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改背景下药品流通企业发展路径分析_李姣 (1)

医改背景下药品流通企业发展路径分析_李姣 (1)

doi:10.14076/j.issn.1006-2025.2015.06.23

【收稿日期】2015-04-09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103199);中国药科大学医药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编号:

CPUSJ1101)。

【作者简介】李姣(1991.3-),女,汉,陕西渭南,硕士,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社会与管理药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医药产业与政策;侯艳红(1981.2-),女,汉,新疆吐鲁番,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医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应用。

医改背景下药品流通企业发展路径分析

李姣1侯艳红1,2

(1.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98;

2.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医药产业经济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1198)

【摘要】2009年医改给医药市场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其对药品流通企业的影响尤甚,药品企业传统经营模式已经无法继续运行。新医改制度中的基本药物价格下降以及药品配送企业必须经过严格审查等制度,迫使医药流通企业放弃中间过程,其利润空间受到大幅压缩,很多企业经营难以为继。然而医改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医药流通企业要把握好医改的政策导向,通过整合兼并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专业第三方物流、专注于药品集中化差异领域以及建设信息化药品流通企业等方式来改变经营模式,更好适应市场需求,促进药品流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改

药品流通企业

医药物流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25(2015)06-0091-04

一、关于药品流通行业的医改制度

2009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医改的近期目标是有效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费用,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现象,远期目标则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制度,为群众提供有效、方便、安全和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目前在药品流通领域,存在药品流通环节过多、药品在多级中间环节不断加价,流通方式落后、企业效率不高等问题。在医药企业药品采购中,存在采购人员与医药企业承保人相互进行秘密交易、擅自抬高或改动药品价格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导致我国医药流通领域混乱,还使得药品价格步步攀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国家提出“要建立健全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具体做法是: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际基本药物目录,建立基本药物生产供应保障体

系,将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基本药物进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以减少中间环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用药需求。[1]2012年国办出台的医改工作安排通知中又提出:“要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等采购政策,对用量小、临床必须的紧缺品种可采取招标定点生产等方式确保供应。”

对于药品流通行业,医改试图解决四个方面问题:一是从各方面支持药品流通企业并购,减少企业数量和药品流通环节;二是消除企业给医生个人提成现象,鼓励医院和企业通过讨价还价达成折扣协议;三是对于配送基本药物流通企业利润通过政策给与保护;四是处方外流不受医院限制,以促进药品零售企业发展。

二、医改制度对药品流通企业的影响(一)药品流通行业规范

根据医改相关政策以及《2010-2015全国医药流

2015·06总第457期

2015·06总第457期

通行业发展规划》,医药流通行业的主要发展规划为:提高行业集中度,鼓励企业并购,建立龙头级药品流通企业,鼓励零售连锁企业建立与发展;建设现代化医药物流系统,采用信息化管理,引入先进物流设备和技术,以提高其利用效率和效益;通过药品统一编码等措施推动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在医药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多作用;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以促进规模化药品流通。就规划内容来看,我们确实对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但是结合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实际情况,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大阻力,也出现了很多问题。[2]

(二)药品利润大幅降低

通过集中招标采购,药品招标价格和之前的自主定价价格相比降低了很多,各省非基本药物降价幅度普遍在25%以上,有的省份药品中标价格下降幅度甚至超过50%,但是大部分制药企业限于设备条件以及原料价格等因素,生产成本并没有降低,其出厂价和之前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导致中标价降低带来的利润下降只能完全由医药公司承担,医药公司利润率也因此而急剧下降。商务部数据显示,2012年1月~9月我国药品流通企业平均利润为2.1%,比上年同期提高0.1%。根据部分药品流通企业2012年企业年报,发现只有少数企业,如华东医药等企业的毛利率在10%以上,大多数企业,如国药一致、嘉事堂、瑞康医药等的毛利率大约为8%,英特集团的毛利率仅为5.79%。事实上,医药批发企业毛利率还会随着药品价格降低以及“药品零差率”实施而进一步下降。

较低的毛利率不仅会影响企业经营,还会影响企业之间的并购。企业在并购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是药品流通企业本身资金回流慢,并购资金压力相对较大,资金问题成为企业并购的瓶颈。[3]

(三)医药配送企业资格审查日益严格

基本药物制度涉及定价、生产、招标采购、付费等环节,是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起各省份对基本药物都采用了单独招标、定点集中采购、直接配送的政策。大多数省份实施了“双信封”制度,按照一个品种、一个规格、一个价格原则进行招标,也就是一种药品只能有一个规格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低报价企业产品为中标品,中标的产品种类和规格都是非常单一的,医药公司在市场上的产品选择空间很小,同时配送企业的需求量也相应大大减少。[4]新医改规定:具有配送资质的企业必须经过GSP认证,并在具备资格的配送企业中进行“择优录取”,说明国家对药品流通企业发展要求愈发严格。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他们具有明显优势;但对于中小型医药企业而言,在利润下降的情况下,其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运营将面临更大挑战。

(四)“两票制”配送对药品流通企业影响巨大

药品招标采购中的“两票制”是指经销商必须直接向生产商购货和结算,生产商向经销商开发票;转配送药品必须由网上确认的一级经销商开具二级经销商进货发票,这意味着从药品生产厂家到分销商再到医院只能开两次发票。[5]“两票制”最初是在2007年广东省对药品进行网上限价竞价采购时使用的模式,随着商务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流通领域的进一步规范,“两票制”在越来越多省份得到了应用。

“两票制”要求药品从生产商到药房或零售商只能存在一个配送商,这使得药品流通中间环节减少、流通秩序得以规范、药价大幅度降低。而之前我国的药品经销环节太多太滥,首先,药品生产企业委托本地商业公司代理投标,代理商可能会在出厂价基础上任意加价。其次,代理商要求生产厂家按底价开具发票给甲医药公司,甲医药公司再开发票到下游乙医药公司。再次,乙医药公司将药品配送给医院或者继续委托其他医药公司,对其不能覆盖的区域进行配送。最后,当药品销售到县、乡、镇等医疗机构时,可能又会出现其他诸如丁医药公司配送环节。当甲医药公司将药品销售给乙医药公司时,很可能票面增值部分并不是按照国家规定的17%收取增值税率,只是向代理商收取一部分“手续费”,其中的差价就变成了流通环节的好处,随着药品转手次数不断增多,药价成倍上涨。有些经销商甚至没有仓库或基本运送设备,纯粹是“开票公司”,靠开发票提成谋取利益,最后都是由患者买单,这是药价虚高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6]

实行“两票制”对药品生产厂商没有什么影响,因为药品出厂价格并没有降低,但药品流通环节的配送商会受到很大冲击。药品生产企业一般都会寻找配送实力较强的经销商,大型配送公司接单会增加,但中小型企业将面临被并购或被淘汰。此外,医药公司角色转变为只承担物流工作而不能涉及到药品终端销售,这会影响到大多数医药企业的盈利水平,导致医药企业处境尴尬。

三、医改背景下的我国药品流通企业发展模式

(一)通过整合兼并提高药品流通企业竞争力

药品流通行业的整合兼并是不可避免的,提高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是医改所引导的一个方向。提高行业集中度的目的在于减少流通环节,从而能够达到严控加价率和实现药品统一配送的政策要求。对于一些规模大、网络健全的企业,他们具有稳定渠道、低人力成本、较强的配送能力等优势,可以从政策中获利。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网络布局、规模和盈利模式,近年来在新医改政策下已经整合兼并了

150多家企业,成为国内销售额突破千亿元人民币的药品流通企业,是中国医改的最大受益者。国药在基础条件和网络覆盖面等方面都具有优势,进一步将之前分散的众多零售业务进行整合后,各零售终端的成本会通过药品统一配送继续下降。华润医药、上海医药等企业也通过跨区域兼并模式迅速发展壮大。实践中,我国药品流通企业整体规模仍然过小,流通企业数量还比较多,尚需加大兼并组合力度,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同质竞争,提高药品流通企业竞争力。

大型药品流通企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规模、技术、资金、市场等优势,加快对中小型药品流通企业的兼并,以横向兼并为主,在扩大产业规模的同时,提高市场绩效和产业集中度。通过垂直一体化、地区扩张和全国扩张方式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中小型药品流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建立战略联盟,或凭借自身专业和特色进行连锁经营,将重点放在基层医疗机构用药配送或边缘市场开发上。[6]抓住机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转型方向包括药学服务、第三方物流、药房托管、为医院和零售药方提供医学信息等个性化增值服务等。要客观分析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企业内部的优、劣势,主动与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或进行兼并重组,依附大企业品牌、规模、市场等优势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发展专业化第三方物流

医改政策加大了药品流通企业对物流系统体系建设的重视,但物流本身是一个耗资巨大的工程,具有专业水平的第三方物流成为了最好选择。第三方物流可以实现交易成本、物流成本、运输成本、管理成本等降低;规模化和集约化服务能够促进网络技术应用,从而加快药品物流信息化步伐,提高药品流通企业服务效率与质量;第三方物流系统可以延伸到销售终端,进而提高客户远程订单数量,增加药品流通企业销售额。特别是对中小型药品流通企业而言,依靠第三方物流可以使其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市场开拓、药品推广等核心业务上。

专业第三方物流包括一些经过转型的中小型药品流通企业一定会成为药品物流的主力。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要想生存下去,只有提高自身专业服务水平和真正加入到第三方物流中去两个选择。[7]四川在我国率先开展了药品第三方物流试点工作,面对每年市场份额高达200亿元的四川医药流通业务,招商局、华润、科伦旗下公司在第三方物流领域花巨资进行了布局。除了传统医药流通企业,一些社会物流企业也被核定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虽然现行法规规定只有医药流通企业才能作为第三方医药物流主体,但一些省份正在尝试将普通医药流通企业作为第三方医药物流试点对象,这要求药监部门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做好对这些物流企业从事药品储备、运营的准入认证工作,真正杜绝未获得认证的企业进入药品储备和运营领域。

(三)专注于药品集中化差异领域

医药流通向规模化和集中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但鉴于我国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地域的辽阔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特征,专业性医药企业也会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长期存在,医药流通企业专业化分工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两票制”制约下,具有信息化管理技术和现代化物流配送能力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占据了医药流通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他们的配送品种多、综合配送能力强,但并不能包含所有方面。在一些“心血管”、“内分泌”等专科用药领域,往往不能达到专业化要求,如果代理商能够在这些种类药品终端管理方面运用学术推广和差异化营销,就能获得不易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代理商需要在巩固现有厂家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合作品种,将多厂家、多品种模式转变到专业化品种和自己擅长的模式上来,逆向思维,不随大流,从而开辟企业盈利的新途径。[8]

(四)建设信息化药品流通企业

除了提高药品流通行业集中度,国家政策层面也在不断引导药品流通企业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指出:要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提高药品流通效率,用信息化带动现代医药物流发展,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改造传统的医药物流方式,推动医药流通服务的专业化。医改政策要求药品流通企业特别是批发企业回归到药品的流通,逐步向物流企业靠近,其盈利模式也从传统的赚取购销差价转变为赚取物流配送费用。在这一背景下,决定药品流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物流配送质量,而提高物流配送质量的关键则在于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国药品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是建立仓储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9]

仓储管理系统(WMS)是物流系统应用软件的主体,可以帮助企业完成药品入库、出库、移库以及货位的管理和库存管理,利用电子标签拣货系统、RFID技术、输送线等现代化手段,提高物流中心效率。在运用WMS系统时,要注意摒弃传统物流理念,用现代物流理念完成WMS系统建设。运输管理系统(TMS)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跟踪、调度、指挥运输计划、运输供给的过程,是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人机系统。TMS系统能够合理调配除了车辆运输以外的运输资源,帮助药品物流中心更好利用运输资源完成配送任务,其中TMS和GSP定位系统密切结合还能实现全过程药品运输监控。

李姣,侯艳红:医改背景下药品流通企业发展路径分析

2015·06总第457期

(五)与实力强大的外资企业进行合作

国内药品流通企业可以通过和外资、外商企业合作方式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在国外投资者看来,实力雄厚的国内药品流通企业的管理、市场、网络和渠道较完善,与这些企业合作可以提高外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控制力和盈利能力。国内药品流通企业通过与外资企业合作或合资等方式实现自身规模化发展目标,有效控制上游和下游流通网络。九州通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近几年来异军突起的民营药品流通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2007年引入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作为其战略投资者,成功引进外资6000多万美元,有效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结构,提高了企业整体信息管理水平和物流水平。

(六)开展普药自有品牌建设

品牌作为市场竞争的最终归宿和最高境界,在任何一个行业中都是企业的发展目标,主导品牌总是可以有效控制市场局势。品牌价值也是医药流通企业必须予以关注的一个重点,药品流通企业同样可以拥有自己的品牌价值,并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主导药品销售局势,利用品牌价值创造额外利润。药品流通企业可以利用自身品牌优势控制一些普药生产商,将其变为自己的代工厂,以获得更多利润,进一步促进企业品牌增值。

四、结束语

医改推行的“全民医保”和“医药分家”都会给药品

流通企业带来新的机会,对第三方物流的扶持会增加药品需求绝对量,给企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医药分离”是对以前医院获得的药品销售利益重新进行分配,

药品流通企业也能够从中获得好处。面对当前的发展格局,药品流通企业应在充分认识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选择最为合适的发展路径,不要盲目随大流,要抓住机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通过自身努力获取改革带来的好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EB/OL].https://www.doczj.com/doc/b53492714.html, /WS01/CL0611/41193.html,2009-04-06.

[2]王玉娟,陶利,梁竹,黄贤荣,孙辉.医药物流公司在新医改制度下的经营模式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9):1778-1782.

[3]诸晓颖,傅培华.新医改,先“医”物流—我国“新医改”背景下的医药物流发展浅析[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19):49-51.

[4]季敏,奚玉鸣,吴涛.新医改背景下的医院药品物流管理模式初探[J].上海医药,2013(19):25-27.

[5]白光银.医药行业“两票制”下代理商的发展方向[J].全国商情,2011(16):11-12.

[6]温强,罗嵘,邓荣.我国药品流通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3(12):95-98.

[7]田坤.我国药品价格管理的创新-如何建立现代化的药品流通企业[J].当代经济,2010(5):45-47.

[8]朱飞.药品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与方向[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3(12):127-129.

[9]孙飞,张丽辉.新医改背景下我国药品流通产业集中度提升的路径探讨[J].经济与管理,2013(2):78-83.

【Abstract 】The medical reform in 2009has brought a subversive change to medicine market,which has a more severe im -

pact on drug circulation enterprise,so that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pattern of drug enterprise could not move on.In the new medical reform system,the basic drug price decreased and the drug delivery enterprise must undergo the strict examination,which forced the drug circulation enterprise to drop the mediate process,so that the profit space got largely narrowed,and many enterprises were hard to survive.The medical reform also brings opportunity while the challenge.The drug circulation enterprise should grasp the policy guidance,increase competitiveness by integration,develop professional third logistics,focus on drug con -centration difference region,and build informationized drug circulation enterprise to change operation mode,adapt to market demand well to improv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words 】medical reform drug circulation enterprise medical logistics

AnAnalysisofDevelopmentPathofDrugCirculation

undertheBackgroundofMedicalReform

LIJiao1HOUYan-hong1,2

(1.School of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1198;2.The Research Center of National Drug Policy &Ecosystem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119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