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残疾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教育策略-精选文档

残疾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教育策略-精选文档

残疾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教育策略-精选文档
残疾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教育策略-精选文档

残疾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教育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不断增多,残疾学生受教育的比例不断增加,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

一、残疾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残疾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人群,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

1.敏感自卑。残疾学生由于身体的原因,生理上的缺陷使得残疾人各方面都会遇到困难,也更为敏感。与健全人相比,他们始终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低人一等,自己瞧不起自己,缺乏生活的信心与勇气,其表现就是不愿在人多广众之下做事。由于常常受到厌弃与歧视,极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情绪。自卑是个人愉快生活和进步的天敌,它使许多人失去信心和勇气。所以具有自卑心理的残疾学生就表现为心境消沉,少开笑颜,不愿谈吐,很少交往,拒绝在公众场合露面,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

2.逆反心理。由于生理上的残缺,造成了其它方面的差别,同时又有部分残疾学生是贫困生,加上社会生活中的确存在一些不公正、不公平、不公道的现象,就使得残疾学生把自己的“窘迫”从归罪于“老天”迁移到归罪于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公平。他们对一切正面的教育不信任,持怀疑态度。产生逆反心理后,他们会以逆反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对老师的管理反感,对学校稳定学生思想的教育反感,对学校的政治课反感,认为是骗人的,专拣好的说,现实生活并没有说的那么好。他们也对所学的专业反感,认为学好学坏一个样,反正自己都是个残疾人。所以他们有时和学校、老师的要求对着干,以发泄心头的不快。

3.冷漠心理。由于生理上的残缺,在社会群体中,残疾学生处于一种弱势地位。这样就造成了他们一方面要照顾自己,还要在不同的场合中掩饰自己,以维护自尊;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真诚的关心和帮助。这样由于自己更多地关注自身和希望他人关注自己,从而变得较少关注他人。对别人了解少,也就较少有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表现出来的就是冷漠心理。

4.孤独心理。孤独感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情感体验,由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某些缺陷,残疾人的行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行为容易受到挫折。残疾人的活动现场太少,且在许多场合常常受到歧视,使他们不得不经常呆在家里。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是一个社会人,只有生活在集体中,通过交流交际,个人的感情才能得到倾诉,情绪才能得以发泄,一个人的情绪一旦得到及时的宣泄,个人的情绪就会变得平稳和谐。而残疾学生因为参加活动少,所以情绪得不到及时的宣泄,往往把这种心理感受强行压在心里,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孤独感,甚至行为孤僻。

5.顽强心理。生理的残缺使他们敏感,同时也使他们能体验到正常人绝对体验不到的情感,他们更能体验生命的沉重感,也更能体验生命的顽强存在。他们不会沉溺于轻松无聊的岁月中,而总是渴望得到其它方面的成功以弥补自己的残缺,他们有着比别人更强的成就动机。他们比正常人具有更冷静和顽强的自我批判力,他们不会狂妄骄横,有的只是令正常人望尘莫及的顽强的生命力量。相当一部分伤残人身残志不残,具有强烈的自强自立精神。以坚强的毅力学会求生本领,支撑自己的天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

6.焦虑心理。焦虑心理主要表现在毕业学期,因为在这个时候,残疾学生将面临就业的压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已经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制度,加上近几年高校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增加,更是供过于求。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其他非残疾学毕业生的就业都存在问题,就更不应说残疾毕业生,因此他们的就业范围更狭窄,特别是重度残疾的毕业生。

其实残疾人是一群巨大的潜在人力资源,但今天很少有人用智慧的眼光去看这一点。所以残疾学毕业生的就业依然是一个老大难,他们要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可能是自己生理残缺不全的原因,残疾学生更加渴望得到稳定的工作,过上稳定的生活。但在求职的屡屡被拒或看到其他残疾毕业生无法就业时,他们自然而然就产生了焦虑心理,看不到自己的前途。

7.依赖心理。残疾学生由于从小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呵护帮助下成长起来的,尤其是腿脚残疾的学生,从人的惰性心理讲,常人都会有的,残疾学生也不例外。残疾学生由于自身的疾患,需要获得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对他人有一种依赖感。

二、残疾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残疾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大致如下:

1.自我因素。残疾人不仅因身上的残疾而特殊,而且生活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般来说,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社会环境与普通人不同,就自然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如孤僻和自卑是各类残疾人共同具有的性格特征。

2.家庭关系的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都会对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危害。实践证明,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形成压抑,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还能成为自制力差,感情脆弱等不良心理。

严厉粗暴形的教养方式易导致孩子变得自我为中心,淡漠,压抑,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

3.学校教育的因素。一是教师教育方法的因素。教师如果忽略残疾学生的特点,同样不能走进他们的心里。这就需要教师有耐心地与他们交流,但有时教育方法不适,也能使他们不能正确领会教师的苦心,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有时个别教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甚至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变得冷漠对立,消沉退缩,会影响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二是教师育人观的因素。残疾学生都有不可侵犯的尊严,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要尊重和保护残疾学生的人格尊严,要多给予一些鼓励和赞扬,他们会受到阳光而健康成长。

4.社会因素。在社会众多问题中,残疾人的问题应用什么观点来看待,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各种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往往使残疾人被排斥于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之外。人们往往不能从优势视角看待残疾人,认识不到残疾人参加正常社会生活的潜在力量,因此未能帮助残疾人与其他社会群体融为一体。由于这些障碍,残疾人往往很难或无法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和亲密的关系,即使没有功能方面的限制。不少残疾人不但被排斥于其社区的正常社会生活之外,而且实际上是被拘囿于安养机构之中。残疾人在必要时缺乏实际上的情感上的支持,在心情抑郁时无人倾诉,在面临重大事情时无人商量。

三、残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目前,在残疾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其中心理健康方面越来越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著名的心理学家西塞罗曾说:“心理的疾病比起生理问题的疾病为数更多,更为激烈”。在教育中要加强对残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引导,只有这样,教育才会实现其调动和激发残疾学生热爱社会、努力向上、奉献社会的积极性,进而推动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1.建立自信心,消除自卑心理。一是正确地认识自我与评价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残疾学生能正视自己的生理残疾,对自己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让他们明白自身残疾既有不同于正常学生的“特殊性”,也有和正常学生没有什么区别的“非特殊性”,爱护与要求相结合,增强其自信自律意识。二是用名人的事迹感化激励,利用报告会或主题班会,开展残疾名人励志成才宣讲活动,让残疾学生学习残疾名人身残志坚的精神,激励残疾学生自强不息。三是组织残疾学生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活动,让他们体会到成就感,发现自身的价值。

2.爱心感化,消除郁闷感。由于残疾学生处于自卑心态中,内心世界相对封闭,所以更需要学校,尤其是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歧视他们,应该走近他们,多关心他们,多了解他们,要做他们的朋友,及时帮助和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当然,帮助残疾学生,应从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进行帮助,尤其要从残疾学生个人特点入手,要有针对性,时效性。让残疾学生体会真情,心里开心,脸上有笑容。我们要让残疾学生在学校里找到归宿感,让他们对学校、老师、同学充满感情,继而对社会、对祖国充满感情。

3.学业指导,挖潜增能。在学业上指导他们,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力,在个人学习目标上指导他们,要让他们明白,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出人头地和展示自我人生价值,而应该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社会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其次是在指导他们学好专业课的基础上,要善于了解和发现并培养和发展残疾学生的优点和特长,通过对残疾学生潜力和特长的发掘和培训,一方面可以发展、提高他们的能力,使他们也得到尽可能的全面发展,为将来就业和美好人生打下良好的

基础;另一方面由于自己特长、才能得到培养、提高和展现,就会使残疾学生得到鼓舞,减弱甚至消除自卑,恢复自信。

4.自立自强,消除依赖性。根据残疾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树立他们的自立意识,能够最大限度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天生我才必有用”,相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立远大理想,树立切实的生活目标,并发奋努力,把自己锻炼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残疾学生在内心产生自己是整个社会的一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做贡献,消除依赖性。

5.走进心灵,消除逆反心理。残疾学生与常人之间有一道天然的屏障,很难接近,但是对残疾学生我们切不可以强势的方法教育,而是从生活的细微处,潜移默化的走进残疾学生的内心,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消除逆反心理。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要细心、耐心地关注残疾学生的生理变化和心理感受,如果发现有不适就要给予及时的帮助。

6.融入集体,远离孤独。在充分了解残疾学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让他们融入集体生活,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引导他们既要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不但要与同类残疾人交往,也乐于同健全人交往,能与周围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教师、长辈有礼貌,对比自己还困难的群体表现出同情、尊重、爱怜和热心帮助。实践证明,一个长期生活在他热爱的集体中的残疾学生,他的心态是积极的,他的情绪是稳定的,他会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活,在集体中他会最大限度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消除孤独感。

7.走出校门,适应社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残疾学生活适应社会,回归主流。所以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应打开校门,大胆地让学生走出校门,走上社会,扩大学生的生活圈子,增加他们的交往机会,学会交往,了解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消除由封闭隔阂而产生的心理误区;要开展多种社会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辟校园社会广角,增加与外界信息的交流,拓展生活空间,如吸纳爱心人士开展与残疾学生“一助一”活动,与其他普通学校结对子,让残疾学生走出孤独,走出自卑,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对人间的真善美,有更深切的体验,进而改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

8.就业指导,消除焦虑。我们要对残疾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大力推荐。虽然《残疾人保障法》早就规定每个企事业单位都有义务安排一定比例的残疾人,但由于执行情况不是很好,残疾毕业生的就业仍然是一个老大难。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残疾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就业指导,另一方面就是要多向社会呼吁,保障残疾人权益,帮助残疾人安排工作,让他们自食其力,有稳定的生活保障,别让他们心中自强不息的火种熄灭。学校要耐心地向用人单位解释和推销,要让用人单位明白,其实有很多行业的工作是残疾人完全可以胜任的,给他们提供一个机会,他们会更加珍惜,更加踏实、勤恳、认真、努力的去做,甚至比正常人做得更加出色。

融合教育、特殊教育优秀论文案例学会借力关注社会适应性

2014年东城区融合教育、特殊教育优秀案例参评文章 (第一页) 编号: 题目:巧借东风,帮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正文: 巧借东风,帮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教育对象情况分析: 初二下学期,学校调我去大飞所在的班级担任语文老师。班主任告诉我:大飞是一名随班就读学生,他存在一定的智力障碍(有证明),语文学科他还能抄抄写写,其他学科基本听不懂;他的最大优点就是为人实在。 通过一周的观察,我注意到三个班主任没有介绍过的细节: 1.他特别胖,在校吃午饭时的饭量特大; 2.他虽然能流畅地与人交流,但说出来的话有时给人刺耳的感觉; 3.他爱干活儿,不但给自己的班级干活卖力,而且每天午饭后都自觉到年级组办公室用心地扫地墩地,干完活儿一旦得到年级组长孟老师的肯定,便欣然离去。 第三个细节让我感到吃惊,因为自我工作以来,从没见过任何学生如此自觉自愿坚持不懈地给老师打扫卫生的情况。于是我请教了孟老师,得知这是她的教育成果,而她的教育动机就是——“这几个随读生学习不行,将来上职高都有难度;那咱就教孩子干活儿,有一技之长,做人踏实本分,将来上了社会受人欢迎。” 听到如此明智务实的观点,又亲眼看到可喜的成果,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定借孟老师的东风,再烧三把火。 二、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上,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鼓励他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巩固他学习语文的信心; 2.增加与他单独交流的机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点拨他说话的分寸; 3.继续试探和观察,寻找他在语文学习上的其他潜力; (二)作为非班主任,在教育上,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指出他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提醒他控制在校时午饭的食量; 2.向孟老师学习,教育他踏实做事; 三、具体措施及实施过程: (一)巧借合适的时机——增加与他单独交流的机会,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点拨他说话的分寸,教他辨识别人的好意。

2016年残疾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精选文档】

2016年残疾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精选文档】七星社区卫生服务站 2010年残疾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七星社区卫生服务站残疾人的健康教育工作要点精神,进一步完善社区残疾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广泛普及残疾人康复知识,进一步提高社区残疾人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了社区2010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健教工作网络 完善的健康教育体制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今年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健康教导员的工作职责,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街道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加强健康教育管理基础工作,定期召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将残疾人的健康教育工作列入社区工作计划,把残疾人的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开展健教活动 充分发挥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组织社区残疾人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开展康复知识、心理、生理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同时广泛普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慢支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科普知识,引导社区残疾人学习和掌握健康的知识及生活方式,促进社区残疾人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 三、普及科学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群众“两率” 利用本社区设立的健康教育基地,采取残疾人喜闻乐见的健教方式,开展一些寓教 于乐的健康教育活动。

一是利用“爱眼日”、“爱眼日”、“助残日”进行卫生法规、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正确引导社区残疾人积极参与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引导社区残疾人把被动的“为疾病花钱”转变为主动的“为健康投资”,从根本上提高残疾人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社区的标语、专栏、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卫生常识等知识,普及康复相关知识。 三是抓好社区残疾人日常活动。利用星光之家开展残疾人康复健身活动,开展残疾人读书日活动,每周对残疾人开放,通过星光之家康复及读书活动丰富残疾人的康复知识及业余文化生活。 同时把残疾人群教育与亲属普及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社区残疾人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努力使我七星、码坪社区残疾人的健康意识和康复保健意识上一个新台阶。 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 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 高二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5篇 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4)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学生科的领导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从事德育教学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现就本学期班主任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能否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集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在培养班集体方面,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学生家长申诉教师教育不当 的案例分析

学生家长申诉教师教育不当的案例分析 在本案例中,教师在一女生的课桌里发现一本武侠小说,这本是一件小事。教师完全可以采用正面教育的手段提醒学生注意。但教师却将该女生罚站并让她停课找家长,这就激化了矛盾,使小事变成了大事,结果导致学生离家出走拐卖,并引起了一系列的纠纷。离家出走、被人拐卖、家长南下救女、家长与学校发生纠纷、家长申诉、对簿公堂等等都是不该发生的事,但因为教师教育方法不当,这些都发生了,不仅给家庭、学校、社会、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带来了麻烦,也影响教师本人的事业发展,更对学生本人一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尽管学生离家出走与教师体罚选为你之间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毕竟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危害甚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恰当处理师生关系,避免一些不良后果。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应该在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在我国,就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事件发生的概率而言,并不因大中小城市生活水平的悬殊、城乡之间教育教学水平的不同而有差异。目前,在中小学校仍存在着打骂学生、体罚、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人格、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名誉权的不正常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育人者而言,是教师受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和教师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良好的师德所致。针对此做如下建议: (一)要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一切在校园中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伤

害,大多是因为教师的法律意识缺乏、教育方法不当而引发的。有不少教师仍延续“师道尊严”的思想观念,认为:只要我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学生,我就不应承担后果,现在的学生如不给点颜色便无法管教,当今的教师真不好当等等。那么如何提高教师对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的自觉性和法律意识,笔者认为,通过教师继续教育,开设“未成年人权益保障课程”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二)教师继续教育应成为提高中小学教师法律素质的最好课堂。 1、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江泽民同志指出,“终身学习是当今学习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培训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既要不断推陈出新,又要有所发现,在职教师要不断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贴近社会。“十五”期间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已开始启动,全国有11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如果各进修院校都能在五年中对本地区的教师就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作为培训内容之一,相信若干年后会有成效。 2、教育者首先受教育。教育是影响人、造就人和改变人的事业,教师教育也不例外。尽管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并未出台教师继续教育必须开设法制教育课程强制性的规定,但作为教育政策法规中的一部分将其作为公共课开设,各进修院校应予以认可,特别对每学年前来进行岗前培训的新任教师尤为重要。在新教师刚刚迈入从教的门坎时就先打个预防针,使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充分认识在人格尊严上师生之间是平等主体,作为容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的学生,应给予加倍的呵护,这是一名合格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一名新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某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对某课题深钻教材,引经据典,上课滔滔不绝讲解课文,偶尔只喊个别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而学生不知所云,使原本成为一堂儿童主体活动的课效果事与愿违。请问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有哪几种?试用儿童主题活动理论分析。 案例分析: 答:该四年纪语文老师教学效果事与愿违,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⑴尽管该老师深钻教材,可能没有科学地处理教材。⑵尽管该老师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讲课;可能没有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实际的知识水平讲课;⑶尽管该老师偶尔也喊个别学生回答问题,而学生不知所云,更说明该老师不注重学生实际,只喊的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没有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发挥主体性出发。归纳起来,充分说明该教师没有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认识在教育过程中,儿童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接受教育也必须以学生主体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现代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儿童主体的自我调节活动。外界的环境刺激,只有被主体选择,成为主体的反应对象时,才会对主体的发展产生影响。教育的成功,毕竟要以教育目标在儿童发展的结果中得到体现为标准。而该老师钻教材、讲课、抽问基本上是以教者出发,没有考虑备课与讲课的知识能否被学生主体选择,当然就不成为学生主体反应的对象。 故此,原本成为一堂儿童主体活动的课,效果却事与愿违。 案例二:甲小学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乙小学四年级某数学教师教学生解算术题时,只教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种方法,并要学生一步步严格按老师规定的程序去做题,违反程序的为错,用其他方法得出真确的答案也算错。请问甲乙两校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试用有关的教育学理论分析。 案例分析: 答:甲校的做法对。因为体现了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的理论。 科学的教育,要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儿童个体充分地展现和个人发展的独特性的关系。甲校在注重整体教育基础上没有忽视儿童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性,而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当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乙校的做法不对。因为他违背了要尊重儿童的选择的理论。

特殊教育案例、融合教育故事

一和二十五 重庆大学城第一小学湛留洋 大一小自2014年便与重师大特教系合作,联合举办“手拉手”特殊学生志愿辅导活动,开展至今已是第四个年头,从最开始的每周一次到现在的每周四次,服务对象从17位到25位,服务形式也从单一的心理辅导到种类丰富的教育康复项目。我是2017年2月来到重庆大学城第一小学从事特殊教育工作,期间遇见25名特殊学生,一年多来,他们从特殊走向靓美,400多天日出日落,展开了一和二十五的故事。 相遇,巧做班主任工作 在大一小我遇见了16位智力障碍学生,4位听力障碍学生,4位肢体障碍学生还有一位多动症学生。我一个人照顾25名特殊学生简直是天方夜谭,所幸的是我身后有整个学校的支持,更有张艳德育心理工作室7位成员引领,在团队的帮扶下工作顺利开展。25位特殊学生分布在六个年级22个班级进行随班就读,班级是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小家,资源教室和心理辅导室是他们成长路上的中转站。冒冒然接近特殊学生是不科学不可取的,我得在相遇前去“偶遇”他们在学校的妈妈-班主任老师。学校打卡签到,食堂吃饭,值周站岗,教研看课成了我去偶遇22位班主任老师的契机。从见面寒暄到彼此熟悉,特殊学生成了必聊的话题,殊不知我与班主任老师的相遇源于我的一些“套路”。比如第一次遇见6年级5 班万老师便是精心设计的巧合,惧于年长老师的威严,我悄悄摸准万老师的上班路线,终于有一天在公交站相遇了。我约他一起上班,路上大家你来我往拉起了家常,来到学校吃饭时万老师主动问起我的工作性质,我找准机会问他班上有没有比较不一样的学生,这个时候我从万老师的口中得知了第一位特殊学生小赵。那天早上万老师吃饭的时间比平时多花了10分钟,主要是我的问题太多,可是这次交流我从万老师口中认识了一个大方勇敢,自信乐观的小赵,我发现原来特殊学生可以很好的适应普通学校,小赵就是融合成功的例子。后来我利用教职工运动会,遇见3年级8班喻老师,了解到特殊学生小朱的情况。还通过班上一位学生认识了她的父亲龙老师,龙老师班上也有一位特殊学生小王。无数次,我与班主任老师的相遇,积极与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获取学生的学情,掌握了25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精华版

200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一) 内容介绍>>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三、掌握答题技巧

教师职业道德案例分析精华)

四,案例分析题 1.某学校一位实习老师,教数学.他上课很有趣,但对学生很严格,如果有上黑板演示题目做不出题,就会骂人.最严重的一次是,一个学习不好的男同学被教了好几次还做不对,他一怒之下就把人家的头往黑板上撞,用非常粗俗的话骂他.那个男生受不了这样的刺激,最后厌学,不肯再读书了,连高中都没上. (1)这位数学实习老师的做法错在哪里为什么 答:⑴这位数学实习教师辱骂,体罚学生是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 ⑵分析: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从理想层面上看,教师要热爱学生;从原则层面上看,教师要平等,公正,民主地对待学生;从规则层面上看,教师不准以任何借口歧视,侮辱,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案例中的数学实习教师,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对学生的严格并不错,但必须严而有度,严而有方.可是这位教师,对演示不出数学题目就要骂人,甚至对教了几遍还不会的学生,使用威胁性语言体罚甚至体罚学生.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2)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⑶严重结果:造成了这位学生厌学甚至弃学;其行为严重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师德形象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一次公开观摩课上一位二十多年教龄的女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频频去叫那些反应机灵,学懂会用的好学生,而是善于捕捉那些不敢大胆发言,没有勇气回答问题的差生的一闪之念.一位女孩刚把有信心的眼睛抬起的时候就被老师叫起来回答,结果是心理过于紧张,老师启而不发满头大汗,不知所措.这时老师让她坐下来,平静一下语气温和地说了句:"没关系,老师知道你会了.只是过于紧张而暂时想不起,以后经

常锻炼就好了."这堂课使人感到,女教师用自己的爱在点燃胆怯者的智慧之火,让学生受到"我有被爱的权利". (1)为什么说这位教师的爱是公正的,无私的 答(1)这位教师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视为自己的弟子,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不凭个人好恶,偏袒某些学生或冷落歧视某些学生.她既看到了那些反应机灵,学懂会用的学生,更善于捕捉那些不敢大胆发言,没有勇气回答问题的学生.所以说她的这爱是公正的,无私的. (2)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这个案例给了我们许多启发:① 对在道德,智力,体能,运动,交往和情绪上,特别是家庭背景各有差异的学生表示普遍的关切;②对学生的看法公平公正,没有偏见,避免个人感情色彩的影响;③批改作业尺度一致;④给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条件,能较好地控制课堂上不同学生的发言机会;⑤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谈话时,语气一样;⑥不夸大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错误,不掩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错误;⑦不根据学习成绩的差异去处理学生做错的事;⑧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先调查清楚,不急于下结论,不偏袒一方;⑨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教育教学中尽量缩小由社会不公正给学生带来的差异;⑩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不同的学生犯了相同的错误,要考虑不同的动机与原因进行处理. 3.某市第二十中学有一批复习资料投放阅览室让学生查阅,可是第一天就少了6本.有的人主张严肃查处,可是校长却不然,他写了几句话贴出去:"作为校长的首要责任是,要使全校师生明白,二十中人的人格是无价的,然而朋友,你信吗投放的书少了6本."第二天有人送回了一本,校长又公开写道:"你送回的不仅是一本书,你送回了人格,送回了二十中良好的校风."第三天,其他5本也都送回了.

特殊教育案例

“多动症”的他----教育案例分析与思考 【案例简述】: 李嘉乐,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阶段就比其他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行为。而且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爱动手摸同学、扯前面同学的头发,东张西望,转身拉别的同学和他讲话,好晃椅子、东摸西摸、玩小东西。经常惹同桌或附近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但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效果,但持续时间不长,好搞“恶作剧”,有时故意推别人,又满不在乎。家里表现:任性、冲动,遇到想办的事情,父母不能满足时,便火气冲天,大喊大叫,甚至离家出走。此外精力特别充沛,打电脑游戏,兴趣很浓。作业不认真完成、作业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通过和家长交流及平时的细心观察,得知他的脑子并不笨,学习认真起来比一般同学接受还快。但因为好动分心,在班里成绩排在倒数第五左右,出现不及格现象。 家庭教育方式:爸爸比较粗暴,工作很累,工资却不高,看到孩子好动,不听话,烦了就骂、急了就打。只要老师告知家长上课不听课好动或惹同学,回家肯定挨揍。妈妈也附和着一起打。 【案例分析】:

他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如上课不集中注意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好冲动,精力特别旺盛,但他在以下几方面又与多动症有着明显区别:①在课堂上受到教师批评或暗示后,一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而患多动动症的儿童是不能做的。他们往往不听成人规劝。②对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能够持续观看较长时间,说明他的注意力无障碍,是由于多动的特点而影响了注意效果,而多动症的儿童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具有明显的缺陷。特别是不能持续地将一项活动进行到底,注意的有意性和坚持力很差。③他在专心听课的情况下,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学习上没有其它障碍,多动症儿童除了注意障碍之外,往往伴有其它学习障碍。他属于一般性的多动行为。 【案例处理、感悟与思考】: 对于这种孩子是属于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我采用了好多的方法对他进行教育。 首先与其家长联系,应该更加关心帮助体谅他,不能因其好动而感到厌倦、心烦,也不能因其多动而造成自卑心理或精神压力。 其次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耐心地矫正他的多动行为。作为班主任的我及时和所有教他的任课老师商量对他采用 的教育方法。坚持正面鼓励,积极强化,针对他尚能接受教师暗示的特点,课堂中做到有意识地利用目光暗示、点头暗

学生教育个案分析

学生个案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小逆,男14岁。在老师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他不遵守课堂和课余纪律,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时而前后摇摆着座椅,时而扭转头和同学说话,在老师的不断督促下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踏实努力做事,作业常不完成,懒得做一些动脑思考的题目,只愿意完成或完成部分的语文、英语的抄写作业,学习上需要背、默的练习,一律是空白的。他个子高,肢体动作灵活,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所以还不时不进课堂,在操场与上体育课的同学打篮球,故成绩平平。而且脾气大,常闹事,不听家长的话,经常与家长反着干,常惹得家长为他担心。 二、家庭情况 造成小逆学习散漫,逆反心里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小逆的家庭情况来分析。小逆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寡言少语,平时较少与孩子沟通,母亲在外做生意,由于工作时间关系,很晚回家。基本是由爷爷奶奶带,全家人中,他的父亲是独子,只有就此一个孙子,爷爷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与放任,凡事都依小逆,于是小逆在家一直处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对他的教育,家长并没有找到存在问题的根源,教育之中总夹杂着溺爱。其家庭教育以母亲管教为主,父亲的教育,孩子心里根本不服气,在家庭里孩子心目中毫无父亲的尊严地位,母亲对他多数是宠爱。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在校的表现越来越不能令老师和家长满意,老师重视他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规范存在的问题,反映后,母亲常常会耐心地教育一番,父亲看不惯,有时就会一顿拳打脚踢、痛骂一顿,但母亲有时也比较护短,为其找理由开脱。尤其是其孩子与别的孩子争吵时,找出不正确的理由庇护。其母亲只重视他的学习成绩,成绩好就一切好,就在母亲这种包庇、从容下他学会说谎,编出一套美丽谎言,掩盖自己,甚至用一番哄话,先夺取母亲的信任,然后编出假话,母亲也真信了他。而有时母亲知道真相后,不是一顿揍,就是说,我也没办法了,打也打了,有时身上打青了都不管用,无药可救了。母亲对他也束手无策。 三、情况分析 根据孩子在学校和家庭方面的表现,我做了以下分析:

残疾人健康教育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创建和谐社区 一、健康教育讲座通知 二、健康教育讲座方案 三、健康教育讲座工作记录 四、健康教育讲座照片 五、健康教育讲座签到记录 六、健康教育讲座讲课材料 七、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总结

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 2011 年 8 月 17 日 活动地点:蜀山区荷叶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室组织机构:蜀山区荷叶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与者:荷叶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小组成员、绿怡居社居委及社区居民 负责人:陶良旋 主讲人:郑海滨 活动目的:为了社区残疾人的健康保健,运用中医原理进行康复指导,从而保障残疾人健康。 活动主题:社区残疾人中医康复指导知识 活动形式:座谈讲座 活动步骤:1、确定活动主题 2、制定活动方案 3、与社居委负责人联系,并及时张贴通知公布活动 信息 4、对活动的过程详细记录,并及时分析总结活动 的效果评价 5、将活动的图片、资料归纳存档 蜀山区荷叶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六日

通知 绿怡居广大居民: 为了社区残疾人能有更多的健康理念,能运用中医方法自我康复保健,我中心特定于8月17日下午两点在蜀山区荷叶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室开展残疾人中医康复指导知识讲座,届时请广大居民积极参加。 蜀山区荷叶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四日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2011年8月17日下午两点活动地点:蜀山区荷叶地街道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健康教育室 动:活动形式:座谈讲座主办单位:蜀山区荷叶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 合作伙伴:蜀山区荷叶地街道绿怡 居社区委 参与人数:签到15人,实际循环进场15人。 宣传品发放种类及数量:1种15份 活动主题: 社区老年人中医保健知识讲座 宣教人: 荷叶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小组成员 活动小结: 通过这次活动让广大的残疾人士更进一步的加强健康意识,能运用中医方法自我康复保健,掌握残疾人中医保健的方法从而保障自己身体康复。 活动评价: 广1、广大残疾朋友们对此次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让他们感觉到社区服务真正的为他们服务。 2、通过知识讲解,让他们明白了自己在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咨询解决这些问题。 3、这次活动让残疾人士更进一步了解残疾人中医保健康复的方法。 存档材料请附后 □书面材料□图片材料□印刷材料□影音材料□居民签到表 □其他材料

教育学经典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 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意识,要和学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_特殊教育案例.doc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_特殊教育案例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对特殊学生和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一直都是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特殊学生教育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篇1: 顾某,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顾某稍不注意就钻到桌下,在教室内到处爬,在桌面上、墙上乱画,到同学的座位旁拿别人的东西,拿剪子剪同学的头发和衣服,上课从不听讲,作业从来不写,一分钟都没办法安静。课间操时,要么在队伍中穿梭,要么躺在地上。课间活动时经常伤害他人,拿着铅笔和尺子打闹,入学一周不到就将班上的同学都打了个遍,其中一个孩子被其推到黑板角上,撞破了耳朵,发生了流血事件。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告他的状,也不太喜欢和他玩。老师找他谈心时,他根本不能倾听,无法集中注意力,往往是"顾左右而言他",无法与其交流,如果训斥,则咬牙切齿,眼睛翻白,不予理睬,让人束手无策。 2、家庭生活背景 父母都是靖江人,属于外来务工家庭。父亲在饭店做厨师,母亲推销白酒,平时很少和孩子交流。小的时候和乡下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农村老人对男孩子的溺爱,可以说是无任何约束和管制,什么都玩,什么都敢干,三岁时就曾经从一米多高的草堆上跳下,不知道害怕,也不注意自身安全,肆意妄为也让他自己伤痕累累。家长对其思想品质、行为习

惯等方面也很少关心,是那种典型的"自由生长"。 3、学校教育背景 (1)老师看顾某 初进校园,就发现他很好动,眼神不定。进入课堂后感觉他更特殊:上课一分钟也定不住神,总爱满教室爬,喜欢到别的同学座位下去捣乱,拿同学抽屉、书包里的东西,拽你的胳膊,拖他的腿,严重干扰课堂,有时甚至让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对老师的批评根本不予理睬,更不能接受,无法与其交流。 (2)同学看顾某 上课影响他人学习,很讨厌;欺负同学,故意破坏别人的东西;不讲卫生,习惯很不好,不愿意和他玩。 二、问题分析 (一)基本需要满足的缺失 1、亲情的需要:父母让顾某在"小餐桌"生活,晚上九点左右才会接他回家,根本没有感情的交流,更没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因为顾某上课不听讲,经常调皮捣蛋,作业无法完成,又不听母亲的话,因此对其不是打就是骂,渐渐地对其失去信心,索性放任自流,任其发展。顾某因此也对父母存在敌对情绪。 2、归属的需要:由于顾某学习习惯不好,成绩差,同学们不愿与其交朋友。再加上经常被老师批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其他同学,同学们对他的疏远,造成了顾某归属需要的缺乏。 3、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意识的增强,表现自我的需要越来

残疾人的健康教育

残疾人的健康教育 ——截肢者的健康教育 假肢是为截肢者弥补肢体缺损和代偿其失去的肢体功能而制造、装配的人工肢体。目前,假肢装配以成为截肢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更好地获得康复效果,做好截肢手术前、术后以及装配假肢后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对截肢者的康复目的在于尽量减轻截肢在患者心理上造成的巨大打击,尽快使残肢状态稳定和实行早期假肢使用训练,早日回归社会。康复过程包括截肢后安装假肢的康复,也包括截肢前的康复准备。 一、术前物理治疗康复 可以改善全身功能低下,提高今后应用假肢和日常生活能力。如患肢关节活动训练、肌力增强运动训练、下肢截肢前的上肢肌力训练(以便术后上肢拄拐有强健的肌力)。患肢关节活动训练(髋关节后伸运动;膝关节伸展运动),肌力增强运动训练(肩关节外展运动),每日2次,每次每项运动做10次。 二、术后全身性康复 (一)早期心理康复 特别对急性外伤引起的截肢,心理康复尤为重要,家属和朋友都有责任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截肢者走出情绪低落,还可请已装假肢的残疾人现身说法,效果较好。 (二)术后正确的肢体位置 术后保持残肢正确的肢体位置有利于干假肢的设计和装配。

术后小腿截肢者仰卧位时,不要在膝部的下面垫枕头,不要躺在床上将小腿垂在床边,也不要坐在床边或轮椅上下垂小腿残肢。 术后大腿截肢者仰卧位时,不要在腰部下面放入枕头或在两腿之间放入枕头,不要在站立时将残肢放在腋拐的扶手上。 (三)术后适应性训练 术后由于还未习惯截肢的感觉,在活动中往往忽略了截去的肢体,在翻身时要注意安全。活动时尽量由健侧向截肢侧移动,尽早适应截肢后的运动平衡。 (四)术后及假肢装配前肢体运动训练 1、大腿截肢者 为预防屈髋外展畸形,影响今后假肢的选配与使用,应注意将残侧髋关节置于伸直、内收位,绝对不允许将残肢垫高。并每日俯卧2次,每次30分钟。 术后4天开始残侧髋关节被动后伸训练,两周后残肢伤口愈合良好时,采取抗阻方式加大臀大肌臀中肌的肌力训练。如:截肢者俯卧位,徒手或沙袋放置在截肢者远端部位,嘱截肢者将残肢上抬训练臀大肌;截肢者仰卧位,徒手或沙袋放置在截肢者远端部位,嘱截肢者将残肢外展,可训练外展肌力;同时还应对躯干和健侧肢体进行肌力训练。 2、小腿截肢者 以膝关节伸屈训练为主,预防屈膝畸形。对年老的还应注加强款关节的伸展训练,由于老年人腰椎代偿差,一旦出现屈髋畸形,即使膝关节可以伸直,也难以使用假肢步行。

教师典型案例分析

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姓名:刘正忠 班级:2012级汉语言文学2班 学号:2012014364 教师职业道德经典案例分析 ——教育歧视,悲剧之源一、案例背景 孙老师家教中心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的的一所以提高高考艺术生文化成绩的私立家教中心,该家教中心借鉴其他私立学校的经典管理模式。有着教师加上作业辅导的大学生员工大概20人左右,我作为作业辅导教师之一,我很幸运的能够和五十多个同学一起拼搏在高考的路上,看着学弟学妹们的进步,我是欣慰的。孙老师家教中心同时和其他有名的高中不管是生源还是教师都有着很大的优势,因此给艺术生上课的老师基本上都是石家庄有名气的中学教师。孙老师家教中心形成了走读或寄宿相互结合的方式,学生每天基本都学习到凌晨两点多。 特别要指出的是该家教中心的校长也就是此教教中心的语文老师,该语文教师有着七八年的教龄。不管是管理学生还是在执行力方面都是雷厉风行,毫不含糊。但是在其富余经验和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产生了许多问题,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当时一个成绩特别差的顽皮的学生为旁边的一个

优秀学生讲解问题时,该语文老师走到那个学生面前,用蔑视的眼光看着他说:“这你也会????你还是别误导人家吧。”从此以后那个学生上课从来不发言,有的时候甚至躲着老师和家长经常出入酒吧、KTV等等娱乐场所,以致成绩直线下降。 二、案例分析 由于老教师受到固化思想的禁锢,没有能够很快的适应新时代的学生,不能够完全的了解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问题。 第一、教师人员素质偏低。教师以为自身知识丰厚,不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同等的位置,形成了从上往下看的姿势。 第二、思想不开化,不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学生思维 第三、歧视学习差的学生,教师眼里感觉学习差的就是坏学生、就是不聪明的学生。 由于教师存在不仅以上三点的问题,所以导致了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打击了学生信心,以至于产生诸多悲剧。三、案例启示 笔者认为不管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私立学校还是我们的任何公立学校、甚至是我们大学生家教都应该以一颗作为“人的心”来面对学生,不管是学习差还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我们都要相信他们,对此我想说对于自己的学生:“你都不相信学生了,谁还会相信他呢?”所以相信他吧,让他把话说

特殊教育政策法规案例分析

2013——2014学年度 特殊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案例分析 姓名: 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特殊教育 学号:

特殊教育政策法规案例分析 xxx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学号:) 摘要:过介绍分析自闭症儿童李欣求学案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分别从政府,学校,家长,等角度进行分析此案例中的违法及合理行为,围绕如何促进特殊儿童就上学,分别向政府,学校,家长,提出自己的想法及建议。 关键字:特殊儿童法律法规分析启示建议 1.案例介绍 1.1案例资料 姓名:李欣(化名) 性别:男 年龄:15岁 母亲:吴楠(化名) 所处地点:深圳市宝安区 障碍类型:(轻度)自闭症 具体表现特征:这个孩子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确实不错,钢琴也弹得非常好(钢琴七级),虽然自控力不好,小动作多点,但确实从来没有攻击性行为、没有自残行为。智商在我们学校里,算是比较高的,我晚上查寝室,他都在很乖地看书、做卷子,偶尔听听音乐,我们教他们简单的加减乘数,对他而言已经是小儿科了。【源引自李李欣曾就读的特教学校老师的原话】 1.2求学历程 简述:曾在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后来,在深圳市宝安区的宝城小学以试读生身份就读第二学期开始时,遭学生家长和校方多次拒绝。教育部门答复是评估合格了就能上学,但鉴定机构说,政府已经取消了评估凡适龄儿童,均可就近入学。目前,他不能在普通学校读书也无法回到特殊学校。

详情:今年5月,由于李欣在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全日制寄宿制学校)摔伤,连续做了两次左膝手术,妈妈决定不再送李孟去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后来,在深圳市宝安区的宝城小学以试读生身份就读一学期后,第二学期,15岁的李孟第四次被“赶”出学校了。班里19名学生的家长联名拒绝李欣入学原因是:李欣不遵守纪律,不讲卫生,孩子们都不敢靠近他。”学校,老师拒绝为李欣提供课本甚至搬掉课桌。原因是:1.校长方面:李欣没有学籍,只是试读生,当时真的非常同情他和他妈妈,才叫他来学校上课,谁知道今天会闹成这样。2.老师方面:学校没有专业的师资力量,没有教育自闭症孩子的方法,教师根本不具备这种能力。 在遭到宝城小学的拒绝后,深圳元平特校又以以:学位非常紧张,而且床位也没有为理由拒绝李欣。李欣的妈妈找到深圳宝安区教育局相关人员后得到答复是评估合格了就能上学,但鉴定机构说,政府已经取消了评估凡适龄儿童,均可就近入学。至此,李欣既无法在普通学校就读,亦无法回到特殊学校就读。他的“上学路”变得更加艰难。 2.案例分析 总述:上述案例中相关政府部门及学校,教师(特校,普校)都未能充分正确的履行自己应负的责任义务,再加之其他孩子的家长对李欣自闭症的不了解,以及对自己孩子的关心,从而造成李欣无法上学。接下来我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围绕促进特殊儿童就学,从政府,学校,家长,等角度分析此案例。 2.1政府及教育部门 2.1.1上述案例中政府及教育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李欣妈妈的咨询和求助没有作出正确且积极有效的答复和提供便利及帮助。此外,政府并为合理配置本地区师资资源从以至于宝安区宝成小学在李欣就读一学期之后仍然没有配备特殊教育教师。所以其违反了下列几条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章第三十八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义务教育法》第一章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1: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 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 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 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 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 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 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 (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案例2: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 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生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 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 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 案例3: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 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谢海涛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 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向家长揭 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学生 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教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家长 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教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学生,第二天教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的只有两名学生。 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家长会?如何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新契机?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会 后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答:(1)举行家长会一般在学期开始、期中或期末举行。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工 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征求家长意见、表扬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家长会 1

教育问题学生的案例分析

教育问题学生案例分析 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只有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才能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下面通过具体的教育案例进行分析。 我班有个学生叫孟志强。他刚刚进入初一时,可以说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每天不是任课老师就是学生向班主任告状,上课缺乏组织纪律性,没有组织性。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于是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她常常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 案例分析: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王唏臣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于理”,促使他主动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他从与其他同学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孟志强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介,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