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永远怀念加里_贝克尔教授_林毅夫

永远怀念加里_贝克尔教授_林毅夫

永远怀念加里_贝克尔教授_林毅夫
永远怀念加里_贝克尔教授_林毅夫

第14卷第1期2014年10月

经济学(季刊)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Vol.14,No.1

October,2014

【纪念Gary Becker专辑】

永远怀念加里·贝克尔教授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教授于今年5月3日突然去世,享年83岁,噩耗传来甚为震惊。他是我在芝加哥大学时的授业老师之一,多来年一直关心我的研究和工作。今年1月10日我应邀到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演讲,他和夫人前来参加了这个讲座和晚宴,并且,答应明年暑期到北京来参加我准备举办的新结构经济学国际研讨会。虽然贝克尔教授已经83岁高龄,但是,芝加哥大学的诺奖获得者以长寿著称,米尔顿·弗里德曼94岁,西奥多·舒尔茨96岁,罗纳德·科斯103岁。1月初在芝加哥见他时身体和精神都很好,到市中心来参加我的讲座时是他自己开车来的,没想到半年不到,竟然在医学那么发达的美国,因为一个小手术的并发症而去世!

我1982年到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攻读博士学位时,贝克尔教授正处壮年。他以用理性人假设来研究所有和人的选择有关的社会行为,包括歧视、犯罪、吸毒、教育、婚姻等等,大大拓宽了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成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创立者而闻名于世。他的高级微观经济学是每位博士生必修,也是最受学生欢迎、最具挑战性和启迪性的课程。每周的作业用真实世界中的经济现象为题,以培养学生运用理性人的假设来研究经济问题的能力。为了完成他指定的作业,同班同学自发组成小组,每周数次讨论,每每从晚上到天亮才勉强结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在芝加哥大学收获最多、对我后来的学术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这种思考、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

1986年我在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到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做了一年的博士后,1987年回到国内来工作。我发现,我国政府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

2 经济学(季刊)第14卷型过程中推行的各项政策,基本上都违背了我在芝加哥大学博士课程中学到的一个运行良好的市场经济应该有的所有基本原则。芝加哥大学经济系以崇尚自由市场著称,认为有效的经济体系必须建立在私有产权的基础上,由市场决定价格,配置资源,政府的作用仅限于保护产权,维护法治和社会秩序,并认为任何政府的干预都会导致资源错误配置,滋生腐败等问题。按照芝加哥大学所教导的理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应该遵循当时华盛顿共识所主张的休克疗法,把各种扭曲一次性地消除掉,而我国推行的则是被当时的主流学界认为是最糟的渐进、双轨的转型方式:一方面继续给予过去优先发展的重工业部门里的国有企业保护补贴,一方面放开对过去受到抑制的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准入。

1在现实的工作中我面临了一个两难选择,到底是应该像许多国内外经济学家那样,以在国外学到的现有的主流理论为依据,把我国转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都归罪于中国政府过度干预,未能彻底地推行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一次性地消除所有的扭曲?还是应该放弃现有的主流理论,以开放的心态把中国政府当作是一个以追求稳定和发展为目标而面临各种现实的约束条件的理性决策者,构建新的理论来分析中国的转型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贝克尔教授的教导让我选择了后者,并因此让我能够提出许多不同于主流观点的理论,逐渐形成了我现在倡导的新结构经济学的体系,主张在

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不仅要有“有效的市场”,也需要有“有为的政府”

,经济才能实现稳定、快速、包容性的增长。

21

见Kevin Murphy,Andrei Schleifer,and Robert Vishny(1992).The Tradition to a Market Economy

:Pitfall of Partial Reform,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07:889—906;Jeffrey Sachs,Wing 

ThyeWoo,and Xiaokai Yang(2000).Economic Reforms and Constitutional Transition,Annals of Economicsand Finance,1:435—91.

2见拙著《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我的主张和芝加哥大学强调自由市场的学术传统差异明显,但是,思想观点的不同并不影响贝克尔教授和芝加哥大学其他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2009年6月2日我到世界银行任职一周年时正式提出倡议,推动新结构经济学作为继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之后的发展经济学的第三版。同年9月25日我到芝加哥参加美联储的一个会议,贝克尔教授在家设宴,并邀请

第1期永远怀念加里·贝克尔教授3 了诺奖得主罗伯特·福格尔、詹姆斯·赫克曼和经济系系主任罗纳德·尤立科等多位著名教授作陪,晚餐后贝克尔教授拿了一张椅子放在客厅的一头,要我像正式的研讨会那样介绍我的新结构经济学的论文,并进行热烈讨论直到近11点才由尤立科教授送我回旅店,尤立科教授对我的论文做了详尽的评论和建议,并隔日用电邮发送给我。2010年9月12日贝克尔教授到北京参加芝加哥大学中国中心开幕,我正好回到北京参加世界银行和中国建立关系30周年庆典。贝克尔教授又和另外一名芝加哥大学的诺奖获得者罗杰·梅尔森以及我三人在朗润园万众楼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辩论,讨论市场和政府在经济发展和转型中的作用。辩论完后贝克尔教授很高兴地说,芝加哥大学的学术研究传统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2011年经贝克尔教授的推荐我荣幸地获得了芝加哥校友会颁发的杰出专业成就奖。

3我对中国的经济转型的看法,见林毅夫、蔡昉、李周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第一版由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发行,今年正好20年,

书中的预测和分析基本吻合中国过去20年的发展。上海三联、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格致出版社将此书重印,我为此写了一篇20年回顾的长

序,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这本书和序。我对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原因、走向和出路的分析和研究见拙著《从西潮到东风:我在世行四年对世界重大经济问题的思考和见解》,中信出版社,2012年。

1982年我到芝加哥大学学习时贝克尔教授已经誉满天下,然而他没有任何架子,总以开放的心态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他对真实世界的现象充满好奇,又深具透彻的观察和解析力。1986年春季是我在芝加哥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他正在准备一篇“生育经济理论重构”的论文,并以此为题开了一门选修课,以讨论的方式谈他的论文构思。我因博士论文已经完成正等着最后的答辩,心情比较轻松,在课堂上和他几乎形成了两人的对话,这种对话大大提升了我观察现象、找准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和把经济直觉以严格的经济逻辑表述出来的能力。回国工作以来碰到的是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型,2008年到世界银行工作时碰到的又是自20世纪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大衰退,所幸凭借贝克尔教授心传口授的研究方法让我能够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准切入点,抓住问题的本质,提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分析、预测,和有利于改善问题的政策建议3。饮水思源,我的这些成绩都得益于贝克尔当

 经济学(季刊)第14卷年的启发和教育。

如今哲人已去,作为他的学生有责任传承弘扬从贝克尔教授的言传身教中学到的研究方法的精髓,让贝克尔教授所建立的经济学的帝国继续扩张下去,这本纪念论文集中诸位作者所做的努力让我看到实现这种可能的曙光!

林毅夫

2014年10月3日于朗润园

杨小凯: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回应

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回应 杨小凯 首先林毅夫指称,我们的《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下称《宪政》)一文认为后发国家应由难而易,先完成较难的制度模仿,才能克服后发劣势。我们的文章并不讨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价值判断问题,我们只是分析为什么宪政转型与经济改革同时在明治维新时的日本发生,在台湾地区、韩国发生(这两个地区小,对国际竞争压力敏感,没有中国那样的自我中心包袱),为什么在!"世纪#"年代的俄国发生(模仿技术和工业化模式的潜力已耗尽),而为什么不在清朝和当前的中国发生(还有技术模仿和工业化模仿的潜力,自我中心,骄傲自大的包袱太重,对国际竞争压力相对不敏感)。 我们一直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宪政转型与经济改革同时进行的一个成功的震荡疗法(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实行了政党自由、议会自由选举,以及不搞国有企业)。而日本二战中侵略中国及以后的问题,都与宪政改革不彻底,留下一些官商勾结,财阀制度有关。 我们并不同意林毅夫用资源和投资解释经济增长的投资和资源决定论。 最近的大量经验研究($%&’()*+,-)*,.##/&,.##/0 )已证明,经济发展绩效与投资率没有单调正关系。大量经验研究也证明,各国贸易模式只有大约 /"1与资源比较优势理论一致(2’)3()’,.##/,.##4 )。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劳动分工的演进,这一演进是由交易效率决定,而宪政制度是减少国家机会主义造成的内生交易费用的关键。 林文强调渐进经济改革的好处,我们认为,一个独立的学者应该研究渐进改革中的两难冲突。在《宪政》一文中我们指出渐进改革有赎买特权阶层减少推动改革阻力的好处,但是也有将国家机会主义制度化及造成不公,增加社会下层人民反对改革的阻力的坏处。独立的学者不但要研究没有宪政转型的经济改革的长处,也要研究它的教训。例如伊朗巴列维改革,!"世纪初俄国斯托雷平改革,清末洋务运动的经济表现都不见得比中国今天的某些经济改革差,但这些改革都因为宪政改革的滞后造成社会不公,激起下层人民的革命。如果中国的经济学者不全面总结渐进改革的经验教训,而只是一味鼓吹渐进改革的好处,在独立的国际学术界眼中,他们就会被视为当政者政第!卷第5期!""6年7月经济学(季刊)$%8-&9:,-,;8:<=&’>)’(?@,(A !,B ,A 5 +=(?,! !!!!!!!!!!!!!!!!!!!!!!!!!!!!!!!!!!!!!!!!!!!!!!""6

精品范文-“新结构经济学”与经济学的“中国学派”

精品范文-“新结构经济学”与经济学的“中国学派” 结构经济学经济学新结构经济学与经济学的中国学派 新结构经济学的提出,是有重大意义的。因为这很可能意味着经济学界开始出现中国学派 2xxx年,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应剑桥大学之邀,在一年一度的马歇尔讲座中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的总结以及对华盛顿共识的反思。两年后,此次讲座的内容由北大出版社出版了专集《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 这时的林毅夫已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有了很多到世界各地考察的机会。他发现,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中国发展中的问题相似,中国的经验可以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参考。但主流经济学界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经验知之甚少,还有很多误解。为此,他又在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解读中国经》一书。2xxx年诺奖获得者赫克曼评价说:这本书向很多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信条提出了挑战,并解释了在现实中照搬这些原理是如何对许多转型国家造成灾难性后果的。 在此基础上,2xxx年,林毅夫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的概念。2xxx年,他又出版了《新结构经济学: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一书。新结构经济学正式以相对完整的理论形态出现在世人面前。林毅夫教授认为,新结构经济学是整个发展经济学中正在兴起的第三波思潮。 新结构经济学新在何处? 上世纪50年代兴起的结构经济学堪称发展经济学的第一波。当时的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贫穷落后,是因为这些国家没有发达国家先进的现代化资本密集型大产业,其原因则是市场失灵,依靠市场的自发力量无法将资源配置到现代化的产业中。他们主张用进口替代的战略,以政府主导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来发展现代化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大产业。但实践的结果并不成功。 上世纪80年代初,经济界反思结构主义政策的失败,催生了发展经济学的第二波思潮——新。当时主流的看法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经济发展缓慢,是因为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对市场过多的干预导致资源错配,寻租、腐败横行。因此,新主张以休克疗法推行包括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等激进改革措施在内的华盛顿共识来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但全面推行华盛顿共识结果导致了更加严重的失败,发展中国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济增长率普遍低于六七十年代,危机发生的频率也高于前一个时期。有些经济学家因此把推行华盛顿共识改革的(八)、九十年代称为是发展中国家遗失的二十年。 林毅夫教授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针对的就是这两波的理论误区。新结构经济学有三个基本要素。首先,在经济发展的任何特定阶段,要素禀赋的结构是相对给定的。这一禀赋结构决定了其最优的产业结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市场基础设施。其次,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穷和富两个阶段,而是分布在从低收入传统农业经济到高收入现代工业化经济的连续频谱之上。每一阶段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升级的目标,并不必然是发达国家现有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而是由禀赋结构决定的。第三,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市场是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外部性的存在,企业的行为不是社会最优的,政府在市场基础设施改进方面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很明显,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并不是对华盛顿共识的绝对否定,而是对华盛顿共识的一种扬弃——两者都承认市场价格是资源配置的基础,但新结构经济学比华盛顿共识更看重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林毅夫认为,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不同规模的产业积聚和升级,这一过程中所需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的收集和升级初级阶段企业所面临的外部性,都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提供一定的补偿。与旧结构经济学不同的是,林毅夫认为这里的企业是符合比较优势的,故而这里的补偿不是对没有自生能力企业的无底洞式的无效投入,而是一种助推火箭式的帮助。 新结构经济学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关于新结构经济学,我的看法是,新结构经济学其实是想在原来的结构经济学和华盛顿共识之间走一条中庸之道。事实上,自从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以来,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这是结构经济学产生的大背景。而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滞涨则使得经济学界开始

加拿大大学一览表

安大略省Ontario 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ofToronto 多伦多大学国际预科课程UniversityofTorontoIFPProgram 多伦多大学绿色通道(士嘉堡校区)GreenPathProgrm 西安大略大学UNIVERSITYOFWESTERONTARIO 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ofWaterloo 卡尔顿大学CarletonUniversity 约克大学YorkUniversity 约克大学本科双录取 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ofGuelph 温莎大学UniversityofWindsor 皇后大学Queen’sUniversity 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University 布鲁克大学BrockUniversity 渥太华大学UNIVERSITYOFOTTAWA 威尔弗里德?劳里埃大学WilfridLaurierUniversity 阿尔格玛大学AlgomaUniversity 川特大学TrentUniversity 瑞尔森大学RyersonUniversity 劳伦森大学LaurentianUniversity 安大略理工大学UniversityofOntarioInsititute

湖首大学LakeheadUniversity 尼皮辛大学NipissingUniversity 哥伦比亚省BC 据360教育集团介绍,versityofBritishColumbia 英属哥伦比亚(UBC)大学预科 西蒙菲莎大学SimonFraserUniversity 西蒙菲莎大学预科 维多利亚大学UniversityofVictoria 北英属哥伦比亚大学NorthernBritishColumbiaUniversity 温哥华岛大学VancouverIslandUniversity 昆特兰理工大学KwantlenPolytechnicUniversity 汤姆逊大学ThompsonRiversUniversity 菲莎河谷大学UniversityoftheFraserValley 卡毕兰诺大学CapilanoUniversity 艾米丽卡尔艺术与设计大学EmilyCarrUniversityofArtandDesign 皇家路大学RoyalRoadUniversity 西三一大学TrinityWesternUniversity 菲尔莱狄更斯大学FairleghDickinsonUniversityVancouver [$pagetag] 阿尔伯塔省Alberta 阿尔伯塔大学THEUNIVERSITYOFALBERTA

(9)美国最好的诗人们

(9)美国最好的诗人们 在新浪,现实是个滚烫的山芋,谁要拿出来谁就会被关进黑屋子,我不想蹲黑屋子,想坐在屋顶上数星星,康德说:“世上有两种东西让人敬畏,一是繁星密布的苍穹,一是内心的道德律。”从今天开始,我不管道德的事了,开始数天上的星星。希望它们能给喜欢诗歌的人们带来些许光明。 1:埃兹拉·庞德(1885-1972),通常,人们把他称为美国现代派诗歌之父。事实上他应该是整个欧洲现代派诗歌的父亲。如果没有他和他的意象派,人们想要躲开雪莱和济慈的浪漫主义阴影,还会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他从汉语“習”的身上,看见了一片羽毛飞过白茫茫的天际而打开了一扇奇妙的意 象大门。他翻译的古代诗歌《中国》也给整个欧洲带来了新奇的美感。 在艺术界,他差不多是个公认的活雷锋。他曾帮助乔伊斯、艾略特、海明威等人出版了他们的第一部作品。 但这个家伙在政治上却表现得格外天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罗马电台发表了数百次演讲,抨击美国的战争行动,赞扬墨索里尼,由此被控叛国罪,1945年他被押往华盛顿 受审,在被关押期间他翻译《大学》《中庸》,还写出了《比萨诗章》。这部作品获得了由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的博林根

诗歌奖。 作为一个伟大的教父,庞德在现代诗歌界影响深远。1948年诺贝尔奖得主,诗人艾略特的著名长诗《荒原》曾得益于庞德的亲自修改,所以它的副题是:“献给埃兹拉·庞德,最卓越的匠人”。代表诗作:《在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赏析: 诗歌只有两行,却因为“幽灵”与“枝条上的花瓣”这两个特殊的意象而夺人眼目。在巴黎,协和广场,地铁车站出口, 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诗人置身其间,行人迎面涌来,匆忙从身边卷过,光线不好,天气阴冷而潮湿。突然间,一张美丽的脸闪现了,接着又是一张,又一张......然后是一个儿童的脸,跟着又是一张美丽的女人的脸.....在昏暗的人潮里,它们分外鲜明。 诗人以两个并置的意象描述了这样一个瞬间,色彩强烈,神秘而优美。这一刻,因为诗人奇异的才华,世界也不得不在匆忙中停下脚步。 2:加里·斯奈德(1930-)“垮掉派”代表人物之一,生于旧金

杨小凯边际与超边际分析模型[1]

杨小凯边际与超边际分析模型 基本思想:经济全局均衡(这是杨一直强调的一般均衡的意义,这也是其坚持经济一定存在收敛的原因,从而也是其否定后发优势的理论基础,与林毅夫的争论是集中体现),局部不均衡(这是杨模型具备动力学的基本前提,其主要体现就是比较优势与比较价格的不对等), 严格说来,杨的模型并没有突破新古典的框架,但是由于抓住了斯密的分工与市场的相互决定的观点,其在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是比较强的,特别是其解释宏观经济增长时候,将Kugman 的规模经济报酬递增与Romer 的两部门扭曲导致创新资源的存在形式化有着突出意义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新古典的微观与宏观的假设前提相冲突(资源有限论与资源无限论)的情况。 但是其数学要求是比较高的,跟着做的人并不是太多。 1)假设 1,同质性假设,无论对于任何行为主体,各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在研究对象上分布相同,为β形式(同质性假设);可以展开异质的假设(i β). 2,总合的假设,效用采用紧致形式,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国家,采用紧致形式表示效用,劳动力资源(即总量为1的假设). 3,存在交易费用,这种交易费用采用交易效率k 表示,交易效率为外生参数可设定(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 2)模型 1,约束目标: 研究对象的效用最大化,采用直积形式如下: 11,,,1,2,,(),1.j j j j d s i i i j n j n j j d i i j j j x x x j n x kx i MaxU ββ======+=∑∏ 或者改写为劳动力分工形式如下(规划的变量不同): 1 1,,,1,2,,(),1.j j jd i i j ix j n j n j jd i i j j j x x l j n x kx i MaxU ββ======+=∑∏ 其中: j i x 为单位(国家或者个人) i 消费自我生产的产品j x 的数目, j d i x 为i 通过贸易购入 消费的产品j x 的数目. j ix l 为i 生产商品j x 的专业化水平,i 为国家或者个人标号,而j 为 产品标号。(注意:这里有个假设,对于不消费某种产品,并不会导致整体效用为0,因为处理这种情况是采用缩小产品集合的作法,而不是直接加入一个为0的乘子)。. 2,约束条件: 约束1,.产出约束: 生产者-消费者复合体的生产函数为: ,1,2,,j j j p j js i i i ix ix x x x a l j n ≡+==

林毅夫在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

林毅夫的英国剑桥大学演讲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至今。有著作10余本,其中《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被翻译成6种语言出版,《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与《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分别获1992及2001年度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0年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评为1980至1998年内发表于国际经济学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数最高的论文之一,获颁经典引文奖。1997年被澳大利亚农业和资源经济学会授予约翰·克劳夫爵士奖。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 马歇尔讲座(MARSHALL LECTURES) 今年10月31日和11月1日, 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林毅夫在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做2007-2008年度的讲演。 久负盛名的“马歇尔讲座”是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学派的创立者、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奠基者和集大成者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的名字命名的。马歇尔于18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的数学学院,从1885年开始担任剑桥大学第一任的经济学讲座教授,直到1908年退休。“马歇尔讲座”始于1946年,该讲座每年从全世界著名的社会科学家中挑选出一位担任主讲人,包括G·缪达尔、庇古、T·帕森斯、雷蒙·阿隆、库兹涅茨、索罗、阿罗、卢卡斯、阿马蒂亚·森、斯蒂格利茨等,其中的14位在后来得到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林毅夫教授是走上这个世界顶级讲坛的第一位中国学者。 马歇尔讲座在国际上有很大影响力,来这里讲演对我来说是特别荣幸。我1984年在芝加哥大学读书时,卢卡斯也被邀请去做“马歇尔讲座”。他用了一个学期时间,一方面读文献,另一方面和我们讨论准备些什么,同时听我们对他思维方式、建模方式的意见。后来他的那篇文章被认为是内生增长理论的主要贡献之一,也是他得诺贝尔奖时被认为的主要贡献之一。我2005年获得“马歇尔讲座”的邀请,当时非常惊讶,因为我做得还不太多。邀请一个在中国工作的学者去做“马歇尔讲座”,我想是因为国际上对中国发展和转型的经验引 起了重视。 一、探寻发展与转型成功的原因 学界普遍同意,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在农业经济阶段时,生产力水平很低,人均水平没有明显增加,一般人生活在贫穷与饥饿的边缘。很多研究成果认为,在农业经济阶段,中国比西欧收入水平要高,印度也如此。但18世纪中叶后,从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技术日新月异,西方有了起飞,但是世界其他地方和西方有了很大差距,在学术上称为“Great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入学条件

https://www.doczj.com/doc/b316931353.html, 据立思辰留学360介绍,加拿大的教育水平在全球广受肯定:教育体制相当成熟,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上也都遵循比较规范的要求,同学们因而能享受非常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卡尔加里大学入学要求 1.本科学位语言要求申请修读本科课程,需持有高中毕业证,良好的高中成绩与高考成绩,TOEFL83分/IELTS7.0分,若没有语言成绩,可先在语言中心学习语言,可根据个人实际语言水平,学习6-9个月的语言EAP课程(English for AcademicPurposes)。该课程每年3次开课:9月、5月、1月,一共三级。雅思5.5分可直接入读EAP+Degree,为时13周,学费5,500加币。 2.硕士学位语言要求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需有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良好的大学本科成绩,TOEFL83分/IELTS7.0分,部分专业需提供GRE成绩。 3. 奖学金对于优秀的学生学校会批准奖学金,根据每年予以奖学金的标准(主要以GPA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为标准),国际学生最多可以获得40,000加币的奖学金(期限3年),奖学金不能一次取清。在完成BD(Bachelor‘s Degree)之后,进入MD(Master’s Degree)期间任然能够继续申请此国际学生奖学金。此外,在专门的院校,例如工程部的学校,每年会提供大约2,000~5,000的奖学金给完成课程好的学生。 卡尔加里大学综合入学条件: 卡尔加里大学攻读学士: 具有高中或相当学历(高中毕业证),至少有12年受教育经历,提供高考成绩。英语成绩要求:TOFEL 机考最低220分、笔试最低560分或笔试至少550分并且TWE至少5.0分;IELTS不少于7.0。没有合格语言成绩的学生,提供本科有条件录取。 卡尔加里大学攻读硕士: 具有学士学位(最少四年学习)或同等学历,学校在接受申请时将对申请人的学位进行评估,一般要求平均每科成绩在85分以上(对重点大学80分以上)。 TOFEL笔试最低550分,机考最低213分;IELTS不少于7.0 或参加卡尔加里大学提供的英语培训(ELF)并通过考试。 卡尔加里大学开学时间 卡尔加里大学本科 开学时间:每年1月、9月 申请截至日:每年2月1日、9月1日 卡尔加里大学研究生

加拿大大学本科排名

去加拿大留学之前,一定要选好合适的院校专业就读,加拿大作为北欧留学的热门国家,世界顶尖院校众多。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最新QS世界大学排名中加拿大排名前10的院校。 1.麦吉尔大学 在世界名列第24位,麦吉尔大学已再次超过多伦多大学,回到其立之前作为加拿大大学最高排名的位置。麦吉尔大学成立于1821 年,有来自150 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已连续10 年被评为加拿大医学博士高校第一名。 2.多伦多大学 世界排名第34 位,多伦多大学位于加拿大最大城市。其广受赞誉的领域包括文学批评、通信和理论和一系列的研究和创新成果,包括胰岛素和干细胞研究的诞生。 3.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位于西海岸,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在世界排名第50,有几乎60,000名学生(几乎一万二千人为国际学生) 在其温哥华和基洛纳校区。 4.阿尔伯塔大学 今年与赫尔辛基大学一起在QS 世界大学排名中并列第96,阿尔伯塔大学是在艾伯塔省的主要经济驱动力,其艺术和人文学科的课程特别受人尊敬。 5.蒙特利尔大学 蒙特利尔大学是加拿大的主要研究中心之一,从2011年开始分配5亿2400 万到超过150个研究中心进行研究。它今年世界排名第115,并且有超过7000 名加拿大留学生。

6.麦克马斯特大学 今年麦克马斯特大学与天主教鲁汶大学一起并列149。它有300 英亩的校园,位于安大略省汉密尔顿,近年来因其日益增长的艺术场景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加拿大留学。 7.滑铁卢大学 今年世界排名第152,滑铁卢大学相比前一年的排名已攀升17 个名次。大学是U15成员,一群加拿大研究型大学联盟,并声称要在加拿大建立头号心理学系,根据研究引文。 8.西安大略大学 西安大略大学今年世界排名192,尤其以其医学、科学及商业的课程而闻名–是最大的社会科学学院。 9.卡尔加里大学 卡尔加里大学与博洛尼亚大学一起并列世界204 ,是芯片重大发明的发源地,当前的加拿大总理哈珀也算是其校友。 10.皇后大学 设在金斯敦,安大略省皇后大学这一年名列世界第206 名,有多个校园跨越1,400 公顷(3500 英亩) 整个安大略省的土地。皇后大学是西部沿海省份承认妇女,并形成一个学生政府第一所大学。 其实,在最新的QS世界大学排名前800所院校中,加拿大院校占了26个位置,这里只是简单列举了前10个院校。

文本旅行与翻译变异_论加里_斯奈德对寒山诗的创造性_误读_

收稿日期:2004-12-31 作者简介:胡安江(1972-),男,四川绵阳人,四川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讲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翻译与文化研究。 文本旅行与翻译变异? 3 ———论加里?斯奈德对寒山诗的创造性“误读” 胡安江 (四川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重庆400031) 摘 要:加里?斯奈德在立足于本国主流意识形态和诗学传统的基础上,对寒山诗进行了创造性“误读”,从而使寒山诗在旅行至东道国后获得了合法身份并一跃成为其文学体系中的经典。而对寒山诗的创造性“误读”,又进一步强化了译者所代表的文化身份。 关键词:加里?斯奈德;寒山诗;文本旅行;变异;创造性误读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22X (2005)0620063206 Textua l Travel and Tran sl a ti ona l D ev i a ti on —On the Crea ti ve M isread i n g of Cold M oun t a i n Poe m s by Gary Snyder HU An 2jiang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 on,Sichuan I nternati 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400031,China ) Abstract:Upon the basis of the mainstrea m ideol ogy and poetic traditi on of his native country,Gary Snyder creatively m isread the Cold Mountain Poe m s,which enables the latter t o win its legal identity and classic positi on in the target literature syste m after its travel t o the host country and,in turn,strengthens the cultural identity of the translat or in questi on . Key words:Gary Snyder;Cold Mountain poe m s;textual travel;deviati on;creative m isreading 0.引论 在《晏子春秋》中,有我们大家熟悉的“南橘北枳”的典故。意思是说,一种植物在被迁移到异地之后,其味其性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很大的变异。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文本旅行的过程中。由于起始国与东道国不同的“水土”,异质文化间产生误读就是很自然的了。在翻译研究中,一直以来,鲜有学者关注文本旅行过程中所遭遇的身份变异问题,也鲜有学者去探究东道国文化体系是怎么驱使译者为自己的读者“制造”出另一个“他者”,并如何使这个“他者”获得合法身份而一跃成为本国文化体系中的一份子。爱德华?赛义德(Ed ward Said )在分析了戈德曼(Golda mann )的巴黎语境是如何改造了卢卡契(George Lukacs )理论中与东道国格格不入的成分而最终让其获得所在地的认同后,开始思索理论变异与空间移动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旅行理论”。其基本的要髓包含在他所 发现的四个阶段之中:首先是出发点或一组起始的 环境,在那里思想得以降生或者进入话语之内。其次是一段被穿越的距离,一段通过各种语境之压力的通道,思想从此进入另一种时间和空间,从而获得新的重要性。第三是一组接受或者是抵抗的条件(抵抗是接受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移植过来的思想必然遭到抵制或对抗),使得对这种思想的引进和默认成为可能。最后是完全(或者部分)接纳(或吸收)该思想,但它在某种程度上被赋予新的用法,在新的时间与空间中被赋予新的位置。(刘 禾,2002:28) 文本在具备了一定的自身条件,而且该条件酝酿成熟后,总会穿行一段时空距离,面对一个陌生的语境和话语方式。如果进入异域文化语境的话,往往会受到来自东道国的文学和政治等诸环境的多重抵抗。由于它势必影响到操纵该文学或政治体系的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异域文本因此就很可能、 第28卷 第6期2005年11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P 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Vol .28 No .6Nov 12005

案例分析资料2林毅夫我和张维迎在争论什么

[案例分析资料]2 林毅夫:我和张维迎在争论什么 2016-09-25 近日,两位顶尖经济学者林毅夫和张维迎围绕我国产业政策爆发了激烈争论。8月25日,张维迎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发表演讲,主张废除一切形式的产业政策。9月13日,林毅夫教授发表文章,观点鲜明地针锋相对。中秋节期间,张维迎又对此作出了回应。随后,针对张的批评,林毅夫进行了逐条反驳。 林毅夫与张维迎之争,是一场在学术界纷扰良久的争议,双方都在为自己坚持的立场而正名。回到本质,这是一个关乎市场与政府的命题。这是一个值得点赞的争鸣,最起码说明经济学的圈子不至于死水一潭。 林毅夫与张维迎之争,不仅是一场学术之争,更是未来中国经济走向方向和方式的争论。最终,哪一种观点占上风,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未来的取舍和走向,所以必须看起来! 下文为近期林毅夫回应张维迎的文章主要内容,标题:《我和张维迎在争论什么》 在中国经济改革与转型进行了35年、成绩斐然但问题同样尖锐的当下。维迎和我的发言及相互评论在媒体上广受关注,并连带地追述到1995年我和张维迎有关国企改革以及2002年我跟杨小凯有关“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争论。 为了使这场争论能够达到“认真思考和探讨一下中国经济学科未来发展道路乃至中国社会发展的整体问题”,我想对照中国和其他转型中国家的实践,再次回顾二十年前的国企改革、十二年前的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的争论,并就中国经验和回归斯密等争论做进一步的阐述。 1 国企改革的争论 1995年我和维迎就国企改革问题的辩论,被媒体称为“北大交火事件”,那次争论媒体进行了许多报道,其后我和蔡昉、李周合作出版了《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其他文章,维迎也有系列论著,系统阐述各自的观点。

2020加拿大大学各专业就业率分析

2020加拿大大学各专业就业率分析会计(AccountingProfessionals) 1.麦吉尔大学McGillUniversity 2.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ofToronto 3.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ofWaterloo 4.皇后大学Queen'sUniversity 5.英属哥伦比亚大学The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 6.劳里埃大学WilfridLaurierUniversity 7.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学St.FrancisXavierUniversity 8.约克大学YorkUniversity 9.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University 10.西安大略大学WesternUniversity 11.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ofCalgary 12.阿尔伯塔大学UniversityofAlberta 13.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University 14.圣玛丽大学SaintMary'sUniversity 15.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édeMontréal 16.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ofManitoba 17.西蒙菲莎大学SimonFraserUniversity 18.康考迪亚大学ConcordiaUniversity

19.新布伦瑞克大学UniversityofNewBrunswick 20.萨省大学UniversityofSaskatchewan 21.皇家山大学MountRoyalUniversityinfo.51.ca 22.纽芬兰纪念大学MemorialUniversityofNewfoundland 23.渥太华大学UniversityofOttawa 24.维多利亚大学UniversityofVictoria 25.卡尔顿大学CarletonUniversity 金融(FinanceProfessionals) 1.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ofWaterloo 2.皇后大学Queen'sUniversity 3.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ofToronto 4.西安大略大学WesternUniversity 5.劳里埃大学WilfridLaurierUniversity 6.约克大学YorkUniversity 7.瑞尔森大学RyersonUniversity 8.麦吉尔大学McGillUniversity 9.康考迪亚大学ConcordiaUniversity 10.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University 11.曼尼托巴大学UniversityofManitoba 12.圭尔夫大学UniversityofGuelph 13.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University

生态诗人斯奈德对中国古代自然观与生态观的释读

2008/7 生态诗人斯奈德对中国古代自然观与生态观的释读 毛 明 摘 要:一方面,深层生态学的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深受蕴含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自然观、生态观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又站在现代生态理念的高度对中国古代自然观、生态观进行了批判:生态观与生态实践脱节,不了解真实的自然———“荒野”,“自然书写”以人类为中心。在批判中,斯奈德阐述了自己的自然观与生态观:大自然是“野”的而不是“自然”的,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从生态系统的规律出发而不是从人的审美和伦理需要出发,重建和谐生态需要的是在人类社会中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是个人审美超越。 关键词:美国文学;中国文学;自然观;生态观;自然书写;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8)7-185-03 作 者:四川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博士、副教授;四川,成都,610064 近年来,文艺理论界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共识,即认为蕴含在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中的自然观、生态观可以为当今世界性难题———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思想资源,加之西方知识分子也有翘首东望,从中国传统思想中汲取养料应对西方生态危机的诸多举动,所以学界进一步认为,这是在中西方学术对话中一直处于“失语”状态的中国传统文学、文化的一个突破口,是焕发传统文学、文化生机的一次历史机遇。 笔者不敢苟同上述乐观情绪,并愿意以美国当代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为例,借他偏爱但不溺爱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眼睛来反观蕴含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自然观、生态观,证明我们要实现传统生态思想资源现代化仍然任重道远。 美国当代诗人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1930-)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诗人、禅宗信徒、环保主义者。斯奈德著有大量的诗歌、散文体味自然、思考自然、歌唱自然,呼吁环境保护,其自然书写的代表作《龟岛》(Turtle Island)(1974)获得1975年度美国普利策诗歌奖(Pulitzer Prize for Poetry),其本人也于1997年获得约翰?黑自然书写奖(John Hay Award for Nature W riting)。斯奈德不仅具有广博深邃的生态思想,而且多年身体力行致力于环境保护运动,在美国国内与国际上享有广泛的声誉,被生态学说的激进派别“深层生态学”推为自己的“桂冠诗人”(“Laureate of deep ecology”)。 斯奈德是少有的亲身在亚洲诸国访问、游历、居住达数年之久的美国诗人,更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化与文学,与中国有着“深长”关系的美国诗人。[1]斯奈德与中国文学与文化相伴一生,其诗歌创作与中国古代文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生态思想与中国古代自然观、生态观的渊源颇深。[2]据斯奈德自己说,他十一、二岁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文化,就“对中国文化的某些部分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一种长存我心的敬意”;[3]斯奈德认为中国文学对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中国诗使我看到了田畴、农场……中国诗人有一种超绝的诗艺,能使最荒莽的山岭现出人性,证明大自然是人最好的住处”,中国文化对他的影响“在五六十年代是百分之八十”,[4]他还自称“儒佛道社会主义者”(A Confucianist-Buddhist-Taoist Socialist),表明自己与中国文化的血缘关系。[5]但斯奈德同时又是一位受西方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态理念洗礼的现代知识分子,他对中国古代自然观、生态观的观照较为客观,而且具有很强的批判性。[6] 总的说来,斯奈德对中国古代生态观的批判可以分为“显性批判”和“隐性批判”两类:指名道姓的批判立意在“破”,可谓“显性批判”;另有一类批判主旨在“立”,虽不指出批判对象,但在“立”中已经显现出扬弃,可以称为“隐性批判”。下面,我们先论述“显性批判”: 第一、斯奈德认为中华民族、中国并不是事实上的、现代意义上的生态民族和环保国家。斯奈德经常在著作中对古代中国乱砍滥伐的生态破坏行为予以揭露和谴责,如1955年在旧金山第六画室举行的举世闻名的“垮掉派”(BG)诗歌朗诵会(poetry reading at the Six Gallery)上,斯奈德朗诵了一首题为《浆果盛宴》(A Berry Feast)的长诗,[7]诗中将中国商代的滥砍森林现象与美国西北部用高科技砍伐森林并置并予以谴责;1968年出版的诗集《僻壤》(The Back Country)中的一首长诗《大地:她的鲸》(Mother Earth:The W hales)站在生态立场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历史上的生态破坏行为进行了猛烈抨击。[8]大量的历史资料已经证明,古代中国确有宝贵的生态智慧,甚至还有诸多的环保措施,但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生态环境在5000年文明史中是被不断破坏和逐渐恶化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普遍现象,但为什么会脱节,为什么会脱节到如此的程度?文艺理论界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应该说是不够的。 第二、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确实表现出亲近自然的倾向,但这种亲近实质上是可疑的。首先是古代文人眼中的自然、园林中的自然不是大自然的真正面目,说到底只是人工自然;其次是古代文人亲近自然的方式是观赏而不是进入,是在园子里生活而不是在荒野中漫游。 斯奈德指出,中国古代文人观赏自然而不接近自然的方式让他们并不了解真正的自然。真正的“‘自然’代表荒野,代表充分的自由、不受拘束的范围”,[9]鸟语花香的庄园是被开 581

经济自由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_评杨小凯_林毅夫之争

经济自由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 ———评杨小凯、林毅夫之争3 苏 振 华 内容摘要 杨小凯教授和林毅夫教授之间关于经济增长与宪政的关系的争论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的看法是,经济增长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全部目标,社会发展更重要的目标是实现对自由的实质性保障,基于此,宪政的建设是必要的。仅仅将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于经济增长,并寄希望于经济的增长内生出宪政在实践中是危险的,这是一种简单的经济决定论,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体现。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宪政 经济决定论 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 1 杨小凯教授和林毅夫教授是华人经济学家中的翘楚,就他们发表的公开文献来看,二者的基本学术主张相左之处甚多,有此一场争论实属正常。这场争论涉及的命题非常宽泛,远远超出了“经济学”本身的视野,那么,将这场争论置于目前中国学界这一大环境之下来 看,可以说是代表了两种思潮之争,这就是经济自由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之争。由此上溯,是近年来国内学界的“自由右派”、“新左派”之争在经济学领域内的展开。须立基的一个认识论前提是,“主义”之争是价值观层面的分野,但更重要的是“主义”的有效性、可行性须置于现实的社会环境之下予以考量,否则,争论只不过仅仅停留在学理的层面上。无疑,今天中国面对的根本性问题仍然是“传统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化”的问题,我们说,经济增长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但并不是现代化的全部,现代化显然还包括民主政治、社会正义、市民社会的兴起等更丰富的内涵。由此,在“现代性”这一前提下,透过争论所折射出的分歧,本文的讨论在两个方面展开:一,经济增长是我们的全部目的吗?二,宪政与达致经济的长期增长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回顾一下争论双方的基本观点是必要的。就林毅夫所转述的杨小凯的基本观点是:(1)后发国家模仿先发国家的技术容易而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难,后发国家倾向于模仿先发国家的技术和管理而不去模仿先发国家的制度,这样后发国家虽然可以获得短期内经济快速增长,但由此却会强化制度模仿的惰性,给长期增长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变为不可能。因此,后发国家有“后发劣势”,杨小凯主张后发国家应该由难而易,在进行较易的技术模仿前,要先完成较难的制度模仿,才能克服“后发劣势”,并认为后发国家在完成对先发国家的制度模仿之前是没有资格讲“制度创新”的。 (2)关于宪政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杨小凯指出最好的制度是英国和美国的共和宪政体制,具体到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尽管现在改革很成功,但是由于没有进行根本的宪政体制变革,而俄国固然现在看起来似乎比中国失败,但由于进行了根本的宪政体制变革,则在长期内俄国的成就会超过中国。进而,法国为何在19世纪时落后于英国,苏联为何在1930、1940年代经济发展快后来发展慢,日本为何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现在出现金融危机等,均应归咎于法、俄、日等没有或没有完全07 3杨小凯先生的学术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归于平淡,但他作为一位公共知识分子的伟大人格与自由精神必定永存。谨以此文纪念杨小凯教授。

林毅夫 论经济学方法

《林毅夫论经济学方法》读书报告 财政学201220105 欧健利这是一篇林老师的学生与林老师之间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对话。通过问答式的交流,作者深入浅出地教导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青年学子,应如何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善于运用理论、进行理论创新的经济学家。总体来说,本文回答了同学们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许多问题:什么是经济学方法论、什么是经济学理论、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以及地位、理论与现实的关系等等,总结起来就是一点即我们如何做学问。 一、林毅夫教授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第1部分 林毅夫教授认为经济学关于“人是理性的、追求自己的目标最大化实现”的假设是经济学的“体”,而解释各种经济现象的经济理论是“用”。他认为,应该按照“体”与“用”的关系对待各种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家应该有“常无”的心态,不要将已有的经济理论作为出发点固守不放,应该坚持不放的是“经济学关于人是理性的假设”。可以说,正确对待经济学的“体”与经济学的“用”之间的关系是林毅夫教授经济学方法论思想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他最为强调的内容。 林毅夫教授在课堂上还引用大量传统思想中的精华来阐释这一关系,其中包括: (1)“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原意:有道德的人(大人),说的话不一定守信(言不必信),做的事不一定果决(信不必果) ,但留意于通权达变,而以“义”为衡量的标准(惟义所在)。 (2)“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孔子) 原意:“毋意”,就是不凭空揣测;“毋必”就是不绝对肯定;“毋固”就是不固执己见;“毋我”就是不自以为是。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原意:作为菩萨,无论他的见修行果,皆不应有所住,不应有任何执著,内心不能系于任何一个实有法上。《金刚经》 (4)“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殁身不殆。”《道德经》(老子) 原意: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有一个统一的、共同的起始。这个起始,就是产生万事万物的本根。如果认识并掌握了这个本根,就可以理解由此而产生的万事万物。遵循这个本根的原则,终身不会有危险。

卡尔加里大学QS排名

https://www.doczj.com/doc/b316931353.html,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简称卡大,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卡尔加里的西北部,是加拿大排名前七的研究性大学之一。它的前身是阿尔伯塔大学卡尔加里分校。1966年开始独立授予学生学位。2004年拥有总计27,928名学生,其中来自87个国家的900名国际学生包括中国留学生400名。大学提供100多个学科,可以授予本科、硕士、博士学位。学校还拥有一个医学院,一个商学院,一个法学院,同时计划在2006年建立一个兽医学院。卡大的国际旅游教育与研究中心经世界旅游组织认可,是欧洲之外的仅有的研究中心。在2005年,本来已经是学校里资源最充足的工程系得到了5千万加元的捐款。这个加拿大历史上数目第四大的捐款使工程系改名为Schulich School of Engineering (Schulich 是捐款人的姓名)。 QS排名:171 在校生人数:31495 国际生占比:18% 卡尔加里大学有16个院系,分别是:传媒与文化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环境设计学院,美术学院,商学院,人类学院,运动机能学院,法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工程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兽医学院。此外还有研究生院和36个研究中心。目前有28200名学生,其中国际学生有1900人,来自90个国家。学校有80多个本科专业,注重跨学科专业,合作项目和实习课程的开发。运动机能和建筑专业在北美的知名度很高。社会工作专业是加拿大最大的专业。工程与文科相结合的课程还提供5年制的学习。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工程专业,学生均可获得4-8周的带薪实习,近几年学校还扩大了在医学教育方面的投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卡尔加里大学的Haskayne商学院,它成立于1967年,2002年为纪念Richard F.Haskayne而以其名字命名。 Haskayne商学院是加拿大获得AACSB国际认证的8所商学院之一,能够提供范围广泛的学位课程,包括商业学士、酒店与旅游胜地管理学士、会计学学士、MBA、与阿尔伯塔大学合办的经理人MBA、哲学博士(PhD)、以及与OLADE(拉丁美洲能源组织)在厄瓜多尔基多合办的跨学科能源与环境硕士学位。卡尔加里大学的国际旅游教育与研究中心经世界旅游组织认可,是欧洲之外的仅有的研究中心。 得益于阿尔伯塔省成为加拿大经济发展最快的省,卡尔加里大学也经历着飞速发展。它准备投资1.5亿加元,增加7000名学生,开展更多的教学与研究活动。该校在卡尔加里一个地区的经济创收就有8亿加元。2006年,卡尔加里大学成为加拿大13所最重要的研究类大学之一,其吸引到的研究经费在过去5年里翻了一番。2005年,本来已经是学校里资源最充足的工程系得到了5千万加元(约3.3亿人民币)的捐款。这个加拿大历史上数目第四大的捐款使工程系改名为 Schulich School of Engineering(Schulich 是捐款人的姓名)。 卡尔加里大学入学要求很高,对国际学生来说,要求雅思7.0以上。 学校设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