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全册复习

九年级全册复习

九年级全册复习
九年级全册复习

九年级全册复习

课题:责任与角色同在(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的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事迹。

2.能力目标:

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承担的责任;崇拜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

责任的含义和来源;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

三.教学难点:

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及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意味着回报也意味着代价。四.教、学法指导:

本课内容较贴近学生的实际,但比较抽象,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切实做到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五.教学课时:1课时完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人生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其中担当着一定的角色。角色决定着责任。什么是责任?那就是世界上真真切切的存在着的那么一样东西——既沉重又透明,却又是人人都有的那么一样无法卸下的包袱。然而也让所有的人为之奋斗,这便是我们肩上所担负的责任。没了角色,生命就失去了重心。没了责任,角色就变得萎靡颓废,找不到人生的航标。人生苦短。无论你在受苦还是在享乐,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要奋斗一回,拼搏一回,呐喊一回,闪亮一回!这既是为了自己这个主角,也是为了他人那个配角!

时间用忙碌拒绝蹉跎,角色让拼搏获取成功!岁月用繁茂拒绝荒芜,责任让耕耘承纳收获!让我们扮演好自己在人生大舞台上的角色。担负起生命的责任。

(二)考点、要点梳理:

1.什么是责任?(包括责任的含义与来源)

3.为什么要对自己负责?(负责任的意义)

①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承担这种不负责任的责任。②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4.对自己负责的表现:(或怎样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做好自己的事情,信守承诺、勇担过错、约定守时、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

5.承担责任对个人成长有何意义?

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6.如何正确对待不是自愿选择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⑴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担当起我们应负的责任。

⑵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他们承担责任。有时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可以改变我们对待自己该做的事情的态度,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

7.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

回报: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等。

代价: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还可能因做不好而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8.从自觉承担责任的人物事迹中获得的感悟?(体验、启发)

①正因为有许多这样不计较代价与回报的人在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精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②他们在承担责任,奉献社会中使自身的价值得以提升。

9.不负责任的后果:(危害)

①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对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承担这种不负责任的责任。

②不负责任会使自己失去信誉,受到谴责,甚至会对他人、对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受到法律的惩罚,付出更大的代价。

(三)拓展运用:

1.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性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A.承担责任

B.听老师的话

C.顺其自然

D.发奋学习

2.责任是()

A.奉献

B.一个人应当付出代价

C.回报

D.一个人应当做的事和不应该做的某些事

4.弗兰克经过多年的艰苦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一次,他的银行遭到了抢劫,他因此破产,他的储户也失去了存款。当他为偿还那笔天文数字的巨额存款而一切从头开始的时候,人们劝他:“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可是他不这样认为。经过39年艰辛的努力,在寄出最后一笔“债款”时,他说:“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

⑴弗兰克为什么不将责任推给别人?他为承担这份责任付出了什么代价?

⑵请你评价一下弗兰克的行为。

⑶谈谈我们为什么首先要对自己负责。

(四)全课总结:

通过复习,同学们明白了我们应担负的责任了吗?

课题: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社会需要互助、彼此关爱;信守承诺,勇担过错,自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能力目标:

⑴正确认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的能力;具有关爱集体的实践能力,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的行为能力,发扬集体的好作风的能力,善于团结他人的能力;关爱社会的实践能力,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能力。⑵自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能力,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的能力,反思自己责任的能力,学会承担责任、努力履行责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具备“我是集体一员”的归属感;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⑵树立“承担责任光荣,推卸责任可耻”的责任意识;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体验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⑶树立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努力做一个负责任公民的人生追求。二.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相互依存。

三.教学难点:

明确关爱集体人人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信守承诺,勇担过错,自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四.教、学法指导:

本课内容“责任”问题相对比较抽象,学生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正确认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相互依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间的关系,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克服自我中心意识,自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五.教学课时:1课时完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责任与选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负责任的人总是选择自己能够负责的事。不论我们过去遭遇过什么,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选择对人对己都负责的生活,我们就能慢慢地走出困境,为自己开创一片新天地,并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自己的命运。

不负责的选择会让我们不断地付出代价,明智的选择是:负责任地生活。

你知道我们生活在社会中需要承担哪些责任吗?作为集体中的一员你应当怎样做呢?请你与我们一道明确责任,勇敢地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吧!

(二)考点、要点梳理:

1.承担关爱集体责任的原因:(个体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⑴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⑵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怎样(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即关爱集体的三个表现)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在集体中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3.如何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如何理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①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②当国家处在困难时,主动为国分忧、勇当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③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顽强拼搏,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何意义?(志愿者服务的体会、感悟)

①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②参加公益活动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得到众多人的积极响应,带动更多的人与你同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5.如何向先进人物学习,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树立责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回报社会的意识和亲社会的行为习惯,努力学习,积累知识,锻炼能力,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力所能及地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6.怎样才能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①信守承诺、勇担过错。②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7.为什么要信守承诺?

①我们许下诺言,也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信守承诺,也就会为自己赢得信任。②失信于人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甚至会对他人、对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③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

8.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现

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自私自利、逃避集体活动、乱扔垃圾、欺负同学、说谎、失约。

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公民承担责任的认识?

⑴每个人都因不同身份、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

⑵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同时还意味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⑶作为公民,要自觉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在承担社会责任中提升自身的价值,也利于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10.我们应怎样关心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三)拓展运用:

1.下列有关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但同时也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B.承担责任时要对回报与代价进行正确的评估,如果物质利益少可以选择不承担

C.担任班委可以服务同学,锻炼自己

D.担任班委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甚至受到责备

2.不负责任的后果是()

A.得到好处

B.失去信任受到谴责甚至于法律的制裁

C.身体不健康

D.生活得轻松

3.中国文坛巨匠鲁迅在青年时代曾三改志愿,说明他()

A.把自己的前途看得高于一切

B.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荣辱兴衰联系在一起

4.真情实感。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霍英东,一生“为善莫回报”,他生前热爱祖国,香港和内地无数的教育机构、运输基建、地方团体都受过他的财政资助,有位记者问霍老一共向内地捐赠了多少钱,他回答不出来,只是谦虚地说:“我的捐款,就如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见解。

(四)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你明白了什么?还有疑问吗?

课题:认清基本国情(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⑵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⑶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⑸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全面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提高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⑵培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⑶培养学生对我国国情认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不断提高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党的基本路线及有关方针、政策,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情实感。⑵结合我国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共同发展的生动材料,培养他们热爱各族人民的情感。⑶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的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强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我国的基本国情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家的根本任务。

三.教学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改革、发展、稳定间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爱国统一战线及“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四.教、学法指导:

理解和记忆,特别是对事物要进行全面分析和认识,有意识地关注知识本身内在的关联性,提高抽象思维和归纳,总结的能力,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并从中得出结论,做到学以致用。

五.教学课时:2课时完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六十华诞。在这一个甲子的历程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中期国家,人民生活从贫困迈向总体小康,教科文卫等各项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大跨越。

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还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你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吗?在建国六十周年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认识我们的祖国,让我们一起为祖国欢呼,为祖国的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吧!

(二)考点、要点梳理:

1.如何看待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形象)

①中国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

②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③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为什么说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

①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②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因此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现阶段我国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我国目前面临的困难?说明了什么?解决的途径?(164页5、6)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⑴成就表现:①综合国力大幅跃升;②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③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④国际影响显著扩大;⑤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加。

⑵具体事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外交(163页拓1)。

8.取得这些成就、变化的原因?

⑴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⑵重要原因: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施了依法治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等。

9.我国要成功应对风险挑战,必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是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10.立足国情,面向世界,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如何做?

①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11.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

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⑵我们的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

平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2.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和出发点是什么?

⑴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

⑵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13.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③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4.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的重要性、要求?(168页10、11题)

15.庆祝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设计?(主题、目的、准备、形式)

16.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7.开辟了怎样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8.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9.怎样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为加强民族团结,应该怎么做?)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0.青少年能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①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②同破坏国家统一、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③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维护国家统一的方针政策等。

21.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三)拓展运用:

学生理解并加以分析。

(四)全课总结: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课题: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策略(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⑵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⑷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能力目标:

⑴认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⑵搜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并分析其特点,宣传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实际行为保护环境。⑶认识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战略意义,辩证地看待发展经济与发展科技教育之间的关系。⑷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⑵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观念。⑶感受科技和教育的力量,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观念。⑷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二.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三.教学难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及它们间关系的处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教、学法指导:

九年级学生生长在对外开放的时代,对本课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不多,同学们在学习时要加强对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搜集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材料,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感悟我国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完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2009年8月25日,全国人民常委会通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决议草案》。决议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统筹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经济社会效和优化能源结构;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增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坚持通过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节能减排,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你知道我国的基本国策吗?制定并实施这些基本国策的必要性是什么?我们中学生应如何贯彻基本国策的要求,做一个具有国家意识的现代公民。

(二)考点、要点梳理:

1.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必要性)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②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③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如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①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开放。②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的关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③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④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你准备怎样适应开放的世界?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4.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⑴严峻的人口国情:①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②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失衡等。

⑵人口问题的影响: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怎样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坚持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计划生育的内容(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7.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8.如何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①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

②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③我们必须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9.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原因、解决措施?

⑴环境问题:乱砍滥伐,乱扔垃圾,水污染、空气污染,乱排污水、废气等。

⑵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人们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履行好保护环境的义务。

有关部门对破坏和污染环境行为打击力度不够,监督不到位。

⑶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建议)(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从政府角度:实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严格执法。

②从企业角度:要积极依靠科技,推行清洁生产,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增加环保投入。

③从个人角度:提高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坚决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

10.在日常生活中,你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宣传环保知识,参加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选购环保铅笔,少吃口香糖,不乱扔垃圾,不用塑料购物袋等。

11.我国的资源状况是怎样的?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国情。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节约资源的必要性?(为什么我国要开展节能减排活动)

①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开发难度大,而且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②资源短缺会直接威胁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13.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⑴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⑵①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措施)。③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1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含义: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1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何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有什么重要意义)

⑴有利于贯彻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⑵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6.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或怎样进行生态文明建设)

⑴国家:①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计划生育,坚持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加强污染防治。

③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

④加大执法力量,使环境保护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⑵企业:树立环保意识,增加环保投入;重视科技创新,依靠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⑶公民:树立节约、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落实环保行动,养成节约资源、绿色消费的好习惯,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宣传环保知识,敢于与破坏环境和资源的行为作斗争。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快餐盒等。

17.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的现象:

洗手后不随手关水龙头,教室等公共场所电扇、电灯没有及时关,各种作业纸没用完或只用一面就废弃,电视机插头不拔等。

18.节能环保的宣传标语(公益广告和具体措施)

19.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要性)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但是,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③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④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2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有何意义?

21.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措施或建议?

⑴国家(社会):要把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⑵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创新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2.为什么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⑴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⑶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23.你准备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技能,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经常尝试用不同方法解题,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积极参加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等。

(三)拓展运用:

1.列举我国在科技、理论、制度方面的创新成果?

2.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献计献策?(建议)(四)全课总结:

检查复习情况及总结。

课题: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自古以业我国种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⑵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能力目标:⑴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兴旺发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威力。⑵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⑵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

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多方面深刻影响及对推动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

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的内涵及作用;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及民族精神的新内涵。

四.教、学法指导:

本课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搜集材料,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特别是感受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不盲目地迷信外国文化,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五.教学课时:1课时完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2009年中国“红歌会”于8月30日圆满落幕。2006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的“中国红歌会”受到了群众的热捧。3年来,共有13万多人次报名参与,3000多名群众通过荧屏演唱各个时期的红色经典歌曲,电视观众人数超过2亿。“中国红歌会”已成为江西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知名文化品牌。“红歌会”的红火展现了红色文化的旺盛、鲜活的生命力。

你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吗?你知道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吗?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华文化,弘扬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

(二)考点、要点梳理:

1.如何正确认识中华文化?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溶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原因)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在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特点)

③中华文化传统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影响)

2.请就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出建议?

①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介绍我国的民族文化。

②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活动。

③有关部门要利用法律、行政等手段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等。

3.青少年应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同时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发展创新,努力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4.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⑴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⑵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作用)。⑶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们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5.中华民族形成了怎样的民族精神?(即民族精神内容)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6.青少年应如何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⑴我们要从具体事情做起,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⑵要了解和领悟民族民族精神的内涵,感悟民族精神的伟大。要增强爱国情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培养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7.中学生可以通过哪些形式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

升国旗仪式、组织主题班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祭扫烈士墓、评选道德楷模、举行征文和演讲比赛等。

(三)拓展运用:

1.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多渠道增加人力资源的投入,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规范人才市场管理。这表明党和国家更加强调()

①我国是人口大国②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③当今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④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说明民族精神()

①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表现②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③其核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④是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A.①②

B. 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材料一 2006年6月10日是中国的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材料二“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熏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传遍我国大江南北的民谣,述说的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端午节,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现已漂洋过海到韩、日、美、东南亚等国家,现在有些国家已经将端午节作为本国的文化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众所周知,它的根永远属于中国。材料三党的十七报告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

⑴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却延绵不绝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⑵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漂洋过海到国外,说明了什么?

⑶在我国,你还了解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⑷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至今仍保留着无数晶莹璀璨的文化瑰宝,我们应怎样传承和保护它们?

⑸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面对外来文化的涌入和冲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四)全课总结:

通过复习,你又获得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课题:参与政治生活(第6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⑵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的作用,宪法的法律地位。⑶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行使渠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2.能力目标:⑴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利的保障。⑵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了解法治国家的特点,树立法律意识;认识宪法的作用和地位。⑶依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的能力,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树立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⑵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政治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二.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人大制度、依法治国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对宪法与普通法律的比较,对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的比较。

四.教、学法指导:

学习本内容应注意专业术语的运用,注意对政治生活中的各类现象进行分类与比较。

五.教学课时:1课时完成。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新华社2009年9月1日发表社论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真正让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

响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呼声。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探索和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多种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形式,为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提供了有效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人们能清晰地听到民主政治的铿锵足音。

你了解我国国家的政治制度吗?你知道我国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吗?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政治生活。

(二)考点、要点梳理:

1.我国最高国家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什么是依法治国?实施依法治国的意义及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⑴含义: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⑵意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施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施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⑶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如何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①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使国家的公共管理活动依法进行,符合法律的规定。

③作为公民,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

5.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会被撤消或宣布无效。

6.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②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④同普通法律相比,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

7.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有何意义?

8.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9.如何树立宪法的最大权威?

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10.公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行使批评建议权?

①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

②可以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

③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等。

11.公民行使政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有何意义?

12.如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⑴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保守国家秘密。

⑵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

(三)拓展运用:

1.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中共中央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A.有法可依

B.执法必严

C.依宪治国

D.国务院依法行政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公有制

B.国有经济

C.集体经济

D.非公有制经济

4.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决定的()。

A.基本路线和基本国情

B.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

C.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D.基本国情和国家性质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方向。

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什么?

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我国现阶段的什么基本国情决定的?

(四)全课总结:

通过复习,你明白公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行使批评建议权了吗?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含答案)

【历史】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含答案) 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1年3月,林背在就任总统时说:“任何一个州都不能只凭自己的决议就合法地脱离联邦:凡为此目的而做出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任何一个州或几个州反对合众国当局的基力行动都应根据情况视为叛乱……根据宪法和法律,联邦都是不容分裂的。” 材料二:1866-180年,美国的耕地面积从4.07亿英亩增加到8.79亿英亩,西部地区增加更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美国成为世界提供粮食的主要国家之一全美农业总产值从1860年的22化美元增加到190年的538化美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林肯政治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美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结合你对林肯的了解,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林肯? 【答案】(1)维护国家统一。 (2)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林肯颁布了《宅地法》。 (3)林肯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根据宪法和法律,联邦都是不容分裂的”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政治主张的核心是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 (2)根据材料一“任何一个州都不能只凭自己的决议就合法地脱离联邦:凡为此目的而做出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任何一个州或几个州反对合众国当局的基力行动都应根据情况视为叛乱……根据宪法和法律,联邦都是不容分裂的。”的信息和材料二“美国的耕地面积从4.07亿英亩增加到8.79亿英亩,西部地区增加更小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美国成为世界提供粮食的主要国家之一全美农业总产值从1860年的22化美元增加到190年的538化美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美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美国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林肯颁布了《宅地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促进了西部的开发。 (3)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肯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868年,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道路。 1871年,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把全国划成了3府72县,由中央政府直接派官员管理。这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建立起来。 1871年,政府下令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的统一货币。随后,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些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871年,政府成立文部省,统一管理全国教育。开始建立小学、中学和大学三级教育体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

精品文档 在③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④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九年级化学 实验探究题专题(4) 你的探究结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提供的药品:铁 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一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 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液。 【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氧化钙都能 发生反应。想。 >铜;猜想一:锰>铁>锰;猜想二:铁>铜。猜想三: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A B )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1 中,观察现象。)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A、 B中均无明显变化。B中盛放溶液。(21:(3) 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2、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步实验目的是 。小丽认为:通常状态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实 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足证明二氧化碳和 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B象3、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试验,分别量取50mL 上述溶液放入A、。 二氧化碳,中,关闭K,通入约500 mL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是: 【拓展研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涉及作了进一步研究。氧化碳和氢氧化钠 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4为了验证甲、乙、丙、丁 把甲放入乙 的盐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③把乙放入丁的二.碳酸钙是一种白色固体,可溶于稀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英语单词表

--------- Until Unit2 1.n.教科书;课本 1.n.灯笼 2.n.交谈;谈话 2.n.陌生人 3.adv.大声地;出声地 3.n.亲属;亲戚 4.n.发音;读音 4.增加(体重);发胖 5.n.句子 5.n.磅(重量单位);英镑(英国货币单位) 6.adj.有耐心的n.病人 6.adj.民间的;民俗的 7.n.表达(方式);表示7.n.女神 8.v.发现;发觉8.v.偷;窃取 9.n.秘密;秘诀adj.秘密的;保密的9.v.放置;安放;产(卵);下(蛋) 10.爱上;与??相爱10.摆开;布置 11.n.语法11.n(饭后)甜点;甜食 12.v.重复;重做12.n.花园;园子 13.n.笔记;记录v.注意;指出13.v.欣赏;仰慕 14.n.朋友;伙伴14.n.领带v.捆;束 15.n.模式;方式15.adj.有鬼魂出没的;闹鬼的 16.n.物理;物理学16.n.鬼;鬼魂 17.n.化学17.n.花招;把戏 18.n.搭档;同伴18.款待;招待v.招待;请(客) 19.v.发音19.n.蜘蛛 20.v.增加;增长20.n.圣诞节 21.n.速度21.n.蠢人;傻瓜v.愚弄adj.愚蠢的 22.n.能力;才能22.v.平躺;处于 23.n.大脑23.n.(长篇)小说 24.adj.活跃的;积极的24.n(尤指宗教节假日的)前夕;前夜 25.n.注意;关注25.n.书店 26.注意;关注26.adj.死的;失去生命的 27.v.(使)连接;与??有联系27.n.生意;商业 28.把??和??连接或联系起来28.n.处罚;惩罚 29.adv.一夜之间;在夜间29.v.警告;告诫 30.v.&n.回顾;复习30.n.现在;礼物adj.现在的 31.知识;学问31.pron.没有人 32.adv.明智地;聪明地32.n.温暖;暖和 33.v.传播;展开n.蔓延;传播 Annie/{ni/安妮(女名) AlexanderGrahamBell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Macao澳门 ChiangMai清迈(泰国城市) Halloween万圣节前夕 St.Valentine’ Day情人节 Clara克拉拉(女名) Santa/s圣诞老人 Charles Dickens/dIkInz/查尔斯?狄更斯(英国作家) Scrooge斯克鲁奇n.(非正式)吝啬鬼 Jacob Marley/mA:(r)li/雅各布?马利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精品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应背知识点 热和能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6.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也称比热)。(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回答)。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0.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kg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11.热量的计算: (1)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 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即末温。 (2)Q放=cm(t0-t)=cm△t降 (3)Q吸=Q放(也叫热平衡方程。如果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在不计热损失时才能使用)12.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13.热值(q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J/kg(固液)、J/m3(气) 14.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mq;(Q放是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m 是质量,单位是kg。) Q放=v q;(Q放是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m3;v是体积,单位是m3。) 15.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16.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17.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18.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如干电池、蓄电池等)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石墨,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或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在串联电路中分为电源短路和用 电器短路两种,并联只有电源短路一种)

初三历史试题-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练习题 最新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预习学案 研学设计

探索研究 图片介绍:它包括一个手摇轮和一排并列的纱锭,轮子转动

同步达标 A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 .A.英国B.法国 C.美国D.德国 2.在英国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最早产生于A.毛纺织业B.棉纺织业 C.冶金业D.机器制造业 3.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商品输出主要是A.茶叶B.生丝C.棉布D.呢绒4.“蒸汽时代”到来的标志 A.珍妮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发明 C、火车机车的发明D.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发明5.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 A.18世纪60年代B.19世纪60年代 C.18世纪上半期D.19世纪上半期6.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首先发生于 A.英国B.法国 C.美国D.德国 7.“旅行者号”机车的发明者是 A.珍妮B.哈格里夫斯 C.瓦特D.史蒂芬孙 B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珍妮机的功能是 A.纺纱机器B.织布机器 C.动力机器D.交通机器 2.对工业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各方面的发明都从英国开始 B.是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飞跃 C.在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100多年 D.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3.英国工业革命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是 A.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B.英国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C.英国资产阶级取得了国家政权 D.英国资源丰富、海外市场扩大 4.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其动力是A.蒸汽B.人力 C.水力D.自然力 5.工业革命中具有划时代的发明是 A.珍妮机的发明B.火车的发明 C.蒸汽机的改进D.汽船的发明6.“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一历史性的变革是 A.资产阶级革命B.人文主义兴起 C.向东方掠夺原料D.工业革命扩展 7.19世纪中期,俄国沙皇要到英国考察他不能做的交通工具是 A.汽船B.火车 C.马车D.飞机 8.对右图现象分析最恰当的是 A.英国棉花加工大副增长 B.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 C.英国种植业发达 D.因为交通运输业发达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2)热量: a.定义: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b.单位:焦耳(J)。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三) 1.(6分)小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系列探究活动。从分液漏斗依次向集气瓶中加入①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③一定量的 稀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实验②的探究目的 是。 (3)整个实验过程中,酚酞起到的作用是。(4)实验③结束时,集气瓶内溶液澄清,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写其中的一种),确定该组成的方法是 2.(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1)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 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待蜡烛熄灭后,铁片上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 是。 (3)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3,再观察E中现象,其不同之处是, 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3.(8分)三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当观察到玻璃管A中的 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冷却到室温,停止通气,同时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 小明认为: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小红认为:仅从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她增加了一个实验:用磁铁靠近生成的黑色固体,看到有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 于是得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的结论。 小光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3 Fe 2O 3 + CO 2 Fe 3O 4+ CO 2 (2)四氧化三铁(Fe 3O 4)为黑色固体,有强磁性,能够被磁铁吸引。 因此,小光认为小明和小红的结论都不能成立,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请 具体说明你的理由 小光欲通过实验检验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否 含有金属铁。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 除上述方案,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实验方案,所用的试剂是 ,将该试剂与黑色固体混合,通过观察 ,判断黑色固体中是否含金属铁。 4.(8分)小丽去爷爷家,发现爷爷买了一台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她仔细阅读了所用制氧剂的说明 对制氧剂产生了兴趣。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化学式2Na 2CO 3·3H 2O 2)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过碳酸 钠溶于水或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是很好的固体氧释放剂。 【做出猜想】猜想Ⅰ:A 剂可能是过碳酸钠。猜想Ⅱ:B 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 === 氧 氧立得复方制氧剂 A 剂:固体氧释放剂。 B 剂:不溶于水的固体,保证出氧速率稳定。 1. 用法与用量:将A 剂、B 剂先后放入装好水的 氧立得制氧器反应仓中,通过导管和鼻塞吸氧。 2. 规格:A 剂:50g/包 B 剂:3g/包 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 反应仓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英语单词表

Until 1.n. 教科书;课本 2.n. 交谈;谈话 3.adv. 大声地;出声地 4.n. 发音;读音 5.n. 句子 6.adj. 有耐心的n. 病人 7.n. 表达(方式);表示 8.$ 9.v. 发现;发觉 10.n. 秘密;秘诀adj. 秘密的;保密的 11.爱上;与??相爱 12.n. 语法 13.v. 重复;重做 14.n. 笔记;记录v. 注意;指出 15.n. 朋友;伙伴 16.n. 模式;方式 17.$ 18.n. 物理;物理学 19.n. 化学 20.n. 搭档;同伴 21.v. 发音 22.v. 增加;增长 23.n. 速度 24.n. 能力;才能 25.n. 大脑 26.[ 27.adj. 活跃的;积极的 28.n. 注意;关注 29.注意;关注 30.v.(使)连接;与??有联系 31.把??和??连接或联系起来 32.adv. 一夜之间;在夜间 33.v. & n. 回顾;复习 34.知识;学问 35.[ 36.adv. 明智地;聪明地 Annie /{ni/ 安妮(女名) Alexander Graham Bell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Unit2 1.n. 灯笼 2.n. 陌生人 3.。 4.n. 亲属;亲戚 5.增加(体重);发胖 6.n. 磅(重量单位);英镑(英国货币单位) 7.adj. 民间的;民俗的 8.n. 女神 9.v. 偷;窃取 10.v.放置;安放;产(卵);下(蛋) 11.摆开;布置 12.| 13.n(饭后)甜点;甜食 14.n. 花园;园子 15.v.欣赏;仰慕 16.n.领带v. 捆;束 17.adj. 有鬼魂出没的;闹鬼的 18.n.鬼;鬼魂 19.n. 花招;把戏 20.款待;招待v. 招待;请(客) 21.% 22.n. 蜘蛛 23.n.圣诞节 24.n. 蠢人;傻瓜v. 愚弄adj. 愚蠢的 25.v.平躺;处于 26.n.(长篇)小说 27.n(尤指宗教节假日的)前夕;前夜 28.n.书店 29.adj. 死的;失去生命的 30.; 31.n.生意;商业 32.n.处罚;惩罚 33.v. 警告;告诫 34.n.现在;礼物adj. 现在的 35.pron. 没有人 36.n.温暖;暖和 37.v.传播;展开n. 蔓延;传播 《 Macao 澳门 Chiang Mai 清迈(泰国城市) Halloween 万圣节前夕 St. Valentine’ Day 情人节 Clara 克拉拉(女名)

(完整)浙江版科学九年级全册总复习,推荐文档.docx

《为智慧的地球提供智慧的搜索》隆(最后的独立) 第一章笔记内容大全 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 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 酸碱性 气味 可燃性 软硬 物质的溶解性 液体的沸点 晶体的熔点 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 PH变化、状态变化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 1、取 1 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形状、颜色。___蓝色固体 2、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颜色有什 么变化。 能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3、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写出化学方程 式) 形成蓝色絮状沉淀 2NaOH+ CuSO4= Na2SO4 +Cu(OH)2↓ 4、另取1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 变化。(写出化学方程式)蓝色固体逐渐变白 CuSO4·5H2O = CuSO4 + 5H 2O 5、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中 逐滴加水,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白色固体逐渐变蓝 CuSO4 + 5H2O = CuSO4·5H2O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 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2、3、 4、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超全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质子 原子核 宇宙物质分子原子中子 核外电子 二、质量符号:m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 (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 1kg=103g 1mg=1o-3g=10-6kg 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天平的使用方法 (1)天平的调节(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a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 c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2)天平的使用:a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 b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c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 (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a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 b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 c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三、密度符号:ρ 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符号:ρ单位:千克/米 3 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 3 g/cm3 4、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 103 千克/米3 5、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 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6、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 同各物质, 密度值一定 ,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 .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 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7、应用:(1)据m = ρv 可求物体的质量。(2)可鉴别物质。(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 (3)可据v = m /ρ求物体的体积。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 (1)定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运动情况的方法: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3)注意:研究或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没有参照物;参照物可以选取任何物体,但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为了方便,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时间的长短。(2)时间相同,比较路程的长短。 (3)比较速度的大小。 2、速度(V)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速度。

2017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英语单词表

2017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英语单词表 篇一: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单词表(含音标) 1. guitar n.吉他 2. join v.参加;加入 3. dance v.跳舞;舞蹈 4. swim v.游泳 5. sing v.唱;唱歌 6. chess n.国际象棋 7. paint v.画画 8. speak v.说;说话 9. piano n.钢琴 10. drum n.喇叭 11. violin n.小提琴 12. or conj.或者 13. musician n.音乐家 14. show n.演出;表演 v.展示;给..看 15.draw v.画 16.story 故事、事迹、小说 17.tell v.告诉;讲述 18.write v.书写 19.talk 谈话、谈论 20.also 也;亦;而且adv. 21.people 人;人民n. 22.center 中央、中心 23.home adv.家 24.today n. adv.今天;今日 25.make 使、促使、迫使 26.weekend n.周末;星期六和星期日 27teach 教、讲授

28 club 社团;俱乐部 n. 29 show n.演出;表演 v.展示;给..看 4showev.淋浴;淋浴器 5usually adv.通常 6forty num.四十 7never adv.永不;绝不;从不;未曾 8early adv.早 adj.早 9fifty num.五十 10job n.工作;零工;任务;职位 13oclock(=of the clock) adv.…点钟(只用于正点) 14.station n.电视台;车站 15.funny adj奇怪的滑稽好笑的 16.exercise v.n锻炼;练习 17.group n.组群 18.take a shower淋浴;洗澡 19.work n. v.工作 20.teeth n.(tooth的复数形式)牙齿 21.best adj. adv.(good, well的比较级) (地) 22.half 一半,半数 23.past 过去,往事 24.quarter n.一刻钟;四分之一 25.homework n.家庭作业 26.run v 跑;奔 27.walk v. 行走;步行 28.clean v打扫;弄干净;adj干净的 29.quickly adv很快的 30.either adv或者;也 31.lot l?t] pron大量;许多 32.taste v.有…的味道;品尝n.味道;滋味 33.life n.生活

英语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初三专题复习课——完形填空

初三英语专题复习(完形填空&短文填空) 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 谈论自己喜爱的节日; 2. 了解完形填空的命题特征及解题技巧; 3. 了解短文填空的命题特征及解题技巧。 Draw a mind map of your favorite festival. Chinese New Year is also called the Spring Festival.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 It is a special holiday __1_ everyone. At that time, family members from all over China meet together. They enjoy talking, eating, watching TV and __2_ a good time. Older family members talk about work and friends. They share news of the last year. Usually, they __3__ each other pictures and tell stories. Younger people like Chinese New Year most, for they have fun __4__ , and __5__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they also get red envelopes __6__ “lucky money” inside. It’s also a time __7__ welcome the new year. People clean their houses, wear new clothes. Friends visit __8_ . And people __9__ each other good luck. There’s probably only one _10__ thing about Chinese New Year: traffic. People say that on some da ys, the road is like the world’s biggest parking a lot. ( )1. A. of B. for C. to D. with ( )2. A. have B. having C. to have D. had ( )3. A. take B. paint C. show D. buy ( )4. A. play B. to play C. are playing D. playing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世界历史 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 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 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 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 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新时代的曙光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一 战灾难→ 二 月 革 命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执行反人民政策) < 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 > 十 月 革 命 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 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布尔什维克党) < 革命群众拥护列宁 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 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A、.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B、起义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C、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随即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6、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7、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有什么不同?(果断退出世界大战,坚决维护民众的政治经济利益) 8、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十月革命胜利后,不甘失败的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在极端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中,有效地集中全国经济力量战胜敌人,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为什么说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中国当年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练习巩固 1、完成第5页“练一练·选择题”: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公历(D ) A.2月 B. 3月 C. 10月 D. 11月 2、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正是列宁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课堂笔记)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十三章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 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 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 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节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①在热传递过程中,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能量而不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第3节比热容 1、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英语短语大全

1. get on/off(the bus) 上/下车 get up 起床 get ready for 为...作准备 get oneself dressed 自己穿衣服 get in 进入,收集 get sb.sth. =get sth.for sb. 为某人买某物 get on well with sb/sth. 与某人相处很好,...进展顺利 2. have an accident 出事故 have a good time =enjoy oneself 玩得很高兴 have a cold wet day 天气又冷又湿 have a cough 咳嗽 have a drink(of)... 喝一杯... have a talk 听报告 have lunch 吃午饭 have...for lunch 午饭吃... have a meeting 开会 have no idea 不知道 have a rest 休息一下 3. make a mistake 犯错误 mistake A for B 把A错认为B take sth. by mistake 错拿某物 4. make friends with 与...交朋友 make faces 做鬼脸 make a fire 生火 make an excuse 找籍口 make a...sound 发...音 make tea 沏茶 make room for... 为...找出空间 make it 如期赴约 make a team 组成一个队 Let’s make it half past one. 注意:时间前不用介词at 5. turn sth. on/off 打开/关掉... turn sth. up/down 把...音量开大/小 注意:当sth 是代词时,常放中间 6. try sth. on 试穿(衣、鞋、帽) 注意:当sth 为it或them, 常放中间try out 试验、尝试 try one’s best to do sth. 尽力干某事=do one’s best to do sth. 7. send sb. away 开除、解雇某人 send for sb. 派人去请某人 send up 发射 8. hear from sb 收到...的来信

英语人教版九年级全册中考专项复习

年中考英语专习专题一 Grammar Revision 名词(Nouns) 考点解读:中考对于名词的考查主要侧重以下几点: 1.可数名词的复数。 2. 不可数名词的量。 3.名词所有格的用法。 4. 名词的句法作用。 5.词义辨析。 6. 名词与主谓一致。 考查形式主要有:完形填空、完成句子、短文填空等题型。 复习目标: 1、知道名词的分类 2、掌握可数名词的复数(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 3、掌握不可数名词数量的表达法 4、了解名词所有格的用法(双重所有格和名词复数所有格) 5、注意名词作主语和定语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名词的分类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的词 专有名词:表示人、地方、事物、机构、组织等名称的词。第一个字母一般要大写。如:Lucy 、Beijing、China、the Great Wall、等。普通名词:表示一类人或事物、某种物质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如:

book 、tree 等。 普通名词????? 可数名词??? 个体名词:chair ,book 集体名词:people ,family 不可数名词??? 物质名词:rain ,ice ,sunshine 抽象名词:love ,knowledge 二、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 可数名词有单数、复数两种形式。名词复数构成形式分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 1.名词复数的规则变化 (1)一般情况加 -s 1.清辅音后读/s/ map-maps book-books 2.浊辅音和元音后读 /z/ bag-bags car-cars (2)以s, x,sh, ch 等结尾的词加 -es 读 /iz/ bus-buses watch-watches 但如果以 –ch 结尾的名词发音为 [k]时,只加 –s 。 stomach — stomachs 读 /s/ (3)以辅音字母+y 结尾的词变y 为i 再加es. ies 读 /iz/ party-parties baby---babies 以元音字母+y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直接加-s 变复数:读 /z/ monkey---monkeys holiday---holidays (4)以f 或 fe 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去f 、 fe 加-ves 读 /vz/ leaf---leaves wolf---wolves life---lives thief---thieves 但也有例外,如 roof---roofs chief---chiefs 以o 结尾的名词,多数加 s 读 /z/。如radio---radios zoo---zoo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