 分) 1 、郁达夫小说的创作特色 2 、结合作品,试论徐志摩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3 、结合作品,试分析孙犁小说的抒情品格 五、论述(三选二,每题 15 分) 1 、试论述 20 年代“乡土文学”作家群的创作特色 2 、试分析新感觉派小说的审美特色 3 、分析《围城》讽刺文学的特征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五)及答案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 (五)及答案 先秦文学模拟试题 (五)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1.()解释“xx四面”为: “xx取合已者四人,使治四方”。 2.《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世纪。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是《诗经·小雅·采薇》一首中的诗句。 4.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有《老子》、《论语》、《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5.《》被认为原本是民间祭歌,屈原利用其形式进行了再创作。 6.汉代的赋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7.《xx记》是xx第一部()xx。 8.班固将汉乐府精神归结为“感于哀乐,()”八个字。 9.汉乐府鼻祖《安世房中歌》17章中有4章是七言和三言相杂的()体。 10.《回xxxx》称: “xx各有时,()。” 11.正始文学代表作家是()和()。 12.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是曹丕的《》。

13.陶渊明的辞赋名篇有《悲士不遇赋》、《》和《归去来兮辞》。14.谢灵运的山水诗大部分作于他出任()之后。 15.沈约和其他诗人共同创造了()体,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6.xx诗歌的代表作是《》27首。 17.北朝散文的代表作有北魏郦道元的《》和杨衒之的《》。18.xx诗云: “()文章老更成,xx健笔意纵横。” 19.现存南朝民歌将近()首,内容绝大多数为()歌。 20.我国小说的雏形是在()时出现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属于政治讽刺诗的是()。 A、《邶风·静女》 B、《鄌风·墙有xx》 C、《xx·xx》 2.“屈平词赋如日月”是()对屈原诗歌的评价。 A、xx B、xx C、xx 3.《xx》出自下列哪部著作()。 A、《诗经》 B、《国语》

《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答题[1]

1如何理解《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 熟标志? 提示:鲁迅写小说虽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艺术经验,但他把外国小说的经验与中国古代 小说的传统结合在一起,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的 基础。鲁迅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主要是它在在形式上是新的、成熟的,思想内容上是彻底反封建的,揭开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 9、《野草》对于鲁迅的重要性及其艺术成就。 提示:是鲁迅内心的独语,最直接、最隐晦、最深刻地表现了鲁迅的矛盾、丰富和伟大,包含着鲁迅的生命哲学、他对人生和社会基本观点;它在艺术上也极为新颖,作了多方面的成功探索。 14.《尝试集》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意义是什么? 提示:《尝试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诗集,它标示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其在内容上反映了新的时代主题,形式上有自由诗体,但许多作品未脱尽旧诗痕迹,所以它是一部过渡性作品,承上启下。 16、《女神》主要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提示:1、《女神》浪漫主义是主调。2、象征是其精义。3、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体、半格律体、诗剧体等等,其中自由体是诗人最得心应手的。4、最能代表《女神》风格的是惠特曼式的豪放诗歌,它们“雄而不丽”;但《女神》中也有泰戈尔式的“丽而不雄”的清新、婉约之作。 18、从《沉沦》看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提示:《沉沦》时期的郁达夫处于青春阶段,下笔有锐气,亦有躁气,既有向旧道德冲锋陷阵的勇气,又有自伤自悼的晦气,相当真实而且深刻地显示了新旧转型期青年的人格 特点和个性特点。《沉沦》以“路遇-自慰-窥浴-偷听 -宿妓”作为基本情节,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孤僻自卑的青年形象,着重表现了极度自卑、苦闷压抑的忧伤情绪,大胆而又细微地描写了因压抑 而产生的变态性心理,并把这 种心理与作为弱国子民的屈 辱交织在一起,从而深刻地表 达了“现代人的苦闷”。 19、如何评价郁达夫小说前后 期的变化及其意义; 提示:郁达夫前期小说显示了 强烈的主观抒情,甚至表现大 胆的自我暴露的倾向。他的后 期小说在风格上转向明净和 秀丽,流露出优雅的风度。这 种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 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如果说 他的前期小说其狂暴和颓废 表达的是反封建的精神和他 内心的焦虑,那么他后期小说 优雅则反映了他此时的与传 统的开始和解及个人生活的 安定与惬意。提示:冰心、宗 白华等人的小诗形式短小,或 缘事抒情,或因物起兴,或寄 情于景,以捕捉刹那间的自我 感受与哲思,变外部世界的客 观描写为内心感觉的主观表 现,充分体现了人觉醒之后的 内在困惑。 22、湖畔诗社对于新诗的贡献 是什么? 提示:他们创造了真正的现代 爱情诗,使新诗在情爱表现上 具有与古代诗歌、五四初期白 话新诗完全不同的特征,为新 诗吹来一股清新的空气。 28、徐志摩诗歌艺术特征是 什么? 提示:a.想象丰富,构思巧妙, 意境新奇。b.比喻鲜明、贴切, 且往往富有暗示性。c.不同于 闻一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 与建筑美。 30、如何理解戴望舒对李金 发的超越? 提示:作为现代派诗人,戴望 舒也深受西方象征主义诗歌 影响,但他对于李金发的作品 有清醒的认识:“从中国那时 所有的象征派诗人身上是无 论如何也看不出这一派诗风 底优秀来的。因而他自己为诗 便力矫此弊。”如果说李金 发的诗歌书写的更多的是在 西方世界所获得的经验,与民 族生活“隔”着一层,且语言 上文白夹杂,以至于风格上过 于晦涩、朦胧;那么,戴望舒 从象征主义诗歌那里获起象 征、暗示等手法的同时,非常 重视民族审美经验,使自己的 诗歌在口语化、散文化过程中 做到了自由而精致、自然而富 有象征意蕴,从而超越了李金 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派诗歌, 创造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 现代主义诗歌。 33、何其芳诗歌风格的变化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何其芳诗风的改变,是 时代变化的产物,是民族历史 非常时期有良知的爱国诗人 的必然选择,令人钦佩;但这 种变化,并未带来艺术的提 升,变化后好的作品并不多。 可见,一个人艺术风格一旦形 成,改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应充分注意艺术本身的升华 问题。 35、如何看待“左联”时期 的文艺论争? 提示:“左联”时期的文艺论 争情况比较复杂。“左联”发 起的一些论争是扩大马克思 主义文艺思想所必需的,但也 犯了一些简单化、教条化的错 误;有一些论争则是“左联” 内部的论争,双方态度都很激 烈,但最终还是达成了不少共 识,只是也因此埋下了后来意 见分歧的伏笔。多面性、鲜明 性、发展性及其历史意义、美 学意义等方面分析。 42、中国诗歌会的诗歌艺术 特点是什么? 提示中国诗歌会以创造 “大众歌调”为己任,广泛 采用歌谣、小调、鼓词、儿 歌等民间艺术形式创作,艺 术上通俗易懂,富有鼓动 性。 43、臧克家诗集《烙印》的 思想、艺术特点是什么? 提示:《烙印》在思想上, 一是表达诗人对于生活的 严肃看法与态度;二是写农 民和其他角落里卑微人物 的痛苦人生,寄予着作者的 人道主义同情。艺术上,他 如同古代苦吟诗人,重视锤 字炼句,诗歌精致、凝练, 耐人寻味,但略嫌拘谨。 44、谈谈京派小说的诗化与 散文化风格。 提示:(1)综述京派小说 的诗性特征及其构成原因, 即田园牧歌化的文学抒情 特色;(2)以具体作家作 品为例,阐述京派小说的诗 化特点,如废名沈从文等; ①人物性格的纯净化表现 ②“心灵的悲剧”而非外部 世界的冲突形式 ③浓郁的抒情风格 (3)京派小说的散文化特 点(以废名、沈从文小说为 例); ①散文化的审美独特性 ②散文化的小说语言特色 ③文体创造的文学意义 44、如何理解京派作家对自 己作为“乡下人”的身份认 同。 提示:(1)陈述沈从文、 萧乾等关于“乡下人”身份 的内涵定义; (2)“乡下人”的文化选 择的具体内涵:京派作家的 乡土情结以及对现代都市 文明的边缘化体验,构成京 派的乡土乌托邦理想,以及 对都市文化的讽刺批判; (3)以具体作家作品为例, 阐释京派小说的乡土情结 及城乡对照叙述;(4)阐 述京派的乡土生命理想在 20世纪30年代文学流派中 的独特意义。 46、简述新感觉派的流派特 征及其主要作家作品。 提示:(1)新感觉派的现 代主义文学特征及其都市 性定位;(2)新感觉派与 日本新感觉派的文学联系; (3)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及 创作风格:刘呐鸥《都市风 景线》、穆时英《白金的女 体塑像》、施蛰存《梅雨之 夕》、《将军的头》等; (4)新感觉派的文学史地 位与意义 47、试评新感觉派的“感觉” 化叙述。 提示:(1)“感觉”叙述 的内涵及独特性:“感觉” 作为最重要的文学特征与 形式试验,具有不同于现实 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叙述方 式;(2)结合作品分析“感 觉”叙述的文学特征,以刘 呐鸥、穆时英的创作为例 (3)现代都市体验与“感 觉”叙述的精神联系. 51、谈谈老舍的“京味”和幽默风格。 提示:(1)老舍创作与老北京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及其具体内涵; 2)“京味”在小说中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风格;. (3)老舍幽默风格的本质特征与独特性; (4)幽默的发展演变与利弊得失。.尤其是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彰显和放大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使巴金强化和改写了自己的早年记忆。可以说,无政府主义使巴金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中的某些东西强化,再进行加工处理后写进《家》的。54.试析《寒夜》中的心理 描写手法 提示:《寒夜》代表了巴金 在小说写作上的最高艺术 成就,尤其是在心理描写上 达到极高的境界。如果说, 巴金在早期作品里常常直 接向读者一泻无余地倾吐 其奔放热情的话,那么,在 后期作品中,他则是通过对 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来表 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称赞托 尔斯泰能够掌握“心灵的辩 证法”,其实这句话也同样 适用于巴金的《寒夜》。巴 金在小说中紧扣人物的独 特个性,较多地采用了心理 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 内心矛盾,充分发掘和描写 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 和深刻性,尤其是常常抓住 人物内心世界中两种对立 的因素,从动态中加以剖 析,写出它们的起伏消长。 例如,对曾树生在赴兰州前 夕内心“去”与“不去”两 种心理因素,作者就写得真 实、细腻、深刻,通过对人 物内心两种心理因素反复 碰撞的描写,把人物内心的 痛苦表现得非常感人。 56、如何理解沈从文的城 乡叙述对照体。 提示:(1)沈从文的乡土 情结与都市异化体验:含蓄 和谐的乡土理想与尖锐犀 利的都市讽喻;(2)结合 乡土小说系列阐述其湘西 生命理想的内涵:《边城》、 《萧萧》、《三三》、《柏 子》等,揭示自然人性的文 学创造;(3)结合都市讽 刺小说系列,如《绅士的太 太》、《八骏图》、《都市 一妇人》、《厨子》等,分 析其都市批判的精神内涵; 4)评述沈从文城乡叙述二 元对立的深刻原因及其利 弊。 57、试论《雷雨》深刻的悲 剧意蕴。 提示:(1)《雷雨》在中 国现代话剧史上的重要地

中国古代文学史_袁行霈_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概说 从体裁上看,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和散文。诗歌的主要成就,是周代的《诗三百》以及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诸如《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招魂》等)。散文的主要成就通常从两个方面看:一是叙事文,包括《尚书》、《春秋》、《左氏春秋》、《国语》、《战国策》等;一是说理文,包括儒家著作《论语》、《孟子》、《荀子》,道家著作《老子》、《庄子》,墨家著作《墨子》,法家著作《韩非子》等。 先秦文学凸现了中国文学史上数座巍然屹立的高峰,富有现实主义品格的《诗经》,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屈原的诗,以及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渊薮的诸子说理文,与作为古代史家记事文远源的《左传》等,对古代文学乃至文化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尚书》和《周易》 第一节《尚书》 三体石经尚书残石 《尚书》是中国今存最早的收集史家记事文的集子。古往今来,人们对这本书的编定、流传、文本形态等争论甚多,有些问题迄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汉初传授、用当时通行文字即隶书书写的《尚书》,即通常所说的《今文尚书》,凡二十九篇;东晋时由豫章内使梅赜(一作梅颐或枚赜、枚颐)所献的《尚书》,凡二十五篇,据称是汉代以古文字写定的另一个本子,实际上只是伪托,通常称之为“伪《古文尚书》”。清人《十三经注疏》里的《尚书》则是这两种本子的合编本。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是代表清代乾嘉时期《尚书》学研究水平的总结性著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尚书》分《虞夏书》、《商书》、《周书》三部分,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这种天命观念具有

3、陕师大《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作业题附答案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中文专升本科函授生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作业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们的妄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人物。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我国的神话主要散见在《山海经》、《淮南子》等书中。 2、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又称为“四诗”。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毛诗”晚出,却属古文诗学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3、毛传郑笺: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4、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是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5、风雅颂:诗经》共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对于风,雅,颂的解释有种种说法,一般认为是按照音乐来划分的,因为《诗经》的诗篇当初都是乐歌,由于曲调的特点不同,划分三类,后乐谱失传,仅留歌词,我们今天看到的不过是一部乐曲歌词的底本。 6、尚书:《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这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7、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但是,《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只是后人将它与《春秋》配合后,可能做过相应的处理。一些专门解释《春秋》“书法”而与史实无关的文字,显然是后加的。 8、春秋笔法:《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9、战国策:《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约12万字。《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10、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载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丞相晏婴言行活动的一部书,成书于战国时期,由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许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任用贤能、虚心纳谏、以及爱护百姓的事例。西汉的刘向对其加以过整理,共8卷215章,分为内篇6卷和外篇2卷。清末的苏舆、张纯一分别著有《晏子春秋校注》,现代吴则虞著有《晏子春秋集释》。 11、九章:《楚辞》篇名。包括9篇作品。依王逸《楚辞章句》的次序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这9篇的作者,王逸都定为屈原。 12、九歌::《楚辞》篇名。“九歌”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楚辞》的《九歌》,是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哀伤。王逸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13、西汉鸿文:巨著;大作。汉·王充《论衡·佚文》:“鸿文在国,圣世之验也。”明·陈子龙《行路难》诗:“鸿文虽留千载后,大抵是非都茫茫。”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与鼂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14、史记五体:史记五体指的是《史记》的五种体例,分别是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书八篇,表十篇,列传七十篇。其中,本纪是以朝代先后为序记载的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各朝代或皇帝的历史,世家是世代相传的诸侯王的历史,书是专门的分类史,表是以表格形式记载的以年月为纲以事件为纬的历史重大事件,列传是除本纪和世家以外的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传记,五种体例互相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15、世家:①世代做官的人家:出身世家,那小生原也是世家子。②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主要叙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如《吴太伯世家》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儒家宗师孔子,虽不是诸侯王,也列入世家。宋代欧阳修《新五代史》中有《十国世家》。 16、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汉书》十志之一,该书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