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学复习资料:钩端螺旋体病鉴别诊断

传染病学复习资料:钩端螺旋体病鉴别诊断

传染病学复习资料:钩端螺旋体病鉴别诊断

钩端螺旋体病鉴别诊断:

1)发热与其它急性发热性疾患鉴别的有:流感、上呼吸道感染、伤寒、疟疾、急性血吸虫病、恙虫病、肺炎、流行性出血热等。除依靠临床特点外,流行病学史往往对鉴别诊断提供线索,尿检查的不正常结果以及氮血症的出现对鉴别诊断常可提供重要依据。

2)黄疸应与黄疸型肝炎鉴别。一般情况下黄疸型肝炎起病缓慢,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白细胞计数多偏低或正常,血沉不增快,而本病则相反。至于阻塞性黄疸,一般无急性传染性热性疾病的发病经过,不难加以鉴别。在与黄疸性疾患鉴别时,尿常规以及血非蛋白氮检查往往有助。本病的黄疸患者多伴有肾脏改变,而其它黄疸患者则较少有。

3)肾炎有肾损害而无黄疸的钩端螺旋体病患者需与肾炎相鉴别。其鉴别要点为本病具有急性传染性热性发病过程,有结膜充血征,肌疼明显,血压一般正常,无浮肿等。

4)肌疼有时需与急性风湿热相鉴别。急性风湿热的疼痛多为游走性,并在关节附近明显,而本病则以肌痛为主,且以腓肠肌为著。

5)出血从周围血象及骨髓细胞检查可以与出血性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及再生不良性贫血鉴别。其它出血性败血症病程一般较凶险,死亡率高,从流行病学可加以鉴别。6)脑膜脑炎脑膜脑炎型钩端螺旋体病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都在夏、秋季流行,常可混淆。乙型脑炎多见于儿童,病情较凶险,抽搐、昏迷等脑症状一般比本病明显,无明显结膜充血及腓肠肌压疼等体征。白细胞总数较高,尿检查多无改变,无接触疫水历史。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一、目的 为保证钩端螺旋体病疫情传入、暴发和流行时,能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规范;统一领导、属地负责;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强化监测、综合防治;广泛宣传、群防群控。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全国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 《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四川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雅安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 《雅安市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细则》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蓬溪县境内发生钩端螺旋体病疫情的控制应急处置工作。 五、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钩体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钩体疫情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做出处理本行政区域内钩体控制的建议和决策措施。 (二)成立钩体疫情应急处置队 1、流行病学调查组: 组长: 成员: 职责:按照《全国钩端螺旋体病监测实施方案》指导和参与开展现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调查,开展疫区周围动物疫情调查,进行疫源搜索。负责疫情监测和信息报告、资料整理。对医疗机构报告的钩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按国家标准【GB 15995—1995】《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散发时要求全部调查,暴发时可视情况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个案调查。 2、消杀灭组: 组长: 成员: 职责:在划定疫区、疫点范围内调查主要宿主动物种类、分布、密度、感染率,指导和参与疫区内消毒、检诊. 3、检验检测组: 组长: 成员: 职责:进行标本采集、保存、运输和实验室检测。 4、健康教育组: 组长: 成员: 职责:做好公众防治知识的宣传及热线电话的咨询。向新闻媒体提供疫情防控、灭鼠、个人防护等科普知识资料以及防控进展情况信息。

《兽医传染病学(840)》考试大纲

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

343兽医基础 兽医病理学 第一部分:参考书目 《兽医病理学》(第二版),赵德明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家畜病理学》(第四版),马学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 一、绪论与疾病概论(3 分) 疾病的概念、原因和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血液循环障碍(7 分) 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影响与结局。 三、水盐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5 分) 脱水、水中毒和水肿的概念、机理和病理变化。各型脱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原因、特点及其处理原则。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及检测指标,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四、组织与细胞损伤(5 分) 萎缩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的概念、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玻璃样变性、淀粉样变性、粘液样变性的病理变化。坏死的概念、病理变化、类型和结局。 五、组织修复、代偿与适应(3 分) 适应、肥大、化生、修复与代偿的概念。再生的类型和组织的再生能力。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态和功能。创伤愈合和骨折愈合的过程。 六、炎症(10 分) 炎症的概念及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局部症状和全身反应、类型与结局、炎症介质。 七、肿瘤(7 分) 肿瘤生物学、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理、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八、发热及缺氧(8 分) 发热的概念、原因与机理、经过及其特点。缺氧的概念、常用的检测指标及其意义,缺氧的类型、病因及对机体的影响。 九、心血管系统病理(3 分) 心脏机能障碍。心内膜炎、各型心肌炎和心包炎的原因、机理、类型、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 十、呼吸系统病理(5 分) 呼吸功能不全。各型肺炎的概念、原因与机理、病理变化与结局。肺萎陷和肺气肿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 十一、消化系统病理(2 分) 各型胃肠炎的原因、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肝炎的原因、类型和病理变化。肝硬变的概念、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

2017年兽医传染病学考研复习资料——完整版

兽医传染病学 (一)传染病流行过程 1. 理解传染病的概念,掌握传染病的特征, 按临床表现、按病原体种类、按病程长短等不同,对感染的理解;掌握慢病毒感染、持续性感染的含义。 传染病的概念: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的特征:⒈特异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⒉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⒊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⒋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⒌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⒍具有明显的流行规律; 传染病的分类:1按病原体分类病毒病,细菌病,支原体病,衣原体病,螺旋体病,放线菌病,立克次体病和霉菌病2按动物种类分猪传染病,鸡,鸭,鹅,牛,羊,马,犬,猫,兔,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及人畜共患传染病3按受侵害的主要器官和组织分全身败血性传染病和以侵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皮肤或运动系统等位主要的传染病4按病程长短分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5按疾病的危害程度分一类疾病和二类疾病6按疾病来源分外来病,地方病,自然疫源性疾病7其他 构成感染的三要素;病原体:致病力。动物机体:免疫力。环境:二者共同相处的环境。 感染的类型:⒈外源性和内源性感染;⒉单纯感染、混合感染、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⒊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顿挫型感染和一过型感染;⒋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⒌典型感染和非典型感染;⒍良性感染和恶性感染;⒎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8.病毒持续性感染和慢病毒感染; 慢病毒感染:又称长程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且最后昌邑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 2. 掌握传染病的发展阶段,潜伏期的概念,各阶段的对诊断疾病的价值。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最初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前驱期:从出现疾病的最初症状开始,到传染病的特征症状刚一出现为止这段时间叫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其特点是临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但是该病的特征性症状仍不明显。 明显期:前驱期之后一直到传染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步明显、充分表现出来这段时间叫明显期。 转归期:是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动物体的抵抗力得到改进和增强,可以转入恢复期。如果病原体的致病性增强,或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则动物可发生死亡。需要注意的是恢复的动物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免疫学特性(保护自身及其后代),并且在病后一定时间内存在带菌(毒)排菌(毒)现象。 3. 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其意义。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⒈传染源;⒉传播途径;⒊畜群的易感性。 4. 理解传染源的概念,以及传染源的划分和它们在传染病中的作用。 传染源:指有某种病原体在体内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活的动物机体。 传染源包括:患病动物、病原携带者。 患病动物:患病动物是重要的传染源; 病原携带者:是指表面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动物;(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3.健康病原携带者) 5.理解传播途径的概念,水平传播、垂直传播的概念。掌握传播途径的多样性,正确运用它们对传染病进行防控和扑灭。 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染动物所经历的路径称为传播途径。 传播方式分为: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每日一练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每日一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均有1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答案代码。每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不属于化学性损伤的是( ) A.强酸 B.强碱 C.毒气 D.昆虫咬伤 E.磷烧伤 2、烧伤时,伤员现场急救,下列哪项措施比较得当( ) A.大量喝开水 B.使用冬眠合剂 C.推注50%葡萄糖 D.服含盐饮料 E.肌注止痛剂 3、对严重挤压伤患者,护理时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外,还应特别注意( ) A.伤口肿胀程度 B.精神状态 C.肢端温度 D.损伤部位疼痛情况 E.尿量和尿色 4、浅Ⅱ度烧伤的深度是 A.深至皮肤角质层 B.达真皮深层 C.深至皮肤生发层 D.皮下组织浅层 E.达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 5、某农民,男性,46岁,右下肢因房屋倒塌被砖墙压住,4小时后被救出,6小时后人院,主诉尿少,呈暗红色。体检:脉搏58次/分钟,血压86/66mmHg卧右肢体明显肿胀,有瘀血斑;化验血钾 6、女性,双手、双前臂、右上臂和前胸有3手掌面积的烫伤,创面可见较大水疱疱壁较薄,疼痛较剧。此病人的烧伤深度为( ) A.浅Ⅱo及深Ⅱo B.Ⅲo C.浅Ⅱo D.Ⅱo E.深Ⅱo及Ⅲo 7、足外伤后8小时,伤口污染,处理方法为( ) A.清创后Ⅰ期缝合 B.只清创不缝合 C.单纯清洗伤口 D.伤口药物湿敷

E.单纯换药 8、某农民,男性,46岁,右下肢因房屋倒塌被砖墙压住,4小时后被救出,6小时后人院,主诉尿少,呈暗红色。体检:脉搏58次/分钟,血压86/66mmHg卧右肢体明显肿胀,有瘀血斑;化验血钾 9、不属于化学性损伤的是( ) A.强酸 B.强碱 C.毒气 D.昆虫咬伤 E.磷烧伤 10、面颊部开放性损伤后20小时就诊,局部处理应( ) A.伤口不清创,换药 B.清创后不予缝合 C.清创后延期缝合 D.清创后一期缝合 E.以上都不对 11、男性,野外工作者,在树丛中被蛇咬伤后,局部皮肤留下一对大而深的齿痕,且伤口出血,周围皮肤迅速出现瘀斑、血疱。应优先采取下列何种急救措施( ) A.伤口排毒 B.首先呼救 C.早期绑扎伤处近心端的肢体 D.立即送医院 E.反复挤压伤口 12、严重挤压伤病人应用下列何药可防止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 A.碳酸氢钠及利尿剂 B.稀盐酸及利尿剂 C.氯化胺及利尿剂 D.低分子右旋糖酐 E.白蛋白溶液 13、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病人出现烦躁,多由于( ) A.疼痛 B.烧伤创面脓毒症 C.血容量不足 D.心理因素 E.中枢神经病变 14、体重50kg的成人,烧伤面积:Ⅰ°10%,Ⅱ°30%,Ⅲ°20% ,伤后第一天的前8小时应补晶体和胶体液的总量为( ) A.1775m1 B.1975m1 C.1875ml D.2975ml E.3175ml 15、换药用过的器械处理应( ) A.先清洗后浸泡再灭菌

犬的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犬对本病也很易感,世界各国都有发生。病原体是钩端螺旋体。由于感染的菌型不同,其临床特点也不一样:有的症状明显,病犬呈现高热、粘膜出血、黄疸、溃疡或坏死,血红蛋启尿;有的病例呈隐性经过,缺乏明显的临床症状。 钩端螺旋体的菌型不下数十种。我国已从犬中分离出8个型。犬型最常见,其次为黄疸出血型及波摩那型。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感染,而且可以长期存在于感染动物体内,成为主要的贮存宿主。如鼠类感染后,大多是健康带菌者,带菌时间长,并可通过尿液向外排菌,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家畜中,猪、犬也是重要的传染源。带菌的动物,可随尿排菌,污染水源、土壤。当犬接触这些染菌的水、土壤或尿后,就可通过破损的皮肤、粘膜及消化道感染。通过性交感染的可能性很大,因公犬有用鼻和舌嗅舔自己或母犬生殖器的习惯。[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病的发生多与接触病犬或带菌鼠的尿有密切关系。通常公犬发病较多,幼龄犬比老龄犬发病多,常散发。 (2)临床特征,病犬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特征:其一,由黄疸出血型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病犬,开始高热,但第二天就下降至常温或以下。不久在眼结膜和口腔粘膜上出现黄疸。病犬体质虚弱,食欲不振,呕吐,精神沉郁,四肢(尤其后肢)乏力。尿量减少,呈黄红色,大便中有时混有血液。其二,由犬型钩端螺旋体引起的病犬,黄疽症状不明显,一般表现呕吐,排带血的粪便,腹痛,口腔恶臭,粘膜发生溃疡,舌部坏死,溃烂,腰部触压时敏感,多尿,尿内含有大量蛋白质、胆色素,病大多因尿毒症而死亡。 (3)剖检特征:通常以黄疽、各脏器的出血、消化道粘膜的坏死为特征,腹水增多,且常混有血液,肠粘膜有小出血点,肝肿大,胆囊充满带有血液的胆汁。根据以上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要靠病原学检验和血清学检查。 [防治措施] 第一,避免犬与带菌动物(尤其是猪与鼠类)及被其尿所污染的水,饲料接触。被污染的环境,可用2~5%漂白粉溶液,或2%氢氧化钠,或3%来苏儿消毒。 第二,驱鼠、灭鼠。 第三,严禁饲喂病畜肉及带菌动物的生肉及其他产品。 第四,对较大的犬群每年进行1次检疫,发现病犬及可疑感染犬,应及时隔离。青霉素、链霉素对本病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在早期应用,效果更好。但必须连续治疗3~5天,才能起到消除肾脏内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第五,采取药物预防。目前,我国尚无犬用钩端螺旋体菌苗,国内外有与其他疫苗结合的多联苗,可给犬预防接种,但菌苗必须包括当地主要流行菌型。如无菌苗,可在流行期间采用药物预防,即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每千克饲料加入土霉素0.75~1.5克)或四环素(按1~1.5毫克/千克体重),连喂7天,可控制犬的感染。 第六,饲养病犬的人员,不要再与健犬接触。

兽医传染病学复习思考题.doc

在某地一段时间内,某种传染病仅仃少数(零星)病例发生。 传染病在动物与动物间或群体间的传播。 动物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横向平行的传播方式。 因某病死亡头数与同期某种动物总头数的口分比。 参照教科书。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后,动物表现出该病特有的临床症状的过程。 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方法杀灭消毒对象上面的病原微生物。 容易患某种传染病的动物。 SPF 动物:无特定病原的动物。 病死率:死亡数与患病动物的百分比。 病原携带者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山传染源排出,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途径。 传染病山病原微生物引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具仃传染性的疾病。 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性 参照教科书。 传染病流行的周期性某些动物传染病发生后,经过一段时间(通常以数年计),还可再次流行。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木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传染性法氏囊病 传染源指体内右某种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动物机体。如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 垂直传播 经胎盘、经卵和分娩过程的传播。 单纯感染 山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地方流行性 指在一定地区或动物群中,疫病流行范围较小并具有局限性传播的特性。 发病率 参照教科书。 封锁当发生法定一类传染病时,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以及安全地区健康动物的误入,而对疫区或其动物群进行隔 高、扑杀、消毒等措施。 感染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不同程度病理反应的过程。 隔离 指对病畜和可疑感染的动物进行管理,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蔓延。 隔离将患病动物和疑似感染的动物控制在一个有利于防疫和生产管理的环境中进行单独饲养和防疫处理的方 法。 混合感染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获得性免疫 动物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和接种某种疫病的疫苗所获得的免疫力。 继发性感染 当动物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后,机体抵抗力下降造成另一种或儿种新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检疫 参见教科书44页。 紧急接种某些传染病发生后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该病的流行,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尚未发病的动物进行应急性免 疫接种。 局部感染 病原体局限在机体内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一定程度的病变。 抗感染免疫 在多数情况下,动物机体的内环境不适合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或动物机体能迅速动员全身 的防卫 力量将该病原微生物消灭,使其不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 流行性 内源性感染 参照教科书。 潜伏期 从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到动物表现临床症状前的这段时间。 全身感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扩散到全身并引起全身症状。 散发流行 水平传播 水平感染 死亡率 外源性感染 显性感染 消毒 易感动物 疫病预防 疫情报告基层兽医人员当发现有重大传染病发生时,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当地发生的疫情。 隐性感染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后,动物不出现任何临床症状的感染。 原发性感染 山病原微生物引起机体的首次感染过程。

传染病学主治测验复习题(钩端螺旋体病)

传染病学主治测验复习题(钩端螺旋体病)

————————————————————————————————作者:————————————————————————————————日期:

第十章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A1型题 1.引起钩体病的病原体属于:A.密螺旋体属B.疏螺旋体属C.寄生性钩端螺旋体D.腐生性钩端螺旋体E.双曲钩端螺旋体 2.钩体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是:A.普通培养基B.含胆汁培养基C.碱性蛋白胨培养基D.含兔血清培养基E.含羊血清的培养基 3.我国稻田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A.猪B.犬C.病人D.褐家鼠E.黑线姬鼠 4.洪水型和雨水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A.猪B.犬C.病人D.褐家鼠E.黑线姬鼠 5.引起我国南方稻田型钩体的主要菌群是:A.波摩那群(型)B.黄疸出血群C.犬群D.流感伤寒群E.七日热群 6.引起洪水型和雨水型钩体病的主要菌群是:A.波摩那群B.黄疸出血型C.犬群D.流感伤寒群E.七日热群 7.钩体病人排除钩体的主要途径是:A.大便B.小便C.飞沫D.呕吐物E.鼻咽分泌物 8.在水和湿土中,钩体可存活多长时间:A.1~2周B.3~4周C.1~3月D.4~5月E.半年以上

9.下列哪一种是钩体的运动器官:A.菌体B.轴丝C.鞭毛D.包膜E.伪足10.钩体显凝试验抗体效价的阳性值是:A.>1s100B.>1s200C.>1s300D.>1s400E.>1s80011. 采用柯氏培养基培养钩体的时间最短为:A.1周B.3天C.2周D.3周E.4周 12.钩体病的潜伏期为:A.2~3天B.4~6天C.7~14天D.15~20天E.21~25天 13.钩体致病的主要物质是:A.菌体B.钩体一端的钩C.轴丝D.毒素E.胞壁 14.传播钩体病的主要方式是:A.虫媒叮咬B.皮肤接触疫水C.食入污染食物D.呼吸道吸入病原体E.接触受感染的动物 15.关于钩体病的流行病学,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波摩那群分布最广,主要储存宿主是野鼠B.黄疸出血群毒力强,主要储存宿主是猪C.钩体病主要传染源包括带菌动物和病人D.病人可获得对同型及异型钩体的免疫力E.黄疸出血群所致钩体病的临床分型多为感染中毒型 16.感染钩体后,发病与否及病情的轻重主要由什么决定:A.钩体的毒力B.钩体的数量C.钩体的菌群D.机体的免疫力E.钩体的菌型和机体的免疫力17.钩体病病损的基本特点是:A.肺毛细血管出血B.肝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C.弥漫性血管内溶血D.毛细血管损伤所致的严重功能紊乱E.全身性小血管中毒性损伤 18.钩体病病理改变的突出特点是:A.机体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组织形态变化轻微的不一致B.肝细胞变性肿胀、炎性细胞浸润C.肾间质水肿、炎症

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措施

早期应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维生素B和C以及容易消化的饮食;并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出血严重者应立即输血并及时应用止血剂。肺大出血者,应使病人保持镇静,酌情应用镇静剂;肝功能损害者应保肝治疗,避免使用损肝药物;心、肝、肾、脑功能衰竭者治疗可参考有关章节。对各型钩体病均应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卧床休息和就地治疗,减少搬运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二)抗菌治疗为了消灭和抑制体内的病原体,强调早期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如治疗过晚,脏器功能受到损害,治疗作用就会减低。青霉素应早期使用,有提前退热,缩短病期,防止和减轻黄疸和出血的功效,首次剂量为40万u,以后治疗剂量每日120~160万u,分3~4次肌肉注射,避免发生赫氏反应,儿童剂量酌减或与成人基本相同。疗程7天,或体温正常后2~4日。重症病例剂量加大至每日160万~240万u,分4次肌注,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其他抗生素如四环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氨苄西林等亦有一定疗效。近年来国内合成的咪唑酸酯及甲唑醇治疗钩端螺旋体病取得满意的效果,两种药物均可口服,副作用不大。咪唑酸酯的剂量成人首次1g,以后每日4次,每次0.5g,待体温恢复正常后2~4天停药。重症患者可增至每日3g,分3次口服,待病情好转后改为每日2g,平均疗程5~7天。约8.1%的病例出现赫氏反应,较青霉素的赫氏反应轻,不需要特殊处理。本品口服后迅速被消化道吸收分布全身,并通过血脑屏障,可作预防用药,主要的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皮疹等。甲唑醇的剂量成人首次口服剂量1g,以后每日3~4次,每次0.5g,疗程5~7天或热退后3天停药。本品治愈率达94.31%,无赫氏反应。仅部分病人有头晕、腹痛、肠鸣、偶有皮疹、口干等反应。赫氏反应多发生于首剂青霉素G注射后30分钟~4小时内,因大量钩体被杀灭后释放毒素所致,其症状为突然寒战、高热、头痛、全身酸痛、心率、呼吸加快,原有的症状加重,并可伴有血压下降、四肢厥冷、休克、体温骤降等,一般持续30分钟至1小时,偶可导致肺弥漫性出血,应立即应用氢化考的松200~300mg静滴或地塞米松5~10mg静注,伴用镇静降温、抗休克等治疗。(三)后发症治疗一般多采取对症治疗,可取得缓解,重症患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加速恢复。 1.葡萄膜炎扩瞳,用1%阿托品溶液滴眼每日数次,如虹膜粘连不能使瞳孔充分扩大,可再用10%新福林溶液滴眼,1%新福林结膜下注射或用强力扩瞳剂(1%阿托品、4%可卡因、0.1%肾上腺素各0.1ml)结膜下注射等;使瞳孔扩大至最大限度,尽量使已形成的虹膜后粘连拉开。扩瞳后每日以1%阿托品点眼1~3次,至痊愈后2周。眼部热敷,每日2~4次,每次20分钟。局部用可的松滴眼或结膜下注射。重症患者可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其他可用1%~2%狄奥宁滴眼,内服水杨酸钠;对后部的葡萄膜炎可用烟酸、妥拉苏林、654-2、碳酸氢钠静滴以及维生素B1、B2等。治疗均无效时可用免疫抑制剂。 2.脑内闭塞性动脉炎多采取大剂量青霉素G、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亦可用血管扩张剂如烟酸、氢溴酸樟柳碱(AT-3)、氨茶碱、理疗及针灸等疗法。争取迟早治疗,否则可能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医学教育网搜集)

全国钩端螺旋体病监测方案

全国钩端螺旋体病监测方案 (试行) 一、背景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全球分布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大部分省区的气候条件适合钩体生长、繁殖,动物宿主的种类繁多,加之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存在着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或大流行的潜在危险,是受钩体病危害极其严重的国家。从1958年以来,全国已经累计报告钩体病人250多万人,病死率较高。全国发病率高达10/10万以上的特大流行有10次,其中9次发生在洪涝灾害之年。 钩体病按流行形式一般分为稻田型、洪水型和雨水型,南方以稻田型和雨水型为主,北方以洪水型和雨水型为主。钩体病主要以农村青壮年发病为主,集中在农忙季节,对疫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二、监测目的 (一)了解我国钩体病的疫情动态、流行规律,及早发现疫情; (二)掌握钩体病主要宿主动物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带菌情况; (三)掌握钩体病流行的主要血清群分布及变迁情况; (四)了解健康人群对钩体病的免疫水平; (五)为钩体病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钩体病的定义 (一)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史 在钩体病流行季节,发病前一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并接触过可疑疫水或动物及其排泄物。 2.早期主要症状和体征 2.1发热:起病急,短期内体温可达39℃左右,常为弛张热,可伴有畏寒等症状。 2.2肌痛:全身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 2.3乏力:全身乏力,特别是腿软明显。 2.4眼结膜充血:轻者主要在眼球结膜、外眦及上下穹窿部,重者除角膜周围外的全球结膜血管扩张呈网状,无分泌物,不痛,不畏光。 2.5腓肠肌压痛:双侧腓肠肌压痛,重者拒按。 2.6淋巴结肿大:主要为表浅淋巴结及股淋巴结,一般为1~2cm,质偏软,有压痛,无化脓。 3.实验室诊断

[医学类试卷]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预防科目(兽医传染病学)模拟试卷17.doc

[医学类试卷]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预防科目(兽医传染病学)模拟试卷 17 1 鸡毒支原体感染最具诊断价值的病理变化在( ) (A)肺 (B)鼻窦 (C)气管 (D)气囊 (E)支气管 2 病原体可在鸡胚内干扰NDV-B1株血凝素的产生,其引起的疾病是( ) (A)新城疫 (B)禽流感 (C)马立克病 (D)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E)传染性喉气管炎 3 通过琼脂扩散试验检测羽髓中病毒抗原可作出诊断的疾病是( ) (A)禽流感

(B)新城疫 (C)禽白血病 (D)马立克病 (E)传染性法氏囊病 4 分离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应采集病鸡的样品是( ) (A)脑组织 (B)法氏囊 (C)肝脏 (D)肺脏 (E)肠内容物 5 新城疫病鸡腺胃常见的病理变化是( ) (A)乳头或乳头间有出血点 (B)萎缩 (C)胃壁有灰白色小结节 (D)黏膜有乳白色分泌物 (E)黏膜有肿瘤结节

6 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主要侵害( ) (A)1~4周龄鸡 (B)5~10周龄鸡 (C)11~15周龄鸡 (D)26~32周龄鸡 (E)35周龄以上鸡 7 鸭浆膜炎急性病例濒死期的典型症状是( ) (A)剧烈腹泻 (B)咳嗽气喘 (C)头颈肿胀 (D)跛行 (E)神经症状 8 鸭瘟俗称( ) (A)“大头瘟” (B)“小脑炎” (C)“大劈叉”

(D)“大肝病” (E)“大脖子病” 9 鸭瘟的特征性临床症状是( ) (A)咳嗽、呼吸困难 (B)体温升高、关节肿大 (C)关节肿胀、行走困难 (D)精神沉郁、食欲减少 (E)头颈部肿大、两脚麻痹 10 目前我国流行的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主要血清型为( ) (A)1型 (B)2型 (C)3型 (D)1和2型 (E)1、2和3型 11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为( ) (A)沙门氏菌

传染病学主治考试复习题(钩端螺旋体病)

第十章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A1型题 1.引起钩体病的病原体属于:A.密螺旋体属B.疏螺旋体属C.寄生性钩端螺旋体D.腐生性钩端螺旋体E.双曲钩端螺旋体 2.钩体培养常用的培养基是:A.普通培养基B.含胆汁培养基C.碱性蛋白胨培养基D.含兔血清培养基E.含羊血清的培养基 3.我国稻田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A.猪B.犬C.病人D.褐家鼠E.黑线姬鼠 4.洪水型和雨水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A.猪B.犬C.病人D.褐家鼠E.黑线姬鼠 5.引起我国南方稻田型钩体的主要菌群是:A.波摩那群(型)B.黄疸出血群C.犬群D.流感伤寒群E.七日热群 6.引起洪水型和雨水型钩体病的主要菌群是:A.波摩那群B.黄疸出血型C.犬群D.流感伤寒群E.七日热群 7.钩体病人排除钩体的主要途径是:A.大便B.小便C.飞沫D.呕吐物E.鼻咽分泌物 8.在水和湿土中,钩体可存活多长时间:A.1~2周B.3~4周C.1~3月D.4~5月E.半年以上 9.下列哪一种是钩体的运动器官:A.菌体B.轴丝C.鞭毛D.包膜E.伪足10.钩体显凝试验抗体效价的阳性值是:A.>1s100B.>1s200C.>1s300D.>1s400E.>1s80011.

采用柯氏培养基培养钩体的时间最短为:A.1周B.3天C.2周D.3周E.4周 12.钩体病的潜伏期为:A.2~3天B.4~6天C.7~14天D.15~20天E.21~25天 13.钩体致病的主要物质是:A.菌体B.钩体一端的钩C.轴丝D.毒素E.胞壁 14.传播钩体病的主要方式是:A.虫媒叮咬B.皮肤接触疫水C.食入污染食物D.呼吸道吸入病原体E.接触受感染的动物 15.关于钩体病的流行病学,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波摩那群分布最广,主要储存宿主是野鼠B.黄疸出血群毒力强,主要储存宿主是猪C.钩体病主要传染源包括带菌动物和病人D.病人可获得对同型及异型钩体的免疫力E.黄疸出血群所致钩体病的临床分型多为感染中毒型 16.感染钩体后,发病与否及病情的轻重主要由什么决定:A.钩体的毒力B.钩体的数量C.钩体的菌群D.机体的免疫力E.钩体的菌型和机体的免疫力17.钩体病病损的基本特点是:A.肺毛细血管出血B.肝细胞变性、炎性细胞浸润C.弥漫性血管溶血D.毛细血管损伤所致的严重功能紊乱E.全身性小血管中毒性损伤 18.钩体病病理改变的突出特点是:A.机体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和组织形态变化轻微的不一致B.肝细胞变性肿胀、炎性细胞浸润C.肾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D.肺毛细血管出现微型缺口,红细胞溢入肺泡E.腓肠肌肿胀、横纹消失与出血

钩端螺旋体病防治知识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防治知识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种分布广泛的人兽共患病。全年均有病人发生,但常在夏秋季(6~10月)、稻田收割季节和洪涝灾害引起发病和流行。 我国已从67种动物分离出钩体,其中危害最大的主要宿主动物是啮齿动物(黑线姬鼠、黄毛鼠、黄胸鼠和褐家鼠),以及家畜(猪、犬和牛)。 传染源:主要为野鼠和猪。黑线姬鼠为稻田型钩体病的最重要传染源,而猪为洪水型钩体闰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钩体病传播方式为直接接触传播。人因直接或间接与带菌动物的尿污染的水体接触,钩端螺旋体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和中毒血症。 人群易感性:人对钩体病普遍易感。以青壮年发病较多(但由于目前大多数青年劳动者外出务工较多,故感染大多以在家留守的老年人为主),职业分布主要是参加农业劳动的人群、渔民与屠宰工人等。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28天,一般10天左右。早期通常表现为“重感冒样”症状。病人出现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全身肌肉疼痛特别是腓肠肌疼痛和触痛,有的病例尚出现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极易误诊为流行性感冒。部分患者早期得到及时有效抗菌素治疗后,即可痊愈,而另有部分病例发展到中期(约在起病后3~14日),将出现不同程度的器官损害。如鼻衄、咯血、肺弥漫性出血;皮肤粘膜黄疸或出血点;肾型患者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肾功能损害;脑膜脑炎型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及脑脊液成分改变。为了临床诊治和抢救方便,一般将钩端螺旋体病分为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及肺弥漫性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脑膜脑炎型和肾型。 诊断原则 (一) 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30天接触疫水或动物尿或血。 (二) 早期主要症状和体征 1.发热:起病急,可有畏寒。短期内体温可达39℃左右,常为弛张热。 2.肌痛:全身肌痛,特别是腓肠肌痛。

钩端螺旋体抗体检测试剂盒(酶免ELISA法)

钩端螺旋体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免ELISA法) 钩端螺旋体病简述: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此病主要由致病性、不同血清型的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传染源主要是鼠和猪是两大类。全世界各个地区几乎都有钩端螺旋体病的存在,而东南亚地区是重疫情灾区。被钩端螺旋体感染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早期有高热,全身酸痛、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等钩体毒血症状;中晚期主要有肺出血,心肌炎、黄疸,肾炎、脑膜炎等器官损害表现;当钩端螺旋体侵入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IgM/IgG,因此可利用敏感性、特异性均高的ELISA法对已知抗原及抗原致敏的固相载体来测定。 产品简介: 钩端螺旋体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采用了ELISA双抗原夹心法测定血清标本中人钩端螺旋体IgM/IgG抗体水平,适用于疑似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发热、肌肉疼痛、全身乏力、眼结 检验原理: 本试剂盒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钩端螺旋体抗体IgM/IgG(Lep-IgM/IgG)水平。用纯化的抗原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原,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钩端螺旋体抗体IgM/IgG (Lep-IgM/IgG),再与HRP标记的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原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钩端螺旋体抗体IgM/IgG (Lep-IgM/IgG)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钩端螺旋体抗体IgM/IgG (Lep-IgM/IgG)浓度。 试剂盒组成: 1、酶标包被板1块×96孔 2、标准品0.5ml×1瓶 3、标准品稀释液 1.5ml×1瓶 4、酶标试剂 6 ml×1瓶 5、样品稀释液 6 ml×1瓶 6、显色剂A液 6 ml×1瓶 7、显色剂B液 6 ml×1瓶 8、终止液6ml×1瓶 9、浓缩洗涤液(20ml×30倍)×1瓶 10、原版说明书1份 11、封板膜2片 12、密封袋1个 贮藏有效期:试剂盒原包装储存于2-8℃,有效期为12个月。 生产企业:广州市标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最新整理兽医传染病题库教学内容

传染病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传染病中哪种病的潜伏期最长( A ) ①狂犬病②伪狂犬病 ③猪瘟④钩端螺旋体病 2.下列哪种属于慢病毒感染( C ) ①曰本乙型脑炎②狂犬病 ③绵羊痒病④伪狂犬病 3.下列哪种苗不能冻结保存( D ) ①猪瘟兔化弱毒细胞苗。②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 ③鸡新城疫I糸苗④兔瘟组织灭活苗 4.下列哪种苗不适口服( A ) ①新城疫I糸苗②鸡新城疫Lasota苗 ③鸡传染性法氏囊弱毒苗④传支H52 5.下列哪种消毒药物适用于炭疽芽胞的消毒( C ) ①2%~4%的氢氧化钠② 3%的来苏尔 ③20%的漂白粉、10%NaoH ④ 10~20%的石灰乳 6.下列哪种制剂可中和破伤风梭菌产生的毒素( B ) ①破伤风类毒素②破伤风抗毒素 ③抗生素④干扰素 7.下列哪种不是猪水肿病的特征( A ) ①小肠粘膜水肿②肠系膜水肿 ③小肠粘膜充血、出血④肺充血.出血水肿 8.口蹄疫病毒的主要感染途径是( A) ①呼吸道②生殖道 ③消化道④外伤 9.内脏型的鸡马立克氏病其剖解特征是( C ) ①消化道出血②肺出血 ③内脏器官的肿瘤结节④肝出血 10.炭疽杆菌对哪种动物最易感A ①牛②猪 ③犬④禽 11.禽霍乱在剖解上的特征是A ①肝表面有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②肠粘膜出血 ③脾脏肿大④肺出血 12.钩端螺旋体感染动物后.主要通过什么排出体外(C) ①通过呼出的气体②通过口腔的分泌物 ③通过尿液排出④通过粪便排出 13.口蹄疫病毒为什么常出现新的亚型B ①形态不稳定②抗原不稳定、常出现漂移 ③毒力不稳定④自然界的影响 14.狂犬病毒感染动物通过什么排出体外A

钩端螺旋体病

第十章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1印tos江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不同血清群和血清型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以起病急、高热、倦怠无力、全身酸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病原学)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细长,有12—18个螺旋,长6—10/1m,一端或两端屈曲成钩状。革兰染色阴性。钩体在湿土中能存活半年以上,在水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最适pH值为7.2一7.4,孵育温度以28℃左右为宜。钩体对干燥、常用消毒剂均极敏感,加热60℃1min 即 被杀灭。 全世界已发现有19个血清群180多个血清型。我国至少有16个血清群49个血清型的 钩体,根据实际情况暂规定13个血清群14个血清型为国内通用标准菌株。其中波摩那群分布最广,为我国洪水型和雨水型的主要菌群,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是长江流域稻田型的主要菌群。 (流行病学] 本病遍布世界各地,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多见。我国除西藏、内蒙、西北高原外均已发现本病,尤以西南和华南各省多见。好发季节为7~9月。青壮年农民多见,农村儿童亦不少见,男性占80%以上。主要流行形式有雨水型、稻田型和洪水型。降雨连绵,村庄内外积水,带菌 动物的粪尿外溢污染环境,可引起雨水型;鼠在稻田中偷吃稻谷,排尿于田中,农民接触疫水 而感染,可引起稻田型;洪水泛滥,有钩体存在的猪舍、厕所等被冲溢,使水被污染,多呈暴发 流行,可引起洪水型。 一、传染源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黑线姬鼠为稻田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猪分布广、带菌率高、排菌期长,易成为雨水型或洪水型的传染源。患者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小。 二、传播途径鼠和猪的带菌尿液污染外在环境,人群接触疫水和土壤,钩体经破损皮 肤侵入机体。如土壤偏碱、气温22℃以上(钩体容易生长),与疫水接触时间长、次数多,获得 感染的机会多。进食被鼠、猪带菌尿液污染的食物,钩体也可经消化道粘膜进入人体。三、易感人群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病后可获较强的同型免疫力,疫区人群多有一定 的免疫力。新入疫区的人员及常与疫水接触的农民、渔民、下水道工人、屠宰工人、饲养员,发 病率较高。 (发病机制和病理] 一、发病机制钩体经破损或正常的皮肤与粘膜侵入人体,迅速经淋巴管或微血管散 布全身,在侵入局部无炎症反应。钩体在血和组织中大量繁殖,播散成为钩体败血症。钩体及其毒素进一步引起不同

兽医传染病名词解释汇编

一、名词解释 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 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2、隐性感染:在感染后无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称为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动物在抵抗力降低时也能转化为显性感染。 3、显性感染:将出现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 4、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称为继发感染。 5、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称为混合感染。 6、持续性感染:是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 7、长程感染:又称慢性病毒感染,是指潜伏期长,发病呈进行性且最后常以死亡为转归的病毒感染。 8、顿挫型感染: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回复健康者,称为顿挫型感染。 9、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到疾病的最初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这段时间成为潜伏期。 10、传染源:传染源:亦称传染来源,是指某种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活的动物机体,也即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患病动物和病原携带者 11、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除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路径。 12、易感动物:易感性:动物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特性叫做易感性,有易感性的动物叫做易感动物。 (畜群的易感性:指家畜对于某种传染病病抵抗力的大小,是抵抗力大、易感性小。) 13、垂直传播:即从亲代到子代的纵向传播方式。水平传播:是指传染病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包括:经胎盘传、播经卵传播、经产道传播。 14、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内经历发育或繁殖地阶段,是完成其生活史或传播中不可缺少的过程。 15、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舐咬等),不需要任何外界条件因素的参与而引起的传播方式。16、间接传播:(有外界环境因素参与)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接触传播。两种方式都能传播的传染病也可称为接触性传染病,多数传染病均属于接触性传染病。 17、传播媒介: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为传播媒介。 18、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19、自然疫源地:存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地方称为自然疫源地,即某些可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的病原体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长期存在和循环的地区。 20、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自然疫源性(人和动物疫病的感染和流行对其在自然界的保存来说不是必要的)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一些疫病的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即使没有人类或家畜的参与,也可以通过传播媒价(主要是节肢动物)感染宿主(野生动物)造成流行,并且借此在自然界长期存在。这些疫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注意: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有:流行性出血热、森林脑炎、狂犬病、伪狂犬、流行性乙脑炎、黄热病、口蹄疫、鹦鹉热、Q热、鼠型斑疹伤寒、蜱传斑疹伤寒、鼠疫、土拉杆菌病、布鲁菌病、李氏杆菌病、蜱传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21、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包括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微生物所污染的物体、房舍、牧地、活动场所,以及怀疑有被传染的可疑动物群和储存宿主所在的地区。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急性传染病。 重点 病原治疗的药物及其注意事项 一、病原学 钩端螺旋体菌体细长,有12~18个螺旋,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革兰氏染色阴性,为微需氧菌。生长缓慢,培养基上1周才生长。在水和土壤中可存活1~3个月。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传播:可通过皮肤、黏膜感染人。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较强的同型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夏秋季(6~10月)为流行高峰。农民、渔民、屠宰工等易感。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后发症】 后发热:热退3~4日后再次发热,T38℃左右,1~3日自愈。无钩体血症,不需抗生素治疗。 反应性脑膜炎:在后发热同时或稍后出现脑膜炎症状及体征,但检查无异常,预后好。 眼后发症:出现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巩膜炎、球后视神经炎、玻璃体混浊。 闭塞性脑动脉炎:因反应性动脉炎导致脑缺血而出现偏瘫、失语,可短暂反复发作。多数l~2个月后恢复正常 【例题】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 A.长期持续高热 B.发热、咳嗽、咯白色粘痰 C.发热、头痛、结膜充血、腓肠肌痛 D.发热、恶心、呕吐、腹痛 E.发热、咳嗽 【正确答案】C 【例题】急性肾功不全是哪型钩端螺旋体病的常见死亡原因 A.单纯型(流感伤寒型) B.肺出血型 C.黄疸出血型 D.胸膜炎型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C 【例题】钩端螺旋体病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单纯型(流感伤寒型) B.肺出血型 C.黄疸出血型 D.胸膜炎型 E.脑膜炎型 【正确答案】A 【例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钩端螺旋体病后的并发症 A.后发热 B.虹膜睫状体炎 C.闭塞性脑动脉炎 D.反应性脑膜炎 E.肾损害 【正确答案】E 五、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 2.尿常规可有轻度蛋白尿,镜检有红、白细胞及管型。 3.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显凝试验或凝溶试验)最常用。一周出现阳性,效价≥1:400阳性,不能作为早期诊断。 4.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M抗体可用于早期诊断。 5.血培养生长缓慢,1周才生长。 6.核酸检测:DNA 7.胸部X线:肺出血型双肺呈毛玻璃状或有弥散性点状、片状或融合性片状阴影。 六、诊断及确诊依据 1.根据流行病学资料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显微镜凝集试验(简称显凝试验)1: 400以上有诊断价值 七、病原治疗 1.首选青霉素,4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6小时一次,连用5 ~7日。为避免赫氏反应,青霉素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2.庆大霉素8万U肌注,每8小时l次。疗程5~7天。 3.四环素0.5g日4次口服,疗程5~7天。 【赫氏反应诊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