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部分)练习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部分)练习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部分)练习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部分)练习

正确使用词语(成语部分)练习

1.下列各句中画线处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约旦国王侯赛因生前曾多次在为化解战争危机的谈判中,

晓之以理,折冲樽俎,维护了中东地区的和平。

B.侯老很动感情地说:“搞旅游,建宾馆,无可厚非;但绝

不能焚琴煮鹤任意破坏植被、水源和野外文物。”

C.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威武不屈,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不愧为新时期的雷锋。

D.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

现以邻为壑的倾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尽管是高科技工具,拥有它并不意味

着一切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一蹴而就。

B.他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欢他们。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美满幸福。

C.天赋发展到七十分的,从古以来少有,发展到一百分的恐怕更是千载难逢。

D.有的部门或是人浮于事,或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地方

不减员、不裁官行不行?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B.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种式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C.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细密的专业报刊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

D.诗歌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的伴奏,更是洋洋大观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到来之际,“二战”成了时下影视文学创作中炙手可热的题材。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的确是不易之论。

C.他在哲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

D.经过她耐心的解释,我心头的疑虑就成了过眼烟云。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8.19" 大火。

B.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C.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

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D.这们责任编辑敢对文字部分负责任,书籍的其他环节,如插图装订等,他就望尘莫及了。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作为领导干部,对下岗职工的生活困难决不能掉以轻心。

B.在这场足球比赛中,我校队员前仆后继,大显身手,终于取得了胜利。

C.这处游览圣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对于这次活动,同学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主张改期,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甲A联赛第一阶段,大连万达战绩差强人意,主教练徐根宝被迫提出辞职。

B.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战士们正趴在堑壕沿上,紧握钢枪,虎视眈眈地望着敌营。

D.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改弦更张了。

8.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共产党人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成金科玉律。

B.我们上车时,他这个服装个体户非要送我们几套高档衣服

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C.有多少原可发现的东西由于才能所限而失之交臂。

D.李大夫用针灸疗法,一个疗程就把张大娘的风湿病治好了,真是起死回生啊!

9.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

A.根据他的来信,我按图索骥,七弯八拐终于找到了他的家。

B.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C.实习中,我耳濡目染了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很受感动。

D.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几年他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其政绩可谓罄竹难书。

10.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如果对所要说的道理毫无情感,勉强敷衍公事地把它写下去,结果就只会是一篇干巴巴的应酬文字,索然无味。如果对它有深厚的情感,就会,全神贯注,思致风发,新的意思就会地涌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文章总会是,文从字顺,内容与形式都

A.信手拈来意到笔随兴会淋漓

B.兴会淋漓源源不断意到笔随

C.意到笔随滚滚而来信手拈来

D.字斟句酌源源不断兴会淋漓

高考语文成语题设误--类型例析

成语,凝练精辟、生动形象,虽历经沧桑岁月沿用至今,却依旧文采熠熠,闪烁着灼人的光辉。因此,它是数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上一道“永恒的风景”,亦是检测数百万考生词语运用能力的一道“上佳题型”。纵观高考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曲解词义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1997年高考题第4题D 项

例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1998年高考题第5题C 项

以上两句,命题者故意曲解成语词义,以便考查考生的识辨运用能力。第一句中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句子表达的意思却是: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曲解的词义与所要表达之意正好相反。第二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

捞到好处。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二、用错对象

例3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1999年高考题第4题B项

例4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2001年高考题第4题C项此处两句,命题者从成语使用的对象上命题,重在考查成语词义适用的范围。例3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轮”:高大,“奂”:众多,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车水马龙”,意即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常用来表示人车往来不绝。而例4

句着重说明人们争购鲜花,其误用类型亦属对象不当。

三、误用褒贬

例5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1998年高考题第5题B项

例6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1997年高考题第4题C项

例5、例6两句,命题者从感情色彩上设误来进行考查。“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例5句对“新上任的领导”有所褒扬,故而,“处心积虑”的运用,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例6句中的“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追逐某些东西,是贬义词,用于形容艺术家对齐白石国画的热爱,感情色彩同样有失妥当。

四、自相矛盾

例7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1997年高考题第4题A项

例8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2001年高考题第4题A项

此处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的矛盾处设误,以考查考生的逻辑能力。“莘莘学子”意为众多的学生,它的前面却用“一位”修饰,自相矛盾导致逻辑错误。例8句中的“安步当车”,是慢慢行走、就当着坐车的意思,而本句中描述的抢险形势甚是紧急,不会有“安步当车”的闲情逸致。因而,成语与语境出现矛盾,“安步当车”的使用,与生活实际情况不相吻合。

五、搭配不当

例9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2000年高考题第4题A项例10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最高水平攀登。(2000年高考题第4题B项

以上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句子的语法关系上,考查考生对句子主谓搭配知识掌握运用的情况。“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它与前面的主语“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因而,无从搭配。“洗心革面”,喻彻底悔改,指人改过自新,它与刊物也无从搭配,因为刊物谈不上“决心”、也谈不上“悔改”。

六、用词重复

例11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2001年高考题第4题D 项

此题,命题者从成语与语境意义重复的角度,设置误点,来扰乱考生视线。“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一句中,“居室”和“蓬荜”意义重复累赘,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就此而

论,当删去“蓬荜”才行。另外,“蓬荜生辉”作谦辞,只能用于自己一方,不能用于他人,否则于人不敬。

明了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考生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才能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

媒体中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11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13蓬荜生辉:谦敬之辞。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14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5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

类则错。

16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7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18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

19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20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21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2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23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24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25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26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27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28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29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30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31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32明日黄花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33 评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34 休戚与共同欢乐共悲哀与患难与共不同

35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36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37 弹冠相庆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38 期期艾艾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39 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40 不胫而走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41 身临其境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41 身临其境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42 茕茕孑立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不指某时.

43 耿耿于怀形容心存怨恨,

44 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45 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

46 耸人听闻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47 骇人听闻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48 咬文嚼字一般用于贬义,除非贬词褒用.

49 处心积虑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50 火中取栗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51 忍俊不禁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52 责无旁贷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53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54 绘声绘色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55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56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57 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蛮横.

58 不可向迩不能接近.

59 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60 一发而不可收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

61 一发不可收拾更加无法整顿.

62 如丧考妣像死了父母一样,贬义.

63 汗牛充栋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

64 叹为观止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耍说”令人叹为观止”.

65 赏心悦目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66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

67 不亦乐乎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68 无所不为什么坏事都干.

69 无所不至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

70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71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72 休戚与共同甘共苦.

73 相濡以沫患难中互相救助.而”相依为命”只有互相依靠的意思.

74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75 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76 面目全非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77 见异思迁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78 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79 平铺直叙可用为褒义,指文章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直接叙述出来.

80 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81 见仁见智意见不统一.使用中要注意防止前后矛盾.

82 水落石出事情的真像已经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83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地落后,与鞭长莫及不同

84 投桃报李报答他人的好处,除非特意幽默,不表示报复.

85 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86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87 意味深长话语含蓄,带有深意.

88 一蹴而就一步就成功,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

89 若心孤诣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刭了很高造诣,常误当作苦口婆心.

90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91 循序渐进强调由浅入深的程序.

92 耳闻目睹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93 光怪陆离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不要误认为贬义.

94 如履薄冰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

95 奇文共赏原是褒义,现多用于讽刺.

96 不以为然不赞同.

97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

98 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99 左右逢源既指处世圆滑,又指做事得心应手.

100 情不自禁无法控制感情,与不由自主易于混淆.

101 振振有词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 102 目无全牛技艺十分纯熟.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

103 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媒体多用于惊人消息,误.

104 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

105 信笔涂鸦随手乱画,不表示画得又快又好

106 心有余悸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107 上行下效贬义,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108 意气用事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正确使用词语综合练习

正确使用词语综合练习 夯实语基 0131 2227 正确使用词语综合练习 高考正确使用词语的试题,近几年大多是指虚词、实词、成语分题考的。过去有把实词、虚词放在一题内考的。如1995年全国卷第3题: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不决地伫立着,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成了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 A.犹豫逐步化装 B.迟疑逐 渐化妆 C.迟疑逐渐化装 D.犹豫逐 步化妆 也有把一般词语和成语放在一起考的,如1998年全国卷第3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定得,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的假酒案。 A.不止正确耸人听闻 B.不只正确耸人听闻 C.不只准确骇人听闻 D.不止准确骇人听闻

这两道题都是着眼于近义词语的比较,并结合语境来选用的。前一题的答案是A,后一题的答案是C。但这里所说的“综合练习”,固然包含着这样的意思,但更指增加实词、虚词、成语使用的练习,以弥补前三讲练习题数量的不足。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李政道教授列举的另一个艺术与科学统一的例子就是屈原的《天问》。因为《天问》是基于几何的分析,应用精确的推理,并以气势磅礴的诗句写成的宇宙论文。 ②有些人片面理解“减负”工作,认为“减负”就是大量减少作 业取消作业。 ③三峡水库工程修建完工后,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很大。 ④张老师在国外学习期间,节省下来的经营购买了一批英文原版图书,供大家使用。 A.突出和受益用 B.杰出或受益用 C.突出或收益把 D.杰出和收益把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长年无敌情,不可一日不防备。 ②无论国际风云如何,我国坚持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不变。 ③这场比赛失败了,但他们并没有灰心,他们接受教训,,争取胜利。 A.宁愿变换卷土重来 B.宁愿变换重振旗鼓 C.宁可变幻重振旗鼓 D.宁可变幻卷土重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考点一常见易混实词、虚词辨析教学案(含解析)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 考纲展示命题探究 基础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和熟语(主要 是成语)。所谓“词语”,一是指常用词语,包括实词中的近义词、虚词和熟语;二是规范的词语,即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词。所谓“正确使用”,一是考查“使用”是否正确,二是在“使用”中考查。 (1)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主要包括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对实词的考查主要是对近义实词的辨析和使用,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的使用。常见的命题形式包括判断词语使用正误、选出使用恰当的一组词语的选择题,直接根据语境 填空的主观题。 (2)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种,对虚词的考查既有单独考查,也有将它和 实词、熟语三者合并考查的形式。 (3)熟语是指汉语中所有常见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结,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歇 后语、惯用语等。熟语中成语是考查的重点,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 不合语境等方面。 (4)特别注重考查考生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设题时,常故意把词语的意义曲解得似是而 非,试题的迷惑性很大。 重难点:1.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2.熟知有特定意义的词语。 [考法综述]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本考点几乎是必考题,成语的考查频率最高,辨析选用近义 词语的考查频率加大,不容忽视。做好这类试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尤其是有特定适用对象,有固定搭 配,有特定句子成分的词。 命题法1 实词 实词是指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 词。高考对“实词”的考查着重于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如“滋养”与“滋润”,“安静”与“宁静”。同时,也会涉及一些同义词的辨析和使用,如“太阳”与“日头”,“玉米”与“棒子”。因此,考生必须掌握词语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词性,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义的轻重,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等。 典例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 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的精 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正确使用词语练习题

正确使用词语练习题(一) 【真题解析】 1.(09年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画山水。 a.遏制次序善于 b.遏制秩序擅长 c.遏止秩序擅长 d.遏止次序善于 2.(09年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 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受损。 A.国是况且荣誉 B. 国事何况名誉 C.国是何况名誉 D. 国事况且荣誉 3.(09年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格局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源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 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 老练不够。 a.感受依托未免b.感触依附未免 c.感触依托不免d.感受依附不免 4.(09年天津卷)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翻译标准,有学者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文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解释偶然妄自尊大 b.解读偶然夜郎自大 c.解释偶尔妄自尊大 d.解读偶尔夜郎自大 5.(09年重庆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 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b.亚冠联赛小组赛上,鲁能泰山队的另一个对手韩国首尔fc对以6 :1取得了胜利,从目前的形式来看,泰山队的亚冠之旅格外艰险。 c.平遥人过去在外经商的极多,赚了钱,要往家里送,很不安全,还要雇保镖,于是便生出这票号,专管对换银钱。 d.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来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6. (09年辽宁卷)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①人类来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山水园林城市,当然,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②不是首都,③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有的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④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文化遗迹。⑤,是不是历史文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实词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 ..。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 ..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中考语文总复习教案:词语成语及运用

第五、六课时词语(成语)及运用 一、考点分析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两音节的或者是成语。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对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词语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在写作当中,我们同样会用到词语。词语掌握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作文水平的高低。 二、备考指南 对于词语的识记,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来揣摩和理解词语的意义。同学们应该总结教材中每一篇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要复习词语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三、复习要点 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 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 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二)词语的感情色彩 类型概念举例 褒义词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秀壮丽谦逊刚强 贬义词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笨奸诈卑劣渺小 中性词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结果状况配合方法 (三)辨析近义词: 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 词义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和“战斗”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 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庇护”是贬义词。 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 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了”,“公开的秘密”。 (四)正确使用成语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望文生义。如“告别时,这位服装个体户一定要送我几件高档的衣服,真是大方之家。”“大方之家”是指专家学者,句中误理解为“出手大方的人”。 2.意思弄反。如“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事倍功半”

正确使用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 导读:本文是关于正确使用词语,希望能帮助到您! 正确使用词语,在高考中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正确使用虚词。虚词考查主要包括一些副词、介词及关联词语等,主要命题形式是选择与填充两种。 (2)同义词的辨析。同义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侧重点不同、含义也不尽相同。 (3)成语使用。成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成语的选择、成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 一、关联词语误用 关联词语是复句的有机部分。一个复句,用不用关联词语、用哪个关联词语,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是靠语境判断,仔细推断出来的。 关联词语在使用上存在如下毛病: 1、滥用关联词语。 例:有一些电视剧本不能采用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格调太低,只能迎合少数人的口味。(应去掉”因为”) 2、错用关联词语。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抬举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 例:尽管工作怎样忙,他还坚持天天记日记。 “尽管”和“不管”是不尽相同的。“尽管”是用于让步转折句,“不管”是用于无条件式的条件复句。应把“尽管……还”改为“不管……都”。 3、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规律:各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各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前面。 例:尽管他行车已三十万公里,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主语相同,“他”应放在“尽管”之前) 例:由于国棉布一厂长期以来不抓革新,总落在国棉二厂后面。产量不是比国棉二厂低,就是质量比国棉二厂差。(分句主语不同,“产量”应放在“不是”之后) 二、介词误用 1、不可滥用介词 介词在语言组合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到当用则用,不当用的时候不可滥用。滥用介词不但会使表达罗嗦,而且。有时还会使表达混乱、造成语病。 例: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如何正确使用成语 一、明确成语含义。 词语的含义,从字面上看,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语言的使用有一个法则:约定俗成。这约定俗成,就是词语的在一定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这种约定俗成在一定的程度上规范了词语的运用"规则"。 例1:随着"砰"的一声枪响,一张大网从空而降,罩住正在逃跑的疑犯,巡警迅速上前抓获疑犯。昨日,福田巡警首次配备网枪上路,他们是全市第一支使用网枪的巡警队伍。网枪学名捕网器,长约20公分,平常可当警棍挂于腰间。疑犯逃跑或拒捕时如果现场群众多,往往不便开枪,网枪便派上用场。网枪击发后,一张10多平方米巨网瞬间铺开,以每秒50米的速度扑向疑犯并将其完全包裹,警员可兵不血刃地制服疑犯。 例2:战争是残酷的,在敌对双方的厮杀中,兵不血刃是难以想象的。 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血。从字面上看,可能有这么几个意义:一是未曾发生战争或战斗;二是指未交锋就取得胜利;三是以智取胜,不必动用刀枪。其中第二种解释是约定俗成的。例1"兵不血刃"用的是"未交锋就取得胜利"这个意思,而例2仅仅理解为"兵器上没有沾血",而"未交锋就取得胜利"的意义就显示不出来。 二、把握词义引申。 语言是丰富的,而词义的引申、扩大是汉语言丰富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地说,词语的意义有一个基本意义,在这个基本意义上不断的延伸,不断地外扩,形成了词语的多义性。 例1:总部的研发人员对电子商务改变传统法则的警钟充而不闻,各地蓬勃发展的网络计划被忽略和搁置。 例2:"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态哲学。可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们却日益面对自然之物视而不见充而不闻了。"荒野"以其独到的多样性、自育性,做为生命的温床而存在,可是,现代文明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否定着荒野的价值。 例3、中国女子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沸的赛场上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充耳不闻,原义是塞住耳听不见。比喻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例1取的是"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例2引申为不愿意听到大自然的声音。例3总不能说她"不愿意",而是精力集中。 三、符合语言环境。 使用语言,要合乎语境。合乎语境,一是要看清说话的对象,二是要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三、是要符合语境特点。 例1、王厂长的一席话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例2、湖南湘潭市有人利用封建迷信行骗坑人,有关方面守株待兔,一举交行骗的人抓获。 例1"抛砖引玉",比喻用自己的不好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好的意见或作品,谦辞。但对他人发言的评价,不能说是"不好的意见"。例2"守株待兔",原比喻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贬义,与语境不符,且这里也不能看成贬义褒用。)四、适合语言范围。 语言的使用范围,是指语言使用在范围上限制,不能太宽,不能过小,也不能张冠李戴。 例1、今年冬天,福建闽侯旗山出现了难能可贵的雾松奇观。 例2、走进这个著名的风景区,只见瀑布叠挂,飞短流长,甚是壮观。 例1"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用于赞许人物,不用于赞美事物。例2"飞短流长",飞流,散布;短长,是非。意谓布谣言,恶意中伤。可改为"飞流四溅"。 五、不要望文生义。

初中语文成语的正确使用练习题含答案

成语的正确使用 学习目标: 1、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类型。 2、正确理解并运用常用成语。 [知识网络] 成语是俗语的一种,是指语言现象中常用而又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结构凝练而富于表现力。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从古代寓言故事凝缩成的。这类成语和寓言一样,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者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常带有劝解或者讽刺的意味。如:滥竽充数、狐假虎威、螳臂当车、鹬蚌相争、与虎谋皮、杞人忧天等。 2、从历史事件或历史故事凝缩而成。这类成语经常用来说明某种道理、某种认识或者某种境遇。如:卧薪尝胆、毛遂自荐、风声鹤唳、三顾茅庐、完璧归赵、请君入瓮等。 3、古代作品中的语句习用为成语。这类成语,有的是作品中的原话,有的则是经过加工,经过简缩而成的。如:一鼓作气、舍生取义、知己知彼、庞然大物、扑朔迷离、诲人不倦等 4、来自群众的口头语。语言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类成语仍会不断出现,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如:三长两短、十拿九稳、人山人海、有气无力、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等。 恰当地引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使文章言简意赅,并增加表达的广度和深度。反之,则容易产生误解,甚至闹出笑话。但由于成语的结构固定而类型又多种多样;表达一个整体的意义而意义又比较丰富,另一方面,大量成语源于我们初中生不大了解的古代典籍,所以,正确使用成语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不断丰富词汇。积累的方法很多,譬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化整为零,每天积累一两个成语;有的在每天的语文课前让学生讲一两个成语故事;既激发兴趣,又记住了成语。但关键还在于自己平时的积累,如:遇到不理解的成语随时借助工具书——成语词典,弄清这个成语的来龙去脉,这样就可以从音、形、意三个方面三位一体地去积累成语。另外写作中使用成语时,也要多加斟酌和辨析,学会结合语境,结合说话的场合、对象、语体、情景、题旨、词语之间的呼应情况选用成语。只有这样,在应试时我们才能驾轻就熟,准确辩识,不误用和乱用成语。 [真题回放]: 辨别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是否正确。 1、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上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理解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语素意义,则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 教案 教学目标:正确使用现代汉语的实词 教学重点:1、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2、积累常用易错同义词、近义词(见《名师探究》“附录”)。 教学过程: 一、高考分析: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是词语考查的重点,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同时,在病句辨析题和第二卷的修改题中也会涉及。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常用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二、方法指导:握常用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1、别语素(区别词语的不同语素) (1)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止中止) 析:终,结束;中,中途。根据语境,应是“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 (2)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能力。(鉴别、鉴赏) 析:“鉴别”是指“辨别(真假好坏)”;“鉴赏”是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本题中“盲目地去摹仿”实际上就是不能“辨别好坏”。 2、定范围(确定词语的适用范围) (3)校园流行语,各个时期都有,各类学校又各有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不适用于正式。(场合、场所) 析:场合: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场所:活动的处所

(4)寺院里有两棵银杏树,枝繁叶茂的,看上去它们的足有上千岁。(年龄、年纪) 析: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范围小。 再如:局面——场面时代——时期边疆——边境——边界战争——战役——战斗 3、明色彩(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5)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从容_________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付、应对) 析:“应付”敷衍了事,将就,一般做贬义;“应对”是积极面对的意思;选“应对”。 (6)他这种勇于承认的精神值得大家。(效尤、效仿) 析:“效尤”是指明知别人的行为错误而照样去做,贬义;”效仿”是意思是效法。再如:成果——后果节俭——吝啬维护——庇护聪明——狡猾 果断——决断——武断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 牺牲——死亡——丧命 宏大——巨大——庞大 (7)如果不彻底转变旧观念,没有一种创新精神,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道路上,我们就迈不开前进的。(步子、步伐) 析:步子,口语;步伐,书面语。此句为书面语体,故应选“步伐”。 (8)我生于山东胶州半岛,内蒙古是我的第二。(故乡、家乡) 析:家乡,多用于口语;故乡,常见于书面语。再如:哆嗦——颤抖吓唬——恫吓商量——商榷(口语、书面语);诞辰—生日商讨——商议陵墓——坟苍穹——天空(庄重与一般);头部—脑袋(专业与一般)。 4、辨轻重(辨别词语表义程度上的轻重)

(整理)专题+基础知识之正确使用词语--讲义.

基础知识之正确使用词语 主讲教师:涂洁北京八十中语文高级教师 主要考点梳理 一、考查范围 1、实词 2、虚词 3、熟语 二、考查目的 检测常用实词(包括熟语)和常用虚词的使用能力 三、考查重点 易混词语语境意义的辨析和运用 (一)正确使用实词 一、定范围 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通过留同析异,确定词义适用的范围,来推断出正确的选项。 二、明色彩 词语的色彩主要指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分褒、贬、中三种。语体色体分书面语和口头语。 三、辨轻重 词义所表现的程度有轻重之分,比如“束缚”与“禁锢”,都有受到约束限制之义,但前者在词义程度上就要轻一些。 四、试搭配 词往往在搭配对象上有差异,比如“充足”与“充沛”,“充足”的搭配对象大多为实在的东西,如“弹药充足”等,而“充沛”的搭配对象多为较抽象的东西,如“体力充沛”“感情充沛”等。 五、析词性 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有利于辨析近义词。例如“代表”与“代替”,“代表”既有名词性又有动词性,由于有名词性,它可以充当主语,又可以充当宾语;由于有动词性,又可以充当谓语。“代替”是动词,不可以做主语和宾语。 易错小题考考你 选词填空 (1)囊括、包括 A、本词典共收词6万多条,_______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语词。

B、在2003年春季运动会上,这个队_______了田赛的全部冠军。 (2)勾通、沟通 A、国际互联网传递着世界的最新消息,它_______了各国文化,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互了解。 B、原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的秘书李真,滥用手中的权力,上下_______,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大肆侵吞国家财产,收受巨额贿赂。 (3)信任、信赖 A、他永远是一个能够以诚相待的值得_______的同志。 B、共产党是给他们指出前进道路的最可________的灯塔。 (4)留传、流传 A、经过世代的筛选,_______至今的谷肉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B、眉山苏氏一门才俊当然不错,而“苏小妹三难新郎”纯属虚构,然而这个浪漫故事却至今_______,多少说明古今人们对苏氏一门的偏爱。 (5)勉励、勉力 A、北京和东北的两位历史学教授都在回信中_______他执著追求,并向他介绍了一些考研必读书目和学习方法。 B、乡邻的冷言冷语,生活的艰难困苦,都没有动摇他考研的决心,他在逆境中_______苦学,终于在40岁考上了重庆师院历史系研究生。 (二)正确使用虚词 虚词,是指现代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起着帮助造句的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种。 近年来高考中主要考查连词、介词、副词、助词。 一、虚词的作用 虚词的表达功能是不可忽视的。 (1)语法作用 1、修饰(如副词) 2、连接(如介词、连词) 3、附着(如助词) (2)修辞作用 虚词用得好,语句可表达得准确严密、委婉、曲折,起到很好的帮助表达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表达效果。 二、虚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 副词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自相矛盾

高考语文复习攻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高考语文复习攻略 基础知识对策(六)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一天,老师布置作文,题目叫《我的家》。一位叫小军的学生这样写道:“我的家有我的爸爸、妈妈和我三人。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我们家三个成员臭味相投,家中一团和气。但偶尔爸爸妈妈也会同室操戈。爸爸总是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 这段文字可谓精彩之极。从成语的规范使用上来看,可以说是个个成语都使用不当。如果抛开规范性要求,那么,文段中的成语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大词小用,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诙谐、幽默的意趣。 当然,高考中,就“正确使用熟语”而言,可不能这样随便使用。作题时,在熟语选用上要严格遵守熟语使用原则,因为它主要考查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既然强调“正确”,自然要按照有关原则使熟语使用规范。既要“规范”,就要了解熟语的特点,即熟语来自古代汉语中文化典籍、诗词文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词素(文字)固定,结构固定,意义固定,感情色彩固定,大家不能随便去书写,去调整,去望文生义,去傅演感情色彩。所以,要想正确使用熟语,就要“勤读、勤查、勤积累”,牢固掌握熟语的文字、结构、意义、感情色彩等,这是基础。 成语是高考考查的重头戏,如: 【全国卷Ⅰ】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 ....,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 ....,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 ....,都强调“和”的精神。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 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 ....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B 项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其他几项成语使用都是恰当的,A项“探囊取物”意思是“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C项“异曲同工”的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D项“出人意表”意思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答案】B 【全国卷I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 跟他开点无伤大雅 ....的玩笑。

中职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时间】三教时 【教学过程】: 一、近义词的辨析与选用: (一)题型及解题示例: [试题1].(2005年高考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我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那是音乐、绘画书籍。 A.迷醉不止不管还是B.陶醉不只不管还是 C.迷醉不只如果或者D.陶醉不止如果或者 【答案】A 【解析】“迷醉”与“陶醉”:两个词的词义极为接近,但很显然,“迷醉”的程度要比“陶醉”深,它是指“沉迷,陶醉”。原句中用这两个词语都可以,但后文中“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纯朴”的描写,显示出“他”在音乐中的那种沉迷的状态,选用“迷醉”更好。 “不止”和“不只”:这两个词的词义较难区分,一定要仔细辨析。“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强调“数目多”;“不止一次感受到”,表明“感受”了很多次。“不只”是“不但,不仅”之意,不能与“一次”相搭配。 最后两个词语的区别较好辨析。“不管……还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表明“音乐”“绘画”“书籍”都能成为“好的男子汉”的“园地”。而“如果”与“或者”不搭配。最后这两个空可以成为考生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但也同时说明这道题迷惑项的设置过于简单。 [试题2](2005年高考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 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

正确使用虚词测试题高考语文专题训练[2020年最新]

正确使用虚词测试题(附详细参考答案)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不想去,只是没工夫罢了。 ②文章流畅很好,而主要的还在于内容。 ③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如此,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好作品。 A.未尝诚然倘能 B.何尝诚然惟其 C.何尝虽然倘能 D.未尝虽然惟其 B(“未尝”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有时相当于“不是”,有时是“不曾”的意思;“何尝”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第一个空选“何尝”更符合语境。“虽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诚然”是“确实,实在”的意思,从上 下文来看,第二个空应选“诚然”。根据第三句的“才能”一词可知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 应选“惟其”)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现在,无论 ..城市和.农村,都正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政策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B.现在,无论 ..城市及.农村,都正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政策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C.现在,无论 ..城市与.农村,都正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政策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D.现在,无论 ..农村,都正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政策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城市还是 D(“无论”与“和、及、与”都搭配不当,与“还是”搭配最恰当)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古代小说,其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 B.《西游记》中所写的魔怪总是从神佛那里来,而.在被孙悟空打得快死时又总被神佛收去使用。 C.书中以汉、宋为正统,这不是历史观,而且..是现实的反映,不能以历史的标准来要求。 D.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 C(句间是并列关系,不能用表示递进关系的“而且是”来连接)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阳光虽然为生命所,但其中的紫外线却有扼杀原始生命的危险。 ②正是历史的多种原因,西藏的经济比内地落后,比沿海发达地区落后。 ③古今不容混同,但古人生活中许多相对真理,也同样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 A.必需更加虽然 B.必须越发虽然 C.必需更加固然 D.必须越发固然 C(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必须: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也表示加强 命令语气。从句意看,该句为“必需”。“更加”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数量上进一步增加 或减少;越发: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固然:副词,表示承认这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虽然:连词,一般用于上半句,表示让步,下半句说出正面意思)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任二十多年来,这位基层干部的基本原则是:只要严格上级领导的指示办事,就不会出现大的失误。 ②上次比赛场上各自为战的教训,我们在下次比赛中一定要形成合力,克服风头主义。 ③看到他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先是一惊,暗暗佩服他的才能和干劲。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考点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考点复习教案 对本考点的测试,近些年有逐渐加重的趋势。XX年全国试题中词语使用就占到3题9分(虚词、实词、成语各一题,每题3分)。XX年京皖春季试题继续保持这个格局。XX年夏季全国试题减少虚词1题。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指要正确理解和使用好近义词。近义词语的正确选用自1994年开始年年考,已从考近义成语的选用扩展到考一般近义词语的选用,从考近义实词的选用到考近义虚词的选用。要做到正确使用词语,必须了解词义、词性、词的色彩、词义的轻重、词义的范围、用法的差别、语体的差别、短语的结构、意义等基础知识。需具备以下能力: ①能根据语境辨析多义词的音义。 ②能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③能根据语境,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 ④能正确运用虚词,特别是“关联词语”。要做到这些,准确把握词义是关键。 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准确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说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的。要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也就是找出近义词的"共性"和"个性"来,才能使意思表达得更确切、更细致、更生动,增

强语言的灵活性和精密性。 近年来词语考查经历以下题型的变化: 1.同义词的辨析与选用,如1995年高考试题。这种题型是最常见的,从1995年~XX年都采用这种题型,每年设置一道题,每道题包含三对近义词。往往采用间接选择题的形式。 2.容易误解误用的词语,如1994年高考试题。这类试题也不多见,从1995年以后再未采用过。考容易误解误用词语,多采用直接选择题的方式。 3.易混易误虚词的比较和把握。(1)易混虚词的比较选择,如1996年高考试题。(2)易误虚词的选择,如1999~XX 年高考试题。易混虚词的考查,往往采用间接选择题的形式,从1992年至XX年9年间,只有1996年采用过一次。易误虚词的考查往往采用直接选择题的形式,1997年、1999年来用了这种题型。 4.关联词语的选择、搭配,如1998年高考题。这是常见的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直接选择题型,1992年、1993年、1998年高考采用了这种形式。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a.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

正确使用词语练习试题包括答案一.docx

正确使用词语练习题(一)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她的老同学从海边给她带来了一包贝壳,她高兴得不得了,爱不释手地拿在手里赏玩。 .... B.灾区人民挨冻受饿,他却不动声色,只管自己赚钱,哪管你的死活。 .... C.先辈华侨挥舞砍刀,乘风破浪,才把这一带的橡胶园、胡椒园、菠萝园开辟出来。 .... D.加上我们的文化落后,会写点东西的人实在不多,更容易敝帚自珍,发表了一两篇作品 .... 便目空一切。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是一篇动人心弦的文章,读着读着,我感到一股波澜壮 阔的激情在胸中激荡。.... B.这位战士很英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不寒而栗。 .... C.他常常别出心裁,穿着打扮都不同凡响。 .... D.《红岩》问世后,在最初的几年间,大为风行,真有洛阳纸贵的势头。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我们中间,一个人发生困难,就会有上百、上千个素不相识的人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 .... B.我知道,对于我刚才的说法,他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肯定是嗤之以鼻....的。C.“革命诗抄”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不翼而飞,迅速传到全国各地。 .... D.她不由自主地握着余永泽的手,把头靠在他的肩上。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们同这个犯罪集团展开了一场不共戴天的斗争。 .... B.五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使我国改变了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的面貌。 .... C.他已经养成了不务正业的习惯,整天东游西荡,专干些偷鸡摸狗的勾当。 .... D.这都小说是作者长期处心积虑写出来的,它一出版,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由于外资出逃,股价下跌,税收减少,俄罗斯的国家财政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B.他成天跟不伦不类的朋友在社会上鬼混。 .... C.市长一走进我们的办公室,我们几位老师都不谋而合地站了起来。 .... D.在今天的会议上,他们一个说东,一个说西,如此南辕北辙,又怎能达成协议呢 ....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作为作家,要善于从广阔的、汗牛充栋的生活素材里选择有价值的题材来创作作品。 .... B.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张老汉的病逐渐好了起来,他又一次起死回生了。 .... C.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 D.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将“规范化”这个炙手可热的话题,提到各种会议上来。 ....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家装潢公司拥有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把居室交由该公司装修,保管使你蓬荜生辉....。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训练(附练习及答案)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训练 (附练习及答案) 【考情解读】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新课标卷主要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而又易错的成语和虚词的用法。 从命题形式上看,近两年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包括四选一、六选三),具体命题形式有两种:一是判断成语运用的正误,二是辨析近义虚词的选择填空题。 从考查点来看,成语和虚词也主要考查“理解”这一考点。成语方面,除了考查理解成语的意义之外,还要考查适用对象、适用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搭配习惯、语法习惯等。而虚词方面,主要考查固定搭配,此外还有结合语境分析分句间的关系。 【学案引语】 对成语的考查,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需要认真审清题干要求,分辨清楚是选择使用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平时复习时要注意,对于一些成语使用的特殊方面要格外注意,如适用对象、色彩和语法习惯等。掌握了成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后,再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排除,只要认真细心,此类试题的难度不会很大。如果出现较为生僻的成语,一是回忆是否在哪里见过,二是看看能否进行迁移。而近义成语辨析,则要注意这一组成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此外就是根据语境进行排除。 虚词则要注意一些常见固定搭配,并且能够从语境进行分析,准确辨识分句关系,根据选项内容进行选择排除。 【真题引领】 类型一熟语(成语) [2017·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 【考纲内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D级(表达运用)【考纲阐释】词语辨析题以高考命题成熟题型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熟语的“判定”与“辨别”。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考点分布】(1)近义实词辨析。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 (2)近义虚词辨析。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几类。 【真题解析】 .(09年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来维持 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 画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正确使用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本试卷共80分,每小题5分,时间45分钟) 1.(2011年东北联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梅兰芳》作为陈凯歌的回归之作,虽然比起《霸王别姬》还稍有差距,但相较于前几年口碑极差的《无极》,媒体和大众给些过分的溢美之词还是可以理解的。 B.不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只要照搬列举说明,还自以为找到了古代文化遗产的精髓,这就是我们说的食古不化。 C.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的进行,没有这一条,各行其是,势必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D.有媒体曾在去年报道过韩日足协眉来眼去,准备撇开中国足球,重启停办18年之久的韩日足球对抗赛,目前此事已经获得证实。 解析:选A。A项中“溢美之词”意为过分赞美的话语,用“过分”修饰语义重复。2.(2011年石家庄检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宝钢公司创新团队的孔利明说:“许多人觉得搞发明太难了,没有创新灵感。我个人的经验是,想,多想,千虑一得嘛。” B.宜家房产公司刚刚起步,准备在九月份的推介会上牛刀小试,没想到几家大公司原准备“十一”黄金周推出的优质产品抢先上市。 C.史诗巨片《孔子》节奏张弛有度,情节引人入胜,画面大气磅礴,镜头质感浓厚,观众看后无不拍手称快,大呼:“过瘾!值得一看!” D.经过旷日持久的艰苦训练,女排队员掌握了新拦网技术,形成了严密而有效的攻防组合阵势,终于在大赛中击败对手,重新夺冠。 解析:选A。A项,千虑一得:愚笨的人细致考虑也会有可取的地方。含褒义,多用来表示自谦。B项,牛刀小试:比喻有大才干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C项,拍手称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坏人得到惩罚。D项,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谈中国诗》一文最大的特点在于开篇立论,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又旁征博引,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 B.“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 C.奋斗,是头上冒着热气、额上流着热汗的辛勤劳作,不是坐而论道,海阔天空地夸夸其谈。 D.当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有特色的新兴书吧,它们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和良好的服务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解析:选D。D项,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电视报》上有几篇文章写了对电影《建国大业》的评介,这几篇文章写得很有水平。 B.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虽然去世了,但是他冲破层层阻挠回归祖国的爱国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必将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C.这位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的老记者常说,干他们这一行最忌道听途说,弄虚作假,记者应该对每一条新闻都认真核实,做到没有任何出入。 D.文化是文明的内涵,所以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文明的。 解析:选B。B项,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用在此处不合语境。A项,评介:评论介绍。C项,道听途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指传闻的、没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