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解读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解读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解读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解读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解读

名师课例观课议课稿杨启虎2020年4月20日老师们:

根据活动安排,下面我结合三个评课议课点就观看名师课例后的感受与大家做分享交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在观看了曹珊老师执教的《我变成了一棵树+金色花》课例后,我先对本单元语文要素及教学要点进行了整体研读。了解到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其单元主题是“大胆想象”,旨在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

作为专门的习作单元,本单元在结构安排上由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几个部分组成,阶梯式的学习安排都是为达成习作这一核心目标服务,因此,本单元的教学必须要有整组意识,要注意前后内容的连接,要理解单元结构的编排意图,以其较好完成习作目标。本单元语文要素共有2个:一个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神奇的想象”(以读促想),另一个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以想促写)。本课教学目标有3个:1.认识“希、痒“等7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会写“形状、狐狸”等16个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在弄明白本单元教学要点和本课需要达成的目标任务后,我带着评课议课点再次观看了课例,并做了一些思考。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探索想象画面教学设计的研究《我变成了一棵树》是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讲述了我变成了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在学习了开篇《宇宙的另一边》精读课文后,本篇课文在内容理解和语言积累等方面应不易做过多要求,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受丰富奇妙的想象,曹老师在本课教学开始,通过几个简单的核心问题和清晰明了的思维导图(变成树后经历了什么?她的心情又有哪些变化?)对课文进行梳理,让学生很快理清了课文内容,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感受作者想象的神奇和有趣。教师结合课后第一个练习,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最有趣,最奇妙的想象。读给同桌听,并说说为什么觉得有趣、奇妙?同学们在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想住进一个什么样形状的鸟窝里?为什么?你好像看见哥哥(妹妹)正在美滋滋的吃着什么?最后谈体会,作者在写这些的时候,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曹老师在教学采用让学生通过阅读促想象,通过想像促表达,再以表达谈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了想象的神奇和有趣。

二、单元整合教学的设计本单元每一课内容的教学,都是为达成习作这一核心目标服务,从课后第2个练习和本课教学目标不难发现,本课主要是以阅读促表达的训练,让学生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说清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曹老师在本课教学中,有效的进行了单元整合教学,将阅读和表达并重,在课中加入了泰戈尔新月集里的“金色花”拓展全阅读,通过找关键词理清文章内容、

美读、美说、比较发现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再次在阅读与表达中感受想象的有趣和神奇。为了突出习作目标,曹老师结合课文创设了练笔机会,以补充填写的方式为学生提前进行了一次简单的想象作文,为后面的习作创设了良好的表达心里机制。

三、课后习题融入课堂教学活动课后练习是对课文学习内容的有效总结和提炼,曹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并没有生硬的采用将语文学习简化为完成练习,将练习中的答案认定为知识获取的“硬教”方式。而是潜移默化的将练习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如:练习题第1题: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老师以提问、思维导图等方式带领学生快速理清课文内容后,不露痕迹的植入该题,通过让学生找画自己认为最有趣,最奇妙的想象的句子,通过读给同桌听一听,说说为什么觉得有趣?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述的情景,感受想象的神奇和表达的乐趣。进而通过“你想住进一个什么样形状的鸟窝里?为什么这样想?你仿佛看到哥哥正在吃着什么?”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顺着课文内容开展有意思的想象活动。课后练习第2题,对于第一个问题,你想变成什么?并不难回答,难的是说清楚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课堂上,曹老师采用扶的方法,在前面充分阅读、表达、想象、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简单的格式,围绕爱的主题要求,以小练笔的形式完成第2题,可以说是对其作了一个总结和提升练习。

建议:结合精读课文在指导学生习作的支架、路径和方法方面不应做过多的强调,但应给予简单的点拨和启发。如:1.必须展开丰富

合理的想象。2.从课文中借鉴想象方法,如把想象的情节分成几个部分,一步步推进,加入人物,加入对话等,这样就能把想象的内容一步步写的丰富。

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解读:要点解读、教学建议。

要点解读: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延续了三年级上册单元的编排体系,单元主题是“大胆想象”,旨在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

单元结构:

作为专门的习作单元,单元的结构安排体现了习作的核心价值,从导语、到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几个部分,其他板块都为达成习作这一核心目标服务,因此,必须要有整组意识,理解编排意图,注意前后内容的连接,凸显习作单元的教学目标。

单元篇章写着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培养想象力的重视程度,对学生来说,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有了想象,儿童的世界才是丰富多彩的。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神奇的想象”,习作要求“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我变成了一棵树》讲述了我因为不想吃饭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在大胆想象中实现了我美好的愿望。课后练习都是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走进奇妙有趣的想象世界,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

展开想象,拓展思维,说出自己的想象故事。

对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方面不做太多要求,感受各种想象,学习表达。

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反方向想象(逆向思维)。

教学建议:

一、设定恰当目标,提升习作能力。

1.重在培养学生放飞思绪大胆想象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未来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2.习作目标比较基础,写事物、事情、图画内容定位在写清楚,写人定位在写出人物特点。

精读课文是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式,逐步形成单元学习成果。读中学写。整体推进,逐步提升。

二、整合单元内容,达成训练目标。

1.注意各项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整合。

2.用好习作例文,加强与单元的整合。

3.以激发想象,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为核心。

阅读促想象—--想像促表达—---以表达来体验想象的乐趣和创造性价值。

精读课文内容理解和语言积累等方面不易做过多要求,重点是让学生充分感受丰富奇妙的想象,教学是依托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帮助学生展开想象,拓宽思路,为单元习作积累经验。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儿童的口吻讲述了我变成了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

连串奇妙的事情。

从课文本身看内容层面:引出原因叙述了奇妙的情景。

表达层面:发挥例子功能,开发本单元关键性习作只知识,从而找到指导学生习作的路径、方法和支架。(变形现象、添加人物、人物语言)学习表达。

从课后习题看什么叫有意思:1.想象新奇。2.想象合理难的是说清楚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必须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从课文中借鉴方法,(把想象的情节分成几个部分,一步步推进写,加入人物,加入对话)从整个单元看那些想想象有意思?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写自己奇妙的现象的,重点学习怎么写奇妙想象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分步推进着写,用分段对话的形式来写,必要的时候加入人物,这样就能把想象的内容一步步写的丰富,直接指向表达方法的学习,将写作方法的学习融入单元教学的全过程,与本单元的习作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

圈画你觉得想象得有意思的部分,体会作者把想象的情景分步写下来的表达方法。

说一说自己变了以后发生的奇妙的事情,注意把话说清楚。

梳理故事情节,分步写一写故事提纲,体会想象的新奇与合理。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阅读和表达并重,结合课文创设了练笔机会。提前进行了一次想

象作文。创设良好的表达心里机制。

评课:

1.主人公是谁?莺莺,有一个秘密是什么?变成了一棵树

2.秘密是什么?

3.因为…..所以….莺莺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奇妙的经历。

4.思维导图:变成树后经历了什么?她的心情又有哪些变化呢?通过思维导图变树后的经历。(1.各种形状的鸟窝;

2?3.小动物和妈妈一起住在树上;

4他们一起分享美食;5? 6? )心情变化(1.高兴,2?3.想念,4?)合作完成思维导图。

5.我的收获: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最有趣,最奇妙的想象。读给同桌听一听,说说为什么觉得有趣、奇妙?

6.你想住进一个什么样形状的鸟窝里?为什么?

7.好像看见哥哥正在美滋滋的吃着什么?边阅读边想像画面。

8.作者在写这些的时候,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神奇、有趣)藏在秘密里的爱9.拓展全阅读(金色花)变成金色花后又有哪些奇妙的经历呢?10.画出你认为最有趣,最奇妙的想象。圈出关于花的词语,读给同桌听一听,说说为什么觉得有趣、奇妙?11.开放花瓣,看着妈妈工作,散发花香,陪妈妈做祷告,投下花影,为妈妈遮阳(找到关键词,把长长的段落或课文读短,弄明白课文的意思) 12.美读:(小诗)13.美说:假如你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你想为谁做什么?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我要(),()14.你想变

成什么?(神奇、有趣)15.习作:假如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围绕爱的主题写一写。

我变成了()假如我变成了(),我要(),()假如我变成了(),我要(),()16.分享交流。

17.我的发现:植物(变成什么,变化后的几件趣事)写作思路。

这些想象都和人物的爱有关。

新月集(泰戈尔)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2020年春季学期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利米小学三年级 2020年春季学期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为依据,吸收了语文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鉴了各地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拓展知识的宽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强素养的厚度,强化情感的温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材特点: 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注意以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及一篇习作《奇妙的想象》,旨在引导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宇宙的另一边》一文中“我”趴在窗台上看星空时,发现了宇宙另一边的一系列秘密:在那个神奇的世界里,有着和宇宙这一边相同的空间场景,却又有着和这一边完全相反的情景。文中的想象新奇而大胆,充满童话色彩。《我变成了一棵树》写“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是围绕想象力安排的说写训练。“习作例文”给出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引导学生围绕例文展开想象。习作以“奇妙的想象”为主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题目想象故事,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走进作者神奇的想象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3.拓展想象,想象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 4.展开想象,接龙编故事。 5.根据给出的题目想象故事,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重点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走进作者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难点 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 《宇宙的另一边》2课时 《我变成了一棵树》2课时 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1课时 习作:奇妙的想象2课时 16宇宙的另一边 本文写的是“我”对宇宙另一边的秘密的一系列猜想,并且这些猜想都是立足于生活实际,从“我”的视角和“我”所经历的一切来展开的,所以使本课的想象合理而新颖,充满童真童趣。 神秘莫测的宇宙一直都是学生们好奇、感兴趣的话题,再加上本课充满神奇的想象、贴合生活的场景、新奇精彩的描述、天真活泼的语言……一定会让学生沉浸其中,参与其中,并由此想象出关于宇宙另一边的更多、更新奇的秘密。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喜欢新奇事物的阶段,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宽松、愉悦的情境,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想象的神奇、语言的优美。然后顺势而为,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奇妙想象,并仿照课文内容写下自己的想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话说出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感受文中的“我”大胆而神奇的想象。 【过程与方法】 大胆想象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并相互讨论交流,以此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使其养成善于观察、善于追问的学习习惯。

部编语文三下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语文三下第五单 元教材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部编语文三下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延续了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编排体例。单元主题是“大胆想象”,旨在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教村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和两篇习作例文《一支错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只猫》。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讲述了神奇有趣的想象故事,这些故事中的想象大胆,奇特,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想象的神奇。《小真的长头发》根据长头发的特点展开想象,描写了长头发各种神奇的用途,表现小女孩的美好梦想。《我变成了一棵树》讲述了“我”变成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在大胆想象中实现了“我”“美好”的愿望。两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是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走进奇妙有趣的想象世界: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拓展思维,说出自己的想象故事。 “交流平台”对如何大胆想象进行了梳理,总结,让学生知道大胆想象可以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与最象,读想象故事是很有意思的。接下来对两篇精读课文中有趣的想象进行了梳理回顾,提示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别的事物或者根据特点展开想象,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思路,鼓励学生去尝试进行大胆奇特的想象。 “初试身手”安排了两个激发想象的体验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展开大胆奇特的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手指画”练习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涂涂画画中展开想象;“续编故事”提供两个故事开头,让学生接龙编写故事。 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和《尾巴它有一只猫》是两篇富有童趣的故事,以旁批和课后思考题的形式,提示学生展开想象的一- 些思路,比如,可以顺着事物的特点想象,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反着想象。单元最后安排习作“奇妙的想象”,让学生展开大胆想象,写一篇想象习作,是对本单元所学的综合运用。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如何展开大胆想象有了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想象故事。 习作单元各项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时,应注意各项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整合。建议将“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和把握。“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同顾以往的阅读经验,交流对大胆想象的体会。在此基础上,通过“初试身手”环节的手指画和续编故事两个练习,进行大胆想象的实践和尝试。建议用好习作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2009年11月22日15:48:01 来源:上林县乔贤镇中心学校【字体:大中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三年级下册介绍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原义务教材在六年制七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在义务教材修订时,没有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这一次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小数”,在实验教材的第六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2.数的运算 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五册。 变化: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一位数除商四位数;改变口算除法的编排;增加了估算的内容。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

变化:改变⑴口算乘法的编排;根据课标安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加强估算。 3.常见的量 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有意义的情境。 空间与图形 1.测量。 第六单元:面积。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七册。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统计 第三单元,统计。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八册。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解决问题 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 教材简析: 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学习本组课文时,克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应鼓励学生拓宽视野,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材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27个生字,会写4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和片段。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4、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发现知识,同时加强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究中加深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培养积累的习惯和写话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2、激发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法与学法 学习本组教材,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生活经验加深感悟。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拓展视野,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放手培养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同时,激励学生自主识字,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中,教师努力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利用卡片、录音、等手段,通过“组词语——听录音——加题目——说特点”等教学环节,促使学生“眼、耳、口、脑”并用。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去,而且激活了学生思维和想象力,同时又降低了教学难度,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这一单元的课文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理性,比较直白的,它的语言不像《找春天》《笋芽儿》那样的优美,也不像《丑小鸭》《拔苗助长》这样充满童话寓言色彩。 3、本单元的课文的语言很朴实,序事性较强,其中《最大的“书”》一文主要以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贯穿以整篇课文,这样的课文孩子们读上去难度应该不是很大,比较容易读懂。但是这样的课文也存在着一个让我们思考的问题,那就是怎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激发和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怎样让他们学这样常识性较强的课文也学得很有趣,很兴奋。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语文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编排了《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习作。两篇精读课文人物对话有趣,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富有想象,充满童趣,插图设计精美,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感受想象的神奇,并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小真的长头发》是根据日本画家高楼方子同名绘本改编的故事。故事内容极富想象力,讲的是留着妹妹头的主人公小真靠自己的奇思妙想和巧舌如簧,让留着长头发的小叶和小美由一开始的“美得不行”到后来的“听得入了神”,并开始羡慕小真的故事。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充满天真稚趣的问答使得整个故事充满戏剧张力。《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中国作家顾鹰创作的充满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生活的童话故事。故事将人与动物、植物彼此相遇与认同,描绘得有如童年生活中一种真实的存在,也使得不同生命的这份交流、关怀显得格外自然。这两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富有想象的故事情节,感受丰富多彩的人物特点,并激发学生想象思维。 抓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并进行创编故事的尝试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在教学《小真的长头发》及《我变成了一棵树》中,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写的神奇、有意思的情节,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抓住关键词,拓展思维,进行语言文字积累与运用,尝试创编故事,为进行单元习作打好基础。 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1

16.小真的长头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2

2.认识 9 个生字,重点指导“栅”和多音字“卷”。学写 13 个生字,重点指导“棒”,学会写左右结构的字。 3.抓“嗖”、“像紫菜卷那样”、“暄腾腾”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并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能理解小叶、小美对小真态度转变的原因,并能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 抓“嗖”“像紫菜卷那样”“暄腾腾”等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并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教学难点: 能理解小叶、小美对小真态度转变的原因,并能展开想象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揭题示标 1、竞猜谜语,激趣导入 听说咱们班的孩子个个都想像丰富。今天我们就比比看,谁最有想象力?今天我们要读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名字叫《小真的长头发》。(板书课题) 3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 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 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够辨认和区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策略 (1)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轻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他们对周国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 以及探索图形及其关系的愿望不断提高,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在比较抽象的水平上认识图形,进行採索. (2)重视体现动手操作的价值. (3)重视图形分类,鼓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结果.

小学三年级下册英语教材解读

PEP三年级英语下册教材分析 ——准确把握教材成功驾驭课堂 董玉萍 解读流程 .《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 .修订后的英语教材主要变化 .教材分析 .教学建议 一、《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 三年级学生应达到一级的综合能力语言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情感。 1、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 2、说简单的英语歌谣。 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二、修订后的三年级英语教材主要变化 1、在教学内容方面,优选教学内容,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充分利用插图创设新语言语境。 2、在教材编排方面,调整知识呈现系统,重视循序渐进;调整单元顺序,重视基础知识的复现;调整单元内部结构,强调语言学习的系统性、渐进性和持续性;调整单元板块内容,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 3、在教材难点方面,修订后教材难度的降低主要体现在功能句的减少、词汇量的减少以及核心句型的重新安排等方面。 4、教材具有如下特色:活动设计有层次之分,教材具有弹性特征;强化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内容的选择具有双向性;丰富了评价内容和形式,改进了评价的手段。 总之,三年级下册在这一整套教材中是基础:培养兴趣,适应英语学习模式;奠定读音,书写和语感基础。 三、教材分析 1、课本内容安排 2、单元内容安排

四、教学建议 .目标定位 .方法与建议 单词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1、能听、说、认读所学单词。 2、能用所学词汇或短语表达情景、图片、实物中的一些信息。 3、能听懂、理解核心句,并初步能在情景、实物、图片的帮助下运 用句型表达相关信息。 对话教学目标的定位: 1、能在图片或动画的帮助下理解对话。 2、能根据录音模仿说话。 (正确的语音、语调、停顿、连读、爆破等) 3、能模拟情景对话,角色扮演。 4、能大胆、乐于用英语表达生活中与课本相关话题的人或事物。词汇教学建议: 1、把握不同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2、巧用实物、头饰和卡片引入,操练。 3、融词汇于会话教学中,词不离句。 4、注意示范教学,读准单词的发音。 5、充分发挥TPR活动的优势。 6、在生活中教,促进记忆。 会话教学建议: 1、分角色朗读调动读书积极性。 2、在自然情景中学说,在交际游戏中强化。 3、融会话教学于情景表演之中:语言的巩固性表演、语言的示范性表演、发展语言技能的创造性表演。 start to read教学建议: 1、看图片、读句子,选正确匹配句。 2、听录音,跟读。 3、说说自己或朋友的信息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一)教材特点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寒号鸟》,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二)教材位置 1、人文主题位置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2、单元训练重点位置 让孩子们通过对成语故事的学习,从中明白一定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喜爱故事,这组课文和插图一定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事物已具备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相信能从故事中的人和事懂得其中所包含的道理,但学生缺乏归纳、概括的能力,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表演课文内容。利用插图,激发学生主动阅读,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和事,从中理解、懂得故事中的道理。 三、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所有生字。会写要求范围内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4、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5、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6、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7、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复式统计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编写特点 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16个减少为9个)。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 (4)加强估算教学,使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体会估算的作用,等等。 (5)更突出地体现了: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形成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的能力,发展起良好的数感;而且也能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计算教学的每一例题都有现实的问题情境,大都展示了多种计算方法;在“整理和复习”中则更为明确地设计为:让学生面对现实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

的有效策略,进一步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等等。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传统的小学几何教学侧重于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和长度、面积、体积的计算,而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无论在学习素材方面还是在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安排了“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这些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位置与方向”的编排,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创设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一方面获得丰富的有关空间方位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面积”的编排,与传统教学比较,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前几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学习了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等。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为建立统计观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的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单元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面积单元备课 主备人: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课标具体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不仅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而且指出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的、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1.注重“操作体验”对获得知识的作用。2.注重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3..渗透“转化思想”,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编排内容

是用四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出的,这些图形面积的大小就是同样的。第68页第1题中,设计了一个斜放的长方形,使学生体会图形的面积不会因摆放形式的变化而变化。第69页第10题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其理论依据就是皮亚杰所做的关于面积守恒的实验。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中,减去一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剩下部分的面积大小还是相等的,这与长方形的所在位置或摆放形式无关。 第四,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周长是对一维空间(线)的度量,面积是对二维空间(面)的度量。周长与面积大多共同承载于一介图形之中,造成学生认识上的混淆。周世军在5~13岁儿童对面积概念的掌握与发展研究中,发现小学生对面积的理解,总的趋势是:从面积表征与长度表征或周长表征混淆,到最后分化为有清楚的面积表征。但是在高年级学习体积时,又会发生体积表征与该体积的表面积混淆的现象。在教学实践中,也经常会见到学生将周长概念与面积概念混淆的问题。因此,在建立面积概念的初始阶段,教材注重采用多种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加以区别。有通过操作活动加以对比区别的,如第64页第1题,体会表示周长的活动是描画一周,而表示面积的活动是涂色;有借助面积单位加以比较区别的,如第65页第6题、第7题;还有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行比较的,如第69页第7题、第9题等。通过概念的对比辨析,既帮助学生将面积概念与周长概念加以区别,又加深了他们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2)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度量(测量)的意义,认识度量单位及其实际意义,渗透度量意识。从对一维长度的度量到对二维面积的度量,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引导学生体会面积单位产生的意义。教材在例2中编排了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的活动。教材首先呈现了学生两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观察。但两个图形面积差异不大,学生很难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果。接着教材又呈现了重叠的方法,将两个图形进行重叠比较。由于两个图形的长边和宽边均不相同,也很难获得比较的结果。由此激发学生寻求新的有效方法的需求。基于学生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经验很少,教材采取用小精灵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从而体会面积单位产生的意义。第二,让学生经历确定面积单位的过程。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时,已经经历了用长短不同的物体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体会了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而且学生对“单位”相同有一种本能的认识,因此本单元教材不在“统一单位”(大小)上“大做文章”,而是将学生的探究活动设计为体会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方面。教材提供了三种基本图形作面积单位,有圆形、正三角形和正方形。仅从比较图形面积大小而言,通过数圆形、正三角形的个数,同样能获得比较的结果。但由于用圆形、正三角形作面积单位,不能将所测图形全部铺满,因此不能准确测量出一个图形的面积。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且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用考虑方向和位置,作面积单位更合适。 第三,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是最基本的面积单位。这些面积单位学生最容易感知,在日常生活中也最常用。如果学生对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际测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加深和巩固有关面积单位的观念。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教材采用了如下一些措施。一是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例如,提示拇指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让学生用手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学生用纸制作1平方米的正方形,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站满学生等。二是给学生提供用面积单位测量实际面积的机会。如,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扑克牌、课桌面和教室面积等活动,以此丰富学生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面积单位观念。三是培养估测意识。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教材中安排了一些估测的内容。如第68页第5题,让学生找一块正方形手帕,先估计它的面积,再通过测量边长计算出实

三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三年级下册教材简析和教学建议 柳州市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中心组韦立明 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三年级学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变化,第一,学习的独立性提高了,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经验。第二,从成绩来看,部分孩子走入低谷,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成绩呈马鞍状。第三,从语文教学来说,三年级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阶段。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中年级的重点要逐步向阅读感悟转移;低年级让学生学习写话,中年级过渡到指导学生习作。 今天分三个部分和老师们交流: 习惯、阅读、习作 第一部分习惯 ■编排情况: 1、自主预习复习。 2、认真完成作业。 三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一是能够自主预习复习,二是能够认真完成作业。 ■“习惯篇”的教学建议: 交给学习方法、进行检查评比、培养习惯贯穿全程。 1、交给方法。 如:教给学生预习新课的方法: 读准生字读音——读几遍课后的会认字和会写字(生字表),在生字表中标出每个生字的音序和部首,以便查字典。每个生字组词两个。 读通课文——自读课文,要读正确,不读错字,不会读的字、易读错的字通过查课后生字表、字典、工具书在课文中注音。在课文中画出生字词。 查字典理解字词——不懂的词通过查字、词典、教辅书理解,标注在课文中。(在本册练习3、4中就要学生使用字、词典。 边读边想——在疑问处打上问号。 2、检查评比。 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跟进和监控。我们可以课堂布置,学生现场进行预习、复习、作业比赛,评比小结,让优胜者说说自己预习复习的方法。展出质量高的作业,大家观摩、评议,总结值得学习的地方。 3、贯穿全程。 培养学习习惯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始终,这样,养成习惯的目标才能落实。 第二部分:阅读 第六册的课文编排分8个单元,我排在黑板上。 ■编排情况: 1、祖国河山 2、美好心灵 3、名人故事 4、自然颂歌 5、童话故事 6、人与自然 7、穿越时空 8、学问故事

三年级下册英语教材分析

一、各单元内容安排 单元题目话题 Unit l Welcome back to school Classmates Unit2 My family Family members Unit 3 How many? Numbers Recycle l Unit4 Do you like pears? Fruits Unit 5 Where is my ruler? Location Unit6 At the zoo Animals Recycle 2 二、内容与目标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50个单词和听、说、读、写26个字母(包括同学、家庭成员、数字、水果、方位、动物等6个话题),并能简单地运用。 3.能听、做6个“TPR”活动。 4.能学会2个小制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听、说、唱7首歌谣。 7.能完成8个自我评价活动。

8.能听懂6个幽默小故事。 9.能了解6项简单的中西方文化知识。 三、重点与难点 ?教材重点:能听、说、读、写英语字母Aa--Zz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规范、整洁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 ?教材难点: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 三、教学方法建议 (一)会话教学(Let's talk / Let's play) 本教材的会话部分设计了各种真实自然的情景,并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其目的在于分散教学难点,循序渐进,便于表演。三年级儿童的特征就是爱玩,好表现自己。因此,用表演和游戏的形式来进行交流,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是最恰当的。在会话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融会话教学于情景表演之中(Let's talk),让学生在表演中练,在交际活动中用,而不要将会话教学变成跟老师念,跟录音读,集体、小组、个人读的枯燥无味的形式。在会话表演中,教师的角色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表演可分以下几种形式: 1)语言的示范性表演 教师的示范表演可以用自制的木偶配以不同的声音进行,也可以在课

最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总述 1. 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两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是怎样按照一定顺序来写的,学会抓住重点景物去写。 2. 本单元重点: (1)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语言浅显易懂,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海上日出》是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写的:是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照游览的顺序写的,按照:外洞- 洞口- 孔隙- 内洞- 出洞的顺序写的。 (2)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作者围绕“游览的顺序”选取了外洞、孔隙、内洞等景物来写的,并在这篇课文学会绘制游览路 线图。在习作例文中,又一次强调制定游览路线图,习作中再次强调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再抓住重点景物,把自己游览的过程写下来。 内容教学要点课时教学建议 16.海上日出 作者围绕“日出前、日出时、 日出后”的顺序,写出了日出时 太阳变化的过程。重点是看看课 文是怎样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 来写的,具体写到了哪些景物。2 1. 默读课文,说说 日出时的景象。 2. 分析课文,知道 作者按什么顺序 生动地描写了海 上日出这一景象 的。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本课围绕“路上-洞口-外洞- 孔隙-内洞-出洞”的游览顺序写 的,重点写了孔隙、内洞的景物。2 1.先整体感 知,画出课文游览 路线图。 2.分析内容, 看看作者选取的

试着按照一定顺序写出观察到的附近景物。景物有哪些,哪些又是重点写的。 了解“写景物的顺序”有哪两种;学会将重要的景物写详1 学生讨论“写景物 按照一定顺序”有 交流平台细、写具体。哪些方法,还要抓初试身手根据示意图画出参观路线;住重点景物写。 教学《颐和园》和《七月的 1 结合批注学 习作例文天山》,说说作者是怎样按照一 定的游览路线图展开对景物的习《颐和园》,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描写的。《七月的天山》。 习作:游 按照一定的游览路线图,抓 住重点景物,写游览过的景物, 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习作。 1 教师指导学 生按照自己定制 的游览路线图写 游览过的一处景 物。选出材料后交 流,互相提建议后 修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这册教材保持和发扬了前五册教材的特色,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深厚的人文底蕴,新颖活泼的呈现方式,富有新意的导学和练习设计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一、分析教材 (一)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编排有8篇选读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1篇略读课文组成。第二组和第五组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从全册看,教材编排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分别安排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 等8个主题单元,每个专题人文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从各主题单元的构成看,能围绕一个主题,从多方面选材,充实和丰富主题。如本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结构是这样安排的,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课文从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组的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等都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与延伸。再如本册的第二组教材以"爱护周围环境"为专题,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从本册书的内容结构来看呢,后六个单元和前两个单元的内容结构是一样的。 本册教材就好像一闪一闪的窗户,窗户外面呢,是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也是学生们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作为教师呢,我们的任务就是将学生带到这一扇一扇的窗子前面,并且帮他们推开这一扇一扇的窗户。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有以下特点:该教材在求实与创新方面的特点更加鲜明:实,实实在在,扎扎实实;新,推陈出新,耳目一新。 1、求实 (1).在语言积累上求实。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积累语言对于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丰富情感等都有重要意义。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加强积累的思想。比如:在课后练习中通过朗读背诵,加强段落、篇章的积累,通过读读抄抄加强词、句、段的积累,在语文园地中通过"读读背背"加强古诗、谚语、成语等传统语言文化的积累,在教材后面通过词语表加强词语的积累。(2).在技能训练上求实。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重视语文基

2020年新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 2019年,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收了语文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鉴了各地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拓展知识的宽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强素养的厚度,强化情感的温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材特点 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注意以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二、教材单元分析 2019春期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 “品味经典寓言” “体会传统文化” “关注精彩发现” “发挥无限想象” “追忆幸福童年” “探索自然奥秘” “遨游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2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还有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 第三单元第12课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五单元为作文单元,集中学写想象作文。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认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250个。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解读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解读 一、关于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 “阅读与表达并重”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理念,依据这一理念。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每册教材中都设置了一个习作单元。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在教科书中的比重,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内容上的均衡,以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促进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提高。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就是一个习作单元,它围绕人文主题“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编排了六个部分的内容:篇章页、《海上日出》《金华的双龙洞》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和习作。 本单元语文要素一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二是“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理解:可以有有时间先后、地点、空间变化顺序;也可以是上下、远近等观察顺序;在描写景物特点上有颜色、形状等的不同,这都需要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而学生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通过观察描写一处景物,介绍一个景点。而按照游览的顺序写景物则还是第一次接触,它强调有顺序的写多处景物。本单元学写游记,继续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同时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留心身边的美。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是本单元的习作要求,也是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单元的各个部分以此为联系,前后勾连,环环相扣。形成了一种整体协同的教学功能。教学时应该牢牢把握单元教学的中心任务,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始终。 二、关于精读课文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这两篇课文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海上日出》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展现了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作为本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海上日出》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太阳变化的顺序描绘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色,从日出时的颜色,光亮位置等方面刻画了太阳在海面下、出现小半边脸、跳出海面、发出光芒四个画面,条理清晰。特点突出。文章脉络清晰,自然易懂。从《海上日出》这篇课文的写作顺序可以启发学生,在写景物时按一定顺序写,可使文章思路清晰、文意流畅。 《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课文按两条线索来写。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景点的方位和作者观察的移动有机结合,同时移步换景,堪称游记体文章的典范。 两篇精读课文描写对象不同,却有着明确的写作顺序,便于学生借助课文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三、关于“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是对本单元所学方法的归纳总结和初步实践。 交流平台对两篇精读课文中蕴涵的习作方法也进行了梳理总结,围绕本单元“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这一语文要素,再次清晰、明确地指出了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既巩固了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学习所得,又使学生明白了写游览过的一个地方可以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把特别吸引自己景物作为重点写下来,也可以按变化的顺序写下来。 《金华的双龙洞》说明写一个游览过的地方,可以按游览的经过写下来。《海上日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