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限时训练1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

(时间:30分钟)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的是C

A.1.6 m B.7.5 dm

C.18 cm D.70 μm

2.(原创题)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它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的

预选着陆区,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篇章。“嫦娥四号”探测器在下落过程中,以下列哪一物体为参照物,着陆器是静止的C

A.地球

B.月球

C.巡视器

D.太阳

3.(2019·内江中考)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C

A.青山竹排B.竹排青山

C.竹排竹排D.青山青山

4.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D

A.0~t1做加速直线运动

B.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

C.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

D.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

5.小天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1枚硬币的直径是2.50cm。

6.在学校800 m测试中,随着发令枪声响起,小睿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出起跑线,3 min 20 s后冲过终点,取得了长跑满分的好成绩。她在起跑过程中运动状态是否发生了改变?是(选填“是”或“否”)。长跑过程中她的平均速度为4m/s。

7.(2019·威海中考)如图,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马(或诗人自己)为参照物,西安到洛阳路程约为360 km,乘坐动车约需2个小时;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5 m/s,则大约需要20小时。

8.(2018·百色模拟)环卫工人驾驶着洒水车在街道上以9 km/h的速度行驶,进行路面洒水工作,通过

2.25 km道路所用的时间为0.25h,路边的围栏以洒水车为参照物时是运动(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9.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匀速(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位置1到位置4运动的速度为0.9m/s。

10.(HK八P32“作业”改编)周末,小莉一家乘车外出。若以路边的牌杆为参照物,小莉是运动(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行至某隧道前,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信息。若小莉一家乘坐的汽车通过该隧道的

时间为5 min,则该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9.2km/h。

11.如表是简化的2018年北京南至黄山北G351次列车时刻表。G351次列车从济南西至曲阜东的行车里程为129km;G351次列车从北京南至曲阜东的平均速度为214km/h。

12.小明想测量无锡地铁的运行速度,他测得地铁从堰桥站出发到达锡北运河站的时间为2 min,在手

机中用“百度地图”截取了一段地图(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得地图上两站间的距离为2.00cm,若地图上1 cm等于实际1 km,则地铁在两站之间的平均速度为60km/h。

13.周末,小关和小超分别与家人驾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前往桂林市乐满地主题乐园游玩,如图所示是

两小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图像,由图可知,两小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选填“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小超家车的速度大于(选填“大于”或“小于”)小关家车的速度。

14.以下是某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 =s t

。 【实验器材】小车、刻度尺、停表、斜面、金属挡板。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分析】

(1)小车全程做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减小(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15.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 km ,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以144 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 m 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 s ,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火车的长度。

解:(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 =s 总t 总

=900 km 9 h =100 km/h 。 (2)144 km/h =40 m/s ,火车过桥时,设火车长为s 1,桥长为s 2,火车的速度为v 1,过桥时间为t ,由题意得s 1+s 2=v 1t ,

s 1=v 1t -s 2=40 m/s ×25 s -400 m =600 m 。

16.小明一家驾车旅游经过某处时,发现一个交通标志牌,如图所示。求:

(1)若小明爸爸驾车从此处到达揭阳市用了0.6 h,则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标志牌到揭阳市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解:(1)由交通标志牌知,“揭阳市60 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揭阳市的路程为60 km,小明爸爸驾车

从此处到达揭阳市用了0.6 h,所以车的平均速度v1=s

t1=

60 km

0.6 h=100 km/h。

(2)交通标志牌“8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从标志牌到揭阳市这段路程,速度不能超过80 km/h,所以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标志牌到揭阳市最快需要的时间t2=s

v2=

60 km

80 km/h=0.75 h。

限时训练2声的世界

(时间:25分钟)

1.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C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错误!,(第2题图))

2.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D

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

B.圜丘上装有扩音器

C.建筑师利用了声音的折射原理

D.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

3.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C

,A) ,B) ,C) ,D)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

4.(2019·贵港中考)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A

A.音调B.音色

C.响度D.振幅

5.(2019·达州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传递能量

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6.通过观察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能得出A

A.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B.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C.音调、音色都相同

D.音调、音色都不相同

7.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 100 Hz

B.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 000 Hz

C.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8.(2019·临沂中考)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见声音

B.教室内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分辨出合奏中的各种乐器主要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D.剧院内墙的吸音材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9.(2019·威海中考)“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B

A.音色B.音调

C.响度D.速度

10.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如图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B

,A) ,B) ,C) ,D)

A.学校周围植树

B.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C.安装噪声监控装置

D.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考场周围禁止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我们能分辨出各种乐器的演奏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12.(2019·通辽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D

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B.“教学楼内请轻声慢行”,其中“轻声”是指声音的音调

C.倒车雷达利用了次声波传递信息

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13.下列有关声学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向水壶中灌水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水是否快灌满

B.公园里,游客能听见鸟的鸣叫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焊接金属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14.(百色隆林二模)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鼓面的振幅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15.(2019·江西中考)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音调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响度特征。

16.东营市是吕剧发源地。吕剧常见的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等。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第16题图)),(第17题图)) 17.如图中的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能以雷鸣般的吼声警告其他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吼声是由吼猴的声带振动产生的。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吼声起到警告作用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18.现代公路建成后,行车感觉更平稳,且噪声比原来小。有同学经过仔细观察后认为,这可能是沥青比水泥路面软,有减小振动的功能,同时道路上有许多微孔,有吸音功能。小明晚上在房间里学习,客厅里传来电视声音,关上自己的房门后,安静了许多,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9.交警常常用超声波进行测速,从而监控道路违章行驶。测速仪对着前方行驶而来的汽车连续两次发出超声波,第一次从发出到收到经过0.5 s,第二次从发出到收到经过0.3 s,两次发出超声波的时间间隔为0.9 s,设声速为340 m/s,则测到的车速是42.5m/s。

限时训练3光现象

(时间:30分钟)

1.(2019·包头中考)与“立竿见影”现象原理相同的是C

A.平静湖边,倒影可见

B.山间小溪,清澈见底

C.林荫树下,光斑点点

D.雨过天晴,彩虹出现

2.(2019·赤峰中考)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论述,正确的是A

A.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在“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井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刚下过雨的夜晚,人们在坑洼的路面迎着月亮行走,看到发暗的地方是水

D.小明看到平静的湖面上“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3.(百色田东二模)下列四种情景中,因为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是A

A.渔民看见江中的“鱼”

B.看到平面镜里的像

C.平静水面看到树在水中的影

D.人在灯光下看到的“阴影”

4.(2019·天津中考)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是B

A.30° B.60°

C.70° D.90°

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玻璃板,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另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成像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实验过程中蜡烛B需要点燃

B.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用纸板可以承接蜡烛A的像

D.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

6.(2019·内江中考)光从玻璃斜射到空气中,在玻璃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以下符合实际情形的是B

7.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关于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小张的像逐渐变大

B.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小张身高的一半

C.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

D.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8.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改变(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9.(2019·齐齐哈尔中考)王冕《墨梅》有佳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作者画在纸上的梅花,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淡淡墨香飘散在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

10.如图所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照射在白屏上,白屏上出现了彩色的光带,最下面的是紫色,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第10题图)),(第11题图)) 11.如图是被水环抱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产生这种视觉效果的原因是平面镜成像,像和物的大小相等,漂亮的“蛋壳”闪着耀眼的光芒,这是镜面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12.(2019·武威中考)春日,花红柳绿。看桃花,花呈红色,是因为桃花反射(选填“吸收”或“反射”)了红色光。公园内,鱼翔浅底,看到鱼儿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选填“实”或“虚”)像。

13.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折射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乙(选填“甲”或“乙”)的位置。

,(第13题图)),(第14题图))

14.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选填“左”或“右”)侧。如果水槽中的水换为相同深度的酒精,光斑所在位置和盛水时的位置将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

15.综合楼大厅有一块大平面镜,同学们经过此镜前时都习惯照一照,当李洁同学走近该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她走近平面镜1 m,则她和镜中像的距离减少2m。

16.如图所示,OA是折射光线,OA与水面夹角为50°,画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用字母α表示)。

17.(2019·兰州中考)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利用标有角度的圆盘、激光器和半圆形玻璃砖“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示意图,其中AO为激光器发出的从空气射向半圆形玻璃砖的一束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和玻璃砖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18.如图所示为小斌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

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平面镜。

(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E入射时,在纸板F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反射光线。

(2)小斌想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接下来的操作是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

(3)他让一束光线沿着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对于每一条确定的入射光线而言,反射光线是唯一的。

19.(2019·德州中考)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3.50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②(选填“①”或“②”)

处。

限时训练4透镜及其应用

(时间:30分钟)

1.(2019·深圳中考)下列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的设备是C

A.放大镜B.近视眼镜

C.监控摄像头D.投影仪

2.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个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通过透镜聚光之后再发电。此透镜是一个A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0 cm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便可以得到C

A.倒立、等大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4.“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为了保证道路的交通安全,现在许多道路上都会安装有电子眼。如图甲所示是某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电子眼”,图乙为“电子眼”监督路面交通情况时拍下的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A.“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缩小的实像

B.“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缩小的虚像

C.“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放大的虚像

D.“电子眼”镜头拍摄的是放大的实像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镜后26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 cm处时,则D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6.小梦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眼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小梦想要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用手摸镜片,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眼镜

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

C.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

D.两种镜片都是通过光的反射矫正视力的

7.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

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

8.(2019·鄂州中考)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图甲测出了透镜的焦距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由甲图可知该透镜焦距为40 cm

B.乙图中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符合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C.在乙图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则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的原理D.如果在烛焰与透镜之间放置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适当左移可得一个清晰的像

9.(2019·江西模拟)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通过悬浮水球成像的情景,该水球成像的原理可以应用于矫正远视眼(选填“远视眼”或“近视眼”),若该水球的焦距为12 cm,此时王亚平的脸距离球心的距离应大于24 cm。

10.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小丽的眼睛成像情况如图所示,为矫正视力应当戴的眼镜片为凹透镜的眼镜。(均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11.2019年1月,我国自主研制的“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如图是由“玉兔二号”巡视器拍摄的“嫦娥四号”着陆器。拍照时,着陆器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倍焦距。若要把着陆器的像拍得更大些,则应使照相机的镜头靠近(选填“远离”或“靠近”)着陆器一些。

12.(2019·绥化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图所示。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

13.(1)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甲)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

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大于2倍焦距的条件。

(2)如图乙所示,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光屏移至刻度线10 cm处,蜡烛向靠近(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仅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交换,

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14.(2019·百色六中一模)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图。

15.(2017·百色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中,让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1)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标尺上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是实(选填“实”或“虚”)像。

(2)请根据物距与像距大小关系,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C(填字母)。

A.8 cm B.10 cm C.12 cm D.15 cm

(3)把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

①小明为了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调整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

②小芳不移动光屏,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也变清晰了,则该眼镜片是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的镜片。

(4)重新使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位置如图所示,然后把凸透镜换成平面镜,观察平面镜也能看到一个正立、等大(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蜡烛的像,这个像位于标尺80.0cm刻度处正上方;把光屏移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没有(选填“有”或“没有”)这个像。

限时训练5质量与密度

(时间:30分钟)

1.保鲜运输冰袋中的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下列物理量不变的是C

A.密度B.体积C.质量D.比热容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

A.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约为3 g

B.人的步行速度约为5 m/s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2 mm

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37 ℃

3.某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前,天平的指针不在分度盘的中央,稍微向右偏。用此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测量值与物体的实际质量相比B

A.相等B.偏小

C.偏大D.都有可能

4.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冰块的质量,此时天平平衡。若水的蒸发忽略不计,过一段时间后,部分冰熔化成水,在这个过程中C

A.天平左端下沉

B.天平右端下沉

C.天平仍然平衡

D.当冰熔化完后,右端下沉

5.下列有关天平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D

A.调节横梁平衡前应先将游码放在标尺右端

B.调节横梁平衡时若右盘下沉,应把横梁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C.称量时,若右盘下沉,应把横梁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

D.向盘中加砝码时,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6.通常说“油比水轻”,这实际上是指D

A.油的流动性比水小B.油的质量比水小

C.油的体积比水小D.油的密度比水小

7.(2019·扬州中考)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量杯质量为40 g

B.40 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 g

C.该液体密度为1.25 g/cm3

D.该液体密度为2 g/cm3

8.如图所示,小明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金属块的密度,甲、乙、丙分别是调节天平前分度盘指针位置、测量金属块质量时天平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测量金属块体积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测量前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B.金属块的质量是52.8 g

C.金属块的密度是2.62 g/cm3

D.金属块在量筒中受到水的浮力是2 N

9.(2019·青岛中考)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体积为20 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 g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10.(2019·安顺中考)小军测量一个体积为25 cm3的长方体木块的密度,他用托盘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0”刻度线,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把木块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右盘添加的砝码数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由此测得木块的密度为0.56×103kg/m3。

11.密度具有广泛的应用。我国新一代航天运载火箭箭体采用密度比较小的新材料,使有效载荷增大。盐水选种是利用饱满的种子密度比瘪的大而沉到盐水底部,达到分离目的。

12.(2019·齐齐哈尔中考)某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天平和一个小塑料杯测量酸奶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塑料杯的质量为5 g,将塑料杯中装满水,测出塑料杯和水的总质量为77 g;再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净擦干后装满酸奶,测出塑料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95 g,则塑料杯中酸奶的质量为90g,酸奶的密度为1.25g/cm3。

13.(2019·安徽中考)小明使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游码调零。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向右(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

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等幅摆动。

(3)调节横梁平衡后,小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这时右盘中的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78.4g。

14.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密度(kg·m) 1.8×10 1.0×100.8×100.8×10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49g。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30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

量值比它的实际值偏小(选填“偏大”或“偏小”)。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0.8g/cm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是煤油或酒精。

15.(田阳实中二模)小明利用天平测盐水的密度。

(1)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此时指针和游码位置如图甲和乙所示。下一步他要操作的步骤是:①把游码移到标尺的“0”刻线处;②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天平调节好后,他开始测量盐水的密度。将盛有适量盐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5 g。然后将杯中盐水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50cm3=5×10-5m3。

(3)将盛有剩余盐水的杯子放在天平上,使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丁所示,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63g,则被测盐水的质量是62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为1.24×103kg/m3。

阶段性检测卷一(第一~四章)

(时间:3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某人乘船在右江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则所选的参照物为C

A.迎面而来的桥B.岸边的高楼

C.他乘坐的船D.迎面驶来的船

2.(2019·广安中考)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B

A.小孔成像——光的漫反射

B.池水变浅——光的折射

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

D.镜花水月——光的直线传播

3.(2019·河南中考)中华古诗词、俗话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D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4.从远处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小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A

A.虚像且大小不变B.虚像且逐渐变大

C.实像且大小不变D.实像且逐渐变大

5.(2019·连云港中考)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

B.“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我们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

D.开会时将手机调为静音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6.(2019·荆州中考)用如图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烛焰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B.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 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 cm刻度处时,烛焰所成的像是等大的

D.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 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7.(2019·江西中考)如图所示,为了让读数更精确,应选择乙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为2.80cm。

8.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钟振动产生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中的。

9.(2019·绵阳中考)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是凸透镜,上半部分镜片对

光具有发散(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10.(2019·济宁中考)如图所示的图像是某物体在40 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信息,前3 s 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30m;在这40 s内,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5m/s。

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11题2分,12题2分,13题5分,14题7分,15题8分,共24分)

11.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面,请画出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12.(2019·徐州中考)如图所示,一束光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入射,请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13.(2019·南通中考)小华用同一个凸透镜进行如下探究。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调节凸透镜下方白纸的位置,直至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实验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为10.0cm。将发光小灯泡、凸透镜和光屏如图乙放置,光屏上呈现一个圆形光斑,若将光屏向右移动,光斑大小将不变。

(2)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移去小灯泡,将点燃的蜡烛放置于光具座的15 cm刻度处,将光屏向右移动一段合适的距离,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小华发现屏上的像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请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蜡焰在晃动。

14.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s AB=40.0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25.0cm/s。

(2)测量小车从A点出发到达B点所花费的时间,如果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小。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选填“大”或“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不正确,理由是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任答一条)。

(5)通过分析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不是(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

运动。

1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由此可知

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

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甲所示倾斜放置,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2(选

填“A1”“A2”或“A3”)。

(5)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10:35。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全章概述

第一节走进神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新课导入】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课将学习什么内容呢?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课堂探究】 一、自然中神奇 活动1: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请大家欣赏课本P3~4及图 11~14,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是无穷大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我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3)太阳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由五颜六色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绚丽多彩 的. (4)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传播能量.所以在雪山附近禁止大声喧哗,声音产生的能量会形成雪崩.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运动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 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 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 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 乙汽车没动② 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 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 :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 S, 13.7 S,13.9 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s s, s = v t 计算公式: v= t变形t = v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 km/h两单位中 m/s 单位大。 换算: 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 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 1 秒中运动 1.1m S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匀速运动的物体速 度v 是个恒量与路 程 S 时间 t 没关系Ⅱ 变速运动:t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7.2力的合成 同步练习(含解析)

7.2力的合成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众人划桨开大船”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那么几个人同时施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合力() A.一定比每一个分力大B.一定比每一个分力小 C.一定等于每一个分力D.不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2.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其中一个力大小是60N,合力大小是100N,则另一个力的大小() A.一定等于40N B.一定小于40N C.可能等于160N D.一定大于160N 3.如图所示,在“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实验中,关于A、B两个弹簧测力计示数F A、 F B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 A=F B B.F A>F B C.F A<F B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4.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分别为F1=2N,F2=6N,并且这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则F1与F2的合力大小() A.一定是8N B.一定是4N C.可能是2N或6N D.可能是4N或8N 5.如图所示,静止物体A和B的重分别为G1和G2,不计摩擦及细线重,则地面对物体A 支持力的大小为() A.G1B.G1+G2C.G1﹣G2D.G1﹣2G2 6.将物体A挂于细线下,当A以大小为v1的速度竖直向上匀速运动时,细线的拉力为F1;

当A以大小为以v2的速度竖直向下匀速运动时,细线的拉力为F2.若v1<v2,不计空气阻力,则() A.F1=F2,它们方向相反B.F1=F2,它们方向相同 C.F1<F2,它们方向相反D.F1<F2,它们方向相同 7.一个重为9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当用80N的力竖直向上提它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 A.10N,方向竖直向上B.10N,方向竖直向下 C.170N,方向竖直向下D.0N 8.如图所示的装置,绳重以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当用水平方向的拉力拉动长木板B向左加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保持4N不变,则() A.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4N B.木块A所受力的合力为4N C.木板B所受力的合力为0N D.木板B受到的拉力为4N 9.重为5N 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都是0.5N,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所受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正确的是() A.上升时大小为5.5 N,方向竖直向上 B.下降时大小为4.5N,方向竖直向上 C.上升时大小为4.5 N,方向竖直向下 D.下降时大小为4.5N,方向竖直向下 10.如图示,重力为G的木块被沿竖直方向的两根绳子拉住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受到绳子向上拉力为F1,向下拉力为F2,现将下面绳子剪断,过了一段时间后,上面绳子对木块的拉力F1ˊ大小为()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公式归纳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公式归纳 1 (1)路程(S )的单位及其换算:==dm m 101210=cm 310=mm m μ610=9 10nm ; (2)时间(t )的单位及其换算:=h 160min ;=min 160s ; =h 13600s ; (3)速度(v )的单位及其换算:=s m 1 3.6h km ; = h km 16 .31 s m ; 2(知一求一) (1)重力常数:g=Kg N 8.9;题目有说明g 取Kg N 10才能取。 (2)质量(m )的单位及其换算:1t =3 10kg =6 10g =9 10mg ;1公斤=1kg ;1斤=500g ; (3)重力(G )的单位:N ; 注意:应用此公式计算时质量(m )的单位必须是Kg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3(1)体积(v )的单位及其换算:1m 3 =310dm 3 =610cm 3 =310L = 6 10mL ; (2)密度(ρ)的单位及其换算:=31cm g 10003m kg ; =31m kg 1000 1 3cm g ; 2、阿基米德原理 推导公式:g F v 液浮 排ρ= 5、压强的计算:注意根据题目合理选择压强的计算公式 (1)固体压强的计算:(都是选下面这个公式) 图2

①压力(F ):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F G=mg; ②受力面积(s )的单位及其换算:1m 2 =2 10dm 2 =4 10cm 2 ; 注意:应用此公式计算时受力面积(s )的单位必须是m 2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液体压强的计算:(基本上是选gh p ρ=,有时须选用F p = 配合解题) ①重力常数:g=Kg N 8.9;题目有说明g 取Kg N 10才能取。 6 (1)距离(S )的单位必须用m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机械功(W )的单位:J ; 7(1)时间(t )的单位必须用秒(s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机械功率(p )的单位:瓦(w ); 1Kw=1000w ; 8、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 都要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但有时 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 以下是###工作计划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频道。 xx年春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赵河一中刘强;一、指导思想:;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但应该注重;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三、知识体系分析:;教科书《物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在此 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本学期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八章;第九章机械与人;第十章 xx年春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赵河一中刘强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但应该注重科学知识 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 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水平、 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所以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 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理解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 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 了更好地实行物理教育教学,特制订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八( 1 )班共有学 生55人,其中女生26人;八( 3 )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女生

25人;八( 3 )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 新水平和逻辑思维水平。八( 1 )班的基础相对较差,有少部分学 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心思未放在学习上,纪律性也较差,但这部分学 生思维敏捷,爱动手动脑,教师充分把握住这个特点,也能将这部分 差生规范过来,认真搞好物理学科的学习,同时有可能这部分差生的 成绩还比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注重、多多协助他们。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 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 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教师应充分 把握这个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 探究活动的水平,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 起准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 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所以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 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三、知识体系分析: 教科书《物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 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 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 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 在此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功能的体现;注重从自 然与生活现象中引入物理问题,通过探究寻找物理规律,然后将其用 于生活、生产实践;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但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科 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水平,以便学

沪教版(上海)八年级上册物理 2.4 光的色散 同步练习(含答案)

2.4 光的色散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的单色光能合成白光的是() A. 红、黄、蓝 B. 红、绿、蓝 C. 绿、黄、红 D. 黄、绿、蓝 2.紫外线能杀菌也能使萤光物质发光.下列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A. 验钞机 B. 遥控器 C. 夜视仪 D. 全自动感应水龙头 3.阳春4月,荷兰花海的各种郁金香竞相开放,争妍斗艳,喜迎各地的游客。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鲜艳的红郁金香是因为 A.红郁金香能发出红色的光 B.红郁金香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C.红郁金香能发出白色的光 D.红郁金香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 4.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A.太阳光是由三原色组成 B.太阳光是由三色光组成 C.白色光是单色光 D.太阳光可以分成七种颜色色光 5.下列现象中属于白光色散的是() A.太阳光经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B.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电视画面的颜色 C.红、绿、蓝三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白光 D.红、蓝、黄三色颜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成黑色 6.暗室中,将一束绿光照在绿叶陪衬的红色玫瑰花上,你看到的是() A.绿叶红花 B.绿叶黑花 C.绿叶绿花 D.黑叶红花 7.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C.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带 8.下列诗词中能反应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彩虹舞山洞B.池水映明月C.潭清疑水浅D.云生结海楼 9.过量的太阳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发皮肤癌,这是因为太阳光中含有哪种光所造成的()A.红外线 B.X光线 C.紫外线 D.γ光线 10.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二、填空题 11.我们能看到各色花瓣,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在花朵上发生了(镜面反射/漫反射).光的三原色是 指,,。 12.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选填“反射”或“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课堂教学计划(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为增强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和规范性,深化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本学期课堂教学工作顺利实施,制定本计划: 教育教学目标 一、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初步认识能量、机械能、内能等内容。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6.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5.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6.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题 探索之路

《探索之路》同步练习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 C.瑞利 D.哥白尼 2.下列选项中,有关物理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相对应的是() A.帕斯卡﹣﹣最早测出了大气压值 B.牛顿﹣﹣浮力原理 C.阿基米德﹣﹣惯性定律 D.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3.教育局颁布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社会对学生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学生自己也应学会一些自救常识,若生活中遇到以下险情,做法合理的是()A.发现屋内煤气泄露时,应立即开灯检查 B.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将他拉离带电体 C.高层住宅发生火灾且火势无法控制时,应立即乘电梯逃生 D.如果在楼房中遇到地震应躲到墙角或坚固的桌子、排椅旁,并且保护好头部 4.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学家们的辛勤工作,而他们的探究科学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其中有有敢于冲破神学枷锁提出“日心说”的,还有利用平常的浴缸发现测浮力原理的。 5.提出“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就能使地球移动”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阿基米德。()(判断对错)

答案和解析 1.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A.伽利略B.牛顿 C.瑞利 D.哥白尼 【分析】根据对物理学家及其成就的了解作答。 【解答】解:A、伽利略发现了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规律,为牛顿发现第一定律准备了条件。故A不符合题意; B、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前人(开普勒、胡克、雷恩、哈雷)研究的基础上,凭借他超凡的数学能力证明,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故B符合题意; C、瑞利在力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在弹性振动理论方面得到许多重要结果,其中包括对系统固有频率的性质进行估值和计算。故C不符合题意; D、哥白尼建立了日心说,否定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选项中,有关物理学家和他的主要贡献相对应的是() A.帕斯卡﹣﹣最早测出了大气压值 B.牛顿﹣﹣浮力原理 C.阿基米德﹣﹣惯性定律 D.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分析】根据对物理学史及科学家主要贡献的掌握分析答题。 【解答】解:(1)是托里拆利而不是帕斯卡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值,故A错误,(2)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出了牛顿三定律,惯性定律是牛顿总结出的,阿基米德得出了阿基米德原理,可以用来求浮力,B、C选项弄反了,故BC错误; (3)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正确。 故选:D。 3.教育局颁布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体现了社会对学生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学生自己也应学会一些自救常识,若生活中遇到以下险情,做法合理的是()A.发现屋内煤气泄露时,应立即开灯检查 B.发现有人触电时,应立即用手将他拉离带电体 C.高层住宅发生火灾且火势无法控制时,应立即乘电梯逃生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学工作总结 二○一六年十二月

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1、2、3班教师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2、3班的物理教学任务,一学期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和物理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重学科渗透,便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做到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准把握新课程标准,精心备课 平时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①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课改精神。对于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做到能运用自如。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二、认真落实教研常规,狠抓学风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物理学科。部分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学习和纪律都很不好。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理负担,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练习题 声音的特征

《声音的特征》同步练习 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 2.下列生活中的现象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3.《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网 D.金属物质网 4.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5.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6.人们说话时声带在 。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对着山崖喊话, (选填“能”或“不能” )听到回声。 7.学业水平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 产生的,是通过 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8.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其原因是 能够传声,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 。 9.王聪和李明在学过有关声的知识之后,做了一个实验:王聪在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用锤敲击一下,李明在另一端一只耳朵靠在铁管上,你认为李明最多能听到几次响声?分别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耳朵中的? 10.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做了以下几个实验: (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3)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请你想一想,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探究活动的能力,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因此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育教学,特制订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是很好,纪律一般。经过初二年级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进入本学期学习,对物理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将有助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教师在刚开始教学时,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以物理的趣味性、科学性、自然性、实用性等这些特点来促进物理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八级学生中有少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心思未放在学习上,纪律性也较差,但这部分学生思维敏捷,爱动手动脑,教师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也能将这部分差生规范过来,认真搞好物理学科的学习,同时有可能这部分差生的成绩还比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好初二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逐步培养和锻炼。 三、知识体系分析: 教科书《物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 在此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功能的体现;注重从自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沪科版_八年级物理_第二章_运动的世界每节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二章第一节动与静 一、选择题 1、以下是人们描述运动世界的几种方式,其中物理学家用的是()物理学描述运动的方式 A、语言的韵律和意境 B、形态和色彩 C、旋律和节奏 D、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 2、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 A、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B、流星划破夜空 C、夏威夷群岛每年靠近上海8~10cm D、房屋随地球自转 3、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闭牖(牖指门窗),舟行而人不觉动”,这是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其中 “人不觉动”选择的参照物是()参照物的选取 A、人本身 B、大舟 C、河岸 D、流水 4、某同学在公路旁由东向西行走,一辆汽车从它后面向西疾驰而过,则这个同学相对于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静止的 B、由东向西运动 C、由西向东运动 D、无法判断 5、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则乙以丙为参照物应是() A、可能是运动的 B、一定是运动的 C、可能是静止的 D、无法判断 6、据报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飞机玻璃窗边一小昆虫在游动,他 顺手抓过来一看,啊!竟然是一颗子弹,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是() A、子弹飞行速度很慢 B、飞机飞得很快 C、子弹在空中静止 D、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速度接近 7、如图2-1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状态, 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 C、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乙船肯定是静止的 二、填空题 8、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 置不变,则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_________。 9、“亚洲一号”同步卫星,这里的“同步”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坐在飞快行驶的车内,看到路旁的树木急 速后退,这里的“飞快行驶”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这里的“急速后退”又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 10、有一首词是这样写的“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 迎”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1、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 为参照物。 12、一列火车在平直的铁路上向东运动,若观察者在路旁看到机车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此时风向 为,若看到车冒出的烟是向东的,则说明此时的风向为,且风运动得比火车(填“快”或“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面对新的物理课程改革,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水平,还要有多元化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新课程实验改革。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还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学情分析 八(1)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女生26人;八(2)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女生25人;八(3)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女生25人。八(1)、八(3)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

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八(2)班的基础相对较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关注、多多帮助他们。 三、教材分析 1、本期教学内容共有六章,他们分别是: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章声的世界、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五章质量与密度、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具体的栏目丰富多彩,在“迷你实验室”,你可以做一些妙趣横生的物理小实验;在“实验探究”中,有需要你动手动脑的物理实验;通过“讨论与交流”,希望你畅所欲言;“信息窗”为你提供自学的阅读材料;在“请提问”、“实践活动”以及“作业”等栏目中将为你提供思考、实践、练习的空间,你可以选做一些活动或练习。 2、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降低要求,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1-3章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

ZH1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总分: 100 分= 10 题× 10 分 /题;时间: 10min) 班级 _______座号 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成绩 _______________ 评卷 ______________ 1.早在2000 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发现了磁现象,并利用发现的规律制成 了______________,成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航海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 性人员的流动、物流提供了可能。 2.彗星是绕着太阳旋转的一种星体,它的体积庞大,密度很小,通常在背着太阳的一面拖着 一条扫帚状的长尾巴,因而人们又称它为“扫帚星”。据《春秋》一书记载,“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里说的星孛,就是每隔76 年防问地球一次的著名的____________彗星。鲁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 年,距今已有二千六百年。这次彗星的记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 早的彗星记录。 3.请你用透明的杯子装上水,把笔竖放在杯子后(如图1),透过杯 子观察笔,你发现笔 _______________(选填“变粗了”、“变细了”或“粗 细不变”)。(请实验) 4.把一根筷子斜放入装有水的碗中,从水面上看,筷子在水中的部 分被水“折”断了。那么,是向上弯折还是向下弯折呢?答: ___________________ 。(请实验)图1 5.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你和你的同伴来到一片树林里,听到久违的鸟鸣声。物理学知 识告诉我们,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请你猜想一下,鸟鸣声是通过 ______________ (填一种物质的名称)传入人耳,从而使人能听到声音。 6.电视机遥控器控制电视机的过程中,遥控器发射出一种叫红外线的光,根据你的经验,红 外线这种光线人的眼睛能看到吗?答:_____________ 。 7.请你认真观察图 2 中的正量一下,这个正方形有没有向内凹 方形,然后拿出直尺实际来 的?答: ___________。图 2 8.请用划线的方式将下列科学家与他们的相应的主要科学贡献连接起来。(提示:一定要用直尺画直线) 哥白尼牛顿 爱因斯坦玻尔量子力学 相对论 日心说 运动三大定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